制定程序

2024-07-18

制定程序(共9篇)

制定程序 篇1

近年来, 我国畜禽饲养量逐年上升, 同时, 畜禽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增多, 因病致损的养殖风险也相应加大, 而降低这种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畜禽疫病预防免疫工作, 提高畜禽对特定疫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 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 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世上没有一个能够适合所有地区或养殖场的标准免疫程序, 不同地区或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动物传染病流行特点和畜牧生产实际情况等因素, 确定免疫接种的疫病种类、时间、间隔时间及先后次序, 制定出适合本地 (场) 的免疫接种程序。免疫程序制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免时间

首免时间要根据疫病发生规律的不同和畜禽的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

1.1 疫病发生规律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发生、发展规律,

有的疫病对各种年龄的动物都有致病性 (如新城疫、猪瘟等) , 而有的疫病只危害一定年龄的动物 (如仔猪副伤寒, 主要危害1~4月龄幼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危害2~5周龄鸡等) 。有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 有的传染病发生有一定季节性 (如日本乙型脑炎、鸡痘以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等) 。因此, 应依据不同疫病发生的日龄、季节设计免疫程序, 确定免疫时间。一般应在该病发病高峰前1~2周实施初免。

1.2 母源抗体水平母源抗体对新生动物有一定的保护能

力, 但也会不同程度地干扰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初次免疫接种前, 应了解母源畜禽的免疫状况, 进行母源抗体检测, 在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临界值时, 进行免疫接种, 以免母源抗体水平过高, 中和抗原, 导致免疫失败, 或母源抗体水平过低而未及时接种疫苗, 形成免疫空白期, 加大传染病发生风险。

此外, 也可以利用幼龄动物吮吸初乳前, 抗体水平极低, 而吮吸初乳后, 抗体水平迅速升高的原理, 进行疫苗超前免疫或零时免疫。如猪瘟的超前免疫, 在未吮吸初乳之前接种疫苗, 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 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2 疫病流行情况

免疫接种前, 首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种类、流行范围、流行特点 (季节、畜别、年龄、发病率、死亡率) , 然后制定适合本地区或本场的免疫计划。免疫接种的种类主要是有可能在该地区暴发与流行的疫病, 有目的地开展免疫接种。对当地没有发生可能, 也没有从外地传入可能性的传染病, 就没有必要进行免疫接种。尤其是毒力较强和有散毒危险的弱毒疫苗如鸡传染性喉支气管炎等, 更不能轻率的使用。

3 免疫次数及间隔时间

3.1 免疫次数免疫接种的次数, 应根据畜禽免疫接种后产

生免疫力的强弱, 免疫应答能力的高低, 免疫力维持时间的长短, 当地疫病流行状况的好坏和生产需求的不同等因素来确定。

初次免疫时, 动物的应答能力低, 产生免疫力较慢, 效价低, 抗体消失快, 一般需要再加强免疫一次甚至多次才能起到免疫保护;有些疫病当地没有发生可能, 可以不免或少免, 反之要多次加强免疫;对于种用或饲养饲养周期较长的畜禽, 需要多次适时加强免疫, 而商品代或饲养周期较短的畜禽则可以相应减少免疫次数, 如鸡新城疫, 蛋鸡一个饲养期需反复接种6~8次, 而肉鸡因饲养周期短仅接种1次即可。

3.2 间隔时间免疫的间隔时间要根据免疫后抗体的维持时间决定。

3.2.1 一般首免主要起到激活免疫系统的作用, 产生的抗体

低且维持时间短, 与二免的间隔时间要短一些;二免作为加强免疫, 产生的抗体高且维持时间长, 与三免的间隔时间可以延长。有些需经常维持较高抗体水平的疫病, 要根据定期抗体监测的结果, 来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

3.2.2 对于有季节性流行特点的疫病, 可在流行季节前后缩

短或延长接种的间隔时间,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流感等常在冬季流行, 秋冬季节间隔时间就要短一些。

4 生产需求及饲养管理水平

4.1 不同的生产需要, 应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 以达到相应

的防疫要求。如种畜 (禽) , 一是其生产周期长, 一次免疫不足以提供长期的免疫力, 需多次免疫。二是种畜禽免疫后还要保证子代母源抗体水平, 应多次适时加强免疫, 稳定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因此, 要根据生产需要不同, 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

4.2 不同的饲养规模、饲养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 传染病发

生的情况及免疫程序实施情况也不一样, 免疫程序设计也应有所不同。管理制度严格, 各种防疫措施有力, 饲养环境控制得较好, 各种疫源入侵的机会相对减少, 即属于相对安全区域;反之管理松散, 防疫制度名存实亡, 各种疫病常发, 则属于多发病区域。这两种不同区域的免疫程序和疫苗种类的选择是根本不同的。

5 疫苗性质

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单价苗、多价苗、联苗、基因工程苗等不同性质的疫苗和不同厂家不同质量的疫苗, 其免疫期、免疫途径、用途等均不相同。因此, 设计免疫程序时应充分考虑,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疫苗类型、合理的免疫途径, 达到较好的免疫预期。一般应采用弱毒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搭配使用, 以建立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 达到综合预防的目的。

6 免疫效果

免疫效果的好坏, 是衡量一个免疫程序优劣的唯一标准。所以, 为使免疫更合理、更科学化, 应在免疫程序实施过程中, 随时观察免疫效果, 建立免疫监测制度, 根据实施效果和监测结果及时修正免疫程序, 使免疫程序更趋科学合理。

制定程序 篇2

一、宣传发动。村民是制定村规民约的主体,必须让村民知道、理解并积极参与。

二、组建班子。村委会主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工作,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选产生村规民约起草班子,由村委会聘请。村委会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和协调,为起草班子的工作提供便利。

三、草拟初稿。起草小组应根据工作时间表,及时向村民公告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法、程序及截止时间。根据多数村民的意见拟出村规民约的初稿。

四、讨论修改。草稿完成后,起草小组先把它提交给村两委,由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确定第二稿。再将第二稿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根据村民代表的意见确定第三稿。最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第三稿发放到村民中,再次征求意见,并根据村民意见确定第四稿。

五、审核把关。修改定稿后,起草小组应以村委会名义把村规民约草案提交街道司法部门,由他们就是否与法律规定相冲突问题提出意见。对街道司法部门指出的违反国家法律及政策规定的草案条款,要坚决改正,形成第五稿,并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和广大村民通报。

六、表决通过。由村委会主持召开村民会议,村规民约起草小组向村民作起草说明,并逐条解释后,交付村民表决。如果表决不能通过,起草小组要再次征求村民意见,修改后再行表决。

七、街道备案。村规民约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后,起草小组宣布解散。村委会正式向街道办事处送达备案文书。备案时应附有制定过程说明、起草小组人员名单及街道司法部门出具的书面审核意见。

API标准制定程序简介 篇3

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缩写:API)是一个非赢利机构,是美国石油工业主要的贸易促进协会,成立于1919年。目前,代表着美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运输、炼化和营销等各个方面的280多家公司的利益。API的会员全部是自愿参加的,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我国也是其会员之一。目前大约有300多个公司参加,几乎所有大的石油公司都是API会员,还有很多的生产企业和技术服务公司等。API的工作是通过委员会和工作组进行的,现有700多个正在工作的委员会和工作组。而API标准制定程序为API标准的制定和出版以及API标准委员会的管理提供了确切的法律指导,确保了所有直接相关团体获得恰当的公示和在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API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API标准的制定有一套严密的程序。为了提高我国参与API标准的程度和深度,提升我国标准的制修订水平,给标准化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API标准的制定程序中的关于标准制定的程序、标准投票、标准维护以及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相关政策。

1 API标准制定程序

1.1 基本原则

API标准参与对所有直接物质利益相关方开放。考虑所有参加者书面意见和反对意见,并且对受到不利影响的团体给予申诉权利。API以协商一致、达成共识为基础制定标准,定义为有投票权的多数且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同时API力求维持各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利益相关方包括操作者(用户)、制造商、普通代表以及政府和学术代表。

1.2 通知、公告

标准活动应以适当的方式公布以便给直接物质利益相关方提供参与机会。可以是通知、公告、或电子等手段,包括标准委员会的会议,制定、修改、重新发布或废止标准的计划等。

API职员应每年向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提交标准制修订计划。批准为美国国家标准时,应向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提交相应文件。

1.3 资源需求-项目论证

开始标准制修订之前,相关委员会应审核建议议案的需求、完成时间以及所需的资源类型,直到上级批准后,方可开始实质工作。同时,要考虑API标准反映的现有水平、环保和安全生产以及新技术,还应考虑不开展标准议案所带来的影响、损失,以及其他相关影响。

1.4 委员会成员

标准委员会成员资格向所有直接和物质利益的个人开放,并应符合API相关政策。

1.5 投票

API投票包括会场投票、信函投票和特殊信函投票等。会场投票是委员会成员及官方代表的特权。成员缺席时,合法指定的代理人可行使投票权。未经委员会或协商小组信函投票批准的决议不是最终决议。经与会者多数同意制修订标准的决议,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委员会或协商小组范围内进行信函投票并进行批准。紧急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由主席与委员会官员商议后,进行特殊信函投票。一个新标准或已有标准的制定、修订、废止以及采用ISO标准必须经标准委员会或协商小组投票批准。应设定合理的投票时间(一般为6周),具体时间经主席与API职员协商后确定。投票意见有4项:赞成、赞成有意见、反对带有附件和弃权。所有的投票通过电子邮件投票系统进行,便于准备投票总结和意见汇总。

1.6 标准解释和上诉

标准解释就是对标准条款的含义进行回答。解释API标准,必须提交书面材料,只有API职员有权对其进行解释。一般而言,认为自己是直接物质利益相关方或由于标准决议将受到不利影响的,均有权提起上诉。

1.7 标准维护

标准维护分定期和连续维护。定期维护指标准发布后不超过5年的时间周期对整个标准进行复审,决定修改或确认;连续维护指协商小组根据时间表考虑和决定修改标准的任一部分。连续维护的标准的修改建议应在召开会议前至少30天提交,经规定程序审阅后,最后被提交给相关委员会主席。

1.8 标准会议

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标准会议,会议通知分发给相应的委员会、分委会以及相关利益方。会议对所有利益团体开放,不包括处理政策和预算问题的会议。除此,会议秘书应准备会议纪要(包括:委员会,分委会或任务工作组和成员的名称,会议日期,出席会议的成员名单等)。

2 启示

API标准的制定程序规定了和标准制修订相关的各个方面,从中我们能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API在美国国内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享有很高的声望,中东、亚洲许多国家的石油公司在招标采购石油机械时,一般都要求佩有API标志的产品才能有资格参加投标,API这个标志和名称已经被认为是质量和先进技术水平的象征和代表。无论从API这个独立的国家级机构还是其所制定的标准来说,均获得在重要能源方面的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相对而言,针对具体情况,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划分为9个阶段:预备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我国的标准制定有9个阶段,标准管理机制不尽完善,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中所反映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及标准化体系,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汲取国外先进标准化工作经验,深化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机构更新机制,由此推进我们自身的技术和经济发展,从而使我们标准化工作有进一步的提升,达到与国际同等水平。这样,也为我们建立世界级标准化机构打下了基础。

其次,API标准制定程序,其本身也是一个标准,我们自身的标准化工作也应从中有所借鉴,使得标准化工作更为准确、完善、及时、周详。我们还应该学习API及其标准,学习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和标准制定经验,站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推广的角度,更深层次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标准,利用石油市场的国际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调整完善自身的标准制定体系,标准化是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科研技术和成果,一旦应用于标准,才能被迅速和广泛地推广,才能使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先进的技术,只有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增强我们自身的竞争力,从而逐渐形成具有更深层次意义的标准体系,达到国际水准,成为先进标准的代表。

最后,API标准应用广泛,不仅在美国国内被企业采用,也在世界范围内被ISO和100多个国家标准所引用,同时,API积极参加适合全球工业的ISO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2008年,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这是一项重大突破,但是面对新形势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标准构成不合理,制定周期偏长,标准老化等。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深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改革,坚持采标,坚持学习先进标准,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改变我们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被动适应和跟踪追赶标准的状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相关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3 结语

API标准制定程序,为API标准的制定和出版以及API标准委员会的管理提供了指导,是对API标准的制定、维护以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是规范性的API标准制定程序。我们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借鉴,促使我们更好地完善自身标准化工作制修订程序,促进我国标准化工作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度 篇4

(一)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规范性文件,由有关业务机构进行前期论证调研并负责起草,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管理职能的,还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送审稿及其书面说明、对送审稿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材料,报本机关政策法规机构审查。

(三)政策法规机构收到有关机构报送的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后,应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必要时可以采用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基层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草案审议稿。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规范性文件审议稿,由政策法规机构作出说明,经委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审议提出意见的,由办公室会同政策法规机构进行必要的修正,形成审定稿。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规范性文件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法定代表人签发。

(六)规范性文件通过后,应当在政府公报、普遍发行的报刊或者政府网站上全文公布,未向社会公布的,不具有约束力,不得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规范性文件一般应当自公开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七)人口和计划生育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溯及既往的条款,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大学章程制定应纳入立法程序 篇5

8月12日, 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6所部属高校的大学章程, 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6所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这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订的、首批提请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核准评议后的高校章程草案。

舆论认为,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为推进自主办学、依法治校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在笔者看来,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现实环境之下, 按照目前的大学章程制定程序以及大学章程的内容, 能否真正助推大学自主办学, 还有待观察。目前的大学章程是学校制定后上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 说到底, 这还是行政规章, 而非法律文本, 很难成为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宪章。

从国际范围看, 大学章程的制定, 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学校举办者所在的立法机构立法, 如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的章程, 就是通过州议会立法的, 此后美国的公立大学的章程, 通常都由州议会立法制定, 依据的是联邦和各州的法律;二是学校决策机构, 如董事会、理事会, 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 经教育部门确认后生效。而不管哪种类型, 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 即大学获得办学自主权, 大学章程是大学依法治校的宪章, 神圣不可侵犯。简单地说, 大学章程制定后, 大学即依章程办事, 任何来自政府、社会、机构、个人的力量都不得干涉。

我国大学办学的现实是, 当下并没有充分的自主权。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有包括招生自主权在内的7项办学自主权, 可是这7项办学自主权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 要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 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 依据现行教育法律由学校自行制定大学章程, 将面临两方面十分现实的问题。

其一, 学校的决策机构是谁?众所周知, 我国大学目前实行行政治理, 学校的教育、学术管理、决策权都掌握在行政领导、行政机构手中, 从现实出发, 学校的决策机构还是行政机构, 因此, 章程的起草将由行政部门主导。这能改变目前学校的治理模式吗?

其二, 通过制定大学章程, 能确定大学办学的主体地位吗?国外大学由学校决策机构制定大学章程, 是在已经明确大学的主体地位和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之下, 章程一旦发布, 就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我国大学还没有自主权, 有人认为可以通过章程明确学校自主权, 再要求政府落实学校这些自主权, 这显然把章程的作用想得太大了。一所大学自己制定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章程, 能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执行力?

以笔者之见, 在我国, 要通过制定大学章程来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只有通过立法方式, 而不能采取学校制定、教育部门审批的方式。立法的用意有二:首先, 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尤其是明确学校拥有哪些自主权, 这一点, 我国大学办学还不明确。其次, 通过立法, 重新确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包括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谁?拥有哪些权力, 怎样构成, 怎样决策, 教师、学生怎样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等。

依照我国的办学现实, 是采取立法程序还是行政审批方式制定大学章程, 有三大不同之处。

一是通过立法程序, 会对政府做出放权的要求, 规定大学的自主权, 而行政审批, 则对政府放权的要求会较少涉及。

大学章程不仅规定大学内部的治理模式, 也涉及大学的外部关系, 尤其是与政府的关系, 在这次征求意见的大学章程草案中, 也提到了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比如, 东南大学在章程中提出:“对学校事务实施自主管理,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妨碍学校自主权的行使。”问题是, 学校究竟拥有哪些自主权, 政府部门如果不落实学校的自主权, 谁来要求政府部门落实?章程中“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的表述, 就显得很没底气, 政府部门在法规之外再制定规章规定学校办学, 本就涉嫌侵犯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越权侵犯自主权, 学校可以通过哪种途径救济?考虑到我国的大学与政府尚属于上下级行政关系, 作为下级的学校很难要求政府放权, 上级政府侵权也难以追究责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就是大学章程由人大审议之后颁布, 不仅要求学校依章程办学, 也要求政府必须落实属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是在立法时, 会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合的条款、调整目前不合理的学校治理方式, 而行政审批则可能站在行政角度保留有利于行政的条款, 无法有效调整学校的治理结构, 甚至会将现存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合法化。

这6所学校的大学章程, 都是学校制定, 然后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表面上看, 这符合制定章程的流程, 可是, 鉴于学校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属, 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也是行政规章, 因此大学章程的行政色彩很浓, 完全有可能出现对行政部门、学校有利却并不合法的一些规定。比如, 2012年我国部分高校在小语种招生时分男女生单列计划, 有两条分数线, 学校解释这一做法有其合理性———女生太多、男生太少, 教育教学安排和就业都困难, 教育部门也有规定支持, 可这还是遭遇歧视女生、制造教育不公的质疑。在这次公布的大学章程中, 有学校章程明确提到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按照这一规定, 学校也有权调整招收男女生的比例, 但如果执行, 必定再次遭到质疑。需要注意的是, 大学章程被认为是大学的宪章, 是社会各机构都得遵守的法律, 也是学校制定其他学校规定的依据, 如果宪章本身就存在法律效力问题, 那么以其为基础制定的校规, 也就会遭遇合法性的质疑。大学章程的制定者或认为, 只要写进大学章程, 得到行政部门审批, 章程就具有合法性, 实际上这并不能把大学纳入依法治校的框架, 反而可能走偏。

获得办学自主权的大学, 如何自主办学, 需要建立有效使用自主权的治理结构, 这就要建立公众参与大学管理、决策的管理模式。在国外, 现代大学通常由大学理事会 (或董事会) 负责学校办学战略决策, 包括确定大学预算、遴选校长、监督校长实施行政权等。这一理事会 (董事会) 由政府官员代表、立法机构代表、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和社会贤达共同组成, 能代表广泛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和评价, 确保大学自主办学不偏离方向, 自主权不被滥用。这在本次公布的大学章程中并没有看到。总体看来, 这些大学章程只是对现行管理模式的“总结”, 包括校务委员会、校友会等机构的职能, 也是按现行模式解释, 而没有多少突破。

三是纳入立法程序, 会广泛听取意见, 进行意见博弈, 而行政审批, 虽有公开听取意见的环节, 但听不听意见、采纳哪些意见, 公众并不知情。

大学章程需明确学校校内行政权、教育权、办学权的关系, 这也需要经过充分的权力与权利博弈。从目前大学制定的章程看, 明确提到教授治学, 有的章程还明确“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审议机构”, 可是, 究竟怎样做到教授治学, 从章程的表述看并不清晰, 有的学校只是称“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般由不担任行政职务的资深教授担任”, 而其实, 实现教授治学, 关键在于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 能独立运行, 具有最高的学术决策权, 实行学术本位管理, 不受行政指派。比如, 当出现学术不端举报 (包括针对校长和院士的举报) , 学术委员会可独立启动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独立做出学术处理, 学术委员会的处理意见是最高学术意见, 学校行政执行学术委员会的处理意见。这一点能做到吗?对于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权责、产生、运行, 大学章程应该详细描述, 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 否则就只能停留在概念上。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难以摆脱摆设的命运。

其实, 这三大不同在制定时就已经显现出来, 由于《纲要》没有走立法程序, 而只是作为行政规章发布, 导致动真格的教改寥寥。大学章程的制定, 目前继续选择行政审批方式, 按照这种方式制定的大学章程, 其所能起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浅谈肉鸡用药程序的制定 篇6

1 1~5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

刚进雏时, 补充维生素和葡萄糖可以防止鸡群应激, 促进卵黄吸收。可在进雏前2小时将饮水器装满20℃左右的温开水, 水中加5%的红糖或葡萄糖、适量多维, 对运输距离较远或存放时间太长的雏鸡, 饮水中还需加适量的补液盐。添水量以每只鸡6毫升计算, 将饮水器均匀地分布在育雏器边缘。

控制支原体可以有效预防慢性呼吸道病, 同时使用抗大肠杆菌药物十分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雏鸡出壳后通过口腔和脐带感染大肠杆菌, 从而导致早期发生大肠杆菌病, 雏鸡第一周死亡率升高。

建议选用氧氟沙星, 因其对支原体和大肠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而且安全可靠。

同时, 舍内隔日要带鸡喷雾消毒一次, 消毒液用量为每平方米35毫升, 浓度按消毒药说明书配制, 消毒药选用聚维酮碘或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2 9~12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球虫病及病毒性疾病

肉鸡7日龄时, 通过点眼滴鼻和注射的方式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疫苗。抓鸡和免疫接种使鸡群受到高密度应激, 使鸡群体质下降, 再加上疫苗的刺激, 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 从而给环境中的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创造了入侵机体感染发病的机会。免疫时抓鸡要轻, 待疫苗完全吸入鼻孔和眼中后才放鸡。免疫当天的饮水中不加消毒药, 可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同时, 要选用副作用小且高敏的药物, 既要防止疾病发生, 又要保护好机体器官不受损害。

建议使用氨苄西林成分的药物。与此同时, 由于鸡群的生长代谢使鸡舍环境逐渐变得高温高湿, 为球虫繁殖创造了条件, 因此要在这一阶段加入预防球虫的药物, 建议使用地克珠利成分的药物。

众所周知, 使用疫苗后不是马上达到最高效价, 而是一个先下降再升高的过程, 会出现免疫空白期。因此要在免疫空白期加入纯中药抗病毒药物, 既不影响免疫效果, 又能防止病毒在免疫空白期内繁殖。

3 16~18日龄预防法氏囊病、支原体病、肠炎

肉鸡14日龄一般通过饮水或滴口的方式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早晨供料前停水, 夏季停水2~3小时, 冬季3~4小时。用清水洗净饮水器, 注意免疫用水不得含有消毒药, 每只鸡的免疫用水量冬季22毫升左右, 夏季28毫升左右。为延长疫苗在饮水中的存活时间, 在水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 以每只鸡2只份的量将疫苗溶入水中。注意使每只鸡都喝上疫苗, 要求在1~1.5小时内饮完。饮水中加水溶性复合多维。

接种疫苗后法氏囊本身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 恰恰是这种炎性反应导致机体短暂的免疫抑制, 为支原体提供了可乘之机。

建议使用预防呼吸道病类药物多西环素, 同时为了解除免疫抑制, 提高机体免疫力, 可以选用黄芪多糖口服液。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一般定植于肠道黏膜, 造成损伤, 使细菌侵入引起肠炎, 所以需要加入氨基糖苷类肠道药物来预防肠炎的发生。

4 23~27日龄预防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及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

肉鸡21日龄一般饮水免疫新城疫疫苗, 免疫后抗体先降后升, 再次出现免疫空白期, 要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并且这一段时期是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等的易感期。

建议要选择高敏的抗生素和对病毒性疾病效果最好的药物。

5 30~35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球虫病、肠炎

这段时间是肉鸡生长速度最快、采食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是肉鸡养殖成败的关键时期。由于从2号饲料换为3号饲料, 常常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过料、肠炎等症状。同时可以引起大肠杆菌和球虫感染。

建议这段时期使用比较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和抗球虫药物妥曲珠利进行预防。

6 37~42日龄预防呼吸道病和病毒性疾病

因前期用药, 对肝肾会造成一定损害, 因此需要添加保肝护肾的药物, 最好是中药, 如五苓散, 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肉鸡养殖后期, 特别是5周以后, 呼吸道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常混合感染爆发。

建议选用抗病毒药物如荆防败毒散 (主要成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 和呼吸道药物如大环内酯类药物来预防。

7 43~47日龄调整肠道

浅谈如何科学制定猪场免疫程序 篇7

1 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制定免疫程序首先考虑的是了解猪场附近一定区域内以往及目前疫情流行的情况, 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等。在免疫程序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将当地经常流行、危害性大的疫病防制列入免疫范围, 但对某些未查清流行情况的新病必须谨慎, 不能盲目使用疫苗, 以免暴发该病。

2 科学依靠实验室检测数据

科学地制定一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必须以实验室数据为基础:仔猪免疫时间与其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有关, 母源抗体水平高, 要干扰疫苗的免疫作用, 只有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 使用疫苗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免疫作用。当前常见的猪瘟免疫失败情况就与母源抗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规模猪场要科学地制定一个免疫程序, 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室监测工作, 以确定本场猪只母源抗体水平。其他猪只在进行加强免疫时, 也应开展实验室检测, 确保疫苗注射时猪只的抗体不会中和抗原, 确保加强免疫时的免疫效果, 通过多次检测科学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3 疫苗方面的的情况

要确保免疫质量, 必须做到了解疫苗质量与其特性。要把好疫苗的质量关, 首先要选择正规的渠道, 选购的疫苗产品要有批准文号、有效日期和生产厂家, 同时要确保疫苗的来源稳定, 不能频繁更换疫苗, 另外疫苗厂家提供的产品均有使用说明, 实施免疫必须根据其特性进行免疫, 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 合理的免疫途径可以刺激机体迅快产生免疫应答, 而不合适的免疫途径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甚至造成不良反应, 同种疫苗采用不同的免疫逄径所获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4 正确地把握疾病的流行新特点

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应把握疫病的流行新特点, 适时调整免疫程序。目前猪的传染病种类多、流行快、分布广, 旧的疾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新的疾病又不断涌现出来, 比如现今流行的非典型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等, 使规模化猪场面临的疫病问题是越来越复杂, 猪场流行的疫病常常是几种疫病并发, 给防制上带来很大的困难。

浅谈动物免疫接种程序的制定 篇8

1 制定免疫程序的科学依据

免疫程序的制定应考虑到流行病学因素、免疫学因素和具体实施等条件。

1.1 流行病学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 包括传染病流行强度、传染病起止日或月龄、不同年龄的发病率、周期性和季节性, 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免疫程序。

1.2 免疫学因素

应考虑机体免疫反应性, 不同年龄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 各种疫苗产生最好免疫应答的接种次数和合理的间隔时间, 疫苗的免疫原性, 免疫持续时间, 各种疫苗同时接种机体的反应性和免疫应答。同时还要考虑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决定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程度, 以及母源抗体的消失时间等

1.3 具体实施条件

各地实施条件相差很大, 特别边远的农村地区, 由于交通不便和基层兽医队伍不健全,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作特殊考虑。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动物机体普遍得到免疫, 或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发生变化和已经得到控制时, 免疫程序就要做相应的调整, 同时随着新疫苗的研究成功和投入使用, 疫苗的免疫程序也应作相应的适当调整, 所以疫苗免疫程序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流行规律的变化和新疫苗的问世以及使用而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2 免疫接种程序的内容

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免疫初始年龄、疫苗必须接种的次数、每两次接种之间的恰当的间隔时间和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以及几种疫苗联合免疫等问题。 (1) 不同疫苗对动物的首次免疫时间是有差异的, 这些跟疾病流行特点有关。有的疫苗必须在动物早期免疫, 如马立克氏病活疫苗, 通常是在18日龄鸡胚免疫或1日龄免疫,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小鸡早期感染马立克病病毒而导致免疫失败。零时免疫不吃初乳的仔猪对猪瘟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是避免猪瘟野毒在疫苗接种前感染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疫苗由于毒力偏强, 必须推迟接种时间, 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日龄太小的动物由于免疫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 对灭活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不好, 特别是鸡, 往往需要把时间推迟一些。 (2) 免疫接种次数的多少跟疫苗的免疫效力有密切的关系。就活疫苗来说, 免疫力弱、免疫维持期短的疫苗, 免疫接种次数相对就高多一些, 而免疫力好、免疫持续期长的疫苗, 免疫接种次数应相对少一些。一般情况下, 用于早期免疫使用的活疫苗 (除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外) , 由于毒力低, 免疫效力弱一些, 一般需要免疫接种两次以上。而对灭活疫苗来说, 由于免疫期短, 通常需要接种两次以上。免疫接种次数多少与动物饲养时间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肉鸡, 通常同种疫苗只接种一次, 而对于种鸡和大动物来说, 通常需要接种2次以上。除动物和疫苗的原因外, 母源抗体高低也是影响疫苗接种次数多少的原因之一。如新城疫、猪瘟活疫苗, 首次免疫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 免疫效果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 必须进行2次以上的免疫接种。 (3) 同种疫苗2次免疫接种相隔的时间长短是有差异的。考虑到疫苗相互之间的干扰作用和疫苗本身接种时间不一样, 一些活疫苗不宜同时接种, 如鸡毒支原体F-36株活疫苗不宜与新城疫中等毒力疫苗同时使用。一些副反应较重的疫苗不应同时一起使用, 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0.3%~0.5%脱脂奶粉或专用疫苗保护剂, 然后再加入疫苗, 以减少水中重金属离子对疫苗的影响。饮水免疫用水应是蒸馏水、生理盐水、深井水或凉开水。饮水中不应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 如氯、锌、铜、铁等离子;若用自来水 (有的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 须先煮沸3~5min, 放置后再用。水要用冷水, 不使用温水或热水。

为使所有鸡只都有口渴感以便都饮到疫苗水, 必须在免疫前先停水2~4h (视季节和舍温而定) , 一般来说, 夏季1~3h, 冬季3~4h。根据鸡体对疫苗应答效果在一天当中的差异, 饮水免疫最好在上午进行, 以减少外界环境 (阳光、温度) 对疫苗的影响。饮水器充足且摆放合理, 应使每只鸡都有饮水槽位;同时注意驱赶鸡群, 使每只鸡都饮到疫苗水;

饮水免疫时, 疫苗用量不宜过大, 一般2~4倍即可, 以防止个别鸡饮用过多, 造成不良影响。稀释疫苗的水要适量, 不可过多或过少, 应根据免疫鸡群日龄大小、停水时间长短、舍温高低来确定饮水量, 疫苗水应在1.5~2h内饮完。每只鸡用水量为:1~2周龄5~10ml, 3~4周龄15~20ml, 5~6周龄20~30ml;7~8周龄30~40ml;9~10周龄40~50ml。

为了准确确定所需的饮水量, 可在确定免疫日龄后连续测定前2d在同一时间段内鸡群的饮水量, 取其平均值来确定饮水量。

冻干苗是通过使用真空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而进行包装的, 因此疫苗瓶中处于一种负压真空状态, 所以使用疫苗时应先用注射器插入瓶塞使5ml稀释液沿管壁缓缓被吸入瓶内, 待瓶内疫苗溶解后再打开瓶塞倒入水中。用清洁木棒或玻璃棒搅拌, 使疫苗和水充分混匀, 迅速加入饮水器中, 尽可能使鸡只同时饮到疫苗水。

浅谈如何科学制定生猪的免疫程序 篇9

1 强制免疫要当先

猪的强制免疫项目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病, 免疫程序建议如下:

1.1 口蹄疫

一般情况下, 规模饲养场断奶猪体重达到10 kg以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 间隔20~30 d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1次, 间隔20~30 d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散养猪春、秋两季进行1次集中免疫, 间隔20~30 d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

(1) 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口蹄疫苗各免疫1次, 每次肌肉注射2 m L。 (2) 母猪:每次配种前用口蹄疫苗肌肉注射1次。 (3) 商品仔猪:经过免疫的间隔20~30 d再进行口蹄疫苗肌肉注射1次。

1.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42~49日龄时进行初免, 间隔21~28 d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1次, 间隔21~28天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

(1) 商品仔猪:20~30日龄首免, 免疫剂量为2 m L, 首免1个月后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 (2) 母猪:后备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仔猪, 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前1个月进行1次加强免疫1次, 剂量为4 m L。 (3) 种公猪:后备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仔猪, 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剂量为4 m L。

1.3 猪瘟

20日龄时进行初免, 60日龄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 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1次。

(1) 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2头份猪瘟苗各免疫1次。 (2) 母猪:每次产仔猪断奶进行仔猪防疫的同时进行母猪防疫, 每次肌肉注射2头份猪瘟苗。 (3) 商品仔猪:20日龄~35日龄用2头份猪瘟苗首免 (10头以上养殖户建议用4头份) , 65日龄用4头份猪瘟苗加强免疫1次。

2 常规免疫不能少

根据我省及周边省区生猪疫病流行状况, 为了有效防控常规生猪疫病发生, 结合强制免疫开展常规免疫, 确保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常规免疫包括以下几种:

2.1 炭疽病

近几年, 国内炭疽病零星发生, 根据要求, 生猪也需要开展炭疽免疫。生猪炭疽免疫每年集中免疫1次, 在汛期到来前1个月, 保证存栏应免猪全部免疫。

2.2 链球菌

(1) 仔猪:仔猪断奶后免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3) 种公猪:每隔4个月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3 猪伪狂犬病

(1) 种公猪:每隔4个月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3) 仔猪:仔猪断奶后免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4 猪细小病毒

(1) 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在配种前15 d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5 猪乙型脑炎病

(1) 种公猪:必须于每年的4月中旬到4月底进行防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必须于每年的4月中旬以前结束防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 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产前30 d进行防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 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产前30 d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8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1) 母猪:产前30 d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仔猪、育肥猪:每年9月份进行防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9 猪丹毒-肺疫

(1) 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1次,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 母猪:仔猪断奶时对母猪进行防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1 0 仔猪水肿病

油乳剂灭活苗在15日龄进行或水剂灭活苗在25日龄进行,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1 1 仔猪副伤寒

仔猪1月龄后免疫, 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1 2 寄生虫病

合理选择驱虫范围广、疗效高、毒性低的广谱驱虫药, 掌握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正确投药保证效果, 使用驱虫药1周内的粪便集中进行消毒、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3 科学实施免疫程序

根据生猪的疫病流行特点, 特别是新病的出现, 猪的免疫程序要进行调整, 以达到控制新病, 使免疫程序更加科学, 并且需要实践的检验。按照“免疫——检测——免疫”的技术环节, 科学开展免疫注射。通过检测, 综合评价, 如果免疫抗体效价不好, 要对猪的免疫程序进行修改、重新制定, 进而形成每头猪、每批次的免疫时间、免疫程序都有小的调整。这样, 既保证了强免项目全面开展, 又把常规免疫项目结合进来。具体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两种疫苗免疫注射时间间隔至少7 d, 以保证免疫效果。

二是强化免疫项目中间尽量避免进行其它免疫项目, 以免二免受到影响。

三是两种病毒类的疫苗免疫项目, 免疫注射时间间隔20 d, 以免相互受到影响。

四是要保存好疫苗。不同的疫苗, 有不同的保存条件。这就要求养猪户在购买、运输、贮存疫苗时, 要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去做。

五是要掌握疫苗的使用方法。不同的疫苗, 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有的进行肌肉注射、有的进行皮下注射、有的口服、有的饮水、有的喷雾。这些使用方法, 不能随意改变。

六是要规范操作。在猪的免疫过程中, 特别是免疫注射时, 要严格消毒各种器械, 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 避免交叉传染疫病。同时, 要准确掌握疫苗用量, 搞好猪的保定, 不能打飞针。

七是要做好免疫记录。对已经开展的免疫项目, 做好详细登记, 记录免疫的时间、疫苗的种类、免疫的方法、疫苗的用量、疫苗的反应等等。并对参加的人员做好登记, 以便备查。按照免疫程序, 做好下次免疫的准备。

上一篇: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下一篇: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