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定班规

2024-10-23

民主制定班规(通用11篇)

民主制定班规 篇1

民主制定班规

四年一班

开学了,新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是很熟悉的,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我是解决了这头,又发现问题出在那一头,怎么办?我想与其用“堵”的方法不如用“导”的方法,于是在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共同制度了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班级学生的违反班级和学校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这说明,《班规》的制定对于一个新形成的班级具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就制定《班规》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以求教各位。

一、向学生宣传制定《班规》原因

(一)《班规》是班级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全面可行的运行机制。从班级的动态看,班级以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形式体现其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规范)功能。制定《班规》,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可以避免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生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班规》就是规定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运行规章。

(二)《班规》是依法治班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提高中华民族的法治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样,依法治班以培养能适应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具有高素质的新一代建设者和劳动者,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班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也可以防止治理班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依法治班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制定《班规》是班级民主管理的需要。

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管理的实施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而应是使学生成为班级主人的行动。班级管理如果只靠班主任辛辛苦苦的“保姆式”管理、专横高压的“专政式”管理和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管理是注定要失败的。搞好班级管理,必须依靠全班成员发挥高度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成为班级的主人。制定《班规》以体现民主管理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怎样指导学生制定《班规》

(一)以宪法为蓝本。

笔者以为《班规》最佳蓝本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班规》是班级组织、工作、生活等规章的总汇,具有影响和决定班集体建设的特殊地位和特别功能,可以说《班规》是班级的根本法。因此,制定《班规》应以《宪法》为蓝本。

(二)班规的内容

从法律规定内容看,有:(1)实体法,一般是指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2)组织法,一般是指规定各类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方式、程序的法律。(3)程序法,一般是指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的法律。我们的《班规》应具备根本法、实体法、组织法、程序法等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其“一整套”的特点。

(三)班规的具体内容

班级规章制度的内容较多,但也应该使之有一个合理的布局。为了有序地安排《班规》的诸多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布局问题。笔者现任班级的《班规》提纲如下:

序言(写明班级成员、班级理念以及制定本法典的目的。)

第一章 总纲(规定班级培养目标、最高权力机构、班级工作原则等班级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定。)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规定班级成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第三章 组织机构(包括班委会、学生会、团支部以及其他班级事务岗位等。)

第四章 班级工作常规(包括每日常规、每周常规、每月常规和学期常规。)

第五章 班级活动程序(包括班级活动的组织原则、要求、一般组织程序及若干个常规活动规程。)

第六章 检查评估(规定督察小组职权、班级活动评估、品德评估、班委会工作评估、班委成员评估、评优规程等。)

第七章 班级标志(规定班风、学风、班歌、班旗等。)

第八章 附则(界定、说明《班规》中的概念内涵。)

(四)让学生执笔。

是教师将自己一手制定好的《班规》交给学生去执行,还是将制定《班规》的过程当作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从能力上培养学生的机会?我认为应让学生来执笔。其好处有:(1)使学生明确制定法典的必要性、重要性;(2)让学生懂得制定法典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班级环境、培养健康个性、全面提高素质,制定法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让学生懂得法典是我们行动的准则,以提高执行的自觉性;(4)让学生懂得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典的过程是教育自己、锻炼自己的过程。

(五)如何指导学生制定。

第一步,班主任做好动员工作。在为什么要制定法典、法典应具备怎样的功能等方面要讲清讲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师生共同研究法典的内容和布局。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既把握其结构布局,又感受其法律语言的特点(概括、严谨、规范)。在此基础上,就《班规》的内容和布局展开充分的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每一位学生明确《班规》的内容和结构布局。

第三步,分组拟制各章条款。根据法典的要求,各起草小组要充分领会实质,准确表达,有建议或新的设想应及时与班主任或起草领导小组联系。条文往往要反复修改,以求最佳。

第四步,由班级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先讨论确定某一条文通过的标准,是1/2还是1/3举手通过,然后由起草小组分条宣读并作简要说明,在讨论修改的基础上进行表决。

第五步,由起草领导小组完成法典各章的的合成工作,班主任要对合成稿全面审阅,包括班级体制的确立、章节条文的协调、语言文字的修改润色等。特别是班级体制框架,班主任务必把好关,保证其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以免法典朝令夕改或半途而废。

第六步,交付审议表决。将法典初稿印发给学生,广泛征求意见,分章修订再合成,这一程序一般不少于2至3次。最后将法典交付学生审议并表决,一般需有班级成员4/5通过方可生效。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切忌强权,否则有违制定法典的初衷。

(六)如何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问题。

《班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矛盾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法典不能概括班级生活的全部,二是法典不可能预见实施中变化着的所有情况。我们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予以解决的:(1)在《班规》的条文里规定处理办法,如为解决班级事务岗位的增设问题,规定“根据班级事务情况,经班级全体会议1/2成员通过,可增设其他服务岗位,人员紧缺时,可指定兼任”;(2)通过“附录”、“附表”等形式解决,如班级常规活动规程,我们采用《卫生工作规程》、《主题班会工作规程》、《品德考评工作规程》、《评优工作规程》、《“人人有事做”系列工作规程》等五个附录;(3)面对新情况新要求,修订或新增条文,如我们在通过《班规》半年以后,全班同学想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于是就新增《爱心基金会章程》作为《班规》的附件。

(七)具体执行

《班规》通过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有:(1)严格执行,并用奖惩措施保证其实施;(2)修订,不适合的按程序予以整条废止或局部修正;(3)扩充或新增,某些条文过于原则的可作扩充,对新情况没有相应规定的可新增条文;(4)定期学习检查,发挥其规范、教育、管理的作用。

民主制定班规 篇2

一、新课程改革中民主参与的内涵

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当代各国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取向。政策决策主体引入公众参与, 是政府政策决策走向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标志[2]。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入,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其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 作为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基础教育政策也在变迁中逐渐呈现出民主化、科学化的特征”[3], 《纲要》提出新课程改革要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正是这一特征的重要体现。

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视角看[4], 新课程改革中的民主参与是指政府在制定和推行课程改革系列政策时, 公民个人或组织通过合法的方式、途径和程序直接或间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 了解相关政策信息, 并对课程改革发表意见和看法, 以此来影响课程改革的行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民主参与的主体既包括教育、心理或课程专家及一些院士、艺术家和部分优秀教师, 也包括学生、家长和大部分教师及其他社会有关人士、新闻媒体等。民主参与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影响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使课程改革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共利益的偏离。

二、新课程改革中民主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 新课程改革中的民主参与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既能实现公民自身的利益, 又能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对提高新课程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增强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可接受性有重要意义。

1. 有助于弥补“精英决策”的有限理性, 提高新课程改革政策的科学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职能和政府角色的转变也在同时进行, 即由“大政府”变为“小政府”, 由“万能政府”变为“有限政府”[5]。然而, 目前我国公共事务决策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仍然具有极强的“政府精英”主导的色彩, 公众的参与度是有限的。中国公共领域的决策“正确与否, 是与决策者个人才能、技艺联系起来的, ……并没有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而被大多数人所掌握的程度”[6]。我国基础教育政策与决策的现状也正如此[3]。具体到新课程改革, 其政策的决策团队中, 除了教育行政官员还集合了高校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名流, 也包括了少数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稍加推敲就可发现这个看似组成完备的决策团体仍未跳出上层精英阶层的圈子[1]。以教育行政官员和教育、心理及课程等领域专家为代表的“精英”的作用固然重要,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个精英团队也是由“有限理性的人”组成的, 其个人知识、经验和能力及信息的获得都是有限度的, 而新课程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都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教育变革工程, 因此, 把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课程改革交给少数精英, 这就可能使新课程改革政策很难摆脱个人直觉和个人知识限制, “而且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人专断与家长制的作风”[3], 这样, 政策的科学性容易处于低水平状态。

新课程改革政策制定和决策团队中除了各界精英外, 还应包含基层一线老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有关人士等普通民众及新闻媒体等组织。这样能够避免精英决策的有限理性, 提高新课改政策的科学性。公众的充分参与可以为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来源和智力支持, 弥补“精英决策”模式信息不全的缺陷。由于普通民众直接面对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 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全面而真实的。另外, 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参与者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和职业, 他们具有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因此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分析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仅仅依靠教育行政领导和部分专家很难收集到全面而真实的信息, 而由于“精英决策”模式的各种局限, 这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也是领导和专家们难以考虑到的。

2. 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有效执行, 消除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

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公众参与度不高, 政策执行力弱和执行效率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公众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参与能克服这一问题, 促使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美国学者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在其《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中写道:“如果公共管理者花较多的时间吸引较多的相关公众参与决策制定, 那么, 就会因为决策赢得广泛的支持而加速决策执行的进程;相反, 如果公共管理者为了节省时间而将相关公众排斥在政策制定之外, 那么, 就会延缓政策执行的速度, 因为, 那些被排斥在决策之外的公众会抵制政策, 从而拖延了执行的进程”。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也具有“行政推行有余, 而民主参与不足”的特点。“在国家中心和行政机关中心的话语模式中, 政府、行政机构以及作为其附属机构的学校之外的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往往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 导致这些利益相关者在教育政策活动中处于‘受益人缺席’的状态。”[7]我国新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部主导下, 由部分专家和少数优秀教师参与制定新课程标准, 然后通过行政命令来推行, 而学生、家长和大部分一线基层教师及其他社会有关人士被阻隔在课程改革决策之外, 造成学生、家长及大部分基层一线教师等“核心受益人缺席”的状态, 导致其利益诉求无法表达。这种“受益人缺席”状态会导致公众缺乏对新课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支持, 从而对新课改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甚至在有的地方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抵制[8]。因此, 把专家、学生、家长和一线基层教师及社会有关人士吸纳到新课程改革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中来, 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对学生、家长及一线基层教师等“核心受益者”的利益诉求及时有效地回应, 有利于争取他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减少和消除新课程改革受到的阻力, 促进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推动新课程改革民主参与的策略

虽然新课程改革伊始就倡导民主参与, 但直到目前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又鉴于公众的参与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价值, 因此, 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促进公众对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参与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 转变政府官员的决策观念和行为

转变政府官员的决策观念和行为是推动新课程改革中民主参与的前提条件。决策观念决定了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发展方向, 以及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在决策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9]。在传统的“行政主导”的决策模式下, 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政府官员容易形成“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 忽视公众合法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导致公众不能有效地参与。新课程改革中政府官员必须破除旧有的决策观念, 摒弃官本位思想, 强化民主决策的观念, 充分尊重公众合法的参与权, 尤其要重视学生、家长及大部分一线教师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能够主动为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和机会, 主动吸纳公众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作出回应。

2. 提高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长期以来, 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我国很多公民具有严重的权威服从心理, 缺乏对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政府应加强对公众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让他们认识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 同时也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 进而引导公众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提供建议, 激发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然而, 仅有参与的意识与愿望而缺乏必要的参与能力也不能实现公众对新课改的有效参与。因此, 政府在培养公众参与意识的同时, 还应着力提高公众的文化水平和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能力。首先, 要加强公众的科学文化教育;其次应重视公众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 要通过教育和培训让公众了解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途径, 掌握一定的参与方式和方法, 真正让公众有意愿也有能力参与。

3.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及时向社会公开新课程改革信息

我国于2007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显然, 新课程改革政策“涉及公民切身利益”并“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 因此, 对于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及时、充分了解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另外, 信息公开也是公众有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先决条件, 只有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合理、顺畅地流动, 才能满足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信息的公开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的任何一个环节中, 还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实现程序的公开和可操作性, 因为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度、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会影响到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及实际效果。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信息能被公众及时获知, 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比如, 可借鉴其他公共领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及时向公众披露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进度及实施现状;可调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积极性来制造社会氛围, 及时向社会宣传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意义、目标及任务, 争取公众, 尤其是学生、家长及广大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

4. 完善新课程改革民主参与的法规制度

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公众的参与权需要法规制度来保护, 公众的参与行为需要法规制度来规范。然而, 我国相关的法规制度并不完善,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缺乏系统的法律规章, 关于公民参与的规定只是零星地散见于一些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中[10]。在新课程改革相关法规制度中, 除《纲要》规定课程改革要坚持“民主参与, 科学决策”的原则之外, 其他政策文件中鲜有民主参与的相关规定, 而且《纲要》中也并没有对民主参与的主体、范围、方式、途径和权限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因此, 新课程改革中民主参与的相关法规制度亟待完善。完善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法规制度, 首先要明确规定民主参与的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这样可以使公众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明确自己的参与权限和应履行的义务;然后要对民主参与的程序、步骤方式和方法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使公众合理有序地参与新课程改革, 避免盲目和无效。

5. 拓宽新课程改革民主参与的渠道

公众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渠道应该是多样的除了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外, 民意调查、专家咨询、听证会及网络参与等都不失为有效的选择[3]。通过民意调查一方面可以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政策, 另一方面能够掌握民众的利益需求, 为新课程改革政策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可以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智慧,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哲学基础, 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近年来, 有研究者提议, 新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和引入当前一些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听证制度来保证新课改各“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11]。通过听证会, 公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 从而为新课程改革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增加新课程改革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另外, 互联网大大便利了新课程改革的民主参与公众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写博客、上BBS论坛等方式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或各种建议。

新课程改革中的民主参与是当代社会公共政策民主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 也是增强新课程改革政策科学性和执行力的内在要求。虽然有政府的倡导和支持, 但新课程改革中的民主参与水平还不容乐观, 公众参与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这说明实现公众对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参与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随着政府部门决策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 多种参与途径的构建及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 民主参与在未来新课程改革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芳.拷问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代教育科学, 2007 (22) .

[2]石亚洲.论民族政策制定专家参与制度的完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3]吴遵民.基础教育决策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许佳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浅析.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1 (3) .

[5]姜杰, 马全江.公共经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6]贺仲雄, 王伟.决策科学—从最优到满意.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

[7]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8]陈俊, 刘芳.试述农村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6) .

[9]李朝智.探索政府公共决策的多元化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

[10]官灵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制度缺陷及对策分析.湖北社会科学, 2009 (3) .

科学制定班纪班规 篇3

关键词:科学;制定;班纪班规;初探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99-0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规矩不符合科学规律,有了规矩也很难画成方圆。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例已经对广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做出了合理规定,但由于条例本身并不带有强制性,因而,在执行过程中,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只是一种被“提倡”的原则,而班级“法规”则不仅仅是“提倡”,更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般的约束力,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共同遵守。

既然班规在班级中有“法律”般的约束力,那么,它的制定过程应该具有制定法律法规过程的一些特质,若班主任把制定班规随意到“我说的话就是班规”的程度,势必产生以下不良的后果:

一、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与自尊心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积极要求参与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只能顺应而决不能违背这一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又使他们多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班主任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利时,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故意违反校纪班规而与班主任对抗。

二、容易对学生造成长期或短期的教育障碍

随意性的班规,多数是班主任口头所言,其自身有很强的不稳定性,给学生造成“法规“并不十分严肃和权威的印象,一旦学生对“法规”的权威性表示怀疑甚至轻视之后,由于随意性的恶果使得他们往往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遵守法律、法规。此外,随意性的“立法”会使自认为或者真受委屈的学生因为心理不平衡,对班主任产生怨恨心理,造成短期教育障碍。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就会使学生的短期教育障碍向长期教育障碍转换,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容易降低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

怎样才能制订出更好的班级“法规”,既保证班主任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学生思想,又使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愿望真正成为现实,使民主和法制精神深入学生心灵,笔者认为,在制订班级“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三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其含义有二:一是“法规”要符合实际,便于督促检查,不能提一些虽然合理却难以做到的要求;二是不仅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有相应的强制措施,明确违反了该怎么办的问题。班级成绩的好坏,和他所制订的目标与确定的任务有关,而班级的“法规”也正是由此出发。既此,班主任在确定班级目标与任务时应先有一个可行性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制订相应的班级“法规”。

2、广泛性原则

所謂广泛性,是说班级“法规”应尽可能包含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在制订班级“法规”时,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心理特点,综合其它有关事例,分析学生违纪原理,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使所制订的班级“法规”尽可能包含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这是广泛性的前提。比如,中学生(包括中专生与职校生)很容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常常会因一些小事而激动,或者振奋,或者动怒、怄气,甚至跟人争吵打架。在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又会灰心丧气,愁云锁眉。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往往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情,盼望完成惊人的业绩。当班主任了解并分析研究了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后,就可以结合这种客观实际制订相应的班级“法规”。

3、互制性原则

所谓互制性,即班级“法规”应体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理制约。大多数班主任在制订班级“法规”时,考虑的是如何制约学生,从来或很少考虑师生之间互制性的重要意义。其实,如果班级中的所有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能以身作则地遵守班级“法规”,则可以从更高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更有意义的“身教”。因此,在制订班级“法规”时,一定要把对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制约作为班级“法规”中的一项,对违反此项规定的老师一视同仁地“执法”。比如说,对学生发火、上课迟到或拖堂、错批学生等怎么处理,要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在这里,老师严以律己的作风,必定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

班规的制定方案 篇4

大学生活是许多人所向往的。但大学生活远非高中时候那种紧张压迫的生活节奏,相反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那样的轻松常常会使刚刚从高中压迫式的生活中走过来的同学们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环境似乎也显得陌生。他们总是充满着叛逆的精神,或许一不小心,就踏上了所有人本不希望看到的路途。然而这些对他们而言或许只是想要探寻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一旦新鲜过后,他们还会保持对所有事物的热诚,还能继续着老师家长和大多数人要求他们做的那样本分的生活吗?

所以作为一个引导者,当同学们踏入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环境的时候,他们还是一个个的个体,想要其在我们所希望或者至少说在他们应该在的位置上平安、本分的生活学习的话,我们要做的至少首先是让这些个体承认自己是某个集体中的一员。因此,我们有了班级这个集体。

当然的,组成这个集体的人员是复杂的。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理想,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这些个体都朝着某个相同的目标不断的前进呢?而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了制定班规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制定班规才是最合理的,怎样才算是最可行的呢?

以下是我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逆行的班规制定方案:

一、制定目标

总体目标:使这个集体在一个正常的状况下运转,建立一个平等、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个题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制定原则

1、规范性原则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法律去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制定的班规一定要以《宪法》为蓝本,在不违背法律,不抵触守则、规范和校规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体现民主管理的细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2、实用性原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不同的问题。所以在制定班规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关注到每一个小问题,不说大话、讲空话,让每一条班规都具有实际操作性。

3、民主性原则 我们说即使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考虑到方方面面。而且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是需要大家予以关注的时期。所以,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或直接由学生自己拟定,达到知人善用的效果。

4、全面性原则

既然我们说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在制定班规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如何才能达到全面的效果。应该从各个方面听取参考意见,学校、学生、家长甚至社会。

5、创新性原则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摈弃许多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制定班规也是同样的,其内容应该是不妨碍学生发展的,所以大胆的创新,敢于抛弃以前的陈旧条款也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制定程序

1、先由班主任讲明白制定班规的重要性,再由全班同学一起商讨出班规的大致框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每一位学生明确班规的内容和结构布局。

2、分组讨论,各小组分别拟定出草案。要求表述清晰,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字眼,尽量拓展自己的思想,努力创新出更多的班规条例。

3、整理统一。根据各小组的草案,由全班会议讨论表决,四分之三以上人数通过即为通过,整理出最终的实施方案,即班规条例。最后上交班主任处审阅。

4、将初步制定出的方案贴于班级张贴栏中以示公告作用,可规定在3——5天内如有人认为其有不当之处可以加以修改,再经全班4分之三以上人数通过即通过并开始实施。

5、为避免所制定班规可行性较差。因此,此班规实用时间为期1月,如此期间没有不良表现或某种现象频繁发生,此班规正式通过审核,即为本学年最终班规。

6、班规制定后,应严格执行,用奖惩措施保证其实施

7、根据实际情况对班规加以适当的调整、修订或增减。不适合的予以整条废除或局部修正;某些条文过于原则的可作扩充,对新情况没有相应规定的可新增条文。

四、制定效果

1、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通过班规的制定使学生能自觉自律的规范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当下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一课。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下的许多年轻人在这一点上的认识已经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而作为一个拥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国家,势必要将集体的荣誉始终的摆放在第一位。所以,在班规的制定中,应该突出集体的观念,增强学生对于集体的认识,以此帮助他们无时无刻都将集体二字放于心中。

3、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这方面应视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使其发散思维,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是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当的发展他们的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据调查近几年来的额犯罪率呈现年轻化。因此,从小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是很重要的,在大学期间加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树立更加正确的法制观念也是有其重要的。

5、指导学生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见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详细的计划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怎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然后照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去实现。

如何制定班规 篇5

班规的制定要以国法校纪为依据,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要由全班全体学生讨论通过,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见,班主任可以是班规制定的参谋者和指导者,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这样可以保证班规应有普遍的约束力。一个班有一个班的具体情况,所以班规的制定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班规,不可依据班主任的经验千篇一律,一贯而行。尤其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最好能依据学生的不断进步班规再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作到行在规先。班规在内容和执行中,要有一定的宽容性,要成为道德公约性质的约束力量而不是法律纪律性质的强制力量。为此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准备阶段

制定班规前,要开一个班级座谈会,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谈对班规的认识,谈班规的重要与否,谈制定班规时应注意什么,不管正确与否,尽可畅所欲言。自由发言后,由班主任加以总结、引导,初步达到共识,完成思想基础的建设。

总结时明确告诉学生,班级是大家的,班规也是大家的,班规的制定以学生为主,同时可以兼顾一些对老师的要求。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再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拟出几条班规,数量不限,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进来。

二.讨论阶段

学生酝酿1~2天后,组织主题班会,由各小组公布自己的班规,全班进行讨论。根据全班意见,去粗取精,相互补充完善。待学生认为较为成熟后,班主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此时班主任应是班级中的普通一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毕竟学生思考问题不是很全面,班主任首先要对各方面备有预案,例如对于某些内容,可以同时做多个方案,然后让学生去选择,不管学生选择了那一种,都是在班主任主导的范围之内,但是学生在选择中获得自己做主的体验。其次要保证可操作性,班规中的每一项都应是一件具体的事,而不是一条指导性的意见,所规定的事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要符合班级发展的方向。

三.班规形成阶段

待全班一致通过后,由班干部整理成文,完成班规草案,试运行一段时间(1~2个月)。在试行过程中,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补充完善,该修改的修改,该调整的调整。

试行时间应该也是要事先设定的,在试行尾声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和班干部征询任课老师等方式,最终确定班规内容,一旦正式公布,即坚决执行。

四、班规的实施与调整

班规是为实现班集体建设目标而设,其根本目的是增强班级工作的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班规制定好了要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赏罚严明,保证班规的权威性。但特殊情况,当交于全班讨论,也不能过于呆板。既要让学生规范言行,也要有一定的人情味。班规的实施最好能配备奖惩细则,建议可以以小队评比的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互相督促的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当制定班规以后 篇6

——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思考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学校教育,即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新学期伊始,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三(1)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在简单打扫教室卫生之后,我特意将教室布置一新,迎接孩子们返校。开学第一天,我照惯例接待了家长,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新学期入学教育。在我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被孩子们的举止行为惊呆了。“蒋雯景同学,请你起来跟老师交个朋友,好吗?”话音刚落,只见坐在第一排中间的小男孩,不慌不忙地起身下位,站到过道里面。他,歪斜着上身,左手肘关节搭在课桌边沿,双腿半蹲着,一副软弱无力的模样,一直持续下去,“他有什么不适的吗?看肤色挺精神的„„”我正纳闷着,走过去轻轻扶起了他的身子,“你身体还好吧?”他顿时站直身体,挺挺腰板。“老师,我挺好的!”我双手伸出大拇指,“你真棒!”我顺着孩子们的座位走下去,我们的交流也继续着„„“邱雯同学你好,老师认识你真高兴!„„”“老师,我就是邱雯。”坐在后排的高个子女孩自告奋勇、爽朗作答。她双手伏在桌面,右腿侧蜷凳上,一张小屁股稳稳当当地坐在蜷缩的腿上,正面带甜蜜的微笑呢!“你真乖!”我走过去,不经意地拉起她的一双小手,聪明的女孩儿敏捷地站了起来。等我回转身走向前排,刚才被我表扬的蒋雯景同学“老病复发”;邱雯呢?“不见两样!”;紧接着:第三个侧转,第四个扭身„„歪歪扭扭、前俯后仰,没有一个正确的姿势!霎时间,我愣住了:怎么啦!我们的孩子就这样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访了孩子们的前任老师:该班孩子性格开朗、思维活跃、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组织纪律较差,书写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我掩卷沉思:三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转型期,其实也是低中段的跳跃,要使孩子们顺利完成这个过渡过程,除了孩子自己的主观因素之外,我们教育者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该年段孩子的特点设计我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思想意识都有较大的变化。心理发展方面: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这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首先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另外,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思想意识方面:孩子们的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想,“我们孩子很倔强,不听我们的话了。”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要求我们教育者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以明确的方向、合理的规范。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及理论依据之后,我便组织全班孩子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我们的班规。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群策群力,你为班级支招,我为班级献策,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孩子们的心凝聚在了一块儿。从分组讨论到总结行文,仅40分钟。这样,我们三(1)班班规——“入队歌”、“听课歌”、“卫生歌”、“课间歌”应运而生。(附:“入队歌”全文——入队时,动作快;不讲话,保安静;向前看,对伍齐;不打闹,听指挥;行走时,慢步移;手拉手,右边行;树形象,好榜样!)结合孩子们的课堂及课间作息,我们的班规细化为入队、听课、卫生、课间四个方面,并且以儿歌的形式,再现孩子们的状态,引领举止,规范行为,唤醒孩子争做一个文明积极、健康有序的好儿童!

会后,我将班规内容打印出来,张贴于教室公示栏内,并且分发到孩子们的手上,做到人手一份。过了一个星期,我们又在班会上开展了诵读班规儿歌的比赛。这样,我们的班规,已经被孩子们人人知晓、彼此明晰。配合班规的执行,我们还在教室里增设了“我的红花最多”栏目,评比孩子们遵守班规的行为,优胜者给予奖励。

又过了两周时间,那是星期三的上午,我在楼道进行安全值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想象:我们班的荣杏和候梦湘两位同学,正兴致勃勃地拍打双手,唱起了我们班的班规儿歌——你拍一,我拍一,课间休息不打闹;你拍二,我拍二,绝不追逐不奔跑;你拍三,我拍三,护栏窗台不得靠;你拍四,我拍四,上课准备要做好;你拍五,我拍五,安全文明要记牢!看着她们那高兴劲儿,我也乐了,于是我走过去加入到她们的行列,此时,孩子们更乐了!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还记得那天下午放学,我送孩子们到校门口时,我们班学生陈园林的家长走上前来,拉住我的手说:“鲜老师,我的陈园林最近进步很大,他每天到家后都能自觉写作业,并且书写比上个学期工整多了,他书上的笔记也整洁,谢谢你!„„”我只是莞尔一笑:“孩子是进步了很多,但还需要我们继续帮助他。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家长朋友开心地笑了!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正闪过我们的班规:“„„师讲课,我安静;认真听,仔细看;„„做笔记,写规范;记作业,不可忘;„„”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本周是开学第十五周了,回想起我跟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最让我省心的还是我们班的卫生委 员——廖林丽。就是她,拿着我们的班规卫生歌,每天都组织清洁值日员,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诵读儿歌:“打扫卫生动作要快,先扫后拖地面干净,前后左右桌子对齐,椅子推进桌子下面,劳动工具摆放整齐,护栏黑板要擦干净,四周瓷片不留污点,爱护卫生人人有责!” 无论是星期一的全校大扫除,还是平日的清洁卫生,她都能得心应手,从不让我操心!每当我找到她:“孩子,你一个女生,他们都听你的安排吗?”她总会骄傲地说:“老师,您别担心!我有班规儿歌帮忙!”

我们的班规——学生行为的蓝图;

我们的班规——干部得力的助手;

制定班规讲话稿 篇7

老师的责任有两个:一个是教书,另一个是育人。育人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做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好的德行。就像刚才视频中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班级里,为什么有的同学今天把脚崴了?明天把头磕破了?后天手臂折断了?听老师话的孩子,从来不会发生这些情况。凡是出现这些情况的,都是那些调皮捣蛋的,俗语说就是“你自己作得。”同学们,我相信任何同学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不对?所以,在学校,老师就是你的家长,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做,按班规去做。

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班规应该都有哪些内容?从安全、卫生、纪律几个方面。小组长做好记录,一会儿汇报。

制定班规如下:

1.安全第一 2.卫生

值日生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拖拉。

个人卫生保持好,地面干净,桌凳整齐,桌面物品摆放有序,卫生委员每天四次检查。3.纪律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随便说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课间不在教室内大声说话,更不能追跑、打闹,按规定路线上厕所,快去快回,不在走廊上逗留。上下楼梯靠右行,脚步轻;不跑闹,不迈格。路队不说话,不打闹。

课后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认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

2017年三年级班规制定 篇8

减分办法

A、关于时间

A1、不得迟到。早上晚于7:50,扣1分;

A2、不得无故旷课,有事假病假需让家长请假,无故旷课扣2分; A3、放学要先回家,没有告知家人,随便在学校逗留的,扣1分;

A4、早上必须在7:50之前进教室早读,随便出教室的扣1分;中午来到教室后休息5分钟后在教室自习完成课堂作业,12:55之前随便出教室的,扣1分;

B、关于纪律

B1、上课铃响前做好课前准备,铃响后必需保持安静,违反者,扣1分;

B2、课上不准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被发现一次扣1分;随意打断老师说话的扣1分。

B3、在教室里不准高声喧哗、打闹。文明课间,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教室内外追逐打闹,爬课桌凳,攀窗户。上下课进出教室有序,不拥挤,违反者,扣1分,严重者,视情况多扣分;

B4、骂人的,说脏话的,扣1—2分;打架者,当事人各扣3—5分

B5、整队、做操、放学时,拖拖拉拉,你推我挤、打闹、不停说话的,扣1分;排队出操和整队放学路途中随意离开队伍、不好好排队的,扣一分。以上情况严重者扣2分;

C、关于学习

C1、早上来到教室先交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晨读的、不按时交作业的,每次扣2分;发生3次扣10分; C2、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组长没有收作业的,组长扣2分;课代表没有负到责任的,课代表扣2分;

C3、老师布置的其他作业,如需要家长签字、上交材料、交费的,不按时上交的,扣1分;

C4、被反映作业态度极不认真的,查实后,扣1分;

D、关于卫生

D1、经常性个人卫生极差的,经提醒后仍不改的,扣2分;

D2、根据值日生安排表,8人为一值日小组,若被校执勤中队扣分,小组成员扣相应的分数。

D3、老师不定时地检查班级室内卫生,发现卫生特别差的,扣1分; D5、每位学生都要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环境卫生,室内外看到地上的垃圾都要主动捡起,不乱扔垃圾。乱扔垃圾者,每发现一次扣1分。E、其他

E1、周一或学校要求的节日未穿全套校服,不戴红领巾的,扣2分;平时不穿半身校服的扣1分;

E3、不浪费水电、不刻划桌椅、不涂抹墙壁。发现一次,扣1分;

加分办法

1、连续一个星期没有不完成作业情况的,加1分;

2、连续一个星期没有扣分记录的,加2分;

3、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表现突出的,加1分;

4、为班级或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如出黑板报、捐献书籍、作品用来装扮教室、积极参加各种艺体活动等,加2分;贡献特别突出的,酌情多加分;

5、积极为班级或学校义务劳动,义务帮助低年级的学生,经核实,加1—2分;

6、测试成绩优秀的每次加1分;测试成绩明显提高的加1分;

7、午饭时,连续三天吃光饭、菜、汤的加1分;

8、平时作业得星的加1分;

9、值日工作连续两周没有被执勤中队扣分的,全组加一分;

10、课间、用膳纪律连续3天不扣分的,全班每人加1分;

11、其他表现出优良品质的行为,酌情加分;

实施说明:

1、每人基础分为20分,根据以上加减分规定执行;积分可以换得相应的奖励或奖品。

2、当日、当周加减分由小组长负责,加减分的原因在方格内注明,每周五组长统计好小组成员的加减积分情况,成绩在班内公布。

3、平时计分由小组长负责,全班互相监督

4、在实施过程中欢迎大家提出好的建议,不断完善,一经采用,加2分;

5、该班规自2014.9.3日开始试执行。

班主任如何制定好班规 篇9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和其它的行业规定有相似的作用,但本质上是不同,所谓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标准,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克服不良习惯、促其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班级的班规以人文为基础,班规不是生硬的,而是柔软的、和谐的。因为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思想变化很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班规也要随时发生变化,还有就是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不同,班规也不近相同,但目的性要明确,班规的建立要民主,要体现公平,他不是一个人的规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制定班规要体现以下要求:

第一、保证班规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根本,失去这个根本,不管内容如何丰富,都将是一纸空文。对班规来说,所谓可操作性,一是指班规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件具体的事,而不是一条指导性的意见。二是指所规定的事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有本班的特点。

第二、和学校规定保持一致。制定班规前,学校一定要祥知了解学校的规定,要将学校的规定把握准确。一方面,将这些规定安排到班规之中;另一方面,又不会与校规相冲突。这样,不仅能使班规与校规保持一致,既有利于班规的顺利执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第三、要通过民主程序确认。由于班规要由师生共同执行,因此,班规也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而且,最终确认时,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我们学校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善于在自己的班级主导与学生民主之间找到结合点。比如,对于某些内容,班主任可以同时做 1 多个方案,然后让学生去选择,不管学生选择了那一种,都是在班主任主导的范围之内,但是学生在选择中获得自己做主的体验。

大学生支教体会:如何制定班规 篇10

一、学习方面、时间观念要强。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班委和学生要相监督,形成良好的习惯。

2、课堂纪律管理的落实。班主任不可能实时掌控每一节课的纪律,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立下明确的规定,上课除了讨论、回答问题之外,不要再其他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开小差。如果有任课老师反映纪律差,那么全班都跟着受惩罚,多做作业或放学后留堂反思。

3、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作业衡量你对整个课堂知识学习的情况,因此学生要本着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不会的宁可不做,也不能抄别人的。一旦发现,就两人都要受到惩罚。当然,对于认真学习、写作业的同学也会有相应的奖励制度。

二、生活方面、穿学校统一的校服,制定这个规范为的是让我们能够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攀比。

2、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团结同学,言谈举止文明。

3、坚决把卫生做到干净、彻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民主制定班规 篇11

1、要进一步关注老同志问题。

2、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多向上级争取林业项目。

3、林业企业在发展林业生产,需开辟林区道路,占用一定面积的林地时,能否简化林地报批手续,采取备案制度等形式为业主提供便利。

4、要加大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林业信息交流,多推介林业自身工作特色、工作亮点,让全社会充分认知林业、认识林业的重要性。

5、国营后坪林场位于**辖区内,林业局在考虑林业发展项目上,能否将其纳入大林业的总盘子中。针对以上查找出的问题,林业局班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认真落实责任,积极进行整改,并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

上一篇:魏书生先生报告会学习心得下一篇:博白县凤山中心卫生院执业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