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机制

2024-07-15

制定机制(精选9篇)

制定机制 篇1

一、质量标准制定概况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现在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的衣食住行都涉及到产品的质量安全, 而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或行业检测标准, 是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要素。然而, 我国产品标准在制定过程中,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同一产品标准新的版本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 要求更加精确, 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越来越高, 制定切实有效的产品标准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质量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体制, 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国家标准编制质量, 为提高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保证国家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按照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的部署, 制定了一系列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 使我国国家标准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产品标准及检测标准,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产品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国产品质量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现行质量标准制定机制中的问题

1、现行制定标准过程中, 很多产品国家标准是等同采用的国外、国际标准的, 对所采用的标准未进行有效识别。如: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附录A机械和物理性能”、“附录B燃烧性能”、“附录C特定元素的迁移”分别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现行的玩具安全标准ISO8124-1:2000《玩具安全第1部分:物理和机械性能》、ISO8124-2:1994《玩具安全第2部分:燃烧性能》和ISO8124-3:1997《玩具安全第3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GB6675-2003标准的大部分条款式等同采用ISO8124标准, 其中第A.4.10条款, 关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 GB6675适用于开口周长大于360mm, 深度和开口周长之和大于584mm的袋, 检测塑料包装袋的厚度的条款要求限制塑料包装袋的厚度为平均厚度0.038mm最薄厚度, 且最小厚度不小于0.036mm, 而要求测厚仪精度最小为4um即0.004mm, 这个精度要求也无法保证所测的产品一定符合要求,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可用精度更高的测厚仪达到要求, 但标准本身的条款不合理, 标准的有效性引用存在问题, 引用外来文件没有进行有效的识别,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其他产品标准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

2、对新的检验检疫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考核体制不健全, 有些标准在执行时出现几个标准同一条款混乱的情况。有些标准制定的条款与其他产品的同类条款相冲突。GB6675-2003标准A4.23热源玩具的条款c、玩具其他可触及部件的温升不应超过:金属部件为45K;其他材料部件为55K;与其对应, 国标GB19865-2005《电玩具安全》标准的条款要求其他可触及部件的温升不应超过:金属部件为45K;玻璃或陶瓷部件为50K;其他材料部件为55K。GB6675标准中仅是玩具的电性能方面被《电玩具安全》标准替代, 其他方面没有要求。按照产品的分类, 热源玩具应包含电玩具、玻璃或陶瓷部件的可接触部件在这两个标准中有冲突, 值得商磋。

3、有些标准中条款的制定考虑不够全面而引起争议。如, 婴幼儿奶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控制与禁止之争;牛奶标准中的细菌量控制等。制定产品标准过程中还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水平和产品风险的管控水平, 虽然标准已经制定, 但标准制定后引发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甚至有些标准偏离了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主题。

三、对策及建议

1、对新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建立专家会审制度和考核机制。对标准中的相关条款, 逐条进行会审, 不能对标准的审核简单化、形式化, 应对相关的条款进行斟酌, 避免会审的专家可能由于专业的不同, 对相关的产品条款不了解, 而引起误审, 或由于内容多、时间紧, 没有进行商磋的现象;要加强对项目审定、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明确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各环节的要求。

2、对标准的制定及会审人员的选择应多样化。相关的人员应兼顾企业、主管部门、专业的研究机构、技术归口单位, 必要时应有专业的消费者代表, 避免参与人员的代表性不充分, 而引起的标准偏离现象, 业务主管部门、技术归口单位要加强对项目起草单位的指导和督查, 及时协调和解决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在指引产品生产和控制产品质量的高效性和公正性。

3、要建立更为专业的质量标准制定、修订、审定、评估等方面的专业高端人才。任何标准的出台除了具备相应的机制外, 是靠人来完成的, 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需要建立一支以老带新的富有创新意识和进取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 加快队伍的后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对有关制定修订标准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合理调度, 充分利用科技资源, 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制度。

4、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对标准的有效性和使用性的评估, 对引用国外、国际标准和引用的外来文件进行评估, 取精华去糟粕, 同时跟踪已实施的质量标准的实施情况的监测。在标准颁布前进行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评估, 避免由于种种原因制定的标准华而不实, 避免产品的标准制定出现倒退或对某些严重的问题缺乏控制的现象。同时, 建立起有效的监测机制, 对标准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处进行持续改进, 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标准、计量、认证被认为是促进质量提高和控制的三个最主要因素;我们国家现在部分企业出现诚信缺失, 甚至个别企业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找标准中存在的漏洞。因此, 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备的国家质量标准制定修订、审定、评估和实施监督体系是“质量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督下和国家标准委管控下, 我国的质量标准的体系建设必定越来越完备。

摘要:本文针对国家质量标准的部分产品标准有疑问或存在争议的地方, 提出国家质量标准在制定修订机制中出现的一些不妥之处, 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国家标准,机制,质量

制定机制 篇2

1、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学习成绩突出。

2、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维护学校集体利益,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在同学中产生良好影响,班级工作成绩突出,有较高威信。

3、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热心帮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4、奋发进取,后进生在学习和品德方面进步明显。

5、某方面成绩有突出表现者,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取荣誉。

6、德、智、体全面发展,表现突出,堪称楷模。

7、生活简朴,孝敬父母,关爱长辈,理解、体谅父母,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8、注重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富有创造精神,积极参加社区服务。

(二)、奖励方式

1、颁发证书、奖状;

2、颁发奖品、奖金;

3、授予荣誉称号;

4、报请上级机关嘉奖。

(三)、奖励的级别

1、校内个人表彰分学习标兵;合作之星、进步之星、特色之星;三好学生;水中榜样四个层次。

2、校内团体表彰分优秀小组、进步小组;优秀班集体两个层次。

3、校级以上奖励,分县;市;省三级记入荣誉档案,通报表彰。

(四)、表彰程序

1、学习标兵在每次月考后,教导处依据成绩在次周一升旗时表彰,颁发奖品;九年级表现突出者颁发奖金。

2、合作之星、进步之星、特色之星、优秀小组、进步小组在月考后次周由班级按要求推荐,教导处审核在下周一升旗时表彰,颁发奖状、奖品。

3、三好学生在历次合作之星中按细则产生,政教处负责审核,于每年五月第一周周一升旗时表彰,颁发奖状、奖品;并制作宣传版面,张贴公布。

4、水中榜样在三好学生中按要求产生,政教处负责审核,于每年六月第一周周一升旗时表彰,颁发奖状、奖品并拍照制作成校公示栏,大力宣传先进事迹。

从暂停熔断机制看股市政策的制定 篇3

股市,是一个事关利益各方的场所,每一笔交易,有挣钱的,就有亏钱的,卖者和买者总是一样多。如果股市政策被舆论绑架,证监会没有一套自己的监管哲学,则必然难以适应如今的证券生态市场,直接导致政策随意性增大,让更多股民遭殃。

救市的关键是救经营,救那些仍有前途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关键是其资产负债表的安全。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前途了,直接倒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数万亿元的救市资金用来直接帮助有关企业转型,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会如虎添翼。如果直接拿去买股票了,将远不如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入债券投放货币的效力,这些流动性几乎是完全沉淀。中国股市中没有所谓的敌对势力,所以也不需要类似当年狙击索罗斯时的“盈富基金”。

救经营也不是高价购买企业资产。价格是推动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最好工具,在有前途的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用直接注资的方式廉价地获取股权或资源,以确保国有资产和纳税人资产保值增值。没有救助价值的企业,直接让它破产。只有当旧的泡沫破灭,社会资源价格才会下降,新的企业家才能够利用廉价的基础设施进行创新。否则,高企的要素价格将成为阻碍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阻力,国家有再多创新扶持基金都是徒劳。

1 政策不应指挥指数,改革要靠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改革靠的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指数高低没有关系。拿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来说,说的是传统过剩产能要清理,新兴产能的建设要支持。如果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的股价一路上涨,这些产能还能被清理吗?如果过剩产能霸占了社会资源,就会导致其他新兴行业的资源短缺,或者导致其他新兴行业必须支付高昂成本去获取资源。这样,转型能成功吗?

也有人说,要把新兴产业股票都炒上去,才能支持产业转型。这也是一个误导。如果新兴产业的股价炒上去了,乃至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一个理性的创业者或投资者,应该把股票卖掉。获得资金之后去做更多的事情,支持更多新兴产业,才是对社会更大的贡献。

阻止没落产业的股价下跌,或催化新兴产业的股价上涨,都不是政府该做的事情。政府要做的,是资本市场建设,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金融工具设计自己的投资,实业经营者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到资本市场中,能够借助完善的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自己的发展。政府能给企业的是一个表演和施展的舞台,而不是股价。如果政府给了企业高股价,理性的股东应该兑现离场。

股灾时,政府要救的并非股价,也救不了股价,否则就没有历史上那么多的股灾了。政府要救的,是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或是那些因股价下跌可能遭遇巨大风险的金融系统。救助的方式,应该是在这些金融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廉价地获得其资源,既帮其渡过难关,也大赚一笔,实现救市资金(纳税人的钱)的保值增值。

2 救市资金应救助企业经营

纵观2015年6月底以来施行的各类救市政策,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使用局部暴力手段,这对市场的伤害是系统性的。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也曾救市。在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0月的14198.10点高位下跌,直至跌到6469.95点的过程中,美国并未动用财政资金从二级市场大手笔买股票,而是用最低的价格获得那些最有价值的资产。如果公司不值得救了,美国政府是不会花钱的。

2008年9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Hank Paulson召集华尔街十几家投资银行的负责人开会,商讨雷曼兄弟的命运,Paulson指出,除非能在股市开市前为雷曼兄弟找到买家,否则就只有倒闭这一条路,但是美国政府不会为任何人收购雷曼兄弟出资担保。

但美国政府救了两房。因为这是牵动金融系统的关键企业,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也不是直接买股票,而是为其债务担保,救助其经营。这一对“政府赞助企业”的信用支持,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既然购买“两房”债券的人获得了比美国国债更高的利息,所以也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美国政府没有理由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其埋单。

巴菲特也曾出手救市。2008年9月下旬,巴菲特同意对高盛注资50亿美元。作为回报,他获得了高盛市值50亿美元的优先股,同时获得了普通股认股权证,被允许以11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高盛另外价值50亿美元的普通股,尽管当时该股股价为125美元/股。对于优先股部分,高盛公司承诺每年支付伯克希尔公司10%的分红,但有权随时回购本公司股票,代价是在巴菲特出价的基础上再加价10%。2011年4月,高盛公司支付55亿美元从伯克希尔公司手中回购了这些优先股。按累计13亿美元的红利计算,这笔交易的优先股部分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总计18亿美元的收益。再来看权证部分,巴菲特的公司不必花50亿美元去购买高盛普通股,相反,高盛届时将以股票的形式支付14亿美元的差价。这就意味着巴菲特从这笔对高盛公司历时4年半的长线投资中可轻松获得总计达32亿美元的收益,投资回报率高达64%。尽管在其后的几年里高盛的股价表现并不好,远远逊于辉瑞、苹果等,但巴菲特凭借其“优先股+认股权证”的特殊交易结构大赚一笔。

美国政府救活了两房,从而保住了整个房地产次级债系统;巴菲特在高盛困难的时候救了高盛,维护了高盛的稳定。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把钱直接交给了业务的经营者,直接注入到了公司本身,而不是在二级市场接盘,没有为投机客接盘。接盘侠看起来很英勇,但对企业经营毫无裨益。毫无疑问,国家队的资金,万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如果用来支持有关公司的经营,尤其是符合“供给侧”转型方向的公司的经营,效果一定是立竿见影的,股价会得到很好改善。而如果浪费在接盘上,这些钱一分也不会用于公司的实际经营。

3 救市政策不应被情绪裹挟

证券市场是一个系统性生态系统,尤其是在近年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金融系统成了一个多系统共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维系一个复杂生态系统,靠的一定是某种自然法则——我们称之为市场哲学。有几个基本的市场哲学,我们必须要清楚,管理层也必须要清楚。

nlc202309022059

3.1 买卖无关乎道德,只是证券市场的交易而已

在2015年7月,中国股市出现了一个怪事,看空的和卖股票的被指责为卖国贼、汉奸。让人不解的是,如果买者和卖者如果不是一样多,这股市是怎么成交的?如果一样多的话,难道一半股民是卖国的?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是用手里的钱傻傻地买股票托市,那样最终不过成为历史的烟尘而已。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在泡沫破灭之后,恰恰能够利用廉价的社会基础设施,从事新的产业。如果你仍然傻傻地用自己的钱托市,让旧的泡沫不破灭,新的企业如何能够获得廉价的基础设施,如何获得廉价的资源?

3.2 职业经理人要为股东负责

股灾期间的另一桩怪事,便是很多金融公司纷纷拿出自有资金救市,甚至公开表态不减持。这看起来好像是义举,但实际上,这些公司用的是谁的钱来托市?是股东的钱。亏钱也同样是股东的。凭什么拿股东的钱去亏损?

如果让僵尸企业霸占着中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还搞什么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言?为了利益而忽视风险控制的企业,就应该接受市场的惩罚。雷曼兄弟倒下了,但华尔街依然是全球的金融核心。

3.3 资产管理人要为资产持有人负责

作为资产管理人,基金经理和各类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在股市下跌的时候,也被道德绑架,他们被要求维护市场稳定,不要卖股票。如果他们内心坚定认为市场会下跌却不卖股票,就是对资产持有人的不负责,违背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基本信托原则。这时候,基民也好,还是各类其他资产持有人也好,就应该赎回产品,倒逼资产管理人卖出股票。

3.4 市场的生命力在于交易,交易自由是风险自担的前提

如果不尊重交易的基本原则,任性地践踏这些规则,导致市场没有交易,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不成熟的熔断机制之所以千夫所指,正是因为它直接关闭了交易,导致风险无法在交易中化解。股市也是一个接力游戏,4000点的时候,有人看多,也有人看空;3500点的时候,也是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即便跌到了3000点、2500点,甚至2000点以下,同样是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只要交易是自由的,每个主体都能够在自己承受范围内承担风险,错了就出局,市场主体也是吐故纳新。

中国的经济金融系统已经成长为一个超级复杂的生态系统,该怎么管?自然界中,有很多简单粗暴地对付生态问题的做法。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地区为了遏制某种生物而引入其天敌,结果由于这个天敌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很快酿成灾难。证券市场也一样,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简单粗暴地救市、限制价格、禁止交易,会导致证券生态系统的其他环节瘫痪,从而诱发全面危机。

3.5 证监会不应被舆论裹挟,要有独立客观的监管哲学

证监会1月7日晚间答记者问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这就是说,证监会也没办法,社会呼声高,专家都建议要引入熔断机制,舆论都要求引入熔断机制,现在引入了,错在专家和舆论。

2015年发生在中国股市的大动荡,令亿万股民伤痛欲绝,于是许多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引进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认为引进这个机制,一定可以提高中国股市的稳定性,可以规避暴涨暴跌的风险。专家当时还要求政府立即出资救市,成立“股市平准基金”,买股票。

专家,之所以称为专家,是因为在某一个领域很有研究。提出以上建议的专家,有谁是专门研究“熔断机制”的?专家在专业领域之外,不该伪装专家。而政府的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真正的专家。熔断机制是否需要与现行的涨跌停制度、“T+1”制度、金融衍生产品体系相协调,是需要政府做全面论证的。

证监会不应被舆论裹挟,要有自己的政策哲学、监管哲学。任何制度,都要全面论证,而不应只听取个别专家意见。任何政策,都要未雨绸缪,不应该在每个市场下跌的当晚惊慌失措。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更要注重政策协调,谨慎呵护金融生态系统,用严肃的监管净化这个生态系统,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干预这一生态系统。

收稿日期:2016-01-11

制定机制 篇4

一、风电产业规则框架

本文先引入一个风电产业规则框架, 如图所示。这个框架由一系列规则构成, 既包括各国政府制定实施的法规性政策, 也包括相关机构和个人遵循的非法规性策略。

非法规性策略可能是自愿行为, 如消费者出于对风电的环境友好性的认同而主动购买风电;还可能是行政行为, 如政府改进风电项目的审批程序和推动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

法规性政策可以划分为规制性政策和市场性政策。前者用来消除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厂商行为, 如市场电价体系中的风电发电量强制配额惩罚措施。后者则通过干预市场机制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增加政府希望看到的厂商行为。

市场性政策表现为推动需求和拉动供给两种方式。前者直接影响中间和最终风电用户的需求量, 典型的应用是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体系。后者直接影响风电的价格和成本, 其基本特点是中间和最终风电用户之间不存在二次交易。

旨在拉动供给的市场性政策可以是直接政策, 如对本地风电设备制造商进行直接补贴、为其提供优惠的零部件进口关税、减免其营业税和所得税、为其提供出口信贷援助等;也可以是间接政策, 如引入特定的风电定价机制、设定上网电量中风电所占的强制比例、要求电网公司与风电项目开发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等。

二、风电产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关切分析

政府在选择和设计各种政策时, 参考了政策的有效性、效率、系统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标准。这些标准对于衡量政策的影响力必不可少, 但仅凭它们制定出的政策往往不能很好地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 因而使政策在实践中反馈的效果低于初始设想。因此, 有必要先对这些利益关切进行分析。

任何政策都作用于与之相关的主体, 这些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风电产业规则框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分布在三个领域, 即政府和组织、常规电力产业、风电产业。

政府和组织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政府部门除了关心风电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利好外, 还关心维护行政体系固有的自身利益。在实践中, 政府的这两个利益关切由于资源的约束而往往自相矛盾。非政府组织最关注风电项目对环境、生态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会要求政策顾及这些关注, 而很少考虑到这些诉求增加的各种成本。国际机构会提供一些支持措施, 但很可能不切合具体国家和地区的实际。

常规电力产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电力消费者。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但强制配额措施和电价分摊机制等障碍会干扰其利益实现。电力消费者最关心电力价格, 所以风电并网的电价分摊机制不一定受其欢迎。

风电产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贷款机构、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为了获取竞争优势, 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固定资产投资, 而作为其最主要资金来源的贷款机构, 往往不仅惜贷, 还希望得到额外的政策保障, 这使得他们转变到政府为其设定的支持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的角色的对立面。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进程的风电产业政策制定机制探讨

如果能平衡好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的利益关切, 风电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反馈的效果必然更符合初始设想。本文提出:可以将多元利益相关者进程 (Multi-Stakeholder Processes, MSPs) 引入到我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MSPs是一种促进三个或三个以上利益相关者就某个特定议题进行沟通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做出决策的协同机制, 它强调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民主原则, 注重发展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伙伴关系。MSPs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就, 荷兰的太阳能光伏协约 (PV Covenant) 就是一个典范。

PV Covenant是由荷兰能源和环境署于1997年开始运作的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约项目, 它根据太阳能分阶段并网的政策目标就降低上网电价的议题进行各方协调, 以取得各方意见的最终一致。自1997年以来, 有28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陆续加入该协约, 促成了荷兰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在2000年超额完成预定的7.7 M W的目标。

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基于MSPs的风电产业协约组织, 该组织由相关政府部门领导, 拥有联络、监控、技术等委员会, 包括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智囊团体和民间组织等一系列主体, 依托会晤、报告、宣传等机制运行。可以期待, 将MSPs引入风电产业政策制定过程, 有助于风电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Enzensberger, M.Wietschel, O.Rentz.Policy instruments fostering wind energy projects—An multi-perspective evaluation approach[J].Energy Policy, 2002, 30 (9) :793-801

[2]Joanna Lewis, Ryan Wiser.Fostering a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industry: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wind industry policy support mechanisms[J].Energy Policy, 2007, 35 (3) :1844-1857

[3]Stakeholder Forum.What are MSPs?[EB/OL].http://www.unedforum.org

制定机制 篇5

了解考试机制,正确面对难题

不少考生可能天生就有种不服输的精神,觉得考试碰到再难的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虽然想法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GRE考试题库中存在一些难度极高的题目,如果碰到,直接放弃的做法也许反而更好,因为这样做考生一方面节省了时间,一方面也能避免因被难题卡主而导致的焦虑浮躁心态。大家不要觉得做对了难题最后分数肯定就高,事实上,整体的答题正确率才是高分的关键,即使拿下来了一两道难题,你也不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分数。

调整考试固有思路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始终被灌输的关于考试的基本概念之一,就是要保证0失误率,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做到一题不错。然而GRE考试却是完全不同的考察思路。不同的人也许基础和复习水平不尽相同,但在GRE考试中,无论你如何努力的去复习,都很有可能碰到完全束手无策的难题。这种时候,学会取舍,放弃这一题的做题时间和分数,留给其他有把握做对的题目,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纠结在一道难题上的考生,考试过程中压力积累远超过其他考生,往往最终无法取得高分。根据专家统计的数据,即使GRE考试中放弃一些题目,也完全有可能拿到较高的成绩。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适当的放弃一些题目,把考试的固有思路调整过来。

也许对不少考生来说,放弃题目的做法始终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但GRE考试的机制便是如此,给予了考生容错空间,也更符合美国人效率第一的做事原则。希望大家能调整好做题的思路和心态,学会取舍,有时候,退一步反而会海阔天空。

GRE分类词汇记忆:促进

2.15.2 促进,催促

accelerate v. 促进;加速 (acceleration n. 加速 accelerating adj. 加速的)

actuate v. 驱使,激励

facilitate v. 促进,使容易

hasten v. 催促,促进 (haste n. 急忙,匆忙)

hie v. 催促,疾走

impel v. 推进;驱使

precipitate v. 促成,加速;adj. 鲁莽的 (precipitous adj. 陡峭的;仓促的)

promote v. 促进;提升 (promotion n. 提升;推销 promotor n. 推动者)

prompt v. 促使,激起;adj. 敏捷的,迅速的 (promptness n. 敏捷,迅速)

propel v. 推进

propeller n. 推进器;螺旋桨

impetus n. 推动力;刺激

momentum n. 推进力,势头

propulsion n. 推进力

GRE分类词汇记忆:切割

3.7.4 切割

abscission n. [医]切除,截去;[植]脱离

emasculate v. 阉割;削弱;adj. 柔弱的

excise v. 切除,删去 (excision n. 切除,割除)

fritter v. 切碎;(在无意义的小事上)愚蠢地浪费(时间和金钱)

incise v. 切,切割

incision n. 切割;切口

indent v. 切割成锯齿状

indenture n. 契约,合同

jagged adj. 锯齿状的,不整齐的

serrate adj. 锯齿状的

serrated adj. 呈锯齿状的 (serration n. 锯齿状)

interdict v. 切断(补给线);禁止

laminate v. 切成薄板(片) (laminable adj. 能打制成薄片的 lamina n. 薄片)

mince v. 切碎;小步走路

mutilate v. 切断(肢体);残害

scission n. 切断,分离,分裂

sever v. 切断,脱离 (severance n. 切断,分离)

slice v. 切成片;n. 薄片

cede v. 割让(土地权利),放弃

cession n. 割让,转让

amputate v. 截肢

intercept v. 中途拦截,截取

interpose v. 置于…之间;使介入

interrupt v. 打断,打扰;暂时中止

intersect v. 横截,横断 (intersection n. 横断;十字路口)

obstruct v. 截断,阻塞 (obstructed adj. 受阻挠的)

truncate v. 把(某物)截短,去尾

volley v. (足球、网球)截击;齐发,群射;n. 齐发,群射

GRE分类词汇记忆:积累

3.10.2 积累,收集

accumulate v. 积聚,积累 (accumulation n. 积累,堆积物)

amass v. 积聚

garner v. 积累,收藏

deposit v. 使淤积;存放

deposition n. 沉积;免职;作证

collection n. 收藏品

garner v. 收藏,积累

制定机制 篇6

一、上级部门出台医保政策时要充分论证其可行性,为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贯彻执行政策创造良好条件

北京市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有9年多时间。作为医院的医保人,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医保办接到的文件多,其数量每年超过百份。如此多的文件,让我们感到应接不暇。尤其是有些文件要求医院医保办限期回应。实际上,有些问题可以做到限期回应,而有些问题则难以在规定期限内做出回应。因为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某些政策和对医院医保办提出的要求,大都需要做多方面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有些问题要求医院医保办去协调,特别是找上级有关政府部门去协商解决,这对医保办来说难度很大,成功的几率很低。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在一项新的政策、新的要求推出之前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为医院医保办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和要求扫清障碍。政策的可行性环境不能单靠医院的医保办去创造。

二、医保政策在实施前要让参保人员知道,有关部门要承担起政策宣传责任

在医疗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医保经办机构应该承担医保政策的宣传责任,要让医院和参保人员了解政策、理解政策。而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有缺陷,许多医保费用报销政策文件在实施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便直接发到医院,参保患者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医院医保管理人员进行解释时难度很大,参保人员甚至认为医院对医保政策打了折扣,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理想的状况是,医保病人在来医院就诊之前就对医保政策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在医院得到良好诊疗的同时,又能配合医院顺利完成医疗费用报销的各项手续。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相当数量的医保病人在就医时对医保的就医要求、报销手续完全不清楚,不仅影响了病人就医,造成了医院就医秩序的混乱,甚至发生纠纷。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医保经办机构和社会有关方面都应该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这不仅是创造良好医疗环境的需要,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医保政策贯彻执行中,医院应有话语权

近年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不尽如人意,医政管理、物价政策的出台往往不能同步于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医疗项目在医院的应用,往往使医院的医保管理者处于两难境地。项目是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病人也需要,但治疗费用成为难题。如按程序完成审批手续,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如由病人全额支付,势必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采取变通的手段上报医保,医院又面临拒付的风险。与此相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药品,在临床中一些疾病治疗用药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的,其使用方法虽得到专业学会的认可,但依然存在着医保拒付的可能。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医院的医保管理部门应该有话语权。上级有关部门应该给医院医保管理部门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四、医保政策的地区差异增加了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难度

目前,全国各个地区的医保政策不尽相同,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北京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每天各三级医院都是门庭若市。医院的医保办也是外地病人的必到之处,有些人手里拿着当地医保部门印发的各种“告知书”、“通知”等,要求医院为他们提供各种单据,为他们计算在医院发生的各项费用,甚至要求在所有的单据上加盖医保公章。当被告知有些单据北京的医院里没有,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单据和有些单据不能随便加盖公章时,往往引来不满,甚至发生矛盾。还有的病人要求我们把他们在门诊发生的费用改成住院结算单,因为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只报销住院费用,不报销门诊费用。当被告知不能改时,常常会引发一场“风暴”。我们虽然同情病人,但也不能违反政策。

为此,建议对全国的医保报销单据进行统一。各个地区的医保报销政策不同,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待遇标准很难统一。但是,对于报销时所需要的票证材料还是可以统一的。目前北京医保要求住院病人报销时提供医院结算发票、住院费用结算单、明细清单、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对于外埠患者医院应提供哪些材料,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规范,使我们的医保工作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上级部门在制定医保政策时,要倾听医院和参保人员的呼声和建议,做好政策实施前的宣传和协调工作,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形成一体化机制,以促进医、患、保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制定机制 篇7

一、相关概念

1、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价格也被叫做医疗服务收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医疗服务也也被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开始计价收费。它的本质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体现。众所周知, 无论在哪个国家, 医疗服务都是同其他公共服务一样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在我国, 是不允许私有企业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的, 我国采取的是政府管制的形式以此来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具体来说,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分工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有计划的制定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了使医疗服务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统筹规划的形式制定医疗服务价格, 即不完全干预到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中, 这样有利于国内各医疗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形成良性竞争这样有利于促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 国内有两种医疗收费办法, 一种是自费医疗, 即仍采用原来的收费标准。另一种是公费医疗, 即是这是一种以实行调整后的新收费标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形式。但是, 由于对医疗服务收费形式的改革, 造成国内的医疗服务收费市场的混乱,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收费价格进行了调整, 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想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应当形成一套科学的医疗服务成本界定体系。只有解决了造成问题出现的根源, 才对彻底地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2、医疗服务成本。

医疗服务成本也被称为是医疗费用, 是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在整个医疗服务价值中, 医疗服务成本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 由于医疗服务收费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造成我国医疗服务成本市场的混乱。基于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成本的含义。美国一学者给成本下的定义是指一个公司在生产或分配商品和劳务, 或从事于这两活动时所形成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企业要想发展, 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国家相关医疗服务监督部门也要不断的通过立法以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疗服务成本市场的稳定。另外, 医疗服务成本的高低也关乎到普通大众的就医问题, 所以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成本是患者就医费用的一项重要的方面, 国家应当加强对这方面成本的管理工作, 以减轻患者的就医费用压力。

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1、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部门。

首先,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由有关部门进行制定的, 所以有关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最大。我们这里所说的有关部门是指与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相关的财政部、物价部、卫生部以及医疗机构4大部门。首先是财政部, 财政部主要负责的是对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补偿机制来增加财政投入, 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就医经济压力。其次是物价部门, 物价部门主要负责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宏观调控, 该部门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时, 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科学合理的制定具有一定浮动范围的政府指导价, 根据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理论, 坚持效率、公平和稳定的原则, 从患者角度出发并且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指导价。再者是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作为医疗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 主要负责的是医疗服务项目的审批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的检查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其次是做好患者就诊的整体环境的检查工作。最后是医疗机构, 医疗结构是医疗服务价格的直接影响部门。当患者在其内部进行就医时, 接诊医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在对患者使用医疗服务价格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尊重患者的意愿, 不能够向患者推销类似于中医诊疗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等的过多的医疗服务类的项目。

2、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要素。

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要素有很多, 这里我们只对医疗补偿机制以及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医疗补偿机制, 医疗补偿机制是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首要因素。因为政府有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医疗机构多为国家负责兴办。例如公办医院等。患者在其中进行治疗时, 医生要遵守行医准则和服务标准, 在患者住院期间, 医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和对患者的治疗方面, 医生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能够为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而向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一种治疗服务项目。与此同时, 国家财政部要加大对医疗补助的投资, 这样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其次是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按医疗经济活动发生的费用来进行计算。其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人力成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材料成本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医疗资源的成本高低, 只有逐个完善各个要素的价格标准, 通过各种形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就可以很好的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三、医疗补偿机制与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 制定医疗服务价格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其次,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制定时只能进行宏观调控, 是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价格的, 所以对于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作用不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干预, 但是就医难问题依旧突出, 居民的就医压力依旧很大。基于此, 国家相关部门在继续对医疗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开始着力建立健全医疗补偿机制, 通过对患者进行医疗补贴等形式来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目前, 政府正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力求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就医经济压力。同时政府也在通过各种形式, 来促使医疗补偿机制与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互补的状态, 避免由于医疗补偿力度的增大带来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增加等问题。

四、总结

医疗机构是国家主导的利民事业, 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组织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不断增长给人民群众的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国家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压力。通过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来规范医疗服务的价格市场;通过医疗补偿机制来对患者的就医费用进行经济补偿。随着国家对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干预以及医疗补偿机制的不断建立健全, 相信我国的看病贵问题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培育竞争市场,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疗服务价格情况调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 (10)

[2]熊经肇, 王良钺, 何钟.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陕西省贯彻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工作纪实[J].价格与市场.2003 (06)

制定机制 篇8

首先, 要在“保增长”上创新机制, 克服过去那种“就案办案”和“机械办案”旧习, 树立“三个至上”服务大局的理念, 建立扶持企业发展、保障企业发展的新机制。我们可以针对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中暴露出企业疏于管理等问题, 提出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司法建议, 来帮助企业整改、规范, 来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发挥审判机关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司法扶植、保障使用。那么, 审判机关如何在企业规避法律风险, 确保交易安全中发挥作用呢?应当抓好三个阶段的司法服务。一是在企业投资开发或资产重组、企业重构中, 要发挥事前预防作用。在投资开发时, 既要帮助企业研究投资环境、市场需求、市场占有份额、生存和发展的利益空间以及投资回报率, 又要帮助企业研究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享受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植开发的产业, 要积极地投资开发;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开发的产业, 要慎重地投资开发并严格按照准入许可程序操作;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禁开发的产业, 要坚决停止投资开发。在企业资产重组或企业重构中, 既要帮助企业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归属、清理债权债务, 又要按《公司法》的要求打造法人治理结构。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产业结构科学, 资产配置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在企业科学管理中, 发挥事中控制作用。在用人上, 既要知人善用, 又要量体裁衣, 既要帮助实行聘任制又要实行劳动合理化管理, 避免人事和劳动争议的发生;在理财上, 既要帮助加强成本管理, 又要帮助加强资产管理,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率的目的;在物的管理上, 既要帮助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 积极打造专利产品、环保产品、节能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达到国家标准,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企业形象, 进而增加知识产权的含量, 又要帮助企业加强有形资产的管理, 对有形资产价值形态的资产 (指资金、股份) 的运用严格实行审批制度, 问责制度, 对有形资产实物形态的资产 (指动产和不动产) 要建立台账和实施保险, 使资产不断保值增值。三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 发挥事后补救作用, 在合同签订前, 要帮助企业对签约对方, 进行资信调查, 看对方是否有不良业绩和不良资产;在合同签订中, 要采取必要的担保措施, 来避免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在合同签订后, 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实施监管, 及时主张到期债权, 杜绝诉讼失效的发生, 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在市场营销中, 既要帮助企业实施价格监管, 又要帮助企业实现公平竞争, 进而提升企业形象, 增强诚信度, 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感。

其次, 要在“保民生”上创新机制, 克服过去那种单纯的“不告不理”被动的消极司法旧习, 建立配套的保民生的新机制, 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在立案环节上, 要建立诉求表达机制, 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诉求。在审判实践中, 我们感到, 由于当事人对民事诉讼基本构成要素不掌握, 往往使该赢的“官司”打输了。为了降低诉讼风险, 我们要加大立案指导诉讼的力度, 要帮助当事人在起诉前, 把你诉谁 (确定诉讼主体) ?诉什么 (确定案由) ?在哪诉 (确定管辖) ?何时诉 (确定时效) ?为什么诉 (确定权利主张) ?凭什么诉 (确定举证范围) ?怎样诉 (确定诉状内容) ?支持不支持 (确定法律适用) 搞清这些诉讼常识性问题, 避免和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二是在审理环节上, 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指民商事审判) 和矛盾调处机制 (指刑事审判) ,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这就要求, 法官在审判中, 诉中要释明, 告知当事人在本案中的权利和义务, 提示当事人的诉讼风险, 归纳本案的争议焦点, 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法庭调查 (举证、质证、认证) 和法庭辩论 (谈主张权利或抗辩主张的依据) 。这就要求法官在审判中, 判后要答疑。裁判宣告后, 当事人因对裁判有异议或疑问来访的, 由信访室专职信访员初步审查后, 联系案件的承办人, 共同就裁判有关法律适用、证据认定、裁判理由等向当事人解释, 说明裁判程序的合法性和实体处理的公正性, 消除当事人的疑惑, 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同时也要求法官在审判中, 能调则调、定纷止争, 案结事了;当判则判, 辨法析理, 胜败皆明, 服判息诉。三是在执行环节上, 要建立权利保护机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送达判决之后, 要告知申请执行的权利和执行期限, 要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 尽快地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告知自动履行的期限, 被执行人逾期履行时, 向被执行人发出财产申报通知, 根据申报财产情况,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不仅要保护申请执行人主张的逾期履行的债务利息, 而且要对被执行人强制缴纳执行费和逾期履行迟纳金。按程序采取扣押、冻解、拍卖等司法强制措施, 对有能力偿还却拒不偿还、转移资产的被执行人坚决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对暴力抗法的被执行人以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 移交公安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那些“老赖”要采取联动机制, 实行公告执行、悬赏执行、曝光执行、限制贷款、限制出国等措施。四是在审判监督环节上, 要建立问责制度, 最大限度地提升法院的公信力。严格执行再审立案标准。要严把事实关, 对有新的证据, 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 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要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要严把法律关,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违反法律规定, 管辖错误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无诉讼行为能力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 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 未参加诉讼的;违反法律规定, 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 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要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要严把廉洁关,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 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 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的, 要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为了解决审的不判, 判的不审, 审与判相脱节的问题, 凡是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的案件, 均由审委主审, 对于改判的案件一律实行问责, 要按照《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追究责任。

制定机制 篇9

关键词:经济危机,经济外交,外交决策,政策行为者,复合决策体制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和产生的原因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以来, 中美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 中美两国贸易额达到3853.42亿美元, 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在双方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 中美贸易摩擦也快速增加, 美国对进口国提出的倾销指控中, 有20%以上涉及中国。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领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劳动力相对充裕国家, 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而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 则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 则发展制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美国拥有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则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就导致了中美之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 工资低廉, 生产成本低, 所以大量出口。中国人均收入相对较低, 对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较小。而美国人均收入高, 但是制造业大多都是生活必需品, 但是美国的工资成本高, 所以对此类产品的进口需求较大。因此, 产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和美国对外贸易的逆差。据统计, 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1812.66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5.9%。巨大的对外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国内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倒闭, 工人失业, 外汇储备减少。为了改善国际收支, 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提高关税、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各种渠道限制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

面对美国对华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 中国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的主张采取报复性贸易保护政策, 有的主张从长远角度处理中美关系, 加强谈判与合作。总之, 中国政府在对外经贸的政策上不再是过去的一元主导政策, 而是形成了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进出口商、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首先进行利益表达, 然后通过从政府到社会、从社会到政府和从集中到民主、从民主到集中的循环往复完成了利益的协调, 最终产生一套实现全社会利益最优化的具体的政策。

二、中国经济外交决策体制的变迁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 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所谓经济外交, 是外交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为发展国内经济或实现某种政治军事目的而进行的对外经济活动, 包括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消除贸易壁垒、加入国际组织以及对落后国际给予经济援助等。

建国初期, 我国的外交决策体制高度集中。当时很多外交决策都是由党中央高层领导毛泽东、周恩来等少数政治精英制定的, 外交部等部门实际上只负责提供建议和执行具体的政策, 并不直接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内百业待兴, 国际上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排挤, 在这样的国情下, 高度集中的外交决策体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 提出了“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方针。当时中国的对外经贸领域几乎空白, 主要依靠苏联的经济援助和进口物资。

上世纪70年代末, 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刚结束长达十年的文革, 国民经济严重受创。美苏两极对抗升级, 我国则处于两极对抗的孤立地位, 国际形势非常不利。对此, 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 提出了“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并决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 国际关系日益复杂, 贸易摩擦也日益剧增, 原有的一元主导下高度集中的外交决策体制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形势。外交部在对外关系中逐渐居于核心位置。同时,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济领域成为中国外交决策的核心之一。在此背景下, 1982年由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而成的对外经济贸易部作用凸显, 全面负责拟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和规划, 研究和贯彻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 并对全国对外经济贸易实行宏观控制和经济调节。

与此同时, 中国经济外交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非政府组织、进出口企业、公众、大众传媒对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1999年炸馆事件后, 在对美关系的处理上, 民意及媒体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央高层对事件的处理。当下微博、人人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兴起, 更是为民意的表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各研究所、高校等组成的外交政策思想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为外交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 中国外交决策体制经历了从一元主导向复合决策、高度集权向有限分权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大量的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开始影响中国的外交决策。同时, 受到信息革命的影响, 公众和媒体舆论对政府的外交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政府为主导、受多方政策行动者影响的复合决策体制开始成为中国外交决策体制转变的主流方向。

三、政策行为者对经济外交政策制定产生的影响

首先, 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处于主体地位, 是政策的法定生产者。政府在制定经济外交政策的时候, 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 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政治利益, 追求的是社会利益最大化。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主要的导火索就是美国在中美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 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 社会矛盾加剧, 更加促使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国常用的手段包括征收“双反”关税、限制进口配额、技术贸易壁垒等, 如美国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政策。新中国建国以来, 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积极主动地发展多边外交, 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因此,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应该更多地选择谈判的方式来缓解两国的贸易摩擦。因为如果一味地采取报复措施、打贸易战, 这对于两国来说都会造成损失, 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1991年, 美国认为中国损害了美国厂商的专利权、版权和商标权, 发起调查后决定针对中国出口的106种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中国随即提出了价值12亿美元的反报复清单。两国的出口商对此十分紧张, 于是通过各种形式对政府进行游说, 促使了谈判的继续, 最终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 最终一场贸易战得以避免。

可见, 政府在做出某项决策的过程中, 会接受来自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 包括公民、社会团体、政党、大众传媒等非政府政策行为主体。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经济外交政策也不例外, 所以政策的制定必须有利益群体的参与。民意是指民众意愿和民众利益诉求。民意表达可以通过官方路径、民间路径、媒体路径和专业路径四种形式。官方路径主要是指政策制定者在政治系统内部, 主动设置若干参与渠道供民众进行利益表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民间路径主要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路径。媒体路径和专业路径则主要指大众传媒和专家“智囊团”。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是中国开放经济的重要战略内容。“走出去”是鼓励本土企业到海外去投资, 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 同时也被认为是规避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但是, 美国千方百计将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政治化。2005年海尔公司并购美泰公司、中海油公司美国加州石油公司都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而未能成功。除了这一系列的“投资壁垒”, “走出去”战略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本土企业大规模扩张海外投资, 则会减少国内的投资, 一大批工人会失业, 会产生公众的不满。所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要谨慎小心、缓慢推动。

除了“走出去”战略, 还可以采取多元化市场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对付贸易保护主义。但是, 这系列措施同样也会损害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如果积极扩张新的海外市场, 减少同美国的贸易额, 中美贸易商则会不满。如果加强技术创新, 则可以优化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 但是会使一大批传统企业倒闭, 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除了普通公众、进出口商和工会等社会团体之外, 大众传播也对当今政府制定经济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众传播可以检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 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 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大众传播作为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具有贴近群众的特点, 能够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设有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可以反映民意, 一方面可以传递政府的意图。美国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在微博上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的外交“智囊团”在经济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有些专家认为, 美国目前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总体实力强于我国,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我国将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中国应该采取适当的妥协政策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 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在“韬光养晦”的同时“有所作为”, 美国的一些反华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甚至是民族根本利益, 他们主张对美采取强硬的态度。

在国际社会上, 一些国际组织也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WTO (世界贸易组织) 的职能主要包括寻求解决贸易争端, 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等。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 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一直遵守WTO的成员守则, 采取和平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四、“后危机时代”经济外交应注意的问题

当下, 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回暖, 但是经济危机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还在影响着全世界, 很多国家国际贸易采取了紧缩型政策。此外, 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阴谋论”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在贸易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就应对贸易摩擦而言, 技术进步、产业优化、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对外投资等战略安排的效果并不如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显著。当前, 需要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公众、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技能。在面临重大经济外交问题的时候, 不能由政府单一地进行决策, 而是应该形成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进出口商、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进行利益表达, 然后通过循环往复的利益协调, 最终制定出民主、科学的、能够实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外交政策。

参考文献

[1]海文P.林德特王新荃:《国际贸易》,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77—78页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1年春季) 》

[3]《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中央卷) 》, 附卷一 (下) , 第803页

[4]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版, 第307—308页

[5]陶文钊, 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318页

[6]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09页

[7]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18页

上一篇:稻田土壤论文下一篇:建筑应急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