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制定

2024-09-25

产业政策制定(共12篇)

产业政策制定 篇1

我国现行的风电产业政策制定机制很少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 导致政策在实践中的反馈效果低于初始设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可以将利益相关者纳入政策制定过程。

一、风电产业规则框架

本文先引入一个风电产业规则框架, 如图所示。这个框架由一系列规则构成, 既包括各国政府制定实施的法规性政策, 也包括相关机构和个人遵循的非法规性策略。

非法规性策略可能是自愿行为, 如消费者出于对风电的环境友好性的认同而主动购买风电;还可能是行政行为, 如政府改进风电项目的审批程序和推动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

法规性政策可以划分为规制性政策和市场性政策。前者用来消除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厂商行为, 如市场电价体系中的风电发电量强制配额惩罚措施。后者则通过干预市场机制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增加政府希望看到的厂商行为。

市场性政策表现为推动需求和拉动供给两种方式。前者直接影响中间和最终风电用户的需求量, 典型的应用是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体系。后者直接影响风电的价格和成本, 其基本特点是中间和最终风电用户之间不存在二次交易。

旨在拉动供给的市场性政策可以是直接政策, 如对本地风电设备制造商进行直接补贴、为其提供优惠的零部件进口关税、减免其营业税和所得税、为其提供出口信贷援助等;也可以是间接政策, 如引入特定的风电定价机制、设定上网电量中风电所占的强制比例、要求电网公司与风电项目开发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等。

二、风电产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关切分析

政府在选择和设计各种政策时, 参考了政策的有效性、效率、系统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标准。这些标准对于衡量政策的影响力必不可少, 但仅凭它们制定出的政策往往不能很好地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 因而使政策在实践中反馈的效果低于初始设想。因此, 有必要先对这些利益关切进行分析。

任何政策都作用于与之相关的主体, 这些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风电产业规则框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分布在三个领域, 即政府和组织、常规电力产业、风电产业。

政府和组织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政府部门除了关心风电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利好外, 还关心维护行政体系固有的自身利益。在实践中, 政府的这两个利益关切由于资源的约束而往往自相矛盾。非政府组织最关注风电项目对环境、生态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会要求政策顾及这些关注, 而很少考虑到这些诉求增加的各种成本。国际机构会提供一些支持措施, 但很可能不切合具体国家和地区的实际。

常规电力产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电力消费者。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但强制配额措施和电价分摊机制等障碍会干扰其利益实现。电力消费者最关心电力价格, 所以风电并网的电价分摊机制不一定受其欢迎。

风电产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贷款机构、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为了获取竞争优势, 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固定资产投资, 而作为其最主要资金来源的贷款机构, 往往不仅惜贷, 还希望得到额外的政策保障, 这使得他们转变到政府为其设定的支持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的角色的对立面。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进程的风电产业政策制定机制探讨

如果能平衡好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的利益关切, 风电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反馈的效果必然更符合初始设想。本文提出:可以将多元利益相关者进程 (Multi-Stakeholder Processes, MSPs) 引入到我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MSPs是一种促进三个或三个以上利益相关者就某个特定议题进行沟通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做出决策的协同机制, 它强调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民主原则, 注重发展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伙伴关系。MSPs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就, 荷兰的太阳能光伏协约 (PV Covenant) 就是一个典范。

PV Covenant是由荷兰能源和环境署于1997年开始运作的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约项目, 它根据太阳能分阶段并网的政策目标就降低上网电价的议题进行各方协调, 以取得各方意见的最终一致。自1997年以来, 有28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陆续加入该协约, 促成了荷兰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在2000年超额完成预定的7.7 M W的目标。

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基于MSPs的风电产业协约组织, 该组织由相关政府部门领导, 拥有联络、监控、技术等委员会, 包括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智囊团体和民间组织等一系列主体, 依托会晤、报告、宣传等机制运行。可以期待, 将MSPs引入风电产业政策制定过程, 有助于风电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Enzensberger, M.Wietschel, O.Rentz.Policy instruments fostering wind energy projects—An multi-perspective evaluation approach[J].Energy Policy, 2002, 30 (9) :793-801

[2]Joanna Lewis, Ryan Wiser.Fostering a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industry: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wind industry policy support mechanisms[J].Energy Policy, 2007, 35 (3) :1844-1857

[3]Stakeholder Forum.What are MSPs?[EB/OL].http://www.unedforum.org

[4]NOVEM.The PV-Covenant in the Netherlands[Z].Case study for the IEA/CERT project on“Lessons learned and best practices in energy technology deployment”, 2000.11.21

产业政策制定 篇2

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提案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大,被誉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信阳经济新的增长点。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物产丰富,资源充沛。有五千年的历史的信阳,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源。信阳是中国汉姓的姓氏之根;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信阳具有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信阳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文化产业,别人无法复制和模仿,加上信阳独特的自然景观,从而在河南旅游市场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是信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何开拓新思路保护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具有信阳特色的文化产业,让文化走进生活,让民俗得以流传、让文化改变城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年年有发展,年年有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起了明显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先天不足,与上级有关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

问题。具体表现为:

1、认识不到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把发展思路定在原有的文化圈子内,没有像科技产业那样主动地与其他产业结合,并提供文化支持,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认识不到位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2、人才较缺乏。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各产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很多文化干部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懂纯文化生产,而不懂市场性的产业化生产,从而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3、规模未形成。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一是文化产业缺乏整体布局,品牌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点多、面广、规模小、档次低、形式单

一、设施落后。二是文化产业自身没有发展目标,没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4、创新力不足。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5、体制机制不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尚未完善。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壮大,如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尚未成熟。有些文化产品因为种种因素,难以与市场接轨。

6、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自2005年

河南省出台了《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以来,省内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若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内容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更好的支持试验区的发展建设,省政府又针对此改革举措,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和省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我市对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没有制定信阳市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建议:

一、对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点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从快从简办理。

二、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制定商务政策,达成销售目标 篇3

制定商务政策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一般来说,品牌厂家需要通过商务政策来平衡利益最大化和渠道可持续发展两方面需求。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导致诸多问题。如制定明显倾向于有实力经销商的商务政策,会使其他经销商很难成长起来,或干脆退网终止合作,长期来看,不符合企业的战略需要。这就要求商务政策的制定要合情、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公开。

二、合情合理合法原则:合情即合乎市场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市场竞争格局、消费者习惯、商业“潜规则”等诸多因素;合理是指商务政策要符合商业逻辑;合法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公平指商务政策关联各方权利义务要平等;公正指厂家对待各经销商在态度上要一视同仁;公开指商务政策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应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便于有关各方进行监督,提高公信力。

制定商务政策的方法与流程

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并有效地控制决策的时间及成本,一般是将讨论会与德尔菲决策法相结合。一般企业的讨论会上,由于参会者观点不同,常常发生争执,把握不当可能影响人际关系。有些人出于避免矛盾、敬畏权威等原因,不肯完全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些人出于自尊心,不愿意当众承认自己观点错误或不完善。德尔菲法就是一种可以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的决策方法。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

1.组成讨论小组。按课题所需要的业务范围,确定参与者。参与者的多少,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而定,一般不超过20人。

2.向所有参与者提出所要分析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参与者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参与者做书面答复。

3.各个参与者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4.将各位参与者第一次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参与者,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也可以把各位参与者的意见加以整理,或请身份更高的专家加以评论,然后把这些意见再分送给各位参与者,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

5.将所有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参与者,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轮收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直到每个参与者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一、决策的内部交流阶段:1.首先收集厂家内部与各经销商对上一年度商务政策的意见,在厂家内部各部门之间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意见收集。目的是让各部门了解到其他部门的需求,并在发现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阐述各自部门利益的重要性,以便平衡和取舍。

2.由负责制定商务政策的小组召开讨论会。会前各成员应充分了解之前收集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德尔菲法后如仍有不同意见,可根据争论焦点的重要程度,召开针对争议的专题讨论会,或直接由有关领导进行决断。

3.形成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商务政策意见稿。

二、决策的外部交流阶段:1.将意见稿发往各经销商,征询各经销商的意见。意见征询共进行三轮左右。由于各经销商不属于同一个利益团体,不可能指望他们的意见达成一致,主要目的是充分沟通,收集经销商的意见,同时淡化厂家与经销商的博弈对立关系,增加与经销商之间的对话机会,淡化厂商矛盾。

2.根据收集到的意见,由商务政策制定小组确定最终的定性意见,再以此为依据,落实有关定量参数,形成商务政策初稿。

3.将初稿发往各经销商,同时拜访意见较大的经销商,积极地进行沟通与安抚工作,收集一二轮意见。根据意见修改商务政策,形成最终方案。

4.召开经销商大会,借此机会对众多有一定不满情绪的经销商进行沟通、安抚工作。经销商大会后发布正式的商务政策文件。

达成销售目标的商务政策内容

一、将经销商分档,给予不同的销售任务:为了保证公平,鼓励有实力的经销商展开良性竞争,同时保护实力较弱的经销商得到正常的发展,企业应对经销商进行分档管理,同一档次内的执行一致的管理方法和评价口径。同时,经销商分档在操作上有较强的灵活性,通過调整个别经销商的分档,化解一些经销商对商务政策的不满。

分档方式大概有以下两类:1.依据经营规模:对实力相近的经销商进行统一的考评口径,保持经销商之间合理的竞争性;2.依据市场环境:根据所处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开发的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考评原则,促使不同地区经销商实现各自的市场目标。同时,两个分档方式可以进行矩阵组合,对于新加盟的经销商可以予以一定的保护。

二、进货激励政策:厂家可以将备货决定权交给经销商,这样次年一旦销售不畅,经销商也没有投诉厂家压库的理由。如果厂家主动给经销商一个大的备货计划,一旦次年销售不畅,经销商就会抱怨满腹。这种情况下,厂家可采用激励的方式,根据进货量设定阶梯式递进的进货折扣、进货返利、搭送配件等优惠条件,或对进货大户给予一定仓储补贴或其他支持政策。

三、销售激励政策:1.月/季度奖励,根据每月/季度的完成目标情况,进行返利、补贴、折扣等。2.广告与物流奖励:以某汽车企业为例,广告与物流奖励分为四个季度返回。完成销售计划的季度当期可以获得补贴金额或用于下季度进货,不能完成销售计划的季度则顺延到年终。如果整体销售计划完成80%以上,则可以获得剩余广告补贴;如果整体销售计划完成率低于80%,剩余补贴金额将相应减少。3.金融支持:为经销商解决银行贷款的回购担保,提供贷款利息补贴,还可以对开展分期付款销售的经销商给予资金补助。4.特殊情况应对机制:商务政策应当为经销商保留在特殊情况下打破常规政策限制、向厂家申请临时优惠条件的权利。比如,有行政干预的大批量采购,经销商单方面无法承担优惠价格等。

制定与实施旅游产业政策的必要性 篇4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整个世界的重要性意味着它将成为任何政府都不愿意放弃的投资机会。因此, 作为规律, 旅游对一国经济越重要, 公共部门的介入程度和政府为吸引对内投资而提供的激励也就越多。旅游经济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所重视, 并为之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旅游产业政策, 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 由于政府的最高管理层需要对旅游发展的模式进行选择, 并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 因此, 旅游业越来越需要一个具有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与之相配套。

另一方面, 综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以旅游经济学中有关旅游产业的经济特征为基础, 综合产业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多方面的论述, 从理论上对旅游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验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1. 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的假设之一是市场失灵的存在。事实如此, 市场在自发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垄断, 而垄断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市场中个人或企业的某些活动会给他人带来损失,受损一方又无法以交易的方式从肇事一方得到补偿;市场不会自动提供各人和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市场无法避免不完全信息对交易的破坏,以及由此给个人或企业带来的损失;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也是市场自发运行的一个消极后果。市场的这些缺点不利于经济的正常运转,而市场自身又无法克服这些缺陷。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市场作为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手段, 通过供求机制和相应的价格机制对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 尤其是对于旅游产业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 市场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失灵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旅游业中存在的公共产品现象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一定的政治地理范围内, 同一旅游资源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 因此是无法阻止“免费搭便车”现象出现的。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公共产品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推广,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地推广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交通、通信等) 会大大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使目的地获得巨大收益, 但是, 个别旅游企业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从别人的投资中获得收益, 因为这些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质的。因此, 市场机制在提供旅游地形象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就失效了, 由市场提供的供给量将大大小于产业发展需要的最优数量, 这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增加了旅游外部成本

外部效应 (Externality) 亦称外在性、外部化或外在效应, 它是与公共物品密切相关的一种经济现象。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 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 即存在外部效应。由此可见, 外部效应的关键是相互影响而又没有相应的补偿, 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 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随着旅游业发展大众化倾向日益明显, 旅游业的外在影响也在不断加强。主要表现为:其一是外部经济性。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 增加就业岗位, 推动目的地的经济发展, 恢复风俗民情等。其二是外部不经济性。主要表现在对目的地环境和旅游形象的破坏上。由于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的刺激, 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削弱了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的滥用所带来的成本很大一部分由下代人来承担, 从而在本代人和下代人之间形成了代际外部成本。另外, 个别旅游企业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破坏, 损害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价值, 其所带来的成本由所有的旅游企业和游客承担, 而造成污染和破坏的企业和游客往往不必为这种破坏负责, 从而在旅游企业之间、在旅游企业和游客之间形成了外部成本。

(3) 旅游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使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旅游业的外向性决定了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为严重。现代旅游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 就是这种跨地区、跨国界的空间距离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旅游业中的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旅游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加剧, 使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混乱, 从而破坏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 某些游客由于缺乏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 或对目的地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影响了游客的选择意向;目的地旅游企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以欺诈隐瞒等违法手段进行不正当经营, 破坏了目的地的形象;又或者某些旅游企业利用游客信息收集的困难, 以次充好, 故意抬高旅游产品价格等。总之, 在目前环境下,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

2. 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调节

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假设是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政府可以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调整产业经济活动。通过政府的调节, 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有效配置资源。旅游业中, 政府调节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对于目的地整体形象的推广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属于公共物品的, 政府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给予必要的财政投入, 同时, 建立相应的产业协调机制协调政府职能与企业运作之间的关系, 在投入与协调两方面来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公共物品问题。

第二, 针对旅游业中存在的外部不经济, 为了消除或弱化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 减少外部成本, 有必要使旅游资源或产品产权明晰化。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调节旅游业的外部性, 因此, 政府有必要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进行干预, 如通过法律法规等规制措施强制对旅游产业中出现的外部不经济进行扼制, 从而保护旅游产业有序、合理、良性的发展。

第三,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依托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信息的传递过程较为复杂, 仅靠市场机制难以保证旅游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完善旅游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 促进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 维护目的地的良好形象与游客的正当权益需要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给予保障。

综上所述,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扶持, 在旅游经济的运行中, 政府的干预能够减少或避免市场失灵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使旅游市场的信息沟通更加合理与对称, 通过政府的调节, 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既保护了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维护了整个市场的发展秩序, 形成了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局面。

摘要: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 统计, 从1950年开始, 世界旅游活动 (国际旅游人次) 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 到2004年, 国际旅游收入从21亿美元增加到6230亿美元, 增长了297倍, 发展速度居世界各产业之首。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 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和社会就业的带动力, 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然而, 在旅游市场的自发运行当中, 市场失灵的现象不可避免, 由此引发的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旅游收益下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此时, 政府的政策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旅游产业,政策,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2]王起静.旅游产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威, 朱先发.旅游、旅游产业、旅游政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

[4]魏小安.旅游纵横——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5]张辉, 等.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环境、制度与模式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6][美]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M].张广瑞, 等, 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328.

怎样制定经销商激励政策(模版) 篇5

我国众多企业的销售政策是以销售量为中心、以返利为手段、以鼓励经销商最大限度地销售产品为目的的政策,这种政策在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对鼓励经销商扩大销售量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开发就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在制定该政策时其指导思想不明确。要制定出一个好的经销商政策,在制定政策时首先要明确以下指导思想。1企业要市场比要销售量更重要

有销售量并不一定就会有市场。有许多企业要销售量,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就以“利”来诱使经销商扩大销售量。结果经销商把销售量做大了,但销售量的质量不高:窜货和降价倾销严重,市场占有率不高,销售费用居高不下,销售量上去了但市场乱了,结果又影响了销售量的进一步提高,使企业想做大市场、做大规模的期望成为泡影。

2把产品销售出去始终是企业自己的事

一些企业认为我把产品卖给经销商,销售工作就结束了,经销商如何再把产品卖出去那是他的事,因此企业的销售政策除了返利就没有其他内容。有的企业认为销售始终是自己的事,因此在销售政策上就千方百计地支持、支援经销商搞好销售。显现,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所制定的政策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企业把销售工作始终当作自己的事是正确的、科学的观点。因为这种指导思想是符合销售工作的客观规律的。

3企业需要能卖出产品的客户,但更需要的是好客户

不同的销售政策会培养出不同的客户。以销售量为目的、以返利为唯一手段的销售政策可培养出大客户,但大客户未必就是好客户。

企业不仅需要能卖出产品的客户,更需要忠诚于企业的好客户,这样的客户才能与企业结成战略意义上的业务伙伴。

制定经销商政策时,要了解经销商的要求

为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在制定对经销商政策时,企业要了解经销商的购买动机。市场营销的中心思想就是“了解客户的要求,然后努力满足他。”经销商追求利润是正常的,关键是大多数经销商认同的为稳中有赚。如果产品经销差价很高但销量不好或不能长期保证销量,经销商同样没有积极性。具体来说,经销商关心的问题很多,从经营利润率、商品所具有的吸引力、产品档次是否符合经销商的要求、产品在技术上是否可靠、产品能否吸引购买力强的消费者到价格与折扣、广告支持与促销活动、最低订货限额、资金需求和付款条件、售后服务、及时送货能力、对投诉的处理、厂家是否允许退货与换货、能否及时提供市场和产品信息、厂家与经销商的客情关系、双方是否容易接近和沟通、厂家是否诚实可靠、厂家给经销商决定有关产品的销售政策的自由度、订货程序的复杂程度、厂家的市场控制力、厂家的长期承诺、是否提供多种奖励措施、厂家提供的销售建议和提供的销售培训等等,事无巨细、涉及到方方面面。企业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要站在经销商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设想如果你是经销商,你会有哪些要求和关心的问题。这样你所制定出的经销商政策就会满足经销商的需求,这样制定出的经销商政策才会符合市场营销的中心思想(“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努力满足他。”)的要求。

制定经销政策时,必须树立双赢(Win-Win)销售理念

企业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必须树立双赢理念,即要正确处理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厂家与经销商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厂商双方在目标、观点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着矛盾,这就可使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形成不同的关系,其关系不外乎以下四种:⑴厂家赢--经销商输。厂家只考虑自己如何获利,根本不考虑经销商的利益。

⑵经销商赢--厂家输。经销商只关心自己如何赚钱,根本不考虑厂家的利益。

⑶厂家输--经销商输,即双输。由于厂家和经销商都在考虑怎么从对方的手中多拿一点,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结果双方两败俱伤。

⑷厂家赢--经销商赢,即双赢。厂家和经销商团结起来,共同做市场、做销售。

双赢就是企业帮助经销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厂家也从经销商那里得到自己的东西。厂家为经销商着想,实践自己对经销商的承诺,履行自己的责任。这样经销商满意了,就会让厂家满意。在成功的销售活动中,没有败者,只有胜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许多厂家和经销商实行的是赢--输理念。双方都想从对方身上索取更多的利益,把市场看成角斗场,双方都在努力地想把对方打倒,以便自己能赢。显然,这种理念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很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既便出现一方赢、另一方输的结果,这种关系也是维系不长的,赢得只能赢在一时,并没有长久的利益可言。在厂家开拓市场的初期,由于知名度低的原因,经常向商家妥协,答应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即容易出现“经销商赢-厂家输”的局面;当产品知名度提高后,厂家就会要求商家铺货率、网点到达率、商品陈列规范等到位,也就出现了“厂家赢-商家输”的局面。现实的例子是道达尔,道达尔是在七十年代就进入中国设立了公司,是跨国石油企业中最早进入大陆的,但直到目前为止其市场仍旧是伐善可陈,其年销售不过几千万而已,远远低于美孚和壳牌,连新军BP、嘉实多都敢不上。其销售代表竟然对代理商说:“只要你能做到这个量,我们什么都可以谈!”(原话)。另一个例子是,做美孚和壳牌的经销商却陷入了“搬运工”的角色,许多经销商一年忙下来,做了几百万的销售额,毛利才三四个点,可厂家依旧要考核各项指标,“行者上,弱者下”,每到年底,代理商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过关,来年自己是否还是代理。所以,这几年美孚、壳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优秀企业早已认识到厂商双赢的重要性。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与渠道共创财富的理念。可口可乐公司向麦当劳提供操作方便、不占空间的汽水机,并经常主动策划一些促销活动或公益活动,吸引消费者上门。在麦当劳每次举办的促销活动里,可口可乐公司与一些大饭店合作,只要开席在20桌以上,就免费招待可口可乐和雪碧,并在杂志媒体上定期刊登“每月推荐餐厅”。超市开业,可口可乐罐装车到场助阵,并配合特价促销。他们还免费为学校小卖部设计制作明亮醒目的可口可乐看板,使小卖部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还赞助各种学校的活动,如运动会等,这样既与学校生活紧密结合,又可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企业与经销商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但在双赢理念的指导下就可找到厂商的共同利益所在。关键在于厂商要团结起来,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共同做市场、做销售。厂商双方都要把眼光放长远,谁也不能指望可以一口吃成个胖子,舍小利、争双赢,由小赢到大赢,争取最大的长久的赢利。制定经销商政策时,还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适宜的原则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这是说我们在定目标时,目标定得高一些往往可以达到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道理。具体用于经销商政策时,必须遵循目标适宜的原则,目标可以定得高一点,但又不能过高,否则是自设经营障碍。经过努力也达不到的目标,经销商不会认可,要么将之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目标又不能定得唾手可得,而是要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的目标才是适宜的。

2配套运行的原则

经销商政策是一个由诸多政策形成的一个体系。体系内容政策即可分离使用又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木桶效应”原理说: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美国经销商学者艾尔 里斯和杰克 特劳提出的“二十二条商规”中有一条也说:企业采取的各项营销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一条。这一商规成立的基本前提是,其他营销措施及管理系统应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应综合各种因素,使之能配套运行。

3独有特色的原则

特色即特点,是最赋有生命力和号召力的精灵。企业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要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同业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优势,制订出独有特色的经销政策。

4稳健经营的原则

一个企业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稳健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特别要考虑到执行的可行性,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之尽量完善、可行。一旦制订下来,就要严格实施,该兑现的无论如何都要兑现。那种朝令夕改、视同儿戏的态度是绝对不可取的。5激励上进的原则

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经销商的利益以及精神上的激励。也就是说,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企业既要考虑经销商的中、短期利益,满足经销商求利心切的心理,又要考虑对经销商的成长过程与合作成果作必要的奖励,这种奖励不但是物质上的奖励,还要从精神上予以激励,使经销商增强对公司、品牌、产品的信心。

关于返利体系

返利体系充分的体现了厂家的销售政策,它代表了厂家对市场的操作观念,同时也是厂家制约商家的一个手段。目前返利大体上分两大类:明返、暗返。

明返是有明确的返利标准,代理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状况计算出来。厂家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目标返利(你完成了或超过了规定的任务就可以返利)、阶梯返利(完成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标准的返利)。成熟产品,其市场容量基本上稳定,多采取目标返利;新入市产品,多采用阶梯返利,通过不断加大的返利标准,促动经销商的投入。当然,阶梯返利容易造成区域间的窜货或市场的低价倾销问题。作为厂家,这是应该必须注意防范的。

暗返是没有明确的、书面的返利形式,一般不会提前告知说明,多在年底或合同期末才公布。暗返主要是对优秀经销商的一个奖励,比如市场推广出色、管理规范、遵守合约、开辟了新市场的经销商。其返利的力度一般至少和明返的接近甚至更高。这样也可以起到对经销商的制约作用。采用暗返现在几乎成了大部分厂家的重要销售政策,目前使用该政策的有:华龙方便面、可口可乐、壳牌、BP、嘉实多、统一等。

返利的形式对经销商也有重大的影响。目前分为两种:现金和实物。由于现金返利涉及到税务,财务处理比较复杂,大都采取实物返利。实物返利的物品最好对经销商和厂家的市场都有帮助,这样才会起到返利的效果。在2000年,华龙曾购买了2000辆依维柯送给经销商,大大提高了经销商的配送能力,起到了双赢的效果。而成熟品牌则采取产品返利的较多,厂家把返利折算为产品返给经销商。采取产品返利的厂家需要注意的是,返利的产品是否可以纳入下的销售额,如果纳入其销售,代理商是比较乐于接受的。

总之,企业要从与经销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以战略家的风范慎定经销商政策。在执行经销商政策的过程中,厂商双方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磨合、融洽,从中寻找可建立长期友好关系的经销商。充分发挥经销商的社会资源优势,建设品牌,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在实践中对经销商政策不断修正、完善,使之逐步形成健全科学的经销商政策,从而促进经销商与企业长久、稳定、双赢的合作。

对经销商的政策

作者:高原美发布时间:2007-11-01来源:高原美关键字:政策

一、产品的供货价格及返利政策

提高折扣供货,实行进货首返,考核达标返还等奖励支持,详情请咨询我公司。

二、产品有什么样的市场支持

每区域市场,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公司将配置业务主管一名、美导数名(专职促销)协助经销商进行市场拓展与渠道开发。并提供媒体广告支持,实现空中、半空中、地面三维一体的立体轰炸效果,迅速抢占市场,拉动终端环节的快速消化。

三、公司的战略思想及产品的营销模式

公司前期将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完成对云南全区市场的渠道代理商的开发与建设,并严格按照开发一家发展一片的指导思想全力抓好产品品牌形象的宣传及消费者基础的培养,树立经销商信心,提高经销商的既得利润。公司的营销模式是走区域发展下的多渠道营销模式。

四、公司的市场服务

公司任何时候都承诺给予客户全方位的退、换货服务,所有说明一律按合作协议上面的规定严格执行。对区域发展公司将派业务主管专业协助、指导经销商进行市场细分与拓展。对渠道消化,公司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制定得体的市场攻略实行品牌强力促销。

五、产品特点

纯植物配方,以功效、半功效型产品为主,适合色斑、敏感、暗疮、黑黄肌肤适用。

六、产地

上海。

七、价格

高中低价格。

八、专营店式专柜

全国各地均有销售网络、专店。

九、有几大系列

有6大系列分别是:祛痘系列、抗敏系列、清爽系列、亮白系列、保湿系列、特殊护理。

十、产品用后的效果

北京:拟制定外埠货车绕行政策 篇6

河南:10市共建低速电动车合作示范区

河南省低速电动车示范区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近期举行,开封、洛阳等10个省辖市共同成立河南省低速电动车合作示范区,在全国尚属首创。根据协议,符合标准的低速电动车在这10市内实现市场互认、产品互认、无障碍销售运行;10市将在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企业生产管理、车辆上路运行、创新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企业产品进入示范区内其他市销售时,销售地相关部门应简化备案程序,特别是在发放地方运行牌照方面,不应另设门槛。

陕西: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陕西省近期研究制定了《陕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6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达到10万辆,努力将陕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据统计,2015年陕西省生产新能源汽车3.76万辆,同比增长150%以上,2016年上半年生产2.07万辆,同比增长26%,已初步形成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微型车、客车、牵引车、环卫车、专用车等产品系列化发展的格局。

广西:出台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加大土地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发展。据悉,到2020年,全区计划形成新能源整车年生产能力40万辆,新能源动力总成年生产能力突破5万套,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产值300亿元;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04座,新增充电桩2.6215万个。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

郑州: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出台

近日从郑州市政府获悉,“郑州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已经出台,个人和企业购买使用及用于出租和公共租赁的纯电动乘用车一辆补助1万元。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对个人和企业购买使用及用于出租和公共租赁的新能源乘用车,市财政给予车辆使用环节补贴,主要用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路桥费、充电费、充电设施及安装费等方面。补贴标准为纯电动乘用车1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0.5万元/辆。

天津:新建15座遥感监测门站

为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污染监管力度,天津市持续加强遥感监测设备能力建设,2016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再购置10辆遥感监测车、新建15座固定式遥感监测门站。目前,天津市有9辆遥感监测车、3座固定式遥感监测门站。新增监测门站建成后,全市将有遥感监测车19辆、固定式遥感监测门站18座,达到1区1车1站的模式,其中滨海新区将达到两车3站。

产业政策制定 篇7

关键词:“理性人”,公共选择,利益集团,石油产业政策

一、引言

石油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 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这就决定了石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石油法》和《天然气法》, 政府对石油天然气的管制主要依靠政策性文件和行政性审批, 如今能对石油产业进行管制的部门, 除了国家发改委 (下设能源局) 的直接管制外, 还包括国土资源部、商务部、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国家环保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洋局等几大部门。这种管制机构的不独立和管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分离, 造成了我国之前和现在石油产业政策实践效果不太显著的局面。

目前, 国内外对产业政策中的公共选择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少, 国内学者江小涓发表于《经济研究》1993年第6期的论文《中国推行产业政策中的公共选择问题》, 是我国最早的明确对该方面的研究, 她在该文中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对9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产业政策问题, 特别是产业政策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 到目前为止, 从公共选择视角针对石油产业政策问题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因此, 本文就是尝试把公共选择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相结合, 对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选择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为石油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有助于充分认识我国政府在石油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取向和行为倾向, 对于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石油产业政策在我国石油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二、相关理论简介

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 50年代, 60, 70年代“凯恩斯主义”脱离现实的政府干预神话失败后, 该理论才广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詹姆斯·布坎南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创始人、杰出贡献者和传播者, 于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标志着公共选择理论得到了经济学界的普遍认可。其在《自由、市场和国家》一书中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 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运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也就是说, 该理论所使用的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也是经济人假说、方法论个人主义和经济学的交易范式。但是公共选择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传统经济学把政府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局外人”, 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政府是一个“理性人”, 有自己的利益倾向, 像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一样, 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即把政府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局内人”。

2.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一词最早出现的标志, 是1970年日本通产省代表在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大会上所作的题为《日本产业政策》的演讲。此后, 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不断扩展, 并逐步在各国政界和学术界受到关注。下河边淳和管家茂将产业政策定义为:“国家和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 以全产业为直接对象, 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扶持、调整和完善, 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活动, 以直接干预商品服务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总称。”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对象,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和措施, 政策实施机构, 以及产业政策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式。产业政策过程分为问题认定, 政策制定, 政策实施, 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五个环节, 其中制定和实施环节是其中心环节。

3.产业政策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有特定产业指向的经济政策, 涉及到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分配, 因而其制定和实施也会不可避免地触及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各相关主体同样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其利益偏好、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影响, 以期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各政策相关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博弈的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市场制度和政治制度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市场制度中的消费者就像政治制度中的选民, 货币就像选票, 政治家就像企业家, 市场交易制度就像政治制度;人即使在市场之外, 即使在投票时, 也是经济地行事。由此可见, 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传统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因此, 也适合用来分析由政府主导的、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的产业政策问题。而产业政策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在联系, 为下面我们对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公共选择问题初探提供了可能性。

三、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公共选择问题初探

我国石油产业1998年改组后通过资产划转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 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足鼎立。根据《2007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数据统计结果, 我国石油产业的上游产品原油、天然气, 三大集团的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95%和94%, 原油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93%。我国石油产业的下游产品成品油即汽油、柴油、煤油, 炼制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国有企业, 近五年三者的市场集中度CR2分别为94%, 96%, 97%。综上所述, 我国石油产业高度垄断, 所以我国石油产业政策的制定就有一定的特殊性, 必然受到石油垄断企业“理性人”行为的较大影响。

1.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各相关利益主体分析

中央政府, 石油垄断企业和地方政府{主要指没有石油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是影响石油产业政策制定的三大利益集团。

1.1影响程度分析

根据《中国石油产业政策实证研究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制定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哪种力量起主要推动作用”, 选中央政府的占到64.52%, 选地方政府和垄断企业的分别为19.03%和16.45%;再从“三种力量在制定石油产业政策中起作用的程度”的平均得分来看, 中央政府为2.37, 地方政府和垄断企业分别为1.23, 1.17, 可得出结论, 中央政府对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大, 而且最大;地方政府和垄断企业对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的影响中等, 而且二者势均力敌。 (见表1、表2)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产业政策实证研究调查问卷》

*括号内数字为赋予选择项的权数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产业政策实证研究调查问卷》

1.2利益倾向分析

政策目标是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之一, 笔者认为各利益集团的政策目标分别反映了各自的利益倾向。从《中国石油产业政策实证研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 中央政府在制定我国石油产业政策时关心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 (GNP) ”, “最主要”目标是“改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就业”, “最主要”目标是“地区发展”;石油垄断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出口”和“技术进步”, “最主要”目标是“行业利益”。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 这三大利益集团在制定石油产业政策时关心的“主要”目标都不尽相同, “最主要”目标更完全不同。这就为我国石油产业政策的制定带来了难处。

2.公共选择角度分析利益集团的博弈行为

从公共选择角度, 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作为“理性人”来看, 二者和石油垄断企业一样, 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 首先, 三大利益集团的“理性人”行为, 仍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的行为。它们之间的博弈行为必需考虑到当时一定的市场环境。下面以当前国际油价上涨的市场背景为例来分析三大利益集团的博弈行为。

在国际油价上涨的市场环境背景下, 由于我国油价和国际油价长期倒挂, 原油对外依赖度已达50%, 导致国内炼油企业亏损, 此时, 我国石油垄断企业不管国际油价上涨幅度大小, 都必然会由于下游炼油企业亏损, 要求中央政府提高成品油价格, 这样才符合维护“行业利益”的“最重要”目标;而地方政府从自身权力和政绩考虑则会自始自终反对提价, 因为这会造成地方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等不利影响, 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有损其“最重要”目标。前述石油垄断企业和地方政府在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 此时关键点在中央政府, 而中央政府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理性人”, 其最大化利益是自己权力的巩固和扩展, 这在政策“最主要”目标反映上是“宏观调控”, 使得社会经济稳定, 只有在出现较大矛盾, 政策不得不做出调整的时候才会采取措施。所以对于油价, 当维持现价造成的“不稳定”小于提价后造成的“不稳定”的时候, 中央政府不会调价。在油价涨幅不大时, 中央政府必然会从自身利益考虑和地方政府“联盟”, 采取对垄断石油企业财政补贴的政策手段, 保持各方利益均衡;但是当油价涨幅过大时, 给予石油垄断企业补贴仍然损害到其利益, 石油垄断企业必然会压缩其炼油规模, 从而在全国范围形成“油荒”, 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中央政府维持现价造成的这种“被动的”不稳定, 加上考虑市场因素, 已经大于顺应市场和垄断企业利益调高价格造成的不稳定, 此时, 中央政府必然会采取最强有力的石油产业政策手段——行政调控, 来调高价格, 转而和石油垄断企业“联盟”。并给予地方政府一定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等以使各方利益达到新的均衡。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对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公共选择问题的研究, 更合理的分析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 更合理的解释了某种石油产业政策手段的实施原因和效果。这为我国以后在制定石油产业政策过程中, 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限制, 改变以官员为主导的产业政策制定方式, 充分考虑市场因素, 选择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定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下河边淳, 管家茂.现代日本经济事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江小涓.产业政策实际效果的初步评价[J].社会科学辑刊, 1996.

[3]江小涓.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公共选择问题[C].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4.

[4][美]布坎南.吴良健等译.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中国经济学院出版社.

产业政策制定 篇8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富昌说, 为促进农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推动农机工业技术进步, 遏制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于2008年12月委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课题研究。2009年, 国务院颁布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明确要求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机工业产业政策。为此, 工信部2010年已经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到了议事日程。

工信部装备司机械处辛晨华在解读这部政策初稿时强调, 《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 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 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辅之以政府宏观调控的产业发展新机制。第二, 明确产业准入条件, 规范投融资行为和市场秩序,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第三, 通过产业布局、原料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合国情、产品满足国内农业发展需求、产业集中度高的新格局,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四,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研发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第五, 转变增长方式, 增强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暹国说, 农机工业协会组织的课题组于2009年8月完成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初稿, 期间通过不同形式征求了部分企业的意见, 这一次是在更大的范围与行业见面, 广泛听取行业的意见。

洪暹国认为, 近年来在中央持续利好的“三农”政策指引下, 农业装备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但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业装备生产大国的同时, 农业装备产业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企业综合实力差、产业竞争无序等不利因素与问题, 急需一部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切合行业发展特点的产业政策出台, 以规范行业行为, 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制定 篇9

现结合我院2013年定点服务机构结算指标及如何控制医药费增长、保证资金安全提出几点建议:

一、住院次均费用问题

(一) 设定次均费用很有必要。自新农合试行以来,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就制定了此项规定, 但由于执行不力, 没有引起各个医疗机构应有的重视, 出现医疗费用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没有实行药品零利润的医院。

(二) 住院次均费用制定的合理性不够。同级医院收费标准一样、药品采购平台一样、检查设备基本一致。制定次均费用就应该本着同级医院同一标准微有差别 (主要用检查项目来调整差距) 的原则来制定, 而不应人为地把医院、把患者分为三六九等, 助长了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和一些不良行为。目前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差距太大, 可考虑统一标准在1600元左右微调为宜。调整不应逐年推行, 而应一步到位。

(三) 我院次均费用2012年中心确定为1570元, 为了有效控制医疗费增长, 卫生院制定的次均费用为1300元, 超出1300元不足1570元的, 按比例在主管医生绩效工资中扣除, 超出1570元的部分由主管医生负责赔付并提出警告, 每月结算, 两次警告可考虑调离岗位不得负责医保住院。由于管理恰当, 我院2012年次均住院费用控制在1100元左右。出现这种情况, 中心本应奖励, 但中心反而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次均费用, 损害了对医保资金管理的积极性, 使医院丧失了管理上的伸缩性, 可能造成管理失控, 所以我们要求次均费用维持在1570元。

照片转自相关网站。

二、住院出院人次问题

制定住院人次也是必要的, 这就要求医院在收治病人时严格掌握住院指针, 减少不必要住院, 降低挂床住院和空床住院率。但制定标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符合实际。

我院在没有搬迁前, 由于诊疗环境差, 门诊观察床和住院病床没有严格区分, 加之我院对挂床住院、空床住院的管理较严, 致使我院多年来出现住院病人较少的状况。自迁入新址以来, 由于医疗环境的改变、住院病房和门诊观察床位的分设等原因, 住院病人大幅上升, 从整个辖区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是属于正常的。所以在下达住院出院人次上应以充分考虑。我们认为住院出院总人次控制在1100人次左右为宜。

三、预付总额问题

只要有效地解决了住院次均费用和不必要住院的问题, 就基本解决了医保资金安全问题, 没必要去搞总额预付。

如果要实行总额预付, 我院由于住院人次的上升, 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用药的前提下, 居民医保预付总额应在120万元左右为宜。

四、对医保基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政策层面

个人账户增加基数10元在实施合作医疗的前期有着刺激城乡居民参保的作用。但随着医保政策深入人心,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广大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 个人账户增加10元意义不大。一不会影响筹资的力度, 二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问题, 是否考虑取消增加的基数部分, 可以节约资金570万元。

适当提高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 从患者层面上减少不必要住院, 降低住院人次。特困、五保人员等特殊人群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普通人群适当调整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不会造成影响。以提高起付标准50元, 按2012年住院比为例, 可节约资金300万元, 报销比例降低5%可节约资金近1000万元左右。

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全市不应统一在一个标准下, 应根据各区县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状况、易发疾病比例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

(二) 药品供应

由于基本药物中的普药价格低、利润少, 部分药品出现倒挂, 所以在药品采购上, 一些价廉有效的药品采购困难, 一定程度上导致临床用药向贵重药品倾斜, 致使药品费用增长。这一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予以解决。

(三) 其他层面

1.医保资金失控, 医保部门有责任。需要在政策和规章的制定上更加科学、客观、严谨和公平, 同时提高执行能力。2.加强卫生院管理和医德教育, 严格控制药品使用, 消除过度用药、滥用药、重复用药、过度检查的行为。在结合上级部门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 根据本单位实际严格内部管理, 严格控制医药费增长。3.实行药品零利率的单位取消医疗费控制指标, 合理制定药占比指标, 以消除医疗机构在医疗费方面的刺激因素, 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以平衡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

用好医保资金, 不是哪一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需要政府、财政、医保、卫生, 以至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浅谈公司营运资本政策的制定 篇10

一、营运资本管理的目标

有效的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的基础。由于营运资本在企业资金总额中占较大比重,并且伴随着企业生存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处于高速运动之中,所以对营运资本管理的好坏会影响企业全部资本的运行状况。

(一)充分的流动性

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保持营运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以便应付企业日常经营需要。而企业营运资本流动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控制能力。

(二)最小的风险性

企业理财活动中风险很难避免但可以预防,因此,企业应尽量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平衡,加强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的监督和控制,合理安排筹资结构,从而降低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三)价值最大化

企业拥有营运资本的目的是创造最大的价值。为此,企业应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保持合理的存货,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稳妥地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尽量消除不需要或高成本的流动负债,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为达到上述目标,要求企业必须以一定量的净营运资本 (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为基础。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持有一个企业的净营运资本越多其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的观点,以及企业现流量预测的不准确性及时间上的非同步性。而且.风险与报酬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即企业要赚取更多的盈利,要以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代价。如果企业只愿意承担较小的风险,则必须在赚取的盈利水平上作出一定的牺牲。所以,现代企业理财活动中营运资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必须对其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结构所引起的各种变化进行合理的估计,促使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日趋科学。

二、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分析

(一)稳健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稳健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安全运营,降低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财务风险的发生。稳健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特点是:临时性负债只融通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资产(包括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下同),则由长期负债、自然性负债和权益资本作为资金来源。

稳健型融资政策由于临时性负债所占比重比较小,所以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低,同时蒙受短期利率变动损失的风险也比较低。但另一方面,却会因长期负债资本成本较高,以及经营淡季时仍需负担长期负债利息,从而降低企业的收益。所以,稳健型融资政策是一种风险性和收益性均较低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二)激进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激进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激进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特点是:临时性负债不仅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满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需要。

激进型资本融资政策由于临时性负债所占比重比较大,且临时性负债的资本一般低于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的成本,所以该政策下的企业资本成本较低。但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永久性长期资金需要,企业必须在临时性负债到期后重新举债或申请债务展期,这样便会更为经常地举债和还债,从而加大筹资困难和风险,还可能面临由于短期负债利率的变动而增加企业资本成本的风险。因此,激进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三)适中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适中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使资金的融资期限与资产使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匹配,以降低企业到期不能还债的风险和尽可能降低债务的资本成本,从而使企业的收益与风险适中。适中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特点是: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运用临时性负债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对于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运用长期负债、自然性负债和权益资本融资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

这种政策要求企业临时性负债筹资计划严密,以实现现金流动和预期安排相一致。在生产经营的高峰,企业按照高峰的期限举借临时性债务,一旦经营回落到正常的水平,再以回落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生产经营处于低谷时,企业除了自然性负债外没有其他负债。这种融资政策的风险在于如果资产的使用寿命和负债不能完全配合,资产创造的现金净流量低于债务的水平,企业将会发生到期还债的困难。因此,适中型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一种理想的、对企业有较高资金使用要求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但是,其揭示的原理,可以作为企业筹资的一个指导理念。

三、“零营运”资本概述

所谓零营运资本,事实上是极端意义上的激进型流动资产政策。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本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使营运资本趋于最小。即实现: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0。

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必须大于流动负债,才能保证按期偿还短期债务,因此,企业必须保持适量的营运资本,来应付财务风险。而零营运资本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以较少的资金做同样的业务,使营运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零营运政策的基本原理是: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对流动资产的投资,强调企业的高速运转,并大量运用流动负债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

零营运资本政策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已被许多国际大型公司重视并付诸实践,效果非常理想。

四、零运营资本的案例

戴尔计算机公司和其他几家新经济公司有效地实施了营运资本的这种哲学。戴尔在开始制造之前很短的时间才获得零部件的所有权,使得原材料库存降到最低水平。产品的销售和收现是并行开始的,通过信用卡或者电子资金转账,消除了大部分应收账款。

戴尔的营运资本管理,几乎消除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求企业不花费现金来预付库存或者其他的经营成本,供应商在交货之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尽可能地消除多余的费用。在资产周转率、权益报酬率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提升,位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我国上市公司开展营运资本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杜京华.企业管理中的营运资金政策[J].理论学习, 200l (4) .

[2]阴留军.营运资金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的确定[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1 (7) .

欧洲各国制定饮食政策控制肥胖等 篇11

据英国《世界新闻报》报道,欧盟许多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国民中肥胖人口比例过高的问题。

在罗马尼亚,一项新的税收政策已经制定并将在近期实施,这项新的税收政策主要针对遍布罗马尼亚境内的快餐食品,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和肯德基。而据罗马尼亚官方统计,有超过25%的罗马尼亚人存在肥胖问题。

在丹麦,一项新的针对巧克力、冰淇淋等甜食的税收计划业已出台:而早在2004年,丹麦便通过一部法律限制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另外,德国、西班牙等国也已或即将出台一些新政来促成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喝白开水更利人体健康

美国研究发现,以饮用白开水而非饮料为主的人饮食整体情况更加健康。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的《临床营养》杂志称,根据一项有1.2万多美国人参与的全国健康情况调查,研究者发现饮用更多白开水的人摄入的纤维更多、糖分更少,食物卡路里密度更低,而以饮用其他饮料为主的人则正好相反。

但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的教授坎特称,研究未发现喝水能让人更健康。不过她表示:“人们确实发现了两者的关联,这也鼓励人们多喝水少喝饮料。”

1999年到2006年,美国政府对l万名20岁以上美国人健康和营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这项研究是依据此项调查而做出的结论。

平均看来,接受调查者每天三分之一的液体饮用量来自水,48%来自其他饮料,剩下的来自于食物。总的来说喝水越多,食用的纤维越多。摄入糖分越少,食物卡路里密度更低。

卡路里密度指的是食物中热量与重量之比。水果、蔬菜的卡路里密度较低、

坎特表示,“完全从生理角度”来看,人们可以从任何渠道获取液体,因此喝白开水并非是必需的,但这对人的健康更有利。

少看电视可增寿

澳大利亚心脏与糖尿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1小时电视,死亡风险可增加11%:与每天看电视不到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看电视4小时或更长时间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34%: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增加80%:因癌症死亡的风险增加9%:因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8%。研究者称,这些联系与其他独立或共同影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不健康饮食习惯、腰围过大和业余时间不锻炼无关。

虽然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看电视,但研究者认为久坐不动,包括坐在椅子或电脑前同样有害健康。人体本来是需要运动的,而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不再进行锻炼,许多人每天都是从一个椅子上转移到另一个椅子上,能量消耗不断减少,,而这种久坐的习惯导致的不良结果不仅会出现在肥胖或超重者身上,也会出现于体重正常者身上。因此,研究者建议人们每天应进行半小时以上的锻炼。

低焦油香烟与普通香烟危害相当

日本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吸烟者在吸低焦油、低尼古丁含量香烟时容易增加吸烟量,结果他们吸入的有害化学物质量与吸普通香烟时接近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该研究小组以大约100名20~65岁的吸烟者为对象展开调查,依据所吸香烟包装盒上标注的焦油含量将他们分为4组:第一组经常吸每支焦油含量1毫克的香烟,第二组吸的香烟每支焦油含量为3~6毫克,第三组为8~10毫克,第四组为14毫克。

研究人员分析各种数据后发现,虽然第一组调查对象吸的香烟中焦油含量约为第四组的7%,但他们每毫升唾液中尼古丁含量只降低到第四组的约1/3。而无论所吸香烟中焦油和尼古丁含量多少,所有调查对象吸入香烟烟雾中一氧化碳的量几乎相等,而长期过多吸入一氧化碳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表示,烟民必须认识到。低焦油、低尼古丁并不意味着吸烟对健康的危害降低。

室内禁烟可降低患心脏病风险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评估报告称,室内禁烟可以有效降低吸烟者以及吸二手烟者患心脏病的风险。

美国疾控中心委托美国医学研究院对禁烟以及吸二手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该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评估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有关禁烟的11个研究结果后认为,禁烟与心脏病患病风险的降低具有“显著一致性”,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这份长达200多页的报告还认为,长期吸二手烟者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5%30%,而禁止在工作间、餐馆、酒吧等室内场所吸烟可以减少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

产业政策制定 篇12

对信用政策要高度重视

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使用比发达国家要晚, 许多企业对信用政策的认识比较淡薄, 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政策的重要性, 不愿意在信用管理上投入太多, 认为没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去系统地进行信用政策的制定。这样的认识是信用政策制定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因此, 要提高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 最关键的是企业要提高对信用政策的重视。首先, 企业的领导者应树立强烈的信用管理意识, 应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信用政策的重要性, 并要确保企业员工加强对信用政策的认识和了解。其次, 企业的领导者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 在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 要负责信用政策的最后审核, 并对信用政策的实施负最终的监控责任。再次, 企业要在信用管理上加大投入, 以对信用政策制定工作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 重视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立, 并为信用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明确信用政策的目标和宗旨

随着赊销的普遍采用, 我国许多企业已制定了自己的信用政策, 但是却并不明确所要制定的信用政策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因此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等缺乏周全细致的考虑, 制定出来的信用政策往往偏离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 其效果也只有听天由命了。首先, 信用政策的制定要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容。当企业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时, 会鼓励增加销售额, 而较少考虑资金周转问题, 因此应采用相对宽松的信用政策;相反, 在试图增强企业现金流量的情况下, 则会注重减少风险, 应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政策。其次, 制定信用政策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进行信用决策时, 要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信用风险、信用成本这二者之间进行权衡, 调整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

建立独立、规范的信用管理部门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不重视信用部门的建立, 简单地将信用政策的制定工作交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负责。虽然有少数企业有类似的信用管理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 但该部门的运作往往不够规范, 职能和隶属关系不清, 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信用政策的制定容易流于形式, 其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从成功企业的信用管理经验可以看出, 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规范地负责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 对提高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企业建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要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 由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客户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审查;客户档案的建立和动态管理, 客户资信的定期评定, 客户资信变化情况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应收账款的分析、监控、收回以及逾期应收账款的处理等等。当然, 信用管理部门还要主动配合销售部门的工作, 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积极协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监督销售部门的操作流程, 促进销售款的收回;建立并保持与专业信用管理机构、律师事务所和政法部门的广泛联系, 及时了解信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组织有关信用管理方面的培训。当然,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组建信用部门, 有些小企业可以不设立这样的独立部门, 但有必要设专人专职负责这项工作。

改进制定信用政策的方法和手段

信用政策的制定方法和手段不科学, 是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注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客户信用评定模型的运用, 而是偏向于简单地凭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和分析, 使客户的资信和信用风险可能缺少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可能缺乏专业的判断, 制定信用标准时容易存在主观上的判断失误, 选择信用政策方案时, 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 要提高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 必须改进信用政策制定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建立适合自己的客户信用评定模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信用政策的制定活动, 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房信用评定模型, 能大大降低企业获取、维护和处理信息的成本, 缩短信用管理决策的时滞, 提高信用决策的准确性。通常的做法是借鉴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使用的SAP系统为例, 该系统是一个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西门子把严格标准的商业流程与SAP系统紧密结合,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信用管理的质量并降低了信用风险。目前, 我国企业也可以利用ERP信息系统中的财务和信用管理模块, 为制定信用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当然, 小企业也可以用EXCEL来做信用政策的综合决策分析模型。

加强信用政策的追踪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对信用政策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后续追踪管理和综合有效的评价, 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本企业信用政策。其实, 信用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制定、实施到下一次信用政策的制定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信用政策就是通过不断地修正和调整加以完善的。企业应该在信用管理部门中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 对信用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并提供监控报告, 在此基础上对信用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 要规定信用政策制定人员, 应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 随时对所制定的信用政策进行修改和调整。

大力发展资信评估业

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充分、可靠和完整的信息为依据, 资信评估公司是公司获取信息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西方发达国家, 具有完善信用管理体系的企业, 通常都会定期从专业的资信评估公司获取客户的信用资料。因为, 资信评估公司能广泛地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市场参与者的信息, 并能以独立的第三方立场, 根据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 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 履行严格的评级程序, 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内在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后, 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能力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综合判断。因此, 资信评估公司能为企业提供客户信用分析资料, 为企业的信用部门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快速、正确地做出信用决策。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资信评估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我国最早于1987年开始组建信用评估机构, 最早建立的资信评估机构一般是由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建立, 后来虽都已进行了脱钩改制, 但依然存在着独立性不强、运作不规范、评估标准不一等问题, 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难以为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信用分析资料。因此, 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资信评估行业, 对提高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政府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给予资信评估一个明确的定位, 促使信用评估行业规范经营;其次, 要加快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 建立资信评估行业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再次, 加强资信评估行业准则的建设, 从职业道德规范、质量控制、执业准则、后续教育等方面建立健全资信评估行业的职业规范体系;最后, 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加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探索科学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加强对信用管理的研究,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方法。

加快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上一篇:住院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下一篇:城市供热计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