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有效的决策

2024-10-09

制定有效的决策(共9篇)

制定有效的决策 篇1

摘要:2008年, 世界经济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衰退, 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 在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近年来, 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复苏现象, 但是总体还是处于低迷状态。世界发达经济体衰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去年爆发的多国债务危机, 使得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中国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所形成的复合决策体制对制定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的影响的研究, 分析中国经济外交决策的变迁, 以及在世界经济“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对外经贸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危机,经济外交,外交决策,政策行为者,复合决策体制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和产生的原因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以来, 中美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 中美两国贸易额达到3853.42亿美元, 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在双方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 中美贸易摩擦也快速增加, 美国对进口国提出的倾销指控中, 有20%以上涉及中国。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领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劳动力相对充裕国家, 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而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 则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 则发展制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美国拥有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则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就导致了中美之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 工资低廉, 生产成本低, 所以大量出口。中国人均收入相对较低, 对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较小。而美国人均收入高, 但是制造业大多都是生活必需品, 但是美国的工资成本高, 所以对此类产品的进口需求较大。因此, 产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和美国对外贸易的逆差。据统计, 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1812.66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5.9%。巨大的对外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国内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倒闭, 工人失业, 外汇储备减少。为了改善国际收支, 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提高关税、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各种渠道限制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

面对美国对华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 中国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的主张采取报复性贸易保护政策, 有的主张从长远角度处理中美关系, 加强谈判与合作。总之, 中国政府在对外经贸的政策上不再是过去的一元主导政策, 而是形成了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进出口商、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首先进行利益表达, 然后通过从政府到社会、从社会到政府和从集中到民主、从民主到集中的循环往复完成了利益的协调, 最终产生一套实现全社会利益最优化的具体的政策。

二、中国经济外交决策体制的变迁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 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所谓经济外交, 是外交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为发展国内经济或实现某种政治军事目的而进行的对外经济活动, 包括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消除贸易壁垒、加入国际组织以及对落后国际给予经济援助等。

建国初期, 我国的外交决策体制高度集中。当时很多外交决策都是由党中央高层领导毛泽东、周恩来等少数政治精英制定的, 外交部等部门实际上只负责提供建议和执行具体的政策, 并不直接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内百业待兴, 国际上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排挤, 在这样的国情下, 高度集中的外交决策体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 提出了“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方针。当时中国的对外经贸领域几乎空白, 主要依靠苏联的经济援助和进口物资。

上世纪70年代末, 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刚结束长达十年的文革, 国民经济严重受创。美苏两极对抗升级, 我国则处于两极对抗的孤立地位, 国际形势非常不利。对此, 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 提出了“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并决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 国际关系日益复杂, 贸易摩擦也日益剧增, 原有的一元主导下高度集中的外交决策体制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形势。外交部在对外关系中逐渐居于核心位置。同时,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济领域成为中国外交决策的核心之一。在此背景下, 1982年由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而成的对外经济贸易部作用凸显, 全面负责拟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和规划, 研究和贯彻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 并对全国对外经济贸易实行宏观控制和经济调节。

与此同时, 中国经济外交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非政府组织、进出口企业、公众、大众传媒对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1999年炸馆事件后, 在对美关系的处理上, 民意及媒体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央高层对事件的处理。当下微博、人人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兴起, 更是为民意的表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各研究所、高校等组成的外交政策思想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为外交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 中国外交决策体制经历了从一元主导向复合决策、高度集权向有限分权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大量的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开始影响中国的外交决策。同时, 受到信息革命的影响, 公众和媒体舆论对政府的外交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政府为主导、受多方政策行动者影响的复合决策体制开始成为中国外交决策体制转变的主流方向。

三、政策行为者对经济外交政策制定产生的影响

首先, 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处于主体地位, 是政策的法定生产者。政府在制定经济外交政策的时候, 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 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政治利益, 追求的是社会利益最大化。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主要的导火索就是美国在中美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 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 社会矛盾加剧, 更加促使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国常用的手段包括征收“双反”关税、限制进口配额、技术贸易壁垒等, 如美国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政策。新中国建国以来, 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积极主动地发展多边外交, 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因此,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应该更多地选择谈判的方式来缓解两国的贸易摩擦。因为如果一味地采取报复措施、打贸易战, 这对于两国来说都会造成损失, 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1991年, 美国认为中国损害了美国厂商的专利权、版权和商标权, 发起调查后决定针对中国出口的106种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中国随即提出了价值12亿美元的反报复清单。两国的出口商对此十分紧张, 于是通过各种形式对政府进行游说, 促使了谈判的继续, 最终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 最终一场贸易战得以避免。

可见, 政府在做出某项决策的过程中, 会接受来自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 包括公民、社会团体、政党、大众传媒等非政府政策行为主体。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经济外交政策也不例外, 所以政策的制定必须有利益群体的参与。民意是指民众意愿和民众利益诉求。民意表达可以通过官方路径、民间路径、媒体路径和专业路径四种形式。官方路径主要是指政策制定者在政治系统内部, 主动设置若干参与渠道供民众进行利益表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民间路径主要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路径。媒体路径和专业路径则主要指大众传媒和专家“智囊团”。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是中国开放经济的重要战略内容。“走出去”是鼓励本土企业到海外去投资, 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 同时也被认为是规避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但是, 美国千方百计将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政治化。2005年海尔公司并购美泰公司、中海油公司美国加州石油公司都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而未能成功。除了这一系列的“投资壁垒”, “走出去”战略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本土企业大规模扩张海外投资, 则会减少国内的投资, 一大批工人会失业, 会产生公众的不满。所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要谨慎小心、缓慢推动。

除了“走出去”战略, 还可以采取多元化市场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对付贸易保护主义。但是, 这系列措施同样也会损害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如果积极扩张新的海外市场, 减少同美国的贸易额, 中美贸易商则会不满。如果加强技术创新, 则可以优化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 但是会使一大批传统企业倒闭, 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除了普通公众、进出口商和工会等社会团体之外, 大众传播也对当今政府制定经济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众传播可以检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 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 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大众传播作为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具有贴近群众的特点, 能够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设有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可以反映民意, 一方面可以传递政府的意图。美国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在微博上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的外交“智囊团”在经济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有些专家认为, 美国目前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总体实力强于我国,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我国将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中国应该采取适当的妥协政策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 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在“韬光养晦”的同时“有所作为”, 美国的一些反华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甚至是民族根本利益, 他们主张对美采取强硬的态度。

在国际社会上, 一些国际组织也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WTO (世界贸易组织) 的职能主要包括寻求解决贸易争端, 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等。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 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一直遵守WTO的成员守则, 采取和平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四、“后危机时代”经济外交应注意的问题

当下, 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回暖, 但是经济危机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还在影响着全世界, 很多国家国际贸易采取了紧缩型政策。此外, 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阴谋论”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在贸易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就应对贸易摩擦而言, 技术进步、产业优化、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对外投资等战略安排的效果并不如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显著。当前, 需要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公众、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技能。在面临重大经济外交问题的时候, 不能由政府单一地进行决策, 而是应该形成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进出口商、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进行利益表达, 然后通过循环往复的利益协调, 最终制定出民主、科学的、能够实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外交政策。

参考文献

[1]海文P.林德特王新荃:《国际贸易》,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77—78页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1年春季) 》

[3]《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中央卷) 》, 附卷一 (下) , 第803页

[4]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版, 第307—308页

[5]陶文钊, 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318页

[6]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09页

[7]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18页

[8]孙哲:《中国外交思想库的角色分析:参与决策》,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年第4期

制定有效的决策 篇2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柳湖北武汉 430068)

摘要:本文对比各国企业管理中决策制定的不同文化表现,发现东西方国家在制定决策时,出于不同的目的,一般都采取不同的方法,这跟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在跨国企业交际中更加顺利地处理相应的业务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本文总结了造成决策制定方法和表现不同的原因,以解决这类问题。

关键词:决策制定;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原因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跨国企业管理中,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需要处理和缓解不同文化企业中的文化冲突。除此之外,通过对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根据企业的管理策略,公司会制定相应的制度。因此,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王明江在《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探源》一文中指出:“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方宣扬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性张扬;东方讲究人际关系,西方推崇科学思想;东方重伦理,西方尚法制;东方管理意在引导,西方管理旨在防范;东方企业鼓励以厂为家,西方企业则主张工厂只是工作的场所。”由此看来,不同的价值观,信仰,认知等都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制定也是如此,来自不同文化的商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决策。决策制定的规则建立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因此,本文要讨论的就是影响不同国家企业管理中决策制定的不同表现和相应的原因。

二.不同国家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决策制定方法: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决策方法

大体上而言,西方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制定基本都是经验丰富的权威人士掌控,避免能力有限的人的任意决策。而在很多亚洲国家,企业的决策常常是领导和群众智慧的结晶,他们会认为这样更为可靠和实用。下面本文具体探讨其不同点。

高语境国家和低语境的国家的企业明显有着不同的决策方法。在低语境的国家中,如美国,加拿大等,大多数的企业制定决策都是以结果和目标为导向。决策人首先会从利润,市场份额和顾客数量等方面仔细分析其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尽力寻找更多的因素来证明他们的选择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在这样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中,决策人制定的决策建立在预期的目标上。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不同层次的雇员在有权制定决策时,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其他的因素。比如,一家公司在制定职位的决策时,如果决策人已经有人选,他通常都会解雇那些不能帮助他实现目标的人,即使他曾经为公司做出贡献。

在大多数高语境国家,如中国和日本,他们的决策制定通常要使用一些媒介手段,而非以目标为导向。媒介手段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强调关系胜于结果。在这样的企业中,制定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相互的信任,而客观的数据,统计数字和其他的指标都没有关系来的重要。关系链把那些感恩和被感谢的人联系了起来,当遇到任务时,他们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内部甚至外部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日本有一家著名的国际钢铁公司,它和一个亚洲国家的政府签约,根据合同的规定,日本公司要在他们无法生产钢铁的这一时期提供钢铁。如果他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他们公司的信誉,甚至整个国家的信誉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最后,这个公司还是履行了合同,为此还遭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作为日本企业,日本的缩阴,绝对不能给公司丢面子,这比赚钱更加主要。

相反,西方企业绝对不会签一个不但不可能赚钱还会亏本的合同。正如Victor所说:“在亚洲,首脑都拒绝制定决策„„在西方,权力的体现在于推翻社会的强制性的规定。而在亚洲,社会规范被视为不容侵犯的权威。所以当权力服从于社会权力的制约而不是逾越它

时,权力的地位就得以提升。”

Lucien Pye把中国人制定决策的体系称为集体主义,上层人避免制定决策。在中国的企业中,经理一般都会把各种关系考虑在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还包括收集意见,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他们则会借鉴历史案例。换句话说,这个决策团体将会扩大或者加入一些成功或者有名的决策人。

在亚洲其他高语境国家,他们只需要达成一致,和谐统一比个人能力和其在公司同事间的影响更为重要。而且,领导通常缺乏冒险的精神和意识,如果他们对现有情况不确定,他们不敢轻易做决定。这一点也让他们失去了在市场中竞争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倾向于做相对安全,风险较小的决策。

总之,在高语境国家,和谐统一是等级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他们从集体主义的角度出发来获取利润,个人的能力和成功也都归功于集体。为了维护集体和个人的颜面,他们会随时放弃自身的利益而去建立一个可信的关系。对他们来说,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其中付出努力的过程被予以高度评价。在低语境国家,决策制定人更注重目标和结果,他们鼓励同事之间的竞争,以此来衡量和评价他们的目标。在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环境下,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更强大的生产力,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客户等等。

三.不同决策方法的文化因素

基于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不同文化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决策制定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不同呢?

1.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首先,西方国家和美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他们看重的是基本的利益。这是因为他们注重理性思维和严格的概念。西方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的运用理性的思维做学术研究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就是逻辑推理,而逻辑推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概念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我们能够清晰的意识到在西方文化中,处处都渗透着理性和逻辑思维,清晰和准确,严格定义和充分分析。虽然东方国家的企业也重视推理和理性分析,但是他们更强调“三思而后行”。他们有很多综合条件要考虑,也存在着不少非理性的方面。他们注重感性,通过内省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在企业做决策时,西方人会把所有的参数考虑在内,然后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看是否能达到他们的目标。但是亚洲人首先考虑的是他们时候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他们这两种理性是不一样的。

2.怀疑主义和批判主义

第二,西方人有怀疑,批判和创造的精神。他们这种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的怀疑主义。在那个时期的古希腊,存在着一种“不相信任何权威,不相信任何教条”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文艺复兴后的整个西方学术界。他们坚信权威来自于真是的理性主义,但是理性主义不是出自于权威,最佳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断的怀疑。这种精神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创造出新的理论。而亚洲人更强调包容和开放政策,他们尊重历史上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相信真理。他们更倾向于借鉴历史经验,因而他们的决策通常不会承担风险。相反,西方企业的决策总是追求革新和改变来争取更大的成功,即使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3.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

第三,西方人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这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的特色。个人的学术研究必需有思想以及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力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思想在西方人思维中根深蒂固,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是东方很多国家,如中国和日本,人们也讲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但是在企业内部,他们更注重上级领导的意见和群众的利益,而非个人出色的表现。因此,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以,任何企业的决策都必需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有事甚至要牺牲他们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这也是很多西方人和美国人所不解的一点。

4.法律制度

第四,西方的法制有着悠久的传统。民主和法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必需有法律的保障才能得以实现。在西方文化中,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们拥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人们的思想中有着深厚的法律意识。他们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不敢轻易逾越法律的界限,所以他们不喜欢通过建立人际关系来做生意。相反地,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企业也一样。他们强调经济行为中的道德约束,在这种约束力下,企业必须在满足顾客的前提下赚取合理的利润,他们还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成一定的社会责任。另外,企业也要创建和谐的环境,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关系。因此,决策人总是有很多关系要维系和处理,他们在企业形象和利益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以致于在企业中存在着“共同决策”的办法。

5.宗教影响

最后,基督教对西方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问题越来越多,在经济事宜和经济交换中遵循相应的信条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基督教提供了这些信念。基督教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健康高速运行的重要因素。首先,基督教私有财产保护观点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清晰的财产拥有权概念:谁有权力处理财产,谁有权力把财产投入到经济活动中,谁就对利润的得失负责。正因如此,当他们做决策时,最先考虑的就是自己是否能获得利润。其次,赎罪和制定条约是基督教观点的来源。法律的强制性并不一定是约束其行为的标准,道德比法律更为有效。信用和守信是基督教代代相传的要求,这也是促进经济良好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基督教鼓励人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获得利润,并获得适当的工作报酬,这是上帝的号召。任何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获得利润,但基督教的方式是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劳,节俭,和合法的方式。

然而,在亚洲很多国家,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对他们的宗教哲学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日本这样的高语境国家,他们认为,中央企业的文化哲学是企业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商业观念,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基本上都是企业家在总结了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得到的。企业家要将公司的员工聚集在一起,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力量。日本的企业家把自己的经营理念放到企业的经营哲学里——“产业报国的宗教思想,将社会责任视为己任,立足于自上而下的和谐的底线”。这些都与神道思想的“忠诚”和儒家的“和谐”很相似。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他们绝对不会把“利润”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加注重企业的责任,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以及全人类的责任。以松下电器公司为例,他们把“产业报国” 放在首位。而在丰田的机构培训的第一原则是“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发展经济,报效国家”。当日本企业家们谈及企业目标和经营理念时,比起传教布道的宗教启示,他们没有过多的运作经验,他们的谈话充满哲理。因此,当他们做出决定,他们相信企业的经营哲学,也许他们的洞察力在一定程度上更广泛。四.总结

总之,尽管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但是都会有共同之处。西方和美国的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低语境国家,而大多数东方国家是高语境国家。因此,企业管理的决策制定中,大多数低语境国家倾向于选择注重结果的方式,始终表现得更为独立和具有创造性。高语境国家倾向于考虑整个集团的利益和和谐的效果。对于制定决策的完全不同的方式的原因是在于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理论以及实践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人权和法治植入了不同的含义。此外,他们受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因此,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可能会在同一个问题上作出不同的决策,造成了许多误解,甚至冲突。幸运的是,随着国际化的快速增长,不同文化的融合,更多的人开始相互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明江,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探源。.2.常建坤,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J].经济管理,2006,(18).3.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4.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

5.钱兆华,西方文化精讲[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姓名:杨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1年10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北武汉

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

通讯地址:武汉市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

邮政编码:430068

联系电话:***

职称:助教

学习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Different Ways of Decision-making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

体育高考要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 篇3

一、制定全年训练计划

(一) 年度训练计划

1. 训练任务

发展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 提高专项技、战术和知识水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 分期及安排

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高考日期、季节特点、考生水平、假期时间安排, 全年训练设为单周期, 分为准备期和竞赛期。

(1) 准备期:根据季节特点, 准备期可以分为秋季和冬季两个阶段, 秋季阶段以全面发展一般身体素质为主, 运动负荷和强度由小到中, 也称适应、打基础阶段。冬季阶段以发展全面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战术为主, 要求运动量大、强度为中, 训练水平、身体承受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均达到最高。

(2) 竞赛期:竞赛期为春季阶段, 这个时期要提高专项素质, 完善专项技术, 提高训练强度, 发展心理素质和适应考试的能力,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参加考试。

(二) 周训练计划

1. 训练任务

准备期的周训练是通过反复练习使考生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术, 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 以获得多项竞技能力的提高;赛前周的训练是力求使考生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 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 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比赛周的训练是为了使考生获得最佳竞技状态所做的准备和调整。

2. 内容的安排

因为对于不同的训练内容, 机体肌肉项群参与的程度不同, 对生理和心理施加的负荷也不同, 为此周训练计划要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交替安排。如周一以跳跃、速度为主, 周二以力量为主, 周三以专项技术为主, 周四以速度耐力为主, 周五同周二, 周六以一般耐力为主。

3. 负荷的安排

由于训练后的充分恢复一般需要24~72小时, 因此运动量的安排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初始训练周的运动量和强度要小, 且以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为主;准备期的运动量要螺旋式地上升至大量, 强度为中, 并安排较多的基本技术、专项技术和身体训练内容;进入竞赛期, 运动量应减少, 强度应增大, 甚至超过比赛时强度。赛前5天再施予大强度, 而后做积极性休息或做准备性的活动。

(三) 课时计划

1. 课的结构

课时计划一般由热身的准备部分、促进技能发展的基本部分和整理放松部分组成。

(1) 准备部分是考生调整心理状态, 使身体逐步进入训练状态的过程。准备活动在内容上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在活动时间上, 夏季气温高, 时间可相应缩短, 冬季气温低, 时间可相应增长;在活动负荷上, 一般以有氧活动开始, 逐步增加强度, 可使心率达到130~140次/分钟。

(2) 基本部分是训练课的主要内容, 教练员应根据各时期的特点、任务、运动量等级, 采用与内容相适应的手段进行训练。一般来讲, 快速力量练习、速度练习、改进技术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时间进行, 以保证练习的质量与效果;应根据考生在训练中的疲劳程度适当安排发展耐力素质或力量素质的练习;力量练习后要安排放松练习;速度练习前, 可适当做几组强度大、数量少的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练习, 也可以适当做几组快速力量练习, 再做速度练习;灵敏性、协调性与技术有机组合的练习效果更好。

(3) 整理放松部分是为了解除考生训练后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练习手段包括慢跑、自我暗示、按摩、水浴等。

2. 运动量等级的确定

训练中, 考生机体在运动量刺激下产生疲劳, 运动量越大、疲劳越深, 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一般来讲, 大运动量后机体的恢复时间为2~3天;较大运动量后机体的恢复时间为1~1.5天;中等运动量后机体的恢复时间通常为10~12个小时;小运动量后机体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恢复过程。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即预计成绩。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初始成绩、秋季时段的基础训练状况及秋季末的测试成绩做出的预计, 也是指导教师与考生之间达成的协议。指导教师根据总目标制定各阶段的目标, 并向考生提出各阶段的要求, 以有效激发考生的训练动机和热情。

三、训练计划的执行

如何制定有效的营销预算 篇4

本站最新推出 无须注册直接投稿 投递文章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末,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所有来年想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一份详细且可以执行的营销预算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营销预算规划能设定清晰的目标并提出针对性的操作方案,为所有参与营销的各个部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之相反的是,草率且无目的性的方案则可能成为企业来年“滑铁卢“的开始。因此,营销预算规划是企业未雨绸缪的必然之举和全员营销行动的纲领。诚然,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营销预算规-

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末,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所有来年想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一份详细且可以执行的营销预算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营销预算规划能设定清晰的目标并提出针对性的操作方案,为所有参与营销的各个部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之相反的是,草率且无目的性的方案则可能成为企业来年“滑铁卢”的开始。因此,营销预算规划是企业未雨绸缪的必然之举和全员营销行动的纲领。

诚然,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营销预算规划,即使有的也不过是一个销售额目标而已。至于如何规划产品线,如何组织安排人员和企业的组织架构,如何有针对性的提出区域性的操作策略和整体营销品牌的传播往往不得要领,或顾此失彼,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思考和布局。为了更有效协助企业走出这些误区,发挥自身实力,确保资源的有效投放和精准投放,笔者在此同读者一起从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一个企业的营销预算规划。

一、营销预算规划的误区

1.企业有营销预算规划,但是营销预算规划的制定人和营销规划的执行人是两路人马,各干各的,呈“两层皮“状态。这样将导致营销预算规划要么偏离实际情况太远而无法实施,要么是因沟通不畅而得不到有效落地。

2.企业制作了详尽的营销预算规划,但该规划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变通灵活性,假如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将导致所有的预算形同虚设,同样导致无法有效落地的状况。

3.营销预算规划被严格执行,但从开始就面临费用拮据不够用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岁末下一个营销预算规划周期的开始,最终形成营销预算的失控,企业往往陷入一个要么投入了可能有销量,要么投入了可能没有销量的怪圈之中。

本文发表于中科软件园管理在线| http:///darticle3/list.asp?id=137437|

14.营销预算规划的目标设定太高,以至于在业务员具体执行的时候根本无法完成,导致月月考核不达标,收入下滑,积极性低落,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团队信心丧失。

5.营销预算规划的内容被偷梁换柱,规划的费用科目清晰,但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被操作人借用市场需求的理由将之随意转变成另外的费用支出,使得公司在具有战略意义上的投入不足,影响品牌形象和后期销售收入的提升。

上述这五个问题乃是当前很多企业在营销预算规划中面临的常见误区,依笔者多年销售经验分析,这五种误区都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个中原因有如下几种。

第一,做预算规划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历史经营目标脉络的延续,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企业老板可能不会经常变,但职业经理人却是年年都有可能变动,在这种职业经理人操作的大背景下,短视的老板必然在利益和任务的双重目标下压迫营销操盘者实施短期的经营策略。因此,凡是能增加销量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他们的选择,而这种方法是否会损伤品牌的价值,是否是一短期临时性的行动在他们看来并不是首选的标准。最终的结果是,今年的招数和明年的招数极其雷同,而每年的忙碌都是为当年的销售任务,对于去年的成果继承与下一年的营销目标是丝毫不在乎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没有连贯性的战略迷失表现症状,毕竟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存活,更是为了发展,没有了基于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和行动,那么每年的忙碌只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第二,做预算规划的时候往往都是企业内部由上而下的拍脑袋拍出来的,缺乏由下而上的互动沟通和必要的落地数据和事实来支撑。尤其是有很多企业都是老板指定财务部或市场部相关人员依据往年数据拼凑出一个所谓的预算规划来。这样,虽然职能部门很容易完成任务,但营销人员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因对该规划认知上的不了解而形成行动上的不配合,甚至有时候会形成内部的矛盾。

第三,将营销预算规划当成花钱的游戏规则,缺乏针对性和具体行动操作方案内容支撑。这也是很多企业的所谓营销预算规划不过是一张任务分解表而已,至于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没有任何解释和说明的。这样将导致的现象就是营销部门为了花钱而花钱,缺乏行动的前瞻性,每次花费用都是临时抱佛脚,实在不行就直接面陈总经理或董事长陈述理由,据理力争。当然这样能增加操作执行的灵活性,可是当这漫无目的的费用单据像雪片一样飞向财务部门时,这将是企业的决策层噩梦的开始。

上述的分析,只不过从营销预算的战略性、系统性、灵活操作性这三个最重要的角度对其给予针对性地管窥分析。并不能穷尽其所有的变数原因,从上述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完整营销预算规划的缺失,绝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而将影响企业一年甚至几年的发展轨迹。因此,如何制作一个既有全局战略性规划又有局部针对性市场操作的科学合理营销预算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营销预算规划的要点

营销预算规划是一个企业整体的事情,绝非是那个独立部门或者某个人的事情。具体注意事项有如下五个要点:

1.营销预算规划的目的性要明确。

国内很多企业的战略大多不是呈现在组织的实施内容中,而是存在于组织领军人物的大脑之中。这种企业老板非常清晰企业未来的走向和动作,但员工却是处于迷茫和被动跟随过程中,这是典型的隐形战略企业形态。这部分企业最常见的行为是老板“拍脑袋“式的决定,其本质体现就是一个企业当年的营销目标数字而已。这个数字是因何而来?为何而设?等等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诸多关键性问题除了老板一个人外,企业其他所有员工都不甚清楚。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营销预算规划是为战略服务的,企业的战略乃是包括企业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企业要集中所有的资源所要突破的方向,这种方向一旦突破则对企业而言可能带

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或市场销量的提升。

2.营销预算规划的内容要具体清晰。

营销预算规划的内容最终是要落实到人员去执行,没有动作的规划只能算得上是空洞的规划。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营销预算规划内容既要有具体的方案,又要有明确的责任体系,还要有相应的具体组织和完备的绩效考核方案,每一个要点的缺失都将使得预算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主要内容包括:营销目标设定、营销市场规划方案、市场新品上市方案、市场促销和推广方案、市场广告方案、市场产品规划、市场渠道规划、市场价格规划、市场服务规划、市场策略规划、包括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以及绩效考核内容的组织系统保障方面等内容。

3.营销预算规划要结合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状况:

所有的预算规划都是基于两个维度考虑,其一是企业自身的资源配置情况,其二是企业自身的能力状况。这两点相辅相成,忽视企业的资源过份强调企业的能力容易造成大而无当的缺憾;忽视企业的资源也忽视企业内在的能力则容易形成错失良机的营销规划;强调企业所处环境的资源而忽视企业的能力是保守的营销规划;强调企业的资源也同时将企业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企业则是适合与企业现状的规划方案。“进与退,功与守”是企业面临市场环境资源和能力永恒的选择难题,但也是企业决策者不得不作出决断的选择。

4.营销预算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上下结合,内外互动的一个过程;

企业的营销预算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先由下而上,然后再由上而下,纵向搜集信息和宣贯,横向沟通与配合的一个过程。这既是为了充分所有人的参与,也是为了验证该规划的可行性,尤其是和市场接触较近且要操作执行该方案的人员参与更能对营销预算规划的科学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营销预算规划的执行过程要求动态灵活且随时调整:

所谓的预算既是企业根据未来市场的预测和变化和企业资源情况来预先制定出企业的费用状况分析。营销的预算也不例外,其规划来源主要依据如下四个指标。

1)总的市场未来增长率;

2)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3)历史同时期的同比增长率;

4)企业当年的战略要求;

有了这四个对比坐标,企业的预算规划就有迹可循,但正如前文所言道,预算都是建立在预测和假设的基础上,倘若企业生搬硬套,不知因市场变化而变化,势必导致企业预算规划的动作执行僵化,被动响应市场,贻误战机。比如已过去的2008岁末,国外金融危机的爆发,市场已经开始萧条,倘若企业不及时实施规划收缩调整,则极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中,导致资金链条异常紧张。因此,建立起月末统计数据,下达下一月度新的规划任务指标并实现月度营销预算规划动态调整是企业运营中的一件大事。

三、营销预算规划的实施步骤

为了更能清晰表达上述观点和分析,笔者结合多年的营销经验,为读者提供一个通用型的营销规划模板,同时编制一个实际可行的操作步骤来协助企业做好当年的营销规划。从规划的结构上分析,有九个步骤需要准备,简称营销预算规划“九步曲“。

第一步:依据企业当年战略目标要求,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提出营销规划的目标。

营销预算规划考虑的外界环境变化可以遵从入下角度思考:

1)企业所处竞争外界环境的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因素变化的宏观环境状况分析;

2)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市场结构入手分析找到企业主要和次要竞争对手;

3)从消费者角度入手,分析企业所服务的顾客需求变化情况;4)企业内部优势状况的分析以及劣势对比;

第二步:企业SWOT分析,通过前期的资料分析和对比,在企业优势劣势的对比之中和威胁与机会的比较中,知己知彼,找到建立在企业自身资源基础上的机会,形成企业的“阳光战略”。也许很人认为SWOT分析有些工具化,但这却是帮助企业决策层和执行操作层发现机会找到增长途径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因该工具的通用性较强,笔者在此将不再赘述。

第三步:依据各种环境的假设,设定当年销售目标。销售目标有三个,首先是理想目标,该目标是企业在最理想的前提下发挥企业最大的优势形成的理想状态下的销售目标;其次是适度目标,该目标是中庸的心态衡量企业销售目标;最后是保守的销售目标,该目标是假设情况最糟时企业所需要完成的销售目标值。在这三个目标中,彼此之间的差距约为10%~15%左右,一般来说应以保守目标作为预算指标的衡量值,以理想目标作为下达任务的指标,以适度的预算指标作为最终考核值,这样就可能保证企业“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收益“这一企业经营之圭皋。

第四步:制定营销策略。该策略乃是营销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一地一策”营销无一定之规,只有适合于市场的策略方为最正确的策略。在此过程中,有如下营销策略要点需要重点考虑。

1)产品策略:主要是每一个区域的老品策略和新品策略制定内容。

2)渠道策略:涉及到渠道的宽度、广度和深度的设计与规划内容。

3)促销推广策略:每一个区域的推销方案和定点爆破的推广策略内容。

4)品牌策略:基于全局市场的广告投放规划和评估手段以及其他辅助的品牌推广方案。

5)服务策略:如何将服务和营销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便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最大化。

第五步:任务分解。将当的销售任务、费用指标、利润完成情况层层分解,使得每一营销人员都对这三个指标负责。当然关于利润这个问题要看企业的行业特点和战略要求,如是扩张型的战略则此时对利润要求不高,反而则利润要求将是经营控制指标下达的首选要求。在任务分解需要注意的是,分解的维度要基于市场区域、销售人员这两个责任体层层下发,在下发的过程中上级和下级间的互动认可和彼此谅解是确保该任务科学有效并能保质保量完成的先决条件。笔者在此反对上级组织单纯的挥舞大棒政策,因为只有完成了的任务方为合理的任务。

第六步:营销组织和管控体系建立。这是企业的营销预算规划能有效执行的组织保障体系,在此过程中,牵扯到企业后台和以营销中心为代表的市场前端间的彼此互动和配合,牵扯到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这四个层次间的压力传递和现金流、信息流传递、物流的通达等诸多要素的协同合作,牵扯到由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企业、经销商之间的彼此合作与博弈等等诸多的问题。因此,依据战略要求建立起有效的营销管控体系并配置相应的人员是高效推动企业营销预算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

第七步:营销预算规划表的编制

这是整个营销预算规划的焦点,此部分由两个维度组成,一是活动内容和方案,二是活动所需要的费用。该部分维度一越详细,将来对于维度二的控制越是具有针对性,对于以后操作层的具体执行越是明确。因篇幅所限该表的样本暂不罗列。

第八步:营销预算规划的客观评估与公正考核内容

所有的营销规划都最终要以结果来衡量,在营销界一般分为两种考核方式,针对快消品行业因其行业剧烈竞争的特点,往往采用月度考核的方式,而对于工业品等耐用品销售的考核方式则大都以季度甚至半作为考核的周期界定。每一次考核都需要有关键性的指标相对应,这个指标是随时调整的,和企业战略要求以及下达指标规划要求是相关的。比如有的区域在当月需要网点扩张,则网点开发的达标数将是该月度的关键KPI。笔者建议,这种考核当在月初和月末各自由上级与下级沟通交流并公证评价,在人力部门的帮助下,双方确认后形成最终的考核结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确保该规划的结果能有效落地,而不至于成为一种不能实施的摆设。

第九步:营销预算下一步规划

营销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销售目标,获得企业利润,这种经营非静态的,而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内容主题,除非企业退出这场“马拉松比赛"。因此,当企业完成规划后,要对该预算规划执行后对未来产生的营销进行评估,其主旨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并为下一年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试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的有效策略 篇5

一、战略规划的发展趋势

战略规划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目前, 企业战略规划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首先, 在战略管理上呈现国际化趋势,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吸收国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以改善本企业的战略规划方向。其次, 专业化倾向, 越来越多企业引进战略管理专门人才, 建立战略部门, 使战略发展不再是企业家一个操作, 而是一个专业团体推动的、整个公司运营的部门活动。再次, 先进手段的应用, 在制定战略规划管理时, 企业开始尽可能地采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 如数据分析模型、电子通讯设备等。最后, 发展与赢利并重的理念引入。追求利润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首要考虑因素, 但越来越多企业家考虑的更多的是企业长期发展与赢利方案, 甚至为追求长期目标不惜牺牲眼前利益。

二、制定战略的有效策略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发展的“硬件”, 也是企业建立战略规划体系的基础。目前来看, 企业有保守型、风险型及分析型三种架构态势以应对竞争对手的行业竞争。保守型, 即以老产品为主, 维护原有市场与客户群, 通过积极的改善内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 巩固原有市场份额, 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这种方式是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 采取职能式的组织架构方案, 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风险型则指在充分把握宏观市场与行业环境的情况下, 进行新产品开发, 以推动新市场业务。它强化了企业的市场运营的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使企业拓展新市场的同时, 覆盖原有市场, 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 达到快竞争对手一步, 从而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地位。这种方式以市场和研发为中心, 采用事业部形式组织架构, 是分权式管理。分析型指致力于维护原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的同时, 开发新产品与新市场, 它是以上两种态势的融合, 在保守与风险中达到平衡, 通过对原有市场的维护, 新市场的拓展, 达到维护市场地位的作用。这种方式是以成本效率和市场研发为双核心特色的战略架构, 采取矩阵的架构, 集合了集权与分权管理的优势所长。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在未来可能的市场预估情况下, 对企业内部架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以规划未来企业发展。

(二) 企业文化建设

目前, 企业文化已被众多企业所认同。它是企业在推动其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工作理念和行为准则, 它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愿景与使命保持一致。事实证明, 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而众多国际型大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特色, 而企业文化也为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 企业战略行动与控制方案

行动与控制方案即企业各级战略执行者执行战略规划的具体行动步骤, 它必须遵循SMARTER原则, 即具体的 (specific) 、可测量的 (m e a s u r a b l e) 、可达到的 (attainable) 、现实的 (realistic) 、有时间要求的 (time-based) 、激动人心的 (exciting) 、竞争性的 (rivalries) 原则。优良的行动与控制方案会将每一步骤的细节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 使每一步都得到明确的指令, 减少了工作中的模糊点, 也降低了工作中相互推委等问题的出现率, 使战略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

(四) 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合理的资源配置指的是企业在执行战略规划过程中, 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进行合理的配置, 使资源供给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达到最大资源供给“主力”部门, 充分实现企业的战略前景规划的执行。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要确保企业的多种资源按各级战略目标的重要程度与优先顺序进行高效、合理的配置, 企业的“主力”得到相对优势的资源, 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成功奠定坚定的基础。以企业的培训资源配置为例, 最优的培训资源应向核心员工 (企业高管与关键职位员工) 倾斜,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培训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对这类员工的培训与提升工作上来。这里包括对核心团队的培训内容、培养方式、培训时间与培训师的配置上来, 同时要求对培训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使培训工作做到适应核心员工发展, 并与企业战略规划相适应。

(五) 制定冲突解决方案

所谓冲突, 指的就是企业内部人与人工作、沟通、合作时产生的矛盾与对抗, 在很多企业视之如虎, 谈之色变。事实上, 冲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而是一个中性词, 它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意见与想法时, 表达不同意见并采取措施的过程。如果进行适当的引导, 可将冲突化为提升部门工作效率, 提高绩效的有效手段。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应对冲突呢?

1、会前就敏感问题进行个别沟通。众所周知, 会议是讨论与解决问题的地方, 但中国企业的会议多讨论为主, 一件事情引起各种讨论, 往往占用其他人员大量时间而导致会议效率不佳, 甚至无用功增多。可将会议可能引发的敏感性问题在会前便进行个别沟通, 会上便可有效预防由于会议冲突带来的效率低下等问题。

2、“德尔菲法”。即事先预知法。在参与讨论战略发展问题时, 采取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 收集信息。这种处理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冲突的发生, 并使战略部门可收集到来自各部门的信息反馈, 如果将讨论活动放到会议室, 很可能造成会议争论不休等问题。

3、海纳百川型信息收集。收集上来的信息, 只要对战略发展有益的大可以一并接受, 无需害怕冲突的发生。电子行业世界排名第一的英特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便学习“如何吵架”, 即建设性对抗 (constructive conflict) , 指的就是有益于改善企业管理, 可提高管理的效率的对抗形式。但它是最终目标是对事不对人, 最终的结果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矛头指向某一个人, 同时英特尔公司指出, 凡是提出建设性对抗, 一定要对自己的对抗提出有力的数据支持, 用最及时的方式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而不是事情失败后才找出问题来。

(六) 对企业战略规划进行评估

企业每发展一个阶段必须要对战略执行进行评估, 可每年一次, 也可一个战略阶段一次评估, 一般不超过三至五年, 这种方式有利于及时发现战略规划中的问题点与优势所在, 对战略方向的及时把握。

参考文献

[1]、徐少春.战略执行是CEO的事[J].中国企业家.2004. (1)

[2]、马逸恬.企业战略规划思路设计[J].商业时代.2006. (3)

论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 篇6

1 制定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必要性

1.1 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加大了监督和管理的力度。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新增了很多品种,解决了中药饮片标准长期以来欠缺国家标准的问题,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突出问题,中药标准从安全性、有效性、专属性控制方面都大幅度提升,体现了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的最高水平[1],这些变化反映出国家在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做出的努力。

我国对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早已实行有效期管理,而对中药材和饮片的有效期一直未见明确规定。制定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填补中药有效期缺乏国家标准的空白,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使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控制。

1.2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很多人认为中药不存在有效期问题,只要未出现霉变、泛油、虫蛀、变色等明显变质特征,就可以正常使用。民间有将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收藏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做法。但是,在存放多年之后,这些中药的质量和药效是否发生变化?中药是否有收藏价值?哪些中药适合收藏?研究中药有效期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中药材和饮片流通环节多,而且市场规范化程度不够,有些中药在商贩手中长年囤积,并且,中药材和饮片在医院或药店的库存中也会出现积压,一些不常用的中药材和饮片在使用前可能在库房或药斗中已经存放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此种现象令人担忧。存放期过长的中药,即使性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其内在质量可能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毒害物质生成等)。尤其在医院中药房进货量少,周转快,复核检验几为空白。如果将已经过期失效甚至生成有害物质的中药给患者使用,会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延误疾病治疗,甚至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研究制定中药有效期,对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的智慧。因中药取自天然,与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相比,更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然和谐的健康理念;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疾病谱逐渐向慢性病转化,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擅长于通过调整人体内在机能状态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在治疗慢性疾病和很多疑难杂症方面呈现出很多独特优势,越来越多为世界所认可。

中医离不开中药,然而,中药的质量受到药材产地、栽培条件、采收时间、加工炮制、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成分复杂且药效成分不明,质量的可控性难以实现,缺乏国际认可的标准使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受到制约。因此,制定科学的标准与国际现代化药品标准接轨,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而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就是内容之一。

2 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的研究大多数是借鉴化学药品稳定性研究的方法测定不同存放期的成分含量,也有对不同存放期的药物进行药效评价,但从总体看,中药有效期的研究开展得不多。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国内已有学者对陈皮、青皮、丹皮等中药材及饮片的储存时间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1 陈皮

陈皮为中药“六陈”之一,但对于陈皮是否越陈越好颇有争议。陈皮“陈久者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橙皮苷是一种由芸香糖基与橙皮苷元组成的黄酮类苷,存放时间越长,陈皮内的芸香糖与橙皮苷元结合形成的橙皮苷越多[2]。林林[3]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比较不同年份陈皮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证实随着贮存年份的越长,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越高。周欣[4]等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对不同年限陈皮进行醇提物的分析鉴别,发现橙皮苷在逐年增多,而且陈皮在久置过程中产生了有机酸和有机酯类物质。明代杜文燮编著《药鉴》中提到“陈皮须用隔年陈”,认为陈皮应存放有度。严寒静[5]等用GC-MS-DS法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发现总体变化趋势为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增加。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陈皮中的挥发油会逐渐减少。黄敏[6]等的药理研究表明,贮存期为6个月和18个月的陈皮对小鼠的祛痰作用优于贮存期为30个月的陈皮。由此说明,陈皮不宜无限期存放。

2.2 青皮

王铁军[7]等对个青皮及其炮制品在储存期间橙皮苷进行1年的观察,认为生品略有下降,醋制品最高下降达14%左右。李先瑞[8]等将个青皮、四花青皮不同产地的样品放置木柜中存放,1年储藏期间外观形状及水分、浸出物及橙皮苷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2.3 丹皮

易建利[9]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0,3,6,9,12,18个月的牡丹皮药材和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并得到丹皮酚的百分含量与储存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药典标准初步推算出牡丹皮药材和饮片的储存时间分别为12.3个月和14.3个月。韩小燕[10]等采收来源于5个品种丹皮作为供试品,运用HPLC和HPLC-EC-MS分离、鉴定丹皮组分,在15个月内6次测定各组分含量,发现丹皮酚及其类似物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芍药苷及其类似物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原因不明,认为丹皮在采收后9个月内使用较好。

2.4 其他中药材和饮片

陈伟光[11]等对不同储存时间、储存方法的杭白菊用超声提取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发现杭白菊中总黄酮含量随存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真空包装和冷藏可有效延缓下降程度。季宇彬[12]等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干燥方法,贮藏年限及采收时间的青龙衣药材中的胡桃鲲含量,结果显示青龙衣贮藏时间越长,胡桃鲲含量越低,不同干燥方法、贮藏年限及采收时间对胡桃鲲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刘显富[13]等用HLPC法测定不同贮藏年限大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含量,发现3年后红景天苷的含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吴畏[14]等研究表明冰片无论是密闭储存还是暴露于空气中都有转化为樟脑的趋势,但至少60天内质量可以保证。

杨晶凡[15]等考察了不同储存期金莲花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发现在3年储存期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降低,而红草素-2”-O-β-L-半乳糖苷和藜芦酸含量升高。吕达等[16]发现厚朴药材可贮存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厚朴酚类物质在药材中稳定性好,厚朴酚的含量前3年呈增长趋势,3年后随着贮藏年限增加而略有下降,但贮存10年后仍高于采收当年,和厚朴酚的含量贮藏10年仍然有增长趋势。

3 研究制定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复杂性

3.1 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

研究制定中药有效期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判断中药材和饮片是否已经失效,归根到底是质量标准的问题。对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来说,有效期是指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到90%所需时间。而中药成分复杂,发挥作用的不是单一组分,而是多种组分协同作用。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很多种已知甚至是未知组分,据报道[17],至今已发现人参中含有200多种化合物,且至今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不明确,这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的质控方式只是通过测定中药材和饮片中1-2种已知成分的含量,但作为指标的成分不一定是药效成分或药效关联成分,有些指标成分既不是该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也不具备专属性,无法反映药材和饮片真实的药用价值和内在质量。因此,在评价中药的质量时,不能仅考虑指标成分的含量,而忽视真正发挥药效的组分的变化情况。在关键成分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有效期的制定难以找到科学严谨的依据。由此可见,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与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以药效成分的研究为基础。

3.2 中药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中药材和饮片的初始质量受到药材产地、栽培条件、采收时间、加工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中药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差异大,内在品质和药效相差甚远。如黄连有味连、雅连、云连3个品种,其小檗碱含量从3%-5%不等,不同产地的味连中,小檗碱含量差异达5倍以上[18]。在初始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用“一刀切”的办法实行中药有效期管理,这显然缺乏合理性,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质优者原本还可以继续使用,但由于已到“有效期”而被判失效,造成资源浪费;而质劣者虽然未到“有效期”但是已经失效,却仍在使用,难以保证临床用药的疗效。

而且,即使是相同来源的同一批中药材,储藏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其有效期。保存适当,有效期长;保存不当,有效期短。因此,在研究储藏时间对中药质量影响的同时应重视储藏条件的影响。在这方面国内已有研究者对不同包材和储藏方法对当归和黄芪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19,20]。

4 结语

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制定目标 篇7

立足文本, 找寻具有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翻阅教参时会奇怪地发现, 不同的课文除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维目标有所区别外, 几乎每篇课文都会千篇一律地描述语文素养方面的教学目标, 除了“认识或会写几个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任何一篇课文都适用的教学目标外, 很少能够看到体现该文本独特的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准确的目标应该是在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制定。尤其是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 关注文体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在结构、语言等方面都会有其独有的特色。如人教版二年级《我是什么》是一篇优秀的科学短文, 以第一人称的叙述, 以谜语的方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在作家笔下, “水”如同会变身的魔法师, 成了有着不同的家、有着不同脾气的生命体。细读本文, 不难发现, 文中语言有时如同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有时如同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然而可惜的是教参里的三条教学目标竟是这样描述的:

(1)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显然, 这样的三条目标无一涉及到科学文艺作品体裁所特有的语言学习上的价值目标, 重点应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语言, 感受这类作品的特有的魅力, 科学知识应该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渗透。以第一、二自然段为例, 我们就可以细化出两条区别于其他文本的语文价值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云”的变化美, 体会语言中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观察, 并背诵;

(2) 在媒体创设情境中, 亲历水变成“雨、雹子、雪”的场景, 了解水的变化。体会文中“落、打、飘”的用词准确, 并能在教师提供的其他语境中判断或运用。

第二, 关注语言规律。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虽然, 泛泛的读, 无指导的自读等等, 或多或少也能让学生积累一些语言, 但是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课堂上, 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发掘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现象,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 那么相信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进程定会加速。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教学目标时, 有关注语言规律的意识。人教版五年级《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典型的语段:

语段一: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色口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

语段二:母亲说完, 立刻又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很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语言规律, 通过感悟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第一句, 将“我的母亲”倒置, 并进行多次反复, 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是给人一种慢镜头的感觉, 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感受慈母情怀;而“立刻”一词的重复应用, 则是给人一种快镜头的感觉, 使母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一气呵成, 再次感受母亲挣钱的不易, 生活的艰辛。看!两个语段承载了多么有价值的语言规律啊!但这并非是教参中指出的。从王老师关注这两个语段的教学过程来看, 我们从中就可以提炼出这一条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 使学生发现“我的母亲”“立刻”在文中倒置及多次反复这些特殊的表达形式, 从而体会慈母情怀及作者的心理。只有老师们深读文本, 并有发现语言规律的积极意识, 才有可能开发出远远丰富于教参的教学目标。

强化过程, 表述具体可测有效的教学目标

纵观广大教师的教案及翻阅每一本教参, 我们就能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个共性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缺失。这维目标的缺失, 导致了教学目标的简陋化。如何融入方法与过程意识, 使教学目标的表述具体、可测呢?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在《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她是这样表述以下三条教学目标的 (详见《小学语文》2007年第3期) :

(1) 凭借拼音, 读准“羸、嘣”两个认读字, 会认、会写“魏、弦、悲、惨、愈”五个生字, 会写“弓、箭、射、猎、雁、痛、裂”七个已会认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历, 能在教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判断是否适合用“惊弓之鸟”这一成语, 感受成语的魅力。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大吃一惊”“更加吃惊”等用词的变化以及更羸说话的准确、严密, 体会语言的力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积累和运用先果后因的表达方式。

(3)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 懂得只有仔细观察、善于分析, 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初步学习根据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正如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在文中所评价的, 王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得全面、恰当、具体。而从教学目标具体、可测这一特点来看,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王老师在设计目标时融入了“过程与方法”意识, 将这一维重要但往往被大家丢弃的目标融合到了其他目标的落实中, 从而体现了新目标体系与以往教学目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描述了“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活动所发生的能够观察、可测量的具体活动行为”。通过“读准、了解、判断、体会、积累、运用、懂得、初步学习”等行为动词, 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学生在本课应该有哪些外显行为。

第二, 规定了达成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条件。如“是否适合用‘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是在“教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进行判断, “用词的变化以及更羸说话的准确、严密”等是在“在分角色朗读中”进行体会。

第三, 明确了不同知识点所达成的不同程度。如“羸、嘣”是要求读准, “魏、弦、悲、惨、愈”要求会认、会写, 而“弓、箭、射、猎、雁、痛、裂”则不仅要求会写生字, 还要求会写由它们组成的新词。

制定有效的决策 篇8

一、提供健康、积极乐观的校园

中职生在学生的生活时间较多, 如果校园生活是健康的, 是积极乐观的, 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会想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中职生的升学压力低, 其学习任务轻松, 因此就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其他的活动上。学校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 强健学生的体魄, 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 同时也是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校园生活。反之, 若学校的校园生活没有更多的活动, 中职生就很容易将其精力转移到违反校规校纪, 甚至成为自己和其他人生命安全的隐患。比如组织朗读比赛, 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还能增进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再如组织跳大绳、赛跑比赛等, 能增进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能更好的的帮助学生安全健康正常的成长。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这些活动既能增进学生的各项能力, 加强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 也能强健学生的体魄, 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学生的安全, 并且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绿色健康的校园生活, 让学生热爱学校, 喜欢学校, 自然也就减少了很多问题学生的危险隐患。

二、加强学生防范意识

中职学校要直接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如定期开展一些能够增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活动等。邀请相关人士如警察、消防员、医生等到校进行讲座, 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给学生播放安全教育短片, 直观立体的让学生了解面对危险时应如何应对;火灾、打劫等情景演练, 亲自体验面对危险时的情景, 并增加真正面对危难时的经验。并且应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活动心得, 更好的帮助学生增进安全意识, 选取优秀学生的心得全校表扬, 刺激学生的进取意识, 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这是最直接、最直观增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定期联合公安局、医院、消防部门等更新编制安全防御手册, 向学生免费发放, 帮助学生增加安全意识。

三、加强学生网络防范意识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 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同时, 因为网络的虚假性和可变幻性, 甚至因为法律的不健全性, 网络的危险也是很大的。很多不法之徒利用网络的这些“有利条件”, 成为了学生人生安全巨大隐患。因此, 学校应经常宣扬网络的合理用法, 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监测, 增进学生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网络交往的规范和安全意识、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心理调适等基本内容。合理的运用的网络而不是被网络所利用。

四、强化学生的法制教育, 依法治校

很多中职生因为对法律的不了解, 在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却浑然不知。因此中职班主任应及时与学校沟通, 让学校邀请相关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 帮助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课程, 帮助学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校也要“依法治校”, 以防为主, 以惩为辅, 惩防结合, 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防”,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疏导机制。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纠纷, 班主任要提前介入, 主动找相关的学生沟通、谈话, 进行心理辅导, 了解情况, 解决问题, 化解矛盾, 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 如打架闹事等事情发生以后再来介入。二是要建立强大的预防体系, 主要指信息渠道要畅通, 在学生中培养信息员, 向全校学生公布手机号码, 广泛接受学生举报。通过及时采取有效行动, 更好地阻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惩”, 是指主动出击, 对各种已经发生的事件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处理问题及时果断、雷厉风行, 绝不心慈手软, 该处分的就处分, 该开除学籍的按程序开除。很多中职学校为了生源和资金等问题, 对于出现问题的中职生的惩罚问题一推再推, 起不到警戒作用, 使得学生一而再, 再而三的出现问题, 甚至愈演愈烈。学校在处理学生的违反乱纪的行为时, 对于影响较大的事件, 一般在一个工作日处理完毕, 即使加班加点也不拖到第二天, 并做到不留后遗症、不上交矛盾, 小事情小矛盾班内处理、处内协调, 半个工作日务必解决问题, 真正做到高效办公, 快捷快速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违反纪律的后果, 起到警戒的作用, 从根源上减少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

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竞赛

中职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安全教育只是竞赛, 在校内张贴宣扬安全的条幅和海报, 都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举行比赛, 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进取和竞争团结的能力, 可以以班级或者专业为单位, 每个班级或专业推选出一个或者一个团体进行比赛, 对优胜班级或者优胜专业进行奖励。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加强安全意识, 强化对安全问题的记忆, 还能活跃学校气氛, 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校园气氛, 可谓是“一箭三雕”。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讲这种竞赛推广到整个城市, 进行城市高校的比赛, 促进各个学校的友谊, 同时也是开阔学生的眼界, 了解更多的知识, 帮助自身发展。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宣扬这种活动, 鼓励并帮助学校推广这种竞赛, 既能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 刺激学生积极进取, 努力向上的精神。

六、总结

中职学校有着社会、政府的帮助, 应该更多的为学生安全作出努力。中职生因其家庭因素, 经济因素等已经成为了弱势群体, 学校和老师要做的是给予关怀肯定和保护, 政府也应更关注中职生的安全和教育问题, 找到中职生安全隐患的根本问题, 从源头改起, 才能更好的帮助中职生健康安全的成长。中职学校更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经费资源等方面, 合理有效的安排安全教育活动, 让中职生健康安全正常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安全教育工作计划[Z].怀集县职业技术学校, 2012.

企业战略制定和有效执行研究 篇9

一科学制定企业战略的思路

1. 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 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 (生产价值链和管理价值链) 进行分析, 也包括对企业内部组织流程进行诊断。可以采用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框架, 并且从生产和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价值链对客户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 认识企业在价值链上各环节的相对位置, 识别企业的相对竞争状况, 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各个环节上的优势和劣势, 确定企业内部的能力重大提升方向。

第二, 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外部环境的特点, 认识企业未来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外部因素, 了解企业运营所处的外部发展机会和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等。

2. 制定企业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在通过对制定总体战略目标与思路在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认清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内部优势和劣势之后, 即可制定企业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以统一全体企业的工作思路, 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中期战略目标要结合企业运营的实际环境及企业的发展远景来制定, 为进一步确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关键措施奠定基础。

3. 编制战略措施规划

战略总体思路明确之后, 应制定落实思路的关键措施并进行措施的中期战略规划分解。这是确保中期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战略措施规划是将目标实现的关键方面层层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可衡量的战略行动 (包括战略关键措施、主要工作和项目三个层次) 。关键措施是根据战略总体思路确定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方面;主要工作是为实现每一个战略关键措施及其目标需要实施的几个主要方面;项目是每一主要工作下需要相关部门独立开展或者牵头开展的完整的最小工作单元内容。其中, 关键措施应由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 突出战略重点, 对跨部门、跨职能战略工作进行整合, 以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战略有效执行的途径

1. 建立健全战略管理组织与制度

企业应成立企业战略发展管理委员会以统一决策和协调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大事项, 组织企业战略目标与思路的制定、中期年战略规划的编制及年度战略重点计划的制定, 统一协调企业战略的各项实施工作, 组织和协调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的资源配置, 推进企业战略的有力执行。组织开展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课题研究等工作,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2. 注重战略、预算及绩效管理的有效衔接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由战略分析、制定、执行和评估控制等环节构成的管理闭环, 战略管理在企业运作的“神经系统”中起着“大脑”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分别由预算及绩效的制定、执行、控制与调整、考核等构成管理闭环, 这两个管理体系位于战略管理大闭环的战略执行与评估的环节上。加强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衔接, 强化其相互间的支撑并发挥其综合效能, 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实现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有效推进企业的战略落实, 确保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一致性, 形成由目标到行动, 由行动到控制, 由控制到结果的完整闭环体系, 确保企业向既定目标前进。

3. 加强战略实施的评估

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是在战略规划的执行过程中及阶段性任务完成后, 对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 给出相应的评价。战略实施评估是战略管理体系形成完整闭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战略执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为开展好战略实施评估, 必须建立完善的战略评估体系, 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时间点和评估主体等三个要素, 专人负责、专业评价、高效沟通、电子化评估平台的应用和一定的奖惩措施等确保战略实施评估工作取得成功, 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和战略的有效落实。

三结论

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必须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清晰正确的企业战略, 正确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思路, 做好战略措施规划的滚动编制。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后, 更重要的是强有力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自己的企业战略。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 再好的决策, 再宏伟的战略, 也毫无意义。只有既制定了良好的战略, 又能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 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 要坚定不移地将战略“落实”, 使战略管理与实际运营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企业上下达成战略共识, 使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在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 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融入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快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 再好的决策, 再好的宏伟战略也毫无意义。本文拟通过对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战略有效执行的研究, 为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战略有效执行,思路,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桂玲.企业战略管理的模型化研究—从执行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 2007 (8)

[2]高新慧.平衡记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具体实施[J].湖南农机, 2007 (7)

[3]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4]Boston Consulting Group.Senior executive annual innovation survey[R].Boston ConsuLting Group, 2009

[5]〔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6]姚小涛.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预测, 2003 (6)

上一篇:就地就近转移下一篇:官员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