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有效说

2024-07-04

决策有效说(共4篇)

决策有效说 篇1

一、决策有效说的形成背景

1. 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下产生的决策有效信息需求为决策有效说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20世纪初,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 除了企业管理者外, 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经济危机爆发, 大量公司破产, 股东、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将其损失归因于财务报告没有提供评价企业管理政策和盈利预测的会计数据。

进入20世纪70年代, 资本市场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和控股公司大量出现。在这种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内部, 所有权关系被淡化, 委托方也变得模糊。绝大多数现在的或潜在的委托方 (投资者) 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更关注投资对象的获利能力、增值能力以及对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而非公司管理。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需要会计作为第三方为其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以实现决策有效, 合理分配资源。股东、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为决策有效说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2. 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为决策有效说的形成奠定了法律基础。

20世纪初, 由商品经济的发展、两权分离的实现以及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的企业管理者与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准确、完整财务信息的供需矛盾越来越激烈。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 美国国会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规定凡是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和进行证券交易的公司都必须公开披露其财务信息, 并成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专门负责管理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这为投资者获得充分揭示的财务信息提供了保障, 也为决策有效说的形成奠定了法律基础。

3. 会计理论界及会计职业团体的适时回应促成了决策有效说的问世。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 “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 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的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 当然要求会计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 否则便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至此, 会计理论界开始研究如何提供对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问题。后来, 美国会计学界在批评古典会计学派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决策有效说。这一观点得到了美国会计学会 (AAA)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的认同与支持, 并体现于其发布的相应研究报告及会计规范之中。决策有效说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二、决策有效说的发展

1. 决策有效说的萌芽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 美国资本市场的相关管理机构与会计职业团体发布的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与研究成果, 为决策有效说的正式提出作了必要的理论铺垫与实务推进。早在1900年, 美国证券交易所就要求所有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公布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美国国会颁布的《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将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扩大到公司证券的最初投资者和公司证券的交易者。1936年, 美国会计师协会 (IA) 将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FRD) 出版的《财务报表的验证》以《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为名予以发布。该公告促使审计师的审查重点从为取得信贷而编制的会计报表转移到为股东编制的会计报表。至此, 会计目标从向管理当局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转变为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更多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

1940年, 威廉·A.佩顿和A.C.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 把财务数据应满足管理人员、投资者和公众的需要作为会计目标。1953年, 乔治·斯托布斯指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 开创了将提供对投资决策有用信息的会计目标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先河。1955年, 罗蒙德·J.钱伯斯在《会计理论蓝图》中提出, 会计公告“生成的信息都应该与其预期有助于的决策种类相关”。

2. 决策有效说的形成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初, 西方主流会计研究机构开始认识到会计目标的重要性, 并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会计目标作为整个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这一阶段有三个重要文献。

1964~1966年, AAA发布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基本会计理论》, 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用途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同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1970年10月, AICPA下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 (APB) 发布了第4号专门研究报告———《企业财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该报告提出,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供报表使用者 (特别是投资者和债权人) 进行经济决策所需的合格信息。该报告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受托责任报告”的强调, 标志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接受和认可了“会计目标是提供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观点。这也意味着会计实务界对此观点的接受。1973年, AICPA下属的以罗伯特·马丁·特鲁布拉德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财务报告的目标》。该报告明确了财务报告基本目标的决策有用性。随着以会计目标为研究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 决策有效说形成。

3. 决策有效说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 决策有效说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均得到了广泛支持与充分体现。

1976年,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 (AASC) 下属的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公司报告》的征求意见稿。该报告将会计目标描述为, 财务报表应努力满足其用户包括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1978年, 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 对财务报告的目标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财务报告传递的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不仅包括财务信息, 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至此, 会计目标作为概念框架的理论起点, 开始承担起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使命, 决策有效说从纯粹的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1980年,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CICA) 发布了《公司报告的编制:未来发展》。该报告指出,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现在及潜在用户提供有用信息。1989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颁布了《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 确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2006年7月, FASB和IASB联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 (初步意见) 》, 其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与信息质量特征两部分内容, 明确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

三、决策有效说的主要思想

1. 决策有效说的思维范式。

(1) 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研究是依靠经验方法来确定已选信息项目的预测能力, 其研究对象是会计信息对决策模型的有用性。即先确定与决策模型或标准相关的信息, 然后选择最好的会计计量方法, 决策模型的有用性与相关性是对等的。该范式由钱伯斯于1955年在《会计理论蓝图》中首先提出。 (2)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总市场行为范式。该范式以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为基础, 运用市场模型和β预期模型等来研究总市场对会计变量的反应, 其结论就是会计信息体系的选择由总市场行为决定。 (3)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个人使用者范式。该范式的研究重点是个人使用者对会计变量的反应。威廉·J.布鲁斯是第一个进行这种范式研究的人。他提出假设, 把会计信息使用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决策者的观念联系起来, 同时还将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联系起来。

2. 决策有效说的基本观点。

(1)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 企业利益相关者需要大量便于其决策的相关信息。因此, 应当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首要目标。 (2) 信息的数量是多多益善。不同的决策类型和决策者有不同的偏好, 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只要提供的信息符合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并对决策有用, 就多多益善。 (3) 相关性位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首。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 (4) 会计的中心应当是信息使用者, 经营者也是信息使用者。因此, 决策有效性并不排除财务报告在履行受托责任方面的作用。 (5) 会计要素的重要特征是未来经济利益。这要求信息不仅及时而且有助于预测未来价值。决策有效说关于要素的定义, 彻底摈弃了传统的“成本观念”, 转向“未来经济利益”。 (6) 会计计量强调多种计量基础的结合。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多样性, 要求信息在时间分布上既有面向过去的信息, 又有面向现在的信息, 还有面向未来的信息。因此, 主张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情况下择优使用。

四、总结

由决策有用说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该学说随着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产生, 并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其内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界的不断探索而日益丰富。

决策有效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主要体现在:首先, 它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收益最大化。投资时, 他们依据投资对象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评价其获利能力、增值能力以及对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从而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将社会资本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去, 这样就有效地配置了社会资源。其次,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规范资本市场。决策有效说强调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 (包括现在的和潜在的) 进行合理决策的信息 (决策相关的信息) , 明确了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标准及特征, 从而规范了资本市场。再次, 决策有效说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信息使用者 (包括所有者) 决策有用的信息, 这有利于所有者了解企业状况, 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以消除“内部人控制”。

但是决策有效说也存在如下局限:首先, “有用”的评价太主观, 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 因而可操作性低。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 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目标不同, 对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信息使用者, 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环境不同, 其决策目标也不一样, 对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不一样。其次, 决策有效说不可能适应所有的社会经济环境。因为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并非一成不变, 其必然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决策有效说产生的经济、法律基础出发, 分析其演进历程, 评述该学说的基本观点, 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首要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充分的决策有用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历史信息, 而且包括未来预测信息。

关键词:会计目标,决策有效说,受托责任

参考文献

[1].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著.钱逢胜等译.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葛家澍, 刘峰.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财务与会计, 2000;10

[3].许家林.会计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独立董事与有效决策 篇2

一、决策与风险

在决策分析中, 一个基础问题是要确定决策者在选择策略时所依据的效益计算方法, 即决策准则。决策准则用于衡量各备选方案, 包括目的、目标、属性和正确性的标准。在决策时可以使用单一准则, 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准则。不同的决策准则会导致不同的策略, 对于不同的决策问题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决策准则。

选择什么样的决策准则是在决策之前应该加以考虑的, 这取决于决策者面对问题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但对待风险的态度是比较个性化的。有些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回避风险, 他们将资金全部存入银行做定期存款。而另外一些人偏爱风险, 他们可能将所有的钱都投资于股票、期货等等。这就反映了对待不确定性环境的保守主义决策准则和乐观主义决策准则。

当保守主义决策者面临着各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清时, 决策者谨慎考虑决策错误可能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分析各种最坏的可能结果, 然后从中选择最好者, 以它对应的策略为决策策略。

而乐观主义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与保守主义者不同, 当他面临情况不明的策略问题时,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获得最好结果的机会。决策者先考虑每个策略所引起的可能后果中的最大效益, 然后再在这些效益中取一个最大值, 与之相应的策略正是最后所取的决策。

因此, 有效决策与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相关, 对一个人来说是明智的决策, 对另一个人可能就并非如此。

二、决策与信息

决策信息是对决策过程发生作用的消息、情报和知识的总称, 包括从信息源收集到的原始信息以及经过分析加工和提炼的, 直接用于制定决策的信息。

决策是依靠信息来制定的,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信息的质量决定决策的质量。及时地掌握充足而可靠的适用信息, 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

有效决策对信息的质量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可信度要求, 可信度亦称可靠度, 是指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完整度要求, 完整度指决策信息应包含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 有范围、种类、时间等多方面的涵义。为了做出科学决策, 不仅要有反映成绩、经验的正面信息, 还要有反映问题、教训的负面信息;不仅要有局部信息, 还要有总体信息;不仅要有历史数据, 还要有预测数据等等;三是精确度要求, 信息的完整度主要是从表面上来说的, 暂不涉及个别对象的具体情况, 而精确度则是指决策信息应准确反映决策对象的细微特征, 要根据决策的要求来确定信息的精确度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要想获取绝对准确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总要允许一定误差的存在。但是, 对于哪些信息可靠, 哪些信息不可靠, 决策者应做到心中有数, 在决策考虑时留有余地。

总之,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有效决策需要决策者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 及时地处理和正确利用信息, 适时把握决策时机, 才能获得较好的决策效益。

三、独立董事与决策风险

在目前的独立董事制度中, 独立懂事正是因为独立, 所以基本上不承担管理决策的风险。但是决策中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决策者不承担决策的后果, 决策人与决策的受益人相分离, 这就可能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独立的董事意味着淡漠的董事

董事越独立, 就越是缺乏动力来努力工作。按照沃伦·巴菲特的说法就是:“当一个人自己煮的饭菜自己不吃时, 他就没有动力坚持把饭菜煮好!”。就目前的独立董事而言, 他们往往在其它单位担任要职, 独立董事的职务对他们来说, 并不是主营业务, 只是一种额外的收入来源, 并且他们往往在多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职务, 一个公司决策的好坏对他们的总体收入影响不大, 他们不承担决策的风险, 因此, 他们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可能漠不关心, 独立的董事意味着淡漠的董事。

从现代公司治理实践来看, 漠不关心的例子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发现管理层的不当行为时, 他可能采取的行动不是为股东争取利益, 而是辞职, 一走了之, 并没有对管理层的失职或者侵害股东的行为尽到自己应有的董事责任。

(二) 独立董事与决策的后果

由于决策者不承担决策后果, 他就无法从决策的受益人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角度作出有效决策。有效决策与风险承受能力有关, 同样的决策问题, 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例如, 往空中扔一枚硬币, 赌其落地的正反面, 猜中的话有10元的收益, 猜错的话输掉10元, 一般人都敢于接受这一公平的赌局, 但是当赌注提升到10000元时, 这还是一个公平的赌局, 仅仅是风险不同了, 但是这时只有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才敢放胆一赌。对决策后果的风险态度不同导致了决策行为的差异。

独立董事拥有控制权和决策权, 但是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 因此独立董事的权力与责任、风险的分布并不对称, 独立董事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股东高得多, 决策由独立董事做, 但是决策后果的主要承担者却是股东。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方案对独立董事来说是一个理性的决策, 但是对股东来说可能是一个风险过高的选择。

其实独立董事好比证券投资顾问, 投资顾问们向投资者推荐股票, 但是他们却不敢买自己推荐的股票, 原因之一就是作为投资顾问所承受的投资风险与投资者所承受的投资风险是不同的, 作为顾问的角色和压上赌注以后的角色, 这二者决策的角度完全不同。

因此, 当独立董事是完全独立的外部人士, 因而不承担决策后果的时候, 他们实际上履行的更可能是一种顾问的责任, 而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履行一个董事的责任。

四、独立董事与决策信息

决策需要信息, 独立董事发挥经营决策和监督作用, 必须及时地获取公司信息。但是, 独立的同时也意味着信息不对称, 独立董事无法对管理层进行直接监督, 也无法深入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管理层是董事会和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独立董事无法获得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一) 管理层的信息欺诈

管理层可能有目的的提供误导性的信息, 或者管理层可能提供不完全性的信息, 即故意遗漏重大信息。在有关公司经营决策信息的问题上, 管理层与独立董事是在看同一本书, 但是独立董事看书的哪一页是由管理层所决定。就象伯顿·马尔基尔所说的, 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就象比基尼, 他们让独立董事看的是让人感兴趣的部分, 但是隐藏的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独立董事怎么能有效决策。

此外, 在管理层欺诈的情况下, 审计师尚且担心他们在充分审计公司的账册后不能发现欺诈, 那又怎么能期望独立董事在读一读管理层提交给董事会的报告后就可以察觉不诚实行为呢。因此, 独立董事根本就不能有效的监控管理层的欺诈行为。

(二) 独立董事很难获取决策信息

在管理层没有充分披露信息的情况下, 独立董事要获取决策信息, 就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 但是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多为社会名流, 他们公务繁忙, 来自于其它不同的行业或上市公司, 不是某个公司专有的独立董事, 一般没有多少时间花在履行独立董事职责上。

在时间和精力都受约束的条件下, 就会出现独立董事花在上市公司上的时间和给予注意力不够的现象, 再加上公司业务的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 这使得董事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专业的知识, 就无法对上市公司作深入的了解, 于是独立董事就不能恰当的履行董事职责, 成了花瓶董事, 不懂事的董事。

因此, 人们有理由相信, 如果管理层进行欺诈的话, 独立董事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无能为力的, 例如, 美国安然公司的大多数董事为独立董事, 可是他们对安然的财务欺诈行为视而不见。

美国《示范公司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就指出, 独立董事用来熟悉了解公司业务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而独立董事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层的失职及制止其侵害股东权益等不正当行为。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从有效决策的观点看, 由于独立董事不承担其决策的风险, 又难以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 因此独立董事实际上无法履行其董事职责。

建议:董事独立不独立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中拥有决策权、控制权的人应当承担决策的后果。所以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机制, 使独立董事的利益与 (中小) 股东的利益一致。笔者认为独立董事的独立不一定要独立于公司, 只要独立于管理层及大股东就行, 因此可行方案是让独立董事成为公司的一名中小股东, 做一个公司股票的少量长期所有者。很显然, 当独立董事的四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的财产与公司共命运时, 他们就不会对管理层和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行为袖手旁观了, 独立董事维护小股东利益这一制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摘要:独立董事的关键不是独立不独立, 而是其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是一致。现在的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因为以下两个决策问题而失效。首先, 由于不是决策风险的承担者, 可能导致独立董事无法从股东的角度决策。其次, 由于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 在管理层隐藏信息的行动下, 独立董事可能无法获取有效决策所需信息。

关键词:独立董事,有效决策,决策风险,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决策的民主课堂纪律管理 篇3

一、影响课堂纪律的复杂性

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师的教学决策、理念认知水平,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特的感知、迫切的需要,师生之间的主观情感等。正因为课堂纪律有复杂性,所以它常常阻碍教师在课堂上寻求理智的处理方法,从而产生一些应急的、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如:学生的不当行为全然是学生的错;处罚学生可以显示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悄无声息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冷面杀手式的不苟言笑就能让课堂安静;惩罚具有教育性;重复地让学生做事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当行为;应该迅速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所有不当行为并及时做出结论等。以上认识和行为被一些教师所认同,并构成了这些教师课堂应急决策的基础。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明显违背教师的期待,出现了不当行为。学生的这些不当行为使教师感觉受到了冒犯。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自尊促使他们对自身能力进行再认识,认为允许学生不当行为的出现是教师的无能。这种认识破坏了教师个人的理性认知,使其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科学教育教学原则便被忽视了。

二、课堂纪律的阶段划分

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民主的、合理的、实用的倾向,教师就必须深入理解民主课堂纪律的四个阶段。

(一)预防阶段———激发动机,满足需要。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让其产生归属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活动密切关联。它为学生行为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注入活力。教师要在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需要;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默默无闻被忽视的感觉是凄凉的。或亲切地呼其名予以问候,或偶尔与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或在学生作业本上热情洋溢地批示激励性话语等。总之,要有效地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从而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其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毫无乐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导演者”,这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不但要用热情和活力去感染学生让其快乐,还应该“厚积”以待“薄发”,因为做一名学者更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获得学业上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因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所获得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教师要满足学生对自由和因好奇而探求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中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教师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都应当鼓励学生去认识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民主的场所。这样,学生有了通向自由和满足好奇心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避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去追求自由和满足需要了。

(二)管理阶段———着眼发展,有效组织。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是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传授知识和协调课堂纪律的行为。个别教师常常把学生出现的非正常的课堂行为视为“基因问题”,而把行为的主要责任像踢皮球似地踢给学生。不可否认,学生应该在合理的程度上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难道教师就能脱其咎?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不主动寻找自身原因,怎么能期望学生顺服教师不心生怨恨呢?要做到有效的、民主的课堂管理,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环境要求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或适当地排列课桌,便于讨论和小组活动;或从学生行为的惯性角度(课堂上习惯性与周围同学讲学习无关的闲话、习惯性做小动作、习惯性恶作剧等)调整课桌,以达到学生学习和设定的行为预期;或让学生扮演角色,令其了解和感受他人所经历的事情。一言以概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并有效组织以达成教习目标。教师如果以同样的面孔、单一的教学策略重复出现在课堂上,那想让学生不分散注意力、不参与其它非学习活动,也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异想天开罢了。

(三)干预阶段———温和有效,酌情使用。

干预是教师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的努力。只有在预防和管理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不足以维持课堂秩序时,才要采用这一手段,它只能作为课堂应急办法酌情使用,并且应该是温和的、有效的。课堂上,学生出现严重不当行为,教师首先应该像治疗专家一样进行无害处理,不能把出现此种行为的学生视为坏学生而简单粗暴地赶出教室,甚至赶出学校。否则,一些难以料想的、于己于生都不利的后果就可能出现。

教师在运用干预手段时,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无知,尊重学生的幼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轻微扰乱课堂秩序时,更为可取的方法是:针对性的提问、目光接触或其它教育性的暗示。其目的是争取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四)矫正阶段———遵守操守,长期备战。

矫正是干预的延续。矫正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中捣乱的倾向。作为有水平、富有职业操守的教师,具有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义务。在此阶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其行为的严重后果,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协议、书面合同”等矫正计划,并监督学生遵守约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民主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一)了解自我,真诚反思。

教师要常常自我反思,只有在反思中“厚积”才能在民主课堂管理中“薄发”。教师反思包括:是否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课堂管理;是否对某一件事不厌其烦啰嗦太多;课上是否言语失当伤害了学生自尊;有没有和学生深入交谈过他们的不当行为;有没有言而无信过;对于上交作业的期限是否过于弹性;有没有冷嘲热讽过学生。也可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处获得民主课堂管理的技巧。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个别学生可能会借此机会“报复”:在民意调查单子上写上一些让老师难以接受的建议,诸如“去死吧,鬼才相信你”、“我最讨厌你”、“你继续教我们就转班(转学)”等。面对如此尴尬的建议,教师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向学生表达诚意。可面对全班坦诚交流:我的哪些行为令你们不高兴?我还可以如何努力才能让你改变对我的看法?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我怎样做才能让你在学习上更有动力?甚至,可以开班会课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如此这般,一定会收到赢得学生谅解、接纳的良好效果。课堂管理也将步入柳岸花明的佳境。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在学期初,教师可利用信息索引卡了解学生课堂以外的情况,比如学生姓名、电话号码、父母姓名职业、家庭住址、上学年任课教师姓名、校外活动日程安排、参加的校外运动名称等。教师利用这些卡片提供的信息与学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并将每次谈话的主题和日期记录在卡片上便于日后参考;去参加学生的校外活动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们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让其明白老师是出于真心关心他们;课前课后,可以约请学生在走廊上或适宜的地方聊聊天,让学生明白老师是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来看待的而非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和学生一起开怀大笑,幽默的笑声有助于创造团体氛围,让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决策有效说 篇4

一、财务主管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 具备全局观念, 明确自己的职责, 开阔思路, 跟上企业发展速度

做一名财务主管, 必须明确财务部门应为本企业实现哪些方面的管理工作。以本企业整体业务活动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为背景, 明确财务部门应作些什么工作, 目前工作程度怎么样, 还有那些方面不足等。财务主管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来看待本部门, 必须先离开具体某项财务工作或业务内容从宏观上把握财务部门整体情况, 确立财务工作思路, 建立一种管理方式, 使财务部门运作与企业整体发展协调起来。

(二) 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财务主管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制定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 带领和监督大家完成财务工作, 合理规避监控风险, 经受住各级监管部门的审计检查。像《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税法》、《审计》、《责任会计》等专业知识是财务主管开展工作的基础, 要认真把握和学习。此外, 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会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运用起来更加灵活。

(三) 具备一定的组织、沟通、分析判断能力

作为财务主管, 首先是要搭建一个企业财务班子, 要有合理的人事搭配, 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财务主管应当把下属组织成一个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领导他们完成既定的任务, 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所需要的工作, 这就需要财务主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其次财务主管应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包括上下级的沟通、企业内外各部门间的沟通。善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很多棘手问题通过沟通迎刃而解。企业财务部门是所有经济事项及生产经营成果反映的终结点, 因此, 财务主管要主动与其他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去规范一些操作流程, 作好风险的事前控制, 也要处理好工商、税务、银行等外部关系。财务主管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财务主管应能够从财务及相关信息中分析判断出自己所在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最高决策层最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当好参谋。

(四) 具备善于用人、培养人的能力

要想做好财务主管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要善于培养和使用骨干, 借助于骨干的力量, 使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变成众人的智慧和才能, 从而带动整个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注意适当分权, 让下属分管部分工作, 从而使自己从烦琐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 凡事不可事必躬亲, 集中精力考虑和做好全局性的财务管理工作, 这是对一个优秀的财务主管的重要要求。

(五)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财务主管作为现代企业核心部门的负责人, 他的道德品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工作作风要正派。不论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 光明磊落,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坚持原则;其次要有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 忠于职守, 勇于创新, 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再次对企业要忠诚。视企业利益高于自身利益, 不做任何不利于企业的事情, 财务工作中要保守企业商业机密, 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为企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

二、财务主管能帮助企业决策者做些什么

目前, 财务工作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个部分。财务主管职责范围不同, 参与经营决策的深度也不尽相同。通常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 组织财务人员对本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最基本任务。记录经济业务, 核算经济活动过程, 提供会计信息。既运用财会专门的方法, 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如实记录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方面的增减变动情况。会计核算必须有凭有据。会计凭证 (如发票、收据等) 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证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主管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本企业财会基础工作, 制定财务会计制度, 确保企业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财会信息要真实、完整、准确。

(二) 组织财务人员对本企业经济活动实行会计监督

财务人员在反映经济活动内容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 应以国家经济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为依据, 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实行监督。财务主管要落实财务部门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 领导财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 遵守会计法有关规定, 严格按照本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 加强财务管理, 防范和制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完成。会计核算监督主要依赖于会计核算职能的发挥,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特别是财务主管为会计核算监督的责任主体;制度监督则主要依赖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财务主管应协助企业负责人建立或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防止工作舞弊, 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三)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专业参谋作用

财务主管要充分利用财务资料, 以会计、统计、估计、分析、及数理等方法进行全面财务分析,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专业参谋信息, 确保企业在投资方面不出现重大失误。在这里财务主管不仅要分析单独的项目投资是否可行、是否有效, 更重要的是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 要具有把握全局的能力, 使企业在短期内及应可预见的未来不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财务主管要从会计和经济法、税法的角度, 审查或参与拟订重要的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 维护企业的利益。

(四) 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

一个优秀的财务主管最重要的素质是对企业运营有很好的理解, 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主管要利用财务数据的分析, 找出管理中的漏洞, 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进一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良性运行。

(五) 对企业税收进行整体的策划和管理, 按时交纳各种税金及有效实施税务风险控制

一个出色的财务主管要灵活掌握国家各种税收政策,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避税,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降低成本, 为企业谋取最大利润。财务主管要根据税法、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政策为企业进行节税策划, 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进行避税策划, 并且企业账目要清楚, 纳税申报要正确, 交纳税额要及时、足额, 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税收方面的漏洞, 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风险。

三、财务主管参与经营决策应注意的事项

(一) 加强法制观念, 使企业经济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不断发展, 依法管理经济活动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部分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同流合污, 弄虚作假, 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 做一名企业财务主管必须注意增强法制观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习惯, 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理合法, 健康有序发展。

(二) 强化成本意识, 坚持“总成本控制”的原则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也就是利润的最大化。根据利润形成的基本原理, 最大化利润的形成取决于收入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 因此, 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 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激励措施, 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每个公司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此, 财务主管必须注意坚持“总成本控制”原则, 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上一篇:内生金属矿产下一篇:绿色施工控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