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决策(精选9篇)
会议决策 篇1
12 月29 日, 江西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昌闭幕。在当天下午的总结大会上, 同时套开扶贫开发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省委书记强卫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 全省上下要坚决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 举全省之力打赢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 确保到2018 年, 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到2020 年, 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省委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 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对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进行总结, 并就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黄跃金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 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强卫指出,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宣示了我们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 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强卫强调, 打赢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 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关键在于强化责任、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要完善责任体系, 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各级党政一把手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 要带头安排部署、驻点联系、调查研究、检查督办、接受考评;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在县级, 各县 ( 市、区) 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扎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革命老区和连片特困地区等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入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提高定点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广泛参与, 培育多元社会参与主体, 不断汇聚壮大社会扶贫力量。
——要完善考核体系, 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作用。要深入落实《江西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 ( 试行) 》, 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把主要精力和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来。要强化日常考核, 坚持自评与重点抽查、交叉检查与平时各项工作相结合, 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健全完善群众参与扶贫评价的具体办法, 提高考核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用好考核成果, 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锻炼培养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建立完善机关干部到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乡、贫困村交流任职工作机制, 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
——要完善保障体系, 动员方方面面合力攻坚。要加大政策投入, 把脱贫攻坚作为各级“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 推动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要强化顶层设计, 夯实组织保障, 统筹协调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要牢固树立“党建+”理念, 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 加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建设。要确保资金安全, 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监督检查, 坚决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 坚决守住纪律的底线、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
鹿心社强调,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要强化协调配合, 加强精准识别, 坚持实事求是、统一标准和动态跟踪识别, 建立更加精准系统的扶贫台账, 打牢精准扶贫脱贫基础。二要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着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组织和带动作用, 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三要强化社会保障,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 切实筑牢贫困群众生活底线。四要深入实施扶贫安居工程, 着力推进易地搬迁, 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 着力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逐步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帮助每一个贫困家庭实现“安居”梦想。五要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电力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 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有效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制约。六要加大扶贫投入, 积极“开源”, 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强化“整合”, 形成扶贫资金使用合力;加强“严管”,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会议决策 篇2
一、议事与决策范围
(一)研究贯彻落实中央、某某委和宜昌某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以及同级党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意见。
(二)对经常委会审定的全某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计划、中长期规划,以及全某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方案、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作出决策或向某人大提出决策建议。
(三)对常委会确定的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计划、中长期规划,以及事关全局的重要政策、制度进行审议,作出决策。
(四)听取和审议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对常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五)决定召开党代表大会,讨论拟提交党代表大会审议的有关文件。
(六)选举常委会和书记、副书记。通过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常委会和书记、副书记。
(七)对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某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奖励(不含相关部门颁发的单项奖)、处分决定进行审议,予以确认。
(八)对常委会提名的镇(街办)党政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审议表决。
(九)对必须由全委会决定的其他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二、议事与决策程序
全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全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应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会前协调。全委会的议题一般由常委会征询委员意见后确定。
(二)准备材料。对拟提交全委会讨论研究的重要议题,常委会要提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咨询论证,在此基础上,起草准备会议讨论议案材料和科学论证材料。必要时应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比较的论证方案,供与会委员讨论时参考。
(三)提前通知。全委会会议通知、会议议题及有关资料一般应提前5个工作日书面送达与会人员,并履行签收手续。其中干部问题一般应提前1个工作日另文送达。
(四)充分讨论。与会人员应认真阅读会议通知及有关会议材料,列出发言提纲。全委会由常委会召集并主持,某委书记受常委会委托担任会议主持人。会议先由常委会指定的常委会分管委员或有关部门介绍上会材料,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讨论时,某委书记不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须听取其他非常委委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故未到会委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五)逐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持赞成与反对意见的人数接近时,可暂缓表决,留待下次会议讨论。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举手、无记名投票、记名投票等方式。
(六)作出决策。在全委会委员对讨论事项逐项表决的基础上,由会议主持人集中综合全委会委员的表决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计入票数。全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全委会委员到会方能举行。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向书记请假。某委常委会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对某委委员、候补委员作出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必须由全委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并报经上级党委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常委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全委会时予以确认。
(七)形成纪要。全委会由某委办公室安排专人记录(讨论干部问题由某纪委或某委组织部安排专人记录)。会议须形成全委会会议决议、公报。会议决议、公报,由某委办公室负责管理归档(干部问题由某纪委或某委组织部负责管理归档)。
经全委会讨论通过以某委名义上报或下发的文件,由书记或书记委托副书记签发。
三、集体决策的落实和检查
(一)对某委全委会讨论形成的重大决策、决议,应由常委会集体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分工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应重新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集体讨论决定。
(二)某委办公室、某委督查室应根据书记或副书记的意见,将全委会决议和常委会议研究提出的各项措施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落实的时限,对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督办。
(三)承办单位必须将重大事项落实情况,向某委作出书面报告。
四、监督和纪律保证
(一)某委书记和常委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善于集中正确意见,自觉接受全委会委员的监督。全委会委员要支持书记和常委会的工作,接受书记对自己工作的检查、监督。全委会全体成员要积极参与集体领导,自觉维护全委会的团结统一,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二)坚持全委会重大问题决策议事制度,坚决杜绝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决策。对全委会集体作出的决定、决议,每个委员都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决议。
(三)某委全委会及其成员要自觉执行本规则,接受党的代表大会和纪委的监督,接受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全委会委员对应该保密的会议内容和讨论情况,必须严守秘密,不得泄露。
狠抓决策督查 推进决策落实 篇3
一、把握决策督查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
决策督查覆盖面广, 工作量大。只有突出重点、抓住核心, 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才能提高决策督查的针对性, 做到对症下药。
(一) 围绕中心督查。
突出把推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决策督查的核心和重中之重, 全程跟踪、全力推进。年初逐条逐项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项督查组, 每月突出1~2个重大事项进行专门督查, 并实行“半年一总结、全年总结账”。
(二) 紧扣热点督查。
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重要事项, 积极开展市委常委会、常委办公会等议定事项的督查。按照会后延期2个月的督查时限要求定期督查, 并及时将督查情况以专报形式呈相关领导。对督查中未落实的事项在下两个月的督查中继续跟踪督查。去年来, 共开展市委常委会议定事项督查42次, 开展常委办公会议定事项督查56次, 跟踪督查16次, 督查的事项达1300余个。
(三) 突出难点督查。
坚持把决策督查与督查调研紧密结合, 注重难点问题、突出矛盾和民意诉求的化解落实。先后围绕人才引进、农村电商、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下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工作, 共开展了11次督查调研, 均向市委呈报了督查调研报告, 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很多成果成为市委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创新决策督查方式, 做到有声有色
在督查实际中, 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 不断提高决策督查的科学化水平, 充分保证抓督查的质量和效率, 力求方式灵活, 事半功倍。
(一) 深入一线督查。
每月定期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一轮现场督查, 广泛深入基层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真正做到真督实查。2015年来, 永州市委督查室共跑遍了全市80%以上的乡镇, 深入村组、社区达200余个, 实地走访企业、项目120余次, 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80余次。
(二) 因地制宜督查。
坚持点面结合, 综合运用集中督查、联合督查、专项督查、会议督查、现场督查、暗访督查及回访追溯督查等形式, 注重实际、突出实效地开展督查。去年来, 通过电话或书面调度方式开展督查50余次;由市委督查室牵头,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督查28次;针对领导关注度高、群众反响大的民生实事项目, 开展暗访督查15次。
(三) 持续跟踪督查。
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确定督查工作联系点, 采取定期调度和不定期汇报的办法, 及时反馈决策落实情况。紧扣时间节点, 经常性开展督查工作“回头看”。如对闲置土地清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城建项目等22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项, 严格按照既定的时序节点开展了跟踪督查。
三、形成决策督查合力, 做到有力有效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永州市不断整合决策督查力量, 将原来单打独斗、单一督查方式转变为多方合作、联合督查方式。
(一) 领导给力督查。
督查工作说到底是一种领导行为。永州市委督查室注重通过领导的充分授权和大力支持来树立决策督查的权威、增强决策督查的实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决策的落实, 对督查反映的问题及时批示、专门研究;在人、财、物等方面全面保障, 在干部的培养使用上关心关爱, 2015年来, 市委督查室有9名同志先后得到了提拔或重用;市级领导亲自带队开展了闲置土地清理、不动产统一登记等工作督查。
(二) 多方借力督查。
决策督查决不能简单地耍部门权威、打领导旗号。永州市委督查室积极加强与上下级督查部门的衔接和联络, 把同级各部门业务知识熟练、专业知识过硬的同志纳入督查队伍。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新闻媒体、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联系, 将决策督查着力点、纪检监察重点、新闻宣传热点、群众监督焦点协调统一起来。去年来, 共在永州日报、永州新闻网等媒体上刊发督查通报4期、曝光干部12人, 提请纪委问责7批。
(三) 增强内力督查。
自身硬、业务强, 才能敢督查、会督查。大力引导督查干部树立敢于担当的精神、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塑造锲而不舍的作风。进一步健全了决策督查工作机制, 实行流程再造, 逐步完善了督查督办工作基础台账、月度通报、专题报告、挂牌督办、考核奖惩、问责问效等制度, 确保决策督查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去年来, 共组织集中业务学习9次, 8名同志先后到相关机构学习18人/次。
四、善用决策督查结果, 做到有所作为
督查的魅力在于其成果被领导肯定、被决策采纳、被转化利用。永州市委高度重视决策督查成果的运用, 努力让决策督查有为有位。
(一) 反馈运用督查。
积极将决策督查的考核和评估成果, 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和完善决策的科学依据。去年来, 共开展各类决策督查达130余次, 呈送督查专报105期, 得到市委主要领导专题批示86次, 肯定性批示51次。
(二) 考核运用督查。
坚持把决策督查落实情况作为各单位考核的重要事项, 作为干部考核任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教育培训的重要参考。每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目标任务的全年结账情况, 成为年终其他各项考核的重要依据。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 由市委督查室作为数据采集单位的分值占20%。干部实绩卡和执行力卡考核中, 由市委督查室考核的分值占六分之一。
(三) 问责运用督查。
会议决策 篇4
和议事会议事制度
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议事会成员议事作用,确保议事会成员真正代表民意,促进本村基层治理机制和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市村民议事会组织规则(试行)》以及**办〔****〕**号文件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村内涉及资金使用、经济发展、工程建设、人员聘用等必须召开村议事会会议进行讨论,议事会认为需要经议事会会议讨论的其他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议事会会议进行讨论;村议事会可在授权范围内讨论表决村内日常事务,除此以外,议事会所讨论的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经村议事会会议讨论后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决策,村民议事会应在村民(代表)会议召开前对提交表决的事项形成明确结果。
第二条
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应坚持依法办事、民主讨论、公开表决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村自治事务,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侵害村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村民议事会会议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遇有重大事
— 1 — 项需要讨论的,经村民委员会提请,可召开村民议事会会议;有五分之一以上村民议事会成员联名提议,应当召开村民议事会会议。召开村民议事会会议必须要有85%以上成员到会方能举行。
第四条
村民议事会召开会议时,应至少提前3天将会议议题通知村民议事会成员并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务QQ群、村务微信号对外进行公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必须列席会议,其他有意愿列席会议的本村村民、其他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非本村村民但与议题相关的人员可以列席会议,列席人员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具有议决权。
第五条
每年3月前应召开村议事会会议讨论当年度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项目以及预算。
第六条
村民议事会会议的主要程序:
(一)清点并报告参会人数和列席会议人数。
(二)村民委员会报告截止开会时间村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通报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议题内容。
(四)议事会成员就议题内容按照第一村民小组到第十二村民小组的顺序进行依次发言,如不涉及该小组村(居)民利益的,可不用发言。
(五)征求列席人员意见。
(六)议事会成员就议题进行讨论议决。
议题应当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逐项讨论、逐项议决。议决时可采取现场举手和票决两种形式,议决结果应公开计票、当场公布,在议决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时必须进行实名制票决。
— 2 — 第七条
议题内容应由村民议事会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通过方可执行,议决前,村民议事会成员可以以议题重大为由,提出由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通过的动议,经到会人员半数以上同意,应当采纳。
第八条
召开村民议事会会议时,应做好会议记录并形成决议案,会议记录内容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各方观点、每人发言、议决结果等,决议案经到会议事会成员签字(捺印)确认后与会议公告、记录、签到册、照片一起立卷归档。
第九条
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应至少提前3天将会议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务QQ群、村务微信号对外进行公告,根据村内实际情况,村民(代表)会议可与村议事会会议同时召开,先议事后决策。
第十条
每年3月前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当年度村级专项资金预算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优先项目;每年12月30日前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测评当年度已实施项目,并表决测评结果和当年度专项资金决算,对专项资金结余情况进行专题说明。
第十条
村(居民)(代表)会议主要程序:
(一)清点并报告到会人数。
(二)村民委员会报告截止开会时间村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通报提交本次会议决策的议题内容。
(四)村民(代表)会议就议题内容进行讨论审议。
(五)对议题内容进行表决。
议题内容应当逐项讨论、逐项表决。表决时原则上采取现场举
— 3 — 手的形式进行,到会人员过半数认为需要进行票决的应当票决,表决结果应公开计票、当场公布。
第十一条
议题内容应由村民(代表)会议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通过方可实施。
第十二条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应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内容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各方观点、决策结果等,会议记录应与会议公告、签到册、照片等一起立卷归档。
第十三条
村民议事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应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务QQ群、村务微信号对外进行公布,必要时,可入户公告。
第十四条
通过的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第十五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决定执行。对违背决定内容或执行不力的行为,召集人应召集村民议事会议进行讨论,责令整改;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六条
本制度仅适用于****区**村。
第十七条
从循证决策到知证决策 篇5
1 循证决策的诞生
1992年, Gordon Guyatt等[2]在美国医学会杂志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上首次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2000年, 李幼平教授向中国大众介绍了循证医学[1]:“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更新所需的证据、后效评价实践的效果;注重实事求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关注决策质量以提高决策的成本-效果”。伴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出现, 在临床诊疗决策的过程中, 临床医生更加注重研究证据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证据为基础进行决策, 即循证决策 (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 。微观的循证决策指的是针对个体 (人) 的决策, 即临床决策;宏观的循证决策指针对群体的决策, 包括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的决策。
2 公众对循证决策理解的误区
在循证实践过程中, 公众对循证决策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一直批判循证医学及循证决策是:实践或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证据[3]。公众对循证医学或循证决策理念理解的误区如下[4]:
1) 循证医学忽视了临床经验, 不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 如同菜谱一样机械地执行即可。存在这个误区是因为公众没有明确循证医学的理念, 循证决策是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考虑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 将研究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当面临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 无法查到可及的研究证据以支持卫生决策, 则此时专家意见或经验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临床经验在决策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证据不等于决策, 所以在进行决策时不仅仅只考虑研究证据, 还应考虑证据的适用性、实施决策的环境背景及资源利用等;
2) 循证医学只能停留于理论水平, 无法付诸实践。公众认为循证医学讲究研究证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技能及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 然而这三个要素很难同时满足。这种情况下, 依据循证医学的理念是无法进行诊疗实践的。循证医学强调的是运用当前可及的最佳的证据支持决策, 面对此种情况, 决策者应该综合当前情况与研究证据, 与患者共同制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3) 只有系统评价或者RCT才能作为决策依据。公众认为既然系统评价或者RCT作为较高质量的证据, 那么在进行决策时应该以系统评价或者RCT为决策依据, 否则是不可信的。伴随着GRADE分级系统的出现, 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高质量的证据有利于得出强推荐, 但高质量证据不一定都能得出强推荐;低质量的证据不利于得出强推荐, 但低质量证据也有可以得出强推荐。
3 知证卫生决策的诞生
随着循证思维的不断深入人心, 广大政策制定者对政策制定的方法有了新的、具体的需求, 希望能有一套透明的研究方法或工具支持卫生决策。为满足广大决策者及决策支持者的需求, 知证决策 (Evidence-informed policy-making) 应运而生。知证卫生决策工具是由第六届欧洲组织委员会资助的国际协作项目, 即支持政策相关系统评价和试验项目 (SUPPORT项目) 开发, 旨在帮助政策制定者及其决策支持者们在工作中查找和使用研究证据, 使卫生政策制定质量更好、效率更高[5]。有关知证卫生决策工具的18篇英文版系列文章于2009年发表在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上, 随后中国Cochrane中心对此系列文章进行了翻译, 并于2010年发表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 第一时间将国际卫生决策方法学引入并推广到中国。
4 知证卫生决策的特点
循证决策强调在进行决策时应基于当前最佳的证据, 然而, 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 如何获取并运用相关的研究证据却成为了决策者们运用证据进行决策的障碍。在此情况下, 卫生决策者们需要一套系统、透明的方法来获取、评价和运用证据。知证卫生决策工具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发, 它是一种旨在确保基于可及的最佳研究证据进行决策的方法, 其特点是将系统、透明地获取和评价证据的方法贯穿到知证决策的全过程[3]。知证卫生决策工具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导决策者获取证据, 同时还对如何评价和使用证据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知证卫生决策工具强调在知证决策过程中需要做到系统、透明, 然而它又是灵活的, 它并不要求在知证决策的全过程都要系统、透明。因为面对不同的决策背景, 现有的信息资源及获取的难易程度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知证卫生决策工具提倡查找被认为制作相对严谨、可信度较高的证据———系统评价来支持知证决策的每一个环节。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应该首选查找系统评价, 对于卫生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复杂问题, 单一的系统评价无法囊括所有的问题, 此时系统评价再评价是首选的证据来源[6]。知证决策工具强调决策应基于当前所关注问题的全面的证据, 故应全面查找、收集有关该问题的证据。在查找证据的同时还应对纳入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 虽然系统评价是较高质量的证据, 但其也存在制作质量的不一致, 即并非所有的系统评价都能减小偏倚。查找和评价证据包含以下步骤:查找系统评价→评估系统评价的可信度→评估系统评价的适用性→考虑公平性问题→查找和使用有关当地的研究证据→查找和使用关于资源利用和成本的研究证据。同时知证决策工具还关注后效评价, 指导决策制定政策监测和评估计划。因此, 面对某一卫生问题, 知证决策工具从“问题的提出与确定→查找相关证据→评价和使用证据制定决策方案→查找和使用有关资源利用和成本的研究证据制定实施方案计划→制定政策监测和评估计划”整体过程为决策者提供了系统、透明的指导。
5 循证决策与知证卫生决策的关联
在具体的决策实践过程中, 决策者们难免会提出疑问———“循证决策与知证卫生决策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在知证卫生决策工具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中提到:“循证”与“知证”可以互换, 而“知证”能更好地描述证据在决策中的作用并有充分证据支持的决策[3]。“知证决策”是“循证决策”的发展和升华, 是循证理念运用于实践的体现形式。因此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知证决策过程中, 缺乏实证研究 (empirical evidence) 支持的观点并不一定都是错误的[7], 知证决策侧重于证据的获取、评价和使用, 它是一个过程和方法。具体地说, 循证决策强调决策应基于现有的最佳的证据, 属于思想理念的范畴;知证卫生决策侧重于获取、评价和使用证据进行决策的过程, 是循证医学理念的运用和实践。
6 结论
知证卫生决策是一种旨在保证基于可及的最佳研究证据做出决策的方法, 其特点是将系统、透明地获取和评价证据的方法引入决策全过程, 是循证医学理念的运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幼平, 王莉, 文进, 等.注重证据, 循证决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 (1) :1-3.
[2]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JAMA, 1992, 268 (17) :2420-5.
[3]Lavis JN, Oxman AD, Lewin S, et al.SUPPORT Tools forevidence-informed health Policymaking (STP) [J].In-troduction.Health Res Policy Syst, 2009, 7 (Suppl 1) :I1.
[4]Sharon E.Straus, Finlay A.McAlister.Evidence-basedmedicine:a commentary on common criticisms[J].CMAJ, OCT.3, 2000;163 (7) .
[5]Oxman AD, Lavis JN, Lewin S, et al.SUPPORT Tools forevidence-informed health Policymaking (STP) [J].1.What is evidence-informed policymaking.Health ResPolicy Syst, 2009, 7 (Suppl 1) :S1.
[6]John N Lavis, Andrew D 0xman, Jeremy Grimshaw, et al.SUPPORT Tools for evidence-informed health Policy-making (STP) 7:finding systematic reviews.Health ResPolicy Syst, 2009, 7 (Suppl 1) :S7.
会议决策 篇6
1 项目报价的方法分析
1.1 Friedman模型、Gates模型、Hanssman-Rivett模型
最早将决策理论运用于报价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有Friedman模型、Gates模型、Hanssman-Rivett模型等。无法否认这些模型对于我们对投标报价的深入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中Friedman模型更被视为投标理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大都比较复杂,有着严格的假设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无法实现。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效用理论的报价决策模型
经济管理学家运用效用理论中的效用作为指标,用来衡量人们对某些事物的主观价值、态度、偏爱、倾向等;AHP法适用于解决多目标、多属性的决策问题,在复杂的决策过程引入定量分析,并充分利用决策者在两两比较中所给出的偏好信息进行分析与决策支持。此两种方法结合的决策模型应用性更广泛,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操作简便,但其中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的影响较大,其计算过程也较为粗糙,从而影响了决策的精确。
1.3 基于人工智能的报价决策模型
基于人工智能的报价决策模型主要分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基于专家系统(ES)和基于案例推理(CBR)几种类型。
神经网络模型考虑了影响标高金的诸多因素,并确定了权重,其用于投标报价决策是一个自然的想法;专家系统就是在专家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自动推理能力的智能软件系统;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人工智能投标报价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目的是希望在过去报价经验的基础上为决策者对报价的标高金确定提出建议。这些方法或为复杂或为抽象,在实际中只能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2 运用马尔可夫决策方法确定投标价格
2.1 马尔可夫链的假设
1)t+1时刻系统状态的概率分布只与t时刻的状态有关,与t时刻以前的状态无关;
2)从t时刻到t+1时刻的状态转移与t的值无关。
2.2 建立基于Markov决策的最优策略模型
2.2.1 Markov的五重组
1)状态i;2)策略集{πn,πn+1,∧},状态i的策略规则为δ(i);3)转移概率矩阵P=[Pij]n×n,其中,Pij为系统在时刻t处于状态i,在下一时刻t+1处于状态j的概率;4)报酬,状态i的策略规则为δ(i) 转移到状态j的报酬为r
2.2.2 建模步骤
在某一阶段,随机变量X处于状态i,决策者需选择某个策略使目标值最优。采用迭代计算:
1)选择一个初始策略πn,每一个状态i(i=1,2,…,m) 选择一个决策规则δ(n),使其决策u
2)对已知策略,令f
3)应用上一策略已求得的f
max
由此得出新的策略πn+1;
4)若所得策略πn+1与前次迭代所得策略πn完全相等,则停止迭代,已得到了最优策略;否则回到步骤2,令n=n+1。
3 算例
某一竞标企业存在效益好和效益差两种状态,即是生存型企业或是盈利型企业,在每种状态下又可以以不同的策略去投标,即高价策略或低价策略。其状态转移概率与相应的报酬假设如表1所示,求该企业在各状态下最优的报价决策以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解:此题目中共有两种状态,且每种状态都有两种决策,因而共有四种可得决策,即:
u
u
计算各可行决策的即时期望报酬:
q
1)选取初始策略π0,令:
δ0(1)=u
即效益好时高价投标,效益差时也用高价投标,则:
2)进行定值运算:
令f2=0,解方程组得:v(0)=2,f
3)寻求一个新的策略规则,进行策略改进。
对状态1即效益好的企业,寻求策略u
maxq
即:
选取策略u
对状态2即效益差的企业,寻求策略u
maxq
即:
选取策略u
得出改进策略π1为δ1(1)=u
π0与π1的策略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迭代计算。
4)再次进行定值运算。
令f
5)寻求改进策略π2。
对状态1,有:
仍取策略u
对状态2,有:
仍取策略u
得到策略为δ2(1)=u
这与前一次迭代结果完全相同,因此该策略为最优策略,即竞标企业效益好时用高价策略,竞标企业效益差时用低价策略。且竞标企业未来平均每年的期望报酬为351.8万元。
4 结语
马尔可夫决策模型在项目报价决策中的应用有其优点,即充分考虑了不同企业的效益状况,避免了一些盲目投标,且能够计算出未来平均每年的期望报酬;同时也存在着缺点,即由于投标风险性的存在,跟以往常用方法一样需要通过竞标人的经验或以往数据来确定所需数据,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运用马尔可夫决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确定报价水平,这就完成了报价决策的第一步,再结合外部影响因素辅以报价策略等最终确定报价。通过这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既提高了企业的中标率,又保证了合理的高利润和在市场的竞争地位。
摘要:对工程项目报价决策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以往常规方法相比较,提出了用马尔可夫决策方法来解决如何确定投标价格水平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说明,从而帮助投标企业最终确定最优报价,
关键词:招投标,报价决策,马尔可夫决策
参考文献
[1]王琦.建设工程投标报价中的综合决策方法研究[J].投资与理财,2007(1):10-11.
[2]陈飞.投标报价的依据、决策策略及投标技巧[J].消费导刊,2007(3):9.
[3]齐秀廷.公路工程投标策略与技巧[J].山西建筑,2007,33(4):45-55.
[4]刘克.实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
会议决策 篇7
关键词:风险投资,广义决策,研究综述
风险投资业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对加快科技创新, 支持创新创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特征, 风险投资的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 单一阶段的投资决策已很难适用于未来市场极不确定、风险极高的风险投资决策。为了实现投资预期收益, 风险投资的决策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多阶段过程, 不仅包括投资前项目选择的决策, 而且包括对投资后的管理。只有在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做到科学合理的决策, 风险投资才能实现高收益高回报的初始目的。因此, 从广义视角来理解风险投资决策应该更为科学。
关于风险投资决策问题,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家对风险项目 (企业) 的选择决策上, 这其实是狭义层面的决策, 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而关于广义层面的决策优化问题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广义决策的视角, 从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量化, 项目的投资组合优化, 投后绩效管理与退出决策等几方面来展开相应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
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投企业的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 (Fried&Hisrich, 1994;Deventer&Mlambo, 2009) 、代理风险与契约关系安排 (Gompers&Lerner, 1999;Huyghebaert&Mostert, 2008) 、技术和市场风险、法律经济和政策环境 (Moriarty&Kosnik, 1989;Chocce&Ubeda, 2006;Koryak&Smolarski, 2008) 、风险投资家本身的能力 (Dimov&Shepherd, 2005;Yung, 2009) 等。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案例研究、建立模型、使用新数据库等。中国学者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识别较早是从分析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风险开始的, 学者们 (李建华和葛宝山, 1994;布拉格, 2005;陈建华, 2006;王庆民, 2009;刘曼红, 2011;包乌日汉, 2012) 都从各自的视角对风险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 但总的来说, 立足中国国情, 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风险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还比较缺乏, 因而, 加强基于中国国情的比较系统、全面的风险投资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度量的研究
从研究文献上来看, 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半方差、离差、绝对偏差等偏离期望值的各种变形形式等、在险值Va R法、条件在险值Cva R法等。
方差、半方差、绝对偏差等方法主要用于对投资风险的度量。随着风险测度理论研究的逐渐发展, 人们对风险本质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研究发现, 用方差方法不能准确地度量真实风险的大小 (单伟勋, 2013) ;使用半方差法进行风险度量时, 需要首先设定目标收益率, 这种设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绝对偏差法, 由于用投资收益率的一阶绝对中心矩来代替二阶中心矩, 发散的可能性比较低。因而从理论上说, 风险的绝对偏差度量要优于方差度量 (徐绪松, 王频, 侯成琪, 2004) 。
在险价值Va R (Value at Risk) , 一般被理解为在给定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α下, 在未来某个持有期间内, 某一投资组合预期会发生的最大损失 (刘骅、卢亚娟, 2012) 。考虑到Va R不是一个一致性风险度量, 理论界在1997年提出了Va R的修正方法, 即条件风险价值 (CVa R) , 它是指在投资组合的损失大于某个给定的Va R值条件下的期望损失。CVa R与Va R的区别首先在于, CVa R不是一个单一的分位点, 而是尾部损失的均值, 当所有大于Va R的损失值都被考虑到时才能计算, 因此CVa R对尾部损失的测量是比较充分的 (肖甲山, 2008) 。Va R方法和Cva R法主要被用作度量和管理损失。
对于绝对偏差方法的应用研究, 中国学者武敏婷、孙滢、高岳林 (2010) 、张鹏 (2011) 、西爱琴 (2006) 等作了尝试, 并很好地解决了度量和控制投资风险、多阶段投资组合优化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的度量等问题。鉴于此, 笔者认为选择“绝对偏差方法”来度量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是比较合适的。
三、关于风险投资投资组合优化的研究
关于投资组合优化理论的研究, 主要经历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行为组合理论两大发展阶段。50年代以前早期的投资组合理论, 已经有了风险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思想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精髓) , 但还没有使用量化的方法。Markowitz (1952) 发表题为《证券投资组合的选择》的论文, 对充满风险的证券市场的最佳投资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产生。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考虑的是理性投资者如何借助于分散投资来优化其投资组合, 其研究问题的基点在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对两个目标:“预期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权衡 (Markowitz, Harry M.1952)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基于效用理论形成的各种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 可以分析投资者的风险反应及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 (西爱琴2006)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征, 使得在对风险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时必须要考虑风险因素。因此预期效用理论及其相关模型方法也可以在对风险投资机构风险决策优化行为的研究时被采用。
作为新兴理论的行为组合理论, 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 大量的实证检验将是其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四、关于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等的研究
围绕风险投资决策优化的总目标:在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 使总投资风险最小, 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做好投资前项目选择决策外, 还必须考虑投资后对创业企业的管理, 以控制投资风险, 提升投资绩效。
总结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 决定了风险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对于风投机构来说, 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行为, 如果决策缺乏科学性, 则必将导致最终投资的失败。本文基于广义决策的视角, 从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量化, 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投后管理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现有文献来看, 对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 立足中国国情, 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还比较缺乏;对于风险投资风险的度量, 笔者认为选择“发散的可能性比较低”的绝对偏差方法来度量投资风险是比较合适的;对于风险投资组合优化决策, 现有研究文献中很少见到将MOTAD模型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中, 而基于MOTAD模型可以很好解决农场生产风险决策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MOTAD模型应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优化行为分析和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关于风险投资投后管理, 国内目前尚缺乏对投资后风险投资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此外, 从资产安全性角度考虑合适的风险投资退出时机, 以及采用决策树法, 以预期收益为标准来辅助进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决策还不多见。综上, 笔者认为基于广义决策视角, 从风险投资风险的识别、量化, 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投后管理与退出决策等方面系统地展开对风险投资广义决策优化问题的研究, 最终实现风险投资预期的投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洪怡恬, 金式容.成长期权在风险创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商业研究, 2003 (24) :104-106.
[2]范柏乃.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研究.浙江金融, 2002:30-31.
会议决策 篇8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供需规律的作用,企业要想扩大销售量就要降低价格、增加花色品种,然而提高价格就会减少销售量。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最初销售总收入可能会增长较快;继而增长就会变慢,最终还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产品成本开始比较高,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成本会逐渐下降;但当销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资源利用效率又开始下降,导致成本上升。因此,销售收入和总成本在坐标图上都表现为曲线,也即它们的函数至少是二次方程。
理论上的最优销售价格既不是水平最高的价格也不是水平最低的价格,而是能够使销售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时的价格,也就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时的价格。
为了计算最优价格,就要涉及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概念。边际收入是指当销售量以一个可计量的数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或边际贡献等于零时,企业的总利润最大,这时的销售单价和销售量就是产品的最优售价和最优销售量。这是因为,当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边际贡献是正数,企业的总利润就会因销售量增加而增加,销售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产生的利润增加额等于边际贡献的数额;当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时,边际贡献是负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成本比其增加的收入还要大,企业的总利润就会减少,销售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减少的利润等于边际贡献的数额(负数)。因此,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也就是边际贡献等于零时,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
由于收入和成本函数有连续型和离散型之分,故最优价格的确定有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方法。
(一)公式法
公式法就是通过构建收入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利润函数模型,并采用模型求解的方法确定最优价格的方法。
例:某企业产品的售价p与销售量x的函数关系为:p=200-10x;总成本TC与销量的函数关系为:TC=250+10x2。要求确定该产品的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
由于总收入为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故总收入TR和销售量的函数关系为:
根据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数学定义,边际收入MR是总收入对销售量x的导数;边际成本MC是总成本对销售量x的导数,
即MR=dTR/dx=200-20x;MC=dTC/dx=20x
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即:200-20x=20x,解得x=5
即销售量为5个单位时利润最大。把x=5代入售价公式,可求的产品售价为:p=200-10*5=150 (元)
显然,当企业按每单位150元的价格销售5个单位产品时,可实现最大利润:
(二)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通过列表试算各种可能的价格和销售量对应的利润总额,从而确定价格多少时利润最大的一种方法。
根据上例资料,列表计算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如下表:
二、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
需求导向定价是指以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程度和可能支付的价格水平为依据来制定产品价格。它以消费需求为中心,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研究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及对利润的影响,最终制定出产品价格。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价策略
价格会影响市场需求,企业所制定的价格高低会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因此有必要考虑需求的价格弹性。所谓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产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程度。一般来说,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需求的价格弹性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即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
其计算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公式表明,价格每增加(或减少)1%时,需求量所降低(或增加)的百分比。因此,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恒为负值,其绝对值可以反映出需求与价格变动水平的关系:
1. 当E的绝对值大于1时,称为富有弹性或弹性大,表明价格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可使需求量产生较大幅度的反弹。
2. 当E的绝对值小于1时,称为缺乏弹性或弹性小,表明价格变动幅度即使很大,需求量的变化幅度也不会太大。
3. 当E的绝对值等于1时,称为单一弹性,表明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的幅度完全与价格本身变动幅度一致。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产品价格与需求之间反方向变动水平的大小。对于弹性大的产品,提高价格将导致销售量迅速下降;而降低价格却会促使需求量大大提高。因此,应适当降低价格,刺激需求,薄利多销。对于弹性小的产品,当价格变动时,需求量的相应增减幅度很小,对这类产品不仅不应调低价格,相反,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调高价格。对于单一弹性的产品,前两种价格策略均不适用,只能选择其他的价格策略。
(二)需求心理定价策略
需求心理定价策略是指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制定产品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尾数定价法。
是指在定价时让产品价格的末尾数为非整数的定价方法,即以零头结尾。这种方法多用于中低档商品定价。非整数部分有的采用奇数结尾,如美国零售商业多采用奇数定价。
2. 觉察价值定价法,
就是企业按照买方对价值的感觉而不是按照卖方的成本费用水平来制定价格的方法。企业利用市场营销组合中的非价格变量(如产品质量、服务、广告宣传等)来影响购买者,使他们脑子里形成“觉察价值”,然后据此来制定价格。觉察价值定价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正确估计“购买者所承认的价值”。如果企业对“购买者所承认的价值”估计过高,定价就会过高,这样销售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对“购买者所承认的价值”估计过低,定价就会过低,这样固然可以多销,但收入就会减少。
3. 声望定价法,
就是根据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信任以及消费者对名牌、高档产品形成的“价高必质优”的心理,把某些实际上价值不大的产品的价格定的很高,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方法。
4. 促销定价法,
是指利用消费者求廉心理,有意将某一种或几种商品减价甚至以接近或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目的在于扩大其他商品的销售的方法。
5. 产品组合定价法,
是指一个企业所生产或经营的全部产品大类和产品项目的组合。产品组合定价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品线定价。企业通常都开发产品大类而不是开发单个产品。产品大类中每一个产品都有不同的外观或特色。企业必须适当安排产品大类各个相互关联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额。在安排这种价格差额时必须考虑到产品大类中各个相互关联的产品之间的成本差额、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不同外观的评价以及竞争者的价格等。
(2)连带产品定价也称互补定价。所谓连带产品是指必须和主要产品一起使用的产品。一般把主要产品价格定的较低,而把连带产品的价格定的较高。
(3)成套产品定价也称产品束定价,是指把一组或一系列产品装一包,以低于单个产品价格之和的价格出售的方法。这种价格策略可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差别对待定价策略
所谓差别对待定价也称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种价格差异主要反映需求的不同,不反映成本费用上的差异。差别对待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依消费者对象差别定价,
即企业按照不同的价格把同一产品或劳务卖给不同的消费对象。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需求层次不同,造成对同一产品或劳务的需求状况也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企业对同一产品或劳务可以实行差别定价。
2. 依产品型号或形式差异定价。
是指对不同型号或形式的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但是这些不同型号或形式的产品其内部结构及成本大致相同。
3. 依据位置差异定价。
就是依所出地理位置不同对同一产品或劳务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即使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费用没有任何差异。
4. 依据时间差异定价。企业在不同季节、
不同日期甚至不同时刻对同一产品或劳务也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
企业实行差别对待定价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企业能够垄断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必须是可以细分的而且各个市场必须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强度;产品不能在各细分市场之间转送,即低价市场的顾客不可能向高价市场的顾客转售产品或劳务;细分市场和控制市场所增加的成本费用不得超过实行差别对待定价所得到的额外收入;不会因价格的差别而引起顾客的反感;某种差别对待定价不得违法。
三、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即以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制定企业同类产品价格的依据的定价策略。主要有:
(一)随行就市定价法,
是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的定价方法。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销售同类产品的各个企业在定价时实际上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行业的现行价格来定价。企业如果把价格定的高于时价,其产品就可能卖不出去;反之,如果把价格定的低于时价,其他企业也会降价竞销。
(二)密封投标定价法
会议决策 篇9
关键词: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属性约简,区分函数,优化区间决策规则
1 引言
粗糙集理论正式诞生于1982年波兰科学家Pawlak发表的论文《Rough Sets》[1,2],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这一理论已经成功应用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数据的决策与分析等众多领域, 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与优化决策规则获取。
经典粗糙集理论是基于不可区分关系所形成的等价类, 但是在实际背景下, 经常会要求对对象的属性值进行排序或比较, 这时经典粗糙集中的不可辨识关系不再适用。为处理序信息系统中的知识发现问题, Greco等将经典粗糙集理论加以推广, 提出了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集方法 (DRSA) [3,4]。在优势关系粗糙集模型中, 用于分类的知识是由优势关系确定的论域中对象关于条件属性的支配集 (dominating set) 和被支配集 (dominated set) 。优化决策规则获取这一研究方向, 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杂乱无章的、强干扰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简洁的信息。Dubois等在文献[5]中利用模糊集和粗糙集的的结合, 定义了粗糙模糊集与模糊粗糙集的概念, 进而定义了相应的下、上近似;袁修久等在文献[6]中定义了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五种约简, 讨论了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中利用辨识矩阵获取约简的方法;魏利华等在文献[7]中给出了一种新的粗糙模糊集方法, 定义了下、上近似及基于下、上近似的相对约简, 并讨论了利用区分矩阵来获取优化决策规则的方法;杜蕾等在文献[8]中定义了模糊下、上近似及相应的三种决策规则, 讨论了利用区分函数计算约简进而获取优化决策规则的方法;骆公志等在文献[9]中定义了基于限制优势关系的粗糙模糊集, 并给出相应的区分矩阵来计算约简;姜洪冰等在文献[10]中基于广义决策, 提出了上近似协调元的概念, 进而给出了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中获取优化近似决策规则的方法。
目前对于优势关系粗糙集的研究, 都是以对象的支配集或者对象的被支配集作为基本知识颗粒, 来定义关系决策类的上并 (下并) 的下、上近似, 进而导出“at most”决策规则或者“at most”决策规则。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 以支配集或者被支配集作为基本颗粒显得过于粗糙, 而且往往导不出类似“at most and at most”的区间决策规则。为解决此类问题, 管延勇, 王洪凯等[11]将一个特定对象的支配集和另一个特定对象的被支配集的交作为基本知识颗粒, 提出了区间知识颗粒的概念, 研究了序信息系统中获取决策极小决策规则获取问题。本文针对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 结合区间知识颗粒, 提出了区间约简的概念, 利用布尔推理理论, 给出了计算区间约简的区分函数, 提供了获取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区间决策规则的方法。
下文中, 第二节介绍文章所要用到的有关基本概念。第三节给出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区间决策规则获取及优化问题。第四节总结本文内容。
2 基本概念
3 优化区间决策规则获取及其区分函数求法
为了要优化[xi, xj]C诱导的决策规则, 需要在保证得到相同的决策结论的前提下, 亦即在保证决策规则的决策部分不变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去删除此规则的条件部分的合取项, 使其条件属性描述更加简洁, 找出对决策结论是必要的条件属性。由此可见, 要优化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区间决策规则, 只需要满足d ([xi, xj]B) =d ([xi, xj]C) 的极小属性子集B即可。为此, 下面我们给出优化区间决策规则的概念。
基于定义3.2和定理3.1, 结合布尔推理技术[12], 可以得到下面的命题3.1。
例3.1:求表3.1所示的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优化的区间决策规则。
解:以区间[x6, x5]C为例来说明获取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中优化的区间决策规则的步骤。
类似上面的方法, 可以获取表3.1所示的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所有优化的区间决策规则。
4 结论
结合区间知识颗粒的概念, 讨论了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优化区间决策规则获取问题。通过区间知识颗粒的引入, 获取了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区间决策规则。然后给出相应的判定定理及区分函数的定义, 进而获取优化的区间决策规则, 使我们能从决策规则简化的直观角度, 对模糊决策序信息系统的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Z.Pawlak 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82, 11:341-356.
[2]Z.Pawlak Rough sets:Theoretical aspects of reasoning about data[M].London:K.A.P, 1991.
[3]S.Greco, B.Matarazzo, R.Slowinski.Rough sets theory for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29:1-47.
[4]S.Greco, B.Matarazzo, R.Slowinski.Rough approximation by dominance re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2002, 17:153-171.
[5]DUBOIS D, PRADE H.Rough fuzzy sets and fuzzy 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 1990, 17:191-208.
[6]袁修久, 何华灿.优势关系下模糊目标信息系统约简的辨识矩阵[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7 (2) :81-84.
[7]魏利华, 唐振民, 杨习贝, 等.不完备模糊系统的优势关系粗糙集与知识约简[J].计算机科学, 2009, 36 (6) :192-195.
[8]杜蕾, 管延勇, 杨芳.优势关系下模糊目标信息系统的决策规则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6 (35) :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