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2024-11-10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精选10篇)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1

体育考生大多是在进入高三年级才决定报考体育专业, 而每年的体育加试时间约在4月中旬。学生从确定报考体育专业到专业考试仅有8个月的时间, 中间去掉假期、雨雪天, 训练时间只有28~30周, 考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成绩存在一定的困难, 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 制定适宜的、科学的训练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制定全年训练计划

(一) 年度训练计划

1. 训练任务

发展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 提高专项技、战术和知识水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 分期及安排

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高考日期、季节特点、考生水平、假期时间安排, 全年训练设为单周期, 分为准备期和竞赛期。

(1) 准备期:根据季节特点, 准备期可以分为秋季和冬季两个阶段, 秋季阶段以全面发展一般身体素质为主, 运动负荷和强度由小到中, 也称适应、打基础阶段。冬季阶段以发展全面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战术为主, 要求运动量大、强度为中, 训练水平、身体承受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均达到最高。

(2) 竞赛期:竞赛期为春季阶段, 这个时期要提高专项素质, 完善专项技术, 提高训练强度, 发展心理素质和适应考试的能力,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参加考试。

(二) 周训练计划

1. 训练任务

准备期的周训练是通过反复练习使考生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术, 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 以获得多项竞技能力的提高;赛前周的训练是力求使考生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 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 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比赛周的训练是为了使考生获得最佳竞技状态所做的准备和调整。

2. 内容的安排

因为对于不同的训练内容, 机体肌肉项群参与的程度不同, 对生理和心理施加的负荷也不同, 为此周训练计划要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交替安排。如周一以跳跃、速度为主, 周二以力量为主, 周三以专项技术为主, 周四以速度耐力为主, 周五同周二, 周六以一般耐力为主。

3. 负荷的安排

由于训练后的充分恢复一般需要24~72小时, 因此运动量的安排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初始训练周的运动量和强度要小, 且以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为主;准备期的运动量要螺旋式地上升至大量, 强度为中, 并安排较多的基本技术、专项技术和身体训练内容;进入竞赛期, 运动量应减少, 强度应增大, 甚至超过比赛时强度。赛前5天再施予大强度, 而后做积极性休息或做准备性的活动。

(三) 课时计划

1. 课的结构

课时计划一般由热身的准备部分、促进技能发展的基本部分和整理放松部分组成。

(1) 准备部分是考生调整心理状态, 使身体逐步进入训练状态的过程。准备活动在内容上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在活动时间上, 夏季气温高, 时间可相应缩短, 冬季气温低, 时间可相应增长;在活动负荷上, 一般以有氧活动开始, 逐步增加强度, 可使心率达到130~140次/分钟。

(2) 基本部分是训练课的主要内容, 教练员应根据各时期的特点、任务、运动量等级, 采用与内容相适应的手段进行训练。一般来讲, 快速力量练习、速度练习、改进技术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时间进行, 以保证练习的质量与效果;应根据考生在训练中的疲劳程度适当安排发展耐力素质或力量素质的练习;力量练习后要安排放松练习;速度练习前, 可适当做几组强度大、数量少的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练习, 也可以适当做几组快速力量练习, 再做速度练习;灵敏性、协调性与技术有机组合的练习效果更好。

(3) 整理放松部分是为了解除考生训练后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练习手段包括慢跑、自我暗示、按摩、水浴等。

2. 运动量等级的确定

训练中, 考生机体在运动量刺激下产生疲劳, 运动量越大、疲劳越深, 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一般来讲, 大运动量后机体的恢复时间为2~3天;较大运动量后机体的恢复时间为1~1.5天;中等运动量后机体的恢复时间通常为10~12个小时;小运动量后机体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恢复过程。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即预计成绩。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初始成绩、秋季时段的基础训练状况及秋季末的测试成绩做出的预计, 也是指导教师与考生之间达成的协议。指导教师根据总目标制定各阶段的目标, 并向考生提出各阶段的要求, 以有效激发考生的训练动机和热情。

三、训练计划的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根据每天的训练情况和考生的承受能力及时调整运动量;每天早晨询问考生的疲劳程度和晨脉, 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归纳;合理安排当天下午的运动量、训练手段及恢复措施, 以保证训练效果。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定数学的学习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制定数学的学习计划1

一、复习目标: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精讲多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与措施:

1、挖掘教材,夯实基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通过将近3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总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例如:分式的化简求值,学生应想到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证明三角形全等马上想到全等三角形的所有判定。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例、习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使之形成结构。例如:课本上的课题学习等。坚决克服那种重难题、重技巧、轻课本、轻基础的做法。

2、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训练,注重应用,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及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自觉地、有目的地加以培养。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各种思维方法合理、简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分析近几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能力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推理分析,总结规律,归纳其结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培养探索、发现、创新能力是中考命题必然趋势。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利用创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4、进行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专题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些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记忆牢。

5、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差异较大,我们应该具体研究现阶段各层次学生最欠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数学技能,寻找出他们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而有选择、有重点地实行突破性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鼓励他们超前学习,中等生进行引导,后进生进行帮扶,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达到最基本学习要求。例如:学困生平时我们应多鼓励少些打击,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和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中等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关心,让他们觉得只要在努力以下自己会更优秀,那么对待优等生就应该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要做好其他同学的榜样。

6、对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

每次考试结束,我们老师都会对试卷进行分析,但我们也应更多的让学生反思自己,学困生的基础题做对了几道,能力题突破了多少,成绩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卷面整齐程度如何;中等生对难题做到了哪一问,和上次比较有哪些进步和不足;优等生为什么没拿满分,为什会出现小失误,简单的计算题为什么会做错。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每次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使得成绩能稳步提高。

7、合理使用好纠错本

纠错本是毕业班学生必备的一个东西,学生把每次考试的错题进行归纳、整理,最好把自己的错误答案也能摘录下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每次考试前,复习时只需要翻阅,看自己曾经那类问题掌握的不好,下次一定要注意,使得每次的失误减到最少。

三、数学总复习的课堂结构

数学复习课怎么上?怎么上效果最好?是所有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复习整理

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基础知识的梳理问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每课时基础知识,使内容条理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好是让学生提前去预习。对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知识点理解准确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揭示所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精选例题,揭示规律

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选例题要有利于抓准基础知识

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和公式等,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复习的选例就要围绕和含盖这些知识来选例,使每道例题都尽可能包含若干知识点,并注意在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基础突出重点与难点。精选例题要包含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必追求偏、怪、难;不要贪多,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中的作用。

(2)例题的讲解不是要让学生会做这道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解题的核心和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规律要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要予以归纳概括、揭示规律,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

3、强化训练

在完成模拟训练后要留下自我纠错和消化的时间,做好自我整理,并有跟踪练习,确保下次遇到类似题型绝不再错。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

4、课堂总结

这是对整节课的系统和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课堂总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阐明复习内容与其前后知识间关系。

(2)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3)对复习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调,必要时可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达到预期复习的效果。

制定数学的学习计划2

一、时间利用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时间进行有效利用,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复习,时间不能过长,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即可,关键在于每天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定要能够保证,学习切忌一曝十寒。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大家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心浮气躁,同学们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是全神贯注的。

二、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利用了宝贵学习时间。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也就是在课堂上经常强调的,主要是立足课本,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以及对错误的正确纠正。

1、立足课本知识: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也不例外,数学里面的这个“宗”,就是课本,考试的内容有些会高于课本,但是绝不会逃脱所学基础知识点。因此不能一味地去做一些试题而忽略了课本这个根本。立足课本并不是就是认为我把书看了,看懂了就行。只有在看书的基础之上,必须要保证将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弄明白,书后的每个练习都要认真地做一遍,这样才能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2、正确地纠错: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很多同学一错再错,这里面就涉及正确纠错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纠错就是简单地用红笔把得数改正就可以的。正确的纠错应该是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是自己对题目的分析有问题还是运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方便情况下使用错题本记录下来,每隔段时间要回顾下自己的错误,要把自己的错误记在心里,纠正头脑中的错误观念。

3、做好总结:总结是学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知识进行升华的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数学的总结应以每一章都形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相关章节间形成以知识点连接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网络。并利用这个知识体系和网络,记忆和掌握数学的各种定理和知识点。

三、具体学习计划

初三将会学习到的主要新知识点集中在圆、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数这几部分。但是初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在于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复习为中考做好准备工作。学习计划因人而异,以下是我为新生作的今后的学习计划,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慢慢改进完善。

第一阶段,时间应在开学前暑假。主要目的是提前预习初三的重点知识内容,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基础知识打牢,这样开学之后才能应付提高训练并为其他科目誊出学习时间。

第二阶段,是整个初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初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主要目的是完成初三新知识学习和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复习。开学后应根据学校和教学老师进度等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学习计划。

制定数学的学习计划3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的课程标准能有所理解,对新的课程结构有新的认识并明白新的课程结构的含义。知道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互相学习、交流,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新教材内容、教法不仅做到心中有数,对新教材的评价体系也要有新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新教改形势下的地位。通过努力的学习,让新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角色转换等相关内容。

2、重点学习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心理卫生实现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乐章、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教师的合理认知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观与心理卫生、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业务素养、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等重要内容。

3、主要学习课程文件的转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新教材:从“多本化”走向多样化、学习新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评价:注重多元、质性、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教学新课题: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创生、课程新发展:拓展数学课程的新领域、与新课程同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化建设等主要内容。

三、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己自学。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天抽出时间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和同事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坐班时间在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撰写教学反思:通过反省、思考、探索,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四、预期成果

在一系列的学习中弄清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对新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师的健康心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对新课程的目的、理念有清楚的认识。

制定数学的学习计划4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心。

从个性品质上说,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错误虽小,但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让一句“马虎”掩盖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是提高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1.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

2.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1.理解的标准:“准确”、“简单”和“全面”

“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2.记忆是大脑对知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知识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一元一次方程”六个字,你就会想到:它的定义是什么?最简方程是什么?它的解的概念,及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

1.如何保证数量

(1)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2)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

(3)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4)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2.如何保证质量

(1)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

(2)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3

然而,通过笔者多年对高一新生的实际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当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时,他们只是像安排时间表一样,罗列了几点背单词、背课文、做练习等等。其实这样的计划是毫无意义的,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就是一句空话。本文笔者将给高一新生谈谈制定和实施英语学习计划的几点具体建议,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制定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一新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也应该如此。计划反映的目标是理想,是一种可能性,其出发点应当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就是要解决当前的实际与未来理想之间的矛盾,将可能转化为现实。因此,计划既不能高于现实,又不能高不可攀。不少同学往往激情澎湃、豪情万丈、信心百倍,刚开始设置学习目标过高,不符合自己实际水平,尽管起初努力实施,可没两周吃不消,就自暴自弃,丧失信心。那么怎么才能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际呢?首先,客观评价自己目前储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英语技能。英语知识主要指初中学过的单词、短语、语法,要如实认识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英语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明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一般来说,语言知识和技能一般的同学要将复习初中的内容列入计划中,而语言知识和能力较好的同学就可以以目前的起点制定计划了。其次,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态度。高中有句口号叫“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学生自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Willing(1987)指出四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风格:具体型学习者、分析型学习者、交际型学习者和崇尚权威学习者。

二、制定计划要权衡各学科、长短期、课内外的计划

首先,英语学科是高中开设的基础学科之一,尽管它很重要,但制定计划时,要把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保证所学习的学科全面发展。其次,制定学习计划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关系。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的安排;短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科学研究表明:将目标和任务明细化,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这就是长计划要和短安排相结合的原因。长期计划大到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小到每一年、每学期的英语学习,短期计划指的是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天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全盘考虑,注意计划的层次性、连续性、发展性,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关系。再次,要协调好课内外计划。课内一般情况下就跟着老师的计划进行,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协调。如果上一节课堂上或者课后自学出现了新问题的话,可以临时制定计划,准备在课堂上找时间及时解决问题。课外学习包括对课堂的知识及时复习、不断深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落实已定计划

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种习惯平时表现在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安排好学习时间。时间安排上一旦形成习惯,该到计划要求的学习时间就在固定地点学习。对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在开始阶段,自己可支配的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因为他每天能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不容易了。但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他的常规学习时间将会逐渐减少,而自由学习时间则相应逐渐增加。由于开始阶段自由学习时间较少,所以,一般学生往往抓不紧,这也恰恰是他被动学习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因此,刚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时,可能会觉得时间特别紧张,但这时即使需要占用一部分个人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也要确保学习计划的完全落实。只要坚持走过了开始这个阶段,过于紧张的学习状况就会逐步改变。一个学生如果能感到自己学习上与别人有差异,并且希望改变这种学习状况,那他就应该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抓个人的自由时间。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在校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也就会逐渐到来。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感到不预习就无法听好课,不复习就不能做好作业。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结果。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的产物。此外,选择好学习场所。要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场所的选择和时间的管理同等重要。选择课外学习场所,最好能避开过道,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位置,准备好学习所需用品,然后静下心来,训练自己按计划一次做完一段工作;如果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最好都能按习惯坐在同一位置,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毅力、意志力是实施计划的有力保证

大部分学生都有计划,但真正按计划实施的却不是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意志力。学好英语必须要有毅力、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英语学习者不管多么聪明,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英语。所以,高一新生要分析自己学习英语的毅力和意志力的强弱。如果毅力差,意志力薄弱,制定计划时,要将提高毅力和意志力列入其中。因为他们对学好英语非常重要。

五、不断反思、评价、修整,逐步完善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对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定期自我检查,如果发现目标过大,无法完成,或者学习任务过少等情况,要重新修整,使其更适合本人学习,能更好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要安排时间,对计划实施不断地检查验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验收表,即将某月某日完成的学习任务、进程列成表格,每完成一个项目,就打上一个勾,以便督促检查,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验收。若未完成计划中规定的任务,应查找原因,自我总结,重新修整,逐步完善英语学习计划。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计划制定,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是法律的要求, 也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 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 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内部审计计划是对审计预期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制定一个总体战略和一套详细方案。

能够制定好年度审计计划, 认真地实施年度审计计划, 并对年度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考核, 对于内部审计的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和《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相关内容浅谈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

一、内部审计计划的分类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的相关规定, 内部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 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二、内部审计计划的编制时间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划、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编制的时间。年度审计计划一般针对下年度审计任务进行规划, 因此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 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 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针对具体审计项目进行的事先安排, 因此应在项目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项目审计计划及审计方案一般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制定, 必须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批。

三、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依据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依据:以经评估的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 以确定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审计活动重点、业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及资源分配等。制定计划时, 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考虑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 包括管理层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确定的风险偏好水平。如果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可以与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磋商后, 自行作出风险判断。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必须建立在有记录的风险评估基础上, 并至少每年制定一次。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内部审计意见或其他结论的预期。

四、制定内部审计计划考虑的因素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应依据经评估的的单位组织风险和经营风险以及管理需要的基础上, 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 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把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之下。制定内部审计计划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审计范围。

参考国际内部审计来看, 内部审计通常可以进行经营审计、绩效审计、遵循性审计、质量审计、财务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等。除此以外, 结合内部审计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灵活开展各种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及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的考核、企业内部目标和计划的分析与考核等各种专项审计。

(二) 审计方向。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应考虑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 以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 这是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二是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是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一般说来, 在内部控制较健全有效的地方, 组织风险能得到较好控制;内部控制较薄弱的地方, 组织风险比较严重。四是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经营活动越复杂, 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风险也越大;而近期新发生变化的经营活动, 通常风险也比较大。五是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如果相关岗位的人员不胜任其职责或其品质存在问题, 就会给该岗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带来较大风险;另外, 重要岗位人员变动通常也会增加风险。除了上述五项之外还应该根据组织特点考虑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 审计资源。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应该依据以前年度审计经验和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安排, 适当考虑内部审计资源的安排, 以确保审计资源适当、充分并得到有效配置, 完成获得批准的审计划。

五、内部审计计划的内容

(一) 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

项目审计计划应说明该项目的总体审计目的, 例如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确定被审计单位对特定政策、法规、合同等的遵循情况等。项目审计计划还应说明审计范围, 即审计对象的范围和审计活动的范围。

(二)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内部审计活动中的重要性概念是指在审查事项中存在的、可能造成信息使用者改变决策的错误程度。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的结论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大小。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确定有助于判断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三) 审计资源的调配和审计时间的分配。

内部审计计划中要清楚地说明审计资源的规划和调配, 包括确定审计业务所必需的审计资源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主要包括:向具体审计调配的资源, 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 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配的审计时间和预算时间等;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审计资源等。

(四) 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

审计项目负责人应考虑专家的独立性及胜任能力, 并在项目审计计划中对其工作作出安排。如果审计项目中特定范围与外部审计工作重复, 在评价外部审计质量符合既定要求的基础上, 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工作, 在项目审计计划中应当就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合作以及利用外部审计工作作出规划。

(五) 其他有关内容。

例如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协助等。

六、审计计划的执行、修改和补充

一旦制定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活动就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实施, 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并实现审计目标。但是由于审计计划是在审计任务或具体项目实施前制定的, 无法考虑到一些新的变化, 因此可能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 此时需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根据新情况对审计计划作出必要的修改及补充, 才能保证审计计划的科学与合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审计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许多现实问题, 表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依据的假设不适当, 那就说明审计计划的质量较低,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改和补充。

成功的内部审计经验表明, 编制好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需要事先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对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指导内部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提高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中内协发[2003]20号, 2003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 2011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 2011

制定初中的学习计划 篇5

数学平时如果作业不多的话,自己多做一点题吧!一定记住:熟能生巧!这一点致关重要!!!去年中考我考了117,也是粗心...所以对于理科,做完了都要检查.检查的时候如果时间还多,那么把答案蒙起来,重新做一遍吧!有的时候上课老师讲的,同学不能完全接受,也有可能会忘,可以到明远教育辅导班或者学远一对一这些补课效果好的教育机构补习一下,这样可以节省学习的时间。时间紧就把你认为你没有把握的题目做一遍.最后加一点:切忌骄.

浅谈计划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篇6

一、制定计划的步骤

计划的种类有很多, 但不管是哪种计划, 其编制大都经过一定的步骤, 也就是说任何完整的计划, 都要经过一个工作过程, 即计划的编制步骤, 那就是认识机会、确立目标、拟定前提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挑选方案、制定辅助计划、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最后是执行计划和检查。

1. 认识机会。

了解外界环境和寻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编制计划的起点, 要全面地了解这些机会对组织的有利与不利、怎样解决将要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

2. 确定目标。

目标的选择是计划工作最为关键的内容, 制定计划应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要规定预期结果, 为了达到既定成果, 都要考虑哪些因素, 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 重点又是什么, 怎样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各项资源预算去达成计划的目标等。

确定目标还需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不要含糊不清, 此外目标制定还应尽可能地量化, 以便于考核和控制。目标需要有层次性, 组织的总目标是组织的大纲领, 组织计划中应规定下属部门的目标, 下属部门的目标需要有部门的计划作支承, 目标层层分解量化, 从而构成了组织的整体计划。

3. 拟定前提条件。

拟定前提条件即考虑组织实现计划的环境假设条件。一般来说, 应该预测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因素:首先要考虑国家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政策, 即要考虑政府的税收、信贷、进出口、动力能源、技术等与计划密切相关的政策等;另外还要考虑面临的市场因素, 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供应商、同业竞争者、潜在的竞争对手等;还要考虑组织的各项资源情况, 包括未来为完成计划目标所需的各项资源, 比如资金、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条件等。与计划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那些因素都要高度重视。

4. 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寻求为完成目标可供选择的、有希望的方案。在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时, 要进行必要的初步筛选, 减少备选方案的数量, 之后对一些最有可能的方案进行仔细地分析比较研究。

5. 评估备选方案。

在找出了各种备选方案后, 就应根据拟定的前提和目标, 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评估时要注意:评估的标准和各个标准的相对重要性, 即其权数。

6. 选择最终方案。

被评估过的方案可能有多个是可行的, 为了保持计划的灵活机动性, 一般要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 最终决定先采取哪个方案, 并将其他余下的方案同时进行细化和完善, 留作后备的方案。

7. 编制支持计划。

进行完选择之后, 计划工作还没有结束, 还需要进行细化分解, 对计划涉及到的各个下属部门要求其制订分解计划, 作为总计划的支承计划。总计划一般都需要下属部门的分解计划来作支持保证, 例如选定新项目生产需要购买设备的计划、财务计划、培训和雇佣人员的计划、开发新产品的计划。一个综合性计划必然要有一系列的支持计划才能实现。

8. 编制预算。

计划必然要涉及到需要哪些资源、何时投入、各投入多少等资源分配问题, 就是要对组织可利用的各类资源进行预算, 合理分配、量化分解后进行汇总和平衡各类计划。

9. 执行与检查。

计划工作的最后是实施计划, 计划的实施需要组织中所有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为了有效地实施和控制计划, 需要制定配套的管理和检查机制, 这些有利于发现计划执行中的出现偏差, 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企业中计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集中在公司职能部门, 各制造部室只能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计划实施中需要反复验证和平衡生产能力, 同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适时地调整, 处理好供需矛盾, 从而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在计划实施的每一个阶段, 都应将实际完成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许多项目和计划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缺少有效的后续检查机制。

二、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制定计划要考虑限制因素。

限制性因素常会影响组织计划的实现程度。在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时, 准确地识别并解决那些妨碍既定目标实现的限定性因素和关键性因素, 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选定最有利的备选方案。

2. 制定计划要考虑计划期限问题。

一般来说, 经济上的考虑影响到计划期限的选择。因此, 组织在制定计划时, 不仅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合理期限, 更应该结合经济评价来综合考虑计划的期限。

3. 制定计划要随时机变化进行必要的修订。

计划制定出来以后, 计划管理部门就要管理计划, 促进计划的实施。由于计划不能面面俱到, 情况在不断变化,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要定期检查计划、调整计划和重新制定计划。也就是说, 计划的总目标不变, 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制定科学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篇7

我们的学习生活主要围绕着课堂和课后作业进行, 很多同学按部就班的按照学校给我们安排的日程进行着每天的学习生活, 认为上完课, 做完作业就完成任务了, 大部分同学都缺乏对自己的学习制定规划的积极主动性。因此, 制定学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学习计划。其实学习计划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学习计划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以目标为导向, 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个学习目的来开展,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将计划内容具体化, 从而在现实与目标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使目标能够通过贯彻执行来得到实现。明确了最终目标之后就需要对大目标进行层次的划分, 每个学习大目标都能够被分解为若干个次级目标, 通过层层分解有利于我们明确执行计划的步骤, 依据每个次级母标与总目标的内在联系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学习执行计划, 辅助总体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 客观条件准备好之后, 我们需要明确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计划实施的主观性, 首先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就是我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表现, 其次制定之后如何执行也是我们的主观动机, 最后执行学习计划的效果由我们在执行中的意志力所决定。很多同学虽然制定了学习计划, 但是没有意志力去坚持完成它, 造成学习计划成为空头文件, 因此, 我们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为了能够使计划有力的执行下去, 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二、制定学习计划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计划, 我们的学习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 或者是完全受制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 这样不利于我们取得学习的进步, 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正确的把握所掌握的知识情况,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查缺补漏, 在学习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 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 制定学习计划能够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 这个理想就是一个长远的抽象的学习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去实现它, 那么通过制定具体的有步骤的学习计划就是实现这个长远目标的第一步。从实际出发, 根据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 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之下来完成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这样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就把现实情况与我们的学习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增加我们完成任务的动力, 增强了我们实现目标的信心。与此同时,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学习当中积极地与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 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 遇到情绪上的问题应当和家长进行交流, 这样能够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 学习计划的具体执行可以磨炼意志

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是为了执行它然后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 但是在计划进行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和问题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计划的执行, 比如说意料之外的疾病、需要临时参加课外活动、学习任务重使计划停滞不前等等。在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时, 我们应当沉着冷静的去面对, 然后根据情况对学习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困难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 让我们学会临危不乱的处理问题, 每克服一个困难就能进一步增加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让我们的意志力在挫折中获得锻炼和提高。

(三) 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 我们会形成自己的思路,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同时按照学习计划来执行自己制定的任务会逐渐让我们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从而使学习生活变得更有规律。学习计划的制定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学习形成约束, 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得到了约束, 比如按时起床, 早睡早起, 劳逸结合, 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让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 我们会在良好的习惯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并且游刃有余的让我们的学习取得进步, 超越自己的瓶颈。只要能够坚持这样良好的习惯, 加上顽强的意志力, 一定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变得越来越适应,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执行学习计划的方法

我们现在处于高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马上就要面临高考, 迎接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现阶段来说至关重要。

(一)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首先应当充分考虑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时间, 我们制定学习计划要考虑到能够完成的可能性, 包括上学、作业、做习题、运动、睡觉、吃饭等等日常活动都应当考虑在其中。因此在学习计划当中要把学习任务细化分配到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 然后通过细致的时间计算来判断我们能够集中精力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日常学习计划, 在执行中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学习习惯, 例如晚上学习质量较差就将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安排在早上来学习等等。

(二) 注意学习方法的改进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8

关键词:目标规划,生产计划,企业

引言

目标规划是应用于工业和公共决策问题中的第一个多目标方法。目标规划问题本质上是寻找达到多于一个目标的线性规划问题。目标规划的发展以应用为主,其在国民经济管理各行业、各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工程优化设计中、统计学中及经济学中等。在当代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从重品质转向了重效率、重成本、重管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得不注重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与管理绩效,不断增强自己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成为时代的强势主体,而如何制订生产计划便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管理者在拟订生产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总产值,而且要考虑利润、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等,如何统筹兼顾多种目标,选择合理方案,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目标规划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决策的实际,其方法灵活,有能力处理互相冲突的经济问题。较线性规划来说,目标规划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体现了其优越性,已成为解决现代管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标规划的原理

1. 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又称控制变量,用x1,x2,…,x3表示,即模型最终要求的解。

2. 偏差变量。

根据最终计算出的目标值与目标预定值之差称为偏差。引入偏差变量可以确保原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转化为目标约束。偏差变量分为两种,负偏差变量和正偏差变量。第k个目标的负偏差变量记为dk-,它代表目标计算值未达到目标预定值的数值,目标规划模型中规定dk-≥0。第k个目标的正偏差变量记为dk+,它代表目标计算值超过目标预定值的数值,目标规划模型中规定dk+≥0。偏差变量的取值有3种可能:第k个目标的计算值超过原先设定的预定值,即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此时,dk-=0,dk+>0;第K个目标的计算值未达到原先设定的预定值,即未完成预定目标,此时,dk->0,dk+=0;第K个目标的计算值正好达到目标的预定值,此时dk-=0,dk+=0。

3. 系统约束和目标约束。

系统约束是指对某些资源(需求)进行限制的原始约束条件,也称为刚性约束。目标约束是目标规划特有的一种约束,指的是原目标函数在确定目标预定值,并增加偏差变量后转换成的新的约束条件。由于这类约束包含允许不达标的负偏差变量d-,也包含允许超过目标预定值的正偏差变量d+,所以目标约束也称为柔性约束。

4. 目标函数。

由目标规划问题原始各个目标构成的函数,目标函数实质上是一个关于目标优先等级和偏差变量的线性组合。对于满足系统约束的目标约束的满意解,从决策者的角度看,判断其优劣的依据是目标的计算值与其预定值的偏差的大小。目标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min Z=f(d+,d-)。目标规划问题各原始目标因要求不同,引入偏差变量后的目标函数有如下三种基本形式:(1)决策者希望目标的计算值等于目标的预定值,或对于经求解所取得的目标计算值心中无数,这时,可以这样构造目标函数:使计算结果中相应目标的两个偏差变量之和为最小(最理想的结果是都等于0),具体的形式为:min Z=d++d-。(2)决策者希望目标的计算值不超过目标的预定值,即允许达不到预定目标(例如,对于某种资源的使用,允许有剩余),这时,可以这样构造目标函数:使计算结果中相应目标的正偏差变量为最小。具体的形式为:min Z=d+,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目标,决策者并不关心负偏差变量取值的大小。(3)决策者希望目标的计算值超过目标的预定值,即允许超过预定目标(例如,对于产品的市场需求的提供量,允许有超额),这时,可以这样构造目标函数:使计算结果中相应目标的负偏差变量为最小。具体形式为:min Z=d-,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目标,决策者并不关心正偏差变量的取值的大小。

5. 优先等级和权重系数。

人们在解决目标规划问题而构造数学模型时,为了满足多个决策的需要,就要设立多个目标。这些目标的重要程度不可以完全相同,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给不同的目标赋予不同的优先等级,这种优先等级为计算求解提供不同的判别标准。在同一个优先等级下,如果存在多个目标,则可以通过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来确定其重要程度。(1)优先等级。设目标规划问题有k个目标,分为s个优先等级,分别用优先因子p1,p2,…,ps来表示,规定pt>pt+1,优先因子的序号越小,说明等级越高。目标的优先等级是个定性的概念,不同的优先等级无法从数量上加以衡量和比较。优先因子可以理解成用来区别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的一种符号,表明无论w值有多大,都不能使wpt+1>wpt,即低位目标无论如何都不如高位目标重要。(2)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是指各目标中偏差变量的系数,是一个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指标。对属于同一优先等级的不同目标可按其重要程度(这由决策者根据偏好或政策因素等特征来决定)分别给予不同权重系数,以此来反映各目标重要程度的差异。应该注意的是,处于同一优先等级中的不同目标,其计量单位必须相同,否则,目标函数值就无法比较和衡量。

其模型如下:求minZ=Σpt(ftk-dk-+ftk+dk+)(t=1,2,…,s),(k=1,2,…,r)

在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中,s为目标函数Z中优先等级的个数,r为目标约束的个数,s≤r。通常情况下,s=r;当存在几个不同目标属于同一个优先等级时s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式中的元素说明:xj:决策变量;aij:系统约束的系数矩阵;ckj:目标约束的系数矩阵(或当前目标约束中未含偏差变量的系数矩阵部分);bi:系统约束的右端常数;ek:目标约束的预定值(或目标约束的右端常数);pt:目标的优先等级;dk-:各目标约束对应的负偏差变量;dk+:各目标约束对应的正偏差变量;ftk-:目标优先等级pt中对应于负偏差变量dk-的权重系数;ftk+:目标优先等级pt中对应于正偏差变量dk+的权重系数。

ftk-,ftk+所代表的权重系数通常为1(缺省值为1),只有当多个原目标属于同一个优先等级时(即多个原目标合为一个目标时)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专门指定。

6. 目标规划模型的解。

一般而言,求解目标规划模型所得到的最优解,使其各个目标都实现最优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所谓的最优解只是优解,实质上应称为原目标规划问题的满意解。满意解又称为可接受的解,对应地还存在不可接受的解。(1)可接受的解。如果所求得的最终解,主要目标已经实现(Z1*=0),而其他某个(或某些)等级的目标函数值ZK*=a≠0(2≤k≤s),则说明pk等级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则这个最终解就称之为可接受的解。可接受的解其实就是充分考虑优先级较高的目标并权衡其他一般目标的满意解。(2)不可接受的解。如果所求得的最终解,主要目标(优先等级为p1的目标)没有实现(Z1*≠0),则这个最终解就是不可接受的解。此时,一般做法是适当放松有关约束或降低p1目标的预定值,然后再进行模型的调适和计算,直到最高等级的p1目标完全得以实现。

二、目标规划在制定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

1. 问题的提出。

四川省成都市A预制厂是一个生产销售各种预制板和小件的小型工厂。长期以来,该厂只凭简单的经验制订生产计划,虽然能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规划,没有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该厂急需一种合适的方法为其制定一个更佳的生产计划。

将该厂生产的预制板归类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小件归类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各类预制板的成本和利润(如表1所示)。各类小件的成本和利润(如表2所示)。

已知该厂每月最多生产预制板900件,小件1 500件,且每月支出水电费及设备维护费等3 000元。月初规划时考虑如下几个目标:第一优先级:月利润不得低于14 000元;第二优先级:生产的小件数量宜为预制板数量的1/3;第三优先级:企业用于生产两类货物的成本不得高于65 000元;第四优先级:生产的大型预制板不得超过300张。

试确定该厂的月生产计划,即确定其每月生产的各类预制板和小件的数量。

2. 建立数学模型。

设该厂生产各型号预制板的数量为X(i=1,2,3),生产各型号小件的数量为X(i=4,5,6)。

生产能力限制:

由上可得目标规划模型:

3. 求解模型。

目标规划的求解有多种方法,例如:单纯形法、图解法、Excel电子表格法等。本文选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求解。只要在目标规划中输入目标规划的子模型中输入目标规划的数据即可得到结果。需要注意输入栏中决策变量的个数是不包括偏差变量的决策变量的个数,绝对约束个数是指不含偏差变量的约束条件的个数。

模型经求解后,各变量取值(如表3所示)。

可见,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都达到了。

由上可知,该厂的月生产计划(如表4所示)。

若该厂按此方案生产,所用的生产成本为60 432元,可获得月利润16 984元,收益率为28.1%。经过规划后制定的这个方案符合该厂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

结论

用目标规划方法制订生产计划,可使工厂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即使在其他条件变化时,管理者也能够合理地安排生产。实践使人们意识到,用科学方法比简单经验好。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市场、原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较多,竞争性较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求得企业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去经营显得更为重要。目标规划方法是科学的规划方法,特别是对那些自产自销、自负盈亏的小型工厂,具有特殊的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宣家骥.目标规划的特点和进展[J].运筹学杂志,1993,(1):34-432.

[2]陈意平,张幼蒂.用目标规划方法优化露天矿生产计划[J].化工矿山技术,1992,(3):10-144.

[3]赵金鹏.目标规划在煤矿生产计划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1):46-543.

[4]陶青平,何诗兴.马钢中板厂生产计划编制模型[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3):61-645.

[5]赵雁,贾小刚.目标规划法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8,(2):25-296.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9

1 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教学计划是任何所有高职院校工作正常运行的核心。专业教学计划的管理与制定都有专门的相关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专业教学计划体现了专业发展和方向的水平, 是学校引进教师培养的方向, 其中包含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教学过程的安排等内容, 涉及毕业生就业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 它是衡量一所学校的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能改变, 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它的灵活性和随机的变化, 无论是制定或调整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标准, 以体现其严肃性。教学计划应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研究, 并结合人员培训, 制定, 然后通过执行情况向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论证, 通过后实施, 而一旦要严格限制在调整修改条件。在教学计划的内容方面, 目标定位必须准确, 课程体系必须完整, 课程设置的参数和教学管理指标量化细节, 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2 丰富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是一门逻辑严密抽象的学科, 它是土木金融工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它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主要课程, 在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习线性代数之前学生已先修高等数学, 后续将学习概率论。

3 具体的教学计划指定与实施

3.1 加强数学教师各方面专业知识学习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本专业, 而应加强各方面的业务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利用各种渠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的其他科目知识, 将数学教学与其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应用化, 化简为易, 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理论淡化, 应用加强

高职高专的线性代数教学中, 可将一些推理过程复杂、难懂的定义用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简单的介绍一下, 淡化证明过程。让学生从复杂的推理中解脱出来。线性代数和实际应用非常紧密, 我们可以从实际的一些案例入手, 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来了解定义等,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此堂课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那么吃力。

3.3 创新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多样化

应多注重学生发现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如课堂安排可以采取案例导入的方式, 让学生们先思考, 然后发现问题, 并通过所学知识试着先分析或讨论, 讨论到一定程度后再讲解, 这样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考核方面, 也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考核方式, 而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如开放式考核+理论考试、报告式考核+开放式考核等。

为了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定义及定理并能通过定义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笔者是这样设置的:

①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先来分析, 当学生无法通过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时, 引进概念, 然后让学生来理解概念。

②教师分析概念, 总结概念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涉及难点时用精简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 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③回到实例中, 让学生通过刚学到的内容来试着分析解决问题。

④总结学生解决问题中涉及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再次举例熟悉概念。

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复习高中内容 (二维向量的定义及线性运算) 。

4 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法

①教学准备工作。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 指定人员修订教材、总结教学经验、收集教学病例, 进行有关教学的实验研究与技术革新等工作。

②教学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教材为基本内容, 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写好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上次课复习重点, 本次课课题教学内容, 目的与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讲授方法, 课时安排, 小结与作业布置等。

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 根据需求, 组织集体备课。

④为了加深学习的理解要恰当地运用图标, 实物和幻灯等提高教学质量。

⑤定期组织检查性或观摩性听课, 课后分析, 及时检查课堂效果, 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5 结语

数学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10

1.1系统功能描述及模块划分

教学计划制定系统包括课程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 培养计划管理、 用户管理、 统计图等功能。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描述如下:

(1) 课程信息管理: 系统课程管理功能可以将课程信息进行录入、 修改及删除。 课程信息主要包括课程编号和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先修课等信息。

(2) 教学计划管理: 包括基本教学计划信息的录入、 修改及删除模块, 同时教学计划统计图模块利用MSChart控件对数据库表内容统计, 并用图形显示。 基本教学计划信息包括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院部等, 并且系统可将教学计划信息以Excel文档形式导出保存。

(3) 培养方案管理: 培养方案信息的查询, 包括培养目标、 培养规划、 修学年限、 授予学位等, 并将培养方案信息以Word文档形式导出保存; 培养方案的制定。

(4) 用户管理: 包括用户信息录入、 修改、 删除。

1.2系统流程

教师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通过身份验证后进入本系统的主操作界面, 否则不允许进入。 进入主界面后根据具体操作选择各种功能窗体。 本系统的具体功能包括课程信息管理、 教学计划信息管理、 培养计划管理等, 教师登录成功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1.3数据库设计

教学计划制定系统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的SQL Sev- er2000数据库中, 结合教学计划制定的实际情况, 本系统共建立了用户表、 课程表、 课程系统表、 培养方案表、 计划表等基本表。 其中, 数据库中课程表的课程号与计划表的课程编号是对应关系; 体系表的课程号与计划表的课程号是对应关系。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数据库创建与连接

启动SQL Server 2000中的 “企业管理器”, 打开本地服务器建立一个名为 “教学计划制定系统数据库” 并设置相关属性。 通过企业管理器建立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表。 模块窗体利用ADO控制的connectonstring属性连接数据库。 本系统与数据库建立连接的VB源代码:

2.2信息处理

主窗体分为4大管理模块及退出, 用户进入主窗体后, 根据不同的操作选择不同的功能窗体。 教学计划制定系统中主要的信息处理包括: 课程信息、 教学计划信息、 培养方案信息、 用户信息的添加、 删除、 修改。 其中, 课程信息包括字段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先修课; 教学计划信息包括字段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费、 总学时、 开课院系、 建议开课学期、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等; 培养方案信息包括字段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专业主干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方向课程、 修学年限、 授予学位等。 信息处理主要代码为:

2.3课程关系图辅助

课程关系图辅助设计窗体实现课程信息的删选, 并将课程信息及删选的课程信息通过Datagrid控件实时显示出来。 同时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新的课程体系表, 将删选的课程信息录入表中保存。 通过此窗体可以进入Word中的课程关系图辅助设计窗体。 Word中的课程关系图辅助设计窗体利用Office Word中VBA语句控件Word文档实现在Word文档中根据数据库中课程体系表的各个字段的关系实现课程关系图辅助设计。 主要代码如下:

2.4课程统计图设计

统计图窗体实现利用VB中的MSChart控件对计划表中的相应字段根据不同的组合类型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 并通过立体图表的形式体现。 统计类型包括课程类型+学分、 课程类型+总学时、 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性质+总学时、 开课学期+ 必修、 开课学期+课数几种。 通过选择不同的统计类型, 窗体中将会体现不同的图表内容。 同时, 窗体中图表的大小还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整。 主要代码如下:

2.5教学计划制定

教学计划查询窗体实现教学计划信息的查询功能。 教学计划Excel文档的生成功能, 利用VB语句控件Excel文档, 将数据库中的计划表的相应字段导入到Excel文档保存, 同时删除数据库中的计划表的所有记录。 主要代码如下:

2.6培养方案制定

培养方案制定窗体实现培养方案信息的制定功能, 培养方案制定窗体可以根据培养方案制定的时间将培养方案信息写入数据库中的培养方案表中并保存; 同时, 该窗体利用Word文档中的书签功能, 通过VB语句控制Word文档将窗体中的不同文本框及下拉框中的内容插入到Word文档中的相应的书签位置。 主要代码如下:

3结语

从教学计划制定的实际流程出发, 对教学计划制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详细地讨论了课程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 培养方案管理等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法。 利用VB技术将教学计划制定中诸多繁琐的工作分解到各个模块,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学计划制定的工作量, 使得教学计划制定走向信息化和规范化、 现代化管理。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学计划制定工作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种教学计划制定软件,使教学计划制定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讨论了VB环境下教学计划制定系统的具体实现。对教学计划制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详细地讨论了课程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培养方案管理等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法。系统从教学计划制定的实际流程出发,将教学计划制定中诸多烦琐的工作分解到各个模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得教学计划制定走向信息化和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上一篇: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下一篇:经营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