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产品(通用6篇)
电容器产品 篇1
电容器成型是电容器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主要的生产流程是切箔然后进行刺铆包卷,随后进行装配套管,这些程序完成之后就要进行老练,然后对电容器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就要进行编带成型,最后是包装出厂。电容器成型虽然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确实影响电容器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它对模具的精度以及尺寸有很大的要求。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成型设备是高速度成型编带机。这种设备的机速非常高,能够达到180次/分钟。高速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成型模具的调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调节不够科学合理的话,电容器的性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 成型模具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流水作业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容器都在流失线上诞生。这就要求把电容器的直脚成型规定的工艺尺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生产的合理性,方便在线路板上进行焊接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引线变形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电容器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成型模模具对电容器的影响主要是对电容器漏电流以及对电容器的可焊性的影响。
1.1 成型模具对漏电流的影响有哪些
对一个电容器来说,漏电流是影响片式钽电容器的重要参数,如果出现过大的漏电流的话,电容器的正常使用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因为发热过度导致电容器的损毁。片式钽电容电解质容器的漏电流是一种氧化膜介质的漏电导流以及表面存在的漏电导流之和,计算公式为LL+LV=kcu+M。在这个公式中,U是相应电压,C是电容量,K是漏电流常数。一般来说,如果电容器的CU值比较大时,LV
1.2 成型模具对电容器可焊性的影响
电容器的引线主要是CP线为材料做成的,在引线的表面存在一层镀锡,为了实现线路板和电容器焊接的可靠性,引线表面的焊锡层就不能受到破坏。虽然生产过程中以及尽力避免引线表面的镀锡层,但是产品成型时。成型模具的尺寸以及模具结构、模具调整以及较快的机速都会影响引线上的镀锡层。为了提高电容器的质量,必须把这种损害降低在可控制的工艺范围内。
2 如何减少成型模具对电容器的影响
2.1 优化成型模具的形状
优化成型模具首先就进行成型模具形状的优化。这里我们以台湾公司生产的成型模具例讲解如何优化成型模具的形状。
成型模具进行水平运动时,水平方向的成型力主要是不可改变值F,那个电容器引线受到的垂直拉力为:
F拉=Ftanα=F×1.42=1.42F,其中,tanα=1.4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电容器的引线受到比较大的拉力时,电容器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氧化膜因此被损毁,漏电流相应增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成型部分主要是三角形状,模具的尖端部分容易造成引线镀锡层的破坏,这样电容器的可焊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这种尺寸的模具是影响电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经过国外相关机构的不断探讨,成型模具的尺寸得到很大的改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电容器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的垂直拉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引线上氧化膜的损害。并且在这种改进的成型模具在成型部分是以圆弧做为过渡形式的,并没有形成较大的拐点,这样就对减少原有拐点对引线镀锡层的破坏,是漏电流的大小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2 改进成型模具的结构尺寸
电容器受到成型模具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成型模具会影响电容器的氧化膜以及接触电阻。在成型的过程中,引线下端因为受力而被迫延伸,这样就把电容器的根部拉至最低。所以改进成型模具的结构尺寸可以有效减低对电容器的影响。产品在成型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多余的引线,一定要把这些多余的引线切断。这里就涉及到切刀尺寸。切刀尺寸不能太大,如果切刀尺寸过大的话就会在电容器还没有成型时就切断引线;切刀尺寸也不能太小,如果切刀尺寸太小的话就会造成引线切割不彻底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切割刀尺寸的合理性。
正确调整成型模具也是影响片式钽电容器的质量的重要原因。如果调整不当的话容易使电容器的漏电流以及可焊性严重超出可控范围,首先是科学调整成型模具的左右工作行程,另外成型模具的前后的成型块高度一定要高度一致。
3 结语
成型模具是影响电容器质量的重要因素,成型模具的科学合理可以保证电容器生产的漏电流以及可焊性都保持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所以要不断调整成型模具的形状和结构尺寸,同时一定要做好成型模具的相关调整和日常维护,这样就可以降低成型模具对电容器的影响。我们在进行电容器的生产时一定要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成型模具的相关因数,保证电容器的质量。
摘要:成型模具对电容器产品的性能存在比较大的影响, 它影响到电容器的漏电流和可焊性的相关参数。为了提高电容器产品的质量, 通过相应的调查、实验以及对比探析等方法, 研究如何减少成型模具对电容器产品性能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探讨成型模具的调整对策以及科学的维修注意事项, 以此来提高电容器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成型模具,可焊性,电容器产品,漏电流
参考文献
[1]牟力强, 李欣阳.浅谈成型模具对电容器产品的性能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薛国峰, 张可量.成型模具对电容器产品的性能影响有哪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3]陈钢, 吴丽丽, 陈刚, 王玉.试谈成型模具对电容器产品的性能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电容器产品 篇2
a、国家目前执行的压力容器规范、规定、标准: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
b、《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国务院1982年2 月6 日发布,1982年7 月1 日起施行。
条例的目的:为了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适用于所有承压锅炉和压力为一个表压(0.1MPa)以上的各种压力容器。这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的单位,都必须执行该条例。
c、《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54号文颁布,2000年1 月1 日起实行。
规程对压力容器的分类、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定期检验、安全附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压力容器的主要执行标准。其它压力容器的相关规范标准、技术条件等其安全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2号令颁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自2003年1 月1 日起实行。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摘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国家实行制造资格许可制度和产品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
第六条 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未取得《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不得在境内销售、使用。
e、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件的管理 篇3
一、焊接试件的数量与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规程》规定了产品焊接试件的数量与要求, 但是大多数制造单位的产品焊接试件是根据经验制作的, 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特别是当制造产品结构较复杂、材料牌号不统一时, 疏漏较多。因此制造单位应根据实际, 编制本单位的产品焊接试件数量与要求的清单, 包括制作试件的产品编号、产品型号, 写出每种型号的产品所需制作的试件数量及其代表的焊缝, 绘制每种产品型号的结构简图来说明对应试件数量与要求的清单, 并在图上标出每一条应做试件的编号及其焊接方法代号、母材钢号与规格。
二、焊接试件要有传递卡
产品焊接试件虽然不是受压元件, 但它所代表的是受压元件焊接质量, 所以管理也要与受压元件相同, 同样也要实行传递卡。试件传递卡随同受压元件的生产过程传递卡一同进行, 这是许多单位采用的试件过程管理方式, 即试件传递卡从发放到下料、焊接、检测是随同受压元件进行的。也就是焊接试件与受压元件的焊接工作是在相同的条件、环境以及施焊操作人员中同时进行。而从试件的取样、试样加工、力学性能试验、出具试验报告以及试件样品的保管同样要有传递卡以反映整个过程的相关检验的流程。试件的制造检验过程代表了产品的焊缝的制造检验过程。
上述过程由工艺责任人员或者焊接责任人员根据生产计划任务单, 按照焊接试件清单要求填写产品焊接试件传递卡, 在卡上注明产品型号、试件编号、焊接方式、母材牌号规格以及下料尺寸, 焊材牌号规格, 以及发卡日期、产品的编号等内容。
三、焊接试件以批代台
为了减少产品焊接试件的制作, 降低制造单位生产技术成本, 同时又满足检查受压元件施焊质量的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分别对试件以批代台作了具体的要求。制造单位应根据要求, 同时结合生产计划, 对同批生产 (同一任务单) 、同型号、同焊接材料和工艺、同热处理规范的锅筒 (简体) 按10个1批进行以批代台, 即由制造单位从每批次不超过10台中抽一台产品制作产品焊接试件。实施产品焊接试件以批代台, 制造单位应在组织生产计划的同时办理以批代台的申请报告, 明确以批代台的批次或者有效时间, 焊接试件的产品编号、材料牌号、数量等, 并经过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执行。产品焊接试件以批代台的申请被批准后, 焊接试件应在传递卡中写明代用的产品型号与产品编号, 使生产部门和检验员能及时跟踪试件数量与焊接方法是否发生变化。
四、焊接试件的材料代用
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材料的代用问题。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 备料阶段已发生的材料代用以及试件更改应在生产过程通知单上予以写明, 并随同试件传递卡一同流转。焊接责任工程师在材料代用中审核时, 应审查焊接方法和焊材的更改, 有时材料代用往往要增加试件, 此时要及时通过试件数量及代用通知单, 告知生产部门和检验人员能及时跟踪试件数量与焊接方法的变化, 防止试件失控。因为车间与检验人员往往按照试件清单要求追踪试件, 尤其大压力试验前核对时, 会遗漏这些新增试件, 或应该改变要素而未改变的试件, 从而造成失控。
五、焊接试件的归档
对于产品焊接试件, 一般制造单位只考虑满足生产过程中的检验要求, 而不对焊接试件进行归档统计。笔者认为, 对于具有检测试验能力的制造单位, 可以从试验室获取产品焊接试件的发放、制作、检验报告等数据情况;对于不具备检测试验能力而委托外单位检测的制造单位, 则需要做好焊接试件的收回、归档统计工作。
六、焊接试件及余料的保存
对于产品焊接及其余料, 一般制造单位的做法是产品制造完成发货后保留3月 (有个别单位不保留) 。对于3个月后的焊接试件及余料应当如何处理, 各单位没有在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上作出规定。笔者认为, 对于焊接试件及余料的保存应作以下规定。
1.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明确保留的时间。
2. 集中分类存放, 防止焊接试件及余料丢失, 同时, 也方便复查或复试取样。
电容器产品 篇4
审评三部 霍秀敏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包装材料、容器的组成、药品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的组份可能会被所接触的药品溶出、或与药品发生互相作用、或被药品长期浸泡腐蚀脱片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影响具有隐患性(即通过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常规检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例如,安瓿、输液瓶(袋),如果不是针对不同药品采用不同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常常会有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组份被溶出及玻璃脱片现象,这些影响在一般的常规药检时不能被发现;再例如,天然橡胶塞中溶出的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源,溶出的吡啶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肯定因素,而细微的玻璃脱片是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肺肉芽肿隐患等等。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药品的种类多且有效活性基团复杂,不同药品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同,所以,一种包装材料和容器适用于所有的药品,或者一种药品可以采用任何可获得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都是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安全性隐患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其质量和由包装材料和容器引起的安全性隐患要高于口服剂型,所以对注射剂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和容器是否能满足药品本身应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同时更要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1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管理要求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产品相对落后。虽然,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约1000家,生产药用玻璃、金属、药用明胶制品、橡胶、塑料(容器、片材、膜)及其复合片(膜)等五大类六十多个品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但是,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多为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素质、装备、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而,质量不高、不符合标准的药包材产品常见;使用不合格药包材产品或使用未经审批药包材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优新药包材产品的推广应用缓慢,一些落后、使用不便、甚至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淘汰困难,有的仍然在影响着药品的质量。
与国外先进制药公司相比,我国制药企业对包装、包材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普遍认识不清,对药品包装、包材与药品相互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往往不是依据药物制剂的特性及相容性试验结果选择药包材,而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包装材料。一些落后的包装形式、包装技术在我国制药企业中仍被采用。由此,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和使用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药品管理法》,我国对药包材实行产品注册制度,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果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包装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
(四)的规定,该药品将按劣药论处。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提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质量,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促进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药品管理法》增加了对药包材的监管条款: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从符合药用要求能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组织制定、审批和颁布药包材标准,标准应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审批新药时一并审批该新药的包装材料,同时审查该包装材料与药品的安全相容性资料。2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原则与要求
药品包装自药品生产出厂、储存、运输,到药品使用完毕,在药品有效期内,发挥着保护药品质量、方便医疗使用的功能。因此,选择药品包装,必须根据药品的特性要求和药包材的材质、配方及生产工艺,选择对光、热、冻、放射、氧、水蒸气等因素屏蔽阻隔性能优良,自身稳定性好、不与药品发生作用或互相迁移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药品的包装分内包装与外包装。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如安瓿、注射剂瓶、片剂或胶囊剂泡罩铝箔等)。药品内包装的材料、容器(药包材)的选择,应根据所选用药包材的材质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药包材与
药物的相容性。常用的药包材种类与进行相容性试验需考虑的内容
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是为考察药包材与药物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的或单方面的迁移,进而影响药品质量而进行的试验,其目的是通过相容性试验证实药品在整个使用有效期内,所选包装容器中的药品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保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药包材种类有塑料、玻璃、金属和橡胶。由于药包材的种类、组成和配方不同,其物理和化学的性能差异很大,在其包装药物后对各类药物的影响也就不同,所以,对不同的药包材,在进行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时的考察项目、采用的方法和结果的评价等也均不相同。
塑料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水蒸气、氧气的渗入;水分、挥发性药物的透出;脂溶性药物、抑菌剂向塑料的转移;塑料对药物的吸附;溶剂与塑料的作用或透出;塑料中添加剂的溶出(如PVC袋中的DEHP);塑料加工时分解物对药物的影响(如PET瓶中的乙醛对胶囊壳的影响);塑料容器制备不良时产生的微粒;塑料中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等。
玻璃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玻璃中碱性离子的释放(影响药液的pH);玻璃中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影响药物的安全性);不同酸碱度药液导致的玻璃脱片等。
橡胶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橡胶中各种添加物的溶出;橡胶对药物的吸附;橡胶填充料在药液中的脱落;橡胶中有害添加物的释放;胶塞等制备不良时产生的微粒(落屑)等。
金属材料药包材重点考察项目:金属对药物的腐蚀;金属离子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金属上保护膜的完整性及其对药物的影响;金属对药物的吸附等。4 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考虑要点
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的前提是采用的药包材首先应获得药包材产品注册证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其次是该药包材已经用于上市同剂型品种的包装。然后,再考虑采用的药包材是否与药物发生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反应,以及药包材自身在药物有效期内的稳定性。
对注射剂产品,通常可选择的包装材料有玻璃(钠钙玻璃、硅硼玻璃)、多层共挤膜(PVC),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还有橡胶(天然翻口胶塞、卤化丁基胶塞)、异戊二烯胶垫、铝塑组合铝盖、合金铝盖和纯铝盖等。
在药包材审评时除针对材料特性进行评价外,重点是要评价材料的安全性,只有符合相应安全性的材料才可用于相应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包括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材料各添加剂成分的安全性。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试验及结果判断主要参照美国药典(USP)方法;欧洲药典收载了聚丙烯、聚乙烯材料通常使用的添加剂,包括结构、名称、最低限量和测定方法,企业在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时可参考。
对注射剂产品,进行药物相容性试验应根据药包材的性质、药品的性质,评估可能发生的反应,建立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与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一同设计。考察项目除外观色泽、含量、pH值(粉针考察酸碱度)、澄明度、有关物质、不溶性微粒、无菌、细菌内毒素等常规的稳定性考察指标外,还应针对药包材和药物本身的特性,设定可能发生相容性的考察项目,如:药液中可能溶出的聚合物单体、催化剂和添加剂、容器对药物的吸附等。整个试验药物应与包装充分接触,并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应直立、倒置;多剂量包装还应进行多次开启。应在了解待测物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方法应足够灵敏,一般采用HPLC-MS,或GC-MS等方法。
电容器产品 篇5
在对某单位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在审查受检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时,先后发现10台空气储罐在材料选取上存在问题,这批空气储罐设计参数如表1。
这批空气储罐有准1 000×6、准1 200×6、准1 400×6mm 3种规格,经现场检测容器实际壁厚与质量证明书一致,按产品质量证明书提供的设计参数并根据GB 150-98进行计算,这10台容器的设计壁厚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空气储罐出厂资料所提供的公称壁厚小于按规范计算所需要的设计厚度,致使容器强度不满足在设计压力为1.1MPa、设计温度为100℃工况下的安全使用要求,由此,检验人员判定这些空气储罐制造质量不符合设计或制造规范的要求。这个典型的产品质量问题,给这些设备的安全使用留下了先天性隐患。
2 原因分析
据调查,这10台问题储气罐为同一供应商供货。经核实,该供应商没有压力容器制造资质,储气罐是由供应商从外部市场上购置,加上质量验收环节薄弱,造成了这起安全质量问题。调查人员一致认为,采购和验收两环节是造成本次空气储罐安全质量失控的重要原因。
2.1 采购环节
供应商本身没有任何压力容器制造资质,在没有充分调研、查证的情况下,购置市场上来路不明的储气罐。
2.2 验收环节
使用单位和供应商的采购与管理人员缺乏压力容器相关专业知识,对相关验收规范标准不熟悉,质量验收时“只顾表、不及里”,在储气罐竣工图无设计及审核人员签字,不具备有效性的情况下,未对设计、制造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
3 处理情况
经与供应商交涉,双方一致认为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供应商同意无偿更换这些问题储气罐,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压力容器制造厂家重新制造。在该批新容器出厂前,供应商还委托专业检验机构到制造厂家进行了质量验收,新容器的设计参数将材质由以前的Q235-B改为现在的Q345R,现场验收新容器壁厚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设计时确定的公称壁厚,还是从专业检验机构质量验收时的实测最小厚度,均不小于空气储气罐在设计压力为1.1MPa、设计温度为100℃工况下应需的设计厚度,设计强度满足储气罐的安全使用要求。
4 对策
4.1 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物资供应和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质量管理体系、信誉状况、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定,对于评定合格的供应商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否则应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删除,实现合格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4.2 强化供货合同的管理
在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时,应有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参加洽谈,在合同中要明确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验收标准、违约赔偿等条款,为产品质量验收和索赔提供依据。
4.3 严把质量验收关
首先,从制度上确保产品质量验收环节受控,在制定产品质量验收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中看不中用。其次,要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不能只为应付检查或者仅仅是个摆设,也不能等到出现质量问题时才想起有这么个制度,执行制度要常态化、要坚决、要不折不扣。第三,要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产品质量验收,验收时不能只顾及产品外观质量、出厂资料等这些表面质量,更要触及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这些内在质量,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源头上把好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第四,对于无产品生产资质的供应商,要求其必须选择有相应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厂家供货,并通过实地考察、网络、客户等方式查验制造厂家的生产资质、信誉等情况,必要时可委托专业人员或机构监督生产环节,要求制造厂家提供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产品出厂资料。
参考文献
[1]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S].
电容器产品 篇6
北京合益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 当时的北京城内有很多的纸杯纸碗等生产企业,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鱼龙混杂。在当时的行业也没有实行强制认证的“QS”生产许可, 任何企业都可以生产销售。在当时的食品包装容器企业看来前途一片昏暗。
2001年公司创始人之一也是公司总经理鲍新辉根据国家科技兴农理念的政策, 提出了“科技兴厂, 产品创新”的理念, 在包装材料上第一个提出把原有的“挂蜡”纸杯生产工艺杯改为与国际发达国家同步的“双淋膜纸杯”生产工艺。更换设备, 引进原料。此举彻底解决了蜡杯的不足, 直到今天, 双淋膜纸杯也是液态饮料中最安全环保的使用工具。在当年的北京城, 各大小快餐、酒店等都眼前一亮, 纷纷争相订货。当时由于生产量的突增, 在合益公司的大门前出现了排队等候, “一货难求”的现象。
2012年, 在当时国际发达国家纷纷崇尚安全、环保的气氛下, 鲍新辉总经理清楚的认识到改变印刷技术, 引进高科技的印刷工艺才能有利于健康、环保, 这样的包装印刷技术无疑更具有竞争力。在当时国内没有柔印机器及技术的情况下, 鲍新辉总经理几经周折从美国购置了一台先锋牌七色柔版水墨印刷机。这种机器所使用的油墨为水性油墨, 水性油墨与溶剂性油墨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1) 水性油墨使用的溶剂是水而不是有机溶剂, 可以明显减少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的排放量, 其优点为无毒无味安全环保。
(2) 能够改善印刷工人的作业环境, 而且完全不含溶剂, 避免油墨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和对包装产品的污染。
(3) 水性油墨与溶剂性油墨相比, 墨性更稳定色彩更鲜艳, 具有不腐蚀版材、操作简单等特点。与此同时, 由于水性油墨还拥有印后附著力强、抗水性强、干燥迅速等特性, 因此即是世界公认的环保型印刷材料, 也是目前所有印刷用墨中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油墨。
这台高科技印刷机的到来, 让合益的产品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随着双淋膜纸杯的成功, 鲍新辉总经理并没有就此满足, 居安思危的道理马上让他明白要继续创新,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一个包装企业持久性的发展。2003年, 鲍新辉总经理又提出一个颇有压力的决定, 就是取消使用草浆、混浆、甘蔗浆等一系列的原料加工成的原材料, 全部指定原料生产方使用全木浆食品级包装专用纸。他明白, 不能只是技术上的创新, 原料的使用上也必须创新。在当时原料成本的剧增也让这位总经理着实捏了把汗, 但最终还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7年, 伴随着奥运会的即将到来, 市场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挑剔, 尤其是冰淇淋及乳制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鲍新辉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了这一点。但如何开发一个未知的包装产物也大伤脑筋, 市场定位、销售群体、流通方式、存储运输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考虑到。但最大的产品亮点还是要依靠高新的技术来开发最完美的产品。同年底, 鲍新辉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巨大的工程, 冰淇淋杯以及相配套的膜内贴标的冰淇淋盖。乍一听没什么科技含量, 但在不为人知的表面下一个小小的冰淇淋杯却包含了很多现代高科技生产技术。
(1) 冰淇淋杯:选用的原材料是高密度的木浆纸杯专用纸, 因为冰淇淋的温度非常低, 由包装成品到运输储存再分销到消费者手中, 需要长时间的使用杯子, 如果是普通材料生产的杯子经过热涨冷缩的过程就会造成破裂, 无法体现包装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