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等定级

2024-06-06

分等定级(共6篇)

分等定级 篇1

摘要:城镇的分等定级影响因素很多, 其中以社会、经济和自然三种影响因素最为重要, 对城镇之间的地域性差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本文将围绕这三方面对分等定级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讨论研究, 并分析我国现在的理论以及实践的现状, 以期得到更加优化和更强实用性的分等定级方法。

关键词:城镇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等定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地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正确发挥城镇土地的作用对提高城镇土地的经济及综合效益, 有效处理土地的供需矛盾, 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并科学地进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不仅可以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土地管理, 更为城镇土地的更好发展提供可行依据。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不同的社会、自然、经济条件等, 影响城镇土地形成各自的地域差异, 为了更宏观地从整体上表现出土地差异, 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评定土地等级, 由于影响因素的多元性, 结合区位论和地租理论, 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选择不同的评定因素因子, 运用综合评定, 经过聚类分析、级差收益测算和专家评议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 确定土地等别。

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形成条件以及土地的质量是对地域差异的主要体现, 土地分等定级是对此的基本反映。土地评价单元作为基本的空间单位是土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基础。因此, 先将土地划分为土地评价单元, 再进行后续的评价工作。单元划分的方法主要有:主导因素判定法、叠置法和动态网格法。

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相对频繁,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各类设施众多, 导致城市的系统极其复杂, 相应的对土地级别影响的因素也较多, 然而在进行评定时, 为了能使结果更有代表性, 要选取必要的因素, 原则是:影响大, 对分级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覆盖面广, 适用于城市各类用地的因素。

基于此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能更好地反映土地在自然、经济、社会上的综合效益的差异。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影响因素分析

(一)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城市形成的基础要素, 为城市提供不可或缺的用地条件, 影响城市的职能及规划布局, 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 区位因素。城镇土地区位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 更受到经济、交通等地理位置的影响。经济对区位的影响, 主要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内, 所处的位置与周边其他城镇居民点在经济上的关系。而交通对于区位的影响是指城镇内的交通线路和交通设施的关系。

(三) 社会因素。土地的供给影响土地价格, 所以供给潜力对城市土地评定等级有重要意义。城镇的基本建设投资导向直接受国家宏观控制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 一般土地极差地租越高, 基础设施越完善, 这个城市的建设资金获得的越多, 相应的行政等级越高。

(四) 经济因素。包括城镇集聚规模、基础设施、用地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的基本特点是高聚集性, 人口和产业都向城市聚集集中, 当集中到一定水平, 便产生了规模聚集效益, 即成本和利润不再呈线性关系, 形成规模生产和经营, 对于扩大生产规模, 进行产业转型有很大作用。城镇区位, 聚集规模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间接体现城市的综合实力, 约束土地价格。

可以看出,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 经济因素占的比重最大, 这是因为经济制约着一个地区的发展, 影响城市规模, 从而影响着土地价格。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简述

(一) 运用GIS技术对土地进行分等定级。将GIS系统想象成一个组合积木, 每个控件都是各种各样不同部位的积木, 根据不同的需要, 将积木搭起实现不同的系统。应用GIS原理与技术方法, 依据系统结构层次将其实现过程分为数据输入、模型分析、数据分析、图形输出等4个模块。

(二) 模糊数学的方法。在土地分等定级过程中, 各种复杂的因素都要考虑到, 并且由于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它们之间的界限也难以清晰划定, 所以适合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三) 数理统计的方法, 主要是运用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科学性强, 严谨, 不易受主观影响, 能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对土地分等定级有着较好的改进效果, 而且相比其他方法更易操作, 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四) 层次分析法 (简称AHP法) 。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把复杂的问题结构化, 从复杂众多的因素中筛取最重要的关键性评判指标, 主要有城镇的繁华程度, 交通条件, 基础设施, 环境状况, 基础状况等指标, 这些皆起到关键性作用, 由于各指标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和影响, 根据制约关系分解成多层次, 然后请有关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因素进行客观判断并打出相应分数, 按层次划分作出层次分析图。

由于传统的分级方法有人为赋值的主观性, 使得客观性大大减弱, 于是便有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创新方法, 此类方法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和原理, 借助SPSS等软件, 操作简单, 大大提升了可操作性, 并且不存在主观臆断等缺点。四种方法中, 基于GIS系统的土地分等定级方法最为普遍, 说明GIS在土地分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不久的将来, GIS将是进行土地工作的基础, 它将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支持。结合数学, 统计学等内容, 学者对于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有很多创新, 减少了传统的特尔菲法, 成对比较法等主观成分, 大大加强了客观性, 可实用性和简洁性。

参考文献

[1]徐慧, 曹天邦, 程强等.基于区级城镇土地分等成果的宏观调控——常州市武进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

[2]张菁, 陈智高.基于神经网络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3]范黎, 吴群.江苏省城镇土地分等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

[4]李红玲, 谭海樵, 贲旭东.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

[5]张协奎, 李玉双.层次分析法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 1993

分等定级 篇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国有企业改制中,如土地使用权处置采取__,根据国家规定,应依法报请有批准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核准和审批。A.授权经营方式 B.国有土地出让 C.保留划拨方式 D.国有土地租赁

2、计算主次干道影响距离一般采用公式。A:d=2s/l B:d=s/2l C:d=s/l D:d=2sl E:合法性

3、评估待开发生地价格,可以采用剩余法按下列计算公式求取:生地价格=__—土地开发费—利息—税金—利润。A.物业开发总价值 B.房地价格 C.熟地价格 D.房地总收益

4、按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要求,你认为监测点地价评估应反映__。A.监测点现状条件下的土地价格市场水平B.监测点实际成交价格水平

C.监测点在设定内涵下所在区域土地的平均客观价格水平D.监测点在设定内涵下所在区域土地的最高价格水平

5、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__的调查。A.宗地位置 B.使用者情况 C.界线

D.权属状况

6、土地登记的种类有__。A.初始登记 B.变更登记 C.更正登记 D.其他登记 E.房地产登记

7、所得税主要指的是__。A.社会保险税 B.企业所得税 C.资本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E.集体所得税

8、最有效使用应当以预测原则和原则为基础,就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作长远的考虑后予以确定.2008、【2004年考试真题】 A:需求与供给 B:报酬递增递减 C:最有效使用 D:变动

E:时间因素

9、教育设施完备程度主要影响__用地宗地价格。A.商业 B.住宅 C.旅游 D.工业

10、下列不属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的是__原则。A.综合分析 B.整体控制 C.主导因素

D.土地收益差异

11、下列关于基准地价评估技术途径的表述,最准确的是__。

A.在市场欠发达地区,以土地定级为基础,用市场交易价格等资料评估 B.在市场发达地区,以土地定级为基础,以土地收益为依据评估

C.在市场发达地区,在土地定级或均质地域划分基础上,用市场交易价格等资料评估

D.在市场发达地区,以影响地价的土地条件和按因素划分的均质地域为基础,以土地收益为依据评估

12、在估价中要特别注意估价目的、估价时点、估价对象状况和__四者的内在联系。

A.估价原则 B.估价方法

C.不动产自身状况 D.不动产市场状况

13、__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A.土地使用权 B.土地租赁权 C.永佃权 D.地上权

14、路线价估价法基本公式的表示形式是。A:宗地总价=路线价×宗地面积 B:宗地总价=深度百分率×宗地面积 C:宗地总价=路线价×深度百分率 D:宗地总价=路线价×深度百分率×宗地面积 E:时间因素

15、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是__的内容。

A.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B.国土规划

C.土地利用计划 D.城市规划

16、损失补偿的范围为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下列属于其范围的是__。A.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测算损失 B.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合理费用 C.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其他费用 D.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 E.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费用

17、利用剩余法估价时,场地取得契税的计息期应包括__。A.前期、建设期、销售期 B.前期、开发期、销售期 C.建设期、销售期 D.开发期、销售期

18、适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多、地貌类型比较复杂的地区的是。A:网格法 B:地块法 C:叠置法 D:多边形法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19、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2008年考试真题】

A:地籍图 B:房产分丘图 C:房产分户图 D:房产分幅图 E:土地

20、条件、位置大致相同的几宗土地,形状的宗地一般地价较高。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E:时间因素

21、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A:50~100 B:60~120 C:70~140 D:80~160 E:土地

22、争议一方为中央国家机关或者其直属单位,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案件,有处理。

A: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B: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D:国土资源部 E:35%~50%

23、在估价中要特别注意估价目的、估价时点、估价对象状况和四者的内在联系。A:估价原则 B:估价方法

C:不动产自身状况 D:不动产市场状况 E:合法性

24、在下列选项中,__具有存款创造的功能。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25、某公司1996年以出让方式取得居住用地7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当时居住、商业用地土地出让价格分别为80万元和110万元.2006年,该公司申请将土地用途由居住变更为商业并获得批准,按重新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当时的价格标准,商业、居住用地的出让价格分别为150万元、100万元,则应补交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为(土地还原利率取6%)。A:33.44万元 B:58.17万元 C:70.00万元 D:76.54万元 E:合法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路角地如有陆桥或地下道出人口,则在该路角地单价的基础上以__为限进行修正。

A.加成10% B.加成20% C.减成10% D.减成20%

2、按土地权利分类,土地价格可以划分为。A:所有权价格 B:使用权价格 C:租赁权价格 D:抵押权价格 E:处置权价格

3、关于路线价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路线价与级别基准地价重叠的区域,里地线以内以路线价为主 B:四三二一法则、霍夫曼法则是国际通用的路线价宽度修正方法 C:路线价不需要进行容积率修正

D:甲某将已出让土地再转让,用路线价法评估时仍需进行年期修正

E:美国采用的是累计深度百分率原理,日本采用平均深度百分率原理,前者百分率成递增趋势,后者百分率成递减趋势

4、对用于仓储加工区的某宗地内办公楼、食堂和职工活动室用地,以下土地估价技术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有__。

A.将该部分用地分割出来,按办公用途单独进行评估 B.该部分用地为工业配套设施用地,按工业用途进行评估 C.将该部分用地分割出来,按其他商服用地进行评估 D.按委托估价方的要求进行用途设定和评估 E.将该部分用地分割出来,按住宅用途进行评估

5、关于债券和股票投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9年考试真题】 A:债券投资风险小于股票投资 B:股票投资风险小于债券投资

C:债券投资企业不能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 D:股票投资企业可以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

E:债券和股票都是流通工具,都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转让

6、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的具体要求是__。A.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应当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C.坚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D.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 E.涉及农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用地审批

7、__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A.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B.土地整理

C.土地总体规划 D.土地单项规划

8、下列属于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的是。A: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金额 B:土地开发成本、费用

C: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D: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E:建设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9、__是地籍管理的核心。A.土地权属管理 B.土地控制管理 C.土地行政管理 D.土地经济管理

10、货币的职能包括。A:保险手段 B:贮藏手段 C:外汇手段 D:流通手段 E:支付手段

11、下列选项中是主要决定或影响价格的因素。A:商品的稀缺程度 B:货币的币值 C:市场供求关系 D:顾客喜好程度 E:商品的数量

12、集体土地上的拆迁行为,主要按照__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A.《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B.《土地管理法》 C.《劳动法》

D.《城市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3、收益还原法中总费用确定容易出现的问题有。A:未考虑收益的方式,盲目地确定费用 B:确定年折旧费时,缺少对房屋结构、耐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残值率等的说明,同时在计算年折旧费时,对折旧年限把握不准 C:将利息计入总费用中 D:忽略了其他衍生收益 E:未考虑房屋的闲置

14、国债的限度包括的含义有。A: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 B: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C:当年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E:预计来年的总需量

15、搜集交易实例时要保证所搜集内容统一性和__。A.条理性 B.代表性 C.相关性 D.规范化

16、土地估价方法可分为基本估价法和应用估价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用估价法的为。

A:路线价估价法 B:标准宗地估价法 C:成本逼近法

D: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E:35%~50%

17、根据地下水的成因和埋藏条件划分,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是。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所有地下水

E:取得开工许可证

18、一般情况下,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效益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A.开发成本 B.开发周期 C.建筑面积 D.销售价格

19、在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税依据的是。A:纳税人享受的营业税减免税 B:纳税人偷逃增值税被处的罚款 C:纳税人偷逃消费税被查补的税款 D:纳税人滞纳营业税而加收的滞纳金

E: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后实际缴纳的营业税

20、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包括__。A.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 B.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信项目 C.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

D.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项目 E.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整修工程项目

21、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__。A.比率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平均分析法

22、《国家赔偿法》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__为赔偿义务机关。A.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 B.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

C.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 D.作出改判的再审人民法院

23、下列建设用地中,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

A:居民住宅建设用地 B:城市基础设施用地 C:学校办公楼建设用地 D:国家机关用地 E:军事用地

24、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433号)规定,土地资产处置时,要考虑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平均取得和开发投入成本,合理确定土地作价水平。A:平均取得成本 B:无偿取得成本 C:有偿取得成本 D:经济成本 E:开发投入成本

牡丹江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初探 篇3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之间, 属牡丹江的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4°20′-44°51′, 东经为129°17′-129°55′之间。土地总面积为1353.46平方公里。牡丹江市辖4个城区, 包括东安区、西安区、爱民区和阳明区。

2 牡丹江市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研究

2.1 分等方法

因素法分等在对区域进行宏观分异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土壤、地貌、水文、农田基本建设等因素对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逐步订正, 实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的评价。样地法分等从土地剖面的整体特征出发, 通过对分等单元与标准样地的气候、土壤、地貌等因素的直接比较, 实现土地自然质量等的评价。

2.2 分等指标体系的确定

按照农用分等控制区的要求, 全市分为平地区、坡地山地区, 并分别确定其分等因素。平地区分等因素:厚土层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排水条件、盐渍化程度、距障碍层深度、PH值等7个因素;坡地山地区分等因素:厚土层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坡度、距障碍层深度、PH值等6个因素。

2.3 指定作物因素因子分值图的编写

县级需要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分值图, 作为计算各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值的依据。具体如下:

2.3.1准备工作底图。在乡级土壤图上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分值图, 准备一套各乡 (镇) 1:2.5万的土壤图和一套1:2.5万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工作底图。2.3.2土壤图上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分值图。根据土壤图或土壤资料中标明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参照对应的各分等因素的分值, 在土壤图上注记其分值。同时考虑排水条件及盐渍化程度, 并同时注记其相应的分值, 将同等分值连在一起, 编制分等因素分值图。2.3.3定各分等因素分值。坡度。凡坡度小于2°的单元均为平地区, 其分等因素有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7个因素;凡坡度大于2°的单元为坡地山地区, 分等因素有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坡度等6个因素。有机质含量。可从土壤图或土壤调查报告上查找, 如当地没有这方面资料, 可变通从省、市级土壤调查报告中查找, 再进行分析校验后采用。黑土层厚度。指腐殖质层厚度, 也就是土壤剖面的A层, 可从土壤图或土壤调查报告中查找。如土壤图中没有标注的, 可从土壤调查报告中该土壤典型的地块中查找。PH值。可从土壤图或土壤调查报告中查找, 土壤的PH值也可以从典型地块中查找。距障碍层深度。是指土壤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影响作物根系发育的障碍层, 不是由于耕作制度造成的犁底层。土壤质地。按土壤图标明的土壤质地确定其分值。盐渍化程度。主要是根据缺苗率来计算其分值, 可不考虑是盐土还是碱土。其分值可视为100分。排水条件。是否属于涝区和有无排水工程。一般讲低洼地、易涝地、坝外地等都属于排水条件较差地块。2.3.4评价因素权重值确定如表1表2。2.3.5划分分等单元。划分单元的方法采用叠置法。用同比例尺的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相叠加, 按照同一权属、同一地类、同一土壤、同一坡度划分分等单元。2.3.6农用分等指数计算、等别划分。

a.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 (C) 计算

在编绘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分值图上, 参照各分等因素的分值, 列表进行各单元自然质量分值C的计算, 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式中: (1) 、 (2) 、 (3) 、 (4) 、 (5) 、 (6) 、 (7) 分别为各分等因素的自然质量分值, f1、f2、f3、f4、f5、f6、f7是各分等因素相对应的权重值。

b.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R) 计算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R)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气候 (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C—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值, 为指定作物各分等因素的分值乘以权重值之和。D—产量比系数。

c.农用地利用等指数G计算

基准作物产量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R—各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KL、KC—乡 (镇) 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利用系数, 由省统一计算。

d.农用地等别划分。全国农用地拟分为25个等, 结合黑龙江省情况, 全省农用地拟分为11个等。按照省规定划分11个等别划分, 每250分为一个等别, 小于250分的为I等, 251-500分为Ⅱ等, 以此类推, 可以确定其所在地分等单元的等别。

e.农用地分评定单元指数计算和划分等别的计算处理建立基础数据库, 编制因素、因子数据库, 编制基本参数数据库, 编制分等指数和划分计算程序, 编制乡镇代码库。将每一个单元的因素、因子和基本参数及数据输入微机, 由微机自动计算C值、R值、土地利用等、G值和单位面积统计汇总, 并自动生成各等别的面积汇总数。经过计算机计算, 牡丹江市最高分为1803.78, 最低分为956.88。2.3.7等别的检查、调整确认。通过对农用地等指数的比较分析, 把所有分等单元划分为不同的农用地等别。经检验不合格的分等单元, 按照农用地分等的要求和程序重新进行计算, 并认真检查各个计算环节是否有失误的部分。

3 牡丹江市农用地分等成果

3.1 分等成果

牡丹江市农用地等别指数最高值为1803.78, 最低值为956.88, 按250指数为一个等别划分, 共划分五个等别。按省给出的等别, 牡丹江市农用地等别在4-8等, 其中:4等地472个单元, 共55104.9亩, 占总面积的11%;5等地1543个单元, 共324412.9亩, 占总面积的63%;6等地471块, 106811.2亩, 占总面积的21%;7等地85块, 22749.1亩, 占总面积的4%;8等地8个单元, 共2353.3亩, 占总面积的0.5%。

3.2 农用等别评价和分析

牡丹江市区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牡丹江两岸和海浪河、爱河、东村河、北安河一带的河谷冲积平原中, 海拔高度在230-300米之间, 坡度在2°以下, 地块面积较大, 分布比较集中, 耕地比较平坦。坡地农用地主要分布在漫川、漫岗, 坡度在2°-8°之间, 单元划分较平原区小, 分布不均匀。部分坡农用地分布在丘陵区, 坡度在8°-15°之间, 单元较小, 分布较零散。有部分耕地分布低山区, 坡度在15°以上, 单元小, 分布零散。

3.3 农用地等别差异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农用地差异受自然因素、生物、气候、母质、时间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存在的问题是质量较低的耕地多为中低产田, 主要影响水土流失、渍涝、干旱;农田质量较低的主要是偏远地带, 交通差, 生产粗放, 投入少, 种植结构不合理, 人员素质偏低。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市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研究, 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分等定级 篇4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黑龙江省青冈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处松嫩平原的腹地,距省会哈尔滨市约110km处,介于N46°28′~47°07′,E125°19′~126°22′,隶属绥化市。东以通肯河为界与望奎县、海伦县隔河相望,南依兰西县,北邻安达市、林甸县,北靠明水县。青冈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高温、日照长、雨量集中,秋季多风早霜,冬季漫长而寒冷、雪少北风多,结冻期长达6个月。多年平均气温2.4℃,气温变化幅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50.1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左右[3]。青冈县辖6个镇、9个乡,土地总面积2 680.16km2。

青冈县属于松花江、松嫩冲击平原,东部沿通肯河一线地势起伏,局部地区高差相对较大,西部地势相对平缓。该县地势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由247.4m降至129.4m,呈陂状起伏。由于该县受特定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人为因素干扰,使土壤分布较为复杂。青冈县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碱土、泛滥土和沙土,共有7 大土类20 个土属、50个土种。其中中部地区宜农的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东部以宜农林牧的草甸土为主,西部以牧业为主的碱性草甸土居多,其余几种土壤零星分布在东部地区[4]。

1.2 土地利用现状

据2010年12月31日二调变更资料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及比重:青冈县土地总面积为2 680.16km2。其中,青冈县县域内农用地总面积2 346.2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54%;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33.2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43%;其它土地总面积为0.6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0.03%。

青冈县县域耕地总面积1 731.39km2,其中,水田16.50km2,占耕地总量的0.95%;旱田1 713.03km2,占耕地总量的98.94%;水浇地1.86km2,占耕地总量的0.11%。

2 评价体系与数据库的建立

2.1 评价体系的建立

2.1.1评价因素权重值确定

由专家打分法可得该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所赋权重,具体权重值:平地区(坡度小于2°的单元)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质地、土壤排水、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深度和pH的权重值分别为0.30、0.17、0.10、0.19、0.12、0.06和0.06;坡地区(坡度大于2°的单元)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质地、坡度、障碍层深度和pH的权重值分别为0.27、0.19、0.14、0.25、0.08和0.07。

2.1.2分等指标体系的确定

结合青冈县实际情况,将基准作物定为水稻,指定作物定为玉米,以土地资源详查地块为评价单元,以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质地、坡度、pH、障碍层深度、土壤排水、盐渍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因子,采用多因子综合评判法来建立青冈县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在专家打分法的基础上,给每个评价因子赋予权重并确定该因子的评分标准。调查该地各单元所属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表后可知,其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和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分别为1 701和1 905,经计算即可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最后计算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并分别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之后,确定农用地的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

2.1.3农用分等指数计算

自然质量分值(C)的计算:根据评价单元的各项评价指标因子所打分值即可进行各评价单元自然质量分值C的计算,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式中,C为自然质量分值,保留小数点后三位,若计算结果C值小于0.650需将其结果修正至0.650;ai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自然质量分值;fi为各评价指标因子相对应的权重值。

自然质量等指数值(R)的计算公式:

式中,R为自然质量等指数值;b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为自然质量分值;D为产量比系数;E为指定作物的轮作比。

式中,G为评价单元等别指数;R为自然质量等指数;KL为土地利用系数;KC为土地经济系数。

2.1.4农用地等别的划分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其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均划分为15个等别,其中每250分为一个等别。0~250分的为Ⅰ等,251~500分为Ⅱ等,以此类推,可以确定评价单元等别。

2.2 数据库的建立

2.2.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图件资料包括土壤图、单元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由于图件资料的来源年代不同,导致图形的投影方式和图件的比例尺会有所差异,如直接使用会影响最后数据结果的精度。因此,在建立空间数据库之前要将各个图件进行统一的大地坐标转换和投影变换的标准化处理。

农用地分等定级包括大量的空间地理信息和与其相关的属性信息,所以将空间图形信息按照实际需求分为点状要素、线状要素、面状要素和注记等图层,采用层次型管理方法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于日后的数据查询处理。

2.2.2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农用地分等定级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数据,而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等各种已有的统计资料和对实地的调查。为避免数据来源不同而导致的数据项名和度量单位不统一等问题的产生,在建库之前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转化处理,达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

属性数据库的建设采用关系型管理,部分属性信息可以通过键盘依次录入,其它的信息依情况可用ArcMap等地理相关软件的关联(join)功能来实现信息的录入。

2.2.3数据的查询、检索和输出

成果价值的体现在于实际的应用。因此,数据的查询、检索和输出是该成果价值体现的主要途径。数据库作为有效信息的载体,将现实离散的数据信息成果有效整合,可以通过ArcMap等地理相关软件对数据库及相关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行访问、查询,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所需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出图等输出性操作。

3 ArcGIS空间分析模型

3.1 ArcGIS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

Model Builder是ArcGIS9中构造地理工作流和脚本的图形化建模工具,是连接数据和空间处理的一种复杂的GIS任务,将既定的工作自动化、模型化或半模型化[5],可以让多人共享该模型的设计流程。它将输入数据、相应的空间处理工具和输出数据依次连接起来,并用图形语言对土地评价的公式进行形象直观的表达,使整个设计的思路清晰,修改、编辑更加方便[2]。同时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行需求添加必要的附加说明使评价流程可读性更强,方便专业性不强的人士理解。

将评价指标因子导入空间分析模型Model Builder中,根据相关公式及设置相应参数,通过空间处理工具分析运算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具体流程见图1。

3.2 ArcGIS空间分析模型的优点

建立的空间分析模型的优点有:第一,在信息交流上便于后续工作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转的技术障碍,其成果数据可以保障不同的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为基础业务的信息集成、交互及协同工作;第二,将该模型或者部分子模块嵌入到其它的相关或相似业务模型中,作为不同问题模型的子模型被反复运用[6],便于空间分析模块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数据使用价值[7];第三,直观的数据流程图可以简化方案设计者对方案的查错、修改和深化的过程;第四,简化作业流程,减轻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和工作效率,保障了结果数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使得耕地质量评价更加科学[8,9]。

4 结果与分析

青冈县耕地总面积1 731.39km2。省级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在五到八等之间,分别为5.44、345.29、1 378.57和2.09km2,其中以六、七等为主,各乡镇均有分布。而五等和八等的地零星分布在民政乡、兴华镇和德胜乡等地。省级农用地利用等别也在五到八等之间,分别为24.84、606.46、1 098.22和1.87km2。八等地仅在青冈镇、民政乡和昌盛乡有少量分布,其余等别农用地在各个乡镇均有所分布。省级农用地经济等别在四到八等之间,分别为0.20、75.85、889.67、763.81和1.86km2。其中四等地只分布在兴华镇,质量较高的八等地则分布在青冈镇和民政乡(见图2~图4)。

数据成果表明,青冈县农用地省级自然质量等别以六、七等居多,其农用地属中低等产田,面积范围较广,说明该县耕地质量可开发潜力较大。从农用地省级利用等别以六、七等为主可知,耕地质量分布不均匀是由于各乡镇农用地基础设施配备等情况良莠不齐,导致耕地生产力水平不均衡。因此,加强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结论与讨论

耕地的质量、数量问题都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耕地质量评价已经由最初的单纯考虑耕地自然因素普查土壤性质、为地税服务发展到综合自然、经济和社会的“人地一体化”的资源价值评价体系[10,11,12]。该研究凭借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型的优势,对青冈县耕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的方向性指导做出了智能的技术支持,也保障了该县的耕地可持续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以往农用地分等定级中人工操作失误率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分等定级 篇5

1 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 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 导致粮食问题越来越迫在眉睫, 而农田问题有事关系个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因此要重视基本农田的保护问题。基本农田的保护问题主要为数量方面的保护, 忽视了对农田质量、规划等方面的保护, 尤其是对农田附近的生态保护, 导致农田周边环境恶劣, 甚至造成了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并且优于缺乏调查分析, 农田保护区内同样划入了一部分的灾害频发区。同时存在“划劣不划优”“划远不划近”的情况, 而根据国家规定, 经批准的基本农田应补划质量和数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完成。

2 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思路

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工作首先要统一技术范围, 制定统一的标准耕地制度, 并制定某种农作物, 以此农作物的生产潜力来评定土地质量, 并依据农用地的利用情况, 出产情况, 确定农用地的情况, 从却确定和了解全国农用地的质量、分布以及利用情况。

3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

3.1 基本农田数量的合理确定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有助于基本农田数量的确定, 从而有效的区分优质和劣质农田。在确定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的时候, 应该将出产量较低的劣质农田剔除, 从而保证确定的基本保护农田均是优质农田。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结果为依据, 并结合区内耕地的最低需求量, 确定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并将此数据作为农田保护基数, 当累计面积等于或大于这个基数时, 该等级范围内的耕地面积就是基本的农田保护面积。并且可以结合当地的社会属性以及自然条件, 规划内难以保护的耕地或等级较低的耕地作为建筑用地。确定了基本农田面积后, 应逐级分解指标, 不能只依据实际耕种面积, 应以各地区等级较高的农用地区域内的实际耕地面积作为标准, 并根据耕地质量有效的分配。

3.2 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的合理确定

农用地分等定级对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的确定有一定帮助, 可以形成农用地质量的等级体系, 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直观的反映出来, 有助于人们对农用地质量分布的掌握, 同时也为合理分布农用保护田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为有效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中定性规定转向定量化划分和空间上的落实保护, 应当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理论依据、可行的划定方法以及相关程序进行基本农田的具体范围划定。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包括分等报告、管理数据库以及等别分布图。其中农用地的等别分布图可以在县级农用地利用等别图的基础上进行添加, 首先优先划分高等级农用地为基本农田, 并在图上按105%~110%的比例划出高等级耕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如未达到要求, 则向低等划分。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真实的反应和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3.3 农田分级管理的实现

我国的相关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则明确指出, 基本农田确定后,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可私自占用、改变用途, 任何关于农田专用以及占用的情况均需报国务院批准, 并应补充相应质量和数量的基本农田。而农用地的分等定级成果为耕地的质量划分提供了有力依据, 有助于更准确的划分一般保护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以及特殊保护基本农田, 并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对不同等级的农田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分等定级成果不仅有助于农田的针对性管理, 同时有助于制定不同等级的不成措施提供依据, 从而促进了农田的真正分级管理的加快实施。有关规定指出应尽快开展相关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工作, 并根据登记进行折算。在不降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将被占用的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和需要补充的耕地的质量、数量进行比较和折算, 以实现基本农田分级管理。等级折算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指的是对不可通过经济技术方法达到占用耕地登记的情况, 应依据不降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标准, 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进行科学的等级折算, 补充相应的耕地面积。另一方面指的是, 优化补充耕地土地开发项目,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项目标准, 从而有效的提升农用地登记, 使补充耕地的等级达到被占用地的登记, 最终实现占多少补多少。

4 结论

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土地利用的有效规划。农用地分等定级动作的实施已经在全国大力开展, 其成果涵盖了我国的不同区域, 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充分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为我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摘要:为有效的保护耕地, 并稳定农业生产, 应科学合理的对农用地惊醒分等定级。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存在这多个问题, 如注重数量却轻视质量以及护士农田附近的环境保护等。要实现农田的科学管理,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质量评价技术成果是主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农用地粉等定级工作的思路, 并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 旨在为各地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田保护,技术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建波, 王国强, 王莉, 胡纪鹏.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6) .

[2]李景玉, 郧文聚.切实做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为深化改革土地管理奠定基础[J].资源·产业, 2005 (5) .

[3]王鑫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需完善的几个方面[J].中国土地, 2005 (9) .

分等定级 篇6

1 环境影响潜力分析

环境影响潜力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水土保持改良度、土壤改良度和植被覆盖率[6]。因待开发土地多处于未利用状态, 植被覆盖率一般较低, 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碱化。因此水土保持改良度指标为综合指标, 反映项目建设后, 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的改善程度, 该指标可通过比较有无项目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等面积指数进行评价。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L表示水土保持指数;

SLi表示水土流失面积, Ssi表示土地沙化面积, SYi表示盐碱化面积 (其中i=1, 表示开发前, i=2, 表示开发后) 。

土地开发工程多包涵对项目区原有土地进行填坑、平整、路渠电配套、土壤培肥等[2]。土壤改良度指标反映项目建设后, 项目区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程度。该指标同样为综合指标, 包括土壤质地、土壤肥力、耕作层厚度。其数值可以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评价结果。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TL表示土壤改良指数;

Fi表示土壤肥力因素分值, Hi表示耕作层厚度因素分值, Zi表示土壤质地因素分值 (其中i=1, 表示开发前, i=2, 表示开发后) 。

植被覆盖率指标反映项目建成后, 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即农业环境的改良程度, 该指标最能直观反映土地开发工程的生态效益潜力, 可通过计算项目区植被覆盖变化率衡量, 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VC表示项目区植被覆盖变化率;

RV1表示开发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RV2表示开发前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2 资源平衡潜力分析

土地开发的生态目的是对项目区各种生物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并通过开发提高其利用效益。理论上对土地不断加大肥料和水资源投入, 即使末级土地同样可获得高产出, 土地的开发包括对项目区进行肥力改造, 但工程实施所能带来的各项产出是无法突破项目区可供利用资源的上限, 因此这种开发是以牺牲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功能为代价, 在造成投资浪费的同时, 过度的施用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是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剥削, 将突破土地自我恢复极限, 造成土壤板结。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 将造成地面塌陷, 最终使开发效益整体下降。故土地开发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需考虑项目区各种资源条件的承受能力, 该指标可衡量项目工程所取得的预期效益是否是在对土地友好利用的前提下进行。

项目区内唯一“无限”资源是光温, 对该指标的评价反映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在资源可持续条件下是否仍有挖掘潜力。

因此, 资源平衡影响潜力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水资源平衡度、单位面积肥料施用程度及光温资源利用度。

水资源平衡度指标反映, 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区降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程度, 特别是对项目区地下水的开采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W表示项目区开发后水资源平衡度;

LD表示项目区可提供的地下水最高值;

θD表示在不引起项目区地下水下降前提下的最高开采比率;

LJ表示项目区降水最高量;

θJ表示项目区降水最高利用率;

L表示项目区开发后水资源最高需求。

单位面积肥料施用程度反映, 项目建成后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达到预期目标所需施用化肥数量。

光温资源利用度反映, 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区的光温资源利用程度, 可用农用地分等因素体系中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衡量, 其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L表示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LT1项目区利用的光温资源;

LT项目可供利用的光温资源。

3 土地开发生态潜力因素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量化

土地开发生态潜力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各因素、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对应因素成果值或根据其测算方法计算而得, 包括比率和数值, 但相互之间缺乏统一可比性。根据多因素多目标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各单项指标的相对完成值来进行统一评价。单项指标的相对完成值是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在该区域相应指标最高值的比率。

公式为:Ri=KiKimax×100%

式中:Ri为指标i的量化值, 即单项指标i的相对完成值;

Ki为指标i的评价值;

Kimax为该区域内指标i的最高值。

3.2 赋予权重

权重的确定包括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应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或项目建设者、受益者, 采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 赋予或求取各单项指标的权重[7]。对单项目评价, 应考虑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项目建设所需解决的首要目标, 对因素的权重进行平衡调整, 进而修改工程方案。对多项目进行评价选择, 需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需求进行项目权重平衡, 但同一地区不同区位项目间比较必须采用相同权重体系, 具体评价因素及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

3.3 计算综合指数

先求取各因素量化指数, 即将单项指标的量化值与其对应的权重值相乘, 并对所有选入评价指标的计算值求和, 计算出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因素评价指数, 并将指数与各自权重值相乘后求得潜力最终综合指数, 公式如下:

式中:M为开发生态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值;

Wi为指标i的权重值;

N为开发潜力评价所选的指标个数。

如果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评价指数均无负值, 即项目实施未产生负效应, 则可采用几何平均法求取生态潜力最终综合指数。

式中:M为开发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值;

M1、M2分别为环境影响潜力、资源平衡影响潜力因素评价指数值;

W1、W2分别为环境影响潜力、资源平衡影响潜力因素的权重值。

3.4 指数判别及应用

因各判别因素评价量化指数均为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在该区域相应指标最高值的比率, 故综合指数可划分为不同区间以判别项目的潜在生态效益和开发适宜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经综合指数判别后, 存在问题的开发项目可根据各单项相对完成值、综合指标值和各因素指数值列表, 查询土地开发方案及项目区自然条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分析效益低下原因, 以求确定项目区影响开发潜力的因素, 修改开发方案, 确定要进行修正的因素, 以明确该项目区自然条件适宜开发度, 从而提高项目开发潜力, 减少盲目性。

4 结论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开发生态潜力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将农用地分等因素与土地开发生态潜力评价因素相联系, 并将其应用于土地开发生态潜力的评价体系中, 对于提高土地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林.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2, 5 (4) : 26-29.

[2]张殿发, 卞建民等.土地资源开发的农业生态效益评价[J].资源科学, 2001, 23 (2) , 26-30.

[3]宗跃光.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居住新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3, 6 (3) : 26-29.

[4]谢花林, 李秀彬, 陈瑜琦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资源科学, 2010, 32 (1) : 57-63.

[5]袁秀杰, 赵庚星, 朱雪欣.平原和丘陵区农用地等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衔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7) : 65-70.

[6]赵华, 卞正富, 冷海龙.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 2003, (03) : 19-25.

上一篇:生物质能源下一篇:政府网站发展中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