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的应用

2024-12-04

“BIM”技术的应用(精选12篇)

“BIM”技术的应用 篇1

1 前言

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 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等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 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 作为协同工作坚实的基础和平台。建筑信息化模型 (BIM) 可以帮助工程建筑项目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避免反复修正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并且可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在国外BIM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美国大部分建筑都是依靠BIM技术去完成, 在日本BIM技术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在中国未来的建筑业中的应用也会成为必然。BIM对未来的建筑设计业来说将会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就像20年前, CAD技术的普及推广一样是建筑师、工程师们从几千年的绘图板走向计算机绘图。计算机上的虚拟图纸的修改、复制等都十分方便,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CAD只是实现了辅助制图的功能。

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设计

众所周知, 只有建筑师才从设计初期就开始构思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 拥有可持续的设计观, 才能真正做出可持续的设计, 也才能避免建造中、建成运营中的资源浪费。但当今建筑的复杂程度, 建筑师对整个建构过程的主观判断或经验往往无法把握, 就算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全面地考虑可持续与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 然而当建筑建成后也往往与设计之初的构想差之甚远。于是不得不再加入所谓的节水、节能等的技术设备去达到目标。这必然就付出了不该有的代价,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设计, 在设计之初的场地设计时扩大了设计者整合各种现场数据的能力。在建筑单体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特定部分建筑的维护结构的热量得失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BIM模拟建筑物的朝向及开窗设置进而分析房间的采光、通风等真实效果。建筑师还可以更准确地整合多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材料及各种系统, 使其更好地去满足使用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需求。通过BIM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建筑的标准。

3 工程信息直观化, 建造过程可视化

传统CAD技术都以二维方式呈现, 其表达的信息要通过专业人员去读懂并分析, 若在复杂工程项目中其二维方式表达的信息超越了专业人员的读图能力及经验上的主观判断力, 就不得不依靠三维软件去辅助表达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 而且CAD二维图工作会导致建筑生命周期的隔断不连续, 当新的构思方案出现时, 往往就需要废弃之前的工作从头开始, 而BIM技术着使得任何信息都可以直观地出现在模型中, 这些信息 (形体、日照、流线、节能、水电暖及结构等专业信息) 都是相互关联的, 一处修改, 处处都会跟着修改。

建筑设计的后期BIM技术可进行辅助设计出图, 专业间碰撞检查, 相关规范检查, 项目工程量统计, 施工模拟, 标准构件生产及造价分析等工作。通过BIM的应用, 建筑设计过程的效率提高了, 成本降低了, 流程也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各专业人员、投资方以及施工人员之间的协调交流也变得更加容易, 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水准, 更易获得业主及使用者的认可。

4 方案与建成效果一致, 所有项目都有其用武之地

2010上海世博园中的一半场馆都是应用BIM技术建成的, 尤其像演艺中心这种复杂的项目, 是BIM技术使其得以进展顺利, 施工中的曲线控制与设计模型几乎一致。再如正在建设的上海中心, 很多局部重点部位, 如地下室机房及设备层等关键部分用二维进行设计是根本无法做出的, 最终还是通过BIM系统才得以解决。BIM在其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BIM是一次设计理念和方法的革命, 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都有其用武之地。如在住宅类项目中, BIM通过单元模块的建立来解决大量的重复工作。对大型、复杂的项目, BIM更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完全可以缓解原始CAD在设计表达和设计协同上的诸多问题。从而在前期方案推敲、专业协调、设计直观可视、设计质量保障、控制造价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5 数字化的项目管理及工业化建造模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将所有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归类整理, 而BIM的模式是将设计归为数字化的数据库而不是单独的文件, 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检索、查询、删除、替换和更新, 而且可以提供适用于各个建构阶段的模型。也就是说BIM可以像汽车、飞机制造那样, 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如福斯特事务所在伦敦市政厅项目中, 从精确的数字化信息模型中提取出带有x、y、z坐标的500多种窗户, 厂家即可把每个窗子的空间点定位及其他数据输入数字机床, 这样即可生产出与模型中一致的窗子, 节省了时间, 避免了反复制造带来的浪费, 同时也提高了精度和质量。

6 结语

BIM为建筑业带来好处显而易见, 但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要经历一个过程, 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BIM技术的应用软件的开发, 完善的BIM相关标准的制定, 同时还要通过大量项目的实践, 才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BIM应用模式, 也只有这样BIM技术的优势才能在我国未来的建筑业中充分体现。

摘要: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 不断进化, 不断完善的艰难历程。原CAD等二维模式下的建筑设计手段早已不能实现许多建筑的非线性和超高层及超大跨度等特点,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必将淘汰。现在设计者贯彻信息模型理念已显得极为重要。BIM技术的将使对建筑设计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形成一次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式,可持续设计,工程,效果一致,BIM技术

参考文献

[1]苏毅, 曾坚.从尺规到NURB———用于辅助设计曲面型建筑的几何工具的沿革[J].建筑师, 2007 (10) :18-23.

[2]沈阳市建筑设计院.BIM:让工程建筑设计变得直观、精确[J].勘察设计, 2010 (12) :38-41.

[3]祝元志.BIM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与挑战[J].建筑, 2010 (3) :12-22.

[4]傅筱.建筑信息模型带来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转型[J].建筑学报, 2009 (1) :77-80.

[5]王广斌, 张洋, 姜阵剑.建设项目施工前各阶段BIM应用方受益情况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9 (10) :439-442.

[6]张建新.工程项目管理进度控制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BIM”技术的应用 篇2

【关键词】BIM技术;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发挥它独有的优势,从而缩短设计时间,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质量与居住舒适度,并推动住宅建筑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们的要求,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了BIM技术,该技术能将人们对居住的要求进行统计和融合,从而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的住宅建筑[1]。

2BIM技术的定义及优点

2.1定义

BIM技术就是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计算机,利用建筑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数字防震技术,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良,目的是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建筑。通过BIM技术对建筑进行模拟,建立模型,能降低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缩短建筑工程的工期[2]。BIM技术能对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具有协调性、优化性以及模拟性等特点,因此,在住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BIM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住宅建筑在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以及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的安全性。

2.2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的优点

“BIM”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BIM;公路设计;Civil 3D软件;三维可视化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ique in Highway Design

Wang Juan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hengdu Sichuan 611130)

【Abstract】BIM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BIM can be used for housing construction, subway, highway, dam etc.The main software realizing BIM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s AutoCAD Civil 3D. Highway design using AutoCAD Civil 3Dhas it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for the 3D visualization desig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cost control.

【Key words】BIM;Highway design;Civil 3D software;3D visualization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中文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设计、建造、运维等项目全过程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的概念和过程已经存在将近40年了,但直到2002年创立Revit软件的公司被欧特克公司收购后,BIM才被应用于商业产品中。

BIM可通过一系列的软件实现,像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还有Bentley公司、NemetscheckGraphisoft等公司的软件。BIM技术目前在北美、北欧、香港、新加坡等国已经应用很广泛,如美国2012年应用BIM技术的建筑占71%,我国BIM技术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其他城市则还用的较少。BIM应用范围很广,房屋建筑、地铁、公路、水坝等都可以用它。目前BIM技术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屋建筑领域正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BIM、学习BIM技术,而公路工程中对BIM的应用则起步较晚。

公路工程中实现BIM的主要软件是AutoCAD Civil 3D。Civil 3D是欧特克公司推出的基于BIM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软件产品,该产品组合包括基础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软件。20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运输局将AutoCAD Civil 3D定义为全州道路和高速公路设计项目专用软件。

我国公路、道路工程设计中目前使用的软件有纬地、鸿业等,相比纬地等软件,Civil 3D在很多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如界面更加友好,信息更方便传递和存储,设计三维可视化,有利于造价控制和后期运营管理维护等。

功能强大,信息量大:AutoCAD Civil 3D可根据测量数据、电子地形图等方面的信息创建三维仿真地形曲面,设计路线的走向、创建三维仿真道路模型、创建横断面图、纵断面图、设计检查、设计边坡、计算土石方工程量进行土石方调配、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场地等。其中Civil 3D可以就一条路线的中心线、左边界线、右边界线同时在一副图中创建纵断面图,如图1所示,实现纵断面设计时考虑横断面,这大大优化了公路线路设计工作。

使用Civil 3D设计的与地形图和路线动态相关的管网其模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积累了大量重要信息,在运营期间将为管理、维护、改建等起到巨大的作用。

界面友好,可视化程度高:不论是地形曲面还是道路本身都是以三维形式创建的模型,所以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如采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标高的地面将使整个区域哪里低哪里高一目了然如图2所示,即使不懂专业公路设计知识的客户也可以参与设计方案讨论,看懂以三维形式展现的设计路线成果(包括路线平面形状、边坡坡度、超高和纵坡设置成果都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客户)。

轻松处理变更和评审:由于模型具有动态关联的特性,变更时可轻松实现数据和模型更新,模型和图纸之间又智能关联,这就提高了图纸的一致性。工程设计评审通常涉及到非CAD使用者、但同时又是对项目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可以利用Civil 3D的可视化来让整个团队的人员参与设计评审。

多领域协作:道路工程师可以将纵断面、路线和曲面等信息直接传送给结构工程师,以便其在软件中利用已有的道路设计相关数据信息,设计桥梁、涵洞和其他交通结构物。道路信息还可以与房屋建筑模型通过不同软件之间交互操作,导入同一个模型文件中,增强三维视图的真实效果。

AutoCAD Civil 3D在中国已开发有扩展包,符合国内的设计习惯样式和规范需求。实现BIM的AutoCAD Civil 3D等一系列软件以其独特的优势势必逐渐融入土建工程各领域,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更加节约成本,适应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郭洪江,浅议BIM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315.

浅谈BIM技术的应用 篇4

关键词:BIM技术,应用

1内涵

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的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博士提出的BIM概念:“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和构件性能,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而且还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的过程信息。”是对BIM技术最早期的定义。

2002年Autodesk公司副总裁Phil Bernstin向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提出了建筑信息化模型的设计理念——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一词正式诞生。2007年美国发布了国家BIM实施标准,此后,英国、澳洲、韩国、新加坡、香港等相继发布了BIM实施标准。

2特点

2.1关联性

BIM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如果BIM信息模型中的一个对象发生了变化,那么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对象都将会进行更新,以此来保持BIM信息模型的健全性和完整性。这不仅提高了项目设计的效率、减少了图纸修改的工作量,而且解决了长期存在于图纸间的错误、遗漏等问题。

2.2优化性

(1)项目方案优化

BIM技术可以把项目设计的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进行实时计算并得出结果,而这个结果可以帮助业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项目方案。

(2)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

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随处可见异型设计,比如幕墙、大空间等,这些异型设计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大,而且通常施工难度大、施工问题多,对其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施工进度且控制造价。

2.3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将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立体的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面前,给工程建设人员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图像效果。

2.4模拟性

在设计阶段,BIM可以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BIM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即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来模拟实际施工过程,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完成实际施工过程。

2.5可出图性

BIM技术通过对建筑进行可视化演示、调节、模拟、优化以后,帮助业主出不同于设计院的线条式图纸,可以出如下图纸:

(1)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3 BIM技术的应用实际案例

3.1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

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位于天津港的东疆港区南端,码头前沿线长为625 m,宽为65.05 m;码头包括前方承台、中承台和后方承台三部分;码头采用高桩梁板结构。码头主要包括水工码头、客运大厦和设备采购安装等三部分内容,码头客运大厦部分为地下局部1层、地上局部5层,采用钢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建造。

天律港国际邮轮码头的主体为异形钢结构,东西方向长为380 m,外檐部分的异型装饰板和中空玻璃幕墙为超长、超薄型构造,厚度仅为18 mm。此结构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不仅会使工程建设多次返工导致工期延误,而且还会浪费大量建筑材料。因此,承担该项目建设的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利用BIM软件对该结构进行深化设计,将其精确细化到每一个结构构件,并且分区域、逐层、逐点准确定位出每个大钢构件同外装饰面层之间的净距离,最终达到了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实现了项目建设“零”返工。

3.2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曲阜路站项目

上海市地铁12号线曲阜路站跨西藏北路与8号线曲阜路站十字相交。车站总长288.4 m,标准段净宽20.5 m,岛式站台宽12.5 m。高峰小时设计客流为7 062人/小时,车站总建筑面积18 776.2 m2。

(1) BIM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充分发挥了其优势,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使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沟通,以此来更好的开展设计。设计人员、审核人员等在任何时间段可通过不同权限从模型上直接获得相关信息,如专业视图、设计进度、设计质量等信息。

在项目设计阶段后期,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软件对项目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查、大型设备后期安装以及维护路径的设计研究,从而优化净空高度、优化管线布置方案和优化工程设计,以减少在项目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由于设计错误所导致的返工,以便保证工期控制造价和提高项目质量。

(2) BIM技术在项目建造阶段的应用

在项目建造阶段,可以利用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加上时间属性,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人行及车行道路翻交和管线搬迁模拟,以4D的直观方式对施工重点、难点进行研讨、加深理解,以便优化项目施工方案。

在项目管理平台上,BIM可以协调组织项目的所有参与方(设计,施工,监理等)、运营单位进行运营条件检查并制定竣工BIM模型标准;设备供应商进行产品信息录入和设备运维参数录入,以及制定设备参数数据标准、提供数据录入接口;监测单位对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并且提供远程三维可视化监测数据访问平台;监理单位负责检验记录和提供检验管理平台;施工单位负责管片质量跟踪管理(RFID)和进度计划管理,此外还包括制定芯片选用标准和提供4D进度监控平台;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变更管理和提供设计变更管理平台。

4结语

“BIM”技术的应用 篇5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施方面。通过使用BIM技术,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之前,能够进一步了解项目的相关内容,为工作人员提供关键信息,便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②沟通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建建立科学有效的3D模型,该模型的建立能够使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施工要点,对于不同专业的人员以及各个分包商而言,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③检查方面。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应用BIM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工作提供了便利;④模拟方面。通过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事项在施工之前模拟出来,能够准确掌握施工要点,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操作,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BIM”技术的应用 篇6

关键词: BIM 技术; 建筑节能设计;能耗分析;应用

能源紧缺问题目前已上升至全球性问题,不仅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严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科技有效地弥补了能源短缺所带来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尤其是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融入了现代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现代科技积极地探索有关建筑设计节能环保,降低建筑能耗的新途径和新方案,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然而我国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甚远,建筑节能设计思路不明朗、现代科技投入力度不够,整体来讲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能使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更得上国际水准,必须要对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和理念进行改进和更新,充分地将现代科技和建筑设计方案相融合,探索出绿色环保的建筑节能设计新方案,才能降低建筑能耗。

1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还远远满足不了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建筑设计理念问题和现代建筑技术水平的制约,使得建筑節能设计水平发展缓慢,通常是设计师沿用现有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和现有的建筑设计技术资料。而没有因地制宜地对建筑工程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的考究,进而验证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生态建筑的一些具体要求,如经济、节能、绿色环保等。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我国的设计师更注重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对于建筑的功效因素考虑甚少,设计中融入节能思维较少。此外,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大量的数据参数都是通过人工输入专业软件中进而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分析,其中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来进行输入和定量分析,而设计师对于软件操作和能量分析方面大多不够专业,使得一套建筑设计方案不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能量分析,而通常是设计方案投入到建筑施工中才进行能量分析,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设计方案通常会因种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变更,相应地建筑节能设计能量分析也难以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将成为理想化的方案,难以真正意义上实施。综合分析,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无法在设计计算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筑方案,这和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技能有着直接的关联,建筑设计和定量分析计算的脱节,将成为制约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提高的瓶颈。

2 建筑能量模拟与分析软件的应用现状

在建筑能耗分析和模拟方面国外许多国家都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开发出基于符合各国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的能量分析软件。我国在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方面也较为重视,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设计正式成为强制性设计标准。但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能量分析方法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没有有效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能量分析方法进而优化改进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能量分析方法,使得我国建筑界的设计师仍停留在原来的设计思维理念,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停滞不前。其中造成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阶段没有合理的、能被设计师所接收并应用于设计中的软件和有效的能效设计方法。

3 .BIM 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3.1 BIM 技术

B 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项通过建立虚拟建筑模型,建筑师通过对虚拟模型中包涵的建筑信息数据计算分析,确定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案的技术。其中在建筑虚拟模型能量分析方面,BIM几乎包涵了所有建筑节能设计所需的信息,如建筑材料、建筑外观、建筑功能及构件特征等信息。较好地指导建筑设计师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建筑师在建筑模型中可随时任意地将有关建筑设计方面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出和输入,及时地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正。总之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实现节能型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3. 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BIM技术,创建虚拟建筑模型,大量的和设计有关的信息将直观地展现在设计师面前,如建筑材料、三维空间效果、构件属性、建筑外观及具体功能效果等。在建筑设计具体的能量分析过程中,只需导入相关的能量分析软件就可以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并反馈出详尽的能量分析结果。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能量分析工具能有小地简化能量分析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更能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分析功能提高能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其中,美国是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美国的Green Building Studio可以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各项要求。GBS可以快捷地从BIM软件中导入建筑模型,利用建筑模型中包涵的海量建筑信息来构建一个相对准确的热模型,并将模型格式转换为XML的格式。进而根据实际的建筑标准和建筑法规,对不同需求的建筑空间类型进行智能化假定。模型假定后,再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典型气候信息数据,将DOE2.2模拟引擎引入到模型中进行模拟节能分析。其中分析内容包括建筑物每年的能量消耗、采暖制冷负荷、照明所需耗费的电力资源等,这些耗能数据都能够在模拟耗能系统中一一地展现出来,较为直观地反映过建筑节能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建设科技编辑部. 从能源国情看建筑节能〔J〕. 建设科技,2004, 28( 5): 12.

[2] 薛志峰.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 北京: 中国建工业出版社, 2005.

“BIM”技术的应用 篇7

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 虽然中国资源总量很多, 但是平均下来, 就会发现资源短缺的问题。在这个科技和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 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所以, 进行建筑节能是迫在眉睫的, 建筑界必须积极的采取相关措施。相关的统计结果显示, 现在已经存在的和新建的建筑, 基本都是高能耗建筑。要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 就必须要考虑环境、建筑师、设计方案等等问题,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设计师。众所周知, 建筑的位置和结构决定着建筑的采暖、采光水平等。建筑设计方案不同, 能耗也会不同, 所以, 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是很有必要的。

1 建筑节能设计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能源需求量急剧增加, 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都在担忧的问题, 因为能源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稳定发展。人口多, 建筑也多, 建筑能耗也是能源消耗的一大部分, 做好建筑节能设计, 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

建筑和设备专业都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要涉及的专业, 我们知道, 建筑方向、通风情况、结构、分区等等很多方面, 都影响着建筑的能耗。而且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 在这些方面往往有很大出入。一般在进行建筑施工时, 使用软件进行能耗分析, 但是传统的分析软件都是比较专业的, 需要很繁琐的操作和很高的专业知识, 在设计师进行设计时, 很难空出时间来进行大量的能耗分析工作。传统设计方案中, 设备和建筑这两个方面关联并不大, 能耗分析过程结束后, 得到的数据很难再反映到建筑设计中。这就导致了能耗分析往往都在最后才进行, 在建筑施工的最后阶段, 能耗分析几乎没有意义。

2 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

BIM就是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信息模型。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 这个模型就已经包含了诸如建筑结构、材料等等信息, 可以说设计师用BIM设计时, 就是在建造一个虚拟的建筑, 这个模拟的建筑是大量数据的集合。设计师能够随意的了解建筑结构, 也能对建筑费用进行大致的计算, 随时掌握施工的进度。现今, 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已经基本普及, 也出现了很多BIM核心的建筑设计软件, 这些软件的易用性、准确性已经远远超过传统2D CAD设计软件, 能够很好的缩短工期, 节省资金。以BIM技术为核心的3D CAD软件将会逐渐取代2D CAD软件, 这是大势所趋。我国很多的部门和建筑机构也借鉴了国外的丰富经验, 开始使用BIM技术来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贯彻了建筑设计智能、自动的方针。

BIM技术能够大大减少设计师的工作量, 因为使用BIM技术设计的建筑模型, 已经包含了建筑结构、材料等信息, 直接用能耗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就能得出能耗情况, 不需要设计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输入, 简化工作量和流程。例如来自美国的GBS软件, 能够直接利用BIM的建筑模型建立一个热模型, 软件将模型转换为XML格式后, 智能的根据当地法律法规、气候数据等等建立一个虚拟模型, 能够输出诸如费用、能耗、采光采暖等等数据。而做这一切, 设计师只需要进行地理位置和建筑类型的输入, 其他工作GBS软件就会自动完成。另一个软件就是美国的EP软件, 这个软件的全称是Energy Plus, 能够在建筑设计结束后, 进行能耗的准确分析。这个软件没有UI界面, 包含了很多小插件, 有着不同的功能。传统的2D CAD环境下使用EP软件时, 要进行很多专业数据的输入, 而这些专业数据同样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采集, 这严重的耗费了建筑施工时间。通过BIM技术的应用, 这个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设计师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将BIM建立的模拟建筑数据转换为EP软件的专有数据格式, 这样就能直接利用EP进行精确的建筑能耗分析。这个软件的应用实例就是美国的Freedom Tower, 在进行这个塔的设计时, 国家能源实验室用BIM得到的建筑模型通过EP软件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相关能耗数据。在进行建筑的外表设计时, 运用BIM核心的3D CAD软件模拟, 用EP软件分析出了最佳能耗设计方案。芬兰的Riuska软件也有相似的作用, 能够利用BIM模型进行能耗分析。

3 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短缺问题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计算机的发展使得3D CAD开始逐渐取代2D技术, 3D技术直观明朗, 是未来建筑节能设计所必须的。BIM技术的应用也能让设计书摒弃传统的设计方式, 转向更加高效、准确的设计, 掌握准确的建筑能耗情况。虽然我国的BIM技术仍然不够成熟, 但是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建设科技编辑部.从能源国情看建筑节能[J].建设科技, 2013.

[2]薛志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的应用 篇8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CAD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工程引进了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 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

图纸会审是指工程各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各种设备厂家) 在收到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熟悉,审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情况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处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并记录(也可请监理单位代为组织)。

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

本文拟通过对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利用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的应用研究, 对项目初期图纸会审阶段中取得巨大成效的应用做简单介绍。

1工程概况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毗邻,素有“江苏东大门、上海后花园”之称的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是教学、研究、生活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校园,。北至G2高速、南至绿地大道红线、东邻外青松公路红线。项目用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高度21米。

建成后的教学楼、食堂和学生公寓,可以同时为6300名在校学生,400多名老师,在教学方面提供不同功能的教室、自修室、实验室;食堂可同时容纳全部在校师生的就餐,环境一流;学生公寓,也可为全校师生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将在教人育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图纸会审的重要性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 体量大, 专业分包多, 施工难度大, 施工工期短, 仅有设计单位的施工图是不够的,在设计技术上必须有个参建方的互动,因此有效的展开施工图会审对于设计节点控制,施工组织安排,以及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做好图纸会审,图纸中的问题被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从而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 进而节约施工成本等。

3发现图纸问题

3.1建模过程中发现图纸问题

在建模初期, 发现有部分施工图不按制图规范, 错、 漏、 碰、 缺的现象比较多, 图上构件无编号、有索引号而无详图号、索引号和详图不符等;在建模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图,不按设计规范, 错漏标高、 尺寸现象较多, 如图2。 利用BIM技术,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 记录此问题,在图纸会审阶段,告知设计单位并提出建议。

由于本项目楼梯多,且结构复杂。导致楼梯部分的施工图,是问题最多的地方。在建模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反馈至设计单位,及时修改,避免返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利用BIM技术,配合设计单位,本项目楼梯施工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设计单位共修改过三次,并均已蓝图形式下发至我司。

由此可见,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 可以快速、 便捷、 高精度的发现问题。 假如靠传统方式去审图,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且不能如此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况且一旦有问题遗漏,肯定会造成施工阶段的返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

本项目结构复杂, 功能性齐全, 通过各专业之间碰撞检查, 发现构件“ 打架”, 例如, 幕墙龙骨与钢结构压型钢板之间的碰撞;幕墙龙骨和结构梁的碰撞;钢结构桁架和土建构件之间的碰撞等一系列碰撞问题。

靠传统的图纸会审,很难发现各专业之间的碰撞,而且钢结构构件和幕墙玻璃嵌板,均为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构件之间的碰撞、冲突,造成了返工,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材料和人工,影响工期。利用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解决这次碰撞,节省人力物力,避免返工, 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方便业主的日后的使用。

4可视化图纸会审

在建模阶段,发现图纸不一致、不合理等错误,生成问题报告。利用问题报告,结合模型, 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可视化的图纸会审,实现了快速、高效率的办公,减轻工作强度;全面精细化的建模,保证了BIM审图的全面度和精细度。

5结语

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靠图纸会审阶段去发现并纠正,如审查不到位,可能会造成人身安全或工程质量等一系列跟工程相关的安全或者经济问题。同时,工程质量的基础是施工图质量,施工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制约的工程的质量, 所以尽早的发现图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设计单位及时给予妥善的解决,避免或者减少返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图纸会审阶段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随着BIM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更直观、细致、 综合的理解和认识施工图纸,更多预见性的解决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利用BIM技术,在工程前期,总共排除了90% 的图纸错误,优化施工图,节约施工成本;减少了60% 左右的施工过程中反正,节省约10% 的工程进度,有效缩短工期, 同事提高施工质量。

该项目经验表明:利用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解决问题,避免了建设过程中的诸多不协调问题,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最后为业主提供优质、低耗、满意的建筑。

摘要:随着BIM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希望将BIM技术用于项目管理中。文中主要介绍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BIM,图纸会审,施工图质量,各专业碰撞

参考文献

[1]陈智坤.图形化工程量计算软件在图纸会审中的应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2[6]:67-70.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探讨 篇9

关键词:BIM,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

1 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期。在地铁建设方面, 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 有超过30个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工作。同时, 城市间高铁、城市圈之间的城铁等的建设也在加速进行。特别是近年来, 铁路投资力度加大, 铁路建设的步伐大幅提速, 接踵而来的轨道交通设计、施工质量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是巨大的、综合性的复杂系统, 其投资额巨大, 建设周期长, 参与方在项目中的不确定性比较高, 对轨道交通的管理难, 在整个轨道交通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信息量大且复杂、形式多样、信息流通不畅, 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 因此导致轨道交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 建设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而在建筑领域, 应用BIM技术解决了在设计、施工、运维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将BIM技术应用到轨道交通领域成为必然。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 推行BIM技术比较困难,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割裂的行业结构:轨道交通涉及的专业多, 参与人员相对较多, 导致专业接口多, 管理复杂化, 信息很难在整个项目中形成闭环, 信息流失严重, 造成重复和浪费。

(2) 行业标准不完善, 没有对应的标准, 信息无法集成。

(3) 对轨道交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导致推动压力大。

(4) BIM人才匮乏, 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5) 政府、业主等对BIM技术的政策引导不够, 导致推进没有动力。

纵观目前的轨道交通行业可以看出, 轨道交通行业设计、建设、运营相分离, 并且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二维图方式, 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无法完全传递, 导致在建设施工、运维中的信息缺失。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建立设计BIM模型, 在建设过程中录入项目的土建、机电设备等相关信息, 形成施工BIM模型乃至竣工BIM模型, 打造一个融设计、建设、运营等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可视化、一体化系统信息管理平台, 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做到精细化建设管理, 为后期运维与资产管理服务。

2 BIM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主要涉及到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拆除等方面, 下面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规划阶段的应用

通过工程测量等手段获取工程设计相关的信息, 如地质、空间等信息, 然后运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BIM与三维GIS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轨道线路的三维选线 (见图1) , 找出轨道交通最合理的一条或者几条走线方案, 供相关方决策。

2.2 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前期, 主要体现在进行协同设计, 充分发挥BIM相关软件在协同设计方面的优势, 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展开协同设计。其他相关人员如复核、审核等, 只要有相关的权限, 可以从模型上获取相关设计进度等信息, 也可以对设计的模型提出修改意见, 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在设计阶段中后期, 主要利用集成软件如Navisworks等软件, 对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查 (见图2) 、大型设备后期安装等设计研究, 从而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优化工程设计, 减少在施工阶段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

利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解决在施工阶段常见的问题:消除管线碰撞;进行4D、5D的施工模拟;进行力学分析;光学分析以及交通模拟等;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以求设计达到最优, 从而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

2.3 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施工阶段, 首先利用设计BIM模型, 加上时间、成本等属性, 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轨道交通施工的模拟, 以四维乃至五维的直观方式对施工重点、难点方面进行细节上的模拟, 找出最优的施工方案, 从而优化施工方案。

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 进行项目管理平台建设 (见图3) , 主要采用B/S模式, 协调项目中的各方进行施工、运营条件的检测, 并制定BIM竣工模型标准, 方便以后业主的运维。在项目管理平台上, 设备供应商凭借相关的权限进行产品信息以及设备运维参数的录入。施工方凭借相关的权限将每天工程进度、成本、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上报 (即电子施工日志的上报) , 并跟踪施工进度, 同时, 处理并反馈监理方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并上传到服务器。监理方主要通过现场、摄像头或者手机拍摄等针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合理性等进行管理, 并在平台上提出意见, 并对下一步的施工计划进行预测并上传到服务器, 供相关方参考。目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 监理人员通过移动设备等将现场扫描的施工现场情况上传到服务器 (见图4) , 通过相关手段进行施工现场的还原与比对, 进而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进行评价, 供施工方、业主、设计方参考。

在该平台上, 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变更管理以及发布设计变更信息, 并对施工方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馈等。部分权限较高的人员, 如监理经理或者施工方经理以及业主等, 只要能上网, 便可以通过网络 (含移动设备) 登陆到项目管理平台对项目的情况进行实时查看 (如摄像头等实时查看) , 并可以查询到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项目各参与方通过项目管理平台组织协调, 极大地提高了建设进度和建设效果。

现在国内大型工程大多采用基于E P C (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模式进行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设计BIM模型可以很好地为施工企业服务, 但是此BIM模型的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如在运维中, 业主未参与到BIM设计中, 导致业主运维的BIM模型与施工BIM模型相差很大。一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IPD (集成交付模式) 模式, 即业主设计施工集成交付模式。目前, IPD模式得到了一些人认可, 但是由于与大家熟知的EPC有一定的区别, 因而应用较少, 但是前景广阔。

在EPC模式中, 设计企业可采用图5所示的信息化框架进行内部信息化的组织。

2.4 运维阶段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项目中, 一般是建立BIM轨道交通设施资产管理及运营维护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竣工BIM模型将设施资产管理与设备运维管理集成到三维可视化平台, 并结合物联网技术, 将各设备的使用情况纳入到系统的管理范围, 进行现场管理。

功能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等的资产管理、应急预案管理以及维修记录、行车日志等。设备设施等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对设备的管理, 如设备型号, 保质期、维护方式、维护人、电话等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查询、统计等;应急预案管理主要功能是, 对设备保质期快到进行报警, 或者设备出现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运维管理系统 (见图6) 会保存部分设备的安装、拆除等视频, 供管理者查阅;运维人员也可以通过现场 (采用移动设备等) 进行扫描二维码的形式, 通过运维管理系统查找到相关设备, 并查找该设备的所有信息, 进行维护。

总之, 运维管理系统可以调用设备设施的三维模型、设施使用手册、运行参数、保养周期以及相关的操作视频等信息, 消除查阅纸质文件的不便;运维工单与维修人员和备品库存管理联动;应急工单与应急人员和物资联动, 提高运营可靠性和应急处理能力。再通过结合维修记录、行车日志、财务信息、客流信息等信息, 整条轨道交通路线的运行情况、维护成本等信息也可以计算出来, 并可以以此进行车次等的调度计划的决策等。

3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应用的关键技术要点

轨道交通的BIM应用应该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 它不仅包含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状态属性, 还包含非构件对象 (如GIS系统所包含的空间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等) 的信息。针对这么大的数据信息如何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显示, 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设计院在此方面还是针对点状的试验, 如仅仅是以站房为点, 向周围拓展几百米或者以桥隧等为中心向周围拓展几百米。这样一来看似解决了轨道交通上面的所有问题, 实则不然,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大数据管理的问题。如果是整条轨道交通全部进行BIM化, 则存在很多、很大的数据, 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则BIM需要与GIS相结合, 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轨道交通BIM的相关标准还在制定过程中, 这样导致相关方不愿意在BIM标准研究方面进行投入。即使有关方愿意投入, 但是标准不一致, 导致设计方与施工方的BIM不一致, 导致重复BIM设计, 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BIM设计的软件多, 各软件的数据接口还不能完全一致, 在进行数据转换的时候还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

同时, 由于大数据以及目前计算机硬件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在展示模型的时候比较慢, 反而降低了设计效率, 这也是目前各设计院在进行大规模应用BIM技术担心的问题。

目前BIM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 设计软件还不成熟, 特别是Autodesk这样的软件厂商, 其BIM设计软件几乎每年都有新版本, 设计软件不断更新, 因此, 对BIM软件的二次开发也是未来解决BIM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CAD设计上面有一体化系统, 在BIM设计中也理应由相应的BIM设计一体化平台出现。目前, 二次开发不理想, 大部分仅限于几种软件的数据接口的转换以及一些小工具、小插件实现的一些小功能。当然, 也有一些软件插件做的比较好, 如鸿业软件, 广东省院的向日葵插件以及橄榄树插件等, 但是这些二次开发的软件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一定适合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总之, 整合轨道交通各方资源, 开发一套适合轨道交通行业的BIM设计软件系统势在必行。

4 结论

在轨道交通方面, 国内很多设计院在BIM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目前BIM应用较多也比较成熟的主要是在站房以及地铁站的BIM应用, 在桥隧等方面的应用较少, 铁路设计院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 如铁一院的清凉山隧道、十岔沟中桥的BIM设计;铁二院的石鼓山隧道的BIM设计;铁四院的新鼓山隧道的BIM设计等。在轨道交通一条线上的整体应用基本没有, 大部分是以某个点前后延伸几百米做实验性探索。在数字施工BIM应用方面, 铁二院联合中铁天宝、铁二局、西成铁路客专四川有限公司、北京铁城建设监理等在江油北站进行了相关的试点, 初步取得成效。但是, 总体来说这些项目都是试点项目、单点应用, 线状应用基本没有。总而言之,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方面目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通过研究部分轨道交通BIM的试点以及地铁站站房等进行BIM的应用试点, 发现: (1) BIM设计要有施工企业以及业主的参与, 共同推进BIM应用; (2) 尽快建立轨道交通行业的BIM标准; (3) 轨道交通BIM设计与民用建筑及一般的市政建设项目相比,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的特点, 且机电系统复杂设备繁多, 建设、运营风险高等特点, 这样就对施工和运营特别是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来提高轨道交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提高运营可靠性和应急处理能力, 降低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欧特克.BIM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打造数字化地铁站[EB/OL]. (2014-03-14) [2014-09-25].http://www.eabim.net/article-1869-1.html.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篇10

1.1 绿色建筑概述

近年来中国的建筑业迅猛发展, 然而国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 在总社会能耗中建筑业能耗占比约28%, 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并产生了惊人的环境污染, 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放眼全球, 能耗总量的40%来自建筑能耗, 1/3的碳排放来自建筑[1]。在此背景下, 世界各国积极找寻一种建筑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理念, 于是“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 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这里所谓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了前期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翻新改造以及最后的拆除这一整条过程, 这就涉及到了多专业的工种配合, 要求全行业通力合作, 改变既有观念, 创新技术与施工工艺, 提高建筑性能, 创造出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又尽量维持生态环境的良好[3]。

1.2 BIM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近几年建筑界热捧的新名词, 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 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5]。BIM涵盖了几何学、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关系以及各建筑构件的材料、面积、体积、数量、机电参数、价格等相关数据和经济指标, 从而提供了一个关于建筑物的集成与联动的完整信息库。

BIM是建筑设施物理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共享的信息资源, 分享有关这个建筑设施的信息, 为该建筑从设计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 不同专业相关方通过在BIM中输入输出、更新和交换信息, 以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 为多专业协同作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显著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率。BIM多专业协同见图1。

2 BIM与绿色建筑

BIM的上述特性使得它一诞生就在建筑界迅速发展壮大, 且非常适合与绿色建筑相结合。首先, 两者都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相关信息。绿色建筑关注建筑从前期规划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四节一环保”, 而BIM技术亦覆盖了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的全过程信息, 因此这两者在时间维度及信息周期上是可以配合的;其次, 两者都能为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做出进一步的优化。绿色建筑强调从理念和技术的角度出发来提升建筑的品质, 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更好的优化, 突破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的制约, 从多方协调、可视化的角度, 结合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率分析, 优化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最后, 两者都借助了可持续软件进行分析。绿色建筑所关注的光照通风热量等, 有了BIM平台就能方便地导入相关的各类绿色建筑分析软件, 可以快速校验物理性能方面的合理性, 完成建筑的绿色性能化分析和评估, 降低性能化分析的时间周期, 实现工作过程的优化[5]。

2.1 国外研究现状

作为最早运用BIM的国家, 美国的BIM应用程度非常高, 多个州已经立法, 要求州内的大型公建项目必须采用BIM。同时美国建立了国家BIM标准和相关委员会, 以指导整个行业更好地应用和发展BIM技术[7]。而在绿色建筑方面, 美国约20%的商业项目都已经是绿色建筑, 这一比率在住宅项目中也在不断提高 (如图2所示) 。随着这个大趋势, 以及由绿色BIM应用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与建筑增值, 让业主方更加乐于采用绿色BIM。有调查显示, 在业主方的驱动下, 约75%的建筑公司考虑在未来3年内将BIM技术运用到绿色建筑项目中去。在英国, 政府建设部门通过利用BIM技术将公共建设项目成本降低15%~20%, 并将于2016年实现500万英镑以下的项目进入BIM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第二发展阶段[8]。澳大利亚编制了国家BIM蓝图, 将BIM列为教育科目, 并制订了产品数据库。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协会 (GBCA) 制订了相应的评级工具, 其中80%的商业办公建筑都通过了该绿色认证, 现在澳大利亚正朝着2020年实现碳排放中和的目标前进[9]。在新加坡, 由政府牵头资助企业应用BIM, 启动专业人员培训与认证计划, 并且规划到2015年实现80%的项目使用BIM。

2.2 国内发展状况

在我国, 2002年欧特克公司将BIM引入之后, 开始了从上到下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接触学习并研究BIM应用。“十一五”规划中BIM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十二五”又继续推广BIM在工程上的应用。整个中国的建筑界都经历着BIM的洗礼, 堪比当年CAD的革新。绿色建筑方面, 中国大概落后国外15年, 自2001年建设部启动绿色建筑研究, 到2006年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定义了绿色建筑的官方解释, 直至2013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标志着绿色建筑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地方政府亦纷纷出台了自身的绿色建筑推广技术指标, 虽然起步晚, 但发展速度很快。将BIM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优秀项目数量也开始快速增加。目前土建刚竣工的上海中心, 通过BIM造型设计大大降低风载, 减少了用钢量, 并辅以可再生材料、雨水回收、风力发电、智能照明控制、维护降噪等系统, 成就了中国首个BIM运用到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超高层项目。与央视大楼对望的“中国尊”, 通过搭建BIM平台及相应的数据库, 进行了独特的造型设计, 既有鲜明的建筑风貌, 也符合建筑力学的要求。同时低碳环保的设计也贯穿于“中国尊”各个细节中, 在照明、保温、用水、垃圾处理、通风等各个方面降低了能耗。深圳的万科中心通过绿色BIM的应用, 从选址、造型以及材料设备等等多角度出发, 成功实现了可持续设计, 从而使该建筑的能耗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最终获得了中国LEED铂金认证[10]。在地产一哥万科的带领下, 朗诗、绿地、招商等等地产商也开始纷纷地谋求往绿色地产转型, 大力研发绿色BIM技术, 发展出各自企业特色的绿色住宅体系。

3 BIM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3.1 前期规划阶段

在建设项目的前期, 要从经济社会、城市规划、业主需求、周围环境等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该项目的规模、类型、用地要求、周围的景观地貌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等, 用以决定该建筑的造型以及空间朝向等。通过对拟建建筑及周边场地的数据资料收集, 利用BIM并且结合GIS相关软件进行建模, 可以快速地得出整体性的量化分析结果, 帮助项目方进行综合性能分析, 从而做出合理的场地布局、建筑造型以及周边交通流线组织设计等关键性决策。

3.2 方案设计阶段

建筑师可以利用BIM来分析整个建筑方案的布局造型、通风采光、热传导、人体工学、声学、色彩等内容以及对相应规范的遵守情况, 综合考量建筑设计与后续的结构设计、建设施工的衔接以及其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例如, 与Ecotect软件相结合, 将BIM模型转化为可视化的细部分析图, 可以做到对建筑局部构件的细节推敲, 同时也能对光照、太阳辐射、热传导、声波等进行多种实时分析;用基于BIM的Project Vasari软件, 可以从云端模拟分析建筑物风场气流及日照辐射的影响等。在BIM的参与下, 项目各利益方关注的焦点能够得到直观的展现, 彼此的意图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 并能快速进行交流与反馈, 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大为减少。图3是对某建筑不同方位噪声场的分析[11], 图4是Ecotect对建筑物室内的光照分析。

3.3 项目施工建造阶段

该阶段主要应用BIM进行模型最终检查、碰撞检测、施工可视化以及工程量的计算。

设计师可以通过BIM模型的三维渲染来实时展现建筑物, 对建筑模型的整体质量和功能完整性进行检验, 像是建筑内部空间有无重叠、有无功能上的冲突;是否有适当的构件围闭、结构受力传导是否通畅合理;设计是否实现了业主的意图、是否符合国家与行业规范的具体要求等。

随着大型商业及综合体项目的增多, 业主方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越来越高。机电管线种类繁多, BIM模型可以反映所有管线和设备在建筑内的情况。传统的CAD时代是用叠图纸的方式比对, 很容易造成信息的缺失与错误。利用基于BIM的三维仿真技术进行施工前的碰撞检查 (如图5所示的流程) , 设计师可以快速发现设计中的碰撞与冲突, 及时在设计阶段进行优化修改, 减少了因施工图纸出现的错误和漏洞而引起的返工复工现象, 避免了材料损失、机械台班的损失以及窝工引起的资源消耗, 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在施工管理中我们可以借助BIM技术, 将空间与时间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模型中, 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模拟, 能够直观快速地显示任意阶段的施工进度情况:对机械的摆放位置、构件的起吊部位与次序以及整个工作流程进行优化, 提前反映施工难点, 从而提出最佳方案, 提升施工安全性, 保证建筑质量。另外, 通过建立BIM模型, 施工企业还能在工程投标中快速测算招标清单工程量, 并可制订相应的投标报价策略, 获得竞标的优势;而评标委员会的专家组则能通过4D模型直观地了解施工单位对投标项目施工难点的控制方法是否合理, 进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水平与技术实力作出科学的评估。

传统的材料统计是根据现有图纸和文件进行, 亦或使用专门的造价软件根据CAD图纸或文件重新建模后进行统计。一是耗费大量人工且容易出错, 二是方案一旦变更所有数据需要重新统计, 极不效率。现在基于BIM的关联数据库提供的详细信息能达到构件级, 可以快速对各构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BIM模型提取材料用料, 精确计算工程量, 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和计算错误, 能够方便地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 随时为采购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为现场管理提供审核依据, 这就是所谓的BIM的5D应用。

3.4 运营维护阶段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耗能与成本是整个生命周期的大头, 如何在运营阶段也体现可持续是BIM所关注的。建筑在投入使用前, 可以先通过BIM进行先期的测试与调整。移交环节的资料文档等也可以方便地跟随BIM模型一起转移。接着通过BIM制订一个科学的维护方案, 能够提高整个建筑的运行性能并降低能耗和维护费用, 从而降低总体运营的成本。能够同步提供建筑使用情况与性能、入住人员信息与出行规律等, 对一些重要设备还能跟踪其例行维护的历史记录, 以便对该设备的使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借助BIM的智慧运行维护也能对突发事件有快速响应的能力, 包括预防、报警和处理全方位, 保证管理没有盲区。BIM还可以提供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通过将BIM与物联网结合, 将传感器与终端控制器连接起来, 对建筑物进行健康监测, 利用云计算平台, 将每层建筑能耗计量与节能管理系统组合起来, 形成一个总的管理系统, 方便住户及物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12]。

4 不足与应对

首先, 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的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侧重的是在全局层面上节约资源和对环境友好, 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太过抽象, 没有满足人们追求健康、舒适生活工作环境的核心价值需求, 导致市场响应不积极。同时政府主推项目的绿色BIM运用占比最大, 业主方对绿色BIM的投资热情不足, 更多只是为了评奖。实际上BIM应用的最大受益方正是业主, 有意识的部分业主已经开始行动;而对于设计院而言, 其价值才刚刚得到展现, BIM技术所带来的辅助与优化设计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而施工企业实施BIM的技术条件更好, 回报率也很不错。对此, 希望国家能打造出“健康、舒适、低运行成本”的客户价值, 同时从鼓励投资主体向激发市场消费转变, 以市场需求倒逼企业, 让市场真正看到回报性, 认可建筑节能的价值, 让房地产企业主动追求实现绿色BIM的项目开展。

其次, 绿色BIM运用上还存在误解以及不足。绿色BIM适合用于复杂综合型的新建项目中, 但是其在改建以及翻新项目中的运用也应该得到重视, 尤其是在各地的旧城改造上大有作为, 这对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率、实现地方城市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BIM的使用中, 适合中国本土的技术模式还有欠缺, 例如之前提到的造价算量方面;相关的软硬件方面的不足, 很多专业功能过度依赖国外, 国内所研发的软件相互独立, 缺乏一个统一的集成环境与自主产权的软件体系, 无法保证一致性与互通性。这就要求国家在加强对IFC数据标准研究的同时, 继续鼓励和扶持BIM技术研发与创新, 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BIM标准, 实现国内BIM的标准化, 进而打造适合本国技术规范要求的核心软件。

最后, 我国将BIM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 绿色BIM的相关论文与研究也很少。希望政府能在研究LEED (美) 、Green Star (澳) 、BREEAM (英) 等相关国家绿建标准与使用成果的同时, 结合我国建筑业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研究, 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充分利用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认证程序与评分标准。

5 结语

“BIM”技术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应用研究

1.BIM技术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1.1BIM的概念

建筑信息体系(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也被称为虚拟设计与施工体系(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VDC),BIM技术发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项目施工管理体系的自动化、智能化。上世纪90年代,美国建筑行业提出了BIM技术的概念,目前为止,BIM技术仍然缺乏统一的定义,根据美国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对BIM技术的定义,BIM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计算机数字模型,将这个模型运用到建筑项目设计与施工中,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工程周期。美国标准化协会对将BIM定义为:建筑构件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2002年,美国Autodesk公司提出了详细的BIM技术方案,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的创新设计,优化了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方法,可以实时跟踪项目的施工进度,为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的项目施工管理平台。

1.2BIM技术的优势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缩短项目施工周期、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下面是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体系的具体优势:

(1)现场模拟,三维展示。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需求制作三维动画,三维动画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演示,帮助管理人员理解项目施工管理流程。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可以在已经建好的BIM模型上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提高三维动画效果,为住户提供真实的宣传动画。

(2)精确计算,提升效率。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具有多个数据库,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建立数据库,以6D关联数据库为例,6D关联数据库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精确计算工程量,从而提升了项目施工成本的预算精度与效率。除此之外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的计算对象达到构件级,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3)精确计划,减少浪费。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传统的工程管理体系无法快速准确提供详细的施工数字,施工项目的管理过分依赖个人经验。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可以为项目施工方制定精确的人员与材料管理计划,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与建材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了限额领料与消耗控制。

1.3BIM技术的发展现状

上实际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BIM技术的概念,并于2003年推出了3D-4D-BIM计划,陆续制定了BIM技术指南,在全美范围内推广BIM技术,2009年,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正式在美国开始推广,美国威斯康辛州通过立法,要求州内的所有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使用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2010年,美国各个州政府开始推广BIM协议,随后,世界各国开始推行BIM技术,日本已经将BIM技术扩展到全国范围,欧洲也已有多家机构开始BIM应用标准的制定,目前,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已经开启了建筑行业的智能化革命,BIM技术将是建筑施工行业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2003年,我国施工建设行业开始引进BIM技术,现有的BIM技术主体仍然以设计公司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了BIM咨询公司、培训机构等,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已经开始重视BIM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建筑理论界关于BIM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先后举办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技术交流论坛”、“与可持续设计专家面对面”等与BIM技术有关的主题研讨会,除此之外,我国已经将BIM技术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十二五”建筑信息化发展项目。

2.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2.1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就是以一个项目为中心,为保证项目的正常施工,进行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使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缩减施工周期,项目施工管理系统的目标对象包括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进度的狭隘定义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实质上,进度的定义十分广泛,必须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劳动力、材料、成本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可以全面反映项目实施情况的指标。项目进度管理体系指的是可以调节控制各阶段项目进度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下,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跟踪项目进展,并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调整施工方案,保证项目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2.2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关注了项目的整个进程,包括项目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完成情况。项目施工前的进度管理内容包括了施工工地环境监测、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风险分析等,同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施工需求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对工程准备工作及各阶段施工内容做出时间计划。施工过程中进度管理内容包括了实时数据更新、预测施工进度、安全管理、根据现场施工需求改进施工方案等,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施工需求实时更改设计,随时调配相应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后进度管理内容也十分重要,具体的内容包括项目工程验收、处理工程赔付、整合工程项目资料等。

3.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

3.1进度管理中BIM的应用

传统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过分依赖个人经验,对工程施工的时间安排不精确,大多通过网格图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工程的规模小,可以使用传统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但对于大型的工程施工项目,传统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进度计划中的很多工程量和工作量无法准确评估,仅是粗略估计工作时间,造成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仍然难以完善。传统的网络图进度计划是建立在二维模型中的,需要设计人员通过预先设定不利参数来分析各阶段的问题,难以实现关键节点上的动态分析。

图1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

BIM技术的核心就是多维数字模型,通过应用这个数字模型可以减轻设计人员的进度规划负担,帮助设计人员实时更新模型数据,可以实现关键节点上的动态分析。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这个数据模型是建立在多个数据库上的,具体的资料包括施工图、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其他建筑信息等,具体的方案设计包括了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设计等,主体模型是三维数字模型,除此之外,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还包含了潜在风险评估,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根除潜在危险,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可以创建可视化环境,可从整体和阶段两个层面,对项目整体进度和阶段进度进行场景模拟与动态优化分析,实时调整施工顺序,为施工建设配置足够资源,保证项目的整体进度。

3.2.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的问题与对策

(1)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缺乏软件或系统间数据互用标准。目前,我国的BIM技术发展比较缓慢,缺少相应的管理标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完善的BIM技术标准,包括信电子工程图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可以鼓励相关企业制定内部标准,逐步发展成为行业标准。

(2)BIM技术不成熟。我国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建设较晚,相应的技术仍然不成熟,国家应该保护BIM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促进BIM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3)BIM技术专业人才匮乏。我国高校缺少BIM技术的相关专业,直接导致BIM技术的专业人才匮乏,可以通过推动高校BIM专业设置,为企业定向培养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业人才。

4.总结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项目施工的效率,减少项目施工成本,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BIM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谦.基于BIM的施工项目进度风险预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1:12-16.

[3]甘露.BIM技术在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4]牛博生.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DOI:10.7666/d.y2152537.

BIM技术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篇12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作为建筑行业的变革性技术, 在建筑、结构专业已得到广泛应用, BIM使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 信息共享, 三维集成, 协同设计。但BIM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不成熟, 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BIM在电气设计中的族库建立, 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介绍。

2 BIM在电气设计中的软件

目前BIM软件数量众多, 对于电气设计软件选择需要考虑到简单方便, 智能程度高等优点。如今众多BIM软件已实现文件互导操作功能, 优化了软件的选择, BIM机电设计有博超, 鸿业、Designmaster、IES Virtual Environment、Trane Trace, Revit MEP等产品.模型三维碰撞检测软件有鲁班软件, 广联达BIM检查、Autodesk Naviswork、Bentley Projectwise Navigator、Solibri Model Checker等。其中Autodesk Revit可以进行多专业设计。

3 BIM技术电气设计流程

利用软件进行BIM电气设计主要流程包括设计准备、电气BIM模型设计、碰撞检查、综合协调, 二维视图生成及调整、设计校审等。具体细节流程如图1。

BIM在电气设计中的流程异于以往电气设计, BIM进行电气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1) 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现各专业之间的空间联系, 可以检查出水暖电各个模型之间的碰撞以及水暖电模型与建筑模型的碰撞, 各专业协调, 便于调整优化, 减少错误概率。这是以往电气专业所不能达到的。 (2) BIM技术所建立的电气模型包含大量数据, 如设备容量, 电压, 电流, 消防联动设备需求, 配电回路等, 通过设置的参数信息进行模拟, 便于调整, 优化, 同时提高与其他专业间的传递, 提高理解项目信息的效率。

4 BIM在电气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 构建三维电气模型族库。

电气设备族库主要包括电缆桥架、照明设备、开关插座、安防、变/配电箱/柜, 变压器, 通信设备, 电气指示牌、家用电器等。具体创建原则: (1) 制定电气族库的相关标准, 三维模型外观编制应该为通用尺寸与象形。 (2) 根据电气专业的工作流程, 以及上游、下游数据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每一个电气族的具体属性。

4.2 梯级式电缆桥架弯通族的创建。

首先设定创建电缆桥架外形, 制定其相关参数。具体创建步骤如下: (1) 选择公制轮廓族样板, 设置桥架的宽度、厚度、高度等系列参数, 以及参照平面的绘制。参数设置如图2。 (2) 创建主体族几何形体, 参照所设参数绘制主体族外形, 绑定所创建轮廓族的参数。主体族几何形体如图3。 (3) 链接主体族连接件, 并载入到项目中检测, 保存备用。检测效果如图4。

4.3 BIM技术在配电、照明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Revit MEP进行电气设计时, 可以根据线路配电盘创建配电盘明细表, 软件可以自动对负荷进行三相平衡调整, 当动力条件改变时, 配电系统也会自动调整。在照明设计中, 可以按照规范先设定每个功能房间的照度标准值, 在布置灯具时可以实时查看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便于调整设计以满足照度要求。提高了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设计准备阶段。首先创建电气样板文件, 设置电气系统的电压、配线、配电系统和需要系数等基本参数, 并选择导入电气设备构件族库, 并链接建筑专业BIM模型文件, 需要使用CAD图纸中的线条进行定位、拾取线条等操作, 也可以将CAD图纸导入Revit MEP软件中作为底图。 (2) 照明计算, 创建空间照明明细表。设置项目参数照明级别, 进行照明计算创建空间照度明细表、空间照度分析明细表, 完成照明设备的选型和放置时, 利用明细表进行照度检查是否满足照度要求, 利用明细表平均估算照度直接得出所需照明级别的照度差值, 某项目的照明明细表如图5。

(3) 放置电气构件, 创建电力和照明线路。该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放置照明灯具、开关、插座和配电盘等照明电气构建。一般原则是在天花板平面放置照明灯具, 而在楼层平面放置开关、插座和配电盘等。根据配电系统图创建电力和照明线路, 插盘系统绘制, 开关系统设置, 注意用来控制项目中的照明设备组的开关在Revit MEP中存在逻辑控制关系并没有物理连接。 (4) 检查电气设计。利用系统浏览器和检查线路工具对电气设计进行自动检查, 系统浏览器包含所建立的电气系统、可以查看某回路相关的电气参数, 如电压, 电流和负荷。检查线路工具则可用来检查平面中所有线路是否均已连接, 未连接的设备, 会弹出警告窗口。 (5) 创建配电盘明细表, 定义线路负荷。配电盘明细表分为四个部分:页眉、线路表、负荷汇总和页脚。页眉用于描述配电盘的个体信息;线路表中描述配电盘连接回路信息;负荷汇总部分描述配电盘所连接的各种负荷分类;页脚描述注释信息。其自动平衡负荷的功能, 使各个相线中的线路负荷尽量相等, 方便调整断路器大小并根据负荷确定导线规格。某项目配电盘明细表如图6。

5 结论

BIM技术带来了的一场设计观念的变革, 虽然现阶段BIM在电气设计中费时费力, 缺少专业人员, 难以推动, 但是BIM电气设计模型包含很多相关电气信息, 如负荷大小, 所需导线, 电气设备等, 为项目造价, 施工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BIM技术打破了传统设计流程, 各专业协同设计, 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BIM技术终将会在电气设计领域得以广泛而彻底的渗透是一种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李雪, 马小军, 朱亮.基于BIM的建筑电气审图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应用, 2015, 06.

[3]于红亮, 王楠.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 2015 (14) .

上一篇:综合治疗及护理下一篇:科普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