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

2024-10-13

杭州西湖(共12篇)

杭州西湖 篇1

无论是区位优势、互联网和信息经济基础,还是互联网经济生态以及发展潜力,作为杭州发展“一号工程”的排头兵,西湖区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始终引领着杭州信息经济发展的方向。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最负盛名的‘互联网创业中心’,也是我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丰富、‘众创互联’氛围最为浓厚的区域。这次,我们希望借助‘中国硅谷’的知名度和人气,广交四海朋友, 招揽各路英才,抢滩‘互联网+’潮头、携手筑梦西湖!”

7月30日,在2015年杭州市西湖区“众创互联”北京中关村招商推介会上,面对在场的企业、投资者和媒体,杭州市西湖区副区长如是开场。

他指出,在“互联网+”的春风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吸引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来西湖区发展,不仅是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更是提升西湖区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水平,共建美丽幸福首善之区的战略选择。

而之所以看齐中关村,瞄准“中国硅谷”进行形象展示和招商推介,西湖区方面认为,无论是区位优势、互联网和信息经济基础,还是互联网经济生态以及发展潜力, 作为杭州发展“一号工程”的排头兵,西湖区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始终引领着杭州信息经济发展的方向”。

优势

在杭州方面看来,西湖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发展信息经济及“互联网+”产业的优质投资环境,具体可以概况为四方面优势:

第一,突出的区位优势。因闻名遐迩的“西湖”而得名的西湖区,位于杭州市中心地带,是杭州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是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杭城行政公共资源最集中的城区,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越,同时也是杭城交通最便捷的城区。汇集沪杭、杭浦、杭甬、杭宁、杭徽、杭千等10条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以沪杭、杭宁、杭甬为主干的客运网和以沪杭、浙赣为主干的货运网通达全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可直航香港、新加坡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雄厚的经济基础。近年来,西湖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以及浙江省打造全国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杭州市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为总目标,积极构建“一带两圈两谷三镇多园” 的产业格局,深入实施“经济强区、文化名区、生态美区、创新立区、和谐兴区” 五大战略,全力打造以信息经济为龙头的 “1+6”现代产业体系。

特别是2014年以来,西湖区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根据《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公布的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榜单,西湖区名列第13位,年度综合考评名列全市第3。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屡创新高,美丽城区和谐发展。

第三,卓越的生态环境。西湖是阿里巴巴、蘑菇街、快迪科技等全国知名电商企业的发祥地。西湖区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创建了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大厦”、“杭城首个智慧产业创业园”等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广告产业园,其中7个创新创业平台为市首批“众创空间”,并全部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数量居全省之首。

同时,西湖还集聚了杭州半 数以上电 商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百度 、 腾讯这 “ 三巨头”,蘑菇街、 七格格 、 快的打车、挖财、蚂蚁金服、去哪儿网、偶尔科技、微米网络、铜板街、51信用卡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西湖区拥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八年保持全省首位。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杭州的发展规划,西湖将全力打造引领杭州乃至浙江省信息经济智慧产业的发展高地,未来产业布局总体为“一带两圈两谷三镇多园”。 “一带”是指沿钱塘江约27公里岸线布局的生态产业带。“两圈”是指黄龙国际商圈和毗邻西溪湿地景区的西溪商圈。“两谷”, 是指西溪谷和杭州云谷。“三镇”是指云栖小镇、龙坞茶镇这两个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以及紫金小镇,“多园”是指全区培育打造的36个特色园区。

发展

杭州西湖区商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当前,杭州半数以上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在西湖区,已集聚信息服务业企业3300家以上, 规模以上信息经济企业1047家。

特别是于2003年开街的文三路电子街区,更是集中了以颐高为龙头的11家IT卖场,以东方通信为代表的1600家高新企业、 以浙江美承为代表的1100多家IT经销商、 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为代表的13家创业园,被誉为浙江的“中关村”,是华东地区重要的IT产业集聚地。

与此同时,在整体产业格局的带动下,西湖区早已成为了创业圆梦的福地,孵育出了东方通信、阿里巴巴、浙大网新、信雅达、海康威视、同花顺、顺网科技、创业网件、泰格医疗、永创智能等十几家上市公司,走出了施继兴、吴鹰、翁南道、马云等多位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全区信息经济智慧产业呈现出“大企业领军、大项目支撑、 集群化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

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更是激活和助长了西湖信息经济的发展,优质“互联网+”项目与国内外资本的对接异常活跃。 仅今年上半年,西湖区就先后举办了“2015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与风投资本对话沙龙”,“阿里创业帮开放日暨2015杭州创业高峰论坛”、“创业在杭州2015互联网创新论坛”、“阿里人创业分享会”等多场主题活动,区内的多家优质企业及项目也纷纷与红杉、摩根斯坦利、IDG、软银、赛伯乐等国内外知名资本达成了合作意向。

同时,通过合作共赢,西湖区的信息经济及互联网企业在资本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比如快迪科技、时趣信息,已分别完成了数亿美元的多轮融资,去年引进的点呀点、觅食、有赞科技等项目,也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2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为不断优化产业规划布局,进一步实现云计算和大数据、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西湖区先后制定了《西湖区信息经济发展规划》、《西湖区关于鼓励创新支持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以及《杭州市西湖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18年)》、《西湖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都极强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优惠政策。

特别是对于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设立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发展壮大、鼓励电商园区及众创平台建设、 鼓励传统产业与信息经济的融合发展等方面,西湖区在政策上进行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以此来不断加快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未来

当前,浙江正全力打造全国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杭州成功获批创建中国(杭州)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朝着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的规划方向精准发力。

按照杭州的发展规划,下一步,杭州重点发展的“六大中心”和“三镇三谷”中包括西湖区的云栖小镇、西溪谷和云谷,西湖区发展信息经济的重点平台数量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

这其中,西溪谷,区域环境得天独厚、公共配套完善、技术支持有力、历史文化深厚。目前已引进落地有支付宝总部、阿里巴巴网商银行、浙商创投总部、珀莱雅总部等重大项目,集聚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软件、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股权投资等产业的一大批优质企业。

云栖小镇,因中国云计算领域“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声名远扬,而后成为全省以云生态为主导的创业创新的“新地标”,未来将重点依托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等,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全国首个云产业生态小镇。

目前,云栖小镇已引进各类涉云企业160余家,北大、清华、中科院3位科学家确定建立研究院;阿里与富士康合作开发的 “创新牧场”项目、数梦工场项目已正式运营;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联盟“云栖小镇”联盟已正式成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的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杭州云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是一个以云计算为核心的超百亿级产业集聚区,以世界级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源地和杭州智慧城市新引擎为目标定位,打造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核心产业带。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西湖的国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阿里巴巴全程参与云谷的规划设计,并已率先将其阿里云计算产业园落户于此。

“当前,一张创业创新、发展信息经济智慧产业的宏伟蓝图正在西湖徐徐展开。 未来,这里势必将成为整个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省信息经济智慧产业的发展高地。”西湖区副区长指出。FIC

1047

当前,杭州半数以上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在西湖区,已集聚信息服务业企业3300家以上,规模以上信息经济企业1047家。

杭州西湖 篇2

江南如同十七八岁的少女,温柔尔雅,才情惊羡,而端庄中却不失孩子的那点灵动,活泼可爱,让人陶醉不已.水,是江南的特色。柔润,是江南之水的代表词。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不禁拜倒在江南之水的石榴裙下,为她的美貌倾倒。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要说最有江南代表性的城市,那就非杭州莫属了。而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又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西湖的四季真是美不胜收。

春天,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湖畔,杨柳发出了一点点细芽,随着春风飘扬,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怪不得又有诗人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呀。

夏天,可谓是西湖最美的季节:荷花盛开了!你瞧,一朵朵荷花犹如一位位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害羞的小姑娘,将脸庞藏起来,一种娇羞又可爱的感觉扑面而来。荷叶也挤满了西湖,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荷叶连在一起,紧紧挨着荷花,远远望去,就和白居易所说的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此同时,游览的人们还 能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随着温暖的夏风飘荡在西湖的每一个角落。

秋天,西湖好像从夏天那个懵懂的小姑娘变成熟了。岸边,桂花开放了,一簇簇拥在一起,仿佛在讲悄悄话,又仿佛在枝头欢迎秋姑娘的到来,争着把自己的香气散发出去。而荷花荷叶也没闲着,结出了一个个饱满的莲藕,奉献给人们,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雪纷飞的冬天,虽然别的花都谢了,但还 有那顶风斗霜的红梅傲立枝头,为白雪皑皑的冬季增添一抹鲜红的色彩,是西湖的冬天也别有一番风味。

杭州西湖地区名人故居保护研究 篇3

回顾一种文化发生与演变的历程,离不开考察它的建筑影态。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杭州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那些深厚而极具内涵的名人故居建筑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本文力图探索近代时期的设计师在敢为天下先的实践中,为杭州带来的新建筑之风,以及分析这些建筑艺术与文化,探寻杭州城市建筑的历史变迁。

杭州名人故居概况

杭州历代人才辈出,民国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民间有“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浙江”的说法,林徽因、史量才、蔡元培、蒋经国、夏衍等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几乎所有重要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流们多在杭州西湖周边置地购房,据杭州文物保护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杭州已有名人故居(旧居)100多处,包括如清末名人龚自珍、王文韶,风云人物史量才,政治先锋蒋经国,以及文艺大家林风眠、盖叫天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其中,西湖北山路上就聚集了20多处,已然成为了近代建筑遗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地区名人故居以秀丽山水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民国建筑为骨架,被誉为“一个没有围墙的中国近代建筑博物馆”。

名人故居发展阶段

1.东西方相遇——兴起阶段(1911年-1919年)

这段时期对杭州今天的城建格局与定型等起到了深远的影响。1911年11月,杭州推翻了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废杭州府治,开始有计划的拆除清旗营城墙,改建新式马路,同时修建湖滨公园、填埋古河道,开辟“新市场”。此时的杭州住宅建筑也主要受到社会经济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在建筑上表现对新的建筑形式风格的尝试,典型代表就是南浔刘氏别业。

湖州南浔首富刘墉三子刘梯青,在西湖新新饭店旁边斗气所建的欧式罗马建筑取名“孤云草舍” (1912年),整体为三开间三层楼建筑,红瓦圆顶,拱形门窗,欧式连廊,构筑精美的铁艺栏杆,造型是对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模仿建造;哥哥刘锦藻在杭州北山路27号修筑占地17亩的小刘庄,将山上中式建筑坚匏别墅和山下西式风格的小莲庄合并,规模宏大,建造精美,同时将江南私家园林和西式洋楼囊括其中。这些建筑主要是将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等建筑思潮融入在杭州传统民居中,呈现出新与旧、古与今、东方与西方建筑风格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全新探索。

2.工商业兴起——成熟阶段(1919年-1937年)

1920年,省议会决议修筑杭州环西湖马路,西湖湖滨一带迅速成为杭州闹市区。加上1927年,杭州正式建市。与此同时,1929年,西湖北山路拉开了中国第一个博览会——西湖博览会的序幕,之后保留下来的工业馆改建成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一方面对西湖的憧憬加上杭州城市正式形成,一时间思想家、政治家及富商豪贾移居杭州,都争相在西湖之畔筑园隐居。此后,杭州的住宅建造活动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秋水山庄,建于1933年,原是《申报》主人史量才与沈秋水位于杭州的别业,现保存较为完好。别墅临街而建,背靠宝石山,面朝西湖美景,整座建筑两层三开间,采用西式建筑结构,清水砖作为墙体维护结构,外立面装饰则采用细格窗棂和雕花栏杆等中式元素,故居极为精致典雅。内院仿照《红楼梦》怡红院格局建造,设有亭廊、假山、曲池、花木、小径等,体现江南园林的幽雅宜人。这座故居建筑平面和外观按照中式庭院建造方式,但在结构上一改木建筑体系,选用砖木混合结构,是一栋集东西方建筑优势为一体的西方东渐潮流下的新型住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新需求与旧有体系的矛盾所作的探索。

3.抗日战打响——停滞阶段(1937年-1949年)

抗日战争期间,杭州的建筑活动很少,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中断,对杭州乃至中国的建筑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但存在一些小规模的别墅建筑活动实践。

龚文干故居,是浙江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龚文干先生为自己建造的一栋私人别墅,他与林风眠、赵无极等艺术界名流一同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整栋建筑依山势而筑,平面呈几何式不规则布局,外墙面由块状岩石构砌,与江南的粉墙黛瓦相比更显粗旷,屋面采用江浙民居传统黑瓦,内部结构则是采用西式别墅构造,将中西方建筑文化利用建筑师特有的技艺融汇贯通,是这一时期少有的新颖之作。这种创作已经不再停留于中式或西式的旧有形式,上升到灵活的自由组合各种风格、形式上更加多变的新形式建筑。

对名人故居的保护策略

杭州的名人故居作为近代地方传统民居形式的代表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因强势的西方建筑文化对东方传统建筑对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已脱离原有的发展轨迹,从原有的木构建筑逐渐发展为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建筑的转型时期,它是研究浙江乃至中国建筑史、近代史等方面的重要作证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关注,名人故居保护制度也逐步有所完善,杭州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设立省级和市级重点保护点,并对部分名人故居建筑修缮利用。目前,保护利用可分为四种状况:1.改建为专门的纪念馆、博物馆建筑;2.作为商业性功能开发,如宾馆、餐厅、酒吧、会所等;3.作为公益事业再利用,如美术馆、文学会馆、党史馆等。4.民用,建筑外形不变,内部空间置换。这些现状表明,杭州名人故居保护仍有需要优化和改进的空间,使得地方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下去。

结语

杭州西湖现存的这些名人故居不仅是杭州乃至浙江建筑风格演变的缩影,更是杭州城市历史变迁的重要作证,对名人故居本体保护只是一个基础,充分挖掘其建筑文化的深层内涵才是真正意义的传承与更新。

杭州西湖 篇4

1 吴山历史及景区概况

史前吴山和杭州城区及西湖一样, 都为海潮所淹没, 至秦汉时, 历史上才有县址的记载,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 吴山沉淀了杭州不同时期大量的历史文化。春秋时, 吴山为吴越国界, 时吴时越;隋唐时, 隋文帝建州制于吴山, 是杭州州治的摇篮;五代时钱镠将吴山东麓原有的新城戍改建为朝天门;南宋在杭州定都, 此时吴山东麓左右两侧, 以大内衙署为起点, 坊巷集市辐辏, 建成了十里御街, 吴山成为杭州政治经济中心。经过历代发展, 山上道观庙宇林立, 形成了热闹喧哗的游览胜地, 山上香市, 山下集市, 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观潮、游览、娱乐、购物、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20世纪后由于多种原因, 很多景观、遗迹、民俗、文物废弃, 吴山渐渐冷落, 风光不再。

2 吴山规划与定位

根据2005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2—2020) 》, 吴山景区成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九大景区之一, 景区面积1.25 km2, 占西湖风景名胜面积总量的2.12%。规划红线具体范围为:北起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 东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至万松岭路, 南界为万松岭路, 西自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至河坊街。2008年, 《吴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吴山景区范围内的景点、自然资源、民居建筑等进行了统一规划、整理, 恢复了一些历史景点, 对古树名木提出了保护培育措施, 同时也推出一些旅游项目, 在保护好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同时方便市民游客游览。该规划把吴山景区划分成河坊街景群、伍公山景群、城隍阁景群、阮公祠景群、三茅观景群、革命烈士纪念园区、云居山风景林、贺家山风景山林区等几个景观区。其余红线以内的城市周边区域为景观协调区, 协调区内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和资源破坏, 使与吴山景区的景观风貌形成一脉相承, 以此协调吴山景区与城市之间的景观过渡, 保护景区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规划设计理念:保护好山林环境, 整治历史建筑, 整修50年以上的历史民居, 整理环境, 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充分体现吴山各种人文历史和风俗民情。

景区文化特色:完整保护, 融审美、生态、文化于一体, 配备与功能相适应的游览、服务及管理设施, 建立与周边城区和谐共生的关系, 展示该风景区特有的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 提供舒适的游览、休闲、健身场所。

3 吴山景区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3.1 景区现状

根据吴山景区规划内容, 经过几年的努力, 城隍阁景群、伍公山景群、阮公祠景群、三茅观景群、革命烈士纪念园区、云居山风景山林区等相继建成开放, 上山观光游览的游客日益增多, 吴山重新焕发出生机。但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西湖申遗的成功, 人们的审美观和对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其他景区相比, 吴山景区各项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比如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历史文化古迹有待进一歩挖掘展示、游览线路有待合理调整、标识标牌不够清晰、游览活动分布不均匀、部分景观细节上不够精致、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等。最难解决的是景观协调区建筑杂乱无章, 基础设施滞后, 生活污染等严重影响了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 损害了景区的总体形象。因此,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挖掘吴山的历史古迹, 尽快完善吴山景区的景点建设, 整合游览线路, 尽可能对景观协调区进行整治美化, 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林风貌和文化内涵, 进一步开发一些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 让人们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3.2 发展建议

(1) 对景区进行明确的定位。吴山景区的景源主要有古树清泉、奇岩怪石、祠庙寺观、民俗风情、名人遗迹。吴山景区的设计定位:融山林景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具有突出当地风貌和个性特色的风景游览区。设计原则:利用吴山历史及地理的有利条件, 进一步挖掘与展示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 把山上、山下分散闲置的景点很好地缀连起来, 使整个景区成为完美一体的城景结合的景区。

(2) 吴山泉脉众多, 但很多地方由于人的活动, 水质受到污染, 或由于山体变化, 泉景减退, 如泼水观音处, 香火较杂乱, 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对一些有历史记载的泉井现状进行调查, 对景观予以相应的整治, 尽量恢复吴山的水景。

(3) 吴山的岩石大多为石灰岩, 地质上属喀斯特地貌, 郁达夫以“路近、山低、石奇”评吴山特点。据古籍记载, 比较著名的有青霞洞石景、紫阳石景、吕字岩石景、宝莲石景、金凤阁石景、十二生肖等。除了十二生肖石景为众人所熟知, 其余的有待发掘整理, 建议对山上石奇者进行考察整理保护命名等, 还可通过灯光等设备的作用, 使奇石焕发出新的生命[1]。

(4) 吴山的祠庙寺观众多, 有祭祀历史人物的, 有祭祀上古传说之神的, 有祭祀儒、释、道三教供奉之神的, 历来有“吴山七十二庙宇”的说法。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庙宇都已废祀, 现在重建的有周新祠、伍公庙、宝成寺等, 规模不大, 游客逗留时间短, 反而泼水观音处等一些民间自发造小庙的地方, 烧香的人比较多。建议对一些重建的庙宇、历史上著名的庙宇古址及群众自发烧香处进行考察, 结合游客和景观的需要, 扩大现有庙宇的规模和增加一些庙宇建筑, 对文物古迹进一步挖掘历史内容和考古意义, 提高吴山庙宇文化的深度和广度[2,3]。

(5) 从古至今, 吴山都是杭州老百姓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有烧香祭拜的, 有逛庙会的。如今山下区域为上城区管辖, 花鸟市场和河坊街民俗商业街已成规模, 吴山应该利用山地特点, 举办一些斗鸟、斗鸡、斗蟋蟀、唱戏、武术、体操、养生、琴棋书画等活动及培训, 吸引市民到山上消费。除这些传统的项目, 还可开辟一些专门场地, 进行攀岩、宿营、野炊、定向运动、民俗体验、婚纱摄影、花事展览等。还可建百鸟园、采果园、教稼园、珍稀植物区等增加吴山的人气[4]。

(6) 吴山从春秋时期到民国, 留下丰富的名人活动遗迹, 有居所遗址、摩崖石刻、楹联诗句等, 建议对这些名人遗迹重新整理筛选, 或建立吴山名人诗句纪念馆, 或根据诗句的意境营造园林景观供游客参观浏览。城隍阁景群、伍公山景群、阮公祠景群、三茅观景群等景区内一些著名遗址已恢复重建, 并有相关文化展示。但一些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遗址是否可考虑补充恢复。 (1) 有美堂遗址。《淳祜志》称该堂“旧在郡城吴山”。北宋梅挚出守杭州时建, 由大文学家欧阳修撰《有美堂记》, 书法家蔡襄手书。 (2) 云居山李渔遗址。李渔是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 剧作家、小说家、园艺理论家。据《西湖古今佳话》称, 李渔曾在铁冶岭建芥子园;又据《西湖新志》称, 李渔于晚年将全家移居云居山筑“层园”。

(7) 绿化基本完成, 美化还有待提高。古时吴山绿化, “东有古樟西有松, 山陵桂黄桃又红”。根据这一基调营造了城隍山的古樟美荫、紫阳山的瑶台万玉景观, 并增加了枫香、红叶李、桂花等色香树种及一些地被灌木, 主要地块基本上进行了绿化。建议根据南宋时的“吴山八景”, 即峨眉夕照、金地笙歌、紫阳秋月、枫林红叶、瑶台万玉、鹿过曲水、三茅观潮、云居听松, 利用植物、小品、文字、建筑等园林要素, 绘制八景画面, 重现南宋景观, 亦是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一个有文化历史意义的补充。此外, 尽快提高景观协调区的绿化美化, 使吴山整体的景观得到提升。

(8) 吴山目前各景点的连接路网基本形成, 城市与吴山的出入口较多, 群众上山方便, 但主路、次路、支路系统不明显, 加上吴山东南部和西部景点分散, 标识标牌不完整, 游人很容易迷路。建议对吴山现有的道路系统进行现场测查或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景观需要, 对道路系统重新整合, 比如增加景点后, 可以去掉一些不必要、容易走歧路的支路, 或者把几条支路合并, 并系统设计标识标牌。逐步使吴山的游览线路及指示系统正规化, 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地要求。

(9) 由于一些建筑改变用途, 没有相应修改增加隔油池、化粪池等, 使原有管线堵塞溢流情况时有发生。建议对吴山景区的地下管线进行排查, 对有问题的节点进行处理整改, 补充完善图纸资料。今后对此类建筑在装修时严格审批, 使地下管线畅通。

(10) 吴山现有的旅游仅限于一些团队的烧香游或城隍游, 客人逗留时间短。建议在景点增设改造及游览线路整合后, 结合山下鼓楼、河坊街, 开辟一些特色之旅, 如寺庙文化之旅、摩崖石刻之旅、历史文教之旅、民俗风情之旅、奇石古洞之旅、休闲嬉戏之旅等。《仁庙五巡江南日录》:“康熙四十四年 (1705) 乙酉 (农历) 四月初四日, 皇上乘轿, 皇太子、宫眷出行宫, 由大街过鼓楼, 进城隍牌坊, 上吴山, 幸紫阳山, 各处游玩。午后仍幸城隍牌坊, 回行宫。”据此可开辟吴山皇帝巡游之旅。此外, 也可开发一些旅游产品, 如特色小吃、特色物品供游人购买, 还可以模仿原四宜路上吴山脚下的吴山驿的形式, 建一些青年旅舍, 使游客可看、可玩、可游、可留。

(11) 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监测山上的空气环境质量, 如负离子含量等, 作为宣传的一个亮点。餐饮走平民化为主、高端为辅的道路。

以上的建议需探讨后, 用方案的形式初步形成框架, 再逐点设计完善实施。项目报西湖综保提升完善工程和南宋皇城大遗址工程, 或者结合十二五规划里的吴山控制性详细规, 参与到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摘要:杭州吴山景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 自2000年开始, 吴山历经几次景观提升改造, 但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其他景区相比, 吴山景区各项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该文针对吴山景区在景源、基础设施、旅游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景区的提升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吴山景区,现状调查,发展建议,杭州西湖

参考文献

[1]沈福煦.“西湖风景”赏析[J].园林, 2000 (4) :9.

[2]贺业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3]冷晓.吴山考[M].杭州: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 1995.

杭州西湖作文 篇5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杭州西湖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杭州西湖作文 篇1

杭州西湖一直是旅游胜地,人人向往。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为这人间的天堂写下了流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天,我有幸亲眼目睹西湖风光,一解我多日的向往。

在车上摇摇晃晃了几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西湖了。团友们一窝蜂地涌出车外。我从车窗往外看,西湖岸边,一排排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远远看去,宛若一群妙龄少女,在湖边梳洗着柔顺的秀发。

下了车,我们沿着湖边小路走了几百米,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苏堤”。相传“苏堤”是为了纪念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尽心为民,福泽百姓。看来苏东坡不仅是我印象中的诗人这个简单,他还是一个好官呢。苏堤的两岸都种满了树。苏堤把西湖一分为二,两边的湖水时而如镜,时而被风吹起阵阵皱褶,时而又被掀起层层波纹,这真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西湖上,给它增加了一种神秘感。难怪苏东坡说“水光潋滟晴方好”,虽然我今天无缘看到“山色空蒙雨亦奇”,但这“淡妆浓抹总相宜”我算是领略到了。

我登上了游轮,船慢慢的驶离岸边,往湖中心开去。雷峰塔马上映入眼帘。它如春笋般挺拔在葱葱郁郁的山上,担任起西湖的“定海神针”角色。

过了雷峰塔是断雪桥。过断雪桥就到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航灯塔是葫芦形的,摆成一个三角阵。据说这些“小葫芦”是为了显示湖泥淤积情况而建的。每逢中秋佳节之夜,人们会在塔内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一共有32个月亮……

小船随着波光,渐渐地靠岸了。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的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杭州西湖作文 篇2

今年夏天我可以去杭州夏令营了!我高兴极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独自生活。

我们终于上火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幻想着杭州会是什么样的。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的有那么美吗?真想快点到那儿,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二天我们下了车,走出车站,杭州真不愧为人间仙境!宽阔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马路中间,车子川流不息。大家都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是西湖。的确,我这次去算是真正的领略到了西湖的美。

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说的还真不错呀!两边是水光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到了西湖,我们来到曲院风荷这一景观赏荷花。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为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景区分作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密林、郭庄六部分,占地面积426亩。傍水建有古朴典雅的廊、轩、亭、阁,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尤以三十八亩的荷田令人瞩目,植有红莲、白莲、洒金莲、锦莲边、并蒂莲等各种荷花。

夏日西湖,自古以来就以荷花负有盛名。曲院风荷很具诗情画意,特别是夏日夜晚徘徊在荷花池畔。宋代杨万里有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儿们有的已经张开了笑脸,有的还在含苞待放,小宝宝们摇晃着脑袋,好像在问:姐姐,我漂亮吗?我看着这接天莲碧的荷花,湖面上点点的.游船,加上那令人凉爽的风,心里一下子变得舒畅了!

我喜欢荷花,可我更喜欢杭州的西湖!

杭州西湖作文 篇3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独有西湖。西湖以它特有的魅力而蜚声海内外,让世界各地的游人为它如痴如醉、流连往返。去年暑假,我跟随妈妈去爸爸工作的部队来到了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面,因此而得名。传说,相传,玉龙和金凤找到一块宝玉,它们用爪子抓,用嘴啄,将宝玉雕成灿烂明珠。王母娘娘知道后,派人偷去了明珠。不久,她做寿时拿出明珠来炫耀。玉龙和金凤来讨还明珠,王母娘娘不肯。在争夺中,明珠跌落人间,变成了西湖。从游船向下俯视,只见湖水缓缓流过。西湖的水可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的水可真绿啊!绿的像块无暇的翡翠。让我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再向前望去,三潭印月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西湖的水面上伫立在那里仿佛是三名守卫西湖的战士……传说,从前,湖中有一条黑鱼精作怪。观音菩萨来到了西湖,将她手中的香炉抛下云端,炉口朝下罩住了黑鱼精,将它压在湖底。3只香炉脚露出湖面,就变成了3座石塔。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看过西湖那美丽湖水,不能错过的就是西湖的十景了!

杭州西湖作文 篇4

西湖的美景令所有人沉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位于拥有这这样称号的杭州。西湖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很有东方美学的风格。西湖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湖水不像其他的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犹如仙境。正如苏轼所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每当瑞雪初霁,断桥的石拱桥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依稀可辨的石桥身若隐若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与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远望去,似断非断,所以称为断桥。

三潭印月建于乾隆初年,竖立在西湖的砖塔高2。4米。

西湖十景分别是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苏堤春晓、西湖柳桃。

西湖,是杭州人民的骄傲。

杭州西湖作文 篇5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

杭州是我第一次旅游的地方,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早晨,从远处看山,山上都被浓雾笼罩了起来,金牛湖也像盖上了一条被子,在睡大觉,那时候十分凉爽。可太阳一出山那浓雾就像小孩子在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太阳金灿灿的,照躲在湖中间的金牛背上闪闪发光。路上的小摊子一摊也没有,人们差不多都在睡午觉,街道上冷冷清清的,非常安静。一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就热闹起来了,有的人在摊子前转来转去;有的去山上玩;有的从山上下来,那里的人数也数不清。我们还去了很多的地方,有步行街,有金鱼池……

夜幕降临的时候,路边的各种各样的灯都亮起来了,连金牛湖里的水灯也亮起来了,马路上有行人在走,有轿车在行驶。多么美丽的夜晚啊!

回到象山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味着那里的美味食品:有批萨,有肯德基,有臭豆腐还有各种小吃,都是我喜欢吃的。鼓楼的步行街,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喜欢杭州,如果下一次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再去一次。

杭州西湖作文 篇6

西湖得音乐喷泉,因为绚丽多彩而闻名遐迩,被称为杭州第一喷泉,吸引的中外游客数不胜数。秋天得西湖令人陶醉,尤其是夜景更加迷人。我们沿着西湖慢慢地散着步,心情格外舒畅。想看看由多姿多彩得喷泉,加上袅袅得乐曲所形成得完美西湖音乐泉。

夜晚八点左右,突然隐隐约约地听见:“请欣赏,西湖音乐喷泉!”顿时人声鼎沸,我心想运气可真好啊。挤到湖边首先听到得是一段《梁祝》音乐,喷泉随着音乐忽而像一只只挥舞得手在天空柔和得摇摆,纵横交错相互依偎在一起;忽而像一根根绣花直立在平静得湖面,像小女孩扭动身子阿娜多姿。当播放激情澎湃得音乐时,喷泉又化作一只只翅膀,在空中快乐飞舞,时而又化作一根根柱子直冲云屑,欲比天高,如同一朵朵盛开得莲花,在西湖上绽放。真是千姿百态,光彩夺目。喷泉还随着音乐变换色彩:由红变紫、由紫变蓝、由蓝变绿、绿变粉、粉变黄、黄变....看得我应接不暇。

当音乐停了,水花“哗”得一声散去了,湖面上跳跃得光斑,就像坠入湖中得星星。音乐喷泉结束了,我才回过神来,当我再次漫步,脑海中还依然是那一首首悦耳得音乐和一幕幕在空中飘逸得水帘。

杭州西湖作文 篇7

我们学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作者都把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真让我有种佩服,所以我也想亲自去领略一下。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带我去了杭州西湖。当我们的车下车以后,第一眼看到了早想看的景色,立刻我就被那美丽的景色给吸引住了。她比我想象的还要美,真是无法用词来形容这神奇而又美丽的西湖。

我们首先划小船,向湖中心划去。我看湖水清清的,被告风一吹,远远地看去,真是碧波荡漾。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小岛,我和爸爸一起上了小岛。在小岛上爸爸忍不住垂钓的好厅心,就拿起钓鱼杆抛向水中,他一边在欣赏西湖的美景,一边注视着钓杆的动静。

差不多过了十几分钟,钓线开始抖动了,爸爸用力一拉,真巧啊,一条大鱼被钓了上来,我们兴奋极了。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水中的灯缓缓地亮了起来,刚才还是碧波荡漾的湖面,现在已被五彩的灯光所笼罩,真的成了人间的天堂了。我坐在湖边欣赏着那夜晚的美景,真的让我留恋忘返呀!

杭州西湖作文 篇8

太阳渐渐升起来了,阳光也逐渐变强了。我有点热了,就对西湖的水打起主意来,我弯下身子,用手呈上一点水,然后擦在脸上。顿时,我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接着,爸爸说:“现在的水质真是大为改观呀!以前的西湖水质差,放眼望去,没有鱼,没有鸭子,更没有荷花,只望到了一池污水。可是,后来沟通了西湖与钱塘江,使水质大为改观。”不错,现在的西湖真如美景一般,不仅水质好,而且湖中那些鱼儿少说也有三四斤,更难得可贵的是,这西湖成了鸭子栖息的“风水宝地”。

“妈,这香气从哪儿传来的?咱们快划去看看吧!”原来这是荷花发出的气味,荷花迷人的姿态,再加上荷叶地摆动,露珠的闪亮,三者构成了一幅荷花美景图,我陶醉了,完全陶醉在这片充满生气,充满香气,充满画意的美景里了。

杭州西湖 篇6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杭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现在,我受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就条例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制定条例的经过和主要依据

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计划项目。2011年6月,杭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会后,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行了调研,将条例草案分别送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并征求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规划局和市环保局的意见,同时还征求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意见。在认真研究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后,法制委员会对条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并作修改后,形成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制定条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对条例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条例未分章,内容涉及西湖文化景观保护对象、保护要求、保护管理规划、保护管理措施等,共二十五条。

(一)关于条例与其他法规的关系。为依法加强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以及《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等法规,对西湖文化景观整体及景观要素的保护和管理做出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规定。由于面积为33.23平方公里的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全部位于59.04平方公里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因此,条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申遗结果,对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进行了必要的原则性规定,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的具体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则可以适用相关法规。

(二)关于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对象。根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条例对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对象作了明确界定。条例第六条对西湖文化景观保护对象作了完全列举,明确保护对象为:以承载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载体为重点,包括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内的西湖自然山水和唐宋以来不断演变成形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空间特征、“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西湖十景”等题名景观、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迹、特色植物景观以及遗产的审美特征与精神价值,并对各类保护对象的具体构成作了明确。

(三)关于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要求。西湖文化景观主要有三类遗产要素:有机演变性质、文物建筑和自然性质。对有机演变性质的遗产要素,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性的保护规范。为加强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通过的《奈良真实性文件》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作为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的指导性文件。为此,条例第三条规定“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应当以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遗产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为目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奈良真实性文件》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要求,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七条规定“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对象按照组成要素实施分类保护,属于有机演变性质的遗产要素按照《奈良真实性文件》实施保护;属于文物建筑的遗产要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保护;属于自然性质的遗产要素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保护”,并针对不同保护对象规定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保护要求。

(四)关于西湖文化景观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因此,条例规定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的地位、内容。为加强西湖文化景观保护,条例规定了遗产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控制建设项目的相应措施,并规定了缓冲区内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和缓冲区所在地规划编制的要求。

(五)关于管理部门的职责。条例对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的部门职责作了明确分工,确定由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同时,条例分别从西湖文化景观日常监测、异常情况处理及西湖文化景观世界突出普遍价值的诠释、展示与传播等方面规定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及其所属的西湖文化景观监测机构的职责。

以上说明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请予审议。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及其启示 篇7

2011年6月25日,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 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 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占地面积3322.88公顷, 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六大核心要素组成。

杭州以西湖文化景观闻名于世界, 杭州营造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有什么曲折坎坷, 有什么教训和经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历代的兴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2西湖的产生与杭州城的发展繁荣

据魏嵩山先生的研究, 直到秦代, 杭州现城区和西湖所在, 当时仍是海湾。自东汉筑塘防海, 西湖与海隔绝, 湖水才逐渐淡化, 城区才逐渐成陆。隋唐以后, 杭州陆地面积继续向外扩展。隋代杭州开始筑城, 当时城区内皆咸水。唐代李泌在杭州建六井, 把西湖甘水引到市区,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唐李泌任杭州刺史,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饮水问题, 又引西湖水入城, 于城内开凿六井:相国井在今延安路、解放路口, 西井在今延安路西口, 金牛井在旧涌金门内, 方井、白龟池、小方井在今湖滨路。于是杭州城市日趋繁荣, “骈墙二十里, 开肆三万室”, 成为江南大郡。不过比起苏州当时杭州的地位仍然居下, 所谓“稚亚吴郡”。经过五代吴越的发展, 到了北宋时期, 杭州已是“四方之所聚, 百货之所交, 物盛人众, 为一都之会”, 城市人日骤增到“盖十余万家”, 地位遂跃居苏州之上。“江帆海舶, 蜀商闽贾, 水浮陆趋。……有安康之麸金、白胶, 汝南之蓍草、龟甲, 上党之石密、赀布, 剑南之缟紵、笺锦, 其他球琳琅玕, 铅松怪石, 缤蛛檿丝, 杶榦栝柏, 金锡竹箭, 丹银齿革, 林漆丝枲, 蒲鱼布帛, 信都之枣, 固安之橹, 暨浦之三如, 奉化之海错, 奇名异状, 伙够堆积”。当时有所谓“天上天堂, 地下苏杭”之谚。[1]

由上可知, 西湖由泻湖到筑塘与海隔绝, 湖水逐渐淡化, 城区逐渐成陆。在隋代之前, 杭州城市一直发展缓慢, 因“水泉咸苦”, 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唐代李泌引西湖水入城, 城内凿六井, 促进了杭州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 西湖的淡水是杭州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没有西湖, 就不可能有美丽的杭州城。

3苏轼名言: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

杭州西湖并非生来就美丽无匹, 她曾多次濒临湮灭。北宋苏轼就面临拯救西湖的严重问题。

苏轼曾于北宋熙宁中 (1068~1077) 做过杭州通判, 元祐五年 (1090) 为杭州太守, 见西湖有湮废之虞, 特向朝廷奏议, 认为西湖不可废。“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

把西湖比作人的脸面眉目, 是宋代苏轼在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 给朝廷的奏议“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中的名言。

苏轼在奏议中论述:

臣闻天下所在陂湖河渠之利, 废兴成毁, 皆若有数。惟圣人在上, 则兴利除害, 易成而难废。……

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 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 白居易为刺史。方是时, 湖溉田千余顷。及钱氏有国, 置撩湖兵士千人, 日夜开浚。自国初以来, 稍废不治, 水涸草生, 渐成葑田。熙宁中, 臣通判本州, 则湖之葑合, 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 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 水浅葑合, 如云翳空, 倏忽便满, 更二十年, 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 如人去其眉目, 岂复为人乎?

臣愚无知, 窃谓西湖不可废者五。天禧中, 故相王钦若始奏以西湖为放生池 (图1) , 禁捕鱼鸟, 为人主祈福。自是以来, 每岁四月八日, 郡人数万会于湖上, 所活 (放) 羽毛鳞介以百万数, 皆西北向稽首, 仰祝千万岁寿。若一旦堙塞, 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 臣子坐观, 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一也。杭之为州, 本江海故地, 水泉咸苦, 居民零落, 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 然后民足于水, 井邑日富, 百万生聚, 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 六井渐坏, 若二十年之后, 尽为葑田, 则举城之人, 复饮咸苦, 其势必自耗散。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二也。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记》云:“放水溉田, 每减一寸, 可溉十五顷;每一伏时, 可溉五十顷。若蓄泄及时, 则濒河千顷, 可无凶年。”今岁不及千顷, 而下湖数十里间, 皆菱谷米, 所获不赀。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三也。西湖深阔, 则运河可以取足以湖水。若湖水不足, 则必取足于江潮。潮之所过, 泥沙混浊, 一石五斗。不出三岁, 辄调兵夫十余万工开浚, 而河行市井中盖十余里, 吏卒搔扰, 泥水狼藉, 为居民莫大之患。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四也。天下酒税之盛, 未有如杭者也, 岁课二十余万缗。而水泉之用, 仰给于湖, 若湖渐浅狭, 水不应沟, 则当劳人远取山泉, 岁不下二十万工。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五也。[2]

苏轼“开湖祭祷吴山水仙五龙王庙祝文”中亦云:

杭之西湖, 如人之有目。湖生茭葑, 如目之有翳。翳久不治, 目亦将废。[3]

在这里, 苏轼认为西湖就是杭州的眼睛。没有了西湖, 杭州就如同人失去了眼。

苏轼所云, 句句在理。“使杭州而无西湖, 如人去其眉目, 其复为人乎?”杭州无西湖, 就如同人的眼睛已盲, 她还算是杭州吗?无西湖的杭州, 已经面目全非, 还是“人间天堂”吗 (图2~4) ?

4五代至两宋对西湖的建设、管理及西湖十景的问世

4.1五代至南宋时期对西湖的管理和疏浚[4]

(1) 五代钱镠特置撩兵千人, 浚治西湖, 并开涌金池, 引湖水入城利舟楫, 并作大、小堰以蓄水。

(2) 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7年) , 郡守王济命浚治西湖, 增置斗门, 以防溃溢。

(3) 宋哲宗元佑五年 (1090年) , 苏轼守杭, 大力浚治西湖, 为西湖建设立不朽之功。

(4) 南宋建都杭州, 西湖浚治建设更好, 增置开湖军兵, 修六井阴窦水口, 增置水门斗闸, 蓄泄有度。禁官民抛弃粪土, 栽芰荷, 秽污填塞湖港, 增筑堤岸防水溢致灾等等。

4.2吴越国和两宋尤其是南宋对西湖的文化景观建设

西湖的魅力不只是一湖碧水, 幽深洞壑, 潺潺清泉, 还在于有精致的亭台楼阁、凿刻神奇的石窟造像和繁花似锦的各种园苑。这些文化艺术的建树, 历史上首推吴越国和南宋两个朝代。吴越国的三代五个皇帝, 都信仰佛教, 现在西湖属于古迹的寺庙、宝塔、经幢、石窟造像, 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建造和镌刻的。那时除扩建东晋的灵隐寺外, 新建的寺庙就有: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 (在九溪) 、六通寺 (在赤山埠) 、灵峰寺 (在灵峰) 、云栖寺 (在云栖) 、韬光庵 (在北高峰) 、法喜寺 (在上天竺) 、宝成寺 (在吴山) 、开化寺 (在月轮山) ;改建的有:玉泉寺为净空院、中天竺寺为崇寿院、下天竺寺为五百罗汉院等, 所以一时杭州有“佛国”之称。兴建的宝塔有:保椒塔、六和塔、白塔、雷峰塔;经幢有:灵隐天王殿、法镜寺、梵天寺、虎跑寺共四对。飞来峰、紫云洞、烟霞洞的石窟造像, 也有这个时期镌刻的作品。这些栩栩如生的造像, 成为今天西湖宝贵的艺术珍品, 显示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操。

偏安杭州的南宋朝廷, 给西湖添景增彩的, 除在凤凰山一带营造宫殿园苑外, 又在西湖四周修建了不少御花园, 供皇室、官宦寻欢作乐。著名的有万松岭一带的富景园、御东园、秀花园、北园、三茅观等, 城东的东御园、五柳御园;城西的聚景御园、曹园;南山的庆尔御园、屏山御园、真珠园, 北山的集芳御园、四圣延祥御园、下竺御园;钱塘门外的云洞园、玉壶园、具美园、山涛园、水月园、凝碧园;孤山路口的总宜园;苏堤的九里松嬉游园;涌金门的泳泽园、环碧园, 总共四十多座。这些花园中布置有亭阁斋台、清泉秀石、奇葩异木。它们象一朵朵鲜花, 环绕着秀丽的西湖, 诱得明朝正德年间日本国使者路过这里, 赞叹地写下“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着工夫”的诗句。到了清朝, 这些园苑中虽有不少堙废, 但一个名上田休的日本友人看了西湖, 仍赞叹地写下了:“西湖今日放扁舟, 淡淡轻烟隔画楼。不料功风名雨际, 三潭别有小瀛洲。”

“西湖十景”的命名也是在这时开始的。1131年 (南宋绍兴初年) , 宋高宗赵构在万松岭紫云殿主持成立了“南宋画院”, 集合了一批画家游山玩水, 画了不少西湖山水风景。画成后在题景目时, 画家马远等分别题“柳浪闻莺“、“苏堤春晓”、“麯院荷风” (清朝改名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 (清朝改名雷峰西照) 、“南屏晚钟” (清朝改名南屏晓钟) 、“两峰播云” (清朝改名双峰插云) 、“花港观鱼”十景图, 自此, 一直流传至今。当时画家们因慨宋室偏安局面, 在画面上往往只画西湖景观的一角, 以表示剩水残山之意。

这一时期, 朝廷对西湖的管理也十分精心, 曾规定:“着令地方里甲, 日遂巡探, 若有倾撤污秽之徒, 即行拴缚送该管水利官痛责。”又有“西湖惟务深阔涓净, 禁止官民不得抛弃粪土, 栽植菱茭, 请佃包占, 或有违戾, 许人告捉, 以违制论”等。这些建筑和这一类严格的管理, 终于把“不是人寰是天上”的西湖绣得更美。西湖在历史上还有过三个名字, 最早叫“武林水”, 以后又称“金牛湖”、“明圣湖”。唐朝当时州城从钱塘江边移到今天钱塘门内的冲积平原上, 因湖的位置在钱塘县西, 才改称“西湖”。[5]

5天堂美景——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出现在南宋。宋本《方舆胜览》云:“西湖, 在州西, 周回三十里, 其涧出诸涧泉, 山川秀发, 四时画舫遨游, 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 有曰:平湖秋月 (图5) 、苏堤春晓 (图6) 、断桥残雪 (图7) 、雷峰夕照 (图8) 、南屏晚钟 (图9) 、曲院风荷 (图10) 、花港观鱼 (图11) 、柳浪闻莺 (图12) 、三潭印月 (图13) 、两峰插云 (图14) 。”[6]祝穆《方舆胜览》原本刻印于理宗嘉熙三年 (1239年) , [7]至迟在此前, 西湖十景已形成。

西湖十景也采用四字景名, 由于南宋定都临安, 杭州有“天堂”之称。西湖十景的影响力比潇湘八景更大, 更进一步推动了景观集称文化的发展。

5.1平湖秋月 (图5)

西湖十景之一, 是在中秋之夜观赏万顷平湖中的明月沉浮美景。“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这一楹联, 正好描绘了这一美景。[8]

5.2苏堤春晓 (图6)

苏堤, 自南而北横贯西湖, 全长2.8km。“西湖景致六条桥, 一枝杨柳一枝桃。”风光旖旎的“苏堤春晓”就在这里。

提起苏堤, 人们自然会记起北宋诗人苏东坡。苏东坡曾于宋代熙宁四年 (1071年) 、元祐四年 (1089年) 先后到杭州, 做过三年通判和两年知州。他组织二十万民工疏浚西湖, 然后利用湖泥葑草, 筑成了这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 又自南而北在堤上建造了“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拱桥。苏东坡有诗记述此事道:“……我在钱塘拓湖渌, 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 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 老葑席卷苍烟空。”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 就把这条长堤叫作苏堤。

苏堤景色四时不同, 晨昏各异。春日之晨, 六桥烟柳笼纱, 几声莺啼, 报道苏堤春早, 风光最为秀丽, 所以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南宋画院的画家把这里称为“苏堤春晓”, 列为“西湖十景”之首。[9]

5.3断桥残雪 (图7)

断桥, 是白堤的起点, 正当外湖和里湖的分水点上。“断桥残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之名最早起于唐代, 诗人张祜有“断桥荒藓涩”之句, 可见这里当时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宋代称宝祐桥, 附近有总宜园、凝碧楼、秦楼等亭台楼阁。元代称段家桥, 诗人钱惟善有“阿姨近住段家桥”之句。又因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 故一名断桥。

现在的断桥是一座独孔环洞桥, 两边有青石栏杆, 远远望去, 势若长虹。桥堍东北, 在绿树嘉荫之下, 有朱栏青瓦的“断桥残雪”碑亭。亭旁有一座飞檐翘角的水榭, 原题名“云水光中”。冬日站在桥上赏雪, 远山近水, 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

根据我国民间故事《白蛇传》, 白娘娘和许仙曾在这里相会。《断桥相会》这出折子戏, 更给断桥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10]

5.4雷峰夕照 (图8)

雷峰塔位于净慈寺前的雷峰上。公元975年, 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 特建此塔以示庆贺, 名黄妃塔。又因它建在当时的西关外, 所以也称西关砖塔。

雷峰塔当年原拟建造成为高达一千尺的十三层塔, 用来藏佛螺髻发和八万四千卷佛经, 后来只造了七层。初建时, 塔上重檐飞栋, 洞窗豁达, 十分壮观。明嘉靖时, 倭寇入侵, 疑心塔中有伏兵, 纵火焚塔, 仅存塔心。后来底层砖块被挖一空, 终于1924年农历八月坍圮。塔圮后, 在塔砖孔内发现藏有《宝箧印经》。印经开卷写着:“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 舍入西关砖塔, 永充供奉, 乙亥八月。”算起来雷峰塔从建塔到塌圮首尾有950年历史。

雷峰塔之所以远近知名, 不仅因为这个塔塔形古朴, 在斜阳夕照中别有一番景色;更因为它与《白蛇传》这一美丽的民间传说有关。法海和尚破坏了白蛇娘娘与许仙的美好婚姻, 又将她禁锢在雷峰塔下。人们对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白娘子深表同情, 对法海这一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十分憎恨, 所以千方百计想把白娘子从雷峰塔底救出来。而据说过了许多年之后, 白娘子终于被修炼成功的小青从塔中救了出来, 法海则被迫躲进了蟹壳。[11]

5.5南屏晚钟 (图9)

“南屏晚钟”和“雷峰夕照”都列入“西湖十景”。这两个风景点在葱笼苍翠的南屏山下。虽然如今钟废塔圮, 但仍然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南屏晚钟”指的是西湖四大丛林之一净慈寺的钟声。净慈寺在慧日峰下, 是五代后周显德元年 (954年) 吴越国王钱俶为了供奉当时有名的永明禅师而造的, 原名“慧日永明院”。永明禅师是西湖南山佛教的开山祖, 入室子弟多达二千多人。他编纂的《宗镜录》对佛教界有很大影响, 据说许多国外佛教信徒曾远道航海前来向他求教。

净慈寺在南宋时曾改为“寿宁禅院”, 后又改为“净慈招恩光孝禅寺”, 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 规模宏大。据说苏州西园的五百罗汉堂, 就是仿照这里的样子建立的。明朝寺院两毁两建。清代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 重修。以后又经过四次修缮, 才逐渐恢复壮观。当时的寺宇建筑布局和灵隐寺一样雄伟壮丽, 分前、中、后三殿。中间的大雄宝殿1955年曾重新修建过, 单层重檐, 黄色琉璃瓦屋脊, 显得庄严宏伟。寺里旧有一口大钟, 每到傍晚, 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 格外悠扬动听:这就是“南屏晚钟”题名的由来。

净慈寺所以名闻遐迩, 是与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和尚分不开的。相传宋朝嘉泰年间, 净慈寺大殿被焚, 长老无力修建。济公自称三日之内可以弄到木料, 兴工建寺。谁知济公说过以后, 不见行动, 天天喝酒, 烂醉如泥。他整整睡了三天, 长老十分着急。到第三天, 济公突然大嚷:“木料到了!”长老惊问木料在哪里。济公说:“我去四川募化大批木料, 现己从海上运来。寺里的醒心井与大海相通。只要在井上搭起木架, 装起辘轳, 一根根拉上来就是了。”长老将信将疑, 叫人搭好木架。井内果然有一根木头高出水面。大家七手八脚用辘轳将木头往上拉, 拉了一根, 井内又有一根冒上来。这样一直拉到第七十根, 不知谁喊了声:“够了!”说也奇怪, 最后一根木头就再也拉不上来。从此, 这口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 又叫“运木古井”。这最后的一根木头就一直留在井底。

南屏山是我国饲养金鱼较早的地方。苏东坡诗云:“我识南屏金鲫鱼, 重来拊槛散斋余。”可见北宋时这里就有人养金鱼了。[12]

5.6曲院风荷 (图10)

“曲院风荷”在苏堤跨虹桥西北角, 面积半亩, 为“西湖十景”之一。宋朝诗人杨万里对西湖夏日荷花曾有题咏:“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据地方志记载, 宋朝时这个风景点是在灵隐路洪春桥的溪流旁边。当时那里有一家酿造官酒的曲院, 里面种了许多荷花, 芰荷深处, 清香四溢, 称为“曲院风荷”。后曲院湮没, 风景点沦为废墟。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在岳湖引种荷花, 建亭立碑, 题为“曲院风荷”。

现在这个风景点已着手扩建。计划以现有的碑亭为起点, 把岳湖、金沙港、郭庄连成一片, 改建成一座大型公园。公园内辟五个荷池, 将分别栽种红莲、粉莲、白莲以及花瓣重叠的“重台”等各种荷花, 使“曲院风荷”成为“芙蕖万斛香”的游览胜地。[13]

5.7花港观鱼 (图11)

花港观鱼, 前接苏堤, 背倚西山。这里有四时开不败的奇葩异卉, 有晶莹如玉、左右映带的清澈港汊, 有唼喋嬉戏、泼刺水中的锦鳞赤鲤……, 吸引着如织的游人。它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可是, 历史上“花港观鱼”却并非以花得名。据志书上说, 以前, 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 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 因名“花港”。至于“花港观鱼”的名目, 则源于宋朝。宋时, 有个内侍官叫卢允升的, 在这花家山下建造了一座花园别墅, 名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 风光如画, 游人云集, 雅士题诗, 极一时之盛。南宋宁宗时 (1195~1224) 宫廷画院画师马远等创立“西湖十景”名目, 把卢园列为十景之一, 题名“花港观鱼”。从此这偏处西湖一隅的私人花园, 就蜚声遐迩。后来清代康熙皇帝手书“花港观鱼”四字, 在池畔勒石镌碑;乾隆皇帝又在这里对景吟诗, “花港观鱼”更成为西湖著名的游览胜地了。[14]

5.8柳浪闻莺 (图12)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出涌金门, 沿着湖岸漫步, 一眼望去, 尽是密密的垂柳, 仿佛为这座秀美的公园张挂起一道绿色的帐幔。“晴波淡淡树冥冥, 乱掷金梭万缕青”。每当烟花三月, 看万树柳丝迎风摇曳, 那光景宛若翠浪翻空;在那望不尽的浓荫深处, 时而传来呖呖莺啼, 清脆悦耳:“柳浪闻莺”即由此得名。

“柳浪闻莺”原为宋朝的聚景园。南宋高宗、孝宗两朝, 君臣耽乐湖山, 曾在西湖四周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御花园, 其中以聚景园最为宏丽。据志书载, 当时聚景园中, 建有会芳、瀛春等殿堂楼阁以及瑶津、寒碧等亭台轩榭。这里泉池澄碧, 垂柳成荫, 流水小桥, 风光如画。然而时间的浪涛, 冲击着历史的陈迹, “柳浪闻莺”的依依杨柳, 虽然一岁一枯荣, 但当年规模宏丽、气象万千的皇家花园——聚景园, 早已变成荒丘瓦砾, 不复辨认了。

过去, 在“柳浪闻莺”有仙姥墩和钱王祠等古迹。仙姥墩原是一个高约数丈的土墩, 相传为仙姥卖酒处。据《神仙传》记载:仙姥原是余杭一农妇, 嫁与西子湖畔的一户农家。她善采百花酿酒。王方平曾以千钱与农妇沽酒, 饮后觉得酒味甘美无比。从此群仙常来聚饮, 并曾授药一丸, 以偿酒价。农妇吞服这颗药丸以后, 居然化为神仙, 飞升而去了。过了十余年, 有人经过洞庭湖边, 复见这农妇在洞庭湖边卖百花酒。于是众人就呼她为仙姥。宋代王安石曾有诗咏其事云:“绿漪堂前湖水绿, 归来正复有荷花。花前若见余杭姥, 为道仙人忆酒家。”

钱王祠是祀五代吴越国王钱镠 (852—932) 的祠宇。钱镠是临安人, 原以贩盐为业, 因有军功, 升为节度使, 后又依靠武力, 扩展地盘, 建立吴越国, 以杭州为都城, 号为吴越王, 雄据一方。钱镠虽然镇压过黄巢起义, 但他治理杭州颇著功绩。他曾大兴水利, 组织民工疏浚西湖, 又曾修筑钱江海塘, 防止潮患。因为他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 所以后人建祠纪念他。

钱王祠内, 宋时有苏东坡书写的表忠观石碑四块, 故钱王祠又称“表忠观”。后因碑文字迹漫漶, 被废弃。现在的表忠观石碑, 是明代嘉靖年间杭州知府陈柯重新摹刻的。[15]

5.9三潭印月 (图13)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之一 (另两岛为湖心亭、阮公墩) , 占地105亩 (其中水面约占60%) , 素有“小瀛洲”之称。瀛州是古仙岛名, 可见历来人们是将这里比作“蓬莱仙境”的。

“三潭印月”的三个石塔始建于宋元祐四年 (1089) 。那时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 组织力量疏浚西湖, 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作为标志, 规定三塔以内不准种菱植藕, 防止西湖淤塞。元代三塔被毁。明代万历初重建 (位置不在原处) , 这才出现了“天上月一轮, 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万历三十五年 (1067) , 这里用疏浚的湖泥堆积成绿洲, 后来又在绿洲上自南至北建造了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 自东至西修筑了一条竹荫夹道的绿堤, 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园林布局。这里湖岸叠石参差, 池中莲荷高下, 水面亭楼倒影, 湖边垂柳拂波, 处处有景, 风光旖旎。“三潭印月”有一种含蓄的美, 全岛景物, 不是一下子都拥到你的眼前, 使你一览无遗, 而是引你渐入佳境。

“三潭印月”古来就是赏月的胜地。三个石塔, 亭亭玉立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石塔高2m, 塔基系扁圆石座, 塔身球形, 排列五个小圆孔, 饰着浮雕图案, 塔顶呈葫芦形, 造型优美。每逢月夜, 特别是中秋佳节, 在塔里点上灯烛, 洞口蒙上薄纸, 灯光从中透出, 宛如一个个小月亮, 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 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 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 “一湖金水欲溶秋”, 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16]

5.10两峰插云 (图14)

从洪春桥透过九里松林, 远望巍然耸立的南高峰和北高峰, 可以见到“双峰插云”的奇异景色。每到春秋雨日, 浓云浓得象远山, 远山淡得象浮云, 是山是云, 不易辨认;而云雾缭绕的南、北高峰, 却忽隐忽现插入云端, 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卷。

“双峰插云”, 宋、元时称为“两峰插云”, 到清代康熙皇帝游杭州时改为“双峰插云”, 过去人们在最适宜于观赏双峰景色的洪春桥畔造了一座碑亭, 这就是“双峰插云”:“西湖十景”之一。[17]

6西湖十景的传统美学内涵

为了说明西湖十景的传统美学内涵的丰富, 我们将燕京八景与之作一对比。

乾隆年间的燕京八景为:琼岛春荫、居庸叠翠、太液秋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玉泉趵突、蓟门烟树。这八景有空间美, 包括了燕京四境的美景;有时间美, 包括了春、夏、秋、冬四季和朝、夕的景致;有自然美 (晓月、夕照等) , 又有人工美 (卢沟桥、金台等) ;有色彩美、形态美、风韵美, 等等。

南宋西湖十景为: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荷风、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 (两) 峰插云。这十景的景目两两相对:苏堤春晓对平湖秋月, 曲院荷风对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对南屏晚钟, 花港观鱼对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对双峰插云, 富于韵律感;还有空间美 (八方美景) 、时间美 (春、夏、秋、冬四季和朝、夕景致) 、自然美 (秋月、残雪、荷风、夕照) 等和人工美 (苏堤、断桥等) 、静态美 (平湖、秋月) 等和动态美 (荷风、观鱼) 和声音美 (晚钟、闻莺) 、动物美 (鱼、莺) 和植物美 (花、柳、荷) 等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 西湖十景比燕京八景有更丰富的美学内涵。除了画家和诗人的天赋之外, 最重要的是杭州西湖景致的确迷人, 如同西子, 美貌无匹, 这是杭州赢得“人间天堂”美誉的重要原因。西湖十景成为园林造景的典范之作, 圆明园中就有仿西湖十景之作。[18]

7西湖十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深刻影响

日本学者内山精也写出论文“宋代八景现象考”, 文中指出, 受中国八景现象的影响, 日本室町时代 (1336-1573) 以后, 各地也都选出八景。在室町——江户时代初期所选定的日本八景有:近江八景、金泽八景、博多八景、南都八景、松岛八景等。朝鲜在高丽朝后也与日本一样, 有代表性的八景有:平壤八景、扶科八景、丹阳八景、关东八景等 (其形成时间未详) 。

内山精也指出, 为宋代八景现象的结局增添光彩的, 是杭州的“西湖十景”。认为西湖十景是日本近世八景现象的原型:

“西湖十景”就其对外效果来说, 具有其他八景所不具备的强有力的几个有利条件。

首先在于杭州是首都。虽然说是行在所, 杭州却是皇帝坐镇的、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皇帝、宰相以下, 文武百官常住这里。外放的士大夫也从这个地方出发, 最后再回到此地。而且它还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从全国各地前来汇集的一大枢纽。在情报还专门靠人传递的当时, 这一事实实在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这些人对亲眼看见的“西湖十景”的描绘, 可能会被迅速传播至全国。

第二, 西湖和“西湖十景”具备了极其便利的游览条件。西湖和杭州市街相邻接。造访杭州的人, 即便目的不在于观光, 只要人到杭州, 自然可以接触到西湖山水。而且, 如前所述, 因为西湖的周长不到15km, 若有意于此, 甚至可能在半天内绕湖一周。因此, 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劳力, 就能够游览十景的各个景点。

第三, 西湖山水具备集约性优美的特点。这点和第二点也有关系, 西湖除去邻接市街的一面, 三面环山。这样, 山遮挡了视野, 限定了视界。而这一闭锁性反而令湖水成为前景, 山变成背景, 使一个独立的山水构图浮现出来。

而且, 因为西湖也正好是视界能容纳的大小, 对来访的游览者来说, 作为没有显著差别的映像, 盘结在各自的心里。山水的配置, 防止了游客对于景观注意力的扩散, 起到了向某一种意象集约的效果。

第四, 西湖被唐宋许多诗人歌颂过, 具有极为有利的文学传统。而且, 作为唐宋诗人代表的白居易和苏轼, 各自都作为地方官在这里羁留过, 并留下了许多名作。他们留存的遗迹作为西湖的景点装饰着山水。“西湖十景”的主脉里有着文学性传统的律动, 几乎可与“潇湘八景”相匹敌。而且, 这些唐宋诗人所开发的西湖意象里, 没有潇湘文学所具有的的“不遇”、“悲伤”、“旅愁”等阴郁的一面。澄澈明亮, 并且纯粹是作为游心的空间。它被意象化这一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吧。

综上所述, “西湖十景”具备了其他地方很难得到的种种固有的有利条件。处于宋代八景现象终点位置的“西湖十景”, 一面充分吸收这样良好的条件, 一面对外宣传这种具象性的意象, 这一事实具有极大的意义。“西湖十景”的诗画, 本来并非阻碍“卧游”之物, 却拥有了引诱鉴赏者感发与“卧游”正好相反的兴趣的效力。也就是水, 通过与诗画接触, 引发了人们想要亲眼观赏实景的兴趣。潇湘八景的世界是虚构的世界, 因而适宜于在想象的世界里畅然“卧游”。而“西湖十景”却是确实的存在, 只要条件具备, 任何人可以享受那里的美好风光。因此这里便具有了产生旅游文化的线索。

而当时接触到这些景观的日本文化人, 亦一概率直地表现出对同时代西湖的憧憬。面对眼前所见的日本八景, 令他们有所联想的并不是潇湘, 而是西湖。

12-16世纪, 在日本的中世纪, 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享受者是禅宗的僧侣门。元至清代, 从中国来访的禅僧很多,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在杭州一带的禅寺长年修行的僧侣。同时, 从日本渡往中国的僧侣也很多, 他们的目的地是西湖畔的禅寺, 或者杭州郊外的径山寺。为此, 经由他们宣传的西湖山水之美, 是在日本流行八景的重要契机。

“西湖十景”不仅单独成为中国国内近世八景现象的范式, 而且作为来自外国的一种文化珍果, 也让东瀛的知识人着了迷, 因而在那里也出现了八景现象。[19]

经提升的西湖景观反映了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 如“佛之平和”和“自然如画”, 进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景观设计。其堤、岛、桥、寺、塔和风格鲜明的景色在中国各地和日本被广为效仿, 尤其是北京的颐和园。西湖十景的设计在整个中国流传了7个世纪, 并在16世纪朝鲜文人造访西湖后传到朝鲜半岛。[20]

8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给我们的启示

为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以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久远的影响, 最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历史上的兴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觉得有如下五方面的启示。

(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兴于文化盛世之宋, 是文化景观的巅峰之作

陈寅恪先生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 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 虽已凋落, 而本根未死, 阳春气暖, 萌芽日长, 乃至盛夏, 枝叶扶疏, 亭亭如车盖, 又可庇荫百十人矣。由是言之, 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21]

读了陈寅恪先生这段话, 心中豁然开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是萌芽于唐, 孕育于北宋, 至南宋问世,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巅峰之作。其影响遍及中国乃至东亚。宋代乃有“天上天堂, 地下苏杭”之谚。[22]

(2)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因白居易、苏轼等文化名人而兴

白居易对西湖建设立下了巨功。

唐穆宗长庆二年 (822年) ,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进行西湖的水利建设。

乾隆《浙江通志》记载:

居易为杭州刺史, 始筑堤捍钱塘湖, 钟泻其水, 溉田千顷。[23]

白居易筑白堤以蓄湖水, 又建石涵以备水暴涨泄水“防堤溃也”。[24]

据钟毓龙先生考证, 白居易为杭州刺史, 由石函桥筑堤, 迤北至余杭门, 外以隔江水, 内以障湖水 (按余杭门, 即今之武林门, 宋时始有之。在唐时, 并未有城, 武林门一带, 犹为泛洋湖与西湖相通之地。故白居易筑堤以隔之。此所谓白堤也。[25]

苏轼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他在西湖面临湮灭之虞时给朝廷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 把西湖比作人的眼睛, 认为西湖有五条理由不可废。苏轼的奏议句句在理, 得到朝廷采纳。于是苏轼组织二十万民工疏浚西湖, 利用湖泥葑草, 筑成长堤 (即苏堤) , 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又在湖水最深处建三座石塔作为标志, 其内不准种菱植藕, 防止西湖淤塞。苏轼这一创举成就了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和“三潭映月”两景。

苏轼不仅为营造“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立下奇功, 他也为颖州西湖、惠州西湖、许州西湖、雷州西湖的景观建设留下佳话, 故有“西湖长”之美称。

(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因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而兴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 也因为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是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是当时世界最繁荣的城市。

柳永写的“望海潮”描写宋代的杭州: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荣。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胡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26]

柳永此词, 把杭州的秀丽风光, 繁华气象, 写得生动传神, 引人入胜。相传金主完颜亮读此词后垂涎于如此大好山河,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乃杭州西湖由唐、五代至宋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 尤其是南宋朝廷自帝王至大臣, 文人学士们的集体营造而成。

(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之兴废, 是该时代的文明是发展或是倒退的试金石

邓广铭先生指出:

就因为宋王朝没有实施文化专制, 所以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多年里, 能收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长足发展。这种发展势头, 在遇到文化落后的蒙古贵族的统治, 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挫折。[27]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形成于两宋, 具有无穷的魅力, 影响中国和东亚。而到元代, 西湖废为民田, 文化景观丧失。可见,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之兴与废, 是该时代文明发展或倒退之试金石。

(5) 历代的仁人志士保护和建设、管理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

元代一度废而不治, 听民侵占, 全湖尽为桑田。明初仍元之旧。明宪宗成化十年 (1474年) 郡守胡浚, 稍稍辟治外湖。成化十七年 (1481年) , 进一步清理占湖者。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1518年) , 郡守杨孟瑛锐意恢复, 力排众议, 上书言西湖当开者五:以风水言, 西湖塞, 则杭州形势破坏, 生殖将不蕃;以守备言, 西湖塞, 则城之西部, 无险可守;以人民之卤饮为言;以运河之枯竭, 妨害交通为言;以田亩之缺乏灌溉为言。朝议许之。于是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 西抵北新路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 阔五丈三尺。西湖大部始复唐宋之旧。

明世宗嘉靖十二年 (1533年) 、十八年 (1539年) 、四十四年 (1565年) 皆有管理防止侵占西湖。神宗万历间 (1573-1620年) , 太监孙隆修白沙堤, 建风景名胜。

清康熙、乾隆帝多次来杭, 西湖建设更好。雍正间 (1723-1735年) , 总督李卫, 浚湖三次。嘉庆时 (1796-1820年) , 巡抚阮元, 二次浚湖。同治时 (1862-1874年) , 巡抚左宗棠、布政使蒋溢澧并加浚治。后又设浚湖局, 由绅士管理, 民国后, 改由官办。[28]

除西湖外, 城壕、城河均有管理浚治, 使杭州的城市水系完整而有各种功效。

杭州西湖历代的管理、兴废, 说明人之管理不可废。有管理浚治, 则湖兴, 否则, 湖就废, 成为民田。若此, 杭州城就不成今日的杭州矣!

正是唐、五代、宋、明、清、民国、新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持续保护、建设和管理,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才能保存至今, 并发扬光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结语

杭州西湖能保留至今, 实属不易。《永乐大典》上记载的西湖有三十六个, 其中一些, 已难寻踪迹, 例如, 颖州西湖就已湮灭。杭州西湖不仅保存至今, 而且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经验可谓珍贵。面对现代许多城市“千城一面”, 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杭州西湖以水营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图片来源

图1: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 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58;

图2:雍正浙江通志, 卷一, 图说;

图3:摹自民国杭州府志;

图4: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244;

图5: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3;

图6: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38;

图7: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5;

图8: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2;

图9: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6;

图10: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1;

图11: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39;

图12: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0;

图13:新镌海内奇观, 夷白堂刻本。1609年。刘昕主编.中国古版画, 地理卷, 胜景图:44;

杭州西湖 篇8

西湖部分景点的现状由于时代变迁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仍然与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所差距, 影响了西湖的整体环境和视觉效果。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必须通过整治力求恢复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体现“西湖十景”的原有景观和意境。西湖申遗的核心范围确定为“西湖十景”、西湖十处历史文化遗存等。西湖申遗整治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上内容以及外围环境影响要素展开, 并对不符合世界遗产要求的要素进行整治, 使西湖达到世界遗产标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质量是整改工程的生命, 要提高整改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整治工程将充分尊重历史、尊重遗产的不可再生性, 以最小干预的原则修复, 体现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杭州西湖申遗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行重点探讨。

1.1 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整改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督管理是指对整改工程质量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维修阶段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政府对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管理从整体上看, 是从整改工程质量形成的先后顺序描述政府对其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管理, 划分为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 是实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3]。在具体监督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监督相结合的思想, 体现事前主动控制的监督思想, 并且着重是对公众和社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预控监督和中间监督。

1.1.1 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 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 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经过前期文本基础资料的大量收集、整理和研究, 并经多方专家共同研讨、论证, 申遗整治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核心层面是“西湖十景”的修缮和整治, 其次是清雍正“西湖十八景”及清乾隆“钱塘二十四景”中玉带晴虹、梅林归鹤、鱼沼秋蓉、湖心平眺、小有天园及阮公墩六景的修缮和整治, 再次是六和塔、飞来峰造像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整治。“西湖十景”整治将主要以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行宫图为蓝本, 清代西湖十景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一碑、一亭、一楼、一院的围合式传统格局。根据西湖十景现在的状况, 这次整治根据景点现状选择了花港观鱼、平湖秋月两处恢复碑亭楼院的围合格局。花港观鱼用绿化和墙体分隔其历史范围, 并恢复御书楼;平湖秋月恢复历史上围合的院落空间。2) 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 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 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3) 对合同文本的监督, 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 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审查监督, 实现政府对整改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1.1.2 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部分现场监督, 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 三部分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4]。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 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 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 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另外, 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 必须加强技术控制。质量监督管理还应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管理重要手段, 这是实现工程质量资源管理共享的前提条件, 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及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 也是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1.3 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整改工程整治修缮完成后的把关监督管理。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 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使整改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使整改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全面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全面监督管理主要是对参建工程各方的建设活动和活动结果进行监督管理, 重点是针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对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方面, 重点加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 例如在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等程序上的有效监督, 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要加强监督, 这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5]。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方面, 依法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任务要与本单位资质相符;主要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图纸及设计变更勘察、设计人员签字出图章手续齐全。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等方面, 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同时要切实加大查处力度, 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

对施工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 项目经理与中标书中相一致, 有施工承包手续及合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齐全, 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和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有能保持其质量的存放条件;计量器具精度符合要求, 材料、构配件和商品混凝土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时, 不得使用。按规定对现场试验室、搅拌站进行管理, 做好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项目检查评定记录;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要及时、真实、完整;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 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1.3 符合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由实体质量向质量行为转移, 同时应把结构质量和环境质量作为重点, 特别是把对环境质量的监督放到突出位置。西湖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进、始终活动的文化形态, 是一个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 以儒家审美导向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美的典范, 对申遗项目领导的监督管理具有环境质量意识,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自然与文化高度复合的产物,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西湖继续保持历史的连贯性, 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 在中国历史、文化、园林、宗教等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结语

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是杭州创“强市名城”中的一件大事, 它关系到西湖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监督管理在工程整改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整改工程责任主体和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 各方共同配合, 相互监督, 使景观的整治达到最好的效果, 使杭州在国际旅游城市中赢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摘要:针对杭州西湖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特殊性, 为了提高整改工程质量, 就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行了重点探讨, 通过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以使景观整治达到最好的效果, 符合西湖申遗要求。

关键词:申遗项目,景观整治,质量监督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锦.发现西湖——论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2]刘应宗.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J].建筑经济, 2002 (2) :17-19.

[3]王凯.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J].基建优化, 2006, 27 (5) :1-3.

[4]丁海栋.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 2008, 34 (3) :263-264.

杭州西湖 篇9

1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布及原因分析

1.1 遗产地分布现状

自1993年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个文化景观遗产 (新西兰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以来[3], 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发展迅速, 文化景观遗产数目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73项文化景观收入到遗产名录中。从图1可见, 文化景观遗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地区 (40项) , 其他地区均分布较少, 尤其是亚太地区面积广大, 但是这一地区的文化景观遗产却只占全球的19% (10项) 。这种地区性的和遗产种类的不平衡引起了委员会的注意。为了保证遗产名录能够真正具有全球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 世界遗产委员会发起了“全球战略”, 1999年通过了《凯恩斯决议》, 再次强调了“平衡”的原则, 即要求地区的平衡和遗产种类的平衡, 而在2008年修订的《操作指南》中又重申了这一文件。同时, 为了让名录真正多样化、具有平衡性和杰出代表性, 遗产委员会建立了与各国政府以及三大咨询机构 (ICOMOS、IUCN和ICCROM) 的合作, 这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发展无疑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注:数据整理自http://whc.unesco.org/en/list/stat。

1.2 分布不均衡原因分析

突发事件:维持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是发展世界遗产的前提条件, 一些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缺失并不是由于当地缺乏这类景观, 而是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或经济严重欠发达而导致文化景观的破坏和无力申遗。相比之下, 欧洲和北美地区突发事件少而且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较小[4] (表1) 。从表1可见, 突发事件的爆发与该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名呈负相关关系。

注:W:战争 (war) ;EC: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ND:自然灾害 (nature disaster) ;AP:积极的政策 (active policy) 。资料整理自Sirisrisak and Akagawa, 2007年[4]。

东西方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文化景观的东西方理解不同, 亚太、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完全了解和掌握遗产中心相关的规则还需要时间。现存的文化景观鉴定指导对这些地区也并不完全切实可行[4], 导致这地区文化景观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和遗产大国, 文化景观类遗产地的不足便是一个典型。

城市化:城市化表现在人口过快增长,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00—2010年期间北京市人口从1382万人增长到1961万人, 平均增长57.9万人/a (其中, 2009—2010年人口增长206万人) ;浙江省人口从4596万人增长到5443万人, 平均增长74.7万人/a。一方面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过多的人口给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带来巨大考验;另一方面城市化还表现为经济的过快增长, 为发展经济而失去对遗产提名的兴趣。经济发展带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随着地价的不断提高, 遗产缓冲区 (甚至是核心区) 被开发为其他用途, 要政府继续严格保护遗产地变得难上加难, 这都直接影响到申遗工作[5]。

2 实例分析——以西湖为例

2011年6月24日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杭州西湖被列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成为我国第41项世界遗产, 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 (山西五台山在2009年收录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西湖成为我国唯一一处湖泊型世界文化遗产, 实现了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西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名湖。

2.1 西湖遗产概况

西湖文化景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侧、历史古城杭州以西, 界于30°14′15″N、120°8′27″E。遗产地的核心区为3323 hm2, 缓冲区为7270 hm2, 湖的西北、西南、东南三面被山围绕, 东面是杭州市区, 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自然环境 (图2) 。

2.2 西湖遗产特征

西湖文化景观 (表2) 符合 (ⅱ) 、 (ⅲ) 、 (ⅵ) 三条遗产标准, 即西湖拥有交流价值、见证价值、关联价值。西湖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 对中国乃至世界园林的设计影响深远, 体现了现代社会活动、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和谐, 具有世界遗产拥有的独特的突出的全球性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之一, 西湖是一种无可取代的文化景观, 这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类文化景观, 西湖列入名录中也是对我国园林景观价值的肯定, 同时西湖今后的发展和保护也将向前迈进一步[6]。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3 西湖文化景观遗产SWOT分析

从SWOT分析可见, 西湖景观的保护面临旅游发展和城市化的挑战, 对内部劣势 (W) 和外部威胁 (T) 应加大管理和监测力度, 保护遗产原真性。同时, 西湖具有充分的内部优势 (S) 和外部机遇 (O) , 借助申遗机遇和政府的支持, 大力促进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

3.1 申遗建议

将文化景观作为申遗的重点: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国土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变化大, 文化景观资源丰富,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发展潜力大, 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只占我国遗产总数的5%不到 (其中, 五台山申请混合遗产不成功, 而被改为文化景观[8]) 。而我国的许多文化景观综合品质都很高,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景观的申遗工作是发展我国申遗事业的一个突破口。同时, 从国际形势看, 国际上对文化景观越来越关注, 文化景观申遗也成为一大趋势, 这将是我国文化景观申遗的一大机遇。

挖掘深层价值, 建立项目的资料库:建立和完善项目的基础资料库, 准确评估景观价值, 不仅便于促进预备项目的申遗工作, 同时易于发现其潜在的遗产价值, 最终有助于项目的申遗、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进行。西湖作为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其历史文化内容丰富, 具有很大遗产价值。但由于许多历史资料和文化内容保存不完整, 没有足够的实物和资料来支撑其价值内涵, 导致西湖申遗之路曲折, 因此建立遗产信息资料库,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尴尬现象。

提高我国预备项目的遗产价值:我国历史文化深远, 许多文化景观遗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但不一定具有世界遗产的普遍性价值, 在遴选预备名单项目时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 考虑景观在世界上的申遗价值和意义, 可利用如层次分析法等量化的分析方法, 评估各预备项目的价值, 对我国潜力较大的文化景观加以重视, 严格国家预备名单的准入机制和评审制度[9], 提高名单中项目的国际竞争力。

遗产种类多样性发展:文化多样性才是遗产发展和保护的宗旨, 遗产名录的不平衡将阻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我国申遗应注意预备项目的多样性发展。目前, 我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适宜作为“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有:藏羌碉楼与村寨、哈尼梯田[9]、坎儿井等。这些景观与西湖不同, 它们都是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具有很强烈的人地关联特性, 同时又互相区别, 带有显著的民族特征。针对这些潜力项目, 认真研究OUV评估体系[9], 积极关注世界遗产发展趋势, 做好申遗的准备工作。

3.2 保护建议

文化景观是特定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系运作下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记录, 它是动态发展着的, 是多层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叠加, 因此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在保护其原真性的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西湖能较完整的留存至今, 与历朝历代的不断疏浚和保护工程分不开[12]。对文化景观的保护要强调整体性, 包括物质景观和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非物质遗产都要加以保护。结合西湖实例, 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杭州统计年鉴》。

加强周边居民的遗产价值和及其保护教育。杭州人一向以西湖为傲, 当地百姓对西湖文化的了解和保护是西湖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遗产地的居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深刻影响着它的发展。提高居民保护和发展遗产地的意识, 将成为遗产保护的长久而重要的课题。寻求国际合作, 积极发展与国际上一些专业遗产保护机构 (如ICCROM) 的合作[12], 是解决保护和修复遗产地问题的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发展专项立法和加强管理。我国许多遗产地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严重, 加强专项立法和遗产地的管理是应对这些不良现象的有效措施。保护文化景观遗产必须确定遗产地内涵、准确评估其价值、针对个例制定专项法规。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景观的保护刚刚起步不久, 与此相关的教育和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必须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 开展教育与科研;同时要与相关学科融合, 开展跨学科合作和研究。政策措施要积极付诸实践[13], 相关的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应有效地实施, 而不应被搁在一旁, 最终成为一个形式。日本在遗产保护方面, 法律法规制定比较完善, 在2004年颁布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修正案 (2005年执行) , 并把文化景观加入了其中[5], 值得借鉴。

4 小结

文化景观遗产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指出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印记, 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及其文化的象征, 它是过去和现在活动的记录者[14]。人们与周围的自然、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 记载着人们生存状态和自然面貌的变迁, 给后代人留下历史的“活化石”, 因此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景观的破坏是历史和文化特征的丢失, 为完成对具有“突出人类价值”景观的保护, 我们应积极参与到申遗过程和遗产保护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方面注意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另一方面关注国际上的发展新动向, 不能固步自封。西湖在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的采取了比较好的方式, 在申遗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积极了解遗产中心的走向;同时申遗后及时作出政策调整, 加强保护,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文化景观是自然、文化和历史的完美结合体, 文化景观遗产的设立不但改变了世界遗产对价值的认识, 而且拓宽了世界遗产的实践领域。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入手, 分析了它的分布现状及其原因;介绍了我国两项文化景观遗产之一的西湖, 同时利用SWOT分析法对西湖进行分析, 总结西湖的可持续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 提出我国文化景观申遗和保护的建议。

杭州西湖 篇10

目前, 用货币量估计旅游地价值旅行的方法已经引起了众多部门的关注。旅行费用法 (Travel Cost Method, TCM) 是一项最早用于评价环境质量价值的非市场方法。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 由经济学家Clawson和Knetsch最早形成理论, 因此也称ClawsonKnetsch法。发展于80年代, 已经被美国、英国政府机构广泛使用, 后来又逐渐被联合国采用, 用来评价休闲娱乐场所, 国家公园, 旅游景区等地的价值。至今已发展为三种基本方法类型:分区模型 (Zonal TCM, ZTCM) 、个人旅行费用模型 (Individual TCM, ITCM) 和随机效用模型 (Random Utility Model, RUM) 。

一、评价基本方法

旅行费用法以消费者剩余理论为基础, 以游客的消费者剩余来计算的游憩价值, 通过调查和统计计算游客往返于出发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各种费用, 建立游憩需求与游憩服务 (旅行费用) 之间的需求函数, 根据需求函数计算消费者剩余。现有模型有三种, 分别是分区旅行费用法 (Zonal TCM) , 一般个人旅行费用法 (Individual TCM) 和高级个人旅行费用法 (Advanced ITCM) 。

分区模型模型理论已基本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其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路途遥远、费用昂贵、游客“重游率”低的旅游地评估, 我国学者李魏和李文军在传统的TCM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 (TCIA) , 并用它估算了九寨沟2000年的自然资源游憩价值。TCIA弥补了原始三类模型的不足, 完善了游憩价值评估体系。

改进后的旅行费用法主要有四个步骤:

1.对游客进行抽样调查, 询问游客的旅行花费。

2.根据游客花费的不同, 将游客划分为不同的集合, 使每一集合中的游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旅行费用。设总样本数为N, 按旅行费用将游客分配在不同区间, [C0, C1], [C1, C2], …[Ci, Ci+1], …[Cn-1, Cn], [Cn, +∞], 共n+1个集合, 每个集合的游客数分别为N0, N1, …Ni, …, Nn, N=∑Ni (0≤i≤n) 。

3.建立回归模型和需求方程。设第i个集合的每个游客都愿意在旅行费用等于Ci时进行一次旅游;显然在旅行费用等于Ci时愿意进行本次旅游的游客数目不仅仅是Ni, 还包括那些愿支付更高费用的游客, 因此在旅行费用为Ci时样本游客的旅游需求为Mi=∑Nj (i≤j≤n) ;取Pi=Mi/N, 为在价格Ci时这N个游客中愿意进行旅游的比例;假设这N个游客具有相同的旅游需求, 于是可以认为在价格Ci下每一个游客进行一次旅游的概率等于Pi;令Qi=Pi, 定义Qi是每个游客在价格为C时的意愿旅游需求。对Ci和Qi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游客个人的意愿需求曲线Y=f (x) 。

4.计算消费者剩余。将旅游者的实际花费作为一种“影子价格”, 利用影子价格来计算旅游者的支付意愿。在图2中, 对于一个很小的费用增加值△Pj, 旅游人次为Ni的一组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 全体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曲线以下的面积, 可计算为:

二、评价西湖景区游憩价值

1.案例研究地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 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 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 总面积49平方公里。湖区以苏堤, 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西湖风景区是代表杭州旅游形象的品牌, 杭州的金名片, 西湖的全开放使得西湖景区门票费用占旅游总支出比率小的特点, 比较适合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来进行评估。其评价结果为西湖景区的游憩价值的评估, 杭州旅游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根据改进的旅行费用法, 设计调查问卷, 在五一黄金周前后开展调研, 选取柳浪闻莺 (自然景观) 、湖滨 (商业) 两个代表性地段进行。

2.回归分析

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 得到调查样本对西湖景区的旅游需求曲线, 回归结果如下:

西湖旅游价值的计算。对个人旅游需求曲线进行积分得到个人消费者剩余为:

加总游客的个人消费者剩余得到游客样本集合总的消费者剩余 (Sample Consumer Surplus) :

样本游客的直接支付的旅行费用之和 (Sample Travel Cost, STC)

所以, 西湖总的游憩价值RV (Recreation Value) 为

三、结论

本文以西湖风景区为例, 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对滨水空间价值其进行评估, 是旅行费用法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领域中的又一次探索与应用。也验证了改进的旅行费用法对门票费用占旅游总支出比率小等特点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可操作性。

总体来说, 作为一种非市场评估 (nonmarket valuation) 技术, TCM自身还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学术界对它也有不同的评价, 但可以肯定的是TCM理论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我们要加强TCM理论的研究, 完善评价体统, 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以促进区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摘要:旅行费用法TCM是用于评估旅游地游憩价值的常用方法, 普遍应用于欧美国家。在我国, 对于旅行费用法的方法研究还较少, 研究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它风景区的游憩价值评估上, 其它范围尚未涉及。而且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旅行费用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采用国内学者提出的改进的分区旅行费用法即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 (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 TCIA) , 结合我国旅游城市实际情况, 进行细节改进, 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和研究。

关键词:滨水空间,游憩价值,旅行费用法,西湖景区

参考文献

[1]Ann Breen Dack Right.The New Waterfront[M].New York:Thames and Hadson.1996

[2]张弓召, 于志光, 顾永清.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初探[J]城市研究, 1999, (2) :24-26

[3]许丽忠张江山等:熵权多目的地TCM模型及其在游憩资源旅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武夷山景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7, (1) 28-36

[4]谢双玉訾瑞昭等: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与分区旅行费用法的比较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8, (2) 41-45

[5]赵强, 李秀梅:旅行费用法 (TCM) 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8, (4) 213-219

[6]陈应发:旅行费用法国外最流行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J].生态经济.1996, (4) 36-40

[7]詹丽杨昌明: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软科学.2005, (19) 94-97.

杭州“雪水云绿”堪比西湖龙井 篇11

“雪水云绿”茶产自桐庐山区,以野生茶为主,产区常年被云雾笼罩,因此茶叶清香飘溢,形似银剑出鞘,茸毫隐翠,汁色嫩绿明亮。

“‘雪水云绿’茶闻闻都香,它以‘色、香、味、形’四美而见长,形似莲芯,玉质透翠,挺而匀,正如雪水冲泡一般,纯洁而清高,清馨无比。”据“雪水云绿”创始人、高级农艺师卢心寄介绍,“雪水云绿”茶开创了中国芽型茶之先河,同时推动了桐庐名茶向品质与观赏并重的新变革。

泡开后的“雪水云绿”茶,汤色清澈见底,叶底嫩匀完整,绿亮,如初春的新芽一般。

桐庐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祖宏对记者说:“杭州的好茶,除了西湖龙井,还有径山茶、千岛银针、九曲红梅、三清茶等地方特色名茶。通过对地方名茶的推广,可以充分弘扬当地的茶文化。”

茶叶是桐庐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5.7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810吨。其中“雪水云绿”产量达33511屯,产值1.34亿元。

桐庐县农业局局长喻国昌称,一直以来,桐庐就非常重视“雪水云绿”茶品牌的整合工作,通过商标注册,实现了“雪水云绿”茶原产地的保护。目前,当地已启动“雪水云绿”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申报和创建工作。

江西婺源绿茶/紫缭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市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光绪年间,茶商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窨制花茶用。

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

婺源茶叶,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著名品种有“上海州”、“大叶种”、“小叶种”、“圆叶种”、“长叶种”等等。

婺源绿茶特点:叶质柔软,持嫩性好,芽肥叶厚,有效成分高,宜制优质绿茶。选用“上海州”良种茶叶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的“茗眉”茶,香气清高持久,有兰花之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碧绿澄明,芽叶柔嫩黄绿。条索紧细纤秀,锋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

杭州西湖 篇12

关键词:金鸡湖,西湖,山水园林,西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1 引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和苏州相距仅100多km,同处长江三角洲,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这两座城市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共同演绎了吴越灿烂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景观设计在这两座城市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苏州城东,开发了新的工业园,而金鸡湖——一个养殖业为主的湖泊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演变成城市湖泊。在杭州,同样由于城市扩张的需要,西湖地区已从原来的郊区转变成市中心地区,西湖也成为盛名远播的中国式的山水景观的典范。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湖的比较,体会中西方景观的差异与影响。

2 金鸡湖与西湖两地园林比较

2.1 区域位置

在区域位置上,两者都处于长三角经济商圈。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苏州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城市。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侧,在城市和群山环抱之中,水面面积约5.66km2,岸线周长15km,西湖南北长3.3km,东西宽2.8km。水的平均深度在1.5m左右。苏堤和白提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西侧,天目山的余脉柔和的天际曲线与西湖柔和的湖光水色巧妙的连成一体。东侧城市建筑与西湖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景区。随着城市的扩张运动,西湖和杭州城区连为一体,扮演着城市后花园的角色,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杭州的大型会客厅,迎接着四方来客。

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古城区东侧,面积7.38km2,平均水深3m,有建成的和正在建设8大特色风景区。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轴线把这个的城市湖泊公园分成两个部分,西北部属城市圈,被高层建筑包围。东南部属自然圈、生态区域。整个金鸡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区域,是人们休闲的乐园。

2.2 道路交通

在湖区道路交通的组织上,杭州和苏州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在杭州景区内交通根据地形沿湖环状布置,有很多的车行入口,但是道路的等级不一致,交通压力大。对于西湖来说,湖区的交通靠西湖太近,为了不影响湖区的景观,道路不能太宽敞,城市的道路网上的很多支路都直接连到了西湖的环湖路上,造成了车流混杂的局面,同时西湖区域的人行和车行没有合理安排,使得游人和城市中活动的人相互冲突。西湖周边的地形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西湖的交通,西湖环湖的车行道上有很多的沿街商业区,吸引游人驻足,因而限制了车速。

区域内交通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湖区地形特点网状布置,和湖水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禁止过多的外向型交通直接进入湖区,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而有些地方又直接能看到水,甚至驾于水之上。道路的等级明显,城市的外围道路和内部道路区分明显,有秩序。

2.3 人文历史

在杭州,历史文化基本上位于西湖地区,而由这些历史形成的区域,形成的景观,又把西湖装点得更加妖娆美丽。在金鸡湖区域,是以各种功能区域作为背景的,历史文化是区域的一种装点。杭州西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苏东坡、白居易、苏小小、秋瑾、白蛇、许仙等形象鲜明的人物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如图2、3)。金鸡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吴王夫差的女儿琼姬,因在吴语中的“琼姬”念起来和“金鸡”的相近。故后来人们便渐渐地把“琼姬湖”称为“金鸡湖”了。

2.4 生态环境

金鸡湖原先周围是沼泽,没有树木,随着周边地块功能的转变,湿地逐渐减少,最后成为一个城市湖泊,但其原有的生态性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作为城市开发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起来。目前金鸡湖植被都是重新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引进许多新的植物品种,使得植物更加多样化。对原有驳岸的改造,运用了直立驳岸,台阶踏步,沙滩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湖岸线的肌理,对原有的湿地部分,在保留的同时,进行适当改造,不仅满足了其生态要求,还使景观更加美丽,堤岸也更耐风浪的侵蚀(图4、5)。

3 园林景观比较

在苏杭两地,湖泊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对湖滨环境的营造,吸引人们休闲游览,提升城市地区价值,继而带动城市整体的开发。在湖滨开发形式上,西湖和金鸡湖有着不同的尝试,西湖走的是自然景观结合人文历史的中式山水园林路线,在保护自然,开发自然中寻求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品位。而金鸡湖采取的是经济发展,以为经济区发展服务的公共景观为主的发展路线,在改造湖滨和自然的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城市的魅力。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苏杭两地在景观规划的模式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3.1 杭州的中国传统园林

杭州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原有资源的优势,把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结合开发,西湖早已是整个城市的灵魂地带。中国园林基本要点是要完成山水的构造,包括堆、湖石山堆砌、处理水源等具体的形式问题。中国人对风景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风景所唤起的情感和显示的哲理方面,这当然也于自然风景的形式有关。不同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哲理,但这些形式本身被过早的图示化了,不仅是造园,中国人在观赏风景和从事所有建造活动的时候,都与文学、书画相伴。

3.2 苏州的城市生态公园

苏州金鸡湖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沿用西方景观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路线。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3.2.1 城市化

城市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并列为世界七种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层次结构上,城市生态系统又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和自然生态亚系统,它们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城市生态公园,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功能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都具有城市的属性。从地域上划分城市生态公园,包括城区生态公园和近郊生态公园两种。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

3.2.2 生态性

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生态性”。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这种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

(1)对宏观尺度(全球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

(2)对于中观尺度(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它的功能可以保护或者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3)对于微观尺度(公园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3.2.3 公园化

满足人的心理和活动要求,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因此城市生态公园对于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不应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应遵循生态原理,合理规范、引导人的活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金鸡湖地区成为城市生态公园,和苏州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很大的关系。苏州作为一个人文资源绘粹的地方,城市规划范围较小,如在城市中发展,对古城的人文资源和已经存在的脉络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苏州的很多的自然资源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开发这些区域,使其和古城保持一定的联系,又相互独立,对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成的区域,以自身的自然资源为开发的先导,融入于各个功能区域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这必定是与苏州的地理优势联系在一起的,依托于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作为其他的城市,如果有一定的城市经济区域可以依托,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成一个新型城市副中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4 结语

杭州西湖的成功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骄傲。金鸡湖的景观是西方现代景观在中国大地上落地开花的代表。然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上,中国景观设计和西方先进的景观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拘泥于中国古典园林在过去创造的辉煌,作为一名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要做到学习西方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并为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乡村服务,需要对现代景观设计进行更深的思考,通过利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让中国的景观设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Roy Strong.Creating Small Cardens[M].New York:Villard Books.1989.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3]针之谷钟吉.西洋著名园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

[4]Rosemary Verey.The Garden In Winter[M].London:Frances Lincoln Limited,1988.

[5]Wolfgang Oehme.Bold Romantic Gardens[M].Washington: DC.Spacemaker Press,1988.

[6]L.贝纳沃罗.世界城市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码头环境监理建设项目下一篇:全过程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