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场(精选12篇)
怯场 篇1
在艺术表演时, 一些演员由于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关, 出现怯场情况, 导致在舞台表演时发挥失常, 演出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怯场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并在近年来逐渐深入地进行探究。如何摆脱这种不良心理的干扰,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怯场的定义和表现出发, 分析了怯场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艺术表演时怯场的表现
(一) 怯场的定义
由于心理紧张、情绪失控, 导致在舞台表演时出现失常, 表演不自然、不协调, 演出效果不佳, 这就是所谓的“怯场”, 也叫“舞台恐惧症”。怯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 很多演员都出现过这种状况。这种紧张、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就有可能出现怯场。而且, 怯场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传染性”的心理疾病, 如果出现一次怯场, 没有及时纠正, 这种紧张心理就会逐渐加深, 导致演员失去自信, 形成习惯性怯场。在后台等候演出时, 如果一个演员极度紧张, 情绪不稳, 也可能传染给身边其他的演员, 导致集体出现紧张、怯场, 对演出造成不利影响。
(二) 怯场的表现
在舞台表演之前或是表演过程中, 因为情绪紧张, 很多表演者会出现怯场, 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声音发虚颤抖、面红耳赤、身体僵硬、手脚冰凉颤抖、出虚汗等等。我经常在后台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好紧张, 手都哆嗦了。”“快, 再让我看一下, 我忘词了。”“紧张的都不会呼吸了。”“太紧张了, 手脚冰凉, 心怦怦直跳。”这样的紧张情绪导致在舞台表演时, 本来在平时练习的非常熟练的曲目, 在台上表演时反而忘词、走音、节奏不稳, 大失水准。出现怯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初上舞台的表演者比较容易出现怯场问题, 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 还没有形成较为坚强的心理素质, 情绪容易出现波动, 进而对表演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在重大演出时容易出现怯场问题。因为演出者的精神高度紧张, 心理上暗示自己一点都不能出错, 造成过度的紧张也容易出现怯场。
二、艺术表演时出现怯场的原因
怯场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 如不及时纠正, 就会使表演者失去演出信心。怯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 表演者自身的影响
表演者是演出的主体, 也对演出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很多表演者由于自身的因素, 进而出现怯场。
1. 音乐修养不够, 自身素质差。
所谓的音乐修养, 就是指对音乐的基本修养、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力和对音乐的敏锐感受能力, 这些是表演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表演者在日常学习练习中, 能够广泛地涉猎音乐知识, 深入地挖掘歌曲的内涵, 不断地练习、锻炼, 培养起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 夯实基本功。日积月累下, 这些知识就会逐渐内化, 进而成为表演者自身的一部分, 不仅能够提高音乐修养, 而且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有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就算是情绪比较紧张, 也能基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不至于影响演出效果。同时, 如果表演者能够深入到作品的内涵中, 如身临其境一般, 那么就能很好地排除私心杂念, 较快地投入到演出之中, 也就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
2. 表演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下面三方面。
(1) 性格影响。性格就是指人身上比较稳定、本质性的心理特征。人的行为受性格影响较大, 外向型的人比较活泼开朗, 不容易紧张, 或是紧张情绪比较容易消除, 意志较坚强。而内向型的人缺乏自信、孤独、敏感, 不善于表达, 常常因为信心不足导致演出时没有底气, 非常容易出现怯场问题。 (2) 个人演出经验的影响。曾经的演出经验将会对表演者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演出比较成功, 那么在以后的演出中, 表演者的信心就比较强, 不容易出现怯场问题。如果曾有过失败的经验, 那么在以后的演出中, 这种不良记忆可能会影响情绪, 导致演出时不能正常发挥。 (3) 侥幸心理影响。一些表演者经常抱着侥幸心理上台演出, 即平时训练不认真, 但却盲目自信, 期待着能在演出时超水平发挥、一鸣惊人, 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导致准备不充分、演出不成功。久而久之, 也会形成较为严重的怯场心理。
(二) 客观环境的干扰
1. 演出环境的改变。
很多表演者对于平时练习的场地、乐器比较适应, 一旦变换了表演场地, 或者不是自己顺手的乐器, 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 进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使得平时滚瓜烂熟的台词忘记或是熟练技巧不能正常发挥, 从而导致演出困难甚至是演出失败。
2. 曲目选择不当。
有些时候, 因为种种原因, 演出选择的曲目不符合表演者的实际情况, 曲目过大, 技巧过难, 使得表演者难以驾驭, 这也会加重表演者的紧张心理, 出现怯场现象。
3. 外界期望过高。
艺术表演中, 外界的期望也会对表演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如果外界期望过高, 则会给表演者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 进而出现怯场现象。
三、解决怯场问题的对策
艺术表演要想达到最佳效果, 就必须要找到怯场的真正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克服。
(一) 夯实基本功, 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克服怯场的前提就是勤加练习, 夯实基本功。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才能克服演出中各种困难, 才能在演出时有信心、有底气, 也才能在舞台上镇定自若, 挥洒自如。因此, 在日常练习中, 表演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不断地汲取书籍中的知识, 提高音乐修养和个人的综合素质, 为以后的演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勤于实践, 在实战中提升心理素质
克服怯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勤于实践, 多参加演出, 在实战中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表演者要经常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或是演出, 或是比赛, 让自己逐渐适应舞台, 适应在灯光亮起的时候自己能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为不同的观众演出;熟悉舞台上的各种设施, 逐渐摸索出舞台感, 加强驾驭自己的能力。同时, 表演者要善于总结, 对于每一次演出,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要总结, 成为以后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样的不断积累, 不断实践, 表演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最终能够克服怯场心理, 轻松地站在舞台上表演, 收获观众的掌声。
(三) 加强心理暗示, 放松心情
心理暗示是克服怯场的重要方法之一。也就是说, 表演者在表演前, 树立必胜的信念, 积极地暗示自己:我一定能发挥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忽视自我的紧张心理, 使自己充满信心和勇气, 放平心态, 进而稳定情绪。同时, 表演者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让自己不要时刻想着舞台表演, 排除杂念, 缓解心理压力。这样做也能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愉悦, 克服怯场。
总之, 怯场出现的原因各有不同, 解决的方法也不是一个模式。因此, 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分析, 有针对性地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进而保障演出得到圆满成功。
怯场 篇2
怯场是因过分焦虑和恐惧所引起的紧张和慌乱,自考心得体会:考前战胜考试怯场可自我暗示。
考生应考时怯场大致有这几种情况:
1.平时准备不足,原有基础不大扎实,生怕自己不及格,过不了关,心里不踏实。这些考生临考前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
2.气质性格上的易兴奋、好激动或屡遭失败而产生的`习惯性反应等。
3.思想压力过重,不能平静地参加考试,不能正常地发挥,严重影响了考试的成绩。
考试怯场决胜记 篇3
遭遇一 考场中的心灵风波
讲述人:黄雨
晚自习结束后,高三(2)班的海琼在我下班回家的路上叫住我,她说自己在今晚进行的数学测验中没考好。海琼说:“考试的时候,老师在我旁边走来走去,还时不时地俯下身来看我的试卷,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于是我反复地检查。接下来,只要听到其他同学翻卷子的声音,听到老师在教室里走路的声音,听到同桌轻微的呼吸声,我就变得心烦意乱,连解题思路都没了。整场考试的时间就被我在烦躁中度过了。唉,这次考试我肯定‘挂了。再这么下去,我该怎么办?”
听完她的话,我知道这种情况就是在考生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性考试焦虑”。于是,我特意转移话题:“我听说你在上周的校运会中,拿了1500米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她笑着低下头。我接着说:“假设一下,如果对你喊‘加油的那些人,当看到你准备伸出右脚的时候,他们忽然齐声对你说‘海琼,迈左脚!这个你能做到吗?”她抬头惊讶地说:“怎么可能?!”
“对啊!这的确不可能。因为对于当时的你来说,你只知道朝前跑,你的精神很专注,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不会分心。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运动定势。要是你也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一个关于考试的程序定势,那么在今晚进行的测验中,你就会沿着程序一步步走,而不会心烦意乱了。”
“你要认真规划好每一场考试的程序,列个清单把它们一一写下来。比如在什么时间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根据这些步骤,你可以做一次心理上的彩排。等进入考场后,你就严格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步骤进行。你可以暂时不管做不出来的题目,但是你必须要给自己检查题目的时间。等你将这个程序变成习惯之后,當你进入考场,你就能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再也不会轻易走神了。”
听完我的这一番话,海琼如获珍宝一样兴奋不已。她乐呵呵地对我道了几声谢谢,便高兴地返回了女生宿舍楼,我想这孩子今晚肯定能睡个好觉了。
【心理诊记】
遭遇二 别动我的奶酪
讲述人:何清雯
2013年,我为高考英语口语考试拼命苦读。当我第一次参加考试的那天,我心里很平静,因为我觉得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考官首先问了我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当我就这个问题展开我的陈述时,他却忽然打断了我。不久,我便被他的问题逼入困境。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考试快点结束,我只要合格就可以了。
随着气氛越来越紧张,我临场发挥的能力也越来越差。最后,当我带着勉强及格的分数离开考场时,我清楚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了。
随后,我与参加这次考试的同学交流了考试心得,原来有的同学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在面试这一道程序中,他们也并非被动地一问一答,而是主动与考官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经过这次考试,我暗下决心,在今后的考试中,我不再事事迁就,我应该主动出击。尤其是要面对接二连三的考试,如果死记硬背的话,我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知识。经过多番考虑,我决定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一个学习小组。上课之余,我们一起就课本上的问题和考试中的答题技巧进行思考与讨论。
在最后的阶段,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我的成绩却越来越好。我学会了在考试当中从容地应对任何难关。在严肃的考官面前,尽管我不能立刻就他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但我可以自信从容地与考官商量:“您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的内容,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渐渐地,我终于明白那句“不让别人动了我的奶酪”是什么意思——事事在他人面前过于被动,那就像是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
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即使自己不幸掉进了河里,也能从河里摸到一条鱼。
手记:考试怯场五疗法
一、位置调换法
怯场是因为你是被考者。倘若反过来,学校考你变成你考学校,变被动为主动,这时你处于主导地位,那么你就不会紧张了。实际上,你参加考试是想试试哪所学校适合你读书,你又何必紧张呢?
二、精神胜利法
怯场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试题较难。面对难题,你不妨这样想: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也未必会。这样你就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了。你还可以幻想考取大学后的快乐,想想以后的你还要到外国留学,这样的考试算得了什么?
三、感情接近法
监考老师的威严也是导致我们怯场的主要原因。假如监考老师是你的老熟人,你自然就不紧张了。你不妨和监考老师说句话,如:“老师,这儿光线太亮了,您可以把窗帘拉上吗?”让老师为你服务,你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四、注意转移法
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消除紧张的心理。进考场时,如果你心慌的话,可以在心里哼着歌进入考场。进考场后,你可以做一下考试仪式,比如摆正桌子、擦擦眼镜、试试笔等。倘若答卷时发生怯场,你可以停止答卷,往窗外看看蓝天、白云、绿树……
五、呼吸调节法
虚静法:两眼轻轻闭合,双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去除杂念,心中反复默念“镇静”,直至紧张的心情得以缓解。
坐禅呼吸法:闭目养神,去除一切杂念,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用力把气慢慢吐出来。反复进行,直至心情平静。
高考怯场调研分析及对策 篇4
心理学认为,怯场是由于个体情绪过分紧张而引起身心的保护性抑制,它使正常的思维活动暂时失调或中断,使学生本来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影响考试效果。从程度上讲,怯场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轻度怯场,表现为临场情绪紧张,心慌出汗,有的平时熟悉的知识暂时不能回忆,但思路正常,答卷尚能进行;二是中度怯场,表现为较多的内容不能回忆,思路出现障碍,特别是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及灵活性受到影响,答卷混乱;三是重度怯场,表现为心理活动暂时中断,头脑模糊,一片空白,发生昏晕、甚至休克,导致考试中断。
最近,我对高考怯场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目的:了解考生怯场的具体情况,怯场对考生的影响;分析怯场发生的原因,进而能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考生怯场的办法和措施,使招生办的工作更直接、更周到地服务于广大考生。调研对象:我县三所普通高中的高三复习生,个别教师。调研方式:问卷调查,个别访问。
一、怯场情况分析
历时四天,我发出600份问卷,收回481份。另访问师生若干人。经过总结分析,我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1. 怯场的人数多。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481人中,统考有过怯场经历的共336人,占69.9%;未发生怯场的计145人,占30.1%。怯场人数中,有轻度怯场经历的292人,占调查人数的60.7%;有中度怯场经历的41人,占调查人数的8.5%;有重度怯场经历的3人,占调查人数的0.6%。
另外,在调查中,我特意作了这样的比较:被调查的481人中,有83人为祁中理工科重点复习班学生,其中有怯场经历的62人,占比例74.7%;未发生过怯场的21人,占比例25.3%。怯场的62人中,平时有怯场习惯的14人,占比例22.6%;平时不怯场,高考时才怯场的48人,占比例77.4%。其余398人为各校普通班复习生,其中有怯场经历的274人,占比例68.8%;未发生过怯场的124人,占比例31.2%。怯场的274人中,平时有怯场习惯的78人,占比例28.5%;平时不怯场,高考时才怯场的196人,占比例71.5%。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高考怯场的人数比例是很大的,数字是惊人的。并且,好学生怯场的比例要比普通生还大。好学生中,平时有怯场习惯的人数比例比普通生小,但平时不怯场,高考时才怯场的人数比例却比普通生大。这些都说明,压力大是造成好学生怯场的主要原因。
2. 怯场的原因杂。
造成高考怯场的原因比较杂,有考生自己的原因,如心理原因、身体原因、生理原因、能力原因等。也有家庭原因、考场原因,甚至老师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有的考生对考试的成功期望过高,过分夸大高考的成败与个人的关系,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情绪过分紧张;二是有的考生应试信心不足,或因考前知识准备不充分,一看试卷,发现有些考题不熟悉,尤其是第一道题不会做,心里发慌;三是临考前大脑过度疲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考试复习集中在考前1—2周时间里,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刻苦,结果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在考试时思维迟钝,甚至回忆出现障碍,答题出现困难,从而导致情绪紧张;四是答卷时,先做难题,在一道题上花费时间太多,等难题做完,发现时间不够而着慌;五是由于考试中某些偶发原因,如突然发现看错了题,少做了题,凡此种种,都可能发生怯场。
3. 怯场的影响大。
怯场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认为,对于特定的学生个人而言,即使影响了1分,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许这1分就决定了他今生能、否上心仪的大学,甚至决定了他个人的前程。更何况怯场招致的损失往往不止1分呢。以祁中理工科重点班为例,怯场的62人中,有28人认为怯场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估计损失30分左右。这些人中又有8人高考成绩接近二本达线分,即使以每人平均损失10分计,如果不受怯场影响,我县的高考达线人数仍可增加8人。
4. 师生重视程度不够。
谈到怯场考生的数量问题,有的老师认为怯场只是个别问题,真正怯场的人并不多,许多人是把紧张当作怯场了。再则,怯场是很难避免的,不好预防。谈到怯场对考生的影响,有的老师可以列举出几个好学生的例子:某某怯场没能达线,某某怯场没能上重点……而对普通学生的情况却知之甚少。事实上,不是普通学生中没有怯场的,也不是怯场对普通学生不发生影响,而是人们觉得普通学生怯不怯场一个样,反正是不达线,不值得关注。即便是某些深受怯场害的学生也未能对自己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有怯场习惯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地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防怯方法,而是心存侥幸,“怯场为刀板,我为鱼肉,任怯场凌割”。这次怯完了,自怨自艾,大哭一场,提心吊胆地预备下次再怯。
二、对学校的几点建议
1. 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
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学校已设有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有的学校有兼职心理教师,却不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的学校两者都没有。心理咨询室建立之后,要把怯场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要做好对考生的宣传指导工作,要提出让考生可独立操作的防治怯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指导考生实现自我调节,清除心理障碍,在考试中能充分展现自我,从而达到防治怯场的目的。这些工作平时要做,考前培训时更要做。可以通过搞讲座,出版报、专栏等方式进行。要主动出击,主动调查,主动治疗,不要坐等上门。对于有怯场习惯的考生,更要做好平时的指导和治疗。当然,也要向考生说明,考试情绪略感紧张,这是很自然的,不能视为怯场。适度的兴奋状态所激发出的生命力的激素,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从而使人注意力更集中,记忆力更敏捷,思维更灵活。因此,不要把紧张统一视为洪水猛兽,无端地加重自己的恐惧心理。
2. 家校紧密联系。
学校和家庭经常取得联系,互通信息,可以及时地准确地掌握考生心理动态,共同为考生号脉,开出适合于考生的药方。同时,家长也能了解到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懂得怎样防治考生怯场,怎样做才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在这方面,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方法对头,做得好,不但能防治考生怯场,更能成为考生力量和信心的源泉;家长方法不当,做得不好,往往会成为考生发生怯场的主要源头。
3. 积极搞好练兵。
这条建议是一名曾经中度怯场的好学生提出来的。她反映,学校平时的练兵,无论是环境气氛,还是程序规模,都与真正的高考相距甚远。这样的练兵有点像纸上谈兵,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尽管平时练兵不错,一旦坐入高考考场,遭遇陌生的考试程序和环境气氛,往往会心里发毛,发生怯场。她建议学校采取措施,在最后的几次练兵时,力争搞得与真正的高考相近,使考生早日习惯那种环境,早日感受那种气氛,早日做好心理准备。
三、招生办的设想
1. 搞好宣传工作。
招办在考前要积极地和学校、考生多联系,可采取下发《告考生及家长书》等形式,向考生和家长宣传有关统考的知识,提出有关注意事项。同时,以此拉近招办和考生的距离,消除考生对统考的恐惧感。宣传招生政策、考场规则、考试程序、应试技巧等,提醒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不要对考生提出过高的期望,不要使家庭气氛过分紧张,过分神秘,要使考生感受到家庭环境的宽松、祥和、温馨。
(2)做好后勤保障,让学生吃好,休息好。许多考生由于着急上火,容易出现厌食、睡不着觉等现象。家长要安排口味鲜美,易于消化,质量上乘的家常饭菜,并嘱咐考生不要乱吃瓜果、乱喝饮料等。同时保证考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不要让考生参与家庭其他事务。
(3)做好提醒工作。有些考生容易睡过头,或者将考试用品丢三落四,家长一定要做好提醒工作。这一点很重要,迟到或丢失用具往往使考生因高度紧张而发生怯场,匆忙赴考更容易发生交通意外。
2. 创设人性化考场。
本着为考生服务的宗旨,组织好考务工作,努力为考生创造一个宽松、优良、和谐、公平的竟争环境,尽量减少考生发生怯场的机会。
(1)选拔培训好监考教师,要求每位监考教师都要有爱心,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和言细语,细心体贴,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一位考生,决不能监考如同防贼,制造过分紧张的考场气氛。
(2)考场环境要整洁、清爽、静谧,考场中要准备一次性喝水纸杯,暖水壶,一盆清水,一把毛巾。考生怯场或有不适时,监考教师可以为其递上一杯水,或一块湿毛巾。清水和毛巾的作用应该远不止这些,从心理的角度讲,炎热的夏季,当考生一脚踏进考场,看到那盆清水和毛巾时,心里感到的一定是春天般的清爽,紧张和恐惧顿然消解,无形中起到了防止怯场的作用。
面试如何克服怯场心理 篇5
【面试如何克服怯场心理】
初入职场的新人们,往往会在面试时紧张,即使有充足的准备与自信,可往往在踏入面试室时而萌生怯场的心理,这也是导致无法通过面试的重要原因。
克服面试怯场心理的技巧:
1、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面试一时失利,也不要以一次失败论英雄。
2.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输。
3.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以改变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
4.面试前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勇气也会倍增。
5.与主考官见面时,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心里尽量建立起与招聘者平等的关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的感觉时,就鼓起勇气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待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自己的求职主张。
6.当出现紧张的局面时,不妨自嘲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使自己变得轻松些。
7.感到压力大时,不妨借助间隙去发现招聘者的诸如服饰、言语、体态方面的缺点,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就会在自觉不自觉间提升自信,回答问题时也就自如多了。
8.当与对方的谈话出现间隔时,不要急不可耐,这样反而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抓紧理清头绪,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
9.回答问题时一旦紧张,说话可能结结巴巴或越说越快,紧张也会加剧,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说话速度,让字一个一个的从嘴里清晰地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紧张了。也可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用以缓解紧张。
摆脱紧张情绪 避免考试怯场 篇6
等待是一种煎熬。发卷的铃声终于响了,一拿到卷子,高鹏便急不可待地看了起来,手中的铅笔在试卷上沙沙地动了起来。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他跳过听力,着手做后面的题了。监考老师来到他身边,警告他说:“还没到动笔的时间,请等铃声!”
高鹏停住了笔,老师的警告使他顿时又紧张起来。他勉强自己看试卷,但是不动笔就看不下去,他觉得自己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铃声再次响起,同学们开始投入到听力考试中。由于紧张,高鹏没听清楚第一道题,答案一时选不出来,第二道题却开始了,还是没听清。高鹏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听不清了,他开始头晕、冒汗,20道题的听力,没有几道是听得清楚的,答得简直是一塌糊涂,这次肯定考砸了,高鹏的心里惴惴不安。听力考试严重干扰了高鹏的考试状态,后面的试题似乎越来越难了。阅读理解中的每个单词似乎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高鹏完完全全被蒙住了。看不懂当然没法做题了,只好重看,一篇文章看了两三遍还不知道什么意思,选答案的时候没有一个是有把握的。交卷铃声响了,20分钟的作文题,高鹏只字未动。多么失败的一次考试啊,高鹏无精打采地走出了考场。
很显然,这次考试高鹏怯场了。怯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尽量避免怯场,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到了考试的时候许多同学仍然紧张,轻者面红气粗,手脚发冷,重者恶心、休克,无法坚持考试。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怯场呢?
豆豆解忧:
——做好准备,按考试要求答题
一般情况下,刚进考场的那一阵有些紧张是正常的现象。在拿到试卷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考卷上,紧张情绪会渐渐舒缓下来。但是怯场的同学则不能投入到考试中,紧张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了半天也不明白到底要做什么。之所以怯场,很多时候是由准备不充分引起的不必要的紧张导致的。比如事先不去了解考场,匆匆忙忙地找考场,考试迟到或忘了带考试用具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不按要求做题。上面提到的高鹏同学就是为了抢时间而引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干扰了自己的考试情绪,这其实是一种极划不来的做法。
——学会缓解紧张情绪
考场上的慌乱不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发觉自己紧张时,如何才能放松自己,使自己镇定下来呢?这里有几个提议,建议同学们试试:1.闭目端坐,做深呼吸10次,再用双手拇指按压太阳穴,反复数次。2.想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紧张是潜意识的担心引起的,适当转移注意力是消除紧张的可行方法。3.在心里告诉自己,考试不过如此,没什么好怕的,增强自信。考场上的你,如果越重视考试、越是担心考不好,就越会使自己紧张。
——将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
有些同学在考场上紧张了,却还要东张西望,明知道监考老师严格,却总是去看监考老师,这只能使自己更加慌乱。拿到考卷后,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到思考试卷中的题目上,这样,你很快就会进入考试状态,紧张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缓解。
钢琴演奏的怯场心理调整 篇7
一、怯场心理分析
(一) 怯场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怯场”是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 心情紧张, 人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兴奋灶”, 由于神经过程相互诱导规律的作用, 引起智力活动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抑制, 原来已经习惯了的、形成的熟悉的动作、熟记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者再做, 出现思维混乱。于是, 恐惧情绪加剧, 导致心跳加速, 神经活动失调, 出现“怯场”现象。
作为心理问题的怯场, 轻者仅表现为心理失调, 包括感受性降低, 视听发生困难, 甚至产生错觉;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猿意马;熟记的内容不能顺利回忆;思维迟钝、混乱, 不能正常地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和论证;动作笨拙, 即使是熟练的动作也会出错等。所有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在离开现场后都会迅速消失。
钢琴演奏中的怯场现象亦是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完整的再现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演奏技术和演奏水平, 突然的“卡壳”现象降低演奏者的正常演奏水平。其个人表征在多数人的表现是烦躁不安、心跳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 手指和身体变得比较僵硬, 无法控制手指和速度等等。
(二) 怯场心理的成因
怯场是一种境遇性的消极心态。一般发生在下列场合:第一次体验的活动;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曾经失败过, 特别是数次失败过的活动;自己对结果期望值比较高的活动;自己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不是很充分的活动。所以怯场发生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而在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活动更是由多种心理要素构成的。包括认识、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才能等各个方面。这些心理要素的非正常状态均能够导致怯场心理的形成。下面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怯场心理的成因:
1. 主观因素
一方面是演奏者自身的技术和能力问题, 由于演奏者没有完全认识音乐作品的内涵,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其次是不能完全掌握音乐作品中的技术难点, 觉得有“出错”的可能的时候, 他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可能会出卖他, 使其思想分散, 演奏动作失调;
另一方面是演奏者过于担心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演奏效果不满意, 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并处于异常紧张状态而出现突发的记忆障碍, 大脑一片空白;
第三方面, 钢琴演奏是通过演奏者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来完成, 演奏者不佳的身体状态, 致使其不能够熟练的表现已掌握的作品。
2. 客观因素
一方面演奏者受到周围陌生环境和气氛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时出现怯场;另一方面演奏者在舞台上受到意外情况干扰时, 情绪出现波动, 思路中断, 从而影响整体发挥。
二、怯场心理的克服
鉴于怯场心理的成因, 分别从作品的准备阶段、临场阶段、演奏阶段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调整和克服钢琴演奏的怯场心理。
(一) 作品准备阶段
在作品的准备阶段, 钢琴演奏的练习准备阶段包括读谱、视奏、针对性的技术练习、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以及背谱等一系列的准备过程,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正式场合下演奏的不完美及消极紧张的产生。只有把乐曲弹得越熟练, 精神负担也就越少, 如果感到在技术上还有难点没有解决, 或是背谱还存在问题的话, 精神上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消极被动的紧张。同时对于演奏技术难点要给予重视。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不断的克服技术难点增强演奏者的信心, 并在进步过程中逐渐积累并感受演奏该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快感和美感, 激发演奏者的表现欲望, 这些经过积累和沉淀的心理感觉能够帮助演奏者集中思想投入音乐, 演奏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再者, 不佳的身体状态一方面导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协调性变差;另一方面导致演奏者不能将思想完全投入到演奏的作品当中, 这些都影响了演奏者正常水平的发挥, 从而加重演奏者的心理负担, 并出现过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所以在演出前几天一定要适当的保存体力, 调整身体处于较优的健康状态。
在练习阶段, 由于正式的演奏环境对于演奏者而言是陌生的, 这些陌生感会引起演奏者心理波动而导致怯场。为了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 以克服演奏者的怯场心理。可以在现场进行练习或者采取模拟现场环境的方式进行练习。
(二) 临场阶段
临场阶段指的是临近正式演奏前的48小时左右, 在这一段时间内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对场地的熟悉, 对正式场合下与当时钢琴的适应, 技术上的准备以及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注意饮食、候场时的心理调节等等。由于临场前的48小时是最容易产生心理消极紧张的时段, 所以在这个环节所做的努力对演奏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临场阶段的演奏者一般都会出现心跳加快、紧张不安的怯场状况。过分的紧张会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演奏者在临场前需要做到心理上保持自信、冷静、清醒和适度的兴奋感。要获得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根据个体的差异采取下列方法:第一, 尽量避免讨论自己能否演奏成功的话题, 对于自己会有如何的表现不要和他人进行太多的探讨。讨论太多会在无形中造成紧张的气氛, 所以应尽可能的让自己独处安静的角落, 稳定自己的内心。第二, 可以通过采用呼吸调节的方法消除杂念和干扰。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 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 脚撑地, 两臂自然下垂, 闭合双眼,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静听空气流入、流出时发出的微弱声音。然后, 以吸气的方式连续从1数到10, 每次吸气时, 注意绷紧身体, 在头脑中反映出数字, 在呼气时说“放松”, 并在头脑中再现“放松”这个词, 这样连续数下去。注意节奏放慢, 让身体尽量松弛, 直到感觉到镇静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第三, 思想中不要过于纠结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可以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 减少焦虑。例如重新思考演奏作品, 感受作品的美感, 这样能够将演奏前的不安和紧张转换为兴奋。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也可以休息片刻或者活动一下四肢、头部, 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使抑制状态得到缓解。第四,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可以采取语言调节法, 通过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内部语言, 使积极意识潜入自我意识, 直接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产生作用。例如, 在怯场心理的征兆刚出现时, 可以通过简单、具体, 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 比如“我一定能弹好!”“我有信心!”提醒自己不必紧张, 对自己要抱有信心。在暗示的同时, 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 以激励自己。
(三) 演奏阶段
入场后, 首先是简单熟悉一下舞台环境, 然后坐到钢琴前调整琴凳的高低和方向, 不能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由于在表演过程中, 演奏者的心态不稳会影响到演奏者的演奏速度。所以接下来应尽量做深呼吸, 调整心态处于平和的状态。演奏中对呼吸的调节, 除了上述方法外, 很多人士还发表了有关如何控制呼吸的论文, 比如气功理论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是目前最为引人瞩目的。此类文章如牛兰东、吴顺章发表的《气功与演奏》;范元绩的《钢琴演奏中的气功应用初探》等等。前者提出“通过气功求得‘入静’是获得演奏时最佳心理状态的保证。‘入静’是解除情绪上紧张, 保证演奏成功的关键……‘入静’可排除与演奏无关的杂念, 获得最佳心理状态。‘入静’是为更好的‘入境’……”。提出“气功放松‘入静’的过程有三个步骤:先是调息, 使呼吸均匀舒畅;再行调身, 使肌肉、内脏放松安定;继而调心, 使大脑、神经宁静下来。”并进而阐述了“气功对呼吸调息的要求是六个字:悠、匀、细、缓、深、长。如果按气功的要求和方法做呼吸, 对尽快放松‘入静’并专心投入音乐, 乃至具体的演奏处理等会产生极佳的效果”。当心情平静下来后, 想好要弹的速度。在整个弹奏过程中, 演奏者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 不要心存好奇的看看台下来了多少人, 更不要过分的想象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而是将思想的焦点集中于要演奏的作品以及作品所能体现的美感上。在弹奏过程中, 演奏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倾听每一个音, 内心更要做到感受每一个音, 此时在演奏者的感官视野里只有自己、钢琴和音乐, 这样能够做到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此时, 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流动势必影响到演奏者的情感, 演奏者的情感又通过手指和琴键诠释出音乐美的意境。同时, 演奏者在弹奏时要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和清醒的头脑, 做到张弛有度, 避免过分激动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才能完全驾驭自己的演奏。
再者, 在演奏阶段, 钢琴演奏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演奏者平时练习的钢琴技能的再现。由于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中通常是处于安静的环境中, 而在正式演奏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突然性的变化。如:突然的手机铃声、观众中突然的大声喧哗、演出设施出现的暂时故障等等。这些意外情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演奏者的思路, 出现暂时的怯场现象, 影响演奏者正常发挥。所以对于成功的演奏者来讲, 应该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发生意外, 要灵敏的做出反应, 以便能够处理演奏中的突发现象, 这时演奏者的最佳反应是不为任何意外事件所动, 继续跟着音乐的进行弹下去。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上节所述的主客观方面的调整能否有效, 取决于演奏者的基本心理素质。所以, 演奏者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有意识的在演奏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演奏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 多了解音乐演奏中的诸多心理因素, 提高自控能力
心理学中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注意、联想和想象、情绪和情感、动机和意志等和音乐演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演奏者只有了解音乐演奏中的诸多心理因素, 才能够在演奏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演奏心理素质训练, 提高自己的心理自控能力。这些训练均以集中注意力为前提, 训练内容包括:在钢琴演奏的练习阶段通过增强视觉的浏览能力以保证乐曲的流畅完整。双手触键时要注意到下键的快慢、强弱、深浅等微小差别, 同时注意到踏板踩下的深浅的差别, 同时耳朵倾听这些差别带来的诸多不同。在作品的成熟阶段依靠背诵记住作品的触觉与直觉的感受。发挥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自己的情绪与作品的情感达成一致。
(二) 多参加演奏实践, 积累演奏心理经验
这要求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学习中, 抓住一切表演的机会, 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演奏实践活动中, 积累每一次演奏的心理感受,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演奏心理素质。
总之, 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活动与体验过程, 演奏者只有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下, 投入全身心的情感, 才能准确诠释音乐, 完美的塑造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从而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摘要:本文通过对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怯场心理进行主客观分析, 得到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 从而探讨钢琴演奏中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钢琴演奏中怯场心理的成因;第二部分分别从作品准备阶段、临场阶段和演奏阶段介绍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如何提高演奏心理素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怯场心理,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黄媚莹.钢琴基础教程[M].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4.[2]黄媚莹.钢琴基础教程[M].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4.
声乐演唱怯场心理的成因初探 篇8
“怯场”心理主要形成原因, 可概括为两种原因所致:一种为主观因素, 即心理变化引起。另一种为客观因素, 即技术掌握、舞台实践经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 声乐演唱者的主观因素
首先, 关于歌唱表演者的性格因素。有些人属于内倾型性格, 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 特别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往往将演唱的成败看得过重。由于思想拘谨、胆小, 遇上大场面就会精神紧张、害怕, 从而影响到脑子, 这时大脑不是空白便是思维混乱, 越乱就越胆怯, 越胆怯就越乱, 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有老师在场或在比赛中面对评委, 或有比自己唱得好的歌手在场, 甚至在场人多, 都可以引起胆怯和思维混乱。同时又难以承受他人评估意识的压力, 将自己演唱水平的高低完全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上, 有了这种思想压力、更加害怕因自己唱不好而丢了面子。还有些演唱者因曾经的失败造成了心理负担, 临场时便形成条件反射, 进而信心不足, 使演出效果受到影响。
其次, 关于歌唱表演者歌唱中的注意力因素。歌唱表演者在歌唱时能集中注意力, 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有些演唱者也会出现走神现象, “走神”是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或分散所致, 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顾不上歌曲的演唱, 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支配动作、运用声音, 从而产生不良效果的心理障碍。如果歌唱者在舞台演唱时还在考虑声音位置如何安放、气息如何运用等技巧问题, 就会出现歌唱表演“走神”, 跳出了其所应该表现的规定的情与景, 使歌声失去情感的真实性, 变得苍白乏味, 进而缺乏激情和感染力, 缺少艺术价值。
最后, 歌唱表演者的焦虑情绪也同样是促使紧张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这种焦虑情绪一般来自演唱者对演出的性质与效果的过度担忧。
(二) 声乐演唱者的客观因素
首先, 在技术方面, 歌唱者如果尚未掌握纯熟的演唱技术, 对作品的音准、节拍、节奏的掌握没有充分地把握, 与伴奏的配合不够和谐, 特别是对于作品中的难点, 比如高音的演唱还没有足够的把握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 带着很重的思想负担上台演唱, 就必然会产生舞台心理障碍。
在平时的歌唱学习过程中, 只注重声音的技巧, 忽视对音乐完整性的要求, 演唱者对演唱的内容缺乏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常说演唱者的演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但实际上, 真正这样去做的人极少, 大多数演唱者往往太偏重于技术问题, 忽略了艺术, 没有真正用心灵去体会歌曲的内容, 因而演唱中缺乏真挚的情感, 这些都是造成演唱中紧张的原因。”
其次, 演唱者的舞台实践经验也是影响演唱心理状态的因素之一。一些初次登台或实践经验不多的演唱者, 易对表演产生恐惧感, 由此促成思想空旷、心理紧张。思想负担随音乐的延续逐渐增加以致人体器官以至心理的疲劳提前到来, 使实践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在正规的音乐院校学习的学生在课堂里面对教师的练唱与舞台上面对众多听众的演唱之间, 无论是环境氛围或是对心理产生的影响, 都有明显差异。比如舞台的灯光、音响、观众、舞台场面、演出气氛等, 在平时课堂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演唱者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情绪、行为的能力较差, 那么在舞台演唱时就会出现紧张心理, 从而影响到整体演出效果。[1]
最后, 健康状况也同样是影响演唱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演唱者身体不适, 睡眠不足等都会造成不良的歌唱心理状态。再如不良的生活习惯, 演出前吃得过饱, 或吃刺激性食物、吸烟、喝酒, 也会对歌唱者的身体产生刺激并妨碍发声, 从而导致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此外, 歌唱演员的急、慢性喉、咽炎等各种疾病, 也会加剧演出时的焦虑情绪或恐惧心理, 不仅影响嗓音的发挥, 也易失去对声音的控制力。
人的心理活动容易遭受外部环境影响,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可消除的自然生理现象, 演唱者要想在演唱中进入忘我的状态, 身心与作品合一, 把音乐艺术的灵魂展现给听众, 即使在演唱进行中出现某些失误, 也一定要镇定自若, 把演出坚持下去, 并且把这种失误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始终是在人的思维心理机制调控作用制约下予实现的。本文主要针对演唱者在歌唱时产生的紧张心理进行分析, 即演唱中的紧张与怯场主要由于两种原因所致:一种为主观因素, 即心理变化引起。另一种为客观因素, 即技术掌握、舞台实践经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演唱,演唱者,怯场心理
参考文献
面对怯场: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篇9
一、怯场心理成因分析
怯场, 对于学生来说, 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 面对中考、高考, 哪怕是平时的模考, 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反应出对考试的害怕, 但轻微的害怕并不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更确切地说, 那是紧张的气氛造成的心理压力, 有一定的压力也不见得就会对考试产生多少负面影响。怯场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 可能是一种原因, 也有可能是多样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曾在中考中受挫。
中考中受过挫, 对于高中生怯场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平时考试时表现良好, 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但一旦进入期未考试、模考、高考, 就会出现较大的滑落现象, 甚至有些同学期未考试、模考也不会出现问题, 但高考时就会胆战心惊, 严重失常。这类学生的最大的隐患就在于平时老师不会太注意, 因为平时成绩较为理想, 可事实上在接近大考期间, 一个人在独自煎熬。
2. 压力源过大。对于考试, 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是正常, 压力源可能来自父母, 来自教师, 或来自自身。多年班
主任经验告诉我, 许多压力大的学生, 其压力源并不仅是从此而来, 因为父母、教师都会有意减轻其压力。还有一种隐性的压力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就是来自家庭外围成员的期望。“期望效应”有时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这类学生总是会不时地受到来自家庭外围成员的褒奖和赞许, 这种褒奖和赞许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 钳制住学生软弱的心理, 这种外源的压力会渐渐成为一种内在的压力, 学生会觉得如果考不好会辜负亲人的期望。
3. 氛围造成。
可以说, 学生不是被高考难倒的, 是被高考的气氛吓倒的。稍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高考的题目除了新颖之外, 难度一般是小于平时的模考。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触, 在平时的练习卷中如果标上某某年高考题, 无形之中就是感到有难度, 可是如果没有标明就觉得没什么?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神圣的, 也是沉重的。那高扬的标语、清晰的围线、沉寂的校园, 都会给学生笼罩上沉重的气氛, 有点窒息, 有点失措。如果此时有学生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它就会像瘟疫一样, 迅速蔓延, 怯场的更怯场, 不怯场的也开始怯场, 班主任此时真的会感到束手无策, 望着一张张痛楚的脸心中更生痛楚与无奈。高亢的口号在此时会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
二、走出怯场心理的对策
1. 移情理解。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如果忘记曾作为学生的自己, 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当今教育, 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 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移情理解, 特别是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是一味地以“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口号, 变相地折磨学生。如果要求学生站在老师的立场来看待问题, 那可能有点强人所难, 没有这方面的阅历怎么可能会有感触呢。可是教师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 学生时的感受还在脑海中, 不要让它深沉下来, 要时时唤醒它。教师作为学生时也应该有怯场的情绪体验, 在开导学生的时候, 不要一味地以强者的面庞出现, 可以以自身的经历, 以弱者的遭遇来和学生将心比心, 不要把怯场当作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而是应该以正常的问题来交流问题。如果教师在面对学生怯场时, 一味以不能怎么样怎么样, 换来的只是学生更多的胆怯和失去自信, 因为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无用而更生自卑。
2. 积极的心理暗示。
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断暗示自己每一次失败都是最后一次, 而不是下一次会不会再重演。特别是曾经有过失败经历的学生, 不要让失败的经历和情绪在想象不断重演, 从而慢慢演化为真实。面对大考, 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断地提醒学生, 这是正常的现象。事实也证明, 比如考前短时间的失眠不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多大的影响, 因为在考试高度紧张的气氛中神经系统已经高度集中, 失眠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小的。教师应该把考前可能产生的各种症状向学生说明一下, 但不能是以“病症”的态势去说明, 而是应该以考前普通现象去解释, 不是给学生压力, 而是让学生释放抑制的心情。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育应该要改变某种宣传, 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勇士, 而是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代。
3. 学会放弃。
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 篇10
克服舞台演唱的紧张心理, 可以通过技术训练与心理训练两种途径来完成。
一、声乐演唱的技术训练
1. 声乐演唱技术训练中, 重视基础性训练。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将最基本的功课做好, 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表演。卡鲁索说:“防止过于精神紧张的最好方法是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艺术”。这句话对有怯场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只有熟练掌握了呼吸法后, 神经紧张时才不会影响正确的发声, 即使是你紧张到浑身颤抖也不会影响”。声乐演唱中的技术和基本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前提。与此同时, 演唱者还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 遵循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技术的提高和学习的进步, 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结果的, 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和摸索。此外, 还要加强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温习, 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 充分做好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除训练演唱技能与技巧, 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并完成二度创作之外, 在正式演出前一定要加强和乐队的排练, 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 把排练当作舞台表演, 对排练中的重难点部分要反复训练, 做到精益求精。在排练的时候, 尽可能找人多的场合进行公开训练, 多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观看指导, 对自己表演中的不足加以指出和指导, 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
3. 学会使用调节呼吸法来消除怯场心理。
通常来说, 表演者在演唱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面对这种表演前出现的紧张心理, 我们要懂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 在舞台上出现紧张、心跳加快时, 要学会使自己放松下来, 这样才能慢慢消除怯场的心理。通常放松的方法是慢慢闭上双眼, 两臂自然下垂, 使全身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做深呼吸运动, 慢慢的、有节奏的是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 知道能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为止。
二、声乐演唱的心理训练
1. 声乐演唱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声乐演唱的时候, 要做到将自己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 同时还要树立自己的信心。平时训练的过程中, 在加强演唱技能训练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信心, 相信自己一定能演唱好, 注意歌唱的整体节奏, 不要被难度高的问题所吓倒, 要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征服观众的欲望。
2. 多唱、多演、多实践。
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要通过不断的演唱、实践, 来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在不断提高自身演唱水平的同时, 还要加强舞台实践。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 基本功得到巩固的同时, 不能让自己松懈和自满, 要通过舞台多唱、多演、多实践, 只有观众们的认可才是对自己的认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演员的艺术生命是靠舞台的实践来延续的。
3. 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表演中, 偶尔的失误是经常存在的。对于演出中出现的失误, 应该要保持冷静的心态, 有一定承受能力。面对演出中的失误, 不能一下子乱了方寸, 也不能过分懊悔, 相反的应该集中精神, 尽快抓住歌曲的意境、体会歌曲的美妙, 将自己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
4. 调整心态, 正确的认识演唱意义。
对于表演不要有过高的要求, 也不要想着通过一次演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把演出中的得失看得太重, 要学会正确调整心态, 把演出看成一个实践机会, 是为了将自己学到的美好的音乐展现给别人, 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
5. 集中精神进行表演。
开场表演前, 可以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形象, 将舞台、灯光想象成自己排练时的环境, 不要背歌词, 不要想气息位置、共鸣等, 只要集中于精神演出, 自然就不会感觉到紧张, 词和曲也会很流畅的从你的脑海中中流淌出来, 观众的目光也就集中在你身上。
纵观一些优秀的声乐演唱者, 对音乐表演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是表演者在音乐表演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和心理素质。作为一名表演者, 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表演事业。演唱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 就要做到身心合一, 让自己进入表演中达到一种忘我状态, 把音乐的艺术和灵魂展现给人们。即使在演唱进行中出现偶尔的失误, 也要保持镇定, 坚持到表演结束, 并且要把这种失误对演出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因此, 任何一位演唱者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长期培养和训练, 为自己的演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始终是在人的思维心理机制调控作用制约下予实现的, 这一点对于歌唱艺术行为同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提出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以及在演唱时如何消除舞台紧张心理的具体办法以及良好心态的形成。
关键词:声乐演唱,演唱者,克服怯场心理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4]文雯.自如的歌唱——浅析如何消除舞台歌唱中的紧张心理, 音乐探索, 2005年第3期.
[5]滑静.演唱者临场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调控, 交响, 2003 (04)
[6]先晨霞.声乐演唱中表现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 2009 (20)
[7]余静.浅谈良好钢琴伴奏需要具备的能力[J].音乐天地, 2009 (12)
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及教育对策 篇11
到“场面”上发言、表演等等,紧张害怕,谓之怯场。心理学把怯场称为境遇性焦虑障碍,学生课堂怯场不仅是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显现,而且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入认识学生课堂怯场的原因,探讨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课堂怯场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学生课堂怯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对策?笔者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思考与探讨,试提出以下观点,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学生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
1自我效能感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一行为目标的一种主观上的判断、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的时候,往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显示出更多的自信。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是能力不行,在课堂表现的时候,往往会显得紧张、不自信等,最后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很多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怯场行为与他们自我效能感偏低有很重要的关系。
2自主意识不强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以语言为中介而对现实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反映形式。自主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自己作主、自力更生、不受别人支配的主体意识。当学生能够拥有自主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时,就能感到自己的价值,就会产生充分的自信,这样,在从事活动时,就更容易成功。课堂表现同样如此。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表现的主人,自信心就会生成,就不容易产生怯场现象。反之,当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其主体意识就不强,就难以发挥他们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产生怯场现象。
3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实力生自信,自信生成功,成功又进一步使实力提高,自信心增强,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表现的动机,但由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所具有的能力不够扎实,由此形成学生没有足够的真正实力,所以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美地表现自己,结果出现了课堂表现的怯场现象。
二、学生课堂怯场的有效性教育对策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1)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自信的表现,因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把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适当降低,这样学生就可能会相对容易完成,获得成功。还可以把制定的目标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先实现近期目标,然后再实现远期目标,这样学生就会逐渐获得成功体验。另外,教师在提供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把内容难度降低,这样学生也会容易完成,获得成功。学生有了多次成功的体验之后,自信心自然就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就逐渐提高。
(2)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
面对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归因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会阻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当学生在获得成功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原因归为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努力等自己可控因素形成的,这样有利于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当他们失败时,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原因归为是由于任务难度大等外部因素造成的,这样就相对不会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3)建立最好的师生关系
当师生之间以和谐、宽松的气氛进行交往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非常自由,会感到自主。这样,学生就容易充分发挥,取得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当师生间经常处于紧张的气氛时,学生总是以一种提心吊胆的心情在做事情,他们往往都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应以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其增强自主意识
(1)以兴趣为引导,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反之,学生即使表面是在做那件事情,其实早已是心不在焉了。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开启思维的窗户,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就会摆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出现“我要学”的强烈欲望,进而产生主体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尝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克服畏难的情绪。
(2)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增强自主意识
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不仅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制作模型、做游戏等,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活动。能否真正使学生“实质参与”,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参与的时机,选择好学生参与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参与时机。教师所选择的参与的内容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兴趣,其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3)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
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法、个人风格、言语特点等都会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学生就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不容易发挥主体性,主体意识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教师采用活动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处于主体地位,就会拥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主体意识也就更容易得到增强。
3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课堂表现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的原因。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指人的行为动机。动机在人类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提供了清楚而重要的内部环节。人类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它既给人的活动以动力又对人活动的方向进行控制。动机被认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爱心去倾诉,学生才可能信任教师。对课堂怯场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因为在学习中,他们得到更多的是批评、打击、冷笑。这时,如果教师能用爱心和他们交流,他们会觉得老师们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很关心他们,他们就会相应地在内心里产生感动,从而会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最后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就是不得法。由于不得法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导致其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没有了自信心又会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继续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所谓“差生”,因而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产生怯场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方法上给予他们以正确的指导,让他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能比成功更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他们就会体验到,只要按照正确方法去努力,学习并不难。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又会随之产生,激发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引导学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任何成就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华罗庚也曾说过,“天才在于勤奋,智慧在于积累。”从知识积累的方面来说,要想掌握牢固的基本知识,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待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唯有如此,才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学生智能发展的基石,课堂表现实力生成的必须环节。教师可通过校内外,我们身边的一些鲜活的在学习、事业上成功的典型人物、事例,也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取得成就的人来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启迪,在行动中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以上笔者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探讨了学生课堂怯场的三点主观原因,并针对这三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性教育对策,希望能对教师们有所启示与帮助。但是,关于学生课堂怯场的问题,仍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研究。研究者们必须坚持全面、辩证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揭示出隐藏在学生课堂怯场现象背后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性策略来,方能更利于教师们来矫正这些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课堂怯场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学生的心理趋于完善,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正,君欲不怯场功夫在场外,成才与就业,2002(5):76
[2]温红娟,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558
[3]李长萍,对加强学生自主意识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3):28
[4]杨骞,王晓斓,刘莉,试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育科学,1999(2):14
[5]叶奕乾,何存道,粱宁建,普通心理学第2版(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3~324
怯场 篇12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 人们往往比较关注与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 而最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素质对歌唱的作用和影响。声乐是以音乐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因此, 为了充分表达声乐艺术, 除了嗓音的技巧外, 还需要智力的援助,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研究智力和感情的科学, 即心理学, 并运用积极的歌唱心理来克服怯场。
一、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影响
不良的歌唱心理是产生怯场的根本原因, 它主要受到歌唱者个体心理因素中情绪、性格和意识三个方面的影响。
1. 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因此,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歌唱与教学中, 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交流, 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理念在音乐教育界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是, 如何在歌唱与教学中充分而有序地驱动师生的情感心理, 激活审美教育的情感效应, 则是一个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深化的问题。
现代声乐生理研究表明:大脑皮质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受等几方面来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 歌唱运动是一个统一的运动。人的发声器官等诸方面的运动, 都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协调。因此, 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坏, 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由此可见, 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与情绪的。
2. 性格对歌唱的影响。个性是表现在
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 心理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有人在舞台上或课堂上演唱很放松自如, 竞技状态一直很好, 超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而有人却恰恰相反, 演唱时紧张、拘谨, 以致根本发挥不出平时应有的水平, 甚至和平时判若两人, 这一切无不和个人的性格有关。
3. 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 弗洛依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 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显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 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 后者是由于习惯而形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 不断使声乐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活动, 久而久之形成机制, 这种机制是第二天性的, 由“潜意识”控制。人的“显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 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动作, 所以, 在声乐活动时, 我们只能把“显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 而其他动作则要依赖于“潜意识”的控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
如前所述, 有人在舞台上演唱时不能发挥平时所应有的水平, 而有人却正好相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的意识的强调是有关的, 由于临场思想过分紧张, 必然造成事事听从大脑思维的慎重指令, 而大大消弱了“下意识”的动作, 事实上歌唱时声带紧张度的及时变换不是完全靠“有意识”所能控制得了的, 当人们的意识控制过多的动作行为时, “下意识”控制的动作机制就破坏了, 即大脑兴奋集中过程, 使兴奋集中周围的区域抑制过强的负诱导现象出现。也就是说当演唱时单靠“有意识”控制的话, 它必然会因迟缓而误事, 再加上因恐慌而引发的肌肉紧张、僵滞, 更加重了完成预定动作的困难, 所以, 我们平时在歌唱练习中, 要加强“下意识”控制的训练, 当人的大脑意识活动显示出局限性时, 应当让“下意识”来分担意识的压力。
二、如何克服怯场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中, 我们已了解到产生怯场的原因。那么, 要克服怯场, 就要注意在平时培养自己积极的歌唱心理, 并运用积极的歌唱心理来克服怯场。
首先, 要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 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中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的, 所以, 每个演员必须要赋予歌曲以生命, 这就要求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去理解、分析和表达作品内容, 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这样演唱起来才可把自己的成败置之度外, 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发声上, 还可以潜意识来减轻显意识的压力。
其次, 平时需注意歌唱欲望的培养和歌唱环境影响的培养。一个人在歌唱前, 需在精神上、身体上, 以用发声器官上做好准备, 在歌唱前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并对歌唱情绪进行培养。而所谓歌唱环境影响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平时应注意多锻炼、熟悉, 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各种场合中演唱, 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 消除心理障碍, 实现自我调节。另外, 感情的转移也是避免紧张感的好办法。
第三, 运用不同的方法增强演唱的信心和乐趣, 以减少紧张感。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演唱心理障碍时, 要学会分担学生演唱前的紧张, 并让学生知道他们这些感觉别人 (包括老师本人) 都经历过,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 让他们独自迎接演出的挑战, 战胜恐惧。
【怯场】推荐阅读:
怯场心理11-07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08-24
克服面试怯场的十招09-25
克服演讲怯场的心态技巧10-13
如何克服面试怯场的紧张心理06-13
比赛中羽毛球运动员怯场原因及对策论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