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场心理(共12篇)
怯场心理 篇1
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和心理因素是其在演奏的刹那间完美表现音乐内容并正确诠释音乐意境的前提。然而, 在现实中, 演奏者在演奏会中出现突然的“抛锚”现象已经成为广大演奏者最为棘手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演奏者的不稳定心理因素——怯场, 使得他们在演奏中失去正常的演奏状态。可见演奏者在掌握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怯场的心理障碍亦成为关键。
一、怯场心理分析
(一) 怯场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怯场”是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 心情紧张, 人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兴奋灶”, 由于神经过程相互诱导规律的作用, 引起智力活动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抑制, 原来已经习惯了的、形成的熟悉的动作、熟记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者再做, 出现思维混乱。于是, 恐惧情绪加剧, 导致心跳加速, 神经活动失调, 出现“怯场”现象。
作为心理问题的怯场, 轻者仅表现为心理失调, 包括感受性降低, 视听发生困难, 甚至产生错觉;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猿意马;熟记的内容不能顺利回忆;思维迟钝、混乱, 不能正常地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和论证;动作笨拙, 即使是熟练的动作也会出错等。所有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在离开现场后都会迅速消失。
钢琴演奏中的怯场现象亦是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完整的再现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演奏技术和演奏水平, 突然的“卡壳”现象降低演奏者的正常演奏水平。其个人表征在多数人的表现是烦躁不安、心跳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 手指和身体变得比较僵硬, 无法控制手指和速度等等。
(二) 怯场心理的成因
怯场是一种境遇性的消极心态。一般发生在下列场合:第一次体验的活动;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曾经失败过, 特别是数次失败过的活动;自己对结果期望值比较高的活动;自己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不是很充分的活动。所以怯场发生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而在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活动更是由多种心理要素构成的。包括认识、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才能等各个方面。这些心理要素的非正常状态均能够导致怯场心理的形成。下面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怯场心理的成因:
1. 主观因素
一方面是演奏者自身的技术和能力问题, 由于演奏者没有完全认识音乐作品的内涵,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其次是不能完全掌握音乐作品中的技术难点, 觉得有“出错”的可能的时候, 他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可能会出卖他, 使其思想分散, 演奏动作失调;
另一方面是演奏者过于担心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演奏效果不满意, 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并处于异常紧张状态而出现突发的记忆障碍, 大脑一片空白;
第三方面, 钢琴演奏是通过演奏者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来完成, 演奏者不佳的身体状态, 致使其不能够熟练的表现已掌握的作品。
2. 客观因素
一方面演奏者受到周围陌生环境和气氛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时出现怯场;另一方面演奏者在舞台上受到意外情况干扰时, 情绪出现波动, 思路中断, 从而影响整体发挥。
二、怯场心理的克服
鉴于怯场心理的成因, 分别从作品的准备阶段、临场阶段、演奏阶段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调整和克服钢琴演奏的怯场心理。
(一) 作品准备阶段
在作品的准备阶段, 钢琴演奏的练习准备阶段包括读谱、视奏、针对性的技术练习、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以及背谱等一系列的准备过程,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正式场合下演奏的不完美及消极紧张的产生。只有把乐曲弹得越熟练, 精神负担也就越少, 如果感到在技术上还有难点没有解决, 或是背谱还存在问题的话, 精神上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消极被动的紧张。同时对于演奏技术难点要给予重视。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不断的克服技术难点增强演奏者的信心, 并在进步过程中逐渐积累并感受演奏该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快感和美感, 激发演奏者的表现欲望, 这些经过积累和沉淀的心理感觉能够帮助演奏者集中思想投入音乐, 演奏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再者, 不佳的身体状态一方面导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协调性变差;另一方面导致演奏者不能将思想完全投入到演奏的作品当中, 这些都影响了演奏者正常水平的发挥, 从而加重演奏者的心理负担, 并出现过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所以在演出前几天一定要适当的保存体力, 调整身体处于较优的健康状态。
在练习阶段, 由于正式的演奏环境对于演奏者而言是陌生的, 这些陌生感会引起演奏者心理波动而导致怯场。为了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 以克服演奏者的怯场心理。可以在现场进行练习或者采取模拟现场环境的方式进行练习。
(二) 临场阶段
临场阶段指的是临近正式演奏前的48小时左右, 在这一段时间内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对场地的熟悉, 对正式场合下与当时钢琴的适应, 技术上的准备以及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注意饮食、候场时的心理调节等等。由于临场前的48小时是最容易产生心理消极紧张的时段, 所以在这个环节所做的努力对演奏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临场阶段的演奏者一般都会出现心跳加快、紧张不安的怯场状况。过分的紧张会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演奏者在临场前需要做到心理上保持自信、冷静、清醒和适度的兴奋感。要获得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根据个体的差异采取下列方法:第一, 尽量避免讨论自己能否演奏成功的话题, 对于自己会有如何的表现不要和他人进行太多的探讨。讨论太多会在无形中造成紧张的气氛, 所以应尽可能的让自己独处安静的角落, 稳定自己的内心。第二, 可以通过采用呼吸调节的方法消除杂念和干扰。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 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 脚撑地, 两臂自然下垂, 闭合双眼,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静听空气流入、流出时发出的微弱声音。然后, 以吸气的方式连续从1数到10, 每次吸气时, 注意绷紧身体, 在头脑中反映出数字, 在呼气时说“放松”, 并在头脑中再现“放松”这个词, 这样连续数下去。注意节奏放慢, 让身体尽量松弛, 直到感觉到镇静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第三, 思想中不要过于纠结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可以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 减少焦虑。例如重新思考演奏作品, 感受作品的美感, 这样能够将演奏前的不安和紧张转换为兴奋。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也可以休息片刻或者活动一下四肢、头部, 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使抑制状态得到缓解。第四,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可以采取语言调节法, 通过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内部语言, 使积极意识潜入自我意识, 直接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产生作用。例如, 在怯场心理的征兆刚出现时, 可以通过简单、具体, 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 比如“我一定能弹好!”“我有信心!”提醒自己不必紧张, 对自己要抱有信心。在暗示的同时, 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 以激励自己。
(三) 演奏阶段
入场后, 首先是简单熟悉一下舞台环境, 然后坐到钢琴前调整琴凳的高低和方向, 不能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由于在表演过程中, 演奏者的心态不稳会影响到演奏者的演奏速度。所以接下来应尽量做深呼吸, 调整心态处于平和的状态。演奏中对呼吸的调节, 除了上述方法外, 很多人士还发表了有关如何控制呼吸的论文, 比如气功理论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是目前最为引人瞩目的。此类文章如牛兰东、吴顺章发表的《气功与演奏》;范元绩的《钢琴演奏中的气功应用初探》等等。前者提出“通过气功求得‘入静’是获得演奏时最佳心理状态的保证。‘入静’是解除情绪上紧张, 保证演奏成功的关键……‘入静’可排除与演奏无关的杂念, 获得最佳心理状态。‘入静’是为更好的‘入境’……”。提出“气功放松‘入静’的过程有三个步骤:先是调息, 使呼吸均匀舒畅;再行调身, 使肌肉、内脏放松安定;继而调心, 使大脑、神经宁静下来。”并进而阐述了“气功对呼吸调息的要求是六个字:悠、匀、细、缓、深、长。如果按气功的要求和方法做呼吸, 对尽快放松‘入静’并专心投入音乐, 乃至具体的演奏处理等会产生极佳的效果”。当心情平静下来后, 想好要弹的速度。在整个弹奏过程中, 演奏者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 不要心存好奇的看看台下来了多少人, 更不要过分的想象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而是将思想的焦点集中于要演奏的作品以及作品所能体现的美感上。在弹奏过程中, 演奏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倾听每一个音, 内心更要做到感受每一个音, 此时在演奏者的感官视野里只有自己、钢琴和音乐, 这样能够做到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此时, 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流动势必影响到演奏者的情感, 演奏者的情感又通过手指和琴键诠释出音乐美的意境。同时, 演奏者在弹奏时要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和清醒的头脑, 做到张弛有度, 避免过分激动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才能完全驾驭自己的演奏。
再者, 在演奏阶段, 钢琴演奏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演奏者平时练习的钢琴技能的再现。由于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中通常是处于安静的环境中, 而在正式演奏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突然性的变化。如:突然的手机铃声、观众中突然的大声喧哗、演出设施出现的暂时故障等等。这些意外情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演奏者的思路, 出现暂时的怯场现象, 影响演奏者正常发挥。所以对于成功的演奏者来讲, 应该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发生意外, 要灵敏的做出反应, 以便能够处理演奏中的突发现象, 这时演奏者的最佳反应是不为任何意外事件所动, 继续跟着音乐的进行弹下去。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上节所述的主客观方面的调整能否有效, 取决于演奏者的基本心理素质。所以, 演奏者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有意识的在演奏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演奏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 多了解音乐演奏中的诸多心理因素, 提高自控能力
心理学中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注意、联想和想象、情绪和情感、动机和意志等和音乐演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演奏者只有了解音乐演奏中的诸多心理因素, 才能够在演奏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演奏心理素质训练, 提高自己的心理自控能力。这些训练均以集中注意力为前提, 训练内容包括:在钢琴演奏的练习阶段通过增强视觉的浏览能力以保证乐曲的流畅完整。双手触键时要注意到下键的快慢、强弱、深浅等微小差别, 同时注意到踏板踩下的深浅的差别, 同时耳朵倾听这些差别带来的诸多不同。在作品的成熟阶段依靠背诵记住作品的触觉与直觉的感受。发挥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自己的情绪与作品的情感达成一致。
(二) 多参加演奏实践, 积累演奏心理经验
这要求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学习中, 抓住一切表演的机会, 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演奏实践活动中, 积累每一次演奏的心理感受,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演奏心理素质。
总之, 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活动与体验过程, 演奏者只有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下, 投入全身心的情感, 才能准确诠释音乐, 完美的塑造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从而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摘要:本文通过对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怯场心理进行主客观分析, 得到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 从而探讨钢琴演奏中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钢琴演奏中怯场心理的成因;第二部分分别从作品准备阶段、临场阶段和演奏阶段介绍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如何提高演奏心理素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怯场心理,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黄媚莹.钢琴基础教程[M].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4.[2]黄媚莹.钢琴基础教程[M].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4.
[3]普凯天.音乐心理学基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3]普凯天.音乐心理学基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怯场心理 篇2
1、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面试一时失利,也不要以一次失败论英雄。2.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输。
3.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以改变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
4.面试前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勇气也会倍增。
5.与主考官见面时,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心里尽量建立起与招聘者平等的关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的感觉时,就鼓起勇气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待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自己的求职主张。
6.当出现紧张的局面时,不妨自嘲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使自己变得轻松些。
7.感到压力大时,不妨借助间隙去发现招聘者的诸如服饰、言语、体态方面的缺点,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就会在自觉不自觉间提升自信,回答问题时也就自如多了。
8.当与对方的谈话出现间隔时,不要急不可耐,这样反而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抓紧理清头绪,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
9.回答问题时一旦紧张,说话可能结结巴巴或越说越快,紧张也会加剧,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说话速度,让字一个一个的从嘴里清晰地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紧张了。也可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用以缓解紧张。
10.进入考场,见到主考官时,不妨有意大声地说几句有礼貌的话,做到先声夺人,紧张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
不让孩子怯场 篇3
对中考、高考学生的家长们来说,随着考试日期一天天临近,心情是否也会和孩子一样一天天紧张起来?可是你想过吗,在四月份的最后冲刺阶段,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备考状态,如果你能矫正平时一些错误的家教方法,还可以帮助孩子临考不怯场。
如果你的孩子有怯场的毛病,该怎样帮助他们泰然面对中考、高考,踢好“临门一脚”呢?这就要从怯场的原因说起。一般而言,怯场缘于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又缘于自我评价偏低和力不从心。
一、自我评价偏低
专家分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是否经常否定孩子。比如,当孩子作业出错或成绩欠佳时,你是不是经常会以“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令我失望”或“你最没出息”等语言加以羞辱,甚至以打骂,体罚等暴力手段施以人格贬损?
如果你经常这样对待孩子,他们的身心就会长期遭受你施加的压力,因此总觉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他们将这种暗示内化,形成“无论我怎样努力也不会成功”的自我评价,进而导致在考试或比赛时,被自我评价“催眠”——以怯场来表达“我肯定不会成功”的负面性格特质。
矫正方法:
鼓励和肯定。一般来说,谁否定过他们,就要由谁来肯定他们,这就是“解铃还需系铃人”的道理。但肯定孩子要用另一种形式,比如你长期否定孩子,那么就不要话头一转,把“你不行”改成“你真行”,或“你没用”变成“你有用”……孩子一般不会适应,弄不好还会给孩子造成“父母表里不一”的印象。因此,要换一种方式:如果过去你经常以语言和情绪否定孩子,现在最好用行动(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来肯定孩子;过去用行为(暴力、体罚)否定孩子的家长,现在用语言(和蔼的语气)肯定孩子。比如热一杯牛奶,或披一件衣服……但切忌以金钱鼓励,因为孩子不是员工,和家长之间不是雇佣关系。
另外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你一定要和你的另一半共同来完成这个肯定,也就是父母要共同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因为孩子是父母结合的产物,一定要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家庭的和睦和完整,他们才会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学业。
二、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
力不从心也是导致怯场的一大根源,这样的孩子一般具有“扮演父母角色”的經验。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因各种原因长期忽视家庭,不关注家庭,那么儿子便天然地担负起父亲的使命——替父亲陪伴母亲,成为“代理父亲”,也就是俗称的“小大人”;反之,如果母亲忽视家庭,女儿便天然地扮演“代理母亲”来陪伴父亲。这并不难理解,一个家庭的基本元素是夫妻,如果这个前提无法保证,便要由家庭的其他异性成员来弥补,以保证家庭的完整性。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孩子还未成年,他们根本无法承担父母的责任,因此会导致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自己没用,总不能令你满意——形成自我否定情结。
又如,你和丈夫长时间不沟通,被夹在中间的儿子或女儿便形成”肉夹馍”效应,如果是女儿,就会替你陪伴父亲,反之亦然。如此,他们把父母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承担起维护家庭完整的责任。这就如同一辆小卡车被装上大货车的货物,导致力不从心。
这便是另一种“因担不起责任而导致的缺乏自信”,因而在考前,也就是需要他们为自己负责(考试)时,也有可能会“掉链子”。
矫正方法:
考试如同上战场,战术的运用固然重要,但对于战士而言,吃饱喝足才最为关键,而你和丈夫的关系对考前的孩子们来说就是“粮草”,你们关系不和,或任何一方关爱缺失,无疑就是粮草短缺,孩子们又怎能安心作战呢?
因此,不要认为孩子的成绩与你们的夫妻关系无关,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能客观地表现出家庭关系。有人曾把孩子比喻为父母关系的“显示器”,此说法不无道理。
声乐演唱怯场心理的成因初探 篇4
“怯场”心理主要形成原因, 可概括为两种原因所致:一种为主观因素, 即心理变化引起。另一种为客观因素, 即技术掌握、舞台实践经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 声乐演唱者的主观因素
首先, 关于歌唱表演者的性格因素。有些人属于内倾型性格, 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 特别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往往将演唱的成败看得过重。由于思想拘谨、胆小, 遇上大场面就会精神紧张、害怕, 从而影响到脑子, 这时大脑不是空白便是思维混乱, 越乱就越胆怯, 越胆怯就越乱, 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有老师在场或在比赛中面对评委, 或有比自己唱得好的歌手在场, 甚至在场人多, 都可以引起胆怯和思维混乱。同时又难以承受他人评估意识的压力, 将自己演唱水平的高低完全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上, 有了这种思想压力、更加害怕因自己唱不好而丢了面子。还有些演唱者因曾经的失败造成了心理负担, 临场时便形成条件反射, 进而信心不足, 使演出效果受到影响。
其次, 关于歌唱表演者歌唱中的注意力因素。歌唱表演者在歌唱时能集中注意力, 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有些演唱者也会出现走神现象, “走神”是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或分散所致, 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顾不上歌曲的演唱, 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支配动作、运用声音, 从而产生不良效果的心理障碍。如果歌唱者在舞台演唱时还在考虑声音位置如何安放、气息如何运用等技巧问题, 就会出现歌唱表演“走神”, 跳出了其所应该表现的规定的情与景, 使歌声失去情感的真实性, 变得苍白乏味, 进而缺乏激情和感染力, 缺少艺术价值。
最后, 歌唱表演者的焦虑情绪也同样是促使紧张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这种焦虑情绪一般来自演唱者对演出的性质与效果的过度担忧。
(二) 声乐演唱者的客观因素
首先, 在技术方面, 歌唱者如果尚未掌握纯熟的演唱技术, 对作品的音准、节拍、节奏的掌握没有充分地把握, 与伴奏的配合不够和谐, 特别是对于作品中的难点, 比如高音的演唱还没有足够的把握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 带着很重的思想负担上台演唱, 就必然会产生舞台心理障碍。
在平时的歌唱学习过程中, 只注重声音的技巧, 忽视对音乐完整性的要求, 演唱者对演唱的内容缺乏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常说演唱者的演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但实际上, 真正这样去做的人极少, 大多数演唱者往往太偏重于技术问题, 忽略了艺术, 没有真正用心灵去体会歌曲的内容, 因而演唱中缺乏真挚的情感, 这些都是造成演唱中紧张的原因。”
其次, 演唱者的舞台实践经验也是影响演唱心理状态的因素之一。一些初次登台或实践经验不多的演唱者, 易对表演产生恐惧感, 由此促成思想空旷、心理紧张。思想负担随音乐的延续逐渐增加以致人体器官以至心理的疲劳提前到来, 使实践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在正规的音乐院校学习的学生在课堂里面对教师的练唱与舞台上面对众多听众的演唱之间, 无论是环境氛围或是对心理产生的影响, 都有明显差异。比如舞台的灯光、音响、观众、舞台场面、演出气氛等, 在平时课堂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演唱者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情绪、行为的能力较差, 那么在舞台演唱时就会出现紧张心理, 从而影响到整体演出效果。[1]
最后, 健康状况也同样是影响演唱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演唱者身体不适, 睡眠不足等都会造成不良的歌唱心理状态。再如不良的生活习惯, 演出前吃得过饱, 或吃刺激性食物、吸烟、喝酒, 也会对歌唱者的身体产生刺激并妨碍发声, 从而导致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此外, 歌唱演员的急、慢性喉、咽炎等各种疾病, 也会加剧演出时的焦虑情绪或恐惧心理, 不仅影响嗓音的发挥, 也易失去对声音的控制力。
人的心理活动容易遭受外部环境影响,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可消除的自然生理现象, 演唱者要想在演唱中进入忘我的状态, 身心与作品合一, 把音乐艺术的灵魂展现给听众, 即使在演唱进行中出现某些失误, 也一定要镇定自若, 把演出坚持下去, 并且把这种失误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始终是在人的思维心理机制调控作用制约下予实现的。本文主要针对演唱者在歌唱时产生的紧张心理进行分析, 即演唱中的紧张与怯场主要由于两种原因所致:一种为主观因素, 即心理变化引起。另一种为客观因素, 即技术掌握、舞台实践经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演唱,演唱者,怯场心理
参考文献
如何克服面试怯场的紧张心理 篇5
第一、充分、夯实的知识储备,
这里边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点的整体性把握;口语表达,形体语言的有效拿捏;对细节的重视习惯。
没有准备就没有战场。知识点的整体性把握是构建理想大厦的基础。充分了解面试基本测评要素,分类整合自己的资源。在口语表达、形体语言的拿捏上,要做到足够的练习,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让他人揭自己的.短,勇于接受批评和意见。
另外,对于一道面试题,自己准备的答案,一定要让第二人看看,提提意见,以防出现自以为是,或其他想当然的语言、逻辑失误。
第二、良好的身体素质。
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别说有效调用信息,就连肢体的规律运动,大脑都可能实行紊乱操作。在面试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休息娱乐,对克服面试怯场紧张心理大有效果。
第三、有效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操控能力。
孩子怯场怎么办 篇6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菲亚以前参加表演的时候就出现过,现在似乎是越来越严重了。按菲亚的水平,完全可以有很好的表现。妈妈为了帮孩子克服怯场鼓励她多参加活动,可是现在看来,会不会越逼她参加这类活动越给她积累负面情绪。
詹森效应
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上到大场面就发挥失常,与成功失之交臂,这种情况被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是美国的一名速滑运动员,他从1984年到1994年十年间,曾经参加过四届冬季奥运会,但却只在1994年冬奥运上获得金牌。1984年,初次参加冬奥会的詹森在500米速滑上得到了第四名的成绩,1988年,他是夺金大热门,可惜,姐姐去世的消息干扰了他的情绪,使得他大热倒灶,没能坐上冠军的宝座。1992年,仍然实力雄厚的他仍然与奖牌无缘。1994年,他在500米速滑中意外滑倒,只得了个第八,幸而在1000米的比赛中,他稳住了自己的情绪,终于发挥出高水平,一举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像詹森这样有实力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比的不仅是技术水平,更是心理素质。其实,许多著名运动员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共识:在竞技水平相当的时候,比的就是心理素质,就是对自己心态与情绪的控制与把握。
詹森效应与怯场
詹森效应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怯场非常相似,当然,这两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怯场大致有两种情况:是实力确实不足,所以担心、害怕,导致情绪异常波动;二是实力雄厚,但目标过高、动机过强,巨大的压力影响情绪,异常波动的情绪导致失败。詹森效应通常只指后面这种情况。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怯场,都和詹森效应一样,凸显了心理素质,特别是承受压力和管理情绪的重要性。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怯场时的情绪管理。
临场前怯场的处理
有些孩子在考试、比赛等的前一天,甚至个星期就开始紧张,有怯场的表现了。这个时候,除了理性地引导孩子调整目标和动机水平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倾听孩子对情绪的诉说。有时候,目标和动机水平并不需要特别的调整,孩子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害怕,得到父母情感上的支持,情绪得以宣泄,就能平伏下来。
如果孩子平静了,情绪稳定了,也变得积极了,那么可以尝试继续做以下的练习:让孩子想象第二天考试或比赛现场的情况,然后预想自己可能会做的事情,特别是做了能让自己情绪变好的事情平静中的想象,还有对策的预想,都是预防针。使强烈刺激的环境变得平淡无奇。
临场情绪管理
考试、比赛、表演等现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强烈的刺激考场严肃的氛围、同学最后时刻的争分夺秒,或者挨挨挤挤的观众,又或者一脸严肃的主考官等等,都让人不得轻松。假如孩子在进入场景后,由于受到场景的刺激,怯场了,该怎么办?
有情绪不等于坏大事,怯场可怕吗?
其实怯场并不可怕,认为怯场可怕的念头才真正可怕许多人没有办法在临场控制好紧张情绪,常起源于一个错误的念头:怯场就是不自信,自信未必会赢,但不自信就会输,所以怯场是坏事
当然,“自信未必会赢,不自信就会输”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和“怯场就是不自信”结合起来则非常有害。因为里面隐藏着这样一个推断:怯场就是不自信,不自信就会失败,怯场的最终后果就是失败所以,当发现自己怯场了,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脸红耳赤,失败的乌云就已经盖顶了。自己即将失败的预期使情绪更无法控制,结果,失败就如预期出现了。
要把这个念头的影响去掉,心理暗示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于曾出现怯场的孩子,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在发现自己怯场的时候,轻轻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把下面这样的句子重复念上二十遍,“没事,怯场是正常的,一会儿就没事了”,或“害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怕也能做好事”。念的速度要尽量放慢,一遍遍地念清楚,同时,不能在念过之后对自己刚刚说的表示怀疑,比如“是不是啊?”“真的吗?”“唉,希望吧!”。
暗示的句子,会作为正面的消息刺激大脑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会对这些句子作出反应,从而使孩子的情绪得到
定的缓和。
放松是怯场的克星
放松是紧张的不相容反应,怯场紧张、焦虑时,马上进行放松练习,能够在短时间里缓解情绪
由于在特殊的场合下,活动性过大的练习常常不适宜,那么可以用最简单的深呼吸放松法和握拳放松法。
深呼吸放松法简单易用,如果结合上面所讲的心理暗示,效果则更好深呼吸时,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要慢,呼气也要慢呼吸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面,身体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放松
握拳放松法的步骤是先紧紧握拳,然后命令自己放松,接着迅速把手展开,活动下手指,同时体会放松的感觉反复练习,放松的体验越强烈,情绪就越容易得到改善、
使用放松法来进行临场情绪调整,最关键的是练习必须从平时不紧张的时候开始,不断地重复“紧张一放松”的指令,让大脑能形成这一固定的指令,并通过不断的体会而熟悉这一特定的放松的感觉
怯场心理 篇7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 人们往往比较关注与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 而最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素质对歌唱的作用和影响。声乐是以音乐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因此, 为了充分表达声乐艺术, 除了嗓音的技巧外, 还需要智力的援助,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研究智力和感情的科学, 即心理学, 并运用积极的歌唱心理来克服怯场。
一、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影响
不良的歌唱心理是产生怯场的根本原因, 它主要受到歌唱者个体心理因素中情绪、性格和意识三个方面的影响。
1. 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因此,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歌唱与教学中, 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交流, 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理念在音乐教育界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是, 如何在歌唱与教学中充分而有序地驱动师生的情感心理, 激活审美教育的情感效应, 则是一个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深化的问题。
现代声乐生理研究表明:大脑皮质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受等几方面来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 歌唱运动是一个统一的运动。人的发声器官等诸方面的运动, 都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协调。因此, 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坏, 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由此可见, 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与情绪的。
2. 性格对歌唱的影响。个性是表现在
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 心理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有人在舞台上或课堂上演唱很放松自如, 竞技状态一直很好, 超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而有人却恰恰相反, 演唱时紧张、拘谨, 以致根本发挥不出平时应有的水平, 甚至和平时判若两人, 这一切无不和个人的性格有关。
3. 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 弗洛依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 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显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 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 后者是由于习惯而形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 不断使声乐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活动, 久而久之形成机制, 这种机制是第二天性的, 由“潜意识”控制。人的“显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 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动作, 所以, 在声乐活动时, 我们只能把“显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 而其他动作则要依赖于“潜意识”的控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
如前所述, 有人在舞台上演唱时不能发挥平时所应有的水平, 而有人却正好相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的意识的强调是有关的, 由于临场思想过分紧张, 必然造成事事听从大脑思维的慎重指令, 而大大消弱了“下意识”的动作, 事实上歌唱时声带紧张度的及时变换不是完全靠“有意识”所能控制得了的, 当人们的意识控制过多的动作行为时, “下意识”控制的动作机制就破坏了, 即大脑兴奋集中过程, 使兴奋集中周围的区域抑制过强的负诱导现象出现。也就是说当演唱时单靠“有意识”控制的话, 它必然会因迟缓而误事, 再加上因恐慌而引发的肌肉紧张、僵滞, 更加重了完成预定动作的困难, 所以, 我们平时在歌唱练习中, 要加强“下意识”控制的训练, 当人的大脑意识活动显示出局限性时, 应当让“下意识”来分担意识的压力。
二、如何克服怯场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中, 我们已了解到产生怯场的原因。那么, 要克服怯场, 就要注意在平时培养自己积极的歌唱心理, 并运用积极的歌唱心理来克服怯场。
首先, 要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 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中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的, 所以, 每个演员必须要赋予歌曲以生命, 这就要求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去理解、分析和表达作品内容, 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这样演唱起来才可把自己的成败置之度外, 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发声上, 还可以潜意识来减轻显意识的压力。
其次, 平时需注意歌唱欲望的培养和歌唱环境影响的培养。一个人在歌唱前, 需在精神上、身体上, 以用发声器官上做好准备, 在歌唱前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并对歌唱情绪进行培养。而所谓歌唱环境影响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平时应注意多锻炼、熟悉, 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各种场合中演唱, 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 消除心理障碍, 实现自我调节。另外, 感情的转移也是避免紧张感的好办法。
第三, 运用不同的方法增强演唱的信心和乐趣, 以减少紧张感。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演唱心理障碍时, 要学会分担学生演唱前的紧张, 并让学生知道他们这些感觉别人 (包括老师本人) 都经历过,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 让他们独自迎接演出的挑战, 战胜恐惧。
护生技能考试怯场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2007级三年制高职高护八个班, 共400名在校学生。
1.2 内容
根据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的原则, 结合实验课教学和考核的实际, 主要内容有: (1) 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 (2) 考试过程中是否紧张, 及紧张情绪有否影响考试发挥; (3) 哪些因素造成考试怯场; (4) 哪些因素可以缓解护生的怯场心理。问卷以不记名方式, 要求学生独立答卷。
2 结果
2.1 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
(1) 为了毕业后好就业者占75%; (2) 热爱护理专业者占7O.5%; (3) 既热爱专业又为了好就业者占65.5%。另外有lO.5%的学生既不热爱护理专业又不为了好就业, 来学习是本二落榜或其他原因。
2.2 考试过程中的紧张程度
见表1。
2.2 哪些因素导致护生怯场
见表2。
3 通过护生对缓解方法十个问题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对策
3.1 稳定专业思想, 培养专业自豪感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和技能操作课的认识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但仍有29.5%的学生并非是热爱护理专业, 而是为了便于就业, 或是屈从了父母的意愿, 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做耐心细致的专业思想工作, 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使她们认识并懂得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老师的身体力行, 让护生体会到什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内心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自觉去完成"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使命。同时抓住见习、实习等各种临床机会, 让她们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要, 对护士的信任和依赖, 认识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价值, 从而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3.2 加强健康情感情绪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64%的护生是因为面对考试这样的特殊情境而紧张、怯场, 所以健康的情绪情感是优良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 也是缓解紧张, 提高成绩的根本措施。主要表现为:在明确诱因作用下, 情绪反应适度, 稳定而灵活, 在自我控制基础上, 达到良好的适应水平, 并促进机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因此, 在授课时尽可能为护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 并特别强调一人操作, 大家评价。让护生体验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下完成操作的心理体验, 提高心理应激水平。每个人操作完成后让同学们点评, 老师总结, 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样, 通过边练习、边考核、边总结的方式, 使每个同学在每一项操作上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胆小的同学更加注意给她创造机会, 锻炼胆量。在这个基础上, 再进行阶段考核, 请校院系领导及其她基护老师参加评委, 让每位学生抽项参加考核, 营造出选拔考核或应聘考核时的紧张气氛, 增强学生适应考试环境的心理体验, 增强稳定情绪的经验, 保持健康的情绪情感。在课余时间请校资深心理辅导员定期给同学进行相关心理讲座, 增强心理卫生和防卫知识。
3.3 强化基本功训练, 树立自信
扎实的基本功既是做好技能操作的基础, 也是保持操作和考核中心理稳定的前提条件。同时, 信心乃成功之根基。自信, 能使头脑保持冷静, 激发克服困难的勇气。但自信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在有准备的基础上才显得稳固。调查结果也显示, 约47.8的护生认为, 考核时紧张是由于平时练习次数少以致操作不熟练和练习时太随便, 操作不正规引起。所以, 在平时教学中狠抓基本功训练, 采取将每一项操作分解练习, 根据评分标准提出具体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动作规范、连贯, 而后进入下一阶段:整体综合训练。以女病人导尿为例, 将此项操作分为: (1) 物品准备 (包括顺序、合理摆放) ; (2) 病人准备; (3) 环境准备; (4) 操作过程 (无菌操作) ; (5) 相关理论 (注意事项) ; (6) 整体训练。由于每一阶段的目标明确, 内容相对较少, 便于学生掌握,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增强了同学们掌握技能操作的自信心。在操作时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有了自信, 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练习技能的次数多了, 对每一项技能的反复练习、强化训练, 最后达到操作规范、连贯经得起考核。
此外, 帮助护生提高课后练习的效率, 也能很好的帮助强化操作基本功。调查中, 23.1%的护生提出希望课后练习时能有老师在场指导, 及时纠正错误, 避免将错误的动作练成习惯后, 很难改正。8.7%护生指出操练室低值易耗品不能及时增添, 影响了操作的正规性。
3.4 充分认识自己, 制定适度的期望目标
人的认识也会影响情绪反应。错误和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 进而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躯体症状。因而, 我们要帮助护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 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一个适度的期望目标。如期望目标过高, 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个体的行为就会发生紊乱, 会失望, 甚至会自卑, 从而影响活动的效率;如期望目标过低, 就难以调动个体行为的积极性, 也会影响活动的效率。因而, 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 正确的判断与估计自己的能力, 制定阶段性的期望目标, 不断地激发自己的行为。平时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善于与同学交流, 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必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3.5 用鼓励和微笑营造人性化考场
24.8%的护生认为监考老师严肃的表情、严厉的语气以及在操作中指出错误, 会让她们紧张。11.5%的护生明确指出希望老师监考时态度温和, 多鼓励、少批评。32.8%的护生提出希望老师等她们全部做完了一起点评, 而不是在操作中及时点评。考场原本就是个让护生紧张的地方, 在这种情境下监考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简单的"加油", 都能帮助护生缓解紧张、调节好情绪, 稳定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此外在考试过程中点评, 尤其是批评不仅容易打断考生的思路, 而且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降低她们的发挥水平, 影响她们的成绩。所以监考老师不妨把问题记录下来, 等考生做完了一起说。
综上所述, 我个人认为, 护生在考核技能时要做到不怯场, 首先,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防范考核时的失误;其次, 要有自信心, 有了自信, 对成功就有积极的暗示作用;另外, 心态要平稳, 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具备了这些在考核时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无论在什么样的考场都能做到战无不胜。
摘要:目的探讨护生技能考核怯场的原因和缓解方法, 并采取相应对策, 以提高护生临床技能考核的应对能力。方法采用心理测验问卷调查法。结果400名护生中有85.2%的学生有怯场心理, 主要原因有:①自身操作不熟练;②教师在场, 担心自己会出错等。结论加强健康的情绪情感培养;强化护生基本功训练;制定适度的期望目标;树立其自信心;营造人性化考场氛围可减轻护生技能考核时的怯场心理。
关键词:护生,技能考核,怯场,对策
参考文献
怯场心理 篇9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的足球裁判、心理学、训练学等书籍,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1.2 访谈法
对学生足球裁判员进行调查访谈,并咨询相关专家,收集看法及意见,为本文提供一定依据。
2 形成“怯场”心理的分析
2.1 对足球规则、裁判法等知识掌握理解不全面
学生裁判员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足球协会等社团来参与,一般是聘请足球教师进行授课,从教学时数来说,初步地了解掌握规则裁判法,这显然是不够的。从实践练习方面来说,供学生裁判员进行教学实践的比赛,多是足协内部临时组织起来的,这样的练习赛从对抗程度,激烈程度,受关注程度是远远无法和正式比赛相比的。这样导致学生裁判员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够,对学校院系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往往估计不足,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了自己的执裁能力。等到了正式比赛时,由于准备不充分,对规则理解不够全面透彻,尤其是边裁对越位的判罚,主裁对部分身体接触动作的判罚,拿不准把握,想吹罚又不敢吹罚,会影响到执法的果断性与坚决性,尤其是出现突然状况时,更会犹豫不决,出现“怯场”的心理现象。
2.2 执裁机会少、经验不足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裁判员认为执裁机会少,经验不足是使自己产生“怯场”的主要原因。由于缺少经验,部分学生裁判员只是在被动的进行裁判工作,比赛中大脑空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一些判罚,仅仅只是想着混完一场比赛。
2.3 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于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部分学生裁判员在比赛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良表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裁判工作,害怕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患得患失,怀疑自己的执裁能力,怕观众起哄,怕球队不满。所以,对场上出现的情况处理不果断,对于外界的压力经常束手无策,表现出执法时注意力分散,过于谨慎小心,束手束脚,害怕出错,形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于是导致场上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判、漏判后,而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了越怕失误越是出现失误的恶性循环。据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出现“怯场”的比率远高于高年级学生,裁判级别低的学生也更容易出现“怯场”,这都是执法压力大,不自信的表现,害怕对比赛场面控制不住。
2.4 产生心理压力的其他因素
当比赛难度大、事关双方队伍的出线命运,或者双方在历史上屡有积怨,造成场上竞争激烈,冲突连连发生,双方队员、观众都对裁判员的判罚纷纷指责,甚至上前围攻时,极易造成裁判员过分紧张而出现心理失控,甚至将已做了的正确判罚改来改去,直接导致场面失控,这在学校比赛中也多次出现。导致学生裁判员对于关键性比赛不敢执裁,出现“怯场”,从而也很难提高相应的业务水平。另外,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裁判员之前屡屡出现配合失误时,也会导致学生裁判员出现心理压力。
3 大学生足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3.1 提高道德修养,熟悉足球裁判与规则
要提高对学生对裁判工作的认识,端正动机,本着公平裁判的原则从事临场工作。只有动机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问心无愧”的境界。比赛中,裁判员的判决必须来源于对规则的掌握和了解,需要不断地学习规则,关注足球规则的发展变化,但是不论规则如何变化,都会围绕规则的本质来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及时处理,不出偏差。
3.2 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足球比赛对抗激烈,瞬息万变,场外观众等因素都会时刻影响着裁判员的情感。因此,要教导学生裁判员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等方法来调整好自己的兴奋度。当临场遇到突发状况时,更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判罚上,不受场上或场外因素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3.3 通过实践提高临场比赛的经验,提高执裁能力
裁判员首先要对足球技战术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多进行手势、鸣哨以及场上各裁判员的跑位配合的训练,通过观看优秀裁判员执场录像、尽可能多的在练习赛、教学赛中进行实践。其次对于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比赛前与边裁尽量提前进行沟通,以便比赛中能够较好的配合,当问题出现时能够从容处理。最后,如果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时,裁判员要本着公正、敢于负责的勇气,依据裁判法,及时果断的处理,要干净彻底,不要互相推脱。
4 结论与建议
(1)裁判员加强学习,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减少怯场心理。裁判员自我调控心态是减少压力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执法中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让比赛顺利的进行下去。
(2)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给学生裁判员成长的空间。学生裁判员由于执场次数少,业务能力较低,比赛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要采取更为克制的态度,要允许裁判员出现错误,学会从裁判员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判罚。应发挥有利于足球运动开展的舆论宣传作用,在学生中间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裁判员的表现,要给裁判员更好的成长空间,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足球积极分子来参加裁判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加强规则的学习与理解。要利用校足协,学校体育部门定期组织学生裁判员统一判罚尺度的培训,并邀请各学院核心队员一同参加,加强对规则的理解,与裁判员保持一致性,使这些核心队员在比赛中能自觉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扬黎明.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60~62.
[2]白先月, 刘全.对培养普通高校学生担任足球裁判员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2) :79.
[3]吴雄文, 李伟峰.足球裁判自由心证及其对证据自由裁量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 :125.
[4]马驰.足球比赛“瞬间误判”现象分析及纠正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 (5) :80~82.
[5]姚玉龙.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心理状态浅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6) :675~678.
艺术表演时怯场问题探究 篇10
一、艺术表演时怯场的表现
(一) 怯场的定义
由于心理紧张、情绪失控, 导致在舞台表演时出现失常, 表演不自然、不协调, 演出效果不佳, 这就是所谓的“怯场”, 也叫“舞台恐惧症”。怯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 很多演员都出现过这种状况。这种紧张、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就有可能出现怯场。而且, 怯场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传染性”的心理疾病, 如果出现一次怯场, 没有及时纠正, 这种紧张心理就会逐渐加深, 导致演员失去自信, 形成习惯性怯场。在后台等候演出时, 如果一个演员极度紧张, 情绪不稳, 也可能传染给身边其他的演员, 导致集体出现紧张、怯场, 对演出造成不利影响。
(二) 怯场的表现
在舞台表演之前或是表演过程中, 因为情绪紧张, 很多表演者会出现怯场, 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声音发虚颤抖、面红耳赤、身体僵硬、手脚冰凉颤抖、出虚汗等等。我经常在后台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好紧张, 手都哆嗦了。”“快, 再让我看一下, 我忘词了。”“紧张的都不会呼吸了。”“太紧张了, 手脚冰凉, 心怦怦直跳。”这样的紧张情绪导致在舞台表演时, 本来在平时练习的非常熟练的曲目, 在台上表演时反而忘词、走音、节奏不稳, 大失水准。出现怯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初上舞台的表演者比较容易出现怯场问题, 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 还没有形成较为坚强的心理素质, 情绪容易出现波动, 进而对表演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在重大演出时容易出现怯场问题。因为演出者的精神高度紧张, 心理上暗示自己一点都不能出错, 造成过度的紧张也容易出现怯场。
二、艺术表演时出现怯场的原因
怯场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 如不及时纠正, 就会使表演者失去演出信心。怯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 表演者自身的影响
表演者是演出的主体, 也对演出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很多表演者由于自身的因素, 进而出现怯场。
1. 音乐修养不够, 自身素质差。
所谓的音乐修养, 就是指对音乐的基本修养、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力和对音乐的敏锐感受能力, 这些是表演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表演者在日常学习练习中, 能够广泛地涉猎音乐知识, 深入地挖掘歌曲的内涵, 不断地练习、锻炼, 培养起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 夯实基本功。日积月累下, 这些知识就会逐渐内化, 进而成为表演者自身的一部分, 不仅能够提高音乐修养, 而且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有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就算是情绪比较紧张, 也能基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不至于影响演出效果。同时, 如果表演者能够深入到作品的内涵中, 如身临其境一般, 那么就能很好地排除私心杂念, 较快地投入到演出之中, 也就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
2. 表演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下面三方面。
(1) 性格影响。性格就是指人身上比较稳定、本质性的心理特征。人的行为受性格影响较大, 外向型的人比较活泼开朗, 不容易紧张, 或是紧张情绪比较容易消除, 意志较坚强。而内向型的人缺乏自信、孤独、敏感, 不善于表达, 常常因为信心不足导致演出时没有底气, 非常容易出现怯场问题。 (2) 个人演出经验的影响。曾经的演出经验将会对表演者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演出比较成功, 那么在以后的演出中, 表演者的信心就比较强, 不容易出现怯场问题。如果曾有过失败的经验, 那么在以后的演出中, 这种不良记忆可能会影响情绪, 导致演出时不能正常发挥。 (3) 侥幸心理影响。一些表演者经常抱着侥幸心理上台演出, 即平时训练不认真, 但却盲目自信, 期待着能在演出时超水平发挥、一鸣惊人, 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导致准备不充分、演出不成功。久而久之, 也会形成较为严重的怯场心理。
(二) 客观环境的干扰
1. 演出环境的改变。
很多表演者对于平时练习的场地、乐器比较适应, 一旦变换了表演场地, 或者不是自己顺手的乐器, 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 进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使得平时滚瓜烂熟的台词忘记或是熟练技巧不能正常发挥, 从而导致演出困难甚至是演出失败。
2. 曲目选择不当。
有些时候, 因为种种原因, 演出选择的曲目不符合表演者的实际情况, 曲目过大, 技巧过难, 使得表演者难以驾驭, 这也会加重表演者的紧张心理, 出现怯场现象。
3. 外界期望过高。
艺术表演中, 外界的期望也会对表演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如果外界期望过高, 则会给表演者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 进而出现怯场现象。
三、解决怯场问题的对策
艺术表演要想达到最佳效果, 就必须要找到怯场的真正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克服。
(一) 夯实基本功, 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克服怯场的前提就是勤加练习, 夯实基本功。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才能克服演出中各种困难, 才能在演出时有信心、有底气, 也才能在舞台上镇定自若, 挥洒自如。因此, 在日常练习中, 表演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不断地汲取书籍中的知识, 提高音乐修养和个人的综合素质, 为以后的演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勤于实践, 在实战中提升心理素质
克服怯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勤于实践, 多参加演出, 在实战中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表演者要经常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或是演出, 或是比赛, 让自己逐渐适应舞台, 适应在灯光亮起的时候自己能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为不同的观众演出;熟悉舞台上的各种设施, 逐渐摸索出舞台感, 加强驾驭自己的能力。同时, 表演者要善于总结, 对于每一次演出,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要总结, 成为以后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样的不断积累, 不断实践, 表演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最终能够克服怯场心理, 轻松地站在舞台上表演, 收获观众的掌声。
(三) 加强心理暗示, 放松心情
心理暗示是克服怯场的重要方法之一。也就是说, 表演者在表演前, 树立必胜的信念, 积极地暗示自己:我一定能发挥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忽视自我的紧张心理, 使自己充满信心和勇气, 放平心态, 进而稳定情绪。同时, 表演者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让自己不要时刻想着舞台表演, 排除杂念, 缓解心理压力。这样做也能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愉悦, 克服怯场。
参加高考,你的孩子怯场吗? 篇11
高考前,考生临场发挥失常再次成为考生家长关注的话题。
河南洛阳的万女士打电话来,唉声叹气地说:“我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可是对全家来说,好像他要上的不是考场,而是刑场。不是孩子学习不好,反而是因为他平时成绩太好了,家人都担心他高考时考砸了,误了前程。这孩子有个可怕的毛病:小考英雄,大考狗熊。上初中时,他是年级学习尖子,中考时却奇怪地失利了,少考了将近100分,差点考不上高中!高中三年,他还是年级学习尖子,可每次代表学校参加学科竞赛都名落孙山。老师也搞不清原因,只说这孩子有水平,却不善于考试,将来高考肯定吃亏。眼看高考就要到了,我整天心悬到嗓子眼儿,全家人都为他捏一把汗。如果真的高考失利,可怎么得了……”
湖北孝感的徐先生给本刊编辑发来邮件,写道:“我女儿去年参加高考,只考了一门就放弃了,因为她晕倒在考场上。医生检查不出她有什么病,只说是过于紧张,怯场。没办法,只好复读一年。我女儿学习挺好的,老师说,如果正常发挥,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近来,随着高考渐行渐近,我发现她又紧张得要命,跟去年的症状一模一样,我真怕她重蹈覆辙。请帮帮我,帮帮孩子!”
类似的热线电话本刊天天都能接到,类似的求助邮件本刊也收到了上百封。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失败,似乎命中注定
心理学教授裘望北把考生,尤其是尖子生高考发挥失常称为“克拉克现象”。他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出了一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名叫罗•克拉克,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誉为田径场上的奇才,同辈的长跑健将均难以望其项背。所以,澳大利亚人,乃至全世界的运动迷都对他取得奥运会金牌寄予热望。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克拉克在他的运动生涯巅峰期连续参加了1964年和1968年两届奥运会,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并且成绩大大低于他同年的最好成绩,仿佛命中注定,长跑王者偏偏逢奥运必输。因此,克拉克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失败者”。后来,心理学家便用“克拉克现象”泛指优秀运动员在大赛中表现失常的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在运动场上经常出现。”裘教授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射击运动员玛特•埃蒙斯最后一枪意外脱靶,痛失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再次在最后一枪发挥失常,与金牌失之交臂。许多中国观众在电视上目睹了玛特•埃蒙斯伤心流泪的痛苦场面。”
裘教授说,“克拉克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只要是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赛事”,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职业资格考试、升职测试,只要被众人寄予了厚望,自己内心有了强烈的渴望,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与平时不同的心理表现,或紧张,或兴奋,或恐惧,或激动。对自身这些心理变化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就难保不会马失前蹄。“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是一个反例,不过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裘教授说,“毕福剑退伍后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花4元钱报了名。一路考下来,谁也没想到,近千名应试者只有他笑到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地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幸运的事会落到我的头上。当初我若知道最终只招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如履薄冰者悉数落马,持平常心者最后成功。只可惜,持平常心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毕福剑只不过是歪打正着而已。”
在历年的高考中,不知有多少平时成绩优异的考生经历过克拉克的梦魇。你天赋异禀,你足够勤奋,你被寄予厚望,你看起来志在必得,你似乎是那个一定会胜出的人……但是,高考仿佛一个变幻莫测的竞技场,谁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有心理学家测试表明:75%的学生临考前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
裘教授说,高考怯场现象比人们想象得更加普遍,只不过失分不多不被人注意罢了。许多考生过于看重考试结果,产生了过大的精神压力,表现为一进考场就心跳加快,精神高度紧张,面对试卷大脑一片空白,每道题都成了拦路虎,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都会解,但一切都晚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考生精神紧张,可以直接造成意识范围变窄,思维、记忆受到抑制,即使平时再努力,也难免功亏一篑。
“更有甚者,不少考生上考场前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生理症状,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失眠、惊梦、厌食等等,其实都是怯场心理在作怪。”裘教授提醒道,“所以,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给孩子合理减压。以我的经验,十八九岁的孩子很难自己渡过考试心理关,此时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
高考,也是心理考验
心理咨询师田雪萍女士认为,高考不仅是检验考生的学业水平,更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她说,高考发挥失常主要是考生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一方面,家长、老师对考生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情绪强烈动荡;另一方面,考生的自尊心较强,当他们预感到或者体验到由于考试成绩不佳而有损自尊心时,就会造成情绪的过度紧张,导致心理严重失衡。在应考过程中,有的考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从小挫折联想到大挫折,进而想到整个考试的失败,情绪波动便会逐渐加大。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导致植物神经系统亢进和行为操作困难,使考生难以进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调节,最终导致考试怯场。
“其实,在复习阶段,有些考生的心理状况就已经出现了怯场的苗头。”田女士说,“过重的学习负担会使学生的大脑很快由兴奋转入抑郁,产生厌烦情绪,不仅学习效率下降,还会损伤大脑细胞及其正常机能,导致头疼、健忘、失眠等。长期过度疲劳的学生在应考时,会出现心理功能水平的下降和失衡,从而出现种种生理症状,如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呆滞、厌倦烦躁等。这是忽视劳逸结合的必然结果。”
田女士认为,考生心理素质差是导致高考怯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她说:“有的考生缺乏自信,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有的考生怀有较强的畏难情绪,一旦在考试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极为紧张,从而导致各种生理、心理的不良反应。因此,如果考生平时缺乏心理训练,或消极体验过多,就会造成他们偏低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较差的心理素质,很容易导致考试怯场。”
主任医师陈古奇博士认为,高考怯场也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他举例解释:“比如,很多考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身体得不到全面充分的放松和合理有效的休息。有些考生以为,越临近高考,复习效果就越好,于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甚至高考前一天晚上还开夜车。如此备考,容易使身体,特别是大脑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有可能发展成病理性的过度疲劳,并会逐渐由内隐而外化,出现失眠、耳鸣、头痛等症状,直接导致考试时审题不清,回忆困难,思维混乱,解答问题时出现障碍等。再比如,有的考生由于考前过度紧张,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食欲低下、进食困难。如果家长不注意平衡孩子的饮食与营养,不给孩子补充适当的能量,就可能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和大脑供血不足,影响考生大脑机能的运行,严重的会出现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思维反应迟缓等症状。此外,考前复习紧张,许多考生减少,甚至放弃身体放松和锻炼的时间,也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他们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下降。考生的某些特殊情况,如高考期间生病、女生行经等,也会造成身体严重不适,导致怯场,所以,家长加强防范和护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陈医师指出,考生出现生理性症状,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或小小的生理症状诱发严重的紧张情绪,所以,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是治疗的根本。
高三班主任蔡老师补充道:“考生的应试经验不足也会影响其情绪。有些考生虽然经历多次考试,但平时考试从不严格遵守考试程序,在参加高考这样的重要考试时就会盲目被动。有的考生缺乏答题技巧,不按先易后难的程序答题,抓住难题不放,结果难题答不出,时间却用完了,简单的题目也被耽误了。有的考生迟到五分钟就感到大难临头,见到新型考题就犯怵,看见别人先交卷心里就发慌,等等,也容易导致怯场。这些,我看都是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的恶果。”
压力,并非越小越好
既然心理压力是造成考生怯场的罪魁祸首,家长是否应该着力给孩子减压呢?教育心理学硕士葛静茹女士摆摆手说:“家长适当给孩子减压是必要的,但考生的心理压力却不是越小越好。”她说,过大的压力能导致人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紧张、恐惧、发抖、出汗、心慌、气急等生理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虚脱、休克,但适度的心理压力有激发作用,激发考生的拼搏精神,可以使考生大脑清醒,意识清晰,提高复习和应试效率,因而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科学减压,使孩子保持理想的应试状态呢?
葛女士说:“首先,家长要给自己减压,不要把自己无谓的精神焦虑转嫁给孩子,给孩子帮倒忙。既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天天把高考挂嘴上,也不要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适当改善一下伙食就可以了,不要过分。其次,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自己的水平,正确对待高考,不要期望过高,更不要有侥幸心理。要告诉孩子,高考很重要,可以改变人生轨迹,却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坦然面对即可。这叫平常心。对成绩优异,却压力过大的孩子,家长可以用聊天、散步、看电影等方式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也不错,即教孩子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主动的、有意识的调控,尽量感受正面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从高考前两天开始,一直到高考结束,是考生心理变化最大,也是最容易出现“克拉克现象”的几天,家长应该特别留心。葛女士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大量临床案例,总结出一套“高考四日心理攻略”,现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清楚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得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情绪愉悦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因为得不偿失。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他第二天的考试,于是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到深夜,加上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一次考试,可不能大意”之类的话,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这位学生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考试前夕,要尽量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然后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同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要给孩子积极暗示,比如“你行,一定行”,让孩子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考试当天:从容安排,沉着镇静
1.吃早吃好。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2.欣赏音乐。出门前十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跃思维,还可一面欣赏音乐一面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
3.适时到考场。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为宜。过早,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4.缓行忌谈。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更不要谈论题目,以免原来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考完后不要对答案,万不可以一题之小失影响情绪。
5.敢于放弃。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实在太难的要敢于放弃,不可浪费太多时间。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出一题便会增加一分自信,“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要仔细,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感觉题目难,别人可能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情会平静许多,利于正常发挥。
如果在做出以上努力后,仍感到怯场,也不必惊慌。可先搁下试卷,做一下揉面等活动,或伏案休息片刻。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助于克服紧张情绪。深呼吸也是不错的方法,即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1~2分钟后,也能消除极度紧张状态。
高考是特殊的竞争舞台,是考生智力、毅力和体力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只要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体魄,那么在高考中取胜是水到渠成的事。本刊祝愿考生们在高考考场上都能正常发挥水平,取得佳绩!
舞蹈表演怯场现象及其克服 篇12
我曾经见过著名的芭蕾《男子四人舞》的表演:第一位演员坐了一个小吸腿转, 右脚向后落成大四位, 同时双手小七位向两旁一摊, 静止。干净, 标准, 洒脱, 赢得一片掌声。第二位演员接着重复一遍第一位演员的动作, 准确无误, 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令人惊叹, 又是一片掌声。到第三位演员了, 这是一位第一次登台的舞蹈演员, 由于压力或紧张的缘故, 当动作做到旋转后将要落脚静止时, 他的位置忽然偏左, 和谐与整齐化一的舞蹈画面因此遭到了破坏。这就是舞蹈演员常见的怯场现象, 它会直接影响到舞蹈动作的展示与艺术内涵的发挥。因此, 分析怯场的原因以及如何加以克服对于舞蹈演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怯场的一般原因
1、过度紧张是一种高度兴奋的情感体验, 也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肌肉的收缩, 它往往与活动的关键时刻相联系。
有的舞蹈演员演出前就高度兴奋, 甚至难以入眠, 临场演出紧张加剧, 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必然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如心悸、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尿频等现象。这种现象延续的时间越长, 消耗的精力就越大, 一旦真的上了舞台, 原先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2、缺乏适应能力 (或应变能力) 。
有些学生习惯于固定的教室, 固定的伙伴以及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老师, 只要客观条件有所变化, 立即引起心理上的不稳定感, 比如领导或外宾看课, 更换舞伴, 变换剧场都会或深或浅地引起这些学生的怯场的反应。
3、个人成败得失考虑太多。
演员如果名利观念特别重, 甚至非要压倒谁不可, 这就会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越是患得患失, 越容易怯场, 因为杂念太多太重, 就不能全力以赴考虑如何表演得更好的问题。
4、由于各种原因, 演员缺乏成功的自信心, 甚至总担心要出错。
正如你骑自行车到田埂时, 如果你信心十足, 就会胜利通过。反之, 你总想着别掉下去, 就有可能掉下去。因为掉下去的表象瞬间在你眼前出现, 你就会感到心慌脚软, 引起相应的掉下去的运动反应, 这在运动心理学上叫“念动”。
5、与个性特点相关。
一般地说, 神经系统弱型的人, 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 一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联系方式, 就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反之, 神经系统强型的人, 则不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因此, 紧张情绪的容忍度可以通过神经类型或气质型查表来加以预测。研究表明, 特质焦虑水平高的演员比特质焦虑水平低的演员更容易体验到极度紧张。在个性特质中, 忧郁性强, 情绪不稳定, 自卑感强, 神经过敏性强, 或者‘完美主义者’, 也更容易一起极度紧张;反之, 则不容易引起极度紧张。
二、克服表演或比赛怯场的措施
1、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在接近赛期时, 应安排选手到场地去现场训练, 但是仅仅依靠对自然环境的消极适应还是不够的, 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 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训练和心理习惯, 以适应比赛环境变化的要求。
2、给学生平等排练和演出机会。
这不仅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水平, 还可以培养他们上舞台的胆识和适应能力。教师不宜眼睛只盯着自己心目中几个得意的“小尖子”。既要培养尖子也要重视教学质量的大面丰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不能偏废。
3、演出前排练娴熟, 切忌仓促上阵。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看, 掌握技术的过程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条件反射联结得越牢固, 内外的干扰因素越难侵入, 就越能够使演员充分发挥表演水平。因此应该力求每次演出的排练纯熟, 促使演员满怀成功的信心, 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
4、排除杂念, 消除恐惧心理。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太多的考虑同行、观众、老师的反应, 斤斤计较自己的声誉, 否则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导致怯场。
5、保证演员精力充沛、情绪稳定。
演员在演出前不宜作大运动量的训练, 只需作相应的准备运动以保证足够的体力和稳定的情绪即可。
6、演出前多进行运动表象和情绪记忆活动。
所谓运动表象是演员想象自己正处在演出过程中, 构思出自己将要表演的跳跃、旋转、翻身以及各种舞姿的表象。这种表象越鲜明、清晰、稳定, 越有利于发挥舞蹈演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7、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或心理训练) 。
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 有长期的、短期的、行为治疗的、药物治疗的。这里选一种最简单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目的是为了消除过度紧张或焦虑不安的情绪以达到充分发挥表演的水平。这种自我暗示并不是指向人的身体外部, 而是指向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方面, 并且自己坚信不移。比如临演出前不断提示自己:“不要害怕, 我已经掌握娴熟了”、“别慌, 我一定能演好”、“平静有利, 紧张有害”、“我能做到头脑清醒, 情绪稳定”、“我心平如镜, 我一定能成功”、“我要冷静, 要放松”。在有困难情景发生时默念:“我难人家也难, 我不会做, 人家也不会做”、“我平时表演成绩不错, 复习也充分, 应当比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或者想象自己眼前有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 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像湖水一般的宁静。另外一种方法是放慢呼吸的节奏, 加深呼吸的深度。这样一来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就逐步放松, 随之大脑器官也会进入平静状态, 原先紧张的情绪就能较快地消失。有些演员在赛前用立体耳机将自己与观众隔绝开来, 听自己舞蹈的音乐或一些放松的音乐, 也取得了很好的放松效果。以上这些自我暗示起作用的原因在于有效地利用了神经活动中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的情绪体验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总之,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舞蹈得以完美展现的基础。在舞蹈教育与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中, 对怯场现象心理成因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 将及时有效地指导舞蹈者的演出活动、助推其舞蹈艺术魅力的持久彰显.
参考文献
[1]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 2003, 3
[2]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档教育出版社, 2004, 9
【怯场心理】推荐阅读: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08-24
如何克服面试怯场的紧张心理06-13
怯场05-26
克服面试怯场的十招09-25
克服演讲怯场的心态技巧10-13
比赛中羽毛球运动员怯场原因及对策论文06-18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06-05
心理贫困和心理扶贫10-10
心理学心理感悟06-10
心理心理健康知识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