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腹式呼吸(共5篇)
负荷腹式呼吸 篇1
目前, 食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要方法, 由于手术中对肺较长时间的挤压、牵拉, 容易造成肺部损伤, 且术后膈肌损伤、胸部胃膨胀 (食管、胃胸部吻合后, 胃拉入胸腔) 、胸腔积液或积气等原因限制了肺膨胀, 使肺的有效呼吸面积减少, 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1], 加之高龄患者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此, 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65岁以上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负荷腹式呼吸功能锻炼,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随机选择2008年以前在我院做手术的高龄食管癌患者6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20例, 平均年龄 (66.44±6.29) 岁;另外, 随机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我院做手术6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 男性43例, 女性19例, 平均年龄 (67.18±5.98) 岁。2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具体见表1。
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呼吸功能锻炼, 如深呼吸、吹气球、呼吸操等, 观察组行负荷腹式呼吸功能锻炼。
2.1 锻炼方法
2.1.1 术前加压腹式呼吸训练
让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双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 放松腹部肌肉, 同时在上腹部放置自制沙袋1个, 以增加腹压。用鼻吸气, 使上腹部对抗沙袋的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 用缩唇式呼气, 使腹部缓缓下沉, 吸气、呼气时间比按1:2或1:3的比例进行。锻炼时间从5分钟起, 以后逐渐延长时间, 直至可在放置沙袋的情况下平稳呼吸2小时;呼吸频率由快至慢, 最终至每分钟14次左右。沙袋由轻至重, 由2 kg逐渐增加至患者不能耐受为限[2]。
2.1.2 术后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
以三球仪呼吸功能锻炼器为例, 使用三球仪时, 患者先坐好, 一手拿着三球仪, 另一手扶着含在口中的螺旋管匀速缓慢深吸气, 吸气时进入三球仪的空气将3个小室里的球向上推, 当吸气停止后, 球会落下回到最初的位置, 这样一次呼吸动作就完成了。每日锻炼3~4次, 每次10~15分钟, 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准。三球仪呼吸功能锻炼器与深呼吸训练的区别在于:使用三球仪呼吸功能锻炼器时患者可以看到锻炼器内的小球每次被吸起的数量和在顶端停留的时间, 并能增加患者深吸气的力量和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及趣味性, 有益于增强患者坚持锻炼的信心。
2.1.3 有效咳嗽训练
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声门紧闭, 使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内压, 肋间肌收缩, 然后咳嗽, 声门打开, 使气体或痰液冲出[1]。每日3~4次, 每次练习10~15分钟, 配合雾化吸入, 效果更好。
2.1.4 呼吸功能锻炼的时间
一般于患者术前1~2周开始锻炼, 对行贲门癌扩大根治术、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前锻炼可适当延长;术后24~48小时内在术前充分训练的基础上早期行呼吸功能锻炼, 直至患者康复。
2.2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次数的变化;记录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例数、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采用u检验;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应用χ2检验, 呼吸次数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应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经呼吸功能锻炼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次数比较
观察组行负荷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后呼吸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2。
3.2 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3。
3.3 2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4。
4 讨论
(1) 围术期采用自制沙袋加压下行负荷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变患者的呼吸方式, 使腹式呼吸能更有效地补偿胸部病变时胸式呼吸的不足[3]。采用沙袋加压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可使吸气肌、呼气肌均主动参与收缩, 尤其是呼气肌的主动参与更能锻炼和增强膈肌、腹肌、肋间肌的活动, 可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 使患者以最经济省力的呼吸方式, 获得最有效的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结果显示, 观察组呼吸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效改善了高龄食管癌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了高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2) 开胸手术患者受本身原有疾病的影响, 加上麻醉、手术的打击,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呼吸功能下降。观察结果表明, 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4]。而传统的锻炼方法、动作的准确性和效果都难以掌握, 患者因疼痛很难坚持早期进行的呼吸功能锻炼, 而呼吸功能锻炼器的使用及加压腹式呼吸的训练弥补了这些不足, 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作用。另外, 我们也发现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 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也存在差异, 这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是施教者。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教会他们呼吸功能锻炼的程序、技巧和正确的呼吸动作, 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呼吸功能锻炼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指导, 从而使进行锻炼的每位患者呼吸动作准确, 达到锻炼的目的[2]。
(4) 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吸气速度不能太快, 吸气和呼气比例应保持在1:2或1:3;锻炼要循序渐进, 切忌操之过急, 以防出现呼吸肌疲劳或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 并要持之以恒, 才能收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维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刘志, 吴凯, 刘长庭,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训练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3) :312~313.
[3]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9 (7) :504~505.
[4]东燕, 张莹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康复, 2007, 22 (1) :65~66.
腹式呼吸可增强勃起 篇2
这里介绍一种能够促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交替更加顺畅的“腹式呼吸”锻炼法。它既可以强化神经系统效能,也能增强勃起能力、膨胀力甚至还能改善性欲。古人很懂得运气固精之法,而且强调在实施腹式呼吸吐出深长的一口气时要不断叩齿、抬头注目、左右巡视、收缩腹部。怒目圆睁、四处张望为的是转换气氛、转移注意力,以使性中枢平静下来,那么PC肌自然也就松弛了。若每天勤练仰头止息之法而不间断,则有助于控制射精过程,有助于养生。
“腹式呼吸”锻炼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跪坐姿坐好,然后调整好呼吸,接着借助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开始缓缓地吸气,吸气的同时,也逐渐用力收紧肛门括约肌,想象着要从肛门吸入空气的那种感觉。在以腹部吸满空气之后,不要再用力,慢慢地鼓腹吐气,而紧缩的肛门也会随着呼气逐步放松。在吐气结束之后,腹部只要一压缩,肛门收缩的程度会更紧。反复持续地采用这些腹式呼吸步骤约10分钟,就能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在交接替代时更加平顺,有助于提升性功能和提升性愉悦感。
深腹式呼吸矫正孕晚期臀位2例 篇3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43岁,教师,因孕33+5周,B超检查发现胎儿臀位3天于2015年8月18日门诊行矫正。患者末次月经2014年12月25日,停经40+天诊断早孕。孕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规律产前检查。3天前常规产检B超检查提示胎儿臀位。自诉孕期睡眠差,偶有便秘,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既往患有干燥综合征,因症状轻微仅服中药调理治疗。本次门诊体格检查:BP110/70 mm Hg,HR 92/min,R 20/min,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无水肿。孕32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诊断:G2P133+5周孕,臀位。
臀位矫正方法:准备瑜伽球及软垫,可以帮助放松的古琴音乐。让孕妇双膝平肩宽跪在软垫上,双臂置于瑜伽球上并支撑头胸部,以保持腹部放松并悬空下垂。首先,让孕妇专注于音乐声并逐渐放松,通过观察呼吸频率及胸腹部的呼吸动度,判断孕妇的放松程度。呼吸频率越慢、腹部的呼吸动度越大,表明孕妇越放松。然后,通过节拍器调节孕妇的吸呼时程比例。将吸气时长与呼气时长的比例由1∶1逐渐调为1∶2,观察到孕妇腹部的呼吸动度进一步增加。以语言首先诱导孕妇想象胎儿目前的位置,再进一步诱导孕妇想象胎儿的位置可以逐渐转为头位,这样可以让胎儿臀部朝上感受妈妈的呼吸心跳。持续大约30分钟深腹式呼吸及语言诱导,孕妇能感觉到深腹式呼吸期间明显的胎儿活动,因此对胎位改变充满信心。嘱咐孕妇每天早晚重复以上操作:聆听音乐放松、调整呼吸频率及吸呼时长比例、听录音诱导胎儿活动、并通过电话、微信反馈每天的练习情况。1周以后再次产检,产科医生触诊为头位,经B超检查确诊。
例2,患者,35岁,会计,因孕35周,B超检查发现臀位5天于2015年10月30日门诊行矫正。患者末次月经2015年2月26日,停经50+天诊断早孕。孕早期明显纳差、恶心呕吐,常规产前检查。5天前B超检查发现臀位。孕期睡眠质量差,近1周有轻微腰腿痛,未接受任何治疗。既往因原发不孕先后接受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本次门诊体格检查:BP 115/75 mm Hg,HR 88/min,R 20/min,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无水肿。孕33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肾功正常,肝功能检查:ALT 107 U/L,AST70 U/L,r-GT 52 U/L。诊断:G2P135周孕,臀位,胆汁淤积综合征。
臀位矫正方法:让孕妇处于侧俯卧位,保暖。通过轻抚按摩刺激孕妇头颈部及背部,使立毛肌收缩并逐渐放松[1]。再以语言诱导深腹式呼吸,进一步诱导孕妇想象胎儿的位置可以逐渐转为头位。持续大约30分钟深腹式呼吸及语言诱导,孕妇能感觉到深腹式呼吸期间明显的胎儿活动,因此对胎位改变充满信心,也增加了后期每天练习的依从性。嘱咐孕妇每天早晚重复放松后深腹式呼吸练习。1周以后,B超检查提示胎臀位已矫正为头位。
2 讨论
2.1 臀位的发生及不良影响
臀位是指胎头朝上而胎臀或脚朝下先露的胎位。虽然胎儿头部的体积、重量、密度都高于身体其他部位,母体直立活动过程中,胎儿更倾向于胎头朝下的直立位,但在28孕周以前,大约25%的胎位为臀位。30孕周以前,胎儿臀位不能视为异常,自然倒转为头位的几率较大。34孕周以后,胎儿自然倒转的几率明显下降,分娩时臀位大约为3%~4%[2]。本资料中第1例孕妇接近孕34周,第2例孕35周,自然倒转的几率均较低。
引起臀位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主要原因包括胎儿因素与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包括堕胎、胎儿畸形等。母体危险因素包括:①母体焦虑紧张的情绪导致子宫肌壁张力过大,子宫血供减少,胎儿氧供减少;②子宫肿瘤或骨盆异常;③羊水过多或者过少;④前置胎盘。本组2例患者均为职业女性和高龄孕妇,都很担心胎儿畸形和生产过程异常等,而且孕前病例1患有“干燥综合征”,病例2因不孕反复求治,孕期出现肝功能酶学改变,2例患者紧张、焦虑程度较高,臀位的发生可能与之有关。
另外,臀位可能延长产程,也可能增加胎膜早破的几率,继而增加脐带脱垂、胎头娩出困难、胎儿窒息、感染、产后出血等风险。当然,臀位也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因此,孕妇、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希望能够纠正臀位促进自然分娩。
2.2 矫正臀位的方法
妊娠30周以后促进臀位倒转方法包括:①膝胸卧位,每次15分钟,每天2次,7~10天为1疗程;②甩臀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2次,7~10天为1疗程;③艾灸至阴穴:至阴穴位于第五脚趾尖,艾灸刺激每次15分钟,每天2次,5天为1疗程;④外倒转术:需要在密切的母胎监护下,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一定的子宫松弛药物,实施椎管内麻醉后,经腹部推动胎儿促进其倒转,然后以绷带包扎腹壁以固定胎位。
这些促进胎位倒转的方法成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孕妇的依从性较差。膝胸卧位是一种令孕妇不舒服的体位。虽然膝胸卧位时可能使胎儿从盆腔回到腹腔,但头低位使腹腔内容物压迫膈肌,因此可能限制膈肌活动及呼吸深度,进而影响母儿的供氧。甩臀运动是一种较膝胸卧位更舒服更容易接受的技术,但成功率有限。外倒转术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对孕妇的身心刺激更强烈,而且可能发生胎盘早剥等风险。
2.3 深腹式呼吸法矫正臀位
臀位的主要发生原因可能是母体的焦虑紧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内脏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子宫相对缺血和胎儿缺氧。本组2例患者臀位的发生可能与母亲焦虑有关,因此,通过音乐、按摩可以刺激孕妇体内生成和释放内啡肽,从而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促进子宫平滑肌与气道平滑肌等内脏平滑肌的舒张。
孕妇的深腹式呼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促进胎位倒转:①促进气道与子宫松弛,改善子宫血供与胎儿氧供;②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孕妇体内的CO2排放,纠正孕妇因紧张焦虑导致的慢性过度通气综合征,从而促进平滑肌舒张、促进红细胞结合的氧气释放到组织、改善水电解质平衡等;③膈肌活动度增加可直接推动宫底的胎头倒转。病例1孕妇通过音乐放松后,采用节拍器调整呼吸频率及吸呼时长比例,进行深腹式呼吸。病例2孕妇通过按摩放松后,采用语言诱导进行深腹式呼吸,均达到相同的效果,使胎位转为头位。
国外相关文献报道通过自我催眠放松技术帮助妊娠35~37周的孕妇胎位倒转,成功率达到80%,明显高于未接受任何干预的对照组[3,4]。自我催眠放松技术的关键是诱导孕妇身心放松,专注于呼吸并调节为深腹式呼吸,同时让孕妇想象不同放松情景及胎位的变化。深腹式呼吸是本文两例孕妇的臀位成功倒转为头位的关键因素。
深腹式呼吸法对孕妇的依从性要求高,需要孕妇自己练习,相对费时。且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身心医学理论和技能。本文操作者不对孕妇直接操作,孕妇是在保留意识与自我保护反射能力基础上进行练习。理论上操作本身无并发症,但操作前需有影像学资料,排除前置胎盘、脐带过短等诊断,并告诉孕妇监测胎动、胎心,如胎动、胎心异常或腹痛,立即停止,马上就医。
总之,臀位的发生不仅与胎儿和母体生殖系统异常有关,也可能与母体的身心压力明显相关。通过适当的心理学放松技术,诱导孕妇放松后深腹式呼吸,可以促进母体气道与子宫松弛、改善子宫血供与胎儿氧供、激发胎儿活动,从而实现臀位矫正。
参考文献
[1]Mongan M.Hypno birthing:the natural approach to safer,easier,more comfortable birthing-the monganmethod[M].3rdEdition.Health Communications,Inc,2005:130-132.
[2]刘兴会,漆洪波主编.难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9-144.
[3]Mongan M.Hypno birthing:the natural approach to safer,easier,more comfortable birthing-the mongan method[M].3rdEdition.Health Communications,Inc,2005:169-172.
负荷腹式呼吸 篇4
关键词:腹式呼吸训练,二尖瓣置换术,止痛效果
心脏及胸部手术由于胸腔被打开, 创伤较大, 因此术后疼痛往往影响胸式呼吸的正常运动。相关文献表明, 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实施腹式呼吸训练, 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前焦虑, 缓解术后疼痛[1~2]。有报道称, 腹式呼吸对心脏外科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3]。我科2007年9月~2010年7月, 将腹式呼吸训练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并观察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排除不同种类手术对研究造成的偏移, 本研究选择了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从2007年9月~2010年7月在我科住院欲行二尖瓣置换术的134例患者中, 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初次手术, 年龄18~50岁,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造成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符合二尖瓣置换术手术指征;术后均同意接受24小时的静脉止痛泵;二尖瓣合并其他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患者除外, 合并其他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的患者除外。
符合条件的患者87例, 其中男39例, 女48例, 年龄18~49岁。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入住不同病房, 以避免不同组患者之间互相干扰。研究组46例, 其中男20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32.08±6.67) 岁。对照组41例, 其中男19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30.12±5.31) 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2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麻醉医生和主刀医生均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术后均接受24小时的静脉止痛泵进行术后镇痛。24小时后停止使用止痛泵, 如患者有要求, 可使用镇痛药 (度冷丁) 进行止痛。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接受我科术前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 包括围手术期的相关知识教育、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工作的告知以及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
1.2.2 研究组患者
研究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健康教育内容之外, 还要接受本研究设计的腹式呼吸训练内容。
实施腹式呼吸训练的研究人员为我科2名护士, 均具有本科学历, 6年以上心外科护理工作经验, 主管护师职称。本研究开始前由我院呼吸科医生对2名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腹式呼吸专业培训, 使其能自如运用腹式呼吸。
对研究组患者的腹式呼吸训练开始于患者入院后第3天, 研究人员床旁告知患者, 由于开胸手术伤口位置的原因, 术后疼痛可能会阻碍正常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可帮助患者缓解呼吸时的疼痛, 弥补胸式呼吸受阻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患者产生的一系列积极作用, 使患者乐于接受腹式呼吸训练。
研究组46例患者均接受腹式呼吸训练。训练内容及方法按照张秀阁[4]研究中的方法:患者平卧, 双手、双脚自然放置, 双眼微闭, 用鼻吸气, 吸气入小腹, 小腹外隆, 稍作停顿, 用口呼气, 小腹自然内收, 尽力放慢并延长吸气和呼气, 以不感憋气为标准, 呼吸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次左右。
研究人员在床边边讲解边示范, 让患者练习, 每次训练15分钟, 每日2~3次。训练时间安排在午睡起床前和晚上入睡前进行。连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3天的腹式呼吸训练。术前1天再强化1次。术后撤除止痛泵后, 研究人员去研究组患者床旁访视患者1次, 并叮嘱研究组患者注意使用教授的腹式呼吸训练内容。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疼痛
采用视觉模拟尺 (VAS) 测定患者术后疼痛, 测量分值为0~10分, 0分表示毫无疼痛, 10分表示剧痛。VAS测量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测量时间为术后第3天 (即撤除止痛泵后第2天) ~术后第6天, 共测量4次。测量时间为每日下午, 如果遇到测量时患者刚使用过镇痛药, 则推迟测量时间 (至少要在使用镇痛药6个小时后) , 以避免测量的疼痛强度真实性受到干扰。
1.3.2 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次数
术后患者均使用24小时静脉止痛泵。撤除止痛泵后, 部分患者如果感觉疼痛依旧剧烈, 可根据疼痛程度要求医生给予止痛药 (度冷丁) , 如患者无使用镇痛药的要求, 医生不主动给予镇痛药。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值测定结果 (见表1)
注:▲表示与研究组同期比较, P<0.05
由于研究人员在研究组患者撤除止痛泵后的访视中, 叮嘱患者使用腹式呼吸, 所有研究组患者均主动使用了术前教授的腹式呼吸。表1显示, 除术后第3天2组疼痛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3次测量结果, 研究组疼痛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2 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比较
研究组术后共有7例患者使用镇痛药11次, 对照组共有10例患者使用镇痛药18次,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使用镇痛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本研究中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与距离撤除止痛泵时间不久, 体内镇痛药还尚未完全代谢出体外有关。但术后第4~6天的连续测量, 均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有研究表明, 腹式呼吸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以及术后的疼痛[1~2]。但文献中分析原因, 认为术后疼痛的缓解与术前焦虑程度的降低有关。本研究结果也证实腹式呼吸对降低术后疼痛强度有积极作用, 但是否是因为腹式呼吸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却不得而知, 由于常用的焦虑量表比较繁琐, 测量1次需要大约20分钟, 不适用于术后患者, 因此我们无法获取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 也就无从证实腹式呼吸对疼痛的降低是否源于其对焦虑的缓解。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由于心脏手术创伤较大, 且切口在胸部, 对术后呼吸运动影响较大, 常规的呼吸运动也包含胸式呼吸, 胸廓的不断起伏必将加重胸部伤口的疼痛。而腹式呼吸则可以减少胸廓的运动幅度, 避免伤口所在部位的起伏运动, 因而对缓解术后疼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 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腹式呼吸对心脏手术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瑗, 庞冬.腹式呼吸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7) :6~8.
[2]李敏, 徐新.腹式呼吸训练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31 (4) :584~585.
[3]孙书秀.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 (13) :42~43.
负荷腹式呼吸 篇5
关键词:腹式深呼吸,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
近年来, 随着围生期医学的发展, 手术技术的提高, 术式的改进, 越来越多的困难分娩以及社会因素的分娩被安全安全无痛苦的剖宫产所替代, 目前剖宫产一般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 而麻醉后发生的仰卧位低血压是一重要的不良反应, 常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恶心、呕吐、胸闷和晕阙[1,2]。2011年10月—2012年2月的252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腹式深呼吸, 对预防仰卧位低血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522例, 年龄24~32岁, 平均27.1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为39.2周;体质量65~86kg, 平均72.5 kg;新生儿体质量2500~4100g, 平均体质量为3622g;孕妇均无并发症疾病, 身体状况良好。日期为单日手术的270例为对照组, 日期为双日手术的252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术式、麻醉方式、健康状况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术前访视, 护理人员做好自我介绍, 并介绍手术室环境, 说明麻醉方式让孕妇对麻醉手术有初步的认识, 并告诉剖宫产是相当安全的手术, 解除其恐惧, 将术中可能出现仰卧位低血压告知孕妇, 并告知医生会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 对实验组的孕妇进行腹式深呼吸指导。腹式深呼吸方法:深吸气时, 将腹部最大限度地扩张。呼气时, 将腹部缩回后马上进行下一循环。告知孕妇腹式深呼吸的作用, 使其主动掌握腹式深呼吸的方法, 分别对了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 心率, 胸闷呕吐情况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实施
两组患者麻醉前均补充液体500ml后开始麻醉, 已达到扩容,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麻醉选择联合腰麻, 穿刺部位选择L2~L3进行,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进入蛛网膜下腔, 根据体重推注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2~3ml, 麻醉完毕后由侧卧位变为平卧位, 对照组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30°, 出现仰卧位低血压, 采取加快输液速度, 增加吸氧量, 必要时使用升压药麻醉麻黄素, 还可以将孕妇妊娠子宫向左推移, 并安慰孕妇, 通知医生立即手术, 而实验组麻醉后由侧卧位变为平卧位后立即开始进行腹式深呼吸, 并给予鼓励指导。如还出现仰卧位低血压, 再进行上述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一般发生在由侧卧位变为平卧位2~7min内, 两组患者分别在平卧位后2min、5min测量血压、脉搏, 观察有无胸闷、呕吐情况, 并对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进行评分, 术后3d内进行满意度调查, 低血压为基础血压下降20%, 脉搏增快是指心率在基础上增快20%。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心率增快、胸闷、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剖宫产孕妇仰卧位时, 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与盆腔左侧有乙状结肠有关。而下腔静脉易受妊娠子宫的压迫, 引起受压的静脉回流受阻, 导致心搏出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压, 特别是麻醉后, 阻滞了腰以下的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 腹部及下腔静脉扩张, 血管容量增加, 血管扩张和血液回流受阻, 两者均有不同低血压的发生, 给患者造成了巨大威胁, 胎儿的正常氧化代谢需要充分的动脉血对胎盘进行灌注, 由于母体出现低血压, 胎儿发生代偿性心率增快, 随着低血压的发展, 加上孕妇出现紧张恐慌的心理, 胎儿由于摄取氧不足, 代偿失调, 给胎儿造成的损伤是巨大的, 甚至可出现胎盘早剥, 胎儿致死等严重后果, 我们平时采取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30°, 增加孕妇坠床的风险, 过快过多的输液增加心脏负担, 使用升压药如麻黄素可加重胎儿缺血缺氧。腹式深呼吸可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增加回心血量, 腹式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缓解紧张恐惧心理, 保证胎儿的血氧供应, 保证母婴安全, 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肯定, 促进护患和谐, 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乐英, 余卉, 许雪芳, 等.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2, 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