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共12篇)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体系随时发生着变化,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存在的缺陷
研究表明,教师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下文将详细介绍。
(一)教师教授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授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而不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等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而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师急于求成,要求有立竿见影之效
有的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生疏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一个问题换个说法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如何解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时,教师才意识到应该更多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因为学习方法的培养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一朝一夕并不能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教师急于求成反而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教师并未深入讲解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课堂效率,在针对学习方法的讲解时通常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没有深入讲解,使学生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教师在传授方法时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流于表面工程,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方法的用途和如何使用。有的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学习方法,给学习的印象十分笼统模糊,当学生面对具体的语文题时仍然不知道应该从哪下手,哪才是问题的突破口。学生看似学习了语文学习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内涵。
二、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效果的策略
(一)丰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理论知识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习方法系统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预习”“如何预习功课”“预习功课的目标是什么等等”。在教师实际教学习方法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理论方面知识的讲解。如果要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更应该对学习方法了解的更加深入,知道学习方法的特点,清楚小学语文的规律,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意见。
(二)教师需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途径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习方法才能以最佳的途径给学生以指导,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首先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进行解读。其次,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具体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如何弄清文章脉络)。第三,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研读作者如何利用这些词句来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这一步主要是通过文章的重点词句来体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该做到熟悉文章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才能落到实处,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就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点不突出等现象出现。因此,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明了学习在不同学习单元应该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等。
(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段特征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
教师若要搞好教学效果,就要善于分析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更应侧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增强其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师范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教学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辨别事物的时候可以添加自己的主观意见。例如,可以掌握不同类型的文章在找出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等。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其逻辑分析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更为重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对其学习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探析[J].关爱明天,2015(9).
[2]李红玲.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浅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
[3]王芳珍.浅议小学语文学习方法[J].学周刊B版,2014(8).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篇2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2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上面的文章看完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在我看来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综合体,我觉得它应该是生活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综合体。我做一下解释供大家去思考。
生活习惯:在我看来并不一定完全是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吃饭,饭前洗手等等。(但不可否认形成这些规律一定是对许多人管用的,并且是很好的习惯)我这里讲的生活习惯是指适合狱自己,有利于你成绩提高。或学习效率提高的习惯。
比如:有些人喜欢睡午觉,有些人不喜欢睡午觉,有些人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晚上效率高。有些人需要睡九个小时才能一天清醒,有些人睡七个小时就够了,有些人学习时听轻音乐能帮助其平静心情,而有些人听音乐就会让他走神。有些人能在乱中取静不受或少受干扰。而有些人就需要非常安静才能思考等等。你有些什么习惯你了解吗?
学习行为习惯:有些人喜欢静思,有些人喜欢讨论,有些人喜欢听别人讲,有些人喜欢自己看,等等。
思维习惯:上面文章中三种学习习惯和三个要点都讲得是思维习惯及应用。当然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以后有机会慢慢讲出和大家分享。
从以上情况来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找学习方法应该是在了解自己和了解自己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并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能符合和更加有利于自己情况小环境,必要时为了适应环境还应该适时的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你不能去渴求环境完全符合你的要求,比如你晚上学习效率最好,头脑最清醒。那你恐怕不能要求高考改在晚上进行吧,你只能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我想你在一次次的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为了适应环境,为了创造自己的小环境的过程中,会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向同学,老师,书本请教,当你方法找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听说过吗:"清华大学的学生,走路的姿势都和别人不一样。”这句话当然有些夸张,但起码能说明一点,他们非常自信能把握自己。相信经过你不懈的努力,你也能更好的把握自己。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篇3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再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中,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激活身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使学生“想学”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和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学智慧的人。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习惯,然后才是学科知识、学习能力,教师要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品质、张扬个性。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情放松的场所,应该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地。教师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放飞心灵的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的融于精神活动之中。
我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尝试了以下活动:在学完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后,布置了这样的练习题,测算你卧室的长和宽,算出你卧室的面积,假如你是一个设计师,你应该怎样铺设你的卧室地面。学生接受任务后兴趣盎然,第二天带回来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经过自己动手,精心设计的,就连平时的几个学困生也完成的不错。学生从地砖面积的大小、铺设的美观、经济实惠等不同层面进行了考虑、交流,彰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还源于生活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剪,形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的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记得牢,用的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使学生做到“会学”
教学是不断摆脱社会、技术、自然与他人的各种压制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当是面向学生,强调学生参与和自觉的过程,因而也是反对权威的过程。教师要尽力创设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和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创设富有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教学内容表面上看是抽象的,但实际上来源于生活,把教材内容本来的样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情景化,就能在课堂教学里为学生创造出学习、探索的时空。
我在教学“购物策略”时是这样做的:先出示例题“某种新品牌的饮料大瓶装(1200ml)售价10元,小瓶装(200ml)售价2元,三家商店为了促销这种饮料,分别推出了优惠策略: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优惠;丙商店购物三十元以上八折优惠。班里要举办聯欢会,要给参加联欢会的35位同学每人准备约200ml饮料,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探索,在讨论时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比较,最终选出了合适的方案。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懂得了一些购物的策略,知道了根据购物的多少选择比较优惠的方案,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头脑,提高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建构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使学生做到“能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与被动接受式学习相比,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更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把握“自主”与“自流”、“放开”与“放任”的界限,有效的实施自主学习中的调控。在教学中要实行目标导向,实行程序控制,实行灵活调控,要鼓励学生提问,对提出的问题灵活处理,引导学生再次探讨得出最终结论。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先把学生分组,给每组分发了不同的圆柱圆锥模型,准备了沙子和水,让学生设计方案,利用学过的圆柱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利用手中的器具通过操作发现有些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些却不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又引导他们找一找原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一般的圆柱和圆锥却没有这个特点,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到了知识,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现出了学生自己“能学”的特点。
四、学会学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做到“坚持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保障,面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得到顺利进行。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实践的功能。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的坚持下去,转化为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一学生数学习方法指导 篇4
我们首先要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 高一数学需要学四本必修教材, 学习任务重, 课时紧, 教学进度必然快;第二, 学习方式与初中有很大差别, 主动探索研究、合作交流的多了,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少了.针对上述原因,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教师要积极接受继续教育, 校本培训, 切实把握教学要求
在培训与学习中以问题为中心, 以岗位为课堂, 以实践为老师, 学习教育新理念,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读课程教材, 切实把握教学要求, 把相关的知识内容放在整个高中课程教材内容的通盘中考虑, 注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函数单调性的认识, 在《数学1》中介绍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并通过定义, 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然后讨论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单调性;《数学4》在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时, 进一步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在《选修1-1》 (或《选修2-2》) 中, 用导数作为工具, 研究了一般函数的单调性, 主要是三次多项式函数的单调性.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 高一学生就让他们讨论三次多项式函数和一些复杂函数的单调性, 学生感到困难, 学习起来吃力.这样教师就人为拔高了教学目标, 想一步到位, 拔苗助长.这样的结果教师感到累,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课堂上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改变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 对于初中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复习.上数学课, 要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帮助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
三、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愿意学, 学生就会最大限度地投入注意力, 积极思考.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全面发展, 发挥潜力, 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美, 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所呈现的奇异美, 令人叫绝, 使人倾倒, 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仅举一个简单例子:
例 设x+y+z=0, xyz≠0, 求:undefined的值.
分析 为追求式中三项与已知三项的统一, 在每个括号里各加一项, 美化成undefined的统一形式.
undefined
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应用数学巧渡难关的故事, 及数学名题、趣题等,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
有了主动的学习意识, 要提高课堂里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比如会提问、会讨论、会思考、会分析、总结等, 学生在课堂里提问能力需要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加上理性思考的成分, 比如从哪些角度提问, 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什么样的问题可促进问题的解决, 遇到问题如何思考.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思考, 学生才能较好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动手实践、思考交流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亲身体验, 相信学生能行.例如前一段时间学习《数学4》中§4.3 “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第20页有练习:已知undefined, 求sin (-3π+α) .学生解法:undefined.编者的目的是考查诱导公式, 而学生的想法很新颖, 思路独特, 在此体现了数学上的整体思想, 学生想到寻求未知-3π+α与已知π+α的联系.由此可见, 学生思维活跃, 具有无限潜能, 只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开发而已.
五、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说, 就不是简单地在课堂里能够解决的
在课外教师可开设学法指导课, 讲一点学习理论知识, 包括学习的种类、学力的构成、思维训练与学习、阅读与学习等, 让他们从理论的角度了解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学力, 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如何记忆数学公式、如何解题等具体内容.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意识教育, 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 篇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方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致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家和教育家都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事实证明:小学阶段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学习初步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到了中学,就会一败涂地,落在后面。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学习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47-01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把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以阅读文章为主,尽可能地增加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好语文。做好“语文主题学习”要努力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阅读指导
对学生進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既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数量,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把学生引入到阅读的自由王国之中。因此,“语文主题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用阅读的方式,给学生一份快乐,给学生一条自我成长的路径。“语文主题学习”所选书目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古今的精美篇章,能使学生从小就接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二)“语文主题学习”
开展班级“语文主题学习”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读书活动、师生读书会等多种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字、亲近文学、亲近文化,营造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在快乐、自由阅读的同时提高了文学素养。
(三)以阅读为主要方式
以阅读为主要方式,打造书香校园,倡导书香家庭,建设书香社会。学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学到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品,让学生与最杰出的人物对话,使学生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主题学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每篇文章都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典型性,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在朗读、诵读和默读中学会学习。选取的文章彰显了经典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魅力,蕴涵着生命与心灵的智慧。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故事屋》丛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学生可以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深深地感知世界、认识人生、感悟生活和提高审美情趣。如在五年级下学期,可结合课本内容,教学生学习《真爱无声》一书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彰显的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指导,教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孝心,使学生从文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也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道德优秀的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习,重建语文课堂文化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脚下。”“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让师生共同参与语文课堂教学,重建语文课堂文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习语文,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中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新。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阅读中注重搞好多重对话关系;强调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直接地去接触文本;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充分阅读、潜心阅读、体验感悟,通过阅读汲取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语文主题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是智慧人生的引路人。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文化素养,首先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博览群书,笔不离手,圈划批注。如学了《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充分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三国演义》。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中,我设计了部分有趣的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以此把学生带进《三国演义》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些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细心一些,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通过简单的回答,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其次是教师让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自读自悟,把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解决,把读懂的文章、段落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和收获,读不懂的句子标上问号,进行集体讨论。再次是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 篇7
英语教材尽管内容丰富, 可学生每天只读枯燥的单词、句型, 很难掌握每一课的新知识点, 尤其是农村的学生, 他们对英语的使用率本来就低。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呢?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们认为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学习手段, 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大多数学生初学英语时, 都觉得好学, 张口yes闭口no, 有事没事thank you , 但时隔不久, 就开始厌烦、消极、甚至彻底放弃英语。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 (二) 学习方法不正确, 对英语的特点不了解, 用死记硬背、汉语注释、生套汉 (字) 语、刨根问底的错误方法去学英语, 造成困难重重, 学不下去。 (三) 主观努力不够, 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课前不预习, 一上课听懂就是学会了, 课下不练习、不巩固。这样, 造成知识和技能上的漏缺越来越多, 最后掉队。而以上原因中, 学习方法不正确是最重原因。
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
(一) 科学的记忆方法
学习英语, 大多数内容需要记忆: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例句、段落、范文等都要求记忆, 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记忆法。
1.多次重复记忆:记忆单词等语言材料时, 须经历多次重复, 重复的次数多了就记住了 (这个次数以三、四次最为合适, 少了强度不够, 多了浪费时间) 。同时记忆的材料要有时间间隔, 一个生词如果一口气读8遍其实只相对于读了一遍, 因为8次之间没有间隔。应该在第一次之后过两三分钟再记第二次, 过五六分钟后再记第三次……这样记三、四次后就能记住它。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记不牢的, 只有动脑子理解的内容才能记得快、记得久。
3.利用零星时间记忆:集中较长的时间记忆是不明智的, 因为疲劳会大大降低脑细胞的活动能力。随时随地利用零星时间, 如路上、饭前、饭后、课前、课后等三五分钟十来分钟的时间记忆, 则效率会大大提高。
4.运用“五到记忆法”, 即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善于观察拼写特点;口到:多读, 读出正确读音;耳到:多听, 听语音特征;手到:多写, 写熟, 掌握拼写方法;心到:善于用心去记。
(二) 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正确方法
学习英语语调, 应在反复听录音, 听清辨明的基础上, 反复模仿, 反复练习, 力争发好每一个音素, 拼对每个音节, 读准句末语调, 要读得正确规范, 自然地道。
记忆单词、词组时, 根据英语读音规则和构词规律, 灵活记忆。不要死背字母, 孤立地硬背强记。应采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 在句子和上下文语境中观察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 从而全面掌握词汇。
学习语法时, 要先理解它的含义, 细心观察语法项目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典型例句消化理解, 再进行真题演练, 如果做错了, 再次理解语义, 进而熟练掌握。
重视句型练习, 扎扎实实地掌握英语句型模式, 通过典型例句掌握每个句型的结构, 并通过模仿练习 (真题演练) 掌握其用法。
学习对话、课文时, 在整体把握各段大意并进而理解课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综合吸收消化课文中的词汇、词组、常用语、语法等语言材料, 通过朗读、背诵、问答、复述等练习, 达到模仿性运用, 进而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 避免逐句分析、逐句汉译或孤立地记忆语言点等。
(三) 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正确方法
重视英语听力的培养, 坚持听英语录音、广播、电视节目, 由浅入深地提高英语听力。课堂上注意听教师的英语讲解和其他同学的英语叙述。听英语时将注意力放在整句、整段的综合理解上。
高度重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 主动进行大量由浅入深的英语课外阅读。现在受欢迎的英语阅读杂志《英语街》比较适合中学生的口味。阅读英语时注意对读物的整体理解和主题大意的掌握, 同时及时消化吸收比较时髦的词汇、词组、佳句等语言材料, 以此来稳步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坚持英语朗读, 背诵范文, 通过每日的朗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 加强记忆, 培养语感。
重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大量听、读输入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将听、读到的语言材料及其在语境中的实际用法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联想性、创造性的输出表达, 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的表达机会, 在课堂上表达得越多, 越敢说。
在听、读输入的基础上重视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从抄文章开始, 先抄后模仿, 将所学的语言材料与想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 用浅显易懂的英语句式表达出来, 坚持经常性的“练笔”实践, 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四) 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中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门学科, 还要参与校园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与精力都有限。因此, 科学地安排英语学习时间十分重要, 我主张采用“四习”法:
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新单词、新课文, 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听新课。
2.课上练习:在充分预习新课的基础上, 努力做到在课上积极思维, 主动参与, 不怕出错, 大胆开口, 勇于实践, 争取当堂练会、练熟新语言材料。
3.课后复习:课后及时复习, 巩固并消化课堂上所学的语言材料, 不但加深记忆, 而且进一步进行五到的综合性练习, 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书面作业。
4. 课外自习: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课余时间, 根据自己的需要, 主动、自觉地学习英语, 如早晨朗读英语, 中午、下午、晚自习阅读英语课外读物、听英语录音、开展英语角活动, 与老师与学生一起开展英语活动, 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 进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造成许多障碍, 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
中学生正确、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前
课前主动预习新课, 通过预习部分理解、记忆、消化、吸收新课内容, 同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既有利于高效率地听好新课, 提高新课学习效率, 又有利于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
(二) 课上
英语课上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做到“五到”, 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 掌握每节课上所学的内容。
(三) 课后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语言材料, 加深记忆、熟练掌握, 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使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有节奏、有规律地稳步进行, 形成良性循环。
(四) 平时
每天坚持朗读英语, 熟练朗读所学的全部课文, 并能背诵部分重要的篇章和段落, 坚持听读结合, 训练标准、规范的英语语音语调, 为牢固掌握所学语言材料及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余时间, 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内容, 确定学习方法, 安排学习进度, 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积极进取, 渴望提高。主动加大英语语言素材的有效输入, 每天坚持听英语录音, 阅读英语课外读物, 在听、读英语时善于综合性、整体性地理解主要内容与大意, 并有效地吸收、掌握有用的语言材料, 稳步提高英语水平。
(五) 主动参与, 积极交际
积极参加集体性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努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断提高说英语的能力。同时坚持英语写作练习、写日记、周记、小作文等, 不断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主动将英语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课堂学习带动课外学习, 使课外学习巩固、补充课堂学习, 保持个人自学与教学同步进行, 形成良好的课内外互补的英语学习习惯。
培养坚强的意志, 勇于并善于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养成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以确保英语学习的不断进步。
三、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英语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英语水平的素养。这是一项综合性的认知能力,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智力形态。
自学英语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实践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教师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中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正确制定英语学习计划
英语学习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意向活动, 不可随心所欲地进行。学习是否按计划进行, 其效果大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应在学期初制定全学期的英语学习计划, 提出学习英语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时间安排。把全学期的学习任务分配到每月、每周、每日去落实。假期更应制定英语学习计划,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 争取更大的提高。
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使计划切实可行, 计划应尽可能具体, 要有实效性。
(二) 学会使用英语工具书
各类英语词典、语法书等是学习英语的工具书。让学生尽早学会查阅各类工具书是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会查阅英语词典, 并逐一查阅学过的每一个英语单词。通过查阅词典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 且会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排疑解难的主动权。所以, 教师要尽早教会学生查阅词典, 使学生熟悉词典, 掌握查词典的技巧, 进而喜欢查词典。
(三) 及时总结学习经验, 调整改进学习方法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要善于随时检查学习效果,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不足, 及时调整, 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完善学习计划, 使自己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四) 善于积累、储存英语语言资料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随时把一些有用的、感兴趣的语言材料摘抄、剪裁下来, 分门别类地整理在笔记本上, 以备日后查找或引用。
(五) 定出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模式
经过一段时期的英语学习实践, 找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英语学习途径和方法, 就可以定型为自己的学习模式: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课上活动———及时复习———大量听读——朗读背诵———勤于练习———培养语感———善于写作。这样的基本模式不但反映了正确的语言学习规律, 而且也概括了英语的学习方法,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 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六) 培养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毅力
众多英语学习者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有时会碰到难以理解的问题, 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等等。如何树立信心, 不怕困难, 勇于面对困难, 克服困难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必须树立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的决心,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学会英语。
摘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 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8
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第一, 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第二, 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边读、边思、边做, 并懂得写预习笔记,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2) 懂得做好笔记, 写出心得体会, 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 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3) 懂得比较、总结,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做比较, 找出彼此的联系。
第三, 指导适当的记忆, 数学知识的记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记忆, 它有本身的特点, 例如概念的记忆, 要求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记忆, 几何的定理公理的记忆需要与数型结合等, 让学生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进行记忆才不会死记硬背, 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四, 思维方法的指导, 也就是怎样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分析判断, 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 从而达到运用知识, 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五, 应试指导, 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 克服怯场心理, 端正考试观。做到先难后易, 明确要求, 仔细检查修改。
第六,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让学生要做到专心, 不受外界干扰, 耐心仔细, 独立思考, 不自卑, 不骄傲。还要懂得“善问”, 能提出问题, 产生疑问才会对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遵从的原则
第一, 系统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 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部分, 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加强各部分逻辑关系,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数的发展:小学所学的自然数发展下去就在初中学习负数、有理数、无理数, 产生整个实数系统, 再发展下去就学到复数, 形成一个复数系统。这就要求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并系统化。
第二, 针对性。学生有个体差异, 不可能统一要求, 要针对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 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培养积极的兴趣为主。高中则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 实践性。教师适时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 让学生自觉去实践, 显示他们的能力, 使之一步一步从实践中总结改进, 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 自主性。学生是学习主体, 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 及时巩固。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在数学中都有其表现形式, 除上述记忆之外, 及时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运用是对知识巩固非常有效的方法, 要教会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
三指导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 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1) 激发学习动机。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尽量发掘教材中可教因素, 运用生动活泼, 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 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 引起学生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 心情愉快地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教师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 锻炼学习意志。一道数学题可能让学生几天做不出来, 连续几道这样的题可能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 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 培养学生解题的意志力, 使他们感到解题的成功感, 培养自信心。 (3) 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 反复加以训练, 做到持之以恒, 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自觉性, 适时评价表扬, 鼓励发展, 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二, 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1) 经常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 互相讨论各自的学法, 互相帮助, 互相取长补短。 (2) 将数学知识合理渗透, 知识是一个严密的体系, 只有相互关联, 互相论证, 抓住知识的共性, 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3) 及时总结知识, 找出规律性知识, 强化知识的迁移运用。每道题都有一定的解法, 都是通过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推理形成按要求寻求到结果。那么, 总结一些不同题目的解法及思维形式做比较总结是必要的。 (4) 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各自的情况,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 及时有针对性地矫正, 力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 数学能力的培养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自学能力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因素, 疏通各种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勇于钻研、探究的习惯, 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总之,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 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 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相结合,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篇9
一、激发阅读兴趣,推荐课外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什么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就会轻松愉快、信心百倍地把它干好。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来说,有兴趣的人,一头钻进去,就会不可收拾,甚至百读不厌。他会把读书当作休息,当作娱乐,当作吃饭。因此,要达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个目标,首先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
1. 结合语文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同学们被课文里的情景所陶醉,此时可向他们介绍安徒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引导他们去阅读。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讲到诸葛亮如何上识天文、下识地理,如何神机妙算时,可以谈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突出表现的一些具体事例,讲到精彩之处时有意识打住,以引起学生极想知道事情发展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通过这种形式的引导,学生会极大地激发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当然,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熟知有关书籍的内容,而且要能说出对这些书籍的感受,这样的引导才会游刃有余。这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2. 讲述读物的梗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于那些长篇文学名著,学生不太了解,老师可以讲述该名著的梗概,让学生有所了解。正当他们欲想了解全书内容之时,老师应顺水推舟,向他们推荐此书。如四大名著,只要老师讲一大名著的其中一个小故事,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此时,老师再向他们推荐四大名著,就会事半功倍。
3. 朗诵读物的精彩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于那些有名的诗歌散文,老师可以摘取其中的精彩段落,进行朗读或朗诵,让学生共同欣赏。当学生听得垂涎三尺时,再向他们介绍或推荐诗歌或散文集。
4. 利用电影或电视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特别喜欢看电影或电视剧。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大部分电影和电视剧都是由小说改编的,小说的内容原汁原味,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当学生迫不及待想地看看时,再向他们推荐有关读物。
5. 讲课外读物的开头或结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那些篇幅较长的童话、寓言和故事,老师可以向学生讲一讲它们有趣的开头或结尾的情节。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想继续听下去时,老师可戛然而止,向他们介绍和推荐刚才所讲的课外读物或读本的题目。
6. 用名人名言、人生格言和警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那些充满哲理的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中一位名人和他的名言、人生格言及警句,让学生学习和欣赏。同时,向他们介绍这些名人名言、人生格言出自哪篇文章或哪本书,从而向他们介绍推荐哪篇文章或哪本书。
7. 用科普科幻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那些神话般的科普科幻读物,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其中一两个精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当学生很想再听的时候,老师可以向他们推荐那些科普科幻读物,让他们自己去攻读。
8. 结合某人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今中外,有不少自学成长的名人,即靠课外阅读成长的名人。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这些名人自学成长的历史轨迹,也可以向他们介绍本校在课外阅读方面富有成效的师生事迹,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增强兴趣。
9. 现身说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是教师可以谈自己怎样读课外及读了哪本课外读物后的收获;二是请本班课外阅读尝到甜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或体会。通过这些现身说法,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激发兴趣,从而向他们推荐有关课外读物。
二、教给方式方法,正确指导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只有深厚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应教给他们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正确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
1. 教给学生阅读符号,指导学生阅读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做上各种阅读符号、记号和批注。如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用“?”划出;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可用“?”划出;遇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可用“▲▲▲”标出,等等。在课外阅读时如遇到疑问或有什么体会、想法等,都可以随时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旁边空白处写上批注,做上记号,待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读完后再细读研究。
2. 教给学生摘录优美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
在课外阅读时,读到自己认为是优美的词句、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时,应把它摘录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每人备一本优美词句摘录本或读书摘录卡,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会写下来,即使只是一点一滴,也是好的做法。在阅读的基础上,还可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等等。
3. 指导学生学会讲述课外读物内容,与人分享课外读物中的信息、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等。
教师可指导学生召开故事会,让学生把读物中的故事情节、说明的道理讲述给别人听,一方面使自己加深对读物中的理解,另一方面与别人共同分享课外读物中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强情感熏陶,丰富思想启迪,提高审美乐趣等。
4. 指导学生学会评判课外读物,学会写读书评论。
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对课外读物进行评判的本领,从中知道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个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并学会批判地吸收课外读物中的精华,剔除糟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评论,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 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式,正确指导学生课外读物的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
结合语文教学,使学生明白,对不同的课外读物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诗歌、散文宜朗读;小说、故事宜默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报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用探求性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可以采用品位性的精读,即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
6. 请家长陪读,指导、督促孩子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里进行,因而家长的陪读,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有着引导、指导、督促的重要作用。所谓陪读,就是在孩子课外阅读时,家长也在一旁阅读书报。这样,孩子好像有了伴,就会更有兴趣。如遇到难题可以询问家长,有了体会可以与家长互相交流,得到更多的收获。实践证明,在亲情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语言和交际能力。
三、进行阅读评价,促进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应如此。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 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具体安排课外阅读。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和本年段目标对学生提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指导和安排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的书刊,并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
2. 精心设计课外阅读卡片,建立课外阅读登记本。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老师可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设计课外阅读卡片或建立学生课外阅读登记本,来帮助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3. 阶段评议反思,进行小结奖励。
一个月或半个学期可进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阶段性的小结、评论和反思。一是每位学生汇报自己一阶段来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收获;二是展览学生课外阅读卡片和课外阅读登记本等阅读成果;三是评选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进行适当的奖励;四是看看别人,对照自己,思考如何改进课外阅读的方法。
4. 开展朗读或朗诵比赛,出版课外阅读专刊。
每年可举行一两次学生课外朗读或朗诵比赛。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风采栏等媒体,可定期举办课外阅读专栏,以此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5. 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
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方法、体会或感想,讲讲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或收获,以此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篇10
基于此,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合理分组,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首先, 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以此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所以, 在分组时教师可以事先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综合能力差异。其次, 教师可以按照分层教学的方式划分小组, 即每组6人, 优秀生1名、中等生3名、学困生2名。分组完毕, 下一步便是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团队的、集体的力量。所以, 教师要培训小组长合理地安排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能力以及对组员的号召力, 并帮助组长建立威信, 加强小组的凝聚力。
分组完成之后, 便是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首先, 我们要利用一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对于一些相对宽泛的问题, 学生无法一个人全面地回答,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再去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江南春》的教学中, 分完组、对组长培训过后, 我没有立即让大家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 而是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江南春》这首诗里, 作者一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 哪些是作者听到的景物, 哪些是作者想象的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大家结合预习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来说一说。限时8分钟, 看谁能说得全面。”起初学生都各自思考, 想到什么就说出来, 但是很难有学生能够全部说出来, 后来开始跟同桌讨论。时间到了, 学生都只是找出其中的一些元素, 没有全部找出问题的答案。之后我引导大家进行合作学习:“大家想到的都对, 但是都不够全面。现在, 小组长安排自己的小组进行讨论, 最后把小组得出的答案告诉大家。”这一次我限时5分钟。经过培训的小组长很快开始了组员的分工, 让成绩好一些的组员去分析如景物特点等这些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问题, 让成绩稍差的组员去总结描写的景物等。这样, 还不到5分钟, 各小组便都完成了这些问题的解答任务。因为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情绪高涨。
二、限时讲授,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 通常教师都是主角,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说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这种学习方法不但被动性强, 而且存在着局限性。倘若教师不予理会, 只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上述原因, 在渗透合作学习指导机制时,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态度, 变革传统的由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施“限时讲授”对策, 以此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小主人。
那么, 何为限时讲授呢?即教师讲授的时间应有所限制, 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此之前, 教师可以事先对问题和知识做出大概的描述, 然后由学生对问题和知识进行“添枝加叶”。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时, 我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说明了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并带领学生学习了生字和生词等基础知识。在接下来的一半时间里, 我则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让他们自行去探索问题, 并解答问题。如, 有的小组提出问题:“课文中说‘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穿过树林, 越过小溪’, 为什么树林是用‘穿’过, 小溪是用‘越’过, 而花丛是用‘飞’过呢?”有的小组的组员 提出这样 的问题 :“黄色蝴蝶在阳光照射下为什么会是金光灿灿的?花瓣那么轻, 只有风吹动它, 它才会飞, 但蝴蝶是会自己飞的, 课文中为什么要把蝴蝶比作花瓣?”而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小组内部组员集思广益, 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想法, 课堂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涨。考虑到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教师可以间接地渗透竞争机制。如在教室的后黑板上标注各个小组的序号, 然后在下面预设红花榜, 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 成绩提升得最快, 就可获得一朵红花, 每月评估一次。如此一来, 必然会全面落实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后合作, 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假如仅凭课堂40分钟, 就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的知识, 或者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 都需要持之以恒的锤炼才行, 合作学习亦是如此。因此, 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这只能算作入门阶段, 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合作式学习,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合作。但是, 若想让学生善于运用合作式学习, 这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锤炼。所以, 教师要珍惜课后时光, 并在布置课后练习题的时候渗透合作学习机制, 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动力和积极性。但是, 合作探究习题的布置不是盲目的, 切忌随意性。因此, 教师需要事先做出合理的规划, 选取最符合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 并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技能上的锤炼。
如在教学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揠苗助长》《鹬蚌相争》之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合作探究任务:“除了教材中的两则寓言之外,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寓言故事, 请同学们借助互联网和书本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 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并谈谈看法。”这类延伸性较强的问题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参与兴趣。
此外, 在布置课后合作探究任务时, 教师还可以间接渗透辩论机制。如在教学完《诚实和信任》之后, 我将四组学生重新分成了两组, 并为两组学生提出了辩论题目, 即“诚实”和“信任”哪个更重要?正方学生认为诚实最重要, 反方学生认为信任最重要。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 双方学生争执得面红耳赤, 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如正方学生认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 人的内心肯定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有时太过信任一个人, 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比如有些坏人, 假如我们盲目信任他们, 肯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反方学生认为:“有时太诚实了不好, 比如考试的时候, 我们想询问别的同学答案, 如果他诚实地回答了, 这无疑是错误的。”合作式辩论活动, 不但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还能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篇11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自我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的自学。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上课的课程内容有心理上的准备,即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课题上,并找到难点,把握重点,为上课学习作好准备。此外,预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积极意义。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指导学生听好课是学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好课是老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1.集中注意力。学生上课时情绪饱满、专心听讲是保证听课效果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增强学习的责任感,锻炼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课堂行为,以保证注意力集中于听讲上。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教师的表情、动作等,有利于加深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听、想、记紧密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专心听课的同时,要启发他们积极独立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动脑筋记,将听、想、记紧密结合起来。听课的关键在于理解,理解来源于思索,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记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边听边想,先听后记,在教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自己思考做小结,进一步加深理解,以便牢牢记住。
3.有重点地记笔记。指导学生记笔记不只是记教师的讲授纲要,还要记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和补充的内容以及教师的系统小结和不太理解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
三、复习方法的指导
复习是学生及时消化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巩吲,并使知识系统化的一种学习方法。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都说明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的重要性。
1.复习要及时、经常。依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遗忘很快就开始,并且先快后慢。根据这一规律,听课后要及时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经常性的复习,反复地予以强化,以便识记的材料长时间地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
2.复习要全面、系统。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必须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复习。
3.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既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但实践证明,分散复习效果明显优于集中复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重在平时分散复习。 4.适当地进行“过度复习”。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进行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实验研究表明,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程度为150%时,学习效果最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让学生进行一些过度复习,但是不能过多。
5.复习方法应多样化。实验证明,如果刺激的频率是一样的,神经细胞很容易疲劳,使学习效率降低。如果略微变化一下刺激频率,神经细胞又会兴奋起来。因此,指导学生变换不同的复习方式,教给学生必要的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取得良好复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四、练习方法的指导
练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之一。及时恰当的练习,可使学生发展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2.掌握练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在练习时,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回忆和巩吲练习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练习方法、程序、技能。
3.适当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学习技能的形成和巩吲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次数与时间应根据练习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一般来说,练习开始阶段速度要放慢,时距要短,以后逐渐加快,时距拉长,以保证练习的质量。若练习较复杂,需要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就应多。
4.及时提供练习反馈信息。实验研究表明,知道练习结果对技能学习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信息反馈量愈多,练习的效果愈好,练习结果及时反馈效果更佳。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篇12
一、指导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 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 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 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 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 学习运动的相对性, 老师讲到参照物时, 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 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 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 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 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 首先课前阅读, 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 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 可列出如下提纲: (1) 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功”有什么不同? (2) 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 (8) 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 (4) 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 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弄清知识点, 找出重点、难点, 作出标记, 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 攻克难点。课堂阅读, 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 对于那些重点知识 (概念、规律等) 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 只有抓住关健, 才能深刻理解, 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 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 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 若遇疑难, 要反复推敲, 为什么这样说, 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三、指导学生记忆, 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 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 顺口溜记忆, 理解记忆, 类比记忆, 系统记忆, 形象记忆等, 这些巧记、妙记, 都能缩短记忆周期, 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 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 当需要某些知识时, 则可随时取用, 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理解透彻, 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 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否则更易发生混乱。语言简炼, 记得快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 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 法线居中, 哪来哪去, 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 源器线加电键, 逐个顺次是串联, 电路分叉属并联”。
四、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 必须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在电学题目中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使电路变得较为复杂, 但又因为电流表内阻很小, 电压表内阻很大。我则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是闭合开关, 一段导线, 把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 这必将使电路大为简化, 看出一个电路的主干。如下面两例中:同时解物理题时要规范、全面, 符合要求。如 (1) 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有传播方向并画实线, 法线、虚像用虚线; (2) 问答题叙述要清楚, 不能答非所问, 词不达意; (3) 计算题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 写出公式, 代入数据要有单位, 最后得出结果。教师在上新课时, 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 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 不能马虎, 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推荐阅读: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0-23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07-31
小学生朗读指导方法06-02
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指导06-27
小学习作指导方法06-08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07-06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05-31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法09-01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06-07
家长学校教案--浅谈小学生学习的指导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