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阅读

2024-08-11

指导小学生阅读(通用12篇)

指导小学生阅读 篇1

课外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阅读书籍报刊, 也包括网上浏览, 阅读电子报刊, 听广播、看电视等。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从能认字起就开始在阅读并终生在阅读。课外阅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孩子早期的正确阅读, 阅读的多少和阅读的深浅, 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就是读了许多书籍, 看了许多报刊, 要到用的时候, 却又忘记了, 或者找不到了。事实证明, 如果我们读完一部作品, 看完一篇文章, 不及时加以巩固, 就很容易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借鉴名人读书方法

根据许多革命家和著名学者的读书经验与体会, 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辅以笔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会做读书笔记, 注意积累资料, 以巩固阅读效果。

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读书时总是聚精会神地学习着, 他忽而奋笔疾书, 忽而托首沉思。在他的书籍和笔记本上, 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心得体会, 标记着各种符号。

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读书时也总是“深究而细讨”、“慎思而明辩”, 用铅笔标出重点, 加上批注, 为中华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读书时也极为认真。有时在书上做符号, 加眉批;有时夹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以便随时应用。他还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即要全身心地投入。尤其要做到勤于动笔。这样, 才能帮助你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才有利于帮助你储存材料, 积累写作素材;也才有利于帮助你扩大知识领域, 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心到辅以笔到”的读书方法, 是一种古今中外普遍运用的科学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既是练笔过程, 又是思维的过程, 也是积累生活素材、词语, 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既有利于培养字斟句酌、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阅读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深入思考, 完整领会的好学风, 还有利于培养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会开展正确阅读

为了指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积少成多, 更好地加以巩固,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随时应用。学校教师和家长,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阅读, 学会做阅读笔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这是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阅读有多种方法。

1. 快速浏览的粗读法。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 以及阅读价值不很高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文章, 就可采取此种方法。即随便翻翻看看, 即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前言、看内容提要等, 大致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2. 品味欣赏的精读法。

对于名篇名著以及具有价值性、参考性的书籍和文章, 则要静心细读。就像人吃东西一样, 必须细嚼慢咽, 体味欣赏。做到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好词佳句。然后, 把书籍或文章中的精华作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参考。

三、懂得巩固阅读成果

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成果,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做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没有统一的体例和固定的格式。最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 做摘录或摘记。

即在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调查报告、文书档案时, 把与自己学习有联系, 与自己钻研的内容有关联,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可记在笔记本、纸条、资料卡片或活页纸上。我国著名作家矛盾先生曾经说过:“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簿本,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想随时记下来……”也就是读书时要学会观察, 学会随时记录, 学会做好笔记。这是读书学习的一种方法。

2. 编写资料索引。

如果觉得阅读的材料中有用的内容很多, 摘录不了, 或者自己已有这方面材料。则可把有关的书名或篇目、作者、版本、页码等写下来。然后, 按照内容编写出资料索引, 以便要用时查找。

3. 做读书提要。

如果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 认为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 或者某一章节、某一方面内容对自己有帮助, 可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有关方面的材料, 简明扼要、脉络分明地撰写下来。做这种读书笔记, 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4. 写读书心得体会, 或叫读后感。

即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以后, 对某一个问题有所启发, 或有个人创见, 可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例如, 可就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或者摘录好词佳句, 或者体会作者文章的写法。需要时可以整理或发挥成为有价值的资料, 甚至可成为创造发明, 或者阐明某一新观点的关键。这种读后感比较随便, 可记在专用笔记本上, 或写在资料卡片上, 也可写在书刊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做读书笔记, 可从简单的摘录开始, 逐步学会写提要或写心得体会。究竟采用哪种形式为好, 应根据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为了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功能和效用, 教师和家长可定期进行检查, 组织相互交流活动, 让大家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对写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从而形成人人阅读、个个笔记的良好氛围和习惯。

指导小学生阅读 篇2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三)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二、推荐读物,由帮助学生选择向学生独立选择读物过渡

这里介绍四种推荐方法:

(一)内容梗概介绍法。

(二)情节介绍法。

(三)悬念介绍法。

(四)主题串联法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变不善读为会读书

学生读书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一)快速阅读法。

(二)筛选法。

(三)精读法。

(四)读思结合法。

(五)读记结合法。

(六)读写结合法。

指导小学生阅读 篇3

【关键词】阅读;作用;指导;方法

一、阅读是什么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是人类素质的形成过程。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化在阅读中前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未来教育“四个支柱”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把读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见识、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阅读教学抓得好,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它传达思想、情感、意志。是人与人精神上沟通、交际的工具。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是本民族文化的地质层,它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的历史,装载着民族文化的根。中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工具属性,又有人文属性,打语言基础和打文化基础应糅合在一起同时进行,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

阅读行为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阅读改革的根本出路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终身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阅读的作用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而立人,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务,语文阅读也应以人为本。因为语言不只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生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活动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况且语文学习最终指向一个民族自身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为后人建构心灵的框架。而民族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又集中体现在本民族的传世文学中,这些文化是人的灵魂,精髓,只有通过语文阅读,才能外化为人的素养。中学语文阅读,由于应试教育的逼促,又囿于部分教师的素养,长期以来显得先天不足,发育不良。以习题代阅读,以训练代感受,从而篡改了阅读的本质,降低了阅读的品位,这样的阅读是没有灵魂的阅读,也就是精神缺失的阅读。所以阅读应该是人文阅读,包括美文的阅读,思想的阅读,生命的阅读。人文阅读有三个层次的内涵:文本的美学价值,作品的思想价值,读者的生命体验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新编语文教学大纲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陀斯妥耶夫斯基说:“美是世界上最终的拯救者。”人文阅读以深刻的生理学、心理学、哲学为基础进行美的熏陶、情的渐染,沟通心灵的对话,凸现人文的关怀,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蕴。

三、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行为的内驱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因此,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感觉到常学常新,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存在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教师与编者等。阅读教学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阅读过程中特别重要。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入人心,阅读教学的单一化已经被打破,文章意义解读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已不可逆转。人是个体的人,不同家庭经历、情趣的人,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接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各种独特理解,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寻找合理的内核;要提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提倡在多元的碰撞中获得更多。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对语文篇章的分析和讲解,绝不能取代学生主体性的接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文章解读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去理解文本信息的丰富内涵。教师的语文水准无法代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教师对特定课文的解读和理解,展示的仅仅是一个世界,一个十分有限的天地;而一个班级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是色彩各异的世界,而且每一年都会得到更新和发展。

(四)培养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依然故我,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也不见提高,甚至越来越不愿意好好读书。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属非智力因素。对于与阅读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有人着眼于阅读习惯,有人侧重于阅读态度,有人强调阅读心理,有人注重阅读兴趣,然而,无论习惯、态度、心理、兴趣,都只能是阅读需要具备的某个方面的浅层次的要素,既不能涵盖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更未能从根本上揭示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质。且不说古今成功的学者,只要看看高考的优秀作文所展示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思考力就不难理解,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实乃一种品性,一种素质,一种长期作用于人的品质。

(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总结出一些阅读的技巧。阅读本无法,但也有规律可循,湖北的余映潮老师就总结出了阅读的多种艺术方法,如巧读,疑读,助读,倒读等。这些方法可以介绍给学生,并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也总结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交流介绍互相借鉴,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的热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所以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文质兼美有利于学习的文章或书籍来读,合乎此标准的古今中外,科技、人文、哲学、历史等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可以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成为精神富翁。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篇4

一、指导学生牢记传统学习

语文的好方法———“读书要四到”。即心到 (多动脑筋多思考) 、口到 (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眼到 (认真看) 、手到 (勤动笔多摘录) 。

二、指导学生记好读书笔记。

读书时, 根据自己的读书目的和读物的内容而确定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 标记式:

读书时, 对书中重点需要注意的字、词、句、段、格言、警句, 一些似懂非懂或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观点和材料, 用不同记号或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

2. 眉批、旁注式:

它是把自己对某一处文章的评论或对文章某处内容的解释或心得, 记在书上的一种笔记形式, 这只限于在自己的书刊上, 优点是简单易行, 比标记更具体、更明确。

3. 摘录书中内容:

把书中或文章中最精彩的语句或者是于自己学习、工作有益的观点摘录下来, 以帮助记忆并积累资料。

4. 图标式:

让学生仿照教师讲课的板书设计形式, 把文章结构、重点用图表的形式再现出来,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 一问一答式: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5

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开展晨诵午读,沐浴经典文化

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而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这只是根据这个课程的特点采取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已。晨诵的形式包括:晨间颂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及情景诵诗。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的研究者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在低年级(1~2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在中年级(3~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在高年级(5~6年级),则主张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二、创设书香班级,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2)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中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年级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对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拼音读物被他们视为“太幼稚了”,他们除对中外童话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险故事、IQ益智类书籍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样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读书节,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评比读书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另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小学生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在指导时,要注意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的书籍进行搭配,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品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

第二,主体的层次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因个性方面的差异,指导时,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初步培养起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中等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对高层次的学生,则开始指导其阅读中外著名的童话集、短篇小说集,并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注重层次的指导,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阅读的相关性。课内阅读是学生的主战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扩展与补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协调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为此,我常结合课文学习,以课内带动课外。

三、指导课外阅读的有效阅读。

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浏览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5)读记结合法: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6)读写结合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是让读直接为写服务,让写提高阅读的效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1.开展笔记展评——读书笔记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2.进行阅读交流——读书报告会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 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演讲比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问渠清得哪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趣——促读——指导——展示”。课外阅读指导四部曲已经浅显了它的效应,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爱上了课外书,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指导小学生阅读 篇6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产生的环境。二、感知故事情节。三、把握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四、探讨小说主题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主题思想 创作风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它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栩栩如生、鲜活逼真地再现生活的画卷。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撼人心魄的情感波澜,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生动精妙的文学语言,最容易吸引学生,并引发深邃持久的人生思考,启迪绚丽夺目的智慧火花。小说是学生最乐于主动开采的一座富矿,最乐于深入的一个丰富的世界。学生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欣赏小说,很多学生沉迷于课外的言情武侠小说,而对推荐的名著兴趣不高,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小说的认识,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亟需教师正确引导初中学生欣赏小说。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产生的环境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熟稔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更好的把握小说的深层含义。这事阅读小说的第一步。典型环境包括了人物所处的时代氛围、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活动场所、自然景物等生活环境。同时,小说常常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又很注重描写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及时衬托、显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抓住作品所描写的环境是阅读欣赏小说的第一步,尤其是外国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变色龙》是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幽默小说,反映的是沙皇警察专制统治时期的社会现状,其笔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式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二、感知故事情节

情节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编排。作品依据人物的经历,顺序展开情节,铺叙一个又一个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为了使故事生动,作者还可插叙一些有趣的奇闻。其间,故事便等于小说的情节。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节的完整。阅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把握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线索,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从整体入手概览,再从细节入手深挖。如《孔乙己》这篇小说以一位不喑世事的酒店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四次出现的哄笑声,貌似平淡轻松,实则乐中含悲,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三、把握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

欣赏人物形象,就要注意从故事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的发展及其丰富性,另外,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影响或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以两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具体的言行活画出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蒲柳人家》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六岁的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作者采用了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四、探讨小说主题和创作风格

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所结实的典型意义,理解主旨,获得启迪是阅读欣赏小说的深入步骤。欣赏者要注意情节里隐藏的简朴而隽永的情趣以及个性化的语言,从语言入手,透视作品的独特风格。本单元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乙己》这篇小说用以笑写悲的的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悲剧的效果,我们感同身受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挞。《蒲柳人家》是当今文坛颇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它用散文话的笔法,把几户普通人家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京东北运河沿岸的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浓彩重墨的渲染了出来。人物自身的品格有感人心魄的力量。

中学生阅读倾向与阅读指导 篇7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1、范围广泛

这是中学生较突出的特点。时事、军事、文娱等类书籍, 因其贴近时代, 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成为部分同学的偏爱。他们通过阅读时事类图书了解到了一些国内外大事, 并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分析、探究, 以使自己的思想逐渐趋向成熟;军事类图书常常成为一些男生的宠儿, 这和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关, 学生们读这类图书的主要目的是消遣, 以此来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压力。

2、充满情趣

一般而言, 中学生选择文学读物居多, 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都是经过作家心灵过滤, 情感理智酝酿, 再进行精心艺术提炼而成的。

3、兴之所至

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 课外阅读都是兴之所至。他们一旦拿到喜好的读物, 常常是废寝忘食、不分场合就迫不及待要读完。

二.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生阅读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极端,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 虽求知欲强烈, 但阅读心理不成熟, 往往带有盲目性。

1、无书可读

最主要的原因是书店里的大量读物, 印刷精美, 花花绿绿, 但内容上很少是为中学生服务的, 不少中学生对此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东挑西拣, 眉毛胡子一把抓, 结果什么也抓不住。有的学校虽有图书馆, 但藏书量严重不足, 藏书陈旧不堪;出版社大量重复出书, 价格偏高, 某些出版社受利益驱使, 出版低质量的读物, 影响了学生的购书欲望;报刊杂志缺乏针对中学生的书评和新书介绍, 没有对中学生的阅读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中学生阅读与社会脱节, 社会上的热点书, 要么不适宜于学生阅读, 要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2、不允许读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以及家长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 怕他们荒废“学业”, 影响高考、中考成绩。这种现象不是在陶冶学生的品性, 而是在制造文化沙漠。这种唯应试的做法, 有违“开卷有益”“博览群书”等优良传统, 也是中学生阅读的最大危机所在。

三.中学生的阅读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中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一些家长和老师常常埋怨当代中学生阅读趣味低下,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读那些公认的名著, 而宁愿沉迷于“口袋书”和武侠、言情、卡通漫画?有些中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吐露了他们的心声:“老师要求我们读名著的方式很死板, 他规定你在一定时间里非得读多少本书, 写多少篇读后感。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却被程式化了。我们很厌烦!”由此可见, 中学生不是没有阅读的兴趣, 而是兴趣被肢解了。

2、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可以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 吸引学生的参与, 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 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我们在高一年级发起“我看我评”的书评活动, 同学们非常踊跃, 交上来的书评作品很多, 优秀的文章在橱窗中集中展出。

3、注重阅读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指导小学生阅读 篇8

一、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 自愿读, 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 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 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 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 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 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 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 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 他写小说, 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 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 他的儿童文学作品, 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 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 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 同学们蜂拥而上, 想抢先借到这本书, 好一睹为快。的确,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 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 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 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 我依据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 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 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要学会边看边想, 在读中自悟, 在读中自得, 作上批注, 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 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的。同时, 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 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扩大阅读量, 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 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读时要集中注意力, 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重视读写结合, 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 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是写的基础, 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认识, 因此, 重视读写结合,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 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 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 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 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 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 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 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 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 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 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 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宠鹰, 在埋葬的过程中, 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 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 做到既想象丰富, 并且想象的内容合理, 同时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 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尤其是表扬和鼓励, 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 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 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

2. 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 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 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既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指导小学生阅读 篇9

关键词:阅读指导,高考英语,阅读能力

一、接触不同的题型和体裁, 找出有效的阅读技巧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 高考阅读理解命题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词汇量加大, 阅读速度要求提高;语篇结构较为复杂, 长难句有所增加;体裁分布比较均匀, 题材趋向多样化。

1.细节判断题

细节判断题题干常见的问句形式多种多样。做这类题的一般方法是通过skimming (浏览) 把握文章中心后, 再通过寻读法 (scanning) 快速确定该细节在文中的出处 (信息源) , 对照选项进行“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的判断。

命题者在出这类题时惯用“偷梁换柱, 张冠李戴”的手法来迷惑考生, 即对原句细微处做改动, 因果倒置, 把A的观点说成B的观点等。所以正确理解题干和信息句的意义是关键。

2.猜测语义题

词义/语义理解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词义/语义理解题可以是对一个单词的意义推断, 也可以是一个短语的意义推断;既可以是生词意义, 也可以是熟词新意, 还可以是对替代词所替代内容的判断和理解。学生们在做词义/语义理解题时常犯的错误有:望文生义, 仅理解了单词或短语的字面意义, 而忽略了其真实的内在意义;推断缺乏依据, 忽视划线词语所处的特定语境和上下文的信息提示。

做词义判断题要从被考查词汇所处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联系进行分析。如果出现“this is”、“that is to say”或破折号等, 我们可以断定, 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 如果出现“but”、“however”、“yet”以及表示相反结果的“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等划线词语, 我们可以从划线词语的相反意义去考虑。

3.主旨大意题

我们知道,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段落来表达的, 而段落的大意由主题句来体现, 所以段落的主题句是构成文章中心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识别各段落的主题句并由此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解答该类题的关键。

做这类题时常用略读法。快速阅读文章找出各个段落的主题句。把各个段落的主题句联系起来着眼于全文结构安排, 了解文章的重心, 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标题是中心思想最精炼的表达形式, 选择的标题意义范围要能涵盖全文,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干扰项把文中的细节当主旨, 利用局部信息编造干扰项, 编制超出文章范围的标题或不能涵盖文章中心意义的标题来考查考生的理解程度, 考生要特别留意。

4.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题干中常常含有“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learn”、“tone”、“attitude”、“intend”、“purpose”等一类的词。对于隐含在字里行间或者流露于文章修饰词语中的任务的行为动机、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态度等, 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

命题者在出推理类题时往往编造一些文中已言明的事实、超出文章范围的推理、过度发挥的引申等。因此, 特别注意:文中已明确说明的内容不需要推理, 推理以原文中心为依据, 引申要适度。对于涉及作者观点和态度一类题时, 不要把自己的态度参入其中, 还要注意区分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者引用别人的观点态度, 当作者没有明确表示态度时, 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

二、掌握有效的应试策略

掌握有效的应试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在临场应试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仔细阅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准确理解标题有利于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能提高做题的效率。

2.快速浏览问题

通过阅读问题, 可以大致推断文章的大意, 把握需要捕捉的重点信息, 可以大大增加阅读的针对性。

3.快速通读全文, 把握文章内容

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整篇文章。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每个段落的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和整篇文章的关键语句 (key word/sentence) ,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提高理解的准确性。遇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 就用铅笔划出来, 并写上题号, 然后继续往下阅读。

4.推敲细节, 作出选择

根据问题, 推敲阅读中标出的信息点, 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做出判断和选择。

5.再次阅读文章, 审核答案

再次阅读全文, 边读边思考, 认真审核所做出的选择。另外, 对于上次阅读尚未解决或心存疑虑的问题, 要重点推敲, 并做出最终的选择。

三、限时训练, 稳步提升

在限时训练中, 应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读四到五篇短文并完成文后的题目。教师控制阅读时间, 知道解题方法思路, 排疑解难。通过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 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紧迫的高考时间, 而且还可以弥补学生阅读短文的不足。

四、大力改进阅读理解题的讲评方法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

教师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出正确答案。学生可能存在争议的一些推理内容, 教师不应强求学生认同自己或参考答案的观点。

2.注重对解题方法的点拨

注重对解题方法的点拨, 教会学生在推理和分析中排除干扰, 尤其注意训练其识别推理和归纳练习题所设置的以偏概全, 偷换概念, 扩缩范围或答非所问等错误的选项, 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点拨

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相关的解释性内容等提示性信息, 推测词义和语意;借助意群理解长句和难句;通过寻找主题句或理解首末段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语言信号词查找信息, 一些介词, 连词, 看似简单, 但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用忽视。例如, 表转折或相反意义的词和词组有“however”“but”“on the contrary”等;表进一步或附加信息的词有“moreover”“besides”“again”等;表示列举的有“for example”“such as”等;表目的的有“so that”“in order to”“so as to”等;表结果的有“thus”等。通过这些词我们可以更顺利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更正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建议

建议考生备考时, 特别在最后阶段, 每天都要接触英语阅读 (可坚持两到三篇的阅读训练) , 提高自己的语感、语流、语速能力和掌握整篇阅读的语篇能力。

小议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10

一、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 我发现学生对科学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 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学习了《巨人的花园》后, 让学生收集许多中外有名的童话故事。教师还可以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 激发学生“欲知详情, 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 姑娘》后, 我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的教学, 我出示《三国演义》 (儿童版) 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 纷纷要求借书阅读, 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氛围的重要形式, 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学语文之友》, 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 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

此外, 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 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高尔基说过,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小学生在阅读中, 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 常常不知如何取舍, 不知读哪一本好, 也不知如何去读,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 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 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 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 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 如《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绿野仙踪》, 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 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 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敞亮孩子的心扉, 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另外, 学生因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所以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班何海洋喜欢军事方面的知识, 我就向他推荐《军事天地》等课外书籍;简韫文比较喜欢漫画, 我就向她推荐《动漫世界》、《世界儿童漫天下》等课外读物。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 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 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 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 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 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几种。在课外阅读时, 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 边读边想, 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 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 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 有时候很容易虎头蛇尾, 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 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不能死板, 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 如举行讲故事比赛、古诗儿歌朗诵会、智力问答、成语接龙等, 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 认真读书的习惯,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 爱护书报的习惯, 用眼卫生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 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 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五、阅读展示

一池清水, 只要击拍, 就会产生阵阵涟漪, 孩子的课外阅读, 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 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 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 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 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我们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进行阅读交流、组织各种竞赛、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这样一来, 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 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趣、指导、展示”, 课外阅读指导三部曲让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 爱上了课外书, 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篇1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会不断吸引学生积极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产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源泉。国际研究表明,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最佳时间是6~8岁,此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并适时地鼓励评价,让小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喜悦感,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阅读。当学生读完一篇读物,及时表扬:“又学会了这么多的字,你们真棒!高兴吗?”当学生读完一首儿歌时,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说:“你们能借助拼音和学过的汉字,把这首儿歌读下来,真了不起”。当学生学完一篇故事,微笑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这么多道理,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好处”。老师温馨的话语就是激励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

2. 适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的共鸣,是学生产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本。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尤其是绘本、童话、儿歌等贴近儿童心灵的话语,及时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走进多彩的文字世界。我们在教学中,带领孩子一起阅读绘本,那多彩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他们的双眼,而梦幻般的言语,在老师的朗读声中,让学生的内心世界进入到文章的情节中。我经常利用中午到校的30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读物,有时让学生来介绍他自己读的书,有时自己给他们读故事,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引发学生朗读兴趣最好的方法,每次总是在我读完一个故事后,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去读那一本书。

3.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本载体。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短暂而易变的,需要有外力的推动,他们希望能够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肯定,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成功,使他的兴趣得以持续。因此,借助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如班级读书会,班级诗歌朗诵,读书小状元评比,背诵大王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全校性的读书竞赛活动,先由每班竞赛选拔,再由年级组织初评,最后由学校组织决赛。这种全校性的活动,让全体学生一起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知道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感受到阅读的喜悦,也使参赛获奖的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并进一步喜欢读书,热爱读书,会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季思思等学生在县市区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季玲娜等10多位学生的作文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并发表。

4. 树立优秀的读书榜样,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事迹,激起他们的阅读热情。评选出学校的“阅读之星”、“未来作家”,及时表扬班级或学校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也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全国优秀班主任薛瑞平老师,每次走进教室,总带着一本与教学无关的书,一有空闲时间,她就静静地坐在讲桌前看书,时而把她看的书读给学生听,当学生提早完成作业,她就奖励他们可以看课外书,他的学生都把能够看书看成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就这样,一年级结束,薛老师班的学生就已经读完了整撂的绘本、365夜儿歌、三字经等,在他们眼中,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学生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基点,引领学生在阅读的太空中遨游,是教师以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真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12

一、激发兴趣, 使之“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少, 阅历浅, 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特别是对阅读不太感兴趣, 即使是读有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 图于形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爱听有趣的故事, 针对这一特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但教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 而是留下“悬念”, 让精彩的文章缺少结尾, 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诱发学生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地他们会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 寻求他们的精神家园。

2.推荐读物———强化阅读兴趣

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 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 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 他们常常不知如何取舍, 如果选择不当, 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 教育者应做个有心人,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 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的读物, 推荐他们去读。由于教师推荐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内容丰富, 充满童趣, 孩子们定会津津有味地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渐渐地他们也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特别大的魅力, 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 自然会自己主动找书读。

二、教给方法, 使之“会读”

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 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 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他们不但爱读, 而且会读, 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学期开始帮助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 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 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 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2.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 再看内容提要、目录, 然后逐页阅读, 边看边想, 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 思考不懂问题, 掌握主要内容。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就要指导如何精读。即要求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好词佳句, 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背诵, 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中, 发现有好词、佳句、美段就要进行合理选择, 并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 或者针对感触很深的内容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样长期积累, 终究“厚积而薄发”, 既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又可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 更有实效。

三、创造条件, 使之“多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 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 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设立班级图书角, 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 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报来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 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 还要帮助家长, 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 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 让孩子置身书的海洋, 频繁地与书打交道。这样天长日久, 就会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进书的世界。

2.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 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为了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即使有作业也与阅读有关。如, 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此外, 还抓住寒暑假黄金时间, 让学生读整本书, 全套书。总之, 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取大量课外读物,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四、积极评价, 使之“恒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 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 如, 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 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 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举行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的展览会, 挑选优秀的笔记或卡片展出, 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 既为其他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又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阅读兴趣。

上一篇:校长治校理念下一篇:联络线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