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2024-09-17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精选10篇)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1

高血压对人类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是诱导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随着饮食不合理现象增多、生存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 其病发率呈上升趋势。对于高血压, 单一降压药物应用效果不佳, 取≥2种药物联用, 其效果已被国内外研究认可[1]。本文就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高血压与单用氢氯噻嗪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 男58例, 女42例, 年龄37~69 (51.9±2.1) 岁。均为停用降压药>4周或新发初诊高血压患者, 符合高血压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 并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单取氢氯噻嗪片口服, 每次12.5mg, 每天1次;观察组病例氢氯噻嗪片的应用方法同上, 并加用卡托普利口服, 每次25mg, 每天3次。2组均以8周为1疗程, 每周行1次复查, 对血压进行监测, 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1.3 效果评定

(1) 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且收缩压降至正常或下降≥30mm Hg; (2) 有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10mm Hg且收缩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 (3) 无效:血压变化未达上述水平。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仅1例轻微咳嗽, 对照组口干、恶心、呕吐4例, 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 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高血压治疗临床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目标。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处理时, 除重视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合理膳食等非药物治疗外, 药物应用更具必要性。相较单一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联合用药血压控制更为理想, 且可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联用为中内外推荐方案。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将氢氯噻嗪和卡托普利定为一线降压药[2]。卡托普利降压作用机制在激肽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中应用, 为含疏基的ACEI, 使缓激肽水解及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进而扩张血管,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刺激性干咳、血管性水肿和血钾增高为其常见不良反应。氢氯噻嗪通过排钠,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细胞外容量, 进而达到降压效果, 为噻嗪类利尿剂, 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等为主要不良反应, 其胰岛素低抗和低钾血症均与激活RAAS相关[3、4]。

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片联用治疗原发生高血压, 是通过过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和直接控制RAAS达到协同降压的效果。卡托普利可增加机体的胰岛素的敏感性, 保钾, 使尿酸及氢氯噻嗪的影响减轻, 并使血糖水平降低。两药互补, 共达降压目的, 同时可减少单药长期应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且不良反应较少, 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 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仅1例轻微咳嗽, 对照组口干、恶心、呕吐4例, 均对症处理消失, 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且不良反应较少, 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卡托普利,氢氯噻嗪,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涛, 饶丽芬.氯沙担钾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24) :1907-1908.

[2] 刘洪, 谢丽, 王秋林.卡托为利联合氢氯噻嗪在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 :86-87.

[3] 潘海燕.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2) :45-46.

[4] 罗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21) :8-9.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福辛普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43-02

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并且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现阶段仍未有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药物面市,因而高血压患者常需要终身服药,其中福辛普利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便是现阶段在临床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1-2]。为深入对比分析该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集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先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20名志愿者均是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且所有志愿者的临床检查特征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相符,且所有患者均排除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将所有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其中,观察组中女22例,男38例,其年龄53~79岁且平均年龄为65.43±11.72岁,病程1~20年,平均7.92±4.35年,其中一级高血压34例,二级高血压26例;对照组中女26例,男34例,其年龄52~80岁且平均年龄为66.43±9.72岁,病程1~18年,平均8.72±3.95年,其中一级高血压28例,二级高血压32例。两组志愿者其一般资料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组志愿者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1次/d,1片/次;对照组志愿者服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1次/d,10mg/次。两组志愿者均进行一个周期(28天)的持续性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此外于志愿者治疗后的2年内进行随访。

依照志愿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志愿者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显效:志愿者舒张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其降低20 mmHg以上;

2)有效:志愿者舒张压降低至200mmHg以下或其降低10mmHg以上;

3)无效:志愿者舒张压没有出现降低或降低10mmHg以下甚至出现升高情况。

所有志愿者的总有效率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3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9.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并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其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其中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中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中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1。

表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志愿者疗效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04215395.00

对照组6035111476.67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对患者随访的血压降低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观察组志愿者血压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通过随访,观察组中未出现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病例,对照组中出现2例心肌梗死,1例冠心病,观察组志愿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志愿者治疗前后血压(mmHg, )

组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观察组60163.78±15.27100.03±7.97 114.48±11.9777.91±5.37

对照组60162.89±14.3799.69±8.01 128.08±12.3789.08±6.5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现阶段针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结合饮食控制以及适当运动。目前临床中常使用福辛普利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药物治疗。其中,福辛普利则为一类典型的前提类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ACEI而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但该药物存在口服吸收率低、药效发挥时间缓慢等诸多缺点。而厄贝沙坦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中的主要药物成分,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可以有效地将由利尿剂所引发的代偿机制进行抵消,因而可以显著提高利尿剂类药物的临床药效;此外其还可以将AT1亚型受体进行选择性地阻断[3]。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福辛普利,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锋忠.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38-2040.

[2] 段霄燕,余建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569-6570.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患者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70例患者, 患者年龄53~76岁, 平均年龄 (56±20) , 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 (SBP) ≥140 mmHg, 舒张压 (DBP) <90 mmHg[3]。入组条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痛风、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者[4]。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均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对照组每日早晨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 (10 mg/片) , 氢氯噻嗪 (25 mg/片) , 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 (10 mg∶12.5 mg) , 实验组每日早晨服用福辛普利钠 (10 mg/片) , 氢氯噻嗪 (25 mg/片) , 福辛普利∶氢氯噻嗪 (10 mg∶12.5 mg) 。两组疗程均为6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①显著: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 mm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5]。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分析

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 经比较, χ2=4.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比较分析

治疗6周后, 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 且实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不良反应少, 实验组2例脸红, 1例头昏, 对照组1例呕吐, 1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需停药。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际常见的疾病谱中已是排名第1名, 其中高血压是主要的危险因素[7]。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将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或要接受降受水平, 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降压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福辛普利是含次磷酸基的第3类ACE药物, 作用更持久;依那普利是不含巯基的第2类ACE药物, 亦是为前体药物[8]。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 经比较, χ2=4.2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 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 且实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徐微[3]指出, 小剂量氢氯噻嗪作为利尿降压药, 同时激活RAS系统, 使血压更有RAS依赖性, 对ACE抑制剂敏感度增加, 加快福辛普利、依那普利降压效果;氢氯噻嗪可避免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对血钾、血糖、血脂的影响。

综上所述, 福辛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临床用药比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效果好、降压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

摘要: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 经比较, χ2=4.2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 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 且实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需停药。结论 福辛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临床用药比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效果好、降压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 是理想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福辛普利,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宋金盛.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对初始治疗无效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8) :118.

[2]闫明昌, 赵春芝, 张东菊.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1) :85-88.

[3]徐微.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 (2) :76-77.

[4]王丽萍.依那普利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病8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30 (8) :7454-7455.

[5]周立宏, 邓嫒元, 车昕.福辛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1级和2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2 (23) :2766-2767.

[6]雷波, 安春黎.浅析福辛普利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5 (9) :102.

[7]杨玲, 师彦虎.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8) :1063-1064.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4

[关键词] 氨氯地平;氢氯噻嗪;高血压;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92-01

老年高血压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高血压,通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老年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1]。2009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中、低度高血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心、脑、肝、肾并发症、过度肥胖以及对所选药物过敏者。男50例,女42例;年龄60~81 岁,平均(69.2±3.5) 岁;病程1~25年,平均(8.3±2.2)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高血压疾病知识宣讲,注意饮食、合理锻炼等改善生活方式建议,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d,氢氯噻嗪12.5 mg/d;对照组只给予氨氯地平5 mg/d,8周为1个疗程。每2周随访1次,每次随访测血压及心率,注意记录所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2]

显效: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但未将至正常,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症状及血压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1.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表示,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分析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较服药前降低;治疗8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降压有效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3.5%(43/46)和82.6%(38/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情况(n,%)

组别n有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63013393.5

对照组462414882.6

2.3 不良反应

出现轻微头痛、头晕、水肿等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对照组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46)和13.1%(6/46),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是易受情绪影响,1 d内波动较大,高血压后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3]。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调节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血压值(,mmHg)

组别服药前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

观察组

 收缩压163.5±11.9148.3±13.1144.6±12.1138.6±12.6132.5±10.4

 舒张压 98.6±11.493.3±9.289.9±9.986.5±9.2 83.4±10.2

对照组

 收缩压132.3±10.3152.3±11.7145.6±10.8141.2±10.9133.2±11.0

 舒张压 97.6±12.1 91.9±10.2 91.0±10.487.8±8.483.5±9.2

血压的压力感受器逐渐退化,敏感性减弱;另一方面,大动脉管壁粥样硬化且弹性降低,缓冲功能减弱容易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也差,从而舒张压减低,脉压增大[4]。美国Fanghanm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着脉压的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特别是当脉压>65 mmHg 时更加明显。所以积极控制血压对老年人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氨氯地平是长效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降压作用缓慢出现,持续时间长,适合老年人血压波动大的特点,能较好的控制血压。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效果确切,且安全、无明显代谢性反应、价格便宜,与其他药物联用可增加降压效果。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副作用少、有效率高、安全性高,一种是值得推荐的老年高血压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方宁远,龚玮倚.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4(2):154.

[2] 林金秀,吴可贵.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 ,7(2) :97-101.

[3] 吴锡桂, 段秀芳,黄广勇,等.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 31(6): 456-459.

[4] 张江丽, 韩清华.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141-143.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符合2002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入选标准:年龄>60岁的成人中, 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Hg (1 mmHg=0.133 kPa) 及/或舒张压≥90 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 mmHg, 舒张压<90 mmHg。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符合条件者6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其中男22例, 女8例;年龄60岁~79岁 (66.0岁±6.8岁) ;病程2年~39年 (19.8年±9.8年) ;高血压1级14例, 2级10例, 3级6例。对照组30例, 其中男20例, 女10例;年龄60岁~77岁 (65.0岁±6.7岁) ;病程2年~38年 (19.6年±9.5年) ;高血压1级13例, 2级9例, 3级8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血压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治疗前均停用原来降压药物1周以上, 治疗前测血压、心率、血脂、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治疗组开始给予福辛普利10 mg, 每日1次, 氢氯噻嗪12.5 mg, 每日1次。1周后无效或未达显效标准者渐增量至福辛普利20 mg, 每日1次, 氢氯噻嗪12.5 mg, 每日1次。对照组开始给予福辛普利10 mg, 每日1次, 同样1周后无效或未达显效标准者渐增量至福辛普利20 mg, 每日1次, 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Hg, 但降至正常, 或下降10 mmHg~19 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两种标准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18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2例, 有效1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血脂、血糖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血糖 (BS)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的影响

治疗组有1例有血钾降低, 继续用药, 口服补钾药物1周后血钾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

3 讨 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的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血管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 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降压起效缓慢, 逐渐增强, 在3周、4周时达最大作用, 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ACEI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等器官受损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人, 其特点是作用平稳, 不良反应少, 易为老年人耐受, 亦能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利尿剂的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作用持久, 服药2周~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性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应。利尿剂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2]。

在应用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或增量出现不良反应时, 可采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合理使用联合药物治疗, 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增加药物协同作用, 减低或抵消不良反应。利尿剂与ACEI合用可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断作用, ACEI可以防止由利尿剂所致的钾丢失, 对尿酸有一过性排除增加[3]。

本研究结果显示, 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和总有效率为90%, 优于单用福辛普利 (P<0.05) 。福辛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 对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仅有1例出现血钾轻度降低, 继续用药, 给予口服补钾药物, 1周后血钾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 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 且不良反应少。

摘要: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治疗组30例, 给予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30例, 单用福辛普利治疗, 疗程8周, 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对照组总有效率83% (P<0.05) 。结论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优于单用福辛普利。

关键词:福辛普利,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 2000, 8:94-104.

[2]蒋一鸣.老年高血压病232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02, 7:91-92.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舒张期高血压患者6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标准,无其他合并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0~50(平均40.1)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2~51(平均41.3)岁。两组在病程、血压波动范围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临床实验开始时嘱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已在服用降压药者,嘱其停用正在使用的药物。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次,1次/d,氢氯噻嗪12.5mg,1次/d;治疗组服用依那普利5mg/次,2次/d;氢氯噻嗪12.5mg,1次/d。用药期间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血常规、血糖和肝肾功能。8w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坐位舒张压为主要评价指标: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8w的观察和治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注:P<0.05

2.2 不良反应

依那普利应用过程中出现头痛者2例,干咳者5例,头晕和疲乏者2例,停药后消失。服用非洛地平的出现踝部水肿3例,面部潮红4例。两组均未见对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糖、心电图有影响。

3 讨论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将血压长期控制在目标范围,并积极改良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70%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的降压药物往往很难达到理想降压效果且血压极易波动,要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就要增大剂量,但是就很难避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联合用药调控血压。

依那普利是较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结果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减少,阻止缓激肽的降解,血管阻力减低,产生降血压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对左室肥厚的形成影响最大[1],依那普利可阻断这种生物学效应,从而抑制和逆转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Ⅱ是体内强力的缩血管物质,与肾脏损害关系密切,是导致肾小球慢性硬化的病理基础[2]。依那普利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压力,减少尿蛋白排泄,对肾脏有改善功能及保护作用。氢氯噻嗪早期通过利尿排钠而导致血浆容量及心排血量减少而降压,通常小剂量即可获得满意的降压作用,对糖耐量及血脂代谢影响较小。持续用药数周后,基本没有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扩张小血管而降压。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降压机制不同,联合用药起到协同降压效果,同时降低单药应用的剂量,依那普利使血钾升高,而氢氯噻嗪是降低血钾,降低不良反应。

本研究充分说明治疗舒张期高血压使用依那普利联用氢氯噻嗪与非洛地平联用氢氯噻嗪相比,疗效更显著(P<0.05),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Lorell,BH.Cardiac rennin angiotens in system:role indevelopment of pressure overload hypertropby[J].Can J Cardiol,1995,11(Suppl F):7-12.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7

关键词: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 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提高降压治疗的依从性,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08年开始使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 治疗原发性血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1例均为洪泽县老子山镇卫生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45例, 女性36例, 年龄44~73岁, 平均62.5岁;入院时血压:收缩压140~179mmHg, 舒张压90~109mmHg, 均为2级高血压, 无其他高危因素或1~2个危险因素, 为中危险层。高血压疗程3~15年。经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 孕妇。81例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42例, 对照组39例。

1.2 治疗方法

选择对象:治疗经患者同意停用原来的降压药物2周或未服用过降压药物, 首次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5mg po Bid, 氢氯噻嗪25mg po qd, 对照组依那普利5mg po Bid, 每2周随访1次。2周后如降压效果不佳, 依那普利改为10mg po Bid。

1.3 观察指标

在服药前以及治疗2周后、4周、6周、8周来院测血压并作记录, 治疗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电解质,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予以胸透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有情况及时随诊。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或以上, 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 且达到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但降至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 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1]。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中治疗前后参数比较, 采用配对t检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P<0.05

2.2

治疗前后降压变化 (表2)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例出现干咳, 夜间咳嗽。治疗组有1例出现面部潮红、头晕。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收缩压≥1 4 0 m m H g和 (或) 舒张压≥90mmHg, 为主要临床表现, 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 其中95%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具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 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引起心力衰竭, 脑血管意外, 肾衰竭等并发症。因此,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岛素拮抗、肾性水钠潴留细胞离子转运异常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临床一线降压药物之一。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系转换酶抑制剂, 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2003年5月在发表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 第七次报告JNC7是高血压治疗的权威指南, 推荐高血压伴随其他疾病的情况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的强适应证。分别用于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状况、慢性肾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和预防中风复发。限制钠盐和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

大量研究证明, 降压后患者心血管危险有高于非高血压者, 因素之一是降压能否保护靶器官及恢复靶器官损害与功能, 联合用药对靶器官保护可能具有单药治疗时所不具有的优势[2]。

近日, 美国高血压学会 (ASH) 就高血压联合治疗发表声明指出高血压患者应常规采用联合降压方案, 以使血压达标, 应选择或可接受联合治疗方案;血压超过目标值20/10mmHg的患者应常规应用初始联合治疗方案。高血压1级, 患者也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 尤其一种药物能显著改善另一药物不良反应的联合方案[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联合利尿剂是ASH着重评估了几种可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联合治疗方案之一,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氢氯噻嗪的价格低廉和依那普利配伍, 可以减少依那普利的用量, 这样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并且有效的控制血压, 同时防止少数患者服用依那普利引起高钾血症的危险。尤其适合基层农村患者,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国仗, 胡大一, 陶萍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 (1) :5-11.

[2]杜新平, 柯生发, 蒋文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1, 22 (1) :104-105.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选择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 (即坐位血压水平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 94例,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3个月内有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者。其中I级高血压14例, Ⅱ级高血压62例, Ⅲ级高血压18例;男性76例, 女性18例;年龄37~68岁, 平均 (43.32±8.97) 岁;平均病程 (12.3±10.6) 年。

1.2 方法 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 每日晨服依那普利10 mg、氢氯噻嗪12.5 mg, 1次/d, 总疗程4周。用药前、服药第2周、第4周测血压, 由专科医生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 就诊时先静坐10 min, 患者取坐位, 测右上肢血压3次, 取其平均值为血压值。收缩压以出现柯氏第Ⅰ音, 舒张压以出现第Ⅴ音为准。每次随访记录心率、血压及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脂, 血糖, 血尿酸, 血钾。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1], 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 (舒张压<90 mm Hg) , 或坐位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 但已下降≥20 mm Hg, 为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 (舒张压<90 mm Hg) , 或坐位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 但下降≥10 mm Hg而≤20 mm Hg, 为有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 Hg而坐位舒张压≥90 mm Hg, 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行t检验。

2 结果

用药后4周末, 显效74例, 占观察例数的78.72%;有效12例, 占观察例数的12.77%;无效8例, 占观察例数的8.51%, 总有效率为91.49%。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0.01,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脂, 血糖, 血尿酸, 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 出现咽痛症状5例、干咳4例、皮疹1例, 停药后分别给予对症处理, 症状基本消失后, 继续服用本药;出现疲劳乏力6例, 腹泻2例, 适当减量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的依从性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 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 预防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也不容忽视。依那普利是一长效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 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对心、脑、肾等器官有保护作用, 且能减轻心肌肥厚、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防止或逆转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改善动脉顺应性, 达到降压目的[2]。氢氯噻嗪的降压机理不详, 但与利钠作用有关, 服药初期, 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Na+和水的再吸收, 减少血容量, 使心输出量下降而降压。持续用药数周后, 血容量、体内钠总量和心输出量渐趋正常, 但外周血管内含钠量减少, 通过Na+-K+交换使细胞内Ca2+含量减少, 因而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缩血管反应降低, 因此血管扩张成为降压的主要机理。有资料显示, 血压控制在19/12 kPa以下的患者中的60%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只有30%的患者使用了一种降压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单药使用只使40%甚至更少的患者收缩压达标[3], 联合治疗可达到80%以上。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可对高血压RAAS机制与容量机制进行双重阻断, 同时二者在降压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一方面利尿剂减少水钠潴留, 从而降低血压, 但血容量降低激活了RAAS系统, 而ACEI抑制RAAS系统, 与利尿剂产生降压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ACEI轻度促K+作用又减少了噻嗪类利尿剂的可能低K+的副作用, 因此两者合用既加强了降压作用, 又减少了副作用。临床结果显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效价比高, 依从性强。

摘要: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 给予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口服治疗, 总疗程为4周。结果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总有效率为91.49%, 用药前后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用药前后心率,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脂, 血糖, 血尿酸, 血钾无明显改变。结论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效价比高, 依从性强。

关键词: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林金秀, 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杂志, 1999, 7:97-100.

[2]李倩, 张燕梅.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对肾功能影响的比较.河北医药, 2007, 29:1211-1212.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9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69-01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本文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并做了以下相关分析。

1相关资料与标准

1.1患者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被我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3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人。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7人;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16人。病程为10个月到3年之间,平均2.1年。患者自然信息的差异对治疗结果没有实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的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已被医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出现血压不稳定现象、没有进行过药物治疗、已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书、年龄在规定区间内

(2)排除标准:年龄高于75岁、没有被确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有过严重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肝肾等器官发生机能损坏、不配合医院治疗

2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标准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分别进行治疗,每天一次,一次一片,口服三个月后停止。

2.2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做好检测与分析。每日监测2次血压,然后实时记录好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

2.3疗效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拟定疗效的评定标准: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达到正常范围,血压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达到正常范围,血压正常;无效: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正常状态,与治疗之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2.4统计学方法

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对于两组间数据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对比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1)在药物治疗前,对照组合观察组患者血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较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2)在治疗效果上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为35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0,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显效为20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10例,总有效率为80%。详情见表(1)。

4结论

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身体各个器官逐渐开始老化,身体机能变得迟钝,导致器官合并症频发。单单使用厄贝沙坦片已经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对于降压效果也不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再加以一些辅助药物进行联合治疗[2]。氢氯噻嗪在临床治疗上属于一种利尿剂,在治疗过程中适量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机能、同时促进患者体内的水钠代谢,从而与厄贝沙坦片共同作用[3]。

以上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详细的分析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情况的变化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而且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要好得多[4]。这点足以说明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变异程度,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宏华,边平达.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9(4):245-249

[2]李小梅,李慧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及血管病杂志,2013.11(4):490-492

[3]李鸿飞.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8):925-927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2010年5月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 血压水平为1级或2级, 经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及体检后, 除外继发高血压、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半年内合并心、脑、肾疾病, 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共入选80例患者, 年龄 (48.5±5.2) 岁。

1.2 方法

1.2.1 诊室血压测量

08:00—10:00诊室血压测量。患者坐位休息15 min~30 min 后, 共测量3 次同侧肱动脉血压, 每次间隔2 min以上, 3次血压平均值即为患者诊室血压值。

1.2.2 动态血压测量

采用美国太空实验室S5193359型 (Spacelabs, Inc) 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血压测量。患者休息15 min~30 min后启动第1次血压测定, 进行昼 (06:00~22:00) 、夜 (22:00~06:00) 24 h监测, 每30 min自动测量1次, 同时保持日常工作和活动。动态血压达标标准: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06:00~22:00平均血压<135/85 mmHg, 22:00~次日06:00) 平均血压<125/75 mmHg[3]。

1.2.3 血压昼夜节律及动态血压达标的确定

根据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夜间血压下降率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

1.2.4 药物治疗

入选80例患者, 有62例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患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随机分组药物治疗期。

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早早组37例, 07:00服用氢氯噻嗪片 (双氢克尿噻, 每片25 mg,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2.5 mg和盐酸贝那普利 (洛汀新, 每片10 mg,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10 mg。早晚组31例07:00服用氢氯噻嗪片12.5 mg, 17:00服用盐酸贝那普利10 mg。每2周随访一次, 随访期间如诊室血压未达标[SBP≥140 mmHg和 (或) DBP≥90 mmHg], 盐酸贝那普利增加剂量至20 mg/d;如诊室血压达标, 维持原剂量。入组前、入组后4周、入组后8周时检测患者血肌酐和电解质水平, 共治疗8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干咳而中断治疗。剩余60例患者血肌酐和电解质水平在治疗前后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 、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不同时间服药对患者上午诊室血压的影响

早早组治疗后SBP为 (136.2±6.5) mmHg, 下降均值为13.9 mmHg。早晚组治疗后诊室SBP为 (137.3±5.9) mmHg, 下降均值为11.9 mmHg, 两组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诊室SBP在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诊室DBP在治疗后也明显降低 (P<0.05) , 早早组为 (83.2±6.0) mmHg, 下降均值为9.3 mmHg。早晚组DBP为 (82.9±6.0) mmHg, 下降均值为8.6 mmHg, 两组间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清晨服用氢氯噻嗪, 无论晨起还是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 对白天诊室血压的降低作用是一致的。

2.3 不同时间服药对患者动态血压结果的影响

2.3.1 不同时间服药对非杓型血压患者SBP和DBP影响

早早组24 hSBP从治疗前 (145.6±8.8) mmHg降至治疗后的 (130.5±6.2) mmHg, 下降百分比为10.4% (P<0.01) ;24 h DBP从 (90.9±6.0) mmHg降至 (80.5±3.2) mmHg, 下降百分比为11.5% (P<0.01) 。早晚组24 hSBP从 (145.9±8.3) mmHg降至 (129.5±5.3) mmHg, 下降百分比为11.2% (P<0.01) ;早晚组24 h DBP从 (90.5±6.3) mmHg降至 (78.6±2.9) mmHg, 下降百分比为13.1% (P<0.01) 。

2.3.2 不同时间服药对非杓型血压患者动态血压SBP和DBP达标率的影响

早晚组夜间SBP达标率与早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2。

2.3.3 不同时间治疗对非杓型血压形态的纠正率

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 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 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增加 (P<0.05) 。详见表3。

3 讨 论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是根据血压的昼夜形态采取合理的服药时间进行药物治疗[4]。非杓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脑卒中及左室肥厚的发生[5]。因此, 对于高血压病而言[6], 降压治疗应达到3个目的:降低昼夜整体血压水平;有效抑制清晨时段血压的快速上升;维持夜间血压的适度下降, 即杓型血压状态。

有研究发现[7], 对于非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 噻嗪类利尿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 这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夜间血压并使血压的昼夜分布特征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清晨或晚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的降压作用不同。HOPE研究的一个亚组分析显示[8], 晚上服用雷米普利对于夜间血压作用更强, 从而有助于将非杓型血压状态转变为杓型血压状态。Herimida等[9]研究证明, 在115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 (约32%为非杓型) , 雷米普利夜间睡前服用可使24 h动态血压测量的达标率由43%增至65%;并使更多的非杓型血压节律转变为杓型节律, 同时不影响日间血压的控制效果。Kuroda等[10]观察了不同时间服用群多普利拉对清晨血压高峰的影响。该研究共入选30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晚上睡前或早晨服用, 结果发现睡前服药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清晨血压的迅速升高, 而不会造成夜间血压过度降低。Ayala等[11]研究表明, 替米沙坦睡前服用亦较清晨服用有更好的降压效果, 但这种效果似乎在女性患者更为明显。这些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有助于恢复杓型状态。

本研究选择新发高血压, 血压水平属于1级、2级, 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呈非杓型的患者, 联合使用利尿剂氢氯噻嗪12.5 mg和ACEI类药物盐酸贝那普利10 mg~20 mg, 随机分组为早早组和早晚组, 结果显示, 两组在治疗后, 上午诊室血压水平一致, 提示无论晨起服药还是夜间服药, 对白天诊室血压的降低作用是一致的。动态血压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其中, 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夜间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 (P<0.01) 。在血压昼夜节律的纠正方面, 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 早晚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于新发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 初始治疗即选择两药联合, 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 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目前关于药物时间治疗学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使用, 结合患者血压昼夜形态采用不同服药时间, 有助于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状态, 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针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清晨服用氢氯噻嗪片联合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是1级、2级新发高血压患者的有效联合用药方案, 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原则,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对新发1级、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氢氯噻嗪+早盐酸贝那普利组 (早早组) 和早氢氯噻嗪+晚盐酸贝那普利组 (早晚组) , 共治疗8周。服药前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药物对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诊室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两组间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0.01) 。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 (P<0.01) 。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 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 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 (P<0.01) 。结论 对于新发1级和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 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上一篇:煤矿立井下一篇:TIMP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