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治疗应用(精选10篇)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1
高血压是最重要和最广泛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 它能够促进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联合治疗传统上作为治疗高血压的第3或第4种方法[1], 然而, 几个高危人群中的干预实验已经显示平均2~4种抗高血压药的联合应用对于取得有效的血压控制是必须的[2]。
在大量试验中, 两种或者更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已经成为有效降低高血压最广泛的治疗措施。联合治疗在开始的阶段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一些患者可能服用了不必要的药, 然而优点还是具有压倒性的。事实上, 通过联合治疗, 两种药物都能够给予一个较小剂量, 因此与足量的单一药物疗法相比, 可以将副作用的风险降到最低。固定小剂量的联合治疗是可行的, 小剂量服用两种药物, 既简化又优化了治疗和顺从性。联合治疗的优点已经被证实, 它既增加了抗高血压的效果, 同时又由于代偿反应和药物用量小, 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此外,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在开始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控制血压, 这在高危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心血管高危的患者, 血压明显高于阈值的患者, 血压轻度升高但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或心血管疾病) 的患者, 联合治疗应该被考虑作为首选。
在临床实践中, 有很多固定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的联合被广泛应用。例如β阻滞剂+氢氯噻嗪,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氢氯噻嗪,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氢氯噻嗪, 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较新的抗高血压药 (例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从而拥有许多优点。本文重点介绍了乐卡地平和依那普利的联合应用, 指出这种联合潜在的优点。
1 乐卡地平
乐卡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它能抑制钙离子通过L型钙离子通道进入心血管系统的平滑肌细胞, 导致周围血管扩张, 因此发挥降血压的作用。它是一种高亲脂药物, 它与其他的二氢吡啶类药物相比有较慢的起效时间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此外, 它具有不良反应率低, 耐受性强等特点。
2 依那普利
依那普利, 一些欧洲国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它是一种口服的前体药物, 能够水解成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 依那普利拉通过阻止活化的最后一步来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血浓度, 血管紧张素Ⅱ的减少导致周围血管的扩张, 从而降低血管阻力, 导致了血压降低。
3 依那普利-乐卡地平的联合
由于钙拮抗剂没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方式, 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和互补效果。临床实践证明的确如此, 初诊为高血压1期或2期的患者和常规低剂量单一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 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有显著的疗效。
钙拮抗剂是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它能够诱导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反射性激活。因此,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可以缓冲这种过度激活。此外, 因为钙拮抗剂促进负钠平衡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增加, 这可能加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抗高血压效果。另一方面, 联合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尤其是外周性水肿) 。外周性水肿是由于阻塞钙进入的过程中前毛细血管小动脉选择性减少, 从而导致内部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所致。所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扩大动脉血管床和容量静脉血管, 从而减少钙拮抗剂引起的末端水肿。
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乐卡地平和依那普利的固定联合治疗比其中任何一种药物单独治疗有更好的效果和耐受性 (表1) 。对乐卡地平治疗无效的高血压患者, 用乐卡地平和依那普利的固定联合治疗治疗12周以后, 血压值降为正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乐卡地平单独治疗组 (22%vs12%, P=0.012) 。类似的, 在另一个试验中, 对依那普利无反应的高血压患者用这种固定的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 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与依那普利单独治疗组相比, 有更好的血压控制趋势 (24%vs17%) 。
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显示乐卡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患者比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药物单独治疗的患者血压降低的更多。事实上, 与安慰剂组相比所有的积极治疗都能够明显的降低24 h平均压和收缩压, 但是乐卡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比有效药物的单独治疗更加有效。此外, 乐卡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患者血压降到目标值的比例比乐卡地平或依那普利单独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 (45%vs18%vs19%) 。此外, 乐卡地平比氢氯噻嗪更适合治疗对依那普利单独治疗无效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乐卡地平-依那普利固定剂量的联合应用在所有公布的临床试验中都有很好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率和其中任一药物的单独治疗相似。不良反应普遍短暂且不严重, 没有周围水肿的报告。虽然不常见, 但是乐卡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最普遍不良反应是咳嗽、头晕和眩晕。有趣的是, 在治疗组中没有观察到心率有明显的临床差异, 在所有的治疗组中24 h心率都是稳定的。联合治疗对于脂质和葡萄糖代谢没有不良影响, 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又一个优点。
在一个选取了8000多名患者的观察性研究中, 医师对乐卡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疗效的主观评价是肯定的, 这种固定联合治疗对其中94%患者的效果被评价为非常好或好, 对97%患者的耐受性也评价为非常好或好, 97%患者的顺从性也被评价为非常好或好。
4 结论
联合治疗的主要优点包括更好的降压效果和将血压的变异性降到最低。此外, 联合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对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和终末器官损害提供更好的保护, 两种药物低剂量的联合治疗现在已广泛应用。虽然联合治疗的药物剂量是固定的, 限制了治疗方案向上向下调节的灵活性, 但是固定联合治疗减少了患者的服药量, 这对治疗的顺从性有一定好处。
固定剂量的联合治疗能够替代临时的联合治疗很好地控制血压, 而且低剂量治疗也可以作为治疗的第一步。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针建议应用两种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 此外, 根据患者的风险预期, 3~4种药物的应用也是有可能的。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 较新的抗高血压药物, 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此外, 较新的抗高血压药与旧的药物 (例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相比, 新发糖尿病的病例更加少见, 原因是旧药对葡萄糖代谢的有害作用还是新药的有利作用, 仍然没有被证实。乐卡地平-依那普利固定剂量的联合治疗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的控制钙通道阻滞水平, 药物耐受性和患者顺从性的数据也表明这种联合治疗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合适、有效、安全的。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展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已经证明平均2~4种抗高血压药的联合应用是有效控制血压所必需的。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 血压明显高于阈值的患者, 或者血压轻度升高但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如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器官损伤、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或心血管疾病) 的患者, 联合治疗应该作为首选。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乐卡地平和依那普利的联合应用比它们任何一个药的单一治疗都有更好的效果和耐受性。联合治疗的优点包括长期坚持治疗能够使疾病好转, 使血压的变异性最小化。此外, 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结合, 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和终末器官损伤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治疗,乐卡地平,依那普利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 2003, 289 (19) :2560-2572.
[2]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S 38.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J].Br Med J, 1998, 317 (7160) :703-713.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2
[关键词] 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内生肌酐清除率; 尿蛋白排泄率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49-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认为DN主要是肾血流动力学及非动力学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这两方面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阻断RAS而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延缓DN的发展[1]。基于上述理论,作者回顾性观察了我院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经依那普利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依照《实用内科学》第12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随访均在半年以上,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7岁。Ⅲ期患者48例,Ⅳ期患者12例,无Ⅴ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常规低蛋白饮食,降糖,降脂治疗,加用依那普利10~ 20mg,2次/d,排除应用其它降压药常规治疗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分别作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白蛋白检测,每周至少测血压1次。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输入,并进行复核,数据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蛋白(ALB)、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对比情况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脏所有的结构,但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又称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Ⅰ期时患者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新诊断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就已有这种改变,与此同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Ⅱ期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GFR多高于正常并与血糖水平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9.5%。GFR>150mL/min和UAE>30μg/min的病人以后更易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Ⅲ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主要表现为UAE持续高于20~200μg/min(相当于30~300mg/24h),初期UAE20~70μg/min时GFR开始下降到接近正常(130mL/min)。病人的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更明显,已有肾小球结带型和弥漫型病变以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Ⅳ期又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每日>3.5g),水肿和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水肿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3]。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均存在肾小球高滤过状态,这和肾小球内的高压力相关联。ACEI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从而降低肾小球内的高压状态。ACEI不仅直接降低单个肾单位的GRF,还能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扩张而降低其通透性,ACEI也能抑制糖尿病性肾病系膜基质的扩张瓣。依那普利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可强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减少蛋白滤出;还能防止肾小球基底膜(GBM)负电荷(如硫酸肝素蛋白聚糖)的丧失,保持GBM结构的完整性,改善其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减少尿蛋白的排泄[4]。本组病例在应用依那普利后,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及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明显降低,有效地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另外,临床期糖尿病肾病血压应用单独的ACEI类药物很难控制,故可联合其他具有协同作用的降压进行药物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Parving HH. Protection of kidney funtion and derease in albuminatir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cs with nephropathy[J]. Br Ned J 1988;297:1086.
[2]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3.
[3] 刘志红. 糖尿病肾病[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2):126-127.
[4] 马成文. 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 实用新医学,2008,9(6):515.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87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3~74岁,平均(56±8)岁;病程3~22年,平均(7±3)年;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16例,高中13例,专科及以上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44~74岁,平均(56±8)岁;病程4~22年,平均(7±4)年;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7例,高中14例,专科及以上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与本研究前2周内未口服其他降压药物;②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 Pa),收缩压≥140 mm Hg,Hcy>10μmol/L;③均意识清晰且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严重过敏;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心脏及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高钾血症、恶性肿瘤;④严重精神疾病、认知以及交流障碍;⑤参与本研究前3个月应用叶酸片等药物。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即口服依那普利片(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1214,规格:10 mg×16 s),5 mg/次,2次/d;同时,口服叶酸片(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915,规格:0.4 mg×93片),0.4 mg/次,2次/d。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依那普利片,其用药方式、剂量及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①血压:检测其血压时,为确保患者身心平静,安静10 min后检测,抽烟患者则需禁烟0.5 h后检测;②Hcy水平:即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④临床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患者舒张压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降低幅度超过20 mm Hg,Hcy水平降低20%及以上;有效:患者舒张压降低10~19 mm Hg,或者收缩压降低30 mm Hg,Hcy水平降低5%~20%;无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幅度不足10 mm Hg,且未降至正常范围,Hcy水平降低不足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cy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29,*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72,*P<0.05
3 讨论
H型高血压即伴发Hcy血症(人体内Hcy浓度超过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上导致患者Hcy水平上升的原因较多,如摄入过量动物蛋白、甲状腺功能衰退以及遗传性代谢功能障碍等。Hcy作为人体内含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的重要产物。H型高血压具备高Hcy血症和高血压双重叠加危害,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2]。相较于非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相对特殊。目前,药物仍为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方式,而不同用药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一,需针对该疾病研制出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案。
依那普利是临床常用的长效降血压药物之一,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4],口服后能够快速水解成依那普利拉[5],而后者可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从而降低肾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同时舒张小动脉以及外周血管,最终实现降低血压目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人体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依那普利对于上述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然而,如果H型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依那普利,易引发不良反应,导致靶器官受损。同时,患者体内高Hcy水平会削弱依那普利片药效。因此,H型高血压患者应采取降血压与降Hcy水平联合治疗的方案[6]。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其分布较广泛,四氢叶酸部分衍生物为其辅酶形式[7]。四氢叶酸可结合一碳单位形成四氢叶酸类辅酶,参与人体内氨基酸与核酸合成,并在一碳单位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叶酸可在人体Hcy降解期间,重新合成蛋氨酸,并供应甲基供体[8],从而降低患者体内Hcy浓度。此外,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还具有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其血小板黏附与聚集[9]的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发生。张医虎等[10]研究表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在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其血压和Hcy浓度上优于依那普利。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运用于H型高血压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与Hcy水平,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杨秋妹.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23-124.
[2]张青春,耿德军.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H型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2):140-141.
[3]赵玉英.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0):74-75.
[4]张琼.依那普利叶酸在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4):507-508.
[5]杜彪,张杰,谢星星,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系统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12):1488-1493.
[6]朱凌峰.依那普利叶酸片防治H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13,22(7):737-739.
[7]宋沧桑,陆维,李兴德,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J].药物经济学研究,2014,31(5):317-320.
[8]谢中华,刘清文,方大楼.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28-229.
[9]赵静岩.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老年性高血压预防再次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2):194-197.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4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依那普利 参麦注射液
资料与方法
本组17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1月~2006年5月在内科住院符合CHF诊断标准的病人,其中男99例,女75例,年龄45~82岁,平均67.3岁,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81例,肺心病37例,高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108例,Ⅳ级66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45~82岁,平均67.4岁,心功能Ⅲ级56例,Ⅳ级32例;对照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46~82岁,平均67.2岁,心功能Ⅲ级53例,Ⅳ级3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经卧床休息、限盐、吸氧、积极治疗CHF病因及诱因,并常规予利尿剂、强心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排除使用依那普利禁忌证后给予口服依那普利2.5~10mg,每日2次,同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30ml,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使用3个疗程以上。用药期间停用洋地黄和其他扩张血管药物,并注意监测血压、肾功、电介质。
疗效判定:两组均按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不足1级或加重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36.4%),有效48例(54.5%),无效8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5例(5.8%),有效44例(51.2%),无效37例,总有效率57%。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发生干咳5例,低血压2例,高血钾1例,对照组中发生心律失常6例,胃肠道不良反应3例,两组比较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讨 论
依那普利是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作用为卡托普利的3~5倍,且不良反应更小,并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1],价格低廉,依从性好。参麦注射液是中药人参和麦冬的复合制剂,药理研究表明,人参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及少量有机酸和微量元素,它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及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对受损心肌的超微结构起保护作用[2],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麦冬具有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胞浆酶LPH外漏,同时也具有正性肌力作用[3]。两药联用,参麦注射液轻度的升压作用可防止ACEI降低血压的负作用,具有互补性。
通过两组间疗效对比,笔者认为,CHF患者在纠正原发病的病因及诱因,进行常规利尿剂、强心剂等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抑制心室重构,抑制RAAS,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使用安全、方便,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举宏,编著.心血管病治疗精要.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42.
2 龚建林,等.中药通报,1987,(3):47.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8例, 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 心力衰竭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其中男72例, 女16例;年龄35~89岁;左心衰竭79例, 全心衰竭9例;按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除外急性肺水肿、肾功能不全未能完成治疗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休息、限盐、限液、积极治疗心力衰竭的病因、去除诱因等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毛花苷丙0.4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注, 2~4h后可再注射0.2~0.4mg, 以后改服地高辛0.125~0.25mg/d, 1次/d、呋塞米20mg静脉缓注1次, 后服双氢克尿噻片20~40mg/d, 3次/d, 伴心率增快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 给予贝他洛克12.5~25mg/次口服, 3次/d, 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10~20mg/次, 3次/d, 安体舒通20mg/次口服, 2次/d。以上用药需个体化, 均先从小剂量开始, 然后依据血压和心功能变化调整, 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超声心动图。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 (DBP) 下降>20mm Hg (1mm Hg=0.133k Pa) 和 (或) 收缩压 (SBP) 下降>30mm Hg, 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DBP下降>10mm Hg和 (或) SBP下降10~30mm Hg, 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血压与心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27%高于对照组的56.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血压及心功能变化
2组治疗后血压、心率低于治疗前, 心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 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 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居前3死因, 占总死亡数的60.3%, 且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年轻化。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或伴发的心力衰竭在临床比较常见, 心力衰竭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而不是一种疾病, 是由于心脏负荷增加, 自身的泵血功能严重受损, 表现为心排出量减少, 不能满足组织的代谢需要, 以及神经、体液调节活动异常的病理过程[1]。长期以来, 临床上对心力衰竭一直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疗法。自上世纪末,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开始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且临床疗效引人注目[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中主要是血管紧张素Ⅱ。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 且不灭活缓激肽, 从而产生降压效应。ACEI还能抑制循环和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 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 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性前列腺素的形成, 使醛固酮分泌减少和 (或) 肾血流量增加, 以减少钠潴留, 防止由利尿剂引起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抑制心肌重构, 开始应用ACEI后, 血清醛固酮水平迅速降低, 但以后血清醛固酮降低趋势渐缓或稳定, 依那普利是中效ACEI制剂, 服用方便。安体舒通是特异性醛固酮拮抗剂, 有利尿作用, 且保钾保镁, 是继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又一个有望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的药物。依那普利与安体舒通联合用药时, 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本文结果显示, 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地高辛+硝酸异山梨醇酯加呋塞米基础上, 给予依那普利和安体舒通治疗, 血压及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 有效率达77.27%, 而且未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表明该疗法安全性好, 使用方便, 依从度高,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病死率。另外, 控制心力衰竭的关键和有效方法还是积极控制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把心力衰竭治疗的观念转为预防, 强调早期干预高血压及糖尿病、左心室肥厚等, 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以及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摘要: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和安体舒通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地高辛、硝酸异山梨醇酯、呋塞米等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安体舒通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27%高于对照组的56.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 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和安体舒通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依那普利,安体舒通
参考文献
[1] 马爱群, 余保平.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59-262.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132 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6 例。对照组男35 例, 女31 例, 年龄60~83 岁, 平均年龄 (67.43±4.35) 岁, 高血压病程3~8 年, 平均病程 (5.25±2.02) 年。观察组男36 例, 女30 例, 年龄60~84 岁, 平均年龄 (67.32±5.58) 岁, 高血压病程2~8 年, 平均病程 (5.37±2.32)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在接受治疗前, 两组患者原有的治疗方案均需停止1 周, 并结合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口服氢氯噻嗪 ( 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5 mg, 1 次/d ;口服尼群地平 ( 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 10 mg, 1 次/d ;口服硝酸异山梨酯 ( 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 5 mg, 3 次/d。
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 mg, 1 次/d ;依那普利 (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初始剂量为5 mg, 2 次/d, 服用2 周后, 需增加至10 mg, 2 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8 周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显效:患者经治疗后, 舒张压下降≥ 1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达到正常范围, 或者下降≥ 20 mm Hg ;有效:采取治疗措施后, 患者舒张压下降<10 mm Hg达到正常范围, 或者下降10~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 30 mm Hg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4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血压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 有1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52%, 主要表现为恶心, 为轻度症状。对照组有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4.55%, 其中恶心1 例、咳嗽2 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比较轻微, 没有对疾病治疗产生太大影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尽早接受治疗, 改善病情, 如果患者的血压长期未能够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则可引发颅脑、心脏、肾脏病变, 对脏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不仅需要采取降压措施, 而且需要保护靶器官。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 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风险较大, 通过尽早采取降压治疗措施, 可以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硝苯地平缓释片能够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 从而控制心肌、平滑肌兴奋性, 对扩张外周血管具有促进作用, 可促使外周血流阻力降低。依那普利属于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该药物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还可以使水钠潴留减少, 有利于降低血压, 控制心肌梗死发生风险。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经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且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有利于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综上所述,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 在取得理想疗效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病情, 有利于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给药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
参考文献
[1]柴慈婧, 赵玉娟, 王骏飞, 等.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 2014, 8 (24) :2278-2280.
[2]李洪亮.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6) :12-13.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00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联合药服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单纯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4~74岁,平均(48.0±3.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3岁,平均(48.5±4.2)岁。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都要服用二甲双胍,让血糖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用药15 d之内不能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对于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单一治疗,保证患者在同一时间服用药物,每天服用该药1次,口服,每次服用药量4mg。对于观察组则采用氨氯地平(批号为S1259)贝那普利(批号是M10586-2475)联合治疗,保证患者每天口服1次,1次保证氨氯地平量为10 mg,贝那普利量为5mg。因为两种药物在清晨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早晨服用,在服用1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1个疗程即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对其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记录,在2个月之后也就是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两压再次进行测量并记录,对血压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血压下降大于10 mm Hg为疗效显著。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压都显著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疗效显著率为76%(38例);对照组的为46%(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伴糖尿病在临床上特别常见,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种合并症,这两个疾病的危险因素能够相互威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疾病逐渐出现日趋严重的趋势。患者如果患上此病,就需要采取饮食注意事项并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来防范该病症的进一步恶化,对血压具有一定的一直作用,并防止患者患有其他并发症,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重要影响,患者一般更容易患得其他心血管疾病[4],一般对血压的控制,防止病情恶化是采用运动或者饮食[5]。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往往采取相对单一的药物治疗,单独采用贝那普利或者氨氯地平,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都具有很好的降压的作用,贝那普利能把血管紧张素转化我酶抑制剂[6],这种抑制剂在临床上普遍用于对改善高血压的治疗,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活性部位能结合产生两个位点,伏佳位点是含羟基的药物和锌正二价离子的亲活力高,能和更多的附加靶点结合从而促进药物的效果能够更加持久。氨氯地平具有钙拮抗作用,是一种治疗效果较长的对钙通道具有阻滞效果的药物,能够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非常高的选择,对心脏的影响非常小。但是该药物起效的时间慢,发挥作用的时间长,在降压作用产生之前对外周的交感神经活性没有激活,氨氯地平在降压的过程中不会对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进行降低,能保证在降压的同时不伤害心脏等器官的血流量[7,8],能够改善心脏和肾脏的功能,能对肾血管的阻力进行降低,肾小球的滤过概率也能显著增加,这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能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如果长期服用该药物能够明显的改善因为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脏功能衰竭的现象,不仅能够对缺血的心肌进行保护,并且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预后治疗也具有典型的效果。对两种药物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效果。该文对单一使用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及联合使用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联合用药能对患者的血压能进一步的降低,而且疗效显著率也高,和单一使用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显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联合起来,能够对高血压糖尿病记性显著的治疗,在降压效果和降压有效率方面都比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或者贝那普利好,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不仅如此,单独使用氨氯地平,价格过于昂贵,容易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所以和贝那普利进行搭配使用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巨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6):242-243.
[2]崔卫华,黄通瑞,齐丽娟,等.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9):10-12.
[3]崔春宁,陈经云,周善存,等.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5):1-2.
[4]周玉玲.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62-163.
[5]黎雪玲.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13.
[6]王美娟.左旋氨氯地平贝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J].糖尿病新世界,2015(8):8.
[7]廖海彬.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18):139-140.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入的10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纳入该研究, 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5~74岁 , 平均年龄 (49.8+3.2) 岁 ; 病程3~20年 , 平均病程 (13.5+4.1)年 ;对照组50例患者中 , 男性患者29例 , 女性患者21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7.5+2.9)岁;病程4~21年,平均病程(14.6±3.5)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且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的器官衰竭,无过敏史,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糖、降压治疗,且给予低糖低蛋白饮食,患者空腹血糖不超过7.1 mmol/L。 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剂量为10 mg/次/d,观察组则同时给予前列地耳10 ug/次/d。 两组同时接受治疗三个月。
1.3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24 h 尿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 组 患者 不 良 反 应发 生情况 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例,其中1例血管炎,2例头痛,2例干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为4例,其中1例血管炎,1例头痛,2例干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等。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遗传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3]。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疾病进展缓慢,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提示肾小球已经开始出现损害, 且肾损害速度有加快趋势,而且无法逆转。 肾小球肥大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表现, 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及高血糖对肾小球的不断作用,患者则会出现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此外由于患者体内蛋白的丢失会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感染机会,且糖尿病肾病常并发微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功能障碍。 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是现阶段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则[4]。
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在体内可转化成贝那普利拉后生效, 贝那普利拉和贝那普利都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II的转化,但原药对血管紧张素酶的抑制作用仅为贝那普利拉的千分之一[5]。 贝那普利可减少由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一切作用,可扩张肾脏血管,降低肾脏灌注压,改善肾小管滤过能力。 研究表明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改善患者肾脏功能[6]。
前列地尔又称前列腺素E(PGE1),但相对于普通的PGE1来说 , 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脂微球载体制剂 ,而且其在体内的分布具有靶向性, 作用具有高效性和持续性[7]。 前列地尔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高 ,舒张肾脏血管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液中尿蛋白的含量[8]。
该研究中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9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氨氯地平;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4-01
原发性高血压是收缩压或舒张压高出正常范围,且持续存在,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理损伤,影响到患者生命健康。控制此类患者的血压对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氨氯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依那普利是ACEI类药物。本文观察上述二药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收治病例(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高血压并发症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高钾血症患者、对氨氯地平及依那普利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例各为5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和24例,本组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年龄平均为(69.7±5.6)岁;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1±3.3)年;对照组男女病例分别为27例和23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年龄平均为(70.2±4.8)岁;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是服用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64598 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523)治疗,每次服用5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同时给予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3,批号:101204)治疗,氨氯地平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依那普利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定期测得血压,记录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定期进行血压测得,根据治疗前血压和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10mmHg,并且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血压范围(60~90mmHg)内,或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而没有降低到正常血压范围(60~90mmHg),但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了20mmHg,为显效;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虽然小于10mmHg,但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者舒张压在治疗后的测定值和治疗前测定值比较,下降幅度为10~19mmHg,但没有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或收缩压下降超过了30mmHg,为有效;治疗后的收缩压下降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2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过程中出现干咳并发症,但未影响患者继续治疗,患者均完成疗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38例,占76.0%;有效10例,占20.0%;无效2例,占4.0%)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31例,占62.0%;有效9例,占18.0%;无效10例,占20.0%)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患者的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升高,且升高状况持续存在,长期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相关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可引起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通过组织血管平滑肌钙通道而影响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管扩张,血管扩张而引起血压下降,再者氨氯地平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促进心肌供血,改善缺血症状 [1-2]。依那普利(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影响到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阻止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升高;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心肌增生而引起心室重构) [3-4]。本文中,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总有效率,所以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成燕.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4,09(1):1893.
[2]杨晓蕾,张钦婷,边振,等.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4,09(2):73-75.
[3]徐建红,赵依农,周少军.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8(3):2223-2225.
[4]周磊,吕远, 张小勇.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1):1389-1390.
(收稿日期:2014.07.23)
【摘 要】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治疗(每次服用5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同时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氨氯地平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依那普利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氨氯地平;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4-01
原发性高血压是收缩压或舒张压高出正常范围,且持续存在,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理损伤,影响到患者生命健康。控制此类患者的血压对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氨氯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依那普利是ACEI类药物。本文观察上述二药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收治病例(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高血压并发症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高钾血症患者、对氨氯地平及依那普利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例各为5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和24例,本组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年龄平均为(69.7±5.6)岁;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1±3.3)年;对照组男女病例分别为27例和23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年龄平均为(70.2±4.8)岁;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是服用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64598 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523)治疗,每次服用5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同时给予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3,批号:101204)治疗,氨氯地平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依那普利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定期测得血压,记录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定期进行血压测得,根据治疗前血压和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10mmHg,并且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血压范围(60~90mmHg)内,或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而没有降低到正常血压范围(60~90mmHg),但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了20mmHg,为显效;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虽然小于10mmHg,但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者舒张压在治疗后的测定值和治疗前测定值比较,下降幅度为10~19mmHg,但没有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或收缩压下降超过了30mmHg,为有效;治疗后的收缩压下降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2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过程中出现干咳并发症,但未影响患者继续治疗,患者均完成疗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38例,占76.0%;有效10例,占20.0%;无效2例,占4.0%)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31例,占62.0%;有效9例,占18.0%;无效10例,占20.0%)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患者的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升高,且升高状况持续存在,长期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相关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可引起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通过组织血管平滑肌钙通道而影响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管扩张,血管扩张而引起血压下降,再者氨氯地平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促进心肌供血,改善缺血症状 [1-2]。依那普利(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影响到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阻止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升高;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心肌增生而引起心室重构) [3-4]。本文中,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总有效率,所以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成燕.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4,09(1):1893.
[2]杨晓蕾,张钦婷,边振,等.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4,09(2):73-75.
[3]徐建红,赵依农,周少军.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8(3):2223-2225.
[4]周磊,吕远, 张小勇.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1):1389-1390.
(收稿日期:2014.07.23)
【摘 要】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治疗(每次服用5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同时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氨氯地平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依那普利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氨氯地平;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4-01
原发性高血压是收缩压或舒张压高出正常范围,且持续存在,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理损伤,影响到患者生命健康。控制此类患者的血压对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氨氯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依那普利是ACEI类药物。本文观察上述二药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收治病例(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高血压并发症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高钾血症患者、对氨氯地平及依那普利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例各为5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和24例,本组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年龄平均为(69.7±5.6)岁;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1±3.3)年;对照组男女病例分别为27例和23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年龄平均为(70.2±4.8)岁;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是服用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64598 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523)治疗,每次服用5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同时给予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3,批号:101204)治疗,氨氯地平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依那普利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定期测得血压,记录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定期进行血压测得,根据治疗前血压和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10mmHg,并且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血压范围(60~90mmHg)内,或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而没有降低到正常血压范围(60~90mmHg),但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了20mmHg,为显效;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虽然小于10mmHg,但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者舒张压在治疗后的测定值和治疗前测定值比较,下降幅度为10~19mmHg,但没有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或收缩压下降超过了30mmHg,为有效;治疗后的收缩压下降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2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过程中出现干咳并发症,但未影响患者继续治疗,患者均完成疗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38例,占76.0%;有效10例,占20.0%;无效2例,占4.0%)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31例,占62.0%;有效9例,占18.0%;无效10例,占20.0%)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患者的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升高,且升高状况持续存在,长期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相关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可引起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通过组织血管平滑肌钙通道而影响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管扩张,血管扩张而引起血压下降,再者氨氯地平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促进心肌供血,改善缺血症状 [1-2]。依那普利(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影响到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阻止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升高;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心肌增生而引起心室重构) [3-4]。本文中,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总有效率,所以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成燕.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4,09(1):1893.
[2]杨晓蕾,张钦婷,边振,等.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4,09(2):73-75.
[3]徐建红,赵依农,周少军.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8(3):2223-2225.
[4]周磊,吕远, 张小勇.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1):1389-1390.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42例, 女30例, 年龄50岁~80岁, 平均年龄 (65±12) 岁, 心力衰竭病程 (5.5±1.5) 年。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 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 (2) 心力衰竭的诊断符合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3) 按照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Ⅳ级及6 min步行距离<450 m的患者, 且入选前未用过ACEI和螺内酯; (4) 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发病3个月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分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 (A组) 40例, 单用依那普利组 (B组) 3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病程和心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休息、限盐、积极治疗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等一般治疗, 有体液潴留者给予适当利尿剂, 心功能Ⅱ~Ⅲ级者加用β1受体阻滞剂。2组均给予依那普利,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范围5~20 mg/d;A组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10~20 mg/d。观察时间为3个月, 治疗期间避免使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可能影响心功能和血钾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治疗前后行临床症状评价、心功能分级的评估及6 min步行距离测试。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病情变化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评定疗效,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变化见表2。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素紊乱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神经内分泌拮抗疗法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β受体阻滞剂已被推荐为基线药物[1]。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活跃, 体内醛固酮水平升高, 应用ACEI或ARB治疗虽在短期内可使醛固酮下降, 然而长期观察血中醛固酮逐渐反弹, 即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2]。有研究表明醛固酮有独立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且相加于AngⅡ的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利影响,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3]。因此,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继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之后第三个能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的有效药物, 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可望取得更大的益处。
本文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运动耐力等方面较单用依那普利效果显著, 此结果与已报道的多项临床研究相符。两种药物使用方便且效价比好, 患者依从度高, 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12) :1076-1095.
[2]孙爱华, 赵强, 杨杰治, 等.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 12 (1)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