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精选4篇)
小说《海边的卡夫卡》 篇1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作家, 他的作品似一股强劲的旋风震撼着全球读者的心灵, 其作品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除了在内容上满足了当下读者某种心灵深处的渴求与读者产生共鸣之外, 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手段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2002年出版发行的被称为村上巅峰之作的《海边的卡夫卡》的语言风格, 更是独具魅力。村上作品的语言风格正如日本明星大学学者腾贵子所说“村上的作品与芥川的作品不同, 简洁易翻译, 具有独特的黄油味”。腾贵子所说的简洁, 可以理解为句式的独特用法。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风格手段
日语的句式, 通常是主语在前, 谓语在后, 宾语在谓语前面, 修饰句在前, 中心词在后, 偏正在前, 正句在后, 这些句式是日语中的正常表达顺序, 可以理解为常式句;但有时为了表达的某种需要, 改变正常的表达句式顺序, 主语在后, 修饰成分在后, 正句在前, 偏句在后, 动词在前, 宾语在后, 这些非正常的表达顺序的句式, 可以理解为变式句。村上作品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例, 基本的句式表达手法为常式句, 平行线章节的奇数章中, 以平实、叙述性的语言, 绝大多数的常式句式讲述了15岁的卡夫卡离家出走后一系列的经历, 无意识中杀死父亲, 与母亲和姐姐的交合, 甲村图书馆的奇遇, 森林深处另外世界梦幻般的奇遇, 最后走过人生后的15岁;偶数章中的“木碗山”毒气事件, 智力障碍的中田老人与猫的对话, 专门杀猫为业来收集灵魂的琼尼·沃克的残忍杀猫情景, “出口”、“入口”的寓化描写等都是以常式句慢条丝理, 有条不紊地向读者讲故事。描写、叙述、议论的自然平实, 语势和缓, 形成了朴实典雅的语言风格。
唯独这里坡比较陡。爬了十来分钟, 来到一片林中开阔地。地方相当不小, 像桌面一样平平整整。踏进森林之后, 私下鸦雀无声, 阳光遮没了, 空气变得凉森森的, 而单单这里是头顶也光朗朗的, 小广场似的。 (林少华译本, 第16页)
这段描写文字中, 村上以常式句的表现形式向读者展示了战争后方——日本山梨县“木碗山”的自然环境, 在自然的描写中, 使人体会到恬淡的和谐与温馨, 表现出战争岁月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与憧憬, 让人产生平和友爱之情。自然句式的叙述, 与后面的冈持老师对中田行使的暴力, 集体昏迷事件, 以及集体昏迷事件与奥姆真理教在1995年1月所策划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现代社会暴力之间、那场战争之间的隐喻关系的解读都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与对比作用。
《海边的卡夫卡》在诸多章节中采用了变式句的表达方式, 变式句表达形式主要是有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情形, 这对于抒发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感情, 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突出人物形象, 加深语意、渲染气氛、突出感情、增大风格效应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语调仍像平日那样多少有些迟缓, 仿佛刚刚从酣睡中醒来, 嘴唇肌肉笨笨的, 还无法活动自如。但那终究属于表象, 实际上他已彻头彻尾地醒来, 一如往常。 (林少华译本, 第100页)
村上在小说的开篇就连续用了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表达方式, 作者把定语与状语刻意地放到了句末, 凸显了定语和状语的表达内容, 打破读者平静的心态, 使读者一开始就产生了悬念与猜测, 引领读者带着问题读下去, 走进《海边的卡夫卡》, 走进村上世界, 为后面突出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的复杂心理埋下伏笔。
把人一劈两半?这——,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神干的事情基本上都让人捉摸不透。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时又过于——怎么说呢——理想主义的倾向。若容我想象, 大概类似某种惩罚吧, 就像《圣经》上的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 (林少华译本, 第41页)
“大岛本身患有性同一性障碍, 兼任卡夫卡少年拟似哥哥和拟似姐姐角色”, 大岛本人也称自己的性别很特殊, “无论怎么看都不能称为健全的物件”。村上在小说中有意安排大岛讲的希腊故事:柏拉图《盛宴》, “世界不是由男和女, 而是由男男、男女和女女构成——神用利刀将所有人一劈两半”。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 在陈述的最后说出了这种惩罚就像亚当与夏娃被赶出伊甸园, 使读者的思路立刻跳跃到人分成男女与亚当、夏娃受罚的隐喻关系, 为后来深入解读大岛性别之谜留下悬念, 为解读村上潜意识里钟爱“母题”及母题的象征意义找到答案。状语后置凸显了亚当、夏娃受罚来讲神话, 使叙述结构紧凑, 语气舒缓委婉, 提升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短句风格手段
腾贵子所说的简洁指的是村上作品中句子的语言结构简短, 表达清晰, 易于理解。这种句式不同于一般日本文学作品里由诸多复杂修饰语构成的烦琐的长句表达形式, 短句的语言节奏明快, 短小简练, 朗朗上口, 生动活泼, 接近日常的口语, 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 阅读起来如同面谈, 十分亲切与自然。短句式运用于通篇的各个部分, 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 如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行为描写、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等多方面。
关于心理描写:
下床走到窗边仰望夜空, 一时思绪纷纭。思索一去无返的时间, 思索流水, 思索海潮, 思索林木, 思索喷泉, 思索雨, 思索雪, 思索岩, 思索影。 (林少华译本, 第284页)
田村卡夫卡盼望已久的少女深夜出现后的离去, 使他难以从浪漫的幻觉似的情景中回归, 展现了卡夫卡对离去少女的依恋与惋惜的情怀进而展开联想, 想到河流、海潮、森林、喷泉、雨、雪、岩石、影子, 作者以极其短小的句式, 点到为止, 并没有详细写出联想具体事物的什么内容而发动读者神经自己处理辐射的内容,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赞美情怀, 为后来的走进森林寻找他自己认为是抛弃父亲和自己带着姐姐离家出走的母亲、梦中爱恋的19岁少女都打下了铺垫。
关于景物描写:
重重叠叠的耸立着的树木, 密密匝匝的羊齿、下垂的常春藤、疙疙瘩瘩的树根、腐烂的落叶堆、虫子留下的干巴巴的空壳、又粘又硬的蜘蛛网, 以及无数的树枝——这里的确是树枝世界。张牙舞爪的枝、互争空间的枝、巧妙藏身的枝、弯弯曲曲的枝、冥思苦索的枝、奄奄一息的枝…… (林少华译本, 第435页)
这段走向森林核心途中的一段景色描写, 作者采用了述宾结构的排比形式, 立体地描写了通往目的地环境的恐惧, 而且“这种光景无休止地重复着”, 由只能摸索着前行, 到不再对森林感到恐惧, 直至将森林路径规律记在心里, 使森林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些内心世界的变化中, 复杂得让人毛骨悚然的景物描写的效果, 短句的景物描写对于塑造11个渴求得到母爱“难道我连被母亲爱的资格都没有吗?”将佐伯当作自己母亲的并且潜意识中希望见到母亲的15岁少年的形象, 起到了烘托作用, 这段描写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耸立着的树木正处于旺盛的生长之际, 正是年轻少年的象征, 他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诸如:象征母亲消失之后, 与他冷淡疏远, 精神上和肉体上都虐待着他的父亲的疙疙瘩瘩的树根, 象征着名存实亡的母亲带着姐姐离家出走、父亲被杀之处东京的家腐烂的落叶堆, 象征抛弃少年离家出走的母亲, 象征甲村图书馆馆长佐伯。实际上通过去往森林的入口的景物描写分析, 已经预示了少年进入森林不能死要回到这个现实世界、佐伯所说的“你停留在这个世界是不可以的, 你必须回到原来的世界中去”的结局。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风格手段和短句的风格手段体现了村上春树作品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 体现了村上春树简约的艺术世界, 这种将表达手段和方式本身转变成了一种复杂的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转变成了一种通过读者精神的再生产的过程, 给了读者一个放射状的联想的空间。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的中期研究成果, 项目号:09BWW005)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日]著, 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版。
[2].雷世文:《相约挪威的森林》, 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
[3].小森洋一[日]著, 秦刚译:《村上春树论》, 新星出版社, 2007年版。
[4].杰·鲁宾[美]著, 冯涛译:《倾听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版。
小说《海边的卡夫卡》 篇2
2、我觉得最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 《海边的卡夫卡》
3、往下我集中注意力在森林中穿行,注意不迷路、不偏离路。这比什么都重要。 《海边的卡夫卡》
4、某种具有不完美性的作品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至少强有力地吸引某种人的心。 《海边的卡夫卡》
5、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东西,最好完全不说。 《海边的卡夫卡》
6、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的事物。 《海边的卡夫卡》
7、这世界上没有你赖以存活之路,为此你自己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顽强是怎么回事。 《海边的卡夫卡》
8、较之把自由本身搞到手,把自由的象征搞到手恐怕更为幸福。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9、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10、我们都是失落的灵魂,没有一种拯救是纯洁完善的,重要的是,我们上路了。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11、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你寻求声音之时,哪里惟有沉默;你寻求沉默之时,哪里传来不间断的预言。那声音不时按动藏在你脑袋某处的秘密开关。你的心如久雨催涨的大河。地面标识一无所剩地被河流淹没,并冲往一个黑暗的地方。而雨仍在河面急剧倾泻不止。每当在电视新闻里看见那样的洪水,你便这样想道:是的,一点不错,那就是我的心。 —— 村上春树 《海 边的卡夫卡》
12、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13、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14、大凡事物必有顺序,看的太超前了不行。看的太超前,势必忽视脚下,人往往跌倒。可另一方面,光看脚下也不行。不看好前面,会撞上什么。所以么,要在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事物。这点至为关键,无论做什么。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15、我在自己周围筑起高墙,没有那个人能够入内,也尽量不放自己出去。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16、正经思考不正经的事,纯属徒劳。 《海边的卡夫卡》
17、人生都错位了那么久,腰骨错位也是可能的。 《海边的卡夫卡》
18、习惯于不怀期望地等待什么,习惯于独自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了,对此也全然不感到难受。 《海边的卡夫卡》
19、作为款额能有实感的至多五千日元。再往上数,十万也罢一百万也罢一千万也罢全都彼此彼此,即那是“很多钱”。虽说有存款,也并未亲眼见到,无非听到现在有多少多少存款的数字而已。总之不外乎抽象概念。所以就算人家说现已消失不见了,他也上不来把什么搞不见了的切实感受。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0、如此这般,中田住进弟弟提供的宿舍,接受政府补贴,使用特别通行证乘坐都营公共汽车,在附近公园同猫聊天,一天天的日子过得心平气和。中野区那一角成了他的新世界。一如猫狗圈定自己的自由活动范围一样,没有极特殊的事他从不偏离那里,只要在那里他就能安心度日。没有不满,没有愠怒,不觉得孤独,不忧虑将来,不感到不便,只是悠然自得地细细品味轮番而来的朝朝暮暮。如此生活持续了十余 年。 ——村上 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1、但即使被至亲冷眼相待,中田心里也并不甚难过,一来已经习惯一人独处,二来若有人搭理或热情相待,他反倒会心情紧张。对于一生积蓄被表弟挥霍一空他都没有生气,当然事情糟糕这点他是理解的,但并未怎么失望。度假山庄是怎样一个劳什子,“投资”又意味什么,中田无法理解,如此说来,就连“借款”这一行为的含义都稀里糊涂。中田生活在极其有限的语汇中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2、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 眼睛 耳朵以免沙 尘进 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就想像那样的沙尘暴。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3、让·杰克·卢梭有个定义——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樊篱之时。堪称独具慧眼之见。的确,大凡文明是囿于樊篱的不自由的产物。当然,澳大利亚大陆的土著民族例外,他们一直把没有樊篱的文明维持到十七世纪。他们是本性上的自由人,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时候去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他们的人生的的确确处于四处游走的途中,游走是他们生存本身的深刻的隐喻。当英国人前来建造饲养家畜的围栏时, 他们 全然不能理 解其 意味什么,于是他们在未能理解这一原理的情况下被作为反社会的危险存在驱逐到荒郊野外去了。所以你也要尽量小心为好,田村卡夫卡君。归根结底,在这个世界上,是建造高而牢固的樊篱的人类有效地生存下来,如果否认这点,你势必被赶去荒野。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4、假如我是影子,我不愿意只一半。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5、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6、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 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7、“希望你记住我。”佐伯说,“只要有你记住我,被其他所有人忘掉 都无所谓。”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8、我相信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性格等等因素所造成的一个人行动的最终结果。我也始终相信这些因素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29、我一不坚强二没有独立心,不外乎硬被现实推向前去罢了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0、有比重的时间如多义的古梦压在你身上。为了从那时间里钻出,你不断地移动。纵然去到世界边缘,你恐怕也逃不出那时间。但你还是非去世界边缘不可,因为不去世界边缘就办不成的事也是有的。 车过名古屋时下起了雨。我看着在发暗的玻璃窗上划线的雨珠。如此说来,出东京时也好像下雨来着。我想着在各种地方下的雨:下在森林中的雨,下在海面上的雨,下在高速公路上的雨,下在图书馆上的雨,下在 世界 边缘的雨 。 我 闭目合眼,释放身体的力气,缓松紧张的肌肉,倾听列车单调的声响。一行泪水几乎毫无先兆地流淌下来,给脸颊以温暖的接触。 《海边的卡夫卡》
31、权当自己是块海绵,至于保存什么抛弃什么,日后在定不迟。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2、偶然的相遇对于人的心情是相当重要的。 《海边的卡夫卡》
33、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提前,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不吉利的舞。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4、我们的脑袋里—我想应该是脑袋里—有一个将一些作为记忆保存下来的小房间。肯定是类似图书馆书架的房间。而我们为了了解自己的心的正确状态,必须不断制作那个房间用的检索卡。也需要清扫、换空气、给花瓶换换水。换言之,势必永远活在自身的图书馆里。 《海边的卡夫卡》
35、Pain is an anchor,mooring me here.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6、所以有时候,有些回忆式不能轻易有的,有些回忆既能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也能从内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7、这往下你必须成为这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不管怎么样。因为除此之外这世界上没有你赖以存活之路,为此你自己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顽强是怎么回事。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8、纵使那样,也就是说纵使你的选择和努力注定徒劳无益,你也仍然绝对是你,不是你以外的什么。你正在作为你自己而向前迈进,毫无疑问,不必担心。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39、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40、最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41、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42、有些东西,不是说全然不曾有过,只是活着活着那东西就用不上了,所以忘了。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43、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篇3
时间是一条不可逆的流。只可向前, 不可后退。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抱憾于眼前的不堪, 想要回到曾经的某一时间, 说道:“让我们重新开始吧”的时候, 我们“回到”的仍旧是未来。“重新”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然而这只是哲学的判断和现实的经验。当我们都习惯、认同并不假思索地屈从于这判断和经验时, 村上春树把我们引向了异途。当田村卡夫卡来到高松的甲田图书馆住下, 他就在夜半看到了三十多年前、十五岁的佐伯。那个少女身着蓝色连衣裙, 静静地坐在桌边, 托腮凝望钉在墙壁上的画着的海边少年。
就如同小说最后, 在那片诡异森林里的士兵说的那样:时间不是问题。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时间既可以被割裂, 亦可以被重复, 甚至可以被延宕。这是借“活灵”这个道具完成的。“活灵”出自日本的民间传说, 亦在紫式部《源氏物语》中有所涉及:就是活着的人, 在灵肉分离之后产生的魂灵。这魂灵的主人的肉身尚未死去, 但其精神实际上已经“死”在某一时刻了。佐伯的肉身尚存, 五十岁, 开“大众·高尔夫”轿车, 每天在图书馆二楼书写自己的记忆。但, 她的精神已然逝去, 永远地停留在二十岁。
田村看到的, 就是佐伯的活灵。时间, 如游戏般被重构了。这是对哲学判断的挑战, 还是对现实经验的挑战?都是, 又似乎都不是。时间, 仍是一道流。只是这道流, 交汇在他者逆流的某个点上而已。
六十岁的中田是一个无比奇特的人, 他没有“认知”能力, 不懂“感受”, 简单、和缓。看着他, 使人不禁想起老子的理想:绝圣弃智。生者常向往活得精彩。可怎样才算是活的精彩?即不平淡。怎样才不平淡?即超越周遭人等。怎样才能超越他人?就要先背离本心, 在他人铺就的大路上拼命挣扎。于是, 有了江湖, 有了营营汲汲的众生。但在生者即将往生之时, 他又往往会迷惑:我真的在这世上走过一遭?我走过的那些脚印里, 可有一枚真正是为我的心而踏出的?
所以老子要绝圣弃智。或许这样方可回归本心。所以李渔几十岁了, 还盼着自己能葆有一颗童心, 这亦未尝不是如此这般。能找到“入口石”的, 只有中田和星野———这一对“脑子不太好使”的老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入口石”是一个关键。佐伯曾经封闭了他, 待中田将其开启, 田村卡夫卡就穿过了神秘的森林, 由迷失的士兵引路, 步入其中。当他在其间再次见过少女佐伯和成年佐伯之后, 他明白了:他必须从中走出来。在就要走出那化作森林的入口石时, 田村亦有反复, 差点留了下来, 但最终还是在佐伯的意念指引下, 走了出去。
入口石, 是怎样的隐喻?其实说来简单, 一字即曰之:心。活着, 活的并非肉体, 而是心。死去, 死的亦非肉体, 亦是心。人人有心, 但未必开启。有时是因为忘记;有时是因为耽搁;有时, 是因为无法找到。你是否真正步入过自己的本心?又是否从中走出?或者, 你是否能够, 将你心的入口石开启?
弗雷把一切叙事都简化了。他把所有的情节都归类于几十种不变的神话原型。许多人中了弗雷的蛊, 拼命想冲破原型, 自成一体。唯村上春树背道而驰。“弑父娶母”, 这看似老套的情节, 被作家拿来, 和上日本的灵魂, 而出炉的文字, 让我深切地感到熟悉得陌生。
弑父娶母的诅咒被强加在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身上, 他的出世, 就是为了践行这一诅咒。田村是否真的如咒之约, 履行了命运的安排?可能是, 亦未必是。语焉不详。
田村的父亲被杀死了, 他化身捕猫人乔尼·沃克, 被中田所杀, 然而田村却发现, 父亲的血污了自己的衣服;田村与作为母亲的佐伯和作为姐姐的樱花交合, 但这交合本身就难辨真伪, 何况那关于佐伯和樱花的“假说”亦非确凿。
希腊的俄狄浦斯王被动地遭受了弑父娶母的命运, 痛不欲生;日本的田村卡夫卡却主动地寻觅着履行厄运的机会。痛, 有时是一种莫名的狂欢。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哪怕是偶然:当你有伤口在作痛时, 你的内心却享受着这痛楚感?人们爱的, 可能就是“痛”本身。为什么令人刻骨铭心的, 往往是最痛的?如是而已。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 篇4
想象一个15岁的离家出走的少年会有怎样的故事。一个不识字的老伯影子只有一半,却可以和猫儿们闲谈。人们这不能同时爱着15岁的少女和50岁的中年妇女,而且这少女和中年妇女只是不同时间域里的同一个人?
故事固然奇物,但风格却和《挪威的森林》没什么不同。舒缓淡雅,细节丰富。顺便两个人都可以很随意地就人生意义和性爱谈论一番,就像你我谈论天气和流行歌曲。我想日本的日常生活也未必如此,村上不过省略了日常生活的繁琐和表象,让小说里面的人物直截了当触及人生这一本体。灵魂是害羞的,在人多的时候,在光天化日之下藏匿在皮囊里面。需要我们营造了氛围,布置了场景,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然后毕恭毕敬地请他出来。灵魂开始活动的时候,我们直接面对最脆弱的自己,最裸露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就是说开始思考生之意义,时光又是什么东西,我们接受什么,抛弃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很羡慕春上小说里面的人物,卡夫卡,渡边,杰。。。。。。统统绕过了那些繁琐的工作,同其他人交流切实的思想。
当然我不奢望我的生活真能如此,只希望有小部分的时间跟小部分人能淡然说话,就像置身在春上的小说里。
15岁的少年背负着父亲对他人生的诅咒,决定成为世界最坚强的少年。而这诅咒就是他将杀死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和姐姐做爱徒然看到这些谁都会觉得难以理解,而作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这样一个违背常理的事情讲的合情合理。整部作品笼罩在世界边缘的气氛中,有些地方像极了《罪与罚》里面入骨三分的心理描写。最终作者并没有让法律介入其中,这倒给我一种释然。总觉得法律并不人性,公平大概公平,却不尽合理。人有些时候做出违背心智的行为也是有的,是可以得到原谅的。
这样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让人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性与爱的关系,时光与记忆的本质,处处有着隐喻。在我们这个年龄这样一本书将会释然很多。多年以后在读这本书,也将促使我对我人生那一阶段的形状加以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