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培养

2024-09-04

使用培养(精选12篇)

使用培养 篇1

新课程更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思考、体验。教师对课程的态度不仅满足于“拿来”,而且还应伴随课程改革的开展,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即重新加工教材创新教材,拓展课程新资源,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结合实践谈谈体会。

一、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注重问题的解决。那么,是不是学生自主探究了,问题解决了,就能把握一节课的重点,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呢?不一定。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问题:7个人平均分乘2条船,每条船可以乘几人?还剩几人?

许多同学通过操作学具得到:每条船乘3人,还乘1个。如果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说,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如果我们到此为此,你能说此题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了。课中呈现该问题作为研究探讨的内容,其目的不在于得到结果,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体验、感悟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如果学生在解决此问题中所应用的策略依然是原有的,对于“新知”而言是停留于低策略水平的,那么这个过程远远没有实现问题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策略一:设计第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深入感悟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个问题解决后,提高第二个问题(不操作你能知道);25个人,每条船乘3人,需要几条船,该问题在解答的要求上高于第一个,学生不借助真实材料,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质,领会问题的要点才能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上来理解并解决问题,在思维层次上明显高于第一层次。

策略二:适当变换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个问题解决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六一节,学生按2个红气球,3个黄球的顺序悬挂,第23个是什么球?学生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从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发展相同的因素,提炼问题的本质,感悟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借助教材,指导学生给课本空白处补白

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边读边勾画边在空白处添一点“精华”,如心得、补充内容等,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能克服读书时眼到心不到的弊端。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它可帮助学生弄懂一本书,经历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并能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并弥补。许多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都是以简洁的语言给出,而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些体会写在书中恰当的位置作备忘。

例如:讲三角形高的时候,这个概念虽然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在总结的时候,要让学生在相应的空白处注上:

①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因此三角形有三条高。

②求三角形面积时,公式中的高是指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③有的三角形的高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清楚了这一点,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活用教材,创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统计》这一课,我没有按教材的内容教学,而是自己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让学生调查本小组最爱吃的水果的人数,并把喜欢的水果图贴在统计图上:

活动二:根据信息,移动活动图片

信息:在这四种活动中参加跳远的人最少,参加跑步人最多;参加跑步的人数比参加踢球多2人。(移动图片)

活动三:投篮比赛(一年级)

一班:正一

二班:正

三班:正正

四班:第二名

看信息完成统计表

如此一设计,此一课程教学设计便具有了创造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有意义学习。

总之,在开设、灵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有效引导学生自信的数学学习,必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使用培养 篇2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公司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党管干部、管理人才的原则同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特制定本规则。

一、干部的选拔

(一)选拔的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6、依法办事原则。

(二)选拔任用的条件和资格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拓创新,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党委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各项决策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

2、提任公司中层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是与公司签订

劳动合同的合同制员工。提任公司中层正职和副职的,均应在下一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3、提任公司中层副职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提任公司中层正职、副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以及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的人员应当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或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4、提任公司中层正职的,原则上男年龄在50周岁以下,女年龄在45周岁以下;提任副职的,原则上男年龄在45周岁以下,女年龄在40周岁以下。

5、身体健康,符合任职岗位的需要。

6、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基层及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可以从本单位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公司其它单位选拔任用,还可以易单位交流选任。

提任领导职务的一般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三)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1、推荐

⑴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要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设置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由党组织按照拟任职位推荐。民主推荐由公司干部使用考察组组长主持,主要以会议投票推荐的方式进行,然后与民主推荐出的人选所在单位沟通,并向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分管组织工作领导汇报后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⑵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向公司党委、公司推荐拟任职

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书面推荐材料并署名。

⑶公司基层单位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单位组织推荐提名,并写出书面推荐报告,一式两份,单位盖章、党政主要领导签字后报送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公司机关部门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部门推荐提名,部门写出书面推荐报告,一式两份,单位盖章,部门主要领导签字,经公司部门分管领导签署同意意见后,报送公司组织人事部门。

2、考察

⑴公司党委、公司确定考察对象后,由公司组织人事部门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制定具体考察标准,进行严格考察。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向组织汇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干部任用前也要由公司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察。

⑵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追究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3、酝酿

⑴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⑵酝酿应当根据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分管组织领导工作领导、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中进行,以及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征求公司系统、部门分管领导意见,或者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委托公司分管组织工作领导征求公司系统、部门分管领导意见。

4、讨论决定

⑴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公司党委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任免决定。

⑵公司党委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

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做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⑶公司党委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公司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公司党委部委员会会议形成决议后,及时召开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会议,通报公司党委部委员会会议关于干部任免的决定事项。如有班子成员提出影响干部任免的问题,可由会议主持人决定暂缓有关人员的任免,并由纪检委员、组织人事部门调查核实有关问题,如问题属实,报公司党委部委员会会议撤销有关人员的任免决定;如问题失实,仍按公司党委部委员会会议决定任免。

5、任职

⑴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公司党委会议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同时由公司纪检委员或指定专人同其进行廉正谈话。

⑵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任命的干部,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会议决定之日起计算。由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会议确认任职资格,推荐任用的干部,公司按《公司法》和《集团公司章程》有关程序聘任,自聘任之日起计算。

⑶经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考察、确认任职资格,向

公司推荐任用的干部,按集团管理的干部进行管理。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公司董事、监事的会议决议,是董事、监事的任职文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的会议决议,是上述人员的任职文件。公司董事会聘任高管人员的会议决议,是经理层人员的任职文件。公司党群组织负责人由集团公司党委按党的组织程序任用。

⑷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及享受副总经理待遇的其他人员,由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下文聘任。

⑸党群干部由公司党委下文任命。⑹行政干部由公司下文聘任。

⑺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相应人员调整要做到三同时:新建经济组织机构的同时建立党群组织,调整行政组织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群组织的设置,配置行政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群工作人员。

二、人才的培养

(一)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的重要性和原则 后备干部是完成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力量,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是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是企业保持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也促使企业内部关系更加和谐。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避免人才断层,人才流动过快。公司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建立档案、分批次、有重点的培养方式。

(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条件

1、重点选拔、培养对象

⑴一线生产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初级技术职称(技

师等同),具备炭素行业1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在公司5年以上工作经历,为班组长或生产骨干;

⑵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具备本科学历和中级(或中级以上、多个中级)技术职称,具备相关1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在公司6年以上工作经历,为部门业务骨干,能够独立负责部门1个或几个业务口的工作。

⑶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具备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具备相关7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在公司3年以上工作经历,为部门业务骨干,能够独立负责部门1个或几个业务口的工作。

2、跟进选拔、培养对象

⑴一线生产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及初级技术职称(技师等同)或具备炭素行业10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在公司4年以上工作经历,为班组长或生产骨干;

⑵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具备本科学历、初级技术职称,具备相关10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在公司4年以上工作经历,为部门业务骨干,能够独立负责部门1各或几个业务口的工作。

⑶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具备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具备相关4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在公司2年以上工作经历,为部门业务骨干,能够独立负责部门1各或几个业务口的工作。

3、优先考虑条件

⑴获省部级“五一”劳动奖章、先进称号或参与的技术攻关、设备改造项目取得技术专利;

⑵获地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先进称号或参与的技术攻关、设备改造项目取得技术专利;

⑶获集团公司级先进称号或参与的技术攻关、设备改造项目获得集团公司有关部门书面认可;

⑷获公司级先进称号或参与的技术攻关、设备改造项目为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人才的使用

(一)实行干部交流制度

1、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2、有计划的对新提拔中层正副职干部进行易单位交流;对有条件的干部进行轮岗锻炼;有针对性的安排后备干部到条件艰苦、困难岗位挂职锻炼,使其早日成熟;有计划性的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学习和任用;推进机关与基层、党务与行政、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

3、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组织人事部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

(二)实行干部任职的回避制度

1、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单位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2、公司党委会议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3、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四、干部的调整

(一)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1、达到任职年龄界限(男55周岁,女50周岁)的;

2、在班子考核建设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25%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其诫免谈话,经组织考核认定确属不称职的,予以免职;

3、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二)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辞职手续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1、自愿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职务的。自愿辞职,必须写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应及时向公司有关领导汇报。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2、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

3、责令辞职,是指公司党委、公司及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适应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拒不辞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三)实行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四)班子考核中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及其它原

因免(撤)职的干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经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业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重新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其中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服从组织安排,不能在新岗位履行职责以及处分期未满的,不提拔任用。

五、纪律和监督

(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遵守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十项守则:

1、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2、不准以书记办公会、经理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部委员会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3、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4、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委员会会议集体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5、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6、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身边工作人员;

7、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8、不准在选举中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

9、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10、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伙、圈子,或者打击报复。

(二)对违反本办法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三)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四)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公司党委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建议。

(六)纪检委员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本规则适用于选拔任用公司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学校如何在使用当中培养老师 篇3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建设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那么学校应该怎样去培养提升教师呢?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校的做法。

一、团队精神,凝聚浩然正气

一个集体、一个组织要有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精诚团结。良好的团队精神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而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首先应该有共同的目标愿景。我们唐山第十七中学的共同愿景是:质量强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质量校园、平安校园、信息校园、花香校园、书香校园。这一正确的、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让教师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对教师专业成长定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其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联系工作实际找差距,提高对加强师德修养的认识,树立师德典型,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使校园内有正确的行为、舆论导向,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始终洋溢着浩然正气。

再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要依靠制度保障。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良性运转的管理机制,如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全校每一位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及时纠正与调整,并将其载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如教师的奖惩机制。对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者,评选为优秀教师,大多给予精神奖励。对不按要求工作、违规违纪的老师进行适当的批评。

教师在一个有正气、有干劲、有规矩的团队之中,必然会受到感染,自觉融入其中,教师的进步是可想而知的。

二、遵循规律,促进全程发展

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性的。作为校长,要善于抓住教师成长的阶段性规律进行培养,这个规律就是125成长规律。一般情况下,一名教师的成长会有这么三个阶段:入职第一年属于激情幼稚入门期;第二年到第五年属于快速跨越成长期;第五年以后属于缓慢平稳成熟期。学校应该根据教师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侧重地进行全程培训,促进其终身发展。

对于处于入门阶段的年轻教师,应该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经送宝,帮助新教师“洗脑子”;主动牵线搭桥,帮助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大胆启用,给新教师“压担子”;创造条件,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台子”。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迅速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对于处于上升阶段的教师,要给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把优秀青年教师送出去学习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时代信息。回校后,在教师会上谈感受、谈心得、讲收获,让一人学习,全员提高。通过举行公开课和教研会的方式,实现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相互观摩,资源共享。应该鼓励教师冒尖,支持教师的课改实验,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处于平稳期的教师,进入到教学成熟的阶段。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强了,教学手段运用得也驾轻就熟,但同时也会遇到成长的瓶颈。长期的固有模式,会使他们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失去了创新的锐气,有的教师会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因此,要让研究和思考占据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从自觉地反思中获得喜悦和成就,教学常教常新。

三、校本研修,提升专业素质

我们总爱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是我更愿意把教师比作参天大树,在为人们遮挡风雨、送来阴凉的同时,自己也能健康挺拔,在无怨无悔中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应该既惠泽别人,又提升自我。应该时时处于一种思考状态,处于一种研究状态。让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成长,实现连锁、辐射的资源共生、成长共享效应。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校着力加强和改进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秉承“抓实、抓严、抓细”常规工作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每周按学科章节备课、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立足校本资源,广开培训渠道,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三个年级普遍推行三种校本研修的形式:课前研讨、课例研讨、主题研讨。数学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组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英语组的“如何改变课堂单词教学模式”等主题研讨和理综组、文综组的课前研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校本教研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评价中成长。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教向学的转变,死学向探究的转变,单一知识向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转变,封闭的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干中学,学中干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他们不再满足于教书匠的生涯,而是走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殿堂,人人承担了课题,人人参与了研修。每学期结集成册的课后反思、教学叙事等随笔文章和在刊物上发表的专业论文见证了教师们立足校本、投身课改的坚实足迹,同时也搭建起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阶梯。

四、善待赏识,激发工作热情

教师作为注重精神生活、追求人生价值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当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肯定时,才会觉得付出的劳动值得。教师只有受到尊重,才会坚守讲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引领灵魂向上。原来有可能导致内耗阻滞的消极因素才有可能转化为促成协作互补的积极因素。因此,我以为:和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样重要的是对教师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引导,要对教师的才能充分地赏识,要学会用事业凝聚人,用感情团结人。

每年元旦,我给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赠送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我亲笔写下的新年祝语,每一名教师的内容都各不相同,上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比如,我给张静老师写的是:学音乐、教生物、改化学,科科都行;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坛先锋。这是一名年轻教师,看后非常感动,工作的热情更高涨了。我想这就是赏识的魅力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校长,无论多忙,都应该深入基层,深入到老师当中。在生活上,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从老教师子女的升学、就业到青年教师本人的婚姻及子女入托上学,从教师本人的生病住院到家属的工作调动,都悉心帮助,教工的心态思想将更加稳固,营造出一片融洽温馨的文化氛围。

五、书香校园,充盈精神世界

一个不愿意读书的教师,是永远不会有进步的。“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这应该成为教师书香生活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着生命。因此,要让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让读书成为教师精神生命的呼吸,让读书成为教师校园生活的基本方式。

营造书香校园,浓厚教研氛围。新教育实验开创者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

浅谈学生使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篇4

一、读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地图意识, 熟悉地理事物分布, 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首先, 教师要讲清地图基础知识的概念和用法, 特别是地图上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地图学习中必须清楚的最基本的概念, 对学习以后的各种地图大有益处。其次要多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采取读图、拼图、填图、画图、说图等多种训练方式,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绘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查找、分析、思考和应用地图, 逐步提高学生读图知识能力, 但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地图,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图像结构, 还必须注重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 可坚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板图板画粗绘一些课堂简图, 久而久之,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根据课程进度, 布置一些绘图的课外作业或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地图知识和技能, 自己绘制地图, 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

三、析图能力的培养

有的学生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 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的应用, 结果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题就不知所措。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剖析, 把其中的基本原理吃透, 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读图分析时, 一是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开阔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忽视个别现象和特殊规律。

四、记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图, 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使繁杂的地理事物化为简单的直观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地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 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由于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记忆与展现, 那么, 通过图像建立起来的地理图像在记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情况报告 篇5

按照辽宁省和X市对于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与使用情况的要求与安排,X县委高度重视,积极部署,严格了选拔措施,搭建了培训平台,使用了一批后备干部,完善了考核制度,形成了“选、育、用、管”的整套机制。现将我县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选拔措施

在选人渠道和选人方式上,X县按照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标准,进一步拓宽了选人渠道,坚持把村级产业带头人、农村经济人、复转军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党员纳入视野,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广泛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后备干部人选。

使用培养 篇6

一、情境唤醒,感悟符号表达的魅力

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每一个数学符号的诞生,背后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执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情境,介绍符号的演变历史,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符号的出现产生好奇,感受它们的不同内涵;另一方面也要以童趣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抽象性、简洁性、模型性有所领悟,从而接纳、喜欢符号。

例如,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学“数的认识”时,笔者就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符号表达的魅力,经历了数字符号抽象的过程。

【教学片段1】认识数“1”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坦克有几辆?(1辆)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也是“1”个呢?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个太阳、1座房子、1条小路、1片草坪)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个数是“1”的物体,真了不起!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它们的个数。比如,这1辆坦克(贴坦克的实物图)我们就可以用1个圆片来表示。这1个圆片就表示?(一辆坦克)

师:除了这样表示外,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数来表示,知道是几吗?(1)

师在田字格里写1:看这里。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写“1”的,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从这个地方起笔,直直地向左下角倾斜,就写出了1。请大家伸出1根手指,跟我写1遍。你觉得“1”像什么?(像粉笔、铅笔)

师:你能不能用“1”来说一句话呢?(1只兔子、1朵花等)

师小结:同学们,这个“1”可真了不起呀!它可以表示1个小动物,也可以表示1个植物,可以表示1个水果,也可以表示一个建筑物。你们觉得“1”伟大吧!好,就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这个了不起的数——“1”。

学生从情境中个数是“1”的物体出发,经历“实物—图片—数字符号”的过程体现了数“1”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此基础上回归生活,将“1”的意义及时地进行拓展提升,使学生理解“1”不仅表示1个动物、1个植物,还表示1座建筑物等,虽然事物的属性不同,由于它们的个数都是“1”,所以都可以用“1”来表示,从而完成了数“1”的有效建构。接下来的几个数都让学生充分经历“实物—图片—数字符号”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符号表达的简洁、抽象、准确、清晰性。

在学习了“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增加运算符号及位值制的介绍。就如,数学家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探索后才逐渐确定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等一系列符号。在教学“+”时,可以用课件演示先出现“-”,再移入“丨”合并成“+”,体现加号包含的“合并、增加”的含义;教学“-”时演示从“+”里去掉“丨”,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教学“×”时,课件演示将“+”旋转45°变成“×”,表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的含义;在认识“÷”时,可以结合除法的含义边写边理解:先写中间一横表示平均分,上、下各一点,表示每份同样多。形象生动的符号生成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符号的兴趣,拉近学生与符号的距离。

二、多元表征,经历符号抽象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离不开让他们经历符号的产生、运用、推广、建模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时,我们应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征数学对象,遵循“从具体事物→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的表示”的符号化表征过程。

在执教北师大版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思考如何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让学生提前进入思考状态。第二天上课时,笔者让学生一一展示自己的创意并说一说想法,然后让全班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大家发现有的同学是用“半个”“一半”这样的文字来表达,有的是用画图来表示,有的是尝试用自己创造的等符号来表达。接着,笔者抛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这些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们很快发现:“他们都想表示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然后,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他们不介绍自己作品的意思,你知道他们这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符号表达统一的必要性。接着再介绍数学中科学的规定及“”的表示意义。此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分数模型的建构过程,同时,感受到数学符号的魅力,避免学习成为一潭死水。

三、问题探究,发展符号运用的意识

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征、转换、运算和推理,切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我们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系统地运用符号,能够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顺应思路解决问题,从而简化数学运算或推理的过程,加快数学思考的速度,促进数学思想的交流。

例如,在教学“利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时,例题“4个热水瓶的水能够倒满3个大碗,2个热水瓶的水能够倒满5个杯子,倒满3大碗水需要几个杯子?”这个问题涉及三个量,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复杂,他们一时间很难找准其中的数量关系,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一些。要想让学生思维顺畅,就必须促使他们自觉地运用符号去进行描述和表达。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让他们学会借助符号来解决问题。然后,笔者按顺序有目的地展示学生的作品。

首先展示学生的一号作品(图1)。这里,学生用实物图来表示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已经是在运用符号了,但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笔者让学生理解之后,启发:“还有没有更为简洁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思考之后,展示二号作品(图2)。

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和刚才的作品一有什么不同?更喜欢哪个作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简化符号进行表达,发现其中关系。再展示三号作品(图3),发现更为简洁的方法。

至此,学生不仅成功地运用符号描述了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从文字到字母符号的转变。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到结果就显得更容易。由此可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再通过交流与分享,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就会体会到用数与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植保学生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培养 篇7

农药安全使用意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农药时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安全用药认知和行为倾向, 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高度习性。由于大多数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 不管从事农药销售行业还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等, 都将是农民安全用药的直接引导者, 因而提高植保专业学生安全用药意识意义重大。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是植物保护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若能将环保意识教育有机融汇于植物保护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 并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大田实地演练等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科学用药技术和安全意识, 从而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后手把手指导农民, 携手推进绿色环保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

客观全面地了解农药的优点和缺点安全用药意识培养的前提,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药绿色发展理念是安全用药意识培养的基石。

1.1 认清农药在植物保护技术中的角色地位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见效快、防效高、投入与产出间的效益高, 使用方便, 适应性强, 因此是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中很重要的环节。当暴发性害虫大量发生时, 生产中通常先采用化学防治, 快速降低田间种群密度, 保证其它方法如生物天敌、生态环境调控等得以控制。例如当棉蚜大爆发时, 可用低毒低残留触杀型药剂压低害虫种群密度, 然后依靠物理、生物、农业等措施, 等待天敌量地回升, 直至棉田生物种群生态合理化。植保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农田有害生物主要靠农业生态环境调控和天敌制约, 化学防治只是起到预防和应急的作用, 可预防或短期内快速压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而减少损失。

1.2 鼓励学生树立植保新理念

一是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公共植保”是指植保信息和技术服务是公益性行为。例如蚜虫、霜霉病等传播能力强的有害生物发生, 单靠一个部门和一家一户很难防控, 必须纳入政府行为范畴, 为农民免费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进行统防统治。二是坚持“绿色植保”理念, 化学防治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坚持绿色植保,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制定防治策略时, 不但考虑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率, 更要考虑施药后对环境生态的安全性以及农药“3R” (抗药性、残留、害虫再猖獗) 问题。在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 针对当地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施药关键期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施药尽量选择生物源农药和低毒化学药剂, 严格按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 施药方法尽量采用隐蔽式 (如滴灌施药、吊液瓶施药等) 或针对性强 (如涂抹法、诱杀法等) 的措施。在植物保护课程的课后作业中经常围绕“植保新理念”布置小论文或作业, 鼓励学生查阅农药发展趋势和绿色防控方面的文章, 了解当前农药政策与农药应用的前沿知识, 通过生产中的植保案例鼓励学生掌握市场上流通的新型农药特性, 敦促学生养成农药应用中绿色农药首选习惯。

2 培养学生植保实践专业技能

安全用药不仅体现在思想上, 更需要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作支撑, 只有将学生植保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培养好学生扎实的植保实践技能, 才有能力在行动中落实安全用药。

2.1 理论教学时时渗透实践例证, 让学生预演实践

由于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所以内容与生产密切关联, 如何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化至关重要。每次课后留10min时间进行实例讨论, 教师搜集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生产实例, 抛出问题, 让大家讨论并发表意见, 最后由教师总结。每章内容结束后抽出一节课时间, 随机抽查学生讲解本章的核心内容, 敦促每位学生及时总结。课余鼓励学生咨询自己身边发生的植保生产问题, 教师应及时分析并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激励学生养成善于关注身边发生的植保问题的习惯。

2.2 试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验课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专业知识的乐趣, 如利用实验课鼓励学生制作昆虫标本, 根据标本的制作标准打分给每个学生, 并拍照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大力提倡学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 积极践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 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让每个小组独立承担相同条件下的不同药剂和不同供试生物的试验任务, 由小组长负责并管理整个试验过程, 在保证实验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组员的特长, 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意识以及独立操作能力。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 实验教师应及时讲解实验原理, 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实验。在实验进行中, 实验教师应积极地加入到学生们的讨论中去, 让学生感同身受, 切实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他们的安全用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校企联合培养, 引进全新企业培养管理模式, 进行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植保学生生产大实习时, 与企业签订生产实习培养协议, 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实习, 初步步入社会, 短期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学校制定长效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以抽查的形式考核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表现能力。

3 激励学生树立用药环保担当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 安全使用农药, 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环境是一种社会责任, 因此, 激发植保学生安全用药的环保责任担当意识尤为重要。

3.1 鼓励学生树立环保监督担当意识

针对已经出现的农药残毒问题, 各级农药相关部门及个人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敢于担当, 要进一步健全农药管理机制, 规范安全用药操作方法, 鼓励学生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农药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 迫使所在农药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改变农民“自留地不用药, 生产地狠用药”的错误小民思想。

3.2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

强化学生对环境法律法规及环保执法条例的学习力度, 积极投入到环保产业的管理和监督中。建议学生观看共享到班级QQ群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片, 并在QQ中写出自己的观后感。了解“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弊端, 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3.3 培养学生自身环保担当能力

开展创新试验的研究, 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 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申报环保方面的大学生创新研究课题, 激励学生查阅大量的农药环境行为和治理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掌握用药环保行为。敦促学生在药效试验期间, 从自身做起, 穿好防护服,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制剂并进行精准化施药, 努力提高环保责任自身担当能力, 做环境友好型公民。

在当前社会急需环保意识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 植物保护专业的理论教学中, 特别是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中, 通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 通过督促学生认清农药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位置, 注重培养学生对绿色农药的选择惯性, 提高学生对农药使用者的培训能力和思想熏陶;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药绿色发展理念, 认清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明确不同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农药的地位;在实践教学中, 通过培养学生植保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的能力, 并敦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环境保护相关的新闻报道, 培养学生的环保监督意识、环保法治意识及环保责任担当意识, 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尽大限度地贡献自己力量。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植物保护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介绍了在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安全用药所做的教学工作, 即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增强安全用药意识, 训练学生扎实的植保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环保维权意识和社会担当能力。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探讨

参考文献

[1]Dasgupts S, Meisner C, Huq M.Apinch or a pint?Evidence of pesticide overuse in Bangladesh[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aomics, 2007, 58 (1) :91-104.

[2]董红强, 万传星, 张萍.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习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07) :18.

[3]魏欣, 李世平.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2, (24) :116-118.

[4]罗峦, 周俊杰.农户安全施药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仁县600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17) :145-150.

[5]张兴, 李广泽, 马志卿, 冯俊涛, 陈根强, 何军.试论“农药无公害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 (3) :130-136.

使用培养 篇8

新课改对教材重新进行了编排, 此版教材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应用, 课本中多处体现了在应用中学会计算的教学理念, 选材时更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这样学生就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而不是死记硬背。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能主动了解计算的作用,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一来, 课堂就多了很多乐趣, 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但是在创设情境时要有所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情景教学;教学情境不是单一的, 其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以偏概全”, 生搬硬套;还要注重与实际的联系, 不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 且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价值, 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二、使用教材时要灵活

对于新课改后的课本, 有些老师是不满意的, 总觉得不如以前的课本实用了, 内容删减了很多, 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对于这一点, 笔者认为每版教材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和着重点, 教师不能因教材的改变而抱怨教学, 毕竟任何教材都是人类智慧的凝结, 必然存在它的使用功能。所以, 教师应该研究、钻研课本, 找到课本的特点和着重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 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在安排教学时, 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 而是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然后结合教材的特点, 灵活使用教材。当然, 在教学安排上, 教师还可以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加入自己的想法, 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加工, 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变为“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提高使用教材的灵活性, 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和过程, 让学生真正在教材的帮助下学到知识。

三、合理使用算法优化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出现了另一个特征, 那就是优化。在课改实践中, 很多老师已经实践了优化。但在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优化。那到底如何实现合理优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时间的合理性。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 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讲解一种基础方法, 让学生加以练习, 在第二堂课上再讲解另一种计算方法, 且这种方法较第一种是简单的, 让学生把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找出各自的优缺点, 实现优化;第二, 使用合理的优化策略。学生对于有些计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包办整个计算过程甚至是教学过程, 更不能出现强制学生使用一种计算方法的现象。对计算方法的优化, 不是老师反复讲解就行的, 还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镜,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练习、实践, 从而体会到计算优化的优势,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就会对多种计算方式进行对比, 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弥补了不足之处。

四、设计练习时要注重发展性

掌握计算方法后, 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练习, 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思考, 有时还要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方法。传统的计算教学注重的是题型和计算方法的反复练习和操作, 追求的是计算的准确度和正确率。新课改重视的是练习的价值, 合理的设计,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 教师在设计计算练习时要统筹兼顾, 这需要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要更精细,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设计, 让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在设计练习时, 教师要注意不要使用单一形式的练习, 要尽量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只有这样练习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让学生爱上数学。

五、培养学生习惯时要突出一贯性

学生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挥和提高。一些教师认为新课改要求注重尊重学生情感、倡导激励性评价, 因此对于计算过程中出现由于习惯造成的问题却不曾指出的现象, 老师会认为这是学生“粗心大意”的结果, 无伤大雅, 久而久之, 学生就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对于传统的计算教学法, 教师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继承和发扬良好的计算习惯, 如独立完成作业、仔细认真检查、出错改正等。对于这些好的习惯, 我们提倡继承, 在继承的同时可以为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丰富其内容。这需要我们长期地努力, 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到底。

新课改正在正确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有秩序地进行, 在此过程中, 教育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计算方法中的扎实有效, 也要赋予其新的内容,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实践中总结, 在总结中发展, 找到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赋予计算教学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让计算教学更丰富多彩, 让学生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兴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04) .

[2]张会茹.加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89) .

[3]贾全举.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科学探索[J].硅谷, 2009 (03) .

[4]孙怡青.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有效作业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6) .

[5]孙晓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06) .

使用培养 篇9

在新环境下,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这就对高校学生干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的顶层队伍, 是连接学生和学校之间的重要桥梁, 对于90后大学生, 具有很强的个性, 其思想观念十分强烈, 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 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力量, 而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

( 一) 做到科学公平

在进行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时, 高校管理者应该坚持 “能者上, 庸者下”的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学生干部选拔, 这样才能为今后工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 高校应该民族选拔, 让学生自主投票, 然后学校对投票选出来的学生的档案进行认真的研究, 了解学生的学校情况、特长爱好、社会工作经验等, 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在选定学生干部后, 学校应该制定一个 “实习期”, 在实习期内对选出来的学生干部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 才能让其正式担任学生干部。

( 二) 要求德才兼备

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 应该做到德才兼备, 其中 “德”是最重要的, 要将 “德”看做是学生干部选拔的重要因素, 对于参加选拔的学生, 应该考虑其在思想政治上, 考察是否要求有进步, 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是否乐于为广大师生服务, 学生只有在 “德”这一方面满足要求, 才能对其 “才”进行考虑。对高校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 “才”就是指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中, 只有做到德才兼备, 才能任选学生干部, 两者缺一不可。

三、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对于高校学生干部, 他们具有两种身份, 一种是学生, 另一种是干部, 学生干部是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既是管理者, 也是被管理者, 高校学生干部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热情, 具有开拓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缺乏社会实践, 遇事容易冲动, 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高校学生干部的优势。

( 一) 注重思想素质培养

对于学生干部, 是学生中的榜样, 也是学生的代表,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 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 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在学生干部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党课、思想政治课来将党的政策方针、思想内涵传递该学生干部, 保证学生干部的思想与党中央高度一致, 然后通过学生干部将党中央的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群体。作为学生干部还应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学习中要做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 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刻苦专业, 学业是学生干部的第一任务, 只有完成好学业, 才能更好的做其他工作。在日常行为中, 学生干部应该严格律己, 遵纪守法, 严格的约束自身言行, 发挥好自己的带头作用, 为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 二)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校学生干部, 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学生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高校必须注重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为学生干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日常工作中, 高校管理者应该为学生干部讲解相应的组织管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里、协调能力。学生干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需要提交相应的工作报告, 这就需要学生干部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因此, 还应该提高学生干部的文字修养。

在新环境下,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 高校还应该注重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干部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干部独特的问题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干部用非常规的思维进行问题思考, 从而解放学生干部的思维, 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学生干部的使用

对于高校管理者, 应该大胆的使用学生干部, 让学生干部独自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让学生干部做到独当一面,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 才能促进学生干部的成熟。高校管理者在开展关于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的相关会议时, 应该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 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入了解学校的各种管理体制、管理方法, 从学校的角度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 这就能为学校各项管理措施的彻底落实提供保障。高校管理者在使用学生干部时, 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管理, 发现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不足时, 应该予以指出, 从而帮助学生干部更加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五、总结

学生干部对高校教育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高校必须科学的选拔学生干部, 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放心大胆的使用学生干部,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威.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及使用探析[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3 (09) :34-35.

[2]王凤飞, 宋瑞莉, 王凯旋.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探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 (02) :91-93.

[3]颜丙利.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与使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2) :120-121.

使用培养 篇10

人才标准决定人才质量和用人导向。近年来, 部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官兵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纷纷“献钱献策”, 鼓励官兵提升学历层次;且在用人标准上, 也逐步将学历纳为“重要指标”, 以激发官兵深造提高。一段时间以来, “自考”热、“函授”热此起彼伏, 可谓是“官兵齐动员, 学历满天飞”。毋庸置疑, 这一举措为促进官兵文化素质的整体跃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 也导致了部分官兵唯学历、唯职称的盲目追求, 出现了“假学历”、“伪提高”、“只镀金”的现象。部队的实践证明, 学历高不等于能力强, 学历低未必就能力弱, 部队真正需要的是能力强而不是学历高的人, 是能够创造业绩而不是拥有高职称的人。在人才标准上, 实现从“学历+职称”向“能力+业绩”转变。一是体现了人才标准的科学性。它蕴含了“学历职称”向“能力业绩”转化的一般规律, 表明了部队建设对人才成长发展的现实要求。二是体现了人才标准的全面性。它阐明了“学历职称”与“能力业绩”之间的从与主、偏与全的关系, 避免了唯学历、唯职称的用人导向, 有利于促成“学历”到“能力”、“职称”到“业绩”的转化。三是体现了人才标准的客观性。它反映了部队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保留“真”人才, 避免高能力因低学历而造成人才流失, 减少低能力因高学历而无为保留造成的资源浪费。

2 在人才选拔方式上, 由“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一语中的地道出了人才选拔的最佳途径。在革命战争年代, “战场选将”是我军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 一批批优秀的指战员在枪林弹雨中脱颖而出, 经受了战场的考验, 赢得了官兵的支持、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 因缺少战场的选拔“舞台”, “伯乐相马”逐步成为当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然而, 部队的实践证明, “伯乐相马”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局限性, 人才选拔的失误时有发生, 也为走后门、拉关系、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人才选拔上, 实现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一是有利于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赛场选马”把人才选拔的中心从“伯乐”转向了“赛马”“赛马”自我表现的真切实在、无法替代, 体现了靠素质立身、凭能力进步的要求, 避免了凭印象感觉、靠别人讲说及弄虚作假等失真问题的发生。二是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赛场”作为公开的“擂台”, 规则一视同仁、标准人人相同、结果现场公布, 维护了公平竞争、公正裁决、公开结果的要求, 避免了以好恶定优劣、以亲疏定远近等偏袒做法, 杜绝了暗箱等违规操作行为。三是有利于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从“伯乐相马”的“办公室”到“赛场选马”的“赛场”, 体现了对官兵主体地位的尊重, 体现了在人才选拔上对官兵的公开承诺和诚恳接受群众监督的态度。

3 在人才使用原则上, 由“求全责备”向“扬长避短”转变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在人才使用上, 一味的“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总是盯着缺点、短板严加指责, 貌似严格, 实际上是因瑕掩瑜、责短舍长,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叶障目”、“因小失大”, 不仅不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还会埋没人才、浪费人才。鲁迅先生曾说过:“倘要完全的书, 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 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在人才使用上, 实现从“求全责备”向“扬长避短”转变。一是符合人才状况的客观实际。所谓人才并非全才任何人才都是缺点与优点、短板与特长的统一体, 即使“求全责备”也不可能成为“全才”, 最好能切只能做到“扬长避短”。二是符合工作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正所谓“骏马能历险, 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 智者难为谋”, “求全责备”增添的只能是“空耗”, 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扬长避短”自然趋利避害, 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效果也必然是事半功倍, 更易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符合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人才的成长只有顺势而为、因材施教, 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将长处“发扬光大”, 在特定的领域建功立业, 如著名运动员刘翔, 从跳高到跑步再到110米栏三易训练项目, 可以说是在不断地“扬长避短”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最终成就了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110米栏的三连冠。

4 在人才成长环境上, 由“改善硬环境”向“优化软环境”转变

环境是人才赖以生存的阳光和土壤, 是人才扎根成长、快速发展的基础。环境优则人才聚, 事业兴;环境劣则人才散, 事业衰。近年来, 随着军费投入的增多, 军营“硬环境”得以极大的改善, 崭新舒适的营房、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功能齐全的学习训练场所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为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 随着经济市场化、信息网络化、物质利益化、价值多元化的不断发展, 给人才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人才环境上, 实现从“改善硬环境”向“优化软环境”转变, 是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官兵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是彰显人文关怀理念、和谐内部关系的重要举措, 是增强部队战斗力、吸引挽留人才的现实需要。一要把“优化软环境”摆在人才环境建设的首要位置。二要确立正确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三要浓厚人文关怀的氛围。

5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由“一次培养”向“终身培养”转变

庄子有言:“吾生有涯, 而学无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知识更新的速度令人惊叹, “一次培养, 终生受用”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为避免黔驴技穷、仲永之伤的窘境, 必须树立“终身学习, 终身培养”的观念。在人才培养上, 实现从“一次培养”向“终身培养”转变, 是信息时代知识迅猛增长的现实要求, 是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军人”重大举措。综观部队人才培养的现状, 重使用轻培养、学用脱节、手段不多、方法不活、理论联系实际不紧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一要筑牢“终身学习、终身培养”的思想, 抛弃“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陈旧观念。引导干部“晓学习之理、动学习之情、笃学习之信、炼学习之志, 导学习之行”, 自觉践行周总理“活到老, 学到老, 改造到老”的学习之道, 真正做到“善学习、爱学习”。二要拓展人才培养的渠道途径, 灵活培训的手段方法。采取立足自我进行理论自学和岗位锻炼、依靠部队进行集中培训和帮带传授、依托院校进行成人教育、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 对人才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 拓宽其知识含量, 提高其能力素质。三要完善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在现有的初、中、高三级职务晋升规定要求中必须参加培训的基础上,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设立与职务相匹配的培训时间、课目等最低标准制度, 为人才的“终身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摘要:人的培养使用历来是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 关系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 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持续提高。但由于受到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 当前部队在干部培养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与时代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不相适应的现象和问题。为此, 笔者认为, 推动人才培养使用科学发展, 各经领导及机关必须针对新形势, 树立新观念, 实现人才培养使用的“五个转变”。

使用培养 篇11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2、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我们的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表达就有了材料。第二,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第三,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关系:第一,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第二,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第一,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串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第二,促进学生对话的生成并调控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其话题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调控。而过去,我们太注重自己对教学的把握与控制了,把教学当作表演“教案剧”的舞台,从而步入了僵化、机械化的“死胡同”,难以自拔。其实,某次语文教学只能是一个可能世界,而不是一个必然世界,正如我们的未来世界一样,站在现在的时空里所做出的判断,只能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因此,语文学习与教学是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寻找话题而展开的。生成与调控是新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把语文教学弄得有声有色。

使用培养 篇12

学生干部是学生集体的中坚力量、优秀分子, 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学生干部的选拔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成败, 我们在选择学生干部时要注意防止老师评感觉和直观指定, 且一旦任命, 负责到底的做法, 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各种麻烦, 选择学生干部要从实际出发, 既要考虑怎样有利于搞好学生工作, 更要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着想, 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锻炼。我们首先要在学生中做大量的宣传, 充分酝酿, 吸收那些品学兼优, 身体健康, 肯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学生干部, 同时也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当干部是每个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其次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活动, 了解学生, 学生之间也可有进一步的了解, 这样经过同学投票, 就能民主产生学生干部。为了避免干部当任时间过长对集体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 要做到学生干部能上能下, 每学年改选一次, 不仅使在职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还可以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学生干部,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选拔学生干部应遵循哪些原则呢?通过对多次获奖的先进集体和文明班级调查, 选拔学生干部主要有六条标准: (1) 政治素质好 (在中学时担任过一定的社会工作, 是党员或者递交过入党申请书) ; (2) 有社会经验 (参加过社会工作) ; (3) 学习成绩好; (4)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强; (5) 热心忠诚肯干, 组织能力强; (6) 身体健康, 有一定的特长及爱好。

学生干部的培养

1.知人善任、积极培训。对学生干部的使用要量才任用, 应着眼于个人的长处和优点, 用其所长。为此, 要深入了解学生干部的优点、缺点、特长与爱好, 以便根据个人的特点安排在最能施展他们才能的岗位上。为使学生干部能在个人的岗位上协调地发挥作用, 开展工作, 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一是组织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干部座谈, 互相交流工作经验, 介绍工作中具体方法等。二是定期举行学生干部工作情况汇报会, 这既可以使老师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 又可使他们之间相互启发, 开阔眼界,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三是举办学生干部短期培训班, 组织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的专职班主任进行讲授。四是在假期安排一部分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深入革命老区调查访问,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到先进工矿企业学习参观, 参加劳动, 经受锻炼, 使他们广泛接触社会, 了解国情、民情,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工作能力。

2.严格要求, 加强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一支基础力量, 就有一个自身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问题。因此必须严格要求, 加强教育。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没有权力, 他们仅有的是为学生服务的职责,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种付出。要不断教育学生干部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要有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 努力锻炼自己, 增强自信心与责任感,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从此角度看, 它又是一种获取, 而且是其他获取无法比拟的更充实的获取。学生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和带头人, 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潜移默化地在班级里起作用, 对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关系极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生干部本身学习搞不好, 很难取得同学的信服, 也很难形成一个好的学习风气。为此, 要求学生干部严以律己, 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习上也要认真努力, 起带头作用, 起码不能落伍。

3.热情帮助, 大力支持。目前的学生干部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 社会阅历浅, 工作能力较差, 应该热情的帮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提高,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开展工作前, 努力做到交代任务的同时交代方法, 帮助干部一起研究制定方案, 做出样子, 让他们明确应该抓些什么工作, 如何抓好, 同时教师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给与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切记包办代替, 干预过多。对学生干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应主动承担责任, 敢于出面做工作, 并帮助他们总结提高;对于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点滴进步, 应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提高工作热情。

4.认真考核, 奖罚分明。对学生干部必须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 主要考核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态度, 工作方法, 工作能力, 工作实绩以及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 根据考核结果评定等级, 按等级加分计入“德育量化考评”中, 以激励学生干部不断进取, 搞好工作。对于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工作中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干部在条件具备时, 应及时吸收他们入党, 对于在任职期间表现差, 不能履行职责的学生干部, 经教育帮助无效者可进行调换, 但调整淘汰干部要慎重, 必须做好思想工作。

学生干部的使用

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学生干部使用得好, 对良好的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学生干部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学生干部的使用上往往会犯两方面的错误:一是老师一手“包办”, 二是老师“撒手”不管, 这样长期下去, 前者会造成学生干部被动, 不能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后者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帮助, 工作盲目性大, 更得不到提高。

对于学生干部的使用, 我们的经验是:第一要信任, 放开手让其自由发挥;第二要热情支持和关心, 适当时候给其把握方向。大学学生干部已不同中小学期间, 大部分活动理应让其独立完成, 当工作中出现问题和矛盾时, 教师要及时主动地承担和解决。对学生干部的独立意向不必干涉限制过多, 否则会造成信心低落, 依赖性重和表里不一的不良倾向。要信任和爱护学生干部, 珍惜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不要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要多鼓励少指责。学生干部要求我们参加的大型活动以及校系的竞赛活动, 我们都应主动到场为他们助威。学生干部要求协助的事, 积极创造条件去做, 对于学生干部反映上来的问题和要求, 即使是不对的, 也不能立即就指责和批评, 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使其失去上进心和热情。当然对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要加以引导, 不能对问题放任自流, 也不能无原则的迎合迁就, 对政治方向问题要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要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使他们在工作当中意识到如何做人才是对。只有这样学生干部才能健康稳定地成长进步, 不会摇摆。

参考文献

[1]胡志华.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3) .[1]胡志华.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3) .

上一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下一篇:澳大利亚袋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