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使用

2024-07-15

枪支使用(共7篇)

枪支使用 篇1

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共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赋予人民警察在必要时可以依法使用枪支武器的职权。能否正确有效地行使这一职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使用枪支可能会造成相对人的基本权利———生命健康权不可挽回的损失,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人民警察使用枪支充满疑虑和矛盾。社会舆论既赞成警察在该开枪时要敢于开枪,又担心警察滥用武器使用权。近年来,在各种涉枪事件中,警察往往进退维谷:一方面,面临“不敢开枪”的指责;另一方面,又需要承担“枪支滥用”的风险。同样是果断开枪,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中果断向正在施暴的歹徒开枪的特警广获褒扬,而2014年5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男子因为经济纠纷案被警察击毙则遭受舆论质疑。为此,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我国枪支立法与执法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我国警察使用枪支法律制度?

一、我国警察使用武器法律规定体系的演变

我国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的演变大概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我国警察使用武器的最早规定是195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第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即:“人民警察执行职务遇有拒捕、暴乱、袭击、抢夺枪支或者其他以暴力破坏社会治安不听制止的紧急情况,在必须使用武器的时候,可以使用武器”。随后我国进入大跃进和十年文革,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历史原因,社会治安比较混乱,犯罪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1983年国家进入的“严打”,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护警察人身安全,更好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国家先后在1980年7月、1983年9月先后实施了《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和《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

第二个阶段,上一世纪的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经济发展比较快,关于警察使用武器的系列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例如,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代替了195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199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代替了1980年9月《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1999年实施了《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警察使用枪支进行系列规定,基本上形成了我国警察使用枪支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主要发布法规有:2002年8公安部公治[2002]128号文重新发布《公务用枪配备办法》;2010年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以及2015年的《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这些都是公安部发布的执行文件,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国内、国际新的形势下,特别是近年来暴恐事件频发,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和警察执法过程生命安全,通过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警察使用枪支越来迫切。

二、我国警察武器使用立法与执法的缺陷

(一)法律、法规位阶较低

目前,关于我国警察使用枪支法律责任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近十部法律、法规和公安部有关规定。上述法律规定比较概括和原则性,警察使用枪支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条例》中,在《条例》中没有明确的,公安部通过《操作规程》进行规定,虽然说,《条例》和《操作规程》对警察使用枪支法律责任规定可以说是比较详细,但是根据我国《立法法》所规定的犯罪、刑罚和限制人身自由等强制措施和处罚属于“法律保留”事项,应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条例》属于国务院制定,《操作规程》是公安部的部门规章,我国警察使用枪支规定事实上违反了“法律保留”的原则,存在法律位阶较低问题。

(二)枪支使用原则不利于保护警察生命安全

根据英美法系规定,警察在使用枪支是的原则是:当警察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使用枪支的规定,就是“生命威胁原则”,包括大陆法系的日本、俄罗斯等国也采用该原则。根据目前我国警察枪支使用最重要的依据是《条例》,该《条例》中第四条明确规定:“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可以认定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原则为:“适当性原则和最小损失原则”。这样的规定在实践中很难让警察把握,警察在面临开枪时刻,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开枪行为是否满足“适当性原则和最小损失原则”,这样的规定更不利于保护警察的自身生命安全,造成目前我国警察不敢用枪,害怕用枪的局面。

(三)使用枪支的条件不易判明

警察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枪支,目前我国《条例》规定警察使用枪支的情形有15种之多。同时15种情形内容存在交叉重复,警察使用枪支的情形不易判明,即警察用枪的最大争议在于何种情形下可以开枪。开枪的对象只规定对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人使用枪支,但对于危害公民生命安全、健康或者公共安全的侵害主体来源于动物和其他没有生命之物情况没有规定,无法形成明确的行为指引。

(四)使用枪支的程序缺少事后审查程序

在警察枪支使用程序上,主要根据《条例》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条例》规定了警察枪支使用程序为警告、射击和使用武器的报告程序,对于警告的形式、出枪的要求在《条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有《操作规程》进行详细规定,弥补了《条例》缺陷。在使用武器的报告程序方面虽然《条例》有所规定,但是没有《操作规程》规定的详细,而《操作规程》只是在使用枪支有人员伤亡是的事后程序进行了规定,但缺乏对其他枪支使用情况,例如出枪、鸣枪警告等情况的事后审查程序。

(五)机械执法屡见不鲜

长期以来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存在权力滥用和畏惧枪支使用两个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在思想认识上,警察对于使用枪支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人权保障意识比较淡薄;在业务训练上,平时用枪训练时间少,训练内容跟不上时代变化,遇到突发情况实战能力差,警察普遍缺乏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警察保护装备上,装备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枪支性能的落后,保养差,非致命性武器警械配备较少。即便是在如今鼓励依法、有效用枪的背景下,基层民警仍存在抵触用枪和畏惧处境裁量的“一线弃权”情绪。在执法实践中,规则的形式理性没有得到贯彻,基层民警对规则过分依赖,一线执法警察也期待裁量权的缩小或更为具体的行为模式指引,因为机械执法的成本最小、对于警察个人来说风险最小,而在警察用枪这一问题上,这种期待尤其明显。所以,警察机械执法屡见不鲜。

三、完善我国警察使用武器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条例》的法律的位阶

警察枪支使用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同时,也对公民生命权造成一定的威胁,如何在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中寻找立法平衡,需要高超的立法技术。目前我国只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枪支使用法律制度,违背了《立法法》中关于法律保留的规定。笔者认为,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借鉴日本等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建议将《条例》上升为法律层次,下位法对此不在规定。只有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才能保证警察使用武器的权力统一和规范行使。当然,法律不可能规定得过于详细,建议以法律的形式对武器的使用原则、条件、程序作出规定,尤其要将开枪情形和处置程序规定得更加细化。涉及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可以由行政法规或规章的形式加以详述,以此构建并完善我国警察枪支使用的法律体系。

(二)确立警察使用武器的生命威胁原则

警察使用武器侵害的对象是公民的生命权———包括普通公民和犯罪嫌疑人在内的生命权。由于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原则为:“适当性原则和最小损失原则”。这样的规定不利于保护警察的自身生命安全和第三人生命安全。因为从警察的角度来说,警察作为高危职业,自身安全也时常受到威胁。警察面对“适当性原则和最小损失原则”的抉择是,如何在避免不当使用枪支造成他人人身伤害,与使用枪支来维护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的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实践中,警察使用枪支后由于怕受纪律处分或承担责任,往往是警察受到伤害后,才敢使用枪支等武器来反击。笔者以为,我国应当引进英美法系确立的警察使用武器的生命威胁原则,即当警察自己或者第三人的生命安全可能遭受嫌疑对象现实的、紧迫的危害时,警察就可以使用枪支,在确立该原则的基础上再规定“适当性原则和最小损失原则”。这样才能打消民警顾虑,鼓励大胆用枪。

(三)培养警察“枪商”,增强用枪行为

警察使用枪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它对警察的心理素质、情绪控制能力、判断能力、自制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人民警察要培养“枪商”,即迅速判断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合法使用枪支,那种使用非致命器械来制服犯罪,同时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损害最小化。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警察要加强用枪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学习,熟悉使用枪支的原则;加强警察队伍使用枪支和非致命器械的训练,提高突发事件中枪支和非致命器械的使用综合实战能力;重视警察队伍使用枪支心理素质的训练,做好暴力事件发生后部分警察人员心理影响的排查和疏导工作;建立严格的配枪资格制度、用枪考核制度和用枪追责制度等。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反恐局面和综治维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警察的使用枪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基层警察要磨炼的基本功,而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现场环境,熟练、正确、适度地使用枪支和警械尤其重要。培养警察“枪商”这是提高我国警察使用枪支的关键,使警察手中的枪支真正成为遏制暴力犯罪的利器。

(四)建立由多方参与的警察开枪行为评估机制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由多方参与的警察开枪行为评估机制,在遇到争议时,对警察开枪行为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要健全警察开枪免责机制,对于因犯罪嫌疑人原因而导致警方误判、错杀的,应予以一定程度的免责,避免警察制服犯罪时投鼠忌器。当然,如果警察故意滥用权力、滥杀无辜,就必须被依法惩处。还有,公安部门要对警察配枪巡逻制度及枪支使用规定广泛宣传,争取百姓的理解与配合,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在规则自制、审查、监督的结构网络中形成对警察裁量的过程化规制。通过法律共同体的良性互动,揭开公权力专长的面纱,达成警察枪支使用裁量权规制体系的集体意志,以此作为获取致命性强制力公众内心确认之正当性路径,使警察用枪获得公众遵从、信赖与协治。

四、结语

警察使用武器属于一种在迫不得已的高度对抗的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侵益行政行为,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警察开枪是为了打击犯罪、保护公众。警察的权力来自于公众,也须受制于公众。毫无疑问,警察开枪需要谨慎。而在紧急状态下,警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决定。不少国家都出现过警察开枪误伤的案例。但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是,让警察“刀枪入库”给公共安全所带来的风险要高于误伤之害。最近两年中国社会的公共安全形势非常复杂,特别是暴恐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多一些配枪的警察巡逻,并且在紧急情况下敢于开枪,给社会带来的安全感要大得多。

参考文献

[1]李文姝.警察枪支使用裁量权的治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2]徐丹彤.警察使用枪支的国际准则述评[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3]王民杰.论警察权的行使[J].政法论坛,2016(03).

[4]齐小力.论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5]王敏.域外警察枪支适用法律制度的启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6]杨东斌.对强制使用使用行为的法律思考[J].法制博览,2015(02).

枪支使用 篇2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配备的枪支,主要用于保障审判业务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检察院司法警察配备使用枪支,是依法执行公务的需要,必须按照配备标准和范围配发枪支。

第四条、本院的司法警察因执行公务,可以使用公用枪。

第五条、法警配备枪支,必须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组织纪律性强,有两年以上检察院工作实践。

第六条、配备枪支人员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政工科、纪监室资格审查后,参加上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支队或公安机关组织的培训考核。

第七条、持枪人员执行任务时必须贴身佩带枪支,严防因麻痹大意造成被抢、被盗、丢失。

第八条、携带枪支必须同时携带持枪证件。

第九条、在不准携带枪支的地区和场所,持枪人员应主动将枪支、子弹交当地公安机关或指定单位临时保管,不得隐匿。

第十条、持枪人员离休、退休或调离时必须将枪支、子弹和持枪证件一并交回原单位。

第十一条、携带枪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将枪支、子弹转让、转售、借给其它单位和个人,也不得与其它单位和个人调换枪支或以枪支子弹交换其它物资;

(二)严禁将枪支、弹药存放在家中、办公室;

(三)严禁持枪人员任意鸣枪;

(四)严禁携带枪支酗酒、游览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

(五)严禁用枪支开玩笑和枪口对人;

(六)严禁动用枪支从事任何与审判业务无关的活动。

第十二条、持枪人员在执行公务中,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经警告无效,可使用枪支:

(一)逮捕、押解人犯,遇到以暴力抗拒,抢夺枪支、行凶或脱逃,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二)公开审理案件时,犯罪分子以暴力袭击法庭、危及公民生命安全,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三)执行公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暴力威胁,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第十三条、建立严格的公用枪支领取借用制度,手续要齐全,责任要明确。执行公务完毕后,应及时交回,集中统一保管。

第十四条、实行枪弹分离制度。枪支弹药的储存,必须建立枪支弹药库(室),枪弹分开存放,要有监控、报警、防盗、防火设备,并有专人看管。

智能枪支更安全? 篇3

智能枪支技术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指通过物联网(RFID)、生物识别等技术,根据枪主的独特握法、指纹等特征,只允许有使用枪械权限的人击发这枝枪,来保证武器不会被滥用。

握法识别技术

新泽西理工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发智能枪技术,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在测试动态握法识别(Dynamic Grip Recognition)技术。新泽西理工学院负责研究开发的高级副校长Donald H. Sebastian称,通过RFID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握法识别在防止枪支未授予使用方面的有效性达到99%。

事实上,新泽西理工学院的五六名校园警察已经佩戴上了这种智能枪,除了警员本人,其他人未经授权,连扳机都根本扳不动。

动态握法识别技术依靠枪柄处的32个传感器,与语音识别技术一样,经训练后可以识别某个人对一枝枪的握法特征,从而区别授权用户和未授权用户。当初开始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保护与嫌犯搏斗当中可能被抢去枪支的执法人员。

不过,目前这项技术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研究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风险投资者对这项技术的兴趣都不大。“实际上,由于缺少资金,目前的样枪还是基于10年前的微处理器。新一代手枪更时尚、更紧凑,所以也就需要使用更小的传感器和处理芯片。”Sebastian说,“枪支制造商根本没有兴趣将能够验证用户身份的武器投入市场。”

Sebastian介绍,动态握法识别技术要想发挥功效,首先得让枪支的处理器进行“学习”。用户必须持枪射击大概50发子弹,让武器上的传感器和处理器识别持枪人特定的握法。(系统的内存可以保存多个用户的握法模式。)

通过调整动态握法识别软件的算法,可以增加或减小识别的灵敏度。比如说,可以对某些参数进行调整,让枪支只接受成年人的手形特征,或类似枪主的手形特征,这样就可以防止未成年人使用这把枪。“如果持枪的是孩子,可能永远不会被识别为是授权用户,因为手形永远不匹配。”Sebastian说。

Sebastian介绍,目前新泽西理工学院握法识别技术使用的样枪还是老款的伯莱塔92F 9毫米半自动手枪。“除了微处理器外,电池和用于软件编程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是十年前的老技术,太笨拙了,无法大规模生产。我们在样枪上使用的还是老式的9伏电池,连线是基于USB连线或25针RS232连接器,这比当前的最新技术落后太多。”

另外,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虽然新泽西理工学院使用伯莱塔手枪来测试握法识别技术,但伯莱塔公司并未支持该学校的研发工作。“资金短缺致使握法识别技术的研究目前陷入停顿,枪击案件的频发,也许能让公众对控枪技术的关注度提高,从而带动更多投资者的积极性。”Sebastian说。

新泽西理工学院的握法识别只是市面上许多智能枪支技术中的一种,其他包括借助红外指纹读卡器和使用RFID无线电芯片的指纹识别技术。比如可以确定枪主指纹沟的红外光学扫描和压力传感器,但这些技术普遍存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这些技术存在诸多缺陷,可靠性最多只有75%,这还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的。日常真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导致这些技术无法正常使用,例如干燥或湿润的手指、冰凉的手、戴不戴手套都会引起问题。”Sebastian说。

RFID技术

佐治亚理工学院为TriggerSmart公司开发出了RFID智能枪技术,这家爱尔兰公司已在美国和另外47个国家为其武器的安全装置申请了专利。和新泽西理工学院的遭遇一样,这项技术还没有被任何一家枪支制造商所采用。

佐治亚理工学院爱尔兰分部总负责人Joe Dowling说:“我们已在美国开展了大量工作,设法让枪支制造商感兴趣。不过说实话,美国枪支行业对这项技术仍存在相当大的抵触。”

TriggerSmart的这项技术还可以通过授权枪支用户携带或植入到其手里的RFID标签,与RFID芯片协同使用。标签将高频无线电信号发送到为枪支安全装置开锁的小型电机,除非RFID标签在枪柄的一厘米范围内,否则武器的安全装置仍会处在锁定位置,只有收到电信号后,枪支才可以开锁。最多可以用一星期的小型可充电电池为内置锁具的电机提供动力,整个改造过程需要改变枪柄,以便安装电池及相应的锁具。

TriggerSmart的样机采用的技术成本约50美元,如果批量生产,成本还会大幅下降。“我们一直在与纽约警察局谈论合作事宜。在警员被枪击的事件中多达40%是被自己的枪支所伤。这项技术显然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Dowling说。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并非所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侧重于与武器集成上。比如说,LEID Products LLC开发的借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访问控制系统(BACS)就用在了枪支存放管理上,既可以限制有人未经许可使用枪支,还能跟踪枪支的使用情况。

LEID Products公司制造了提高武器安全性的电子枪柜和枪架。如果授予用户的姓名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早已记录,当他走到终端机跟前,使用手形或指纹扫描才可以登录系统,从而打开枪柜或枪架。整个系统还可以限制用户使用枪支的范围,哪怕他获准可以打开枪支的储存装置,也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使用任何一枝枪。

LEID Products公司的营销主管Georgia Whalen表示,通过这套系统,一个或多个管理员可以使用PC,本地或远程控制枪柜使用。目前,美国几个政府部门已安装或正考虑安装LEID的BACS枪柜。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在2009年采用了这项技术,保护军械库的安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也在考虑在国家级文物单位的不同地方安装枪柜,以便警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目前,BACS的终端机和软件就要大约18000美元,一个枪架大约8000美元。“的确,这套系统的造价过于高昂,不适合家庭使用。”Whalen说。

链接

政治和社会环境才是控枪的关键

智能枪支技术的支持者坦率地承认,这些系统并非无懈可击,没有哪项技术或哪部法律可以完全解决枪支安全问题。特别是当那些实施枪击犯罪行为的罪犯是通过合法渠道购枪的授权用户,这些技术就如同虚设。而且,这些技术还存在实际运作问题,比如说,要是警员忘带RFID标签,无法使用其武器,该怎么办?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Dowling说:“就算你手里有智能枪,那些想滥用枪支的人也会找到办法绕开这些技术。这些智能技术能不能阻止桑迪胡克小学这样的大规模枪杀事件,也是个未知数。不过这些技术在滥用枪支前增加了一道障碍,如果能把滥用枪支的事件概率减小一定比例,就有其价值。”

不过Dowling承认枪支安全方面的政治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在过去的20年变幻不定。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大家对开发这项技术有着浓厚兴趣。“克林顿下台后,对这项技术的支持随之消失。”

近年来枪击事件的频发,使得人们又将注意力转向借助这些智能技术解决枪支滥用问题。Sebastian表示,新泽西理工学院对握法的研究又点燃了风险投资者的兴趣。“不过没有一个投资者来自枪支制造业,可以感到有多股力量在暗中反对这项技术。”

射击场枪支安全管理系统 篇4

枪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枪支的集中安全管理,从而减少非法使用枪支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1]。枪支弹药库作为一个储存枪支弹药的场所,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管理非常严格。然而,众多的制度规定,繁杂的操作程序以及反复的出、入库登记制度,使枪支的管理和使用显得极为烦琐,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显然,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管理要求[2]。

将现代信息与控制技术,包括条形码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应用到射击场枪支管理中,显著地提高了枪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从而实现对枪库的高效管理。基于计算机系统开发专用的系统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有效减少了枪支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失误,给管理员带来极大的方便。

条形码识别技术是目前最经济、最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实用等特点。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充分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来识别个人身份已成为可能,生物识别技术是迄今为止正出现的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目前,可以利用的识别特征技术主要有:虹膜识别技术、视网膜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等。相对于其它生物特征鉴定技术,自动指纹识别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身份确认技术[3]。

2 系统介绍

射击训练场枪支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利用条形码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对枪库的高效管理。对运动员、教练、管理员实行指纹管理,都要求录入两个指纹到系统中,其中一个指纹常用,一个指纹备用。每支枪的枪托上贴有一个条形码标签。当运动员带着枪支进出枪库时只需要按照系统语音提示:第一步按手指读取指纹信息;第二步扫描枪支条形码的简单步骤即可完成借枪和还枪的手续。

射击训练场分为枪库、办公室以及人员通道三个部分,射击人员每次借枪或还枪都必须经过通道,因此在通道合适的位置装上自主研发的硬件机箱以及安全监控设备来完成整个借、还枪过程,无需人员时刻值守,安全且高效。

系统功能特点包括:

(1)对人员实行指纹管理;

(2)对枪支实行条形码管理;

(3)语音提示功能,方便操作;

(4)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

(5)高效的录像监控安全系统;

(6)易操作、易维护、可靠性高;

(7)界面简洁、美观、大方。

3 系统硬件结构

系统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

3.1 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

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充分利用各硬件资源,协调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3.2 后台数据库

包括物理存储在硬盘上的原始数据,包括人员信息、枪支信息、借枪还枪信息等,以及操作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函数和系统维护日志等。

3.3 指纹识别仪

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经过光学成像、图像识别之后传输给计算机系统处理,完成人员的指纹存储与指纹识别。

3.4 条形码打印机

条形码打印机用于打印枪支条形码标签,可以自由选择格式和图案。

3.5 条形码扫描仪

用于接收枪支上面的条形码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系统处理,记录借枪、还枪信息等。支持协议有ENA条形码、UPC条形码、二五条形码、交叉二五条形码、库德巴条形码、三九条形码和128条形码等。

3.6 语音播放器

用于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方便操作。

3.7 采集摄像头

用于采集运动员、教练员和用户的头像或图像信息并存储于系统中。

3.8 摄像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摄像头、硬盘录像机、彩色监视器组成。

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起到安全管理的作用,便于以后调出录像信息追踪事件的发生。

4 系统软件结构

整个系统从逻辑上主要分为管理模块、操作模块和系统监控模块,如图2所示。

4.1 管理模块

主要完成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系统信息参数设置。

4.1.1 枪支管理模块

包括枪支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等功能。用户可以直接扫描条形码来查询枪支信息。

4.1.2 运动员管理模块

包括运动员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功能。信息录入过程中需要采集运动员相片以及运动员大拇指、食指的指纹信息。

4.1.3 教练员管理模块

包括教练员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功能。信息录入过程中需要采集教练员相片以及教练员大拇指、食指的指纹信息。

4.1.4 用户管理模块

包括用户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功能。信息录入过程中需要采集用户大拇指、食指的指纹信息。

4.1.5 信息设置模块

用户密码的修改,人员与枪支所属关系的设置功能,以及系统运行环境基本参数的设置。

4.2 操作模块

4.2.1 借/还枪管理模块

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借枪和还枪过程。流程如图3所示。

4.2.2 用户查询模块

有选择查询、模糊查询、定期盘点等功能。

4.3 系统监控模块

有视频信息处理、保存、回放等功能,起到监控系统的作用。

5 系统实现

图4所示是系统的硬件外观图,机箱正面是采集照片信息的摄像头、指纹采集仪、条形码扫描仪、语音输出区等,简洁实用,美观大方,人性化设计。

图5是借、还枪界面,图6是信息查询界面。软件界面风格、操作模式统一,提示功能详细,方便操作。

6 结语

该枪支安全管理系统满足了射击训练场对枪支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减轻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枪库的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安装方便、运行故障率极低,并成功安装在某射击训练基地。

参考文献

[1]邢杰,薄玉成,张鹏军.新型枪支安全管理系统[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23-26.

[2]张得胜.RFID技术在枪支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8(11):41-44.

枪支管理 篇5

警用枪支是一种震慑犯罪的特殊工具,因此警用枪支的管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公安机关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监管工作不到位,不仅不能及时地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有效震慑,严重的还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且还可能损害公安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和法律权威的至上性。目前大多警务公务用枪多采用人工管理、核查登录的手段对枪支的存放、出入库、运送、使用、携带、回收等环节进行监控与管理。随着涉枪刑事案件的增多,国家加大了对警用枪支的管理力度,公安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枪支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但由于历史原因,现行枪支管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警用枪支管理问题不容忽视。1.2目前问题

警用枪支在现实应用中普遍存在诸如下述的担忧或烦恼:  枪支失踪?  是谁提取了或还回枪支?  枪支何时被取走或还回?  哪一把枪支取走或还回?  是否有权取走枪支?  枪支交回而不被察觉?  枪被错放而难以查找?  枪支对应的人员或枪柜,长年累月是否有人员、物质的详细记录  数字化枪架人为、非人为侵入是否察觉?  异地对数字化枪柜是否能管理? 2.解决方案 2.1适用范围

创羿枪械智能管理解决方案为公安机关枪械智能化使用提供解决之道,运用射频识别技术,人脸、指纹识别比对,智能分析等技术,以及完备的软件管理系统,建立起公安系统枪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枪支弹药管理的智能化、人性化、信息化。

2.2方案概述

解决方案主要实现了对枪支的使用申请进行审批、规范枪支的领取和归还登记;实施监控报警系统可对出入柜的枪支进行监控,对非法的开门、枪支离位以及枪械使用超时等情况进行本、异地报警,并可随时查看枪支的动用和报警记录;查询、统计枪支、人员、报警等信息,使信息的获取准确、及时、全面。

3.核心应用

3.1取枪还枪流程:

取枪时:当警务人员需要执行任务用枪时,通过申请后,需要在智能枪械柜处通过指纹及人脸识别打开柜门,在枪架的感应开关处刷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当感应到警务人员具体身份时,对应此警务人员枪械的电子锁随即打开。警务人员即可取走枪械执行任务。同时,智能枪械柜会将具体的取枪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后台管理平台,以便平台及时查询部队用枪情况。

还枪时:当警务人员执行完任务还枪时,需要在枪架的感应开关处刷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当感应到警务人员具体身份时,对应此警务人员枪械的电子锁随即打开。警务人员即可放入枪械架。同时,智能枪械柜会将具体的还枪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后台管理平台,以便平台查询部队用枪情况。

非授权取枪报警:当取枪人如果在非授权(指的是不是合法人或合法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取枪,系统会及时启动报警系统,通过报警器以及短信发送的方式将取枪信息发送给相关人。3.2控制中心

枪械管理系统Web 服务中心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查看和管理单位、人员和枪械相关信息的平台。枪械管理系统Web 服务中心面对的用户对象是部局级、总队级、支队级、中队级以及派出所等各级别单位的枪械管理人员和想要掌握本单位及下级单位详细情况的各级单位领导。因此,枪械管理系统Web 服务中心的用户分为管理员和审查员两类。其中,管理员具有对本单位及其下级单位的所有人员、单位、枪械信息的修改和管理权限,并可对下级单位的动枪申请进行审批及对下级单位管理员的权限进行下发和解除,而审查员只具有对各类信息的查看权限。被授权的上级部门也有相应的权限访问枪械的使用的情况,同时也可通过系统软件设定哪些部门能够访问哪些页面。

本地控制中心主要由枪械管理监控端实现了对枪械的实时动态实时监控、非法动用报警、基础信息管理、枪械动用使用管理以及对开关枪械柜的指纹管理等功能。实现枪械申请——审批——验证——出库——到岗——回库每个流程可控可查。4.优势说明

1)提供枪械管理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提高警务管理的人性化。

2)取枪、还枪数字化自动登记功能,枪支实时在位检测,枪支使用全程可控可查,减小枪械使用犯罪风险,实现枪械管理流程的电子化。

3)实现人脸,指纹识别安全认证模式,支持应急备用钥匙,两把钥匙协同开门应急机制,在枪械使用上更加可控化。

4)支持子系统独立,联网运行多级联网监管枪支信息,支持分组,分级授权管理,实现监管透明化。

美国为何枪支泛滥 篇6

在美国历史上,持枪权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有此传统观念,美国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民持枪的国家。在1975年出版的《美国枪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枪支是秩序的象征和保守主义的图腾”。

美国人重视枪的理由是为了抵抗暴力。在独立战争时期,争取自由的美国人逐渐意识到,公民持枪是对抗暴政、捍卫公民权的最后依仗,而没枪怎么推翻暴政?因此在1791年生效的联邦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明文规定:“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各州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携带枪械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

时过境迁,近几十年的美国早已脱离了暴政的危险,持枪的实际作用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时候是对自身和家人安全的保障,一些持枪案件不断发生。之后的法律,更多是限制民众滥用枪支。

1934年,美国批准通过了《联邦枪支法》,规定了枪支销售、注册和登记课税条款。该法案最突出的控枪措施,是对机枪和冲锋枪等连射自动武器提出了注册备案要求,这是针对大萧条期间黑帮动用汤姆逊冲锋枪大规模械斗的措施。

1968年,《枪支管制法》生效,规定枪支只能由挂牌经销商出售,不能非法经营并严禁邮购,对被起诉者、逃犯、非法移民、精神病患者、部队除名人员、瘾君子等人禁止拥有枪支,并限制销售能将半自动武器改为自动武器的升级包。这是针对1963年肯尼迪和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而通过的限枪法案。

1993年《布雷迪法案》生效,该法案规定购买手枪前需强制进入“等待期”并接受背景调查。1997年《拉丁堡修正案》通过,规定禁止被判决犯有家庭暴力罪行者拥有、买卖、储运和适用枪械。

除联邦法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枪支管制措施。华盛顿特区和伊利诺伊州等地区的民众虽然可以持枪,但必须让人一眼可以看见,不能将枪藏起来携带。

加利福尼亚州禁止在公共场合持枪,如必须携带,需分解枪支和弹匣,并放置在汽车后备箱。犹他州、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不允许携枪进入政府建筑,部分州不允许携带枪支进入校园。

这些法律和措施没能禁止枪击血案的发生。接二连三的枪击案,推动了美国公众要求加强枪支管制的呼声,但遭到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阻挠。在美国,枪支制造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据统计,在美国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估计每年的交易量在300万到500万之间,枪支制造商每年从枪支买卖中牟取了巨额利润。因此,枪支制造商在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势力,甚至能够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

美国枪支协会是一个势力很大的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并拥有一个强大的游说团,他们凭借充足的资金向国会议员和政要施加影响,这是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控枪法案今年4月在参议院遭到否决的主要原因。

近几个月中,美国国会围绕一系列新控枪提案,包括禁止向有暴力犯罪记录者和精神疾病患者出售枪械,禁止出售带有军用步枪特点的半自动步枪,全面推行校园禁枪等等,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辩论。美国《华盛顿邮报》最近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由于有大批像美国步枪协会这样实力雄厚的拥枪组织进行游说,美国国会两党短期内很难就控枪方案达成共识。(陈在田)

美国枪支暴力 何时休? 篇7

留学生:美国枪支暴力犯罪为何屡禁不止?

何明原:美国枪支暴力犯罪屡禁不止应该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宪法第二修正案对持枪的合法性的认可;二是其神圣的枪支文化和对持枪自由的信仰。有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私人持有枪支量已经超过2亿支。因此,早习惯“以枪为伴”的美国人对时不时发生的枪支暴力事件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

伍颖安:美国枪支暴力犯罪我们首先要从美国枪支使用说起。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居民有合法拥有枪支的权利。所以美国是一个枪支持有率非常高的国家。正是因为人人有枪这样的文化环境,造就了枪支犯罪的发生。

依我看来,枪支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法律上的不完善;二是监管上的不到位;三是经济上的不平衡;四是心理上的扭曲发展。

留学生:如果留学生遭遇“路怒”族应如何应对?

何明原:遭遇“路怒”族时,我们一定要放下争执心理,冷静对待。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行车中;二是停车后。在行车中遭遇“路怒”族,切勿轻易停下,而应逐渐减缓车速并尽可能驶入慢车道。如果是在高速路上,切莫轻易调整方向盘。如果车辆发生摩擦或碰撞停车后,不管对方是否“路怒”族,我们都该遵循以下的防御原则:第一,观察对方动静。一般责任方会先下车以示歉意,如果自己是责任方,下车不宜离车门过远,等对方下车确认安全后再过去商榷后续处理事宜;如果自己是非责任方,则先确认安全后方可下车。第二,下车前先报警。第三,在确认安全后下车处理。因为已经报了警,所以在协商处理时,不必有任何的语言冲突,一定要把态度放好,告诉对方已经报警,并尽可能回到自己车里静候警方到来处理。这个防御性原则对于未牵涉其中的行人和驾驶员同样适用,切莫好奇围观,尤其是在海外有些枪支弹药管控宽松的国家。

伍颖安:“路怒症”主要是由“间歇性爆发性精神障碍”引起的。“间歇性爆发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没有安全感,这类人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他们习惯夸大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受到外界刺激时,情绪会失控,甚至会有变态的暴力行为。所以,留学生在国外面对“路怒”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应对:

一、对于自己是新手司机的留学生而言,在开车前可以到相关网站了解美国安全驾驶问题。美国有许多与安全驾驶有关的网站都设置着关于“路怒症”的专题页面,而且这个页面通常是在首页上的“安全驾驶”导航栏目下。“路怒症”专题页面是专门用来给刚拿到驾照的新司机普及常识,告诉他们“路怒症”的存在以及应对措施。这样有助于尽早给这些初来乍到的“菜鸟司机”打预防针。

二、DrivingUniversity.com是美国亚利桑那州众多司机们聚集的非营利性网站,网站创建的宗旨就是为了给老司机与新司机们交流分享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尽管美国有许多州的司机都有“路怒症”的症状,但亚利桑那州的老司机们却觉得,这个州有越来越多的新司机面对自己的“路怒症”无可奈何。在这个专题页面里,整篇内容被分成五个部分:什么是路怒症、越来越多的路怒症事故、如何避免冲突、路怒症缘何起缘何终、如何举报路怒症。

三、留学生自己尽量远离“路怒”族。比如预先安排计划,在车程上留出足够的时间;比如对于野蛮驾驶的司机,不仅远离,还要避免眼神接触;比如提前画出一条替补路线,如果一条路太堵车,就可以走另一条替补路线;比如遇到了“路怒症”司机,赶快靠边停车让他先过去,惹不起但躲得起;比如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四、当遇到“路怒”族的司机时,你可能无法控制他的情绪和行为,但却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诸如开车时开慢点,学会在行车时谦让,避免不必要矛盾的发生等。当你在驾驶室里看到别的车挑衅超车时,千万要记住,那并非针对你,而是那个驾驶员固有的习惯。在这种时刻保持情绪淡定,只会对你有好处,而不会把你引入争吵甚至打斗或撞车的麻烦里去。遭遇到让你忿忿不平的人和事时,先深呼吸一口气,问自己:为不认识、不相干的人去生气,值得吗?在城市开车,忍让是起码的避险之道,含笑则是最好的开车面容。

苏锦清:“路怒”这个词对于经常开车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一般情况下,被“路怒”的司机多是自己开车有问题的,留学生要避免“路怒”首先就要确保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把国内开车时养成的坏习惯也带到国外,从根源上避免一般情况下的“路怒”。如果是因为自身开车问题遇到“路怒”族,自身的态度要端正,该道歉道歉,该避让避让,不要过于受“路怒”族的情绪影响而作出不理智的事情。当遇到像背景事件中这种极端的“路怒”症司机时,首先要尽量保持冷静,在发现情况无法控制时应尽快驶离现场,并及时向附近警方寻求帮助或拨打美国报警电话。

留学生:你赞成留学生选择持枪作为对抗社会暴力行为的自卫方式吗?

何明原:我认为留学生虽然不一定要用枪防御,但一旦有意外状况发生还是要有所保障的。当然,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合法性,二是安全性。能合法持枪的国家并不多,对非国民的留学生开放的就更少了,所以留学生一定要多了解并遵守所在国和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携带枪支的允许范围等。另外,中国是个禁枪的国家,对枪支的使用,很多人不一定会有这个安全意识,比如枪口不对人,不开枪时不要把手指放在扳机上等。当然,不管是pro-gun还是anti-gun,请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

苏锦清:我认为没必要非要持枪自卫。首先,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出国前都是没有接触过枪支的,在没有任何枪支使用基础的前提下持枪对留学生来说本身就已经存在安全隐患了。即使是美国居民,大部分州也是需要在拥有持枪证的前提下持枪的。其次,持枪并不是对抗社会暴力行为的唯一方式,没必要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保护,而且用枪作为自卫的方式,也容易牵连周围的无辜市民,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伤害。留学生毕竟是去异国学习深造的,那些枪战的经典场面留在电影中就好,现实生活还是尽量远离的好。就算配枪警察开枪也都是要有严格要求规定的,更何况是学生身份的留学生呢?

nlc202309030350

在美国,每个州对枪支的管理办法都不一样,有些州管得严格一些,比如说马萨诸塞州,而有些州则没那么严格,比如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州、德州、密西西比州等。所以,枪支管理不那么严格的地方治安相对没那么好,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了解当地枪支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持枪。而枪支管理比较严格的地方治安相对较好,留学生平时只需提高安全意识即可,没有必要非要持枪。

任何国家都有治安问题,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所住城市周边的治安状况,知道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如何冷静快速地应对。在没有充分理解和熟记美国各种有关枪支的法律和守则之前,尽量不要碰枪。

留学生:留学生应如何确保自身安全、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何明原:安全防范牵涉的因素较多,但概括起来就是三点:环境、物资和人身。我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叫“防火防盗防师兄”,这句话其实很形象地概括了留学生需要从哪些方面来确保自身安全、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防火。其实说的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安全意识,比如火灾、地震、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防盗。这个说的是对自身物品、居所物品的保管意识。防师兄。就是对个人人身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比如社交、出行等。

在平时,我们就需要养成一些对公共场合物品随身携带、人际交往设置正常边界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可以多参加一些安全、防范之类的讲座、活动来了解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伍颖安:身在国外的留学生们远离父母、远离朋友,在国外更加要学会照顾自己,注意安全。针对留学生的留学生活我主要给予以下建议:一是谨慎交友,不要和可疑与危险人物交往过密;二是不要孤立自己,华人要团结互助,也要懂得融入当地群体;三是必须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四是出国前了解我国驻外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抵达学校之后,第一时间了解校内的应急报警机关、急救或者医务室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五是有条件的话,尤其是刚刚抵达美国的新生,最好选择住在学校宿舍;六是如果选择在校外合租,必须谨慎选择合租人,合租期间相互谦让,千万不要发生激烈争执或者动武;七是尽量减少单独夜间出行,避开一些偏僻的或者容易发生偷盗事件的街道;八是提防陌生人的询问和邀请,千万不要让陌生人随便入室或者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九是外出或者就寝之前检查电源、瓦斯开关以及门窗是否上锁,出远门前可请朋友、邻居代为留意房屋安全;十是钱财不可外露,也不要有攀比虚荣的心理,即便是已经熟悉的人也不要过多透露经济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少带现金在身上。另外,留学生要养成自我保护意识,购买意外保险。一旦遇到危险情况,切记舍财保命。

苏锦清: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学会保护自己是很重要的。对此,我主要给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做到自我规范,不要觉得出了国没人能管自己了,就肆意妄为,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向学校或者警方寻求帮助,不要因为在国外就不敢说而独自忍受,这样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第三,尽量远离犯罪率高的区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要独自外出,尤其是在晚上或者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第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虽然外国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很热情,但是心怀不轨的人哪里都有,哪怕是在国外的陌生华人也是如此,提高警惕、防患未然总是有必要的。

留学生:就美国而言,哪些州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伍颖安:在我看来,美国比较安全的城市主要有得克萨斯州的普莱诺(Plano, Texas)、俄勒冈州的波特兰(Portland, Oregon)、夏威夷的檀香山(Honolulu, Hawaii)、加州的圣何塞(San Jose, California)、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Omaha, Nebraska)、 纽约州的纽约市(New York, N.Y.)、加州的圣安娜(Santa Ana, California)、加州的阿纳海姆(Anaheim, California)、加州的圣地亚哥(San Diego, California)、亚利桑那州的格伦代尔(Glendale, Arizona)。

在全美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中,居民的富裕程度显然与安全度有明显的关系,排名第一的普莱诺居民的家庭中间收入比全美家庭中间收入高出54%,其他城市如檀香山、圣何塞、圣地亚哥等居民也都比较富裕。除了居民富裕程度外,就业率与城市的安全度也有很大的关联,排名第五的奥马哈是巴菲特的老家,虽然当地有不少亿万富翁,但居民的家庭收入低于全美水平,房价也比全美平均价格低,然而奥马哈的失业率只有4.9%,远远低于全美水平,是全美失业率第七低的城市,所以该市的犯罪率不高。

苏锦清:去年6月,财经网站WalletHub公布了一份2015年美国最安全的州的排名,排名前十的有麻州、弗蒙特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夏威夷、犹他州、康州、罗德岛、弗吉尼亚州及缅因州。该排名除了评估犯罪率以外,也涵盖了工作环境安全、紧急情况准备、家庭和社区安全等多项指标。当然,这只是众多排行榜之一,仅可作为参考。但一般而言,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的地方安全系数往往相对较低。

上一篇:模拟太阳光下一篇: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