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对象

2024-05-29

使用对象(精选5篇)

使用对象 篇1

0 引言

输配电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无论是操作票、模拟调度、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或线损分析,都需要绘制与使用单线图[1,2,3]。现有电力系统图形软件[4,5,6,7,8]普遍存在许多缺点,而且对基于面向图形对象的设计思想描述单线图绘制工具的研究[9,10,11,12]尚不深入。

本文基于面向图形对象GOO(Graphic-Object-Oriented)的设计思想,利用GDI+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对象模型的建立,提出多层次的图标组合技术,并智能地区分了电力系统分析过程中不同的应用场景。所有电力设备由相应图形类实现,图形类除了拥有一般类的特征(如成员变量、接口)外,还包括可视的图形,能够直接编辑,并通过程序代码操作,具有良好的封装和继承性能。

GDI+是Windows2000以后版本的一个子系统,同GDI(图形设备接口)一样,主要负责对显示器和打印机进行管理。GDI+是对原有GDI功能的升级,提供矢量图形输出、光栅图形输出、文字排版的功能,GDI+是真正面向对象,利用它进行图形绘制,不但可以提高编程效率,避免资源泄露,同时可以改善图形绘制的速度,使用户更加便捷地浏览和操作。

本文所研究的图形系统是九江供电公司配电网监控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其各项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1 系统需求分析和实现策略

1.1 系统需求分析

单线图制图系统作为整个电力分析系统的一个模块,其主要目标是利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图形技术和图库一体化的数据库技术搭建一个共用的电力绘图平台,为单线图的绘制、拓扑建模[13,14,15]、仿真分析和状态查看等提供方便。

1.1.1 系统功能需求

a.文件操作方面:实现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

b.图形操作方面:要能导入绘制的电网图形或单线图到后台数据库或本地文件夹,导出原有图形或单线图进行编辑修改或分析使用,并能对电网单线图进行打印。

c.图元操作方面:图元必须有复制、粘贴、删除、移动、缩放、选择、旋转、镜像功能,对于开关或者刀闸等开关设备要有启合功能,有块操作功能,能实现块的复制、粘贴或移动。

d.视图操作方面:能够对单线图进行整体缩放,具有自动捕捉和查找定位功能。

e.数据库管理方面:有完备的图元库,能够实现局域网内图标的版本检测和自动更新和权限管理。

1.1.2 场景需求分析

单线图的应用涉及到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的很多方面,具体而言,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场景:单线图制作状态、拓扑建模状态、仿真模拟状态及查看状态,加上图标的编辑入库状态,共5个使用状态。这些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其独立性。连续性体现在:只有先建立电力设备的图形模型并编辑入库,才能在图标库的基础上绘制出单线图,继而在单线图基础上建立整个配电网的拓扑模型,在此拓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电网运行仿真和分析,然后才可能结合SCADA系统查看当前电网的运行状态。

然而,考虑到不同场景下任务侧重的不同,应能让系统智能地判定当前任务下主要进行哪些操作,需要哪些方法,需要屏蔽哪些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使得系统看起来简洁清楚,结构紧密,同时又避免了用户的误操作。比如,图标制作以及单线图绘制时,主要是对图形的编辑,因此几乎需要所有编辑功能;拓扑建模时,主要是对单线图上的设备的相关属性赋值以建立电力设备之间的拓扑联系,此时单线图已经绘制完毕,图元的位置已经确定,因此缩放和移动等改变单线图的方法,系统应该能够智能地予以屏蔽;仿真模拟状态下,主要是对开关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并观察电网运行状态的改变,此时就需要能够改变开关图元运行状态的接口实现,编辑功能可以屏蔽。

1.2 系统实现策略

系统的核心是单线图的绘制以及应用场景的智能识别。图形的绘制基于系统的4层次结构,从上到下为应用程序、画布及图标列表、图标、绘图对象。绘图对象封装了点、线、矩形、圆、文本等基本图形对象,图标是这些对象的组合,通过一定的操作(合并、绑定等)将各组成对象及其信息(大小、位置及其他属性)封装在对象列表中,然后将这些信息以特定格式序列化保存在磁盘中形成图标库。单线图绘制在画布上,是一系列图标库中图标以及它们相关信息的列表,用户对单线图上设备的操作都是对该图标列表中对应图标的操作[6]。

系统对场景的识别借助于一个枚举和一个控制字结构来实现,枚举结构如下:

控制字结构如下:

通过对枚举中每个场景的控制字的各位赋值以区分不同场景下的功能,当切换场景时,将全局的表示场景的变量赋响应值即可。表1显示了不同场景下系统功能的控制。

2 可编辑图标库设计

2.1 电气图元的数据结构设计

电气图元的数据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标识电气图元的类型及图形属性的信息,如位置和大小等;标识图标所代表设备的属性,如设备编号、所属的线路编号等;标识图标与其他设备之间连接关系的属性,如连接点集合、连接设备集合;标志当前该图标所处应用场景的属性[9]。其中,有些属性在绘制图标时就被赋值了,还有的在单线图绘制和使用的不同阶段被赋值,如设备编号、所属线路编号等表示图元和实际设备的对应关系的属性,只有在建立单线图设备联系的时候才被赋值。

2.2 电气图元的对象结构设计

2.2.1 电气图元的生成

绘制和编辑不同类型的电力图元是图形系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电力系统的图元都是由点、线、矩形、圆、文字几种基本图形组成的,利用这些基本图形可以“组装”任何一种电力系统标准的设备[1]。

首先,实现基本图形类。这些图形都具有自己的各种属性和数据,如大小、形状、位置等;也具有自己的各种行为,如绘制、移动、旋转、缩放、复制、删除等[2]。各图形间虽不相同,但可以从它们中抽象出部分共同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的行为。所以在表示这些图形前,先建立一个所有图形类的基类DrawObject来描述这些图形的共同属性和行为[8],然后根据每种图形的特点及系统的要求,利用类的继承和派生的特点,从图形基类里派生出具体图形类(DrawPoint、DrawLine、DrawRectangle、DrawEllepse、DrawText),根据需要定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行为。这种方法将数据与操作封装在一起,大大简化了编程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在系统中,基本图形都是由其对应的控制点绘制出来的,对图形的操作就是对这些控制点的操作,在GDI+中,这些点又称为路径点,图形的轮廓称为路径。表2列出了各基本图形的控制点。

然后,由这些基本图形生成所需要的电力设备。考虑引入中间类DrawMergeObject,将基本图形类对象封装成电力图元。这个类采用合并路径的方法将基本图形进行“合并”,同时重写基本方法实现整体的功能。合并后,原来图形不作为单个个体存在,所有图形的路径点合并后放在一个数组里,整体作为一个电气图元,其轮廓表现为一条路径。

另外,对于复杂的电力设备如环网柜等,其作为一种图标,内部又含有其他图标(如开关、刀闸),同时要求这些图标在特定情况下的相对独立性,即可以单独选择一个内部开关或刀闸操作。此时引进另外一个中间类DrawBindObject将基本图形和图标(DrawMergeObject类)“绑定”。“绑定”的实质是将这些图形和图标封装在一个列表中,列表中的所有图元都被赋予一个标识这个绑定集合的属性,使得这些图形和图标既可以对外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又含有作为一个“整体”的标志。通过判断当前的操作需要这个“整体”做出何种响应决定是否忽略这个标志。当需要整体移动时,启用这个标志,点击图标的任何部分都将选中所有内部元件;当要操作某个内部开关时,关闭这个标志,仅仅可以选择单个元件。图元的对象结构如图1所示。

2.2.2 典型功能的封装和接口实现

图形或图标的操作都封装在其自身类中,通过在基类中将这些方法定义为虚函数,在各子类中添加相关代码予以重载。下面阐述几类典型功能的实现方法。

复制、粘贴:生成选择元件的拷贝添加到画布的图标列表。

移动:所有路径点加上一个偏移。

旋转:所有路径点坐标围绕指定基点做投影变换。

缩放:保持各路径点的相对位置比例不变,将路径放大或缩小相应尺寸。

增加、删除:向画布的图标列表中添加或删除对应的对象。

2.2.3 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

由于电力系统单线图绘制过程复杂,涉及到的对象繁多,为了方便用户同时提高制图效率,系统设置了撤销和重做的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与制图过程同步,当向画布的对象列表增加或删除对象,或对制定对象进行操作时,都生成一个命令对象加入画布的命令列表,该命令对象封装着进行这些过程所操作的数据、操作过程以及相反操作过程,撤销操作实际上就是调用当前命令列表最后一个命令对象的相反操作过程,重做操作调用该命令对象的正操作过程。

2.3 图标库的管理

2.3.1 图标库的组织形式

采用C/S模式,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放最新版本的图标库,各客户机在本地文件夹中存放图标文件形成图标库。

2.3.2 图标库的管理内容

图标库的管理内容包括图标入库和图标版本更新。当用户编辑好某一图标并点击保存时,通过序列化机制将该图标的相关信息以特定格式写入到磁盘称为图标入库,序列化可实现信息的持久化保存,本系统采用自定义序列化。

自定义序列化将要序列化的类用Serializable标记,这个类主要包括2个方法:构造函数和一个始终名为GetObjectData的函数,前者封装了反序列化过程,后者表示序列化过程。它们都具有诸如Function(SerializationInfo info,StreamingContext context)的形式,内部集成着对相关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SerializationInfo.GetValue(string name,Type type);

SerializationInfo.AddValue(string name,var value);

当用户编辑了图标库中某图标后上传该图标到数据库,则服务器端数据库中该图标的版本变高,各客户机在启动系统自检时检测版本,如发现版本过期,从服务器下载该图标文件覆盖本地文件实现更新。文件的上传、下载通过C#的FileStream类实现。

3 单线图绘制及使用

单线图的绘制分为2种:根据已录入设备的信息自动生成;用户手工绘制。后者需要用户人为添加图元与实际设备的对应关系。在九江供电公司配电网监控信息系统中,根据数据库中库存的设备信息,自动生成单线图。

单线图绘制完成后,用户录入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给设备的对应属性赋值,后台运行程序将连接关系读入数据库,这样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就记录在数据库中。用户的仿真模拟就是修改数据库的状态信息,同时在后台数据库中运行拓扑分析,将预测效果动态地呈现在单线图上供运行人员查看和研究。

4 结论

本文在继承目前电力图形系统的优点诸如面向对象、图标库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电力图形系统的不足做出了3点改进。

a.为整个系统定义一个枚举结构和一个全局控制字集合,用以标识不同的使用场景(图标制作状态、单线图制图状态、拓扑建模状态、开关设备操作状态、查看状态),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屏蔽或使得相应的功能可用。这样避免了不必要的误操作导致系统错误,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b.多层次的图标组合技术,方便地生成各种电气图元。定义特殊的中间类实现了图形和图标的“组装”,提高了制作图标时图形和图标的可重用性,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电气设备模型的建立,方便了不同场景下设备功能的实现。

c.将图标文件同时保存在局域网数据库和本地文件夹中,通过版本检测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图标的更新,确保了整个制图系统模块更新的速度和效率。

作为电力分析系统的一部分,配电网单线图制图系统界面友好,操作便捷,极大方便了其他电力分析功能的实现,减少了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具有良好的封装性能和扩展性,体现了创新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目前该图形系统已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实际应用。

使用对象 篇2

情景一:一个经验丰富的Excel技术人员建立了一个具有众多关联数据表的数据库。他坚信他需要升级到SQL server来加快这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只有20MB大小,但是一些表单非常慢,在许多子表单里有许多标签控件和成百上千的离散字段。此外,使用这个数据库的用户需要每次都翻找记录来找到他们所要找的记录。只要添加一个找到记录框就可以使查找数据快得多。

情景二:一个复杂的数据库开发了六年了,而现在开发人员离开了这家公司。在最近的三年他们除了压缩和修复数据库之外没有做任何事,但是数据库的性能很糟糕。在这个数据库中,一些表格在按压关闭按钮之后需要两分钟才能关闭。而且,一些报表的运行需要一个小时。

情景三:一个大型数据库已经转变为使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它有250个表格和80个表。在高峰期它的性能是非常缓慢的。

好。那么你可以做些什么?首先我们可以假定慢数据库是一个复杂数据库。因此,如果你想加快每个对象,那么它需要很长时间。这意味着你只可以使用数据库的一部分,而确认数据库中有哪些对象是值得使用的最好方法就像下面讲述的。

访问主要用户来找出哪些表单和报表是缓慢的,并制作一个列表。从这个列表中找出最常用的五个缓慢对象并使用这些。这将告诉你可以做到多大的不同以及它将花费多长时间。

那么让我们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找出一个表单或一个报表被使用的频率,然后你可以关注于怎样使这些常用对象来变得快些。

提示:记住,这个数据库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所以不要为了加快真需要重新设计的数据库而过多的投入和改变很多有限的细节。

当在Access 2007中使用了表单或报表时进行日志记录

这里有一个日志记录代码解决方案。为了用一个好的Access 2007数据库进行测试,从Access模板(图1)套件下载任务模板,并添加代码“new age”日志记录解决方案。

图1 –Access 2007数据库所包含的一些这篇文章用到的任务

必做: 如果你下载了一个任务数据库模版或下载示例代码,保存ACCDB文件到一个安全的文件中,否则你将受到关闭内容信息框的阻碍。

当你打开任务模板数据库时,四处浏览看一下这个应用程序直到你对这个数据库是怎样工作的有些感觉。这个新的任务模板设计得很好,而且与Outlook 2007有一些巧妙的集成。不管怎样,当你看过之后,点击导航条中向下的箭头(如图2所示),并选择所有的Access对象和对象类型,如图3所示。

图2 –任务模板带来的导航条视图

图3 –对象类型视图–仿效旧的Access数据库容器的对象类型视图

使这个数据库代码可以使用

为了使这个示例代码在你的数据库中使用,你需要导入图4中所示的四个对象到你的数据库中。这个表是数据存储的地方,查询是用来添加日志记录的,宏是你从你的报表或表单中运行的,而模块具有捕捉用于日志信息的代码。

图4 –你需要导入到你Access 2007数据库的对象

添加日志宏到你的表单中

这是你要对你的数据库添加对象日志记录所需要做的所有事情。以设计模式打开你的表单,如图5中所做的。并打开设计条栏上的属性面板,选择On Close事件。从列表中选择“mcrLogUsage.LogForm”。注意,在代码中使用的是Close事件,因为它在这个日志记录代码中要比On Open事件更好。这些是所要做的所有步骤,下一次当你的用户打开这个表单(之后关闭)时,就会在日志中添加一条记录。

图5 –怎样在你的表单和报表中建立日志宏

当你遵循下面的建立指导,那么每次有人打开这个表单时都会有一个日志记录(如图6所示)。

图6 -保存到UserObjects日志表中的数据

添加日志宏到你的报表中

要创建报表的一个日志入口,所要做的和为表单所做的一样。在设计视图中打开报表,显示属性面板,找到Close Event,这一次选择mcrLogUsage.LogReport,

找出某对象被使用了多少次

要找出一个对象被使用了多少次,建立一个具有以下SQL语句的查询。

SELECT ObjectName, ObjectType, Count(OpenTime) AS NoTimes

FROM UserObjectLogs

GROUP BY ObjectName, ObjectType;

如果你运行它,你将得到如下面图7所示的结果。

图7 你的对象使用总计

软件安装总结

这是你找出你最常用的表单和报表所需要的所有东西。然后如果你需要加快一些表单和报表,那么集中于那些最常被使用的。记住,子表单和子报表不会包含进这个日志中。

技术(和兴趣)细节

对Access 2007的许多改进都是旨在制作很好的、可下载的模板(如图1中所示)。因此在宏方面有许多创新来创建可以自由传送VBA代码的数据库模板。使其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是一个叫做TempVar的新对象。让我们看看在这个数据库中怎样使用TempVar。

在模块logObjects_FXL12中,你将看到提取所关注的最后一个表单或报表并找出用户Windows帐户的代码。然后这些结果将放到3个不同的TempVar中。然后会打开一个使用这些TempVars的查询来插入一个新记录到我们的用户日志表中。

Option Compare Database

Option Explicit

Public Function LogFormUsage

On Error Resume Next

TempVars.Add “ObjectName”, Screen.ActiveForm.Name

TempVars.Add “ObjectType”, “3”

Call LogUsage

Exit Function

End Function

Public Function LogReportUsage()

On Error Resume Next

TempVars.Add “ObjectName”, Screen.ActiveReport.Name

TempVars.Add “ObjectType”, “4”

Call LogUsage

Exit Function

End Function

Public Sub LogUsage()

On Error Resume Next

TempVars.Add “WindowsAccount”, User_FX

DoCmd.SetWarnings False

DoCmd.OpenQuery “qryUpdateLogs”

DoCmd.SetWarnings True

Exit Sub

End Sub

注意:如果你仔细地看了这个代码,你会看到一个叫做User_FX的函数,它提取Windows用户帐户。这个代码在下载的数据库中。

TempVars与全局VBA变量相比较

TempVars在查询和表单控制和宏以及VBA间转移值方面是很方便的。在之前,你只能使用全局变量来做到这些,而且它还只能用于VBA代码。全局变量的问题,是如果VBA代码失败了,那么你将丢失全局变量中的信息。而TempVars比它强大得多。

使用TempVars的查询

在这个数据库中你将发现添加了叫做qryUpdateLogs的查询。它从TempVars获得它的值,如图8所示。TempVars 真的是一个不用使用docmd.RunSQL或CurrentDB.Execute就将复杂的东西放到一个查询中的简单方法。

图8-这显示了TempVars怎样在对象间移动信息

最后,如果你看看图9,你将看到我所建立的两个添加到你表格和报表Close events中的宏。你将看到这些宏存储在一个宏容器中,而且你还将注意到在顶端有两行宏逻辑,用来阻止任何人让宏自己运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代码会失败。

使用对象 篇3

(一) 《春运帝国》是否是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 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并且作品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是一种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反映出的智力创造成果。[1]综上所述, 作品应该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是作品本身应该具有独创性。虽然根据作品在《春运帝国》视频后所附的内容可以看出, 作者胡戈借用了陈道明饰演始皇帝的形象, 引用了《黑客帝国》、《英雄》、《哈利波特》等大量电影片段作为素材, 但是原电影中的台词被全部替换为与本片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进行重新配音, 并且电影片段是作者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并对若干不同的电影片段重新进行排列, 服务于本片中的春运主题。本片的整体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 从主持人形象的设计、若干电影片段的剪辑和重新编排、台词的设计以及整体视频的制作等方面, 都可以体现出本视频是作者自己选取素材、编辑、整理的结果, 是作者独立创作的成果。其次, 本视频可以被复制并且通过本视频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于春运现象的一种态度和价值观。因此, 本视频可以认定为作品。

(二) 《春运帝国》的特点

第一, 《春运帝国》作品本身从主题的构思, 素材的选择、加工、处理, 台词的撰写和配音均由作者自己创作完成。除了视频最开始部分的声明, 以陈道明饰演始皇帝为主持人形象的直播画面和视频最后的引用素材之外, 均为直接引用电影片段, 值得注意的是, 其中“春运帝国”, 即本作品的题目展示方式为黑客帝国电影开场的展现形式, 但是显示内容作者进行了更改。第二, 本作品在视频的开始部分有对于本片是个人学习的声明。最后, 本作品完成之后就发布在网络上传播。

二、作者创作《春运帝国》的行为认定

(一) 概述

作者胡戈在创作《春运帝国》的时候, 引用了大量的电影片段作为素材, 对于胡戈对整个视听作品享有著作权是没有争议的, 因为胡戈的《春运帝国》既然是作品, 一经完成就享有著作权。但是, 在本片中争议的焦点是对于胡戈引用电影片段的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作者胡戈引用的电影均是作品, 电影制片人都享有著作权, 那么他是否需要经过电影制片人的授权, 是否需要向电影制片人支付一定的报酬, 因此,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胡戈引用电影片段的行为是对原作品的合理使用, 不构成侵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行为构成了侵权, 而非对于原作品的合理使用。下文将针对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二) 该行为是对原作品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 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 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 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2]我国著作权法采用列举的方式列出了十二种属于合理使用的行为。根据《春运帝国》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我们可以排除十种情形的适用, 而重要考察其中的两种情形。只要认定符合其中的任意一种情形, 就可以认定胡戈行为的性质为合理使用。

1.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 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1) 作者的事前声明是否有免责的作用。在一些视频试听作品播放的开始, 都会有作者关于本部作品的声明, 声明内容一般以作品为个人学习或者告知观看者以个人使用为限为内容。问题在于作者的对于视频作品本身的声明是否存在法律上的意义, 是否可以因此认定该作品即使是使用了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也是为了个人学习的目的正当使用的, 当作者的视频作品涉及到侵权等纠纷的时候是否可以作为作者免责的条件。在《春运帝国》的开始部分, 作者说明了如下内容:“各位亲朋好友, 这是我自娱自乐, 以及学习视频制作技术的练习作业, 里面的内容纯属虚构, 全是瞎编乱造的, 祝你春节快乐!开心!幸福!”通过阅读这段文字, 作者表明了本作品是个人学习和练习的成果。那么, 作者这样的声明是否可以说明其符合合理使用的第一种情况, 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我认为, 仅仅凭借作者的声明不可以完全认定, 必须从作者对于影片的实际利用情况来分析, 作者的声明我认为在法律上是没有意义的, 它只是传达出了让观看者了解到其内容均非真实的信息。

学者吴汉东在《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一书中对于合理使用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和分析, 他认为:“合理使用是某种客观行为, 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3]而在合理使用行为中, 具有法律意义的不是行为人的意图, 而是行为的客观结果。当事人使用作品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某种法律后果, 而是出于学习、研究、教育的意图。“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原因, 不在于行为人意志内容如何, 而在于其行为本身状态如何。”[4]

我是赞同此观点的, 既然作者使用其它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学习, 那么表达出希望用于个人学习的表示就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因此, 认为合理使用是事实行为是恰当的。一旦作者合理使用他人的作品, 就会产生既不用得到他人授权, 也不用支付报酬的法律后果。因此, 这种声明本身是没有太多法律上的意义, 还应该从其他方面认定该行为是否为合理使用。

(2) 把用于个人学习的材料放在网上传播是否超过个人学习范畴。上文提到, 仅仅从作者事先的说明并不可以认定《春运帝国》中引用其它电影片段属于合理使用的第一种情况, 即使我们假设其的确为个人使用, 但是作者胡戈把其放在网络上传播从客观上已经超出了个人学习的范围。即使声明自己是合理使用, 仍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为在网络传播迅速的情况下, 只表达了他制作视频的目的是个人学习使用, 但是从客观上来讲, 他并没有说明观看者应该如使用, 无法认为其他的观看者会对其如何使用, 一旦观看者对于其进行不合理的使用, 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 把用于个人学习的内容在网络上传播, 从而使得不特定的多数人可以接触到的行为认定为超出个人使用范围也是合理的。

2.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春运帝国》主要是围绕春运问题展开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作者在引用其它电影片段的时候, 是为了说明春运存在的主要问题。即, 使用电影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春运的问题。学者吴汉东就这种情况给出了四个条件:[5]

(1) 引用的作品必须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电影一经上映即可认定为发表, 所以该条件满足。 (2) 引用的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作者胡戈对于所有台词的修改均围绕春运话题, 因此符合此条件。 (3) 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人是电影制片人,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 电影制片人最大的利益是电影的市场价值, 即电影上映后的票房以及其它衍生的价值。胡戈完成《春运帝国》的时间是2006年, 而其中他引用到的电影均在此时间之前已经完成公映, 所以胡戈的引用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市场价值, 并没有直接损害到制片人的利益。虽然没有影响到潜在的市场价值,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 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上映时取得票房所赚取的收入, 作者胡戈的行为可能没有影响到电影上映后的后续市场价值, 反而使得电影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恶搞’作品的批评性意见不一定会降低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 反而有时会刺激票房和影响力的增加。”[6]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是否应该认为其是损害被引用著作权人利益的行为呢?

我认为其仍然是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一种损害, 这种行为表面上没有损害电影的市场价值, 没有损害电影著作权人的实质利益, 但是对于“恶搞”作品来说, 其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的改编行为,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原电影作品的印象和评价, 影响到电影在上映后潜在的市场价值, 虽然“恶搞”作品的作者本人认为这种用于个人学习和娱乐大众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其无意中就可能影响到电影著作权人的利益。

(4) 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对于实质部分, 我认为是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的, 正如日本学者中山信弘所说:“这样一来何为实质部分成了问题, 在实践中, 除了一个案件一个案件进行判断外, 没有更好办法, 这构成了明确化方面的缺陷。”[7]实质部分应该是区别于形式部分的, 对于电影来说, 其形式部分我认为应该是连续画面的组成, 而实质部分我认为应该是, 从电影完整性的角度考虑, 一旦失去了这些部分, 该电影就失去了重要的情节和内容, 但是从《春运帝国》的引用来看, 其选取的素材都仅引用了一小部分的片段, 我们很难直接认定这些小片段就是电影的实质部分, 毕竟电影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的表达形式。如果仅仅是抽取其中的一小部分, 并且在所有被引用片段的台词都被替换的情况下, 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说, 难以从经过台词修改的片段中了解到原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因此, 就其是否为原作品的实质部分进行认定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的。

因此, 我认为如果仅仅依照此四个条件的话, 是很难分析出胡戈的行为是否是合理使用的, 因为我们会在行为的认定上就存在重大分歧。不过我对于胡戈的行为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第二种情况是持有保留态度的, 但是其实对于合理使用来说, 我认为还有很多讨论的空间, 其合理使用不仅仅应该像我国这样以列举的形式列出, 更重要的是应该存在一些核心判断的标准。

(三) 该行为是侵权行为

我国的《著作权法》以列举的形式规定了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在确认胡戈的行为是否属于某种侵权行为之前, 我们先要对胡戈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 总体来说, 在视频《春运帝国》中, 胡戈对于所引用的电影片段都保留了原有的情节和画面, 只是对于台词进行了全部修改, 这种行为我认为是一种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1) 该作品不是在原作品上的改编作品, 侵犯的不是著作财产权中的改编权。我们能否认为胡戈的行为是一种改编行为, 既然改编后的作品我们认为产生了一个新的著作权,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改编后的内容必然有新作者独创性的内容在其中, 但是这种在原有作品基础上的独创是存在一定界限的。虽然在胡戈的春运帝国我们认定为作品, 但是其引用大量电影片段作为素材行为, 应该认为已经远远超过了改编的范围, 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而不是思想, 所以对于作者胡戈完全借用原来电影中的表达形式并完全改变思想内容是有问题的, 日本学者中山信弘认为:“在作品改编范畴中, 实际上却保护了一部分思想。不过, 如对他人的作品以一定形式进行利用, 但是产生的结果, 使人完全不能想起原来的作品, 以及在仅借用了原作品的思想时, 所进行的是与原作品无关的独立创作, 则不构成侵犯改编权。”[8]但是胡戈不是仅用了思想或者是在原作品之上的独立创作, 而是完全借用了原电影作品的表达形式, 并且改动过的配音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原电影作品的表达形式契合。所以胡戈的行为不是改编行为, 不涉及侵犯改编权的问题。

(2) 该作品侵犯的是原作品的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是指未经作者同意, 以删节、修改等行为破坏作品的真实含义的行为。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 如作品中人物命运、情节安排和结尾设置都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任何人未经许可破坏作品的这种完整性, 就是歪曲篡改作品。[9]应该说胡戈的行为并没有模仿原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的表现, 也没有侵害到作品的市场价值,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 著作权法既然对于著作权人的完整的思想情感表达形式进行保护, 歪曲篡改了他人的作品, 那么对于以其为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行为, 从实质上破坏了作品的完整表达形式, 对于著作人身权造成了损害。

在《春运帝国》中, 胡戈不仅仅引用了原有作品的画面, 通过配音和解说的形式对于原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 对于不完全了解原作品的观看者来说, 对于原作品的内容是无从知晓的, 所以说这种改动是完全性质的改动, 是实质性内容的修改, 对于原来作品的真实含义和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2. 对于本视频中的陈道明形象还有其他演员形象, 作者胡戈都进行了重新演绎, 除了人物外在形象保留之外, 人物在原作品中被赋予的性格特点、思想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认为还侵犯到了演员的表演权, 因为作者胡戈把演员的表演形象挪为他用, 表现者的表演形象受到了歪曲。

3. 作者胡戈在最后的说明并没有充分的法律意义, 不过在部分上可以说明他并没有侵犯到作品的署名权,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 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 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而胡戈在最后的说明中, 针对他引用的电影, 均列出了导演、编剧和演员, 所以作品著作权的署名权并没有侵犯, 但是不能因此改变其歪曲作品本身和表演者的形象的侵权事实。

综上所述, 我认为胡戈的《春运帝国》作品是侵权的, 侵犯了著作权中的保持作品完整的权利和邻接权中的表演者权。

三、结语

最后, 我认为, 从立法目的的角度出发, 如果对于这种行为允许的话, 就相当于纵容了这类行为, 使得电影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作品的著作权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是一种网络上所指称的“恶搞”行为, 如果不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加以约束, 一方面不利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进步, 也不利于对于原作品完整的艺术表达形式的保护。

摘要:继胡戈创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 胡戈又以相同的创作手法制作了《春运帝国》, 相比较《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开始到结束均引用电影《无极》相比, 《春运帝国》引用了多部电影片段作为视频素材, 并改变了全部原有配音, 对于本作品, 引发了我们关于著作权侵权和合理使用的讨论, 是保护个人创作的自由还是保护素材作品本身的著作权, 是本文讨论的焦点。

关键词:《春运帝国》,胡戈,著作权侵权,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 (第五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48.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 (第五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99.

[3]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45.

[4]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46.

[5]吴汉东.知识产权法 (第五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101.

[6]师文学.网络环境下“恶搞”电影的著作权分析[J].电影文学, 2015, 06:48-50.

[7][日]中山信弘著, 张玉瑞译.多媒体与著作权[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现更名知识产权出版社) , 1997:33.

[8][日]中山信弘著, 张玉瑞译.多媒体与著作权[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现更名知识产权出版社) , 1997.34.

使用对象 篇4

1. 楼梯的设计与使用出现的矛盾

教学楼的交通体系包括出入口、门厅、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平交通联系部分——走廊, 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这部分面积约为教学楼建筑面积的30%~35%。在设计中如何既能满足交通、疏散要求, 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交通面积, 是一个重要问题。部分学校在教学楼设计过程中, 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性, 在疏散通道的设计以及使用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问题, 也就是说, 在设计时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但规范中某些条文只给出了上限或者下限规定, 没有给出具体化的数据规定, 有的甚至还不能满足设计规范, 因此在建成之后, 往往会出现使用时的不舒适或者存在潜在的危险。

在GB50016-2006中规定了学校等公共建筑每层的疏散走道, 疏散楼梯宽度的百人指标。如表1所示, 在楼层不同的情况下, 百人指标所规定的疏散净宽度是不一样的, 但我们在设计时存在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 疏散楼梯的宽度并没有随着楼层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虽然按照百人指标满足了规范要求, 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不便。比如在教学楼设计时, 上下层楼梯宽度一致是最普遍的设计做法, 但下课时, 众多班级同时下课, 同时使用楼梯到达地面, 在这个使用过程中, 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以一栋五层教学楼为例, 下课时, 五楼的学生走五楼楼梯往下, 那么五楼楼梯就只有五楼学生使用, 在上下楼层疏散楼梯宽度不变的情况下, 五楼楼梯使用起来就很舒适, 疏散时也不显得拥挤, 但楼层逐步往下, 学生人数就越多, 不同楼层的学生人流合并给下面楼层楼梯带来疏散压力, 相比上层楼梯, 人数会逐层递增, 那么越往下, 楼梯就越拥挤, 疏散速度就严重受到影响, 在正常下课时, 都难以达到迅速疏散的目的, 在火灾发生时能不能迅速疏散就可想而知了。如图1所示教学楼四层平面图局部, 共计八个教室, 每个教室容纳人数为60人, 全部教室都上课的情况下, 每班还有一名教师, 那么该楼层的疏散人数为60*8+8=488人, 平面设计有两部楼梯, 那么按人流平均分配计算, 疏散时每部楼梯的负担是244人, 该平面设计楼梯的开间尺寸为3.3米, 扣除0.24米的墙厚, 剩下的楼梯净宽为3.3-0.24=3.06米。用表1.1中的百人指标核算, 所需要的疏散楼梯净宽度应该为244/100*1.00=2.44米, 再考虑中间梯井宽度, 则该楼梯间的梯间净宽度应该大于4.88米, 而当前设计才3.06米, 是严重不合乎规范的, 考虑上下楼层人流合并的因素, 越靠下的楼层, 人流势必就越大, 楼梯的疏散压力会更大, 在目前楼梯等大小设计的情况下, 即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都会出现疏散过分拥挤的局面, 一旦遭遇火灾, 其疏散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对于目前大量项目的设计审批, 都存在不合乎规范的现象, 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作为设计建设方, 应当充分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至少应当做到合理规范设计。

2. 考虑人流合并时的楼梯设计

目前, 楼梯设计施工均按照现行规范进行, 所以无论怎样的建筑形式, 其楼梯设计均是各层等大小的, 楼梯的宽度也时均一的, 没有考虑人流合并带来楼梯疏散宽度的变化。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楼梯间内的人流合并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且用模拟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研究发现, 当各层楼梯间人流密度较小时, 不同楼层之间的人流合并是容易的, 显然, 如果各层楼梯间的人流密度大, 那么上下层之间的人流合并就变得不容易, 将直接影响楼梯间人流的疏散速度。同时模拟分析还发现, 当楼梯间的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时, 人流合并比较容易。因此, 我们在进行楼梯的设计时, 是否能打破传统的设计规范, 将楼梯的疏散效率提高, 以更方便于日常的疏散流动和火灾发生时的人流疏散。

2.1 楼梯间分层设计思路

参照GB50016-2006中所规定的百人指标, 按每个楼层所包含的房间数目估算每个楼层的使用人数, 再考虑人流合并对楼梯疏散的影响,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 适当放宽尺寸, 以提高楼梯间使用的舒适性, 也就是说对不同楼层的楼梯间进行分层设计。如果我们还以图1的医学院教学楼平面做为讨论对象, 对其平面设计进行优化创新设计。从原设计中给定了该教学楼总共六层, 每层均设计有8班60人教室, 考虑教师在内, 每层满员上课, 下课或者逃生疏散时人流平均分配, 每层的两部楼梯疏散人数为244人, 考虑人流合并以及人流疏散速度, 六层以下各层的疏散楼梯人数可能会大于244人。因此, 我们在设计时可以将不同楼层的楼梯间进行分层考虑, 在不同楼层的楼梯间尺寸上进行浮动扩大。如图2所示, 将原有楼梯间的3.3米的净开间放宽至5.4米, 那么在疏散时考虑人流速度影响之外, 还将有数量不小的人流从五六层楼梯间下到四楼的楼梯间, 与四层疏散人流合并, 在扩大楼梯间的净开间尺寸之后, 人流疏散就势必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松散, 从而有利于提高疏散速度且减小原有楼梯间疏散时的拥挤程度。因此, 在未达到地面时, 越往下, 楼梯间的尺寸就变得越大, 人流疏散时就会显得舒适宽松。

2.2 楼梯间分层设计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面内容提到了楼梯间的分层设计思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流集中时疏散的舒适度, 但是在分层设计时尺度究竟应该放宽多少, 也就是放宽的幅度应该为多大, 分层设计之后所带来的原有的结构设计以及原有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 以及楼梯间的防火防烟问题等等, 甚至在结构上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楼梯间的分层不等尺寸设计, 都是一系列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考虑人流合并的影响之后, 楼梯间在疏散本层楼梯除了负担本层人流之外, 还要负担其上各层人流的疏散, 因为人流的行走速度影响, 在疏散时来自上层的人流不会全部与本层的人流同时疏散, 也就是说, 当上层人流到达本层时, 本层已经有部分人流已经疏散走了, 而且楼层数相差越大, 疏散走的人流就越多, 从这个角度分析, 越接近地面的楼梯间, 其人流相对于上面的楼梯间而言, 人流发生拥挤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看来, 似乎越往下, 楼梯间的尺寸可以适当紧缩, 这样又与上面所分析的楼梯间分层扩大设计相矛盾了。但在楼梯间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的确存在集中疏散时过分拥挤, 疏散速度过慢的情况, 怎样才能既保证经济性, 又达到人流较快速度的疏散, 是目前要权衡的问题, 需要模拟分析来确定结论。

2.3 楼梯间分层设计前的模拟疏散探讨

要确定楼梯间按楼层扩大设计的幅度以及是否需要在某些层扩大, 单靠理论来分析似乎略显单薄。因此设计前, 我们可以在某栋建筑的楼梯间内进行模拟疏散。准备条件可以参照以下进行, 首先按照现有的楼梯净宽按照百人指标选取满额人流站在各层楼梯间之外的远近不同位置, 在保证各层楼梯照明正常, 楼梯疏散门正常, 以及梯间内无任何障碍的情况下, 各层人流同时以正常的速度行走至楼梯间, 这样, 楼梯间的内外均有大量的人流, 对于同一楼层的楼梯间而言, 距离楼梯间近的人流先到达楼梯间, 可能当这部分人流已经疏散走了之后, 上层的距离楼梯间远的那部分人流才达到楼梯间, 与下层的部分人流合并通过下层楼梯间疏散, 这样一来人流合并之后的人数是不是大于合并前的数量就要由模拟疏散得出。如果模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合并后人流小于或者等于合并前的人流数, 那么可不进行分层扩大设计, 如果模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合并后的人流远大于合并前该楼层的人流数, 那么就可以考虑采用楼梯间分层设计思路, 提高楼梯的疏散能力, 以及使用时的舒适性。

3. 楼梯设计创新的展望

楼梯是建筑使用时的垂直交通设施, 它的尺寸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功能、经济、疏散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过去一直由建筑师根据经验确定楼梯间以及相关部位尺寸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影响着楼梯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因此, 发现使用中的问题, 提出创新的思路, 打破当前楼梯设计的传统做法是相关设计人员要进行的工作。

除了楼梯间的分层设计之外, 我们还可以对楼梯的竖向布置等方面进行创新, 传统楼梯梯段的水平投影处于同一位置, 楼梯竖向的重叠, 使空间紧凑, 也加强了建筑内部的秩序性, 使人们很容易识别, 人流疏散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同时楼梯空间也容易封闭, 容易满足防火防烟的要求。但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时人们走的是s形路线, 经常需要转向。因此, 人们行走时会感觉枯燥乏味。鉴于诸多长期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传统双跑楼梯的基础上, 结合楼梯分层设计, 在原有楼梯间的基础上在不同楼层按需要扩大楼梯间, 甚至在不同楼梯间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楼梯形式, 将多种楼梯形式整合在一栋建筑之内, 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这种方案相对于原有的设计来说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在人们固有的使用习惯上是否适应, 这都是要仔细推敲的问题。新的设计思路在实施的过程需要不停的探索, 评估新思路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使用反映存在的问题, 反复推敲, 不断提高, 才能得到真正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万恒.建筑设计中楼梯的布置方式[J].建筑建材装饰, 2009, 10 (8) :66-67.

[2]直广竹一.楼梯间内人流合并特性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 26 (4) :363-366.

使用对象 篇5

话语分析一词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 以1952年Harris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Discourse Analysis一文为开端。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切使用中的语言”包括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

话语分析自70年代开始初具规模。1981年Van Dijk创办学术刊物TEXT, 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术园地。话语分析在过去的三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基本廓清了话语分析的定义、任务和对象, 并且吸收了相关学科的精华, 出现了一批M.A.K Halliday和Van Dijk这样的有着突出贡献的语言学家。但是就目前来看, 语言学家只是“博采众家之长”, 从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各种语言理论中寻找对话语分析有用的部分并加以应用, 没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同时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朱永生, 2003) 。

同欧美国家相比, 我国的话语分析语言学仍处在引进介绍阶段, 理论研究多, 实际分析少, 尤其是难以用引进的理论来进行汉语研究, 对于英汉话语的对比研究力量尤其薄弱。

2. 话语分析概述

话语分析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把话语看作成员的社会活动, 重视语义、上下文、社会文化语境与话语各个成分和层次的联系;研究话语中的语法规则、语篇规则、交际规则和策略, 重视认知的作用。所以, 话语分析是基于语义之上的语言研究, 研究一个发出的话语如何能最有效地构成和最有效地接受, 而这一接受与构成是在一种判断和认知过程中完成的。它考虑的是说什么, 怎样说, 物件是哪些, 制约因素是哪些, 等等。然后在这种种因素之上, 信息被组织, 话语得到构成 (罗选民, 2001) 。

Gee (2000) 在《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实践》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一书中道出了“大话语”的核心概念, 即把话语放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来看, 然后提出了涉及情景意义、文化模式、应用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交际学等诸多领域的分析工具。

话语分析分为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五大类;侧重于综合分析法, 认知和社会文化分析。

话语分析从一开始就是一门跨学科研究, 一方面, 它与语言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无论是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都受到理论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的影响。另一方面, 其发展也离不开对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成果的吸收 (朱永生, 2003)

我认为关联理论可为现代话语分析提供最佳理论框架。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 (1986) 在合著的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系统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 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 关联是认知的基础。促成关联有两个因素:一是语境效果 (contextual effects) , 二是为获取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努力 (processing efforts) 。Sperber和Wilson指出, 一新信息如果在一特定语境中取得语境效果, 那么该信息便与该语境取得关联。要取得语境效果, 人们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而人们付出的努力越多, 所取得的语境效果也就越大。关联性有程度强弱之分, 关联性程度的强弱与语境效果成正比, 与人们为获得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努力成反比。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理解话语时并不是寻求最大的关联性, 而是寻求最佳关联性。

3.《文心雕龙》对现代话语分析的启示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章学的一个里程碑, 一方面, 它确立了当时最重要的20种话语体裁, 阐述其语言特点, 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话语分析学的雏形。另一方面, 它以华丽的辞章、逻辑严密的剖析和形象生动地引入一整套新概念新术语见长, 其本身就是一部成功的话语典范。鲁迅先生曾言:“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 西则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解析神质, 色举洪纤, 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

《文心雕龙》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原生文化的一个缩影, 它与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和语言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必然会在刘勰本人及其论述上得的反映。对《文》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国人传统的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和语言观的了解,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的原生话语的探索, 对汉语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短于抽象思维, 长于归纳法短于演绎法, 而西方人以严密的逻辑思维见长。这种思维方式影响到了各自的语言研究。西方的语言学总的来说是偏重形式研究的, 而中国则偏重意义研究 (姜望琪, 2003) 。《文心雕龙》于1400余年前成书, 此后的学者不断按照这种传统从事篇章的研究, 但他们喜欢把自己的研究称之为文体学 (风格学) 或修辞学, 而不叫话语分析。而西方的话语分析学者们在研究目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则沿袭西方的传统, 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范式。Beaugrade (1997) 认为21世纪话语分析的重点将是知识共享和话语策略。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汉语话语分析研究表明中西方的研究可以互补。一方面, 中国学者从自己的发现中, 可以提出一些证据支持某种理论, 或认为某种理论需要修改补充, 或某种理论必须全摒弃。另一方面, 中国学者也可以从本国的传统出发, 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 再用另一种语言与文化背景下的材料来验证是否恰当。但后类研究迄今为止仍较少, 其原因尚待探索 (顾曰国, 1999) 。《文心雕龙》作为一篇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话语分析的著作, 可作为这类研究语料的典范, 对中西方话语的交流和沟通必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要:《文心雕龙》可谓中国文章学论著集大成者, 研究《文心雕龙》, 对汉语文章学话语的构建, 必然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文心雕龙》为个案, 对其言说方式, 以及言说方式下的自身特殊的文化传承与讨论对象基础进行分析可发掘其对现代汉语话语分析的启示。

关键词:《文心雕龙》,现代话语分析,启示

参考文献

[1]罗选民.话语分析英汉比较研究[M].长沙教育出版社, 2001.

[2]陈忠华等著.知识与语篇理解——话语分析认知科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配筋砌体墙框架下一篇:实现教学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