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

2024-06-16

应用化工技术(共12篇)

应用化工技术 篇1

在如今这个提倡绿色化及环保化的今天, 绿色化工技术已经成为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首选, 其不仅满足了化工行业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客观需求, 还实现了化工污染的有效控制。为推动技术性与经济及社会性之间的高度统一, 推动化工企业的绿色化发展, 必须对传统的产品生产体系进行深入改革, 从源头入手进行污染的控制,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 从而鼓励化工企业纷纷采用绿色化工技术, 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绿色化工技术的概念

绿色化工主要指的是采用现代化化工技术及方法, 以便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那些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生态环境及威胁社区安全的物质, 这种技术手段即所谓的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化工技术以绿色化学为基础, 并能够从源头上对可能污染环境的过程进行阻止, 因此, 此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环境友好型工艺、化工反应及产品的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入, 绿色化工技术责无旁贷的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来, 绿色化工应用效果最为理想的即原子经济反应, 也就是将原料中各原子转变为产品, 同时, 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及副产品, 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此过程中也无需使用各种有毒溶剂、原料及催化剂, 并最终生产出了环境友好型产品。

2、绿色化工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2.1、原子经济反应技术

现如今, 化工行业所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即节能与减排, 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化学同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原子经济反应技术诞生了。原子经济反应的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美国托罗斯特教授提出来的, 虽然概念提出的早, 但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并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国际化学科研的前沿领域之一, 为新世纪化工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子经济反应的本质即将传统化工技术生产的路线由原来的“先污染, 后治理”转变为“源头上消除污染”, 因此, 此项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作为绿色化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些年来原子经济反应的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多, 美国化工领域将其作为新世纪化工绿色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并将“绿色化工挑战奖”颁发给该领域最新成果的研发人员。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科院也进行了相关技术咨询活动的开展, 并将原子经济反应等绿色化工技术研究课题纳入到了我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之中, 相关院校也纷纷进行了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机构的组建, 对于推动我国原子经济反应等相关绿色化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绿色化学技术

所谓的绿色化学技术, 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化学技术, 如今, 其在全世界化工领域研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类化学生产商纷纷从绿色化学技术中获得了潜在的商机及市场效益。对于绿色化学技术而言, 推动其发展的源动力除了企业及研究领域的关注以外, 还有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 例如, 欧盟的REACH法规, 即所谓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及限制”, 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防止潜在有害污染物或物质的生产及使用, 因此, 全球有关节能及可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企业纷纷将绿色化学技术作为研发的重中之重, 而绿色化学技术的开拓企业及大型公司均不断进行创新计划的公布, 以不断加强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发力度。

2.3、分子设计技术

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必须选择科学的化学反应途径, 除了考虑理论产率以外, 还应当考虑到原料利用率的不同。例如, 对于原子经济反应而言, 其原子的转化率高达100%, 且不会有废物或副产物的出现, 真正做到了废物及污染物的零排放, 因此, 此反应有助于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目前, 国外不少化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达到了此标准, 这已经成为评价化工生产过程对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影响的另一种标准。此外, 采用目前十分流行的特定分子合成路线等相关软件来进行绿色化工生产过程的辅助设计, 以便对不同生产流程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有效鉴别, 确定最佳生产路线, 从而制定一条绿色化、污染少、经济、合理的生产流程, 实现化工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完善。

2.4、生物化学技术

对于石油产品而言, 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 并对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天然生物原料由于自身属性等原因, 能够同环境达到相融相合的境界, 因此, 已经成为绿色化工领域的关注重点, 也开始成为化工领域生产过程中的首选材料。例如, 木质纤维素、淀粉等, 这些由于含有大量的糖类聚合物, 因此, 将其破碎为单体后作为化工原料, 经较为温和的条件, 如酶类催化或细菌发酵等作用, 就可以生产出无污染, 又能够生物降解的绿色产品, 此技术目前已经在产铜化工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绿色化学技术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 其应用深度及广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对于推动我国化工领域的绿色化、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 无论是化工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 还是行业研究人员, 都应当重视绿色清洁化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紧跟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为我国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 绿色化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并且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本文先就绿色化工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并就其最新的发展情况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 对于进一步推动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绿色化工,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嘉, 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09) .

[2]王大刚.发展中的低碳绿色化工新技术[J].民营科技, 2012, (11)

[3]赵宝生.关于化工工艺设计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15) .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做循环经济排头兵[J].记者观察 (下半月) , 2011, (08) .

应用化工技术 篇2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生产、分析测试、工艺改进等基本技能,在化工、轻工、医药、环保、日用化工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化工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特色:化学工业是我国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涉及到的细分行业主要有:石化、煤化工、化肥、农药、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化工产品涉及人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来的提高,市场上对高标准、高质量的化工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我国化工人才告急。毕业生就业形式看好。

主要课程:基础化学、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工艺综合实训等。

应用化工技术 篇3

关键词:化工工艺;超滤技术;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29-02

超滤技术是一门新型实用的科学技术,且随着其发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的特点,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因此,超滤技术一定会不断适应发展需求,拓宽应用领域。

1 化工生产领域超滤技术主要原理

1.1 相关化工企业生产现状

在化工生产中,一个突出的难题就是气体中的微小液滴以及油雾难以分离,在合成氨、尿素以及硝酸等产品生产过程中,油污不仅可以使触媒失效,也会使设备的生产效率下降。如西安的超滤公司,通过超滤技术以及各种过滤材料,开发出了高效气液分离装置,不仅解决了传统技术问题,并且利用新技术使效率达到了99%~99.99%。

1.2 粒子的形成及分布

经研究知,由于速度变化形成的雾滴直径多在100 μm以上,而压力以及温度变化形成的粒子直径则分别在10~100 μm和0.01~10 μm。中性粒子的直径大约为1~10 μm以上,非极性的粒子则为0.01~1 μm。传统的分离技术仅对压力变化形成的粒子有效,对其他粒子效果很差,因此需要超滤技术进行分离。

1.3 分离机理

首先确定设备的结构以及过滤分离材料的精度,还有分离材料的极性,并根据不同的介质以及工艺条件,采用过滤材料——滤芯种类以及其组合。我们所说的SF滤芯也就是烧结不锈钢纤维毡滤芯,气体流动方式与MF滤芯相反,采用外进里出方式,充分利用材料的表面积,通过过滤层的疏水性能以及其扩散碰撞和拦截机理,最终在背风面实现气液分离。

1.4 极性的选择及结构

通过偶极矩测量可知介质的极性,零偶极矩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其正负电中心重合。偶极矩不是零的分子,就是极性分子如H2O、NH3。在极性分子间会有取向、诱导以及色散等吸引作用,凝聚力与介质的进行十分密切,因而根据不同粒子选择不同材料十分关键,如单机高效分离元件就适用于极性粒子,而两级高效分离元件就适用于油气溶胶以及乳化油粒子。为了延长超滤技术的材料使用寿命,我们使用以下方法:提高孔隙率,使用更先进的材料,提高精度,如果孔隙率增加1倍,容尘率也会增大1倍,就可以使材料使用寿命增加两倍;增大过滤面积,使用折叠式滤芯,在阻力一样的情况下,流通面积会增大1倍,纳污量会增大3倍,因而寿命会增加3倍。同时,在设计上要保留传统的优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2 化工领域超滤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循环机后由分离器

主要是去除气体里的杂质,对合成触媒进行保护,减小能耗。以湖南湘潭实业公司为例,其对往复式循环机进行油分改造,自运营以来,合成触媒的寿命增加到7~8个月,排放油水量也得到增加。

2.2 变换气后过滤器

变换气后过滤器主要是保護触媒,去除气体中油水杂质。以陕西化肥厂为例,该厂对新鲜气压缩机三段出口使用二级超滤技术,保护了触媒,同时平均每小时排油水100 kg以上。

2.3 尿素

主要是去掉CO2气体里的油污杂质,减小能耗,提高质量。以山东章丘第二化肥厂为例,该厂对CO2压缩机使用超滤技术,改善了分解加热器的油污情况,并提高了传热效果,也使尿素产品颜色洁白,为后续厂家改善起到了典范作用。

2.4 硝酸

主要是去掉氨气里的油污,保护好触媒铂网,延长使用寿命。以山东海化潍坊硝铵厂为例,该厂将超滤过滤器用在了硝酸氧化炉前的气氨过滤器上,延长了氧化炉的铂金属丝使用寿命,并且延长了过滤清洗周期,减少了工作量。

2.5 硝铵

主要是去除氨气里夹杂的油污,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防止意外的发生。以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为例,该公司在硝铵生产车间,将超滤过滤器加在了氨压缩机的气氨挡板过滤器后面,有效地降低了气氨中的油的含量,满足硝铵中和工段的要求,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度。

2.6 炼油厂尾气回收

主要是分离杂质,保护纤维膜,延长寿命。以安庆石油化工为例,该公司采用了三级超滤技术之后,提高了过滤精度以及效率,有效地保护了纤维膜并延长了寿命。

2.7 合成氨

高压机后新鲜气油的分离,主要是去掉新鲜气中的杂质,保护触媒,同时降低能耗。如四川广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两级过滤装置后,每年排放的油水是理论水量的92.36%,同时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并运行良好,且减少了油污以及积碳阻塞的现象。优化了操作条件,保护了触媒的同时显示出了超滤技术的特点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8 氨的分离改造

氨的分离改造主要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高效分离氨,分离出雾状液氨,并且降低入塔氨含量,提高经济效益。以湖南湘潭实业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超滤技术,对原高压氨分外筒进行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年产量增加了18 768 t,增加收益3 500万元,合成塔进口氨含量也得到了降低。

参考文献:

[1]王静,张雨山.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2001(03).

[2]续曙光,李锁定,刘忠洲.我国膜分离技术研究、生产现状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进展,1997(06).

(编辑:王昕敏)

Analysis of the Ultrafiltration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in the Chemical Process

He Shuhua

Abstract: Ultrafiltr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prac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with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in principle of the ultrafiltration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production,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status of the relevant chemical companies, particle distribution and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Key words: chemical technology; ultrafilt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alysis

应用化工技术 篇4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背景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在德国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高等教育领域入学人数迅速扩张的条件下产生的。二战前, 德国就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德国经济迅速复苏, 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变, 城市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不断扩大, 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社会和企业都迫切需要大批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1968年10月31日, 德国通过《联邦共和国各州高等学校协定》, 将当时部分比较好的工程技术类学校升级, 建立应用技术大学, 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后40年的发展过程中,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地对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功能进行改革调整, 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与地方企业深入合作,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1]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5/2016学年冬季学期在德国高校注册大学生数量达280万, 其中2/3选择了综合性大学, 1/3选择了应用科技大学, 而选择就读应用技术大学与德国独特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 吸收某些职业教育特质建立起来的一种技术大学教育模式, 与社会和工商界合作办学, 开展校企合作“双元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开设面向实践、应用性强、急需的工业技术和管理专业课程, 注重知识转化与知识循环,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前, 德国大约2/3的工程师、1/2的企业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应用技术大学。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目标、师资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拥有突出的办学特色。

1.“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德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 所谓的“双元”, 即学校—企业、教学场所—工厂车间、教师—师傅, 是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的职业教育, 利用各自条件和优势共同培养学生,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解决职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大学开设“双元制”专业, 申请者经过企业筛选后, 获得企业提供的培训合同和资助, 理论教学部分在大学完成, 实践教学部分则在企业完成, 分别为期3个月, 轮流进行。

2.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所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十分明确, 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 满足就业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达到三个目标:能借助科学方法, 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能应用理论、科研方法在技术性生产中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3]

3.服务面向定位准确。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定位准确, 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国高校信息系统的调查显示: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毕业生有57%的人在学校所在州就业;在经济类专业领域, 则有48%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由此看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与本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需求状况的联系十分紧密。

4.专业设置应用性。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以应用为导向”, 灵活实用, 涵盖范围大。专业设置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进行调整, 可提供广泛的、地区性的专业技术服务, 其设置主要以工程科学、经济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为主, 涉及的职业领域为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工业、纺织、印刷、木材及造纸工业等。

5.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注重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开设大量的实践性课程, 特别强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安排一至两学期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完成。另一种形式是专题讨论。同时, 还通过经济促进基金会等组织建立与经济界、政府的联系, 并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服务。

6.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德国《高等学校总法》 (1976年) 中规定, 高等学校的教师统一称为教授, 担任教授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除了拥有博士学位, 担任应用技术大学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不少于五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并且至少三年是在学术性机构以外的工作, 以确保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企业有密切的联系。教授既要完成理论教学, 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发工作, 辅导学生完成项目和毕业论文。多样化的师资队伍既保证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又能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有效地训练出一支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队伍。

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背景

应用技术大学既有高等教育属性, 又有职业技术属性, 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高等职业教育, 是职业教育中的本科层次教育, 性质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1]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相对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学类型, 其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改变, 而发生改变的重要战略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2015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从供给端看, 既要培养更多的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也需要为已离开学校的劳动者学习新技能提供渠道。因此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由此可见, 发展职业教育, 尤其是本科职业教育, 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成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主要任务。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罗素在《论教育》中说:大学乃是为了两个目的而存在:一方面, 为某些职业训练人才;另一方面, 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显而易见, 罗素将高等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类, 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胜任各类具体职业的劳动者。要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普通本科转型院校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3.发展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 (学院) 组成的系统, 在相互竞争和优势互补中达到发展,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和亮点。2014年3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 应用技术大学应势而生。面对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 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一条面向区域、立足应用、产教融合、培育特色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4.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 201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为749万左右,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显示: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为89.4%、“211” (包括“985”) 重点大学落实率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为落实率80.6%, 而普通本科院校落实率为77.7%。从上述四种高校类型的落实率比较看, 普通本科院校偏低, 说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实际岗位对人才需求对接不紧密,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适应。由此考虑, 普通本科院校, 尤其是本科转型院校要改变就业状况, 就要从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入手,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启示

我国建立应用型大学的背景同德国建立应用大学的背景非常相似, 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升级而对劳动力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历史发展经验对我国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借鉴。

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大学是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1], 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4]目前,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还没有真正具备职业教育特征, 未完全实现从层次向类型的转变,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人才成长的通道不畅通, 迫切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将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要探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层次、专业硕士的上升通道, 完成从普通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类型转变。

2.建立“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突出实践环节, 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德国的“双元制”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大学可采取“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或“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模式, 学生实习实训采取“以学校学习为主、企业实习实训为辅”或“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签订学徒协议”等形式, 而“双元制”实施的关键是制度保障。所谓制度, 不仅仅是指组织内部的规则和程序, 更是实现有效结果的一种权威性手段。[5]一项措施或模式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内部的制度保障, 还需要外部制度保障。《建设规划》指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 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 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应用技术大学在其内部依据定位制定“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与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 而外部由国家制定的相应的制度保障。

3.注重“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应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德国“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借鉴。目前, 我国部分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仍保留着普通大学的专业设置。而且我国应用技术院校多为政府办学, 专业设置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自主设置专业的权限受限。此外, 同一专业在不同的区域的培养目标呈现出同质化,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 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产业发展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是应用技术大学在转型发展过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4.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高等教育具有社会服务功能。从功能论的视角看, 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与地方企业深入合作, 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4]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以此为鉴, 密切结合区域产业特色, 借助于地方、企业的优势以及自身已有的科研优势,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横向与企业建立合作研发中心, 开展科研项目的应用研究, 帮助企业破解困扰发展的科研问题。

五、结语

通过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 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借鉴, 如“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多样性以及服务面向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政府、学校、企业共同保障教学质量。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置区域经济需求的专业, 推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 建立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起到了启示作用。

摘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采取“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 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 专业设置“以应用为导向”, 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多样化的师资队伍, 德国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对我国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的院校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办学模式,双元制,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文华, 等.论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等教育属性[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10) :89-92.

[2]金林祥.教育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刘宗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2, (3) :14-16.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欧洲应用技术大学 (UAS) 国别研究报告——应用技术大学: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R].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3.

应用化工技术学习心得(精选) 篇5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广博的知识,过人的智慧使人更全面地体验人生滋味。学习是过程,最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目标。我严格地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完成自己的计划及实现目标,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来培养专业技能,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还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努力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刚入大学的我对学生活动充满无限的热情,为了进一步提高和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篮球比赛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我的工作热情日益增加,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的同时,我也已具备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正在以实际行动来为新一届学生干部树立一个学生干部应有的良好形象。

应用化工技术 篇6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 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质实际上为就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提前完成正式上岗之后的培训,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后就能实际上岗工作,实现教学与工作对接,因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如今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体系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科技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按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发展方向等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需要有实践的基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一套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学基地,能够探索出教与学,学校内部与工作场地、课堂上与课堂下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应用化工实践教学体系。

3、以现代教育手段为基础,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现代教育手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努力将现代教育手段、方法、方式、技术等应用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借鉴计算机应用于石油化工的经验,将计算机控制与化工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块。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它独立存在,又与整个教学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将它视为一个整体来实施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有层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

2、连续性原则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必须具有连续性。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设置联系性强的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持续性训练,打破传统教学各自独立,联系性差的状况,使学生得到系统且全面的锻炼。

3、教学内容具有可选性原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具有选择性,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一)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就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基本技能的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实践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不同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训基地发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例如,对学生进行电化学知识训练以及锂离子电池教学知识训练,学生在实训基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通过对电位,PH曲线的数据监测,理解它们的用途。在实训基地学生还可以模拟电化学工作站的现场增加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理解。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按着任务驱动模式的流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电池的生产流程,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应用化工技术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必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顶替一名成熟员工的位置,在压力作用下使学生了解电池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等。

結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块,突出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得到理论训练又得到实践训练,将校内外实训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相军,张彩霞,左常江.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36-39.

[2] 王晓军.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J]. 学园,2014,17:88+91.

[3] 毕秀成,张道旗. 论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93-95.

纳米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篇7

用沉淀溶出法制备出的粒径约30~60 nm的白色球状钛酸锌粉体, 比表面积大, 化学活性高, 用它作吸附脱硫剂, 较固相烧结法制备的钛酸锌粉体效果明显提高。

纳米静电屏蔽材料, 是纳米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以往的静电屏蔽材料一般都是由树脂掺加碳黑喷涂而成, 但性能并不是特别理想。为了改善静电屏蔽材料的性能, 日本松下公司研制出具有良好静电屏蔽的纳米涂料。利用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纳米氧化物粒子如Fe2O3、Ti O2、Zn O等做成涂料, 由于具有较高的导电特性, 因而能起到静电屏蔽作用。另外, 氧化物纳米微粒的颜色各种各样, 因而可以通过复合控制静电屏蔽涂料的颜色, 这种纳米静电屏蔽涂料不但有很好的静电屏蔽特性, 而且也克服了碳黑静电屏蔽涂料只有单一颜色的单调性。

此外, 如将纳米Ti O2粉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化妆品中, 则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一般认为, 其体系中只需含纳米二氧化钛0.5%~1%, 即可充分屏蔽紫外线。目前, 日本等国已有部分纳米二氧化钛的化妆品问世。紫外线不仅能使肉类食品自动氧化而变色, 而且还会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和芳香化合物, 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如用添加0.1%~0.5%的纳米二氧化钛制成的透明塑料包装材料包装食品, 既可以防止紫外线对食品的破坏作用, 还可以使食品保持新鲜。将金属纳米粒子掺杂到化纤或纸张中, 可以大大降低静电作用。利用纳米微粒构成的海绵体状的轻烧结体, 可用于气体同位素、混合稀有气体及有机化合物等的分离和浓缩, 用于电池电极、化学成分探测器及作为高效率的热交换隔板材料等。纳米微粒还可用作导电涂料, 用作印刷油墨, 制作固体润滑剂等。

用化学共沉淀法得到Zn CO3包覆Ti (OH) 4粒子, 在一定温度下预焙解后, 溶去绝大部分包覆的Zn O粉体, 利用体系中少量的Zn Ti O3 (Zn Ti O3与Ti O2 (R) 的晶体结构类似) 促进Ti O2从锐钛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化, 制得粒径约20~60 nm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体。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光学性能测试, 结果发现此粉体对240~400 nm的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 吸收率高达92%以上, 其吸收性能远远高于普通Ti O2粉体。另外, 由于纳米粉体的量子尺寸效应和体积效应, 导致纳米粒子的光谱特性出现“兰移”或“红移”现象。在制备超细铝酸盐余辉发光材料时, 用软化学法合成出的超细发光粉体的发射光谱的主峰位置, 较固相机械混合烧结法制备的发光粉体兰移了12 nm。余辉衰减曲线表明, 该法合成出的发光粉体, 其余辉衰减速度相对固相法合成出的发光粉体要快得多, 这些都是由于粉体粒子大幅度减小所致。

化工分子蒸馏设备及应用技术 篇8

1 分子蒸馏技术与设备进展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技术, 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分离企业中, 其所使用的设备十分先进, 可以说设备直接决定了分子蒸馏的效果。现如今, 分子蒸馏设备已经有所改进, 而且还有很多设备正在研究中, 以使其结构形式更加适合蒸馏, 化工分子蒸馏主要设备有以下几种:

1.1 降膜式分子蒸馏器。

这种设备主要是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冷凝器, 二是蒸发器, 这两部分可以说是同心简体, 流体依照重力作用, 在加热壁面进行流动, 而在流动期间, 生成了薄膜, 相关人员将物料进行加热处理, 此时蒸发物质会冷凝, 而如果物料并没有完全的蒸发干净, 这些残余物料通过中不断的蒸发就会生成蒸发液膜, 同时在加热面上, 通过不断的受热, 继而蒸发。相关学者对该设备的蒸馏过程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分析, 研究发现, 如果能够将外筒体看作蒸发面, 就会增加蒸发面面积, 则在相同的时间内, 就会提前完成蒸发任务, 而将内筒体看作是冷凝面, 因其面积比较小, 便于馏出物有效收集。

这种装置应该是早期的化工分子蒸馏设备, 其结构比较简单, 蒸发面上通过操作会生成液膜, 这对蒸馏效率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尤其是液膜厚度越大, 这种影响也就越明显, 再加之, 液膜厚度非常不均匀, 最终导致热点使组分解。通常情况下, 液膜流动主要的形式是层流, 无论是传质, 还是传热阻力都非常大, 因此这设备现在很少有国家使用。另外, 此种设备的应用, 限制性条件比较多, 不仅会受到蒸馏物质的限制, 同时也还会受到停留时间的影响, 所以其蒸发率十分有限。

1.2 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

此种装置是一种改进装置, 其主要是针对浆膜式分子蒸馏器的缺陷进行的一种改进。刮膜式分子装置的基础依然是浆膜蒸馏器, 只是在其中安装了滚筒式刮膜板, 物料轴向流动时, 刮板对液膜会形成一定的滚动压力, 进而保证液流可以有效的分布, 缓解薄厚不均匀的情况, 将物料迅速刮成厚度相同, 可以快速更新的蒸发膜, 这样下流液层就会得以搅拌均匀, 从而使得蒸发面液层更新速度更快, 这样无论是物料的传质, 还是无料的传热都得以强化。蒸发壁面上的液膜厚度以及具体的分析情况, 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分离效率, 特别是那些不太容易分离的物料。

此种装置具有很多优势:首先, 薄膜十分均匀, 而且具有连续性, 利于传质以及传热的顺利进行, 进而提高分离效率, 同时不会出现热分解的情况;其次, 液膜厚度比较小, 同时其流动的形式是蒸发表面, 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再次, 物料几乎不会停留, 即使停留也只是极短的时间, 而且因其能连续蒸馏, 具有十分强大的生产性, 可以进行工业化的规模生产, 而且这种装置, 结构并不复杂, 成本比较低, 因此其在实验室以及工业生产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装置也有一定的劣势:液体分配装置难以完善, 很难保证所有的蒸发表面都被液膜均匀覆盖;液体流动时常发生翻滚现象, 所产生的雾沫也常溅到冷凝面上并且由于刮膜器的作用, 液体的流动、传质和传热过程变得很复杂, 其内部的许多化学工程参数均难以测定, 使得对刮膜分子蒸馏过程运行。

2 分子蒸馏在精细化工中应用

2.1 动植物营养有效体分离方面的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主要是用于分离、纯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及有效成分, 如二十八烷醇的分离、葡萄籽油的精炼、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维生素、类胡萝b素的提取等。天然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大部分都含量甚微, 而且某些活性有效成分往往热稳定性差、易氧化变质。因此, 用传统方法分离方法很可能破坏这些成分的活性, 而且分离效果也不佳。由于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已经决定了在这方面的应用成为必然。目前, 分子蒸馏技术已应用于从鱼油中提取DHA和EPA、从植物油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以及提取a-亚麻酸等多种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中, 显示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2 医药及其中间体工业上的应用。

在医药行业中, 由于医药中间体在高温下容易分解等特点, 普通蒸馏很难满足其分离要求, 而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后, 分离难度就大大降低。分子蒸馏技术可以用少量的粗提物, 在高效率的分离控制下, 将标准品与其他组分进行清晰分离, 从而使单体达到非常高的纯度。

分子蒸馏技术不仅对天然活性物质分离上具有高效分离和纯化的特点, 为新药创制过程中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简捷的手段, 同时还可用于制备天然药物标准品、医药中间体的提纯等诸多方面, 例如制备激素缩体、葡萄糖衍生物等。分子蒸馏技术还可用于制备天然药物标准品、医药中间体的提纯等方面, 例如制备激素缩体、葡萄糖衍生物, 以及天然维生素、胡萝卜素等。

2.3 资源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品分离应用。

分子蒸馏可以脱除物质中的轻分子组分, 因此, 在聚氨酯工业中可以用来除去有毒的异氰酸酯单体;在香精香料工业中对天然香精油进行脱臭、脱色和提纯;在制备过程中除去萃取工艺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催化剂以及产品中的各项杂质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二聚酸的分离, 传统的二聚酸提纯工艺是用真空蒸馏法, 此法蒸馏有温度高、分离温度差、受热时间长等缺点, 无法得到高纯物, 采用分子蒸馏能使产品的纯度达到96%以上。类似的例子还有树脂中单体的脱除、辣椒红色素中脱除辣味、香料类物质脱臭等。鱼油甘三酯脱酸、小麦胚芽油脱酸、米糠油脱酸、椰子油脱酸、大豆油脱酸等, 从天然物质中去除轻组分大部分条件下可应用分子蒸馏技术解决分离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对化工分子蒸馏设备及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因为作为一种先进的蒸馏技术, 其迟早要进入到很多的行业, 只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目前还不能实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其被广泛应用之前, 可以让相关行业人员对其更加的了解, 并且能够树立应该这种技术的意识, 这为相关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而且这种蒸馏技术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对其进行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这种技术。

参考文献

[1]许松林, 郭凯.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中的液膜状态实验[J].天津大学学报, 2010 (6) .

[2]孙月娥, 李超, 王卫东.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J].粮油加工, 2010 (2) .

[3]白宇, 张炳南, 高昌保, 林国强, 何宇颉, 钱树成.分子蒸馏过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 2009 (1) .

应用化工技术 篇9

1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和流程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对制药设备的清洁消毒不彻底

制药设备是药物直接生产的工具, 其清洁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性能。通常情况下, 对制药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是使用灭菌水对制药设备的整体进行喷射清洗, 再使用超声波对制药设备里面残留的细菌和病毒进行冲击震动的清理。但是, 现阶段我国很多制药企业还存在着对制药设备清理工作做得不够彻底的情况的发生, 给我国制药企业在制药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1]。

1.2缺乏健全的质量监督标准

在药物的销售流通的过程中, 对药物进行质量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有利于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减少医药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有一部分药物的生产需要在完全密封环境下进行, 这种生产方式对于药物的质量检测的标准要求更高。但是很多制药企业对于这点没有足够的重视, 对于一部分需要进行人工检验的药品, 很多制药企业也省略了这一过程。制药企业对药物质量监督的不重视, 导致生产出来的药物要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 给患者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 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3缺少对药物包装材料的智能消毒

我国对于药物的直接包装材料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需要使用红外线对包装材料进行自动化的消毒, 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但在实际的制药过程中, 较少有企业能够利用红外线消毒的方式对药物的包装材料进行消毒, 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还只是采取最简单人工消毒的方式对包装材料消毒。 这种对包装材料的消毒方式太过于随意和简单, 不能够很好的对药物包装材料进行消毒, 导致包装材料的消毒工作做得不够彻底, 给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隐患。

2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和流程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优化制药工艺和加强环境清洁

在制药过程中, 应全面优化药物的制药工艺。这种制药工艺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制药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制药设备的使用效率, 从而减少制药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对药物的制药过程进行消毒时, 应使用热辐射、 高温等方式进行药物的消毒[2]。而对包装材料的消毒, 则可以使用干燥消毒方式进行消毒, 这种消毒方式能够提高药物包装材料的无菌效果, 加强制药企业环境的整洁, 保障药物在包装过程中的药用性能。

2.2建立健全的药物质量监督体系

在制药行业存在数量众多的虚假药物, 不仅增加了制药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循环, 破坏了制药和销售的市场秩序, 还大大的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上述情况的发生, 不仅需要广大的媒体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督, 还需要有关的政府机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打击。有关的政府机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药物质量监督体系, 完善药物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 对药物市场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对于不符合国家和没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取缔, 从而规范我国制药市场的秩序, 增加我国药物生产的质量, 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2.3提高药物包装材料的消毒标准

对于药物的包装材料的消毒标准, 应该进行合理的提升。 提升药物包装材料的标准, 能够增加包装材料的无菌效果, 避免因包装材料而影响到了药物的药性, 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能。因此, 在提高包装材料的消毒标准方面, 制药企业应肩负起重要的责任, 对生产制药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做好质量的监督和检测。使药物包装材料的消毒标准达到我国的国家标准, 使药物在包装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性能, 从而提高制药企业的良好口碑、品牌效益、社会影响力等。

2.4提升药物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

在药物质量监督和检测的过程中, 有一部分药品需要进行人工的监督和检测。所以, 对药物质量监督和检测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很大要求, 要求监督检测的工作人员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 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制药企业还需要定期对质量监督检测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能够严格执行药物监督检测的标准, 为我国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能提供人的保障[3]。

3总结

总之, 化工技术是现在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最安全合理的制药技术。虽然在化工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问题, 但是凭借着很多的方法和手段使用在药物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为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动力。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 化工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使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当中,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药物的研制上, 化工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使制药行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基于化工技术的制药设备及流程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找出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和流程应用上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化工技术,制药设备,流程应用

参考文献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化工行业也日益蓬勃壮大, 生产规模和产量逐步扩大, 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同时极大的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不利于化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化工技术成为当前化工行业急需的新技术, 应用化学原理, 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降低排放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效的解决化学工业对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二、绿色化工技术的优势

1、科学利用化工原料

在绿色化工技术中科学利用化工原料是首要的优势, 也是研发绿色化工技术的关键步骤。在化学生产过程中选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 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 极大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许多新型的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和添加剂、催化剂、溶剂等被研制和生产出来, 例如天然的植物、生物等原材料代替有毒有害的化学原料, 既保证了原材料的绿色环保无毒无害, 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2、合理的使用催化剂

在传统的化学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催化剂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提高生产效率, 但过量的使用催化剂也会增加废弃物的排放, 加大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化工技术开发过程中重点研究了无毒无害催化剂的使用, 比如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的研发, 这项技术能够使催化剂达到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用此代替传统的催化剂, 可以降低化学反应中污染物的生成, 同时还可以将排放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处理后再次利用, 提高利用效率, 促进化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

在石油化学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烃类选择性氧化, 这个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非常容易产生氧化现象, 严重破坏了化学反应生成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使化学生产更加环保健康, 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就要采用绿色化工技术, 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使化学反应的生成物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取和净化, 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实现化学生产的绿色环保。

三、在化学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绿色化工技术

1、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化工技术中采用绿色催化技术、辐射热加工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进行化学工业生产, 实现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现代化清洁生产技术。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采用这项清洁化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扩散, 同时将垃圾再处理加工成可以利用的沼气, 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既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还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样在清洁煤气化的化工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生成,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在海水淡化生产过程中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生成的氢氧化镁, 不仅生产成本低, 而且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有效的避免了二次污染, 解决了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清洁生产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冶金工业、印染企业、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煤气化和垃圾处理等化学生产领域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 化学原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同时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影响了人类身体健康。绿色化工技术中的生物化学技术涉及了基因、细胞和酶等先进的科学技术, 利用植物、生物等体内的生物酶和生物催化剂, 降低化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这些原材料来源于动植物, 来源广泛成本低。比如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酶代替丙烯腈制成丙烯酰胺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就是采用了氯离子、葡萄糖、丙烯和过氧化氢等作为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法制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 。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是左旋果糖, 不会产生氯化钙等废弃物, 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成本低, 使用性能好有很高的生产和利用价值。

3、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化学物在光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光化学反应与催化反应的有机结合, 使化学反应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氧气、氧化锌、硫化锌、二氧化钛等常见的光催化剂中尤其是二氧化钛的效果是最显著的, 被广泛的应用到化学生产过程中。将二氧化钛作为功能材料复合到塑料、皮革、纤维、涂料等材料中研制成无毒无害、无污染的二氧化钛光催化绿色复合材料, 能够充分发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抗菌作用达到除臭和净化的功效, 在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家俱以及家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采用, 为人们生活环境的净化和环保开辟了新的天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绿色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在化学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 极大的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降低对大气、土壤、水源等环境的污染,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有效的推动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化、绿色化健康发展,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在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明乔, 谢方友, 吴廷华.绿色化学与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2年第9卷第4期.

[2]任学洪.浅议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 2016年12月.

[3]贺顺丽.绿色技术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第21期 (总第372期) .

应用化工技术 篇11

【关键词】化工技术;制药设备;技术创新

引言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此时很多的行业和领域也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比如我们国家的制药行业,它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自然人,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病症,此时就需要药物来消除我们的痛感。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带动人们的意识提升广大群众对于药物的品质等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对于它们的洁净性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这对于广大的化工制药单位来讲,既是一种发展机会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对于药物生产工作来讲,它的中心点是制药相关的工艺。要想实现特定的工艺状态,就必须确保有和它保持一致的装备,换句话说要想保证工艺良好,就必须配备与之配套的高品质的机械设备。化工技术在我国制药行业的运用,不仅能够保证我国人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随着对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及流程中的广泛应用,在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其中的问题必须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制药行业的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一、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及流程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们国家的制药单位自身都有综合的工作程序,它们生产的药品均是经由化学措施获得的,而且在生产的时候必须确保药物符合洁净性相关的规定,从最初到最终完成都应该是在非常封闭的区域之中开展的。化工制药设备是化工制药工艺的基础,化工制药设备为化工制药工艺提供健康无污染的制药环境,因此,制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进行全面的消毒以及消毒的标准,直接影响制药工艺及制药的成品性质。下面对化工制药流程中可能忽略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主要从以下几种角度切入。

(一)缺乏完善的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

药品的质量监督检验流程是保证药品在市场中正常流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有很多需要全程密封生产的药品及抗生素,对于质量检验标准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多数制药厂并没有提高对此环节的重视,部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抽查药品。没有得到人工抽查,其结果可想而知,要远远低于国家的药品质量检验标准。

(二)对药品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不彻底

药品生产设备作为药品的载体,其是否进行清洗消毒直接影响药品的性质。正常情况下,对药品生产设备的清洗通常都是通过利用灭菌水,把药品生产设备进行道轨翻转、竖立从而对其喷射;对于药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则是利用超声波微冲流对其进行冲击震动,清除生产设备里面残存的微生物及病毒细菌等。但在我国实际药品生产过程中,多数化工厂仍然存在着药品生产设备清洗不彻底的安全隐患。

(三) 缺少对药品直接包装材料的智能灭菌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需要直接包装材料的药品,要求必须通过真空的远红外线进行全程自动化的包装材料灭菌消毒。但实际过程中多数制药厂只是通过人工进行消毒,而且消毒过程过于简单随便,导致药品直接包装材料的不规范化和灭菌不彻底。

二、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及流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化工技术对于制药设备及流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存在部分黑心制药厂,为了企业的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忽视质量监督检验对药品的重要性,针对以上在制药过程中出现问题,经过对其的深入研究及讨论,探索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直接包装材料的灭菌标准

合理提升直接包装材料的灭菌标准能够保证药品的性质以及药效,从而为广大病症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药品。因此,制药厂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把好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每一个环节,使药品直接包装材料的灭菌标准达到国家药监局对药品质量检验的标准系数以下,从而提升制药企业的品牌声誉及社会影响力。

(二)优化药品制药工艺方法

在实际的药品生产过程中,对药品的制作工艺进行全面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药品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及使用效率,减少制药企业的投资及生产成本。通过高温杀菌及热辐射等方法对药品的生产进行消毒,运用干燥灭菌的方法对药品的直接包装材料进行灭菌杀毒,能够极大的提高药品包装材料的无菌程度,保证制药厂的清洁环境。

(三)提高药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药品的生产及检验过程中,部分药品的抽查及检测需要人工手动检测,因此,一方面,对药品抽查、检验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不同药品的不同检测方式要熟练掌握,承担起自己检测及抽查的责任;另一方面,制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定期邀请质量监测培训人员对工厂的药品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药品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加强对药品的政策管理

在药品行业的市场中存在着不少以假乱真、假冒伪劣的药品,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安全有着巨大危害,同时制药企业的恶性竞争,也扰乱了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而对于假冒伪劣药品的打击,不仅仅是媒体工作者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责任,相关机关职能部门等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及行为、药品质量检验不合格的制药企业给予严重惩罚。

三、结束语

化学制药技术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和最合理的化学合成药物工业生产途径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选用适宜的中间体和确定最佳、高产的合成路线、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最优化的一门科学。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医保投入持续增长,医疗改革进程逐步加快,国民医疗健康意识提高,其制药设备行业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随着技术进步,新的制药工艺和设备将在药物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改造陈旧的、落后的、不适宜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新设备及新工艺的不断推广,对我国的医药工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行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大幅度上升,而且使得我们国家的生产工艺和其他国家的的距离缩小,一些产品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生产,打破了过去的那种过分依赖国外的现象。我们可以断言,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的制药产业将朝着更高标准、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魏赫男.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及流程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20:298.

[2]黄方礼.化工设备管理中关于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13,(06)10:162.

《应用化工》 篇12

《应用化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 (CA) 千刊表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收录期刊

《应用化工》为月刊, 大1 6开, 160页, 每册20元, 全年240元。刊号:ISSN1671-3206, CN61-1370/TQ;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41;邮发代号:52─225, 当地邮局均可订阅。如在当地订阅不方便, 可直接通过邮局或银行向杂志社订购。

地址:西安市西延路61号应用化工杂志社

邮编:710054

电话: (0 2 9) 8 3 1 8 8 5 0 113363918323

传真: (029) 85542621

Http://www.zgyyhg.cn

E-mail:yyhg@vip.163.com

开户行:西安市工商行雁塔路支行

帐户: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上一篇:小学教师语文教学下一篇:传播光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