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框架结构

2024-10-01

高层框架结构(精选12篇)

高层框架结构 篇1

摘要:多层及高层房屋有以下特点, 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 由水平荷载 (风、地震) 产生的内力占总内力的比重越来越大, 建筑抗水平力的能力越显重要。另外, 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 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在基础底部产生的内力也越来越大, 基础的设计也更为重要。文章介绍了多高层房屋的结构体子、结构布置、受力特点和框架节点的构造。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要点,结构体系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广泛普及的结构形式。根据我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高规》) 的规定, 一般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房屋称为高层房屋, 层数和高度在此之下的称为多层房屋。钢筋混凝土多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主要可分为四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一) 多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

1.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向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根据建筑使用要求, 框架结构分为等跨或不等跨, 可以各层相等或不完全相等。根据施工方法, 框架结构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装配整体式框架采用叠合梁、预制柱, 并用现浇混凝土连成整体, 使它兼有现浇式和装配式的优点。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 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其主要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 当层数过多时, 会产生过大的侧移, 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 (如隔墙、装饰等) 破坏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纵、横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纵、横墙体也可兼作为维护墙或分隔房间墙。根据施工方法不同, 常用的剪力墙结构有:现浇式, 即用滑升模板, 大模板和小块拼装模板等施工墙体;装配式, 即壁板建筑;内墙现浇、外墙预制式, 外墙采用不承受水平荷载的挂板或承受水平荷载的预制板。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其缺点是剪力墙间距小, 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 不适合于公共建筑, 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为满足底层布置商店或大的公用房间的要求, 把剪力墙结构的底层做成框架结构时, 称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刚度有所削弱, 且沿高度方向刚度的突变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但还是经常被采用。

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些剪力墙的结构, 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 有较大空间的优点, 又具有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的优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4. 简体结构体系

简体结构可分为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等。框架—核心筒结构由内筒与外框架组成, 这种结构受力很接近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筒结构及筒中筒结构, 有内筒和外筒两种, 内筒一般由电梯间、楼梯间组成, 外筒一般为密排柱与窗裙梁组成, 可看成开窗洞的简体。内筒与外筒用楼盖连接成一个整体, 共同抵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这种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都很大。

(二) 多高层房屋的结构布置

多高层房屋除了要根据高度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 还要恰当地设计和选择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剖面和总体型。多高层房屋的平面形状应简单、规则, 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 以减少水平荷载 (地震、风力) 作用下结构的扭转和翘曲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高规》对结构平面尺寸进行了相应的限制。当建筑物平面长度超过规范的限制而又未采取可靠措施时, 应设置伸缩缝。当建筑物相邻部分荷载相差悬殊或地基土层压缩性变化过大, 从而可能造成较大差异沉降时, 宜设置沉降缝将结构化为独立单元。建筑物平面布置不对称、刚度不均匀、高低错层连接等都容易造成震害。工程中常设置防震缝将结构平面划分为相对规则的形状, 以减少地震作用的不利影响。沉降缝应自结构底板起沿高度方向通长设置。沉降缝通常也可起到防震缝和温度缝的作用, 但需同时满足防震缝和温度缝的要求。

(三)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计算法

由精确分析法可知,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多层多跨框架侧移较小, 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的内力影响也较小, 可以在计算中进行简化。分层计算法的基本假定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可忽略框架的侧移;忽略本层梁上荷载对其他各层梁内力的影响。具体的计算方法为:将多层框架分层, 以每层梁与上下柱组成的单层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柱远端假定为固端。分层计算所得的梁端弯矩即为最后弯矩。由于每根柱分别属于上下两个计算单元, 所以柱端弯矩要进行叠加。

分层法对侧移较大的框架及不规则的框架不宜采用。

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框架结构所受的水平荷载 (地震力、风力) 在计算时可将其简化成结点上的水平集中力。集中力作用下框架弯矩图的特点是各杆件弯矩均为直线, 且杆件都有一个反弯点。求出反弯点的位置和反弯点处的剪力y, 则框架的内力图即可得到。

当框架横梁线刚度ib与柱线刚度ic之比ib/ic≥3时, 框架上部各层结点转角很小, 可在计算中进行简化。它的基本假定为:在确定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时, 认为ib/ic=∞, 则上下柱端只有侧移而无转角, 且同一层柱中各端的侧移相等;在确定各柱反弯点位置时, 认为受力后除底层外的各层柱上下端转角相等。

反弯点法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1) 将水平荷载化为节点荷载, 作用在框架节点上。

(2) 确定反弯点高度。对上层各柱的反弯点均取柱高的中点;对底层柱, 由于柱底为固定端而上端有转角, 反弯点偏于上端, 通常取2/3底层柱高。

(3) 每层柱共同承担的剪力等于该层以上水平荷载的总和, 每根柱分配到的剪力与该柱侧移刚度成正比。

(4) 由每根柱分配到的剪力计算柱上下端的弯矩, 再根据节点弯矩平衡求得梁端弯矩。

3.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反弯点法的基本假定与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 表现在:反弯点位置不一定在柱高的中点, 因为框架上下层的结点转角不可能相等;实际工程中常有ib/ic<3的情况, 此时结点不仅有侧移, 且转角也不能忽略。

改进反弯点法是在分析多层框架受力和变形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修正柱的抗侧移刚度和调整反弯点高度的方法。修正后的抗侧移刚度用0表示, 故又称D值法。它的两项改进为:

(1) 增加了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a, 它反映了由于节点转动降低柱抵抗侧移的能力, 可以根据梁柱线刚度比值计算柱侧移刚度为

(2) 调整反弯点高度, 根据分析, 各层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柱上下两端转角大小有关。影响柱上下转角的因素包括:结构总层数及计算层所在位置, 梁柱线刚度比, 荷载形式,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 上下层柱高比。根据这些因素, 就可以查表计算出各柱的实际反弯点高度。

(四) 框架节点的构造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直接影响结构安全、经济以及施工是否方便。在地震区进行延性框架设计时, 除了保证梁、柱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外, 保证梁柱节点不在梁柱构件失效之前失效, 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时, 梁柱通常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梁高) , 这时要注意节点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比不能低很多 (通常不宜超过5MPa) , 否则节点区应做专门处理。

在梁柱节点区应设置水平箍筋, 水平箍筋应符合规范对柱中箍筋的构造规定。非抗震设计时,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抗震设计时, 箍筋设计应符合柱端箍筋加密区的要求。

框架中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都需要仔细设计。非抗震设计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顶层中节点柱纵向钢筋和边节点内侧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当从梁底边计算的直线锚固长度不小于la时可不必水平弯折, 否则应向柱内或梁、板内水平弯折, 当充分利用柱纵向钢筋抗拉强度时, 其锚固段折前的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5la, 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倍的柱纵向钢筋直径。

2.顶层端节点处, 在梁宽范围以内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可与梁上部纵向钢筋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la在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可伸人现浇板内, 其伸人长度与伸人梁内的相同。

3.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端节点的锚固长度, 直线锚固时不应小于la, 且伸过柱中心线的长度不宜小于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 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 锚固段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 弯折后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取1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

4.梁下部纵向钢筋伸人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取不小于12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在la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 节点的构造要求更严格。

参考文献

[1]张立林.建筑工程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层框架结构 篇2

一、合作宗旨

双方统筹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在人才培育引进、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

二、合作内容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训与交流合作

1、双方在开展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培训方面探索合作,共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训模式和人才引进模式;

2、双方在企业家参访、交流学习等方面探索合作,搭建两地企业家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二)高层次人才网络招聘与现场招聘会合作

1、加强两地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的对接,在信息发布、移动平台对接、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探索合作,建立两地人才交流共享机制;

2、双方在两地人才招聘方面探索合作,建立两地人才招聘常态化合作机制。

(三)高层次人才对接服务合作

双方依托各自的优势产业、优势人才资源,建立起互派学习、兼职指导、走访交流、短期聘用等多形式对接合作机制。

(四)高校合作交流

建立两地高校的合作交流、参访机制,建立起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学习合作机制。

三、其它

(一)本协议为战略合作的框架性协议,双方可根据发展需要拓展合作领域与合作业务,另行商洽签订具体合作协议。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持壹份,法律效力均等。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授权代表(签字):

高层框架结构 篇3

关键词: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由于目前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细部节点的统一做法,造成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在节点钢筋设计的容易出现钢筋配筋率过大或者钢筋锚固不足等现象的出现,设计单位应该考虑在某些节点钢筋实际操作的困难及由此产生的对结构的影响。

一、我国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方式

随着我国近年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破坏的情况主要有:

①框架柱的压弯破坏、剪切破坏、弯曲裂缝;

②框架梁的斜截面破坏、正截面破坏、锚固破坏;

③板四角的斜裂缝和平行于梁的通长裂缝;

④框架节点核芯区钢筋配置不当导致的破坏。

施工单位虽然对钢筋材质、钢筋连接、钢筋加工方面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进步,但由于目前施工图纸中没有明确框架结构的节点设计,各种施工资料也没有明确的阐述,造成某些钢筋的节点设计与构造措施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或设计的节点形式不能顺利实现,容易出现上述框架梁的斜截面破坏、锚固破坏和框架节点核芯区的脆性破坏等情况,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完成钢筋的节点设计,保证节点钢筋设计的合理性。

二、梁柱受力主筋位置的设计

1、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框架柱的受力主筋和框架梁的受力主筋位置发生矛盾:

(1)框架梁的截面宽度等于框架柱的边长。

(2)框架梁的一边和框架柱重合。

2、

节点设计的原则: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是“强剪弱弯、强柱弱梁”,首先保证框架柱受力主筋的位置。

3、设计对策:

(1)框架梁主筋在框架柱内侧通过。

(2)为保证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在框架梁靠近柱侧四角增加4根钢筋作为架立钢筋。

4、经济效果分析:通过上述方法保证了框架结构受力构件的受力主筋的位置,得到了设计师的认可,便于施工。

三、墙梁节点钢筋设计

1、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或者次梁直接搁置在核心筒墙体暗梁或过梁上,如果框架梁的截面和暗梁或过梁的截面高度相等,就造成框架梁主筋和核心筒暗梁或过梁主筋位置互相矛盾。

2、節点设计的原则:

根据固定端框架梁的弯距形式,框架梁在支座位置上铁受拉,下铁受压;墙体暗梁或过梁受扭。尽量保证暗梁或连梁箍筋的完整性。

3、设计措施:

(1)

过梁下铁设置不超过六根主筋分为两排布置,框架梁下铁布置在过梁下铁第一排和第二排钢筋之间且框架梁的接头位置全部位于支座附近,接头按照50%的比例错开。

(2)框架梁上铁直接搁置在过梁上铁上,保证框架梁主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根据GB50204 2000规范中规定,过梁的箍筋尺寸取负误差,框架梁箍筋的尺寸取正误差,从而保证过梁和框架梁保护层厚度。

(3)将过梁或暗梁截面降低或减小5cm,框架梁上铁直接锚固在过梁上,保证框架梁及楼板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

4、效果分析:

(1)通过调整框架梁下铁受力主筋接头位置,确保了过梁箍筋不被破坏。得到了设计师的认可。

(2)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征得设计师确认将过梁及暗梁截面降低5cm同时应用正负误差原理,避免了工程上通常出现得核心筒墙体根部混凝土超高的问题。在节约商品混凝土的同时为精装修提供了条件。

四,主梁和次梁节点: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梁和次梁的节点非常重要,主次梁钢筋的设计位置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常规做法,次梁上铁钢筋在主梁钢筋之上,板筋在次梁主筋之上,如果主次梁节点钢筋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板筋或次梁上铁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不利于结构的抗震。

五、主梁延伸出的悬挑梁和主梁上的次梁的关系

1、次梁的上层钢筋在主梁钢筋的上侧,由主梁延伸出的悬挑梁上层钢筋自然就在次梁的下侧,从而造成悬挑梁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因为钢筋设计和操作工人控制等因素造成现场悬挑梁构件上铁钢筋保护层过大,对悬挑构件的受力显然是不合理的。悬挑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是施工控制的关键;

2、但现场施工对于上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保证存在一定困难,故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悬挑梁保护层厚度过大的不利因素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密切注意悬挑梁的上铁保护层,尽量做到误差最小。

六、劲性柱主筋和框架梁主筋的锚固长度的关系

1、随着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劲性混凝土结构在工程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框架梁主筋和H型钢柱的节点设计成为结构工程施工节点设计的重点。

2、

因为施工条件的限制,现场施工中某些部位的钢筋锚固长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故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节点深化设计。实例如下:

框架梁通过框架端柱,其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直锚长度,现场施工必须进行弯锚或采取机械锚固措施,因为该框架柱上层钢筋的连接点在跨中部位,由于弯锚端钢筋过长(施工现场外围挡安全措施距离结构面仅50cm)使该钢筋的连接现场不能实现。故上层钢筋不能进行弯锚,否则现场施工很难操作。

3、解决的办法:现场施工采取了两种解决办法,都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一是图集中明确规定的焊接同直径钢筋的方法(见图3),二是在钢筋端部增设直螺纹连接套筒,增加钢筋的握裹能力,通过现场制作试拉钢筋混凝土试块,结果表明端部增设直螺纹套筒的施工方法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且施工方便。

高层框架结构 篇4

某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市, 地块面积约为18 682m2。由2层地下室、3 层裙楼及22 层主楼组成, 地下室、裙楼及主楼连为一体, 建筑物总高度99.5m, 总面积79 020m2。地下2 层局部为抗力核6 级战时人防地下室, 平时作为双层停车库, 面积为14880m2, 层高5.2m;地下1 层布置双层停车库、自行车库 (设在夹层) 及设备机房, 面积为14750m2, 层高7.9m (其中纯地下室部分层高5.2~5.8m) ;地上1~3 层裙楼为门厅、餐厅、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综合配套, 主楼4~20 层为工作区, 21~22层为健身活动室。地下室平面尺寸约为196.8m×78.9m, 裙楼平面尺寸为109.8m×40.8m, 主楼平面尺寸为58.8 m×33.6 m。1 层层高4.8 m, 2~3 层层高4.5 m, 4~22 层层高均为4.45 m。大楼主体结构主要柱网尺寸均为8.4m×8.4m。工程鸟瞰图及标准层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分别如图1、图2 所示。

2 主要设计依据及主要材料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a,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 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为核6 级甲类, 地下室及屋面防水等级均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50a一遇基本风压0.65k N/m2, 地面粗糙度为B类, 50a一遇基本雪压0.40kN/m2。

主楼的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随高度逐渐由C60 降低至C35, 所有楼层的梁板及地下室外墙均采用C35 级混凝土。钢筋主要采用HRB400 及HRB335 热轧螺纹钢筋。

3 结构设计

本工程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 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裙房为框架结构, 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1 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同上部结构, 为二级;地下1 层超出上部相关范围的部分及地下2 层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1 层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底部加强区为地下室顶板标高~4 层顶 (标高:18.2m) [1,2]。

3. 1 上部结构设计

结构布置上利用主楼内的楼梯电梯井道布置一个独立封闭的带边框剪力墙作为核心筒, 并在主楼4 个拐角部位各布置两道互相垂直的剪力墙用于改善结构的抗扭转性能 (所有剪力墙均落至基础) , 在其他位置布置框架柱, 共同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框架梁柱则组成了第二道抗侧力防线。

3. 2 地下室及人防结构设计

1) 由于地下2 层为人防地下室, 增设很多钢筋混凝土人防隔墙, 而地下2 层相关范围内的结构侧向刚度KB大于与其相连的上一层相关范围内的结构楼层侧向刚度KP的2 倍, 故可将地下2 层相关范围内的楼层顶板设计成200mm厚, 以满足上部结构嵌固在地下2 层顶板的刚度要求。

2) 关于结构缝及后浇带的设置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 不设永久结构缝。地下室及裙房均超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设缝的最大长度, 为减小建筑超长带来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等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拟采取以下措施。

(1) 设计

(1) 因主楼与裙房的基础连成一体, 通过控制主楼的沉降量, 在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 并控制沉降后浇带的封闭时间等措施, 来调整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 考虑到地下室面积较大, 平面尺寸约为196.8m×78.9m。因此, 每隔30~40 m设1 m宽的抗收缩后浇带 (具体位置见基础平面图) ;抗收缩后浇带应在其两侧结构施工完2 个月后, 采用比相应构件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补浇。

(3) 适当提高地下室、裙房的楼屋面梁板的配筋率, 其中地下室顶板及裙房屋面板均采用双层贯通配筋。

(2) 材料

(1) 应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配置混凝土, 并适量加入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粉。

(2) 采用含泥量小且级配良好的碎石骨料配置混凝土, 不允许采用碎卵石代替。混凝土不得采用海砂配制。

(3)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

(4) 由于地下室及裙房均超长, 故裙房屋面以下的所有混凝土结构内均应掺加混凝土减水剂、微膨胀剂, 应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和剂量, 按照设计要求和外加剂厂家提供的配比和施工程序进行现场施工。

(3) 施工

(1)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 以部分抵消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2)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 应采取二次振捣措施。

(3) 加强混凝土养护, 特别是前期养护。

3. 3 人防结构设计

本工程人防位于地下室2 层, 平时为地下车库, 战时为核6 (常6) 级人防。结构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墙、柱、梁和板等构件在满足平时使用要求的同时, 也满足战时防护要求。战时工况只满足强度要求, 结构内力分析方法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静力结构设计方法相同, 但可以根据各构件允许延性比[β]值考虑由非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人防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梁板体系。防护区与非防护区、防护区之间为了平时通车方便开敞的大洞口在临战时采用型钢梁战时封堵。

3. 4 基础设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如表1 所示, 拟建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1) 素填土:厚度薄, 松散; (2) 粉质黏土混碎石:分布连续, 厚度变化大, 承载力低; (3) 1全风化辉绿岩:分布不连续, 厚度不均, 承载力较低。以上各层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

(3) 2强风化辉绿岩、 (3) 3中风化辉绿岩、 (4) 2强风化石灰岩和 (4) 3中风化石灰岩宜作为地基持力层。场地无液化土层。地质报告未揭示地基土冻胀性、融陷情况及其他特殊地质条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 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 微腐蚀性。

注:* 为 fa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本工程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3], 其中:核心筒体下筏板3.0m厚;主楼其他区域筏板2.0 m厚。在裙楼及纯地下车库部分筏板0.75m厚。

主楼核心筒部分以 (3) 3层中风化辉绿岩或 (4) 3层中风化石灰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其他部分以 (3) 1层全风化辉绿岩、 (3) 2层强风化辉绿岩、 (3) 3层中风化辉绿岩、 (4) 2层强风化石灰岩或 (4) 3层中风化石灰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主楼部分利用自重抗浮, 仅在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的筏板下均匀布置抗拔锚杆 (3 根 φ32mm@2.1m×2.1m) 来满足地下室的抗浮要求[4]。

4 上部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

上部结构整体计算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分析, 分析时考虑了扭转耦联效应。结构分析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整体计算嵌固在地下2 顶板。主要控制性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5 结论

通过对本工程地震作用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主楼内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对主楼的自振特性影响较为关键;

2) 裙房对主楼的低阶振型的影响较明显, 可以限制主楼结构的振动;

3) 本工程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 采用了合适的结构体系, 为以后类似高层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摘要: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体系。论文针对某工程实例, 介绍了其结构选型、分析及设计等,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JGJ6-2011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S].

会议感想结构框架 篇5

开头的文章:年月日地点在哪里召开什么什么人招什么会议,谁主持,展开以什么为中心的会议,针对什么问题,有什么发展前景。

第二段:会议上,对主要内容详细复述,给谁鼓励了

批评谁了

对本总结,指出发展方向。

第三段:除了领导以外的人员说了什么,各部门的报告。表了什么态度决心。和今后发展的建议。

高层框架结构 篇6

【关键词】免抹灰施工;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因具有良好的稳固性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高层建筑质量、建筑结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结合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特性,现对该类型建筑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建筑施工中应用到的免抹灰施工工艺,详细情况如下。

一、工程概况

在某高层建筑中,采用的是高层框剪结构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高层建筑结构。地下一层,地上E型为16层,其它户型为11层,地下室层高3.2米,一层层高3.6米,标准层高为3米,总建筑总面积为21600.0m2。建筑高度E户型56.3米,其它户型为38.4米,本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为7度,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下面对该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免抹灰施工工艺作详细分析。

二、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的免抹灰施工

1、工程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施工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并且在施工中也会涉及。工程测量放线工艺的好坏对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有所影响,所以务必要在施工全过程提高注意,全面做好工程的测量放线。高层框架结构建筑在实际施工中要做好以下几个分项工程的放线测量:

(1)工程水准点的测量和放线

该工程施工中,水准点、坐标点都是工程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提前规划、指定的,施工时需要将其引入施工现场,然后投测在相关建筑物上,记录并保存。对高层框架结构建筑来说,水准点是建筑竖向施工控制的依据,设计要求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置3个及以上的水准点,同时将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100米内,便于设计人员观察和通视。水准点的设置位置要便于查找和引测。

(2)控制线的设置

主体竖直控制线利用经纬仪和采用借线法,进行垂直度的控制和轴线的引测,根据各层选出的测点始终按控制线用经纬仪向上投测,并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校核。除各角处竖向控制线外,外墙面窗口均弹上口的中心垂直控制线,电梯井道要弹出井道中心垂直控制线,用以控制各层间垂直度。

2、钢筋工程的安装与施工

钢筋工程安装是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重点之一,实际施工时要做好全面、完善的安装质量管理。钢筋工程安装施工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钢筋配料的尺寸控制 钢筋安装时要先做好钢筋放样,控制并保证钢筋材料的质量、尺寸;后要对钢筋配料的尺寸进行控制,保证钢筋配料尺寸完全符合工程施工规范,满足工程施工要求,以免造成质量病害。

(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是钢筋安装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该工程施工中所采用钢筋绑扎法为机械焊接。比起手工焊接,机械焊接的速度更快,且能进一步提高钢筋连接质量,增大钢筋密度,为后道工序,即混凝土浇筑提供方便。钢筋绑扎要注意方法,若绑扎期间遇到扎线多余,要将多余的扎线弯向构件的内侧,一是为了提高美观性,二是为了减少,乃至避免钢筋生锈,发生锈蚀。

(3)钢筋生根位置的确定 钢筋生根位置要准确,否则会对工程质量以及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施工中可采取的钢筋生根位置确定措施有:1)桩施工要采用套箍方法,将主筋固定在正确位置。套箍的选择要结合桩断面实际情况,套箍完成后安装钢筋,并对其进行加固,稳定钢筋所在位置,确保主筋不会在施工中发生位移。2)高层框架结构施工多采用梯形定位套管来固定钢筋位置,原理是钢筋排距被固定之后,钢筋主筋位置便固定,不会轻易发生位移。

(4)墙横向钢筋施工 所谓墙横向钢筋,实际指采用梯形定位支撑,焊接于水平筋排距与竖筋之间的钢筋。该钢筋在安装连接时可采用直径14-16mm的钢筋材料,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2-1.5米。

3、模板的设计和模板支设

模板施工要规范化操作程序,做好模板的设计和支设。模板施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先校正柱子预留搭接筋,使其垂直不扭向,防止柱身扭向。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的预留插筋上离地5-8cm处焊上顶杆,从四邊顶柱模板以防止位移。2)柱根部进行清理,按照柱子外皮线粘贴海绵条,防止柱模下口漏浆产生烂根,注意不要吃线。3)将柱模、梁模吊装就位,并用螺栓拼好后,所有接缝处均夹海绵条,安装穿柱、穿梁螺检,保证模板强度、刚度,防止涨模和漏浆。安装穿柱、穿梁螺栓时应外套PVC线管,以便于拆除。如果施工中遇到了现浇剪力墙大模板,为确保大模板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以下几点:1)内模高度比层高减去板厚的净空高2~3cm。外模与内模相比,下部下伸5cm夹海绵条和橡胶条,上部高出分格带宽度12cm,焊6mm厚钢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形成凹槽,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夹海绵条和橡胶条防止漏浆和错台。2)阳角模四周加角钢,边缘打孔,与平模搭接加螺柱连接,阴角模与平模采用搭接加勾头螺栓连接。3)电梯间模板采用整体式筒子模板。由4个合页式角模和4个平模铰接组成,筒子模内侧上下各设4条活动丝杠,为整体吊装就位时校正固定模板使用。

4、混凝土工程施工

4.1混凝土配制

免抹灰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多为清水混凝土,配制是混凝土的首要工作,要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制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混凝土颜色一致,要做到这点,配制前期务必做好材料选择与材料管理。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原材料应选择稳定性能高、强度好的水泥、符合条件的砂石、不含毒害物质的水等等,这样有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也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外观效果。另外,混凝土配制要注意控制配合比,要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以免影响混凝土的配制质量。

4.2混凝土浇捣

混凝土浇捣包括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振捣,施工时要做好这两道工序的的施工控制。首先是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建筑梁、板部位要同时浇筑;合理设计楼板的铺设厚度,做好楼板铺设工艺控制;混凝土浇筑前要先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确保振捣的密实性,以免因振捣不实而拉低混凝土浇筑质量。该项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为:先采用平板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同时用挂线来控制平板标高;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即可实施免抹灰施工,施工时要先抹平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硬结之后再进行二次搓抹,这样可提高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采用有效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进一步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框架结构建筑施工采用免抹灰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益,一方面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感,另一方面提高建筑结构稳固性,促进高层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水平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论述了免抹灰施工工法,对框架结构免抹灰施工要点作了详细分析,指出不管是哪一分项工程,哪一道工序,都必须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行为规范,防止施工质量问题产生。

参考文献

[1]许占峰.免抹灰施工工艺在高层框剪结构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2]康志国.免抹灰施工工艺[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3]李群,刘伟,张红,刘慧敏.免抹灰施工工艺在高层框剪结构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0(S1)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节点的施工 篇7

1.1 通常做法及分析

⑴梁的截面尺寸及标高均不变, 为保证次梁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增加主次梁相交处混凝土的板厚, 造成局部标高超高, 板面凹凸不平, 同时, 由于截面高度突变, 易产生应力集中, 且楼面局部凸出给后期装饰施工带来处理困难。特别是混凝土原浆收光的情况下, 局部不能加厚。

⑵缩小主梁钢筋骨架尺寸, 一般是缩小一个次梁上层纵筋尺寸, 用以满足次梁顶部纵筋的保护层要求。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次梁上筋的保护层厚度, 又可以使顶面平整, 但会使主梁结构负弯距计算的有效高度减小, 梁的抵抗负弯距的能力下降, 易使梁部产生裂缝。

1.2 正确做法

主梁底模支设计时, 将梁底设计标高降低一个次梁顶部纵筋直径, 这样做增加了主梁h。的高度, ho=hoi+d (次梁顶部纵筋直径) , 又保证了设计计算图形的合力中轴位置不变, 同时满足次梁顶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经济合理, 便于施工。

多道斜梁相交时, 这时主梁可能要降2~3个次梁钢筋直径, 这时可能出现主梁顶部纵筋保护层大于50mm的现象, 需要采取一定抗裂措施, 虽然现浇板的负弯距筋的分布筋从梁顶穿过有助于抗裂, 但它毕竟垂直于主梁, 因此, 沿梁纵向仍要增加此抗裂筋, 尤其是梁端部负弯距区, 一般增加不少于3φ12mm, 伸入柱或与原钢筋搭接不少于400mm。

2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的锚固

2.1 常见做法

常见建筑设计时为强调外立面协调统一, 往往采用剪力墙与柱外平齐方案, 使节点施工时的锚固无依据, 通常有如下3种, 常见做法:

⑴将剪力墙水平筋绑扎在约束柱纵筋外侧。

⑵将剪力墙水平筋在端部按1:6的坡度打弯后穿入约束柱内侧锚固。

⑶剪力墙水平不打弯直接穿入约束柱主筋内侧进行锚固。

2.2 改进做法

⑴将剪力墙水平钢筋从柱主筋内侧贯通支座后, 再将水平钢筋与柱箍筋单面可靠搭接焊, 这样做既解决了可靠锚固问题, 又不会削弱剪力墙端部抗剪能力。

⑵剪力墙水平钢筋打弯后穿入约束柱筋内侧进行锚固, 但在截面收缩处附加水平筋抗裂, 可加中φ8mm钢筋, 间距不大于200mm, 伸入柱筋外侧锚固长度以及与原水平筋的搭接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3 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问题

3.1 常见做法

⑴由于梁柱节点钢筋分布密集, 箍筋绑扎困难, 便存在节点不放箍筋或少放箍筋的现象, 给工程留下隐患, 这种现象在先立模后绑轧钢筋在整体下沉的施工方法中特别容易出现。出现后有时也采取补救措施, 通常是采用从对面两侧加开口箍筋的做法, 且开口箍筋数量不足也不易绑扎到位, 且不符合必须封闭箍筋的要求。

⑵施工人员意识到先立模后整体沉梁的施工方法不易绑扎节点区的箍筋, 便采用先支梁底模后绑扎梁钢筋在支立梁侧模及平板模的方法, 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节点核心区箍筋的布放, 但存在弊端:一是先立梁底模再绑扎钢筋时, 施工操作人员安全度差, 钢筋摆放不易, 操作不便:一是交叉作业多, 木工立好梁底模就要等梁钢筋绑扎完后再立梁侧模及平板模, 给施工组织安排带来困难, 常出现离工现象, 工效较低;二是先立梁底模, 各个梁模是单独的, 没有联系 (拉结) , 造成模板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较差, 产生安全隐患。

⑶节点区没有按抗震要求进行加密。

3.2 改进做法

⑴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4.6条规定对于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 由于周围约束较强, 为简化箍筋配置, 节点内可只配置沿柱周边的封闭矩形箍筋, 中间的小箍筋或拉结筋可不配置。但对于非中间节点及顶层端节点, 仍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⑵仍采用先支梁板模后绑扎梁钢筋, 绑扎好后整体下沉的施工方法, 但箍筋的绑扎方法是采用3根短钢筋做纵筋 (可选用直径为12mm的一级钢筋) , 将节点区箍筋按间距要求与纵筋点焊成钢筋骨架, 套入柱纵筋上并架设在模板上, 然后再穿梁筋进行绑扎, 绑扎好后梁钢筋整体与节点区箍筋骨架体下沉, 这样就可以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要求。为避免发生箍筋骨架纵筋与柱主筋重位现象, 应根据现场主筋的位置确定短筋位置, 般离开箍筋角部50mm, 如图1所示。

4 不等强粱柱节点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 在强柱弱梁的原则下, 柱混凝土强度一般均高于梁混凝土等级1~2级 (即5~10MPa) , 而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 这种强度差别越大, 因为随着高度的增高, 要求柱的承载力越大, 因而柱的混凝土强度有时达到C45~C60, 而一般梁板结构的适宜强度是C25~C35, 带来强度差超过10MPa的情况, 节点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定的困难。

4.1 常见错误做法

⑴不论级差节点约束情况均浇筑与柱强度等级一样的混凝土。

⑵不论级差多大, 均浇筑与梁板强度一样的混凝土。

⑶浇筑节点区混凝土时, 节点区的范围不明确, 分界不合理。

4.2 正确做法

⑴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差≤5MPa时, 不管是边节点还是中节点, 由于梁对节点处的约束作用以及梁筋纵横穿过节点区和节点区箍筋的加密等作用, 完全可以实现强节点原则, 为方使施工, 可将节点与梁板起浇筑, 采用梁板混凝土。

⑵对于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10MPa及其以上, 节点应采用与柱强度等级一样的混凝土浇筑, 具体施工步骤为: (1) 先将快易收口网绑扎在距柱边500mm或h梁高之处, 浇筑节点混凝土, 节点混凝土因用量少可采用塔吊浇筑, 不采用泵送混凝土, 这样可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 节点混凝土稍高出楼面, 暂不振捣; (2) 浇筑梁板混凝土先浇筑靠分界部位, 基本达到标高后先振捣节点区混凝土, 然后再振捣梁板混凝土, 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节点区混凝土浆流失到梁中又可以防止梁板低强度混凝土流入节点区, 振捣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并且两边的时间差应在2h之内, 防止形成冷缝。

5 框架顶层端节点的钢筋锚固 (搭接) 问题

5.1 常见错误做法

此节点区钢筋锚固仍按中间层节点锚固。

5.2 改进做法

⑴采用梁内1.5La的搭接形式;

⑵采用柱内搭接形式时, 可预先埋放竖直长度为1.7La的L形梁锚固钢筋, 然后浇筑柱混凝土, 施工缝仍留在梁底。

6 框架梁与框架柱平齐时梁筋保护层

6.1 常见现象分析

梁筋从柱筋外围穿过或梁筋弯折后从柱筋内侧穿过, 这样会影响梁的受力性能且增加梁角裂缝的可能性。

6.2 正确做法

为保证柱筋位置, 梁纵筋到柱位置时应沿水平方向稍加弯折从柱筋内侧穿过, 确保锚固, 同时梁纵筋移位后留下的空档处, 在箍筋的上下角附加2φ12mm钢筋, 与原钢筋搭接, 有腰梁时, 在腰梁位置相应增加φ12mm钢筋。

7 结语

以上的改进做法经过多个工程项目实践, 特别是在2007年7月竣工的26层框架结构金峰宾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工程施工期间及竣工交付使用后均未发现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及渗漏问题, 同时又较为恰当地解决了施工中的一些工艺矛盾, 该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层框架结构节点施工中常见的方法, 并根据现行规范对施工中通常做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以期促进设计和施工方法的日趋完善。

高层框架结构 篇8

确定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的层延伸率

(1) 为建筑各层屈服剪力系数的计算:

其中:Qyi—结构楼层屈服剪力, QRi—结构楼层最大弹性地震剪力, qi—各楼层屈服剪力系数。

(2) 为最大延伸率和屈服剪力系数的关系式:

计算出两轴向的层最大延伸率μmax来判别建筑物的损毁程度。考虑建筑物现状、设防烈度、施工质量对抗震能力的影响作用, 用式 (3) 中μ (修正延伸率) 作为判定建筑物的破坏等级。

式中μ—修正延伸率;

Ci—修正值, 按表2取值。

对调查单体建筑的震害预测

所调查的单体建筑地上13层, 系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按7度设防。表3为调查建筑物的基本参数信息。

根据前述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 计算结果显示, 在6度、7度、8度地震作用下, 延伸率均小于1.0, 结构处于弹性状态, 建筑物无破坏, 属于基本完好。表4显示9度烈度时各层x方向参数计算结果, 9度地震作用下, 1、3、6、8~13层延伸率均小于1.0, 结构处于弹性状态, 无破坏;2、4、5、7层延伸率大于1.0, 进入屈服状态, 发生轻微破坏。

对县城高层建筑的抽样调查

所抽样调查的高层建筑单体5栋, 用抽样统计方法确定建筑物延伸率的均值和方差, 计算过程详见式 (4) , 计算结果详见表5。通过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 在6度、7度、8度地震作用下, 延伸率均小于1, 结构处于弹性状态, 建筑物无破坏, 属于基本完好。9度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果看出, 只有局部建筑有轻微破坏。9度地震作用下有轻微破坏的建筑占抽样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0%。

对县城高层建筑的震害概率预测

对*县城区高层建筑进行震害预测, 根据抽样调查计算分析结果, 在确定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由式 (6) 计算。

其中I—地震的作用强度;

f (µ) —层延伸率的概率分布值。

P[Djµ]当楼层最大延伸率为μ时, 发生j级破坏的概率, 由式 (7) 计算。

由积分式 (6) , 求出各破坏等级的发生概率。

通过调查, *县现有和在建的高层建筑38座, 总建筑面积252690m2。详见表6。通过对样本和总体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在6度、7度、8度地震作用下, 延伸率均小于1, 结构处于弹性状态, 建筑物无破坏, 属于基本完好。9度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果看出, 只有局部建筑有轻微破坏。9度地震作用下有轻微破坏的建面积为50538m2。

结语

根据结构分析模型, 对高层框架结构单体建筑进行弹塑性分析, 采用层延伸率为指标, 根据其延伸率数值大小判断建筑物的损毁程度和破坏概率, 并以此对整个县城的高层建筑进行震害预测。再通过对整个城区高层建筑进行抽样调查、样本分析及所有高层建筑物的统计结果, 用延伸率的大小确定建筑的破坏程度和破坏概率, 最后对整个县城的高层建筑做出震害预测。该方法可用于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进行震害预测, 从而得到整个城区高层框架结果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分析 篇9

1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是高层钢筋混凝土施工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 为施工单位所普遍关注和重视。根据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框架结构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1. 1 基本框架结构

基本框架结构指的是基础、梁、柱、楼板, 这些结构是高层建筑的基础, 在工程日常运行中发挥承重作用。建筑物以框架为基本结构类型, 可以设计成灵活多样的形式, 并形成相对较大的应用空间, 同时也方便处理, 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此外, 结构的整体性能优越, 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可塑变能力, 有利于确保结构的稳固可靠。结构的抗震性能强, 开间尺度大, 室内空间设计灵活, 能有效满足高层建筑施工建设需要。为它得到更好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并且能降低成本。但柱截面厚度比较大, 设计中应该对此足够重视, 更好地指导施工建设。

1. 2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中适当设置剪力墙, 从而实现提高设计效果的目的。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梁柱, 有效承担各类荷载所引起的内力, 同时还能对结构的水平力进行有效控制, 增强结构的综合性能。这种结构的刚度和空间整体性非常好, 梁柱楞角不会发生外露现象, 为室内装饰装修创造便利, 在小高层施工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在该结构当中, 框架与剪力墙能协调一致, 共同发挥作用, 提高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另外还可以设计采用筒体结构形式, 增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满足高层建筑施工需要。

2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加强每个设计要点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和关注的内容。根据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情况,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有效把握每个设计要点。

2. 1 各种荷载处理

最为关键的内容是做好竖向和水平荷载处理工作, 设计中应该对其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确保结构的稳定与可靠。重力影响的是竖向荷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同时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 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促进结构更好发挥相应的作用。尽管结构设计受到竖向荷载影响, 但最为关键的内容还是受到水平荷载影响, 这是结构设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一般建筑结构自身重力和室内设施布置具有一定变化, 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 但对竖向荷载所带来的影响不大。而风雪、地震、冰雹等水平荷载, 会发生较大变化, 设计时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防止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 2 结构变形设计

框架结构容易出现轴向变形, 这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全面考虑的问题, 应该重视相应的细节处理工作。通常框架边柱的轴压应力比中柱的轴压应力小, 导致边柱轴向变形更小。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当中, 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明显,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 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为预防这些情况发生, 设计中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处理工作, 采取有效对策, 提高设计精度。进而促进二者有效结合, 缩小边柱和中柱产生的轴向变形差, 保证结构的稳定与可靠。另外还要缩小侧移, 实现对侧移的有效控制, 保证结构稳定。

2. 3 结构延性处理

设计中对立面和平面进行规则布置和处理, 尽量缩小地震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固与可靠。要让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刚度均匀变化, 选用科学合理的结构类型, 防止楼层错层现象发生。并且整个设计过程中利用精确的高度比, 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 能有效抵抗水平荷载, 实现对结构的有效保护, 防止出现结构破坏和变形现象。提高结构柱、墙体的设计水平, 增强结构刚度和抗震性能, 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 促进结构稳定运行和工作。

2. 4 结构受力分析

重视结构受力分析, 科学合理把握结构受力特征, 然后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 促进设计水平提升。框架结构受力存在不一样的情况, 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通常上部楼层框架承受很大的剪力, 框架既要承担水平荷载, 还要承担垂直荷载, 确保结构稳定可靠, 有效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3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在有效把握设计要点的前提下, 为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保证框架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 还应该采取以下设计优化策略。

3. 1 采用合理的优化方法

注重对结构设计的优化, 根据具体需要采取有效设计方法。在结构分析软件的辅助下, 结合人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对方案的选择, 结构类型, 结构布局进行合理选择, 明白各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这样既能节约成本, 还能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视细部处理, 对设计参数、材料、荷载取值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并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目的, 促进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3. 2 提高框架结构综合性能

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 保证结构刚度和足够承载力, 减小侧向位移, 提高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合理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框架结构, 减轻结构自重, 抗侧力性能好, 有利于减小侧移, 提升结构的综合性能。

3. 3 结构抗震等级设计

抗震等级也是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要确保结构的稳固与可靠, 能有效承受地震作用, 保证结构稳定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按照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振周期等确定建筑物地震作用, 并结合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等级。当工程为重点设防类别 ( 乙类) ,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 8 度时, 应按提高1 度的要求设防。当为9 度时, 应按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设计, 并合理选择地震力振型组合数。一般至少要取3n ( n为层数) , 以确保地震效应计算完全。进而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更好抵抗地震所带来的破坏, 保证结构的稳固可靠。

4 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该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根据不同结构形式, 把握每个设计要点。并采取优化和改进策略, 提高设计水平, 保证设计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从而更好指导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 降低养护维修成本,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

摘要:介绍了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形式, 从荷载处理、结构变形设计、延性处理、受力分析等方面, 阐述了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并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策略, 有利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1]叶海峰.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河南科技, 2011 (2) :79.

[2]李党义, 陈富仲.浅谈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策略[J].商品混凝土, 2013 (5) :121-122.

高层框架结构 篇10

一、小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基本结构形式

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开间大、灵活性好、抗震性能较好, 造价较低, 但由于柱截面大于隔墙厚度而造成柱角外凸, 影响家具的布置和美观, 有时由于住宅中房间分隔的不规则性又造成柱网的难以布置。

2. 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就组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小高层住宅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主体结构。其特点是平面灵活, 适用性强, 结构合理, 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有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发挥作用。

3. 大开间剪力墙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原来建造的小开间剪力墙体系住宅在建筑功能上的局限性变得日益明显。从强度方面看, 小开间结构中墙体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并且过多的剪力墙布置还会导致较大的地震力, 增加工程费用, 另外, 由于结构自重较大, 也增加了基础投资, 因此, 大开间剪力墙应运而生。

4.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 (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介乎于异形框架柱和一般剪力墙之间, 由于这种结构体系在建筑功能、结构形式、投资效益、节能指标等多方面效果良好, 己成小高层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

二、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点

1. 水平荷载逐渐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在低层住宅中, 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而在小高层住宅中, 尽管竖向荷载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 但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对某一特定建筑来说, 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其数值是随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对于采用框架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的小高层住宅, 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 这就使得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 此种差异轴向变形将会达到很大的数值, 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沉陷, 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 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3. 侧移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

与低层住宅不同, 结构侧移已成为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 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 结构的顶点侧移一般与房屋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在设计小高层住宅时, 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 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 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过大的侧移会使人不舒服, 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隔墙、围护墙以及它们的高级饰面材料出现裂缝或损坏, 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过大的侧移会因P—△效应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 甚至因侧移与附加内力的恶性循环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4. 结构延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

相对于低层住宅而言, 小高层住宅更柔一些, 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 避免倒塌, 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 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三、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策略

1. 优化设计的方法。

在无成熟的优化设计分析软件的情况下, 主要是应用小高层住宅结构分析软件, 采用人工分析进行调整, 运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对不同的结构选型和布置不断地进行方案分析比较, 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构方案, 这是在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优选或者说是优化方法。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所得的方案是较合理、经济的, 虽其费工费时、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这种依靠设计人员经验进行人工优化的方法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2. 抗震性能分析。

对结构体系来说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是两个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结合概念设计的理念, 对上述两种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电算程序可以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在结构设计中, 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还要求其有适当的刚度。高层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与其侧移的大小密切相关, 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隔墙、维护墙及其饰面材料出现裂缝或损坏。结构分别按考虑5%的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力作用的不利情况计算出各结构体系层间位移角, 剪力墙结构小于框剪结构, 但均小于规范要求, 且富余量较大, 说明两种结构体系满足刚度要求。

在使用性能方面, 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太多, 结构自重大, 导致了较大的地震作用, 混凝土和钢材用量也较高;同时也增加了基础工程的投资, 而且限制了建筑上的灵活使用。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是平面使用灵活, 适用性强, 结构合理, 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有着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发挥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具有较纯框架和纯剪力墙结构更为有利的水平变形曲线。

3. 经济性比较。

我们通过对3种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直接费用的计算, 发现3种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相差不是很多, 其中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最大,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最小, 其中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高出12.5%, 比大开间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高出7.3%, 大开间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用高出4.9%。3种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的次要项目造价基本相同。单位面积造价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小, 大开间剪力墙结构的次之,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造价较大, 3种结构体系直接费用最大相差不到45元/m2元。

高层框架结构 篇11

【摘 要】框架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方式较为灵活,效率大且质量好的优点,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和使用中,发现框架结构相较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尤其是在出现短柱的情况下,那么如何提高高层框架结构短柱的抗震性能呢?本文就通过分析在高层框架中短柱的形成原因,探讨了提高短柱抗震性能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框架结构;短柱形成;抗震设计;处理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下,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与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不断扩大,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与竖向结构都更加趋于复杂化,增大了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难度。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对空间的需求,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推广,这是因为框架结构对于建筑内部大空间的形成有着超于其他结构形式的优越性,使建筑的平面布置更为灵活多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框架结构在实际的施工中易产生短柱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为了提高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尽量避免短柱的形成,但若对于已经形成短柱的结构中,就需要对短柱的抗震设计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1.高层框架结构短柱的形成原因

高层框架结构中轴压比是影响框架柱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为:

n=N/(by×hy× fc)

式中n为轴压比;

N为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轴力设计值;

fc为混凝土棱柱抗压强度设计值;

by,hy分别为柱截面宽和高。

高层框架结构自重很大,再加上地震作用,则上式中N,即地震作用组合轴力设计值很大,在压弯构件中,轴压比加大,意味截面上压区高度增大,当压区高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压弯构件会从大偏压破坏向小偏压破坏状态过渡,小偏压破坏是延性很小或没有延性的脆性破坏,为了避免脆性破坏,只有降低轴压比,在柱的净高和混凝土棱柱抗压强度设计值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增大截面面积,柱一般为正方形或长宽相近的矩形,这样,柱截面的高度就会增加,这样就会产生短柱或极短柱。另外,像一些高层框架结构,如图书馆的书库、层高较低的储藏室、地下车库等使用荷载大的情况下,层高较低也会产生短柱或极短柱。

2.高层框架结构中提高短柱抗震性能的处理办法

一般来讲,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应该极力避免出现短柱或超短柱的形成,但若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而影响了施工质量,在确定了短柱的形成以后,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来增强短柱的的荷载能力,缩小短柱的截面尺寸,以增大短柱的延性,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笔者在对多项出现短柱的框架结构施工项目中的短柱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短柱抗震性能处理方法,以供借鉴。

2.1箍筋加密方式

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抗剪能力是应该满足剪压比限值和“强剪弱弯”要求的,柱端的抗弯承载力也是应该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对于短柱,只要符合“强剪弱弯”和“强柱弱梁”的要求,是能够做到使其不发生剪切型破坏的。在出现短柱的框架结构施工中,可以通过配置复合箍筋、螺旋箍方式对核心区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约束作用,继而提高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以达到改善抗震性能的目地。通常会采用复合箍筋,包括井字形、菱形、八角形等形状。

2.2配置“X”筋

通过将部分纵筋沿短柱对角线方向成斜向交叉配置,使部分纵筋内移并使粘结应力分布到混凝土内部,形成“X”筋配置,这样既可以避免密排纵筋造成的排列困难,及可能引起的粘结破坏,又可使“X”形纵筋承担一部分剪力,从而避免柱发生剪切破坏。

2.3采用分体柱

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因剪坏而失效,其抗弯强度不能完全发挥。因此,可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将首先达到抗弯强度,从而呈现出延性的破坏状态。

人为削弱抗弯强度的方法,可以在柱中沿竖向设缝将短柱分为2或4个柱肢组成的分体柱,分体柱的各柱肢分开配筋。在组成分体柱的柱肢之间可以设置一些连接件,以增强它的初期刚度和后期耗能能力。采用分体柱的方法虽然使柱子的抗剪承载力基本不变,抗弯承载力稍有降低,但是使柱子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其破坏形态由剪切型转化为弯曲型,从而实现了短柱变“长柱”的设想,有效地改善了短柱尤其是剪跨比λ≤1.5的超短柱的抗震性能。

2.4采用钢骨混凝土柱

所谓钢骨混凝土柱是指以钢骨为中心,在外层进行混凝土外包而成的柱体。一般在工程中,都是以钢板焊接拼制或着以钢筋直接扎制钢骨,其形状大多呈工字形、口字形或十字形。

相较于其他的钢结构,采用钢骨混凝土柱的结构中,外包的混凝土能够有效防止钢骨在荷载加大的情况下出现局部弯曲的现象,从而使整个钢骨混凝土柱的刚度得到了增强,这对于提高钢构件的利用效率和改善钢构件易弯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采用钢骨混凝土柱的柱体结构中,可以极大的减少钢材的使用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除了这一特性,钢骨的外包混凝土也能够增强柱体结构的耐腐蚀性,降低了钢骨锈蚀的发生率,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与钢筋砼结构相比,由于配置了钢骨,使柱子的承载力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小柱截面尺寸;钢骨翼缘与箍筋对砼有很好的约束作用,砼的延性得到提高,加上钢骨本身良好的塑性,使柱子具有良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由于钢骨砼柱充分发挥了钢与砼两种材料的特点,具有截面尺寸小,自重轻,延性好以及优越的技术经济指标等特点,可以显著改善短柱结构的抗震性能。

2.5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砼是由砼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是套箍砼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钢管内的砼受到钢管的侧向约束,使得砼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砼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砼特别是高强砼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钢管既是纵筋,又是横向箍筋,其管径与管壁厚度的比值至少都在90以下,这相当于配筋率至少都在4.6%以上,这远远超过抗震规范对钢筋砼柱所要求的最小配筋率限值。由于钢管砼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特佳,即使在高轴压比条件下,仍可形成在受压区发展塑性变形的“压铰”,不存在受压区先破坏的问题,也不存在像钢柱那样的受压翼缘屈曲失稳的问题。因此,从保证控制截面的转动能力而言,无需限定轴压比限值。当选用了高强砼和合适的套箍指标后,短柱的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通常柱截面可比普通钢筋砼柱减小一半以上,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结语

总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作业,最大可能的减少短柱或超短柱的形成。而对于无法避免的短柱,就需要及时确定短柱,并根据所形成短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以提高短柱的抗剪承载能力,增大短柱的延性,使其抗震性能得到良好的改善,降低地震中因短柱影响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纪英波.建筑抗震设计中结构柱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13).

高层框架结构 篇12

1 框架结构顶层端节点钢筋搭接的施工技术

1.1 梁柱钢筋的梁内搭接

若施工现场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开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缝设置在梁底截面,梁柱钢筋的搭接可在梁高度范围内进行。搭接接头区段沿节点外侧及梁顶布置,搭接长度不小于1.5LaE,且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向钢筋截面不小于柱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65%。梁宽以外的柱外侧纵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向下弯折8d后截断。当柱有两层配筋时,位于柱顶第二层的钢筋可不向下弯折而在柱边切断。当柱顶有现浇板且厚度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以外的柱外侧钢筋可伸人板内锚固。梁上部纵向钢筋要沿节点上边及外侧延伸弯折,至梁底处截断(图1)。

1.2 梁柱钢筋的柱顶搭接

采用柱顶搭接时,搭接区段基本上为直线段,由于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且位于高应力区,钢筋下伸的搭接长度取1.7 LaE,柱筋伸至柱顶后向节点内弯折后切断,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12d(图2)。

1.3 框架结构顶层端节点钢筋搭接法的选择

在实际施工中,梁内搭接法较常用,但当一些柱宽与屋面梁的宽度相差较大时,若采用梁内搭接法,伸人梁内的柱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会小于柱外侧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65%,此时即可考虑采用柱顶搭接法。但柱顶搭接法又不适合于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框架结构,因该情况下扁梁的部分钢筋有时无法在柱内搭接。当采用柱顶搭接时,若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开浇筑,则混凝土的施工缝要设置在柱上部梁底截面下处,可能造成施工缝靠近柱的中部,相当于柱分两次浇筑,对柱以后受力不利,因此采用柱顶搭接时,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要同时浇筑。

2 梁柱节点的模板施工

2.1 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的改进技术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的模板支设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梁柱节点模板若在现场散支散拼,易出现尺寸偏差大、拼缝不严、表面平整度差等问题,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所以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

(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

(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许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厚的优质夹板制作,用40mm×50mm (柱截面大于1000mm时可用50mm×10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Φ12圆钢。

(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工具式定制模板尺寸准确、接驳垂直、拼缝严密、不易变形,质量比较有保障,可减少或杜绝节点装模的通病;而且,模板装拆比较灵活简便配合了节点箍筋的绑扎。

2.2 节点模板的排水措施

通常框架柱顶混凝土的施工缝设在梁的底面,此处柱顶模板应留Φ20排水孔,同时柱顶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浇成斜向排水孔的微倾斜面以便于排水,在浇筑节点混凝土之前将排水孔堵塞,这样可避免由于柱顶积水造成节点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的削弱。

3 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3.1 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板设计强度的情况十分常见,且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大,两者的设计强度差距越来越大。该区段主要存在于高层建筑的下部。为满足柱的轴压化,要求同时控制柱的截面不过大,柱须采用较高等级的混凝土;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的浇筑在实际施工中也是一个常见问题。一般设计要求:当梁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5MPa时,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可按低等级施工;当梁柱混凝土强度相差10MPa及以上时,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按高等级施工。

3.2 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梁柱节点区与梁板分开浇筑时,若现场没有较严密的组织措施,接槎处易形成冷缝。为保证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现实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尽量使程序简化;施工单位也要充分领略设计意图,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1)结构设计方面: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进行合理取值。一是整个工程的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种类不应过多,且与竖向构件截面的变化要错层同步;二是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要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要与竖向构件相匹配,使实际施工简单化,尽量减少梁柱节点区单独浇筑混凝土。

(2)现场施工方面:为做好梁柱两个不同等级混凝土在同一浇筑面的接槎,在组织流水段浇筑时,要根据浇筑面的宽度和浇筑速度,分别算出梁板混凝土和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的体积,妥善安排两种等级混凝土的用车量并计算各自的浇筑时间,先浇捣节点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以确保两种混凝土接槎在2h内完成,以免出现冷缝或施工缝。另外,还要确保低等级混凝土不能流入高等级混凝土中。

(3)应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配料,并在现场测控混凝土坍落度,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以防梁端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出现混凝土收缩裂缝,节点区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采用坍落度比较少的非泵送混凝土,用塔吊运输,可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砂率,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施工时一般可分2个班组进行施工,一个班组随输送泵浇筑梁板,一个班组用塔吊浇筑柱(梁柱节点区),要在梁板混凝土接近柱边前,先浇筑柱(梁柱节点区)混凝土。为避免梁板混凝土因流动太快而造成低等级混凝土流入梁柱节点区,可在柱外侧≥30cm,且≥1/2梁高,沿45℃斜面从梁顶面到梁底面位置处采取用快易收口网进行隔离(图3),做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分界。

4 梁柱节点处的防裂技术

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粘结锚固作用是有益的,而且混凝土的碱性环境可使包裹在里面的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而不易锈蚀,是结构耐久性的必备条件;但过厚的保护层容易引起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裂缝。在施工时,一般可通过增加构造钢筋来提高梁柱节点处的抗裂性。

4.1 框架角节点处的防裂措施

特制高层框架结构的顶层角节点处,由于钢筋实际加工的原因,一般会出现角节点外侧钢筋保护层过厚的情况,此时应加设钢筋网片,可提高角节点处的抗裂性(图4)。

4.2 梁边与柱边平齐时梁侧的防裂措施

框架柱与梁相交时,柱的纵筋必须包梁的纵筋,即梁的纵筋要在柱纵筋的内侧。特别是当梁边与柱边平齐时,为保证柱的纵筋位置,梁的上下层外侧纵筋到柱位时要沿水平方向稍加弯折,放在柱筋内侧,这时要在弯折处加设附加2Φ10的钢筋(图5)。

5 结束语

上一篇:英语文化意识下一篇: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