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污水

2024-09-19

养殖污水(精选7篇)

养殖污水 篇1

摘要:长沙县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对生猪养殖采取停、禁、转、治等综合措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以长沙县为例,就农村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污水处理及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养殖,粪污,治理,环保,监管

生猪产业是长沙县的优势传统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多年的无序发展,粪污直排,造成污染,甚至局地曾发生环境重度污染事件,已到了“猪赶人走”的边缘。 为构建和谐发展环境,长沙县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对生猪养殖采取停、 禁、转、治等综合措施,走出了一条养殖业绿色发展之路,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农村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污水处理及监管模式初步探讨如下。

1基本情况

长沙县是省会近郊县,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长沙县生猪生产的飞速发展。长沙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在养殖高峰期时,常年存栏生猪135万头, 存栏母猪16万头,出栏肥猪248万头。生猪生产是长沙县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全县有近70 000户生猪养殖户,其中常年存栏500头以下300头以上的有1246户;300头以下100头以上的有3 524户; 100头以下的养殖户有近6万户。

自2008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来,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努力,长沙县的治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完成了1万多户50头以上的中小养殖规模养殖户的治理工作,改造、治理栏舍面积400多万m2,建成有机肥料厂2个,干粪预处理中心3个,建设沼气池8万多个,近10万m3。全县建成生态湿地76处,生态沟渠12处,总面积达到600多亩。长沙县“改栏、清粪、处理水”的治理模式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一致好评。继2013年全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场工作会议在长沙县顺利召开以后,2014年长沙县又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县,2015年获得全国生态县荣誉,全国除西藏、新疆等少数省市外,大部分省市都有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经验。

2养殖污水处理技术要点

2.1分散养猪废水水质特征

长沙县分散养猪废水水质测量指标,详见表1。

2.2分散养猪废水治理的原则

根据养殖废水的特征,坚持设施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源分离生态藕合技术”和 “养殖废弃物生态湿地处理技术”进行治理。通过 “改栏、清粪、处理水”等措施,将栏舍进行改造,封闭排粪沟,猪粪尿用管道连接,实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与此同时,搞好“菜园、花园、果园”三园建设, 根据自然条件以村民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在养殖密集区,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生态湿地和生态沟渠,将多家养殖场户通过设施处理、种植业利用后多余的氮、磷超标的余水进行再处理,实现养殖废水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2.3分散养猪废水处理设施技术要求

中小规模养殖场通过建设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沼气池、生态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依托农村能源合作社,做好沼气池和净化池定期清运,常年维修治污设备设施,实现养殖废水的农牧结合、林牧结合,进行资源化利用。栏舍要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池按0.5m3/ 头;净化池按0.6m3/ 头;生猪存栏数≥50头和养殖密集区的养殖户生态湿地按3m2/ 头建设。

2.3.1环保栏舍改造

(1)环保栏舍的功能

据测算,养殖污染废水60%~80%是由干粪、冲洗水及雨水造成的,通过对传统栏舍的改造,实现猪粪尿的分离,实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减少栏舍冲洗用水量,从源头减少污水排放。

(2)环保栏舍的改造方法

传统栏舍内每个猪栏新建一个出粪口或改造成微缝地板,同时改造原有猪栏污染物排放口为液体出口。干猪粪出口尺寸为40cm×10cm,出口下边缘与猪舍内相邻地平面处于同一水平线或低于该水平线。微缝地板尺寸占猪舍面积约1/5,长1m,宽60cm,地板缝隙上面宽度6~8mm下面宽度10mm ,厚度30mm。液体出口为圆形PVC(猪尿 / 冲洗水) 出口,尺寸 Φ10cm,液体出口下边缘应低于猪舍内相邻地平面水平线。干粪通过干清粪的方式收集, 经过沼气池或堆肥后用于种植业生产。

2.3.2沼气池建设

(1)沼气池的功能:主要用于去除冲洗水中的有机物,总去除约50%的COD,并把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2)设计参数为:变化系数取1.1,水力停留时间(HRT)按6d计算;沼气池容积按0.5m3/ 头配置。

2.3.3生态净化池建设

(1)功能:主要用于继续去除冲洗水沼气池出水中的有机物,总去除约50%的COD,并把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2) 设计参数:变化系数取1.1,水力停留时间 (HRT)按6d计算;生态净化池容积按0.6m3/ 头配置。

(3)混凝土生态净化池技术图纸及说明。

生态净化池建设图纸见图1。图中:a、净化池 (长×宽×高)分别为6.5m×2.5m×1.8m。b、沿液进入净化池之前要砌一个1m×1m×1m的沉淀池,进净化池的管道要安装滤网,以防沼渣进入净化池。 c、池体必须用混凝土浇筑,不得用砖混结构。

2.3.4生态湿地建设

(1)生态湿地的功能:当沼液等富营养化水进入生态湿地后, 通过控制有效停留时间并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经沙石、土壤过滤, 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在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下,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来实现水质净化。

(2)生态湿地建设图纸及说明:建设图纸见图2。

一级:生物质湿地,占总面积的10%,水深1.1m,均匀放入干稻草150kg,4个月左右补充一次。二级:狐尾藻湿地,占总面积30%,水深40~50cm,种植狐尾藻。三级:经济植物湿地,占总面积60%,水深20cm,主要种植西洋菜、水芹菜、空心菜等。三级湿地要选取有一定落差的地势,以便污水利用落差逐级流入,最后达标排出。

养殖废水通过生态湿地,治理效果显著,使废水中总氮、总磷及COD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符合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2.3.5污水管网

(1)功能:收集猪舍排放的养殖污水,保证污水的有效收集,同时保证雨污分流。

(2)尺寸:管道采用 Φ25cm优质PVC管, 长度根据养殖户场地布局。

(3)运行方式:利用地势落差,自流进入各个处理设施。

3农村散养户监管模式要点

通过逐步摸索,长沙县形成了“一个政策”管到底,“两个网格”不遗漏,“三项制度”常态化,“四次检查”定奖罚的监管机制。

3.1制定养殖环保治理政策

“一个政策”是堵疏结合,设施治理和生态修复结合近期治理和长效监管结合,彻底清除粪污直排实现全县生猪标准化养殖。

3.2加强环保监督和管理

“两个网格”管理是,乡、村干部和县、乡动物防疫站两套网格,网格到户到人。各乡镇将畜禽污染治理和日常监管工作分解到村组和联村干部,实行网格化管理。乡镇动物防疫站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负责日常巡查和宣传教育工作,每个养殖户每月 “一巡查、一照片、一宣传、一报告”。镇工作人员负责处理禁限养反弹和一般违规排污行为,县直相关机关部门负责处理重大污染违法行为。

3.3养殖环保治理工作制度化

“三项制度”包括:一是台账制度。将限、禁养情况、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粪污直排情况、水体污染情况、养殖大户情况等建立了台账。二是通报制度。县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 表彰治理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曝光非法排污单位和个人,通报工作进度。三是奖惩制度。县人民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奖励治污和监管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同时,县政府将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对严重失职的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问责。

3.4对养殖环保工作定期检查和年度考核

“四次检查”是县政府督查室组织相关部门全年进行四次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有奖有罚。

养殖污水 篇2

1、养殖业能源环境工程的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了《畜禽养殖业能源环保站设计规范》。畜禽养殖污水属有机废水,但浓度高且排放时间集中在每日排放2次,因此宜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治理路线,不宜采用单一的物理、好氧处理或厌氧生物处理单元作为稳定达标排放处理工艺流程。厌氧消化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处理污水成本仅为好氧处理成本的1/5,而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还产生沼气。典型畜禽场(环保型)污染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主要由以下4个环节组成:前处理、厌氧处理、后处理、综合利用。

2、养殖业粪污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省在开展养殖业粪污环境治理的多年实践说明,处理养殖业粪污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治理路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养殖场建

设能源环境工程时间短,经验不足,有些效果还有待于实践检验;(2)认识上有差距,有些业主是迫于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压力才建设能源环境工程的,因此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在场地、资金筹措以及工艺论证等方面准备不足;(3)普遍存在实际建设与项目论证有差距,造成工艺不完善或负荷太大;(4)建成后不重视管理,重建轻管,影响了应用效果;(5)沼气和沼肥(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少,未能发挥能源环境工程的总体效益。

3、养殖业粪污环境治理对策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保意识淡泊、管理监督不力、农牧脱节、成本过高、历史原因等等。因此,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法,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作长期不懈的努力,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只有人们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从事养殖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3.2加强立法,避免发生“先污染后治理”现象。从养殖场的兴建到日常生产,制定严格而细致的规则,首先对新建养殖场的选址,必须严格执行禁建区政策,必须考虑周围环境(农田、鱼塘、果园)对粪污的消纳能力以及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5km以上)和公路(200m以上),既减少养殖场对居民环境的污染,也减少居民活动对养殖场的干扰。其次要求养殖场必须进行污染治理,否则不允许继续经营。

3.3采用“干清粪”工艺减少冲洗用水。用水冲洗猪舍显然省时、省力又卫生,但粪、尿和水混合后造成后处理量大而复杂,须经过沉淀、过滤,反而事倍功半,并且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实验表明采用水冲粪和干清粪不同的清粪工艺,每头猪的年均用水量分别为35~40t、10~15t。因此,应提倡推广干清粪工艺,即粪尿分离,及时清粪,既有利于粪污处理,又可减轻对猪体本身的污染以及臭气的散发。

3.4完善工艺流程,加强科学管理养殖场的能源环境工程。必须依据《畜禽养殖业能源环保站设计规范》的要求做好前处理、厌氧处理和后处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要精良,技术要先进,容量要配套,管理要科学,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前处理投资省、效果好、管理方便的作用。

3.5提高养殖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首先要改善日粮配方和饲料加工工艺,粪便污染的实质在于日粮中营养物质吸收不完全而残留有N、P、C和一些重金属如Cu、Zn等。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畜禽可视为一个生产系统:“输入(饲喂)-转化(消化)-输出(粪尿)”,要使末端达到最小而不影响中间,只能着手于减少始端的供给量,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如目前肉猪料肉比的世界先进水平为2.4∶1,而我国却为3.5∶1,既造成浪费和成本提高,又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要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中草药、矿物质等,不仅能提高饲料转化率、有利于畜禽健康,而且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减轻养殖场恶臭。但添加的比例一定要合适,否则会造成畜禽产品的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加剧。

3.6积极开展粪污的综合利用。粪污不是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充分研究和利用粪污不仅可减缓全球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还田肥土或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首先还田肥土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处理畜禽粪便最主要的途径。但为了防止鲜粪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卵等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畜禽粪便应经腐熟发酵后施用。不过在我国,由于大中型猪场的突然崛起、养殖场周围的土地有限、运往远处费用过高、农户使用化肥的便利及农村主要劳动力转移等原因,使粪污大量积压,而农田土壤肥力却不足。因此,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可以解决运输问题,也提高了肥效,还可以解决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2)发展生态型农牧业。发展生态型农牧业,实现零排放是彻底解决养殖业污染的根本方法,即在规划和建造养殖场时考虑粪污的消纳能力,把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根本上解决粪污污染问题。无论固体废物还是废水,处理和利用应在一个单元(所在区域)内解决,这样才能实现产品、土壤和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原理,走牧、沼、果(林菜)与牧、沼、渔、果(林菜)等生态型养殖之路[4-5]。

海水养殖污水处理方法与探讨 篇3

1 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及关键问题

循环水养殖系统之基本原则为功能分离原则, 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处理设备及水质调整与回流设备。养殖池仅供养殖生物栖息及摄食, 养殖池的排水, 经过一系列的废水处理设施, 再回流到养殖池中重复使用。由于养殖池为高度富营养化环境, 物质转换速率快, 常使养殖池生态机制来不及反应, 造成水中p H值波动频繁、溶氧不足、氨及亚硝酸盐浓度升高等不利于养殖生物的环境条件。因此, 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目标是维持物质收支的平衡, 将养殖过程中累积的毒害物质加以去除, 以维持养殖池中水质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2]: (1) 固体废弃物的去除; (2) 水溶性有害物质 (主要是氨氮) 的去除; (3) 系菌消毒; (4) 增氧; (5) 调温; (6) 水质测控。由于水产养殖生物大部分为排氨型动物, 水中氨氮对养殖生物具有强烈毒性, 是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常遭遇的问题, 故养殖池水中氨氮必须控制于养殖生物可承受浓度以下, 因此氨氮等水溶性有害物质的去除技术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2 氨氮的去除方法

养殖水体氨氮的去除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方法如气提、折点加氯、离子交换及生物法。化学方法需在水中加入各种化学物质, 虽可达到去除水中氨氮的目的, 但处理及操作费用高, 会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后的水质可能不适合重复再利用。由于生物法具有生物量高、优势菌种明显、处理效率高、装置占地少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 以维持养殖水质的稳定和养殖废水的处理。

2.1 生物膜法

生物膜最初于载体之表面产生, 继而增殖、成长, 等到长到一定厚度, 在好氧层的底部会因氧气无法扩散进入而变为厌氧层, 厌氧层因厌氧分解而产生H2S, C H4、CO2、N2等, 降低了生物膜与载体表面的附着能力, 促使生物膜发生剥落更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比较, 生物膜法具有操作容易, 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数量多, 生物相具多样性:吸附能力强, 可处理低浓度的废水;对有毒物质及抑制剂具有抗性, 对于温度及水质水量变化承受能力较强;兼行好氧性、厌氧性的作用, 可同时进行硝化与脱硝反应。

附着于载体上的微生物利用养殖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氨氮等污染物, 作为细胞本身活动所需要的能源和细胞合成所需的物质基础, 将污染物转换成无害的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等物质, 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2.2 固定化微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生物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措施将游离微生物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 并使其保持活性从而反复利用, 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反应易控制、对环境耐受力强、保持菌种高效等优点。目前经常采用的生物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结合法, 尤以包埋法和吸附法最为常用。选择合适的固定化细胞载体是这项技术的关键, 固定化细胞载体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凝胶载体 (琼脂、海藻酸钙等) 和有机合成高分子凝胶载体 (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ACAM等) 。因为PVA凝胶具有无毒、廉价、对细胞活性损伤小、抗微生物分解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 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固定化载体之一。

目前对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固定化菌株研究得较多的是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将光合细菌同载体结台并固定化, 不仅可以增强沉降性, 使水质净化效率提高、稳定性增强, 微生物质量分数提高;同时还具有抗环境因子影响能力强, 可长期保持包埋菌占优势而防止其它有害菌生长等优点。

藻类固定化技术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与游离藻类相比, 固定化藻类具有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 运行稳定可靠、藻细胞流失少等优点, 严国安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斜生栅藻净化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化斜生栅藻对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未固定斜生栅藻。

2.3 投加高效微生物茵剂

即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直接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高效微生物菌剂来增加生物量, 强化生物处理系统对目标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高效微生物菌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国内外很多学者已成功地分离到可抑制病原菌、除污, 同时可促进养殖生物生长的菌株, 有些已实现了商品化并在水产养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Dumas等使用藻青菌处理鲤鱼养殖废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运行1个月后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82%和85%, 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Grommen等向养鱼池废水投加由高活性硝化菌及富集液组成的复合菌液, 试验结果表明, 当复合菌液的质量分数为5mgvss/L时可确保4d之内对NH3-N和NO2-N的去除率由10mg/L到低于可检测范围。当DO大于6mg/L时没有检测出NO2-, 因此, 投加该复合菌液表现出可靠性和可再生性。国内对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光合细菌的研究。据报道, 光合细菌可利用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 使水中的有毒物质减少, 溶氧增加,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使水的透明度提高, 从而改善水质。光合细菌对鱼池、虾池和工业污水的水质挣化能力的试验结果表明, 短短1个月内就使甲鱼池、蟹池中硫化氢含量分别降低31.0%、39.6%, 氨氮含量分别降低24.4%、25.0%。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改善了水质, 光合细菌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动物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 因而是淡水养殖中一种非常优良的饲料添加剂。鱼苗、鱼种、成鱼养殖的应用试验表明, 使用光合细菌可使池塘底泥中的硫化物下降58.04mg/kg, 有机物下降39.90mg/kg以上, 用作饲料添加剂, 可使鱼种及成鱼增产, 并能提高鱼的成活率。投加组合微生物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应用。陈海敏等使用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联合处理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能很好地去除水体的氮、磷, 尤其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 且处理后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到10mg/L以上, 有利于养殖废水的重复利用。

3 结语

本文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及关键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就氨氮的去除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指出分析在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控制方面, 应该重视养殖容量问题, 实现生态工程化养殖, 科学控制物种移植引进和药物的滥用, 加强相关养殖生物理论和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循环水养殖模式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本文主要探讨了海水养殖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方法相关内容, 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海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污水处理,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梁程超.海水循环水养鱼系统中国化之我见[J].中国水产, 2003, 6.

养殖污水 篇4

2006年南昌大学管理科学工程系、系统工程研究所, 将泰华牧业作为“南昌大学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 开展“沼气生态模式与实施--丘陵地区规模养种生态能源工程研究”项目研究, 目的在于针对江西丘陵地区农村农业发展中规模养殖农民增收的同时, 对规模养殖粪污及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和沼液的利用和处理, 进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采取以生物手段为主的处理模式,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 工艺流程

雨污分离 (清水) 、干湿分离→预处理池 (除渣) →厌氧发酵池→沼液一级延迟过滤 (好氧) →沼液二级延迟过滤池 (好氧) →三级延迟过滤池→达标排放。

2 具体方式

2.1 实行减量排放

猪场经过改造实行“雨污分离”, 猪场的粪尿及冲洗栏舍的污水全部通过预置暗沟密封排放, 不在空气中暴露。雨水、地面水实行明沟排放。实行“干湿分离”, 猪排出的固体粪便全部清除, 不进入污水管沟, 统一集中进行堆沤处理, 从而使污染量大大减少。

2.2 粪污预处理

冲洗栏舍的粪尿污水进入厌氧发酵池前, 集中收集在污水预处理池中, 池容约400 m3, 经格栅除去浮渣和沙后进入发酵池。

2.3 污水厌氧发酵

3个圆柱形沼气池池容270 m3, 日处理粪尿污水20 m3, 停留时间15 d, 有效容积产气率为0.35, 日产沼气约95 m3。2008年5月又新建一个HCF发酵池800 m3, 日处理粪尿污水130 m3, 停留时间约7 d, 产气率为0.45, 日产气可达360 m3。因此每天可处理150 m3猪粪尿污水, 产生沼气约455 m3, 沼气统一收集到储气柜, 储气柜采用地下砖混结构, 水封池有效池容为250 m3, 储气罩采用钢结构, 有效容积为200 m3。

2.4 沼液的三级延迟过滤

第一级延迟过滤池距沼气池30 m, 池容积约为210 m3 (15×14×1) , 池中设有15个阻流格, 不密封盖。第1个过滤池上建有提升泵站, 池后建有与灌溉用水并行的专用沼液管道。经一次沉淀过滤的沼液, 沿沼液管道流入二次过滤池。二次过滤池距第1池180 m, 容积为495 m3 (45×11×1) , 内隔成5格, 无盖。第3个过滤池距第2池90 m、, 池容积200 m3, 隔成3格。沼液在460 m管道的流动中不断好氧, 沿途可“选时选量”供农田施肥灌溉。

3 处理效果和效益

3.1 沼液处理后实现了达标排放

沼液经过三级延迟过滤、好氧, 所排出的水, 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磷的浓度分别为34 mg/L、1.25 mg/L、1.00 mg/L。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二级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分别为:150 mg/L、25 mg/L和1.0 mg/L。因此, 污染物浓度大大低于国家二级标准, 实现达标排放。

3.2 沼液综合利用, 实现生态平衡, 生产无公害农

作物产品

沼液独立排灌系统, 沿途对农作物田块, 实行沼液“选时选量”排放。“选时选量”排放即在农作物需要的任何时候和根据作物面积、需肥量排放沼液。泰华公司在2005、2006年分别利用冬闲田3.1hm2、9.7 hm2, 种植了多种经济蔬菜。2006~2008年对13 hm2中稻进行“选时选量”施肥灌溉。试验中, 彻底解决了与灌溉水混流产生的水稻“青苗”现象问题, 同时也摆脱了沼液污染, 水稻获得增产。

为提高沼液利用率, 泰华公司于2008年在山坡上建了1个200 m3的沼液存储池, 用提升泵将沼液输入存储池, 以沼液自流浇灌2 hm2旱地、2.7hm2果园。旱地主要种植的是红薯等作物以解决猪场青饲料供应。

根据南昌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的实验数据分析, 得出结果是:一季水稻对沼液承载吸纳量为33.6 t/hm2, 因此13.3 hm2水稻田吸纳沼液446.8 (m3) ;冬闲田种蔬菜平均1 hm2吸纳沼液50.4 t, 即每亩3.36 t, 种植9.7 hm2冬菜, 共吸纳沼液488.5 (m3) ;新增4.7 hm2旱地果园可吸纳沼液约600 (m3) , 因此, 共利用沼液1 535.3 t。按2006年全年沼液量为2 204 t, 还剩余约670 t, 通过延迟过滤好氧池处理, 每日处理量不到2 t。

经过初步测算, 每亩水稻需肥料和农药费约240元, 使用沼液可节省200元, 每亩冬菜可节省肥料费240元。因此, 节省成本达到7.5万元, 每头猪达"到25元, 如果全部利用, 其价值在10万元以上。

综合利用沼液不仅创造了新的价值, 还实现了生态平衡, 其农作物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3.3 沼气集中供气

泰华牧业猪场沼气池总有效容积达到1 100 m3, 每日可处理粪尿污水150 m3, 饲养规模可扩大到年出栏猪1万。满负荷运转每日可产沼气455 m3, 每年可达16.6万m3。所产沼气集中储存在储气柜中, 经储气柜加压后, 由管道统一输送。为了将沼气充分利用, 除本场用气外, 重新将向外输送沼气的软管改为直径6 cm的PVC管, 并在适当的地方分别建了6个沼气分支供气间, 按照产气量可供用150户村民、萍乡市排上镇敬老院及流域内龙发陶瓷有限公司300人职工生活用气。每年产生16.6万m3沼气, 相当于520 t标准煤, 或相当于500 t薪柴, 总价值不少于20万元。

4 讨论

泰华牧业养殖污水生态处理模式, 主要运用厌氧法与好氧法生物处理原理, 实现了沼液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运用循环经济原理, 实现了生物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这个模式不仅创造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也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该模式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特别适合规模养殖场推广利用。

对该模式如果进一步进行改良, 再增加2个好氧延迟过滤池及加大对沼液利用力度, 效果会更好。

利用沼液种植水稻、各种蔬菜的精确用量, 还需进一步的实验。

养殖污水 篇5

1 抗生素类物质

抗生素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一定作用, 被广泛用于饲料添加。据统计, 每年有大量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禽养殖业, 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 内酰胺类等, 这些抗生素能极大地增加畜禽养殖成活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但同时, 畜用抗生素不仅存在滥用、误用、违规使用的问题, 而且其吸收率低, 绝大多数随粪尿排泄物被排出体外, 养殖污水如不经处理就流入环境, 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使环境中的耐药病原菌与变异病原菌不断产生, 从而直接破坏生态平衡并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目前, 用于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其中, 色谱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等特点, 但有前处理过程繁琐、仪器操作复杂等缺点。冀秀玲等[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通过对上海某地区养殖场废水中5 种抗生素包括2 种四环素抗生素和3 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动物的排泄物进入养殖场废水中导致抗生素在水体中扩散。闾幸等[2]建立了检测养猪废水中10 种抗生素的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 质谱法, 该法检出限低, 线性好, 回收率高, 适合实验室中养猪废水多种抗生素的同时检测。

近年来, 水中抗生素的检测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 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方法, 马君等[3]基于自组装法制备的银溶胶膜对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种抗生素有拉曼散射强度增强作用, 建立了检测水中抗生素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 其检测限低, 实现了水中抗生素的痕量检测。

2 溶解性重金属和总重金属物质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某些种类的重金属能够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 为提高饲料品质, 饲料厂和养殖场普遍采用铜、铁、砷、镉等微量元素作为添加剂, 由于这些金属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很低, 且易随粪便排出体外进入环境, 使得养殖废水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目前养殖废水中金属物质检测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析法。

徐俊等[4]通过自制的液体进样装置,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畜禽养殖废水中铜、铁、铬、镉元素进行测定, 同时利用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汞和砷联合检测。测定结果准确, 使用方便。

郭绍英等[5]利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了养殖场废水中的铬元素, 结果表明, 废水中残留有一定量的铬元素, 且对周边水体及土壤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房豪杰等[6]通过实验条件的不断优化,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畜牧场污水中砷进行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4 ng/m L,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9%~99.6%。

3 类固醇物质

类固醇物质是由胆固醇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脂溶性、低分子质量, 具备且可以产生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等功能的物质, 由于类固醇物质能够极大地促进动物成长, 多用于畜牧业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中, 以提高家畜产品转化率, 增加经济效益。目前, 我国对污水中类固醇物质的测定及监测研究报道不多, 准确度高、检测迅速的分析方法亟待出现。

李湘铭等[7]利用基因重组酵母细胞的方法对畜牧养殖污水中的雌激素进行检测。该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 将雌激素受体基因及特异性效应原件转化于酵母细胞, 通过重组的酵母细胞与环境雌激素之间的反应, 对养殖污水中的类雌激素活性进行了检测。该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 而且考虑到了环境雌激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王松等[8]建立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畜牧污水中的类固醇物质进行检测, 该方法精确较简易, 能够一次性检测污水中的13 种类固醇化合物, 检测限低于5 ng/m L。

近年来,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畜禽养殖污水一般经污水处理厂治理后才能排放, 但污水中残留物质的检测, 对于污水处理前后都是有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畜禽养殖污水中常见的残留物, 比较了传统和新型的检测方法。尽快建立健全畜牧场污水排放标准, 建立养殖污水中残留有害物的标准检测方法对畜牧养殖业污水排放的监控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冀秀玲, 刘芳, 沈群辉, 等.养殖场废水中磺胺类和四环素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定量检测[J].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5) :927-933.

[2]闾幸, 余卫娟, 兰亚琼, 等.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栏废水中10种抗生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4, 50 (3) :273-277.

[3]马君, 孔德地, 韩晓红, 等.应用银溶胶膜探测水中抗生素的表面增加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 (10) :2688-2693.

[4]徐俊, 郝国辉, 景茜, 等.畜禽养殖场废水中铜铁铬镉元素测定的研究[J].监测分析, 2009 (4) :74-75.

[5]郭绍英, 吴春山, 张江山.畜禽养殖废水铬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4) :43-46.

[6]房豪杰, 林淼, 赵志辉.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畜牧场污水中的砷[J].上海电气技术, 2009, 2 (1) :40-42.

[7]李湘鸣, 罗方妮, 刘桂霞, 等.基因重组酵母细胞检测养殖场污水中环境雌激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 (6) :2200-2205.

养殖污水 篇6

1 粪便废弃物的危害

1.1 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

畜禽粪便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钠盐和钾盐, 如果直接施于农田, 过量的钠、钾通过反聚作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减少, 使土壤的通气性降低, 破坏土壤结构;另外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 在畜禽粪便堆放或流经的地方, 有大量高浓度的粪便水渗入土壤, 可造成植物的一时疯长或使植物根系受损, 乃到引起植物死亡。

1.2 引起空气的恶臭污染

刚排放的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NH3和H2S等有害气体, 在未能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时, 会对现场及周围人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引起精神不振、烦躁、记忆力下降和心理状况不良, 也会使畜禽的抗病力和生产力降低。

1.3 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蔓延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病毒和多种肠道寄生虫卵等病原体;有可供繁殖孪生媒介疾病的蚊、蝇、蚤等的大量有机质, 因而可以导致很多疾病的传播蔓延。

2 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2.1 肥料化处理

2.1.1 土地还原法

将畜禽粪便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粪便可以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进行净化处理, 土壤在获得肥料的同时净化粪便, 大大地节省了粪便的处理费用。

2.1.2 干燥法

干燥法包括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法, 自然干燥就是通过自然通风烘晒的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投资成本较小, 占用场地面积小、简便快速、见效快, 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较重, 很容易引起牧场及周边环境污染, 也常常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机械干燥法是利用高温干燥机对粪便进行加热烘干, 粪便经过700~900℃的高温热空气直接烘干生产形成商品有机肥, 养鸡场对鸡粪的处理采用这种方式的较多。

2.1.3 高温堆肥法

将粪便在有氧的条件下与其它有机物如秸秆、杂草、垃圾混合堆积, 借助自身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 粪便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和生物合成等过程, 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 并释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质转化为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高温堆肥具有日处理量大、速度快、无害化程度高 (杀菌和杀灭杂草种子、分解残留农药和激素) , 处理后的产品方便运输和在农田施用, 因而倍受人们的欢迎。

2.2 能源化处理

将粪便、垃圾、杂草与污水等按照一定比例, 装入沼气池来生产一种可燃气体即沼气, 为粪便、废弃物的能源化处理。沼气的主要成份是CO2和CH4, CH4大约占60~70%, 还有少量的CO、H2S、H2等, 沼气可以用来做饭、取暖, 也可以为果菜保鲜。

2.3 饲料化处理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粗蛋白质, 含量有的比畜禽采食的饲料中的粗蛋白还高 (如鸡粪) 。饲料化处理就是利用某种方法将畜禽粪便制成饲料再用来饲喂畜禽。饲料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直接饲喂法、干燥处理法、发酵处理法、青贮法、膨化制粒法等。

3 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

畜禽养殖场会产生大量污水, 比如一个年产一万头商品肉猪的养猪场, 每天将排放污水200~300立方米, 年排放量达7.5~11万立方米。这些污水富含高浓度的有机物和大量病原体, 为防止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来处理所产生的污水。处理方法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3.1 物理处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 分离回收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状污染物质, 主要包括重力沉淀、离心分离和过滤等方法。

重力沉淀法是利用污水在沉淀池中静置时, 其不溶性较大颗粒的重力作用, 将粪水中的固形物沉淀而除去。这种处理方法简便易行, 是一般中小型养殖场比较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离心沉淀法是含有悬浮物质的污水在高速旋转时, 由于悬浮物和水的质量不同, 离心力大小亦不同, 而实现固液分离。

过滤法是利用过滤介质的筛除作用使颗粒较大的悬浮物被截留在介质的表面, 来分离污水中悬浮颗粒性污染物。

3.2 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向污水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 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其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溶解性或胶体性污染物的除去。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法、化学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

3.3 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溶解性、悬浮状、胶体状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为稳定性好的无机物。参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多细胞动物如轮虫、线虫、甲壳虫等。其中, 细菌起主要作用, 它们繁殖力强、数量多、分解有机物能力强。根据处理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 可把微生物分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两类。主要依赖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化学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称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时, 微生物吸收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性质稳定的简单无机物, 同时使微生物自身得到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数量得到增加。

生物处理后的污水, 再经过台阶式水帘在阳光下曝气处理, 恢复水中的溶解氧, 则可实现进一步净化, 可直接排放或用于牧场冲洗等辅助用水。

4 建议

养殖污水 篇7

碳源是异养反硝化的核心基质[6],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和利用的需求。目前国内外研究利用可生物降解材料作为固相反硝化碳源去除水体中NO3-- N取得了良好效果[3,7,8]。但很多材料价格较高,使处理成本增加。聚己内酯( polycaprolactone,PCL) 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作为反硝化碳源不会向水中浸出有害物质,其颗粒表面形成的致密生物膜对其内部的反硝化菌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能抵抗p H和溶氧( DO) 的冲击负荷,且价格比较低廉[8]。本研究以PCL作为碳源,构建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考察不同进水NO3-- N浓度下HRT对反应器处理实际养殖污水效果的影响,使NO3-- N去除率、反硝化效率、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 DOC) 达到最优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装置

反硝化反应器高70 cm,内径10 cm,内部填充PCL颗粒( 填充重量1 800 g,填充率约50% ) ,外壳采用褐色不透明PVC工程塑料。进水经蠕动泵驱动,采用上流式,由底部持续泵入反硝化反应器( 图1) 。试验用PCL为白色结晶型米粒状颗粒,相对密度为1.12 kg/L,平均分子量80 000 g/mol,熔点60 ℃,纯度≥99. 5% ,购买自深圳市易生新材料有限公司。

2. 2 试验方案设计

2. 2. 1 试验流程

本试验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养殖污水。试验分为两部分: ( 1) 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养殖污水进行生物膜驯化,启动反应器,控制温度为( 20 ±1) ℃,HRT为6 h,进水DO为3 ~ 5 mg / L,待亚硝酸盐氮( NO2-- N) 浓度大幅下降且稳定后可认为生物膜成熟,反应器启动成功。( 2) 取上海海洋大学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实际养殖污水( 为使NO3-- N浓度符合试验要求,仅在其中添加硝酸钾进行调节,其余成分不变) 代替模拟养殖污水,观察处理效果; 设定不同的HRT( 4 ~ 6. 5 h) 、不同的NO3-- N浓度( 每3 d增加50 mg /L,从100 以下增至300 mg / L) ,根据出水NO3-- N及DOC含量的变化调节HRT,确定不同NO3-- N负荷下的最佳HRT。整个试验做3 个平行组。

2. 2. 2 试验用水水质

模拟养殖污水主要成分: KNO31 440 mg / L,K2HPO478 mg / L,KH2PO41 mg / L,Mg SO4·7H2O95 mg / L,KCl 37 mg / L。NO3-- N浓度( 200 ± 10) mg / L。养殖水体10 m3,养殖对象为罗非鱼,投放密度为16 kg / m3。氨氮( NH4+- N) 浓度约20 mg / L,NO3-- N浓度40 ~ 50 mg /L,NO2-- N浓度约0. 3 mg / L,p H 7. 3 ~ 8. 2。

2. 3 测定内容及方法

反应器启动成功后每天定时从进水储水箱、出水管接取进、出水水样,经含有0. 45 μm混合纤维滤膜的过滤器过滤。NO3-- N、NO2-- N、NH4+- N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钠氏试剂光度法测定[9]; DOC用日本岛津公司TOC-VCPH/CPN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DO、p H采用YSI556 多参数水质测量仪测定。

2. 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存在差异的再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均为0. 05,即P < 0. 05 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3 结果与讨论

3. 1 硝酸盐氮负荷与出水DOC的变化

一般认为在水处理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大幅下降证明生物膜成熟,反应器启动成功[10]。本试验采用模拟养殖污水启动反应器,20 d后,NO2-- N降至0. 011mg / L,反应器启动成功。由图2 可以看出,当进水NO3-- N浓度一致时,出水DOC值与出水NO3-- N浓度在不同HRT下存在波动。当进水NO3-- N浓度在100 mg / L以下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 = 28. 925,P <0. 001,存在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表明,HRT为4 h时,出水NO3-- N浓度最低; 当进水NO3-- N浓度为150 mg/L时,HRT为5. 5 h时出水NO3-- N浓度最低( F = 215. 62,P < 0. 001) ; 而当NO3-- N浓度为200、250、300 mg /L时,HRT为6 h时出水NO3-- N浓度最低,P < 0. 05。由此可见,HRT对硝酸盐去除的影响是双曲线,即存在着最大去除速度,并非水力停留时间越长越好。不同的进水NO3-- N浓度所需要的最佳HRT是不同的。随着进水NO3-- N浓度的增高,HRT也要延长,但在同一浓度下也并非越长越好。

在鱼类养殖中,残饵、粪便是DOC的主要来源,有机物浓度过高会影响鱼的生长发育。本试验中,DOC来源包括实际养殖污水中本身含有的以及PCL降解所产生的,后者占大部分。试验过程中,出水DOC值最低2. 6 mg/L,最高129 mg/L,且与出水NO3-- N浓度呈负相关,直线相关系数R = - 0. 452,P = 0. 012,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当出水NO3-- N浓度最低时,出水DOC浓度最高,反之亦然。原因是DOC的积累与反硝化菌的迅速生长有关,后者可能会导致SPCL11 的迅速降解和DOC的释放[11]。一旦PCL对DOC的释放率大于反硝化过程的利用率,出水中也会有DOC的积累[12]。

3. 2 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反应器启动成功后,运行第1 天出水NH4+- N浓度达到39. 8 mg /L,这是因为当天所取实际养殖污水的NH4+- N高达70 mg / L左右; 从第2 天开始进水NH4+- N都维持在20 mg / L左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硝酸盐氮浓度下的NH4+- N浓度进行对比,结果是,F = 0. 326,P = 0. 734,说明NH4+- N的去除不受硝酸盐氮浓度的影响。而随着时间推移,NH4+- N浓度逐渐降低,到试验结束时已降至5 mg/L左右( 图3) 。在不同的NO3-- N浓度下,HRT越大,NH4+- N浓度越低,但变化差异不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F = 0. 535,P =0. 66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CL反硝化反应器对NH4+- N已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不同进水NO3-- N浓度及HRT对其去除率影响较小。

本试验也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和HRT下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结果( 图4) 。有研究认为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推荐亚硝酸盐氮浓度≤0. 5 mg / L[13]。本试验过程中出水NO2-- N一直维持在很低范围内,最高也仅为0. 14 mg /L,在安全范围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NO2-- N浓度,F = 0. 569,P = 0. 647,即P > 0. 05,各停留时间下NO2-- N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理论安全值,较安全。

3. 3 p H与DO的变化

本试验过程中出水p H维持于6. 6 ~ 7. 8,并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图5) ,这是因为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碱度。整个试验期间出水p H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中性环境当中,反硝化反应正常进行。对稻草的固相反硝化研究表明,p H在6. 5 ~8. 0 之间变化对反应器反硝化变化无明显影响,反硝化菌生长繁殖良好,菌体活力仍很高,可达70%[14]。

从进出水DO的变化( 图6) 可以看出,进水浓度3 ~5 mg/L,而出水浓度始终较低,在0. 02 mg/L左右。研究认为,反硝化需要保持严格的缺氧条件,这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溶氧会与硝酸盐氮竞争电子供体,并且分子态氧也会抑制硝酸盐氮还原酶的合成及其活性,最终影响硝酸盐氮的去除[15]。然而本试验得出,在进水DO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出水DO却几乎为零,并且对反应器的除氮影响不明显,这表明实际养殖污水中的DO对反应器的影响不大,以PCL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能有效处理外界氧环境的变化,附着在PCL上的反硝化细菌对氧的耐受力较强。

4 结论

( 1) 以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养殖水体中的NO3-- N,必须合理控制HRT,使出水NO3-- N浓度和DOC浓度都在安全范围内。总体上,PCL作为碳源的反硝化反应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O3-- N。本试验对养殖污水中NO3-- N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6% ; 进水NO3-- N浓度分别为100 mg /L以下、150 mg /L、200 ~ 300 mg /L时,反应器HRT设为4、5. 5 和6 h,可达到最佳除氮效果。

( 2) 不同HRT下,出水NH4+- N和NO2-- N无明显差别,后者的浓度很低,都在安全范围以内。

( 3) 以PCL为碳源及载体的生物膜,对外界变化有很好的耐冲击力,反应器对进水p H、DO的变化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当DO为3 ~ 5 mg /L、p H为7. 3 ~ 8. 2 时,反应器的NO3-- N去除率变化不明显。

摘要: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不同硝酸盐氮(NO3--N)浓度的养殖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建立以聚己内酯(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经历20 d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O3--N浓度分别为100 mg/L以下、150 mg/L、200~300 mg/L时,反应器的最佳HRT分别为4、5.5和6 h,出水NO3--N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7.9 mg/L、23.9 mg/L和34.1~47.4 mg/L,同时溶解性有机碳(DOC)没有大幅增加。反应器对氨氮(NH4+-N)亦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反应器启动运行后,出水NH4+-N浓度明显下降,且在不同进水NO3--N及HRT下均稳定在5 mg/L左右,出水亚硝酸盐氮(NO2--N)一直维持在0.14 mg/L以下;同时,反应器对养殖污水中的溶氧(DO)和p H变化有一定抗性,缓冲能力较强。本研究对水产养殖脱氮的实验室研究和实际运行、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上一篇:棚室薄皮甜瓜栽培技术下一篇:小学语文写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