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2024-07-29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共6篇)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篇1

周围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 多发于人体下肢, 分为血液倒流和回流障碍两大类, 血液倒流性病变可以分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及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两种, 回流障碍性病变主要是指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曲张会造成病人出现下肢酸痛、皮肤灼痛、局部溃疡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一般以高位结扎手术联合剥脱术为主, 笔者将高位结扎手术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治疗方法应用在我院外一科70 例患者上,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 年1 月份~2015 年8 月份, 我院外一科共选取70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共110 条肢体, 其中男31 例, 女39 例, 年龄30~72 (平均49) 岁, 病程0.4~25 (平均11.5) 年。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 例, 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深静脉回流畅通或者轻度反流, 均为首次手术治疗静脉曲张病发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上无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1]。 观察组患者给予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治疗方法: (1) 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彩超检查, 确认患者深静脉回流畅通, 部分患者存在轻度反流现象, 按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EAP分类系统、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进行术前分级、评分, 患者站立位显露下肢曲张静脉, 用标记笔标记所有曲张静脉。 (2) 术中:患者保持平卧状态, 麻醉完毕后于患肢卵圆窝取一长约2~3cm横行切口, 将大隐静脉主干采取近心端高位结扎手术, 远心端暂时不结扎, 将事先配置好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沿术前的标记线从远端向近端行点式注射, 每处0.5~1ml, 打开大隐静脉远心端, 看是否有泡沫硬化剂溢出, 结扎远心端, 视静脉曲张程度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皮内缝合腹股沟区切口, 手术完毕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下肢, 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穿弹力袜2个月以上。泡沫硬化剂组成为聚桂醇注射液与空气 (与空气比例1:4) 。 (3) 术后:术后视患肢肿胀情况选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次日后患者可以离床活动, 2~3d后视情况出院。

1.3 观察指标对比手术前后CEAP分级,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VCSS) 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等进行比较, 并对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复发情况及感染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 采用 χ2表示。 P<0.05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35 例患者痊愈33 例出院, 治疗有效率94.28%。对照组35 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治疗有效率100%。 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CS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VCSS评分为 (6.5±1.9) 分, 对照组患者VCSS评分为 (6.7±1.8) 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VCSS评分分别为 (1.9±1.0) 分、 (2.1±0.8) 分;两组患者治疗前VCSS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 (P>0.05) , 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复发及感染情况比较术后随访6 个月, 观察35 例患者中复发2 例, 复发率为5.8%, 感染1 例, 感染率为2.9%, 对照组35 例患者中复发3 例, 复发率为5.6%, 感染5例, 感染率为14.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较大差异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 一直采用的都是以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剥脱术为主的手术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也一直具有创伤口较大、术后患者恢复时间长、切口形状不够美观等缺点, 在引用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这种微创治疗方法以后, 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一改往日的缺点, 具有创伤较小、痊愈时间较快、手术时间较短的优点, 大隐静脉曲张治疗已经从往日的较大创伤手术转变为现在的小型微创手术[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 临床上逐渐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中,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硬化剂, 将其注射人患者静脉血管后可对曲张大隐静脉的内皮组织细胞造成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 能够迅速排空静脉血管腔内血液, 保证血管中心及周围浓度固定, 最大程度的闭合静脉管腔。 研究显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还具有下述优点: (1) 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操作者可熟练掌握注射方法。 (2) 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具有创伤小, 出血量小的优点, 治疗过程中只需在患者曲张静脉上进行节段性穿刺、注射即可, 可显著减少手术操作面积, 减少术中出血量, 并可降低患者痛苦程度, 并且不会损伤患者因神经及淋巴管。 故而, 本研究将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联合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中。 笔者认为, 高位结扎手术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过程中的难点, 在于如何在手术中百分百穿刺血管, 保证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到静脉管腔内部, 最佳的方法是控制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注射剂量, 全部穿刺成功后再注射药物, 本院在所有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都要求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在手术中的全部用量低于40ml, 避免手术不良反应的出现[3]。 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结合在一起, 能够避免单独泡沫硬化剂使用过程中, 大隐静脉主干手术后闭合程度不够、硬化剂进入深静脉的现象, 也能够避免传统静脉剥脱术过程中神经创伤、肢体肿胀的现象。 高位结扎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结合在一起, 能够缩短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时间, 优化手术效果, 避免术后的不良反应。 本院70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两周的彩超复查中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现象, 在随后的就诊中也没有出现大隐静脉曲张复发现象, 2 例患者局部曲张静脉未闭合门诊再次局部注射聚桂醇后治愈。

综上所述,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能够较好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具有手术方便、效果明显的优点, 相较于传统的剥脱术具有痊愈速度快、创伤小的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康超文, 颜鹏, 张智明, 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溃疡50例[J].医学信息, 2014, 27 (12) :450.

[2]王雪钢, 白斗, 武少辉, 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 2015, 12 (2) :103-104.

[3]邓小军, 张宏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今日健康, 2014, 13 (3) :46.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 30条肢体;男14例, 女16例;年龄23~75岁;伴足靴区营养障碍9例, 其中溃疡3例, 伴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3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检查确定深静脉通畅。

1.2 手术方法

对足靴区溃疡和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如感染涉及皮肤或者软组织者予以抗炎治疗, 术前常规以龙胆紫标记曲张静脉, 以防术中平卧位时曲张减轻而造成手术遗漏, 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0.5~1cm处取横切口, 切口长不超过2cm, 切口外缘以股动脉搏动点为标记。沿切口分离皮下组织, 暴露卵圆窝处大隐静脉主干, 高位断扎大隐静脉主干以及术野可见属支, 远端主干暂以止血钳夹闭以防出血。于患侧肢体内踝前方触按, 手感下呈管状浮动处即为大隐静脉主干末端, 于此处取不超过1cm长的纵切口, 游离血管后结扎远端。将Strippin剥脱器自内踝切口上行探入大隐静脉主干, 若主干迂曲不严重多可直达腹股沟切口大隐静脉夹闭处。放开止血钳, 将大隐静脉主干结扎绑定于剥脱器, 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全程。如果曲张严重, 剥脱器无法通过全程主干, 可在剥脱器头端停滞部位再取小切口, 分段剥脱主干。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者于静脉炎部位取点式切口, 分段切除曲张分支以及血栓。伴有足靴区溃疡者于溃疡周边取点式切口, 以蚊式止血钳断扎溃疡下方的交通静脉。以Tessari[2]方法制备泡沫硬化剂:取1%聚桂醇注射液2mL与8mL室内空气混合制成10mL泡沫硬化剂。将装有硬化剂的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 经皮刺入小腿部术前标记的曲张部位, 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 将注射器内的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团, 助手在注射过的部位适当压迫。聚桂醇原液注射总量不超过10mL。操作结束缝合腹股沟以及内踝处切口, 下肢内衬整形棉垫后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当日患肢抬高20°~30°, 鼓励患者及早下地活动, 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本方法治疗3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过程顺利, 单纯静脉曲张者手术时间不超过40min, 伴有血栓性静脉炎或溃疡者不超过7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不超过3d。术后换药嘱患者立位时未见曲张团块残留。随访6个月有4例患者出现小腿部孤立性静脉曲张复发, 于门诊再次注射少量泡沫硬化剂后症状消失。足靴区溃疡者均于术后4周内愈合。本组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1) 皮下淤血斑:多发生于大腿内侧, 可伴轻度疼痛, 经对症理疗后均于2周内吸收消散。 (2) 内踝肿胀麻木:松解弹力绷带数小时后肿胀即可消退, 麻木症状多于4周内自行消失。

3 讨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静脉曲张的经典术式, 现今在基层医院仍有广泛使用。但其固有的切口大, 切口数量多的缺点既影响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又不美观, 因此这一术式多有人改良, 如临床常见的点式切口抽剥术等。随着外科手术技术以及熟练度的进步, 此类手术在达到微创要求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彻底性和低复发率的要求。但其原则仍是去除病变静脉来纠正下肢淤血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而另一类术式则是在不去除体内病变静脉情况下达到消除曲张症状, 如经皮缝扎术、激光烧灼术、电凝术以及硬化剂注射疗法。此类方法在微创性上更进一步, 使手术切口的长度和数量进一步减少, 有些甚至没有手术切口。但由于残留在体内的静脉有再通的可能, 在手术复发率上有所增加, 故此类手术更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而为了在微创性和彻底性要求上达到满意的平衡度, 临床上也经常联合使用以上两类手术。

本组治疗的手术方式仍以经典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为基础, 在大隐静脉主干的处理上更追求了微创化, 多数患者只有两处切口, 腹股沟切口不足2cm, 内踝切口不足1cm。文献报道大隐静脉的复发较少来源于属支结扎不全[3], 故对于大隐静脉5个属支并不要求全部断扎。因此减小了腹股沟切口长度, 减轻了因局部分离而导致的淋巴管损伤。

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曲张的历史久远, 早在1853年Cassaigness首先应用与临床, 化学硬化剂注入静脉管腔形成无菌性炎性反应, 通过外力压迫闭塞管腔, 静脉形成纤维索条。以往硬化剂使用的适应证往往局限于毛细血管、网状静脉扩张, 轻度的静脉曲张, 或者孤立的静脉分支曲张, 常常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或者手术复发后的补救处理。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化学名为聚氧乙烯月桂醇醚, 分子式:C12H25 (OCH2CH2) nOH (n=9) , 分子量:582.8。为无色透明液体, 摇动时产生少许泡沫。其优点在于硬化剂原液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泡沫剂可以较小剂量达到与血管内膜较大面积的接触, 使静脉封闭效率更高。另外该硬化剂进入静脉后可迅速形成团状, 阻止血液对药物的稀释, 并与静脉壁结合牢固不易脱落。此外, 泡沫成分可迅速被组织吸收。2003年德国《欧洲泡沫硬化剂疗法协调会议》上并制定了安全有效的泡沫硬化剂治疗定义, 容许有经验的医师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包括隐静脉干的大的曲张静脉[4]。国内也有专家以患肢对侧肢体的股静脉穿刺为入路, 采用纯粹介入方法将聚桂醇注入患肢大隐静脉主干, 阻断其因静脉瓣膜功能缺失而导致的静脉曲张, 对于小腿曲张团块不作处理[5]。该方法完全没有手术切口, 近期效果良好, 但远期有部分大隐静脉主干再通, 且有部分患者小腿曲张团块并未减轻。本组治疗未采用纯粹介入方法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能够更加确切地防止复发; (2) 小腿曲张团内注入硬化剂可以通过闭塞血管而阻断交通静脉返流; (3) 减少硬化剂的用量, 避免形成肺栓塞或者医源性静脉炎。

本组治疗对于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足靴区溃疡的患者采取点式切口分段剥脱, 其原因如下: (1) 静脉内血栓有脱落导致肺栓塞风险, 且本身伴有炎症, 注入硬化剂可使炎症加重, 故剥脱静脉取出血栓更为稳妥。 (2) 足靴区溃疡患者其溃疡下方多为返流的交通静脉, 而且由于局部反复炎症刺激多有附壁血栓, 管壁增厚, 管腔不规则, 硬化剂难以满意填充, 故断扎交通静脉去除炎性血管效果更好。

本组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下淤血与足踝部肿胀麻木。大腿内侧的皮下淤血是由于主干剥脱时微细静脉破裂出血, 加之术后为预防血栓口服阿司匹林所致, 术后3d起采用局部温敷理疗, 2周内即可消散吸收。足踝部肿胀是由于患者绑扎弹力绷带后下地行走, 绷带位置改变压力不均导致, 通过松解弹力绷带平卧患肢抬高, 数小时后即可消退。内踝处麻木是由于剥脱大隐静脉远端主干时隐神经末梢分支受牵拉损伤所致, 属功能性损伤, 4周内可恢复。

本组治疗方法将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改良, 结合新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能够较好地兼顾手术的彻底性和微创性, 提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 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泡沫硬化剂临床应用时间不长, 各医院使用方式不尽相同, 需要大样本报道后进一步总结规范使用的方法和指南。

摘要: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分析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 采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3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本方法治疗的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无感染病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无下肢深静脉损伤。结论 高位结扎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提高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等优点。

关键词:静脉曲张,聚桂醇,微创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80.

[2]Frullini A, Cavezzi A.Selerosing foam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s and telangiectases:history and analysis of safety and comp-lications[J].Dermatol Surg, 2002, 28 (1) :11-15.

[3]郑在葆.保留五大属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J].浙江医学, 2000, 22 (4) :223-224.

[4]Breu FX, Guggenbichler S.European consensus meeting on foam sclerotherapy, April, 4-6, 2003, Tegernsee, Germany[J].Dermatol Surg, 2004, 30 (5) :709-717.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篇3

关键词:远心端,近心端,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 病情持续进展时会出现下肢湿疹、溃疡等病变, 显著降低患者的活动耐量, 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既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 但创伤大、出血量多, 且容易损伤神经, 术后恢复期长, 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2]。近年来, 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逐渐在临床上应用, 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佳的优点, 越来越受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青睐[3]。本文旨在探讨远心端和近心端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 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临床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的9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侧下肢病变, 存在下肢静脉曲张畸形, 无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禁忌证, 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髂深静脉静脉狭窄等患者。顺行组男20例, 女25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 (53.8±10.4) 岁;病程2~24年, 平均病程 (12.5±6.4) 年。逆行组男18例, 女27例, 年龄33~70岁, 平均年龄 (54.6±9.5) 岁;病程2~22 年, 平均病程 (12.8±6.9) 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大体一致 (P均>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顺行组:术前做好浅表静脉标记, 根据具体部位采取仰卧位或者俯卧位。于病变下肢膝关节位置扎一橡皮条, 使远端静脉充盈, 常规消毒铺巾。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足背曲张静脉, 然后在血管造影机引导下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 经静脉留置针注入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逆行组:患者取平卧位, 穿刺股静脉, 置入导管, 进入大隐静脉膝关节附近部位时, 经导管注入对比剂使曲张静脉显影, 然后注入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手术结束后, 均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侧下肢, 24h后更换弹力加压袜。

1.3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随访6 个月, 评价临床疗效。成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 无肉眼可见的静脉曲张, 或者静脉曲张呈现出不可压缩的条索状物;部分成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 静脉曲张仍然肉眼可见, 但较治疗前显著变小或者部分已经不可压缩;未成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静脉曲张增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硬化剂用量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两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随访6个月,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部分成功、未成功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见表1。

2.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与顺行组相比, 逆行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硬化剂用量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泡沫硬化剂注射已经成为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且以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痛苦小等多种优势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其中,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临床上常用, 泡沫剂型可以增加硬化剂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 阻止血液对硬化剂的稀释效应, 从而增强疗效。而且, 术后维持压迫能够使静脉萎陷, 肉芽组织及纤维化即可在萎陷的静脉腔内生长, 使静脉腔永久闭塞,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5]。但目前关于远心端和近心端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比较研究较少。

本文中, 两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途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均取了良好疗效, 随访6个月, 两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 无1例治疗失败, 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进一步的相关指标比较显示, 顺行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而逆行组泡沫剂用量显著减少, 表明两组疗效相当, 各有优缺点。分析原因, 远心端注射是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足背曲张静脉, 经静脉留置针注射, 操作简单, 创伤小, 因此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 治疗过程中因担心硬化剂进入较大的深静脉致治疗不彻底而硬化剂用量相对多。而近心端注射需要穿刺股静脉置入导管, 经导管注入对比剂使曲张静脉显影, 因此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而硬化剂用量相对减少。

综上所述, 远心端和近心端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相当, 各有优缺点, 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石宇雄, 练文兴.下肢静脉曲张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3, 34 (1) :85-86.

[2]朱永强, 徐敬宣, 陈俊英, 等.透视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46 (9) :836-839.

[3]刘小平, 郭伟, 贾鑫, 等.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 7 (2) :73-75.

[4]冉峰, 刘长建, 刘晨, 等.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2, 38 (7) :849-850.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大隐静脉曲张3级以上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患者36例,患者年龄35~67岁,平均51岁,男15例,女21例,共42条腿。其中男17条,女25条,入选静脉分为3~5级,门诊患者未纳入,术后随访3~18个月。

治疗方法:术前备用10 m L注射器2具3通1个,抽取聚桂醇注射液2 m L,另一注射器抽取空气8 m L通过3通两端交换推注至少60次,制备药液10 m L,常规大腿根部小切口(3~5 cm)内踝处(1.5cm)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静脉主干后,小腿部曲张静脉沿提前画好的走行线路,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后推注配好的药液0.5~1 m L,多点注射,注意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静脉应在其周围可适当增加注射点,药液总量不超过8 m L,手术完成后,常规术区敷料加压弹力绷带包扎,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结果

通过静脉主干切除+曲张血管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随访3~18个月,患肢麻木疼痛1例,大隐静脉主干剥除后血肿形成1例,无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现复发病例,与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相比,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分腔内治疗和腔外治疗,腔外治疗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长期以来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其术后恢复慢,术后复发率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腔内治疗包括激光、射频消融和硬化剂治疗,其保留了大隐静脉主干有再通的可能,存在复发风险,它的优势在于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有逐渐取代传统开刀手术的趋势,其中硬化剂的治疗一直被认为治疗不彻底,随着泡沫硬化剂的诞生,才逐渐得到推广,我们采用开刀+硬化剂的治疗,既切除了静脉主干又治疗了曲张静脉,可一举两得。特别是在处理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开刀切取静脉往往有遗漏,泡沫硬化剂不易遗漏,减少了复发,另外泡沫硬化剂的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第二届欧洲泡沫硬化剂治疗法协调会议重点就泡沫硬化剂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建议泡沫硬化剂的用量控制在6~8 m L是安全的,常规40 m L以内未见严重并发症,但超过此剂量可见干咳、胸闷、一过性缺血性休克和黑蒙等症状。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视觉障碍1.4%,头痛4.2%,血栓性静脉炎4.7%,皮肤色素沉着17.8%,穿刺点疼痛25.6%,认为很少引发相关的严重并发症[2]。我们选取的病例均为3~5级,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通过手术可见切口明显减少,并发症无增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率减少,静脉曲张的复发与静脉主干未切除,侧支循环重新建立,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内皮细胞脱落血管新生等因数有关。此手术方法均有所针对,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除术+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舒畅,黎明.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合理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12(4):1271-1272.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度痔疮患者80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47例, 年龄26~77岁, 平均年龄43.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版痔诊治指南中重度痔疮的诊断标准, 其中重Ⅱ度患者14例, Ⅲ度患者37例, Ⅳ度患者31例;内痔36例, 混合痔44例, 且所有患者中均排除肛裂、脓肿、肛瘘等其他肛肠疾病, 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观察组采用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 对照组单用微创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

术前嘱患者清洁肛肠,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对肛周周围行局部麻醉, 并用碘伏消毒肛管和直肠下段, 在肛镜下对痔情况进行探查, 以确定痔核数目、位置以及严重程度等情况, 并确定套扎方案。用配好的消痔灵注射液 (1∶1利多卡因和消痔灵混合液) 分别在各个痔核上2~3 cm处直肠黏膜下行硬化剂注射, 一般各点注射1~2 m L, 总量不得超过10 m L[1]。注射结束后将套扎器的吸入口对准痔核上方约1.5 cm处的直肠黏膜, 打开负压吸引开关, 将需要套扎的部分吸入套扎器, 并持续吸引负压≥0.08 MPa时, 释放负压开关, 完成一次套扎, 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部位进行套扎, 每次视核情况套扎3~4个点为宜, 对合并外痔或肛乳头的患者应先行切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术后1 d禁止排便, 并嘱患者温水坐浴。

1.2.2对照组

单独采用微创自动痔疮套扎术进行, 术后处理与观察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分别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出血情况以及疼痛度进行评分, 其中愈合的标准为切口完全愈合, 排便无出血, 无分泌物;出血评分标准共0~3分, 0分为无出血, 3分为出血严重, 得分越高出血情况越严重;术后疼痛度应用VAS评分标准对疼痛进行评分, 共0~10分, 0分为不痛, 10分为剧烈疼痛。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经检查痔核消失或完全缩回;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痔核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和痔形态无变化或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资料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并应用t检验其相关性,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相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两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对两组患术后出血量、疼痛度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出血、疼痛、直肠坠痛以及肿物脱出等, 对于轻中度痔疮一般可行保守治疗, 但是对于重度痔疮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痊愈, 且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痔核脱出形成嵌顿, 进而加重疼痛和病情, 严重者还可能形成痔疮出血症状, 导致感染, 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自动痔疮套扎术 (RPH) 是在套扎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术式, 其套扎机制在于通过胶圈的弹性绞勒阻断痔的血运, 使痔体缺血坏死, 并逐步脱落、萎缩,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2], 该法治疗痔疮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并尤其适用于各种内痔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但是其存在的不足是套扎后可能会出现胶圈滑脱或7~10 d内发生继发性大出血等并发症[3]。硬化剂注射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痔疮的首选方法, 其是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内, 产生无菌炎性反应, 从而促进痔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 进而达到萎缩痔核、止血和防止脱垂的目的。但是其存在的不足是可能会导致肠腔狭窄、肛瘘等并发症[4]。因此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方面各自的不足, 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联合进行治疗。在行套扎术前先在痔块内注射硬化剂, 并使硬化剂均匀分布在痔核内, 可以起到闭塞痔内血管的作用, 从而在套扎时不至于出现移位或减少移位情况的发生, 并可较大的发挥硬化剂的作用, 同时因硬化剂的作用还可使胶圈套扎后越套越紧, 大大降低了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概率[5]。

在本组的资料中, 我们对应用微创自动套扎术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应用微创自动套扎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并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微创自动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术两种术式联合的方法治疗重度痔疮患者疗效确切, 并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大大减少了患者二次治疗的机会,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值得一提的是, 微创术后应坚持温水坐浴, 减少细菌感染, 促进创面愈合, 并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疼痛症状, 降低疾病的复发, 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的调节,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 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并加强运动锻炼, 增加机体抵抗力, 减少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张小元.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直肠肛门外科, 2009, 96 (2) :36-37.

[2]许瑞云, 凌云彪, 林楠.自动痔疮套扎术 (RPH) 治疗重度痔疮[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6 (3) :13-14.

[3]张康黎.套扎疗法加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体会[J].四川医学, 2011, 22 (7) :628-629.

[4]吴明克, 肖洁如.硬化剂注射混合痔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 29 (7) :131-132.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7年4月至2011年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7例重度痔病患者, 其中, 男性37例, 年龄在31~5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1.3岁, 女性30例, 年龄在34~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3.9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此种疾病, 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4例, 对照组33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微创自动痔疮套进行治疗, 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 同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首先给予患者对症及支持治疗, 以确保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及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治疗, 在用于套扎的黏膜部位分成3~5个点, 进行硬化剂联合利多卡因注射, 然后分成两层进行套扎, 上层进行均匀套扎, 下层则选择痔核较大的地方进行套扎, 再在被套组织和齿线之间注射一定量的硬化剂和利多卡因, 并置入0.6g的甲硝唑片。手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 以有效预防感染, 同时要告诉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进行治疗, 采用痔疮套扎吻合器, 根据负压吸引的道理, 将目标组织进行自动的胶圈套扎, 以实现对患者的治疗。如果患者的痔疮较为严重, 则选择分层套扎方法进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监控, 及时处理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安全[2]。

1.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疼痛完全缓解, 痔核消失或者是完全回缩, 生活质量提高。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 疼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痔核缩小, 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消失, 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改善[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 差异较小, 无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通过治疗, 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 观察组34例患者中, 治愈22例, 好转9例, 无效3例, 治疗有效率为91.2%, 对照组33例患者中, 治愈13例, 好转11例, 无效9例, 治疗有效率为72.7% (表1) 。

3 讨论

重度痔病导致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 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制约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此, 临床医师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以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文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自动痔疮套站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结合了当前临床上最新的微创手术理念, 套扎疗法可以有效阻断痔组织, 使痔体逐步的脱落、萎缩, 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再给予患者改良硬化剂注射治疗, 可以巩固套扎疗法的功效, 同时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微创自动痔疮套扎治疗, 虽然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治疗效果不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 二者联合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元.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54-55.

[2]陈文平, 张平.微创理念与微创技术在痔病诊治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 96 (2) :36-37

上一篇:堤防建设下一篇: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