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管理

2024-07-01

同质化管理(精选12篇)

同质化管理 篇1

摘要:电力通信网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光缆通信线路则是构成这张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同配电线路之于电网的重要性, 光缆通信线路的畅通无阻是整个电力通信网可靠通信、快速而准确的传送保护控制信息等的重要保障, 随着电力通信网发展的日趋成熟, 对光缆通信线路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增强其可靠性, 越来越成为整个通信网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配电网其发展建设水平、管理维护水平等都已十分成熟, 如果能够将光缆线路与配电线路同质化管理, 则电力光缆线路的管理水平将前进一大步。

关键词:配电线路,光缆线路,同质化管理,电力通信网

电力通信网是电网一次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系统, 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而光缆通信线路则是这张电力通信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电力通信安全, 以更高标准规范光缆线路建设及运维来提升光缆可靠性和提高光缆线路管理水平显得极为迫切。

近年来随着GIS系统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及配电线路管理水平的提高, 极大的提升了电网供电可靠性。可以看到, 配电线路的管理经验在很多方面是值得光缆线路管理借鉴的。该文针对光缆线路与配电线路同质化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

1 专业管理目标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随着最近几年光缆全覆盖和供电所属地化管理理念的提出, 嵊州电力通信网覆盖面积越来越大, 光缆线路也越来越长。但嵊州市境内水域发达且四面环山, 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因此在光缆线路的设计选址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需要跨越江面和山地, 给建设及维护工作带来了大量的不便。

截止2014年年底, 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共有光缆40条, 总里程244.892 km, 计3 5 1 2.4 1 2芯公里, 其中A D S S光缆1条共12.735km, 普通光缆39条共232.157 km。光缆杆塔共3539基, 其中电力杆2157基, 铁塔231基, 自立杆1151基。

在以前电力通信网的规划及建设中, 对电力通信网发展的前瞻及规划不足, 通信部门对于光缆线路选择中较多的考虑建设成本、便捷程度等因素, 而忽略了通信网长远的规划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运维成本等, 这就导致了现阶段部分光缆线路纤芯冗余不足、故障较多、运维难度大, 而且迁改补强困难重重。

在光缆运维过程中, 因嵊州地形复杂, 光缆分布较广, 且通信运维管理人员紧缺,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运维质量一直难以提升, 随着光缆长度的增加, 各种光缆中断故障呈现上升趋势。仅2013年全年, 公司范围内共发生光缆故障18次, 故障详细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如果管理规范、巡视工作到位的话, 这其中大部分故障都是可以提前规避的。因此, 为保障电力通信安全, 以更高标准规范光缆线路建设及运维来提升光缆可靠性显得极为迫切。

随着GIS系统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及配网运行人员装备的加强, 配电线路管理水平提升较快, 值得通信光缆管理借鉴其经验。于是光缆线路与配电线路进行同质化管理就顺理成章的提上了桌面。

在建设上, 加强与设计部门、配电部门等相关部门交流,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将光缆线路管理与配网线路管理紧密结合, 大幅提升光缆线路规划的前瞻性、可靠性、及时性。在运维上, 内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精益化运维, 外部与乡镇供电所沟通协调, 利用配电相对充沛的人力资源, 逐步完善通信光缆运维模式, 使巡视工作常态化, 检修运维工作及时化。“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有效降低光缆线路安全隐患率, 提高光缆通信可靠性, 提高电网整体安全运行水平。

1.2 专业管理的策略

1.2.1 明确光缆建设原则

光缆线路的建设应结合配网业务发展需求和通信技术发展前景,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 避免重复建设。

1.2.2 以配电线路建设管理标准约束光缆线路建设全过程, 并与相关部门建立协同建设机制

根据《嵊电基[2008]111号_关于印发嵊州市供电局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细则 (修订版) 》文件的通知, 参考配线线路工程项目对于全过程管理要求, 严格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 保证光缆线路建设质量。

高效、安全、可靠的光缆线路建设, 需要各相关部门统一协作。建立协同建设机制, 充分共享配网资源, 才能保障光缆建设质量, 提高电力通信可靠性。

1.2.3 以配电线路运维的高标准来要求光缆线路的运维, 提高光缆线路可靠性

参照《国网浙江嵊州市供电公司电力线路及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 (嵊电运检[2014]3号) 》文件对于配电线路运维管理要求, 严格光缆线路运维标准, 建立光缆线路运维规范。

在光缆线路运维管理中通过采用四级组织结构, 流程化管理模式等创新管理办法实现精益化运维管理。明确缺陷分级制度, 并根据不同缺陷定义确立相应响应措施。采用一些先进技术运用到光缆运维工作中, 增加光缆运维工作效率。巡线工作明确各自巡线范围, 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安全管理, 保障人身、设备、财产安全。

1.2.4 与乡镇供电所建立协作机制, 增加线路巡视工作效率

嵊州电力光缆线路70%以上与配电线路同杆、塔架设, 同时供电所电力线路巡视工作人员较为充沛, 巡线经验丰富, 熟悉沿线情况, 了解一些政策处理的办法, 为双方配合巡视创造了条件。光缆运维单位与乡镇供电所建立协作机制, 不仅增加光缆运维人员与供电所巡线人员的交流机会, 而且大大加强光缆运维人员对于线路情况的了解, 对于树木砍伐等涉及到政策处理的事件, 也能得到经验及帮助。

1.3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3.1 管理的范围

嵊州电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光缆线路等。

1.3.2 管理的目标

(1) 与相关部门建立协同建设机制, 大幅提高光缆线路建设质量。

(2) 及时发现隐患, 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次数, 提高光缆线路运行率。

(3) 降低巡视及维护人力、物力成本30%以上。

(4) 落实安全责任制, 保障人身及设备、线路安全。

(5) 建立各种规范的流程管理, 提高效率。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实行光缆线路与配网线路统一规划

城 (镇) 配电网线路规划时, 通信人员协同参与规划, 将光缆线路规划与配网线路规划相结合, 将已建架空光缆线路一并纳入配网改造规划, 对已有配网线路且该地区存在光缆建设需求的同步纳入配网改造规划。同时应将光缆管道统一纳入配电网电缆管道建设规划, 同步为通信光缆建设预留通信专用管孔或子管, 光缆宜采用管道阻燃光缆。

2.2 建立专业的光缆线路建设规范及设备台账登记制度

(1) 参考配电线路建设相关管理制度, 建立光缆线路建设规范, 综合考虑光缆线路使用年限、通信网发展前景、设计容量需求等。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等过程进行严格管控。

严格要求光缆线路设计质量, 从源头上提高光缆布局及构成的合理性。比如树林茂密段采用防鼠光缆, 有效降低鼠害威胁。跨公路段部分配电线路对地距离不够, 难以保证光缆对地距离时, 可考虑其他配电线路绕行等。

在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作业中, 应积极推广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将现场安全措施、作业工艺标准真正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使施工工艺质量得到保障。并做好相关资料储备, 为后期运维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严格标示标牌管理, 及相关设备台账的登记工作。

加强光缆线路验收质量要求, 把好工程最后一道关, 严禁低劣违规工程通过验收事件的发生。验收工作也可参考配电线路资料, 不仅节省成本, 更保证了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2) 加强信通与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 建立协同建设机制

首先应增强配电线路设计人员与光缆线路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成立线路设计小组, 并由同时具有配电线路和光缆线路设计经验的人担任小组长。充分分享配网规划及设计资源, 将光缆线路设计与配网线路设计有效的融为一体, 实现配网、光缆的同步规划、设计, 完善建设的前期工作。比如预留光缆管道, 杆 (塔) 设计时考虑光缆拉伸强度、承重、对地距离等各方面因素。只有从设计时就开始综合考虑配电和光缆线路要求, 才能从根本上打好同质化管理基础, 提高通信可靠性。

其次是增强配电线路管理部门与信通部门的交流沟通, 加强双方先进工器具与先进技术的共享, 并建立沟通协调会制度, 即不定期组织召开配电信通沟通协调会, 交流工作经验及下一步工作规划, 而且每次线路施工方案确定前, 必开配电、信通等部门沟通协调会, 并形成由有两种工作经验的人担任施工方案总负责人, 配电、信通等部门人员为相应部分负责人的模式。施工方案应根据配电、信通工作流程, 并综合考虑人员、物资、天气等情况, 采用同步组织、同步建设的方针, 最大程度完善施工方案,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 降低总工程量及工程所需时间。并建立相应应急预案, 预防突发状况。高标准的光缆线路建设要求, 与配电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是光缆线路与配电线路同质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后还要增强配电线路施工人员与光缆线路施工人员的沟通协调, 建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并定期组织双方人员共同学习相关标准规范, 掌握必备的配电线路和光缆线路知识。施工时, 所有施工人员按施工方案流程进行, 共享先进工器具, 并积极进行交流沟通和协同施工, 共同关心双方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只有基层加强认识, 才能全面完善光缆线路与配电线路同质化管理。

2.3 建立专业的光缆线路运维制度

(1) 成立光缆线路运维专项管理小组, 明确责任分工, 加强管理。

由分管生产公司领导担任组长, 整体掌控整个光缆线路运维工作。由配电线路管理主任和分管信通主任担任光缆线路运维负责人, 由供电所线路班班长和信通运检班班长担任运维小组长, 各班组运维人员作为小组成员负责对线路进行日常巡视工作, 简单缺陷立即处理, 复杂情况按流程汇报 (见缺陷处理流程图) , 并对整个巡线情况进行记录。信通运检班班长负责组织光缆运维人员对光缆线路进行定期专业巡视工作, 并对未同杆架设部分进行重点巡视, 还负责对供电所巡线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安排处理。由此成立四级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和分工, 使光缆线路运维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四级管理组织结构见图1。

(2) 制定供电所协同管理制度, 将配电线路管理与光缆线路管理相结合, 充分利用供电所人力资源。并建立光缆巡视作业指导书, 规范巡线工作管理。

开展联合巡线是维护电力光缆线路健康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光缆线路负责人应制定光缆线路供电所协同管理制度, 将配电线路管理与光缆线路管理相结合, 各线路运行部门, 必须确定线路设备主人。做好定人、定线 (设备) 、定周期巡视的“三定”和班组负责人责任分解落实工作。并根据巡线工作需要, 定期召开巡线人员会议。总结交流巡线经验, 普及巡线常识, 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形成光缆外委运维单位、信通运检班、供电所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信通运检班作为光缆线路的管理部门, 在两者之间做好协调工作。供电所充分利用它的“本地人优势”, 在政策处理中发挥沟通、协调的作用。这就能大大增加光缆巡视工作频率, 提升光缆运维效率, 提高光缆线路可靠性。三者关系见图2。

巡线人员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工作, 及时准确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 沿线环境变化情况等, 并做好护线宣传工作。要点见表3。

光缆线路巡视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视、故障巡视、OTDR测试等。巡视工作周期如表2所示。

(3) 建立标准化缺陷处理流程。

建立缺陷管理发现-记录-报告-审核-处理-消除-报告的流程, 实现缺陷的发现、报告、消除、验收的闭环管理。针对不同缺陷进行分类处理, 缺陷处理流程见图3。

(4) 学习配电线路管理的一些先进模式及方法, 并将其运用到光缆运维工作中。

随着GIS系统等先进技术的推广, 配电线路管理日趋成熟。这些先进技术的成熟运用对于嵊州电力光缆维护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特别是光缆资源管理分布广、地理性强、数据量大的难点, 利用市公司建设的GPS基站, 建立统一的通信GIS系统, 组织运维人员对所管辖的光缆线路进行摸底, 确定每一基杆塔的经纬度, 并将其导入通信GIS系统。借此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 建立图形化的和智能化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将其与嵊州地形图相结合, 建立更为精准、直观的光缆网络数据库。这套系统的运用, 实现了对资源数据的录入、修改、配置、调度、删除以及设备资料的管理, 为光缆维护工作提供了全面准确的辅助信息, 缩短了故障定位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光缆线路GIS图见图4 (其中根据不同杆塔类型, 危险路段采用了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为维护工作提供了方便)

(5) 落实奖惩管理, 实行责任制, 责任落实到人。

线路巡视工作应根据年初下达的故障指标 (指标按上年度递减20%) 分解到人, 签订责任书。实行线路包产到人, 按月度、年度进行奖惩, 超指标进行严惩, 降低指标进行重奖, 这就解决了巡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到位等情况。对巡视人员每半年进行技术培训、理论、实作考试, 提高线路巡视人员的技能水平,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消除不安全隐患萌芽。

(6) 加强安全管理, 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将光缆线路安全与电力线路安全同质化管理, 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 并经常组织光缆运维人员参加安规等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 让安全管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形成标本兼治的有效机制, 让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7) 加强光缆线路管理, 严禁非电力光缆及报废光缆同杆、塔挂接。

巡视工作过程中, 应根据资料判断同杆、塔挂接的光缆是否为电力在用光缆, 如果发现未经许可悬挂的光缆, 应尽早协调, 使其另择路径。发现报废光缆, 应及时通知信通运检班班长, 让其尽早安排光缆运维人员处理。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

(1) 与配网线路的同步规划、协同作业。有效提升了光缆建设的前瞻性, 可执行性, 同时避免了重复投资。

(2) 通过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 增加配线线路建设过程中通信部门的参与度, 不仅降低了通信部门的工作量, 更大大提高了光缆线路建设质量, 有效降低光缆线路隐患发生率及迁改补强费用。

(3) 通过与供电营业所的协同管理, 在几乎不增加配电线路巡线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 大大增加了光缆线路的巡视频率, 进而有效增加光缆线路的隐患排查率, 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次数, 提高光缆线路可靠性。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至10月15号, 今年供电所人员巡线发现光缆线路隐患8处, 光缆运维人员巡线发现隐患18处, 共处理通信光缆故障9起, 隐患发现并及时处理率较往年提升了86%, 故障率降低了50%, 用于维护的人力、物力成本减少30%。

(4) 通过GIS系统建设, 让整个电力光缆网在嵊州的分布情况牢牢掌握在运维人员脑海当中, 哪里是危险点, 哪些路段是需要重点巡视等情况都在电脑里面一查便知, 这大大缩短了发生故障后的定位时间, 有效降低了光缆中断时间, 也有利于整个通信网的规划改造。据统计, 故障定位时间平均减少了30分钟。

(5) 成立四级管理体系, 完善各种相关规章制度后, 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和分工, 使整个2014年光缆线路运维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抓管理、抓防范、抓消缺, 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电力的安全稳定运行。

(6) 光缆线路的规范化管理, 标示牌、警示牌的悬挂到位, 不仅有效避免了乱挂接现象, 降低了巡视难度, 而且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3.2 专业管理的改进方向

利用基建、技改、线路迁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管道光缆和特种光缆的比例, 提升光缆可靠性;此外, 由于供电所巡线人员对于光缆线路具体规范要求不是很了解, 有些隐患发现得不是很及时,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

4 结语

嵊州电力光缆线路通过管理创新, 全面梳理了管理模式, 并根据光缆线路发展要求, 完成了对嵊州电力光缆线路管理模式的优化和调整, 进行了光缆线路与配电线路同质化管理的探索, 解决了光缆线路建设水平不高, 人力资源不足, 运维水平偏低等问题, 提高了光缆通信可靠性, 保障了光缆建设质量, 并减少了光缆维护人力及物力成本, 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米贯杰, 高丽华.光缆线路的维护[J].农村电气化, 2003 (4) :33-33.

[2]楼平, 王嵚, 盛建雄, 等.电力光缆线路状态检修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系统通信, 2011 (12) :64-69.

[3]陈光.谈县级光缆线路的维护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 2004 (11) :58-59.

[4]刘斌.浅析配电线路运行管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 :53-57.

同质化管理 篇2

“经营同质化”固然是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商业投机因素驱动的一种结果,而当这种巨大的驱动势能,远非我们高呼口号用激情燃烧的“创新”行动来抗衡时,我们应理智地冷静下来,探讨一下该如何向“经营同质化”亮剑。

一、时代不同商品观要不同

回眸历史,用商品观我们可以把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一是农业经济时代;二是工业经济时代;三是新知识经济时代。

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农业生产靠着劳力与体力,始终未能引领农业经济步入辉煌。二十世纪以来,通过工业革命,人类逐步进入了现代工业经济时代,经营者依赖机械力,大量制造商品,在当时需求大于供给的工业时代,只要制造出产品,就能卖得掉,过去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只注重产品的功能而已。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同时走入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然而没有欣喜,企业界尖叫地发现:这是一个微利的严寒时代!在仓促应战中,企业主们最好用的长剑便是“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更是把机械力发挥到了极致。商品的极大丰富和繁荣,反而导致了商品的极大同质和难卖。消费者在生活实力快速提高的状况下,对其消费商品的需求不再是十分注重功能与质量,消费者更在意商品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和感受。体验与感受成为消费者对其商品心智认可的一种必然途径。换句话说:靠产品质量、功能和广告,仅能完成产品的了解和上市,而体验与感受才能较好地完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心智认同。消费者心智认可了的产品,其产品的品牌价值也就在无形中累积形成,才能最后产生由品名到品牌的忠诚。

“经营同质化”从技术上讲都是经营技能的硬件化升级,无论这种升级多么技术,从理论上讲它都会被很快地拷贝和复制,事实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证明,

而唯有新知识经济下的商品体验与感受,才不宜被效仿和同质。所以,当今新知识经济下的经营者,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消费者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有全新的商品价值观,以抛弃过去强调功能论的制造业概念,甚至要超越以质量论、过程论为主的传统产业观念,大胆地运用优质的知识脑力和新服务力,以更加人性化的感受力、故事力,用一种大善大德的“忽悠”智慧,导入以价值论述、情感投射、时尚特色、民族文明、文化识别为主的创意生活提案概念。

二、商品相同文化观要不同

商品还是那个商品,功能还是那个功能,甚至质量还是那个质量,而今天的消费者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中,商品对他们而言,消费的实体不再是有形的对象,商品已经进化为一种个性、特色、感情、文化的载体。意识流或是文化符码,已成为当今消费者真正想购买的价值。人们走进“麦当劳”是购买汉堡和薯条吗?也是也不是,难道就没有比“麦当劳”还好的汉堡和薯条吗?NO,“麦当劳”与其说是在卖产品,不如说是在卖文化。

单纯地从餐饮行业的角度来看“麦当劳”,它只不过是家快餐店,但是加上文化的符码之后,快餐店变成了文化的载体,“麦当劳”快餐店立马变成了最热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任何同类的产品,哪怕你的产品质量比他强,在与之相比中也会被区隔出局。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如:“蒙牛”就带有草原文化色彩;“国窖” 就带有历史文化印记;“同仁堂” 就带有药草文化的沧桑。不仅如此,聪明的企划人积极驾驭文化创意的多重概念元素,层出不穷的推出色彩斑斓的“感性新品”。如:「文化」+「餐厅」、「观光」+「田园」、「彩铃」+「心情」、「手写」+「商务」、「MP3」+「收音」、「休闲」+「咖啡」「面包」+「火腿」…等等,文化创意产业正以燎原之势在“新”商品领域到处蔓延,其实,所谓的“新商品”多是“原有商品”与“概念元素”、“文化元素”、“情感元素”等相杂交的产物,但顺应感性消费的体验经济时代,以较低的开发成本迅速地完成了与“产品同质化”的区隔,以高于纯技术化区隔的另类手段,为突破“经营同质化”开辟了新路。

跨越同质化竞争 篇3

我们公司最近几年在销售冲到了亿元之后,一直徘徊不前,而由于行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利润率却直线下降,由当初的10%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5%。老板很着急,但不知该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请问,从战略上,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路径有哪几条?

你们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非常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的企业中。竞争环境的确非常残酷,也确实进入了微利时代,行业净利率接近1%的不在少数。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在哪个行业,总有一些企业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而且为数不少。

如果要实现增长,必须回答清楚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哪里增长,第二问题是我们到底如何实现增长。

传统的分析模型告诉我们,企业可以通过四个角度来改变企业的位置:市场拓展、增加市场份额、与自身能力相关的扩张、多元化扩张。实际上,选择在哪里增长,其实就是在两个方向上做出考虑,一个是市场区域,一个是产品与服务。所谓市场区域的选择,是指企业进军新市场还是着重于现有的市场,把重点放在哪里,从哪里开始,很多企业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主要的原因在于过于看重市场份额。实际上,企业关注的不应该是市场份额,而应该是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这才是关键。所谓产品与服务的问题,指的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组合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是否应该坚持主营业务,如何综合平衡在各个不同产品组合上的经营管理力度,很多企业对产品本身的理解没有下多大的功夫,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节奏,使得外部因素成为影响企业变化的关键因素。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企业到底如何增长。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企业的资源从哪里来,一个是企业的经营重心在哪里,企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这两个部分。一个企业经营重点的选择决定了企业增长方式的合理性。对于外向型企业,经营重点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对于内向型的企业,经营的重点应该是以技术为主,以成本为重。这两个方面能否做到又取决于两种能力:是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的能力,使技术成为促进发展的原动力而不是从动力的能力。我常常看到很多企业涉猎很广,资源也平均分布,这样其实是无法增长的。

在企业的增长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突破企业内部的职能性瓶颈,在企业内部,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屁股指挥脑袋”;企业在增长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瓶颈是业务障碍,也就是市场定位问题;突破了第二个障碍之后,第三个障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企业的价值取向要与产品、核心业务之间要相配合;最后一个障碍是如何利用核心竞争力实现增长。这是标准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但是企业为什么做不到,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没有把想法落实为行动。

问题2.新环境下营销的价值

我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营销总监,感觉现在很多的营销策略与方法不那么管用了,近几年也很少有热点的营销观点与事件出现。很显然,随着行业竞争的成熟,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营销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我感觉下降了,想请问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营销的价值何在?

与你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可能是最重要的。当然,营销如果要创造价值,每个营销人,尤其是高层,要转变观念,从关注具体的策略、方法转到重视营销的基础性工作,我称之为回归本源。

营销要创造价值,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注产品与产品意图,尤其是要关注产品生命力。其实做营销很简单,你只要回答一个问题,顾客凭什么要买你的产品,也就是说要给顾客一个购买的理由。这个理由本质上是通过你的产品实现的,而不是广告、促销、渠道等。营销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关注产品与产品意图同顾客沟通。

什么是营销,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合适的时间就是顾客需求的时间,合时的事就是独占顾客所需要的价值。我们很多企业遭遇成长瓶颈,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办法预测顾客需求的变化。而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细分顾客的需求,这里指的是细分顾客的新需求而不是细分顾客,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从顾客生命周期的角度关注顾客的需求;第二个方法是关注顾客的内部价值链,顾客价值链指的是从顾客购买产品到使用结束的整个周期的每一个价值环节。这是营销要创造价值需要做的第二件事情。

营销要创造价值的第三个方向是创造协同效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我们需要促进同行或者非同行之间的共同成长,以满足顾客所有的细分需求。顾客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我们只有创新挖掘现有顾客的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应用企业边界模糊化的概念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才能重新认识我们的顾客。

问题3:以服务提升顾客价值

我们是一家生活电器的制造商,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进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行业利润也开始大幅度下滑。公司准备借鉴当年海尔的策略,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感觉没有把握,害怕增加了投入但是收益不能增加,想请教您,我们的服务战略方向是否可行。

我无法给你确切的答案,但是我认为,服务经济已经到来,服务将会步入产业的前沿。但是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对于服务本身而言,我们并不陌生,在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服务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产品带来影响。服务从战略的层

迈克尔·波特的三大竞争战略——低成本、差异化和专门化,大家都很了解,我也同意这些都是竞争的战略,但是我更清楚,这些都是竞争的手段或者方法,这些手段与方法是所有企业在追求的。如果每一个企业都以成本作为自己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那么竞争就无可避免。因此,对于波特的理解不能够局限在这三个明确的战略上,而是要理解更本质的东西.如何远离竞争。

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中.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选择是如何理解竞争。我认为应该按照如下的路径去理解竞争:

第一,充分了解所在行业的特征、行业运行的规律和消费者的原有认知;

第二,必须明确企业的宗旨与行业内其他企业不同,要以全新的认知来理解所在行业,要把企业放在环境中而不是行业中;

第三.要开展与行业内竞争者完全不同的活动,不要追随竞争者来运作市场,不能按照竞争者的战略来选择自己的战略;

第四,要不断创新出全新的活动与消费者沟通,而不是让消费者适应企业的自我主张;

第五,立足于为消费者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必须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并确保消费者感受到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事实上,我们对于竞争的理解一直存在偏差,而没有从

根本上去理解。从本质上讲,竞争的本质是远离竞争。

面对企业和顾客之间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顾客价值的真正体现,而不是产品或企业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一个创新的做法、一个理念的传播,而是企业整体运营对服务的体现。

无论是市场的变化、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还是营销模式的变化都告诉我们,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企业进入服务转型的阶段。实现服务转型是企业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开始这种转型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服务文化的准备。服务文化的核心是回归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只有将同质化的产品竞争推进到价值链与价值链的竞争,我们才能真正地使产品成为向客户交付价值的载体,才能使产品真正成为整体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部分;第二,价值链服务平台是通过服务来体现价值的关键的,所以企业要力争成为价值链上优质资源的提供商;第三,服务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从产品优势升级到组织优势的阶梯,就是从产品同质化竞争升级到服务系统化竞争的基石。

其次,与客户无边界。要成长为服务型企业,就要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使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承担起帮助用户成长的责任,通过专长能力的发挥提升用户对我们产品的应用水平。

第三,客户需求驱动企业流程。要成长为服务型企业,不能被动地等待客户的需求,而应该主动地根据用户的需求牵引内部流程。流程并非始于某一岗位而结束于某一岗位,是始于客户需求而终于客户问题的解决。设置职能部门的目的在于使专业化分工优势明显,因此这实际上是以职责为导向的,而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是人所属的专业化而非能力的专业化。要成长为服务型企业,就不能再以职责为设置职能部门的标准,而要以能使员工在流程中承担相应职责、协同解决用户问题为界定标准。

第四,服务于价值用户。服务型企业要通过对价值用户的细化服务,一体经营形成板块,示范带动整个用户群体的成长。对内要关注绩优员工的能力提升,对外要选择优秀客户群体同公司一同发展。

问题4:产品创新的路径

我公司所在的行业产品严重同质化,几番价格战、促销战打下来,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公司迫切地感觉到创新产品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是在推出几款功能改进型的新产品之后,市场却反应平平。请问如何才能找到产品创新的路径。

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即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又是企业存活于市场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产品,企业就没有了与顾客交流的平台,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所以能够带领企业脱离同质化竞争的第一个可选择方案是专注于产品。对于产品创新的路径,我不想谈具体的策略与战术,而是想解读一下产品的本质,我称之为产品的意图,只要明晰了产品的意图,我认为,产品创新的大门也就豁然洞开。

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成功的本质。可口可乐公司是一家产品意图非常明确的企业,“买得到、买得起、乐得买”表明了公司产品成功的本质。沿着这样一条产品道路,可口可乐公司不断地寻找表达这一意图的各种方法。

透过产品传递公司的价值。公司价值如何展示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问题。很多公司在确定产品价格的时候,往往没有理解,产品本身不是体现价格的,而是体现公司的价值追求的。如果仅仅从产品价格去理解市场,只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陷入困境。只有从公司的价值追求出发,通过产品传递公司的价值,才能在顾客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价值选择的关系。一旦建立起这种价值选择的关系,企业就可以回归到顾客价值的追求中。

让员工与产品互动从而激发活力。观察一下有活力的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活力来源于产品与员工的互动,比如:3M公司,这是一个被公认为具有活力的公司,员工们津津乐道于全新产品的研发,每一个员工都以能够为产品创新而荣。

同质化管理 篇4

1 智慧旅游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1.1 对于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在智慧旅游中, 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 与传统的旅游信息收集是有区别的, 但是, 智慧旅游和当下的电子商务也有很大的区别, 他除了通过电子及计算机技术展现旅游概念和风景信息之外, 还在旅游服务上进行智慧的定义, 也就是在旅游产业中引入智能化服务概念。所以智慧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人才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 这是旅游信息化的最高阶段。按照美国相关的管理规定, 针对学生培养条件来看, 在智慧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内容涵盖了:在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条件下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应的信息, 并懂得使用相应技术, 在互联网条件下实现新的沟通交流模式, 在办理旅游业务过程中, 能更有效地收集到相关信息, 并根据智慧旅游的信息需求, 对旅游信息的种类进行归纳, 在互联网基础上, 通过相应的技术解决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并能带动旅游产品的消费,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2 对于新设备运用能力的要求

现在, 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 更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对于智慧旅游来说, 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与当下的科学技术相一致的, 并且在管理以及服务领域营销等各个方面都与当下的科技发展相一致。比如在智慧旅游景点中, 其景区以及酒店等相关建筑都通过电子设备相关联, 并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相应的信息, 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 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人才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了解及运用新兴技术设备进行管理、服务、营销, 是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战略应该包含的内容。

1.3 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在旅游发展中, 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 旅游企业在经营模式中所做的改变, 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 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 进一步推动消费者的消费实力, 并优化旅游资源的结构, 保证旅游形态与当下的社会变化相一致, 并在传统服务的概念基础上, 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 融入创新的理念, 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智慧旅游的优势以及高质量。此外, 针对智慧旅游的营销模式来说, 除了创新的理念, 还应该利用相关的技术, 挖掘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利用智慧旅游的平台, 提升消费模式, 并将旅游产品通过智慧旅游平台的推广, 提升其品质, 开展实时有效的营销活动。

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培养高素质智慧旅游人才

教育人员在进行课堂实践和过程中, 要树立创新实践思维, 以市场实践为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优质资源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当然, 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还要认识到智慧旅游并不是我们旅游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随着我们旅游行业的日新月异, 旅游业教育理论与市场发展规律也一定会出现新的变化, 因此, 我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前瞻性。另外在教师人员的选拔方面, 为了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的时代创新性, 我们最好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老总和旅游管理者来为学生授课, 从而使当前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理论能够流入课堂,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使其在智慧旅游工程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实现其职业价值。从而提高旅游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通过多元化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千万不能脱离市场发展的大潮, 要学会从市场中求发展, 求创新, 求突破, 只有这样, 才能使智慧旅游之光真正照入学生教师的心中, 才能使学校的教育风气为之一变, 从而走向创新之路, 因此, 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对旅游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定向培养, 通过企业建立旅游管理实践基地, 从而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先进理论, 也能够开阔眼界, 拓展思路, 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平台, 让学生更了解实际工作, 并全面感受旅游工作的实质性内容, 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经验, 方便今后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另外还要邀请企业内的优秀旅游管理者定期到学校进行旅游经验指导, 通过演讲, 座谈会等方式将企业优秀管理者的经验传播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 尤其在智慧旅游背景下, 旅游行业的发展非常注重从业人员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 因此我们的旅游管理者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要准确定位, 把握智慧旅游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来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创新的理解与把握, 从而尽早适应未来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另外,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旅游管理者和高校专业教师要多以实例为佐证, 通过对实例的探究阐述来增强学生对智慧旅游概念和规律的把握, 这对于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 丰富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在智慧旅游观念深入高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对教师队伍进行补充丰富,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旅游专业教育思路的重要前提。纵观当前我国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 之所以教学质量上不去, 创新观念发展缓慢, 主要是因为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导致的, 我国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间较短, 办学经验非常少, 很多旅游专业教师都是由其他岗位临时抽调过去的, 因此对旅游管理课程的核心与本质了解甚少, 因此也就无法使学生接触到旅游市场发展的最新理论, 很多教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根本没有细致研究, 只会照本宣科, 不仅使学生味同嚼蜡, 而且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极大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完善改革, 引进大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 聘请一大批真正懂业务, 懂市场, 懂理论的高素质人才加入, 例如企业优秀旅游管理者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管理研究专家等等, 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另外还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教师培训课, 邀请知名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来现场授课, 或者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授课的方式加强学校专业人才的内部培养, 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多管齐下, 才能彻底扫除当前我国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业务不精, 教学不良的风气, 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真正彻底的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2.4 优化课程结构, 科学设置课程

能够优化课程结构, 科学设置课程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也关系着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进程, 旅游业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必须接触到当前市场发展的先进理论, 例如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等等, 只有打好基础,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的运用基础网络工具来实现智慧旅游信息化处理, 所以我们的高校一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多下功夫, 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要争取做到全面培养, 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例如多开设网络技术, 计算机等选修课程, 这些都是我们智慧旅游发展创新中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另外, 我们的高校还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充分的细化, 当前旅游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 对于旅游行业的专业要求更高, 很多旅游领域被纷纷细化, 形成了不同的学科分支, 因此, 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顺应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规律, 通过人才的精准化投放, 精准化培养来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 从而推动我国智慧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结束语

旅游行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水平, 还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我们对旅游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加以重视, 及时解决旅游管理人才“智慧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是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所在, 主要是由于当前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我国传统旅游业发展转型的一次契机, 是高新科技与旅游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次创新进步。因此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及时传统理念, 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与时俱进, 从而提高高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力, 为我国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储备更多高素质, 高品质, 高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摘要: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智慧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命题, 高校旅游应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挖掘智慧旅游的时代内涵, 遵循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 才能真正培养出市场满意、质量合格的高素质的“非同质化”旅游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旅游,“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雷婕.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1:68-70.

城市群 破局同质化发展 篇5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长江,蜿蜒奔流约6300公里后入海,如一条横贯我国东西轴线的巨龙。这条巨龙的龙头、龙腰、龙尾,分别是在中国东中西部举足轻重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

就其广度而言,从地理位置上看,长江经济带天然的地域区位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约达205万平方公里;从人口规模上看,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些人口突破百万特大城市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上;从区域管理上看,长江经济带更是包含九省二市。

目前,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正在不同领域开展合作。据报道,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四川、重庆已经联合签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专项合作协议;在中游,赣湘鄂三省政府联合签署宣言,表示将在多项生态保护事项中加强合作;在下游,已经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在交通、能源、科创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明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线。合理定位

长江经济带规模和潜力巨大,但要真正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还必须补足现存的短板。长期以来,三大城市群内部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同质化较严重;区域间竞争大于合作,要素自由流动不畅,产业整合难,行政区型经济特征明显……仅从产业领域来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研究所、高级经济师董温彦通过调研发现,长江经济带上部分省市发展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有的产业几乎是七八个省市甚至更多的省市都在同时发展,没有形成协同效用”。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部分地区在产业发展上出现同质化,会导致城市之间出现恶性竞争,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分工以及合理的分工格局。“要想实现‘带状’集群化的发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各区域间产业就要尽量避免同质化发展。”

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宗孝说,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滚滚长江足以容下沿线各大港口,决不能再走相互掣肘、分裂割据的“老路”。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副院长、研究员吴晓华看来,长江经济带产业雷同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长江经济带涉及到的地域非常广泛,如果一个产业只让一个地区发展,这并不公平。但是一旦过多的产业雷同现象出现,就会导致无序竞争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对此表示赞同:“关键要对长江经济带中各区域的产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长沙市将目光聚焦实体,要素优先实体,服务保障实体,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传统产业增长强劲,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加速推进,GDP迈向“万亿元俱乐部”。

同样是区域大城市,合肥市积极探索“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合肥没有矿产、原材料等资源,一直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合肥市常务副市长韩冰说,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同时,特色小镇和港城融合发展加快。浙江建设了100多个特色小镇,其中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两年汇聚了1万多名创客、2000多个创业项目。上海临港地区依托洋山港,发展现代物流、汽车、海工装备等,崛起一座产值超千亿元的临港新城。

而在具体实施上,产业园区是重要的载体。“目前国家从产业集群发展考虑,已经将长江经济带上百个园区进行了导向性的目标定位。如果各个地区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设定的方向,自觉进驻相应的产业园区,合理地安排自身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长江全流域的产业就能形成有序地发展。”成长春说。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各地产业发展需要协同合作,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的政策配套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又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将利用区域内现有产业基础,依托经济带内11个省市、上百个产业园区,合力承建覆盖长江经济带全域的产业链,每个产业园区均被赋予了各自主攻的产业细分方向。协同联动

“湖广熟,天下足”,长江所涉及的区域在经济上向来被寄予厚望。如今,加上个“带”字,更意味着长江经济带新的目标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要求城市之间相互协作。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一直以来都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辐射区域多,涉及范围也广。

2017年11月3日,由长江中游115家相关企业等组成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港航联盟在武汉成立。此前,“中三角省际集装箱班轮”双向对开、班期稳定,武汉阳逻港-湖南岳阳港-江西九江港间有了物流新通道。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既有富饶的长三角地区,又有贫困的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郁鸿胜表示,城市群就是要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到经济区经济的跨越,必须加强协调联动。

覆盖全域的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立,涵盖三大城市群的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金融租赁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联盟成立,长江航运“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成效显现……

而今,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务实推进,城市群交通工程进展明显,成渝高铁开通两年来,5200万人次乘坐高铁往返两地。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之间沟通协调机制顺畅,人员往来热络,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民生等领域合作密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上海龙头牵引和溢出效应增强,长三角制度合作不断;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上海合肥产业园等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步入深水区。

城市群发展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湖北黄梅小池镇与江西九江一江之隔,现在到九江就医的人很多。“以前到九江看病,报销要往县城跑几次,现在直接在医院报销,方便多了。”小池镇滨江新区居民王辉说。

同质化竞争成最大挑战 篇6

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服务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相关的支撑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促进服务、保险服务等三大主体。它既具有健康产业的属性,又有现代服务业的属性。

健康管理的三个层面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产业布局和调整,是现阶段急迫任务。国家现在提倡现代服务制造,服务也是一种制造,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正是这种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

从社会层面,过分的依赖现代医学技术把主要的资源或者服务停留在疾病的治疗上,促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怪圈。迄今为止医改主要局限医疗服务领域,造成怪圈很多问题难以解决。供需矛盾尖锐,医患纠纷有增无减。依据国务院四十文件的要求,加快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深化医改走出怪圈的必由之路。很多网上医店的出现,甚至网上医生集团出现,医生搞成集团专门提供技术服务,就是破解医疗服务独大僵局的探索。最近几年肯定会有新的服务业态出现。

从国民层面,国外实践证明,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与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但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健康服务业医资独大、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健康管理起步晚、服务单一、急需融合和提升;健康保险规模小、发展慢、前景太好、但是政策支持是关键。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不平衡,健康服务业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许多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名称都不敢公测,只能弄门诊部开展工作。

健康管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健康影响因素的学科,是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概括总结。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提供包括医学服务,体检、咨询、检测、干预、评估等等,非医学服务包括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美容、按摩、营养指导、健康旅游、养老与健康照护等等。 目前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接近一万多家,从业人员保守估计五十万,实际上接近一百万。非医学服务的机构六十万家,从业人员三千万,包括休闲连锁店、足疗都属于非医学服务机构。

健康管理的五大问题

眼下来看,需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规范或技术标准缺位,这个是很明显的。同质性竞争是最大的挑战,如果有标准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APP产生得很快,死得也很快,产品的同质性竞争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要加快这样的培训。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提供比较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目前90%以上的都是体检为主的服务,缺少检后跟踪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付费问题机制不健康,付费价格需要解决,提出基本的健康体检服务要纳入医保,如果是高端、深层次就另外说。现在有商业保险业应该解决付费的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信息标准化、网络化严重滞后,目前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信息孤岛、独云大量存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广面临诸多困难。

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和集成应用明显不足。

同质化管理 篇7

一、观念传承引领发展

个人鲜明的办学思想是关键之一, 这种思想必须是立足学校现状, 基于对素质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而生成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教学管理思想,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必须是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一个富有个人教学思想的管理者, 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这样教师才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设计并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使管理者的思想能够在教师的具体工作中得以落实, 并在实施中得以验证、完善和深化, 从而带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思想的传承性是关键之二, 传承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割裂式的教学管理, 缺少了学校教学文化的积淀, 严重地制约着学校教学发展的特色化创建, 很难形成富有个体特色的内涵发展。因此, 追求优质化的学校教育, 必须在鲜明的教学管理理念下构建传承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讲求策略促动发展

教学管理不应仅理解为制度管理, 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应该是一种环境建设, 营造和谐、互助、积极向上的教学工作氛围是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潜在动力。

1. 规范落实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者要善于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强化教师工作中的自觉规范意识, 要将制度的内涵和目的向教师进行深入的解读, 让教师明白制度不是惩罚, 是对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规范, 同时这种思想要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让教师充分体验到。规范教学管理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管理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管理的人性化, 使制度与管理更多指向帮助教师更好、更自觉、更为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 变自上而下的监督为上下互动的合作, 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得以共同发展。

2. 激励凝聚人气。

教学工作中, 管理者既要善于调查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让教师感受到管理者的作用, 更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教师工作中的成绩, 给予认可和激励。同时, 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让“自觉、规范地努力工作”成为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种良好风气的形成, 是教学工作在发展中提高的关键。

3. 线形管理抓落实。

教学管理者要发挥引领教师教学思想的作用, 在确立学校教学发展点的基础上, 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线条明晰的监管与指导网络, 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让教师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规范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 使规划、管理、落实三个层面互为推动, 实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落实确保发展

教学工作的特色化发展要抓住三个支点:科研兴教、教师专业发展、课堂特色创建。

1. 创建浓厚的学术之风。

教学管理要善于构建适合于本校现状而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科研体系, 将教科研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真正让先进的教科研理念和成果应用于教学并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 让广大教师在参与教科研活动中深切感受到它的作用。

一是个体化教科研。“高、大、全”式的教科研是造成教师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 而缺乏专题引领的教科研又使工作流于形式。学校教科研要充分体现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的专题性, 让教师自主构建基于对学校教学专题的理解、对自己教学现状的分析确立的研究专题。要组织相关教师展开互助教研, 构建“个体专题研究、同伴互助研讨”的教科研环境, 依托小而精的个体化教科研, 增强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群体化教科研。只有让教师成为教科研的主体, 教科研才会具有实效性。教学管理者可以利用课题化的学校特色建设作为教科研工作的引领, 把教科研重心迁移到教学一线的教师, 让每位教师将学校大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题、教研组问题, 形成人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教科研群体。这样的教科研研究的是教师课堂中的具体问题, 挖掘的是群体的智慧, 而生成的是创新的思想, 因此, 基于校本的群体化教科研是增强教科研实效性的要点。

三是引领性教科研。建立以科研带教研的教科研体系是提升学校理念层次的有效策略。科研是对教研和教学的理论层面的提炼和提升, 充分发挥课题对教研、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有利于让教师从更高的层面去研究教学, 从而形成课题、教研、教学的联动研究体系, 这无论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还是学校的特色化创建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让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有促进教师发展, 才会有学生、学校及教育的发展,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

学校必须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学发展的着力点, 通过建立学习、反思、专题培训等系列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让教师不仅明白怎样教, 更明白为什么这样教, 推动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其次, 培植一批教学骨干, 帮助他们提炼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充分发挥这些业务尖子、教研组组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让他们承担起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形成上下带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形式多样、层次各异的教师专业培训机制, 在教师自培自炼中实现自我发展、学校发展。

3. 打造课堂特色。

课堂教学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教师、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教学管理者要能够针对本校、本地区的教学现状, 结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提出科学的前瞻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为教师提供一个特点鲜明、扎实有效而极富引领性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要极具校本性, 让教师在目标引领下实施课堂教学的特色化建设。在此基础上, 我们应鼓励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 针对自己对教育观念、学校课堂特色及自身特质的理解, 发现、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 并在常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课堂教学的渐进发展的过程, 可见, 打造教有特色的课堂, 是教学管理者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化的有效策略。

四、注重总结跳跃发展

没有总结与反思就不会有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个教学管理者要善于在更高的高度上审视和分析学校教学发展状况, 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对教学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败, 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工作策略, 以教育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和预见性, 为教师设定跳跃式发展的工作目标, 让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并及时发现下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 以目标达到为引导, 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创新中得以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股东同质化传统与股东异质化演进 篇8

以美国公司法发展实践的案例为例, 典型案例之一是杜邦公司通过其对通用公司的支配性股东地位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从而以垄断的方式侵害通用公司利益。1917年, 杜邦公司通过大幅度增加向通用的股权投资, 实现杜邦向通用大量供应人造皮革、聚醯亚胺、涂料和清漆的业务的目的。到了1921年, 杜邦公司已将其自身利益完全压制于通用公司之上。这种垄断状况直到1961年才以判决剥夺杜邦持股权的方式了结。杜邦案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在特定情形下的并非统一的实际情况。

传统所坚持的法人拟制说对于法人本质的认识过于观念化使其脱离生活实际。法人有机体说的代表人物封·吉尔克认为, 法人作为一个对内和对外都实际表现出来的“联合人”, 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组织体。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组织体必定具有不同于其成员的属于自己的独立利益。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罗贝塔罗曼诺曾指出, “由于股东间在信息成本上的差异, 在这种情境下关于公司股东利益统一的一般假定是不适当的”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伊恩·艾瑞斯也认为, 当股市的效率并非属于强式知情型时, 股东则可能希望公司管理者以公司根本利益换取现实股价的上升。

一、股东同质化传统

股东“同质化”的假定是传统公司理论和制度展开的逻辑起点,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菲斯曼和哈佛法学院教授克拉克曼曾经表达了这种观念的至高无上:“对于公司法应当主要致力于提升长期股东价值的观点不再有任何严格意义上的竞争者。”但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股东“同质化”理论并非完全适用于股东的真实世界。股东间的人性差异与公司的利益冲突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客观现实。其理论根源在于对股东“同质化”假定的批判和建立足以支持股东“异质化”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大型公众公司的投资实践中股东类型的日益多元化使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由于股份公司中股东之间复杂的人性因素和利益冲突, 传统对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认定的标准出现了模糊。有学者指出, “股东财富最大化咒语如果不被解读成短期价值最大化, 就不具有特定意义和政策内涵。”

二、股东异质化的客观现实

“一股一票”原则作为基于传统的股东“同质化”假定下的股份公司内部权力分配的一个核心原则, 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个方面是股份的投票权能与其收益权能成比例, 即股份不能仅有收益权能或者仅有投票权能, 不允许股份的投票权能高于或者低于收益权能的相应比例。另一个方面是股份的投票权能与收益权能不能相互分离而单独转让。然而, “一股一票”在美国却并非作为这样一种原则体现。著名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被拥有与其经济利益不成比例的投票权的家族控制。如《纽约时报》的股份分为A股和B股, A股无投票权股, B股才有投票权。而B股由苏兹贝格家族持有。1969年纽约时报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时其仅发行A股, 直达20世纪80年代其才允许交易B股, 但同时规定苏兹贝格家族成员和公司享有优先购买权。

三、股东异质化的演进

传统公司法理论要求严格区分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债务利息是可以由公司在税前扣除, 但对股权的红利支付却不能如此。从理论上说, 区分普通股权和那种拥有固定利率及特定偿还时间的债权比较容易。但在当今社会中大量复杂的现代金融工具使得确定一种明确可行的区分标准成为天方夜谭, 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就是股权与债权或其他财产权的相互融合, 即股份公司股东“异质化”现象。英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发行一种“附投票权债券”, 该债券在公司发行中被作为股份对待, 可以在公开市场中交易。很显然这种债券持有人的性质已经很难通过传统的标准界定出到底是债权人还是股东了。

参考文献

[2][德福尔克·博伊庭著, 邵建东译.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A].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 (第13卷) [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37.

如何面对百货同质化 篇9

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百货业一度成为中国零售业长期的主导业态。中国百货业由此走完了国外百货业150年的商业历程,也经历了十几年的产业辉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百货业因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原因渐渐失落。传统百货业长期采取的是出租柜台的经营方式,“二房东”的角色导致百货业发展的同质化。在营销方面,商家除了没完没了的价格战之外,似乎也还没有更新的竞争高招。与此同时,传统百货商场“大而全”、“千店一面”等特征,使得顾客“进一店而知千店”,达不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目的。

对此,百货业同质化其实主要表现在:定位的同质化、商品的同质化、商品品牌的同质化和营销手段的同质化。

分析同质化原因,首先是品牌资源有限,国际性的品牌就那么几家。比如化妆品,全世界只有二三十个世界级大品牌;再比如休闲装,ESPRIT、ONLY是所有商场都能想到的。很多店里各种产品的品牌都基本相似,有些品牌是标志性的品牌,必须要争取。所以,品牌资源的局限,造成了许多商场货品上的极其相似。

很多百货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把生意做好上,而更多的放在如何把位置坐稳上。百盛几次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关门就是一个例子,管理者没有细心地深入管理,而是照搬以往的经营管理办法。但恰恰中国百货业最突出的特点是可复制性特别差,地区差异特别明显。一条商业街或一个商业区的形成不是轻易就可以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打造个性化

商务部商业改革司副司长王晓川曾指出,一些资本进入百货行业,造成目前众多商场在城市的某些地区扎堆,尽管部分商场进行了差异化的改进,但同质化依然普遍存在,导致行业内出现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现象。

对此,国际百货店协会秘书长Maarten De Ctroot建议,百货店需要在品牌中投入更多,应该通过创新、通过提供给顾客某种价值来吸引和留住顾客,而不能仅仅靠价格来吸引顾客。

日本百货业协会专务理事平出昭二也指出,百货店要促进人力介入,以给顾客提供新的价值。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乐天银泰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安世泳,他介绍,作为韩国最大的零售商,乐天百货十分重视顾客差别化战略及相应的服务。

富有“个性化价值”的商品、营销及服务在百货业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尤其需要。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跃进指出,作为精品百货店,简单的价格竞争已基本失效,国内百货精品店的竞争不再是商品质量或是价格,甚至不再是商品品牌或品牌组合的竞争,而是服务水平或者是服务价值链的竞争。

另外,专家建议,百货店的经营要放在文化母体中,创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体现在经营上,突破“同质化”现象。业内人士还强调,“文化营销”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激情与真诚地投入到为顾客的服务上。

实现差异化

事实上,对于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百货业近年来已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差异化是市场竞争的关键。解决“千店一面”的现象、在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已经成为每个商家寻求突破的着力点。专家表示,在转型过程中,百货业逐渐从粗放式扩张过渡到有效整合,差异化、精细化越来越成为主旋律。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相关专家指出,从市场客观运行规律来看,差异化经营都是商家经过无数次调整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国际知名品牌零售商在找准自己的定位前,也都经历了曲折的寻觅过程。我国百货业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才刚刚开始,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变化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与此同时,百货业差异化竞争格局的形成有赖于我国百货企业的进一步成长。现在不少企业一提到差异化竞争,往往指的就是高、中、低三类,或者说是开女性商店还是儿童商店等等,对商场定位停留在简单把握的层次。这种对差异化的理解还是表面的。

因此,专家认为,百货商场要搞好差异化经营,不仅需要通过不断明确定位来找到细分市场,而且需要系统性地具备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包括从企业战略的制定到市场策略的设计、从营销手段的创新到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等,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根本目的,营造比对手更强的优势,赢得顾客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府井百货探索营销层面差异性核心竞争力的努力,反映了我国百货业龙头企业的日渐成熟。

同质化后如何突围 篇10

其实,不仅是暖通空调行业,目前包括家电产业、汽车产业、通信产业、家具产业等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家企业在某一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其他厂家会迅速跟进,在技术与质量上保持同步。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模仿的时代。要么在模仿中爆发,要么在模仿中灭亡。

这就不得不逼着企业进行不断创新,创新,再创新。而这里的创新不单方面指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品外观、营销模式、服务方式、宣传内容等各方面都是需要寻求差异化的诉求点。

首先,产品创新是基础。在本届制冷展上,各参展企业争奇斗艳,更有甚者,花费几百万元装修展台、把庞大的机器运往现场,无非是想聚集人气。咱们这不像车展,参加制冷展大多是专业观众,慧眼识英雄的大有人在。 美的超高效气浮直流变频离心机、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海尔云智能中心都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技术创新的同时,产品名字就够吸引眼球。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奥克斯的多联机新品,名为“阿联小子”,配上可爱的卡通造型图案,让人感觉可亲的同时,更多的吸引了目标消费群体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销售力。

然而,如果从产品单方面来说是属于硬性的东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革新。有这么一则故事, 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一天把弟子们叫到床边,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口里面,问弟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弟子都没有回答。老子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虽硬,但它的寿命有限;舌头虽软, 但它的生命力更强。而套用的当今的同质化竞争环境下,老子的比喻似乎恰好说明了在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大趋势下,软性的东西更能显示企业的生命力。

细分市场是目前许多空调厂家摆脱同质化的一条出路。如海尔、顿汉布什在轨道交通领域占据强有力地位; 雅士、特灵、台佳在医药净化领域有一番天地;格力、美的、大金、海信日立等品牌在房地产市场很受青睐。 根据行业需求的差异合理的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产品需求,不失为一种主要措施。

拯救同质化的智能时代 篇11

施崇棠,这个名字总是与华硕联系在一起。

1994年,42岁的施崇棠加盟华硕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了他与华硕的一世情缘。在他带领下,华硕由一家IT代工厂商成长为全球PC巨头之一,华硕推出的上网本开创了便携式电脑的新纪元,他个人也被美国Fast Company magazine评为“创新人物100强企业家”,以及《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 (Asian Star)。

2008年,功成名就的施崇棠退居二线,将华硕CEO职务让位于沈振来。未料,金融危机席卷而来,重创之下华硕在该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出现了8224万美元的净亏损。这是华硕成立20年来的第一份亏损成绩单。重压下,施崇棠重新出山,用“工程师思维”重塑华硕辉煌时代。

北京的春天短暂而弥足珍贵。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PC市场却正遭遇着历史最长的严峻寒冬。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3.9%,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跌幅。同时,这也是全球PC销量连续第4个季度遭遇滑坡。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也指出,上网本的销售出现严重滑坡,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智能手机。

在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PC巨头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2月5日,以“直销”模式闻名的戴尔宣布达成私有化交易。

和戴尔共同经历严冬的还有英特尔、微软、惠普等在PC界叱咤风云的老将,这些大佬或被诟病高层动荡、或被批评战略摇摆、转型不及,在呼啸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褪去了往日的辉煌,中心地位逐渐被PC时代一些OEM厂商取代,三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人们的目光被这两种戏剧性剧情所吸引时,光芒未及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是行业的变革者,也从未做过行业的领头羊,但通过清晰的市场策略,同样在西方巨头垄断的IT领域杀出一片天地。

施崇棠和他领导下的华硕就曾是这样一家企业。作为宏碁七名创始人之一,本已拥有足够本钱的他在1993年底毅然决然离开宏碁,开始第二段创业路——到华硕担任董事长兼CEO,对正处于瓶颈期的华硕实施了轰轰烈烈的调整和再造。

1995年,PC芯片巨头英特尔突然宣布进军主板领域,这令包括华硕在内的以主板代工业务为生的众多台湾企业如临大敌。经过周密思考,施崇棠拿出台湾企业惯有的集团和成本优势,集体拒绝向英特尔采购微处理器。由于当时台湾主板业IT厂商每年向英特尔采购的微处理器数量约占英特尔总出货量的70%,英特尔最终妥协,退出主板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华硕整体规模从1994年的20亿新台币膨胀到2008年的6000多亿新台币,笔记本电脑世界第四,自有电脑品牌则冲进全球五强。

当外界和施崇棠本人都觉得可以退休的时候,历史又跟他开了个玩笑。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令本想以上网本Eee PC占领市场的华硕措手不及,惨遭库存及汇率损失,公司在2008年第4季出现了成立以来首度季亏损。之后,施崇棠重新出山,重掌华硕重大决策权。

不过,扛过金融危机并不是市场对施崇棠最大的考验。2010年,苹果和Google先后出招,拉开了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革命。这场革命烈度之广,让每个PC企业都经历了一场“生存或是死亡”的抉择。数据显示,华硕在2008年、2009年创造的年销售500万台的上网本奇迹,在2010年苹果iPad的冲击下一落千丈,从2008年20%的PC市场份额骤跌至2011年的2%。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机市场上,华硕的存在感更加弱。

但相较同为Wintel阵营的戴尔、惠普来说,华硕相对幸运。2012年6月,Google与华硕联手打造的Nexus 7平板电脑一经推出即在全球平板市场掀起波澜。日本市场上,截至2013年1月,Nexus 7超越苹果成为当地平板电脑销售冠军。平板电脑销量的增长,亦使得华硕利润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2013年第一季度,华硕净利润高达5.77%,较上年同期增长21%。同期,联想和宏碁的净利润仅为1.76%和0.56%。

天秤渐渐向华硕这边倾斜。为了帮助华硕抢占移动互联网最终的旗手位置,久未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施崇棠再次来到台前。2013年4月底,施崇棠出现在中国联通总部,与其总经理陆益民一起揭开了华硕全新明星产品PadFone Infinity的面纱。

这一次,他将如何演绎“成功就是超越自己的极限”的人生理念?

进入新领域要从差异化开始

《IT时代周刊》:可以说,您的职业生涯是与华硕荣辱与共的。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华硕碰到的最大困难在什么时候?

施崇棠:如果硬要讲,就是在当初分家,而分家完后正好遇到金融危机。当时,我们自己感觉品牌运作上还有很多基本动作做得不够扎实,好在后来反而因为这场金融危机,我们把这些东西又淬炼了一次。所以,即使去做设计思维、做创新,品牌的基本功还是很重要。

《IT时代周刊》:PC市场现在已经步入低谷。IDC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PC销量出现近20年来最大的跌幅,这是否算作华硕碰到的新困难?

施崇棠:对于PC产业下滑,我们在内部研究上一直有这个准备。我们的做法是,以设计思维内化到整个公司,推动集体创新。过去是个人运算的时代,而未来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云计算时代。我们在不同的时代扮演不同角色,关键在于怎么融合在一起。这是以后重要的方向,也是整个华硕不断转型、努力的方向。

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理念,也就是商业智慧。第一,不管身处什么产业,企业最后一定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与设计思考完全挂钩,从“美、声、触、感、云”这几个角度把消费者的体验做到极致。第二是了解并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华硕一直把技术当做核心竞争力,而所有技术到最后都是以电脑技术为核心。因此,电脑技术是我们永远需要继续强化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点就是走所谓的难行门,因为只有走难行门才可能卓越。

《IT时代周刊》:华硕最新发布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跨界产品PadFone,如何体现了商业智慧?

施崇棠:2013年是华硕的起点。经过多年沉淀,我们一直思考后进者用什么产品做差异化。当时想到华硕在平板电脑市场的总量在全世界排第三,而且既能做平板又能做手机的品牌并不多,就决定将手机和平板做跨界整合。

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也就是差异化的体现。

《IT时代周刊》: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产品的市场反馈都跟预期一样,这就导致一些PC时代的大佬在智能机市场上遭遇了失败。华硕是否为避免重蹈覆辙做了预防?

施崇棠:我们认为,在当下三合一的数字资讯网络观念之下,所有东西数字化是一个关键。从电脑开始,到其他的通信或者声音、影像这些东西,都在数字化。当初我们还没有做手机的时候就已经去投资研究专利、参加标准制定。一家企业要有这个远见来看出将来的趋势,但不要被技术的陷阱限制。

要多样化,还是要专注

《IT时代周刊》: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IT领域接下来的趋势是什么?

施崇棠:PC在新的生活形态下会有更新的要求。原来比较偏工作,现在可能要考虑到娱乐。目前平板电脑比较偏娱乐,比较高档的产品就要考虑到专业性。我认为,这只是在演进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将来要更进一步去面对消费者。

IT厂商要随时根据变化去做更多创新,还必须同时考虑娱乐的变化。

《IT时代周刊》:现在大部分IT厂商都同时做PC、移动终端、智能电视等,华硕会不会遵循这样的路线?

施崇棠:企业会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是多样化,还是要专注。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公司要成长的时候,可能不得不多样化。幸运的是,过去华硕在电脑上累积的技术正好是将来三屏合一、四屏合一的核心。过去几十年累积的功力,有助于我们面对这些挑战。

《IT时代周刊》:在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发布会上,华硕推出了自家的云服务AOCC,但该领域同样是各家企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华硕如何应对?

挖掘独家,避免新闻同质化 篇12

新闻同质化的根源及危害

在媒介领域, 同质化在新闻界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词。同质化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主要指产品趋同, 消费者很难区分产品质量的差别。而新闻同质化是指相互雷同模仿、克隆复制。

新闻内容同质化是近十年来媒体人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今世界, 信息发达、媒体事业蓬勃发展, 然而广大读者反而觉得报纸“内容大概差不多, 看一份报纸就够了”。这反映出新闻同质化现象已相当严重。

新闻同质化现象可说是媒体的通病, 其根源有四:

其一, 新闻来源单一。一有新闻产生, 各类媒体蜂踊而抢, 最终只能是众报一面, 众口一腔。

其二, 跑口记者只管眼睛朝上, 盯着对口的党政群部门的新闻发布, 导致刊出的新闻大体雷同。

其三, 记者窜稿风盛行。如甲媒体记者抓到了一条独家新闻, 自己完稿后及时传给乙媒体的“哥们记者”, 结果第二天同城媒体都刊发同一新闻, 好不容易抓到的新闻已成为共同享用的产品。

其四, 一些记者养成惰性。互联网上每天的新闻层出不穷, 有些记者干脆从网上抄袭编改新闻为己有, 成了不出门的懒记者。

新闻同质化给社会和媒体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危害。它首先对新闻内容、体裁提倡多样性是一种损害, 削弱了媒体的作用。其次, 自身媒体集团旗下的子媒体间的同质化竞争, 无异于一种内耗。因为在媒体内部, 不同的报、台、网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模仿式的相同或相似的重复报道, 造成了媒体内部报、台定位的模糊, 丧失了个性, 同时也造成了集团内部采编人力、版面、新闻纸及印刷成本资源的浪费, 其浪费程度是重复越多, 浪费就越多。再次, 新闻同质化更为严重后果的是, 它会使同类媒体间竞相降价, 展开恶性竞争, 破坏媒体形象, 削弱媒体在社会的形象和影响力。

独家新闻的魅力

独家新闻可说是打破新闻同质化的克星。人无我有可形成独有的特色, 有了特色就可以构成差异, 因此独家新闻在彰显差异性上有着重大的效用和魅力。

独家新闻的基本涵义, 是指一家独占, 抢先发表的新闻。日本《大众传播用语词典》称:“独家新闻是抢在其他新闻报道机构前面, 只有一家单独发表的重要新闻”。独家新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A.独家新闻可以增添差异特色, 是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自商业性报纸诞生以来, 不少相同的新闻来源使媒体报道内容大同小异, 往往出现千报一面的现象, 在这种状态中, 独家新闻为媒体带来特色与生气, 尤其是能引起社会较大反响的独家新闻, 不仅读者叫好, 而且能使媒体发行量上升, 催生媒体品牌形象的确立, 可谓市场竞争的利剑。

B.它对社会、对读者是高质量的服务。

独家新闻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事物的独特发现, 或以最大勇气将社会问题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情感或科学决策等多方面的需要。

C.独家新闻是成为名记者的阶梯。

抓独家新闻是记者水平的见证, 人们在赞赏独家新闻的同时也会钦佩记者的才能与胆识, 中外不少“名记”都是由采访独家新闻成名的, 广大媒体人都把采访独家新闻作为一种追求。

挖掘独家新闻的途径

当今世界, 媒体竞争需要通过实现信息的多元化、新闻的差异化来实现自身品牌的公众认知度, 当一份报纸在报摊亭数十种报刊中能一眼被人认出, 它就成功了。因此, 减少或消除新闻同质化的出路在于强化独家报道。

媒体及其记者要抓到独家新闻, 途径应从六方面入手:

1.媒体要建立新闻线人网络。大千世界每天不知要发生多少新鲜、独有的新闻, 媒体要充分依靠群众, 利用社会大众这一新闻线索源, 加强与线人的互动, 这是挖掘独家新闻的基础。

2.媒体要舍得花钱对新闻线人实行奖励及重奖。线人提供了独家线索, 付出了劳动与风险, 媒体就理应支付报酬, 对题材特别重大, 报道后产生社会较大反响和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独家线索, 应给予重奖。

3.记者为获得独家新闻, 需敢于探险、冒险。这种冒险精神有两种含义:一是记者闯入险境采访及某些特殊采访;二是日常采访中敢于冲破阻力, 追究事实真相。

4.记者要广交朋友, 建立可靠的信息源。朋友多是记者的财富, 广交朋友就可获得各种线索, 而且在广交的基础上还要有深交、至交。中外新闻史上, 不少重大独家新闻就是在深交朋友中诞生的。

5.记者要有耐心和韧性。有些独家新闻, 往往是靠记者守出来的。平时, 记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可能出重大新闻的地方要进行长时间的耐心观察、追踪。

6.记者要用“脚”去寻找独家新闻。为了获得独家新闻, 记者平时就要能吃苦耐劳, 舍得迈开双腿跑遍社会的各个角落, 同时需要机智、果敢、迅捷以及非同一般的行动力, 否则无法达到独占新闻的目的。

上一篇:有趣的美术课下一篇:中低产林改造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