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项目

2024-09-21

安全监测项目(共9篇)

安全监测项目 篇1

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是大坝安全监测设计中的基本内容,对减少大坝安全风险、提高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大坝安全监测设计中许多都是照搬规范,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 基于规范的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

到目前为止,有两类规范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一类是通用监测技术规范,具体是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这两本规范将监测项目分成必选和可选两类项目;另一类规范是针对具体大坝,如大坝(分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等)、水闸、堤防等专用设计和施工,以及运行管理和安全鉴定专用规范。专用规范中有些将监测项目分成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前者对应必选监测项目,后者对应可选监测项目。专用规范针对大坝的具体结构、运行和安全特点,通用监测技术规范是对专用规范的有效补充和说明。显然,在安全监测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两类规范结合起来,才能使监测设计具有针对性。在规范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两类规范对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只是规定了一般原则,在具体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置;

(2)自动化技术规范和仪器系列型谱针对一般和成熟的仪器及系统进行了说明,在具体设计时,仅熟悉这些规范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规范制定的原因和技术的发展;

(3)对于浆砌石坝(包括重力坝和拱坝),按主要建筑材料分类,应归于土石坝范畴,但实际上其结构和破坏形式与混凝土坝更加接近,因此在进行监测设计时通用监测技术规范应参照《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4)对于由多种坝型,如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组成的水利枢纽,在进行监测设计时应分别参照相应的通用和专用设计规范。

2 以风险分析为补充的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

2.1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由于每座大坝在结构、地质、运行工况和周边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运行环境和材料发生变化,大坝的安全状况,特别是安全风险会发生变化。即使工程等级相同的大坝,由于设计、施工等的不同,其安全风险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仅从工程等级上进行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还难以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尽管在工程等级划分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下游可能的损失,但是枢纽等级划分是以库容等因素为主的,工程建成后,大坝材料及基础力学和渗流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其影响区域的人口数量、资源和环境因素等也都在变化,而目前的监测设计难以全面体现这种差异和动态变化,同一工程等级的大坝或同一座大坝不同时期失事概率和失事后的损失都明显不同。因此以减少结构安全风险为目的,以减少自动监测系统工程(投资)风险为手段,以此来指导大坝的安全监测及其自动化工作十分必要。风险分析方法将对结构安全风险和监测系统工程风险结合起来,同时撇开了混凝土坝与土石坝之间的人为分类,也有利于理论依据的统一。

2.2 风险分析

2.2.1 风险内涵

风险包括建筑物安全风险和监测系统风险。在具体分析时,既要考虑各影响因素在时间上的先后和空间分布,同时也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不相容性。损失即包括投资和效益损失,也包括生命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建筑物安全风险是确定项目投资和规模的关键因素,各种风险的大小直接对应相关监测项目的投资,风险大的大坝应该加大投资,风险小的大坝可减少安全监测的投资。建筑物各部分(细部结构)的安全风险大小将为测点布置提供依据,风险大的部位设置较多的测点,风险小的部分可以减少测点布置。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监测系统不能增加大坝的安全性(如强度、稳定性等),但能减少建筑物的安全风险。显然,要使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真正达到上述目的,只有从监测项目设置、测点布置、自动监测方法选择、仪器和系统选型、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全过程加以把握方能实现。

(1)大坝安全风险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可以分成传统和非传统两种因素。传统因素包括由于设计、施工、结构、闸门控制等机电设备,以及气候、地质、高边坡、运行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大坝安全失事;非传统因素包括上游水库失事、战争、恐怖袭击等。影响建筑物安全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工程投资及社会和经济效益、失事后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素质、下游人口分布及素质、紧急预案与抗灾救灾措施等。

大坝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在风险分析过程中,还必须考虑数值计算和模型实验的成果,具体原因如下:

(1)对于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或建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大型大坝,数值仿真和模型实验是了解建筑物各部分安全度和破坏过程的有效方法。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有利于初步判定结构可能的失效模式、参数灵敏性、失事过程及其后果模拟。

(2)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安全监测重在发现安全隐患。针对具体的工作环境,结构最有可能开始破坏(进入塑性区)部位、最敏感反应物理量等都需要数值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确定。另外从满足监测设计假设的角度,如混凝土内应变计组布置需要满足小应变梯度假设,这些也需要数值计算加以证实。

(3)在仪器量程、安装方位的确定过程中,虽然可以参照类似工程,但由于大坝的个体差异较大,针对具体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对确定仪器量程等参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2)监测系统风险

监测系统风险从小的方面讲是监测系统失效概率及其投资的乘积,从大的方面讲是由于系统失效或达不到预期功能而使大坝安全风险未能降低的值。由于后者计算比较困难,本文只考虑前者。但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后者的重要性。

2.2.2 风险分析的简化方法

(1)建筑物安全风险

严格按照荷载、结构和地质条件的概率分布及功能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失事损失的风险分析方法过程比较复杂,且许多损失难以采用定量的方式加以描述,因此考虑结构体系失效及其损失的风险分析方法目前尚缺乏实用性。为此采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41期会刊推荐的风险度方法对大坝进行风险分析,风险指数估算表中考虑的大坝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表1从环境、库容、大坝设计施工运行和下游情况等方面评价大坝风险,基本考虑到失事概率和损失两个方面内容。

根据各因素的不同程度、大小,可由式(1)~(4)计算建筑物安全总风险指数:

其中αi的取值区间为1~6的整数,如对水库库容的规定α10的取值分别为1、2、3、4、5,各自对应库容为<105、105~106、106~107、107~108和>108 m3。其它αi具体含义及取值可以参见国际大坝委员会41期会刊。由于该方法为大坝安全风险分析的简化方法,因此在αi分级取值时大都采用了定性描述,各指标的权重也取为相同。

(2)监测系统风险

监测系统风险可以用系统失效概率与投资乘积加以表示。其中系统投资包括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费用,包括设计、施工、配套土建、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及工资、系统故障排除及升级等费用。系统的失效概率采用1与系统可靠度的差表示,其中系统可靠度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可靠度指标来衡量,系统可靠性总指标Rg可以表示为:

式中:R为可靠性;A为可用性;S为可维修性。则系统风险可以简化如下:

式中:βg为系统风险,I为系统总投资。显然,要减少系统风险必须从增加系统可靠性(具体从监测项目设置、测点布置、仪器和系统选型、系统配置、通讯方式、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全面把握)和降低系统投资(减小系统规模)两方面入手(这也是测点布置“少而精”的理论基础)。

2.3 安全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中的几个问题

综上所述,大坝安全监测项目的设置和测点布置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原则),应结合数值计算(尤其是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施工方法的工程或超大型大坝)和模型实验结果,以风险分析为补充对大坝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进行优化,再根据自动化技术水平确定哪些项目和测点需要实现自动化。

2.3.1 监测项目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变形和渗流监测是一般大坝安全监测必设的监测项目,这里只对应力、应变和温度监测项目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

应力监测包括混凝土、面板、钢板和钢筋等应力监测。

应力监测的目的,首先是与材料强度指标进行比较,以了解大坝的安全状况;其次是与设计计算和模型实验进行相互校核,以此检验设计计算理论的正确性。应力监测可以分成空间、平面和单向受力等监测,空间和平面应力(变)监测一般是采用应变计组的方法实现的,根据弹性力学有关理论可确定需要埋设应变计组中的应变计数量。由于同一组应变计测量的是同一“点”的应力,因此应变计组中的各只应变计是否属于同一个应力状态,即点应力状态是影响应力监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就是采用应变计组进行混凝土应力监测时候,不能将应变计组埋设在应力梯度较大位置的原因所在。

在土石料结构内部,由于材料本构关系的复杂性,一般不设置应变计组进行应力监测,而是在土体内部或土体和混凝土的接触面、土体与基岩接触面上采用压应力计直接测量压应力。

考虑到混凝土的徐变、温度变形和自身体积变形等因素,混凝土应力监测需要在应变计(组)附近设置无应力计,并且确保无应力计所测得的应变是真正的自由应变,而且这种自由应变必须与对应应变计组处混凝土的自由应变相等,因此在混凝土材料、湿度和温度等方面必须保证两者一致。实际上由于在应变计组埋设时对骨料的剔除、混凝土物理性质离散性、仪器的超然性、测量误差、初始值的确定等原因,使得实测应力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面板应力是面板堆石坝中经常进行的监测项目,一般将面板应力看成平面问题进行仪器布置。从国外赛沙那坝(Cethana)和阿里亚坝(Foz do Areia)的观测资料可知,面板挠曲的较大变形发生在坝高的40%~60%处,相应部位的应力也应引起重视。

实践证明,钢筋应力监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钢筋应力监测与无应力监测配合使用对分析结构性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钢板应力监测是直接在钢板上安装应变计(钢板计)实现的,同时也需要考虑钢板温度应变的影响。

温度是混凝结构的主要荷载和安全影响因素,温度监测主要包括混凝土、基岩和土石坝内部的温度监测。

2.3.2 测点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有关规范对测点布置规定的比较少,一般只规定测点“间距”和“重要部位”,因此在测点布置方面更加需要借助于风险分析的相关理论,以减少重要安全信息的遗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通过有限测点实现对整个建筑物安全信息的采集,要求测点必须具备代表性、最大风险显示性和最敏感性3个条件。代表性是指测点所在位置的监测物理量能够代表一定区域的物理量的变化,同时通过所有测点能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这就要求测点布置在典型部位(坝段)或测值突变部位。最大风险显示性是指在整个建筑物中各部分(坝段)的安全风险是不一样的,测点应该布置在安全风险最大的部位。建筑物性态的异常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应出来,其中有些形式难以监测,而有些形式可以通过监测加以了解,选取那些敏感的部位和物理量进行测点布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结构安全信息,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因此测点布置没有必要一定均匀布置,在监测物理量梯度比较大和安全风险较高的部位则密,在监测物理量空间变化率比较小和安全风险较小的地方可较稀。

许多监测项目的资料分析需要借助相邻测点和相关项目进行,因此在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时必须考虑到匹配问题。在土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中,如果某测压管水位升高,可能是上游出现裂缝,也可能是下游淤积,必须借助于上游测压管和下游渗流量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因此应在该测压管测点上游设置渗压测点,在下游设置渗压和渗流量测点。

功能性测点布置与结构分析是离不开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渗流量排水孔的布置问题。排水孔具有降低坝基渗压的作用,同时也是监测坝基防渗的重要监测项目。不同的孔位布置,不但监测效果不同,而且降低扬压力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选择对降低渗压效果最好的位置布置测点也是测点布置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3.3 不同时期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的注意问题

从时间上讲,大坝失事概率较高的两个时期分别是蓄水期和老化期,在这两个时期,结构存在的风险较高,因此在这两个时期安全监测的项目和测点布置应该更多一些(或测次更密集些)。

从监测自动化工程实施时间上,可分成新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和老工程的监测系统自动化改造两类。对于前者,由于新建工程处于高风险期,特别是人们对真实结构的安全状况缺乏了解,也增加了建筑物安全风险,此时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就应该多一些,对目前条件(更多的是由于监测仪器不可靠的原因)不成熟的监测项目和测点可以暂缓实现自动化。对于后者,可以通过包括对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在内的建筑物安全状况评估,对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进行优化。如建筑物安全风险很小,就可以减少监测项目和测点;对目前不需要实现自动化,工作正常的内部埋设仪器可以采取暂时封存的方法,以便将来需要时(如大坝安全风险增大时)再实现自动化;对测值难以分析的测点可以不考虑实现自动化。

对于安全风险较大的大坝,除采取必要的工程加固措施外,还需要增加必要的监测项目和测点。如安徽陈村大坝在实现自动化之前,根据大坝安全评价和监测系统可靠性评价的结果,增减了监测项目和测点,同时采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法确定先实现变形和内观监测项目的自动化,而渗流监测自动化则在二期工程再实现自动化。

老坝测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优化:

(1)绘制测点测值过程线和与环境量相关线,对测值不随外界环境(水位、温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测点,在自动化改造时可以不予考虑;

(2)对同类项目测点进行相关分析,如果两个测点的变形过程线完全相关,即可以考虑除去那个测值变幅小的测点。在空间上如果某测点测值完全可以由相临测点测值线形插值得到,而且各项系数不变,也可不予考虑。

(3)对于内部温度测点,作为变形、渗流监测的因子在逐步回归中总是被显著性检验淘汰的测点也可不予考虑。

2.3.4 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中的其它问题

监测仪器的可靠性与具体应用环境有关,对于同样监测效果的测点应该布置在环境相对好一些的部位。例如在水位测点布置中,由于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大,因此布置时,除满足规范对水位测量的要求外,还应使水位测点远离干扰,利于保护和日常维护等。

在具有相同的监测效果时,监测系统的布置范围应尽可能的小,并尽可能避开雷击点(如雷击经常点、突出部位和空旷地等)和强电接地点附近,这样可提高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例如,在广东某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中,一开始将水位测点布置在远离大坝的上游导墙顶端,距离坝轴线250 m,经常遭受雷击,后来将测点移到距离较近的坝轴线附近,经过多年的运行,没有发生雷击现象。

2.4 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优化流程

大坝安全监测的结果首先用于大坝的安全评价,而安全评价的结果又可以用来对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即低风险的大坝可以降低安全监测系统规模。优化包括监测项目设置、测点布置和仪器选型等。安全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的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3 动态及水力学监测

3.1 地震与振动监测

近年来,人们对地震安全监测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中,许多大坝修建在强震区,因此强震监测非常重要。

许多大坝,如泄水和输水建筑物、闸门等,在工作时都存在振动特性。根据振动对建筑物进行损伤识别是目前研究的又一个热点。损伤识别包括指纹分析或模式识别法、模型修正或系统识别法及神经网络等智能方法。另外也可将振动模态的参数识别分成频域法、时域法、时-频方法和基于模拟进化的方法等4类。

与结构静态监测相比,对大坝的动态监测进行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研究的比较少,一般情况都是借助于模型试验实验结果进行。笔者认为,与静态安全监测相比,在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原则上应该是相同的,在具体实施时应该参照模态参数识别的研究成果进行。

3.2 水力学监测

大坝工作与水密切相关,流态、水面线、动水压力、流速、泄流量、空蚀情况、通气量、掺气浓度、振动、雾化等与消能结构工作状况,泄水建筑物结构形态,输水建筑物力学特性,基础冲刷与淤积等情况密切相关。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结构安全和工作状况的一种反应,是衡量建筑物当时风险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在许多大型水利枢纽的安全监测中也都实施了水力学监测。由于规范在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方面叙述的比较少,因此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主要是依据结构分析和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根据分析,以风险分析为补充的分析方法同样适应于水力学监测。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恰拉水库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为一平原灌注式水库,坝线较长,分为A、B、C、D四个坝段,其中:A坝段(老坝加高加固)长13.612 km,B坝段(新筑坝)长7.250 km,C坝段(东坝北段)长2.750 km,D坝段(老北坝和截浅滩坝)长3.655 km。原坝兴建于1958年,2004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的改建。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恰拉水库属大(2)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水库大坝和放水涵洞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坝后截排及其泵站、调度中心为3级建筑物。

4.2 基于规范的监测项目和测点的选定

按《土石坝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二级建筑物的必设监测项目为:坝体表面变形,渗流量,坝基渗流压力,坝体渗流压力,上、下游水位,降水量,气温和巡视检查。一般监测项目为:内部变形、裂缝接缝、岸坡位移、绕坝渗流、孔隙水压力、土压力、接触土压力、水温等。

4.2.1 表面变形监测

按规范规定,坝体表面变形为必测监测项目,表面变形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种位移变形。

4.2.2 渗流监测

渗流监测包括渗流量、坝基和坝体渗流压力等的监测。渗流量是坝体和坝基渗流状态的综合反应,与渗压资料结合对分析大坝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恰拉水库为无限深透水地基,坝体和坝基渗流量难以区分,坝基渗流和地下水也难以区分,因此针对恰拉水库而言,暂不设置渗流量监测项目。

坝体和坝基渗流监测的重点是坝体浸润线、坝基渗流压力、放水涵洞和新老坝交接处的渗流和接触冲刷监测,目的是了解水力坡降、接触面的水头等参数,从而分析坝体和坝基渗透变形情况。对于恰拉水库,由于坝体防渗结构考虑的比较多,而地基为无限深透水地基,容易出现渗透变形,因此对地基渗流监测应该给予更高的重视。

4.2.3 压力监测

原坝为均质土坝,加固采用土工膜防渗,没有刚性与土体结构,因此不设置压力监测。

4.2.4 水文气象监测

水文气象监测是分析大坝性态的必要资料,结合新疆地区具体特点,将水文气象监测作为必要监测项目予以设置。

4.2.5 一般性监测项目

由于平原水库坝的高度和水深数值较小,两岸坝肩结构不明显,温度对土坝变形影响比较小,对一般性监测项目,如内部变形、岸坡位移、面板变形、绕坝渗流、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在本设计中不予设置。

根据监测自动化的风险分析,考虑到技术成熟、现场运用维护、人员素质和系统投资等情况,决定变形监测采用人工监测,渗流和气象监测项目实现自动化。

4.3 风险分析

根据土石坝监测技术规范,对于变形观测,测点的间距“坝长大于300 m时,宜取50~100 m”,而且在渗流监测部分要求“观测断面尽量与变形、应力观测断面相结合”。由此可见,即使只对B坝段7.25 km进行监测至少也需要布置70个断面,这样的投资业主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借助风险分析方法对监测项目和测点进行减化。

恰拉水库具有水库面积大、坝高小、坝轴线长等特点,同时水库下游无重要的城镇和大量居民,安全风险小,在具体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时应考虑到这一因素。可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41号会刊推荐的风险度方法进行风险计算。

根据“表1大坝风险指数估算表”,恰拉水库的实际情况为:

(1)外部的或环境的条件(指数E):

震区(弱):α1=2;库岸塌滑的危险(最小):α2=1;超设计洪水的危险(可能性很小):α3=3;水库的功用(蓄水类型与管理)(年调节):α4=1;侵蚀性环境的作用(气候、水)(很弱):α5=1,

则E=1/5×(2+1+3+1+1)=1.6。

(2)坝的状态/可靠性(指数F):

结构配置(适当):α6=1;基础(差):α7=5;泄洪设施(可靠):α8=1;维护状态很好:α9=1,

则F=1/4×(1+5+1+1)=2.0。

(3)居民/经济方面的潜在危险(指数R):

水库库容(16 140.96×104 m3):α10=4;下游设施(孤立的区域、农业):α11=2,

则R=1/2×(4+2)=3.0,

总指数αg=1.6×2.0×3.0=9.6。

由于坝高小于15 m,总指数小于10,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建议的必选项目,只需要设置简易目测即可,建议的监测项目见表2。

4.4 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最终选定

最终监测项目的确定以规范为基础,以风险分析为补充,同时参考设计计算的有关成果,重点对失效概率大的部位,不确定程度大、敏感的变量和部位,布置监测项目和测点。

注:*为必设项目,O表示按需要选用,-表示一般不设置

4.4.1 表面变形

根据规范规定,监测横断面选择在观测断面,宜选择在“最大坝高处或原河床处、合龙段、地形突变处、地质条件复杂处,坝内埋管及运行有异常反应处,一般不少于3个,并尽量与变形观测断面相结合”,为此选择如下监测横断面(括号内为选择理由):A13+612.3(结合部位)、B1+150(地基突变坝段)、B1+750(地基突变坝段)、B1+863.4(坝内涵洞埋设处两端各设置1个横断面,监测涵洞混凝土与土体结构结合部位变形情况,以此判断坝内埋管处坝体稳定性)、B2+090.4(坝体拐弯坝段)、B4+111(坝内涵洞埋设处两端各设置1个横断面,监测涵洞混凝土与土体结构结合部位变形情况,以此判断坝内埋管处坝体稳定性)、B3+500(施工合龙段)、B 3+9 5 0(地基突变坝段)、B 4+2 7 1(坝体拐弯坝段)、B6+000(坝体结合部位)、B7+000(地基突变坝段)、B7+150(地基突变坝段),共14个横向监测断面。每个横断面设置横向测点4个,分别在坝顶下游侧、坝体下游面中部半坝高处、坝脚下(非坝体上)、坝下游脚线15 m处。

4.4.2 坝基渗流

监测横断面宜选择在最大坝高处、合龙段、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坝段,一般不少于3个,并尽量与变形观测断面相结合。根据恰拉水库的实际情况,坝基渗流压力选定以下监测断面(括号内为选择理由):

A13+612.3(结合部位)、B1+150(地基突变坝段)、B1+750(地基突变坝段)、B1+863.4(坝内涵洞埋设处两端各设置1个横断面,监测涵洞混凝土与土体结构结合部位变形情况,以此判断坝内埋管处坝体稳定性)、B2+090.4(坝体拐弯坝段)、B3+500(施工合龙段)、B3+950(地基突变坝段)、B4+111(坝内涵洞埋设处两端各设置1个横断面,监测涵洞混凝土与土体结构结合部位变形情况,以此判断坝内埋管处坝体稳定性)、B4+271(坝体拐弯坝段)、B6+000(坝体结合部位)、B7+000(地基突变坝段)、B7+150(地基突变坝段)。坝基础渗流共设置14个横向监测断面,每个横向观测断面设置4根测压管,具体位置在坝顶下游侧、坝下游面半坝高处、坝脚线上、坝下游脚线15 m处。采用测压管进行监测,测压管进水管段长度1.5 m、管径5 cm,进水管段上部在建基面以下2 m。

4.4.3 坝体渗流

坝体渗流压力监测断面横断面桩号同坝基渗流监测断面,每个横断面布置3个测压管(或埋设3只渗压计)。在2个防水涵洞的两侧采用埋设渗压计的方式进行埋设,埋设高程在涵洞侧面中部,共埋设4个渗压计监测断面,共12只渗压计,其余10个监测断面采用测压管的方式进行监测,每个横断面各3只测压管,具体位置在坝顶上游侧、坝下游面半坝高处、坝下游面1/3坝高处。测压管进水管段长度1.5 m,管径5 cm,进水管段低部高程在建基面以上1 m处。

4.4.4 渗流量

由于目前现场难以设置渗流量监测测点,但渗流量为必选监测项目,应该设置,考虑到今后水位抽取后的具体情况,因此在设计中预留渗流量监测点的自动测量通道,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设置渗流量监测测点。

4.4.5 水文气象

上游库水位监测测点设置在2#放水闸房附近水流平稳处,1#放水涵洞处的测点与水情遥测系统共享,在同一断面再设置下游水位测点。

气象监测包括气温、降雨、风速、风向等监测项目,共计4个测点,纳入水情遥测系统,在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5 结语

文章提出以通用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以专用设计、施工和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风险分析为补充,结合数值仿真计算和实验的新的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工程实例,节约了工程投资。

安全监测自动化中的风险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还应该包括监测系统风险,不仅包括静力风险,还包括动力风险,而且还要注意风险的动态特性,即针对一座大坝的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在大坝运行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自动监测项目的确定和测点布置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监测需要,同时要针对不同时期大坝的特点和已经掌握的情况,从减少工程安全的不确定性出发,同时还要考虑到系统可靠性、监测仪器性能、系统抗干扰和仪器保护维护等问题。

振动监测及其分析技术是大坝动态参数识别和损伤评价的有效手段,在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和需要进行设置。

水力学监测作为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析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监测项目设置和测点布置时候应考虑目前水力学监测仪器和相应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巡视检查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因此在进行自动监测设计时候不仅要考虑考虑到巡视检查,同时在安全评价和建筑物风险分析时候更要考虑巡查信息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第1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8.

[2]吴中如,沈长松,阮焕祥.大坝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第1版)[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8.

[3]方卫华.《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云南水力发电,2004,20(4)1.

[4]Australian National Committee on Large Dames(ANCOLD).Guidelines on Risk Assessment.2003.

[5]Barneich J,Major.D.Y.Moriwaki,et al.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 major dam project,uncertainty in the geologic environment.Proc.of uncertainty’96.1996.1367-1382.

[6]USBR.Dam safety Risk Analysis Methodology[M].Denver:Technical Service Center,1999.

[7]冯新,李国强,周晶.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2):105-113.

[8]王登刚,刘迎曦,李守巨.混凝土重力坝振动参数识别研究[J].水力发电,2001,(2):17-19.

[9]於三大,邓浩.三峡大坝泄洪建筑物水力学监测[J].大坝与安全,2004,(4):40-43.

安全监测项目 篇2

为加强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控制,拟引入病案首页填写过程质量监测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病案首页质量填写标准及HQMS、卫生统计等病案首页信息上报平台的要求,系统需要具有比较完备的、由相关专家研发制定的、针对病案首页填写项目的逻辑矫错知识库,并能不断完善、升级。

二、系统需要与医院使用的海泰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在医生填写病案首页时,正式提交之前进行逻辑校验,并提示错误项目及内容,矫正后方可提交。确保病案首页填写的完整性、普通项目逻辑校验的正确性。

三、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不断更新升级的能力。

四、系统可根据医院需求,完成定制设计,并将医院定制设计的内容加上“太和医院”的标志,确保医院的知识产权。

安全监测项目 篇3

一、加强施工组织措施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是一项隐蔽性较强、精度和准确度要求都较高的工程, 基于这种特殊的施工要求, 项目室务必要作好施工组织设计, 优化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避免与总体工程产生干扰。

在项目实施前, 对工程各项基本资料进行详尽的综合分析研究, 详细了解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 施工调查则是始终贯穿监测工程施工全过程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注重强化人员、设备和技术管理, 做到计划周密、管理统一、运作高效, 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确保监测手段可靠、数据采集有效、资料成果准确、信息反馈及时, 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在项目的组织上, 根据现场任务和技术特点, 配备具有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观测技术的专职人员, 并尽量保持人员固定。项目室人员分工明确, 现场施工及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分别设专人负责。

现场监测人员及时与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沟通, 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及协调, 保证监测工作按时有序进行。现场监测人员必须随时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及工程实际进展情况, 尽早作好监测仪器安装埋设前的准备工作, 确保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仪器的率定和埋设工作, 避免因监测工作的耽搁而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进度。

二、加强监测仪器的率定和验收

(一) 监测仪器的率定

运到现场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将逐支进行率定工作, 率定的程序及步骤主要按《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试行) 》 (SDJ5178-2003) 的要求进行。仪器的率定分为力学性能率定和温度性能率定两部分, 率定后的数据经计算整理后上报监理。对于合格仪器, 用专用仓库进行存放, 不合格仪器退回厂家。仪器的厂家标定资料以及到工地后的检验率定资料作为备查资料保存。

(二) 监测仪器的验收

工程所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均由设计单位指定。仪器到货后, 对其进行开箱检验, 对仪器数量、规格、型号进行登记, 与发货单对比是否一致, 并检查随箱资料、仪器参数卡片等是否齐全, 仪器编号与随箱卡片资料是否一致。同时对仪器外观进行检查, 查看仪器外部有无碰撞受损的痕迹, 有无锈斑, 然后用兆欧表测试仪器本身的绝缘能否达到出厂值, 并利用二次仪表测试仪器, 检查仪器线路有无断线, 测值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对于初检不合格仪器将直接退回厂家调换, 所有仪器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三、加强观测质量管理

各种仪器严格按照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进行测读, 观测数据采用专门表格记录, 保证观测系统、连续地进行。每次读数后立即同前次测值进行对照检查, 测值应稳定可靠。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问题, 及时地进行复测, 分析原因, 记录说明。防止过失误差, 减小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提高观测精度。

四、加强事后控制管理

1) 资料整理。资料是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效果的文字证明、依据和记载, 务必要基于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分类整理资料, 并且要做好归档工作, 力争让这些资料做到可靠、完整、真实、准确。

2) 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出现问题, 那么应立即纠正,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监控应贯穿施工全过程。与此同时, 增加监督力度、加强现场抽检, 对于那些质量有疑问或者易出现质量隐患的地方、部位, 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安排专人去现场抽检, 质量问题上实行“三不放过”。

3) 根据规范和规程进行的事后质量检查中, 若发现问题, 那么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及时分析解决。

五、结语

总之,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受到气候因素、自然因素、地理因素等的影响较大, 而令人遗憾的是,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有较多亟待改革的地方, 务必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加强责任心, 以便能够实现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大坝安全监测,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坝的安全性和工作状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深入探讨了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闫亚宁.浅谈大坝安全监测设计及施工的经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15 (08) :135-137.

[2]华伟南, 马福恒, 李子阳.大坝安全监测工程质量评价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18 (07) :109-114.

安全监测项目 篇4

企业中任何工作的开展必须以相应的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企业需要明确自身所需承担的责任,落实好“三同时”制度,规范企业的行为,确保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公平准确。其次,对企业进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宣讲和培训工作,使其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使企业提高对环保保护工作的重视,主动落实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

2.2加强监管与完善环评衔接

环保验收监测和调查都需要建立在环评的基础之上,然而据调查发现在工程“三同时”实施阶段存有部分问题,整个过程衔接不流畅,总有后遗症存在。因此,要有效敦促“三同时”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做好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试生产期间的工程监管工作。除此以外,环保验收监测及调查单位要合理评估和监察整个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环保设施的配置。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环节,对整个生产及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污染、环境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监察和评估。

2.3审慎验收监测内容及时间

在环境验收规定上明确指出,工程验收监测中工程环境污染因子的确定是建立环评报告、设计规划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之上的。以保护环境为根本目的,评定各污染因子的级别,并从实际环境出发来确定污染因子的类型,确保选择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特征污染物要进行进一步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有毒物质。这样才能将企业生产运营中对环境的产生的影响全面真实的体现出来。严格遵循既定的规定及要求,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监测方案,尤其是对于那些对那些比较隐蔽的环境污染项目,要做好加密监测工作,并且要尽可能多的进行采样检测。然而因为理解和把握是难以有效协调,所以在选择采样频率时随意性比较强,这种方法是不够科学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工程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勘察,分析和研究其排舞的规律,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采样方案,确定采样的频率和时间。

2.4增加验收检测类型且设立常态排污监管制度

环境保护监管机构为了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进步,需深入完善环保验收检测指标,提升环保验收监测的技术程度。并增加环保验收检测类型,特别是那些存在有机污染特性的部分。与此同时,科学提升样本采集的时间间隔,避免由于市场需求改变等因素导致企业没能高于75%的生产运行负荷下实行验收检测。制定常态排污监管制度,动态监管常态排污程度与排污总量。实时检测异常排放污染物状况,防止企业进行偷排放和超标排放现象的出现。

总而言之,在生态环保理念日渐深入的今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一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也得到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重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周佩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内涵、缺陷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09):11-12,19.

[2]殷华.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149.

安全监测项目 篇5

1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正常的情况下,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将包含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监测仪器的采购和管理以及监测数据的收集与管理等多项内容。所以, 想要进行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就要分别做好这些内容的质量管理工作。因此,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 承包商需要在工程现场设置质量管理部门, 从而根据工程的总量和施工情况进行工程质量目标的确定, 进而做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就目前来看, 监测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常常包括了对设计图纸的审核、监测仪器材料及运行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认证和处理质量事故等多项工作。而其中, 监测仪器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测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分析则成为了判定工程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的质量目标。另外, 现阶段常用的安全监测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有仪器埋设控制法和监测质量控制法。其中, 仪器埋设控制法是在与监测有关的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时所运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而监测质量控制法则是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管理的方法[1]。总之, 想要保证大坝监测工程的质量, 就要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

2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2.1 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想要使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 首先就要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一方面, 由于工程的设计不仅需要符合行业的设计要求, 还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所以, 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要保证监测仪器的布设既要结合工程实际, 又要明确监测的要求, 从而保证各个仪器的运作能够更加协调。另一方面,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不仅要考虑到工程各方面的要求, 还要考虑到安全技术的问题。比如在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管理人员就要做好对监测设备点位布置合理性的考量。而在工程设计的关键部位, 还要保证监测仪器具有相应的备份。另外, 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有的安全技术问题, 提出相对合理的方案来进行设计的安全问题的改进, 进而实现工程设计的最优化[2]。

2.2 做好对监测仪器及相关设备的质量管理

从本质上来看, 监测项目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监测仪器及相关设备的质量。所以, 监测仪器及相关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大坝的安全。因此,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对监测仪器及相关设备的质量管理, 进而为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一方面, 管理人员要严格进行仪器的采购和监测过程的管理。而对仪器的鉴定, 则需要完成对感应器工作性能的鉴定和对处理显示器的计量的校正。所以, 在进行仪器的鉴定之前, 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好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点。另一方面, 仪器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就会发生性能降低的情况, 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仪器的检测, 并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的意见, 从而确保仪器的稳定性。

2.3 完善项目数据资料的观测与分析评价

在工程施工阶段, 检测数据就是施工建筑物安全和工程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 检测数据也可以为人员研究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状态提供资料。所以, 质量管理人员要完善项目数据资料的观测与分析评价, 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首先, 管理人员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既数据必须与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其次, 管理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监测报告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进而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有所保证。再者, 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 进行重大安全事故的记载, 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而在编制方案时, 人员要统一的进行所有检测数据的收集, 从而保证数据的同步, 进而系统的进行数据的分析。最后, 人员需要对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测量, 并综合的进行各种因素的分析, 从而制定工程项目的安全评估报告[3]。

2.4 加强对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验收阶段,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项目验收的质量管理。具体来说, 就是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变更等资料进行安全监测点的检验, 并要保证监测点的数量、规格等内容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同时也要保证监测点的安装质量符合有关技术的要求, 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3 结语

总之, 在众多水电工程项目中,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想要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 就要从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做好对监测仪器及相关设备的质量管理、完善项目数据资料的观测与分析和加强对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来进行。而只有做好大坝安全监测工程的质量控制, 才能使监测工程更好的为大坝的运行提供服务。因此, 该文对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策略问题进行的研究, 有助于安全监测工程效果的发挥。

摘要:大坝安全监测工程是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着大坝工作状态的好坏和安全系数的高低。所以, 做好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才能够使大坝维持较好的工作状态。因此, 基于这种认识, 该文对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工程设计方面、仪器管理方面、数据分析方面和工程验收方面对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进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电明.有关大坝安全监测工程质量管理[J].中华居民, 2012, 1 (1) :7.

[2]华伟南, 马福恒, 李子阳.大坝安全监测工程质量评价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7 (1) :124-127.

安全监测项目 篇6

水电工程安全监测项目属于水电工程众多项目的其中一种, 主要目的是通过监视掌控水工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状态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验证设计数据、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 从而发挥水电工程的最大效益。

1 监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监测项目安全生产涉及施工行业的各个方面, 在水电工程建设周期中贯穿始终。由于监测工作具有实时性、周期性、作业环境复杂和条件艰苦等特点, 给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1.1 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 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在项目的安全生产中占据了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在项目生产过程中, 领导、基层工作人员、领导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2]。

1.2 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在监测项目生产过程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一是仪器设备的影响:设计, 安装上的缺陷, 需要使用者釆取弥补, 修正和调整;仪器设备的陈旧、老化和破损, 不能正常运行需要使用者及时采取生产改进措施;人对仪器设备的违规操作和超负荷运行需要严格制止。二是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原材料、产品的摆放及管理等, 处理不当都将为安全生产埋下事故隐患。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 或引发为事故之前, 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3 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监测项目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环境条件对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的影响, 包括湿度、台风、暴雨、严寒、酷暑等恶劣环境, 对项目中人员、车辆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施工影响极大。所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的具体条件, 对影响安全施工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安全措施来预防, 并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 预防事故、减少损失。

1.4 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责任制未落实,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安全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领导认识不到位、安全发展认识不足, 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 安全措施不落实,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安全教育与培训不组织,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都能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灾难。安全如果在基层工作人员心中是一项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概念, 基层人员不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和意识, 不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 蛮干, 违章冒险作业, 在遇到危险时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那么安全制度的设立也仅仅是形同虚设。

2 监测项目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2.1 教育和培训员工

生产一线是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基层人员是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人员, 安全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

(1)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从安全意识、安全规程、安全行为规范等方面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 把安全意识教育为先, 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 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 同时, 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 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2) 严格操作规程。不断加强劳动技能培训, 严格施行科学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范, 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2 强化物的管理

在监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中, 必须把安全投入作为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来抓。从设备仪器、作业场所、劳动保障设施等方面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推行车辆、仪器以及相关设备的状态检修, 提高可靠性。通过有效的设备状态检修管理, 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 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高设备利用率。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 实现监测项目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2.3 做好重大环境因素分析和职业健康危险源评价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工前应根据工程情况, 制定详细、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安全技术交底, 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环境因素 (台风、暴雨、严寒、酷暑等) 和职业健康危险 (滑坡、泥石流、高处作业等) 进行评价, 针对重大的因素和危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措施, 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控范围。

2.4 管理制度落实和完善

(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3]。由项目经理负责, 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列入员工考核内容, 并进行严格考核;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 落实到人。贯彻“谁主管, 谁负责,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 使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要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贯彻执行的监督, 二是要加大仪器设备本质安全可靠性的检查, 发现事故隐患, 及时整改, 三是要加大作业现场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四是要加大安全检查的频率, 充分发挥兼职安全员的作用, 将安全检查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3) 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作用, 把工资、资金分配, 绩效等与安全生产紧密挂钩。充分利用经济处罚与奖励这一手段, 约束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一是将安全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直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让职工明白安全就是经济效益, 二是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规范安全操作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真正体现我要安全操作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3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一件贯穿项目始终的工作, 监测项目管理中应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合治理”的主题, 通过对安全生产统一的高度的认识, 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使安全生产的制度真正实现落地。

参考文献

[1]马小明, 甄亮, 田震.企业安全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2]刘作锋.对建筑项目的安全施工的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8) .

安全监测项目 篇7

1方法

1.1采样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结合工作场所现场调查情况确定检测点,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1.2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按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称重法,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1]。游离Si O2含量的测定按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进行检测[2]。

2结果

2.1总体监测情况

根据郧县执行2009年中央补助职业病防治(矽肺)哨点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县抽查作业场所有粉尘危害因素的中小型企业38家进行了现场监测。设监测点404个,采样404个,监测了空气中粉尘浓度和游离Si O2含量,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超限倍数进行判断[3],粉尘浓度监测点合格254个,超标150个,总合格率62.87%。游离Si O2含量矽尘最高(93.42%),石灰石最低(1.65%)。

2.2不同生产企业粉尘检测结果

郧县有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粉尘浓度检测结果相差较大,粉尘浓度高点主要集中在水泥制造企业和矿石加工企业,水泥制造业粉尘浓度为8.7 mg/m3(1.7~62.7 mg/m3),合格率为26.92%;矿石加工企业粉尘浓度为6.7 mg/m3(1.7~50.6 mg/m3),合格率为43.75%。见表1。

2.3不同种类生产性总粉尘检测结果

郧县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中粉尘类别主要有矽尘、煤尘、砂轮尘、电焊尘、水泥尘、重晶石尘、大理石尘、石灰石尘、石膏石尘和其他尘。矽尘和水泥尘是生产性总粉尘浓度合格率最低的的粉尘类别,矽尘浓度为21.4 mg/m3(12.3~50.6 mg/m3),水泥尘浓度为8.7 mg/m3(1.7~62.7 mg/m3),合格率分别为4.65%和29.55%。见表2。

3讨论

通过对郧县38家有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工作场所404个采样点生产性粉尘的调查测定,基本查清了我县有粉尘危害因素企业中生产性粉尘的性质、种类、浓度及其分布特点,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进而帮助和指导了企业做好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

生产性粉尘对劳动者的危害较为明显,生产性粉尘中的游离Si O2是导致尘肺的主要原因。我们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产性粉尘浓度严重超标。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防尘综合措施未落实,少数企业无除尘设施,尤其是重晶石及石粉加工企业。今后,各级监督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指导企业加强防尘综合措施的落实,采取革新工艺、密闭生产、湿式作业、通风换气等措施[4],做好尘毒的治理,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通过本次调查还发现大部分企业未给工人配备防尘口罩,而是棉纱口罩,只有少数企业配有防尘口罩。另外,由于一部分工人的个体防护意识较差,现场佩戴口罩的工人较少。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指导企业配备防尘口罩,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企业和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

建议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执法检查,制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作业岗位生产性粉尘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计划、有目标地治理尘肺职业病危害,改善作业条件,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的测定[S].

[2]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S].

[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农业外资项目监测评价管理探析 篇8

监测评价工作,作为监督工程进度、支付情况和效益发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省、市、县三级项目单位均配备了监测评价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按期向亚行提交相关报告,较好完成了项目监测评价工作,受到亚行好评。

1山西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测评价做法

1.1科学设定指标,组织开展项目基线调查工作

为对项目实施前后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在项目启动初期,组织市县项目监测人员开展项目基线调查工作(以2009年为基期)。建立项目基线调查工作指标体系,内容涉及农村农户抽样调查、县级乡级基础数据、农户基本情况等内容,组织市县监测人员对项目基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项目实施前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进行分析汇总。

1.2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项目实施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从项目实施初期,就应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将项目实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于种植类项目,要求农户尽量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在日光温室和拱棚项目中,提倡使用防虫网和诱虫黄板,减少农药使用量;购置节水设施,推广滴灌、喷灌、管灌等节水技术,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建立了合理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项目区空气、水质、农业灌溉、土壤肥力等方面影响,进行系统、全面的监测。除此之外,还将环境监测工作穿插于日常工作中,通过实地调研,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定期监督检查,指导农户按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3认真组织市县监测人员做好项目常规监测工作

根据《项目协定》和《项目管理手册》等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各市县项目监测人员对项目工程、财务、支付、培训、咨询等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及时采集汇总相关数据,按时编制完成《项目进度监测报告》。截至目前,已向亚行上报《项目进度监测报告》共20期。组织市县项目办开展项目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及时采集相关数据,在对所报数据进行核实、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起草《项目环境监测报告》,目前已向亚行上报《项目环境监测报告》共6期,圆满完成了项目监测评价常规工作。

1.4强化人员能力建设,定期开展监测评价培训

为提高各市县项目办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省项目办每年组织项目监测人员开展监测培训工作,内容涉及项目基线调查、效益分析、环境监测、完工评价等方面。培训采取专家授课与项目人员授课、课堂讲授与地头培训、讲解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等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大大提升了监测人员业务水平,保证上报数据较准确、合理,提高了监测评价工作整体水平。

1.5及早开展项目完工评价工作

完工评价是项目监测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亚行对项目开展后评价的基础。从2013年开始,加大项目调研力度,通过查看项目档案、听汇报、问询等方式,走村访户,了解各子项目效益发挥情况,为项目完工评价工作做准备。2015年,随着项目进入尾声,工作重心从常规监测向完工评价转移,对农村、农户抽样调查工作进行安排,指导各市县按照要求,对项目整体实施和效益发挥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赴项目市县督导检查,对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强化与亚行沟通力度,了解亚行对《项目完工报告》编写格式和具体要求。目前,项目完工评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完工报告大纲》已完成,《项目完工报告》正在起草编制中,将于2016年年底前修改完成并上报亚行。

2项目实施成效明显

监测评价结果显示,项目的实施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1经济效益明显

截至2015年底,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12.97×108元,占中期调整后总投资14.06×108元的92.2%,实现产值18.9×108元,人均增收近3 500元。

2.2项目社会效益突出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区养殖业、特色高效优势农业和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直接带动农户39 719户,受益人口达17.9×104人,占计划目标的82.7%;创造劳动就业机会10×104人以上,其中妇女参与达近6×104人,参与率达55%以上。

2.3项目实施生态效益明显

项目实施增加绿地覆盖面积7 780 hm2,提高绿地覆盖率0.1%,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296×104t,年可降低固定粉尘3.89×104t,养殖项目年增加有机肥还田120×104t。90%的日光温室项目户采用管灌、滴灌、渠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约30%左右,大大提升水资源使用率。

规范、高效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该项目于2015年获得了“亚行最佳表现贷款项目”称号。

3项目监测评价存在的问题

项目的监测评价工作总体进展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监测评价工作的开展。

3.1项目设计与监测评价框架中部分指标设计不合理

项目设计与监测评价框架(以下简称DMF)中绩效指标的设定十分关键,它的完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亚行对项目实施的总体评价。由于监测人员没有参与设计,项目DMF中绩效指标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具体来说,多年生作物的产出单位设为吨,且是按盛果期产量进行设定。这会造成到项目结束时,苹果、梨等多年生作物由于未进入盛果期,根本不可能达到设计产量,这必然会影响亚行对项目的总体评价。

3.2项目监测人员变动频繁,影响监测正常开展

部分市县项目办领导对监测工作不重视,认为监测工作就是报报数据,与工程、报账工作相比无足轻重。认为只要完成了工程,通过了验收,即使不报监测数据,也会得到项目报账的这种心理,导致部分县监测人员变更频繁,监测工作被边缘化,甚至可有可无。还有不少市县监测人员身兼数岗,既要搞工程,还要做报账,又得搞监测,疲于应付,导致所报的数据质量不高,存在漏报、错报现象,这都影响到了监测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

3.3《项目进度监测报告》上报频繁,增加监测人员负担

根据同亚行谈判情况,要在每季度第1个月月底前向亚行报送上一季度《项目进度报告》,一年共上报4次。起草《项目进度报告》是十分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字繁杂而琐碎,牵一发而动全身,内容涉及到5市26个县及各个业务科室,工作量非常大。为了及时递交报告,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十分辛苦。但同时,由于气候原因,并不是每个季度都有工程完成。比如,一季度工程量十分少,甚至根本没有,但还得如期起草报告,反映当期无工程状况,大大增加了监测人员工作量。

3.4项目监测数据上报不够准确,存在重报漏报现象

根据《项目管理办法》规定,项目单位完成计划工程后,可由县项目办组织开展工程验收,验收通过的工程即可作为项目已完成工程监测上报省项目办。在实际操作中,市县项目人员经常通过电话形式口头上报省里,随意性较大,数据漏报、重报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无形中加大省监测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4建议与对策

认真总结现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对下一步监测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 DMF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

监测人员要尽早参与DMF设计,确定合理、可行的指标。种植类子项目产出单位要设定为公顷等面积单位,指标设定宜粗不宜细,宽泛而灵活,可操作性强,利于亚行给予项目“满意评价”。

4.2要高度重视项目监测评价工作

监测评价工作是亚行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从项目实施进度、环境监测到完工评价等内容都需要项目单位监测人员编制上报亚行,是亚行了解项目的一个重要渠道。亚行的监测评价业务由实施评价局负责,近几年,随着亚行对项目评价工作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人员、制度、资金等方面投入,评价局也随之升格为正局级单位。因此,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监测评价工作,尽量使监测人员固定、专职,如特殊原因造成人员变动,要尽快补缺,保证监测工作连续性。要加大监测工作话语权,将监测评价工作与年底项目系统评比表彰相结合,提升市县项目办对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4.3《项目进度监测报告》以半年报送一次为宜

在申报下一个项目时,要向亚行争取半年报送一次《项目进度监测报告》,这样既可反映项目当期实际进度,又可减轻监测人员工作负担,从而有时间、有精力从事其他方面监测工作,做更多有意义的探索与创新。

4.4上报监测数据要以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材料为准

安全监测项目 篇9

1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一般水泥生产企业包括石灰石矿山开采、熟料水泥生产及余热发电系统。水泥生产过程主要是“两磨一烧”:即将原料经过破碎、粉磨, 然后在燃烧设备内烧成熟料, 最后将熟料与添加剂粉磨成水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 水泥生产已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时代, 在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 物耗、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均较之前有大幅降低。

从源强分析, 回转窑、冷却机、磨机等是主要的粉尘排放源, 石灰石矿山粉尘主要来自矿山开采的穿孔、爆破、采掘、运输及破碎过程, 产生量小;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直接产生废水, 仅一些高温、高速运转设备的冷却水, 基本可实现循环使用, 其废水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 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水泥生产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 主要发生部位在磨机、风机、空压机等, 余热发电系统噪声主要来自汽轮发电机组等。

2 特征污染物

2.1 粉尘

粉尘是水泥行业最主要污染物, 在物料的破碎、堆放、粉磨、储存、烘干、输送、烧成、包装及散装出厂等过程中均有产生, 其除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外, 还可造成土地碱化, 对城镇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破坏更是不可忽视。

2.2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又一重要污染物, 水泥回转窑的烧成窑尾是排出二氧化硫的主要环节, 主要来源于含硫的煤在回转窑内的燃烧及煅烧熟料时生料带入的硫。二氧化硫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减排控制考核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 水泥工业企业必须安装相应的脱硫设置, 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具有腐蚀性可直接威胁工业设施、生活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安全;形成的酸雨和酸雾对湖泊、地下水、建筑物、森林、古文物等构成腐蚀, 同时.长期的酸雨作用还将对土壤和水质产生破坏。

2.3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 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严重影响视野:也可形成酸雨, 污染土壤、腐蚀建筑物等。水泥工业企业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产生于高温煅烧过程, 它的排放量与煅烧温度、空气含氧量及反应时间有关。煅烧温度越高, 氧气含量越大, 反应时间越长, 生成的氮氧化物就越多。近年来, 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已引起国家重视, 该指标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总量减排考核指标, 加以严格管控, 对脱氮设施的安装要求正在逐步提高。

2.4 氟化物

氟是一种积累性毒物, 长期接触可引发慢性中毒, 导致氟牙症或氟骨症, 使人体骨骼受害, 上下肢长骨疼痛.重者骨质疏松及增生。易发生骨折等。新型干法窑由于不用萤石, 氟化物排放量大幅减少, 而残余的氟化物多以粉尘状态的氟化钙呈现。

3 监测内容

水泥工业企业生产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状况表明, 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监测应是该行业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的重点, 噪声也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因子, 由于基本无工艺废水产生, 因此废水监测主要针对生活污水;另一方面, 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批复的符合性, 也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否达标也是该项目能否通过验收的重要因素。

3.1 废气

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监测和评价主要以《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2004) 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泥制造》 (HJ/T 256-2006) 等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 在每个窑炉的窑头、窑尾均应布设废气监测点位, 同时现场踏勘排气筒高度是否符合要求;监测频次通常为连续2天, 每天3次, 无组织排放为每天4次。主要监测因子包括废气参数,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浓度、排放速率、除尘效率以及脱硫效率等。

3.2 噪声

对于生产带来的噪声应从控制声源、阻拦声音传播和加强个人防护等方面考虑。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以监测厂界敏感点昼夜噪声为主, 以《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为评价依据。在完成点位监测的同时还应查看其减噪措施和厂区绿化情况, 考察其是否选用低噪声设备、有否安装消音设备、高噪工艺是否采用封闭式围护结构, 厂区绿化面积是否达标等等。

3.3 废水

废水监测以生活污水为主, 通常情况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为评价依据, 监测项目涉及p H、化学需氧量 (CODCr) 、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4 结语

水泥行业是重污染行业之一, 应严把环保准入关, 对其的环保验收监测应从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和特征污染物入手, 开展全面细致的监测和科学评价, 将其各类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确保其在后续正式生产时可以稳定排放、达标排放, 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水泥工业生产特征入手, 全面分析水泥工业特征污染物, 提出该行业竣工环保验收时应该注意的关键点, 使技术人员在对水泥工业项目进行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更加全面、科学。

上一篇: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下一篇:采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