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游戏的作用

2024-05-13

手指游戏的作用(共11篇)

手指游戏的作用 篇1

智能在于手动, 健身要先健脑, 健脑要先健手, 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 不仅具有有趣性, 而且具有能在玩中锻炼小班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 促进大脑与手部神经的协调, 以及手口一致对等特点。 因此, 手指游戏往往与多种领域结合, 进一步促进小班幼儿发展。

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越来越提高, 许多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手指游戏越来越重视。 家长和教师更愿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成长, 更愿意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 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 手指游戏能够丰富小班幼儿的游戏形式, 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

一、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

王玉娟在《小班幼儿手指游戏的开展与实施》中提出手指游戏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我们利用这个时期幼儿好模仿, 喜欢不厌其烦重复某一动作的特性, 提供丰富的手指游戏, 予以恰当积极的指导和训练。幼儿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 伸展、摆动表现不同的物体, 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任丽娜在《漫谈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中指出“手指游戏的情商功能:稳定小班幼儿入园情绪”, “手指游戏的表达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手指游戏的机体功能: 发展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手指游戏的智育功能: 提升小班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手指游戏的交际功能: 有助于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陶于兰在《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中介绍了手指游戏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 以游戏为生命的。 ”手指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 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 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 对健脑什么有益, 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十分重要。

二、手指游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手指游戏的认识深度不够。 通过访谈了解到, 每个教师都能认识到手指游戏对幼儿的意义, 但是从教开展手指游戏开展的原因及实施方式看, 教师是为了消磨空余时间而开展的手指游戏, 没有考虑此次开展的手指游戏对幼儿有什么意义, 也很少考虑到怎么向幼儿实施。所以幼儿园开展的手指游戏仅仅是为了消磨多余的时间, 对于所做的手指游戏能否引导幼儿在边说、边做、边记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师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思考。 这样, 教师只是为游戏而做手指游戏, 体现不出手指游戏的真正价值。

2.选择的手指游戏不新颖。 通过观察了解到, 教师选择的手指游戏都没有新意, 如:“一根手指头啊, 一根手指头啊, 变啊变啊变成毛毛虫啊。 两根手指头啊, 两根手指头啊, 变啊变啊变成小白兔啊。 三根手指头啊, 三根手指头啊, 变啊变啊变成小花猫啊。 四根手指头啊, 四根手指头啊, 变啊变啊变成螃蟹爬啊。 五根手指头啊, 五根手指头啊, 变啊变啊变成大老虎啊。 ”这种类似的手指游戏是经常用到的, 对于刚入学的小班幼儿来说是挺好的, 他们可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游戏, 就会非常感兴趣, 从而能够促进手指的小肌肉锻炼。 但是一段时间后, 继续选择这个手指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就缺少新鲜感了, 小班幼儿很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所以, 教师在手指游戏的选择上要新颖,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手指游戏, 激发幼儿兴趣。

3.幼儿园制度安排得不够完善。 笔者所在幼儿园里的教师有很多事情要做, 因此教师对手指游戏没有很重视, 把心思都放在了手头的工作上。 笔者观察到:有的教师在开展完活动后, 就让幼儿看动画片, 自己就在一旁做幼儿园里布置的任务。 这样, 教师就没有空闲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或思考一些有趣的手指游戏, 或者是对幼儿身心有益的手指游戏, 更别说与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了。

三、手指游戏的教育对策

1.充分认识手指游戏的意义。 要充分认识到手指游戏在小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意义, 只有充分地认识, 才能更好地实施。 手指游戏不仅是只为消磨时间而进行的游戏, 更要体现到教育理念中。 手指游戏可以让小班幼儿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进行模仿, 从而发展幼儿的大脑神经、 语言能力、肢体配合能力及手口协调能力。

因此, 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 以适宜的方式将教育目的转化到手指游戏中, 多考虑让幼儿能够在玩、说、做过程中成长, 这样所开展的手指游戏才能满足并发展幼儿。

2.采用适当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指游戏。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 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手指游戏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选择一些节奏性强的、有趣的手指游戏。 如: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 既有节奏性, 又能锻炼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度, 更能帮助幼儿学习五以内的数字。 还可以选择幼儿喜爱的手指游戏的类型, 像音乐类的手指游戏、数字类的手指游戏和动物类的手指游戏, 如《小老鼠上登台》这一音乐类的手指游戏, 既有趣又欢快, 尤其在歌词“叽里咕噜滚下来”这句中幼儿会特别感兴趣。 选择的手指游戏要不定时更换或者同一个手指游戏换不同方式, 比如在形式上可以请幼儿做小老师, 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 这种方式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他们对于做小老师的竞争意识很强, 因而采取这种方式就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 手指游戏很直观, 符合小班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 因此便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

3.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将手指游戏融入进去, 让教师更加重视手指游戏。 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做手指游戏外, 还能在活动中进行, 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课程结合起来, 或者幼儿园开展一些关于手指游戏的活动, 选出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手指游戏等, 这样教师就会更加重视手指游戏, 小班幼儿就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了。

手指游戏的作用 篇2

俗话说“心灵手巧”,看来智力的发展与手的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一个动手能力正有待培养,智力正在开发的幼儿来说手部运动更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手指游戏以声音和动作配合的简便形式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手指游戏对时间、地点、场地环境,游戏规则等的要求更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见效尤为显著。

一、手指游戏灵活双手,有助于小班幼儿大脑发育

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小班幼儿身体稚嫩,手部控制能力弱,尤其需要锻炼。手指游戏本身具有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还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

二、手指游戏简便易学,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小班幼儿是刚脱离父母融入集体生活,初步学习社会交往的弱势群体。他需要适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形式与内容去和老师、同伴互动,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适应新的环境。那么手指正是幼儿亲切熟悉而又方便探索世界的身体运动器官。手指游戏以浅显易懂,语言流畅,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手指谣配合动作的简便形式让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在幼儿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加强幼儿与老师及集体的互动,增进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手指游戏形式多样,可以自己双手交替自娱自乐,每次孩子们都会和着集体稚嫩的歌谣声自得其乐的反复游戏。更可以找同伴合作游戏。这时,我让孩子自由选择朋友并用双手抱一抱对方,使幼儿更专注于和对方的合作,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游戏反复数次后,我鼓励幼儿找一个新朋友做游戏,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活动、小组活动。手指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学习手指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手指游戏歌谣丰富,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受年龄段的影响,小班孩子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手指谣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色,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又因为小年龄幼儿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边做动作边说话,手指游戏也正好适应幼儿这一特点。一个动作鲜明有趣的手指游戏,配上一首朗朗上口的手指歌谣往往能比一个故事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倾听、学习与模仿。手指谣内容丰富,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小手变变》(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蝴蝶呀,飞呀,飞呀,飞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螃蟹呀,爬呀,爬呀,爬呀)。小班幼儿对简单鲜明的动物形象有很自然的情感,也乐意参与表达对它们的认识。幼儿经常边念边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愉快表演。有些孩子还能替换歌谣的内容,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有的孩子会质问同伴某种动物的叫声不对,在这样开心轻松的环境中幼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高。

四、手指游戏渗入生活,有助于规范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受生理、心理发展的限制在生活活动中常不受活动规则的约束,教师的说教收效甚微。手指游戏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比如洗手前,我教孩子做一个手指游戏。“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关掉水龙别忘记” 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龙头关掉,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谣:“老大睡了,老二睡了,大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这些游戏可以组织在饭前、分组喝水时,离园前数分钟。这样既减少孩子无意义等待的时间,又避免幼儿一日活动的小环节中因孩子无所事事造成吵闹和混乱,也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更有助于班级集体良好常规秩序的形成。

五、手指游戏形象有趣,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权力和需要。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我上幼儿园,棒棒棒。)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这些家庭成员,幼儿很形象地体会到了爸爸的能干、妈妈的勤劳,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也都有自己的本领。调皮的我会敲小鼓,爱玩玩具,也能独立的上幼儿园。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里,积极的鼓励下,幼儿会感到很安心、自信,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动手动脑的手指游戏中舒展了幼儿的身心,增强了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语言、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手指游戏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手指游戏;指导策略

【作者单位】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 D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7-02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下文简称“我园”)开发了民间游戏这一园本课程,民间游戏材料的易取易得、游戏的趣味性和易推广等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幼教工作者,它已经成为我园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游戏种类“手指游戏”谈谈笔者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指导策略和方法。

一、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游戏时机

1. 将手指游戏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始终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幼儿从三岁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这个时期幼儿要去适应集体生活,变化会比较大。常常他们会因为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此时如果新的集体生活丰富有趣,具有吸引力,幼儿就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分离焦虑的症状。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多组织游戏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数手指游戏都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和老师一起边游戏,边念儿歌,能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里来,使幼儿和老师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例如在餐前餐后的时间,手指游戏的运动量不是很大,同时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在活动区以及晨间接待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手指游戏,晨间接待的时候幼儿三三两两地来,老师此时如果能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可以很快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从而为幼儿快乐的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亲子时光,玩手指游戏

亲子游戏在家庭中是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亲子之间的交往对于各代人都是需要的。良好的亲子交往有助于各代人之间的沟通,减少冲突。由于我园所选用的手指游戏内容是本地流传下来的,因此家长朋友们也对游戏的内容比较熟悉,例如手指游戏“金苹果、银苹果”,这个游戏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边念儿歌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做这种游戏,既动手又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益于智力发展;两个游戏者坐得很近,增加了亲密感,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只有关系密切以后,孩子才会向长辈倾诉自己的内心话,愉快地“听家长的话”,而不是“俯首听命”。亲子游戏是在家庭中共同度过闲暇时间的一种交往手段,因为亲子游戏有利于加强亲子间的亲密性,通过亲子游戏,成人可以引导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培养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小班的家长在家里也和孩子玩手指游戏,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由于在家和在园都玩同样的游戏,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确定适合的指导方法

学前期是儿童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责任。在指导小班孩子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稳定、观察能力较弱;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到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岁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那种要求小班幼儿好好坐着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根本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边做边说”的行为,使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变得更愉快。而手指游戏大多是这种边做边说的模式,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那么幼儿在学习手指游戏的时候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1. 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是将游戏的玩法设计成相应的图示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方便幼儿理解和学习。图示法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幼儿玩“手指歌”这个游戏的时候,根据儿歌的内容(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点点点,两根手指两根手指剪剪剪,三根手指三根手指叉叉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弯弯腰,五根手指五根手指开花花。)绘制图示,让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有直观的印象,当看到图示中食指伸直,其余四根手指弯曲,幼儿自然就会按照图示的样子模仿,在图示剪、剪、剪的部分除了绘制手指动作外还在旁边画上一把小剪刀;在图示叉叉叉的部分同样除了手指动作外加上叉子的图片,这些实物结合动作的图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此时,先鼓励幼儿自由地模仿图片中的动作,再按照儿歌内容顺序逐个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游戏,并且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游戏兴趣。

2. 情景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幼儿感性认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幼儿身临其境,通过给幼儿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即直接和间接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情绪,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鲜艳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在手指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将游戏内容制作成PPT,播放给孩子们看,在组织“厨师乐”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将幼儿园厨房的师傅们工作的情景播放给孩子们看,同时鼓励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担任厨师,尝试使用各种餐具进行烹饪制作,让幼儿对厨师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影响,在进行这个游戏时,让每一个孩子戴上厨师帽,在幻灯片中播放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场景,给幼儿具体的场景,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学会这个游戏。

3. 角色扮演法

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他们常常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具有创造性,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他们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为如此,他们特别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当老师说天要下雨了,他们马上就会双手抱头,好像真的马上就要下雨了。当老师说是谁家的小狗在叫,他会马上扮成小狗并发出“汪汪”的叫声。在指导幼儿进行“手指娃娃”这个游戏的时候,笔者鼓励幼儿扮演手指娃娃这个角色,当儿歌念到手指娃娃都睡着了的时候,全班的孩子都会特别安静的趴着假装睡着的样子,当老师念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的时候,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的做起床的样子,整个游戏的过程,幼儿都会沉浸在角色扮演中,并且乐此不疲。

手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手指小肌肉得到锻炼,同时由于大部分手指游戏都配有相应的儿歌,因此游戏的过程能够使孩子感统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手指游戏在小班的应用很广,这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合理需要,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点滴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幼儿开展手指游戏,通过组织手指游戏训练孩子手指的灵活性,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组织手指游戏又能起到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前一个活动中吸引过来,为马上要开展的活动起到准备的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相信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留心观察,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游戏指导策略和方法,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浅谈幼儿手指游戏的功效 篇4

1 手指游戏, 能丰富幼儿语言的感受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在知识经济空前发展的当今世界, 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 交往增多了, 语言智能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 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大会讲普通话时, 我们指导他们玩《捶一捶拍一拍》:小朋友边弯大拇指边说“小一睡”;弯食指说“小二睡”;弯中指“小三睡”;……再逐一翘起各手指“小一到, 小二到, 小三到, 小四到, 小五到……”这例手指游戏儿歌非常简单, 多为反复句,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玩手指的过程中就学会了“一、二、三、四、五, 睡, 到”等的正确发音。

又如我们和孩子一起玩《数数歌》:

一间房两块糖, 三把伞四支枪,

五副眼镜六碗汤, 七只兔子八头象,

加上九朵小红花, 十个朋友喜洋洋。

这则手指游戏的儿歌节奏明快韵律优美,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孩子们边表演边说唱, 在浓浓的兴趣中发展了语言智能。同时手指游戏的儿歌在编拟时遵从知识内容的升级变幻。

《十个手指变变变》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动物名称:

一根手指头呀, 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 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 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小花猫呀;

四根手指头呀, 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螃蟹走呀;

五根手指头呀, 变呀变呀变呀, 变成小鸟飞呀……

可以说, 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丰富, 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 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促使了孩子语言感受性得到充分发展。

2 手指游戏, 能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幼儿期身体各器官或组织 (包括脑) 尚未发育成熟,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手指肌肉骨骼还没充分发育, 正是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健康目标之一就是动作协调、灵活。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所以, 我们利用这个时期幼儿好模仿, 喜欢不厌其烦重复某一动作的特性, 提供丰富的手指游戏, 予以恰当积极的指导和训练, 来促使幼儿获得许多动作技能, 发展小肌肉群, 促进他们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

例如小班的《我的小手有力量》蕴涵丰富的手部动作:

(握握手) 用力握拳,

(伸伸掌) 弯曲伸直,

(捏捏指) 五指指尖捏在一起,

(张一张) 五指用力张开,

(我的小手有力量) 双手握拳, 敲打三次。

在双手握拳、五指弯曲、张开、指尖捏拢、双拳敲打中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正所谓“心灵手巧”, 同样, “手巧”的孩子才“心灵”。对孩子来说, 双手越灵活, 大脑得到刺激和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让孩子“动手”就相当于帮助大脑做“体操”, 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一种方法。

3 手指游戏, 能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合作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但同时也是一个更需要合作的社会。一位著名企业家说:“企业选人的首要标准是能与人合作。”因此, 今天培养孩子时, 不能只培养他一个人单独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而是要培养他能跟一群人一起合作做好一样事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的好品质”。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 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 交往能力较弱。而我们开展的手指游戏就是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 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 去友好相处, 去学习合作。

比如手指游戏《炒黄豆》、《推磨》等, 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 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 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而《编花篮》、《堆馒头》、《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 他们相互协调、模仿, 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很显然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是在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慢慢完善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偶尔碰到非所愿的状况, 可是当看到孩子们乐翻天的灿烂笑脸时, 就会知道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胜于了一切。

4 手指游戏, 能激发幼儿审美创造性

画画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天生就会画画, 他们用绘画体现情感, 表现心智。

在手指游戏活动中, 我们发现, 孩子不仅仅满足于手指表演, 他们还爱打扮手指。在他们眼里, 每个手指游戏都是一个好听的故事, 一幅动人的画面, 里面充满幻想充满创造。于是, 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拓展手指游戏, 调动幼儿兴趣与需要, 激活想象力, 激发审美创造性。

兴趣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孩子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 会主动参与。因此, 在手指游戏拓展画中, 我们不以教师为主, 而把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 以孩子兴趣点为活动出发点。有时, 玩好手指游戏后, 我们和孩子一起将手指装扮成指宝宝。有时以“手”为对象, 通过丰富的手形变化, 诱导幼儿“像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在孩子们的笔下, 一个手形能变成各种小动物, 一个手势能讲出一个故事……整个过程中, 孩子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没有强制的命令, 没有被迫的模仿,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孩子们在玩中学画, 在玩中求乐。他们按自己的想象, 以自己理解的图式和形式去表现、去创造, 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获得情绪满足, 形成浓厚兴趣。

孩子的手指画、手影画贴近幼儿生活, 富有情趣, 色彩鲜艳, 生动活泼。使幼儿感受到一种激动, 一种生命力;使我们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 每个孩子都能行, 每个孩子都很独特;使我们体会到孩子的作品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5 手指游戏, 能提升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大班的倒数学习中, 我们引入手指游戏《五个宇航员》:

五个宇航员, 太空去探险

第一个说, 太空路遥远

第二个说, 航行不安全

第三个说, 困难我不怕

第四个说, 快准备出发

第五个说, 地球再见吧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起飞!

幼儿对最后的“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起飞!”特别感兴趣, 百说不厌。于是, 自然而然地就一下子全部理解了倒数。

手指游戏描绘展示了一种情景, 使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手指游戏成为我们学习数学活动的有效方式, 它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学逻辑智能。

手指游戏的尝试为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为儿童成长带来了鲜活的气息。我们以平实的作风, 开启着孩子们的智慧潜能;我们用舞动的手指, 启迪着孩子们心灵的世界。S

摘要:幼儿手指游戏能促进幼儿智能多元的发展, 尤其对语言感受性、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人际交往的和谐性、审美的创造性、逻辑思维的周密性等开发能起到独特的功效。

手指游戏手指谣教案 篇5

1。能随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故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2。在老师语言的提醒下,能够手眼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落叶》儿歌

活动过程

1。听故事,熟悉儿歌内容。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2)整合并提炼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用儿歌的相关语言帮助幼儿总结。

总结: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像一只蝴蝶,飞到空中追追。

2。在熟悉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

(1)教师朗诵儿歌

师:我们可以看着图片说一说。

(2)幼儿学说儿歌。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儿歌说一说!

3。进一步学说儿歌,并探索儿歌内容的相关动作。

(1)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儿歌中说到的事情?

秋风秋风吹吹,(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节奏弯曲手指)

树叶树叶飞飞。(双手在身体右斜上方,手心手背手腕花)

好像一只蝴蝶,(双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其余三个手指竖起,双手拇指相碰)

飞到空中追追。(其余四指分开扇动)

(2)与幼儿讨论动作,并熟悉基本手指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刚才的儿歌连起来做一做。

4。完整游戏。

幼儿园开展手指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手指游戏;脑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26-02

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简单的律动、节奏,通过手部动作加言语而创设出游戏情景,进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利用手指游戏手指的运动促进幼儿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开拓幼儿语言发展的潜能,发展幼儿的智力。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历,谈谈在教学中对手指游戏的实践,及一些思考。

一、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应用的意义

所谓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吟唱,深受幼儿的喜爱。手指游戏通过儿童的言语和手部动作构造了一个游戏情境,创造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借助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活泼欢快的形式,既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性,又拓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表现力。另外,幼儿学会了手指游戏,会乐意在各种场合大胆表演。而且手指游戏可以为幼儿创造充满情趣的天地,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手指游戏具有便捷、简朴、轻巧、灵活的特点。手指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它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作为教育者,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就是手指游戏给幼儿带来手指的活动、语言认知的发展、思维想象的萌芽和创造表现的欲望以及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我觉得在众多游戏中,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二、幼儿园手指游戏应用的现状

1、现状

经过在幼儿园的调查中,我觉得在幼儿园中,手指游戏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课间的小游戏,大多数都是在吃饭前后或是放学前玩,并没有考虑到手指游戏的重要性。

2、产生的原因

(1)教师忽略了手指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2)现在的家长及老师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成绩和玩一些智力游戏,而忽略了一些可以拓展孩子语言、理解、认知、想象的小游戏。

三、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1、手指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有很多的幼儿都很好动,喜欢玩,这就会让家长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喜欢玩而不去学习,智力发展会落后。其实家长们并不需要有这些困惑,比如说:有的孩子2岁~3岁有了探究欲,就会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好奇,从而会去弄清楚这是什么,而且会拆东西,等长大一点,不光喜欢拆东西,还会试着把拆的东西拼起来。针对这些,家长应该给孩子选一些可以拆的物品玩:搭积木是2-3岁的孩子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他们可以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象不断的选择和拆拼积木,同时也享受着手脑并用的成果。孩子长大一点后,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剪贴、折纸、撕纸、绘画、蒙眼辨物等活动材料,训练孩子手的灵活与精确,发展操作与创造力。此外,从孩子智力发展的角度而言,弹琴也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双手并用的活动,在一定的音乐旋律中,手、眼、脑的良好配合更有益于心智发育和完善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所以我认为手指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且科学研究也表明,运动能够提高脑组织内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水平,鼓励和引导孩子增加运动量对发育中的大脑确实能产生持久的益智效果,不过手的活动在肢体运动中尤为重要。虽然人手表面积仅占身体表面积的1%,但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有的运动和感觉代表区域却是最大的,它几乎能达到1/3至1/4。经过进化,人大拇指运动区在大脑皮层中的面积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而人手上有100万根神经和大脑联系在一起,手的高度灵活是和大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于强化。手的运动越频繁,思维会变得越敏捷,手指功能越多越精细,越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家长不必为此感到困惑。而且手指游戏能够使幼儿“游”中强体,“戏”里启智,它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

2、幼儿园中手指游戏的应用

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期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幼儿园教育中要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为游戏开展创设条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帮助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民谣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生活在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现代幼儿喜欢民谣,乐唱民谣,我建议应该将有趣的手指游戏与民谣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学习民谣中获得发展。而且,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孩子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幼儿活动手指,大脑能够得到锻炼。因此,幼教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宝宝的聪明与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在说歌谣和做游戏过程中,随语言节奏的变化变换动作,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的增殖,使幼儿反应更加敏捷,更加心灵手巧,更加聪明和智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还有大脑,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幼儿在玩手指游戏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手指游戏必须具有健康性;

(2)幼儿在玩游戏时,要注意安全性,不能玩一些危险的游戏;

(3)幼儿在玩手指游戏时还要注意卫生,玩过游戏后要洗手,保持手的清洁。

四、结论

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让家长和老师知道手指游戏的重要性,把他运用能够在孩子和学生的学习中,让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赵淑艳.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周刊.2015(03)

小班幼儿手指游戏的开展与实施 篇7

一、手指游戏的组织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 手指肌肉还没发育完全, 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在选择手指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适宜选取一些篇幅简短、手指动作相对简单的内容。 游戏的趣味性更强, 这样才能足够吸引幼儿。

1.情境导入法。

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玩游戏等导入情境, 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 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兴趣是学习的根本。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 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开展手指游戏。例如:手指游戏《我和海龟》中, 我先引导幼儿说说海龟的样子, 然后抓住海龟的脖子会伸缩这个特征开展游戏: 幼儿扮演海龟在大海里游, 老师碰到哪个海龟, 海龟就把四肢缩起来。通过这个游戏, 孩子们对海龟有了进一步认识, 对手指游戏业更感兴趣。

2.图片提示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图片, 生动、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游戏内容,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内容。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发现,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比较难的游戏虽然兴趣很浓, 但是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图片直观易懂, 当游戏内容比较丰富, 幼儿不易记住时,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上提示性的图片, 给幼儿起到提示作用。

3.多媒体介入法。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游戏中的各种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介入游戏, 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例如:手指游戏《大苹果》的多媒体课件就是以一只大苹果的口吻念儿歌, 漂亮的画面和有趣的话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应用多媒体, 幼儿可以观看生动活泼的动画, 感受乐趣, 无意识地跟着动画里面的情景念儿歌, 模仿动作, 从而达到引导作用。

4.合作示范法。

是指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 在其他幼儿面前示范游戏。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需要准备教具, 只要与合作的幼儿排练好, 较好地表现这个游戏的儿歌内容和身体动作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通过观看合作表演对游戏产生兴趣, 增强表现欲望。应用这个方法需要教师与合作者有很强的表现能力,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是只适合一些有合作内容的手指游戏。

二、组织幼儿手指游戏的注意点

1.规范幼儿在手指游戏中的手指动作。

手指游戏中有许多手部动作, 每句儿歌都配有一个优美的动作, 幼儿通过手口一致的表演, 实现手部动作机能的全面发展, 实现手指游戏的审美追求。可是, 幼儿自律性、自制力差, 平时表演手指游戏时, 往往不能遵守和控制自己的手指动作, 对于难度大的动作一带而过, 动作不规范和不到位, 不仅达不到手指游戏本身的审美追求, 更不用说幼儿得到动作发展。因此, 规范幼儿的手指游戏动作势在必行。

2.以自主游戏为主, 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

手指游戏的类型不同, 教师的指导策略也不同, 对于儿童的自主游戏、合作游戏, 教师要成为游戏的观察和支持者, 主要作用是解决幼儿在游戏中的困难。幼儿和教师共同进行游戏,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 即间接指导的方法, 对幼儿的手指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

三、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 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玩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凸显。

1.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幼儿期身体各器官或组织 (包括脑) 尚未发育成熟,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 手指肌肉骨骼还没充分发育, 正处于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纲要》指出:“幼儿园健康目标之一就是动作协调、灵活。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们利用这个时期幼儿好模仿, 喜欢不厌其烦重复某一动作的特性, 提供丰富的手指游戏, 予以恰当积极的指导和训练。幼儿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伸展、摆动表现不同的物体, 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2.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手指游戏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它通过儿童的言语和手部动作创设游戏情境, 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每一个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 每一个都节奏鲜明、饶有趣味, 为幼儿喜欢。

3.稳定了幼儿的常规。

(1) 可以稳定幼儿情绪。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离开了自己最依赖的人, 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情绪极度不稳定, 表现出大哭大闹、害怕等。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方法, 安抚幼儿的情绪, 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在实践中我发现, 只要我一做手指游戏, 就能使孩子们稍稍平静。我选用了简单、好玩、互动性强的《手指歌》、《咯吱一笑》等手指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 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分散, 不集中, 活动的组织往往因此而陷入困境, 此时可以利用一个手指游戏, 集中将幼儿的注意力, 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 重新进行活动。

(3) 在一些活动的过渡环节 , 比如进行教学活动前 , 吃饭前的一段时间, 不适合做一些比较剧烈、兴奋的活动, 可以玩手指游戏, 既可以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又可以锻炼手部肌肉, 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4.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同伴交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的好品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像个小太阳, 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 交往能力较弱。合作性手指游戏能使幼儿学会遵守规则, 学会与人相处, 增进相互交流, 提高社会性交往技能。

利用手指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8

一、手指游戏的特征与作用

作为游戏的一种, 手指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具有更加简单易学和实用有趣的特征。手指是幼儿对物品加以认识的重要器官, 也是他们感受物体的主要触觉器官。在以手指为“原料”的游戏中, 这种活动手指的游戏更加适合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表明, 通过手指游戏的学习能够使他们大脑皮层的活力更大程度地得到激发, 使其脑细胞得到更快地生长, 并对其脑细胞的衰老有延缓作用。所以, 经常让手指处在较为复杂、精细的运用锻炼中, 对手指动作的娴熟和灵活性进行培养, 能够促进人类大脑皮层建立起更加丰富的神经联系。而对于不了解外部世界的小班幼儿来说, 手指承受复杂运动的能力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有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 很多手指游戏在做的过程中都会与一些有趣悦耳的儿歌相结合, 幼儿在手指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要跟着儿歌同步唱,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指运动,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促进幼儿手口学习的一致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手指运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思维发散, 还能对他们神经的灵敏性和动作协调性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发展也有最为明显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手指游戏促进小班幼儿智力的发展

(1) 让幼儿对手的结构有初步了解, 培养他们对手指活动的兴趣。在进行手指游戏前, 教师应该让幼儿对自己的手指先有一定的认识, 让这些孩子对自己的手心、手背和手腕、手指等构造有一定的了解, 再教他们对5个手指的名称逐一加以确认。在对这些都有一定了解后, 教师可以进行“手指点名”的活动, 先给学生分配好属于自己的手指, 当教师提到那些已经被分配好的手指时, 孩子们应该立即伸出相应的手指来。最开始可以只进行单手的练习, 熟练之后, 则要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的双手动作, 也可以安排一些诸如“小老鼠”之类的小游戏。即学生将自己的拇指和食指当作老鼠, 用自己的中指做老鼠身体爬行的动作, 这个游戏既可以单手进行, 又可以让孩子双手分工进行。

(2) 教孩子用手指对数和方位加以表示, 锻炼其手指肌肉及灵活性和准确性。孩子在学习过简单数字和计算, 且能够手口一致地对点数5以内的实物进行掌握后, 教师就可以通过手指让学生对1~5进行表示了。在游戏之前教师应该先做一定的示范, 说出一个数字后作出一个相对的手指动作, 当幼儿在示范之下产生了整体的印象之后再开始让他们自行练习。在这一阶段中,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游戏对幼儿进行锻炼。第一种是“听听是几”, 教师在说一个数字时就敲几下铃, 孩子在了解了几下后就要迅速地伸出与数字相对应的手指。此外,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的时钟敲响时让孩子用手指比划出几点。这个手指游戏对幼儿反应力的灵敏性有一定训练。第二种是“小鸟”, 让孩子的两只手背向上交叉握在一起, 告诉他们大拇指是鸟的头部, 其他手指是鸟的翅膀, 并让他们通过手心的开合与手指的上下动作比拟小鸟的飞翔。在孩子学会后, 教师可以对孩子们提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要求, 在游戏过程中对孩子的空间方位概念加以巩固。第三种是“水波”, 孩子们两只手背向上, 指尖相搭, 两只手交替着上下起伏, 形成类似于水波的效果。这一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还能锻炼他们的手指与手腕灵活性。此外, 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做一些诸如“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反应能力。

(3) 将幼儿的手指与其他感官结合起来, 综合练习。先让孩子们观察教师如何用手指表示“0~5”, 比如从“0”到“1”要收小指, 从“1”到“2”要伸无名指等, 让小班幼儿们自己在做出动作的同时说出来。这一阶段的活动可以有“做生姜”“指五官”和“照相机”等。“做生姜”是从食指开始, 将之后的每一个手指都搭在前一个手指上, 在做的同时要将手指的名称说出来, 且要两只手分别练习。“指五官”是指在确定手指与五官的对应关系后, 教师说出五官的某个名字, 幼儿们就用手指指到自己相应的地方, 而且要迅速。这些游戏都能够很好地开发幼儿的反应力和智力,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手指游戏的作用 篇9

手指操有着这么多的好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考虑怎样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合理融入课程传达知识,让我们的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刚刚开始带智障孩子的时候, 如何与智障孩子进行沟通是我最尴尬的问题。特别是刚刚入校的孩子, 情绪往往是极不稳定的,一直不停地哭闹,常常令我手足无措。可是我发现,只要有音乐的出现,就能使孩子稍稍平静下来。于是,我选用了最简单的《拉拉勾》来与孩子共同玩耍“你伸小拇指,我伸小拇指,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我们都是好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之中,孩子慢慢地被游戏所吸引,由于这个游戏的可操作性强,使孩子很快地学会,并能从中得到快乐,使孩子平静下来。

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能够通过游戏来观察每个孩子的智力情况、性格,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游戏关系,把教师的位置摆放在“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把你当成自己的伙伴,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心理与教师沟通。

一、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音乐和游戏中为孩子传达知识

1.如何在唱游与律动课中如何运用手指游戏

为了增强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我自编“洗白菜”这首歌,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记忆这首歌,我加入了手指游戏,歌词内容是这样的:“洗洗洗,洗白菜,洗好白菜切白菜。切切切,切白菜,切好白菜炒白菜。炒炒炒,炒白菜,炒好白菜吃白菜。吃吃吃,吃白菜,吃完白菜身体好。”我记得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有兴趣,记得也非常快。通过上这节课使我更加肯定了应用手指游戏的好处。

对于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小肌肉群的能力以及手脑的协调能力我设计了“弹钢琴”音乐手指游戏,让孩子以课桌为钢琴,每个乐句都以大拇指( 一指) 为起始手指,唱出一个字换一个手指。比如,大家熟知的一首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其中的一句歌词“世上只有妈妈好”,共七个字,就需弹动七次手指,依次是“大拇指( 一指) 、食指( 二指) 、中指( 三指) 、无名指( 四指) 、小指( 五指) 、四指、三指”。弹动的 难易度可 以根据学 生调整,这样练习不仅让孩子感兴趣,而且使记忆歌词这一环节不再枯燥。

2.如何在其他课程中合理地应用音乐手指游戏

俗话说:“唱的比说得好听。”这句话在教学中同样适用。

例如,在上课之前,做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也能快速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上课前,做“坐好啦”的音乐游戏。“咚咚咚咚,山羊坐好啦。咚咚咚咚,小兔坐好啦。咚咚咚咚,大象坐好啦。咚咚咚咚,小猫坐好啦。咚咚咚咚,小鸭坐好啦。啦啦啦啦,大家坐好啦! ”好听的音乐,有趣的动作,马上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教师在课前声嘶力竭地喊上十遍“一二三,快坐好”要管用得多。

在生活课上,在教授孩子文明礼貌方面时,可以玩“大拇指”的音乐游戏:“大拇指,大拇指,点点头,点点头,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太枯燥,会非常有兴趣地跟着教师一遍一遍的练习。

生活语文课上,在让学生学习关于家庭成员方面时,我们可以玩“全家都醒了”的音乐游戏,大拇指是爷爷,食指是奶奶,中指爸爸,食指是妈妈,小指是自己。在交代清楚后可以开始玩耍,先单手握拳“早上早起身体好,爷爷起来了,点点头;奶奶起来了,摇一摇;爸爸起来了,转一转;妈妈起来了,弯弯腰;我起来了,全家笑嘻嘻。”

只要教师 认真加以 研究运用 , 相信每堂 课孩子都 能开心“唱 ”。手指游戏如果同我们的课密切合作的话 ,会给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

二、孩子之间的游戏能加深智障孩子之间的了解

在音乐手指游戏中,孩子能共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好奇———从中得到快乐———感觉开心———情绪稳定———能够观察他人———知道关心他人———大家一起开心玩耍。”对现代的孩子而言“, 大家一起开心的玩同一个游戏”时的这种心情,是十分宝贵的。

现代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之中同龄成员的缺乏,孩子在家中往往专断独行。日常的游戏无非是看电视,在家中和他人共同游戏的时间非常少。不是他们不想相互沟通,而是没有方法沟通。而音乐手指游戏,这种“不需要任何玩具的游戏”恰恰能充当这样一个沟通的“媒介”。让他们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开心的和人沟通。

综上所述,音乐手指游戏,如能妥善运用,将会成为教师和智障孩子, 智障孩子和智障孩子之间共同玩耍, 相互了解的良好途径,也能成为教师教学的很好的“小道具”。

摘要:做手指操可以增强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快速入静、开发弱势脑,平衡左右脑,缓解脑疲劳、强身健体、预防疾病。音乐手指游戏,如能妥善运用,将会成为教师和智障孩子,智障孩子和智障孩子之间共同玩耍,相互了解的良好途径,也能成为教师教学的很好的“小道具”。

手指游戏的作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手足显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指钝性离断伤病例, 共计患者50例。其中男性39例 (78.0%) , 女性11例 (22.0%) ;年龄位于20~64岁阶段内, 平均年龄为 (38.4±2.5) 岁。离断手指:拇指18例、食指13例、中指11例、无名指5例、小指3例;致伤原因:机械绞伤28例、挤压伤12例、撕裂伤4例、其它6例;离断至手术时间最短40 min、最长8 h, 平均为 (2.5±0.6) h。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和《骨与关节损伤》[3,4], 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 经显微检查后确诊为钝性离断伤, 满足再植手术指征;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2)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合并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 手术流程如下。

1.3.1 彻底清创

患者术前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 L, 肌内注射罂粟碱30 mg, 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远节断指患者加用利多卡因进行指根部神经阻滞麻醉, 在患肢上臂处绑扎止血带。在显微镜下清创, 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确保创面异物完全清除, 并使用无损伤缝线标记创面神经和血管。

1.3.2 骨架重建

如果断指位于关节间隙, 要尽量保留受损关节面, 有利于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如果断指未发生在关节处, 可适当缩短断端骨质, 以利于保护神经和血管进行无张力缝合。 (根据实际骨折情况, 选择有效的固定方式, 例如钢丝、克氏针、髓内针等。

1.3.3 肌腱和关节韧带修复

分别对患指肌腱、关节韧带、侧腱束进行修复, 并仔细缝合。缝合后的肌腱可以支撑血管床使用, 不仅有利于恢复血管张力, 还能够减少牵拉作用造成的不良刺激, 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1.3.4 吻合血管

(1) 动脉血管。针对动脉血管寻找困难患者, 可适当松开止血带, 观察动脉的搏动和血流情况, 从而方便寻找。要对动脉进行长段游离, 恢复血管的弹性、动脉内壁的光滑度, 确保不会形成血栓。 (2) 静脉血管。选择指背静脉完成吻合, 如果静脉损伤严重, 可以吻合指腹静脉。

1.3.5 神经修复

无张力缝合神经外膜、束膜, 严重损伤患者可移植手背神经或足背神经。术毕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给予抗痉挛、抗凝血治疗。术后4~12周去除内固定, 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完全成活:再植手指组织存活, 骨性良好, 运动、感觉等功能基本恢复;部分成活:再植手指组织部分存活, 运动、感觉功能部分恢复;失败:再植手指组织未存活[5]。

2 结果

结果显示, 50例患者断指再植完全成活40例 (80.0%) 、部分成活7例 (14.0%) 、失败3例 (6.0%) , 共计成功率为94.0%。其中失败原因包括术后感染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2例。手术治疗前后的对比, 见文下方案例1、案例2的对比图。

3 讨论

手指离断伤多是由于外界暴力因素所致, 会造成软组织严重挫伤, 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结构, 尤其血管和神经的修复操作难度最大[6]。断指再植术的应用, 能够将离断的手指重新植于原位, 恢复正常的手指功能。但是, 相关研究指出[7,8], 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较多, 常见的如损伤程度、伤后处理、就医时间、患者体质, 除此之外, 手术操作水平也会造成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 第一, 患者伤后要及时就医, 注重早期处理。研究表明[9], 12 h内的热缺血不会影响手术效果, 但12 h以后, 离断时间越长, 手术成功率越低, 主要原因在于组织发生严重坏死, 血液系统发生再灌注损伤等。第二, 提高血管吻合质量。医师要吻合双侧动脉、尽量多的静脉, 从而提高吻合成功率。一般情况下, 动脉采用端端吻合方式, 必要时可以进行移植吻合[10]。值得注意的是, 远端血管的寻找和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对此, 要尽量恢复远端动脉, 确保近处、远处的动脉血管吻合后处于同一直线上, 避免因血管成角引起血管危象。针对血管缺损1.5 cm以上的患者, 要选择腕掌侧静脉进行血管移植;如果不能明确远端动脉, 或达不到血管吻合的条件, 可以将近端动脉吻合至远端静脉[11,12,13]。第三, 提高神经组织的修复质量。对神经组织进行有效的、仔细的修复, 有利于恢复正常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第四, 术后处理。术后严格实施抗菌、抗痉挛、抗凝血治疗, 能够保证手术效果, 促进功能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4.0%, 和冯科亮等人的研究数据接近[14]。另外, 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3 d, 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指端循环, 进行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一旦颜色、温度变化, 要考虑发生血管危象, 及时对症处理[15]。

通过手指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篇11

一、什么是手指游戏

请看一首儿歌: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

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

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这就是手指游戏,它是利用人的自身器官——手,伴随儿歌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和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它的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可以边游戏边吟唱。

二、为什么要开发、实施手指游戏

1手指游戏的实施在幼儿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规程》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一般的游戏都要依赖器材、场地等因素。总会受到时间或自然环境的制约。农村幼儿园没有丰富的资源,活动场地紧张,条件设施简陋。所以因园制宜、因陋就简创设一种不受上述因素制约的、实用性较强的新游戏是我们的初衷。手指游戏的开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严格的整块时间。更不受器材、场地、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幼儿感兴趣、愿意玩,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哪怕是在一个角落,他们都可以三五成群地自由玩耍,开心地做游戏。

2手指游戏能促进孩子智能的有效发展

从人的生理学、心理学角度来讲。智力的发展取决于大脑的发展,而大脑需要足够的刺激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给予大脑刺激就来自于孩子各种器官的活动,尤其是手的活动。正如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最早开始于各种器官,而接受外界信息最多的器官莫过于手指。”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所以,手指游戏促使手有目的地多动,就相当于帮助大脑做体操,摆弄手指越灵活,大脑得到刺激和锻炼的机会就越多,左、右大脑的发展就越快。

3手指游戏在我园的试行已取得实效

我园对儿童手指游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8年,当时在部分班级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结果发现孩子对手指游戏特别感兴趣。试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也提高了。可以说。手指游戏在促进孩子智能开发、情感陶冶、习惯培养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三、怎样通过手指游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方面,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以我们借助手指游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如我们通过《洗手歌》来教会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通过《吃饭歌》《穿衣歌》等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另一方面,借助手指游戏,内化常规管理。例如我们用手指游戏教孩子洗手后做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

同时。我们尝试着把富有趣味性的手指游戏融入语言活动中。如《秋叶飘》讲述的是小虫、蚂蚁、小鱼、燕子等动物与树叶玩耍的故事。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看。要理解如此长的故事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掌握“爬、躲、坐、游、衔”等基本动词。我们首先对故事内容做简单梳理,并试着把它编成手指游戏,借助手指游戏特有的魅力来帮助幼儿学习。这样,为语言活动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避免了单调的接受过程。带给了孩子“快乐”学习的体验。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充分发展。我们尊重个性,设计了观察评价表。从活动情感、动作技能、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孩子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评价来发现孩子的优势。纠正孩子的一些问题,并不断寻求新的指导策略。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现象下一篇:断面微观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