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支模

2024-09-26

高大支模(精选6篇)

高大支模 篇1

1 工程概况

丰城市新世纪花园高层建筑7#楼工程 (以下简称该工程) 座落于丰城市新城区30-1地块, 地下为一层, 地上为25层, 总建筑面积40000㎡, 主檐口高度80.00m。

该工程转换层为第四层楼面, 标高13.50m, 梁、板钢筋砼折合厚度为0.55m, 施工总荷载为15KN/㎡ (含施工活荷载) , 最大的梁宽0.9m, 高1.6m, 集中线荷载36KN/m, 属高大模板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2 高大模板支模方案的制定

该工程转换层施工总荷载为15KN/㎡, 但一层、二层、三层楼面设计活荷载均为3.5KM/㎡, 承载不了转换层施工总荷载安全传递的需要。为确保转换层施工总荷载, 特别是大梁线荷载的安全传递, 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 最后采用了钢管、扣件、木模为一体的支模方式和支撑加固方式, 其具体措施如下:

(1) 三层楼面 (8.7m标高) 梁、板浇后暂不拆除模板和钢管支撑, 必须等13.5m转换层梁、板砼浇完达到强度后, 才能拆除。

(2) 地下室和一层与上部相对应部位用木撑 (φ140, 间距2m) 加固, 木撑底部采用木契挤紧, 木撑之间用剪刀撑连接加固。

(3) 由于主要受力节点都是靠扣件来完成, 不合格的扣件一律不得使用, 对重大受力节点还必须采用双扣件。

(4) 竖向钢管立杆, 特别是大梁底部的立杆不得对接。钢管立杆底部垫150㎜×150㎜×18㎜木七夹胶合板, 增大受力面积;钢管立杆间距≥800㎜的, 在底部水平 (锁脚) 钢管之间必须增加木契托管, 从而增加支承点, 减轻立杆的集中受力。

(5) 梁高700㎜-1000㎜的中间设一道φ12对拉螺杆, 梁高1100㎜-1600㎜的中间设二道φ12对拉螺杆, 螺杆间距均为600㎜。

(6) 整个大梁钢管支撑采用上、中、下三道水平钢管, 并适当增加斜撑和剪刀撑。

(7) 根据梁线荷载的大小, 立杆纵向间距为500㎜-800㎜, 自重较大的梁增加1-2排立杆。

(8) 所有梁、板其模板均采用18㎜厚木七夹胶合板, 梁高大于1200㎜的梁底及梁侧模板按间距150㎜加设木方楞。

(9) 跨度≥4m的梁, 起拱值为2/1000。

(10) 后浇带部位从地下室到13.5m转换层全部用钢管支撑加固。

(11) 为避免模板支撑体系受力不平衡, 浇筑大梁砼时, 按操作规程分层 (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600㎜) 均衡浇筑和振捣。

3 支模方案的专家论证

支模方案在业主和监理单位共同审批前, 邀请了施工专家和设计方的结构工程师对此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围绕此方案能否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对如何按规范要求设置斜撑和剪刀撑等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方案实用性强, 能满足施工要求。

4 支撑方案实施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支模方案的顺利实施, 现场加强了对支模工程的监督管理。首先,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对进场的钢管、扣件进行了全数检查, 并进行抽样检测, 保证进场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第二, 进行了技术交底。对施工程序、施工要求, 施工中的难点、重点、应注意事项向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交底。第三,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方案施工, 尤其是要求砼浇筑顺序和流量符合方案要求。第四、严格验收。对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 施工、监理单位加强了质量验收, 对每一道工序都认真检查, 只有上一道工序符合要求, 才允许下一道工序施工。由于管理到位, 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严格按支模方案实行。

5 效果

该工程转换层浇筑顺利, 未发生任何意外情况, 拆模后砼密实、线条顺直美观, 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各方满意。

高大支模常见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篇2

然而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高支模搭设质量不佳及浇筑顺序不科学等原因导致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倒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住建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较大安全事故显示模板支撑系统坍塌和外脚手架坍塌事故达到了31.82%(图1)[2],在施工安全事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在高支模施工中,系统地制订出将高支模潜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清楚,并最大程度的减少其造成损失的方案,成为了亟需解决的课题。

1 高大支模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1.1 违规搭设事故

高大支模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根据住建部的规定在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和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经多方讨论,我国制定了针对高支模搭设的规范程序(图2)。然而事故发生后,调查发现多数事故工程都存在“先搭后批”,即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未通过前,模板工程就已经展开。施工单位为赶工期,临时拼凑未接受高支模搭设专业培训的施工人员,不按程序盲目违规搭设,人为地使事故风险增加。

1.2 高支模专项方案设计缺陷事故

高支模不同于一般模板的搭设,须制订专项施工方案,精心设计计算书。然而调查显示事故工程多数存在靠以往经验搭设,计算书编写敷衍了事,甚至没有计算书的情况。在编写计算书时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下。

1.2.1 计算理论滞后

目前《扣件架规范》中使用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基于单根立杆的稳定计算从而对整体支架进行计算,但对于高支模中常遇到荷载和形式都比较复杂的情况,规范中关于整体构建中节点全按“铰接”,是值得设计者认真思考的[3],因为立杆两端的固定方式对于立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表1):立杆稳定性验算公式:N/Aφ≤f,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应根据长细比λ由规范附录A取值,λ=μL/i。

1.2.2 支架搭设材料初始缺陷

钢管的截面状态对立杆稳定计算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须考虑材料的初始缺陷问题。搭设用钢管是反复使用的,难免会产生钢管弯曲、锈蚀、截面破损等现象而造成钢管截面积减少,截面惯性矩变小,从而导致计算截面及理论承载力大于实际情况,给高支模搭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对此可以采用计算时折减钢管截面积的方法,例如将常用的?48×3.5钢管按048×3.0钢管截面特性进行计算,降低因材料截面缺陷引起的风险,保障搭设安全。

1.2.3 荷载模型偏离实际荷载

为了使模型计算快捷方便,计算模型加载时通常会将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并计入规范规定的荷载值。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梅源(2010)等人调查施工期临时结构浇筑时荷载分布规律发现,取有95%保证率浇筑完毕时刻的标准值时荷载值为25.59kN/m3 (图3),大于现行规范规定的24kN/m3;此外在浇捣时,受冲击和振动影响,局部区域会出现受力集中的荷载工况,远大于模型中均布荷载值,易造成局部立杆失稳。

在简化荷载模型时,须充分考虑实际荷载的分布情况,使模型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在设计专项方案计算书时,考虑到高支模的危险性,因此专项方案须提高其安全性,避免承载力不够;同时也要注重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避免过于保守,注重对方案的不断优化。

1.3 高支模搭设不按专项方案要求

高支模搭设的优劣严重影响着混凝土浇筑时的安全与否,减少其在浇筑时坍塌的先决条件是浇筑过程中不变形、不位移,这就要求搭设时须保证高支模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多数事故工程在调查后发现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未完全按经审批的专项方案搭设,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多数扣件螺栓凭经验施工,拧紧力矩普遍不足(40~65N·M),且扣紧时没有经过严格校核,更有少数节点无扣件连接,对立杆的稳定性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缺少水平撑、斜支撑、扫地杆,步距超长(图4),更有甚者梁下加密区每步双向水平杆搭设不完整,易引起立杆长细比过大,严重破坏原有设计方案结构的整体性,导致立杆稳定性不足引发局部坍塌。

(3)立杆顶部自由端过长,顶部水平杆和立杆扣件连接不牢固,容易滑脱,易导致支撑模板从顶端侧向倾斜。

(4)缺少剪刀撑。根据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条文》,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证明,增加竖向、水平剪刀撑,可增加架体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力。因此合理地设置水平、竖向剪刀撑,整个架体的整体承载力有较大提高,从而可以降低初始缺陷的影响,不至于出现因为单根立杆屈曲导致高支模架体的整体失稳[4]。

(5)搭设基础场地土层没有夯实,基础高低不平,严重影响立杆的稳定性。

1.4 混凝土浇筑事故

浇筑混凝土时是高支模事故的多发期,由于监管缺失和浇筑顺序混乱,常导致局部受力集中,超过模板支撑系统支撑力而引发坍塌事故。对此应做到:

(1)浇筑时划定浇筑区域,派安全员专职监测模板受力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工;

(2)应采取分段、分层、均匀的浇筑方法,避免浇筑点过高,使浇筑时支撑系统受力均匀;

(3)采用科学的浇筑振捣顺序。刘莉通过试验发现在高支模浇筑过程中,如果采用非对称方式浇筑混凝土,将会在浇筑过程中产生较大架体侧移,立杆内力不均匀,加载过程中会发生突变,易产生局部破坏,从而导致架体整体失稳,恶性事故发生。因此,在高支模体系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方式不容忽视,宜采用对称浇筑方式。

1.5 支模劣质材料事故

(1)材料搭设前力学性能试验缺失。搭设高支模的支架材料,在进入搭设场地前都要分批抽检,进行相应的力学性能试验,例如支架钢管和扣件都要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对接扣件还要进行抗拉性能试验,以确保性能可靠。

(2)搭设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搭设材料是经过反复使用的,支模钢管锈蚀较严重,且存在弯曲和裂缝等缺陷。然而在计算书设计时,受力钢管是按直线考虑的,未考虑弯曲变形,使得钢管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值;此外设计中常采用的048×3.5钢管,事故后经检查发现,不少钢管壁厚实为2.8~3.0mm,壁厚平均值只有2.92mm,最薄的仅2.26mm,仅为设计壁厚的65%,严重削弱了钢管截面的力学性能,这都将严重加剧高支模事故的风险。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一

南京某工地屋顶为双向井式屋盖结构,平面尺寸24m×26.8m,采用钢管扣件排架支模,梁底支模高度约为36m,正在浇筑混凝土准备封顶时,突然发生模板支撑系统坍塌(图5)。

事故发生时,数十名建筑工人被压在了300多t钢管和已浇筑的混凝土残渣中,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11人重伤,24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立即进入事发现场进行了调查,造成事故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现场钢管支架的底部严重缺少扫地杆;

(2)同一排立杆中有连续多根钢管接头在同一高度;

(3)梁下加密区水平连系杆未增加,水平向联系约束太少。

此外整个支撑模板缺少必要的剪刀撑和斜支撑,造成模板支撑刚度不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冲击和振动等影响,造成局部立杆失稳,进而引发整个模板坍塌。

2.2 案例二

郑州某家居广场工程在浇筑过程中,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突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较大(图6)。

经安全生产部门初步调查认定,该事故是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施工中未严格执行高支模专项方案,方案中要求现浇大梁下加密区立杆的间距为0.4m×0.4m,实际搭设为1.3m×1.3m,并且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

(2)监理单位玩忽职守,监管缺失,未及时发现、制止违规作业行为;

(3)施工单位凭经验浇筑,在浇筑中施工程序错误,浇筑点过高,造成局部集中受力,局部立杆受压荷载过大失稳,引发整体坍塌。

3 事故原因总结

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涉及设计、施工、监理多个环节,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高支模坍塌事故,现将原因总结如下。

(1)施工单位存在施工组织管理混乱,对高支模危险性认识程度不足,直接负责人管理疏忽;监理单位玩忽职守,安全管理未能落实到位,搭设人员临时拼凑,没有专业搭设队伍。

(2)模板施工未按专项方案规范流程进行,凭以往经验搭设。

(3)搭设前缺少技术交底,施工中缺少自检、互检过程,对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施工教育。

(4)搭设完成的模板受力支撑体系严重脱离原有设计方案要求,致使坍塌风险严重提高。

4 对策

对于以上总结的常见事故原因,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4.1 规范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要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避免人为因素导致事故风险的增加。施工现场直接责任人务必提高对高支模搭设的重视程度,严格遵照规范程序进行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搭设,搭设前认真组织技术交底;搭设时不得随意修改专项方案,严格落实专项方案要求,采取科学、可靠的浇筑、拆模方案;设立安全监测人员,对高支模搭设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增强其安全施工意识,规范搭设工艺,杜绝靠经验搭设的行为,切实做好搭设中自检、互检以建立高支模施工专业团队。

4.2 强化安全监督

监理单位应加强对高支模施工的全过程监督,切实履行监理责任,包括从高支模专项方案审核、材料验收、支架搭设、监测、搭设验收、浇筑、养护、支架拆除。严格监督施工单位遵照专项方案搭设,定期给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制订严格的安全施工奖惩制度,建立高支模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监理制度。

4.3 落实方案要求

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和按规范审批高支模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方案;施工前全面勘探场地状况,对搭设材料质量严格审查、检验,严禁使用劣质材料;搭设时,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专项方案要求,加强搭设现场的过程控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边施工边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应对、整改,遇到险情立即疏散人员。建立起方案编制、审批、自检的专业团队。

4.4 精选技术方案

考虑到搭设材料的各种缺陷,方案设计时须提高安全系数;加强施工期间荷载数据的搜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施工现场荷载数据库为规范改进提供数据支持,以使专项方案中设计的荷载模型更接近实际。此外为了保证高支模搭设在技术层面的绝对可靠,可采取以下比较成熟的措施。

(1)高支模专项方案设计时可在受力集中区域设置承载力较高的核心柱,俗称“救命柱”,可防止突发性坍塌。

(2)利用已达到设计强度的边缘构件卸载,使部分集中传力体系分散传递,减少立杆受力过于集中,导致局部失稳的情况发生。

(3)高支撑排架搭设时根据施工难点可设置加强区,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减少浇筑时的晃动。

(4)大梁下方木正交于梁轴排放,以方木作为荷载分配梁,将荷载均匀分配到支撑体系上,避免受力集中。

(5)高空大跨支模时可采用劲性钢梁吊模方案,以减少满堂支撑架的材料用量大、拆装耗时以及高空重型操作平台自重大,拆装难、成本高等不足,加快搭设进程。

5 结束语

在施工中高支模体系虽是临时性设施,但其危险性较高,施工技术要求高、难点多,具有事故多发性,因此施工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精心准备。高支模事故的发生,不单是片面因素造成的,多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方面。方案制订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施工单位全面落实专项方案的技术要点,监理单位建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监理、监测制度。各参与单位积极配合,以建立高支模安全施工保障体系,形成从设计、施工到监理的专业高支模团队,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以此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地预防高支模事故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应对,以有效减少坍塌造成的伤亡事故。

摘要:高大支模支撑体系常应用于难度高的建设工程中,是施工中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分项工程。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高支模坍塌事故,总结出导致事故的常见原因,提出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控制措施,以警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加强对高支模的安全控制和施工管理,减少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高支模,坍塌事故,安全控制,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程嘉梁.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研究及其计算软件开发[D].南昌:南昌大学.2010.

[2]张健.高支模真型试验的支架体系整体稳定性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7):685-689.

[3]刘莉.混凝土浇筑顺序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4(1):115-119.

建筑工程高大支模施工技术 篇3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 m, 或搭设跨度超过1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 k 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 k N/m2的模板支撑系统。

2 工程概况

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中心2#圆 (5层) , 圆形, 框架结构, 四层标高为19.67 m, 高度较高, 且KL-13 (四层) 不在三层空间平面内, 故施工当中在三层以上采用工字钢悬挑架方案。注:KL-13跨度为20 m。

3 施工技术

3.1 搭设顺序

在三层楼面上画工字钢摆放点、吊车吊装I 28a工字钢、三层楼板水钻打孔、下U型螺栓固定工字钢、吊车吊装I 16工字钢作斜撑、I 16与I 28a全焊连接、50 mm×50 mm角钢作横向支撑 (连接I 16, 全焊) 、在I 28a根部背I 16工字钢并用U型螺栓与楼板连接、I 28a挑出部分 (端部) 用50 mm×50 mm角钢连接并焊接挑出部分焊钢筋钉、起四层脚手架、做安全防护网、架梁底。

3.2 消耗指标

(1) 材料消耗:焊条10件 (Φ4.0×400 mm) , 氧气20瓶, 乙炔15瓶, 4台焊机。 (2) 人工消耗:A、由于I 28a、I 16及板中I 28a背的I 16, L50 mm×50mm, 垫块, 钢钉都是由整料现场制作, 工字钢安装消耗人工, 计200个工日 (10人×20天) 。B、工字钢与工字钢的连接, 工字钢与钢钉, 工字钢与角钢焊接连接且为全焊, 焊缝hf=6 mm, 计30个工日。C、在楼板 (3层) 水钻打孔, 孔径32 mm, 计1020个。D、安装U型Φ25螺栓, 计4个工日。E、预埋170根Φ48钢管, 计2个工日。F、I 28a下垫块, 安平I 28a, 计4个工日。

3.3 工字钢承载力计算

取工字钢实际间距800 mm为研究对象。 (1) 现浇混凝土板:25×1×0.8×0.5=5 k N; (2) 现浇混凝土梁:25×0.6×0.8×1.87=22.44 k N; (3) 模板自重:2.5×0.8×0.5=1 k N; (4) 施工活荷载:2k N; (5) 振捣:2×0.8×2.5=4 k N; (6) 浇灌混凝土:2×0.8×2.5=4 k N; (7) 荷载设计值:梁集中力F梁=22.44×1.2=27 k N;板集中力F板=1.2× (5+1) +1.4× (2+4+2) =21.2 k N; (8) 钢梁根部弯矩设计最大值为:

Mmax=F梁*l+F板*l/2=27×2.5+21.2×1.25=94 KN;则:Mmax/Wx≤f=205 N×mm, 94×106/Wx≤205 N×mm, Wx≧458.54 cm3由于I 28a的Wx=508 cm3>458.54 cm3, 因此选I 28a型工字钢, 满足抗弯承载力要求。

3.4 加固措施

(1) 由于I 28a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现场在I 28a挑出2.5 m处加I 16斜撑, 与I 28a满焊, 在I28a尾部用U型螺栓是指两道, 及背I 16加U型螺栓与楼板连接, 加强尾部的锚固, I 28a端部 (挑出) 再用水平L50 mm×50 mm支撑两道连接; (2) 为防止平面外失稳, 在I 16上用3道L50 mm×50 mm沿环向加斜支撑, 保证结构体系整体刚度; (3) 在I 28a起四层脚手架, 且钢管底部加扫地杆两道; (4) 浇筑四层梁板的顺序:先浇筑B轴以里框梁及板, 间隔一段时间, 然后在浇筑悬跨梁支座处混凝土, 再浇筑跨中。

3.5 工字钢的拆卸

(1) 工字钢、角钢拆除。材料消耗:15瓶氧气, 10瓶乙炔, 4台电焊机, 及8件焊条;机械台班:吊车向下吊卸工字钢, 计10个台班;人工消耗:割卸工字钢, 配合吊车吊卸, 计100个工日。 (2) 螺栓的拆除。材料消耗:用混凝土封堵水钻孔, 计2方 (C35砼) ;人工消耗:人工拆除, 吊卸螺栓, 灌注水钻孔, 计30个工日。

3.6 支架拆除

(1) 支架拆除前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并应在同一指挥下进行。

(2) 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同时梁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拆除。

(3) 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 自上而下逐层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同一层的构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

(4) 在拆除过程中, 支架的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一步, 应逐层拆除。通常水平杆和剪刀撑等, 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关立杆时方可拆除。

(5) 拆除工作中, 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 各构配件严禁抛掷地面。

(6) 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除作业, 并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

3.7 拆卸工字钢

在拆除工字钢时, 先将50角钢和I 16, 拆除后吊车吊住I 28悬挑部分, 然后切除U型螺栓的铆件, 将I 28拉入建筑内, 再从卸料平台吊出。

3.8 验收

高大支模施工完成后, 必须通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验收依据主要是高大支模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

4 结语

建筑工程高大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篇4

珠江花城酒店大楼共19层, 其中首层层高为5.2m, 二层为4.5m, 三层以上均为3.8m。大楼首层大堂设有一个150m2的通向二层顶板的中庭, 高度为9.7m;中庭顶板厚100mm, 最大梁截面为500mm×1200mm, 次梁截面为300mm×700mm。此外, 酒店大楼门厅入口处有约60m2的通至三层顶板的三层通高, 高度为13.5m;该三层通高顶板厚120mm, 最大梁截面为400mm×800mm, 次梁截面为300mm×700mm。

2 高支模方案设计

(1) 酒店大堂中庭及门厅入口三层通高支模高度均大于8m, 符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2) 编制施工方案前, 要先了解工地可提供搭设高支模用的材料。本工程可提供的材料:18mm厚夹板, 80×80mm木枋长2.0m, 门式脚手架, φ48mm钢管。

(3) 中庭及门厅三层通高支模高度均大于8m, 考虑施工安全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选用φ48mm钢管搭设满堂红脚手架, 梁、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夹板, 上楞采用80mm×80mm木枋, 底托采用80mm×80mm木枋或φ48mm双钢管。

进行满堂红脚手架布置时, 要考虑梁和柱的立柱纵横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通过受力计算, 模板支撑系统详见下表。

3 高支模施工准备

(1) 首先要根据高支模设计方案中的结构要求, 通过在楼板上排尺的方式来确定立杆位置并做上记号, 以便开展下道工序[1]。

(2) 高支模施工开始前, 要先将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灌时埋设好, 这样当高支模施工进行到该位置时, 可以及时利用预埋件与框架连接, 有效增强整个高支模体系的结构稳定性。

(3) 剪刀撑要沿高支模的模板架连续布置, 不能断开, 如果存在结构部件阻碍到剪刀撑连续布置, 在高支模施工时要尽可能地避开, 在现场条件有限, 无法避开的情况下, 则需要在剪力撑断开的位置作与建筑结构之间的水平连接。

(4) 高支模施工一般是采用从一个位置开始然后向四周延伸的方式, 在施工之前必须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进行现场交底, 内容包括连墙件、模板架设的结构要求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4 高支模架设施工

高支模的架设一般是从一端开始, 逐渐向四周延伸, 要先固定好平杆两端的立杆, 并设置好抛撑, 然后再进行中间立杆的安装, 随后是支撑架。模板的支撑架必须垂直于90°方向, 待架体稳定后, 就可以逐渐向四周延伸架设。100mm、120mm厚楼板及400×800mm截面尺寸的梁, 其立杆间距为900mm×900mm;500mm×1200mm截面尺寸的梁立杆采用900mm纵距与600mm横距。在立杆的底部要衬垫厚木胶板, 木胶板δ为18mm, 同时将可调支座设置于楼板立杆顶部。如果楞梁两侧和U形支托之间有空隙, 则必须予以楔紧。质量控制标准为:钢管顶部的螺杆伸出≤200mm, 立杆钢管内径与螺杆外径的间隙≤3mm。要保证上下同心安装, 并用十字扣件连接立杆和梁底小横杆[2]。

4.1 水平杆的架设施工

扫地杆要按照纵下横上的顺序, 分别沿纵、横水平方向在立杆底部同地面相距200mm的高度处进行设置。同时沿纵、横向在可调支座的立柱顶端设置一根水平拉杆。随后核实扫地杆与顶部的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高支模设计方案的要求, 如果满足要求, 则对两者之间的间距进行平均分配以确定步距, 然后在每一步距的纵、横向分别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 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纵横水平拉杆按不大于1.5m高设置。

4.2 剪刀撑施工

水平及竖向剪刀撑的设置要求为:沿满堂模板支架立柱的外侧由下而上的连续进行竖向剪刀撑的设置, 中间则每隔10m在纵、横向由下至上连续进行竖向剪刀撑设置, 设置的宽度为4m~6m。然后与地面成45°~60°角在竖向剪刀撑的顶部以及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力撑。

4.3 连接件施工

连接件采用刚性连接, 套箍则使用φ48×3.5的钢管, 并利用直角扣件连接四周结构, 来增强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与框架柱拉结是通过在建筑结构的每一外框架柱处、地面上方1.0m处以及梁下方1.0m处分别设置双杆箍柱式拉杆来实现的。

5 高支模拆除施工

(1) 高支模的拆除施工需要遵循“先立后拆, 后立先拆”的原则。要注意的是, 在拆除过程中一定不能使用蛮力, 硬撬硬挖, 要最大程度地避免伤害混凝土表面。对于拆除下来的模板, 要及时进行清理, 将遗留在模板表面的残浆铲除干净, 然后均匀涂满隔离剂, 对模板出现变形的部位要进行修正。

(2) 在拆除现浇结构的模板和支架之前, 必须先确认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施工规定, 然后要有书面申请, 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模板的拆除, 任何人不得未经批准擅自拆除模板。

(3) 在拆除柱模板、梁侧模、构造柱、圈梁侧模等侧模之前, 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会受到拆模损伤且不会粘模的条件方可进行拆模。值得注意的是, 拆除侧模过程中不能影响到任何支撑部件, 也不能拆除任何支撑部件[3]。

(4) 对于穿墙对拉螺杆, 一般可在拆模12小时后予以抽除, 但抽除的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到其它支撑杆件, 尤其是梁板和底板模板的垂直支撑。

(5) 在拆除梁板底模之前, 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然后提出拆模申请, 并将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块强度报告附在拆模申请中。对于小于8m的梁板底板净跨度, 必须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以上, 并经过了拆模申请, 方可进行拆模;对于大于8m的梁板底板净跨度以及悬挑梁板, 必须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 或待28d后, 方可进行拆模施工。

6 模板体系监测要求

(1) 监测项目和要求

①监测项目:

支架立柱的沉降、位移。

②监测点布设:

沿施工区段纵向约每15m布设一个监测剖面, 每个监测剖面布设2个监测点。

③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测, 监测频率20~30分钟一次。

(2) 监测报警指标

支架沉降:5mm;支架水平位移:10mm;

(3) 监测方法

变形监测做法是:监测点设在当前施工层的模板支撑层的楼面处。在当前施工层的底模板下方吊挂线锤, 监测点为吊锤静止时所指之处。在监测点处设圆形标靶, 圆的直径为10mm, 吊锤尖位置在楼面上5mm处。在整个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 指定专人对监测点进行监测。

7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措施

(1) 必须采用标准规格为φ48×3.5mm的钢管作为模板支架, 同时严禁在钢管上打孔。必须将纵、横向扫地杆设置于模板支架中, 要采用直角扣件将纵向扫地杆固定于底座上方相距不超过200mm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则同样采用直角扣件在紧邻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进行固定。

(2) 立杆的各步接头除顶步外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进行连接。要交错布置立杆上的对接扣件, 两根相邻立杆不得在同步内设置接头。要至少采用2个旋转扣件固定, 搭接长度≤1m, 杆端至端部扣件盖板边缘的距离≥100mm。

8 结束语

在本次高支模建筑工程施工之前, 组织了高大模板专项工程方案的专家论证与审查会, 最后确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规范的施工、合理的构造以及得当的监测, 目前该酒店大楼的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高支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变形及安全问题, 充分说明本次高支模设计与施工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文伍, 唐恩宽, 冯学林.高大模架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建筑施工, 2012, 2∶139-140.

[2]饶成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例析[J].建筑, 2012, 21∶73-74.

[3]江越胜, 陈新年, 李哲新.某大楼高大支模架方案简介[J].山西建筑, 2010, 14∶122-123.

高大支模 篇5

1 严审高大支模施工编制方案

为了更直观清晰地了解高大模板工程, 有利于监理人员执行安全防范监督工作, 现举一工程实例来具体分析。例:某药业车间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为18000㎡, 车间共5层, 层高为7m, 仓库有三层, 其中一层层高10m, 二、三层层高7m, 是多层厂房。仓库总面积为3500㎡, 层高10m, 板厚120m。该项目在施工中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容易发生模板坍塌, 物体坠落等情况, 所以施工时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 监理人员需要全程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在工程即将开工之前, 监理单位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由总监带头组织各专业监理共同商讨、研究对于此项工程的工作开展计划和详细步骤, 指出工程的重点、难点环节, 从而有效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防安全事故发生。施工方案作为施工人员进行正确施工的重要依据, 在施工单位递交之后, 监理人员一定要对其重点、详细地进行审核。对于这种高支模工程必须要有专项施工方案, 并且方案最终要求有施工单位质量、安全技术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 甲方技术负责人、总监和专业监理等各方人员的签字才生效。监理人员在进行方案的审阅、核查过程中, 要对以下几项重点检查:

(1) 方案中是否有专项方案的计算书、安全验算依据和参考资料,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

(2) 方案中是否有高支模的平面布置图, 立面布置图, 局部构造细部布置图, 图中标明结构梁板的主要尺寸, 板下钢管内支撑搭设立杆步距、间距、水平、竖向剪刀撑设置位置等是否有误;

(3) 扫地杆布设, 防护安全网布设, 高支模区域支架与周边结构拉结位置等是否准确;

(4) 混凝土浇筑方案是否具有正确性和合理性, 浇捣施工顺序和方向是否正确, 符合要求, 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模板支撑能否安全稳定的问题, 所以审核中要特别注意。

与此同时, 在施工单位组织的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进行安全专项方案论证审查会议时, 监理人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了解工程特点, 施工状况, 进而更有信心把握住施工质量、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事实上, 如果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上做到正确完整、清晰明了、有据可依, 那么对于监理单位的监督工作也是非常有利的, 使现场监理能够根据方案, 更快速有效, 准确全面的实施安全防范工作, 极大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重视应急预案审批, 强调本身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工程建设中, 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施工前期阶段的准备工作有多充分, 谁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所以, 施工人员更有必要认真、详细地编制一套应急预案, 以备不时之需。其中包括准备各种应急物资, 如铁锹、架管、安全帽、应急灯、消防器材等相关设备, 组织建立安全应急小组, 负责现场事故的指挥调度, 运输抢救工作等。监理人员在施工单位递交方案之后, 要尽快给予审批, 重点强调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针对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防止错误的方案被实施在实际工程中, 从而失去应急的意义。

3 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监督, 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1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身份资格的核查

在工程施工之前, 监理应做好施工班组安全技术交底的审核工作。作为指导工人正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方法, 安全技术交底的编制是施工前需要进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 对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而所有参加这种高支模搭设体系的施工作业人员, 都要拥有参加相关部门培训考试后所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 方可被安排上岗, 监理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逐个对人员进行核实检查, 确保施工安全的进行。

3.2 确保进场材料满足施工要求和规范规定

在具有高支模支撑体系的工程建设中, 所使用的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高支模倒塌事故都是因为材料不符合标准而引起的。例如:2005年武汉某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了高支模坍塌事故, 造成4人死亡, 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事后经过相关部门调查, 正是由于该高支模支架搭设所使用的劣质钢管和扣件, 导致其没有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从而引起了安全事故。因此, 监理人员一定要对施工单位购买的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包括钢管、扣件、模板、钢筋、沙子、混凝土、安全网等一系列材料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 产品合格证, 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 生产日期是否属实等。确保所有材料合格后, 才允许进场使用。

3.3 正确监督和指导钢管内支撑、维护结构的搭设及模板的安装工作

在板下钢管内支撑搭设前, 通过弹线定好立杆间距和梁底立杆位置, 从一端向另一端开始进行搭设安装, 其中立杆要求对接而非搭接, 完成一步架后, 开始调整水平度和垂直度。同时, 外围结构的搭设也不可忽略, 脚手架搭设要赶上施工进度, 与墙件刚性连接, 每隔一层铺满脚手板, 保证固定结实, 外边要挂上安全网, 并禁止向网内乱抛杂物。模板安装时要注意板与板之间拼缝平整密实度、模板固定高度, 保证位置准确, 板内没有缝隙, 以防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现象。以上均是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把控、监督和指导的要点, 一旦忽视了哪个细节, 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例如:2001年西安某医院大厅在进行屋盖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了高支模倒塌事故, 直接造成8人死亡, 15人重伤, 9人轻伤的不堪后果。通过对该事故的仔细分析发现, 该工程扣件钢管搭设的支架构造不合理, 梁底没有设置起到均匀分配荷载作用的水平木枋, 更没有扫地杆, 结果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混凝土浇筑。所以, 对于高支模结构体系的工程, 监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4 总结

综上诉述, 在高大支模的工程施工中, 监理人员作为监督方, 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大跨度结构的发展,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各方单位重视。通过本文的论述, 希望给予现场监理人员借鉴和提醒, 从而增强对高支模施工中安全性的把握。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在建筑工程领域, 出现了一批空间、跨度、荷载要求都比较大的高大模板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通过针对高大支模工程的施工情况, 论述了监理从方案编制审核、应急预案审批、施工过程安全监控措施等方面所做的安全监控措施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文明施工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大支模工程,方案审核,应急预案,施工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闵骥.高支模施工中的监理控制要点[J].建筑施工, 2011, 08∶695-696+699.

[2]刘金栋.如何做好高大模板工程的监理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7∶249.

高大支模 篇6

1 工程概况

前进大街立交工程位于长春市二环路西环和南环的交叉点上,有轻轨3号线与之平交,交通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5层立体交叉的半互通形式。其中南北主线跨越轻轨采用了U形槽和框构桥下穿设计,西主线U形槽总长400m,框构桥总长90m。主线U形槽按20m一段共分20段,其中1~12段净宽36.1m,侧墙厚0.8~1.4m,墙高2.01~8.15m;13~20段净宽44.5m,侧墙厚0.8~1.6m,墙高2.09~10.24m。

U形槽最大挖深为12m,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高压旋喷桩结构,基槽内设置大口井降水。其基坑支护断面如图1所示。

2 模板体系选型分析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初步提出的模板方案有以下三种:(1)木制大模板面板+定型三角架支撑体系;(2)组合大钢模面板+定型三角架支撑体系;(3)组合大钢模面板、组合工字钢龙骨及支撑辅以钢丝绳拉结的单侧支模模板体系。考虑到工期、成本以及安全等因素,本工程采用了第三种方案。该方案造价低,施工灵活,面板组合灵活、周转率高,支撑体系安装灵活、可塑性强,且支撑体系可结合结构特点进行搭设、调整,对预埋锚栓要求相对较低。进而对该方案易出现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3 单侧支模体系设计

3.1 墙体模板面板设计

根据结构特点和防水要求,侧墙模板既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又要满足高程变化的需求。按设计图纸,设计模板尺寸为1.2m×2.4m、1.2m×1.2m、0.3m×2.4m,在底板和墙顶处设计楔形模板,高度300~830 mm,用于置墙身模板水平,满足不同墙高要求。模板面板采用6 mmA3钢板;竖向条肋采用6 mm钢板,宽80mm,间距300mm;横肋采用[8槽钢,间距300mm。面板间通过M14螺栓连接,在面板侧面粘贴10mm×5mm双面胶海绵条,以防漏浆。

3.2 墙体模板龙骨设计

模板横龙骨采用双10号工字钢,自底板顶面以上1150mm处开始,随着墙高的变化,每增加60 cm设置一道。横龙骨接头错开1.5 m布置。模板竖龙骨采用单30号工字钢,间距600mm设置。竖龙骨底部直接放于基础底板上。

3.3 模板与主次龙骨的连接设计

外加工M14钩头螺栓,用于模板面板与次龙骨连接。钩头螺栓长200mm,套丝长度70mm。加工[形扣件,通过钩头螺栓和[形扣件与面板连接。主龙骨通过上下预埋件与次龙骨连接(图2)。

(a)剖面;(b)立面

3.4 加固支撑系统设计

考虑工期及结构特点,侧墙分三次浇筑,底板第一次浇筑到底板以上1m,第二次浇筑到顶面以下2~3m,第三次浇筑到顶部。侧墙一次性浇筑最高处达到9.24m,最矮处只有2m。

本工程采用了分散组合模式进行支撑。考虑到结构受力,采用在底板上和第一次浇筑1m的侧墙上预埋25螺栓,间距600mm,在维护结构冠梁上预埋Φ25拉筋,间距600mm。主肋采用I30a工字钢,间距600mm;次肋采用2110a工字钢,间距600mm;斜撑采用130a工字钢。底角使用预埋22螺栓锚固,间距600mm;顶口采用5t导链拉紧,间距600mm。6m以上墙高的斜撑采用两道,6m以下的采用一道支撑,角度保持在40~50°之间。由此形成三角型超静定结构,以抵抗新浇筑的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和上浮力。

为保持斜撑的横向整体稳定性,横向采用48钢管锁定,对于6 m以上的高墙,由于斜撑长,受力后挠度变形较大,因此增加了二道反方向的支撑,与底板预留拉筋锁定。在墙内侧安装导链,间距2000mm,用来调整模板垂直度。考虑到U形槽底板、侧墙顶高程的变化,斜撑的长度设计采取按坡度变化的形式,保证侧墙支撑受力水平。底板上预埋两道预埋筋,作为斜撑的后背支点。

3.5 模板底部螺栓锚固

模板底部混凝土墙体施工时,在底角模板顶面以下150mm的位置,预埋25螺栓杆,间距600mm,螺栓杆端部采取弯折的设计,增强锚固力。螺栓杆长度1600mm,外露800mm,预埋800mm,弯钩为70°,长150mm。本工程摒弃了传统的在八字上预埋斜向上方的螺栓方法,解决了不好拆角模和模板与侧墙加固不严而造成露浆的弊端。

3.6 砖模设计

砖模采用MU10红机砖、RM7.5水泥砂浆,宽500mm,最高处9.5m,底面标高同结构垫层底面标高。砖模底部设2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为增加地基承载力,在垫层下设置60cm厚,宽100cm的碎石垫层。在护坡桩上预埋中20拉筋,沿高度方向1m一根,横向间距1.6m,在砖墙砌筑时凿出,使砖墙与护坡桩拉结牢固。砖墙与护坡桩间空隙用中砂填实。模板体系如图3所示。

4 单侧支模系统设计验算

根据模板系统设计荷载的取值方法和组合原则对墙侧模板板面、大块钢模板小肋、墙体模板次肋、墙体模板竖肋以及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验算。以9.24m高墙体为例给出了墙侧模板板面的具体计算过程。

(1)荷载计算:已知墙高9.24m,模板板面钢板厚6mm,单元格为300mm×300mm,混凝土坍落度18.5cm,泵送,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内部振捣,入模温度15℃,混凝土容重24kN/m3;浇筑速度2m/h,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1.2。那么,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和F2计算如下:

式中:rc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t0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t0=200/(T+15)=6.7h;V为混凝土浇筑速度,取2.0m/h;β1为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β2为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h为有效压头高度,当v/T=0.133>0.035时,h=1.53+3.8v/T=2.04m;H为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取8m。

根据前面侧压力标准值,取两者中较大值,以此计算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F1'为82.8kN/m2,其中荷载分项系数查施工手册得1.2;为安全起见,不考虑荷载折减系数,以增加安全储备。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查得倾倒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为2 kN/m2,可得混凝土倾倒时产生的水平荷载F2'为2.8kN/m2。

(2)强度验算:模板板面强度验算按四边固定的双向板计算,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附表2-20)有:lx=0.30m,ly=0.30m,lx/ly=1.00。进一步查表可得Kf=0.00 127;Kmx=0.0176;Kmy=0.0176;。取1mm宽面板条进行计算,化为线均布荷载:q1=F×1/1000=0.0856N/mm;q2=F1×1/1000=0.0 690N/mm式中F=F1'+F2';q1和q2分别用于强度和挠度计算。

从而得到支座最大弯矩为,支座处强度验算为:σmax=Mmax/W=65.87N/mm2<215N/mm2,其中,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bh2/6=6mm3。

对于跨中,首先计算跨中弯矩,考虑钢板的泊松比v=0.3,可以得到换算的跨中弯矩为,因此,跨中处强度验算为:σmax=Mmax/W=29.38N/mm2<215N/mm2。

(3)刚度验算

对于构件的刚度,设E为钢材弹性模量,则

以上强度和刚度的验算都是满足规范要求。

5 单侧支模施工要点

为了保证单侧支模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实际完成单侧支模系统中,砖模、组合模板、组合大钢模墙模板等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5.1 砖模施工要点

在砖模施工中首先应注意弹线定位,即根据图纸轴线位置放出结构外墙边线、砖模内皮控制线。砌筑方法需采用“三一”砌筑法,并在砌筑前试摆。砌筑时马牙槎设置五皮一退,每步马牙槎高度300mm,后退尺寸为60mm。砖模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2m。抹灰砂浆分层抹灰,分层厚度不大于7 mm,总厚度20 mm。

5.2 组合模板施工准备要点

组合模板施工准备中要注意螺栓、锚环和钢支点等的预埋,同时需进行钢丝绳制作和模板表面的处理工作。具体如下:(1)在底板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预埋螺栓,在角模板上打好预留孔,间距600 mm,用于墙体模板施工时加固模板底部;(2)底板施工时在基础底板内按间距600 mm预埋φ25钢筋锚环,钢筋锚环内径100mm,锚入底板内500mm,外露70mm。锚环位置与墙体模板100 mm板宽组拼处对应设置;(3)预埋件的距离,按墙高支点45°角处确定平面距离,按间距600mm预埋Φ25锚筋,锚筋埋入底板内200mm,外露150mm。锚筋与锚环一一对应,其连线与外墙轴线垂直;(4)钢丝绳采用6×19、Φs15.5,抗拉强度1700N/mm2的全新钢丝绳,砂轮切割机切割,端部用铁丝绑扎,防止分散。钢丝绳连接采用钢丝绳夹,每一连接处使用3个绳夹,再在最后一个夹头后面约500mm处设置一个夹头,并将绳头放出一个安全弯;(5)拼装前对大钢模板进行以下四步处理,以保证拼装质量和混凝土成品的观感:①磨光机打磨;②钢丝刷打磨;③湿纱布擦拭;④刷脱模剂,拼装时板缝间加海绵条。

5.3 组合大钢模墙模板安装要点

墙模板单块就位组拼安装工艺流程为:钢筋检查验收→安装顶模棍→安装内侧模板→临时支撑→横龙骨→安装竖龙骨→安装支撑→调整模板→检查验收。墙模板的安装要点如下。

(1)安装模板底部支座,100 mm×100 mm方木紧靠地脚螺栓。安装楔形模板,使墙身模板保持水平。

(2)安装墙身大块模板,使之稳定对准墙线。在拼板过程中将10mm×5mm双面胶海绵条贴于模板侧面,螺丝上紧,以防漏浆。外墙内侧用48 mm×3.5 mm扣件式钢管临时支顶固定。

(3)用同样方法安装其它模板,每安装一块模板需用48mm×3.5mm扣件式钢管顶紧临时固定。模板与模板之间用螺丝上紧,当板块安装宽度超过3 m时即加横龙骨(双10工字钢),横龙骨与模板面板之间采用钩头螺栓和扣件扣紧。模板安装至墙顶时立即安装竖龙骨(单30号工字钢),顶部加Φs15.5钢丝绳和5t手拉葫芦与冠梁顶预埋锚环拉紧,内墙侧安装手拉葫芦,找正模板。

(4)安装斜支撑时要与地锚和模板竖龙骨顶紧。斜撑放在与模板面垂直的平面内(即斜撑投影与外墙垂直)。斜支撑安装完毕后,安装加固钢管。检查合格前禁止拆除临时支撑,以保安全。

5.4 组合大钢模墙模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关于拆除条件,在非冬季施工时,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而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混凝土温度冷却到5℃,且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20℃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阻燃草帘保温使其缓慢冷却。模板拆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1)拆模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分区域由上到下,先拆松动钢丝绳,顶起调节模板垂直,用撑杆底部可调顶托使模板支架脱离模板。依次拆除竖向龙骨、水平龙骨、楔板、扣件,用橇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慢慢放下模板并码放整齐,然后拆除其他区域支撑、模板;(2)严禁先拆除所有支撑、钢丝绳等构件,再拆除模板;(3)拆除应轻拆轻放,保护好各种模板并分类整理堆放,设置专门的责任区和责任人。严禁模板上口硬砸硬撬,以防震裂混凝土或撬坏模板;(4)拆除的模板应及时修整,刷油清理。

6 结束语

本文研讨了组合大钢模面板、组合工字钢龙骨及支撑辅以钢丝绳拉结的单侧支模模板体系的应用。对U形槽高大模板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实际工程的应用表明,所选择的模板施工方法具有造价经济、施工方便、支架可塑性强等优点,对城市道路下拉槽、地下通道工程等U形槽单侧支模墙体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摘要:通过对U形槽高大模板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城市道路下拉槽、地下通道工程等U形槽单侧支模墙体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U形槽,高大模板,单侧支模体系,模板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周水兴,何兆益,邹毅松等.路桥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上一篇:同质化问题下一篇:波浪理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