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数据库

2024-09-28

专业数据库(通用12篇)

专业数据库 篇1

数据库技术和网格技术相结合也就产生一个新的研究内容,称之为网格数据库。软件专业网格数据库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软件专业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专业网格数据库集成和支持新的网格应用。开放相应的软件专业网络软件,配合软件专业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将分布异构的海量资源集成起来,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亨。

1 软件专业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格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支持系统化的身份鉴别和授权、资源发现、数据传输、进程创建和调度,以及跨异构平台的动态绑定。在网格提供的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构造一个安全可靠、具有自主计算能力的高性能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最终将成为网格上的一种重要资源,提供数据管理服务。

软件专业Web服务作为一组面向Internet的共亨功能与数据、支持互操作机制的开放协议和方法.木文以软件专业Web服务为基础,构造了具有四层结构的软件专业网格体系平台。分别为:软件专业资源层、软件专业驱动中间件层、软件专业网格平台中间件展和软件专业Web应用层。

在构建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第一步的工作是提供一个中间件,将数据库管理系统包装成为网格服务,以便网格应用存取网格数据库。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对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上不需要做什么改动。进一步的工作是扩展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它直接利用网格提供的功能来实现分布式的数据库和相关的网格服务。图1是一些扩展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可做的工作:

在网格上,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使用网格上所有可用的资源。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支持网格中这种一致性的身份鉴别和授权机制。很多网格应用程序在提交任务给数据库管理系统后,需要收到一个任务完成的通知,解决这种订阅/发布问题需要结合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触发器机制和网格中的通知服务。

在网格中,查询结果可以被缓存以便传送给第三方,这意味着,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内,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保留结果,然后利用网格数据传输机制传送查询结果到第三方。

在网格中,分布式查询处理可以利用网格的资源发现机制了解网络的状态、获得合适的资源来运行分布式查询或存储中间结果。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提供资源预留功能,以便参与网格中的进程调度。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能为网格记账和支付标准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用户为资源的使用付费。有些网格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扩展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就能够解决的。下面举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形成性测评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单元的综合性评价系统,教师在系统组织测评试题,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访问系统,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由教师远程通过网络进行评价,同时系统给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统计数据,指导教师教学。“网络考试系统”是课程的综合性评价,系统分为中央模块和考点模块,中央模块制作考试题库,各考点模块通过网络获取题库,考点模块按照题库中的抽题策略,自动给每个考生生成一份试卷,考生在线作答,考试结果数据通过网络回收,系统自动进行判分,生成考试成绩和统计数据。“网络考试系统”是集合现代考试理论、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智能化网上考试系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灵活、方便、科学、公平”的“个别化考试服务”,是终结性评价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结业考试。

2 软件专业网格数据库集成

因为网格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在共享资源上的协同工作,所以网格数据库集成是目前网格数据管理的研究热点。网格数据库集成就是使用两个或多个网格数据库中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

目前有三种网格数据库集成策略:

虚拟数据库虚拟数据库是一个联邦数据库,它只有一个联邦模式,所有的用户都无法觉察到多个独立的数据库存在的事实。虚拟数据库在概念上是受欢迎的,但是难以实现。在构造虚拟数据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种透明性:异构透明性、命名透明性、属主和费用透明性、并行透明性和分布透明性。

定制集成这种方式是指由应用程序自己完成数据库集成。例如,在有的科学应用程序中,开发人员自己找到相关的数据源,然后将集成任务划分为查询、要执行的程序、中间数据源的构建、显式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变换,以及存储结果等等。网格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提供对这种集成方式的支持,使之降低成本、减少时间耗费和错误的发生。

增量集成虚拟数据库是一个理想目标,定制集成又过于注重细节,增量集成居于两者之间。在增量集成中,开发人员无须完成集成的每一个细节,高级的数据存取和集成组件可以自动完成一些后期的集成步骤。

软件专业网格平台中“在线自测系统”“形成性测评系统”“网络考试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不可或缺的三个系统:“在线自测系统”是自我测试和评价,“形成性测评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单元的综合性评价,“网络考试”是课程的综合性评价。

3 支持新的网格应用

应用能有力地推动技术的发展。研究对于数据库领域来说相对比较新的网格应用可以有力地推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流处理、信息检索和科学数据分析等都是网格应用。其他的网格应用还有网格数据挖掘、网格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格数字图书馆等。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大部分的网格项目都是网格应用项目,而且多数是服务于科学研究的需要。网格应用会给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下面以网格上的科学研究(也被称为e-Science)来说明这一点。

在网格上的科学研究中,对数据的使用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数据是数据挖掘和假设检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共享数据是科学家们协作的基础。网格环境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想成功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就必须充分考虑科学研究活动中数据管理的特殊需求。

归档科学研究中的研究结论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状态的科学数据库的基础上得到的。如果要验证一个科学结论,就需要将科学数据库的状态恢复到得出结论时的特定状态。因此,需要研究支持快速恢复所有先前状态的归档方法。

注解注解关联新的数据和已有的数据,它可以自动产生,例如自动记录数据的派生关系,也可以由科研人员手工添加以记载他们对数据的理解。无论以哪种方式生成注解,带来的问题都是注解需要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便共享。

新的存储结构和索引科学研究中要处理海量的科学数据,而且在检索数据时多使用近似匹配,需要研究能够充分利用网格优点的新的科学数据存储和索引方法。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计算能力大的网格结点上构造索引,然后将这些索引分发到计算能力较小的网格结点上以便做并行分布式数据查询。

软件专业网格平台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表现为边学习边考核,全部采用形成性考核。在传统考核中,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是20%:80%,改革后将形成性考核成绩提高到100%。与传统的形成性考核相比,实施全面的形成性考核,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考核目标。

摘要:结合网格技术提出了数据库的通用网格平台模型,将数据库系统的资源整合起木: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从而方便数据库用户使用和提高数据库系统资源的科用率。

关键词:网格,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全,杨庚.网格计算—下一代Internet计算模式江苏[J].江苏通信技术,2004(1).

[2]史士英,刘法胜,刘生风.网格计算与全策略[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12(1):65-67.

专业数据库 篇2

姓 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 别: 男

年 龄: 23

婚姻状况: 未婚

籍 贯: 广州市

现居住地: 广州市

学 历: 本科

电脑水平: 良好

英语水平: CET4

求职意向

希望工作地点: 广州市

月薪要求: 1500-

求职类型: 全职

希望工作岗位: 数据库开发与管理(DBA) 娱乐/餐饮管理

目前求职状态: 应届毕业生。

补充说明:

在大学的专业为数据库方向,希望能从事相关的工作,或者是餐饮服务方面的工作。

现在的.求职岗位类别为实习。

教育培训

.9--6 华南师范大学 数据库专业 本科

技能专长

大学期间,我积极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和Excel等办公软件,对Macromedia Flash 8的使用有所了解。在获得英语国家四级证书,可以进行普通的交流和书写。

自我评价

每次对待工作和任务都像是面对着挑战,努力做好,争取最短时间完成,让自己在工作和任务结束后都有所获;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一切以团队工作为先,拥有较好的团队精神;性格开朗,责任心强。

专业数据库 篇3

【关键词】数据库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一、引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校的电信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被设置为专业选修课,因而在授课要求上与设置为必修课的专业有明显不同。本专业对数据库的要求更偏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结合所学的其它软硬件知识构造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系统。

如何结合电信专业的特点以及满足本专业要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与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偏少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非常有体系的课程,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根据电信专业的培养计划,该课程总共48个学时,理论部分38个课时,实验部分10个课时。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以目前比较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为载体,向学生讲述了概念、管理、设计和开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实用性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关系代数理论、关系数据理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库设计与编程、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等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很多,然而课时有限,大部分章节内容只能用2到4个课时来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述的内容做好全面地规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数据库编程时需要有高级语言编程基础

数据库编程是本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很多章节都是为它作准备的。然而,尽管前面所学的SQL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但SQL语句只是在“查询分析器”中作测试使用,要想脱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话,必须找到宿主语言。因此,要求有高级语言作基础,将SQL语言嵌入其中,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考虑到学生一般都学过“面向对象编程”课程,我们采用C++编程语言,在Visual C++开发环境中进行数据库编程。

三、改革方案与措施

(一)引入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数据库,首先要对数据库感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要从2方面入手。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统计数据让学生明白数据库无处不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与技术。这样就让学生对数据库课程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和好的印象。然后,在后续的课程中挑选1个学生熟知的例子作为项目。随着课程的推进,将项目逐层分解,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系统。在课程结束前,我们会布置一个类似的项目作为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系统的设计。我们以项目导入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管理

在数据库教学中,教师不但在课前准备好要讲解的内容,而且在课中还要做好教学管理。我们一般从3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势:传统教学中主要使用板书进行说明的,知识讲解的速度比较慢,但这正好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讲解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板书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推导或分析的过程。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引入图文声像各种资料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现场给学生操作演示,这比用文字讲解要形象得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般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它们的优势,最终让学生理解需要讲解的内容。

2.分组管理

每次数据库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将学生按2到4人进行分组。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小组中,还可以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

3.挑选几个基础好的学生重点培养

为了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我们会在前几次课发现几个基础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甚至有些内容,让他们上讲台讲解给其它同学听。这样做的好处是以点带面,既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又可以给其它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模块,以完成具体任务模块为主线,把知识点贯穿于任务模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逐步完成的任务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会主动地查阅各种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最终才能将任务完成。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求知欲表现非常明显。与传统教学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随着我们不断总结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作为电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数据库课程逐渐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并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应用到后续的课程中。我们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针对电信专业的培养要求,我们对数据库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鑫华,邓武,赵慧敏,等.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3):102-104.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伍鹏(1978-),男,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杜红(1964-),女,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谢凯(1975-),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与三维可视化。

基金项目:

专业出版社数据库人工智能改造 篇4

1 专业出版社

出版社的出版行为是指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自有文字以后便形成了出版社。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 至唐代中叶盛行, 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 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出版社的类型、工作范围和组织机构出版社的类型, 在中国, 按隶属关系区分, 有中央级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按业务范围区分, 有综合性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综合性出版社的出书门类比较多, 专业出版社只负责编辑出版一定专业和门类的读物。

2 出版社数据智能化需求

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 进行编辑、复制、发行 (或网络传播) 等处理工作。为了保证专业出版社内工作的高效率, 对专业出版社数据库实施智能改造是时代需求。相比于综合出版社, 专业出版社承接的数据处理任务更多, 对原始数据操控要求更加严格, 尤其在文字内容编辑与处理方面, 都要做到严格的准确性、标注性、科学性。因此, 为了摆脱传统出版办公模式的不足, 必须要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智能化数据库, 借助计算机平台完成大量文字信息的处理, 这样可以防止人工审阅失误而造成的常识性错误, 提高处理的成功率。

3 专业出版社数据库人工智能改造

从现有出版业行情分析, 无论是综合出版社或专业出版社, 日常出版都需处理大量的文献信息, 这是出版社结构统一性的办公特点。相比于出版操作流程, 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升级改造, 不再局限于单一性的数据处理操作, 而是将功能扩大到多个方面的领域。从实际应用状况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专业出版社智能改造, 主要方式包括:

3.1 处理技术

专业出版社构建新型数据库, 为人工智能化提供可靠的平台, 大大减小了人工处理数据的工作难度。数据库多样性能够为出版社操作提供更多功能, 由单一数据处理发展为多空间操作, 把数据处理平台扩展到多个面域, 从而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多元化处理。比如, 人工智能三维成像中, 让图像信息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编辑人员可以直观地认识文字信息, 对后期整编、修改、处理提供了方便。

3.2 传输技术

大数字时代, 专业出版社构建数据库是行业需求, 如图1。社内数据传输完善了专业出版的数据库系统, 从而推动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例如, 专业出版社对各类信息收集与处理要求在不断变化, 这些是传统计算机系统不具备的功能。新时期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了交互性特点, 可按照用户要求完成点对点传输、交换, 实现了专业出版社资源的共享模式, 丰富了文字信息的内容。

3.3 集成技术

人工智能选择集成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让出版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数据处理任务。过去对出版数据库采用了统一式模块, 把大量不同数据集中到某一个数据库进行处理, 而造成服务器处理速率下降, 影响了出版社正常的使用功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采用集成控制模式, 对原始数据分层次、分类别处理, 提升了出版社数据库资源的可操作性, 带动了数字化出版模式应用。

3.4 载体技术

智能化操作需选择不同的信息载体, 使专业出版社操作流程更加顺畅。智能数据库是在无人干涉条件下完成动作, 减小了专业出版社手动传输信息的难度。例如, 现代计算机人工智能采用声音、动态图像、视频等信息载体, 可按照用户设置要求执行传输命令, 这就取代了早期人工操控流程, 这些都是现代专业出版社数字化改造要求, 把信息科技融入到新型出版社系统建设中, 大大提高了智能化的水平。

4 结论

专业出版社是随着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 随着人们对传播知识的渴望而发展并呈现日强的专业性, 编辑人员所面对的文字信息均是专业学科内容, 实际出版中严禁出现人工式操作失误。为了改变传统出版办公模式的不足, 对专业出版社实施人工智能化改造, 能够提升社内办公的整体效率, 促进专业出版数据库的智能化发展。本次分析了专业出版社智能化发展趋势, 提出人工智能改造综合技术应用方法, 显著提升了专业出版社内的办公水平, 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晓龙.数字出版的未来:从“小数据”到“大数据”[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08-29 (5) .

[2]王坤宁, 李婧璇.大数据时代:催生出版发行转型升级[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09-23 (7) .

[3]吴湘宁, 胡光道, 胡成玉, 李桂玲1.Oracle中使用支持向量机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4]李志鹏, 张颖, 王甫志.数据仓库与数据仓库性能的提高[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 .

[5]王孝成.数据仓库的特征、应用类型和实施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2 (11) .

专业数据库 篇5

1.1规范目的

为有效控制与管理新能源与环保专业数据库的数据质量,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适用性,制定本规范纲要。1.2规范主题

“新能源与环保科学数据库”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采集录入、传输交换、存储管理、加工处理以及展示提供的数据质量技术规范。1.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项目的技术人员和数据录入人员,以及项目建立的数据中心、数据分中心及有关数据节点管理人员。2编制依据

《专业数据库建设规范》,2009年。3标准与技术规范

在新能源与环保科学数据库数据处理(采集、存储、交换、加工及展示提供)过程中,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新能源与环保科学数据库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是新能源与环保科学数据库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建库主管部门制定并颁布实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不再另行制定。4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

在新能源与环保科学数据库数据处理的每个环节,采用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检验方法,对数据质量适时进行检验和评估,保障数据质量。4.1质量评估原则

新能源与环保科学数据库数据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准确性:采集数据应真实可靠,准确反映各类数据的主要信息; ⑵一致性: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完全一致,不发生改变。⑶完整性:采集数据完整,能够全面反映数据信息;

⑷适用性:采集数据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4.2质量检验方法

本项目数据质量检验方法包括人工检验法、随机抽样检查法和综合评估法。(1)人工检测法:通过专业人员对录入数据直接观察,进行数据质量检测和评估。

(2)机抽样检查法:对录入的数据集,根据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样,然后对样本进行检测,以推断总体的数据质量。

(3)综合评估法:根据数据处理各环节、总体数据集各组成部分数据的质量状况,对数据的总体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4.3质量评估与检验标准

数据质量评估与检验要求如下:

(1)采集录入数据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误差:在0.05%以内,为良好;在0.05%-0.5%之间,为合格;在0.5%-3%之间,为基本合格;超过3%,为不合格,必须重新采集录入。

(2)扫描或数码拍摄的图片集各项技术参数误差:在3%以内,为合格;在3%-5%之间,为基本合格;超过5%,为不合格,必须重新采集录入。

(3)对于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数据,必须重点检验,力争做到100%的数据符合要求。

5数据处理的过程控制

5.1 数据录入过程控制

数据处理的过程控制,是保障数据质量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数据库数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的实用性、效率、科学性,对连续采集的实验数据通过编写程序进行校验,校验出突变可疑数据,再进行特别分析处理。对于入库数据由专家认定后方可入库,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入库数据的标准按照标准数据数字格式、图形格式、视频格式进行入库,根据科研需求定义数据需要保留的精度。5.2数据采集录入的方法

文本数据手工填报;文本数据计算机手工录入;二维图像信息拍摄或计算机扫描;原有数据的格式转换。

5.3数据采集录入的技术要求

(1)数据表的设计,一般采用二维表形式,表式设计应便于填写和录入,各 项指标及其分类应便于数据的加工处理。

(2)数据项著录的填写,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力争做到不缺不漏,其中核心指标项必须填写著录。文字表达应当规范、简明、正确、严谨,含义清楚。5.4 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1)文本数据的加工处理

文本数据的加工处理包括数据汇总、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其中,数据汇总(迭加汇总、超级汇总)是指由采集数据直接汇总成综合数据;数据计算指按各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计算;数据分析指对统计数据进行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相关性、趋势性分析,如对比分析、构成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并生成图形图表。(2)图片资料的加工处理

图片资料的加工处理包括图片资料的数字化、图片分析和修复。(3)扫描资料的加工处理

加工处理的数据必须是经审核通过的文献数据。

数据加工处理的软件必须是经测试和试用被证明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容错性,并经过正式批准使用的软件;

数据加工处理人员必须是具有技术资格、并经授权的人员。5.5数据存储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1)原则:存储管理的数据必须始终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数据不丢失或被破坏。

(2)存储方法:使用计算机硬盘、磁盘阵列以及移动存储等存储设备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

(3)数据库管理:对于采集后净化的数据和加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入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4)数据的自动备份,对重要数据采用备份系统对数据和系统定时在本地或通过网络在异地进行备份。5.6 数据存储管理的技术要求

(1)存储的数据必须由专人管理,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进行更改;

(2)存储的数据必须按统一规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并应登记存储数据的文 件名称、类型和存储地址等信息;

(3)入库数据必须是经整理后的数据,数据库数据一般不能修改; 6数据安全性保障措施

(1)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防治

统一购置、安装防病毒软件,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病毒的检测、清除和软件升级;

(2)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

专业数据库 篇6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教学改革 经管类专业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管理众多领域中基础而核心的技术。尤其是,近年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大数据时代等理念兴起,社会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需求日益高涨,对数据库设计与开发人员、数据分析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等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经济管理岗位中各类日常工作也与数据库密不可分。这就要求高校在新时期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一批批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乃至数据库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经管类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依据教学团队近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与兄弟院校数据库相关系列课程教学的交流体会,对经管类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11课程体系设置失当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数据库课程已经成为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相关原理与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提高管理科学性及其效率的意识与能力。通常而言,经管类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较弱,进而,该课程相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然而,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并未较好地针对该现状特征,主要表现在:系列课程主干课程以数据库原理为主,应用性课程多以VFP、Access等低端数据库平台为基础,缺少Oracle等大型数据系统管理与应用相关课程设置,不能较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课时严重短缺,教学以抽象的理论与概念为主,限制了实践环节的开展;此外,系列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为严重,课程间衔接失调,进而,学生对数据库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

12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无疑减轻了教师的板书负担,增加了授课信息量。但是,教师很容易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并不能较好保证,主要表現在:课件信息量过多,快节奏的演示使得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知识消化比较仓促;同时,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会省略到一些实践操作过程,容易形成学生被动灌输的不良局面,缺乏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难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难于从教学过程中实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13实践教学环节亟需重视[FL)]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社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团队和合作显得异常重要。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方面。现代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基本上也是在工程化合作基础上而展开的。然而,目前数据库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模式,无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等,都注重学生个体尝试,相对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既不能保障课程实践的覆盖面与深度,也不易于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或职业规划对专门问题进行深入实践。此外,现有实践教学基本是基于单机系统环境,与目前社会要求的大型数据库网络存在较大差距,难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项目实施能力。

14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数据库课程考核面临着传统应试教育考核方式的深刻影响。课程成绩被普遍认为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与专业能力,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客观依据。传统应试考核方式偏重于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指标。这势必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产生扭曲性导向作用: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注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或突击学习,而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扭曲性导向作用下,实践教学不被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必然的后果,并已经严重阻碍了数据库课程的人才培养作用发挥及其发展。

综上所述,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改革经管类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加强经管类学生数据库知识及其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以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经管类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21课程体系定位

随着数据库理论及其应用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数据库课程的知识点从理论到方法,从技术到应用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化学科体系,包括数据库理论、数据库管理、应用设计与开发等。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教学而言,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及其职业规划等差异因材施教。紧密围绕经管类专业学生数据库知识学习的宗旨是为了数据库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实施、管理及应用等,可将课程体系细分为以下主干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应用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其中,数据库系统概论为必修课,主要从数据库应用的角度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方法,为培养学生常规数据库应用奠定基础;其他课程可设置为专业方向课程,以供学生按照其兴趣与职业规划进行深入学习,主要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两方面。

22课程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项目案例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①多媒体课件教学关注于数据库相关原理知识的传授,需要组织教学团队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自主设计项目实例,通过课堂演示使得学生先对数据库课程具有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引导其对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同时,鉴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枯燥、抽象的数据库原理,需要在理论基础强化学习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围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优化选择教学内容,如简化关系演算、模式分解、查询优化等抽象知识点的讲授。②数据库应用与开发等则紧密围绕现实数据库实施及其应用的案例来展开,将重要知识点贯穿于实际应用项目分析过程中,并在该环节采用开放式教学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所学原理知识等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培养其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思维。③在模拟实验环节,则是采用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更贴近现实数据库应用的环境中以团队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实践,提交规范化的设计报告,以了解与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全过程;其中,每个团队中需要有不同角色,包括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系统测试员以及数据库管理人员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分工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共同完成数据库设计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

23课程考核方式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据库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客观全面起见,将数据库课程考核体系分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综合性项目实践考核三大部分,可按照“4-3-3”模式分配比重。理论考核沿用传统以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重点关注对学生所学知识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实验考核主要针对上机环节,重点考核学生实践测试、上机操作等完成情况,以及实验环节发现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依据教学进度与内容需要,分阶段增加一系列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项目实践考核则是注重对课程教学与学习情况的全面考察,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团队为单位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际应用项目,并在班级范围内现场交流与答辩予以考核。同时,可在班级中成立“成绩评定小组”,通过匿名评分方式协助授课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以及课程设计情况进行公平公正地评定。此外,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权威的数据库相关应用能力认证考试,如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NCAE)、微软与Oracle的数据库管理员或数据库开发的专业认证等。鉴于学生兴趣与规划差异,认证考試并不作为课程考核的必备内容,而是采用创新学分方式为有志从事数据库专门工作的学生提供学业激励。

24教师素质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业务能力素质是教学质量的最积极、最活跃与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也有直接显著影响。就目前而言,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这不但需要关注教师自身课程意识的培养与增强,更需要合理引导教师由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设计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对于数据库这类理论性与实践性均比较突出且内容体系庞大的基础课程,教师独自探索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难免力不从心,它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实践经验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通过集体学习交流与个人自我修炼相结合,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此外,加强教师素质培养,还可以采用“教研并促”的方式,将纵向与横向项目成果与经验及时渗透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也为学生开拓思路、了解现实应用与学科前沿等打下坚实基础。

3结束语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课程,数据库课程教学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实践、课程考核等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经管类专业数据库教学的实际经验与体会,分析了目前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并面向社会需求提出了若干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新时期经管类专业数据库教学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其中,已有不少措施付诸实践,并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鑫华, 邓武, 赵慧敏, 李文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27(3): 102-104

[2] 李军, 陈荦, 陈宏盛, 景宁, 唐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28(6): 94-97

[3] 王珊数据库课程改革: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与国家精品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 2006(4): 14-17

[4] 孟宪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24): 6-9

专业数据库 篇7

目前各大高校文理科均开设与数据库有关的课程, 但高校文科学生对于数据库的学习较为吃力, 且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重理论轻实践, 因此关于高校文科如何开展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

1 文科专业数据库课程特点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是高校文科专业大二上学期开设的公共课程, 其先修课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课程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库思想[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3], 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的课程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的创建和基本操作, 数据表和查询的创建, 窗体、报表和宏的应用, VBA模块等。

2 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身为一名《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的任课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科学生学习的情况不佳, 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 由于学习主体主要是文科学生, 而《数据库基础及应用》非文科专业课, 因此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经过整个学期的学习, 也难以掌握数据库课程的高级知识。

(2) 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而《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学习过程中, 函数与公式的学习贯穿了整个学期, 而函数和公式的学习恰恰是文科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上课认真听讲也很难掌握, 因此仅依靠上课所学知识难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只有对文科专业的数据库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才能有效的改善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2.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文科学生的学习现状, 结合授课情况,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

(1) 授课课时较少

文科专业数据库课程总课时较少, 每周理论课和实践课一共4个课时, 这对于数据库课程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按照每学习的教学计划, 学期结束仅能学习到“宏的创建”这一章节, 而VBA模块就完全没有学习时间了。

(2) 课程讲解不深入

文科数据库课程实际学习内容较少, 仅为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操作。需要深入学习的VBA模块, 往往由于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教学时间等问题不再讲授,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时VBA模块的题目完全不会做。

(3) 学习内容不实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佳的另一原因是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所学知识, 学习内容不实用。目前面向文科学生开设的数据库课程, 在各个学校都以基础知识讲解为主, 即使结合了实例讲解, 也仅仅是理想状态下的实例。学生在学习完数据库了以后, 除了做题之外, 无法使用学习的数据库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 受教师水平限制

目前各大高校的公共数据库课程的授课老师均为专职教师, 缺少数据库项目开发经验, 仅能讲授基本操作和做题技巧, 而数据库项目开发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思路脱离了现实。

(5) 考核方式侧重点不明确

个别高校文科数据库课程还在使用纸质试卷的考核方式, 即使多数高校采用上机考试, 但试题的侧重点也是理论考察为主, 以这种考试方式筛选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3 文科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与改革措施方案

3.1 改变教师培养方式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在暑假期间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数据库开发经验, 学习数据库项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回校后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所有任课教师, 做到“以点带面, 全面提升”。

3.2 转换课程授课思路

文科数据库教学受到公共课程课时总量的限制, 增加授课课时难以实现, 因此要转换课程授课思路, 以提升授课效率为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学生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 如果想提升授课效率, 应在理论课讲解过程中偏重实例讲解, 而实践课也应重新规划方案, 实现当学期结束时,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作业完成整个数据库的设计。这样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反过来理解基础知识和概念定义会更加简单快捷。而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针对完整数据库设计, 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设计等。另外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弱, 因此函数公式等内容的讲授方法也是转换教学思路的重点与难点。

3.3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那么再提升教师素质改变授课思路也于事无补。学习兴趣的调动可以通过讲授知识方式的更改来实现。如上课多讲实例, 并将实例联系现实, 让学生体验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或穿插讲解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 方便学生通过等级考试, 这样都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文科数据库课程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过程, 需要在总结前人经验及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对本校文科公共课程《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的授课方式、教师的培养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为周口师范学院关于“地方性、师范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纪淑琴, 李连德, 常耀辉, 等.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 (修订版) [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3.

[2]朱变, 韩秋英, 王迤冉.《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 2014, (3) :178-179.

[3]王晓蓉.Access数据库融合专业应用的教学改革[J].计算机科学, 2014, (5) :127-128.

专业数据库 篇8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校很多非计算机专业根据需要也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不高,加上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尤其是难以掌握计算机语言、编程等。所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效果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设计数据库教学方案时,首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的兴趣。通过对数据库教学设计,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

1 定位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在数据库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协助学生,指导实验,答疑解惑或者是理论知识的总结等。所以,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努力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据库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以Access数据库为后台演示数据库的实际操作,也可以直接在Access表里查询、删除、增加数据,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操作数据库。通过这种立体的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Windows操作平台里面的所有的应用软件大都有比较接近的操作界面,加上学生有Word和Excel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数据库时,教师就只是辅导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来掌握使用方法,此时老师就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了。所以,在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要精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一套《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理工科可以采用1+X方案,文科可以采用1+X+Y方案。方案中的“1”代表分级教学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部分,方案中的“X”和“Y”代表着要充分各个专业不同的特点。

例如,美国马可雷斯特大学的Kaplan教授在讲解Matlab程序设计时,百分之五十介绍Matlab编程,百分之五十介绍关于理工科的实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充分证明了计算机教学内容不仅要实用化还要针对专业,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学生参与本专业有关计算机问题的开发工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所以,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数据库教学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由于数据库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要求就是要学习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给予及时的评价。

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以及学习的表现等等。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平时考核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考试系统进行考核以及评价。另外,还要注重考核完后的反馈机制,让学生通过考试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够通过考试发展学生在计算机方面存在问题的倾向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来变化等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出现应试教育的倾向。所以,在非计算机数据库教学方案中还要注重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积极性,否则数据库教学将会失去生命力。

4 小结

教学方案的研究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需要计算机工作者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以及创新。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定位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解决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更新快以及应试教育倾向等问题。

综合所述,我们要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是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据库教学必然存在着新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就一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功能型人才。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青睐于除了掌握专业技能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所以,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发展的人才,必须把计算机技术同各领域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要克服困难,通过对数据库教学方案的研究,使学生在计算机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如何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作出了教学方案上的实践,大胆尝试了新思路。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薛联凤,叶水仙.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方法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76-78.

[2]孙春玲,潘晓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3]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冯铃.海外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经验[J].计算机教育,2007,(21).

专业数据库 篇9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平台课程, 担负着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SQL语言基本应用能力, 为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建立稳固的后台基础。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为计算机技术开发离不开数据库, 因此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数据库技术必不可少。如何合理的组织课程教学, 它是全体高职师生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数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 对数据库课程构建以“实践为主, 理论够用”的原则, 抛开传统的章节式的理论讲解, 通过项目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在项目实现过程中逐步牵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教学效果提高较为明显。

2. 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要求, 课程设置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根据岗位需要, 模拟企业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岗位技能培训, 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 既学习到知识技能, 又获得相关的行业认证资格证书。依据岗位系列课程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 广泛开展市场需求调研, 确立了本课程的职业岗位:数据库管理员, 针对数据库管理员这一岗位进行能力分析, 又确定了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数据库知识技能、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

3.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依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由原来的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切换到现在的主要针对学生的“学”和“做”, 相比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 在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

3.1 内容组织

根据该课程设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内容的三大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技术及数据库开发技术, 如表3-1所示。不难看出各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同, 但总体也基本涵盖了数据库技术课程里相关理论, 通过对各模块的讲解及实现,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技术理论中常用和必用的知识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在各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 尽量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 把与学生相关的图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案例进行分析统计, 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亲切感, 避免由于抽象带来的厌学情绪。

3.2 教学方法

(1)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 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彼此相互合作, 互相激励,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从中既可以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 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

(2) 采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适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技术。

(3)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下, 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开发技术。

3.3 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 考核着重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 考核方法分期末闭卷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组成, 所占比重均为50%。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 能比较系统的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 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数据库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高职课程教学的要求, 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 学完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 以所学的任一门高级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 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 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数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 采用新的案例项目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提高, 补考率明显下降, 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 但是,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足, 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实训场所硬件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企合作需要更加深入, 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 王珊, 2000.3,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据库技术与SQL Server 2005实用教程, 岳国英, 2008.9,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专业数据库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数据库原理,改革与实践

0 引言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检索和管理数据的一门学科[1,2]。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领域之一,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随之而改变。因此,如何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现代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此外,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数据库相关的实例进行讲解,学生才能够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架构。所以,教师除了要重视基础性实验环节外,还要特别注重课程设计和小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工作,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增强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1 数据库原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Equation Chapter(Next)Section 1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大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体相似,因此,也呈现出相似的教学状况。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从下手。笔者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沟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及应用3个部分。原理是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重点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相对而言,教材中涉及到数据库的设计和具体的应用的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实践技术难以深入理解。目前,数据库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侧重数据库原理的学习,而对数据库设计和应用技术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二是过于侧重流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数据库原理的学习,这使得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两个问题,使得培养的学生既理解基本原理、具有扎实功底,又善于灵活运用、富于创新。

1.2 教学方法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讲解,即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然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方法部分内容原理性强,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一方面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乏味;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严重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无从下手。因此,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会使学生感到学不能致用,从而使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本课程知识点琐碎、枯燥的现象,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是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此外,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授课大多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课件的运用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在涉及关系数据库和关系数据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理解这些知识点,而用课件进行讲授时,加快了演示的节奏,缺乏教与学的友好交互,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

1.3 实践环节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如果不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则难以理解和巩固基本理论,无法培养综合计算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然而,目前实践环节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实验课时少等。在考核中实验课占的比例较小,而课程设计在实施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课程设计的时间少,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仿照网上或参考书上的案例用开发工具去实现,没有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将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应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一条原则。但考察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验到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被动地来完成这些任务的,缺乏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中反映出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这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1.4 考核制度的问题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目前的教学管理体制尤其是考核制度仍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体制下,高等院校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也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违反教学规律、背离教学培养目标的现象已严重阻碍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环节、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有所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增强。

2.1 优化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软件工程原则,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在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时,从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到应用开发,应涵盖如下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2)设计方法包括软件工程原则、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3)应用开发包括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PB的C/S构架的应用。

另一方面,学时安排要合理,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建议数据库原理课程学时数不少于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40学时,实验12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四周左右时间)。实验和实践学时要占到总课时的40%以上,坚持“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坚持实战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笔者引入了针对这门课程的三点教学法[3]和案例教学法[4]两种教学方法。

三点教学法的要点是“一个教学中心为一点,两个实践环节点为一点,三种授课方式点为一点”。一个教学中心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个中心展开;两个实践环节是加强数据库系统建模和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三种授课方式是理论讲授、上机操作和分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由两条主线来完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的实现为基础,将数据库基本概念、原理融合到案例的实现过程当中;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除了和教师进行同步学习之外,还要按照教师提出的任务案例的要求,完成任务案例的开发。

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如对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对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的章节可提出要点、安排学生自学;对需要深入掌握的重点难点,如关系数据理论等,可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3 重视实践环节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融合,鼓励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并具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践教学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中的上机实验安排要合理。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其次,上机时应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安排两周左右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4 完善考核制度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单独理论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为此,必须下决心改变目前在课程考核中实际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际,重知识、轻应用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给教师以教学自主权,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最终要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应分为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但题目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力考核的方式要灵活一些,应将考核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例如,可以采用对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考核,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提示,使得这种考核方式成为学生对协同工作机制的一个体验。

3 结论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想,期望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通过对部分毕业学生的联系调查,他们大多认为在校学习到的数据库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在岗位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实践证明,通过多年的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和实践,笔者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使这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雷红艳,邹汉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6):1766-1768.

大数据时代的专业出版 篇11

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话题正在被传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为了挖掘其价值,我们必须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来实现目标。而传统的商业统计软件由于功能模块比较固定,价格较高,使得业界用户开始了新的选择,开源的R语言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自由的可扩展性、丰富的行业应用的支持以及完全免费的特性,很快成了数据分析界的宠儿。国际上R语言已然是专业数据分析领域的标准,而在出版业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于是笔者针对这一出版现状精心策划了“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下面结合策划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契合市场,选题的关键点

专业图书策划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美国著名编辑人舒斯特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编辑人必须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编辑就要努力锻炼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发现专家,前提是能和专家对话,这就促使编辑要走进专家的圈子,熟悉所挖掘选题的领域。熟悉选题的渠道有很多,最快的途径是从各类科研专业论坛或官网获得信息,最直接的则是和行业内的老师、研究生、从业者交流沟通,这在获取选题方向的同时也就收获了选题资源和作译者资源。

策划“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的初始,笔者在网络上找到了“统计之都”网站,这是主旨为传播统计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领域的服务平台。网站中有关于R语言的海量信息,深入考察关于这个话题的帖子以及点击率之后,不难推敲得到,只要围绕这个主题,读者群是能够保证的,这其实也是完成了一个论证选题的过程。而当时该类书籍的出版状况是,国外相关品种书籍不下200个品种,国内已经面世的出版物不超过10个品种,而且都是本版书,加上仔细听取了国外朋友对R语言在欧美发展态势的评价,笔者期望的卖方市场出现了,于是针对这一出版现状精心策划了“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总的思想是借力国外已出版的优秀R语言书籍,迅速引进国外精品,同时辅以国内本版书作为补充。在很短的时间内划定了《A Beginner’s Guide to R》和《Data Manipulation with R》这两本书。中译本在2011年下半年业已推出,时隔不到一年时间均已重印一次。因此,发现契合市场的选题至关重要。

作者译者,不拘一格

在选题得以论证之后,作者成为关键。找什么样的作者呢?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译者的年龄、阅历与选题类型要相互匹配。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对于大数据时代中R语言这个非常新的领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寻找译者之初,笔者曾尝试找过高校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授,但是当时得到的对R语言这类选题的答复是,他未曾学习过这门统计计算语言,而在他的博士生当中却已经有人在写论文时用过这种语言。当时带给笔者的启示是,受年龄段、群体需求的影响,对一本书的评价往往有天壤之别。年轻人更喜欢这种语言,对新知识、新技术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这之后笔者开始在年轻的教师队伍中以及在科研论坛中活动能力较强的技术高手中寻找译者,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人选。现在证明碰钉子也是有好处的,会给编辑指明正确的方向,资深的行业专家未必就是最适合的译者。

第二,青年译者的优势。笔者接触过的年轻译者大多精力充沛,做事情能够做到亲力亲为,策划编辑也就会根据译者的个人特点确定主译者,而主译者就直接变身为项目负责人,他会动员整个团队把翻译书当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比如,在笔者策划该系列的《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一书时,译者团队为此项翻译工作启用了SVN操作平台,多线协同完成翻译工作。即使某成员出差在外,也可以随时查看到项目的进度,还可以对项目完成修改、上传等操作。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由主译者来承担,采用了LaTeX对全书排版。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认的最好的数学公式排版软件仍然是LaTeX排版系统,其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科技书排版的美感。在与这本书的主译者提前充分沟通之后,保证了该书能够按照出版要求和约定格式完美地呈现出来,既节约了出版费用也减少了排版环节,使这本书能够迅速、高效地出版占领市场。

第三,业内有影响力的作者更加给力。在出版了这个系列最初的两本书,即《R语言数据操作》和《R语言初学者指南》以后,笔者就开始思考关于这个系列的进阶篇应该什么时候出版,找谁来编写更合适呢?经论坛里的朋友推荐,找到了就职于企业界的一位数据专家,他从2002年开始接触R语言,是国内的第一批R语言用户及推广者,在业界数十年已积累了丰富的R语言实战案例。当笔者提出计划围绕R语言策划出版一本对职场人士有所帮助的图书之后,他也认为这个选题的推出能够改善当前国内该领域的书籍理论多、实例少的现状。这个建议,同样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共鸣。更欣慰的是,他利用在业界的号召力找到了他有真正实力的伙伴一同参加到书稿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高效地提交高水平的书稿,而且这对出版社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销桥梁,从点到面

就编辑自身的工作特性来说,营销应该算是“点”式營销,具体来说就是:在论坛里扎根,在会议中参与,在微博和邮件中凝聚资源,各点都要有所斩获。从“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的过程中,笔者有三点重要的体会。

第一,在论坛里营造人气。对于“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营销,笔者一开始觉得读者定位仅仅局限于专业爱好者和职场技术人员,因此选择到相关的论坛宣传进行宣传,碰碰运气。笔者在“人大经济论坛”的“统计论坛专区”发了一个书帖来介绍该系列最初的两本书,当时国内成系统的书确实不多,所以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围观,这个帖子的点击量至今已达5800多次,50余条回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从网友的回帖当中,编辑不仅能从中汲取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客观上在对这个系列做后续开发时也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积极参与行业会议。关注行业会议新闻,积极利用会议营销教材产品。笔者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R语言会议”,并收获颇丰。在会上还争取到了发言时间,借大会之机为这个系列的《R语言的科学编程与仿真》《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作了预热宣传,强化了读者对该领域出版物的品牌认可度。同时也完成了招募作译者的工作,得到了专家的支持,继续开发这方面的教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利用邮件和微博加强交流。通过邮件和微博的交流就更具针对性,邮件和微博中相互交流的对象一般都是对双方的工作特性以及兴趣爱好比较了解的教授或读者,他们能够较深入地探讨出版过程中或是学术出版、学科建设中的某个问题。比如,通过豆瓣读书的豆邮我就结识了现在的译者,译者介绍了R语言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人物,建议以此为线索引进国外优秀作品或组织国内的领军人物开展创作。当时适逢该品种图书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陆续开展全方位选题、占领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微博营销的工作内容主要以信息发布为主,是一种“推”的营销方式。日常的工作就是精确抓取微博文本吸引粉丝的眼球,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晒书有奖、转发有奖等活动,加强和读者的互动,正在摸索中逐渐发展。

适逢世界走向数据化,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面对新技术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编辑去发现,并给予其最好的呈现形式。相信数字时代的出版还需要编辑,继续去发掘数据时代的预言家,而我只想潜心做一个出版业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吕佳丽,李仙华.让专业图书多赢的方法——《混凝土外加剂实用技术大全》编后感[J].科技与出版,2012(11).

专业数据库 篇12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

《数据库技术》课程概念比较抽象, 基本理论知识比较多[1], 这部分内容又涉及关系数学和数据模型创建, 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 而目前这部分内容对艺术学生的专业没有任何直接有效的帮助, 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 也不会去主动学习。

二、教材内容不恰当和滞后

目前高校《数据库技术》教学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依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的, 里面包含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编程的理论基本知识。对艺术类专业学生, 数据库中VBA部分和计算机编程一般不要求掌握;另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艺术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技术手段, 必须让艺术类专业学生掌握。艺术类专业的《数据库技术》教学在教材选择上面临一个两难问题[2]:一方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计算机编程的内容比较难;另一方面艺术专业与计算机数据库相关的内容过少, 同时教材更新时间长, 教材内容明显滞后。

三、实验课程和实际应用脱节

传统的实践教学很多都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 理论知识学习后, 通过上机实践验证, 完成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上机实践内容相互孤立, 没有体现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没有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很多学生完成实验册子上的每个小实验, 但不知道融合各个分知识点, 也不知道如何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学生很少有机会实践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完整开发过程,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数据库技术》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

1. 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 我们不能采用对理工专业学生的理性教学方式, 否则, 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感性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中理解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数据库设计E-R模型理论”知识时, 以服装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将设计者与服装作为实体, 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窗体与宏应用中, 以讲解如何制作大家熟悉的QQ登陆界面, 讲解控件工具箱中文本、标签、图像和按钮各个工具的作用, 这样使学生觉得很有乐趣。课堂上, 采用课堂讲解、回答问题和课堂互动等[3]多种方式学习,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示例讲解。例如, 讲解参数查询操作时, 以学校学生一卡通充值为例子, 将学号设成参数, 根据学号参数迅速找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并充值,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积极地参与讨论问题。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自主自由性的特性, 在布置实验操作练习的要求上, 主张自主性和创新性。只要求他们实现系统中的某些功能, 方法不限制, 细节不严格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把数据库操作实验当成自己设计的作品。

2. 设计合理和适当的教学内容。

《数据库技术》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学习设计数据库 (系统软件开发) , 二是学习使用数据库 (应用软件开发) 。教材与课件是学生学习数据库的主要方式, 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 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的完整性、易用性以及对新概念、新技术的反映。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4], 所选教材应实例丰富, 课后有满足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要求的适量习题和实验、实训, 内容清晰。而对示例数据库选择, 要保证示例数据库内容完整, 容易理解与接受, 并要符合他们感性的理解。为此, 本人首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所学的难点与实际应用结合阐述, 让学生觉得难点不难。例如对数据模型理论的讲解, 本人针对数据建模的抽象性与难理解性, 将其与汽车、轮船等模型做比较讲解, 使学生印象深刻, 充分理解数据模型的重要性。对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设置上机题和验证题, 这些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势利导, 让学生有所收获。以下是本人针对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的Access教学工作执行计划表:

3. 设计有效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法, 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分标准, 对于考核学生理论掌握与应用创新非常重要。针对艺术专业学生, 理论知识掌握较薄弱、动手创新能力较强, 并且其学习目标与侧重点不同, 考核方式也有所区别。该门课程本人采用平时考核占主导地位 (70%) , 期末考试占30%。平时考核采用课后作业、上课点名、随堂测试和课内上机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作业:15%;上课点名:5%;随堂测试:20%;上机实验:30%) ,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与操作技能, 成绩占70%;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试, 成绩占30%, 考查学生平时操作与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 注重日常的学习和积累, 通过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5]。对于点名的考核, 采取以提问方式代替直接点名的方法, 增强了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以及教学中的互动, 效果较好。上机实验成绩提升至30%, 同时增加实验中的随堂上机考核环节, 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 课程中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结束后增加单元测试环节, 以此作为随堂测验20%的依据。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这样既可以避免艺术专业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缺点, 又可以防止部分学生靠最后几天复习就过关的情况。探索数据库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的变革, 重视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的考核, 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改革《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 灵活地并创造性地掌握好教学过程和兴趣切入点, 为艺术类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氛围, 对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整体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针对本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以《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为主题, 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提出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上的一些改进设想。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艺术类专业,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章雁.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J].海峡科学, 2012, (07) :63-65.

[3]申玉静, 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 2010, (1) :22-25.

[4]李萍, 张译丹.艺术类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 2011, (07) :825-827.

上一篇:唤起兴趣下一篇:数控钻铣床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