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误码处理

2024-08-08

传输误码处理(精选8篇)

传输误码处理 篇1

0引言

无论市场如何发展,传输系统中的误码问题一直是影响业务质量的主要传输损伤之一,在平时的业务维护中对传输误码的监控维护不容松懈,这就要求维护人员对传输误码有一个精确的认知,从其产生原因着手查找误码产生原因,才能根本上解决误码问题。

1误码的性能指标

在SDH系统中,用于误码监测的字节是B1、B2、M1、B3、G1、V5。其中B1、B2、B3、V5分别用于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监测。他们的级别顺序是B1>B2>B3>V5。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果只有低阶通道误码,则高阶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将监测不到该误码;反之,如果有再生段误码,则复用段、高阶通道、低阶通道都将出现误码。简而言之,有高阶误码,则会有低阶误码。也就是说如果有B1误码,那么多数情况会有B2、B3、V5误码产生(有些设备类型不上报)。反之,如果有低阶误码,则不一定有高阶误码,如有V5误码,则不一定会有B3、B2、B1误码。

那么这个关系也就给我们一个故障处理思路,在误码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高阶误码,查找高阶误码产生的区段,哪个区段有高阶误码哪个区段就是故障区段,按照先处理高阶误码再处理低阶误码的思路来处理故障。

2误码产生的常见原因

从大的方面分误码产生的常见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设备原因。外部原因又包含了环境因素、光功率异常、电缆性能异常、外部干扰、接地;设备原因包含板件异常和数据配置错误。板间异常表现在线路板收或者发模块故障,时钟单元、交叉单元、支路板故障。数据配置错误主要表现在时钟跟踪配置错误。

(1)B1误码,常见的原因。

(2)B2、B3误码,常见原因主要是:

(3)只出现在支路上的V5误码,常见原因为:

知道了误码产生的原因后,我们遇到误码时就可以归类定位故障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故障。

3误码常见的处理方法及思路

平时我们用到的主要就是三种方法,分析法、环回法、替换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网管告警、性能分析。由网管的告警查看高级别误码产生的区段,初步对故障有一个简单的范围定位。在网管中能操作的就是查看光功率是否正常,板件是否有无告警,如果这些基本的操作能初步判断,那将为故障处理节约时间。

其次就是环回法。在第一步分析定位后,用环回法来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当然,若条件允许,环回法可以快速定位出故障范围。链型组网慎用环回法,有可能导致环回点以下链上脱管甚至业务中断。

替换法就是对前面两种方法无效后的补充,也是经验处理方法,用好的板件或者尾纤直接替换原件,进行故障定位处理,有时会达到快速高效的效果。

4维护建议

4.1规范施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施工,对于有隐患的施工应杜绝交维,直至整治达标后才能交维接维,以免出现隐患故障,影响客户感知。

4.2尽好网管监控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管实时监控功能,加强网管巡视工作,认真执行计表工作,施工前后比对光功率及性能值有无变化,严格监测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网管监控出现误码性能告警,无论是哪种性能级别告警,或者光功率值出现异常,都应当立即进行查看分析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故障隐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实际故障案例

某本地网采用华为2500+光传输设备组成2.5G复用段保护环,南郊为所有业务汇聚点,东郊为部分业务汇聚点,各站点业务均至接至南郊站通过南郊扩架和南郊扩2架落地。浦发银行、黄管局到东郊站均有业务。

5.1故障现象

某日,网管监控图示所有网元及多条支路均有低阶误码,东站、黄管局、浦发银行部分支路板上上报LP-REI告警,并有LPBBE、LPES性能事件。

系统组网如图1所示:

5.2处理过程

由于网管上几乎所有网元及多个支路都上报了低阶误码,且由于南郊为所有业务的汇聚点,初步怀疑南郊中心局出现故障,但是对南郊设备性能指标及机房现场情况查看无任何问题。故对故障现象进行二次分析,逐条核查告警发现南郊扩2架无误码告警,这样证明了南郊主架是无问题的网元(告警分析法)。

再对业务逐条核查过程中发现业务支路产生告警的业务均为到达东郊落地的业务,同时用户有申告几条业务瞬断核查到东郊端局的,故此判断东郊局出现问题可能性较大。网管维护人员对东郊相应业务通道做外环回,业务对端站点告警依旧。再将东郊的东向光板做外环回,则对应站点的误码告警均消失,将东郊的西向光板做内环回,则东郊站点的误码仍然存在,故此定位故障出在东郊(环回法)。

维护人员携带备板到达东郊机房后,发现机房温度较高,同时发现PQ1板有告警,而且温度很高。仔细察看后发现风扇防尘网堵塞严重,维护人员清洗防尘网并开启机房空调后,15分钟后全环网误码消失。

5.3故障原因分析

此次故障原因为温度过高产生误码,而低阶误码是可以串通的,故而凡是涉及到业务的环网网元均产生了误码告警。该故障也同时反映出环境温度在日常维护中的重要性。日常维护中我们要经常清洗风扇并做好日常网管监控,PMU板的温度告警门限设置要在0~40度,这样设备温度过高网管会上报告警,从而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6结语

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误码是对传输系统性能影响的主要损伤之原因之一,对于业务质量好坏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要加强日常维护,及时发现误码隐患及时处理。严格执行计表工作检查误码性能、检查网络同步情况和时钟质量;记录光板接收光功率值,关注机房环境和温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对于误码的处理遵循先高级后低级的原则,先分析后环回再替换的方法,做到查找定位误码原因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的逻辑,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若遇见比较复杂的误码问题,按照先通后故的原则,先保证业务畅通再查找故障原因,冷静沉着分析,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李文海.现代通信网[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2]春杰.本地传输网建设原则[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吴凤修.SDH技术与设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王利群,李云山.光网络技术[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涂荣,龚情,张光海.城域光网络[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通过实例看误码故障处理 篇2

关键词:单向通道保护环;VC4;误码;打环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2

Error Fault Dealing By Cases

Tian Yanping

(Xingtai Branch of China Telecom,Xingtai054001,China)

Abstract:The fault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ing,the error failure is more common,while more difficult kind.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xample of the method of handling such a failure,and proposed to rely on the signal flow to sort out the transport network,the idea of dealing with failure.

Keywords:Unidirectional path protection ring;VC4;Error;Fighting ring

我们知道传输误码的产生主要包括几类:光功率过高、光功率过低、光纤头不清洁、单板故障、板间配合不好、时钟故障、母版故障以及接地不良、温高等。解决此类故障的方法主要包括:告警性能分析法、逐段环回法和替换法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最近我部处理的一起数据接入环误码故障,本次故障的处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此类故障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信号流的分析准确定位故障区间,最终排除了故障,其处理过程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拓扑图】

该环(拓扑图)是由华为Optix 155/622光端机组成的单向通道保护环,F为SNCP节点,全环为集中型业务,A为中心站,其他各站分别对A配置了32个2M。业务配置均为“西收东发”,如图中箭头所示。

一、故障现象

我们通过详细的查询告警和性能,发现了大量低阶误码上报:G支路板个别通道上报BIP-EXC(误码过量),所有在用通道均有误码上报;E支路板的8、9、10三个通道上报BIP-EXC;C支路板有远端误码上报;A对应G的相应通道上报远端误码,收C的业务通道上报误码、误码秒,对应E的3条通道有远端误码上报。

此外,我们注意到光板性能正常,没有高阶误码(光缆线路故障可能性小)和指针调整(时钟故障可能性较小)等,其他各站均无异常。

通过查询业务配置,我们发现出现告警的业务均为第2个VC4,通路组织图如下:

通过分析故障现象及业务配置,我们可以初步定位于C、D和F三站之间,交叉板、光板的可能性最大。

二、处理过程

由于本次故障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也经历了多次定位,以下分四个步骤,力图阐述一个完整的处理过程:

(一)通过更改配置的方式恢复在用业务

由于G收A报误码,且主用接收方向为西向,因此将G的主用接收方向改为收东向,查询性能,误码不再上报;

由于E收A的3个通道报BIP-EXC,该时隙在F(SNCP节点)接收的也是主环西向光板,因此在F将该时隙主用接收方向改为东向。查询性能,误码也不再上报。再加上C收A没有误码,由此可以看出F的东向、C的西向应该都没有问题;

由于A收C的2板位报误码,主用方向为收西向,因此将主用方向改为收取东向。

至此,全环误码消失,业务恢复。

(二)选取2条业务跟踪监测来缩小定位范围

选取第2个VC4的17和38两个时隙(均没有在用业务)分别配置到D和F,另一端仍在AA,其余各站穿通,端站信号方向均为“西收东发”,通道图如下:

通过网管查看这两条电路的性能,D收A报远端误码;F收A报本端误码块、误码秒;A收D报本端误码秒;A收F报远端误码。由此可见,故障定位于D东向光板、F西向光板以及两站交叉板之间。

维护人员首先到D更换了东向光板,无效;从网管硬复位主用交叉板,交叉板倒换后(从网管做交叉板的倒换,并没有引起相应网元支路通道的PS倒换告警),误码仍没有恢复。然后赶到F,同样得,更换单板以及倒换交叉板后均无效。最后检查了机房环境温度和接地情况,未发现异常。

难道是故障定位错误?还是两块交叉板都坏了(可能性很小)?

(三)通过对VC4打环,进行精确定位

由于只选择了两条电路进行测试,我们对结论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于是决定分别在各端站对整个第2个VC4进行打环,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步骤1,我们已经将相应端站的主用接收方向做了更改,A-G、A-E、A-C三端路由的主用方向已经改为了一致路由,即已经“化环为链”了,因此具备了打环的条件(否则如果打环时业务配置仍为“西收东发”,就会中断许多业务,这也是我们开始并没有采用打环操作的原因)

我们首先将G不在用的十条业务主用“收”配回到西向(用作测试),这十条通道的误码重新上报。然后在F的东向光板对第2个VC4打外环(此时A收C的业务已改为东向,不受影响,E的业务因收取备环方向而受到了影响,操作前已经过用户同意),查性能,G的误码不再上涨,观察15分钟后误码完全消失;接着在F的西向光板对第2个VC4打内环,G的误码再次上报。至此,我们认为故障点就在F,由于已经换过西向光板,因此主用交叉板有重大嫌疑。

维护人员携带交叉板到站后,首先拔除了主用交叉板,让备板工作。这时A、G和F的支路板上报了许多PS告警(而在网管上做交叉板倒换操作,支路板是没有PS告警的),等PS告警消失后,查询性能,误码不再上报。

此时我们有了疑问,为什么在网管对交叉板进行复位倒换时,业务并没有恢复,而拔除了主用交叉板后,业务就恢复了呢?是不是由于设备上“坏板”对好的备板产生影响,使得备板也不能正常工作呢?

带着疑问,我们将带去的交叉板插到主用交叉位置上。这时网管马上又出现了大量误码(产生误码的通道并没有变化),可见不是交叉板的问题。接着我们拔出了主用时钟板,误码依旧,看来也不是时钟板的问题。最后拿手电筒查询了母板槽道,“没有倒针现象”。

此时我们还注意到,原主用交叉板为“SS13GTC”,而备用交叉板为“SS12GTC”,这两种单板工作模式出厂默认都设为“12模式”,即支持“时分交叉”,可以完全互为备份。虽然如此,由于原备用交叉为SS12GTC,而我们更换的交叉板均为SS13GTC,会不会出现版本不匹配而不能协调工作呢?我们本地网曾经上过一批交叉板,由于该板电源模块的问题导致一块单板不在位,整个网元单板脱管。

(四)再次更换两块交叉板后,更换母板子架

我们再次携带两块版本一致的交叉板替换了子架的单板,误码仍没有消除。此时,我们认定为母板问题。更换母板子架后,插回原来各单板,业务完全恢复。

三、故障原因及处理建议

我们再次检查了母板的9槽位,发现最下面倒数第二行的几根针确实“歪了”,上次没有看清楚,以为是灰尘。由于某些针的接触不良,导致通过此处的第二个VC4的传输错误。母板故障需要更换子架,所以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而在传输故障定位中,母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又往往是最后考虑的。

通过本次故障我们看到误码故障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处理的方法又极为复杂。误码故障的处理集中体现了对传输系统的理解和对信号流走向的把握。以小见大,传输故障的处理乃至传输网络的构建都需要对传输系统有深入的了解,具有“全程全网”的概念,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处理个别问题;同时也要把理论吃透,把SDH网络的信号流和基本模块搞清楚,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定位到模块,而不仅仅是单板。我们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一些被忽视的细节往往会导致今后网络的不稳定,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比如在工程建设时,不佩戴防静电手镯,身上的静电就有可能击穿单板;在拔插单板时,插入的不牢靠就有可能造成母版倒针和接触不良。还有些不良习惯,当时并没有产生告警,也没有任何性能事件上报,可在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后对网络运行产生严重影响,而在一个环路多个故障的同时发生就有可能是灾难性的故障。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工程和维护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故障处理的经验。

[作者简介]田彦平(1971-),男,1995年7月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电信邢台分公司,工程师

传输设备误码分析处理 篇3

1 误码知识

光同步传输设备中按分段分层的原理对误码进行检测。具体有B1再生段误码、B2复用段误码、B3高阶通道误码、V5低阶通道误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误码上报信息, 光同步传输系统本端检测到误码时, 除本端上报误码性能或告警事件外, 本端还将误码检测情况通过开销字节通知对端。根据本端和对端上报的这些性能和告警事件, 可以定位是哪一段通道或哪一个方向出现误码。表1给出了与误码相关的性能和告警事件列表。

2 误码定位分析

2.1 产生误码的常见原因

2.1.1 外部原因

光纤性能劣化、损耗过高。光纤接头不清洁或连接不正确。设备接地不好。设备附近有强烈干扰源。环境温度过高, 导致设备散热不良。传输距离过短、未加衰减器, 导致接收光功率过载。

2.1.2 设备原因

线路板接收侧信号衰减过大、对端发送电路故障、本端接收电路故障。时钟同步性能不好。交叉板与线路板、支路板配合不好。支路板故障。风扇故障, 导致设备散热不良。

2.2 定位分析

以一个单向业务组网模型来分析出现误码的几种情况。注:为了便于阐述, 这里都简化为单向有误码, 而反方向没有误码, 并且只是某一站点出现某一类型的误码的理想情况, 当然实际中要比这复杂得多。组网模型如图2所示

2.2.1 C或D站出现再生段误码

每个站点都对B1字节处理, 考虑出现误码站点和上游站点两RST之间 (接口板、光纤通路)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定位方法:

采用测量法测量光功率, 直接有效地发现线路是否正常。首先测试对端发送光功率是否合乎设备指标, 再测试本端接收光功率, 如果接收光功率过小, 可以逐段测试找出故障点, 如果接收光功率过大, 导致光模块饱和, 此时要适当地加衰减。

用光口环回法进一步测试是否本端光板有问题, 但要注意将光板自环时需要加衰减, 以防止光功率过强损坏光模块。

采用收发尾纤替换法将本端和对端的收发尾纤同时对调, 看误码是否跟着尾纤走, 这样可以快速判断光缆线路的好坏。与环回法结合快速定位故障位置。

2.2.2 D或E站出现复用段误码

对于D站误码来说, 由于C站是REG站点, 它不对B2字节进行处理, 所以很有可能是B站MST出来的信号带过来的, 也可能是D站RST与MST之间有故障。可以采用光纤自环定位是否D站、B站光接口板有问题。对于E站误码来说, 由于D站是ADM站点, 它对B2字节进行处理, 所以很有可能是D站MST出来的信号带过来的, 也可能是E站RST与MST之间有故障。建议用光纤自环的方法定位是否D、E站相连的光接口板有问题。

2.2.3 E站出现高阶通道误码

这时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果D站对相应业务做VC4穿通, 则说明它没有对B3字节做过处理, 也就是说没有终结过通道开销。则问题可能出在B站 (B站对之做过终结) 。也可能是E站MST与HPT之间。如果D站对相应业务VC4开销做过终结, 则问题可能是D站HPT与MST之间或E站MST与HPT之间。

2.2.4 E站出现低阶通道误码

低阶信号复用传输过程经过PPI-LPA-LPT-HPA-交叉板-HPT-MSA-MST-RST, 所经路由都可能引入误码, 所以误码产生也最为复杂和广泛。如果有高阶误码, 我们先处理高阶误码;如果没有高阶误码, 我们可以把范围缩小到"PPI-LPA-LPT-HPA-交叉板"这个部分来分析。分析的关键是要找到处理过此低阶通道的最近站点, 然后可以采用软件环回的办法判断问题出在本端或者对端。最常用的办法还是逐段环回法, 这样可以把问题定位到某一段。如果能定位到设备, 可以采取更换单板的方式来处理。

3 典型案例分析总结

误码问题的一般处理步骤

首先需分析误码的特点:是持续的小误码、突发的大误码、还是零星小误码。对于每l5分钟性能都有Bl、B2误码的情况, 可以马上通过自环光板, 或更换对应板来光板定位问题所在;其它两种情况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定位。

光功率是个重要的因素, 所以对出现误码的光路需要了解这几点:光板类型、发光功率、收光功率、光纤衰减值、光缆距离、过载点、灵敏度;如果光功率有异常情况, 要进行相应调整 (主票指接近过载点或灵敏度) ;对于光功率正常, 但光缆距离过长的就要考虑色散问题。

确定误码是由光板产生的, 还是由光缆段产生的。

对于怀疑光缆问题, 则需要重点检查环境条件 (包括:机房条件、尾纤是否受压迫、光缆是否受外界影响等) 。设备到ODF这一段尾纤以及光缆出机房这一段比较脆弱, 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被压迫的地方、或者检查有没有压痕;室外光缆则需要了解是否架空或地埋, 因为两者会受不同的影响。如地埋光缆易受地面施工的影响, 而架空光缆则受天气因素干扰更大。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线路板上的法兰盘会容易松动, 特别是在多次转动的情况下, 所以在现场不妨检查一下, 说不定它就是罪魁祸首。对于其它外界条件, 如:电源波动、接地电阻大, 也会引起误码。

3.1 误码导致信令信号中断引发业务中断

故障现象:两个155/622设备组成点对点的PP环。运营商A反映互联互通业务中断, 怀疑是传输出问题。A运营商互联互通设备均为集中网管在省公司统一监控, 本地没有网管。用户反映交换侧用误码仪测量2M信号正常, 但信令信号中断。

原因分析:怀疑是光路不正常, 误码影响信令信号导致业务中断。

故障处理:测试主用业务收光光功率为-32dbm, 查询该光板有复用段误码, 但并未越限。向交换侧设备商咨询, 得知交换侧信令对误码比较敏感, 误码门限值为e-10。判断故障原因为收光过低引起误码导致信令信号中断, 引起业务中断。联系B运营商双双清洁光口及尾纤头, 清洁后本端收光恢复到-16dbm的正常值, 误码消失, 信令信号恢复, 业务恢复。本次故障因为2M信号测试正常, 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交换侧出现问题, 与传输无关。但真正的故障原因还是在传输光路出现误码。

3.2 尾纤松动导致线路误码

故障现象:某局采用SBS2500设备组成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组网图见图3, 1号网元为中心局。所有经过3号网元的业务均有误码, 且误码率都保持在1E-5左右。

原因分析:查看环上各网元的当前和历史性能事件, 发现3号网元东向R16板与ASP板有误码数据。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 3、4号网元设备过热;2) 3、4号网元之间光纤连接有问题;3) 3号网元东向R16板故障;4) 4号网元西向T16板故障。

故障处理:首先从外部着眼, 检查设备是否过热和光纤连接情况。由于4号网元与中心局的距离非常远, 且无人值守, 因此首先清洁3号网元的设备风扇, 并检查光纤连接有无松动。风扇清洁完毕、检查光纤连接正常之后问题依旧, 只好前往4号网元。在4号网元首先检查光纤连接情况, 发现其西向T16板所连尾纤头松动, 尾纤头未与光板法兰盘拧紧。申请网管后, 清洁尾纤头与光板法兰盘后拧紧尾纤固定螺帽, 再长时间观察3号网元性能事件, 结果显示无误码。再进行24小时误码测试, 所有经过3号网元的业务不再出现误码。

3.3 时钟板故障引起误码

故障现象:组网如图4所示。图中A、B、C、D、E网元均为ZXMP S320设备, A、B、C、D网元组成一个155M通道环。网元E是挂在网元B上的支链。网元B及E的ET1板有时会出现少量误码性能值。没有影响业务。

原因分析:查询B网元设备光板的性能值, 有比较大的指针调整。然后查询其ET1板性能值, 有较大的指针调整及少量的误码性能值。查询E网元现象相同。查看B网元的当前时钟状态, 为捕捉状态。改变线路抽时钟的方向, 仍为捕捉状态。通常情况下, 误码不会引起指针调整, 而大量的指针调整则会引起误码。因此先处理指针调整的问题, 指针调整则可能是由于上游站或本站光板提供的参考时钟源有问题, 也可能是本站的时钟板有问题, 而改变抽取方向后, 故障仍没有消除则说明是本站的时钟板的问题。

故障处理: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后, 发现该设备时钟板RUN灯一直快闪, ALARM灯有时闪亮。说明该板不能正常工作。将其硬复位, 无变化。更换单板, 自检完成后, 误码消失。在网管上进行24小时误码测试, 无误码, 故障排除。由于时钟板故障, 无法锁定时钟, 大量的指针调整导致误码。

3.4 外时钟不稳定导致光路出现误码

故障现象:组网如图5所示。由ZXMP S380设备组成两纤单向通道环。A网元接E网元的输出时钟。在D站点挂表测试一条A站到D站155M光路业务的24小时误码发现每隔几分钟就会报一次误码, 业务没有中断。

原因分析:首先检查仪表的各项设置, 正常。从网管上查询性能发现从A站开始各站OL16板对应的高阶通道15分钟性能有较大的AU指针调整, 查询A站各板各项性能值均正常, 排除单板故障。最后将焦点集中在外时钟源上。外时钟源不稳引起较大的指针调整从而引发小误码。

故障处理:维护工程师在网管将A站时钟源改为内时钟应用后, AU指针调整消失, 误码消失。直接接入BITS设备, 测试正常。

4 结束语

误码问题在平时的维护工作中, 经常遇到。由于其告警点的不确定, 所以在处理的过程中, 必须全盘考虑, 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引发误码的细节, 扎扎实实的处理才可以使问题顺利解决。

摘要:误码问题是传输设备维护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虽然有时小误码问题并不会对传送业务造成明显影响, 如语音等业务, 但当出现误码时, 说明传输系统中局部已经出现性能劣化, 需要尽快处理, 否则有可能发展成为业务中断等重大事故。本文将结合平时维护中遇到的问题, 对误码作一简单的分析, 以期可以抛砖引玉, 共同提高。

浅谈光传输处理干线误码的问题 篇4

京九广一级干线扩容设备采用富士通公司FLS-2500A 2.5G SDH设备, 共开放4个2.5G系统。途径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 共5省1市。其中北京是始端站, 广州站是终点站。衡水站是河北段的网管站, 负责整个河北段17个站点设备监视、技术支持和衡水站设备维护工作。

4个系统设备开放情况为:北京 (终端站) —固安 (中继站) —任丘 (中继站) —武强 (中继站) -衡水 (终端站) -威县 (中继站) -曲周 (中继站) -魏县 (中继站) -大名 (光跳站) -南乐 (光跳站) -清丰 (光跳站) -濮阳 (中继站) …….开封 (终端站) 。

由于设备使用时间长等等缘故, 自2 0 0 7-1 2-1 5以来, 网管监测4个系统、不同段落接连出现大误码问题, 我一直带领班内人员处理此类问题十余次 (排除4个系统的6个段落大误码) , 以下将较典型的障碍处理经过做一下简单分析, 首先介绍文中要用到的基本术语。

2 基本术语:

(1) 误码监测原理:在SDH信号的帧结构中, 安排了大量用于操作维护与管理的段开销 (SOH) 和通道开销 (POH) 字节, 各种字节被定义了特定的功能, 使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OAM) 能力大大加强。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 (无需用仪表发送测试信号) , 利用业务信号帧结构中特殊设计的差错检测编码 (SDH信号采用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P码) 字节 (B1、B2、B3和V5-b1、b2) 检出信号中的误块, 并以块为基础评估误码性能参数。在线误码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网管监测和仪表监测。

(2) 再生段误码监测:再生段开销 (RSOH) 中的1个B1字节共8bit用作再生段的误码监测, 它使用偶校验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码 (BIP-8) 。BIP-8码对扰码后的前一STM-1帧中的所有比特进行计算, 结果置于扰码前的B1字节位置。如果B1≠0, 说明再生段在传输中有误码产生。

(3) 复用段误码监测:复用段开销 (MSOH) 中的3个B2字节共24bit (BIP-24) 用作复用段的误码监测。BIP-24对前一STM-1帧中除段开销的前三行 (A1-D3) 即RSOH以外的所有信号在扰码前进行24比特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在本帧扰码前置于B2的位置。此校验编码在再生段内不重新计算, 因此, 它只是用于复用段的误码监测。如果B2=0, 说明无误码;如果B2≠0, 说明复用段在传输中有误码产生。

3 实际问题:

某日网管监测京九广扩容一系统固安、任丘、五强、收北方向有再生段误码, 衡水站有再生段误码和复用段误码, 电路并未申告。

4 解决方案:

次日凌晨衡水与北京调出电路, 衡水开始与相关局处理误码问题:

4.1 第一次解决方案:

衡水让固安测量京九广扩容一系统收北方向光功率, 在机盘上测量为-21d B正常, 擦纤复原后在ODF上量为-20d B正常, 擦纤后复原。衡水网管检测15分钟性能固安、任丘、五强、衡水误码消失, 随即北京挂表测试一系统155M1、4、8, 并准备第二天晚上若无误码, 复原一系统所有电路。衡水网管检测2个小时性能均无误码, 至次日夜衡水网管监测京九广扩容一系统自固安处理后, 固安、任丘、五强、衡水均无误码。

北京测试京九广扩容一系统部分155M电路12个小时正常, 我看网管性能好 (全天每一小时的性能我站都做了记录) , 均认为问题已解决。次日晚衡水与北京开始复原电路, 复原一个北京确认好后恢复下一个, 之后我在网管看一系统性能, 发现有固安、任丘、五强、衡水均有误码, 上报RS-BBE。

随后衡水与北京将一系统在用的14个155M电路全部逐个调出, 在电路全部调出后, 衡水网管检测性能固安、任丘、五强、衡水误码消失, 北京挂表测试也好, 怀疑是否与上业务有关, 但不知道是哪个155M引起的。

提出问题: (1) 京九广扩容一系统中继段误码是否向下游站点传送?

(2) 自从一系统电路全部调出后, 衡水由网管监测性能固安、任丘、五强、衡水误码消失, 北京挂表测试也好, 是否与上业务有关经咨询富士通厂家, 说均不可能产生, 原因待查。

4.2 第二次解决方案

衡水挂表测试 (4个155M串测) 一天无误码, 于是夜里衡水与北京开始先后复原一系统155M2、155M5、155M8、155M4、155M1, 当时看网管性能好, 再看网管一系统固安、任丘、武强、衡水出现15分钟误码, 衡水和北京又把一系统155M1调至二系统1 5 5 M 1, 我看网管性能好。随后一系统1 5 5 M 1调至二系统1 5 5 M 2好 (调至二系统155M1不好) 。

提出问题:京九广扩容一系统155M1电路复原后, 光路出现误码, 一系统155M1调出后无误码, 各中继站也无误码, 是否一系统155M1有问题, 北京证实此电路无特殊之处, 原因待查。

4.3 第三次解决方案

因两次处理不成功, 采取分段处理方案。先由北京负责处理本段, 北京从北京最外端环回, 处理北京段, 测试北京段无误码, 判断北京站无问题。复原京九广扩容一系统电路不行, 又调出, 测试有误码, 后衡水串测155M共6个以上有误码, 北京自己环回好, 我们认为固安站到衡水段有问题, 怀疑固安站收北京方向不好。

4.4 第四次解决方案

1.因北京自环光盘好, 怀疑固安光收盘有问题。

2.申请固安换光收盘后, 北京环回155M, 衡水串测16个155M测试48小时无误码。逐一复原调出的京九广扩容一系统的13个15 5M电路, 测试正常。

通过此次利用网管和仪表处理富士通光路误码, 将障碍消灭在了萌芽之中, 避免大障碍的发生, 同时可以看到处理富士通设备与其他设备的不同之处, 为处理干线设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京九广扩容设备中继段误码有时向下游中继站传递, 并不终结 (注意:不是4个系统全都是这样。其他设备再生段误码应在中继站间终结, 不向下传递) 。

固安收北京有中继段误码, 并向下游站点任丘、武强、衡水传递, 因此任丘、武强、衡水收北方向均有再生段误码, 因衡水是终端站, 并伴有复用段误码属正常。处理好固安站点后, 相应各站误码均消失。

(2) 京九广扩容设备网管监测无误码, 测试部分155M正常, 但不能上业务, 说明部分盘有问题。最好串测全部16个155M长达2-3天后, 观察是否正常 (测一天不能证实是否好) 。

(3) 因干线太长, 可考虑分段处理, 先分大段再分小段, 依次排除各段问题, 逐段排除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4) 富士通设备因有光放盘, 对温度、光纤清洁度要求高, 因此光纤头必须干净, 否则光回损太大, 容易产生误码。平时注意机房卫生, 同时注意将机房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5) 设备需要有良好的清洁, 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注意过滤网的定期清洁, 以保持设备通风良好。

(6) 通过不间断在线监测可以预先检测到设备运行情况。要求维护人员每天进行光路误码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远动信号传输误码率高的处理实例 篇5

光纤通信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高,不易受电磁干扰,在县调通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纤通信项目建设包括光纤通信设备、光缆线路两部分。在长距离光纤通信中,光缆线路部分造价将会非常高。在县级电网企业,要自架光缆到各偏远变电站,经济上将难于承受,而且长距离光缆线路的维护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在一些偏远的变电站,一般通过租用公网2M光纤电路解决变电站远动信息传输。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传输模拟远动信号是可行的,性能是有保证的,但有时却会出现误码率高的问题。

1 模拟远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某个35kV变电站租用公网2M光纤电路至县调,挂上PCM设备后传输模拟远动信号,主站通道监视程序发现误码率高。该方式传输模拟远动信号示意图如图1所示。

RTU采用CDT规约与主站通信。CDT规约的数据帧格式为:按双方约定,以字为基本单位,若干字组成一个数据帧。一帧的构成为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同步字为EB90EB90EB90,它表示一帧的开始。图2是县调主站侧前置程序接受到的变电站的原始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步字EB90EB90EB90很明显出现了误码,同步字出现错误时,其后的数据也就无效了。

通过检查RTU及MODEM都没有问题,因此怀疑是通道的问题。

2 模拟远动信号误码产生的原因

2.1 2M传输电路的影响

与电力专网传输远动信号不同之处在于2M传输电路部分(即图1中椭圆部分)。公网所提供的2M电路一般都要经过多次转接,既要经过主干的SDH网络,又要经过多次PDH电路才能实现主站与厂站之间的2M电路连接。图3是一个典型的网络结构图。

图3显示县调主站与变电站之间的公网2M电路经过两段PDH设备转接,在一些偏远站点,经过的PDH设备转接段数还要增加。公网SDH网络在性能上有保证,但PDH设备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简易光端机,当设备时钟偏差较大时,就容易产生滑码从而造成误码,当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时,也经常造成误码。这样,经过多段转接,县调主站与变电站之间的公网2M电路性能比单一传输网络或点对点传输在性能上有所下降。

2.2 重复A/D、D/A变换的影响

模拟远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厂站端RTU出来的数字信号要经过MODEM变换为模拟信号,MO-DEM出来模拟信号又要经过PCM设备的抽样、量化、编码变成数字信号再复用进2M电路中。在县调主站侧,要经过相反的过程。PCM设备在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时,由于编码位数的限制,必然存在量化失真,也即输入PCM设备的模拟信号与对端PCM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并不能保持完全一致。这种重复A/D、D/A变换对模拟远动信号将造成一定的损伤[1]。

2.3 误码增殖的影响

RTU出来的数字信号,一般采用300bps、600bps两种速率送到MODEM,经过PCM设备处理后变为64kbps的数字信号并复用进2M电路中。由此可以看出,RTU出来的数字信号经PCM设备处理后占用的带宽放大了许多倍(RTU如采用300bps,则占用的带宽放大了500多倍)。可以这样理解,在2M电路中发生误码的概率一定且随机分布时,64kbps带宽信号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误码的个数是300bps带宽信号在相同时间段内出现误码个数的500多倍。可见RTU出来数字远动信号经过D/A、A/D变换后出现了误码增殖。虽然2M电路中64kbps信号出现的每一位误码并不都会反映到300bps数字信号上(即误码增殖达不到500多倍),但从定性的角度看,误码增殖了许多。

上述的远动信号传输在PCM设备处采用模拟四线接口。PCM设备一般采用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X.50建议实现多路低速子速率数据复用成一路高速数据在PCM的一个64kbps时隙中传输。X.50建议规定子速率采用(6+2)的包封格式,即8bit包封结构。在(6+2)的包封结构中包含有6个数据比特,1个帧比特和1个状态比特。8bit包封可表示为FDDDDDDS,每个字母表示一位,F为帧比特,S为状态比特,D为数据比特(或填充比特)[2]。一个复帧内有20个8bit包封,帧内所有数据合起来的速率为64kbps。一个包封内每个数据位的速率为400bps。以300bps的远动数字信号为例,平均每个复帧只需占用一个包封的3/4位(从平均的角度来看),加上1个帧比特和1个状态比特,共占用11/4位,即300bps的远动数字信号在2M电路中占用速率为1100 bps。由此可得出RTU出来的数字远动信号经PCM设备(数字接口)处理后占用的带宽放大了3倍多,也可认为误码增殖为3倍多,这个数值远小于采用模拟四线方式传输的误码增殖。

3 模拟远动信号传输中误码率高的处理方法

从产生误码的原因来看,由于租用的是公网2M光纤电路,变电站又地处边远山区,不可避免要经过多次转接,因此要调整2M电路比较困难。只能从减少甚至消除重复A/D、D/A变换以及降低误码增殖来着手。由于县调主站未提供数字接口通道板,需将终端服务器(MOXA)的串口进行改接,取出其中的信号收/发、公共地3根线,直接与PCM设备的子速率口(RS-232口)对接。同时在厂站端取消MODEM,将RTU出来的数字信号直接送至PCM设备的子速率口。接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

改成该方式传输远动信号后,主站通道监视程序显示的误码率极大的降低,同时也节省了设备,减少了中间环节,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非常实用的。

4 结束语

PCM设备采用模拟四线接口传输远动信号时,由于信号处理环节多、误码增殖大等原因,效果比直接采用数字接口差。同样,在变电站还有利用电话拨号传输信息的装置如电量采集器、故障录波装置等,这些信息的传输和模拟远动信息在PCM设备中的传输类似,也容易出现因误码(滑码)而掉线的问题,如果改模拟接口为数字接口,将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

摘要:光纤通信在县调通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县级电网企业不仅自己建设光纤网络,还通过租用公网2M光纤电路传输变电站远动等信息。由于租用2M电路的特殊性,在传输模拟远动信号时,容易出现误码率高的情况。本文分析了模拟远动信号传输中出现误码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县调通信,模拟远动信号,误码率

参考文献

[1]周俊礼.PCM设备传输远动信号的一种改进方法.电力系统通信,2004,11:55-56

SDH传输系统误码的分析与定位 篇6

误码是传输系统中常见的故障, 针对误码的处理则是传输维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及时定位并处理误码故障, 是保障传输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误码故障处理一般包含4个环节。

误码监测:判断是否存在误码;

故障定位:判断导致误码的原因和所在位置;

业务恢复:采用其他路由迂回、纤芯调度等恢复业务;

故障修复:修复或更换发生故障的光纤、器件或者单板。

SDH网络出现故障时, 为有效的利用备用资源, 应先定位发生故障的段落或具体的位置, 然后再调度资源恢复业务。因此, 故障定位往往是恢复业务的前提, 是故障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日常维护中, 故障定位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传输网结构复杂, 出现误码时, 较难定位是网络中哪个部分或节点的故障;

2) 单一故障也会引发网络中多个节点出现误码, 有些告警会混淆我们的判断, 不利于故障定位;

3) 由于光传输设备中的光监控器件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不够或设备本身存在缺陷, 在系统性能下降时, 网管可能出线多个告警甚至会上报假告警, 影响故障的定位。

2 误码性能监测的原理

在SDH传输系统中, 对信号的监控管理是由开销监控完成的。开销监控分段层监控和通道监控, 段层监控又分再生段层和复用段层监控, 通道层监控又分高阶通道层和低阶通道层监控。

在SDH帧结构中, B1、B2、M1、B3、G1、V5是用于误码监测的字节, 分别用于监视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误码监测采用比特间插奇偶校验方式的偶校验, 通过校验码保证发送内容中“1”的个数为偶数, 发送端通过对前一帧的监视内容进行偶校验并将计算结果填入帧中发送, 接收端通过比较自身对前一帧的计算结果和接收的字节, 判断是否发生误码。

各误码检测点及其与远端误码指示的对应关系 (表1) 。

通过开销监控实现了对STM-N的多级监控。例如:对一个STM-4系统的监控:再生段开销对整个STM-4信号进行监控, 复用段开销对4个STM-1的任一个进行监控, 高阶通道开销再将其细化成对每一个STM-1中VC4的监控, 低阶通道开销又将对VC4的监控细化为对其中63个VC12的监控, 从而完成了对STM-4的层层监控。

3 误码产生原因的分类汇总

1) 对于B1误码, 常见的原因是:接收光功率过低或过高;光功率正常, 但是色散过大超标;光缆受损、尾纤质量下降、弯曲半径过小;光纤头不清洁或连接器接触不紧密;光板本身元器件问题等;

2) 对于B2、B3误码, 常见的原因是:光线路板的内部故障;时钟同步性能下降产生振荡;机房温、湿度过高、电源不稳定以及接地情况不良等问题;

3) 如果只出现支路上的V5误码, 表示VC12等支路级别发生问题, 常见原因是:交叉板与支路板之间时隙配合存在问题、支路板自身问题等;也可能是外界干扰引起, 如设备接地不好, 设备附近有大的干扰源;设备工作温度过高也会引起支路误码。

4 误码故障定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4.1 告警性能分析法

处理误码问题时, 首先要对误码性能、告警事件做仔细分析 (表2) , 根据具体误码告警的监控字节, 同所在传输系统结构结合, 遵循“先线路后支路, 先高阶后低阶”的故障定位原则定位故障点。

4.2 逐段环回法

通过分段环回判断, 可逐步排除并缩小故障范围来定位故障点。但环回可能造成某些业务不通, 要确认影响后果后再进行环回操作。

4.3 光功率测试法

通过光功率测试指标来判断并查找故障点。所以对出现误码的光路需要了解:光板类型、过载点、灵敏度, 发、收光功率, 光纤衰减值、光缆距离;发现光功率有异常情况, 要进行相应调整;对于光功率正常, 但光缆距离过长的要考虑色散问题。

4.4 替换法

对于设备器件性能不良或性能劣化的情况, 替换法通常都是故障定位和检验故障定位准确性的好方法。替换的对象包括替换尾纤、光器件、单板等。

5 案例

某局本地网采用华为OptiX 2500+SDH传输系统, 组网方式为两纤双向无保护链, 如图1所示, 1站为中心站, 业务分配为集中型, 即各站均只与1站有业务。

故障现象:

在设备运行中, 1站到4站的业务出现异常, 现象为业务时通时断, 有大量误码。检查告警和性能发现, 4站的光板上报 (B1、B2、B3、V5) 误码, 2站、3站与1站的业务正常。

故障分析及排除:对于同时出现B1、B2、B3、V5误码, 很可能是线路光缆问题, 且高阶误码引起了低阶误码, 一般先处理高阶误码:

1) 将3站东向光板作内环回, 则1站性能事件均消失, 基本排除了1、2和3站除东向光板外的所有单板的故障;

2) 将4站西向光板作外环回, 1站仍有远端背景误码块, 因此怀疑是3站东向光板发或4站西向光板收故障或收光功率不正常;

3) 携带备板赶往4站, 首先测试收光功率发现光功率为-33dBm, 对于长距光板已经超过灵敏度, 处临界状态, 在维护人员配合下调换光纤后收光功率为-18dBm, 业务恢复正常。

本次故障的原因是光缆性能劣化致光衰耗增大, 使光板收光功率变低引起误码。通过对告警分析, 并使用还回、光功率测试、替换等方法完成定位和处理。

6 结论

误码分析定位是SDH传输系统维护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故障修复和业务恢复的基础和前提。在分析定位SDH传输系统的误码故障时, 应该深刻理解各种误码现象的自身特点, 结合所在传输网络结构, 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使用合理的判断方法定位故障, 及时恢复系统传输质量, 以保障整个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tiX光传输系统SDH原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997.

[2]刘增基, 周洋溢, 周倚丽.光纤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传输误码处理 篇7

这里先介绍几个概念:

1、假设参考数字通道

ITU-T规定假设参考通道, 可以作为电路设计和设备制造的依据。它提供并统一了不相同站距的设计标准。它分为三个质量等级:高级参考电路 (2500公里) , 中级参考电路 (280公里) 和本地级参考电路 (50公里) 。

高级假设参考通道适用于大交换中心之间的干线传输, 全长2500公里线路, 可分为9段等长等质的数字段, 允许2次64kbit/s的转接。每个数字段长度是280公里, 又可分为6个中继段, 每段46.7公里。

2、数字微波通道的差错 (误码) 特性

数字传输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差错特性。数字微波系统关于差错指标的依据是ITU-T的两个建议, 一个是G..821建议, 一个是G..826建议。这里只介绍吉林广电数字微波设备采用的G..821建议。

(1) G..821建议及指标分配

G..821建议规定了一个国际连接中64kbit/s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及其分配原则。该建议规定:

(a) 一个月中比特差错率大于1×10-3常称为严重误码秒 (SES) , SES的时间率不得大于0.2%。

(b) 一个月中, 有至少一个差错比特的秒的百分数不得多于8%。常称为差错秒 (ES) 。

(2) 关于微波电路的差错性能指标的建议

A、ITU-R F.594建议, 它规定数字连接中高级电路部分的微波电路的差错性能指标, 长度为2500公里之间的数字64kbit/s输出端比特误码率应满足以下标准。

(a) 任何月份0.4以上时间率的1分钟平均比特误码率不大于1×10-6。

(b) 任何月份0.054以上时间率的1秒钟平均比特误码率不大于1×10-3。

(c) 任何月份的误码秒累计时间不大于0.32。

其中 (a) 又称为劣化分; (b) 又称为严重误码秒; (c) 又称为误码秒。

B、ITU-R F.634建议, 它规定数字连接中高级电路部分的实际微波电路的差错性能指标。实际数字微波通道在长度和组成方面很可能与假设参考数字微波通道的高级通道有很大不同, 考虑微波衰落、干扰及其它性能的因素的影响, 长度为280-2500公里之间的数字64kbit/s输出端比特误码率应满足以下标准。

(a) 任何月份0.4×L/2500%以上时间的1分钟平均误码率不大于1×10-6。

(b) 任何月份0.054×L/2500%以上时间的1秒钟平均误码率不大于1×10-3。

(c) 任何月份的误码秒累计时间率不大于0.32×L/2500%。

(d) 残余比特误码率RBER不大于5.0×10-9×L/2500。

当L小于280公里时, 按L=280公里规定其误码性能指标。

C、ITU-R F.696建议, 它规定中级假设参考数字段的长度为280公里中级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省略。

D、ITU-R F.697建议, 它规定用户级假设参考数字段的长度为50公里用户级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省略。

二、关于误码 (差错) 率几个指标说明和电路误码率指标分配

1、误码率指标

(1) 误码率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衡量传输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实际测量中均用式:

实际上在数字微波通信中所说的误码率就是指比特误码率, 记为Peb或BER。比特误码率就是研究二进制码元的误码情况。

(2) 恶化分 (DM) :指在一分钟统计时间内, 误码率超过1×10-6的分, 以及相应时间百分比。这就是低误码指标, 叫小误码, 一般认为是设备不完善性及干扰等因素造成的。

(3) 严重误码秒 (SES) :指在一秒钟内统计, 误码超过1×10-3的秒, 以及相应的百分比。这就是高误码指标, 称之为大误码。影响此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深衰落。当误码率≥1×10-3说明电路中断。在实际电路上当长度大于280公里, 满足第二条要求, 一般第一条也能满足。所以电路设计时主要以高误码率1×10-3为依据。

(4) 误码秒 (ES) :指在一秒钟内出现一个或多个误码的秒, 以及相应的百分比。此指标主要针对数据传输而规定的, 这个指标是对非深衰落时的误码性能要求的一个补充主要。

(5) 残余误码率 (RBER) :指在一个较长时间 (如15分钟) 进行统计所得到的平易误码率。这实际上是对设备本身性能提出的要求, 即要求得到极小的背景误码。

2、误码率指标在中继段上的分配

在进行误码率指标分配时, 假定下述条件是成立的:

(1) 全线共有m个再生中继段, 各段具有相同的特性;

(2) 深衰落是造成高误码主要原因, 并且各中继段的深衰落是相互独立的; (3) 码间干扰及外来干扰是造成低误码的主要原因, 而且在低误码率的统

计时间内, 这些干扰可近似看成是平稳的。

对于统计时间较长的低误码指标, 如分钟平均误码率、残余误码率, 在各个中继段均匀分配, 但各段的误码的时间概率与全线相同。对于统计时间较短的高误码指示, 如严重误码秒、误码秒、其误码的时间概率 (又称瞬断率) 在各中继段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但各段的误码率与全线相同, 即

Pe底总=mPe低 (各段之和)

K高=K高 (各段之和)

式中:Pe为误码率, K为时间概率。

对于高误码的时间概率分配问题可作如下解释:实际传输证明, 深衰落不会在全线同时发生, 只要在一个短时间内在某一中继段发生, 这个中断端就成为全线的决定因素, 当深衰落使该段误码率不小于1×10-3, 则这个中继段的误码率与全线误码率指标相同, 无需指标再分配。又因为此时该段的瞬断率仅是全线的一部分, 所以总瞬断率指标在全线是按距离分配的。

三、关于可用性的指标及分配方案

可用性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一项质量指标。微波通信系统属于出现事故后可以修复的系统。因此均用可用性来衡量其正常工作时间, 可用性定义为:

不可用定义:下述事件持续10秒钟为系统不可用

(1) 数字信号中断。

(2) 每秒钟比特误码率大于10-3。

可用性与误码性能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可用性规定了系统的可用时间百分比。而误码性能规定了可用时间内的性能指标。

ITU-T规定不可用时间在出现10个SES事件后的开始时刻算起, 而且这10秒也算作不可用时间的一部分。当连续出现10个非SES事件时认为不可用时间结束, 可用时间开始, 可用时间从这10秒的开始时刻算起。

2、假设参考数字链路的可用性指标

(1) 高级和中级假设参考数字链路 (双向) 长度L在280和2500公里之间的年可用性目标为99.7%, 即不可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年的0.3%。一般认为通信设备故障、电源故障、电波传播衰落造成的不可用时间各占0.1%。

(2) 用户级假设参考数字链路 (双向) 的年可用性目标为99.8%。

在前邮电部的“总技术要求”中规定的SDH微波通信系统三种HRDS的双向年可用性指标见下表。设计时应将不可用性指标分配给衰落中断、设备故障和电力故障等多个因素。

表:可用性指标

可用性定义:A=【100- (0.3×L) ÷2500】%

结论

在数字微波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中, 我们总结了大量的经验, 也使我们吸取了一些教训, 实践见证了设计, 电路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它为吉林广播电视的传输工作立下了大功劳。虽然微波的地位不如以往, 但是微波作为一种传输手段, 它将与卫星、光缆长期共存, 优势互补。在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新阶段充分利用这块宝贵的资源, 在下一步全省数字微波换型, 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方案设计中, 总结经验, 扬长避短, 找出电路存在的问题, 彻底解决。

摘要:模拟微波电路运行已经20多年, 数字微波电路在吉林省也运行十多年。这里就SDH数字微波电路最初设计和十几年运行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探讨, 为今后的数字微波更新换代, 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SDH设备误码处理 篇8

1、SDH误码性能检测字节

在STM-N帧结构中, 用于误码检测的开销字节及用途

B1:监视再生段误码B2:监视复用段误码

B3:监视高阶通道误码V5:监视低级通道误码

2、误码检测

一般来说, 有高阶误码则会有低阶误码。例如, 如果有B1误码, 一般会有B2、B3和V5误码;反之, 有低阶误码则不一定有高阶误码。如有V5误码, 则不一定会有B3、B2和B1误码。

如图所示的一条链形组网, 如果网元2和网元3之间的光缆衰减过大, 产生光路误码, 则网元2和网元3相连的光接口板上将检测到B1和B2误码, 经过该段光路的缩影高阶、低阶通道也将检测到误码;而如果只是网元1的一块2M电路板有问题, 如PQ1, 则只会在对应的2M通道上检测到误码, 光路上和高阶通道没有误码。

由于高阶通道误码会引起低阶误码, 因此我们在处理误码问题时, 应按照先高阶后低阶的顺序进行处理。

3、误码性能事件与对应的告警

(1) SDH传输设备检测或上报的误码性能事件

(2) 误码越限告警及性能事件检测位置

若本端上报BBE性能事件, 表示本端接受检测到了误码, 远端发和本段首之间的通道存在问题。若本端上报FEBBE性能事件, 则表示远端接收检测到了误码, 本短发和远端收之间的通道存在问题。

能不好等;机房条件, 包括温度、电源稳定性以及接地情况等, 或有高阶误码, 如B1。1.4误码常见故障原因

二、误码问题故障的定位方法与思路

1、

(1) 检查光功率 (2) 检查电缆 (3) 检查外部干扰

外界设备带领电磁干扰, 如传输机房内的开关、风扇、空调、各种射频器等设备进行良好接地。

供电电源电磁干扰, 如浪涌电压、工频干扰等, 要使用独立电影使用功率滤波器。

雷电和高压输电产生的电磁干扰, 做好防雷措施。

(4) 检查接地

传输设备机柜、正门、侧门板、子架、信号电缆、ODF、DDF、网管设备、各种用电设备的接地;对接设备是否共地。

(5) 检查环境温度

子架风扇故障、防尘网积尘清洁、空调运行正常与否。

(6) 设备原因

东向或西向出现B1、B2、B3, 光 (电) 接口板

时钟单元、交叉单元、支路板 (V5) 误码出现在某几个VC-4或VC12中;

时钟单元:本站接口板报B1、B2, 相邻与本站相连接口板报B1、B2;线路中出现B1、B2、B3。

(7) 检查配置

配置错误会导致误码和指针调整, 有外部原因, 没有发现问题时需检查是否时钟配置错误。

三、典型案例

1、温度过高产生误码

本地网采用OPTIX 2500+设备组网方式为两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如图3.1所示, 业务分配为集中型, 即各站均只与1站有业务

在设备运行中, 1号站到3号站的部分业务出现异常, 1号站与3号站的部分PQ1上报LP-REI告警, 并有LPBBE, LPES性能事件, 用误码仪测试告警通道有误码, 2、4号站与1号站的业务正常

2、原因分析:

只有与3号站有关的业务有误码。可能原因:机房环境较差, 子架的风扇防尘网严重堵塞, 导致子架温度过高, 使支路板性能劣化从而产生误码。

3、处理过程:

将2号站相应通道左外环回, 则1号站告警及性能事件作用。

再将3号站东向向光板左外环回, 则1号站告警及性能事件消失, 基本排除1号、4号故障的可能性。

将3号站西向光板做内环回, 3号站PQ1仍上报告警, 由此可基本定位3号站故障。

上一篇: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分析下一篇:特效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