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2024-08-11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精选10篇)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1

摘要:总结和讨论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针对活动评价因素的多目标评价优化问题, 建立了活动因素的量化数学模型,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评价判断矩阵, 并采用百分制记分模式改进了该评价方法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实例验证表明, 该方法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评价机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适合解决多目标评价优化问题,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管理工作。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层次分析法,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法

一、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成长途径

任何一所高校都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实践已然是高校整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其投入的时间、资金、人员和其他各类资源都呈现出一种高速增长的趋势。而对于社会实践的各项研究工作, 也是现今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部门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针对该内容的各类问题已有大量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 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等内容的研究工作仍尚显不足, 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与缺陷: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自我管理的选择较为无序与随机, 使学校难以对社会实践的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学生对社会实践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即使学生、学校与社会实践基地在管理上进行协调调度, 然而在没有较好的评价与管理机制规划下, 众多的资源和受众之间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互动关系。

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多目标评价问题, 至今仍未提出较为科学而又系统的评价管理体系和数学模型。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管理机制。将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与管理中, 通过社会活动的因素属性集和评判体系的评语集建立起模糊关系矩阵, 并利用百分制记分模式对其进行改善, 最后求得该活动的模糊综合评判。并以此为依据, 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验收, 建立起管理和评判依据。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现实情况下,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而且, 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出发, 其中各项因素的指标通常都是一种较为模糊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活动, 我们需要全面、客观且真实地评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综合状况, 并对各项不同的活动作出选择。但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 在活动的评价与选择过程中, 对于各项子因素的考虑往往可能产生相互抵触的结果。基于此, 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多目标评价和优化体系, 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和管理机制当中, 将是一项极具社会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工作。

三、多目标优化评价管理策略

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⑴系统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参与者、组织者和社会环境的系统性工程, 在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各要素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⑵主体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意义在于提升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主体地位决定了评价管理机制的最终目的。从本质出发,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与管理机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参与评价管理的权力。并且通过该过程, 使学生作为选择、决策、行动和责任的主体, 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过程中,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⑶客观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往往涉及广泛、形式多样。在考核过程中, 每一个方面都应具有明确、具体的考核意义;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 避免产生标准模糊、难以操作和流于形式等情况, 使结果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得到保障。

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由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教授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为手段, 设评价时所着眼的m个因素的集合为U={u1, u2, …um}, n个评语的集合为V={v1, v2, …vm}。在模糊综合评判中, 引入隶属度函数rij表示第i个因素对于第j种评语的隶属度关系。定义每一项因素的的评语数据汇总采用归一化权向量:。则因素论域与评语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可用评价矩阵式 (2-1) 来表示:

在对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行评价和管理前, 应考虑评价者对于各子因素的重视程度 (即各因素的影响权重) , 建立起因素集合U的模糊子集, 定义为:

根据模糊子集X和评价矩阵R建立模糊判断集合Y, 并将其作为决策者综合而全面考虑各因素后对评价主体作出的最终结论。其数学模型如式 (2-2) 所示:

式中, “∘”表示模糊运算符号, 根据对应不同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其运算符号的定义也不同。选择模型M= (∙, +) 为运算标准, 得出式 (2-2) 在广义模糊运算下的计算程式:

3. 评价与管理机制

本文设计采用量化数据对评语集合V进行定量化处理, 采用百分制记分的方法进行换算, 从而使不同的评语之间可以进行量化的比较计算, 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效结合, 使其可以获得更为全面、客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结果。

建立关于评语的分数向量Z= (z1z2…zn) , 并根据该分数向量计算活动项目的综合评分, 如式 (2-4) 所示:

以此为依据, 本文成功地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手段, 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与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评价策略实例验证

本文以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上海市闵行区某事业单位合作的某项公益志愿者活动为例进行案例验证, 将该公益志愿者活动的四个涉及因素:活动意义、活动效果、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作为因素集合U, 将参与者对于本次志愿者活动的主观感受:非常优秀、优秀、优良、中等、较差作为评语集合V;定义各因素的综合权重为X= (0.28, 0.35, 0.20, 0.17) 。下发涉及活动四项因素的调查问卷987份, 回收有效问卷935份。采用德尔菲专家征询法采集整理数据, 并以此为依据获得因素论域U和评语论域V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若采用传统极大隶属度原则, 得此例中的最大隶属度为y5=0.32, 而其所对应的评语集合因素为v5 (非常优秀) 。

然而, 由于评语集Y本身具有较大的模糊特性, 将该结果公示后发现与活动参与主体的普遍感受具有一定差距。为此, 本文采用改进的百分制记分式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计算, 定义为50<<z1<60 (较差) 、60<<z2<70 (中等) 、70<<z3<80 (优良) 、80<<z4<90 (优秀) 、90<<z5<100 (非常优秀) , 从而获得评语的分数向量Z计算可得:S�=77.79, S�=73.64, S�=68.64。

本次活动的最高得分为77.79<80;中等得分为73.64<80;最低得分为68.64<70。故本次活动的综合评判等级只能定义为“优良”程度, 与多数活动参与人员的普遍感受相接近。

在当前形式下, 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角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高, 如何有效而客观地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 本文针对活动参与主体对于活动的综合评判集, 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评价判断矩阵, 最后利用百分制记分模式避免了传统极大隶属度原则所带来的缺点与不足, 改进了评价机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评价机制, 解决了多目标优化评价的瓶颈与困难, 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2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判法

参考我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3个评价项目共18个评价因子的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姥山风景名胜区在5个评价等级中明显趋向好和很好两级,旅游资源质量总体达到良好水平.

作 者:卞莉莉 洪滔 何东进 洪伟 BIAN Li-li HONG Tao HE Dong-jin HONG Wei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刊 名: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9(1)分类号:O211.6 F590.3 S759.9(257)关键词:太姥山风景名胜区 旅游资源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3

(1)由上而下对比评判相邻的两个评价要素,然后把之前的一个评价因素的对比评判结果设为暂定重要性系数。A的重要性是B重要性的1.5倍; 同理B 是C 的2. 5倍; C是D 的2. 0倍。

(2)修正暂定重要性系数。指定最后一个评价因素即政策法规为1.0 。由于C 的重要性是刀的重要性的2.0倍, 故因素C 的修正重要性系数是2。同理, 由下而上依次定出全部评价因素之间的修正重要性系数。

(3)计算得到所有评价因素的修正重要性系数的总和为15.5 ,然后计算各因素的重要性权数[5],即分别将各评价因素的修正重要性系数依次除以这个总和。(下转440页)

174,很差为0.1。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结论为合理。对于新方案,合理的程度为0.595,较合理为0.179,不太合理为0.126,很差为0.1。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结论为合理。对于原方案和新方案,结论都为合理,由于新方案的合理程度要比原方案的大,所以新方案相对于原方案更合理。

3 结论

采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选址合理性进行评价,可以避免凭经验进行目标选择所固有的主观性,使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选址更加科学合理,而且由于模糊的方法非常接近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因此很适应于对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进行评价。因此,在政府对厨余垃圾放置选址问题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冉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

[2]梅丽,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市郊铁路客运站选址研究[M],价值工程,2011.

土壤干层综合指标评判法 篇4

土壤干层不仅严重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自然演替, 且给后续生态建设带来了困难, 直接影响到区域植被的良性生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干层的存在会切断或减缓水分在土壤上下层之间的交换过程, 进而导致“土壤水库”功能减弱、植被退化甚至大规模死亡、旱作农田产量降低[3,4,5]。土壤干层研究对科学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承载力与生产力、低效植被改造、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具有理论与生产指导意义, 也是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 (草) 生态工程面临的问题。

土壤干层评判方法是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 目前尚未形成合理通用的评判方法,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土壤干层形成机制、总结常用评判方法后提出一种通用的评判方法, 以推动土壤干层的研究并指导生产实践。

1 土壤干层形成机制

土壤干层是指位于降雨入渗补给深度以下, 由于气候变化 (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加) 、林草植被大量消耗深层储水导致土壤水分负平衡, 进而形成的长期存在的干化土层。目前有关土壤干层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6], 其形成受气候、植被、土壤物理特征和人为因素影响。其中气候干旱化是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为干扰和植被的蒸腾作用对土壤干层形成起到了激发和促进作用。

2 土壤干层常用评判方法

根据土壤干层的定义, 只要剖面上某一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小于或等于田间稳定持水量, 就可以把该层视为土壤干层, 因此, 土壤干层是可以定量评判的, 常用的评判方法主要有4种, 即储水量法、含水量法、对比分析法和土壤水势法。

2.1 储水量法

储水量法是通过测定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然后计算一定深度土层土壤有效水储量或亏缺量, 根据有效水储量或亏缺量的多少或有效水储量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土壤干层以及土壤干层的干化程度[7]。其缺点是不同土壤有效水库容不同, 因此不同土壤不能直接比较土壤有效水储量或亏缺量, 不能作为大范围或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通用判断标准。

2.2 含水量法

含水量法以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 (重量含水量) 为判断依据。其不妥之处同有效水储量法, 可见不同研究人员因研究区域不同所提出或采用标准也不相同, 而且有时差异很大[8,9]。判断标准之所以不同, 除了不同研究者对土壤干层的认识不同外, 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研究区域的土壤不仅田间持水量不同, 而且凋萎湿度也不同, 即土壤有效水湿度范围不同;另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土壤比水容量曲线不同, 也就是说相等的土壤水势, 有的土壤水势变化一个单位, 其含水量的绝对值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而有的土壤则不然。

2.3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以低产农田或荒草地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低产农田或荒草地土壤剖面水分与人工林草及天然植被土壤剖面水分对比, 从而判断人工林草及天然植被土壤深层的干化程度;有的也可以通过长期定位试验, 以造林种草初期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 进而揭示深层土壤的干化过程。其缺点是必须测定土壤水分背景值, 增大了工作量, 而且不同地区土壤水分背景值也不同。

2.4 土壤水势法

土壤水势法以土壤水势为依据, 根据土壤水势的高低判断土壤干层及其干化程度[10]。土壤水势的测定较为繁琐, 不常被研究人员运用。

3 土壤干层综合指标评判法

土壤干层及其分级可以用土壤有效水饱和度来判定, 而对于一定区域内土壤干层的分级与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土壤有效水饱和度, 考查土壤干层的严重程度还应包括其厚度、深度以及干层内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状况。也就是说土壤干层的严重程度不仅与含水量的多少有关, 还与干层的厚度、深度有关。因此对干层进行分级与评判时可以从土壤干层的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剖面有效水饱和度的差异、干层厚度、干层深度等四个方面入手, 多指标分析, 以期综合全面的量化土壤干层的干化程度。

3.1 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

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是反映整个土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壤干层存在与否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 Di为i土层的有效水饱和度, Wi为i土层的厚度。

3.2 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可以描述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 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标准差越大, 说明土壤剖面不同土层土壤有效水饱和度差异越大, 即不同土层土壤干层的干化程度差异越大。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的标准差S计算公式为:

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变异系数CV表明了土壤干层剖面之间的差异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3.3 土壤干层厚度

土壤干层厚度越大, 表明土壤水分亏缺越严重, 在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也说明了植被根系利用水分的范围越广。土壤干层的厚度H可用最深深度Lmax减去最浅深度Lmin来表示:

3.4 土壤干层深度

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干层不仅程度不同, 其深度也往往不同。土壤干层的深度L可以用土壤干层出现的最大深度Lmax减去最小深度Lmin的平均值来表示:

3.5 综合评判指标

土壤干层的形成受当地气候条件、自然植被覆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单纯采用其中一个指标对土壤干层进行评判略显片面, 基于评判区的特定条件进行对上述指标进行最优组合得到的综合评判指标可以全面、可靠的评判土壤干层干化程度。通过综合评判指标预测研究区域当前生态环境条件及不同植被建设条件下土壤干层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 为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4结论

常用的土壤干层及其干化程度的量化评判方法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不同土壤因判断标准不同亦不具有通用性。在土壤剖面尺度上的多指标最优组合进行土壤干层的综合评判, 测定方便、结果可靠且更具通用性。

通过土壤干层综合评判方法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时空分布格局, 确立其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质、地形等因素间的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预测预报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以及不同植被建设条件下土壤干层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西北水土保持生物研究所土壤水分组.陕西东部旱塬农田墒情调查[J].土壤, 1975, (6) :279-285.

[2]李玉山, 韩仕峰, 汪正华.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性质及其分区[J].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1985, (2) :1-17.

[3]Czerepko, J.A long-term study of successional dynamics in the forest wetland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255 (3-4) :630-642.

[4]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J].生态学报, 2005, 25 (10) :2491-2498.

[5]Chen, H.S., Shao, M.A., Li, Y.Y..Soil desicc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Geoderma, 2008, 143:91-100.

[6]王国梁, 刘国彬, 周生路.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述评[J].水土保持学报, 2008 (6) :156-159.

[7]侯庆春, 韩蕊莲, 刘国彬.黄土高原造林适宜区问题讨论[J].水土保持通报, 1999, 19 (7) :74-77.

[8]侯庆春, 韩蕊莲.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 2000, 20 (2) :53-55.

[9]郭忠升, 邵明安.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J].生态学报, 2003, 23 (8) :1640-1647.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5

灰色综合评判法在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12个食用向日葵三系杂交种进行了10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为:各性状在评价杂交种优劣中所占的比重依次为产量、盘径、株高、叶数、茎粗、粒长、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生育期.为选育食葵杂交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作 者:段学艳 樊云茜 卫玲 周安定 DUAN Xue-yan FAN Yun-qian WEI Ling ZHOU An-ding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刊 名:杂粮作物英文刊名:RAIN FED CROPS年,卷(期):29(2)分类号:S565.501关键词:食用向日葵 性状 综合评价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6

内部控制环境概念是由美国的COSO组织在定义内部控制框架概念时提出的。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其具体内容包括:员工的诚信和职业道德;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等。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由于内部控制环境具有难以量化的模糊特性, 如何把隐性的内部控制环境显性化是内部控制研究的关键。笔者拟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的意义

1.从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数量化评估,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更有效的投资。比如风险偏好者可以选择内部控制环境评估分值稍低的公司进行投资, 当然他们要求的风险收益率也较高;风险等级不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内部控制环境状况中等的公司进行投资, 当然他们要求的风险收益率比风险偏好者要求的风险收益率低;风险厌恶者则可以选择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当严格的公司进行投资。

2.从上市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通过运用内部控制环境的量化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 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最优化。

3.从金融中介机构的角度来看。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状况的评估, 金融机构可以决定对上市公司信贷的方式、期限、利率的选择、收款方式的选择及其他保护性条款的选择等。

4.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状况的评估, 政府可以有选择性地对上市公司进行技术处理 (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 和行政处罚等, 制约“内部人控制”, 保护中小投资者等“外部人”的权益, 从而增强各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

(一)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t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多层次分析决策方法, 其优点和特点是:对复杂系统所包含的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 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来确定其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1. 根据标度原理建立判断矩阵。

2. 对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 (使列和为1) 。

其计算公式为:

3. 按行求和。

求和公式为:

4. 归一化处理。

计算公式为:

5.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C.I.= (λmax-n) / (n-1) , 要n求C.I.≤0.1。其中:

(1) 当C.R.<0.1时, 通过一致性检验, wi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2) 当C.R.≥0.1时, 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 要引入R.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进行修正 (见表2) 重求W, 再检验, 并要求C.R.=C.I./R.I.≤0.1。

(二)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 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汪培庄提出的。该方法的优点是:能以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进行评判。其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1. 建立指标集, 即评价因素的集合:

2. 建立评价集, 即评价结果的集合:

3. 建立权重集, 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4.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即分别对各评判因素进行单因素评判结果的隶属度向量组合。

5.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计算公式为:B=A·R。

三、举例说明

1.指标的选取。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的具体内容较为广泛, 但对其进行总体归纳后可以发现, 其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即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本文主要以这三大指标作为一级评价指标, 在此基础之上细化提取二级指标, 从而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具体指标内容如下:

(1) 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的内容较多, 为了从各个方面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 本文选取以下有代表性的四个二级指标, 即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独立董事的作用、监事会的作用以及股权分散程度。

“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这一指标主要是检验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是否相分离, 以此判断总经理受监督的程度以及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独立董事的作用”这一指标包括独立董事的独立程度、工作能力以及在公司重大问题上的态度。独立董事是否敢于在重大问题上发表异议是衡量独立董事对公司实施的监督行为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监事会的作用”这个指标旨在对监事会进行评价, 有效的监事会能有效监督董事和经理的行为。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对内部控制有重要影响, 虽然目前对股权的分散程度并没有一个定论, 但由于其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也将“股权分散程度”纳入指标体系。

(2)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取了以下四个有代表性的指标: (1) “公司的愿景”,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待风险的态度; (2) “公司经营理念”,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内部控制的软环境; (3) “管理者品行与操守”,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管理者的个人行为及其受监督程度, 以及管理者发生不恰当行为的可能性; (4) “员工诚实性和道德观”, 这个指标主要评价员工行为以及违反规定的可能性。

(3) 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 本文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指标: (1) “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 该指标主要反映管理者和员工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业绩考评等方面的内容; (2) “激励与绩效的相关程度”, 该指标用来衡量激励是否有效合理, 因为缺乏与绩效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

2.内部控制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运用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 层次单排序。首先, 建立判断矩阵A-B, 具体如表3所示。

其次, 采用几何平均法求权重, 计算公式为:其中:

再次, 作归一化处理, 计算公式为:

最后, 进行一致性检验。λmax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计算过程如下:

C.R.=C.I./R.I.=一致性指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λmax-n) / (n-1) ]/R.I.=[ (3.003-3) / (3-1) ]÷0.58=0.002 5<0.1

可见, 计算结果通过了一次性检验 (n=3时, R.I.=0.58) 。

所以,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判断矩陈A-B的权重值:

注:λmax=3.003, C.I.=0.001 5, R.I.=0.58, C.R.=0.002 5<0.1

注:λmax=4.01, C.I.=0.003 5, R.I.=0.9, C.R.=0.003 9<0.1。

注:λmax=4.043 5, C.I.=0.014 5, R.I.=0.9, C.R.=0.016 1<0.1。

注:λmax=2, C.I.=0, R.I.=0。

(2) 同理, 可验证层次总排序也通过一致性检验:C.R.=0.011 4<0.1。

(3)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价。

为了综合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 我们聘请有关专家共15人, 整理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综合评价向量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状况处于一般水平。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聘用高素质的员工, 培养员工的职业操守及价值观;塑造最高管理层的良好形象, 并形成成熟的经营管理风格和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次, 要重视控制环境的综合评估, 通过选取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环境相关指标, 量化监督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情况。

摘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 即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 以期丰富内部控制环境的定量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赵焕成.实用模糊数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9

[3].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7

桥梁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的桥梁建设中, 桥型选择仅有在桥梁养护规范中提到了桥梁评定的概念, 且存在不完善之处, 因此对桥型适应性与桥型选择技术是一个值得深入和系统研究的课题。

针对桥型的选择, 国外的学者做出了研究, 葛耀君等[1]从桥梁美学设计、概念设计出发同时结合桥梁结构防灾和耐久性、桥梁结构体系及其关键力学问题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多因素对桥梁设计及选型进行了分析, 弥补中国桥梁在创新理念、工程质量和美学三方面的不足;周念先[2]对典型中小跨、大跨度、超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方案选择进行了系统论述, 提出了依据桥位具体条件进行桥型方案合理选择的基本原则;孙吉书等[3]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将桥梁美学、施工难度等定性指标用隶属度和权重来合理定量化, 实现定量化的综合分析, 最终得到最佳桥型方案;马士宾等[4]根据突变理论, 建立桥型方案突变模型, 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 根据突变论归一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 分别计算出不同桥型方案总突变隶属函数值, 从而实现对桥型方案的分析与评判;姜忻良等[5]引入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法, 与灰色选型理论和模糊理论作比较,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计算简便、判读准确, 是一种较科学、合理的桥梁型式选择方法。

以上研究都是针对国内的公路桥梁的桥型适应性研究主要局限于单座桥或单个项目, 没有全国范围内具有较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对影响桥型适应性因素研究不够深入, 缺乏系统性评价方法, 主观性较强, 难以准确地评价桥型的适应性。

因此本文在建立适合我国的公路桥梁桥型适应性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进一步分析环境条件对于桥型选择的影响, 研究具体桥型综合适应性评价在桥型选择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逐层分析, 归纳演绎, 建立桥型选择模型, 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桥梁桥型选择原则与选择方法。

1 模糊综合评判法

1.1 单级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判是模糊决策中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实际中, 常常需要对一个事物做出评价 (或评估) , 一般都涉及到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它是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将桥梁美学、施工难度等定性指标用隶属度和权重来合理定量化, 实现定量化的综合分析, 最终得到最佳桥型方案[6]。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实质在于先利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隶属度函数确定方法先确定出隶属度矩阵, 在结合模糊算子, 得出分数值, 根据分数值的大小进行评判[7,8]。

单级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方法步骤:

(1) 确定因素集U={u1, u2, …, un}, 即被评判的对象的品质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

(2) 确定评判集V={v1, v2, …, vm}, 为诸因素的m种评判所构成的评判集 (或评语集、评价集) ;

(3) 求出评判矩阵R= (rij) n×m, R可以看为集合U到集合V的模糊关系, 即对每个因素ui根据评判集作一个评判 (ri1, ri2, …, rim) , rij∈[0, 1], i=1, 2, …, n从而确定出评判矩阵R= (rij) n×m, 并且称 (U, V, R) 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U, V, R称为该模型的三要素;

1.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 运用1.1中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在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时, 由于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且各因素往往层次不同并具有模糊性, 采用一般的单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只能解决单指标层的方案选择问题, 即首先分为一级指标层, 一级指标层中保护若干影响因素, 然后一级指标层中的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二级指标, 最后先将每个因素拿出来单独对其评判, 评判完后, 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级准则层中的每个因素实施评判, 最后得到想要的评判结果[7]。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方法步骤:

上述四种模糊综合评价算子的优缺点如下表1所示:

2 工程实际

2.1 工程概况

某桥桥位中心线与河流成860右交角。跨越河流, 高速公路规划路, 二环路。主桥全长为234m。该河为浅滩型河流, 为中顺联围内河流, 其水位、流量受联围控制, 桥位处河面宽约140m, 河道最深处高程-3.11m, 两侧直立浆砌片石护岸, 没有明显高堤坝。地层由海陆交互沉积岩 (Q4mc) 、冲洪积层 (Q4al+pl) 、下伏加里东期 (Pzl) 和燕山期 (AY) 基层组成石英、云母, 岩芯呈柱状、块状。本桥采用桩基础, 选择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2.2 主要技术标准

(1)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 设计车速:100km/h。

(3) 设计车辆荷载:公路Ⅰ级。

(4) 桥面宽度:全桥按六车道设计, 由分离式左、右幅桥组成, 桥面净宽2×15.40m, 两幅桥间净距离0.7m。桥面内外侧设0.5m墙式防撞护栏, 全桥总宽度33.50m。

(5) 设计洪水频率:1/100。

(6) 地震烈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g, 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相应地震烈度为Ⅶ度。主桥按Ⅷ度进行抗震计算。

(7) 通航要求:为Ⅳ级航道, 航道净宽90m, 净空8m。

2.3 方案拟定

该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 所处的桥位断面属于浅滩型, 有通航要求, 地基条件良好, 有中风化花岗岩做为持力层, 本桥无特殊景观要求, 现选定三种桥型作为比较桥型:

方案一:三跨连续梁桥, 跨径62m+110m+62m

方案二:三跨连续刚构桥, 跨径62m+110m+62m

方案三:中承式系杆拱结构, 跨径17m+200m+17m

3 桥型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利用专家评价法构造两两比较矩阵[9]。

4 模糊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1) 本文是将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定量来进行描述。评价的结果是评语集C中的一个评语, 最后将得到的各个指标的评语通过以下根据实际经验和推理得到的一个Fuzzy映射, 得到评判矩阵R。

注:上表Fuzzy映射是根据实际经验和推理得到的。

(2) 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和拱桥的评语表[7,8,9,10,11]

(3) 由表5和表6同时结合公式 (3) 可得连续梁桥的隶属度矩阵

最后得出连续梁桥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数:

同理可得连续刚构桥的分数值为0.8424, 拱桥的分数值为0.7493。

综上, 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 通过加权平均型算子计算结果如下:

通过对三个桥型的对比分析发现连续梁桥的模糊综合值最高为0.8808, 连续钢构次之为0.8224, 拱桥最后为0.7493, 该桥型选择结果与实际相符合。

5 结论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特定环境下的备选桥型进行评价打分, 得出以下结论:

(1) 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桥型适应性选择中的所有定性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数学定量的办法来刻画, 利用模糊运算又转化为怎么样定性地表示各个指标层地评价等级的问题, 这样可以把定性分析的问题与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解决问题就保证了桥型适应性评价过程中的客观实际性;

(2) 现有统计信息的不完善性使得对钢筋混凝土桥梁桥型选择的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是这些不确定性又是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3) 通过三个方案的比较以及结合工程实际来分析, 得到利用算出的模糊综合值来对选择桥型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4) 本文所给出的是以专家评价为基础, 通过工程调研以及理论计算得出的计算结果, 在此过程中是以抽样的形式进行, 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摘要:针对我国桥型选择中存在的主观性强、缺乏系统的评价,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桥型的选择做出了理论推导, 同时考虑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耐久性、美观性、环保性等方面对桥型选择的影响, 建立隶属度矩阵, 并结合工程实际, 对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中承式钢管拱桥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备选桥型的评价分数值, 选出适应于工程实际的桥型。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8

在公开选拔中, 对于一个竞选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如政治素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群众基础、大局意识、民主作风、团队协作、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学习及创新能力、廉洁自律等等, 而这些因素又难以精确地度量化, 通常是凭印象和经验做出评估, 这显然使评估结果不够精确。

本文利用Dlphi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竞选者的综合评价模型, 并划分为两个层次, 通过实例对竞选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并引入定量的数据分析, 较为科学地对竞选者进行了综合评价。

1 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模糊数学方法, 它是在模糊环境下, 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某种目的而对事物做出综合决策的方法。

1.1 单层模糊综合评判

设U={U1, U2, …, Un}为待评对象的因素集。V={v1, v2, …, vn}为m个等级构成的评语集。依据这n个因素和m个评语可以得到一个评判矩阵R:

式中, rij是待评对象在第i个因素下相对于等级j的得分。

设A= (a1, a2, …, an) 是U的因素重要程度集, 即ai是因素在评判标准中的重要性, 应用模糊变换。我们可以得到综合评价矩阵:

式中, bj是待评对象在n个因素综合考虑下相对于等级j的得分。。称为综合评判合成算子。算子可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类型。

1.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在复杂系统中,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而且各因素之间还有层次之分, 如果仍将所有因素进行一次性权重分配, 则会造成重要因素不突出, 评判矩阵R中的所有数值相对较小, 出现评判结果平均化等问题。事实上, 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若将因素按关联程度化分为类, 每类按单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一个评判结果, 再对所得的单级评判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这样最终的评判结果将更全面、科学。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是:

(1) 对因素集合U按属性划分为若干子集。设U={U1, U2, …, Un}, 划分U={U1, U2, …, Uk}, 且满足, 第二层次因素子集Ui (i=1, 2, …, k) 所包含元素为Ui={ui1, ui2, …, uin}, Ui中含有ni个元素, 并且

(2) 对第二层次每个Ui的ni个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设评语集为V={v1, v2, …, vm}, Ui中各因素的权向量为Ai= (ai1, ai2, …, ain) , 综合评价矩阵为Ri, 于是综合评价向量:

(3) 进行第一层次各子集的综合评价, 在第一层次将子集Ui当作一个因素, 第二层次综合评价向量Bi作为Ui的单因素评价, 设各子集的权重向量为A= (a1, a2, …, ak) , 综合评价矩阵为, 因此总的综合评价向量为B=A。R= (b1, b2, …, bm) …

上述方法是关于二层次结构的, 称为二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如果第二层次各因素子集Ui所含元素仍然过多,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层次甚至更多层次综合评价。

2 应用实例

下面以某公司公开选拔一经营开发领导干部岗位为例,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竞选者进行综合评估。

2.1 岗位要素分析

根据选拔岗位的要求及特点, 以及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建立一个两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见表1。

由于指标较多, 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即将评价因素根据属性进行分类, 分层排列成具有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一层次指标的符号表示为:第一层为评价因素层U={U1, U2, …, Un}, 称为评价因素;第二层为评价指标层Ui={ui1, ui2, …, uin}, 由于不同岗位所要求的竞选者的能力、素质也有所不同, 所涉及的评价要素要求也不同, 所以在使用各要素进行评价时, 应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进行设置。

2.2 评语集确定

评语集是公开选拔领导小组成员对各评价指标所给出的评判的集合, 设评语集V= (优, 良, 中, 差) 。公开选拔领导小组的20位评委对某竞选者的综合素质进行打分, 评分数据具体结果见表2。

2.3 求出模糊矩阵

上述评判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2.4 确定指标的权重

评判要素权重系数αi的确定是综合评判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评判要素模糊向量A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综合评判的结果。A值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 如Dlphi法、专家调查法、判断矩阵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的Dlphi法, 用1~9标度, 通过两两比较, 建立正互反判断矩阵, 再由特征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层权重向量为A1= (0.17, 0.22, 0.23, 0.19, 0.19) , A2= (0.13, 0.15, 0.23, 0.25, 0.24) , A3= (0.5, 0.5) , 评价因素层权重向量A= (0.4, 0.4, 0.2) 。

2.5 确定综合评判向量B

对第二层次每个Ui的5个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为:

根据评判结果可知, 竞选者对应于评判等级良的隶属度最高, 而对应于评判等级优的隶属度次之, 说明竞选者属于优良型人员。

2.6 对候选人与工程项目适合度的定量评价

可以将评判结果进行量化, 以便于更科学地比较。对评语集进行赋值, 假设“优”为100分, “良”为80分, “中”为60分, “差”为40分, 则评语集可表示为C= (100, 80, 60, 40) , 则该竞选者的综合得分G=B×C=80.058。

其他竞选者可以采取以上同理的方法, 得出综合评判结果, 比较所有竞选者选出最符合岗位需求的领导干部。

3 结语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原理, 对现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过程, 建立一个纯理论的数学模型, 并用此模型对竞选者进行综合评判, 其结果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理论参考依据, 这对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摘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举措, 而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竞选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某一领导干部岗位公开选拔为例,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 建立竞选者的综合评价模型, 并用此模型对竞选者进行综合评判。实证研究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对竞选者的综合素质作出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 可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公开选拔,竞选者

参考文献

[1]邹开其, 徐扬.模糊系统与专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1.

[2]陈琦, 郭大鹏.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干部教育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实践.探索, 2009 (6) .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9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 从多个因素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近年, 将此法用于档案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潘未梅利用模糊模型对企业档案管理状况进行量化评价, 从而确定企业档案的管理水平。 (1) 周彩英、吕国昌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科技档案的价值, (2) 田淑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程度量化。 (3)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档案库房选址中的应用

档案库房是收藏档案的专门用房。库房对温度、湿度、防火、防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即模糊综合评判法来定量地确定最优库址。

1. 影响库房选址的评价因素集的确定。

影响库房选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针对库房选址, 档案库房应考虑档案提供利用的便利性, 影响档案保存寿命的温湿度, 避免有害气体和灰尘的不利影响, 库房是否防火防盗及允许可扩建。因此, 综合评价因素集U={交通便利性, 温湿度, 空气质量, 防火防盗的安全性, 允许可扩建}。

2. 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做出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本文中将库房选址合理程度的评价指标集定为很低、低、中、高、很高。

3. 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的确立。

即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集合V的隶属程度。设评价对象按因素集U中的第i个因素Ui进行评价, 对评价集V中第J个元素Vj的隶属度为rij, 可得矩阵:

本文中对R的确立采用专家投票法, 请出十人专家, 每位专家给每一个Ui评出一个Vi, 若l位专家上评定Ui为等级Vi中有lij个人, 则, 模糊子集

4. 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模糊权向量而得出库房选址影响因素的权重。步骤为: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 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4) 进行一致性检验, 如果符合一致性则特征向量W=即为评价项的权重。

5. 多因素模糊评判。

由层次分析法求得的各因素权重模糊向量W, 及模糊评判矩阵R, 采用“加权求和型”算法则得到最终等级的模糊子集:

;

其中。最后, 为计算出具体数值, 给评价指标集中的各个指标赋予一定的分值。满分设为100分, 评估分为m级, 各个评语的评价值F=[F1, F2, ..., Fm], 其中Fi=[F1, F2, ..., F100], 用公式来计算其综合值得分。

三、案例分析

下面以某地区档案馆新址选址为例来说明, 其中新址位置有A、B、C、D、E五个。首先,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如表1:

计算特征向量W=[0.496, 0.232, 0.085, 0.137, 0.050], 一致性比率CR=0.018<0.1 (满足一致性要求) 。由此可得影响新址因素重要性排序:交通便利性、温度湿度、防火防盗的安全性、空气质量、允许可扩建。然后, 请10位评判专家, 对于新址A得到矩阵。

最后, 计算出

模糊子集:= (0.3004, 0.2144, 0.0956, 0.2394, 0.1502) 。将各级评分标准定为F= (20, 40, 60, 80, 100) , 那么新址A的综合得分值为54.492。依此类推, 可分别计算出新址B、C、D、E的得分, 从中选出分值最高的则为最优库房地址。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高校档案馆在城市记忆中的地位和作用” (编号2014-R-05) 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未梅, 桑毓域.基于模糊模型的企业档案管理状况评价[J].档案管理, 2011, (4) .

[2]周彩英, 吕国昌.科技档案价值综合评判方法研究[J].科技与经济, 2012, (4) .

[3]田淑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档案, 2009, (7) .

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 篇10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车里程连年快速增长,现在已建立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速公路网。随着各种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猛增,车速的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及事故损失,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还不成熟,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几何尺寸、力学性能等基础领域,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服务性能、整体社会效益研究还不太深入。实际进行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技术评价时,只是应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而对于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几乎不做评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建立能够反映交通安全设施特点的、实用全面的综合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整个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进行综合评价。

1 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

模糊数学诞生于1965年,它的创始人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模糊综合评判作为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汪培庄提出的[1]。其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被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等级)集;然后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对评价集的隶属度向量,以构造出模糊评价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最终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特点在于借助了模糊数学的相关概念,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界限不明,不易定量的因素合理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交通安全设施评价中有些指标可以通过测量、试验等方法得到准确数值,但更多的指标并不是定量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亦此亦彼的模糊概念,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交通安全设施的评判有一定的理论优势。

2 模糊综合评判用于交通安全设施评价

某高速公路全长71.5 km,设计车速采用100 km/h,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3.5 m。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包括:护栏工程、标志工程、标线工程、防眩设施、隔离栅、视觉诱导设施六项主要工程。目前已建成通车。为考查该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整体技术效果,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综合技术评价。

2.1 确定评价因素集

评价对象的因素集是指对评价对象有影响的各个因素的组合,可用集合U表示,设U={U1,U2,Λ,Ui,Λ,Um},其中,Ui为该评价对象的第i个评价指标,在本例中即U1=护栏工程,U2=标志工程,…,U6=视觉诱导设施。结合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深入分析角度出发对上述指标再进行分解,建立二级指标。由一、二级指标构造出一套完整的综合指标体系(见表1)。

其中:1)护栏防撞性能是指护栏抵抗撞击、防止车辆越出路外的性能。2)路侧安全净区是指行车方向右侧车道外可供失控车辆返回正常行驶线路的区域。3)护栏设置适用率是指护栏防撞等级是否按照设置原则随填挖高度、构造物等正确设置。4)护栏端头处理合理性指在护栏起讫点、中央开口带、匝道三角带等位置的细部处理情况。5)标志完备性指各类标志系统全面,不缺漏。6)标识信息过载是指标志信息繁冗或设置间距过短致使司乘人员难以全面接受。7)标志信息识读性是指标志牌面内容的可识别性,主要受字体、反光系数等因素影响。8)标线耐久性是指路面标线在行车、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可有效使用的时间。9)标线抗滑性是指路面标线表面的光滑程度,一般要求不低于路面抗滑性能。10)防眩设施遮光角是指防眩板宽与板间距比值的反正切值。11)防眩设施高度,对防眩效果有重要影响。12)防眩设施连续性是指防眩设施连续设置不出现间断。13)隔离栅稳定性是指隔离栅稳固不被推倒破坏的性能。14)隔离栅封闭性是指隔离栅完整封闭,可阻止人畜进入的作用性。15)视觉诱导效果是指轮廓标等设施对司乘人员路线路轮廓线引导的作用。16)反射器附着性指反射器稳固不脱落的性能。

2.2 建立评价集

建立评价集就是列出评判者对评价对象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的组合,可以用集合V表示,V={v1,v2,Λ,vi,Λ,vn},其中,vi为第i种评价结果;n为总的评价结果数。为了使评价结果简单、明确可以建立以评分值为基准的评价集(见表2)。

针对表1建立的综合指标体系,并根据各指标的特点,是否可量化等因素建立各指标的评判标准(见表3)。

2.3 建立权重集

权重是表征评价因素集中的各个因素对于评价对象相对重要性的重要度量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主观判断,专家确定等定性方法确定,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对于一级指标可建立如下的判断矩阵:

通过层次分析法运算可以得到第一级指标的权重集A={0.456,0.242,0.112,0.112,0.051,0.027},二级指标的权重集计算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取得,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经过计算整理得到的指标权重值见表4。

2.4 构造评判矩阵

对因素集中的单个因素做出评判,设因素对评价集vj的隶属度为rij,那么第i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i2,Λ,rin}。对于护栏工程而言,评判集r1={r11,r12,Λ,r15}即表示护栏防撞性能分别被评判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分布。然后对评价对象的所有因素集的评判集进行合成,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判矩阵R。

表5是通过测量、调查、专家评估得到的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评判数据表(见表5)。

2.5 模糊综合评价

得到评判矩阵R后用权重向量A将不同的因素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到被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A*R,*称为模糊变换,也就是评价对象从总体上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例如护栏工程,评判矩阵为:

权重向量A1=(0.558,0.25,0.096,0.096),则护栏工程的评价结果向量为: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分别计算得到标志工程、标线工程、防眩设施、隔离栅、视觉诱导设施的评价结果向量。

标志工程B2=(0.5,0.25,0.1,0.11,0.03)。

标线工程B3=(0.35,0.35,0.125,0.125,0.05)。

防眩设施:B4=(0.828 7,0.132 81,0.035 65,0.002 840)。

隔离栅B5=(0.35,0.45,0.15,0.05,0.0)。

视觉诱导设施:B6=(0.35,0.45,0.137 5,0.062 5,0.0)。

将所有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集Bi合成即构造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评判矩阵R=(B1,B2,B3,B4,B5,B6)T,而且由表3可以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为:A=(0.456,0.242,0.112,0.112,0.051,0.027),由此可以得到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最终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也就是说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在技术上有55.4%的评价者认为很好,有26.4%的评价者认为好,有10.7%的评价者认为一般,有6.1%的评价者认为差,有1.3%的评价者认为很差。

使用向量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对于一些有特定要求的情况仍然显得复杂,因此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清楚明确可以取评价集评分值区间的最大值组成评价向量D=(100,90,75,60,40),然后使用数学方法(例如加权平均法)求取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该高速公路的最终评分为91.445,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从技术角度而言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3 结语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是保证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和安全行车的重要设施。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解决其指标难以量化的特点,从而展开系统的综合评价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多个阶段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以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为研究的对象,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整个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方法突破了以往的工程中只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工程评价的模式,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交通安全设施,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约束性因素下一篇:学生自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