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善恶的标准是效果

2024-06-02

评判善恶的标准是效果(共6篇)

评判善恶的标准是效果 篇1

一辩稿衡量善恶的标准是结果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陈词,然而其中疏漏请容我指出。第一您主客不分,未能准确理解标准的含义,第二·····

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曾说,标准之所以成为标准,是因为标准是具有客观性和可确定性的。而动机是指希望得到预期结果而做某事的想法,具有或然性即不确定性。我们说一件事情有结果,就是客观事实,所以说结果体现的是一种必然性。它符合成为标准的条件,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结果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对方辩友,我想请问,一个人拥有善心,就一定能做善事么?能否做成善事,比起他的善心,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足够的行动力和合适的行为。近期棍棒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家长们的动机难道是邪恶的么?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为什么他们最终对孩子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为他们行为不合适,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和理解力作为基石。衡量一件事的好坏善恶,就事论事,看的是它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这恰恰是结果。就像刚才提到的问题,动机再善意,也说明不了问题。

用动机衡量善恶相较结果而言有着致命的弊端

首先,凭动机来衡量善恶,是不全面且没有可操作性的。在现实生活中,行动者的动机只有他自己知道,更何况,现实中很多事情是没有动机的,比如酒驾肇事。司机并没有想撞人的动机啊,怎么能用不存在的动机来衡量肇事的善恶呢。而结果由行为产生,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用结果才具有可操作性,能更全面的来衡量善恶。

其次,动机是发生事件的前提,而结果是事件的完成态。所以动机具有内隐性,用结果衡量善恶更加直观容易。结果摆在眼前谁也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说,一个人做某某某事情,动机如何如何,实际上是参照了这个事件的结果剖析的,从结果衍生出来的推测,并且,这终究是个推测,或许他很贴近,但依然不是客观事实,不够准确。而标准恰恰需要客观事实,需要准确性啊。发生了的结果充分反映了事件的宏观形态,是善是恶,也就一目了然。

再者,在价值层面,用结果评判善恶具有可倡导性。我方今天真诚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怀抱着好的动机来做事,但是动机却往往被行动者用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请各位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是不是在失败的时候经常说“我本意不是这样的”来为自己找借口呢?我们是不是渐渐的在这种借口中,不愿意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呢?我们今天说要用结果来衡量善恶,正如美国西点军校校训“no excuses”,就是呼吁每个人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以上综合考虑,我方坚持认为,结果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评判善恶的标准是效果 篇2

田世宏一行在参观了国家标准馆、中标院质量管理分院等相关院所后, 听取了中标院院长马林聪对中标院工作的全面汇报和中标院党委书记陈飞对中标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汇报。中标院资源与环境分院、质量管理分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标准馆等相关人员还就他们各自开展的相关领域标准化研究工作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听取汇报过程中, 田世宏主任对于大家提出的有关标准立项审批、标准宣贯实施、国家标准版权授权等问题, 能够现场解答的都进行了现场解答, 对于需要研究解决的, 要求随行的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来, 回去立即研究给予答复。

在听取了工作汇报后, 田世宏说:“此次来中标院调研, 是我到标准委工作后的首次调研, 收获很大。从宏观到微观, 从标准化体制到标准宣贯, 大家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对国标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有帮助。”田世宏强调,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要深刻领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 走在前, 敢争先, 求实效, 树立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质检标准。要提高认识, 真正把群众放到心上。真正的标准掌握在人民群众的手里, 人民群众是标准的创建者、推动者和评判者。标准来源于群众, 服务群众, 依靠群众。我们要转变作风, 改进工作, 积极响应群众呼声, 切实做到亲民爱民为民。

论说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 篇3

今天的评判标准,经过了近两千年,今天总算有人提出来了,这是书坛的一大进步,也是书坛的一大希望。当书法的评判标准于书坛开始推行之时,中国的金坛便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时中国的书坛必将是另外一番灿烂。那时中国的书坛一定不会忘记一个人,第一声喊出“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的人,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王根权。

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灿烂之国粹,历经数千年,一代代、一批批书家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使其不断发展,不断成熟,日臻完善。但是,千百年来书法的评判以及评判的标准几乎始终没有改变,至今评判的标准还是很模糊,评判仍然是主观意断。正是因为这一点,致使许多学书人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埋没了我们许多书法天才。

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原文是:“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为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竟赏毫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这段话只说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也很平常普遍,语言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却反映出了书法界一个最为要紧的问题,即书法的评判标准问题。为了能将这一问题看得更为清楚仔细一些,现在我们就将这件事情作一番深刻剖析。

孙过庭的这段话中心说了一个意思:书法评判中没有真正的识者。首先他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书法评判者的群体问题。他把书法评判的群体即所谓的“识者”们分成了三种:第一种是不识者,“其中巧丽,曾不留目”;第二种是错识者,“或有失误,翻被嗟赏”;第三种是不表态者,“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可以看出,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书作评判群体,是一个负不起责也不负责的群体。评判的结果那是可想而知的:“即昧所见,尤喻所闻”。

看来评判确实是出了问题了。为了弄个究竟,孙过庭开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了。他把自己作品的形式作了些改变,将自己的书作题上古人的篇目,再用淡黄色的绫子表装后,再拿去让这个评判群体去评判。结果是:“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竟赏毫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不难看出,这一次评判同样是胡评、乱评,但评判的结果变了,而致使结果改变的,不是作品的艺术内容,而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即“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看来书法的好坏高下,与艺术方面的关系并不是很大。问题的原因找到了,孙过庭发现了第二个问题,作品的好与不好,是由所谓的“贤者”说了算的。“贤者”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要想让“贤者”说你好,那么就必须得让“贤者改观”。

这里孙过庭又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书法的评判标准问题。书法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贤者”的观点。“贤者”的观点是不是一个纯书法艺术的观点呢?显然不是。它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经济的,可以是人缘的,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是其它的。结论有了:书法评判的标准是“贤者”的观点,“贤者”的观点可以不是纯书法艺术的观点。一句话:书法评判的标准是任意的。

第三个问题“贤者”是凭什么“改观”?也就是评判的方法问题。先看看“贤者”是些什么人?“贤者”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谁最具有影响力呢?资深者、为官者、当权者。官越大,权越大,影响力就越大。这些个资深者、为官者、当权者可能是书法家,也可能不是书法家,可能懂书法,也可能压根就不懂书法。他们是怎样评判的呢?观点是怎样出来的呢?孙过庭没有说,但是可以想象,他们用的是“拍脑袋”的方法,脑袋一拍,观点就出来了。这就是书法评判的主观随意性。

孙过庭算是把书法评判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原来书法评判的裁判是一些不一定懂书法艺术的但具有影响力的“贤者”同一群不负责任的“愚夫”、一批“墙头草”组成。评判的标准是任意的,评判的方法是随意的。关于书法家的任何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贤者”就可以拍脑袋。“贤者”脑袋一拍说谁好,愚夫们就跟着说谁好;“贤者”吹什么风,“墙头草”们就往那边倒。“贤者”凭自己的好恶可以以任何理由轻易地肯定任何一个书法家,也可以以任何理由否定任何一个书法家。作为书法家无论你的书艺多高,仅凭自己的书艺,对“贤者”没有任何奈何。千百年来,我们的书法家就处在这样一种评判环境中,他们的书法艺术生命就掌握在这样一群裁判的手里。

在这样一种评判体制中,我们的大师们所经历的境遇是怎样的呢?

王羲之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物,现在人们都称其为书圣,但在唐以前并不是这么回事。王愔是北朝一位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其在《古今文字志目》中对魏晋时期的五十八位书法家的排名情况是这样的:韦诞、张缉、郭伯通、韦熊……王羲之、张彭祖、谢安、郗愔、任静、王献之、王珉、桓玄。王羲之排名倒数第八位,顺数第五十一位。

羊欣南朝书法家,其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排名情况是这样的。秦三人:李斯、赵高、程邈。汉、魏、晋四十五人,王羲之排名第三十五位。

袁昂南朝梁书画家,《古今书评》为奉勑品评之作。其品评了二十五人,王羲之列第一,王献之列第二,张芝列第十九,钟繇未被列举。在列品后又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羊真孔草,箫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中列举了三十二位书法家,钟繇第一,王羲之第二,蔡邕第三,韦诞第四,张芝第五……王献之第十。

庾肩吾南朝梁书法家,其《书品》中将一百零八位书家们分成上、中、下三级,每一级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之上者三人,排名情况是张芝、钟繇、王羲之。

李嗣真,元代书画家,其在《书后品》中记载了八十二位书法家,在沿袭以前九等之分的基本分法外,又增加了一品,即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这样书品就成了十品。被列为逸品者五人,李斯、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张怀瓘,唐开元间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其《书议》中列名迹俱显者一十九人,并说“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数十人”。在一十九人中王羲之排第十八名,王献之排第十九名。

王羲之本人对自己的评判是:“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孙过庭在其《书谱》中引用评者的话是:子敬之不及逸少,尤逸少之不及钟张。”

二百年后王羲之遇到了“贤者”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亲自为王羲之撰传,传中历数各家书法之短,独赞王羲之。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这位“贤者”不但改了“观”,而且大力推崇,他采用了政治手段,不惜人力财力下大功夫全国搜寻王羲之书作,组织人临摹,将摹本送给子弟和大臣让他们临习,大力提倡推广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有唐一代尊王的书风,一直影响至今。孙过庭所作的评判实验已很能说明孙过庭当时的境遇。唐代出了那么多的书法大家,史书上都有他们的记载,惟独孙过庭新旧《唐书》均无传。窦臮,天宝间书法家,其《论书赋》中评:“虔礼凡草,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于夏虫。”张怀瓘,在其《书断》中列神品二十五人,妙品九十八人,能品一百七人。能品中隶书二十三人,孙过庭排名第二十二位;行书十八人,孙过庭排名第十位;草书二十五人,孙过庭排名第十六位。

未长文,宋代书法家,其《续书断》把唐宋时期的书家分为上、中、下(神、妙、能)三品,一一评论,以补《书断》之缺。神品三人,妙品十六人,能品六十六人,附下九人。孙过庭被附在第十名王绍宗名下。“绍宋所善孙虔礼,字过庭,官至右卫胄曹参军,书有能名,或病其体多同而格不高尔。”

与孙过庭同时代的陈子昂曾为孙过庭死后作《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和《祭率府孙录事文》二篇祭文,陈子昂在文中写到:“君之逸翰,旷代同仙。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怀众室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陈子昂对孙过庭的评判应该说是“改观”。但陈子昂的影响力不够,还算不上“贤者”。真正的“贤者改观”则是五百余年后的宋代,宋高宗谓孙过庭的《书谱》“此谱妙备草法”。宋徽宗又渗金御题“唐孙过庭书谱序”。自此以后孙过庭书坛的位置才算有了确定。

米芾一向高傲自大,他认为“张颠俗子,变乱大法”,但对孙过庭却很认可。《书断》中称:“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着近前而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清代的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写道:“唐初诸人无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书谱》,天真潇酒,掉臂独行,天意求合而无不宛含。此有唐第一妙腕。”

王羲之如是,孙过庭如是,其它的一些大师亦如是。过去如是,现在亦如是。王羲之、孙过庭算是幸运者,虽然时间长了些还有“贤者改观”,终有出头之日,那些遇不到贤者,贤者不“改观”者,岂不是老死于斗室草野,淹没于喧海了。

书法如是,“相马”亦如是。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发表了自己的相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之也。”这是一种极不正常,极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千百来人们却拿它没有办法。只有求贤、等贤。有了千里马不行,还得先找伯乐。一般人对此无奈,“圣人”对此亦无奈。孔子对此感叹曰:博学深谋而不遇者众矣,何独丘哉!”

“相马”如是,其它方面亦如是。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一制度为社会下层人士进入最高统治集团朝庭提供了一个通道。科举考试也就成了举国大事,以文章取仕,朝野上下人人皆知。一篇文章定终身,谁的文章能评第一?谁的文章该评第一?谁该入榜?谁能入榜?谁被落榜?每一次考试的前前后后都围绕着这一问题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喜剧、悲剧和闹剧。朝野上下一起参予,大家都在作文章。考生作的是应试文章,考官则作的是评判文章。考生的文章是死的,考官的文章是活的;考生的文章是被动的,考官的文章是主动的,考生的文章变数很小,考官的文章变数很大,考生的文章是被决定的,考官的文章才是决定的。考官们作什么文章呢?作文章评判的标准和评判方法的文章。由于评标准是模糊的,评判方法是主观的,考官们文章的空间就很大,大到了可以把“天”戳破。科举考试出现过许多问题,考案几乎每次都有,其中几次大的考案轰动了全国,牵扯到朝庭,牵动了皇帝,不少人为此掉了脑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和结果呢?我们说一切的一切都出在评判上,出在评判的标准和评判的方法上。其评判标准是定性的,其评判的方法是主观的。标准就是一把尺子,尺子就应该有刻度,刻度就是“量”,有了量的概念,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现在这把尺子是定性的,定性只给出了区间和范围,区间和区间,范围和范围之间的界限又是模糊的。加之,评判的方法又是主观的,主观就不可避免倾向性和随意性。这就是说评判使用的是一把没有刻度的橡皮筋尺子,用这样一把尺子,就得不出准确的测量结果。评判是一种“良心评判”,良心评判就难免滥评、乱评、妄评、错评。良心评判加上橡皮筋尺子就使得评判失去了公平和公正,也就没有什么信度。

传统的书法评判我们说了属定性评判。在定性评判中具体的评判用的是形象比喻说话,在形象比喻中大都是以物喻书,如风、雨、雷、电,龙、蛇、禽、兽,山、水、石、木,刀、枪、剑、戟,等等,乃至屋漏痕、锥画沙,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可以说世界万物都可以作为喻体。这种形象评判相互间很难比较,谁能说清楚龙好还是蛇好?山好还是水好?无法比较,只能各说各的。依此写出来的书评文章,千篇一律,百文一面,虚词连篇。同一篇文章,换个姓名对谁都适用。读起来好象说得很有道理,放下文章细加思考又不是那回事,好、坏、高、下无法区分。风、雨、雷、电诸多不同的个体犹如风马牛一样互不相及。要想让他们能够比较,只有从各自不同的具体中抽象出一种共有的概念,即必须从形象上升为抽象。以抽象概念为标准,比较才能进行,比较才具有意义。以往的书法品评始终没有脱离其具体形象,没有从形象上升到抽象,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抽象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往的书法品评始终存在着一个说不清、辩不明的问题,存在一个谁说了算的问题。

主观的评判方法和定性的评判标准加上形象说话,这就使得玄学和拓朴学在书法评判评论中找到了用武之地。玄学的应用,“贤者”可以将一些平庸者说得好上加好,美上加美,神而又神,玄而又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夜之间可以从一介书民跃上书法圣殿之宝座。拓朴学的应用,可以将针尖说成泰山,可以将乒乓球说成地球,结果是注水大师满天飞。这种不科学的、不客观的、不公正的书法评判对于以往的书法家和现在的大多数书法家来说,他们都是被动的。当大多数有品行有造诣的书家们还在盲目和被动的时候,一些所谓聪明的习书人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去在书艺上下功夫了,他们不惜下大力气投大资本利用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其它一切所能利用的手段去寻找“贤者”。用心研究玄学和拓朴学,编排好说辞。设法撬“贤者”的嘴,让其“改观”,为已说话。现在形势不同了,书法与经济相溶了,经济杠杆发挥了作用,聪明的书家找到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名利双盈的捷径。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了,他们非常之积极主动。不为艺术为经济,那些聪明的习书人只要一旦瞄准了此道,便会百倍地鼓努为力。经济扛杆在他们手中玩的得心应手,一旦撬开了“贤者”的嘴,让他们说啥他们就说啥,让他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贤者改观,愚夫继声”,他们所想要的名誉和地位也就得到了。有了名份和地位,润格也就与日倍增,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应之而来。这些人的目的达到了,书坛的这块净土也就不净了,大量的腐败也就滋生了。

孙过庭留下遗恨英年早逝,韩愈寄希望于“伯乐”再现,孔圣人无奈而叹息,这些能不能让其成为历史呢?我们说可以的。只要我们解决了书法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方法,使其归入客观公正,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回顾历史,商品的交易与书法很相似。商品出现后形成了初级市场,其交易形式是以物易物。粮食换丝,牛羊换人,珠宝换马等等。尽管这样的交换是建立在交换物的使用价值上的,但在实际交换中很难把握其价值的大小,以致出现了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寻找一种通货,既各种不同的商品都可与它比较,与它交换。后来觉得这种通货还不方便,又产生了货币。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产生于具体商品中,又脱离了具体商品的形态。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交易进入到了一种公平状态。商品交易只有货币的出现才能进入公平交易。书法品评同理,只有完全脱离书法的具体形象,从形象上升为抽象,也就是说从书法的具体形象中产生一种抽象的标准后,书法品评才能步入客观、公平、公正。如果该标准可行且用于书法的品评实践,相信我国的书法品评从此就有了质的飞跃,即脱离了形象说话,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书法品评时代也就从此开始了。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评估,科学的评估理论体系已经很完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理论体系引入到我们的书法品评中来。评估理论体系的思路是这样的:把被评估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根据每一个子目标对总目标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权。再将这些子目标分成多个层面,又根据不同层面的复杂难易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可以想见,这一评估体系的评判标准是明确的,评判结果也就客观可靠多了。

以上我们说过,中国的科举制度被历史淘汰出局了,但作文这一考试内容却被延续下来了。直至今天我们的高考还在应用。作文的评判与书法评判很类似,作文的评判曾经就走过这条路。在作文评分标准改革以前作文的评分也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同一篇作文,有的评卷老师认为是最好的作文应该给满分,有的老师则认为属于差等,不能予以及格;同一篇作文,两个老师分别评,所给出的分数普遍差异也很大,相同者极少;同一篇作文同一位老师分两次评,所给分数差异也较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陕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将作文评分标准列入了科研课题,进行攻关。研究结果表明,产生作文评分误差的原因除了作文本身命题缺乏科学性外,有两大原因,一是评分标准不细不明确,这是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二是评卷老师的主观随意性。当作文的评分标准不具体、不明确时,评卷教师的身份、文风、水平,心理及生理情续都会影响评分的给出。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制定出了一个详细而又较为科学的作文评分标准:按照文章的要求将评分分为:“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卷面书写”四个基本项目,再将每一个项目具体规定出不同的给分范围。(如图表)。这样以来,作文的评分有了具体的、明确的评分标准,有效地抑制了评卷老师的主观倾向和随意性,使作文的评判回归到了客观。

作文试题评分标准

立意构思

布局谋篇 遣词造句

卷面书写 一类卷

中心突出 见解深刻

结构谨严 层次明晰

行文流畅 语言准确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27—30分

二类卷

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文从字顺

语言基本准确

卷面一般整洁 书写清楚

23—26分

三类卷

中心明确 内容尚充实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语言通顺 有个别病句

18—22分

四类卷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

结构不完整 层次不清

语言不通顺 病句较多

卷面极不整洁 书写混乱

12—17分

五类卷

文不对题

内容贫乏

结构层次混乱

文理不通

12分以上

这一科研成果被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二等奖,先是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推广应用,后来又被全国高考采用至今。书法作品的品评与作文评分很相似,如果也能采用这一方法,相信滥评、乱评、妄评、错评现象也就不复再现了。千里马也就无须再等伯乐了,中国书法史上“贤者改观”的评判时代就可宣告结束了,我们也就可以告慰于九泉之下的书法大家孙过庭了。

根据评估理论体系,参照作文的评分标准,结合书法评判的具体实际,我们就可以设计并制定书法的评判标准体系。书法的评判标准可以分类,一类是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一类是书法家的评判标准。这里我仅就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给出我个人的初步设想和构思,仅供行家们参考。

书法作品评分标准

点画线基本功

结字造型

布局谋篇

表情达意

神品

笔笔到位

功力特别扎实

完美且有创意

巧思妙希

创意新颖

能充分表达情感 83——100

26——30

20——25 26——30 11——15

妙品

大多笔画到位

功力比较扎实

完美

布局精道

谋篇有方

所表达一定情感 63——80

21——25 16——20 21——25

6——10

能品

部分笔画到位

有一定功力

入规含矩

布局合理

谋篇无失

谈不上情感 31——60 16——20 11——15

16——20

0——5

入门

有到位笔画

功力较差

基本含规

布局谋篇

有得有失

28——40

11——15

6——10

11——15

未入门

笔不到位

没有功力

未入规矩 布局有碍

谋篇有失

0——25 0——10

0——5

0——10

有了作品的评判标准后,对书法家的品评也就有了依据。比如:书法家可以要求作品得分在60分以上,再加其它附加条件。对于书法大师,可要求作品得分在80分以上,再附加书法理论著作,发表书法理论文章,书法活动实践等。千古以往的书法品评没有量的概念,以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量的概念明确了,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评判网站优秀与否的几个标准 篇4

评判一个网站是否有价值,是否优秀得从多方面去评测,下面是个人评判网站价值的方法。

1. 网站实用性。

网站的实用性是网站的价值所在,如果一个网站不实用,即使做得再好看,也没有什么价值。就好比“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能真正把访客留下的站,一定是实用的站。网民能在这个站上找到实用的的信息,就会对该站印象深刻,甚至成为忠实访客。事实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早年的QQ163,其页面美术做得实在不怎么样。但却拥有大量忠实访客。因为它为来访网民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满足了人们听歌需求。加之良好的网站访问速度,自然留住了很多朋友。天天文章网虽然是个小站,但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尽可能的提供对赚友有帮助的实用信息。

2. 网站创新性。

创新在任何领域都能给人以惊喜,创新的网站自然也能给访客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很多网站成功的第一步都是靠创新。走一条完全和其他网站不一样的路线是创新,在别人基础上改进功能也是创新。只要有创新,就能与众不同,就能吸引更多眼球。一个创新的网站,再能融合实用性的话,价值就很大了。如果运营合理,那必将走向成功。结合实例来看吧。当年hao123网址之家非常成功,引发大量个人站长和公司都去模仿它。完全模仿者几乎都没能成功,而在其基础上做一些创新性的改进的,却成功了不少(至少也有了一定规模)。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还有许多是在原本没有的情况下去创新的,创造一种新模式,创造一种新体验。比如视频分享网的出现,

威客网的出现等等。

3. 网站方便性。

方便性可以归结为用户体验设计。方便用户使用各种功能,方便用户访问,方便用户发帖子等等,都是网站方便性,用户体验度的体现。网站设计得方便快捷,可以节省网友的时间,提高网友的效率。比如网友要查找某个信息,如果能让其花越少步骤就能找到,网友自然对网站的印象越好。以百度搜索主页为例,页面设计得很简洁,这样能让用户很清楚的去使用各种搜索功能,查找相关信息。相反,雅虎中国的搜索页面,整合了一些资讯新闻,看起来好像东西很多,不过却影响了用户去使用真正想用的功能--搜索。这样给搜索用户的体验就不太好。反正本人是不怎么用雅虎中国搜索的。

4. 网站美观性。

网站的美观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对美的事物总是会多看几眼。网站做得很漂亮,网民自然也会多浏览几下。所以,QQ163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也大大改进了其网页的美术设计。现在看起来,单从视觉上来说,感觉就舒服很多了。天天文章网也做了这方面考虑,所以在保证简洁方便的基础上,尽可能改进视觉效果。(美术高手别笑啊)

5. 可维护性。

网站要发展,要壮大,可能就涉及到改版、维护等等管理工作。如果一个网站可维护性很强,就会大大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同时大大提升管理者的效率。而且可维护性强,也反映出出了网站架构的合理,逻辑关系的正确。相反,可维护性差的网站,管理起来就会很混乱,效率低下。使得网站的发展很受限制。

四级英语口试评判标准(范文) 篇5

语言准确性和范围

语法和词汇基本正确 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 语言灵活性和适切性 •在讨论有关话题时•能够自然、积极地参表达过程中词汇丰富、语法结构较能进行较长时间的、语与讨论

5为复杂 言连贯的发言,但允许•语言的使用总体上能分

发音较好,但允许有一些不影响理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词与语境、功能和目的相解的母语口音 语而造成的偶尔停顿 适应

语法和词汇有一些错误,但未严重•能进行较连贯的发•能够较积极地参与讨影响交际

表达过程中词汇较丰富

4发音尚可 分 言,但多数发言较简短 论,但有时内容不切题或•组织思想和搜寻词未能与小组成员直接交语时频繁出现停顿,有流

时会影响交际 •语言的使用基本上能

与语境、功能和目的相适

语法和词汇有错误,且有时会影响•发言简短

交际 •不能积极参与讨论,•组织思想和搜寻词有时无法适应新话题或3表达过程中词汇不丰富,语法结构语时频繁出现较长时间讨论内容的改变 分

较简单 的停顿,影响交际,但

发音有缺陷,有时会影响交际 能够基本完成交际任务

语法和词汇有较多错误,以致妨碍•发言简短且毫无连•不能参与小组讨论 理解 贯性,几乎无法进行交

2表达过程中因缺乏词汇和语法结际 分

构而影响交际

浅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 篇6

首先, 我来谈谈对课堂效率的理解。效率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词, 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指生产效率。效率的衡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时法, 即生产同种质量的产品谁用的时间少,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另一种是计件法, 即在同等的时间内谁生产出的同等质量的产品多,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那么, 把效率这个词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该如何去衡量呢?我的理解是在同样的一节课, 课时一般是固定的, 大约45分钟左右, 哪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得好, 自然就是高效的表现, 反之, 就是低效的表现。

其次, 我来谈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这样说, 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上得怎么样的最基本的一个衡量标准。教师一般在学期开始前就会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和课程的总体进度将学期总目标分配到每一周的每一堂课中去。只有一节课的目标顺利实现了, 我们才能实施下一课的教学目标, 所有的课堂目标实现了, 才能称得上学期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的设计中, 我们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那么, 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 就要关注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 知识目标的实现。

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 如果没有知识目标的达成, 所谓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难以达成。因此, 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首先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对于生物课来讲, 我们的知识目标达成的手段比较简单, 主要通过学上自学和课堂讲授即可。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了解一堂课的知识都有哪些?它们之见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我们有没有弄不懂的地方?等等, 当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后, 我们就可以在课上有目标地进行听课, 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保证知识目标的达成。

2. 能力目标的达成。

能力目标是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的,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因此, 学习到了知识, 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是否正确, 如果不能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 那么, 我们就成了纸上谈兵者。对于生物学科来讲, 我们还有一种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能力要培养, 那就是实验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一科来讲, 很多生物现象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 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包括实验的设计, 器材的准备, 实验的进行, 实验的总结等等几个阶段。这些都要以学生学到的知识为基础, 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基础, 这些能力都将无从谈起。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的最高目标。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 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了知识, 提升了能力,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任何一堂课, 如果只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 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领的话, 都不能算作一堂成功的课, 更不要说是一堂高效的课。所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的达成只是我们完成了智育的目标,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上升为德育的目标。缺少最后的这一重要的升华, 我们的学科就失去了它很多应有的风采。

有人对这样的观点不认同, 认为德育只是政治课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生物课怎么还承担着德育的教育任务呢?是的, 我想说的是, 这样的观点是对我们生物教育所承担的任务的一种严重误读。事实上, 德育的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 并非仅靠政治课教学就能完成的。并且德育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渗透过程, 需要各学科的紧密配合才能奏效。否则, 政治课上的德育就会被其他学科的教育所抵消。

最后, 我来谈谈课堂效果的检验。目前, 我们的教学最终的检验还是以笔试为主, 即通过一张考试试卷来检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浓缩在一张张试卷中, 最终学生是通过高考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然要重视效果的检验, 同样, 我们也要用同样的手段来检验。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 要增加一个环节, 那就是检测环节, 如果一节课是45分钟的话, 那么, 我们最后一定要拿出5-10分钟用于对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从而使我们尽快地发现问题, 以便在后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不断进步!

在此, 我觉得有一个错误的倾向必须要避免, 那就是要避免进入题海战术的陷阱。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效率, 使用了少讲多练的策略, 通过不断强化练习来发现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再进行讲解, 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测验, 可能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长期来讲, 对教学是不利的, 因为它把课堂教学异化成题海战术了。因此, 我们提醒各位教师, 检测要适当, 不可过度, 否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最后只剩下做题的恐惧!

摘要:效率的衡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时法, 即生产同种质量的产品谁用的时间少,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另一种是计件法, 即在同等的时间内谁生产出的同等质量的产品多,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那么, 把效率这个词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该如何去衡量呢?我的理解是在同样的一节课, 课时一般是固定的, 大约45分钟左右, 哪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的好, 自然就是高效的表现, 反之, 就是低效的表现。

上一篇:省烟草专卖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下一篇:第九课 寻求法律帮助第1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