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质量(通用10篇)
构件质量 篇1
1 工程概况
本钢构厂房工程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为单层钢排架结构,建筑面积为8 604m2,跨度为30m及23m,建筑高度19.1m,行车起重量为32t,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材料采用Q345B钢板,用钢量约700t。
1.1 钢材
本工程钢梁、柱采用的钢材为上海宝钢公司生产的Q345B钢板,钢材的延性和可焊性相对较好,具体表现为:1)屈强比不大于0.85;2)有明显屈服台阶;3)伸长率不小于20%(标距50mm);4)有良好的可焊性。详见表1。
1.2 节点形式与焊缝检测
按照设计,现场安装柱与柱之间的对接为全熔透焊,钢梁与钢柱牛腿上、下翼缘为全熔透焊,连接板与钢柱为角焊缝。
由于钢板厚度大,焊缝又多数是全熔透焊缝,所以对本工程的全熔透焊缝实施100%超声波探伤。现场探伤工作中,由现场焊接员填写检测委托单,检测单位按照填写的检测部位进行探伤。如发现超标缺陷,检测单位填写质量返修单,通知焊接负责人,进行返修重焊后,再进行超声波探伤,探伤报告必须明确探伤部位、缺陷的位置和大小、评定级别,并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2 典型焊接节点概况
本工程钢构构件焊接施工前,将对承载力、稳定性、变形起主要作用的框架梁、柱、支撑设为主要构件体系,编制缜密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施工人员现场操作。
2.1 制定合理的焊接方向
1)长焊缝同方向焊接:本工程钢构件大部分为实腹式T形或工字形焊接结构,具有互相平行的长焊缝,施焊时,采用同方向焊接,可以有效地控制扭曲变形,见图1。
2)同一条或同一直线的若干条焊缝(如腹板与翼缘板形成的通长角焊缝),采用自中间向两侧分段退焊的方法,即逆向分段退焊法,见图2。
3)如构件上有数量较多又互相隔开的焊缝时(如柱脚焊缝),可采用适当的跳焊,使构件上的热量分布趋于均匀,以减少焊接残余变形,即跳焊法,焊接方向见图3。
2.2 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
1)对称焊缝采用对称焊接
当构件具有对称布置的焊缝时,可采用对称焊接减少变形,见图4。
如图4工字形构件,当总体装配好后先焊焊缝1、2,然后焊接3、4,焊后就产生上拱的弯曲变形。如果按1、4、2、3的顺序进行焊接,焊后弯曲变形就会减小。但对称焊接不能完全消除变形,因为焊缝的增加,结构刚度逐渐增大,后焊的焊缝引起的变形比先焊的焊缝小,虽然两者方向相反,但并不能完全抵消,最后仍将保留先焊焊缝的变形方向,可采用刚性固定法对构件变形加以约束,以尽可能减小变形。
2)不对称焊缝先焊焊缝少的一侧
因为先焊焊缝的变形大,故焊缝少的一侧先焊时,使它产生较大的变形,然后再用另一侧多的焊缝引起的变形来加以抵消,就可以减少整个结构的变形。
2.3 及时清除附着在构件上的飞溅物
焊接过程中出现飞溅物后,由专人对飞溅物进行清除,确保构件表面清洁美观。由于以往对飞溅处理传统做法是人工铲除,劳动强度大,且效果不佳,同时还易损伤构件表面。项目部技术人员经过讨论,决定在焊接前在焊缝四周可能被飞溅污染的部位喷刷防飞溅剂。焊前在焊缝两侧用小喷壶均匀地喷上防飞溅剂,焊接作用后,用人工持小铲子轻轻铲一下,即可扫落焊渣。采用该产品后飞溅物减少,有效的保护了工人不受焊渣伤害,减少虚焊和漏焊,同时还可以防止焊枪枪嘴的堵塞,见图5。
3 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
本工程焊接任务量很大,采用焊接速度较快的CO2气体保护焊,主要焊接及辅助设备见表2,焊接材料见表3。
4 手工电弧焊及CO2气保焊焊材和设备
1)焊条应在高温烘干箱中烘干,焊条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2)焊丝包装应完好,如有破损而导致焊丝污染或弯折、紊乱时应部分弃之。
3)CO2气体纯度应不低于99.9%(体积比),含水量应低于0.05%(重量比),瓶内高压低于1MPa时应停止使用。
4)焊机电压应正常,地线压紧牢固,接触可靠,电缆及焊钳无破损,送丝机应能均匀送丝,气管应无漏气或堵塞。
焊接的一般顺序为:焊前检查→预热除锈→装焊垫板→焊接→检验
1)焊前检查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及错口量,坡口内和两侧的锈斑、油污、氧化铁皮等应清除干净。
2)预热。焊前用气焊或特制烤枪对坡口及其两侧各100mm范围内的母材均匀加热,并用表面测温计测量温度,防止温度不符合要求或表面局部氧化,预热温度。
3)装焊垫板,其表面清洁程度要求与坡口表面相同,垫板与母材应贴紧。
4)焊接:第一层的焊道应封住坡口内母材与垫板的连接处,然后逐道逐层叠焊至填满坡口,每道焊缝焊完后,都必须清除焊渣及飞溅物,出现焊接缺陷应及时磨去并修补。
5)一个接口必须连续焊完,如不得已而中途停焊时,应进行保温缓冷处理,再焊前,应重新按规定加热。
6)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24h以后,进行焊缝探伤检验。
5 结语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是一项综合技术,焊接质量受材料性能、工艺方法、设备、工艺参数、气候和焊工技术的影响。施工前根据工艺评定编制操作指导书,便于每个焊接人员明确操作要领、材料的使用和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焊工做好焊前和焊接的记录,焊接工程师检查时逐条焊缝检查验收,做好记录。
本工程构件焊接施工完成(见图6),探伤合格率达到98%,经返修全部达到合格。
参考文献
[1]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S].
构件质量 篇2
1、制孔方法有钻孔(孔的精度高、孔壁损伤小)、冲孔、(制板厚度不大于12mm,冲孔后孔周边应用砂轮打磨平整)、割孔(孔径超过50mm时,也有用火焰割孔,
2、A、B级螺栓孔(I类孔)应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12.5μm,
其孔径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5-表7.6.1-1的规定。C级螺栓孔(II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25μm,其孔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6.1-2的规定。
3、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5-2001表7.6.2的规定。
构件质量 篇3
摘 要: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将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数据挖掘的分类和预测中,解决钢构件过程中的性能预测问题。其中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隐层节点数,减少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最终将其应用于某钢铁企业质量控制系统。构建对钢构件质量检测的数据挖掘及质量追溯平台,该平台是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实际应用证明,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可达到96.27%,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技术指标。
关键词:数据挖掘;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黄金分割法; 质量追溯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o solve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the steel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ed an 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data mining method and uses RBF neural network in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data mining. The hidden layer nodes of the RBF neural network were determined by the golden section metho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 which were applied to a steel enterpris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inally, a platform of data mining and quality retrospective, which is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data mining technology,was constructed in product quality testing in steel companies.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qualified rate of products can reach 96.27%, in lin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Key words:data min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golden section method; qualitytraceability
1 引 言
在国家“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企业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结合,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并找到有用的信息以指导决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2]。
钢构件的生产、加工、成型及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涌现出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加剧了企业决策的风险。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洞察数据,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知识付诸于行动,已经日益成为企业经营者难以把控的课题。
由于神经网络对噪声数据的高承受能力和高容错能力使得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领域的应用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具有结构复杂、可解释性差、训练时间长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的钢构件企业成品质量检测的数据挖掘及质量追溯平台,并且应用黄金分割法确定RBF神经网络的隐层节点数,减少了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进而简化RBF神经网络算法,使其更能满足大型企业数据挖掘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M: Data Mining.),也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是源于大型零售商在面对决策支撑问题提出的,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3]。它汇聚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机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借助了多年来数理统计技术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成果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利用了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前端处理,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并对数据背后隐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最终给出关于数据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运用了可视化技术将人的观察力和智能融入系统,用直观图形将信息模式、数据的关联或趋势呈现给决策者,使用户能交互式地分析数据。
数据挖掘大体分为三个步骤:目标数据收集采样、数据处理再加工和数据输出与结果分析。数据挖掘就是寻找隐藏在数据中的如趋势、模式及相关性的信息。数据挖掘属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的一部分。它的本质就是学习过去经验的简单过程。图1是知识发现过程的简单流程。
4 钢构件质量检测和追溯系统
现阶段冶金行业的运营特点趋向于严格的冶金产品质量规范,产品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严格的质量检测,并为客户开具质量保证书。可见,质量管理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质量检测是实现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精确地检测并分析出产品判废原因并进行质量追溯,才能把成品质量控制在最佳水平。为了更精确、更智能的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本文将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数据挖掘的分类和预测中,把二者结合起来解决钢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性能预测问题,以此构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钢构件成品质量检测的数据挖掘及质量追溯平台,该平台将某钢铁企业中钢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系统历史数据库的海量数据作为目标信息源,进行数据清洗和相关性分析,减少数据噪声、删除与任务无相关的数据,建立挖掘数据库。而数据挖掘自动在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
目前的钢构件检测技术基本上是将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分开检测,而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基本满足单方向相关联的关系,即产品的化学元素含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物理性能各项参数。因此,在对钢构件产品的物理性能检测时,可利用成品的化学物理性能相关性,通过RBF神经网络对化学参数的处理后,预测该产品的物理性能,从而简化了物理性能的检测环节,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并节约了检测成本。然而,数据挖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对其做出判断,因此要结合质量追溯对结果进行深刻的分析,理解数据,了解其过程,才能对数据挖掘的结果找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对钢构件产品化学性能、物理性能、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的数据挖掘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依据上图,仅以钢构件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说明。对构件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以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检测采用GB222—84标准。钢种产品牌号为Q295,A级钢,抽取了200组型钢产品的样本进行该平台的测试,首先从目标信息源即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系统历史数据库的海量数据中获型钢的化学成分数据,具体如下表1。
然后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将数据集分为两组,一组用来训练RBF神经网络,一组用来测试RBF神经网络。为很好考察网络的泛化能力,要保证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无交集。此外,为了防止所有数据的数据冲突问题,将数据仓库与挖掘数据库分开设置。设置二级数据库为数据仓库,里面包含所有从生产线采集的数据;数据挖掘库为三级数据库,它是数据仓库逻辑上的一个子集,二级数据库是三级数据库的数据源,三级数据库从二级数据库挖掘筛选出需求数据。经过RBF神经网络对38个化学参数的处理后,预测该产品的物理性能,最后对化学成分数据、物理性能数据、尺寸精度数据和表面质量参数进行综合判定后的判定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判定结果以C#完成的界面人性化显示如图5.具体结果分析如表2。经过此成品质量检测的数据挖掘及质量追溯平台来进行产品质量控制,钢构件产品的合格率可以达到96.27%。
5 结 论
本文将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数据挖掘的分类和预测中,把二者结合起来解决钢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性能预测问题,并结合质量追溯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详细分析解释。其中,在预测网络的选择上综合考虑钢构件企业产品性能特点,选用结构相对简单的RBF前馈神经网络,同时对钢构件产品进行预测和检测两项工作,将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最终构建了成品质量检测的数据挖掘及质量追溯平台,经过此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使得钢构件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1] Caiyan, Liu, and Sun Youfa.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J].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EEE Press, 2009.
[2] 储兵, 吴陈, 杨习贝. 基于 RBF 神经网络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算法[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ISTIC, 2013. 23(7):50-58.
[3] 宫晓曼, 滕荣华.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在煤矿选煤中的应用[J]. 煤炭技术, 2013. 32(009):127-128.
[4] 赵婧宏,潘维民.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5] 王行甫,覃启贤,程用远,等.一种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8:2-4.
[6] 李劲松.数据挖掘技术在钢企质量成本管理中应用研究[J].科技导报,2009.
[7] SPINOLA C., et al. "Image processing for surface quality control in stainless steel production lines."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IST)[J].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0.
[8] 尉永青.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95-96.
[9] 林钢.基于数据挖掘的前向型神经网络在交通流时序预测中的应用[D].南京:东南大学,2004.
[10]周涛,陆惠玲.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12:40-46.
[11]Shen, Wei, et al.Forecasting stock indices us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 optimized by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J].KnowledgeBased Systems 24.3 (2011): 378-385.
[12]Cios, Krzysztof J., Witold Pedrycz, and R. M. Swiniarsk.Data mining methods for knowledge discovery.Neural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9.6 (1998): 1533-1534.
构件质量 篇4
关键词:汽车,结构件,焊接质量,原材料
在当前汽车的生产过程中, 结构件在整个汽车零件中占有1/4 的比例, 是非常重要的汽车组件。在对汽车结构件进行焊接之前, 首先需要对焊接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 包括选择焊接设备、评定焊接工艺、确定检测项目等, 在完成对这些要素的策划之后, 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焊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 原材料
一般情况下, 焊接结构件的工作环境都相对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 选择并控制原材料便成为保证质量的关键。对原材料的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订购。采购部门需要严格依照结构件设计师所列出的原材料清单采购, 比如品牌、规格、数量等要素都要严格控制, 并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 进厂验收。结构件焊接工序的所有材料在进厂之前都需要验收, 企业要向产品供应商索取检验报告, 明确材料规格、机械性能和金相情况。如果存在与规定不相符的情况, 则不允许进厂。 (3) 收发管理。在完成进厂验收之后, 需要根据材料的批号、规格、炉号、入库日期等条件分类摆放。同时, 仓库的防腐条件与通风套件要良好, 且在领用材料时, 需要制作物流卡, 标明材料的所有信息。 (4) 备料控制。
一般情况下, 在正式焊接以前, 需要对板料进行处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 下料。这一过程的重点在于对材料的各种要素进行严格控制, 避免出现混淆情况。 (2) 边缘处理。这一过程的重点在于对材料的剖口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板料顺利焊接。 (3) 焊前准备。这一过程的重点在于对材料的毛刺与清洗情况进行严格控制, 提升焊接质量。 (4) 突出随机对板材材质和性能进行抽查的机制, 给供应商一种紧迫感, 督促其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变更板材型号等。
2 工艺因素
从产品属性角度来看, 汽车焊接结构件的属性相对特殊, 需要通过对工艺因素的有效控制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一般情况下,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工艺因素: (1) 人员素质。从事焊接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技能素质, 不仅能够对生产时间进行准确的控制, 还要能够确保稳定的产品质量, 从而达到控制生产过程中相关工艺因素的目的。 (2) 设备稳定性。在对结构件进行焊接的过程中, 对电压、气压、水质等条件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 在焊接时, 一定要确保焊接设备的高度稳定,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 需要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 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3) 参数符合性。工艺参数的准确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生产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汽车结构件在焊接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工艺参数也存在差异。为了能够准确控制这些参数, 企业需要将这些参数记录在相应的日常参数记录表中, 并对设备参数变化进行系统性分析, 以确保对工艺因素的有效控制。
3 实物质量
在对实物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 首、中、末件检验。对于汽车焊接结构件来说, 整个加工过程便是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 结构件加工一旦完成, 那么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改变, 因此, 对加工首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 是确保接下来产品质量的关键。首先, 焊接人员需要在生产前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生产;其次, 在完成首、中、末件架构之后, 相关人员还需要以检验规范为基础对产品物流卡进行严格检查, 以确保生产材料与生产要求相符;再次, 通过检测设备对产品尺寸进行检验, 确保产品尺寸符合标准;最后, 以缺陷标样为基础对焊缝进行缺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填入“三检”检验卡中。 (2) 返工件质量。虽然在对汽车结构件进行焊接的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检验标准与工艺控制, 但一些不合格产品仍然不可避免, 这也是实物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难点。想要控制这些返工件, 首先必须有针对性地评审这些不合格产品, 明确其不合格原因;其次找到返工工艺, 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纠错途径;最后再次对这些工件进行严格检验。 (3) 进行型式试验。由于汽车焊接结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 进行型式试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别是针对一些缺陷产品, 更需要通过腐蚀、冲击、疲劳等相关试验, 模拟结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 找到导致缺陷的具体原因, 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 汽车焊接结构件是确保汽车整体质量的关键构件。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 只有准确把握原材料、工艺因素和实物质量等三个方面, 才能有效控制汽车焊接结构件的质量, 从而提升产品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翟浩, 刘士敦, 王润之, 等.工程机械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的原因及控制方法[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14 (12) :126-127.
[2]文勇.车身结构件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化模式浅探[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1 (11) :39-43.
谈乡村振兴核心构件 篇5
乡村振兴主战场遍及我国广大农村,没有前线、后方之分。我们要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应该把所有的工作重心、主要精力聚焦到乡村振兴上,各级要倾注一定的资金、项目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全力打赢乡村振兴战。
核心之一要有主导产业。在农村,产业脱贫才是坦途通道脱贫之路,围绕贫困户所在资源条件、劳力状况等,找到能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逐户做好产业规划和跟踪落地,确保每个农户家庭既有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又有一项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这样才能解决长效机制。
核心之二要有安全住房。安全住房是脱贫退出的硬件条件,这样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再生工作,这才是最基础有住房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贫脱贫摘帽退出后的政策要件要求,要全面落实好“两室两场”建设,特别是水利、交通部门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构件质量 篇6
1 建筑钢结构的构建分类研究
依据功能的不同, 建筑钢结构可以分为钢制配件、主钢构和围护钢结构配件三个主要的类型。一般主钢结构可以分为成型构建和焊接连接成型构件。具体的有网钢、钢柱和钢梁等等。钢制配件大多是外采配件, 一般比较常见的有螺栓球、焊接件、紧固标准件等。围护结构则主要是冷加工额成型构件、具体有墙面板、屋面板等。实践中, 做好不同类别的钢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领域的向前发展, 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主钢结构的构件质量控制分析
钢结构建筑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主钢结构, 主钢结构的质量控制情况直接会影响到建筑的功能和安全, 因此做好主钢结构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主钢结构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了原材料的控制、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焊接工程的质量、涂装以及储运的质量等, 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就能够提升主钢结构的构件质量。
在钢结构的质量控制环节, 钢材自身的焊接性能、尺寸的偏差以及力学的性能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一般在对主钢构的质量检测也主要是包含了上述几个方面。在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中, 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来进行检测。在进行零部件的组装和加工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的减少偏差是进行质量控制的要点, 这一环节通常都是通过自检来完成的。焊接过程中控制焊接的参数、焊接外观的尺寸以及焊缝内部的质量都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难点所在。储运过程中也被列入到质量控制的范畴之内, 重点是对钢结构构件到货时的完整情况进行检查, 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构件发生变形或是构件的涂镀层出现破坏, 对于有问题的构件不能进行建筑施工, 以免影响到建筑的安全。
3 围护结构的质量控制分析
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围护结构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建筑的总体质量, 也会对建筑的功能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围护钢构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多是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所以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是原材料的质量、成型加工的质量、储运的质量和涂装的质量等。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环节中, 钢材的力学性能、涂镀层的质量以及尺寸的偏差是开展质量控制的要点, 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对于涂镀层的质量仅仅能在一些第三方的检测中完成。因此, 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在一些不够发达的地区还比较难开展。车型加工质量控制环节中, 涂镀层的质量和钢材基底的处理时两个十分重要的要点。同时围护钢结构还有着长、薄、细等一些特点, 所以很容易发生变形, 所以构件尺寸的控制也是控制的关键点所在。在储运环节, 储运的质量、成品的搬运、储存的防护都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 关键是对要构件到货时的完好程度以及表面的状态进行控制。
4 钢制配件的质量控制研究
钢制配件中的连接件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整个钢结构的安全, 所以是开展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同时钢平台、护栏以及钢爬梯等在进行质量控制中因为不涉及到结构的安全, 所以是一般质量的控制点。钢结构的辅助配件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的规格和尺寸是要进行重点检查的项目, 钢结构辅助配件的和主钢构相同, 储运质量和涂层质量是要进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在工作中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
5 质量技术资料分析研究
实践中在钢结构的制作过程中, 钢结构建筑工程所强制性执行的标准填写的图纸、表格以及音像材料等都必须要进行归档整理。在进行构件的制作控制中, 质量控制资料和实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质量技术资料有着真实性、权威性等一些特点, 对于后续其他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是进行钢结构质量追溯最为重要的保障, 也是钢结构被认可和验收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
6 结语
由于钢结构自身的一些优点, 建筑领域钢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来讲, 建筑钢结构的质量控制的规范和要求还不够完善。主钢构、围护结构以及钢制配件的相关控制要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伴随着建筑钢结构构件控制控制朝着细致化、全面化以及深层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我们也期待能够有更加规范的标准出台, 促进钢结构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松.建筑钢结构构件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21) .
构件质量 篇7
1.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生产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等, 应建立材料进场台账, 向供货单位索要合格证, 然后按国家规范规定的批量送试验室作复检。需注意的是送检批量, 普通钢筋60吨一批, 水泥200吨一批, 砂石可按200立方一批, 而作为预应力主筋的低碳冷拔丝、冷轧带肋钢筋等需逐盘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施工过程控制
2.1 预应力值控制
预应力构件抗裂性能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设计所需的预压应力值, 故施工时必须控制张拉力值和被张钢丝的伸长变形值。由于锚具变形、夹具磨损、钢丝应力松弛等原因, 张拉应力值与实际建立起来的预应力值相差很多, 易产生预应力不足的情况, 所以张拉控制应力应比设计应力稍有提高, 但不得超过0.056con。
检验人员应在张拉完毕1小时后对钢丝应力进行检验, 检验数量按构件条数的10%, 不少于1件抽检。钢丝的张拉力用钢丝应力测定仪分三次量测, 取其平均值为一根钢丝的张拉力值。
2.2 砼质量控制
搅拌前, 对砼各原材料进行计量抽查, 并做好记录, 水泥、水的允许偏差为士2%, 砂石的允许偏差为士3%, 尤其水的计量更为重要, 因为水灰比的大小对砼的坍落度和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搅拌中要控制搅拌时间, 按规范要求进行。
搅拌后应对砼的稠度进行检验, 一般干硬性砼检验维勃稠度, 无条件时可检查坍落度。
砼浇捣过程中应做混凝土施工记录, 内容包括搅拌、振捣、运输和养护的方式, 及混凝土试件留置情况。
2.3 构件放张控制
预制构件成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 就应出池、放张, 养护时间应按养护方式、温度、外加剂掺量的不同根据经验确定, 并检查同条件养护的砼试件, 如能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75%以上, 可以签发构件出池 (放张) 通知单。
放张时宜缓慢进行, 板类构件应按对称的原则从两边同时向中间放松, 采用剪丝钳剪断钢筋时, 不得采用扭折的办法。
预制构件施工过程的控制还有砼的运输、构件的养护、构件的堆放等控制环节, 也都十分重要。
3. 构件质量的控制
3.1 外观质量检验
在成品堆置场地随机抽样5%, 且不少于3件的构件进行外观检查, 通过控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保证构件的使用性能, 经常产生的外现缺陷有外伸钢筋松动、外形缺陷、外表缺陷, 露筋等。
3.2 尺寸偏差检验
构件尺寸超差的多是长度宽度、主筋保护层厚度及外露长度, 构件外现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点率小于60%的, 该批构件不合格, 大于60%而小于70%的, 可以重复抽检, 抽取同样数量的构件, 对检验中不合格点率超过30%的项目进行第二次检验, 并以两次检验的结果重新计算合格点率。
4.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
结构性能的检验比较费时、费力, 所以规范规定的频率比较小, 要求三个月且不超过1000件做一次抽检, 这是要求生产厂家检的, 加上质量监督部门, 建管部门的抽检, 每年有六次左右的结构性能检验, 基本能够反映一个厂的构件结构性能状况。
检验指标一般有三项, 对预应力构件, 正常使用状态下不要求开裂, 则检验指标有抗裂度、挠度和承载力检验三项, 对于非预应力构件, 正常使用状态下可以有裂缝出现, 但对裂缝宽度有要求, 则检验裂缝宽度、挠度和承载力三项。
5. 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是预制构件生产过较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客观反映, 是质量管理的文字记录。
5.1 原材料检验不按验收批送检, 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进场同一种钢筋按60吨为一验收批, 作为预应力主筋的各种冷拔丝、冷轧带肋钢筋则为每盘必检, 水泥200吨为一验收批, 超过三个月复验一次, 进场不足此数量时也应进行检验。
5.2 砼成型留置试块数量不足, 应按验收批数量每批留置
二组试块, 一组用于28天强度检验, 一组用于出池或放张强度检验, 每工作班不超过100立方砼为一验收批, 而大部分生产厂无放张时砼强度检验, 仅凭经验确定放张时间, 有时因放张时间早, 造成起拱过大或上层开裂现象, 影响构件质量。
5.3 缺少构件施工记录
构件施工过程的记录应包括: (1)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2) 砼施工记录, 都有专用表格, 应填写齐全, 记录真实。
5.4 各种检查记录不全
施工过程的检查有: (1) 钢筋 (丝) 应力检查; (2) 砼强度评定表; (3) 构件外观检查记录; (4) 构件尺寸偏差记录; (5)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报告。
5.5 部分管理资料没有, 如张拉设备、计量设备应每年经
计量部门检定一次, 取得检定合格证书、设备的自检记录、购销台账的登记等。
6.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
构件生产厂质保体系的建立健全, 直接关系到构件生产的质量好坏。
质保体系的内容有: (1) 负责质镇检查和技术资料整理应有专门的人员, 并且有一定技术知识和相应技术职称; (2) 有严格细致的检查制度及资料管理制度; (3) 有齐全的技术文件, 包括预制构件验评标准, 构件施工规程, 构件标准图集等; (4) 有相应的检查工具, 如检查尺、直尺、预应力检测仪等。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预制构件厂也迅速增多, 不少预制构件厂不时将不合格的预制构件用到工程上,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 因此, 加强预制构件质量的控制管理势在必行。
摘要:从理论到实践论述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及控制预制构件质量的各种措施;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预制构件质量, 对预制构件生产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论证, 以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安全。
构件质量 篇8
关键词:水工建筑结构件,温变裂缝,质量控制
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在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 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在众多的质量事故中,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是一种典型的质量问题。因此, 探讨质量控制措施与如何防治温变裂缝的产生, 对于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 水工建筑结构件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1 组织措施
组建项目监理机构, 配置满足工作需要的监理人员, 并在约定的时间内, 总监理工程师及其他监理人员派驻工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管理, 对监理人员进行技术管理培训,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确定监理机构各部门职责分工及各级监理人员权限, 并报送发包人和通知承包人。组织第一次工地会议, 监理例会、监理专题会议和编写会议记录分发与会各方, 保障工程质量, 要求或建议承包人组织一定数量高素质的民工参与建设, 督促承包人做好生活后勤工作, 保障工地人员健康专注地投入施工。建议或要求必包人提供便利的施工条件, 确保控制工程质量。
1.2 技术措施
健全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根据施工合同约定, 由双方提交的施工技术图纸以及由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等文件应经过监理机构核查、审核、审批。督促承包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工作的各种商洽必须经有关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审查主要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核定其性能, 参加工程验收工作, 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1.3 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
严格质量检验和验收, 严格按照双方的合同实行严格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对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场部位拒付工程款。
2 水工建筑结构件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质量的事前控制
审核由发包人提供的各种工程资料。检查场内道路、供水、供电等施工辅助设施的准备。审核承包人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等技术文件。明确质量要求, 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参与承包人对发包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复核情况, 并督促承包人在此基础上完成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及施工区原地形图的测绘。严格审核工程开工应具备的各项条件, 并审批开工申请。
2.2 质量的事中控制
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采用现场检查、查阅施工记录以及材料和构配件、监督试验、见证取样, 按照旁站方案进行旁站、及时对承包人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方法以及各种违章作业行为发出调整、制止、整顿直至停止施工批示。发现承包人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千万事故时, 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纠正。发现施工环境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时, 应批示承包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坚持上道工序不检查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上道工序完成后, 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专职检, 认为合格后再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其他代表到现场会同检验。检验合格后签署认可, 方能进行下道工序。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隐蔽工程完成后, 先由施工单位自检、专职检, 初难合格后填报隐蔽工程验收单, 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以及处理措施或遗漏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拍照, 保存好照片等相差资料。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质量事故原因、责任的分析—质量事故处理措施的研究确定及处理效果的检查。
2.3 质量的事后控制
事后严肃把关, 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严格按照质量评判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 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 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在一定的时间内, 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运行后, 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3 水工建筑结构件工程中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水工建筑结构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 即通常所说的热胀冷缩。当变形受到约束时, 便产生了裂缝, 约束的程度越大, 裂缝就越宽。
预防热胀冷缩的措施:一是撤去约束, 允许自由的产生变形;二是设置伸缩缝。
水泥和水所引起化学反应引起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开列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水泥和水起化学反应, 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引起混凝土的温度上升, 如果热量不能很快散失, 内部和外部温差过大, 就将产生温度应力, 使结构内部受压, 外部受拉。混凝土在硬化初期, 只有很低的抗拉强度, 如果由内外温度差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就要产生裂缝。防止这类裂缝产生的措施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降低水灰比, 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450kg/m2以下;降低水灰比, 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改善骨科级配, 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 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 降低水热化, 推迟热峰出现的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分层、分块浇筑, 以利于散热, 减小约束;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 通过冷水或冷气冷却, 减小混凝土的内部温差;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 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 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 并洒水养护, 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保证混凝土表现缓慢冷却, 在寒冷季节, 混凝土两面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以防寒潮袭击。
构件硬化成型后, 在使用中, 如果温度较大, 构件内部温度梯度就极大, 也会引起构件开裂。
预防产生比类裂缝的措施是:采用隔热 (或保温) 措施, 尽量减少构件内部温度梯度, 在配筋时应考虑温度力的影响。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工程管理者应讲究质量控制的措施, 实行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而典型质量问题—温变裂缝则应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 以防治因裂缝产生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华.加强建筑业技术培训势在比行[J].职业, 2009.4 (中) .
[2]魏明隆.浅谈墙面裂纹的原因与维修[J].职业, 2009.10 (下) .
构件质量 篇9
1.1 施工工序
幕墙的施工工序是测量放线→预埋件偏差处理→转接件安装→钢、铝龙骨安装→调整固定→防雷、层间防火、保温层安装→面材安装→打胶嵌缝→淋水试验→清洗和保护→验收。
1.2 隐框玻璃幕墙粘接玻璃附框
隐框幕墙的玻璃附框一定要在有维护的车间内进行粘接, 严格控制打胶车间的温度、湿度和清洁, 严格按照结构胶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要每日检查结构胶的凝固时间、均匀性、固化的程度。在结构胶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搬运和安装的工作, 在结构胶固化之前要有临时的固定措施。
1.3 幕墙骨架的安装
在立柱安装前, 对预埋件要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其是否齐全, 同时检查标高和水平位置, 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对于结构受力复杂的预埋件, 要做破坏性试验, 确认受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于预埋件偏差过大、遗漏以及不能满足受力要求的预埋件, 应通知设计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立柱的安装需要按照竖向钢直线和横向鱼丝线进行调节安装, 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求其尺寸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 并且在安装完立柱之后进行轴向的偏差检查, 将轴向偏差控制在±2.0mm范围内, 竖料之间分格尺寸控制在±1.0mm, 垂直偏差尺寸控制在±1.0mm, 否则会影响横料的安装。
1.4 玻璃面板的安装
在玻璃安装之前, 要清除玻璃上的污物和尘土。要将两块弹性定位垫块设置在每块玻璃的下部以承受玻璃的自重, 避免结构胶在重力荷载下长期受剪, 垫块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隐框幕墙的玻璃及其附框是通过铝压板进行固定的, 压板的长度和间距均应满足设计和构造要求, 压块不应小于50mm, 且从板边100mm处布置间距不大于300mm, 不得随意加大压板的间距, 所使用的不锈钢的螺栓必须保证有效连接, 不得虚接。
1.5 打胶密封
用泡沫棒对玻璃拼缝的空隙进行塞填, 使其凹入玻璃外表面不小于5毫米, 外面缝隙打满耐候密封胶, 胶缝一定要饱满、均匀。通常的时候注入5毫米左右, 还要进行一定的修整, 然后将遮盖压边的胶带揭下去, 对主框和玻璃的表面进行清洁。
2 质量控制措施
2.1 玻璃附框的粘接
我们知道, 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水平荷载通过结构胶传递给玻璃附框, 然后通过固定件传到幕墙骨架上的, 因此, 结构胶必须与铝副框、玻璃进行相容性试验, 试验前不得进行粘接生产, 相容性试验合格后, 才能进行批量打胶生产。对于双组份结构胶还应进行蝴蝶试验、扯断实验及切开实验, 同时按规定做剥离试验。剥离样品不合格时, 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1) 打胶前净化:用异丙醇 (或二甲苯) 对注胶部位进行清洗, 清洁方法为“二块抹布法”。必须使用清洁的干白布不得重复使用。
(2) 玻璃构件定位:玻璃构件要固定在铝合金框的规定位置, 要保证两者基准线重合, 要求一次定位成功。
(3) 在进行打胶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其速度, 要保障胶注满空腔, 并且并溢出2~3mm保障其速度能均匀减少空气和残留气泡。在进行注胶的同时要立即使用刮铲将胶缝刮平。
(4) 打胶后, 需要在板块的右上角注明标签, 其标签的内容有标明规格、打胶日期、试件编号, 之后立即建立相关档案进行保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以后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快速的解决问题。
2.2 控制工程测量放线的质量
因为幕墙高精级的特征, 对于土建的施工呈现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强化对主体的测量, 并根据其测量结果通过设计师进行幕墙的调整。幕墙龙骨安装阶段同样需要放线, 这是保证表面平整、胶缝均匀、平直的关键工作。
主体结构放线的控制要点:
(1) 熟悉图纸:全面性的了解相关图纸, 其中涵盖了幕墙的施工图、效果图、建筑图、结构图等等, 只有充分了解其变化位置、变化特点, 才能更好地掌握图纸的信息。
(2) 要合理的对整个工程进行分区, 根据其实际情况一个区间一个区间的进行检测, 进而找寻到关键层的位置。
(3) 明确基础测量的轴线。针对建筑项目来讲, 轴线是整体建筑的基准线, 在定位幕墙、进行施工之前, 需要和监理、总包共同确定基准轴线, 并进行复核, 同时需要做好交接记录。
(4) 明确基准轴线和关键层以后, 应明确重点位置, 至少在关键层找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两处以上。
(5) 放线: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需要从关键点着手, 通过水准仪合理的进行放线、吊线, 在放线的过程中要避免各个方位的误差不得超过±2mm。
(6) 在幕墙施工放线后, 对土建的结构进行测量, 整理相关的数据, 从而合理调整各构件的位置, 提出良好、稳定的施工预案。另外, 还需要把全部数据资料和相关的处理内容上报到设计部门, 这有利于下发相关的整改通知单。
幕墙骨架安装放线的控制要点:
(1) 要找到测量过程中的定位线, 按照相关的图纸进行较为、轴线为等转变和对照, 从而保障放线能够准确。
(2) 需要找到关键层已经炒好平的关键点, 并且寻找一个辅助层打水平, 从而确立定位线。
(3) 再找到所有定位点之后, 需要以其中一个点作为基点, 并且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固定, 符合其水平度避免出现误差。
(4) 水平分格放线, 也就是确立分格起点的定位轴线, 需要了解其分格线和定位轴线的关系, 并且在施工划分分格线之后重复性检查。
(5) 针对水平分格进行准确性的检查, 采取分长复核、总长复核闭合差, 如果出现误差超过±2.0mm则需要重新进行放线。
(6) 在确定了水平分格线之后, 需要根据水平分格吊垂直线, 利用经纬仪重复性的测试垂直线, 要求其误差不能够超过±1.0mm。
(7) 为了防止外界的影响, 应该针对其垂直线进行调整和固定, 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 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8) 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安装阶段准确无误, 应该针对其放线进行全面性的检查, 从而保障其所有线都能在误差范围之内。
2.3 幕墙骨架安装的质量控制
幕墙骨架安装主要包括立柱和横梁。不同设计对其安装次序要求不同, 通长情况先安装立柱, 后安装横梁。
立柱安装质量控制:
(1) 为了保障立柱安装质量, 应该检查其型号、规格, 在进行安装之前应该先熟悉其图纸, 准确地了解其不同部位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立柱。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截面是否和设计相符合, 其长度是否正确。
(2) 对号就位, 将安装的立柱按照编号运送到相关的位置当中, 并且要注意其表面的保护层。
(3) 需要根据基准层进行放线, 定位好幕墙边角的立柱。
(4) 中间部分的立柱需要以已经定位安装好的边角立柱拉通线并且进行拉尺进行定位安装。
(5) 在安装完立柱基层之后, 应该由上到下的进行检查要求其上下两根立柱间保留15-20mm伸缩缝, 通过吊线定位进行上端立柱的安装, 并且始终保持到垂直度从而提高其安装效果。
(6) 在安装完立柱之后, 要找定位线并进行合理的对照, 针对其三位方向应该保持调节保障其误差在±1mm以内。
(7) 在安装好每层立柱之后, 应该进行合理的检查需要进行电焊工作从而避免出现一层立柱时使之下走位。
(8) 立柱验收合格后, 进行下一道横梁工序安装。
控制横梁的安装质量措施:
在进行横梁安装期间, 需要重点注意横梁的水平度, 保证横梁的各个孔位已经在加工厂施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1) 细致分析施工图纸, 关注开启扇的位置, 不能够装错横梁。
(2) 在进行横梁装设期间, 需要先把两侧的弹性胶垫以及角码放在立柱打孔的位置, 然后采用不锈钢螺栓将其与立柱固定, 再用不锈钢螺栓穿过角码与横梁, 拧紧螺栓固定横梁, 确保连接紧密。在加装第一层的横梁时, 需要借助水平仪进行定位, 然后在进行操作, 之后的各层参考第一层进行安装即可。
(3) 在装设相同层的横梁时, 需要依照从下向上的顺序进行施工, 再装设完一层高度以后, 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校正, 应用水平仪进行检测, 保证邻近两横梁间的标高偏差低于1.0mm, 同层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
(4) 对横梁的位置进行检查, 保证横梁同立柱的连接位置相吻合, 同时确保横梁的外侧同立柱的外侧处在同一平面上。
(5) 加大控制质量的力度, 每一层安装都需要进行是水平检测。
(6) 进行横梁安装验收, 同时检查立柱是否有跑位现象, 及时调整。
2.4 玻璃面板安装的质量控制
面板安装前, 要填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包括防雷、防火、预埋件处理、焊缝质量、焊缝防腐处理等。这是幕墙安全性能的重要保证。
面板的安装质量控制:
(1) 依照相关顺序进行板块堆放, 在堆放期间, 应保证合理的倾斜角, 以预防发生倾覆。
(2) 在装设板块前, 需要找寻同一类别、同一规格的板块, 对板块的大小进行检测, 之后将其运送到待安装位置, 合理调整方向, 将板块推到立柱位置, 确保胶缝对齐。
(3) 刚刚安装外板块后, 需要对板块进行调整, 确保板块水平、竖直等位置精准, 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中;相邻二单元板高低差不应大于1.0mm, 缝宽控制在±1.0mm, 调整好后拧紧螺栓。相邻板块的高低差和胶缝宽度将影响立面效果, 必须严格控制。
(4) 板块安装后应分批次进行验收。验收后要做好成品保护措施。
2.5 打胶密封质量控制
板块安装调整后即开始注密封胶, 该工序是保证防雨水渗漏和空气渗透性能的关键工序。
(1) 塞泡沫棒:在安装好板块之后进行泡沫棒的塞入, 要求其能始终保持紧固、牢固、平整得状态, 其泡沫棒和板块之间始终能有足够的摩擦力。
(2) 应用二甲苯溶液对板块的边缘位置和注胶区域进行清洗, 清洗完毕后, 应用洁净的毛巾擦干, 应用“两块抹布法”将所有的胶缝都清理洁净。
(3) 粘贴皱纹胶纸, 确保贴平、贴直。
(4) 当进行注胶操作时, 应在清洁胶缝30min内进行注胶, 确保注胶饱满、均匀, 如果胶缝为纵向, 从下向上进行注胶。
(5) 当进行刮胶操作时, 需要遵照同一方向进行操作, 保证刮平、刮直, 并且完成刮胶以后马上将皱纹纸撕除。
(6) 当注胶结束后应注意养护, 在胶还没有完全硬化之前, 不可以划伤或者沾染灰尘。
3 结语
构件式玻璃幕墙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幕墙结构, 对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是外围护结构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本文的阐述, 希望给有关的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GJ102-2003.
[3]《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
[4]陈伟.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施工探讨与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 2011 (08) .
构件质量 篇10
关键词:复杂水工构件,施工质量,模糊评价
1 复杂水工空心构件施工质量特点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
1.1 复杂水工空心构件施工质量特点
随着我国水运工程的发展, 码头靠泊等级越来越高, 大型沉箱结构、大型空心方块等重力式结构应用日益广泛, 大型沉箱、大型空心方块等复杂水工混凝土空心构件施工条件和工作条件复杂, 体积大、钢筋密集, 在内外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吊运、混凝土浇筑等方面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如沉箱预制施工中会出现内外模板移位、钢筋吊装变形、混凝土温度裂缝等各种质量问题;安装施工要求较高, 如永久性接缝的做法和防渗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 接缝表面应平整、光洁, 施工接茬应平顺, 无明显错台和流坠等;构件易出现外观缺陷, 如出现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夹渣、松顶、砂斑及缺棱掉角、棱角不直和飞边凸肋等问题, 其中温度裂缝是复杂水工空心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通病;规格尺寸易出现偏差, 如出现构件长宽高和顶面对角线差及顶面平整度不够等;由于复杂的水下环境, 对构件耐久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1.2 复杂水工空心构件施工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施工质量评价是大型复杂水工空心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质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影响水工空心构件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 完全定量化评价往往比较困难, 现阶段也难以实现, 同时只用一种指标去衡量判断也较为片面, 因此将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 按照一定的关系分成不同层次,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分别进行逐层的综合评判将更为准确、适用。本文通过应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知识, 在建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和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主要涉及四个要素:因素集U;综合评判结果集V;因素评判矩阵Y;权重分配向量K。给定复杂水工空心构件施工质量因素集合为U, 然后根据评价特点将因素集合U划分为如下若干个子集:
U={施工前期质量工作基础U1、施工过程质量U2、混凝土耐久性U3、构件外观质量U4}, 其中施工前期质量工作基础U1={施工人员及组织U11、水下施工技术方案U12、施工组织准备U1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U14};施工过程质量U2={材料构件机械质量U21、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U22、内外模板施工质量U23、构件安装质量U24、施工资料管理质量U25};混凝土耐久性U3={耐久性设计U31、构件表面预加防腐质量U32};水工空心构件外观质量U4={规格尺寸偏差U41、表面缺陷U42、外形缺陷U43}。
2 确定各因素权重及评价等级隶属度
假设权重集K= (k1k2…ki…kn) , (i=1, 2…n) , 综合评判结果集为V, V= (v1v2…vj…vp) , (j=1, 2……p) , 评判矩阵为Y, Y= (yi1yi2…yij…yip) , Y对应各级隶属度。通过模糊运算公式V=K·Y, 得到评判结果集V, 其中Vj=∨ (ki∧yij) (i=1, 2…n, j=1, 2…p) 。
指标权重表示各个评判因素对于评判等级的重要程度, 权重分配要求合理客观, 一般根据实际可提供的条件而定。常用方法有:0-1评分法、0-4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本文以广州南沙港某大型复杂水工混凝土空心构件施工为例, 采用0-1评分法确定各评价因素及其子因素权重。“0-1”法计算权重原则是将功能的重要性互相比较。不论两者的重要程度相差有多大, 较重要的得1分, 较不重要的得0分。这样计算结果, 可能出现总得分为0的功能, 那么, 其权重肯定是0。为避免这种情况, 将各功能总得分都加1后再除以修正后总得分, 便得出各功能权重。设定评价等级集为 (很好, 好, 一般, 较差, 差) 5级, 按专家调查咨询法, 制定咨询表格, 对来自施工等部门的20位专家进行咨询, 由专家投票评定某因素的等级, 由得票频率确定该因素在等级集中的隶属度, 然后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 合理取舍, 形成权重和评判矩阵, 再作模糊运算。
3 复杂水工空心构件施工质量评价及模糊计算
本文以广州南沙港某复杂水工混凝土构件施工为例, 进行施工质量模糊评价。
3.1 确定各因素等级
施工前期质量工作基础U1包括施工人员及组织U11, 施工技术方案U12, 施工组织准备U13,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U14四个子因素, 四个子因素相应的权重集为K1= (0.4 0.2 0.2 0.2) , 评判矩阵Y1为, 根据模糊运算公式计算施工前期质量工作基础U1的综合评判结果集
归一化处理得到对应等级集为: (0.36 0.27 0.180.09 0.09) 。
同理可得到:施工过程质量U2等级集: (0.3750.25 0.125 0.125 0.125) ;构件耐久性U33等级集: (0.48 0.29 0.095 0.095 0.048) ;构件外观质量U4等级集: (0.3 0.3 0.2 0.1 0.1) 。
3.2 综合施工质量模糊评价
复杂水工混凝土空心构件综合施工质量因素集为U, 其评价集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评价集: (0.336 0.26 0.180.112 0.112)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该复杂水工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评价:“很好”“好”的隶属度为0.336+0.26=0.596=59.6%。
4 结语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复杂水工混凝土空心构件施工质量评价模型, 克服了现有施工质量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缺点和定性指标难于比较的困难, 较全面反映了复杂水工混凝土空心构件施工质量的多层次影响因素, 提出了施工质量定量化和定性化的评价模式和总体评价方法。文中以广州南沙港某复杂水工混凝土空心构件施工为例, 运用0-1评分法确定各因素权重, 将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关系定量化, 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构件施工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该方法适用于一般复杂环境下水工构件多层次多因素质量评价问题, 方法简单实用, 对同类项目施工质量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孔军等:基于模糊数学模型下的多层住宅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建筑技术开发2003年1月第30卷第1期
[2]交通部水规院编水运建设项目评价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12月
[3]丰玮周之豪水运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水运工程1998第7期
[4]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