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

2024-05-23

铁饭碗(精选12篇)

铁饭碗 篇1

明朝大裁员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据此办法,万历三年(1575 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巡抚(相当于省部级)、抚按(相当于中央驻各省纪委书记)官员54 人。万历四年,山东有19名、河南有12 名地市级官员,因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和革职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不仅省部级官员的饭碗随时被打破,相当于国务院总理的首辅的饭碗有时也好不到哪儿去。明崇祯在任17 年,撤免宰相多达50 多人,罢黜国防部长14人、巡抚11人。

类似的情况并不只发生在明朝。西汉时,丞相一职的平均任期也不长,平均四年多;东汉时,“三公”(古代最显贵的三个官职太师、太傅、太保)的平均任期还不到两年半。

基层公务人员不吃皇粮

一般说来,在古代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供养、俗称“吃皇粮”的官员最多到八九品,也就是到县令下属的捕头(县尉),类似现在的公安局长。占到古代公务员队伍90%以上、在各级政府机关上班、为“公家”服务的师爷、衙役等基层公务人员,朝廷是不管的。

“师爷”属于吏的范畴,专指那些读书却科举不中,转而研读并精通行政事务的读书人。地方官为完成政务,须在当地招聘熟悉地方社情民意的师爷,辅助他们处理政务和事务,发挥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衙役”也叫“胥”,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任奔走供役使”。“胥”又可分为“皂”和“隶”。皂负责具体执行收税、抓捕和市场管理等具体行政事务;隶是官员车夫、轿夫、伙房厨师等,负责官员后勤服务工作。

古代“师爷”和“衙役”等基层公务员,没有国家财政每月拨付的工资,他们的吃穿用度全靠聘用他们的县(市)长给予。有钱的、大方的多给一点,没钱的、吝啬的少给一点,没个准头,全国各地师爷、衙役拿的工资千差万别。

这些基层公务员的出路通常是:要么辞职,要么被开除,要么干一辈子,不准参加科举,永远不能晋升。对那些干不好的,县令老板说辞就辞,极少废话,因为那时对基层公务人员的管理本来就无章可循。

元朝时有人分十等之说:一僧二道,三官四吏,五皂六隶,七倡八优,九儒十丐,官吏之下便是这皂隶,只比戏子、儒生体面些。

官员辞职就成了“三无”

秦汉时代,凡任公职、吃财政者,通称为官,除了替朝廷出勤打工外,别无脱离职务的身份和权益。当时的讲法叫“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近似现在人们帮老板打工的意思。一旦因奔丧生病、任满更替、罢免辞官等各种缘故退休,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即告解除。那么往往就会变成“三无”了。

一无退休金。无论原先俸禄多少,只要离开职位,一律停发俸禄,除非有皇帝特诏照顾。二无工龄。除了曾任二千石(郡守的通称)以上高官者在休官以后重新出仕时,可授予“比六百石”职位以示优惠外,其他二千石以下的休官者,如果再当官,都得回到起跑线,和新任菜鸟官员一起竞争。三无余荫。“人走茶凉”,在职时候的特权和影响,就此一笔勾销。

(摘自天津网)

铁饭碗 篇2

清朝的时候,江南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姓龙的铁匠,龙铁匠腰圆膀粗,力大无穷。

这天,龙铁匠关了炉火后,准备买点酒肉犒劳自己。刚上街,冷不防迎面冲来一头发狂的水牛,眼见着就要撞上几个衣着华贵的路人,就在这当口,龙铁匠一个箭步上前,伸出双手,紧紧抓住了水牛角,随即又左右一扭,把那个庞然大物掀翻在地。

四周响起一片叫好声,此刻,龙铁匠还惦记着酒肉呢,根本没把自己救人的举动当回事儿。他一路奔向酒铺肉摊,买好东西回家时,才发觉身后跟着几个人,正是刚才被自己救下的那些人。

那几人拦住龙铁匠的去路,上下打量着他,龙铁匠感到奇怪,双眼一瞪,喝道:“你们跟着我干吗?”旁边的一个精瘦汉子对龙铁匠猛喝一声:“大胆,不得无礼!”

龙铁匠正要发火,只听其中一人抬抬手说了声“罢了”,说罢,他一脸和蔼地问龙铁匠:“不知壮士在何处高就?可有家室?是否想过为朝廷效力?”龙铁匠愣了一下,直言相告:“我是打铁的,单人一个,为朝廷效力吃皇粮当然好,可我一介匹夫,哪有门路?”

那人轻摇纸扇,呵呵一声,不再说话,倒是旁边的几个人低声催促道:“还不快跪下谢恩!”有人咬住龙铁匠的耳朵说了几句后,他惊得张大了嘴,赶紧双膝跪地。

刚才问话的人,正是微服下江南的乾隆皇帝。龙铁匠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成了皇上的救命恩人。

知道了这几个人的身份后,龙铁匠不敢言语了,虽说他长得像莽夫,但心里亮堂着呢。只听乾隆皇帝问了一句:“还不知壮士贵姓?”龙铁匠想了想,小声答道:“草民姓……蛇,水蛇的蛇。”

乾隆皱了皱眉,问左右:“百家姓里还有这个姓?”他身边的人都摇头不知,龙铁匠吞吞吐吐地说道:“草民本姓……龙,但在皇上面前,不敢放肆,只敢姓蛇。”

原来是这么回事,乾隆开怀大笑,说:“没想到一介草民也懂得礼数,但这姓氏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这也是祖宗的礼数,壮士还是姓龙吧,哈哈……”

乾隆又问龙铁匠有何抱负,龙铁匠毫不犹豫地说:“想当将军。”乾隆爽快地满足了他的愿望:“就封你做个先锋将军吧,归在‘平远大将军’帐下,望你能有所作为。”

龙铁匠穿上甲胄后不久,外族侵犯中原,朝廷派“平远大将军”率部退敌,龙铁匠也跟着上了沙场。头一回明刀明枪地上阵,龙铁匠既兴奋又害怕,他冲啊杀啊,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越战越勇,打退敌军的进攻后,竟不顾鸣金收兵的号令,抡起大刀,把敌军掉队的士兵打得人仰马翻,这才作罢。

“平远大将军”气得火苗子腾腾直冒,不听号令,那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可龙铁匠仗着自己救过皇上,在军帐中同大将军斗起嘴来,大将军只得忍气吞声,平定战事后,他把这事儿禀报了乾隆皇帝。

龙铁匠被押上了金銮殿,看着怒气冲冲的.大将军和眉头紧锁的皇上,龙铁匠吓得大气不敢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乾隆沉默了一会儿,他传下口谕:“龙前锋罔顾军纪,大将军可按军纪论处,若有再犯,无须请奏,直接处置。”

大将军暗暗得意之时,乾隆又开了金口:“将士出征,得论功行赏,此次龙先锋破敌有功,朕赐金刀一把,封龙先锋为‘金刀将军’,望为朝廷再建奇功。”

这下,轮到大将军傻眼了,这龙铁匠才打了一仗,便被封为“金刀将军”,看来皇上对此人恩宠有加,得罪不起啊!

龙铁匠得到乾隆御赐的金刀后,心里好不开心,几乎刀不离身,连睡觉都要抱着。

几个月后,战事又起,龙铁匠背着那把金刀上了战场,哪知道这回差点连命都丢掉。原来,皇上赐的那把金刀只是个华丽的摆设,中看不中用,才对砍几下便卷了边,好在他勇猛如虎,缴获了一名敌军的兵器后,才杀出一条血路。龙铁匠捡回了一条命,这一下他打定了主意,说什么也不当这个提着脑袋玩的将军了。

龙铁匠带着累累伤痕,面见了乾隆皇帝,请求道:“皇上的大恩大德,草民没齿难忘,如今只想回乡过个安稳日子,望皇上成全。”乾隆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也罢,不过这军营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你告伤回乡吧,朕赐你黄金百两,金牌一块。凭此金牌,可以出入紫禁城,有什么需要,你可以带上金牌来面见朕。”

话虽这么说,龙铁匠心里却直犯嘀咕,江南离京城路途遥远,哪能说来就来?想到这里,他硬着头皮说:“草民现在还有一事求皇上。”乾隆点了点头,龙铁匠赶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草民有个心愿,想开一家酒楼,请皇上……为草民御赐一块招牌,草民早在民间得知,有了皇上御赐的招牌,草民就不担心酒楼没生意了。”

乾隆忍不住抿嘴一笑,这人真够精明的,好在这要求不难满足,便挥毫写下“好酒家”三个大字,命人刻于一块金丝楠木上,并通体鎏金,赐给了龙铁匠。

龙铁匠如获至宝,乐呵呵地回到了江南小镇,用乾隆皇帝赏赐的黄金,开了一家酒楼。开张那天,龙铁匠迫不及待,把那块御赐的金字招牌高悬于酒楼大堂正中,逢人便得意地说:“瞧,当今圣上御赐的金字招牌,够响亮吧!”

“好酒家”酒楼就这样开张了,不过,龙铁匠不是做酒楼生意的料,他舍不得花大价钱请好厨师,而且,他平日里喜欢下厨,就自创了几道自认为堪称一绝的菜式,常常引以为傲,把这作为酒楼的招牌菜。

刚开始,酒楼里宾朋满座,慢慢地却变得门可罗雀了,叫龙铁匠好生纳闷儿。有一天,来了几位顾客,叫了一桌子酒菜,每样却只夹了一两口便停下筷子,有人尝了一口,竟直接把菜吐了出来。

这个举动让龙铁匠很不高兴,他耐着性子,堆起笑来,问道:“几位客官,不知本店的菜是否合胃口?”有人毫不客气地摇摇头:“我们不是来喝酒吃菜的,而是来欣赏这块招牌的。”说罢,那人指了指大堂正中的金字招牌。

听这话的意思,就是酒楼的菜不怎么样了,龙铁匠好不恼火,说:“当今皇上都说了,我这里是‘好酒家’,难道你们的口味比皇上还讲究?”

那几个客人“扑哧”一笑,有人开口说道:“我说铁匠,皇上说‘好酒家’,可没说是菜做得好,你这里的菜不是一般的难以下咽。听说你的酒楼刚开张便挂上了这块金字招牌,你敢说皇上吃过你做的菜?欺君犯上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么一说,龙铁匠不敢做声了,再细细一想,若不是这几位坦诚相告,自己还被蒙在鼓里。看来他的确不是干这行的料,再这么下去,不亏得脱裤子才怪,龙铁匠只好恋恋不舍地关了张。

俗话说坐吃山空,终于有一天,龙铁匠的口袋里开始闹饥荒了,这时,他猛地想到自己还有条后路呢,当年皇上赐的金牌,还秘藏在家里头。于是,龙铁匠取出金牌,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几番周折,好不容易才见到了皇上。

听了龙铁匠的诉说后,乾隆皇帝想了好半天,终于记起这位当年的救命恩人,他踱着步子,好久才吐出一句话来:“这样吧,你有何要求尽管提,但事不过三,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你要想好。”

这下龙铁匠可犯难了,总不能一开口就要金要银吧。不过,龙铁匠心里也有个小九九,他把这个难题又推给了乾隆:“皇上,草民鼠目寸光,毫无远见,请皇上为草民拿个主意,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三餐温饱。”

乾隆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当年朕封你为金刀将军,可惜你错失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后来朕又赐你金字招牌,但你厨艺不到家,又是一败涂地。这样吧,朕再赐你一件好东西,包管你今后衣食无忧、细水长流……”

龙铁匠接过皇上御赐的物件儿,美滋滋地打道回府了。路上,他解开黄绸子一看,嘴巴张得老大,原来皇上赐给他的,是一个饭碗啊!龙铁匠捧着饭碗张口一咬,差点没把牙齿给磕掉,这个饭碗,非金非银,就一铁疙瘩。捧着这个铁饭碗,龙铁匠失望透顶,心灰意冷。回到家后,他衣食无着,只好又燃起了炉火,“叮叮当当”,打起铁来。

时间一长,龙铁匠又找回了曾经惬意的日子,卖力地打铁,使劲地喝酒。

公务员:铁饭碗?瓷饭碗? 篇3

同样的“热考”之风在遭受金融风暴最甚的美国,也刮得格外强烈。据报道称,截止到2008年12月6日,奥巴马团队已收到30多万名申请者简历,他们希望成为白宫的一名公务员。在如今的复杂经济环境下,美国人也像中国人一样,希望寻找一个至少能保证4年的临时“铁饭碗”。有人预计到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时,希望成为政府公务员的人数会达到60万之多,届时录取比例将达到200:1。也许并非因为人们变得更加热爱当公务员,在这个就业寒冬里能比别人多一个机会,对谁来说都重要无比。

“铁饭碗”将变“瓷饭碗”

2008年12月,国家公务员局官方网站上同时出现三则“新”的试行规定:《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这三个“新”规定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公务员退出机制”一时成为热议话题。“铁饭碗”也变成了会碎的“瓷饭碗”?

根据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将分成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其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有以下5种情况之一的,将被评定为不称职:思想政治素质较差;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差;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国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等。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要被降低一级职务,而连续两个年度考核被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将被辞退。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对应工资标准可提高一档工资;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并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除了对公务员队伍的内在意义,退出机制的开放性也回应了社会期待。建设公务员退出机制引发了很多联想。优胜劣汰是保证良好施政的前提,新规如此立意,以适度开放贯彻宗旨及目标。也许少不了争议,但焦点只在于退出制能在何种程度上提升行政效能、提振民心。而局内人和局外人还会用很不一样的角度去理解它、运用它。随着实际进程持续作用于行政架构,退出制将在实践中、在公众的注视下补充技术细节,找到继续完善的理由。

公众对此有更多心理期待;不要仅仅形诸文字,更要见于行动。

为了备考,上大四的张平阳从暑假到现在都没回过家。往年的毕业生在面临“三岔口”时总要做出点取舍——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今年就业形势太差,他跟很多同学一样都决定尽量三不耽误。去年11月30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他已经埋头复习了很久,光是买习题集和报冲刺班,已经把妈妈给的应聘置装费花得差不多了。尽管如此,他却并不介意,自嘲为“炮灰”:“大家其实都很明白,考上的几率太小了,像我报的职位80个人才选一个,不过是争取多一个机会,心理安慰而已,再说万一运气好考中了呢?”

张平阳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打算,国考顶多算是练练手,他还打算回老家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相比之下他觉得那边的把握会大一些。跟他想法一样的学生并不少见,在以往的应届生就业意向中,外企的人气一直都很高,今年则完全不一样了。据一个抽样调查,有44.2%的受访学生表示毕业后的首选择业方向是事业单位。跟公司职员相比,公务员们的工资也许不算高,但职业风险却小得多。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从1996年开始实行辞职辞退制度,到2003年我国公务员辞退率约为0.05%,这个数字之低放在其他行业简直无法想象。加上经济衰退马上带来的企业裁员潮和跨国公司纷纷暂停招聘,很多原来根本不会考虑公务员工作的人,也义无反顾加入了国考大军。

放在近5年之中对比会发现,这个比例增长快得有些可怕。报名人数从2003年的87000人到2009年的105万人,招聘岗位的增加却远远低于这个速度。今年全国有13566个岗位招考,平均录取率为1.75%。中残联组联部的“基层组织建设岗”,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名称,以4723:1的录取比例稳居榜首,成为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一抢手职位。估计最后的那个幸运儿,成就感不会亚于金銮殿上光宗耀祖的状元郎。

稳定、权力、待遇、社会地位,人们对公务员工作的四大期许,成为国考爆棚的理由。其中最诱人的,当属于稳定所对应的“铁饭碗”,所以2007年深圳一个政府处长职位招聘,竟然吸引来了40个教授竞聘。关于薪酬与绩效有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其中有一段可以引申出老百姓眼里铁饭碗和纸饭碗的质的区别——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犬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除了找头份工作的应届生,各式背景的社会人员也是考公务员的生力军。一个在外贸公司做销售的年已28岁立志投考的朋友说,这年头工作不稳定,结婚对象都难找,想来想去,还是要去考。一位漂在机关里的借调干部总结自己的现状说:公考,就好像是一架登天的梯子,它能让你省下大把的银子,一步登天:借调,就好像是一把擦鞋的刷子,它能让你累得毛都不剩,却依旧光棍一支。于是嗟叹:“借调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光明正大去考试进来的好。”

与国考举行同时,各媒体传出消息,国家着力扩大内需的这个冬天,可能会成为地方公务员的加薪季,河南等地方将给公务员平均每月增加补贴数百元。虽然在去年12月初,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出面辟谣,还连发《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三个文件,从纸面上第一次对“铁饭碗”有了限制,仍然很难使人们看衰公务员的发展行情。

打造一个“铁饭碗” 篇4

熟悉你所从事的行业的现状

如今的职业态势越来越显现出专业化与国际化。因此对于你所从事的行业或拟从事的行业状况要有充分了解, 包括其未来发展态势、用人机制、薪酬待遇、相关行规政策及其他有关信息, 如你正从事某项热门行业, 但你是否知道其中的热门岗位呢?比如会计领域中的“法务会计”, 教育事业中的“特教老师”, 法律业中的“知识产权律师”, 财务领域中“企业系统分析师”等。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高新科技含量不断引进注入其中, 只有不停留在现有阶段才能做到成竹在胸, 未雨绸缪。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行业缺乏全面与前瞻的了解, 则很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盲目,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与同行的工作状况时, 你才有危机感, 才能针对性地制订“充电”计划, 如强化外语、计算机水平, 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使技术熟练化等。良好的专业能力是工作最有力的保障, 它能使你在职业生涯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有敬业爱岗的精神

从某工业大学毕业的小吕不可谓没有才能, 他专业技术优良, 动手能力强, 但呆过的单位对他印象都不好, 因为小吕的“活络”都用在了不停跳槽上, 而他的跳槽原则就是个人利益的多少。所以他总是对手头的工作不满意, 草草敷衍了事而把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捞“外快”上, 单位领导对此很反感。

其实无论在事业单位和公司企业, 敬业精神都是上司衡量你去留的关键因素, 道理很简单, 一个再有才干的人, 如果不能把才干投身于本职工作于单位和公司也是无益的。“在其位谋其政”, 敬业意味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主人翁的当家精神, 意味着一切从团体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意味着忠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几点“美德”是最为单位上司看重的。

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少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有一种高学历、高文凭的优越感, 来到新单位特别有轻视他人的心态, 受不了一点委屈与他人的忽视, 受一点挫折便全盘否定整个单位, 发牢骚, 讲怪话, 猜疑人, 在人际交往上自设障碍, 使自己在单位关系日益紧张。其实要认识到职业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个“人事社会”, 如果没有一定的协作精神又怎么能开展工作?人际关系意味着上司同事对你的评价, 你的工作心情与效率。在反感他人时要时常有自省精神, 是否错误真的全在对方, 你设身处地想过吗?你是否出于个人利益而要求对方违背工作原则?现代社会中团队精神更为重要,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以奉献精神与真诚、真实去营造, 而非去讨好卖乖。

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任何工作的立身之本。道德品质差的员工凡事个人利益至上, 或采取不当手段侵占公司财物, 或在日常工作中有诸多不良习惯, 如乱翻他人物品, 剽窃同行工作成果、抢占业绩, 散布流言, 爱沾小便宜, 对异性同事有性骚扰行为等等。道德品质包括思想、生活作风、习惯等, 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一个道德品质欠缺的人在任何单位都干不长, 因为无论其怎么夸夸其谈最终都会声名狼藉。

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小王和小李毕业后一起进到一家外企公司, 公司待遇优厚然而压力也十分大, 常常加班并且每个员工都有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感。小王半年后主动辞职了, 她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 精神负担很重, 小李却若无其事, 因为她觉得即使有被“炒”的一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尽力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努力在压力中学习, 至于今后去留, 她想她不用去操上司应操的心。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承受其压力, 因此可以说, 职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能力”的竞争。有资料表明, 武汉白领阶层中患精神病者人数目前呈上升趋势, 这也说明了脆弱的心理无疑不适于富有挑战性的现代社会, 只有具备了足够承受压力的健康心理, 才能从容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波折考验。所以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是现代职业人必备的素质。而对失败有了心理准备有时反能增加职业成功的机率。

善于学习

专业技能以及待人处世之道除了可以从书本课堂学习,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从身边优秀者身上汲取。尽可能接触你这行地位稳定、业绩卓越者, 包括上司, 他们的成功就是你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今后。从他们的工作处世经历当中你可以对照自己的不足, 取长补短进而提高你的职业水平与应变能力。“近朱者赤”“人以群分”你也可通过与优秀者的交往结交志同道合能助你上进的朋友, 并且, 树立身边的目标对象能带给你一种积极的工作心态与氛围, 有助于事业发展。

铁饭碗 篇5

日前,上海市教委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教师入职门槛等推出多项举措。其中一项十分引人注目:即从今年开始,中小学教师资格首次注册后不再是终身制,改为定期的每五年注册一次,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以免注册。这其实也意味着,教师职业从今不再是“铁饭碗”了。

记者李琼

教师职业稳定性高,旱涝保收,就业环境单纯,每年还有两个假期可以享受,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份既高尚又清闲的工作。然而,发展空间小,工作内容重复单一,很难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也让很多教师纠结不已。如今“铁饭碗”不铁了,对于那些困惑缠身的教师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坏消息。职场专家认为,其实,这或许也是一个契机,如果发现自己到了教师岗位后,却并不适合当教师,职业倦怠高发,不如趁早做好转型的打算。

案例:一位语文老师的职业转型

25岁的John参加工作已经3年了,现任某中学语文教师的他是一个性格偏内向的男孩子。师范学校中文专业毕业,这样的学历背景应该说是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可是在3年来的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他喜欢写作,擅长文字表达,但不喜欢口头表述,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很不理想,他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皆不理想,校领导对他的表现也不太满意。John说,自己当年填报志愿时对“教师”这一职业并没有做过太多的思考,只是觉得当教师是儿时的一个梦想,工作会比较稳定安逸。实际上自己是个很喜欢独处的人,他并不喜欢一大群学生整天唧唧喳喳围着自己问东问西的,甚至有时候会害怕与人交流。有朋友建议他重新择业,但是学校工作环境稳定、福利待遇还比较不错,这让他犹豫不决。“不当老师自己还能做什么?什么行业才适合自己?成功转型的机会有多大?”他带着这一连串疑问向职场专家求助。

分析:从John的性格特点来看,他的确不太适合教师行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懂得如何管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向而又不善表达的John虽然看似具备了专业的学历资质,但显然不具备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虽然有3年的教学经验,但却没有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对于John来说还有很长一段差距。从John的职业兴趣来看,他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文字特长,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情感,而中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位往往不能让他发挥其创意性,因而这份工作令John并不十分感兴趣。在教学工作上的不成功更加剧了心中的苦恼,这也是导致他目前困惑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案:通过专家对John的专业分析可以看到,John虽然不善于管理学生,口头表达差,但John文笔优美,文字能力强,其内心职业倾向也是希望发挥自身的文字驾驭方面的特长。在专家与其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后,最后找到了最适合John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那就是从事广告行业文案职务或媒体文字编辑类工作,这些岗位对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相对不高,相对重视个人的文字创作能力,无须过多与人打交道,对于John正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转行的成功几率也较大。

专家建议:

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老师

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教师个人凭借自己的责任、人格、学识能力创造性地教书育人,也需要获得一个宽松和宽广的发展空间,来持续地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更新,实现提升;否则,站在讲台上,面对着见多识广的“90后”、“00后”的学生们,未免会有点心慌慌。可以说,无论是教学经验很丰富、教学很优秀的教师,还是新走上教坛的年轻教师,如今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压力。

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从师范类大学生到中学教师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根据他们多年来对个人咨询客户数据的统计表明,一个师范类毕业生并不一定就是一个称职的教师。那么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适合当老师呢?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王虹表示,要想从事教师行业,首先是要喜欢与人沟通;第二是要有想帮助他人的意愿,并且不求回报;第三是要有爱心;第四是要善于教授知识和引导他人,有些人很有水平但讲不出,这也很难成为一名好老师。因此,她建议求职者不要为了所谓的“稳定”和“寒暑假”而选择从事教师职业,要长时间有激情地工作和坚守一份工作,还是需要喜欢和适合。

如果确实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想继续在这个行业坚守的话,今后的职业发展通道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专家型,一条路是管理型。专家型就是成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在自己教授的领域取得很好的成就。管理型分两种,一种是专家型的管理型,就是说从事专业上的管理者,比如教研室主任,就是对教学质量负责;另外像校长或者一些行政管理职能属于全面型管理,如果个人有很好的管理特质和管理水平可以走这条路。

如果感觉自己确实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想转型的话,也可以往这些方向发展:教师出来做培训是一个很好的转型,如做自由培训师或者企业里的培训师和培训经理;此外,现在课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一些中小学辅导机构对老师的需求比较大,这也是体制内老师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有的老师也可以转型到一些文字性的工作岗位,像文案策划以及编辑等等。

现实倒逼打破铁饭碗 篇6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张健:由于现行的教师资格终身制,导致了部分教师不求上进:放弃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缺失,心理素质差,教学理念落后,业务水平退化,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少数教师还违法乱纪。教师聘用的混乱,导致了一些没有教师资格的人群也混进了教师队伍(如浙江温岭虐童事件),一些恶劣行为使教师形象严重受损。所以,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定期考核注册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的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仅对教师的道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而对最为重要的,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条件并未做出具体规定。许多发达国家采用试用期制度,试用期间指派专职教师指导考核,其目的就是关注教师的教育素养和实践能力。从宏观政策上看,定期更新资格认证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需求,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提升教师职业本领;有利于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从根本上优化教师队伍。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赭山小学校长黄宁:“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更为宽广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然而,在我们的教师队伍里,不少教师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教书育人完全凭原始的、自发的经验和认识去操作,对教育新理念懒得思考和实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师资格终身制使很多教师产生了“拥有终身资格证,执教一生也无忧”的消极思想,自身发展失去了压力和动力。

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校长温开明:从实践来看,教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后,能上不能下,就等于获得了终身任职的资格。不管是否仍在教学一线,不管是否称职,都终身享受这一职务的待遇。一部分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已脱离教学工作的人员,仍享受这种待遇,没有“岗变薪变”;一些教师虽然仍在教学岗位,但是不求上进,不认真学习,无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在职不称职。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吴军: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影响可能会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但教师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带动一大批学生健康成长,而素质较差的教师不仅完不成教育任务,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一步强化师资认证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师资认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资格的获得,即教师队伍“准入”制;二是教师资格的保有和延续,即阶段性注册。从我校及现阶段大部分公办学校的师资管理情况来看,对教师“准入”控制得较为严格,但阶段性注册未能有效开展。这一方面是由于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发现个别教师在“入门”之后,缺乏进取心,抱着铁饭碗混日子,虽然没出大错,但从德、能、勤、绩四方面来看,不足以担当培养学生之大任。对这类教师,学校除了进行正面教育外,缺少一项强有力的制度来鞭策。因此,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资格的阶段性注册制度,既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制度性认可,更是对个别教师的督促和推动。推进教师资格认证工作,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打破“铁饭碗”倒逼高校办学创新 篇7

据报载, 日前北京市下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提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 逐步创造条件, 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 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进行实名统计, 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与此同时, 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调动社会力量、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可以想象, 这些改革必将对公立高校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喜是忧, 尚难预计。

我国公立高校是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干部、教师和职工按照政府下达的事业单位编制进行管理。好处是教职工的工作稳定、工资福利有保障, 由政府和高校埋单;不足是高校人事管理与组织变革刚性有余, 灵活性不足。高校进人必须有编制, 并经过政府核准, 政府不下达编制, 高校所需要的人进不来;即便进来了, 同工不同酬, 待遇差别大, 难以留住人才。所以, 编制既是个好东西又是个坏东西, 高校既爱又恨, 且奈何不得。近些年社会用工在高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因为编制管理仍是政府调控高校的主要手段, 社会用工对高校人事与组织工作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铁饭碗 篇8

相信湖北省的这一举措又会招来不少质疑之声。可是, 认真审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 我们不难发现:湖北省打破教师“铁饭碗”, 是向落实《规划纲要》迈出的坚实一步;而打破教师“铁饭碗”, 也是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 打破“铁饭碗”是在落实《规划纲要》精神。

《规划纲要》第五十五条指出, 要“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 (职称) 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可见, 湖北省探索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业准入制度, 是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开先河”意义, 它意味着湖北省将率先打破教师“铁饭碗”。湖北省的这一步虽在有些人看来迈得有点大, 感情上还一时不能接受, 但从教育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 却是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目前我国仅中小学教师就已超过千万, 未来几年,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我国教师数量还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而与教师数量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们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却一直进展缓慢, 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必将影响教育改革的整体进程。此番湖北省试点打破教师“铁饭碗”, 就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未来我国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那就是:完善教师准入制度, 健全教师退出机制。这也正是湖北省的这项教改与此前许多地方“雷声大、雨点小”的教改在本质上的不同。

其次, 打破“铁饭碗”是净化教师队伍的需要。

《规划纲要》第五十一条指出, 要“严格教师资质, 提升教师素质,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 从整体来看, 距离“高素质专业化”还有一定差距, 这从课改推进的艰难程度上可见一斑。教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惰性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最令人痛心的是, 当前的教师队伍中, 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南郭先生”, 他们占着事业单位编制, 却连最起码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都没有, 思想上不求上进, 业务上不思进取,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的甚至连教育的“钟”都不撞, 拿着教育的薪水却去撞其它行业的“钟”,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的永州和三亚教师“吃空饷”事件就是典型例证) , 根本没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类人的日子之所以能过得长久而且“滋润”, 除了相关部门的失察与不作为 (甚至纵容) 外, 也与我们当前的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有关。相信随着教师“铁饭碗”的逐步被打破, 那些“南郭先生”们的“好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 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将因此得到极大程度的净化。从这个角度来说, 湖北省试点打破教师“铁饭碗”, 必将对未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再次, 打破“铁饭碗”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规划纲要》第五十三条指出, 要“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只有从制度层面上打破铁饭碗, 教师才会真正感受到来自“饭碗”的压力, 从而在业务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从这个角度来说, 打破教师“铁饭碗”, 不仅有利于促使教师自觉地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也有利于“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任何一个社会, 无论什么行业, 如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其内部必然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 其发展前景也必然是令人担忧的。目前的教育系统内部, 就存在着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因为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 许多人一进入教育系统就觉得高枕无忧了;因为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 许多人一评上高级职称就不思进取了;因为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 许多人“混日子”都“混”得理直气壮了;因为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 许多曾经踌躇满志的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终于碌碌无为了;因为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 课改的精神至今也还没有深入每一个教师的内心……优胜劣汰的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 在我们目前的竞争机制下, 每年有几个“劣质”教师被淘汰出局了呢?只有真正打破教师“铁饭碗”, 才能建立起一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有效竞争机制。在这一方面, 湖北省无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铁饭碗 篇9

纽约州政 府对教师 评估办法和监 管措施都 作出了严 格规定 。 评估由校 方和独立 评估机构负责 , 不仅要对 教师进行多项 综合评估 , 而且要求至少 有一次评 估是在教 学现场进行秘 密观察 。 评估还将参考 学生和学 生家长的 意见。 所有评估 结果都将 交教育局审核 , 以确保严 格执行评估标 准 。 如果教育 局发现评 估过程中 有违规行 为 , 有权采取修正 措施 , 甚至可以要求 由独立的 评估机构 重新评估。

根据评估制度, 对教师的评估内容包 括学生成 绩和教学活动两大部分。 其中,学生成绩占40% , 教学活动 占60%。 评估结论分为 :优秀 、合格、有待改进和不合格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 64分以下为不合格,连续两年不合格的教师将被解职。 65分至74分为有待改进;75分至90分为合格;91分以上为优秀。

纽约市的 教师评估 制度比纽 约州更严 厉。 以前纽约市公立中小学绝大部分教师只要经过3年试用期 , 便可自动 获得终身 教职,但自2011年起,他们必须通过全面评估才能获得教职。 结果,当年5200名申请终身教职的教师中, 只有58%的教师通过测评, 39% 的教师需 要以后再 次参加测 评 , 其余3%的教师则被解职 。

2014年 , 纽约市对所有教师进行评估 , 结果只有9%的教师获得了“优秀”等级,“有待改进 ”的教师占 比7%,另有1.2%的教师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铁饭碗 篇10

如果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 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 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很多人更关心, 编制取消了, 是不是目前在编人员的“铁饭碗”要没了?

高校、公立医院为何要取消编制?脱离实际, 用工双轨制受诸多诟病

自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直在多方面、多角度向前推进。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将展开。

最先开始的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 按照人社部的解释, 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 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为什么高校、公立医院要取消编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要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不利于这些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人员, 反而在所有高校、医院均造成同一单位内因有无编制几种身份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

不纳入编制管理, 似乎意味着高校和公立医院要全面市场化, 很多人担心, 一旦市场化, 当前已经存在的“上学难、看病贵”问题是否更加严重?

苏海南的回答是否定的:“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不应该完全推向市场。现在研究和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目的, 绝对不是让看病贵、上学难问题更加加重, 而是要减轻。”

近年来, “上学贵、看病难”已然成为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教育方面, 小学几百元, 高中上千元, 大学上万元, 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来说近乎天文数字。医疗存在的问题更严重。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 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

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保险改革。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表示, 目前, 部分城市事业单位已开始启动统一社保改革, 事业单位原来普遍存在“用工双轨制”受到诸多诟病, 统一纳入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 可以使这方面的改革面临破冰。

长期以来, 在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内部, 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区别很大, 尤其在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方面, 编内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

一位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告诉记者记者, “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 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 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 如落户口、评职称等, 得不到平等的机会。进不了编制内, 永远是‘二等公民’”。

而且这“二等公民”所占的比例还挺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早前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占到一半, 少的可能也有20%到30%左右。”

人权、财权将怎么衔接?专家:老人老制度, 新人新办法

其实, 今年1月15日, 人社部官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表示, 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 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此次表态相比半年前, 意思没变, 但更为务实:从“研究对相关改革的影响”更进一步到“研究人事管理的衔接办法”。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 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人事部门制定, 财政部门据此拨款, 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目前我国的编制主要是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由财政按人头给行政、事业单位拨款。

有数据表明, 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有800多万, 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 总计约1000万人。当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之后, 这1000万人的人事管理到底该如何衔接?

“可以实行我们一以贯之的‘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办法’原则。”苏海南给出了他的答案:对于高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的这1000万人员, 一方面可根据其工龄长短大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只要不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就不会被解聘, 其中, 归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仍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 其政治等待遇不变;另一方面, 先仍按原人头费拨付财政经费, 保证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资金来源。新人不再有新编制, 依照劳动人事法律法规一律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高校、医院合法依规创收的钱开支工资。最终要走向根据高校、医院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拨付相应财政资金, 与原人员编制完全脱钩。

显然, 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后, 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 以后有编无编都一样了。

取消编制后是否还有财政拨款?

胡仙芝给予了否定,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 并不改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提供性质。由于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不能推卸, 只不过是在责任方式和方法方面可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也就是说,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再单纯地通过控编制、管人头、管经费等直接的方法, 而是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合同、PPP等多种方式, 对公共服务提供进行保障, 并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产出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但是, 国家对高校、公立医院实施的财政差额拨款政策, 如果不按人头来拨了, 具体怎样拨款?总得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苏海南表示, 接下来就要研究高校、三甲医院所提供的相应的公益服务值多少钱, 国家就应该给拨多少钱, 这个额度就跟原来的编制、人头没关系了。“比如原来可能给某高校或某公立医院5000万元, 经过测算以后不够用, 不利于改变上学难、看病贵, 可能就拨款7000万元。当然, 如经研究评估之后, 其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不值5000万元, 那就应下降, 只拨给4000万元。”

财政差额拨款一定要解决高校、医院公益性服务, 因为取消编制所带来的跟公益性服务不匹配问题, 财政拨款一定要跟公益性服务的实际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既不能少拨造成高校、医院缺财政支持去乱创收、乱收费;也不能无限制地拨款, 又回到原来的大锅饭, 浪费纳税人的钱。

“近年度公益性服务搞得好就相应多拨点, 其他年度公益性服务干得不好, 就相应地减一点, 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财政额度旱涝保收。”苏海南特别强调:对高校、医院的收费应健全法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使其符合市场价值, 既不加重学生及其家长和患者的负担, 又不致使高校老师、医院医护人员因财政资金不足难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并支付符合市场价格的工资而出现大量人才流失。

将在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率先进行试点

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李忠介绍, 人社部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上述表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将率先在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高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的试点。

苏海南对此给予肯定:“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肯定得有, 毕竟这几个城市高档次的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是供不应求的, 一个大夫一天要看几十甚至上百个来自本地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病人。”

据记者了解, 目前, 深圳已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 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 成为全国首个“吃螃蟹者”。

2012年,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从成立之日起, 这家医院跟深圳其他公立医院相比, 已是天壤之别: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 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 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 医院取消行政级别。

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改革后的待遇如何众所关注。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郑国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元, 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元, 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因祸得来铁饭碗 篇11

就在他即将退休时,工党经普选上了台,实行了一项新的法规,即不论一位公民缴纳过多少税,付过多少养老金的保险费,他退休时的资产若超过了若干万元的价值,便不能享受养老金和免费医疗。萨巴蒂尼的房产总值超过了工党政府定的资产界限的三倍,这意味着他在退休之后,将吃不上养老金和免费医疗这个“铁饭碗”。想到他总有一天会干不动了,又不能去啃那些房产吃饭,还是捧上了“铁饭碗”,才能叫他安心地养老,于是他决心尽快处理掉两处产业。

他的卖房广告在报纸上出现过好几次,也在房屋公司的橱窗里挂了好久,就是无人问津——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里,闲置多年的房产有的是。一晃三年过去了,萨巴蒂尼越来越感到再干下去体力会更加不支。耳闻目睹到的那些从来没有在这个国家缴过税,更没付过任何私人养老金保险费,却以投靠子女为由,从其他国家一退休,就来到这个国家,定居一年后便可以享受到这里优厚的养老待遇,同时还照常拿着其原来国家的退休金的移民们的事例越来越多,萨巴蒂尼的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儿,真后悔当初移民到这个国家为时过早。

经过近似苦苦的哀求,萨巴蒂尼才终于说服他那已经当上了律师、对经营他的比萨店毫不感兴趣的儿子,答应接受把店作为遗产传给他,条件是萨巴蒂尼要替儿子缴纳高额的遗产继承税,这用去了他大部分的银行存款。但是他那多余的房产仍使他离吃上国家养老“铁饭碗”的条件差一段距离。

他的收入来源开始成了问题,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他不得不把那栋多余的房产以极低的价钱租了出去,房客们是一帮找不到工作的单身汉,他们拿着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房租由政府部门按时寄给萨巴蒂尼。房客们整天无事可干,白天睡大觉,晚上喝酒、抽烟、侃大山、泡女人,把萨巴蒂尼的房子闹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铁饭碗 篇12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学会创新创业”

发起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对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

那是2007年,她兴冲冲地把自己学习核心高科技的学生推荐给一个企业,原以为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做的是核心高科技,双方对口,会一拍即合。没想到,企业老总明确拒绝了她:“不行,我不要这样的学生。”张海霞忙问为什么,这位老总解释说:“咱们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说得多过做的,动手能力远远差于理论考试的能力。”

实践能力差,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诟病。这件事让张海霞感触很深”创新创业是每个学生、每个老师都应该特别关注和非常尽心尽力的事。”由此,她发起了“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亲手完成它。

创新创业怎么学?有专家指出,学习创新创业就像学游泳,站在岸上学理论,哪怕成绩再好,也不可能真正学会,得“扔下水”,在实践中学。

“千城过户”是一家致力于车辆过户转籍服务的公司,其创始人、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张超的创业之路,就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而是在一家勤工助学超市“起家”的。“从学长手里接手的时候,超市一个月的营业额是13万,我们经营一年以后一个月达到了32万,翻了一番还多。”张超骄傲地说。正是在这里,他得到了锻炼,为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机会就在眼前,大学生更应该把课程学活学透,把平台用足用好。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三女生程沁蕊,就把课堂上的创新创业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项目。她和宿舍的同学设计了“基于GSM通讯的智能车锁”,“学院鼓励我们创新创业,我们就想利用专业知识,设计一款智能车锁,来解决实际问题”。

天津工业大学2015级毕业生吴优,在校期间学习过企业的新型融资渠道、融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问题,并在企业实习中经受了实战训练。从那时起,创业的种子就在他心中萌生。经过几年准备,吴优没有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满足于找份稳定工作,而是与好友一起创立了公司,以日本料理店为起点,开启了创业之旅。

“以前我总觉得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都是神,可是现在我知道,我一样能行。”在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一位参赛学生深有感慨,“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知道创新创业是什么,才能真正学会创新创业。”

休学创业不可“头脑过热”,更不可“拍脑袋”

北京理工大学2010级研究生陶文锦,是个瞒着父母休学创业的“坏孩子”。

陶文锦出生在河南漯河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读完研究生、找个好工作,是家人对他最大的期待。就在研究生快毕业的当口,对市场敏感的陶文锦发现,3D打印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不想在硕士学位攻读之路上草草收尾,也不想错过在3D打印领域开始创业的机会。”陶文锦心中犯了难。

经过左右思量,陶文锦鼓起勇气,向导师提出了休学创业的大胆要求。没想到,支持创新创业的导师和学校欣然同意,副校长李和章还请团委给予支持。终于,陶文锦学业、创业两不误,目前,他的公司已盈利40余万元。

比尔·盖茨为了创业选择退学,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前,读书、创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创客”不得不忍痛离开校园。现在不同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高校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除此之外,在将来,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将能被折算为学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被认定为课堂学习。

“放行休学创业的最大意义,在于满足在校创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尊重更多元的成才路径,这确实是一个巨大进步。”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高校实行弹性学制,保留学籍允许休学创业,是一种务实,也是教育观念上的一种更新。

“在过去的学校环境中,想要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学生都有清晰的通道,《实施意见》给创业的学生也明确了道路,是给学生人生选择的‘自助餐’里增添了一道菜,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培养人才的短板。”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教授施永川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休学创业不可“头脑过热”,更不可“拍脑袋”。“国家政策并非鼓励大家都不顾自身实际地去搞休学创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条路。”一位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工作的老师指出,要想让休学创业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校方的严格把关和家长的严格监督,“比如学校应该在充分审核大学生的休学创业方案之后,根据方案的合理性,再结合大学生日常表现,决定是否同意其休学创业。这样的休学创业才靠谱。”

形成合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今年4月,清华大学发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一呼百应”。目前,联盟正式成立,首批由137所高校和50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组成。

联盟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光靠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单兵突进”,很难成功,只有盘活各方资源,下好社会这盘“大棋”,才能事半功倍。

“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改革很有意义。”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高校和有关单位要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合力的作用,吸引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国际国内更广泛的支持。

“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学生是大众创业的重要力量、万众创新的中流砥柱,可是因为很多原因,常常“两眼一抹黑”,这就需要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多方举措、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实施意见》从人才教育到资金制度保障等整个链条,为创新创业打造全流程的公共服务网络,这无疑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给年轻的“创客”更多保障:

——帮扶指导。根据《实施意见》,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信息交流。各地区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校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

——创业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

——资金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共同营造。”专家指出,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多部门的创业指导体系、创业孵化体系、项目支持体系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政策资源的作用,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联动局面。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政府、社会、园区、企业、高校等。”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办公室主任杨芳补充道,“不少青年创业者呼吁,虽然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提供政策环境,但还需要提高针对性和便捷性,让政策真正落地。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

上一篇:验光方法论文下一篇:难治性抑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