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抑郁

2024-05-23

难治性抑郁(精选7篇)

难治性抑郁 篇1

老年人,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 如丧偶、疾病等, 会出现难治性的抑郁。这种心理障碍, 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甚至产生抗拒治疗、轻生的念头, 对家庭也造成了严重的压力[1]。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 帮助患者找寻积极的心态, 我院对126例难治性抑郁的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中, 男76例, 女性50例。患者年龄在57~81岁之间, 平均70.2岁。患者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抑郁心理, 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对126例患者进行GDS抑郁症量表进行评分, 126例患者得分均在11分以上。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包括生活护理,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疾病治疗, 并建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寻找社会支持系统等。经过3个月的综合护理, 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GDS量表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对护理前后老年人的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当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月的临床护理, 老年难治性抑郁患者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护理前, 所有患者的GDS平均分为 (17.1±4.7) 分, 护理后1个月, 患者的GDS平均分为 (15.3±2.1) 分, 护理2个月后, 平均分为 (9.1±2.7) 分, 护理3个月后, 平均分为 (7.8±1.9) 分。经过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抑郁症, 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患者抑郁状态。老年难治性抑郁, 是一种高发病和难治病, 且经常被人们忽视。造成老年人抑郁状态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差、经济困难、丧偶和家庭状况等[2]。

临床护理要根据老人自身的特点, 在心理上的给予其支持。对存在思想顾虑、心理负担和精神紧张的老年人, 护士应多安慰, 帮助老年人稳定其情绪, 消除老年人的顾虑。帮助其认识老年的生理情况, 克服老年人的自卑, 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老人多与其他老人、家人、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 倾诉自己的苦闷心情。组织老年难治性抑郁患者多进行活动, 增加娱乐, 并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 护士要随时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动态, 给予其更多的关心, 耐心地倾听老年人的叙述。由于老年人有遗忘的特点, 当叙述重复的事件时, 护士一定不可打断其诉说, 以免引起老年患者的反感, 造成更严重的抑郁情况[3]。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时, 要从谈话内容掌握老年人抑郁的原因、心理想法和常见的行为。并采用共情的方法, 让老人相信护士, 愿意与护士最大限度地诉说内心的痛苦。这样不但能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 还能在谈话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劝说患者。

生活上, 要劝导老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定时。嘱咐其戒除烟酒, 在下午和晚上, 不喝浓茶或咖啡, 以保证夜晚的充足睡眠。饮食搭配要合理, 晚餐不宜吃过多, 早餐要富有营养。尽量不吃肥肉和不宜消化的食物, 不吃油炸食品, 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并嘱咐其多饮水,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因老年难治性抑郁的患者多有自杀的念头, 甚至有自杀行为。因此, 护士在患者情绪恢复以前, 必须加强巡视。患者家属需要24 h陪护在患者身边。所有能成为自杀、自伤的工具和药品都要妥善保管好[4]。患者尽量安排在1楼, 并做好病房管理, 防止患者坠楼。如发现老人身体不适及时汇报。在老年难治性抑郁患者服用药物时, 护士要在一旁, 看着患者将药物服下再离开。药品较多时, 要由家属保管, 确保患者按照医嘱, 按时定量地服药, 避免一次吞服过多, 引起中毒。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难治性抑郁的临床表现和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126例老年难治性抑郁的患者采用GDS量表进行分析,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结果 老年难治性抑郁。经过系统的护理, 患者的情况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与综合护理前进行比较,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难治性抑郁需要患者、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互相配合, 临床护理要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 帮助患者寻找各种社会支持。通过综合的护理, 患者抑郁的程度得到改善。

关键词:抑郁,老年,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陈丽.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27) :205-205.

[2]邵锦玲, 唐玉琴, 韩英玉.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5) :229-229.

[3]凌云熹, 夏仲, 汪正华, 等.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4) :314-316.

[4]谢春兰.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健康必读:下半月, 2010, 1 (5) :46-47.

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选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TRD与非TRD患者各40例为本次研究关系对象,男50例,女30例,年龄在16~80岁,平均年龄为(32±11)岁。纳入标准[1]:满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关于抑郁发作的相关诊断标准;已使用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型抑郁药物足量治疗,但治疗无效或不理想的为TRD组,若不满足TRD标准的则纳入非TRD组;HAMD评分>18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病症或其他躯体病症;为双相障碍者,处于哺乳期或孕妇;存在甲状腺素治疗史与吸毒史或酒依赖者。

1.2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有年龄、发病年龄与病程、发病次数等,同时应用HAMD-17与HAMA-14评分工具对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情况展开有效评分。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教育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病年龄、总病程与发作次数、应激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HAMA与HAMD评分比较:经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HAMA总分与两个因子评分均无比较差异(P>0.05),而在HAMD评分方面,评分总值、行为阻滞与焦虑躯体化评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两因子评分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发病年龄更早,总病程更长,发作次数与应激事件发生更多,而这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那些病情比较严重且经久不愈的抑郁症患者,因长期的治疗而对治疗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与不良心理,从而进一步导致病情久治不愈,该研究结果同周剑[2]报道相类似。

同时,在患者抑郁与焦虑情况分析中发现,TRD患者与非TRD患者均表现出较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情况,但进一步比较而言,TRD患者的抑郁情况更为显著,行为阻滞更突出,躯体焦虑症状也更为严重,这也就表示TRD患者同非TRD患者相比,在临床上表现为更显著的躯体焦虑、无助与悲观,而这些又进一步加强了患者的抑郁、悲观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在长期不良情绪影响下病情迁延不愈,同王彦芳等[3]结果相类似。

总的来说,虽然TRD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与行为组织等方面同非TRD患者存在着一定差异,但若是仅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对二者进行区分,显然有失妥当,更重要的是尽早给予抑郁症患者积极主动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TRD的发病率,提高其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临床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TRD与非TRD患者各40例为本次研究关系对象,均采用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进行有效评估,以总结TR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教育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病年龄、总病程与发作次数、应激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在HAMA总分与两个因子评分均无比较差异(P>0.05),而在HAMD评分方面,评分总值、行为阻滞与焦虑躯体化评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两因子评分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RD患者,发病年龄更早,总病程更长,发作次数与应激事件发生更多,且HAMD总分更高,焦虑躯体化与行为阻滞情况更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TRD,临床特征,焦虑

参考文献

[1]于妍,杜启峰,张建龙,等.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11):989-992.

[2]周剑,方正华,漆靖,等.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1):1265-1266.

难治性抑郁 篇3

1.1 对象

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HAMD 17项评分≥18分, 经过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程 (≥8周) 治疗, HAMD减分率≤30%。年龄19~55岁;无严重心脏疾病、高血压、低血糖, 无酒及药物依赖, 无药物过敏。入组前一个月未接受抗抑郁剂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共68例, 随机分为体育组36例, 对照组32例, 体育组因不能坚持运动脱落4例, 实际完成32例;对照组无脱落, 共完成64例。体育组32例, 男16例、女16例;年龄19-55岁, 平均 (31.4±11.8) 岁, 总病程3-50个月, 平均 (11.2±10.8) 个月, HAMD评分 (25.75±6.21) , 首发13例、复发19例。对照组32例, 男17例、女15例, 年龄19-54岁, 平均 (30.5±10.2) 岁, 总病程4~42个月, 平均 (11.6±10.5) 个月, HAMD评分 (25.28±5.92) , 首发14例, 复发18例。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两组西酞普兰初始剂量均10mg/d, 最大剂量均30mg/d, 体育组平均 (25.8±6.4) mg/d, 对照组平均 (26.9±5.8) mg/d, 两组均合用劳拉西泮1~2mg/d或氯硝西泮1~2mg/d, 体育组辅以8周的体育治疗。治疗前及后每两周测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各一次。

根据患者年龄、躯体情况、爱好, 以集体和分散的方式, 用指导为主、自行锻炼为辅的方法, 让患者从事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灵活性运动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先讲解运动对抑郁症的作用, 帮助患者理解运动可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症状的科学依据, 而非生命在于运动的泛泛了解。之后开始有计划的训练, 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陪同和鼓励下, 进行快走、退行、小跑, 过度到灵活性运动, 再过度到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部分患者的有氧运动可由适度转为低强度。运动时间0.5~1h/次, 频率5~6次/周。

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 减分率≤25%为无效, 25%~50%为进步, 51%~74%为显效, ≥75%为痊愈。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体育组痊愈7例、显效9例、进步5例、无效11例, 有效率65.6%, 显效率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9例, 有效率40.6%, 显效率28.1%, 组间P<0.05。8周末两组减分率分别为47.96%和29.85%, 组间P<0.05。见表1。

3 讨论

难治性抑郁是精神科的重点、难点, 药物治疗已有一些成熟经验, 但部分患者对合并用药的依从性差。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不明, 生物胺假说是目前研究最深的一个领域[1];近年, 海马成年神经再生障碍、可塑性改变的理论受到重视[2], 影像学和尸解证据显示: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变小, 这可能是神经元再生障碍的结果。又有研究表明[3], 使用SSRI类抗抑郁剂治疗的实验动物, 海马新生神经元数目增加, 抑郁症状缓解;同时新生神经元要生长至4~6才具有功能意义, 这个时间又恰是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动物实验结果[3]:参加运动的动物海马神经持续再生;运动和抗抑郁药都能减轻小鼠抑郁模型的抑郁症状。Mather[4]等将运动作为抑郁的辅助治疗手段, 结果症状改善显著, 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似。临床实践也表明, 一些门诊患者经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后症状明显改善。

运动的直接感受是消除身心疲惫感, 轻畅心情, 也直观改善了抑郁症状。体育运动可通过拓展生活空间、增加价值需求方式调整人的心理, 从改变认知的角度减轻抑郁。作为社交方式之一的体育运动, 可使人得到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情感沟通和信任, 建立需求与规则的道德感 (责任) , 形成竞争与协作意识, 有助于完善患者的情感能力、矫正人格缺陷, 此点也即抑郁症的认知治疗。认知治疗又是抑郁治疗的关键环节。WHO预测, 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继冠心病之后第二大疾病负担源, 抗抑郁剂是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 有效率60~80%[5]。在人文科学长足发展的今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思路也由单一转向多元, 从以药治症到以方法治病, 多方法的治疗思路利于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 从心理角度提高疗效, 同时也提高了药物的心理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2]Emist C, OlsonAK, Pinel JP, et al.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exercise:Evidence for an adult-neurogenesis hypothesis?[J].Psychiatry Neurogenesis, 2006, 31 (1) :84-92.

[3]Takao M.Hiroyukis.An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depression running enhanc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n rat[J].Neuroge nesis, 2007, 58 (1) :140-144.

[4]Mather AS, Bridge C.Effects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symptoms in older adults with poorly responsive depressive disorder.Randed controlled trial[J].Br J Psychiatry, 2002, 180 (4) :411-415.

难治性抑郁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或咨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 符合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 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均可);(2) 性别不限,年龄16 -65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4)有严重躯体疾病、药物或乙醇依赖者除外。选择同期就诊的NTDR 7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性格特征、家庭状况、家庭负担、总病程、首次发病年龄、本次病程、发作形式、发病诱因、家族史等进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TDR诊断标准

(1)经作用机制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足剂量治疗;(2)每种药物的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3)按照上述方法治疗后,该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HAMD24减分率<30%)。

1.3 方法[2]

选择80例TD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与76例NTDR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在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起病患者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起病形式、绝望感、躯体焦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病前后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及获得的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影响TDR疗效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Y= 0.547+0.433X1-0.303X2+0.271X3+0.211X4 (见表2)。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 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 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然而在临床上仍有30%~5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约占抑郁症患者的10%~20% [2]。 本研究重点对难治性抑郁症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起病者的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起病形式、绝望感、躯体焦虑方面,两组亦有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的因素依次为: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病年龄、慢性起病形式及躯体焦虑因子。表明抑郁症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偏小、起病形式缓慢且躯体焦虑症状严重者,可能是导致抑郁症难治性的潜在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难治性抑郁症(TDR)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与76例非难治性抑郁症(NTDR)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 在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起病者的发生率TDR组显著高于NTDR组;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起病形式、绝望感、躯体焦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难治性抑郁症预后因素依次为: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病年龄、慢性起病形式及躯体焦虑因子。结论 抑郁症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偏小、起病形式缓慢且躯体焦虑症状严重者,可能是导致抑郁症难治性的潜在危险因素。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133,154.

[2]李一云,季建林.抑郁症病程慢性化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8,24:18.

[3]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5.

难治性抑郁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研究对象

均来自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门诊或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经2种或2种以上不同药理机制的抗抑郁剂(其中一种不是SSRIs类)足剂量、足疗程治疗(足量是指最大推荐剂量的2/3以上,足疗程指以上每种药物治疗的时间≥6周),抑郁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30%);年龄18~60周岁;无严重躯体疾病;无酒精及药物依赖;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异常。

注:t检验*P<0.05,**P<0.01

1.1.2 研究组

共30例,男16例(53.3%),女14例(46.7%),平均年龄(39.6±9.8)岁;病程(8±6.8)年,抑郁发作次数(4±3)次。对照组共30例,男15例(50%),女15例(50%),平均年龄(36.8±10.1)岁;病程(7.8±6.6)年,抑郁发作次数(3±2)次。2组对象的总病程、抑郁发作次数及性别、年龄、HAMD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清洗期1周

2组均服用西酞普兰;合并组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每周2次,每次约45min,疗程8周。采用HAMD(17项),HAMA对2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末评分。

1.2.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 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的HAMD、HAMA分值比较,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已经被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所证实,并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抑郁症地不同情况,包括重性抑郁、抑郁症地复发与慢性化地控制、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等[6~8]。本研究对难治性抑郁症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研究,与单用西酞普兰相比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能较好缓解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在治疗后第4、8周2组在疗效上(HAMD和HAMA的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8周末的差异更显著,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在缓解难治性抑郁症症状,提高疗效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且远期效果较好。

认知行为治疗以改变人的认知、改变人的不合理思维方式为主,从而来消除病人的抑郁情绪,实际上是对抑郁症发病基础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即易患的认知倾向进行治疗,可望长期改善症状惑治愈[9]。Beck等研究也证明[10],即使在治疗严重抑郁病人时,认知行为治疗也有药物治疗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有长期维持和预防复发的作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明显,长远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Amsterdam JD.Hornig-Rohan M:Treatment algorithms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J].Psychiatr Clin North Am,1996,19:371~386.

[2]Faweett J.Progress in treatment-resistant and treatment-refrac-tory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1994,24:214~216.

[3]Nierenberg AA,Amsterdam JD.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definition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J].J Clin Psychiatry,1990,51:39~47.

[4]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study team.Fluoxetine,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and their combinatiaon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study(TA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4,292:807~820.

[5]宋志强,刘桂兰,韩国玲,等.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与与单纯药物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3):275~276.

[6]Hollon SD.De Rubeis RI,Shelton RC,et al.Prevention of relapse following cognitive therapy vs medication in moderate to severe depression[J].Arch Gen Psychiat,2005,62(4):417~422.

[7]Lett HS.Davidson J,Blumenthal JA.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Psychosom Med,2005,67(Suppl1):558~562.

[8]王娜,李占江.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障碍疗效的循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416~418.

[9]陈远岭,徐俊冕.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抑郁症的疗效评定和随访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3(2):91~94.

难治性抑郁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共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6±6)岁,平均病程(6.8±3.6)年;所有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20分。本次发作经2种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排除脑器质性及功能性精神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滥用酒精或药物者,所有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帕罗西汀+奥氮平)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诊断后停止原来用药1周,给予帕罗西汀(40~60mg/d),观察组加用奥氮平(2.5~5mg/d),疗程共8周。

1.3 疗效评定

由2名经培训的精神科医师进行量表评定,采用HAMD、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各评定1次,GQOLI于治疗前后各评定一次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有效:减分率≥25%,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肝功和心电图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分析,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计算。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组间比较,#P<0.01,*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D评定结果比较

由表中数据可知,治疗1周末,观察组HAMD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观察组在第2周末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结束后,根据HAMD减分率判断临床疗效。由表中数据可知,观察组的显效(痊愈+显著进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中数据可知,治疗8周结束后,观察组除物质生活外,其他几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在心理功能维度有显著改善(P<0.01),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ESS评分分别为(1.98±0.74)分和(1.87±0.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奥氮平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食欲增加和心动过速,均能耐受,未观察到有椎体外系反应。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血常规、肝功、心电图等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其发病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临床上仍然有30%~5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是指用两种以上不同抗抑郁药物经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无效的抑郁症,这是精神科的治疗难题。近年来有学者认为[2,3,4],用小剂量奥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具有增效作用。Shelton[5]与Tohen[6]使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无效后,增加应用奥氮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拮抗大脑DA/5HT能作用,促进前额叶皮质释放DA,同时能对中枢5-HT2A和5-HT2C受体起到阻滞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现已应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用小剂量的奥氮平辅助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显效率为85.3%,显著好于单用帕罗西汀的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的第1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就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奥氮平对帕罗西汀具有增速作用。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多个维度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未出现不耐受情况。

因此,小剂量奥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原抗抑郁剂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奥氮平, 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2, 4, 8周末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定疗效,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自治疗1周末, HAMD评分减少比单用帕罗西汀组更显著, 治疗8周末痊愈率达58.9%, 显效率85.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在多个维度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 未出现不耐受情况。结论 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奥氮平,帕罗西汀

参考文献

[1]Boku S, Inoue T, Honma H, et al.Olanzapine augmentation of milnacipran for stage 2 treatment-resistant major depression:an open study[J].HumPsychopharmacol Clin Exper, 2011, 4 (26) :237-241.

[2]王骞, 李胜书, 工克.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观察[J].山东精神医学, 2005, 18 (1) :48-49.

[3]Thase ME, Corya SA, Osuntokun O, 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omparison of olanzapine/fluoxetine combination, olanzapine, andfluoxetine in treatment-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Clin Psychiatry, 2007, 68 (2) :224-236.

[4]Barbee JG, Conrad EJ, Jamhour NJ.The effectiveness of olanzapine, risperidone, quetiapine, and ziprasidone as augmentation agents intreatment 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 2004, 65 (2) :975-981.

[5]Shelton RC, Tollefson GD, Tohen M, et al.A novel augmentationstrategy for treating resistant major depression[J].Am J Psychiaty, 2001, 158 (1) :131-134.

难治性抑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 且经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足疗程治疗无明显好转,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总分>18分, 并无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20例, 年龄21~54岁, 平均 (38±4.7) 岁, 小学文化4例, 初中10例, 高中或中专11例, 大学及以上14例。患者病程为1~9个月, 平均病程为 (6.4±2.3) 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9例, 年龄23~55岁, 平均 (39±3.5) 岁, 小学文化4例, 初中9例, 高中或中专13例, 大学及以上13例。患者病程为2~10个月, 平均病程为 (6.8±2.1) 个月。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文化程度) 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剂治疗, 治疗手段为氟西汀口服, 20~40 mg/d, 起始剂量20 mg/d, 服用1周后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不超过4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 治疗手段为奥氮平2.5~5.0 mg/d睡前口服, 起始剂量2.5 mg/d, 服用1周后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

1.3 疗效判定[2]: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评分并根据第8周末HAMD量表减分率来判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减分率为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前评分。治愈:减分率≥75%, 显效:减分率≥50%, 有效:减分率≥25%, 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例数=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差异显著为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 (单位:分) 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35.25±4.93) 、治疗后2周末 (27.36±5.11) 、4周末 (22.15±4.63) 、6周末 (19.46±4.77) 、8周末 (14.38±4.2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35.78±5.49) 、治疗后2周末 (27.54±6.01) 、4周末 (24.24±5.76) 、6周末 (21.37±4.89) 、8周末 (17.45±4.16) 。对比可知治疗后第2周末开始, 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 ,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4、6、8周末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2例, 显效6例, 有效12例, 无效19例, 总有效20例, 占51.28%;对照组患者的治愈3例, 显效3例, 有效5例, 无效28例, 总有效11例, 占28.21%。对比可知观察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头痛、便秘、口干等不良症状,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头痛1例, 便秘2例, 口干1例, 其他不良反应0例, 不良反应率为10.26%,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头痛2例, 便秘2例, 口干3例, 其他不良反应2例, 不良反应率为23.08%。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均无法取得满意疗效, 这样的抑郁症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3]。难治性抑郁症较之一般抑郁症更为棘手, 容易反复, 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活动。而随着对难治性抑郁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对其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有研究表明:部分难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大脑多巴胺功能低下, 这一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难治性抑郁症发病机制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大脑多巴胺功能与5-羟色胺功能之间的平衡关系[4]。而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大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其本质是多种受体阻滞剂[5], 作用机制是控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同时对脑边缘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放电具有选择性减少作用, 能对5-HT2A产生拮抗作用, 对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和社会退缩等症状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本次观察论证中, 可以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第2、4、6、8周末HAMD评分方面,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方面, 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方面, 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低,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可知,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良好, 不良反应率低, 较为安全。应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蓉.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 (4) :274-276.

[2]姜桂兰, 曾波涛.小剂量奥氮平增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 2010, 23 (3) :168-169.

[3]罗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8) :112-113.

[4]王秀芳, 朱君.小剂量奥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辅助治疗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8, 18 (4) :273.

上一篇:铁饭碗下一篇:负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