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及抑郁(共12篇)
焦虑及抑郁 篇1
社区医务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提供者[1],直接处理社区中80%~90%的各类疾病,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性的职业,使他们在工作时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报道称,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要明显差于二级综合性医院[2]。为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2012年3~5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培训的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5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培训的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发放问卷1 05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40份,有效率为99.05%。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讲明调查意图的基础上,由受试者在指定的时间里以自评的方式集中填写问卷,调查问卷集中核查、回收。
1.3 测试内容
1.3.1 一般情况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与邻居关系、与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性格类型、每周娱乐休闲时间、每周锻炼时间、遇事应对方式。
1.3.2 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由20个条目构成,按1~4级评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粗分,以粗分×1.25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情绪[3]。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数据由专业人员录入、核对无误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
研究对象中焦虑总分≥50分者114例,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0.96%,其中男66例(57.89%),女48例(4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25);抑郁总分≥53分者142例,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3.65%,其中男76例(53.52%),女66例(4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6,P=0.123)。
2.2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社区医务人员SAS、SDS得分比较
按影响因素的不同等级将焦虑和抑郁分别分组,对各影响因素的评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的各等级组间,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因素的等级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公众对自身职业态度、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的各等级组间,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因素的等级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两两比较,不同的教育程度、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与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公众对自身职业态度、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以SAS总分、SDS总分为因变量(Y),观察结果有焦虑、抑郁情绪者记Y=1,无者记Y=0,将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非其他亲属关系、与邻居关系、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公众对自身的态度、性格、每周锻炼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等因素为自变量(X),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变量剔除标准为0.10,结果表明,工作年限越长和生活压力越大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初婚、与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和与朋友关系越好是其保护因素;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其保护因素。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0.96%、13.6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也得到极力倡导,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也不断增大,他们除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还要承受来自生活、继续教育、科研和晋升等压力;再者目前社会舆论对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过多,增加了患者的不信任,这些都易导致心理失衡,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以往报道也显示,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常模[2],焦虑抑郁情绪男女差别无显著性,与女性较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结论不一致[4],这可能与男女平等、男女医务人员都面临同样的医疗环境和医疗管理制度有关。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提示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问题的发生与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生活压力关系密切。笔者认为,工作年限和教育程度越高,公众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期望以及自我需求层次就相对越高,这种现象极易导致内心冲突,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也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对自身健康维护欠佳有关。这与工作年限和教育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报道不符[5,6]。本研究还显示,初婚、与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和与朋友关系越好是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可以看出良好的婚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增进个体身心健康水平,提高个体应对应激能力[7,8],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社区医务人员确实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给予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强积极应对方式训练;同时社区医务人员也应学会自我调整,积极参加体育及娱乐活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报道称,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有利于心身健康[9,10];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和劣性的社会关系不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对心身健康维护有害,甚至影响更为显著[10,11,12,13]。可见,除社会应给予社区医务人员更多的关注外,社区医务人员也要加强自我的调整,从而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040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测评。结果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0.96%、13.6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χ2=2.376,P>0.05);工作年限越长和生活压力越大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初婚、与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和与朋友关系越好是其保护因素(P<0.05);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预防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焦虑及抑郁 篇2
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调查
摘要: 就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与性别、性格、年级、成绩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抽取上海市南汇区初、高级中学各1所.其中,初中3个班,高中4个班,共1 040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现场运用统一指导语,无记名方式答卷,收回有效问卷972份,有效率为93.46%. 作者: 顾文谊龚雪惠张伟宏 Author: 作者单位: 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病院,201319 期 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ISTIC 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年,卷(期): 2009,19(6) 分类号: B749.4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中学生 机标分类号: R74 R39 机标关键词: 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问题高级中学指导语有效率上海市南汇区性格性别现场问卷统一关系高中方法对象调查 基金项目:
焦虑及抑郁 篇3
【关键词】产科;产后抑郁焦虑;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51-01
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然而,若心理状态过分波动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则为临床产科护理重点。由于很多产妇初次生产,各种心理压力无法得到正常排解,因此十分容易出现产后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选取了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60例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资料,对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展开讨论。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接收的60例产后抑郁产妇资料,年龄范围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8.5±2.2)岁;孕期范围为36-42周,平均孕期为(38.5±0.4)周;产妇文化程度自高中到本科不等,从事职业涉及轻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等各个范围。另外,所选产妇均未患有严重疾病。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统计下列各个方面:对于孕产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定期参加孕检、家庭收入、家属关心度、分娩是否顺利、家庭是否在乎婴儿性别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注意在进行评价过程中,要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正确指导,并嘱咐产妇按照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其中,分数<41为情绪正常,≥41分表明抑郁。
1.3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表格收集相关数据,并以Spa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当P<0.05时,所分析项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自评,所选60产妇中,共有42例单纯存在焦虑情绪、27例单纯存在抑郁情绪,9例既有焦虑情绪又有抑郁情绪。造成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如是否定期参加孕检、经济情况、家属关心度、分娩是否顺利、家庭是否在乎婴儿性别等。可以看出,上述因素与产妇焦虑抑郁程度之间关联性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孕产妇会在孕期及产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通常与自身性格、家庭环境(如亲属关注度、文化程度及思维方式)、对住院期环境满意度(如舒适度、护理工作质量)等密切相关。由于孕产妇情绪的产生会对胎儿(或婴儿)健康、自身恢复产生关键性影响,一旦其消极情绪不能得到有效排解,可能引发产后抑郁,导致精神类疾病[1];另一方面,抑郁状态下,产妇大脑皮质处于受抑制状态,其缩宫素分泌量显著降低,使得子宫收缩无力,造成泌乳量降低或产后出血症状。这就表明,当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时,要及时有效的提供科学护理,为其排除负面情绪。
一般地,对于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对于产妇的产前宣教[2]。如今,伴随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孕产妇相关保健意识逐渐加强,很多于孕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然而,很多产妇,尤其是初次生产的产妇,对于入院后待产及分娩知识尚且缺乏。因此,产前护理过程中,应由护理人员为其详细展开住院待产期间、分娩过程及产后修养的相关知识,以便于消除产妇恐慌情绪,更好与医护人员配合[3-5]。第二,提供充分的心理干预。住院待产期间,护理人员应有针对的为产妇提供心理护理,尤其是初产孕妇及高龄产妇。可以在平时为其播放轻缓的音乐,通过细致的沟通和耐心的聆听,消除其负面情绪[6]。同时,可以适当的与产妇家属展开交流,为其讲解产妇护理的正确方法。第三,完善日常护理。要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空气畅通,以适当方法为产妇擦拭、清洁,保持产妇清洁与舒适。针对腹部手术的产妇,要密切关注其恢复情况,必要时提供抗生素,以有效预防感染,或在产妇疼痛感剧烈时适当给予并指导服用镇痛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敏,郭占春.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95-2996
[2] 杨春红,林亚梅.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后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47-248
[3]邱洁,郭华,韩萱,梁霞.孕期心理保健对单亲孕妇健康促进的效果观察与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4970-4972
[4] 张粉梅.产后抑郁症28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250
[5] 乔敏.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10-2611
焦虑及抑郁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86例, 年龄27~83岁, 平均年龄 (52.8±1.3) 岁;女34例, 年龄29~74岁, 平均年龄 (46.7±1.1) 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手术治疗, 均排除严重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视力及其他影响因素。
1.2 评定方法
评定人员为我科护理人员, 评定形式为问卷调查。将国际认证的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ng scale, SDS) 发放给患者。评定前, 向患者讲解有关填写方法及进行评定的意义, 让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分析判断每条的具体含义, 对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者, 则由护理人员加以说明, 患者亲自进行判断后可代为填写。SAS和SDS评分根据中国常模, 以标准分≥50分为有肯定焦虑和抑郁的标准[2]。在患者新入院、术后2周各评定1次。当场发放, 填写完毕, 即时回收。
1.3 心理干预措施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日常的护理外, 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建立良好的干预基础:尽量营造舒适的住院氛围, 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 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2) 认知干预:与患者详细交谈, 找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 予以详细解答, 疏通其心理压力, 请手术医师耐心讲解有关手术的基本常识、手术的意义, 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解除其对手术的顾虑, 取得配合; (3) 情绪干预:情绪对患者的疾病转归极为重要。向患者讲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危害性, 说明其对治愈疾病的意义, 不良的情绪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降低人体抗病能力, 以促进患者及早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4) 家庭及社会情感的支持:疾病的治疗不单单是患者本人的问题, 也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程度。调查显示, 有57%的肿瘤患者认为患病后妨碍了家庭生活, 成为家庭的累赘[3]。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 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 及时传递有关信息, 以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处理软件,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使用百分率和±s的形式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例患者中, 性别间的焦虑、忧郁发生率比较显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SDS和S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 对120例肿瘤患者进行SDS和SAS评分, 其结果与国内常模标准分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
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后, 在术后2周对患者再次进行评定, 其焦虑、抑郁较干预前发生率明显改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护理干预前相比, *P<0.05
3 结论
躯体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 也需要重视心理治疗。患者罹患肿瘤, 导致精神压力极大, 加上对手术的恐惧,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不利于疾病的预后。有调查显示, 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4]。本研究结果显示, 120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 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通过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后, 其焦虑、抑郁情绪均有良好转归。
长期的焦虑、抑郁会导致患者精力消耗过度, 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 患者易出现进行性消瘦、恶病质、抵抗力下降, 进而继发各种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需要同时兼顾生理和心理疾病, 以消除负面情绪, 因为肿瘤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患者、医护人员及社会互相支持、积极配合治疗, 保持融洽的医患、护患关系, 才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寄托, 增强其维护健康的高度责任感, 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疾病的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肿瘤外科患者120例, 均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对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肿瘤外科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
关键词:肿瘤外科,焦虑,抑郁,分析,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新征, 彭自强.恶性骨肿瘤焦虑和抑郁测评及心理护理42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0 (2) :79-81.
[2]黄明生, 刘协和.精神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0-101.
[3]王爱华, 王健.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5) :1228-1229.
焦虑症抑郁症怎么治疗呢? 篇5
第二,走向清新的大自然,试试深呼吸。坐在清新的大自然里,把你的胸部想象成一个“氧气天空”,鼻子长长地吸一口气,填充我们的“氧气天空”,保持3秒左右。再用嘴呼出气,给天空置换新鲜氧气,亦或是你可以想象你吸入的是大自然的正能量,呼出的是生活的压力等的,必须每天坚持练习多次,日积夜累,帮助缓解你的焦虑。
第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最好是傍晚和早晨慢跑,切记不要参加竞技性强的体育运动。这个缓解方法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四,饮食缓解法。焦虑的人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必要时可以用些“多维元素”之类的保健品适量补充,达到缓解焦虑的效果。
第五,总结分析法。在焦虑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弄清引起焦虑的事实原因,然后分析解决方案,最后找到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可以根治的方法,该方法要在自己焦虑症状有所缓解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会加重自己的焦虑,适得其反。
焦虑及抑郁 篇6
【关键词】初产妇;舒适化护理;分娩疼痛;焦虑抑郁;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72-01
妊娠分娩对于女性而言,都是一个自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孕妇的社会功能也会有很大改变[1]。初产妇相对于经产妇而言,往往对于妊娠分娩的期望更高,因此分娩过程更为复杂,这样会延长妊娠产程,恐惧的心理会更加明显,给初产妇会带来更多疼痛感,而且分娩之后也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舒适化护理对于改善初产妇分娩疼痛以及焦虑、抑郁等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156例初产妇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舒适化护理的效果,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56例初产妇,根据不同护理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干预组中产妇年龄最大33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4.5±3.6)岁;孕周最长43周,最短37周,平均孕周(40.1±4.8)岁。对照组中产妇年龄最大32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24.2±3.3)岁;孕周最长42周,最短37周,平均孕周(40.5±4.3)岁。两组初产妇的年龄以及孕周等基本情况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无很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舒适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等多种方式帮助初产妇尽可能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宫缩带来的疼痛,尽可能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该向产妇详细说明产程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指导初产妇正确按摩下腹部以及正确的深呼吸等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缓解疼痛。
1.2.2产时护理干预
初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而且初产妇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改变,陪护人员一定要给予初产妇的语言指导,尽可能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初产妇分娩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握手、擦汗以及抚摸额头等方式增强初产妇的分娩信心。
1.2.3产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为初产妇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每天病房内都应该通风换气,确保产妇每天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初产妇提问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详细、认真的向产妇解答。而且应该鼓励初产妇尽早和新生儿接触,这样有利于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鼓励产妇母乳喂养。
1.3疗效判定标准
初产妇分娩疼痛评估标准:①轻度疼痛。孕妇存在轻微的腰腹部疼痛感,但是并不会影响到初孕妇的日常生活。②中度疼痛。初孕妇仍然有比较明显的腰腹疼痛感,同时伴有出汗、呼吸急促等症状,但是在初产妇可忍受范围内。③重度疼痛。初孕妇疼痛感比较剧烈,常常会伴有喊叫声,而且已经超出初孕妇的忍受范围。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13.0,以(X±S)的方式代表两组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对比。干预组轻度疼痛48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105例;对照组轻度疼痛32例,中度疼痛24例,重度疼痛22例,干预组初产妇重度疼痛率(12.8%)显著低于对照组(28.2%),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2.2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两组初产妇经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而且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初产妇的重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4%,而且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舒适化护理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护理模式,可以针对初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出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护理人员也为初产妇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医疗环境,使初产妇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加强初产妇的舒适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症状,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燕.产后抑郁症心理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7(21):2791-2792.
焦虑及抑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1例, 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 男26例, 女23例, 年龄 (41.52±3.74) 岁, 就诊时间 (11.05±2.19) d;观察组42例, 男22例, 女20例, 年龄 (42.14±3.86) 岁, 就诊时间 (12.93±4.61) d。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头疼眩晕、伴有耳鸣。焦虑程度:50轻度焦虑, 41例重度焦虑。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华医学会公布的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标准; (2) 无意识障碍、精神障碍与认知障碍; (3) 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两组患者年龄、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焦虑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用药指导、饮食调护、心理疏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 方法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 通过手势与书面语言积极交流, 充分理解患者感受, 排解不良情绪, 建立护患间和谐的伙伴关系。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担心听力难以恢复, 加上不熟悉自身病情与临床治疗, 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适当发泄不良情绪, 针对患者心理反应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增强患者自信心与安全感, 缓解焦虑心理。
1.2.2 认知干预
利用助听器与书写表达方式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 改善由于缺乏正确认知而出现的恐惧心理。干预期间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结合图片、影像、文字等方式做好沟通工作, 促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知识, 释放心中所存疑惑。
1.2.3 社会支持
首先, 护理人员应当提供给患者最直接的心理咨询、心理支持与健康宣教等有效护理, 通过交谈、活动等各种方式启发患者乐观期待, 分散患者注意力, 淡化负面情绪;其次, 鼓励患者家属主动关心与陪伴患者, 充分掌握患者思想动态, 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状态, 树立良好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 给予相应的环境、饮食、运动护理, 增强患者体质。
1.2.4 情绪干预
利用身心医学观点相患者介绍情绪对临床治疗造成的影响, 使患者明白长期保持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能够降低免疫力, 影响病情及早恢复。护理人员应当积极营造和谐氛围, 充分掌握患者动态心理, 及时调整情绪反应, 利用各种方法避免出现不良情绪
1.2.5 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学会采用合理方式宣泄自身情感, 尽可能的改善负性心理。进行渐进式放松训练, 叮嘱患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缓慢呼吸, 采取腹式呼吸, 首先吸气4s, 呼出气体, 持续1min。反复练习, 保证患者充分掌握。此外, 应用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音乐特点在于调节紧张情绪, 舒缓优雅的音乐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缓解紧张、恐惧、烦躁等心理。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节奏舒缓的纯音乐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1.2.6 健康知识讲解
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说, 其表现出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缺乏认知, 如果能够熟悉这些知识, 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早期便及时入院治疗, 则能够有效减轻甚至避免患者的病情发生, 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早了解自身的病情, 缓解焦虑。因此,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出院时向其详细讲解疾病发生机理, 并告诉患者及时到医院诊治, 通过让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病情, 也能够避免其过于焦虑, 影响疾病治疗。
1.3 评价指标
护理前后, 应用SAS与SDS评价患者情绪状况, 对比干预前后各项评分值。SDS与SAS包括20个项目, 4级评分, 标准分:总分×1.25, 标准分>50分提示抑郁、焦虑出现阳性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评分
经过护理, 观察组焦虑评分 (41.20±5.07) 与对照组 (46.28±5.13) 相比明显较低, 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抑郁评分
观察组抑郁评分 (43.61±3.54) 明显低于对照组 (47.45±4.60) , 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通常采取综合治疗, 主要包括高压氧疗与药物治疗。治疗期间, 根据患者情绪状态给予连贯、全面、系统、整体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尤为重要。加强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利用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促使患者改正不良行为, 形成健康行为, 从而提高健康质量与生活质量。因突发性耳聋起病突然, 临床治疗存在不肯定性, 可为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创伤, 从而促使患者出现抑郁心理与焦虑情绪。焦虑能够升高机体肾上腺素的水平, 促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出现紊乱, 内耳缺血引起听力下降, 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本研究中, 通过针对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的采取情绪、心理、认知、行为等各个方面干预, 增强了患者信心, 有利于患者提高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焦虑评分 (41.20±5.07) 与对照组 (46.28±5.13) 相比明显较低, 抑郁评分 (43.61±3.54) 明显低于对照组 (47.45±4.60) ,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郭静芳[2]报道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抑郁心理, 提高患者生活与社会能力,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蓝雅琼, 范秀华.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4, 9 (16) :84-85.
焦虑及抑郁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烧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年龄18~65岁,平均(45.8±5.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初中28例,高中31例,大学及以上12例;轻度烧伤38例,中度烧伤47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2]:
患者与《烧伤学》中轻度烧伤、中度烧伤诊断标准相符;无全身情况严重或休克患者,无合并严重创伤、化学中毒及吸入性损伤患者;无精神障碍、精神病史或近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调整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给予镇痛剂。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准确处理创面,密切观察创面渗出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及被渗液打湿的衣服、床单,以免污染创面及周围皮肤。注意机体营养情况,采取肠内外营养,对可进食患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注意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协助患者完全生活护理,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用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①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士需热情友好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述医院规章制度、治疗措施、创面修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争取获得患者信任,为心理护理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②认知干预。护士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烧伤的相关知识、治疗措施、疼痛原因、持续时间、缓解方法、创面修复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烧伤的康复措施有一定了解,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恐惧、不安等情绪。③情绪干预。护士需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通过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坦诚交流,鼓励患者发泄恐惧、不安等情绪,同时要使患者认识到个人必须要对自己、现在、未来的生活负责,帮助患者正视现状,讲解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焦虑等情绪。④放松疗法。患者住院期间,可定时播放轻柔、舒缓、欢快的音乐,指导患者闭目,放松全身肌肉,深呼吸,脑海中想象美好的画面,逐渐放松精神、心理等压力。⑤社会支持系统。护士需与患者家属、朋友、同事积极沟通交流,加强家庭成员的培训,使家属能够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并为患者创建恢复条件,朋友、同事等需鼓励、支持患者,关心、温暖患者,减轻患者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1.4 评价指标:
采取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以百分制计算,当SAS评分、SDS评分超过50分、53分时,则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分数越高,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3]。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十分制,由患者指出相对应数值,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值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74.6±6.8)分,SDS评分(75.1±8.4)分;护理后SAS评分(23.5±9.6)分,SDS评分(24.1±10.3)分;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75.3±5.2)分,SDS评分(74.6±10.3)分;护理后SAS评分(48.9±11.5)分,SDS评分(49.3±12.0)分;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3.1±1.2)分,对照组护理后VAS评分(5.7±1.3)分,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烧伤是目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通常烧伤患者担心容貌、皮肤的改变会给婚姻、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多数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还会出现强烈的自卑感。烧伤属于突发性灾难性疾病,烧伤的惨痛经历,漫长、痛苦的住院治疗及康复过程,甚至是面临死亡威胁等,使患者精神、躯体受到强烈刺激,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5]。而这些不良情绪会使患者生理功能降低,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患者免疫功能,使机体对病毒、细菌等抵抗力明显降低,导致疾病的产生。此类患者会消极对待医护工作,出现抵抗、不配合等行为[6],使患者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受到明显阻碍。因此针对烧伤患者,必须要重视心理情绪的变化,采取必要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和精神负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烧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重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通过采取认知干预、情绪干预、放松疗法及社会支持系统,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疼痛是烧伤患者常见症状,疼痛会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疼痛症状,因此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而不良心理的改善也会反过来缓解患者疼痛。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总而言之,对烧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价值确切。
参考文献
[1]庞久玲,张静涛,刘军,等.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25-326.
[2]周晓娟,侯亚红,赵京红,等.优质护理对颜面部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5):1295-1297.
[3]舒华.中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2(5):136-138.
[4]江敏君,赖文娟,廖新芳.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7):24-26.
[5]徐华.成人重度烧伤后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7-9.
焦虑及抑郁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190例。纳入标准:①骨折后1周内手术的成年患者;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疾病;②近三个月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在实验设计时依据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 (95例) 与对照组 (95例) 。观察组中男58例, 女37例, 年龄20-61岁, 平均41.5岁。对照组中男52例, 女43例, 年龄21-60岁, 平均40.3岁。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的比较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焦虑及抑郁评定方法
分别于术后第3天 (干预前) 和第17天 (干预后) 进行调查分析。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别对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评分, 分数均为20-80分, 分数越高, 焦虑或抑郁表现越重。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软件, 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 , 而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骨折时常事发突然, 能明显引起患者负性心理应激, 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2]。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 提示临床中可以对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特定的护理干预,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 运用认知心理干预, 采取支持性心理疏导、鼓励、暗示, 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使患者获得乐观和自信。护理中重视家属的工作, 使患者获得来自家属的最大支持。积极运用音乐疗法, 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 缓解疲劳, 使患者身心恢复平静, 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较好的改善了焦虑及抑郁情绪。在音乐治疗中, 我们也观察到, 参与该试验的家属、医护人员等在有音乐的环境中工作更放松。
总之, 对骨折术后患者尽早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 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 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190例骨折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共95例, 应用常规护理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共95例, 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对骨折术后患者尽早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 能显著改善焦虑及抑郁状况。
关键词:骨折,护理,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唐泓源, 杨明玉, 张黎明.骨折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27) :2841-2844.
焦虑及抑郁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43例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市三甲医院确诊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 女20例;平均年龄 (56.2±10.3) 岁, 其中肺癌15例, 胃癌8例, 大肠癌10例, 鼻咽癌2例, 乳腺癌6例, 肾癌1例、喉癌1例。
1.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肿瘤患者; (2)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50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50分[3]; (3) 卡氏评分≥60分; (4) 重庆市南岸区常住人口;或在重庆市居住2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1.1.2 排除标准
(1) 排除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 (2) 排除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的患者。 (3) 排除伴有脑转移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方法
在所有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防治管理: (1) 建立居民肿瘤专病档案,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基础疾病, 上级医院治疗情况。 (2) 社区健康教育对其进行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肿瘤的相关知识, 包括肿瘤的诊断标准、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 提高患者对肿瘤的认知程度。举例抗癌明星, 增强抗癌信念。 (3) 心理干预:应用弗兰克林的“意义疗法”, 让患者做自己的医师, 跟自己的疾病作斗争;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启发患者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感到存在的价值;启发患者自己愉快的心情, 能让家人感到的愉快, 是爱家的表现。将个人心理疏导情况记入档案。 (4) 卫生行为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讲解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定期检测、遵医用药。讲解坚持服药治疗及坚持锻炼的意义, 指导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及血常规、肝肾功等生化检查, 定期复诊等。将检查结果记入档案。 (5) 运动指导: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应运动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 (6) 家庭访视:由社区慢性病防治专职医师、护士对患者每月随访1次, 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化指标、用药、锻炼、心情及饮食情况, 每1个月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宣教1次。 (7) 试验研究共4个月。
1.2.2 生活质量评定
对患者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4]、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生活质量量表 (FACT-G) 调查。FACT-G, 由34个条目构成, 是最常用的评估癌症治疗后生存质量的量表, 已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其信度、效度、反应度均好[5]。试验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6]。经患者同意, 由专职医护人员将量表内容逐项解释, 理解后被调查者逐项自填, 完成后由调查者逐项复核。调查的问题缺失4项或以上者, 则作为不合格予以排除。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运用SPSS13.0软件进计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D)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
患者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两组比较, P<0.0 l
2.2 患者治疗前后SCL-90评分比较
见表2。
2.3 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43例患者在治疗后SDS (P<0.01) 、SAS、FACT-G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0.05) , 见表3。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癌症患者的精神障碍主要原因有相关疾病知识缺乏;疾病痛苦, 包括担心肿瘤复发、肿瘤引起的疼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经济困难;生活自理受限等一些自身、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7]。患者或容易激动, 缺乏耐心、发脾气、自责和谴责他人, 或失望、自暴自弃、心灰意冷, 等待死亡, 甚至有自杀倾向。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存在, 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 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和预后。已有研究表明, 社会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严重的心理情绪障碍将加重病情并影响治疗效果, 如促进肿瘤复发、转移、恶化以及降低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等[8]。目前在“大病进医院, 康复进社区”的号召中, 社区在改善患者一般生活质量和心理康复任务中首当其冲。
3.1 SCL-90提示本研究的社区肿瘤患者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但这种情绪障碍究竟是患者病前心理特征的表现, 或是病后心理状态的改变,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试验患者SCL-90各项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 强迫 (P<0.05) , 其余各项 (P<0.01) .说明综合防治管理在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方面是有效的。
3.2通过心理干预, 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后SDS、SAS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通过心理干预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心中的压力和各种矛盾冲突, 特别能缓解焦虑、抑郁消极情绪, 从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FACT-G评分比较P<0.05。研究同时注意到, 尽管心理干预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但与健康人比较心理状态仍不够稳定, 基本病情的变化影响精神情绪的变化。如何继续巩固干预疗效, 改善其适应能力, 有待进一步研究。
4 体会
实践研究中, 我们体会到: (1) 专病档案的建立, 有利医护人员摸清患者一般情况及家庭情况, 在以后的综合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建档的同时, 与患者充分交流, 融洽了医患关系, 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有了归属感, 不是“孤岛”, 有社会的支持, 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另有研究也表明, 社会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9]。 (2) 社区干预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康复的信息咨询、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对方式、教会患者放松技术, 使其感觉到肿瘤是“有法可治”的, 减少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增强了患者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3) 弗兰克林认为“一个人欠对生命价值的关注, 甚至产生绝望, 是一种存在的苦恼, 而绝非精神病”。因此, 我们帮助患者回顾生命的意义、重建生命价值观念、树立对未来的希望、减少紧张和不确定感带来的压抑情绪, 帮助患者认识负性认知与抑郁情绪、适应不良行为有关, 帮助矫正认知曲解, 诱导其正真过好每一天[10]。此外还根据个别患者的家庭、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对相关家属因担心患者病情出现的焦虑抑郁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目的为肿瘤患者创造更轻松的生活环境。
研究表明, 社区综合管理在以社区为单位, 患者为中心, 贴近居民, 客观正确地评估和认识患者的具体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综合服务, 为肿瘤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卫生保健活动方面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花园路社区卫生中心辖区内,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三甲医院确诊的43例有情绪障碍的肿瘤患者, 建立专病档案、心理卫生干预、家庭随访。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 应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CL-90、FACT-G评估综合干预作用。结果 43例经社区综合管理干预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生活质量改善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社区综合管理在改善患者精神焦虑、抑郁,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区综合管理,肿瘤,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蓓燕, 杨郗.社区肿瘤患者抑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 2006, 15 (4) :237.
[2]孙燕.内科肿瘤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3.
[3]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03-506.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7-39.
[5]张晋生.社区肿瘤患者抑郁状况与心理保健需求调查[J].社区卫生保健, 2004, 3 (3) :168-173..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6-273.
[7]刘翠平.心理治疗对150例肿瘤患者在放疗与化疗期间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11) :1000-1001.
[8]陈德凤, 郎红娟.胸腔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调查与心理干预效果[J].现代肿瘤杂杂志, 2007, 15 (7) :1045.
[9]马玉茹.老年癌症化疗病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调查[J].护理研究, 2005, 19 (8) :1446-1447.
焦虑及抑郁 篇11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焦虑抑郁情绪;相关性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motional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RA)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indicators.Methods:There are two groups in the study:the RA group
(604 patients with RA)and a healthy control group(60 healthy people).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record the scores of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to assess the statu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t the same time,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frequency of peripheral blood regulatory T cells(Treg)and 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 (BTLA),and to made a determination of indexes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immunoglobulin G
(IgG),immunoglobulin M(IgM),C- reactive protein (CRP),rheumatoid factor(RF)and 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ntibody,calculat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score (DAS28).Results:①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more than 70% patients in the RA group had HAQ,SDS and SAS integral anomaly:the higher scores of HAQ,SDS and SAS,the higher inflammatory indexes of ESR and CRP and the decrease of expression frequency of BTLA and Treg.②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he RA group the HAQ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SR,RF,IgG,BTLA and Treg;SDS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SR,CRP,RF,IgG,BTLA,and Treg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i CCP antibody and IgM;and SAS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SR and IgG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i CCP antibody,BTLA and Treg.Conclusion:Many RA patients ha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disorder of immune function,which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RA.
【Key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anxiety and dep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致残率高。关节疼痛、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残疾、经济负担重、工作能力下降、社交关系的改变,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极易导致RA患者发生心理或情志障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焦虑和抑郁[1]。
nlc202309090310
早期国外的大规模调查表明,约37%~58%的RA患者伴有抑郁状态,15%的RA患者有严重的抑郁症,超过80%的RA患者有抑郁情绪[2-3];而最新的一项包括72项研究,13 189例患者的回顾性Meta分析证实,在RA患者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6.8%,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8.8%[4]。这项研究主要表明,影响抑郁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平均年龄,且抑郁症的发病与贫穷直接相关。国内亦有同类调查表明,RA患者的抑郁指数为73%[5]。笔者前期在一项对136例RA患者的观察中也发现,36.76%患者存在焦虑情绪,61.76%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同时发生为29.41%[6]。而最新的一项针对早期RA患者历时3年的长期研究发现,46.9%的RA患者存在阳性心理疾患,经过
3年的治疗,心理疾患的患病率降低至25.8%。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分数是最重要的预测焦虑、抑郁的因素,对早期RA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十分重要[7-8]。因此,对RA患者情志状态的评估不仅与疾病活动度的评价密切相关,同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观察RA患者的情志状态变化与疾病活动性是否相关,是否能在抗风湿治疗的同时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目的。本项临床研究共在
4个研究中心同期开展,属于课题组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安医学防治痹病临床研究”中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604例R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和评估,并与疾病活动度及免疫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604例RA患者(RA组)来自4个临床研究中心,分别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科。病例收集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男91例,女513例;年龄19~70岁,平均(48.95±10.41)岁;病程2~400个月,平均(70.48±61.34)个月。健康对照组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24~55岁,平均(32.64±8.26)岁。
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最新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9],根据评分系统评分,总得分6分以上可诊断RA。RA的病情活动标准:采用欧洲抗风湿联盟制订的改良疾病活动性标准(3变量),简称DAS28-3[10]。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问卷填写,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①4周内使用过肌注或静注皮质激素或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②DAS28-3评分 > 5.1分(高活动性)者;③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⑤合并心血管、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近期有严重感染者;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者;⑦白细胞 < 3.5×109·L-1、血小板 < 90×109·L-1、血红蛋白 < 85 g·L-1者;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活动期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病者;⑨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2 方 法
2.1 试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包括HAQ[11],抑郁自评量表[12](SDS)和焦虑自评量表[13](SAS)。
疾病活动度评估: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等指标,并计算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
免疫状态评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表达频率。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变量的数字特征,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RA患者HAQ、SDS和SAS积分评价;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的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伦理学要求 本试验方案经研究负责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伦理审查批号2012AH-038-01),受试者入选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结 果
3.1 2组HAQ量表积分各维度分项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HAQ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 < 0.01);其中在如“切菜,开瓶塞,开/关水龙头”等精细活动的完成方面明显较差,且极易感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P < 0.01或P < 0.05)。见表1。
3.2 2组SDS量表积分各维度分项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SDS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 < 0.01);其中在如“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我的心跳比平时快,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等感知方面差异较大,且在极易感到“不安而平静不下来,生活过的没有意思,平常感兴趣的事没有以前感兴趣”等,甚至产生“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对将来不抱有希望”等消极情绪(P < 0.01或P < 0.05)。见表2。
3.3 2组SAS量表积分各维度分项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SAS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 < 0.01);其中在如“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因为头痛、颈痛或背痛而苦恼,吸气和呼气都感到容易”等方面差异较大,且易发生“衰弱和疲劳,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手脚经常不是干燥温暖的”等不适症状(P < 0.01或P < 0.05)。见表3。
nlc202309090310
3.4 2组疾病相关指标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标ESR、hs-CRP等显著升高,外周血BTLA+、Treg+表达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1或P < 0.05)。见表4。
3.5 2组HAQ、SDS、SAS与RA疾病相关性分析 RA患者HAQ量表积分与ESR、RF、IgG、BTLA、Treg呈正相关,与CRP、抗CCP抗体呈负相关;SDS积分与ESR、CRP、RF、IgG呈正相关,与抗CCP抗体、IgM、BTLA、Treg呈负相关;SAS积分与ESR、IgG呈正相关,与抗CCP抗体、BTLA、Treg呈正相关(P < 0.01或P < 0.05)。见表5。
4 讨 论
RA患者长期面对疾病疼痛的折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工作能力受限,社交活动减少,家庭、夫妻、朋友关系改变等而产生精神压力,造成情绪障碍。在新近的国外研究中,刘健等[14]对风湿病与精神疾患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频发焦虑和抑郁(DADP)。Cabrera-Marroquín等[15]对RA患者心理领域和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做了综合评述,提出不仅要关注疾病的活动,也要关注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另一项分析就直接指出,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对慢性疾病的适应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可直接导致治疗的低回报[16],影响疾病预后。
SAS、SDS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焦虑、抑郁调查量表,可反映疾病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及判断预后,分值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17]。在本次对604例RA患者的调查中证实,RA患者的HAQ积分、SAS积分、SDS积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人群,且均与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作社交、对未来生活的认识等呈正相关。通过对表中单项的分项分析可以看出,RA患者由于关节功能障碍,完成如“切菜,开瓶塞,开/关水龙头”等精细活动较差,因此极易感到“不安、忧愁、烦躁”等情绪;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感知异常如“吸气、呼气困难”等,甚至影响人际交往,产生“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对将来不抱有希望”等消极情绪。由此可见,进一步关注RA患者的情志变化意义重大。
既往认为,RA患者发生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疾病带来的生理功能丧失;②RA病情特点使患者有焦虑不安及对疾病过分担心,表现过于敏感;③药物不良反应[18],如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引起的满月脸、体质量增加、脱发等,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19]。同时,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出现抑郁较少,而文化程度较低,从事体力劳动较多,心理调适能力差的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6,20]。此外,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RA伴发情志疾病中起重要作用,RA和抑郁之间存在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单胺递质系统的“共病”基础[21]。
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度、疼痛强度、疲劳、睡眠障碍、严重功能不全和低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在一项对322例RA患者的调查中发现,认知和情绪与DAS28的关系比临床或生化指标与DAS28的关系更为密切[22]。且HAQ量表积分与SAS、SDS积分呈正相关,能很好地反映患者在自身健康状态评价下降时的焦虑抑郁状态变化。本文结果认为,RA患者的SAS、SDS标准分与DAS28和其他RA疾病活动性指标ESR、RF、CRP、IgG等均呈正相关,与BTLA、Treg等抑炎性淋巴细胞调节因子呈负相关,也提示RA疾病活动度越高,炎症指标越高,免疫功能越低下,患者即越易发生焦虑抑郁。
综上所述,RA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志障碍,且与疾病的活动度,免疫功能紊乱的程度密切相关。而干预患者抑郁情绪可能因此成为治疗RA一个目标,旨在改善患者的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通过观察疗效指标与抑郁状态,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治疗方法。因此,在RA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定上,不仅要重视躯体康复治疗,而且要从心理社会因素方面探讨RA的发病机制,以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适当的心理健康调节,间接性心理治疗,包括依从性、安慰剂效应、认知、应对策略、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均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显著降低治疗疾病费用。
5 参考文献
[1]Lisitsina TA,Vel'tishchev DIu,Krasnov VN,et al.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muno-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nd psychic disorders[J].Klin Med (Mosk),2014,92(1):12-21.
[2]Dicckens C,Mcgowan L,Clark-Carterd D,et al.De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Meta-analysis[J].Psychosom Med,2002,64(1):52-60.
[3]Cadena J,Vinaccia S,Pérez A,et al.The Impact of Disease Activity on the Quality of Lif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Family Dysfunction in Colombia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J Clin Rheumatol,2003,9(3):142-150.
[4]Matcham F,Rayner L,Steer S,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heumatology(Oxford),2013,52(12):2136-2148.
nlc202309090310
[5]吴小梅,邢菊芳,左永金.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抑郁情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1264-1265.
[6]刘健,杨梅云,范海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和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J].中国康复,2007,22(1):11-13.
[7]纵瑞凯.新风胶囊组方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47-51.
[8]郭静波,李亮,杨建乐,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调查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28-29.
[9]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10]Prevoo ML,van't Hof MA,Kuper HH,et al.Modified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that include twenty-eight-joint count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44-48.
[11]Bruce B,Fries JF.The Stanford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 review of its history,issues,progress,and documentation[J].J Rheumatol,2003,30(1):167-178.
[12]Zung W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12):63-70.
[13]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14]刘健,杨梅云,范海霞.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抑郁情绪、血清皮质醇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29-31.
[15]Cabrera-Marroquín R,Contreras-Yá?ez I,Alcocer-Castillejos N,et al.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concordance with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the impact on disease outcomes[J].Clin Exp Rheumatol,2014,32(6):904-913.
[16]Cordingley L,Prajapati R,Plant D,et al.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subjective disease activity assessment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2014,66(6):861-868.
[17]Zung WW.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s:depression and anxiety[J].Mod Probl Pharmacopsychiatry,1974,7(7):170-188.
[18]Cutolo M,Spies CM,Buttgereit F,et al.The supplementary therapeutic DMARD role of low-dose glucocorticoid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14,16(Suppl 2):S1.
[19]刘健,余学芳,纵瑞凯,等.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33-37.
[20]谢晶芹,向珊,蔡德慧,等.恩施部分地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4):23-24,27.
[21]Lisitsina TA,Vel'tishchev DIu,Krasnov VN,et al.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muno-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nd psychic disorders[J].
Klin Med(Mosk),2014,92(1):12-21.
[22]Santiago T,Geenen R,Jacobs JW,et al.Psych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urr Pharm Des,2014,21(2):257-269.
收稿日期:2016-04-12;修回日期:2016-06-28
焦虑及抑郁 篇1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5月~2013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我院需要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患者纳入标准[6]: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诊断参照罗马Ⅱ诊断标准,下列症状至少出现2种或2种以上:1每周排便少于3次;2超过25%的患者排便为硬便或块状便;3超过25%的患者有排便不尽感; 4超过15%的患者有排便过度用力; 5需要人工辅助排便。 本次共纳入患者51例,其中, 女35例,男16例;年龄20~58岁,平均(37.5±3.1)岁; 文化程度:初中及小学10例,高中及大专19例,本科及以上22例。所有患者病程均持续时间1年以上。所有调查对象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沟通困难者及不愿意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焦虑抑郁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7]、 抑郁自评量表(SDS)[7]进行焦虑、抑郁评分。 SA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进行焦虑评分标准分为:20个条目得分相加后得粗分,粗分×1.25后得到标准分;其中,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评分≥70分。 SD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进行抑郁评分,标准分为:20个条目得分相加后得粗分,粗分×1.25后得到标准分;其中,轻度抑郁为50~63分,中度抑郁为64~72分,重度抑郁评分>72分。 中国常模焦虑平均标准分为(29.78± 0.46)分、抑郁平均标准分为(41.88±10.57)分[8]。
1.2.1.2生活质量评价[9,10]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SF-36量表共包括36项,除外一项 “自我对健康状况改变”, 其余35项包括8个维度可进行评分:躯体功能(10项)、躯体功能引起的角色受限(4项)、躯体疼痛(2项)、总体健康评价(5项)、活力(4项)、社会功能(2项)、情感原因引起的角色受限(3项)、心理健康(5项)。 35项均按由差到好赋予小到大的初始得分,对8个维度的初始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最终分,最终分在0~100分之间。 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2.2调查方法
对参与本研究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前培训,并统一指导用语。 提前将调查内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同意后发放问卷,不能对患者填写问卷进行指导,30~50 min内填写完全, 并现场收回。 调查问卷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7。 问卷结果由2名主管护师进行录入,并进行二次录入以保证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本组患者中,发生焦虑31例,占60.8%;发生抑郁32例,占62.7%;且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 见表1。
2.2焦虑、 抑郁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有焦虑和无焦虑患者除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有抑郁和无抑郁患者除躯体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维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2.3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的7个维度(除社会功能外)呈负相关关系(P < 0.05)。 见表4。
注:*P < 0.05;**P < 0.01
3讨论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复杂,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致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生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11,12]。 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在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等方面的评分明显升高,而且在严重的便秘患者中,心理因素可通过植物神经传出通路影响胃肠道功能[13,14,15]。 本调查结果显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为60.8% , 抑郁为62.7%,且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表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患病期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便秘症状。 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常表现为明显的抑郁心境、不开心、自责、社交活动减少等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6,17,18,19,20,21,22]。 因此,预防和改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调查采用SF-36量表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的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除躯体功能评分外,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其他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无焦虑患者;除躯体功能、躯体功能引起的角色受限、总体健康评分外,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其他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提示焦虑、抑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躯体症状,但仍严重影响了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评分与SF-36量表中8个维度中7个维度呈明显负相关,表明焦虑、抑郁可能对生活质量的多方面产生了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工作和生活目标达不到预期,患者表现为更加消沉失去活力、躯体疼痛明显、社会功能下降等。 因此,提示医护人员不但要关注患者的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应适时为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尽量减少由不良心理反应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焦虑及抑郁】推荐阅读:
卒中后焦虑抑郁05-09
抑郁焦虑共病08-02
伴焦虑抑郁症状论文05-11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06-04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07-07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09-15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09-17
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08-14
产前抑郁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