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2024-09-17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精选7篇)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篇1

在临床上,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心情低落, 与其所处的气氛环境不一致, 主要的表现是闷闷不乐, 严重者还可能会表现得悲痛欲绝, 甚至陷入麻木的精神状态。抑郁症极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虽然在很多时候抑郁症都能够得到缓解, 但是有一些时候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 或是直接发展成为慢性病程。另外, 焦虑症也同样是心理精神痛苦、不愉快, 而且身体会出现不适感的精神疾病, 大多数的患者在35岁之前便会发病, 一部分人会终身患病, 女性患者的人数通常比男性多。

1 抑郁焦虑症的发生因素探讨

1.1 环境与心理因素

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病存在着较大的关系, 如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不利, 便会导致抑郁焦虑障碍发生。不同人的个人属性特征之间存在着区别, 所以导致抑郁焦虑的具体原因也会不一样, 但是通常是在发生了一个人难以接受的事件后, 便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例如考试不理想、经济压力过大、婚姻不美满、失去了至亲之人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抑郁焦虑障碍发生[1]。

1.2 身体因素

如今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 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等, 从当前的医学技术条件来看, 想要彻底的治疗这些疾病, 还不太可能, 需要长期的进行医疗救治,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折磨, 进而会导致抑郁焦虑发生。

1.3 遗传因素

从科学研究来看, 来自上一辈的遗传也对抑郁焦虑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其血缘亲属患有抑郁焦虑障碍, 那么其发病率会高于血缘亲属未患有抑郁焦虑障碍的人群, 而且如果血缘关系越近, 那么其发病的一致性便会越高。据统计, 直系亲属的发病一致性在12%~24%左右, 单卵双生的发病一致性在69%~95%左右, 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性在12%~38%左右, 如果是堂兄妹, 发病一致性也会高达2.5%左右。从另外的研究数据来看, 遗传因素的作用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1.4 生化因素

更为的科学的来讲, 抑郁焦虑的发病机制是较为复杂的, 就生化方面来进行分析, 其发病主要与氨酪酸、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等因素相关。

2 抑郁与焦虑共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2.1 焦虑症患者共患抑郁症

发生率为39%, 共患心境恶劣为22%;同样, 具有终生焦虑症诊断的患者中, 共患抑郁症占62%, 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 高达6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其中20%~30%符合惊恐障碍;30%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等研究发现, 近33%的强迫症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等观察了44名强迫症患者, 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其中71%的社交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社交焦虑障碍首次发生后出现的[2]。

2.5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 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 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 后者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 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3]。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 (35%) 及时点患病率 (23%) 。

3 抑郁与焦虑症的治疗

3.1 抑郁症的治疗

3.1.1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当前, 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式还是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的发展十分迅速, 品种也日益增多,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环类和四环类两种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是经典的抗抑郁药, 目前主要按作用机制来划分, 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例如文拉法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例如氟西汀;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例如瑞波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激活剂, 例如噻奈普汀;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例如米氮平;5-羟色胺平衡抗抑郁剂, 例如曲唑酮;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例如安非他酮;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例如吗氯贝胺等。

另外, 中药由于作用温和且不良反应少, 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诸如贯叶金丝桃、石菖蒲、柴胡、银杏、人参、积雪草、葡萄柚、内蒙古黄芪、合欢花等都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因此, 研究中药及其方剂的抗抑郁作用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对治疗日益增加的抑郁症患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3.1.2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 来缓解患者的经过抑郁状态, 主要是利用心理学技术, 来与患者的情绪、思维、态度以及行为进行双向互动, 并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最基本的技术需求是语言沟通, 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 来对患者实施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例如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以及支持心理治疗等等。

3.1.3 抑郁症的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

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主要是使其能够纠正自身的心理社会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又常常会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除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分别实施之外, 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在临床中首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需要, 选择最合适的抗抑郁药物, 然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临床中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方式, 是较为普遍与常见的, 也能够对患者起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3.1.4 电痉挛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以外, 抑郁症的治疗还可以选择物理方式进行治疗, 即电痉挛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的存在已久, 到今天为止已经被使用了60多年。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但是在电痉挛治疗过程当中, 会有电流会通过患者的大脑部位, 强制性的使患者产生痉挛发作、意识丧失, 所以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这种治疗方法。

3.2 焦虑症的治疗

与抑郁症的治疗情况大致相同, 焦虑症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药物与心理联合治疗, 来缓解患者的病情。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一直是治疗焦虑强迫症的首选用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各种焦虑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

3.3 共病治疗

将抑郁症和焦虑症放在一起进共病治疗是可行的,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 共病治疗采取的治疗方法与单病治疗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从当前的一些实践研究情况来看, 利用文拉法辛及其缓释剂来进行共病治疗, 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统计数据显示, 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患者, 占到了抑郁症患者与焦虑症患者人数总数的27%左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社交焦虑症的一线用药, 同时也可以作为两者共病的一个药物选择, 若无效可选择苯乙肼或反苯环丙胺等类药物。也有其他的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采用奈法唑酮进行共病治疗, 用药12周后, 其抑郁与焦虑心理精神状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共病时, 可以采取米氮平进行治疗, 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一般这种共病患者的残疾率及功能损害会明显增加。最后, 由于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均可以采用帕罗西汀进行单病治疗, 所以将其应用于共病治疗中也是可行的。

摘要:抑郁症、焦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抑郁焦虑的发生因素、危害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以期对抑郁焦虑症的研究以及临床治疗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抑郁,焦虑,因素,危害

参考文献

[1]成媛媛, 唐茂芹, 杨冬林, 等.伴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4) :238-240.

[2]王振, 王虓, 江开达.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特征分析.上海精神医学, 2007, 19 (03) :133-135.

[3]徐改玲, 杨桂伏.儿童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概念、诊断与分类.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1, 38 (04) :244-247.

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研究 篇2

关键词:脑梗死,焦虑,抑郁,护理

脑梗死患者经抢救后大多易于焦虑、抑郁, 因为此病突发性强, 患者大多没有做好心理整备就要面临行动不便, 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等问题[1]。本文着重介绍了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5例脑梗死患者均一直在我院进行治疗。将运用系统健康护理的86例脑梗死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男59例, 女20例;年龄35~72岁, 平均 (48±7.6) 岁;住院时间平均 (60.0±7.9) d。将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9例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 女19例;年龄39~76岁, 平均 (48.0±5.3) 岁;住院时间平均 (60.0±8.2) d。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天进行常规的降低血压治疗, 疏通血液循环, 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生素等。对表现出严重抑郁、焦虑现象的患者给予一定量的精神药物[2]。对逐渐康复的患者, 每天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肢体训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 再增添一些系统性强的护理方式, 例如对患者的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同时进行, 双管齐下。同时恢复心理认知能力与肢体活动能力。争取做到专人专护, 每个护士专门护理一位患者, 争取做到能够与患者密切沟通, 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变化进行严谨关注, 详细周密的制定护理计划, 并完美执行。同时教育患者家属相关的护理知识, 要其学会如何正确的与患者交流, 防止不当言语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3]。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抑郁自评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

1.4 判断方法

1.4.1 焦虑、抑郁情况判断标准

焦虑和抑郁情况, 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来进行评判:两个表各有20个条目, 4级评分, 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为非焦虑, ≥50分为焦虑。抑郁自评量<53分为非抑郁, 标准分≥53分为抑郁[4]。由我院精神科医师对脑梗死患者做专门的评定。

1.4.2 日常生活能力判断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的判断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1) 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简式Fusl-Meyer卒中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运动计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 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2) 日常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总分100分, ≤40分为日常活动能力重度损害, >61分为轻度损害[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焦虑、抑郁。

小于50岁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学历较高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卧床时间越长患者越易焦虑、抑郁 (见表1) 。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在病发后行动不变, 失语, 认知能力下降, 身体上已经承担了巨大的痛苦。长期卧床, 表达困难会使脑梗死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6]。此时若护理人员, 家属言语稍有不慎便会对脑梗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所以我们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提起足够的重视[7]。由本次实验我们可知, 男性、学历较高、卧床时间较长、年龄较为年轻的患者普遍抑郁、焦虑评分较高。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具有这些特点的患者要重点监护。与此同时系统性的健康护理, 可以取得更加优秀的临床效果,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生活能力, 值得我们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雅玮.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3) :75-76.

[2]潘美成.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09, 31 (10) :1555-1556.

[3]王宁群, 李宗信, 黄小波, 等.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 (5) :456-457.

[4]张平, 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4) :44-45.

[5]刘燕南, 刘军, 张艳梅, 等.142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调查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7) :106-107.

[6]石永华.脑梗死住院病人焦虑抑郁的临床调查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36) :3339-3340.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篇3

关键词:精神病院护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 护士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 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有观点指出, 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1]。而某医院资历5年以下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焦虑情绪[2], 焦虑源于压力。精神病院的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服务对象为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有自伤自杀、逃跑倾向、不配合治疗、没有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 承受着一些特殊的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为了解她们的焦虑抑郁情况, 笔者进行了以下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45名, 其中女性37名, 男性8名, 年龄19~52岁, 平均 (29.38±9.08) 岁;文化程度:中专34名, 大专及以上11名;职称:初级32名, 中级及以上13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3]。SAS和SDS各20个项目, 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 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正向评分题, 依次评为1、2、3、4。反向评分题, 则评分为4、3、2、1。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者评定结束后, 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 即得粗分, 经过下式换算, y=int (1.25x) ;即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 就得到标准分 (Y) 。

1.2.2 调查方法

为确保问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护士以无记名方式答卷, 20min内完成。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2 结果

精神病院护士SAS和SDS评分与全国常模[3]比较结果, 见表1。

表1显示, 精神病院的护士焦虑分和抑郁分均明显高于常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国内有学者指出, 护士的心理存在明显的问题[4], 护士的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和其工作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5]。本调查显示, 精神病院的护士的焦虑分和抑郁分均明显高于常模 (P<0.01) , 提示精神病院护士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况, 其原因可能为:1) 工作性质:精神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 精神病人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常发生冲动行为, 威胁着护士的安全, 护士不仅要完成繁忙的工作任务, 还要随时注意自身安全, 导致护士精神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研究表明, 长期紧张的应激状态可使机体发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障碍, 从而导致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注意力下降等[6]。2) 护理工作超负荷, 生活无规律:精神科的病情观察不同于综合科的数据化或仪器化观察, 需勤巡视, 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 以掌握患者的心理, 尤其是夜班护士, 必须不停地巡视、观察患者, 因为夜间为患者走失、自杀等突发意外的高峰期, 故必须集中精力, 来避免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7]。频繁的夜班导致生物钟极易倒错, 引起睡眠障碍, 更加使之产生心理疲惫感。3) 护士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精神病院护理工作常被误解和偏见, 认为护理工作是与“疯子”打交道, 低人一等;同时患者突发意外时, 有的家属将责任全归咎于护士, 要求追究责任并给予经济赔偿, 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精神病院的福利待遇不如其他综合医院的护士, 加上社会对精神病的歧视, 并且由于精神病本身的特点, 其复发病率很高, 这使精神病院护士的工作难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他们没有优越感和成就感, 对前途不抱希望, 更容易造成心理平衡的失调。

因此, 医院领导应给予护士更多的关注, 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聆听他们的意见, 加强人性化管理,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团结、和谐、生气盎然的工作氛围, 组织丰富的业余生活, 使护士在工作之外心理得以放松。护士自身也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提高对压力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改善医疗环境, 健全安全制度, 注重专业学习, 加强社会支持,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使他们更安心地工作,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润莲, 陈颖.护士压力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 2006, 20 (3) :190-192.

[2]马淑香, 崔利军, 侯安营, 等.低年资精神科护士职业焦虑及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9, 17 (8) :933-934.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1:213-214, 223-224.

[4]王高华, 黄永兰, 肖祖芬.护士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 9 (4) :27-29.

[5]李凌江, 杨德森, 郝伟.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5, 7 (4) :52-54.

[6]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泌尿外科的住院病人34例, 均经过磁共振成像 (MRI) 、膀胱镜及静脉尿路造影 (IVU) 检查确诊为膀胱癌;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原位癌16例, 乳头状癌11例, 扁平或斑块状浸润癌7例;复发病人11例;单发肿瘤26例, 多发8例;移行细胞癌31例, 乳头状瘤3例;病史1年~6年;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20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 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6例;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量表进行量表评分[2]。在自评者评定以前, 让病人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含义都弄明白, 然后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采用无记名作答。病人均在术前1 d或2 d内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术后2周内再次填写SAS、SDS。

1.2.2 评估标准

对中国正常人1 158 例常模研究结果显示, 该SAS常模为29.78分±0.46分, 超过此范围为焦虑, SDS常模为41.88分±10.57分, 超过此范围为抑郁[3]。

2 结果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做好入院指导, 使病人熟悉和适应病房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沟通。根据病人心理特点及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安慰、疏导。膀胱切除术属较大的手术, 病人担心手术或麻醉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加上术前的介入化疗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等, 病人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 首先与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在治疗前认真详细地向病人讲解治疗的目的、操作程序、优点、药物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 使其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增强信心, 减轻负性心理, 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认真解答病人的疑问,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手术, 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禁止吸烟、饮酒, 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排痰练习, 防止术后肺部感染;完善术前检查;预防感冒;实施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病人术前3 d进无渣饮食;术前清洁灌肠。

3.2 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手术前心理护理, 充分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 自病人住院时起与病人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用SAS量表进行客观、量化、全面的评定分析, 评估焦虑程度, 分析焦虑原因, 了解手术次数, 制订相应的护理宣教方案, 采用个别讲解、看录像、与手术成功病人交流等形式, 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并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及心理疏导, 特别是对再次手术病人采取主动、热情的态度, 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膀胱内灌注治疗护理

膀胱化疗药物膀胱灌注, 因总体次数较多, 病人不易接受, 需要向病人做好解释, 说明化疗药物灌注是膀胱肿瘤后续治疗的重要措施, 讲解灌注的目的、意义、方法、配合要点及灌注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对保密性治疗的病人要特别注意解释方法, 使病人既能接受又达到保密的效果。胱肿瘤病人情绪波动较大, 有的甚至丧失了治疗信心,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应抱有极大的同情心,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耐心细致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使病人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 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预防膀胱肿术后复发一直是泌尿外科治疗的重点。膀胱内灌注治疗是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复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根除现有肿瘤, 防止肿瘤复发, 阻止肿瘤向基层浸润及向淋巴、远处转移。要详细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目的、程序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药物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并且介绍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成功的病例, 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告知病人定期复查的指证、时间、内容、化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病情变化的观察方法及与医生联系的方法等。嘱病人应定时到医院复查治疗, 使病人了解坚持治疗和复查的重要性, 不要因暂时无症状而放弃继续治疗和复查。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内容及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疾病康复, 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保留膀胱病人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到能憋尿2 h可行抗癌药物灌注;多饮水, 每日尿量达2 000 mL~3 000 mL, 起到内冲洗的目的。

3.4 膀胱痉挛性疼痛护理

膀胱逼尿肌为平滑肌, 对化学、牵拉刺激敏感, 血块、尿管刺激、手术创伤均可引起膀胱痉挛。膀胱痉挛病人出现强烈尿意, 肛门隐胀, 下腹痉挛性疼痛, 膀胱冲洗速度减慢, 甚至发生逆流, 冲洗液血色加重。应安慰鼓励病人, 指导其呼吸, 放松会阴部肌肉, 适当应用解痉、止痛剂, 如山莨菪碱、盐酸黄酮哌酯等, 还可按摩病人足底膀胱穴[4]。

3.5 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3.5.1 出血

对于出血主要是注意观察并找出原因, 对症治疗。术后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以判断出血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防止大出血的发生。术后注意休息, 避免用力排便。对已有便秘者可及时用开塞露注肛, 以预防术后便秘, 以防因过度用力而继发性出血。

3.5.2 伤口感染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化脓, 以便及时引流, 术中伤口污染时要及时更换手术用物, 并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及伤口部位, 手术前后注意提高机体抵抗力, 术后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3.5.3 肺部感染

术后受凉、感冒以及乙醚麻醉作用, 均可使气道黏膜受刺激或感染, 致病人免疫力下降, 使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术后病人不敢咳嗽、翻身, 使呼吸活动受限。可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并采用抗感染、支持疗法、超声雾化吸入、蒸汽吸入、祛痰药物、氧气吸入等, 严重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以利于痰液顺利吸出和抢救。

4 小结

本次调查显示, 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 与病人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对生命担忧及对疾病的预后有顾虑有关。疾病越严重, 手术规模越大, 对机体的创伤越大, 病人的不良情绪也相对较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人员已逐渐认识到病人术前的身心状态会影响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护理人员根据手术前病人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提高了病人的认知能力, 并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4], 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积极配合手术, 起着药物难以取代的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 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手术前后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值, 表明病人在手术前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手术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分值较术前低, 说明术前的焦虑、抑郁重于术后。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膀胱肿瘤病人手术前焦虑普遍存在, 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关键词:膀胱肿瘤,焦虑,抑郁,护理

参考文献

[1]孙志熙, 慈健, 刘屹, 等.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再发肿瘤的原因及处理[J].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 (3) :215-216.

[2]何述萍, 李惠玲, 田景芝.膀胱全切病人抑郁状况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6) :5.

[3]孟春英.膀胱肿瘤病人电切术前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 2008, 14 (6) :783-784.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篇5

关键词:适应,心理学,抑郁,焦虑,对比研究,青少年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在心理应激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与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2,3]。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症状是青少年学生的常见情绪障碍[4,5],不仅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生活学习,还会增加物质滥用的风险,甚至引起自杀等严重后果[6,7]。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笔者对绍兴市初中、高中、大学在校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绍兴市1所省属大学、2所初中(城、乡各1所)和2所高中(城、乡各1所)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收回有效问卷2 348份。其中城市学生1 091名(46.5%),农村1 257名(53.5%);男生1 126名(48.0%),女生1 222名(52.0%),初一学生373名(15.9%),初二学生380名(16.2%),高一学生473名(20.1%),高二学生404名(17.2%),大一学生395名(16.8%),大二学生323名(13.8%)。平均年龄为(16.21±2.53)岁。

1.2 调查工具

1.2.1 应对方式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8],条目的设计参考Folkman方法,反映个体具有特质属性并与健康有关的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2个方面,各包含10个条目,分别计算积极和消极应对的得分。本研究将积极应对分为3个级别,即:Ⅰ级为≤26分,Ⅱ级为27~36分,Ⅲ级为≥37分;消极应对也分为3个级别,即:Ⅰ级为≤19分,Ⅱ级为20~30分,Ⅲ级为≥31分。

1.2.2 抑郁、焦虑症状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8,9]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8,10]进行评定。SAS和SDS均包含20个项目,评定分为1~4级,按最近1周以来的实际情况评分,20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分。本研究以标准分≥50分为界值,评估有无抑郁、焦虑症状。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要求按统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并承诺调查信息严格保密,只作整体分析之用。在调查员的指导下于上课时间集中完成,并当堂收回问卷,经质控人员核对后交专人保管。

1.4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逻辑纠错无误后,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评定结果

学生PC平均得分为(30.59±8.22)分,NC平均得分为(22.76±7.25)分。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

2.2 抑郁、焦虑症状检出情况

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总检出率分别为42.0%,12.3%。其中男生抑郁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7,P<0.05);女生焦虑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4,P<0.01)。抑郁、焦虑症状在不同年级间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1,P<0.01;χ2=11.185,P<0.05)。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5)。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应对方式评分与抑郁、焦虑评分间的相关性

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抑郁、焦虑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543,-0.301,P值均<0.01),即积极应对是抑郁、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抑郁、焦虑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0.357,P值均<0.01),即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2.4 不同应对方式水平的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

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随着积极应对方式评分的升高而降低,检出率在不同评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反,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随着消极应对方式评分的升高而升高,检出率在不同评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见表3。

3 讨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中。初中、高中学生面临日趋加剧的升学压力,而大学生则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无疑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通过文献综述,我国青少年学生抑郁症状报告率为20.0%~45.0%[11,12,13,14],国外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报告率为9.0%~52.0%[15,16,17]。本次调查显示,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2.0%,提示绍兴市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2.3%,低于大连市青少年(24.5%)[18]、哈尔滨市中学生(男生37.3%,女生33.8%)[19]和广州市大学生(16.16%)[20]。目前,关于抑郁、焦虑症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种族、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之间差异等所引起的。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2011年8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56例, 治疗前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基底节脑梗死或脑出血, 发病就诊时间为48h内, 无意识障碍这入选, 将筛选出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脑血管病常规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组 (治疗组) 28例, 其中男女比例女14例, 男14例, 性别比例男女为1∶1, 年龄33~70岁。平均 (58.7±5.6) 岁, 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24例, 男13例, 女15例, 性别男女比例为1.0∶0.9, 年龄35~72岁, 平均 (58.7±4.7)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病部位, 病损严重程度, 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意义。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CT证实[3]。抑郁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片修订本CCDM-II-R的有关标准[4]。

1.3 评定内容和方法

血管病的常规治疗, 稳定血压, 调节血脂, 控制血糖, 加用脑活素, 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脑循环, 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 物理疗法, 矫形器的应用及传统的康复治疗, 康复心理治疗, 每周三次, 每次1h, 采用行为—认知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和放松疗法, 并与治疗前后的15周, 45周用Zung简易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5]。

1.4 康复心理治疗

1) 行为-认知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评估病人的焦虑水平, 分析造成病人焦虑的原因, 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 争取患者的合作, 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卒中的治疗效果, 对患者主动的康复行为给予充分肯定, 强化其积极治疗的态度和行为, 使之主动配合治疗[6]。

2) 人本主义的治疗, 对患者寄予高度同情心, 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 或提供支持、知识、保证等, 同时改善环境, 尽量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因素, 动员家属、朋友等多关心, 体贴, 支持患者, 协助患者尽可能的早期回归社会。

3) 放松疗法, 有时焦虑的产生, 并非由外界刺激, 而是因为自身应对方式不良,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调节, 帮助患者认真评估当前的应对方法是否适当, 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 并及时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纠正患者不正确认识, 可能使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

1.5 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t检验, 以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由表1可见, 24例配合心理治疗组的患者15周后焦虑情绪略有改善 (P<0.05) , 而45周后情绪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后的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 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脑卒中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所产生的心因性反应, 二是脑卒中对脑的直接损伤结果, 其中以第一种情况多见。脑卒中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使患者产生无用感和包袱感,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 而焦虑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和将来的预后影响很大。目前国内对卒中后的焦虑抑郁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认为其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早期康复[7], 使致残率增加, 而康复心理治疗就是利用心理因素对病理过程的影响, 以及心理和生理、机体和环境辩证统一的原则, 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状态的方法。及时给予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 人院时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在康复训练开始后, 客观正确地判断功能恢复的预后。宽容的对待患者, 对于患者来说, 漫长的康复训练是痛苦的, 对功能恢复的迫切期望以及肢体活动功能是否可以恢复已使患者较长时间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 护士应理解这种情绪反应, 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耐心听取患者的苦恼和抱怨, 让患者倾诉内心不快。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抑郁患者表现, 针对具体原因给予解决, 必要时通知医生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防止发生自杀心理和行为。对患者采取早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努力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能有效的减轻焦虑抑郁, 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康复的信心, 使患者重新认识自己, 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增强自信心, 早日回归社会[8]。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 1995, 29 (6) :381-383.

[2]Pohjasvaara T, Vataja R, Leppavuori A, et al, Depression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 long-term functionaloutcome post-stroke[J].Eur J Neurol, 2001, 8:315-319.

[3]秦绍森, 胡夏生, 文诗广.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医学, 2000, 24 (4) :292-293.

[4]张鲁诚, 宋世庆, 王承莲, 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2002, 80 (6) :375-376.

[5]单培彦, 曹丽丽, 迟兆富, 等.卒中后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 2002, 21 (4) :292.

[6]苏占清, 翟黄敏.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初步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 2 (4) :206-208.

[7]苏占清, 康冰, 邵伟波, 等.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的临床研究[J].现代康复, 2001, 5 (2) :20-21.

肠道与抑郁症、焦虑症 篇7

关键词:脑卒中,害怕跌倒,跌倒效能,焦虑障碍,抑郁障碍

害怕跌倒 (FOF) 指个体在进行某些活动时为避免跌倒, 出现的自我效能或信心降低, 老年人群尤为常见。FOF一方面会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活动的效能信心致跌倒频发, 另一方面FOF导致的减少或害怕活动使老年人社交孤立、社会认同受到损害, 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笔者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FOF的现状及其与伴发抑郁焦虑状态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和九八医院在2015年10—12月, 收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 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既往无智力障碍, 能独立或在他人帮助下行走, 能理解量表内容并自愿接受调查评估。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疾患, 严重沟通障碍等及非湖州常驻居民。按是否存在FOF, 分为FOF组29例与对照组31例。

FOF组男14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75.1±7.3)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 (20.7%) , 初中12例 (41.4%) , 高中5例 (17.2%) , 大专及以上6例 (20.7%) 。婚姻状况:已婚22例 (75.9%) , 丧偶7例 (24.1%) 。职业性质:体力劳动14例 (48.3%) , 脑力劳动15例 (51.7%) 。脑梗死26例 (89.7%) , 脑出血3例 (10.3%) 。合并慢性病21例 (7 2.4%) , 首次发病11例 (3 7.9%) , 病程小于半年10例 (34.5%) , 近一年有跌倒情况16例 (55.2%) , 有使用辅助器7例 (24.1%) 。

对照组男16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76.1±6.4)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 (22.6%) , 初中11例 (35.5%) , 高中水平6例 (19.4%) , 大专及以上7例 (22.6%) 。婚姻状况:已婚26例 (83.9%) , 丧偶5例 (16.1%) 。职业性质:体力劳动14例 (45.2%) , 脑力劳动17例 (54.8%) 。脑梗死27例 (87.1%) , 脑出血4例 (12.9%) 。合并慢性病22例 (71.0%) , 首次发病13例 (41.9%) , 病程小于半年14例 (45.2%) , 近一年有跌倒14例 (45.2%) , 使用辅助器8例 (25.8%) 。1.2调查方法 (1) Zu ng焦虑自评量表 (S A S) :量表包括20个条目, 采用Likert 4级评分, 每个条目记为1~4分, 总分80分。<20分表示无焦虑;20~35分有适度焦虑;36~40分有中度焦虑;41~80分有重度焦虑。 (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包括7个因子共24个条目, 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 每个条目记为0~4分。<8分表示无抑郁;8~20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1~35分为肯定存在轻中度抑郁;>35分则可能为严重抑郁。问卷填写前由工作人员解释本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不记名填写, 工作人员当场检查问卷, 若有遗漏提示补充;不能填写者由工作人员按照调查对象意愿填写, 当场收回。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2.1 两组焦虑情况 (表1)

FOF组焦虑发生率9 6.7% (28/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 (24/31) 。

2.2 两组抑郁情况 (表2)

FOF组有或可能有抑郁发生率93.1% (27/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 (26/31) 。

3 讨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上的老化和身体机能障碍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活动能力减弱, 导致活动受限, 患者常伴有FOF。因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下降, 老年患者活动时FOF而限制自身活动, 使其情绪沮丧、低落, 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同样, 焦虑抑郁情绪会反作用影响FOF, 形成FOF-焦虑抑郁-FOF恶性循环, 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结果显示, 60例中存在焦虑障碍52例, 存在抑郁障碍53例。FOF和焦虑抑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和平衡能力, 导致活动受限、躯体功能下降和心理负担加重。这些情况过重, 会使老年人很少或几乎不参加活动, 造成其社会认同的损害和社交孤立。本文结果也证明, FOF组无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非FOF的对照组, 且焦虑抑郁更严重, 说明FOF的存在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增加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加重其严重程度, 不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降低和减轻FOF关键在于提高老年人活动时不跌倒的信心和身体平衡能力。常用的FOF运动康复方案不仅有肌力和平衡力的康复锻炼项目如奥塔戈运动项目, 也有如瑜伽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保健项目, 临床已经开展的脑卒中常规康复项目对减轻FOF也有显著效果[1]。选用具体的运动项目时, 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病情特征, 也要在专业指导的基础上鼓励老年人坚持长期、有效和规范的系统练习。FOF和焦虑抑郁障碍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 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老年人孤立孤独而致。因此建议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 鼓励其去公园、活动中心等参加一些老年团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 对缓解FOF和焦虑抑郁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编码协作通信下一篇:作文教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