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方法论文

2024-05-23

验光方法论文(共7篇)

验光方法论文 篇1

摘要:目前我国儿童近视眼的概率越来越高, 儿童眼睛近视之后, 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散瞳检影验光。本文首先介绍了实验的对象以及实验方法;其次概述了实验的结果, 文章最后针对结果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为儿童近视眼检影验光医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近视眼,散瞳检影,验光方法,探讨

为有效的缓解儿童近视眼越来越高的患病率, 提高儿童保护眼睛的意识, 经常采取检影验光的方法来矫正儿童视力。检影验光的方法虽然有很多, 通常都是使用阿托品来麻痹睫状肌的方法, 这种方法弊端比较明显, 比如操作步骤繁多, 而且药物作用时间比较长, 最重要的是有些儿童患者出现了副作用。所以说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儿童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一、散瞳验光概述

散瞳验光的实质是放松由于眼肌长时间的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疲劳, 从而得到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散瞳验光是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 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验光。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 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 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 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 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文从门诊就诊中的众多近视眼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患者, 患者年龄在4-16周岁, 90例患者共180眼, 从检查报告中我们发现这其中有145眼处于单纯近视, 并没有其他症状, 而剩余35眼近视的同时还伴随着散光。

2方法

将这90例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三组, 第一组4-9岁;第二组10-14岁;第三组14-16岁。首先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 每个5分钟进行一次实验, 持续4次, 最后一次实验20分钟之后, 对上述患者进行检影验光并且将验光结果登记在案, 等到患者的瞳孔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之后, 再使用阿托品滴眼液进行实验, 每次实验3次, 持续3天, 之后进行验光并且结果记录在案。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次验光应该由同一个医生进行, 避免因为医生不了解情况而出现误差, 影响实验效果。实验结果主要是以第一次试验所得屈光度为准, 所使用的复方托品酰胺不超过0.50D满足要求, 大于则不符合要求。因为实验中有散光的患者, 所得的散光屈光度计算的最终结果都加到近视屈光度中。之后要求再选择出30例患者作为第四组, 其年龄主要在10-14周岁, 其实验的方法与上述相同, 最后实验结束之后, 分别在20分钟以及60分钟之后进行验光, 将两次验光的结果进行对此, 如果实验中患者这两次的屈光度相差不超过0.50D即为合格, 而超过这个数值即为不合格。

三、结果

第一组两次验光结果符合35眼, 符合率为58.33%, 第二组两次验光结果符合56眼, 不符合4眼, 符合率93.33%, 第三组两次验光结果符合58眼, 不符合2眼, 符合率96.67%。统计学分析, 第一组与第二组之间没有非常显著差异, 第二组与第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第四组中两次检影验光符合者57眼, 符合率95.00%。不符合者5眼, 占5.00%, 表现为1小时检影验光屈光度增加。

四、讨论

验光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眼睛的屈光状态以及程度, 进而为患者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使患者更加健康的使用眼睛, 保护眼睛。验光的分类方法有很多, 如果按照目的来分为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诊断性验光;第二个类型是配镜验光, 通常青少年患者都属于这个类型;第三个类型是普遍调查验光, 这种验光类型也被称为流行病学的验光;如果按照方案来划分, 可以将其范围四种验光类型;第一个类型是主观验光, 也就是说是患者主动要求验光, 以了解眼睛的屈光情况;第二个类型是客观验光, 患者没有主动的要求, 但是因为实验等原因, 患者主动配合验光;第三个类型以及第四个类型分别是动态以及静态眼光法。本文笔者所进行试验从目的上来划分属于配镜验光, 而从方法上看属于客观验光法。

人眼调节力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越低, 本文使用的散瞳验光的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通过药物使睫状肌处于麻痹状态之后, 进行检影, 而这其中使用的比较多的药物就是复方托品酰胺, 本文在第一次实验中所使用的滴眼液就是属于这个类型, 作为新型的散瞳剂, 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有两种:第一种是托品酰胺, 其主要的含量是0.5%;第二种是新福林, 其主要的含量是0.5%, 这种新型的散瞳剂我国是在1982年研制成功, 至今使用已有30多年, 相关的技术都比较成熟, 也具有大量的临床经验, 因此选择这种药物进行实验比较安全可靠。这两种构成成分,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副交感神经, 这里所指的交感神经主要是阿托品样;而后者的主要功能是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这里所指的脚感神经主要是在肾上腺素上, 因此能够使睫状肌很快处于麻痹状态, 之后也能够非常快的使睫状肌从麻痹状态中恢复过来, 进而缩短实验周期, 总结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第二组以及第三组患者使用复方托品酰胺也使用阿托品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差异, 而第一组实验对象的差异则比较明显,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是因为第一组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小, 其眼睛的调节能力比较强, 复方托品酰胺也就起不到应有的麻痹效果。所以在配镜时, 要根据年龄来选择散瞳剂, 10周岁以上近视眼患者可以使用复方托品酰胺;而10周岁以下的患者就需要使用阿托品。

通过上述的实验对比发现, 如果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剂, 5分钟进行一次滴眼, 并且连续4次, 验光时间要距离最后一次滴眼20分钟最佳。如果托品酰胺的含量是1%, 其麻醉作用要在30分钟之后才能生效, 生效时间大约在40分钟, 如果托品酰胺含量是0.5%, 麻醉睫状肌的时间与前者相比比较短。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 最后一次滴眼20分钟之后进行效果, 1小时之后在进行验光眼睛的屈光度不仅不会改善, 还会加强, 这主要是因为持续时间比较长, 药物功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眼睛的调节一部分的调节功能已经恢复。

参考文献

[1]饶小娟, 甘宇业, 兰长骏.混合影动检影的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4 (04) .

[2]焦国防, 杨微波.小瞳孔视网膜静态检影时注视视标颜色的探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5 (05) .

验光方法论文 篇2

一、关于验光镜片箱的含义

对于验光镜片来说,它通常用来检查人们的眼睛是否存在屈光、斜视以及其他的眼科问题,验光镜片是镶嵌在镜片箱里面的,对于任何一个镜片箱来说,它是由许多不同的验光镜片所组成起来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验光镜片箱可以检测人的研究是否有屈光状态的存在,对人眼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判断他们的眼睛有没有弱视、斜视以及眼科方面的问题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眼检测是不是准确,取决于验光镜片箱的精确度以及它的使用性能,所以一定要确保验光镜片箱的准确度是达到标准的,只有当它的准确度达到标准一会,才能够用来进行检测。

二、关于不同种类的辅助验光片

对于辅助验光镜片而言,它所涵盖的材质有很多种类,例如黑片、磨砂片、半磨砂片、平光片等等。这当中的黑片是不透光的,在对人眼进行视力检查的时候,要对用黑片来遮挡住另外一只没有被检查的眼睛,这也就要求黑片一定要满足不透光的要求。

而对于磨砂片来说,它是属于一种半透明的盖片,磨砂片一般在这2种情况下使用,即为幼儿视力检查,以及室外视力检查过程使用,它的作用代替黑片,这也就要求磨砂片一定要满足不透过直射光的要求。而对于半磨砂片来说,它则是一半是磨砂的,另外一半则是透明的,半磨砂片通常被用来检查双眼的神经功能,半磨砂片的光面必须和磨砂片一致,这2个半圆之间的误差上下不能够超过0.5毫米,它的界线也一定要保证是平直的。

对于针孔片来说,它是指黑色片里面带有小孔的镜片,当人眼检测完了裸眼视力以后,还要把针孔片放在被检测的那个眼睛的前面,让其通过这个针孔来看视标,假如使用针孔后视力变得更加好了,那么这说明该眼睛存在着屈光不正的情况,那么可以对其使用镜片来进行调整,否则则表示视力没有屈光不正的情况,不需要对其进行校正。对于针孔片中心的通管孔直径也是有要求的,它的大小一般是1±0.5毫米,针孔一定要保证其是比较圆滑的,并且孔外这部分是要保证不能够透光的。

除此以外,辅助验光镜片还包括很多其他不同的种类,例如平光片、裂隙片以及马氏杆片等等,本文中不再做详细的讲解。

三、关于不同种类滤光片的检定方法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不少验光镜片箱内不同种类滤光片的质量并未满足要求,尽管检定结果表明滤光片的顶焦度是符合要求的,不过滤光片的颜色却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很难满足日常的需求。必须要要尽快的提升各个种类的滤光片的质量,以保证其能够满足正常的检测需求。针对滤光片检定项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检定滤光片外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查看镜片表面是不是光滑的,滤光片的镜片表面不能够有任何的毛刺或者尖角,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让使用者受到物理性的伤害。此外,滤光片也不能够有任何的裂缝或者较为明显的变形的地方。镜片也必须是能够稳固的固定在镜圈上之上,它必须要整整齐齐的镶嵌好,且没有存在任何的松动迹象。

第二,在对顶焦度进行检查的时候,要把滤光片的刻字片这一面朝上,然后在焦度计测定的支座上面放置滤光片,在移动被检镜片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分划板的十字线和镜片的成像中心能够重合,让棱镜度的示值能够达到最小值。如此操作所得到的度数则是滤光片的棱镜度、柱镜度以及球镜度,它们的偏差度一定不能够超过±0.03Δ。或者把被检镜片放置在在仪器支座的上面,慢慢的把镜片进行移动,确保水平方向上以及垂直方向上棱镜度的实质能够达到最小值,那么这个时候仪器上所显示出来的度数就是滤光片的顶焦度。

第三,在进行镜片颜色检查的时候,可以使用一种最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使用投放Worth四点视标。这个方法较为的简单和易于操作,具体的操作包括,在通过红色滤光片的时候,能够看到上方红色视标以及下方白色圆点视标所显示出来的颜色是红颜色的,那么这也就表明了这个滤光片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显示出来的不是红颜色那么就表明滤光片则是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第四,在对光学中心位移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参考相应的标准。在进行检定的时候,通常是以镜圈几何中心位置的棱镜度,来体现出具体的光学中心位移。在检查的时候,一定要确保镜片的几何中心能够和仪器支座的几何中心重合,之后在慢慢将镜片进行移动,尽可能的让垂直方向上的棱镜度达到最小值,然后在将水平方向上的棱镜度调到最大值,这样仪器在水平方向上测出的棱镜度,就被称为是检镜片的光学中心位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现在的验光镜片箱的检定规程当中以及对不同种类镜片提出了明确的性能要求和检定方法,然而对辅助验光镜片中的不同滤光片检定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不能够确保滤光片的质量达到要求,那么自然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检测人员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辅助镜片的重要性,增加对于镜片的监管力度,不断的完善检定的方法,让辅助镜片的作用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钱骥.检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计量学院,2012,24(8):82.

[2]陶瑛,康玉霜,张际平,等.验光镜片箱中各类滤光片的检定方法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42(2):71.

[3]陈岭.有关干涉滤光片检定的几个问题[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33(12):160.

验光方法论文 篇3

民航招飞对受检学生的视力及屈光度有严格的界定[1],即在无相关干预条件下裸眼视力不低于0.3,且屈光度小于等于±3.00 D,散光小于等于±2.00 D,屈光度检查在民航招飞中具有重要地位。检影验光一直是民航眼科屈光检查的主要方法,其特点是结果准确、稳定性高,但该方法属人工操作,对技术要求高,检查时间长,制约大规模飞行学员的入校复检工作。近年来,电脑验光仪的精度不断提升,以其快捷、易操作等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用美多丽-P滴眼液使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差别,进而判断电脑验光的准确性,以期为民航招飞复检眼科验光工作找寻快速、便捷的方法。现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0—11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入校复检的准飞行学员550人(1100眼)纳入研究,年龄(18±1.3)岁,均为男性,满足初检招飞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低于0.3,且屈光度小于等于±3.00 D,散光小于等于±2.00 D,所有受检者无屈光矫正手术史、OK镜佩戴史及相关可能引起屈光改变的眼科疾病。

1.2 检查方法

所有受检者用美多丽-P滴眼,每隔5 min滴1次,共3次,最后1次滴药后30 min,以瞳孔直径大于6 mm或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认为睫状肌已充分麻痹[2]。先用Topcon KP-7100进行电脑验光,采用“全显示”的打印模式,测量3次取平均值,再用带状光检影镜进行检影验光,所有电脑验光由笔者一人完成,检影验光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球镜值比较:电脑验光数值偏负,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柱镜值比较:电脑验光数值偏负,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柱镜轴位比较:电脑验光数值略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屈光检查是民航招飞体检中的重要项目,结果准确与否,对飞行学员准入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民航招飞屈光检查一致沿用视网膜检影的客观方法,该方法运用共轭焦点原理,根据视网膜影动来判断被检眼的远点,进而确定该眼的屈光类型及其屈光度数。自1859年Willian Bowman发现视网膜特殊的反射运动,视网膜检影便逐渐成为屈光检查的重要手段,并被认为是目前最成熟、最客观的测量屈光不正的方法。但是,检影验光对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繁琐、效率较低、容易造成疲劳状态下的人为误差[3],制约大规模的飞行学员入学复查工作。近年来,电脑验光仪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其便捷性得到一致认可,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本研究选用的Topcon KP-7100型电脑验光仪,采用红外线为光源,双针孔原理设计视标,并与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相配合,附加自动雾视调节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等特点。

关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的对比研究,国内外文献屡有报道,结果不尽相同。Jorge J等的研究显示在对球镜度数的检测上,检影验光法比电脑验光法更为准确,两者差值在±0.50 D以内的受检者仅占75%;昆明儿童医院夏红玉等[4]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后,对比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两者亦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控制相关条件后,一致性明显增多;沈空体检队王磊等[5]研究显示散瞳后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结果大致相同;南方航空徐静等[6]研究发现散瞳后手持电脑验光仪与检影验光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招飞屈光检查中具备应用价值。

本研究在探讨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对比研究的同时,揭示了我国民航飞行学员的屈光状态,即轻度偏负的倒“U”形分布,两者比较电脑验光呈轻度近视化,但球镜值、柱镜值及柱镜轴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研究对象是参加民航招飞初检合格的准飞行学员,其屈光度不超过±3.00 D(球镜当量)和或散光两轴相差不超2.00 D,属轻度屈光不正或正视范畴;(2)受检者平均年龄为(18±1.3)岁,屈光状态已趋于稳定,且为充分散瞳后检查,避免了睫状肌调节干预作用,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3)科技的进步使得电脑验光仪测量精度不断提升,更加接近受检者的真实值,仪器的规范操作亦是保证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结果一致性的关键一环;(4)药物散瞳作用的局限性,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及电脑验光仪本身的设计缺陷可能是造成电脑验光结果轻度偏负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招飞复检过程中,睫状肌充分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在球镜值、柱镜值及柱镜轴位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持,鉴于电脑验光的便捷性与准确性,建议在以后的招飞复检工作中尝试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H/T 7013-2006.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格检查鉴定规范[S].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6.

[2]胡健艳,沈星华,管怀进,等.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J].眼科,2010,19(6):406-409.

[3]褚仁远,瞿小妹.应该大力加强对“医学验光”的研究与实施[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6):401-402.

[4]夏红玉,许江涛,马艳玲,等.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比较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2032-2033.

[5]王磊,周星.电脑验光在招飞体检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25(4):198.

浅析如何科学验光配镜 篇4

一、科学验光配镜法概述

医学验光与普通验光相比, 差距甚大, 普通验光配镜的目的只是为了看清楚, 由于未考虑视功能的其他方面, 则容易出现视疲劳, 头晕等症状, 导致近视加深。而医学验光配镜不仅仅是提高视力, 其强调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验光, 是眼镜和眼睛的协调使用, 是双眼视觉功能的提高, 除了精确检查每只眼的屈光度数外, 还必须检查双眼平衡、眼位、调节力、瞳距等, 不但精确度高, 科学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还要达到舒适, 对眼起到保健治疗作用。它针对的主体是人而不仅仅是眼球, 根据各个配镜者不同情况, 将传统的验光与眼部检查密切结合, 更注重眼部视觉功能判断, 按照综合检查结果正确评估视觉功能和屈光状态, 给予合理的屈光矫正处方及视觉功能训练方案, 从而达到配镜科学、持久、舒适、美观的质量标准。由于自身调节作用可使验光结果有误差, 所以配镜应该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

1、散瞳验光主要用途

(1) 12岁以下的小孩, 由于调节作用很强, 如果不散瞳, 验光度数的误差会很大;

(2) 某些诊断性验光, 眼底及屈光间质检查均正常, 而视力较差, 需要用验光的手段来排除有无屈光不正的问题时, 需散瞳验光;

(3) 12~40岁的屈光不正病人, 原则上第一次都要散瞳验光, 第二次换镜时, 如屈光度数改变不大, 散光也不明显时, 可根据原镜的度数进行小瞳孔验光后加减;

(4) 对比较复杂的屈光不正, 如度数比较大的远#近视散光, 混合散光, 高度近视, 高度散光等, 需进行散瞳验光;

(5) 高度远视眼, 调节力也比较强, 最好也散瞳验光。

2、散瞳验光的主要优点

青少年近视, 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 它的主要优点是:

(1) 避免青少年睫状肌调节过强, 或松解调节痉挛, 使主观验光变为客观验光, 验出的度数更加精确无误;

(2) 避免了由于调节痉挛而产生的假性近视或散光$同时, 对假性近视也起到了治疗作用。

二、验光配镜的误区

1、视力下降一定是近视眼

引起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是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而一些眼病同样可以引起视力下降。如:先天异常、青光眼、斜视、眼底病变等。所以在验光前首先要进行眼部健康检查, 以排除单纯屈光不正以外的眼病。在排除了其它眼部疾病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在验光的过程中, 雾视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我们知道, 人的眼睛时刻处在调节状态, 只有充分的雾视, 眼睛得到完全的放松, 才可以得到准确的光度。14岁以下的青少年, 应该首选散瞳验光。这是因为青少年眼睛肌肉的调节能力强,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 由于肌肉痉挛可以造成一种近视的假象, 即假性近视。所以青少年刚刚出现视力下降时, 一定要到正规的视光中心进行系统的眼部检查, 散瞳验光, 以确定是否是近视还是散光或远视等。一定要弄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 同时排除假性近视, 不要轻易扣上近视眼的帽子, 在不该戴镜时戴上眼镜。

2、框架眼镜是最安全有效的选择

框架眼镜可以有效地矫正一些屈光不正。但框架眼镜不是万能的, 它有很多缺陷, 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的患者如采用框架眼镜, 看到的物像明显缩小、放大或变形, 只能通过镜片中央视物, 视野严重受限变窄, 而且镜片明显增厚、加重, 给鼻梁、太阳穴造成极大负担;高度屈光参差的患者, 即双眼光度相差2.50D以上, 双眼成像大小形态相差较大, 在大脑中无法融合成一个像, 就会出现头晕、头疼、极度不适, 这时只能牺牲光度较高的一只眼, 这样不但无法形成良好的双眼视觉, 还会使光度高的一只眼逐渐形成弱视、斜视。至于眼镜框给容貌外观造成的改变、给运动带来的不便等等, 更是框架眼镜无法解决的矛盾。针对以上种种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是一种矫正视力的高科技产品,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矫正视力, 更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舒适。

三、配镜后的不适表现

1、视错觉

视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 与视觉的心理因素有关。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主观努力无法克服, 只要条件具备, 它就会产生。这种视觉现象非常有趣, 有时相同的视信息会有不同的视感觉, 有时不同的视信息会有相同的视感觉。顾客时常会诉说一些莫名的症状, 比如:戴镜后有时感觉物体变远, 有时感觉物体变近;眼镜配戴水平但就是感觉一高一低, 近视眼戴眼镜感觉眼球变得突出或凹陷等等。视错觉的现象也表明了视觉并非简单的再现外界的物理空间。

2、眼镜的局限性

眼镜架在鼻梁上, 镜架与头部同步运动, 由于眼球转动的相对独立, 视线 (视轴) 不能总是与眼镜片的主光轴重合, 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轴外像差的变化及棱镜效果, 以及双眼镜片不同区域棱镜效果的对称性等问题, 这些都是眼镜自身克服不了的光学缺陷, 只能靠使用者通过适应性训练解决。

四、配镜后如何科学戴镜

1、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包括学前班儿童) 患近视眼经散瞳检查屈光度在中度以上, 部分病例可能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外斜视, 这类近眼配镜后, 必须经常配戴并需半年复查一次。对于弱视, 双眼视力不平衡者, 除常配戴矫正眼镜外, 还需配合遮盖法治疗。

2、青少年轻度近视, 可在看远时戴镜, 看近时取下。中高度近视无论远看和近看都必须长期戴镜。这个年龄戴镜, 有不少家长认为“眼睛屈光度会越戴越深”, 其实近视度数的加深主要取决于用眼卫生, 而与戴不戴眼镜没有关系。

3、青年患者如为近度近视, 没有自觉症状, 由于调节力强, 可以暂时不必戴眼镜, 但假如近视度高, 严重影响视力仍需配戴矫正眼镜。

参考文献

[1]徐广第.眼科屈光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343-346.

[2]汪芳润.近视眼[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129-143.

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方案分析 篇5

验光镜片箱作为一种计量工具, 有一套完整的检测装置。那么, 怎样科学的解决装置的安全问题和测量的准确性。方案是必备的。计量保证方案能够发现正在检测的事物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并进行调整, 使误差缩小到符合国家标准和应用者需要。它以应用统计学为指导, 采用建立参数的方法进行控制。计量保护方案的具体流程如下。

要先将国家的具体标准输入到程序当中, 而后在设备体内形成参数, 当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的时候, 它的数据将会输入到设备当中, 与参数做比较, 最后得出是否符合标准的结论。可以说, 它的本质是一种传输系统。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方案:

首先, 要明确镜片的测量点。镜片有很多种, 球形、棱形、柱形, 每一种镜片的标准时不同的,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镜片选择准确的检定点。

其次, 要进行多次测量, 在测量前要开机一段时间, 使仪器处于适宜的状态, 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对每一个镜片的测量位置要进行重复测量, 大约在6次左右, 并且要进行记录, 比较每次的测量值。

还可以利用测量进行稳定性检定, 并在检测过程中传输标准值。

在测量过程当中, 会造成不同种类的差值, 通过不同的测量, 这种偏差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利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测出来的偏差被称之为组内标准偏差, 利用稳定测量方法测量出来的差值被称为组间标准偏差, 当然, 有的差值涵盖了以上两种差值被称之为合成标准偏差。他们各有各的计算公式和概念。对于镜片箱检定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检定顶焦度的误差。有由上文我们得知, 验光镜片分有三种, 球形镜片、柱形镜片、和棱形镜片。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镜片, 它只能具有一种镜片的特点, 也就是不能二者兼得。因此, 我们可以得知, 镜片的度数应该是受到控制的, 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但是, 在现实制作过程当中, 不可能做到完全达到标准, 所以检定误差值是必要的。球镜片的顶焦度标准值有正负2.5D, 正负10.0D, 正负20.0D三种, 棱镜片的有两种标准值分别为2.0△, 10.0△, 柱镜片只有一种标准值就是5.00D, 每一种镜片含其他镜片的数值不应超过±0.03D, 其中柱形镜片当中不能含有超过±0.06D的差值, 否则就是不合格的。举个例子来说, 检定一个柱形的镜片, 它的顶焦度为+3.56D, 其中包含了-0.05D的球形镜片的焦度, 在±0.06D的差值之间, 因此, 被检测的镜片就是合格的。

1、对于棱镜镜片度数最小值的检定

当镜片成像时的中心与分隔板的中心在一条线上的时候, 就能读出镜片度数的最小值。部分专业人永远在对镜片进行最小值检定的时候, 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也不理解为何要进行检测, 因此造成由此原因造成的不合格镜片所占的比例达到近一半的数量, 所以, 在测量当中, 要引检定起人员的注意, 加大与此项检定的培训。根据要求, 所有的柱形镜片的棱镜度数最小值要小于等于0.12△, 这样的镜片才算合格。

2、光学中心发生位置偏移的检测

镜片有两个中心, 一个是光学中心, 一个是几何中心。在正常标准情况下, 两样中心的距离就是所谓的镜片的度数。因此在测量的时候要保持精准, 支撑被检测镜片的支撑架也有几何中心, 它应该与被测量镜片的几何中心完全重叠, 然后测量镜片位移了多少。在这一工程中, 切忌用目测的方法, 因为这会导致误差的增加。, 完全有可能将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检定成合格, 或者是将合格的镜片划为不合格之列。正确而且常用的检定方法有三种:

(1) 标记法, 将两者的几何中心分别坐上标记, 使标记重合。这种方法是最为精准的, 但是不够方便, 比较费时费力。

(2) 利用数学和物理原理, 使两个几何中心的距离与镜片的半径相等, 再进行检定, 这种方法快速便捷, 在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3) 根据的镜片制作固定的工具, 将镜片可以固定在支撑的工具上, 再进行检定, 这一方法也是很可行的。

与此相关联的测量还有很多, 那么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镜片, 不应该再继续放在验光镜片箱中, 应该将其取出之后妥善保管, 并且予以重新调整, 改造成合格的镜片。

总结

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方案改变了传统的检定方法, 并且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它使检定的过程更加具有准确性和长期性, 使数据能够进行封闭环路的传输。还实现了无距离测量, 降低了成本, 减少了时间、人力的投入。验光镜片箱检定计量方案是全面的, 它不仅准确的测量还使整个的测量过程更加全面、科学、合理。

摘要:对于人的眼睛状态检查的一种非常常用而且普遍的工具就是验光镜片箱检定它的好坏和测量的准确度可以影响人们的身体、心理状况。本文对验光镜片箱进行深刻分析, 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 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验光镜,装置,计量方案

参考文献

[1]盛巍.焦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 (04) .

[2]丁冰.验光镜片箱中辅助镜片的作用及技术要求[J].中国计量.2007 (08) .

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方案探讨 篇6

关键词: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保证方案,测量不确定度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为了保证军队各级医疗机构所用的验光镜片箱量值准确、统一, 全军医用光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和各军区医学计量站都建立了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测量标准。此项标准建立以来, 各单位都是通过将主标准器焦度计送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方式进行溯源。

国家检定规程规定此项标准的检定周期为1年, 各军区医学计量站每年都必须送检一次,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焦度计属于精密光学仪器, 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 长途的搬运有可能造成仪器损坏。此外, 在中国计量院检定合格的仪器, 经过长途运输后计量特性有可能发生改变, 因此传统的溯源方式不能保证在两次溯源之间的时间段焦度计性能稳定。

为了更加合理地解决军队医学计量技术机构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的溯源问题, 在全军医学计量测试研究中心的具体指导下, 全军医用光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开展了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保证方案的研究。

1.2 计量保证方案简介

计量保证方案 (Measurement Assurance Programs, MAP) 就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对测量过程进行统计控制, 通过对“核查标准”和“传递标准”的测量建立控制参数。可定量地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相对于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的总不确定度, 并验证总不确定度小到足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从而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统一, 量值可溯源到国家基准。

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保证方案的实施过程, 实质上是在主持实验室与参加实验室之间形成一个闭环回路的量值传递系统, 其过程如图1所示。

参加实验室以顶焦度标准镜片为核查标准进行测量, 建立起过程控制参数, 并将测量数据报送主持实验室。主持实验室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确认其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然后, 主持实验室向参加实验室发放传递标准 (顶焦度标准镜片) , 参加实验室按要求接受量传, 并将测量结果报送主持实验室建立质控档案。最后, 由主持实验室向参加实验室签发计量保证方案 (测量过程) “在控” (或“失控”) 报告 。

2 操作流程

参加实验室应参照本操作程序进行测试。

2.1 测量点选择

(1) 球镜片选择顶焦度标称值为±2.5D、±10.0D、和±20.0D的标准镜片。

(2) 棱镜片选择棱镜度标称值为2.0Δ、10.0Δ的标准镜片。

(3) 柱镜片选择顶焦度标称值为5.00D的标准镜片。

2.2 重复性测量

(1) 开机, 仪器处于适当的测量状态。

(2) 针对每一个测量点, 连续测量一组 (6次) 核查标准值。

(3) 记录测量数据。

2.3 稳定性测量

(1) 针对每一个测量点, 一年内测量4组核查标准值, 每组测量6次, 记录测量数据。

(2) 测量方法同重复性测量。

2.4 传递标准的测量

(1) 开机, 仪器处于适当的测量状态。

(2) 针对每一个测量点, 连续测量一组 (6次) 传递标准值。

(3) 记录测量数据。

3 测量过程的建立及控制检验

3.1 组内标准偏差 (sw)

用连续测得的一组核查标准值计算出标准偏差sw是表征对核查标准测量过程的短期随机误差项, 即表征短期测量的重复性。

应用重复性测量测得的数据计算:

undefined

式中:Sw——组内标准偏差;

Cwj——第j次核查标准组内测量值;

undefined—核查标准测量组内平均值;

n——重复测量次数;

n-1——自由度。

3.2 组间标准偏差 (Sb)

组间标准偏差Sb表示测量过程的长期变动性, 是长时间内测量出的许多组核查标准值计算出的许多组内标准偏差的方和根值。以组间标准偏差表示长期稳定性。

应用稳定性测量测得的数据计算:

undefined

式中:Sb——组间标准偏差;

undefined—核查标准组间第i组测量的平均值;

undefined—核查标准组间测量平均值。

3.3 合成标准偏差 (Sc)

组内标准偏差与组间标准偏差的合成称为合成标准偏差Sc。

Sp=[ (Sw12+Sw22+…Swm2) /m]/2

Sc= (Sb2+Sp2) 1/2

式中:Sc——合成标准偏差;

Sb——测量值组间标准偏差;

Sp——m个组内方差的合并均方差。

3.4 测量过程的统计检验

建立过程参数后, 为了确保测量过程处于连续的统计控制之中, 要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对于一个测量过程只有t检验和F检验均在控, 才能认定该测量过程在控。

(1) t检验是一组测量对其单次测量的统计控制。

设统计检验量为tc。

undefined

式中, Ai为测量样品的测量值。

当tc≤3时为组内平均值在控, 否则为失控, 此时应查明原因, 予以处理。

(2) F检验是长期稳定性测量中对其一组测量的统计控制, 每组测量均应进行F检验。

设统计检验量为F,

undefined

若:

F≤Fα (v1, v2) , 则组内标准偏差在控, 否则为失控, 此时应查明原因, 予以处理。

式中:

Swj——第j组组内标准偏差;

Sp——除被检验组外的所有被统计组的组内标准偏差平均值 (合并标准偏差) ;

Fα (v1, v2) ——临界值

v1——被检验组的自由度;

v2——合并自由度;

α——显著度。

3.5 建立控制限并给出控制图

(1) 组内平均值控制图

对每个核查标准的所有测量数据按时间为横坐标, 测量值为纵坐标, 首次测量时间与初始算术平均值为原点, 绘制成图, 控制上限为为undefined, 控制下限为undefined, 构成该核查标准测量值的控制图, 如图2所示。

(2) 组内标准偏差控制图

以每组测量的标准偏差为纵坐标, 测量时间为横坐标, undefined为控制上限, 绘制出组内标准偏差的控制图, 如图3所示。

4 量值传递

参加实验室建立过程参数后, 在测量过程受控情况下方可使用传递标准进行量值传递。其方法为:球镜片传递标准TD, 由参加实验室作为未知被测样品测量, 测得值为XD, 则可得到测量值与传递标准值的偏差ΔD, 其值为:

ΔD=|XD-TD|

ΔD符合表1规定, 则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顶焦度测量结果受控, 否则为失控。

同样测量棱镜片传递标准TL, 测得值为XL, 可得到测量结果与传递标准值的偏差ΔL, 其值为:

ΔL=|XL-TL|

若ΔL符合表2规定, 则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棱镜度测量结果受控, 否则为失控。

5 不确定度评定

参加实验室测量传递标准的测量总不确定度为U, 其值为:

undefined

式中:Um——传递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由主持实验室给出;

Ur——工作标准测量传递标准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Uy——工作标准测量核查标准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参加实验室将传递标准测量结果报送主持实验室, 由主持实验室计算参加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 并签发计量保证方案 “在控” (或“失控”) 报告。

参加实验室测量过程处于“失控”情况时, 应立即查找原因, 改进后重新建立过程参数, 在过程参数处于受控情况下, 重新用传递标准进行量值传递。

6 结论

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方式相比, 验光镜片箱检定装置计量保证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 计量保证方案不仅检定了测量标准的仪器和配套器具, 而且考核了整个实验室的能力, 包括设备、人员、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等, 使测量标准的量值真正传递到测量现场。

(2) 参加实验室的核查过程保证了测量过程的长期可靠性。

(3) 实现了闭环的量值传递。

(4) 无须长途搬运测量标准, 保证了标准器具的安全,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减轻了计量技术机构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JJF 1044-1993《放射性核素活度计量保证方案》 (试行)

[2]JJF 1045-1993《长度 (量块) 计量保证方案》 (试行)

[3]JJF 1038-1993《直流电阻计量保证方案》 (试行)

老视与老视的综合验光仪验光 篇7

1) 1855年H.yon Helmholtz提出了调节的生理机制理论。当眼视远时, 睫状肌松弛, 晶状体悬韧带紧张, 晶状体变扁平;当眼视近时, 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因自身弹性而变凸。该理论成为被广为接受的调节及老视机制的经典理论。

2) Schachar调节假说。Schachar调节假说认为:晶状体悬韧带分三部分, 即前部、赤道部和后部悬韧带。晶状体直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使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 前放射状睫状肌纤维张力减小, 作用于晶状体赤道部的牵张力下降, 因而调节变得日渐困难, 出现老视。

2 年龄与调节的关系

人出生早期调节范围很大, 约为15~25D, 调节力在15岁开始下降, 每年约下降0.25~0.4D, 到了40岁左右, 眼的调节力不足以舒适的完成近距离的工作, 老视症状开始出现。

远视眼在年轻时, 其近点比正视眼远, 视近时所用调节力大, 老视眼的症状要较早出现。近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近, 视近时所需调节力小, 较晚出现老视症状。

3 老视眼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在阅读时看清楚小的字体, 就不自觉地拉长阅读距离;视近物不能持久易疲劳, 阅读数分钟后即显模糊, 易串行, 字迹成双最后无法阅读;较暗的环境下阅读困难。

1) 老视眼早期的表现是调节力的不足, 或者调节反应的迟钝。再继续发展, 可以成为视力疲劳。调节的努力, 合并引起集合的过度, 这也是产生不舒服的因素。

2) 调节疲劳时有头痛、眼疲劳和眼部发痒。老视眼的早期, 有些人出现恶心, 头晕等干扰症状。

3) 老视患者晚上看书有不适感, 因晚上灯光较暗, 使视分辨阈升高, 瞳孔散大, 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圆, 因而使老视眼的症状更加明显。

4 老视的治疗

1) 配镜治疗:配镜的原则:看远时能达到正视的状态;看近时, 习惯的阅读距离要大于近点距离, 所以老视的矫正应在正确的和完全矫正的基础上, 加上一定量的正球镜, 使眼在看近时使用一部分调节, 保留一部分调节, 一般应保留1/3~1/2的调节力作为储备力量, 从而具有最佳视力, 且保持舒适状态。

Hofstetter在20世纪50年代, 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统计, 提出年龄与老视的经验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0.25x年龄。虽然人眼的调节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但个人的老视眼症状的出现, 不但取决于年龄, 也取决于屈光状态, 还随个人的个体差异, 生活习惯, 工作条件和照明条件的不同有所改变。故而, 老视症状出现的年龄应根据各种条件全面考虑。

2) 手术治疗:改变角膜的老视手术:单眼视法:多焦点PRK或LASIK手术;特制的老视矫正术, 射频传导热角膜成型术。改变巩膜的老视手术:前睫状巩膜切开术;巩膜扩张术。改变晶状体的老视手术: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注入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激光晶状体修饰术。

5 综合验光仪及其在老视验光中的应用

1) 医学验光包括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客观验光是整个验光过程的起点, 其准确性对主观验光起一定的参考作用。单凭电脑验光结果作为配镜依据是不科学且欠准确的, 因为根据电脑验光仪的工作原理, 近视患者测出来的度数有可能较实际偏高而远视患者度数则偏低, 另外, 散光轴向也易出现偏差。从医学的角度来看, 现代视觉要求不仅是要看得清晰, 而且要舒服和持久,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考虑到假性近视、隐斜及双眼平衡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综合验光仪来完成。

2) 年龄相关老视附加度数经验值的产生是以正视眼为前提, 并且近距离工作的距离设定在33cm的位置。老视眼镜度数不准确, 会出现头晕、头痛、眼痛等视疲劳症状, 使患者对配戴老视眼镜产生恐惧;更有甚者, 老人会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不治之症, 产生焦虑感,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综合验光仪是目前老视验光的最佳设备。在客观验光的基础上, 进行精细的主观微调验光, 包括初次MPMVA、初次红绿测试、交叉柱镜精确散光、再次MPMVA、再次红绿测试、双眼均衡等规范步骤的实施, 在双眼调节刺激等同的基础上取得最合适的远用屈光矫正。然后在双眼基础上检测老视眼调节参数, 充分了解老视患者的调节状态, 这包括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范围等测定。所以综合验光仪在精确老视验光中具有极大优势,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融合交叉柱镜 (FCC) 初步确定老视附加度:在完成远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 设置近用瞳距, 双眼放置±0.50D交叉柱镜, 被测眼的习惯阅读距离处放置FCC视标, 合适照明。询问被测试者哪条线更亮更清晰, 被测试者报告水平线比垂直线清晰, 以每次+0.25D在双眼前同时逐渐增加正球镜, 直到被测试者诉水平和垂直线同样清晰, 所增加度数为老视的初步附加量。

b.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 (NRA/PRA) : (NRA/PRA) 测量的目的:检查被测试者在总的辐辏需求固定双眼视的情况下增加和降低调节的能力。如老视附加适当NRA/PRA的绝对值应当相等。NRA/PRA测量是在获得老视初步附加的基础上进行, 近视力表置于被测眼习惯阅读距离处, 注视最好近视力上一到两行的视标, 先测NRA:双眼同时加正球镜, 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的模糊, 记录总的加光量, 回到初始值, 重新确定视标是清晰的。测PRA加负球镜:每次一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 记录总的加光量。老视的附加精确调整: (NRA+PRA) /2+老视初步附加量=老视附加量。

c.最后确定老视附加:根据被测试者的习惯距离进行±0.25D的调整, 并进行试镜架试戴即可完成老视的验配。

摘要:老视 (presbyopia) , 俗称老花, 是一种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 眼调节下降, 引起视近困难, 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老视的诊断标准为:眼看近时, 调节幅度已减小到难以看清楚或者不舒服的程度。配戴凸透镜使眼的近点移到习惯工作距离以内是矫正老视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综合验光仪利用多组透镜及验光视标配合使用, 可以对人眼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 从而精确老视的验光。就调节机制假说中对老视现象的解释、调节与年龄的关系、老视的症状和治疗及综合验光仪在老视验光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回顾。

关键词:老视,眼调节,验光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

[3]瞿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王光霁.视光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自动连续排污下一篇: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