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与方法论文

2024-05-26

层次与方法论文(通用10篇)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1

良好的企业战略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可靠保证。因此, 探讨如何使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 笔者就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作出简单介绍。

一、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分类

企业战略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 即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又可分为4个方面, 分别是加强型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防御性战略。加强型战略主要是通过市场渗透, 市场开发, 产品研发, 协调产业开发等手段使企业扩大现有规模, 加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这是企业在对现有的核心业务现状及其未来充满信心的前提下采取的战略。一体化战略是通过前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等方式来提升竞争力, 加大对产业链的控制。采用此战略的前提是看好此行业的前景, 希望在此产业链上获取更多的利润。多元化战略主要有集中多元化, 横向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等方式。企业依靠此战略分散风险, 开展多元业务, 从而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防御性战略主要有合资经营, 收缩, 剥离和结业清算等。这是企业出于防范风险, 甚至为退出这一行业而考虑的战略。

业务层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领先战略, 即企业以成本最小化为宗旨, 通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成本的降低, 实现规模经济。差异化战略, 即通过品牌的培养, 新产品的开发, 独到的服务等实现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区别。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 通俗地讲, 就是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较高的性价比。

职能层战略由于个性化较强, 所以没有固定的战略类型, 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具体化的措施。

二、企业的任务陈述

企业在决定自己的战略决策之前, 首先应该明确企业的任务陈述, 对所有资源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安排。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划与安排, 企业就会因缺乏一个共同、持久的目标而失去方向。此外, 调解分歧, 保持企业经营活动的长期稳定性, 这是任务陈述的目的, 同时也是战略管理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任务陈述主要包括8个方面, 即企业性质的界定;企业的产品和业务是什么;企业的顾客是谁;企业的业务使命与战略展望;企业的价值体系;企业对生存、增长和盈利的关注程度;企业的经营地域;企业采用什么技术。

企业总是以盈利为目的, 不同的商业模式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商业模式大致可以分为2类, 即低成本模型和差异化模型。不过, 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仍包含在企业的任务陈述中。

三、企业环境分析

明确了企业的任务和商业模式就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过在实施战略决策前还需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 主要是从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2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把一个产业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政府和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和竞争因素等综合在一起, 然后用EFE矩阵进行分析。其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外部关键因素。根据统计经验, 外部关键因素的数量一般在10~20之间。

2. 对所选的关键因素进行分类。哪些因素属于机遇, 哪些因素会对企业构成威胁, 要按照其重要性排序。

3. 在排序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变换, 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需要注意的是, 各因素的权重之和应该等于1。

4. 就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机遇的评分范围为1~5分, 威胁的评分范围为-1~5分。

5. 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其评分, 得到这一因素的加权分数。

6. 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 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在EFE评价中, 企业的最高得分是5分, 最低得分是-5分, 平均分为0分。超出平均分说明企业的外部环境非常有利, 反之则说明企业的外部环境恶劣。

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IFE的过程与EFE相似, 主要是通过公司的财务状况, 管理水平, 规模与成本优势, 技术优势, 市场网络, 独特的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最高分为5分, 最低分为1分, 平均分为3分。

四、企业战略法案的提出

分析了内外部环境之后就要提出备选方案, 然后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 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在提出和筛选备选方案时, 需要借助一些常用的工具进行分析。这些工具主要包括SWOT分析矩阵, SPACE矩阵, BCG矩阵, I-E矩阵, 大战略矩阵和市场成熟度/协同度矩阵等。经过一系列的分析, 筛选出备选战略方案。但联系到实际, 不可能将每一个战略都付诸实施, 因此, 还需要通过定量化战略计划矩阵得到一个各战略方案的优先集, 也就是说, 根据各个战略对企业的吸引力进行排序, 得到一个先后顺序, 这个顺序称为“优先集”。由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所以要再次通过企业的资源预算对各个方案进行最终选择, 得出企业最终要实施的战略。

以上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完整流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战略实践中细节的执行力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也有重要影响。所以, 要处理好实践中的细节问题, 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的配合下使企业走向成功。HK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2

记叙文: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基本模式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如: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如:《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

①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 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 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

如:《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如: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以此为据,不难将课文分为四大段。

6.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文章描述的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如:

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议论文:四种方法:总分法、并列法、对比法、层递法。说明文:可参考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划分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专项练习】

训练题一:阅读巴金的《日》,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上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②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⑤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雨化做一阵烟,一撮灰。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训练题二:阅读《文化和读书》,根据作者的思路,选出层次划分较合适的一项:()

①中国人向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以及读了多少书,读书成了文化的一种象征。

②文化主要是靠读书来获得的。这是文化史的一个事实。真知从实践中来,也从书本中来,书本是以前实践的结晶,接受书本也就是接受历史的实践经验。大文豪大学者也总是和读书脱不了干系的。

③把读书等同于文化,这成了读书人的一个观念,中国文化史也就异变为一部读书史。读书也就是学习,儒家是很看重的。《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劝学》的首句曰:“学不可以已。”读书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而那时候的读书,首要的和主要的是读儒家经典,读圣贤之书。这就使读书的范围比较狭窄了。道家对读书例是有一种较为达观的态度,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道家不主张以有限的生命去博取无限的知识,而提出顺其天然颐养天年。这大概可以算是儒、道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互补吧。

④其实,更准确一点说,文化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书本之中的,一个方面是书本以外的。书本以外的文化至大,是读书这个词涵美国不了的,也不可用履历表上的文化程度也就是读书的年限来衡量。尤其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是无论如何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句名言。半部《论语》自然是谦虚的话,表示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不过我从这句话中取它这样的意思,书取一半,而另一半则是事功也就是实践,也就是书本以外的文化。所以有人说,中国文化在田野,从这个角度看是有道理的。

⑤由于过去过分看重读书,就有了两个偏向。其一,皓首穷经,闭门造车,全然不问世事,不读人生之书。张舜微《爱晚庐随笔》曾指责清儒大多“只做得如何读字”,“至于体味书中理论而确有所得者惟开国时三数大儒耳”。读书尚不能明理,“笃行”更是不可能的事了。其二,是把科举功名看作惟一的读书门径,走入了历史的狭路和误区。

⑥当然在今天强调一下读书也是文化,是有现实意义和一定针对性的。“书比人长寿。”文化是永远的,读书也不会是短暂的。这样看来,文化与读书也将是一个永恒的文明主题。

A.1/2345/6 B.1/234/56 C.12/34/56 D.123/4/56

答案:

小学数学多层次教学的方法 篇3

一、经历探索过程,形成清晰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经历观察、思考、实验等过程,从而领悟运算律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方法表示出运算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益的,才是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促进其深度理解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自我建构的空间,让他们学得真实、有效。

笔者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先出示了课本上的例5,让学生自己尝试列式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将两种不同算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想起,让他们明白不管是先求四年级和五年级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这些班级共领到多少根跳绳,还是先求四年级、五年级分别领到多少根跳绳,再相加求和,都可以计算出四、五年级一共领到多少根跳绳。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放心地在两个算式之间画上等于号。随后笔者请学生自己按这样的规律自己写几个相似的式子,通过计算来验证这样的式子到底是不是一种新的运算律。学生经过列举和计算,找到了其中的共性。之后,笔者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出这个规律,他们的创造力让我开了一次眼界:有的学生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未必十分精确,但夹杂着的动作和神情,让其他学生产生了共鸣;有的学生仿照着前面学习其他运算律的方式,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更有的学生通过画图来表示,他们用不同的颜色的小方格来表示a个c和b个c(比如之前例题中的4个24和6个24 相加),再将两个阵营的方块叠加起来,让我们对其中的算理一目了然。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多层次的,学生从初步感知到实践验证,再到尝试总结归纳,他们对乘法分配律有逐级上升的认识,已然突破了形式上的认识,上升到了领悟运算律内涵的高度,不但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还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算定律。

二、体验运用优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深刻理解运算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学生体验运算律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体验到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的一些便捷之处,从而养成自觉运用运算律来化难为易的习惯。这样的教学会增强学生的数感,让他们的思维更敏捷、判断更准确。

在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来比较例题的两种做法,让他们挑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立刻选择了“(4+6)×24”,说明理由的时候,学生一针见血:“这样的算法比较简便。”“那么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呢?”这样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几道不同的算式让学生来尝试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出示的算式如下:126×45-45×26,25×(30+4),37+99×37。学生先独立尝试,再集体交流解题过程(最后一题有一些学生本来没有发现可以运用分配律计算,在交流中有人提议将前面的37改成37×1),在展示、说理、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管是将运算律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地用,都有可能使得计算简便,所以在计算中首先要观察计算的式子,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这样的巩固练习不单纯是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更深的认识,而且是对学生意识的“再加工”。通过不同计算思路的比较,学生发现很多地方可以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计算,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些方法经验就能自然而然地被调用起来。

三、挖掘内在规律,促进健康的反刍

很多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能抓住其中连接的关键点,巧妙地将知识化零为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的时候,学生对原本孤立的知识会有更深的认识,对数学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反刍是健康的,是有益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

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这个运算律来进行简便计算之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回顾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过这样的规律。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于是笔者给了他们一点提示:“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吗?”在这样的点拨下,一些学生恍然大悟,在我们探索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们先用个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两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乘那个两位数,将乘积的末尾对准乘积的十位,其实正是利用了乘法的分配率。比如说24×58,先用8乘24,再算50乘24,最后相加得出乘积,不正是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吗?这样的反刍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乘法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当学生恍然大悟的那一刻,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前进了一大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丁所小学)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4

第三层次, 创新型实验。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设计题目与要求, 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取资料, 通过自学后设计所有实验电路, 选择所需集成电路和相关元器件的参数。这一层次的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让学生自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以创新型实验“数字钟”为例, 教师只需提出数字钟的主要功能 (时间调整, 闹钟时间设置等) , 提示学生可以选用的核心芯片, 系统的原理框图, 把剩下的工作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在实际操作时, 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实验, 教师不加干涉, 只做一定的疑难解答,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加工能力。

1.2 实验内容的改革

完整的实验教学包括预习、操作和课后反思, 每一环节都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实验内容及相关素材的展现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侧重于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

首先, 课程的教材选取应当恰当。数字电路的理论课程选用优秀教材, 如康华光老师的《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第六版, 理论授课时,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工程实际进行讲解,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保持自信, 学生甚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搭建电路并验证。

其次, 为提高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契合度, 配套实验教材的选取应注意与理论教材在内容和深度上的配合, 以及与实验平台之间的配合。课程团队自制了数字电路实验箱、自编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与EDA》, 结合了实验中心的硬件特点, 实验内容上保持理论—实验—平台的高度一致。

此外, 由于传统的实验将硬件实验和仿真实验分开, 这样做分离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比, 学生无法认识到二者的差别, 实验与工程实际未能紧密联系。改革后的数电实验教学中, 每个硬件都增加一个仿真部分, 内容布置在学生的实验预习中, 先开放机房, 让学生先行仿真, 能对他们的硬件实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在硬件实验前对整个实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操作时不会有畏惧、茫然的心理;做硬件实验时, 学生可联系仿真结果, 思考理论仿真与工程实验的区别,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革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 考虑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要求, 实验教学不能采取一成不变、完全统一的做法, 在学生完成必做实验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进入到开放式实验室开展深层次的学习。开放式实验室提供学生丰富的实验项目、充足的元器件库, 学生可以自由选题或设计自己的题目进行实验, 教师提供指导而非教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现个性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能信息终端的普及, 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和联络。借助在线课程平台, 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师可以生动的描述课程内容和相关学习资料, 结合理论与实验现象, 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本、动画、音频等, 整个数电实验可以灵活、生动、形象、直观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课程团队将“三层次实验”教学理念融入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资料中, 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观看资料, 并利用平台进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答疑, 实现交互式教学。

在数电实验中引入NI Multisim 10软件进行仿真, 学生可以灵活操作, 在实验项目的硬件实现前利用仿真工具进行原理电路设计、电路功能测试;硬件实现后还可以再一次进行实验电路的优化仿真, 将实验电路做进一步改进, 以做进一步提高;同时, 对一些硬件电路较复杂, 对元件要求较高的实验, 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验证,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整个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如图1所示。

3 实验过程的改革

课程团队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同时, 采取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 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教学秩序的稳定, 采取实验的“五环过程管理办法”[5], 如图2所示。该办法能够保证学生在实验室顺利地完成“三层次实验”课程教学。

3.1 实验预习

课程团队提前一周给在课程在线平台中开放本次实验的内容、原理、要求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并声明本次预习的截止时间。学生在阅读了所有的资料后, 对硬件实验的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同时结合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思考并解决电路设计和仿真实验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并将所有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记录。完成所有要求任务后, 提交预习报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任何问题, 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教师间的交流和讨论。

3.2 实验操作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须保持秩序, 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进行元器件选取、安装、搭建及测试, 并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这一过程中, 教师在保证学生独立操作的前提下可进行适当答疑, 以数字电路的原理和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能够借助自身努力完成实验。

3.3 实验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及问题时不允许更改,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这些数据是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的原始数据, 它可以反映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记录的审签不是判断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正确与否, 而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和实验。此外, 完成实验后, 教师验收合格, 学生方可拆卸电路, 整理实验台, 保持良好的实验习惯。

3.4 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反思过程, 学生可以对实验和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后针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 借助网络中的讨论区等, 以多种方式实现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协商、合作, 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一反思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加工, 进一步思考问题和现象的本质, 锻炼学生的自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5 实验考核

在不进行考试的实验课程中, 考核标准为预习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实验成绩的考核应尽量全面、公正, 应标准化、定量化。正确的评价必须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自学能力, 回忆和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实验是否成功、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

4 结束语

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修课, 需要适合实验中心的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料等融合“三层次实验”教学理念的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三层次实验”理念的数电实验教学改革, 使学生的学习、思考、操作、表达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对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夯实基础, 很大程度上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结合实际、思考和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 满足国家特色专业及卓越工程师计划地培养需求。

摘要:针对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团队在教学和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采用“三层次实验”教学方法, 针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实验过程进行改革,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个性化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三层次”实验,实验改革,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昌平.构建“五位一体”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的探索[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8) :8-11, 29.

[2]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1) :119-124.

[3]宋凤琴.如何在电路实验中贯彻现代实验教学理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8) :104-106.

[4]刘艳.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2) :110-112.

[5]朱昌平.通过“三层次”实验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7) :5-8.

[6]权茂华, 孙建林, 熊小涛.电镜实验教学中“三层次”培训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1 (5) :171-174.

[7]高彦婷, 张芮, 马国军.水利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 (4) :128-129.

[8]秦海鸿, 黄文新, 曹志亮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设[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 (2) :148-150, 166.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5

虽然关于激励的解释有很多种,但人们都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激励是一种力量,它既是一种驱动力,也是一种诱发力川。教师是需要激励的,有效的激励方法会使教师发挥最佳的作用,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找激励教师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激励方法是分层次的,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实施不同的激励方法会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着重阐述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基本激励方法、特殊激励方法和无形激励方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激励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

1基本激励方法

激励教师的一般方法使用程序简单,适用性较广,只要使用得当会取得相应的效果。说起激励,最基本的激励是以工资、岗位津贴和福利为核心的物质激励,或称经济激励〔2」。任何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例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对教师的激励经历了从重精神激励到重物质激励再到既重精神激励又重物质激励的过程。其实,精神激励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也不是万能的,互相不可替代,只有互相补充才是上策。在正常情况下,适当的物质激励让教师感到生活有保障,社会地位高,自信心足,不仅能留住教师,还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与精力,思考更重要的问题,令教师的工作效率更高。如何进行物质激励?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不违背其他管理原则的条件下,物质激励的数额应尽可能大,让人刻骨铭心,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物质激励的数额要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及高职院校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相匹配。第三,要信守诺言,不能失信,事前所承诺的物质奖励,事后一分一文不能少。第四,决不搞平均主义,物质激励要到位,就不能对所有教师不论贡献大小都实行同样的物质激励,吃“大锅饭”的方法是不合适的,否则会事与愿违。第五,进行物质激励,不论是在公办高职院校还是在民办高职院校,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明暗分开和公私分明的原则。物质激励,既可公开,也可暗中进行,但明暗必须分开,而且适宜才行,公私要分明,公家的钱不能当作私人的人情,否则,公私不明,后果不堪设想。第六,实行物质激励时,应尽可能让其带有精神激励的特点,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并不是一心只想到有高薪,拿高额岗位津贴,有最好的福利待遇。不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皆表明,教师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因此,精神激励也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激励对于教师而言有着更重要的优点:第一,能在更高层次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般地说,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总是有限的,而对于精神的需求是无限的,只有在无限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乃至对高职院校的贡献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甚至会超越激励主体的预定目标〔’」。第二,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的效果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力量更大。第三,精神激励从一定角度讲更容易做到,它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激励主体善于抓住激励的时机就行。第四,精神激励的功效可能会从一个点联成一条线、组成一个面,进而使整个高职院校形成一个和谐的、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软环境。第五,精神激励的成本最低,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需要降低成本,因此,选择精神激励是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效益的。第六,精神激励可以反复进行,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何进行精神激励?一般地说,可以考虑以下方法:第一,与激励客体信息共享。这里讲的激励的客体都是高职教师,应该让他们知晓高职院校的现状,高职院校所处的环境,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任务,高职院校的目标和方针,高职院校遇到的各种情况等等,这是进行精神激励的基础。第二,赋予激励客体一定的权力,使得激励客体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这样能够调节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削减上下关系的一些对抗因素,为精神激励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但是批评与表扬应该注意场合。表扬一般应在公开场合进行,不要吝音赞美之词。批评的负面作用非常大,应充分考虑是选择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进行。但是,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绝不能偏废。批评激励客体时要充分体现对其的关心程度,批评的语言要对症下药,而不是发泄心里的情绪,批评要及时、准确、就事论事,不论及其它,不上纲上线。批评之前,最好先对应肯定之处加以肯定,批评之后,要予以鼓励。第四,真诚地接受激励客体的.意见和建议不失为一种极佳的精神激励。激励客体愿意向你提意见和建议,说明你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如果你能十分高兴地接受他的意见或建议,那么,其作用就不仅仅是意见和建议本身,而且是你对激励客体的最好的精神激励,当然,对于意见或建议本身内容的分析应另当别论,你在接受激励客体意见时的表情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你至少应当面带笑容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精神激励常可以结合一些特殊激励的方法(下文详述),更重要的是可适当结合物质激励进行。

混合激励应该更有效,在一般激励中,由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具有不可替代性,故常常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使用,这样效果会更佳。比如,成就激励就是一种很好的混合激励,每一位教师都有对成就的强烈追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师,成就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再比如职务激励,职务的提升对教师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任何激励都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我们称之为物质激励,以精神为主的激励我们称之为精神激励,二者比重接近的激励我们称之为混合激励。运用混合激励应当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高度结合,二者都不偏废,当二者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其激励功能将大大超过单纯的精神激励或单纯的物质激励。第二,在激励形式上尽量创新,而绝不是旧的物质激励形式与旧的精神激励形式的简单相加。第三,激励时应充分创设一种自然的环境,让激励的客体感觉舒服,而激励的作用也会随之加大。

2特殊激励方法

前文已述,任何激励无非是三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混合激励,而这里的特殊激励又属于哪一种?应该说,特殊激励法与前三种激励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考虑问题的角度已经发生变化,前述的三种基本激励方法考虑一般,而特殊激励法考虑特殊。把特殊的方法独立出来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主动地运用。所谓特殊,就是激励主体要不断创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激励形式,换句话说,就是激励要有艺术性,激励手段虽然可以重复,但在激励主体的激励体系中不能全是重复的东西。没有创新不会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如何进行特殊激励?第一,激励主体一首先要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新素质和艺术素质的训练。激励主体是激励关系中非常关键的方面,如果没有特殊激励的思想准备、基本素质和技巧,一切都是空的。第二,注重创新方法。特殊的内涵就是个性化、不重复、不一般,其动力就是创新。创新有一个系统方法,应有意识地运用。第三,移植艺术作品的精华。没有个性也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性的特殊激励意义是不大的。许多艺术品,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都可以影响激励方式的创新,关键在激励主体要善于把握。第四,抓住激励客体的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比如,许多教师都有一些良好的业余爱好,如果从激励其业余爱好着手,会很容易被接受,故容易产生较好的效果。第五,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比如制作一些小卡片,发一个短信,或写一张纸条,或发一个电子邮件来肯定教师的作用和成绩等等。还可以采用更加特殊的形式,比如让对高职院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分享学校的荣誉,这表面看_仁去好像是物质激励,其实是一种特殊激励,它带来的效果是一般物质激励无法相比的。再一个就是利用“鳃鱼效应”进行激励,从高职院校外部适当引进杰出教师,以激励本校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a

3无形激励方法

所谓无形激励是指最佳境界的激励,它包含了上述激励的所有方式,但不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而向最高境界靠近,激励效果最佳。前述所有激励形式再好都是有形的。所谓有形,就是被激励者感觉到或看得见主体在对其进行激励,比如发岗位津贴、大会表扬、制作小卡片、发电子邮件等。而无形激励的关键和实质是被激励者受到激励而感觉不到,故我们又称之为无形激励。无形激励是无形管理的内容之一,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本管理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在受到激励时知道有人故意用某种方式激励他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的效果远远大于前者〔’〕。实施无形激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地说,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激励主体应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把握其精神实质,尽量用其指导、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第二,着重考虑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在选择一种激励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其负面作用有多大。第三,一定要设法让受激励者愉悦,只有心情愉悦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接受。第四,最大限度地尊重激励客体,只有这样,激励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第五,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适合本高职院校特点和教师特点的各种无形激励方式。无形激励方法之所以难以推广,是因为它对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激励环境要求非常高,在高职院校试行是有条件的,我们应当尽可能去做。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分层次教学

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此目标是所有的初中学生都应达到也能够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这也是衡量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 由于学生学习水平高低不一, 要达到这个目标也不是一件易事, 若教师对全班几十人都采用同一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授课, 教学将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此时要实现教学目标更是难上加难。针对此情况,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改变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 构建新的教学方法,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最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鉴于此,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试图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出分层式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日常教学中很重要一条原则是因材施教, 这也是目前教育界大力提倡和追寻的教学目标, 即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因材施教自古代孔子就提出来了, 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教学参考价值。由于学习兴趣、认知特点、智力水平等差异导致中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 而这种差异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消除的。如果采用同要求、同进度的统一教学形式将会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越来越跟不上进度, 越来越没有自信, 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冲劲将会更足, 学习效果也就更明显, 这样两极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而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因材施教式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才能逐步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从整体上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效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 初中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分层次教学

中学生从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 虽然看似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由于受以前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以及个体本身差异的影响, 学习化学时的知识结构、心态特点都是截然不同的, 这样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导致了学生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有必要针对个体不同的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即分层次教学,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减少班级差距。

(二) 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不同需要分层次教学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而动手操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还是用以前那种算、记、背的方式来学习, 不喜欢动手操作, 因而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局限性。这时也有必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喜好和学习特点来进行分层教学, 让学生尽快适应化学学科的学习。

(三) 学生自身存在的相关差异

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能力水平、基础知识、个性品质、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法上差异性较大, 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而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差异, 还是实行统一教学, 教学目标的制定只能满足中等水平左右的学生, 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而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则没有挑战感, 这样一来班级中有两个层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 只有开展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高度负责, 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三、中学化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具体探究与实践

(一) 实验目标分层

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能力存在差异, 因此在化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方法中首先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例如, 在进行氧气制作这一实验教学时, 给不同能力的同学设置不同的实验目标。对于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制定目标为:知道制取氧气的材料是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 需要用到的实验设备和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如用试管装反应物, 并用酒精灯来加热, 最后收集气体用的方法等。对于基础适中的学生, 不仅需要了解实验装置、实验材料, 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反应原理, 能够基本的实验操作。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反应原理, 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检查, 还要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顺利的制取出氧气, 并进行收集和检验, 最后还要要求这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从实验中总结出氧气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 甚至与制取其他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对比,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又如:现在有三瓶没有标签的溶液瓶, 分别是:碳酸钾、盐酸、氯化钡溶液, 要鉴别出来, 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 第一种方案分组实验, 要求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不给任何其他试剂鉴别;中等基础的学生只选一种试剂一次鉴别出来;而对于那些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组则可用任何方法加以鉴别。这些都是针对不同的实验能力来确定分层实验目标的。

(二) 备课分层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尽相同,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安排实验教学。例如, 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 本来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的。但是由于学生水平不一, 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预先把学生按能力分为A、B、C三组, 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分为三个:A组是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 对他们不宜提出太高的要求, 他们只需要知道什么是反应物、什么是生成物, 写出方程式即可;而B组的同学知识能力尚可, 因此目标是能够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两边的物质, 并掌握正确的格式和反应条件;C组的同学能力较强, 基础也较为扎实, 因此他们的目标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以及方程式格式等, 还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实验 (如镁条燃烧实验) 来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并体现在化学方程式中, 通过实验操作和验证, 知道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方程两边原子种类、书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在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中, 对A组和B组同学要求较低, 无需实验操作, 而对C组同学则要求较高, 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操作技能目标。满足了各自的实际需求, 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 实验教学方法分层

中学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具备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这部分同学教师应该多以实验讲解和演示的方法为主, 例如, 在讲镁条燃烧实验时, 教师边示范边向A组学生讲解镁条燃烧的原理、性质特点, 并提示他们仔细观察实验想象。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稍差, 学习动机可能也不强,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声、色、图的多重刺激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情趣, 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原子结构时,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将其放大, 并在图上标出其原子构成和结构排列, 在讲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形成的酸雨时展示其形成过程和危害的视频或短片, 生动形象、直观易懂, 不仅能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力较强的这部分学生, 要着力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可以采用探索、思辨的教学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例如, 在讲解燃烧条件时, 教师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并设计出相关实验, 以证明燃烧必备的三个条件。学生或基于课本的白磷和红磷自燃实验改编, 或自己动脑动手去寻找另外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四) 实验练习与作业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质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会起到对症下药、查漏补缺的作用, 有效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班级教学通常是上完课就统一布置作业, 然后统一收上来进行批改。基础好的学生不用花费太多脑筋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 作业对于他们味同嚼蜡, 基础差的学生则费力不讨好, 不仅没有起到巩固作用, 反而大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各类学生都能达到所规定的目标, 可对实验习题与作业进行整理: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 给基础稍差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偏重于课本知识, 如知道制取氧气要用到哪些器材及其名称与作用, 哪些是发生装置、哪些是生成装置, 至少掌握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以及收集氧气的方法, 这些练习题都很基础。而对于基础及能力较好的同学应该清楚的知道实验的程序, 实验装置的连接, 不同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其之间的比较, 甚至自己设计实验, 能力是逐步提高的。

又如, 在讲燃烧和灭火时, 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布置练习作业时, 只要求他们分别设计三种实验方法来分别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例如在热水上方放一块白磷和红磷, 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则证明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将白磷置于装满热水的烧杯中不会燃烧, 通入空气后则燃烧, 证明还要与空气接触等单个实验。而对于基础好、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设计一个实验同时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这样实验的难度加大, 对学生知识掌握、归纳、分析能力要求都更高也更有挑战。这种分层作业练习更具针对性, 符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 实验教学的评价分层

测验是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 而大多测验都是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 这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也无益于他们的反思与提高, 因此教师在实验测验中应该采用分层式的评价标准。对于知识相对欠缺的A组学生以基础知识题为主, 试题取材于课本, 对基础比较好的B组学生则重点考察学生实验能力和推理、归纳能力。如有一道关于酸碱指示剂的试题, A组学生的评价标准是要知道哪些是酸碱指示剂, 以及它们遇到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积极评价, 以树立其信心。而对于B组学生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评价标准, 比如提供给其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 以及若干已知的酸碱溶液,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尝试亲自得出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规律, 并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未知的溶液, 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以稍高标准要求B组学生是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

又如, 有这样一道关于二氧化碳的试题: (1)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大量砍伐, 会造成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将会导致全球的什么效应出现? (2) 呼吸作用过程中, 生物体内葡萄糖 (C6H12O6) 缓慢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3) 设计一个化学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对于A组学生只要求其回答第一小题即可, 对于B组学生则要求至少回答前两道题, 而对于那些少数能力强的C组学生则还要回答第三小题, 设计出一个证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实验。在测验评价中依据不同的目标出不同难度的实验试题, 或者只出一套题, 在其中设置1~2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设计题作为参考题 (可不给分) 。这样大多数同学都有获得高分的机会, 既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四、结语

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体现在方方面面, 其核心宗旨就是因材施教,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然而, 分层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教学这一手段, 努力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 使其向更高层次水平迈进。相信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多加摸索一定会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争取得较好的分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风.从化学课的分层次教学谈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J].琼州大学学报, 2005, (12) .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7

关键词:多层次,分组学习,项目驱动,Linux编程

一前言

Linux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能解决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发现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1) 编程内容和方向繁杂, 内容需根据需要裁剪。它涉及应用编程、内核开发和编程、设备驱动开发、Shell编程等内容。这些放在一门课里, 限于课时只能做基本介绍。 (2) 学生对Linux感到陌生, 学习难度较大。其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强大的命令之上, 需掌握较多的命令选项。 (3) 课时少, 实践机会不多。实验时间少,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不够的。若缺乏指导, 很容易造成浅尝辄止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 在梳理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接受, 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化, 提高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动手能力。

1. 教学内容体系梳理

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该课程, 梳理出了上图的内容体系。Linux基础主要为学生适应Linux操作系统环境提供基础, 通过该内容, 能够了解Linux的基本知识, 掌握常用命令, 能使用Shell编程。编程工具是学习Linux编程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 主要采用C语言, 必须学会使用调试和管理工具, 才能为编程打下基础, 其中标注*号的内容可针对嵌入式相关专业进行深入讲解。Linux应用编程部分, 主要包括内核空间之外的应用编程所需知识。Linux高级编程涉及更为复杂的内容, 其中加*号的是嵌入式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可针对嵌入式相关专业做深入讲解。

2. 多层次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首先, 建立适合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将课程每一部分内容或知识点分解为预备知识、基础知识、进阶知识。其次, 教学过程中, 先让学生熟悉Linux的操作, 并了解学习Linux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 不断加深编程学习。根据Linux编程相关内容, 让学生先熟悉Linux的操作, 再熟悉Linux环境下的Shell编程和C语言系统编程, 最后则是深入操作系统内部的内核编程和设备驱动编程。

3.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第一, 基于学生分组的教学与学习交互的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1) 相互讨论,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通过相互交流, 可快速解决问题, 理解课堂内容。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动力。小组学习方式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氛围。 (3) 任课老师通过与学习小组相互交流, 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与学生的沟通。

第二,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习教学方式。这门课实践性很强, 将学生进行分组, 完成中小型项目,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所学内容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项目来源: (1) 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内容; (2) 已有的开源项目, 例如Linux下各种开源软件的源代码; (3) 模仿已有软件系统。针对已有的软件, 模仿并在Linux下实现。

三改革方案实施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8

价值工程 (Value Engineering, 简称VE) 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管理技术。起源于1947年, 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D.M11es首创。它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较好的处理了技术与经济、功能与费用、质量与成本等诸方面的关系问题, 对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物质消耗和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煤炭系统应用价值工程始于80年代初, 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较晚, 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进展较快, 但仍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 发展很不平衡[1]。因此, 进一步研究和推动价值工程在煤炭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矿井机械设备是煤炭企业从事施工生产的劳动手段, 是煤炭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当前世界煤炭生产的发展来看, 煤炭生产的技术装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煤炭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 科学合理地选择与管理矿井机械设备无疑是保证矿山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环节, 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选择管理矿井机械设备则无疑是促进这种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我们将价值工程的概念及方法引入矿井设备选型中, 对价值工程在矿井设备选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引入层次分析法, 改进了价值工程方案评价的方法, 为建立和优化矿井机械设备选型模型作了应用上的探讨。

1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种管理技术, 又是一种思想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前提下, 努力寻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创新方案, 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煤炭生产的功能价值、成本情况通过生产价值系数来衡量。价值系数计算公式:式中:V—价值系数;F—功能系数;C—成本系数。

价值工程旨在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 要想提高对象价值, 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必须抓住功能, 通过功能系统分析与评价探索功能要求, 明确功能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并使功能数量化, 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价值评价和成本评价。

2 机械设备的功能分析和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建立

2.1 机械设备功能指标评价体系

在矿井机械设备选择中应用价值工程, 应切合实际建立一套功能指标评价体系。功能评价是应用价值工程选择矿井机械设备的中心内容。在应用价值工程选择矿井机械设备时,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做全面的功能分析。一般而言, 对矿井机械设备做功能分析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1) 生产性。即矿井机械设备的生产率, 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量来表示, 成本相同, 生产性好的设备, 其产生的价值就高, 反之就低。 (2) 可靠性。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和使用条件下, 确保质量并完成规定的任务, 无故障地发挥机能的概率。 (3) 灵活性。指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 生产加工不同产品的适应性。灵活性强的设备, 其价值就高。 (4) 安全性。指设备对生产安全的保障性能。如是否安装有自动控制装置, 以提高设备操作失误后防止事故、排除故障及降低损耗的能力,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价值的目的。 (5) 维修性。指设备维修的难易程度。维修性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设备维护保养及修理的劳动量和费用。 (6) 节能性。指设备节约能源的性能。能源消耗一般用设备在单位开动时间内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 也可以用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来评价。 (7) 节料性。指设备节约原、材、辅料的性能。节料性好的设备生产成本低, 价值高。 (8) 环保性。指设备对于环境保护的性能。环保性的优劣决定设备综合价值的优劣。 (9) 耐用性。即矿井机械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期限。 (10) 操作性。即操作矿井机械设备的难易程度, 一般越容易越好。 (11) 成套性。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单机配套, 指附属装置、工具、附件的配套程度, 特别是一机多用的机械的配套程度;二是指机种、机型之间的配套。 (12) 机动性。它是指机械的通过能力、行驶速度、对地形道路的要求以及机械的拆装运输是否方便。 (13) 自动性。指设备运转的自动化水平。设备运转自动化水平越高, 其功能价值越高。 (14) 美观性。即矿井机械设备外表的美观程度。 (15) 清洁性。既机械在施工及维修保养时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设置矿井机械设备功能指标体系时应加以考虑的因素。但应指出, 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 在对具体的矿井机械设备进行功能评价时,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设置更为切合实际的指标体系。除对某些指标作定性分析外, 应尽量多作定量分析。

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设备功能的意义在于准确评价设备的功能及价值, 为合理地选择设备和维修、改造、更新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提高已有设备的功能, 降低成本, 以达到提高价值即企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2.2 机械设备经济性评价指标

矿井机械设备的投资少则百万元, 多则数千万元, 煤炭企业的矿井机械设备往往占其固定资产的重要部分。在进行矿井机械设备选择与管理时除了要进行技术功能论证外, 还必须进行经济性论证, 应建立一套经济性评价指标。在建立矿井机械设备经济评价指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投资额。它是指购置或自制机械所用的全部投资, 既原值, 是机械投入组成的原始部分。

(2) 运行费用。它是指矿井机械设备在全寿命过程中为保证机械运行所投入的除修理费用以外的一切费用。

(3) 修理费。它是指矿井机械设备在全寿命过程中进行修理所需的费用, 也是施工矿井机械设备投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 收益。它是指机械投入生产后, 比较投入和产出取得的利润。

3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设备选型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教授提出并发展的, 它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把复杂问题 (系统) 的内在层次性和联系判断量化, 并做出要素排序的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AHP具有要求的信息量少, 决策时间短, 简明易学, 灵活实用等优点, 特别适合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2]。

3.1 设备选型模型的建立

在价值工程中, 方案评价就是评定方案的优劣, 其最终标准是方案所带来的价值大小, 即功能与费用 (成本) 之比的大小, 价值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功能一般包括对象的品质、寿命、能力和款式等, 而费用则包括“从对象的研究、形成到退出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 即“寿命周期成本”。方案评价的功能和费用是指实施某项方案所将要带来的功能和费用。

对矿井机械设备的一般选型, 构建如图1的递阶层次结构。其中目标是价值最大, 功能包括设备的技术性 (如生产性、可靠性、机动性等) 、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成本包括设备的购买成本 (价格) 、使用成本 (如维护成本) 和社会成本 (如环境污染) , 由于总目标是功能与成本比最大, 因此我们分别以功能强和成本高为准则, 也就是说, 当以成本 (功能) 元素为准则时, 比较值越大表示方案的成本 (功能) 越大。

以上结构模型是根据选型设备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生产需求建立的, 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 在对具体的矿井机械设备选型时, 必须和现场使用情况相结合, 根据实际需要作具体功能分析, 设置更为切合实际的成本指标, 建立更为复杂的多层次多方案结构模型。

3.2 应用AHP的基本步骤

应用AHP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明确问题, 将问题分解成各组成元素。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组,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通常可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2) 构建判断矩阵A= (aij) n×n, 式中aij是要素i与要素j相比的重要度标度。如果某一层次的元素Ck对其下一层次的元素A1、A2……An有支配作用, 则决策人员把Ck作为准则, 对受其支配的任意两个元素Ai和Aj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做出比较。

(3) 计算层次单排序。AHP通常采用两种近似方法来计算各元素的重要度W和排序权重W0:

A.和法:

a.将判断矩阵A的元素按列归一化;

b.将归一化后的各列相加;

c.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权重向量W0。

B.根法:

a.将判断矩阵A的元素按行相乘得一新向量;

b.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得重要度向量W;

c.将重要度向量W归一化即为权重向量W0。

(4) 一致性检验。AHP要求判断矩阵要有大体的一致性, 使计算的结果基本合理。求一致性指标C.I. (Consistency Index) 和C.R. (Consistency Ratio) :

其中R.1.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5) 层次最终排序, 即各层元素在各目标下的排序。设已知第 (k-1) 层所有元素Ai的最终排序权重为ai, 以元素Ai为准则的第k层各元素Bj的单层次排序结果为bij (当Aj与Bj没有联系时bij=0) , 则元素Bj的最终排序权重为:

其中m和n分别表示第 (k-1) 层和第k层的元素个数。要求严格时, 还要进行递阶层次组合判断的一致性检验, 但通常可以省略。

(6) 方案价值排序, 即各层元素在总目标下的最后排序。首先根据层次排序求各方案对分目标的满足程度系数, 即各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系数和成本系数。最后用功能满足程度系数除以成本系数即为方案价值。

这里为了体现价值的基本概念, 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做了改进, 同时也是价值工程理论的丰富, 使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价值工程在煤炭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设备选型模型可以应用于设计院煤炭工程设计、企业设备采购决策中, 也可应用于设备招标评标办法中。

4 实例应用

下面我们以某矿在采煤机选取中的应用为例阐述模型的应用程序和使用效果。

(1) 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某矿由于生产系统的改造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现有采煤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更换更大能力的采煤机。为了选取功能满足程度最高, 同时功能成本低的采煤机, 该矿围绕自己所需要的功能, 分别向西安煤机厂、鸡西煤机厂、上海天地科技公司等几个厂家发出报价的信函, 采取招标订货的方式, 在产品竞争中选择最优产品。经过对各厂家的服务质量、信誉度以及报价的认真筛选和比较, 初步选定由三个厂家分别生产的甲、乙、丙三种型号采煤机为购买对象。根据该矿的实际生产能力及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价值分析。

(2) 功能分析, 建立结构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性能好、安全性高和寿命长三项基本功能进行功能评价, 建立以下结构模型, 如图2。

(3) 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A,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式中, aij是要素i与要素j相比的重要度标度。标度定义见表2。

判断矩阵及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3所示。

(4) 求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 (准则等) 的归一化相对重要度向量W0=Wi0。

常用方根法, 即:

计算该例W0的过程及结果如表3所示。

λmax及一致性指标C.I.的计算一般需在求得重要度向量W或W0后进行, 可归结在同一计算表中。

(5) 求各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系数和成本系数。

为了体现价值的基本概念, 这里改进了层次分析法, 各方案不在C1~C6下做统一排序, 而是在各分目标下进行排序计算价值, 过程和结果如表4和表5。

(6) 计算各方案的价值, 选取最优方案。

方案各价值 (功能满足程度系数/成本系数) 如下:

采煤机甲 (D1) :VD1=0.147/0.156=0.94

采煤机乙 (D2) :VD2=1.30采煤机丙 (D3) :VD3=0.66

因此, 采煤机乙价值最高, 即为最满足矿井生产需求的选择。

5 结论

本文对一般矿山机械做了较为全面的功能分析, 指出了经济性评价考虑的主要指标, 建立了基于价值工程和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设备选购模型, 为合理地应用价值工程选择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并从实际应用出发证明了价值工程在矿山机械设备选择与管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价值工程是新兴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之一, 本文将价值工程的概念及方法引入矿井设备选型中, 对价值工程在矿井设备选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并引入层次分析法, 改进了价值工程方案评价的方法, 为建立和优化矿井机械设备选型模型作了应用上的探讨, 以便为价值工程的在煤炭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价值工程,层次分析法,设备选型,功能分析

参考文献

[1]曾宪林, 马致山等.煤矿价值工程及案例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10-11.

[2]汪应洛.系统工程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0020045.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9

一、零售户分类的基础是综合的评价指标

(一) 零售户价值的构成要素

要实现对零售户的科学分类就要了解零售户价值的构成, 零售户价值指的是商业企业与零售户在建立合作关系期间为企业创造的全部收益[2,3], 主要包括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4,5]。零售户的当前价值是指零售户现购买行为为商业企业带来的收益[6], 它体现在贡献度和影响度两方面。贡献度直接反映了零售户在与商业企业关系保持期内对商业企业的利润贡献, 可以用利润、购买数量和服务成本等指标来衡量[4], 其中利润指标主要反映零售户实际支付水平的高低。由于商业企业分摊在零售户上的单位服务成本是相同的, 在比较零售户贡献度大小时没有必要加入服务成本指标。另外, 商业企业在评价零售户当前价值时还应考虑其影响度, 影响度可从零售户的商圈类型、出样能力等方面衡量。潜在价值指的是在零售户剩余的生命周期内, 商业企业感知其可能为企业创造的收益, 零售户潜在价值可以从忠诚度和信用度方面进行考量[4]。忠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向预测零售户潜在价值的变化趋势, 主要体现为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7]。所以, 零售户对企业忠诚度越高, 其通过重复和交叉购买行为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可能性越大。在实践管理过程中, 零售户忠诚度可以从其对企业工作人员的配合程度和销量增长比重等方面考察。零售户信用度是商业企业预测两者未来交易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也直接反映了零售户对企业的潜在价值。即零售户被商业企业感知到的信用度越高, 双方交易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零售户潜在价值预期值就会上升。

(二) 零售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针对商业企业和零售户的特征, 本文将通过对商业企业实地调研, 对零售户价值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细化, 从贡献度、影响度、忠诚度和信用度等方面, 构建了由19个可量化指标组成的零售户价值综合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 其中各评价指标的具体内涵如下:销售额指零售户在评价期间累计从商业企业的进货额, 销售结构是指零售户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销售量指零售户在评价期间从商业企业的进货量, 新产品销售量指的是零售户在评价期间销售商业企业新产品的数量。新产品是企业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研发的, 也是企业抢占先机、开拓新市场的重要途径。新产品销量比重是指评价期间零售户销售新产品量占自身销售量的比例。销量比重指在评价期间零售户产品销售量占商业企业总销售量的份额。销额比重是指零售户在评价期间产品销售额占商业企业总销售额的份额。商圈类型指的是零售户商铺所处的位置, 如靠近商业集中区, 高档小区等。店面形象具体指零售户商铺的门头标识、联网情况、店内整洁情况等。出样能力是指零售户店铺摆放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 此指标能反映零售户经营的丰富程度, 是评价零售户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出样形式指的是零售户所卖的产品以何种方式摆放, 如柜台、货架等形式。营业时间是指零售户店铺开门营业的有效时间。经营业态指的是零售户店铺的性质, 如商场等。若零售户经营业态越高级, 该零售户具有的价值相对较高。入网持久性是指零售客户从事产品销售的时间, 零售户经营产品时间越久, 在周围的影响度也越大, 同时也是零售户对企业忠诚度的一个体现。配合程度指的是零售户对商业企业工作的支持程度。销售量增长比率指零售户在评价期间产品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或减少的幅度。明码标价执行具体指的是零售户有无摆放各类产品的价格标签以及是否执行商业企业确定的零售价格。砍单率是指零售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取走已订产品情况。消费者投诉指终端消费者有无投诉零售户情况, 是零售客户的口碑和经营潜力的重要指标。

二、零售户分类的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是运用于纯理论的探讨, 更重要的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工具对零售户进行分类, 并针对每类客户群提出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已往对客户分类方法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法[3,8], 也有些研究运用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方法[9,10]。层次分析法多运用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仅是实现客户分类的基础性工作;聚类方法可以实现客户的分类, 但在分类后每类群体内客户的优先级别无法进一步确定, 需要层次分析法作为补充。此外, 神经网络方法计算效率低, 且结果解释力不强;决策树方法在处理多指标层次时模型庞大繁冗, 可操作性不强。相比之下, 层次分析法和聚类方法是易于操作的分类方法, 但很少有研究者使用判别分析对基于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检验[1]。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聚类方法和判别分析方法, 对商业企业零售户进行分类。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简称AHP) 是管理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方法的运用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1]。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影响因素, 并按照各因素的关联度自上而下组成不同层次排列, 形成一个递阶层次结构, 如图1。第二步构建两两比较矩阵。依据上一步的层次结构模型, 从该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 对于隶属于同一上层的诸多因素, 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判断矩阵。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比较矩阵计算权重向量, 计算方法主要有和法、近似算法及最小平方法等。从适用性角度考虑, 一般选择近似算法求出权重向量。为了保证运用AHP计算出的各指标权重合理化, 还需要从高层到底层逐层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比例CR>=0.1, 说明判断矩阵一致性差, 应重新判断, 若CR<0.1, 则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是采用定量数学方法, 依据样品或指标的数值特征对样品进行分类, 从而辨别各样品之间的亲疏关系。聚类分析主要有二阶段聚类、K中心聚类和层次聚类, 其中K中心聚类主要适用于大样本数据。判别分析法是在已知有类别标识和未知标识的样本观测数据的基础之上, 以有类别标识的数据为训练样本, 依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函数, 再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标识的样本进行分类的一种分析方法, 同时也是检验样本分类结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判别分析主要有Bayes判别分析法、距离判别法和Fisher线性判别法, 其中Bayes判别效果最好, 但对数据要求较高, 距离判别对数据没有什么要求, 但效果不佳;Fisher判别效果一般比距离判别效果好, 是一种具有应用性的判别方法[12]。

三、应用案例分析

A企业是新疆石河子市一家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型企业。本文以A企业为例, 访谈发现A企业的零售户数量初具规模, 但营销管理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 在零售户关系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 缺乏对零售户价值评价的科学体系结构, 也不能根据研究的结果准确地把握最有价值的零售户群。第二, 对不同类型的零售户没有提供差异化营销服务, 不能有效地区别对待零售户。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能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又会造成零售户的不满, 不利于企业与零售户共同利益机制的建立。

(一) 运用AHP确定所有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所构建的商业企业零售户价值评价体系基础上, A企业营销中心专家依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评分, 本研究据此确定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 并采用近似算法, 运用yaahp6.0软件得出每层指标的权重 (见表1至表7) 。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1.0。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0.6。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0.4。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98<0.1;对总目标的权重:0.45。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对总目标的权重:0.15。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88<0.1;对总目标的权重:0.24。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516<0.1;对总目标的权重:0.16。

(二) 基于聚类判别分析的零售户分类

1. 零售户价值评价数据。

为实现零售户的分类, 需要对评价体系的底层各指标进行计算, 得出可量化的数据。本文采用百分制, 将零售户价值评价体系的19个底层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于店面形象、配合程度、明码标价执行及砍单率4个定性指标, 由客户经理结合零售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得出具体数值。对于销售额、销售量、销售结构、销量增长比率等15个定量指标, 本文依据从A企业调研所得数据, 按相对比值计算出定量指标的得分数值。笔者在半年内调研了A企业的800名零售户, 获得了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剔除评价指标计算不完整的数据, 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标准化预处理, 汇总成可以聚类分析的数据, 共700组数据, 有效率为87.5%。

2. 零售户分类。

基于处理后的700组零售户数据, 本文选用K中心聚类算法, 运用SPSS20.0软件对A企业零售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用逐步聚类分析功能得出6类零售户群 (见表8所示) 。本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 对于判别变量的选取沿用聚类分析使用的变量, 即销售量、销售额、销售结构、销量增长比率等指标。基于K中心聚类分析的结果, 本文运用SPSS20.0软件对原有的700名零售户进行客户群标识, 随机选取400名零售户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以相应的客户群标识为组变量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判别函数 (见表9) , 并利用判别函数对剩余的300名零售户进行判别分类, 将其结果与聚类所得的客户群标识进行比较, 检验聚类效果 (见表10) 。

基于表9的判别函数可以对未知分类的300名零售户进行判别分析, 判别效果如表10所示。结果显示判别分析得出的客户群标识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整体零售户的判别率达92.3%, 判别效果较好。通过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了验证, 两类分析结果一致, 也就是说K中心聚类分析结果比较合理。此外, Fisher线性判别式函数也能有效地识别新零售户所属的客户群标识。

(三) 零售户分类结果

在AHP计算出商业企业零售户价值评价体系各层指标权重的基础上, 本文结合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结果, 将六类零售户客户群的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得分依次算出来, 具体见表11所示。根据表11的结果, 本文将零售户当前价值的划分以65分和55为分界点, 潜在价值的划分以65分作为分界点;依据此标准将A企业700名零售户细分为以下6类客户群, 同时基于零售户综合价值将每类客户群降序排列, 以便于进一步确定每类客户群内零售户的优先级别 (见图2所示) 。最后, 将零售户分类结果反馈于A企业, 并得到了企业高层和营销中心的一致认可。

注:该表是由表8加权后统计得到的。

四、营销策略

基于上述的分类结果, 本文依据每类客户群的特征设计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1) “金牛”型零售户具有很高的当前价值和较低的潜在价值, 可以为商业企业提供非常稳定的利润。针对该类客户群, 企业应投入足够的资源, 延长其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持续时间。 (2) “高价值”零售户具有高当前价值和高潜在价值, 是商业企业最有价值的客户群, 该类零售户与企业的关系最稳定, 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持续利润的重要渠道。针对此类客户群, 商业企业应定期上门拜访, 及时了解其需求, 优先满足其资源配置要求;同时加强情感联系, 提升零售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尽最大可能保持和发展与其的关系。 (3) “次价值”零售户的当前价值中等、潜在价值较低, 该类客户群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但由于数量较多, 从整体上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大量现金流。针对此客户群, 商业企业应主动与零售户沟通交流, 并为他们设计相应的营销服务, 提高其忠诚度, 使其成为企业高端价值零售户。 (4) “成长型”零售户的当前价值一般, 但潜在价值较高, 这就意味着此类客户群目前可能对商业企业贡献不高, 但其成长性很高。因此, 商业企业要用长远眼光看待此类零售户, 应投入大量资源发展与其关系, 努力提高其当前价值, 将其培育成为企业的高价值零售户。 (5) “低价值”零售户的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都很低, 是商业企业价值最低端的客户群。针对此类客户群, 商业企业应分析零售户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低的原因, 进而选择性取舍, 以便于企业不浪费过多的资源。 (6) “潜价值”零售户虽当前价值低, 但潜在增值能力很大, 是商业企业未来重要的客户群。对于该类零售户, 商业企业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并为之配置适当的资源促进零售户关系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五、研究展望

在借鉴有关客户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构建了商业企业零售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能有效地表征零售户的综合价值, 也为今后进行零售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聚类方法和判别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提高对零售户价值评价的科学性。最后, 基于评价结果对零售户进行分类, 并针对每类客户群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可为商业企业实施零售户关系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价值。此外, 由于本文构建的零售户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确定的, 有待于更深入地验证。本文仅选取A企业700名零售户进行分类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的数量, 进一步检验本研究对零售户分类的正确性。本文重点阐述了零售户分类的基础和方法, 但没有对商业企业营销提供具体可操作性措施, 未来的研究可以提出更细化的营销策略, 以便指导商业企业的管理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商业企业和零售户的特征构建了零售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从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方面分析了零售户价值;通过选择聚类方法对收集到的700名零售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依据判别得出的结果将零售户进行分类, 旨在针对每类客户群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关键词:零售户,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参考文献

[1]赵铭, 李雪, 李秀婷.基于聚类分析的商业银行基金客户的分类研究[J].管理评论, 2013 (7) :38-44.

[2]Wolfgang Ulaga.Customer Value in Business Markets:An Agenda for Inquir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1 (30) :315-319.

[3]王轶华.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客户综合价值分析体系[J].华东电力, 2006 (4) :36-39.

[4]权明富, 齐佳音, 舒华英.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南开管理评论, 2004, 7 (3) :17-23.

[5]Peter C.Verhoef, Bas Donkers.Predicting customer potential value an application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1, 322.

[6]Reichheld F.The loyalty effete:the hidden force behind growth, Profits and lasting valu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USA, 1996.

[7]陈明亮.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J].管理工程学报, 2003 (2) :90-93.

[8]胡雷芳.基于聚类分析的C2C电子商务客户价值服务营销对策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7 (3) :34-37, 41.

[9]黄亦潇, 邵培基, 李菁菁.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分类方法研究[J].预测, 2004 (3) :31-35.

[10]王园.客户风险评级管理研究与应用——基于证券CRM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10-15.

[11]孟丽莎, 丁四波, 李凤廷.管理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79-283.

层次与方法论文 篇10

(一) 背景

多指标、多层次决策就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不同特征且量纲不同的指标, 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的评价值, 并综合这些评价值, 以便得出对该事物一个整体评价。针对多层次不确定决策的评价方法模型, 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问题。

(二) 多层次决策问题基本概念和实际意义

多层次决策是指在多个指标间相互矛盾、互相竞争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决策。是在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最佳方案的分析过程。在社会生产生活的研究控制中我们所面对的系统决策问题常常是多指标多层次的, 比如, 我们在进行产品生产决策时, 既要考虑如何使生产系统的产值达到最大值, 同时又要确保生产出高质量产品, 而又使生产成本尽可能低。这多个目标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矛盾, 这就使决策过程变得复杂, 决策者通常很难作出决策。这类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就称为多层次决策。

二、层次分析法

(一) 定义及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数学家萨蒂 (T·L Saaty) 正式提出,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 是将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 将被评价方案分解为若干目标或准则, 进一步可分解为多指标及若干层次, 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展次单排序和总排序, 以作为多指标多层次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复杂问题的问题系统方法。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 将复杂的问题利用数学思维简单化, 使人们容易理解。

(二) 层次分析法步骤

1.建立多阶梯 (一般不低于三阶梯) 。

2.构造判断 (成对比较) 矩阵。公式2-2称为判断矩阵。 (见表1)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onsistency index)

其中, 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2) 查找一致性指标RI (见表2)

(3)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onsistency ratio)

当CR<0.01时, 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否则应当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4.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求出A的最大特征值, 对应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处现后即被认为足同一层次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W素要性的排序权值, 称此过程为单次单排序。

(三) 层次分析法在消费行为选择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当今信息化时代, 每个人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必然。现在市场上的手机品牌层出不穷, 选择的余地也很大。从消费者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用一种非常实用的决策分析方法———AHP层次分析法, 来分析一下我对于选择手机的决策。把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分析。本文就以购买苹果或者是小米手机为例。这里取了功能、价格、外观3个维度进行分析。价格层面, 现在一部5s差不多在4 000元左右, 小米3在1 700元左右。外观上小米更个性化和多变, 但是就功能而言, 苹果的系统更为先进, 而小米的米优系统通过自主开放创新被称为最快的系统。下面, 就对这两个品牌手机进行选择。

1. 建立模型

如引言中所说, 将功能、价格、外观三个维度, 运用AHP分析分别填入表格, 就得到了以下模型。

2. 成对比较

如果对三者进行比较, 将不容易得到这个权数值, 此时可以两两成对相比, 这样得到权数比较简单, 而且也比较准确。

(1) 功能与价格之间的比较

对于学生而言, 价格便宜的吸引力更大一些。但也不能完全忽略了功能, 所以可以将两者的比重设定为3:1。

(2) 功能与外观之间的比较

相对于外观而言, 一般人对于实用性的要求更加高一些, 所以可以将功能和外观的权重比定为5:1。

(3) 价格与外观之间的比较

如前面所言, 价格是是消费者最看重的特质, 而外观在基本上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又恰恰是在这三者里面消费者比较不重视的, 所以可以将这两者的比例定为7:1。

3. 得出权数

第一步:计算各列的总和

将每一列的数值相加, 得出总和。

第二步:各个值除以该列的总和

第三步:计算各列的平均值

这些平均值, 通称为优先向量 (Priority Vector) , 简称PV值, 填入表格后就得到下表:

第四步:计算出Level-1的权数值分别为0.643、0.283、0.074

第五步:开始演算Level-2的「价格」权数值

依据刚才的第1—3步, 而进行演算: (1) 计算各行的总和。 (2) 各个值除以该行的总和。 (3) 计算各列的平均值。于是, 计算出权数 (即PV值) 如下:

第六步:开始演算手机的「功能」权数值

依据刚才的第1—3步, 而进行演算:计算各行的总和, 并且各个值除以该行的总和, 然后计算各列的平均值。于是, 计算出PV值如下:

第七步:开始演算手机的「外观」权数值

依据刚才的第1—3步, 而进行演算:计算各行的总和, 并且各个值除以该行的总和, 然后计算各列的平均值。于是, 计算出PV值如下:

于是计算出Level-2的权数值:

第八步:开始进行评估

买苹果对「价格」的贡献度为0.50, 而「价格」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643, 所以买苹果透过「价格」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50*0.643=0.322。买苹果对「功能」的贡献度为0.75, 而「功能」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283, 所以买苹果透过「功能」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75*0.283=0.212。买苹果对「外观」的贡献度为0.833, 而「外观」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074, 所以买苹果透过「外观」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833*0.074=0.063。于是可算出:

买苹果所表现的理想度为:0.322+0.211+0.063=0.596。依据同样的程序, 可算出买小米的情形:

*买小米透过「价格」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50*0.643=0.322。

*买小米透过「功能」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25*0.283=0.071。

*买小米透过「外观」对总目标的贡献度为:0.167*0.074=0.011。

于是可算出:买小米所表现的理想度为:0.322+0.071+0.115=0.404。两者相比, 苹果优。

4. 成对比值的一致性检验

Step-1:基于上一小节的第三步所计算的总和及PV值, 就可逐步计算并检验出一致性了。例如上一小节的第三步所计算的总和及PV值为:

Step-2:计算最大值, 其公式为:各行总和与各列PV相乘之和。于是可算出:

Step-3:计算一致性指标 (Consistency Index) , 简称CI, 其公式为:

其中的n值就是选择准则的个数, 例如上图的n值为3。所以可算出:

Step-4:计算一致性比率 (Consistency Ratio) , 简称CR, 其公式为:

其中的RI代表随机一致性指标, 经查表可得到CI值为0.58。所以可算出:

Step-5:判断一致性:如果CR值小于0.1时, 表示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所以上述例子是具有一致性的。反之, 如果CR值大于0.1时, 表示呈现显著的不一致性。由于0.083小于0.1, 所以是符合一致性的。

所以, 综上分析可得, 消费者在面临苹果和小米手机时候选择苹果手机更广泛一些。这也就不难理解苹果手机畅销的原因了。通过对消费者消费选择这种主观判断的定量客观化可以很快做出选择。

结语

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复杂问题的系统方法。它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 将复杂问题利用数学思维简单化, 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层次分析法使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简洁实用, 所需定量数据较少。

参考文献

[1]刘宝碇, 赵瑞清, 王纲.不确定规划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邢文训, 谢金星.现代优化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刘宝碇, 赵瑞清.随机规划和模糊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4]高金伍.不确定多层规划的模型与算法[D].北京:清华大学, 2004.

[5]hitchcock, F.L.The Distribution of a Product from Several Sources to Numerous Localities.J.Math.Phys[J].1941, 20:224-230.

[6]Michalewicz, Z.Genetic Algorithm+Data Structure=Evolution programs, 3rd edition, Springer-Verlag[M].New York, 1996.

[7]Michalewicz, Z and G.A.Vignaux and M.Hobbs.A non-standard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nonlinear transportation problem[J].ORSA Journal of Computing, 1991, 3 (4) :307-316.

[8]Gen, M and Y.Li.Spanning tree-based genetic algorithm for bicriteria fixed charge transpor-tation problem[J].In Proceeding of th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rtation.pp.2265-2271 washington, DC, 1999.

[9]Haley K B.The solid transportation problem[J].Operational Research, 1962, (11) :446-448.

上一篇:高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下一篇:校园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