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层次

2024-07-21

文本层次(精选6篇)

文本层次 篇1

一、“文本层次”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文本层次论, 是新批评文学理论批评中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也是文论家探讨文学文本存在方式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文本, 认为文学文本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分为多个层面。首先, 现象学家茵加登大胆地提出了“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构成”[1]的思想, 确证了文本是以结构的方式存在的。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认可了茵加登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的思想, 并在他们的论著《文学理论》中, 对每个不同的层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这些层面是: (1) 声音的层面; (2) 意义单元; (3) 意象和隐喻; (4) 诗的特殊世界; (5) 模式与技巧。[2]中国古代, 对文学文本层次不像西方那样有明确的论述, 但早在东汉时期王弼就在《周易略例》谈到言、象、意三个层次。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 我国许多理论家对文本层次多有研究, 尤其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 他在总结前人文本层次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文学文本三层次的理论: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文学意蕴层又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3]这一理论的提出, 不仅将英格丹和新批评的理论中国化了, 而且使得经典文本的层次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在教学与实践中, 我们认为文本层次论还可具体为以下几个层面。

1.语言层面。我们认为, 这里的语言包含局部语言特征和整体语言特征。局部语言特征譬如比喻、复义、悖论、反讽、张力等等。在文本实践过程中, 我们更倾向考查文本的整体语言特征对文本意义的影响。比如文体 (书信体、祭文等) 、对话、文本结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语言学模型等。这一层面需要采用新批评的细读方法, 只有反复的阅读, 才能发现影响全文的关键词、文本的症候以及文本的断裂处, 正如王一川在《文学理论讲演录》所说的发现“富有特殊意义的个别点”, [4]正是文本的这些细微处、或个别点, 把我们引向文本的较深的一个层面。

2.第二个层面是艺术形象层。同类型的作品侧重点有所不同。叙事性作品主要指人物、事件、场景;抒情性文本指意象、文本叙述的生活内容以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当然, 在抒情性文本中叙事是为情感服务的。在具体分析中我们认为第二个层面与第一个层面之间有着必然紧密的逻辑联系, 这要求我们在阅读中仔细体会。

3.文本的深层意义。这是基于上述层面阐释而发掘的“深层隐伏的无意识语言及其意义”, 也是童庆炳先生称之为的“哲学意味”。在文本中, 文本的深层意义是潜藏在文本深处的, 表现在文本中它也许只是一个症候、一种暗示、一种象征, 但是, 它时刻召唤着读者积极地参与创造与发掘。如果没有读者的主动参与和二次创造, 文本的深层意义就只能永远沉睡, 而无法真正浮出水面。

文本层次论如果到此止步了, 这也就是人们反复批评传统形式主义新批评将文本与社会语境相隔离的局限性。其实, 有的文本还向语境开放着, 即把上述层面的阐释放到特定语境中去作具体的阐释, 并联系作者的生平, 揭示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微妙而又重要的联系。

文本层次的理论, 把作品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分成不同的层面, 为我们阐释语文课程中经典文本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武器。为了说明文本层次论在阐释经典文本中的可操作性, 本文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 说明这种理论如何有利于挖掘文学文本的深层意义或潜藏文本。

二、“文本层次”论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潜藏文本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存在表面文本与潜藏文本, 如果我们带着“文本层次”论的视点去观照, 潜藏在文本深层的意义便会浮出水面。

1.文本结构:明月升起、高悬、西斜、沉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可谓别具一格。诗人是以明月的运行———升起、高悬、西斜、沉落来结构全篇, 正如吴小如说:“‘月’则代表时间, 诗人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起, 一直写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概括了前一天的夜幕初临到次日清晨的曙光乍现, 概括了完整的一个夜晚。”在这样一个晚上, 诗人从春江花月中感悟到什么?

2.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短暂人生仍有诸多遗憾

阅读全文, 我们发现在辽阔无边的宇宙, 作者的感悟从先遭遇宇宙自然到春江花月夜, 继而又俯视人类, 最后回归人间生活的视点变化。

(1) 明月的升起:人与自然的相遇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文章一开篇, 诗人就由“江”及“海”, 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出浩瀚无垠的壮丽画面:春江潮水与海齐平, 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一“生”字,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动态生命。只见银白色月光把他的光辉洒向人间, 使人感到大千世界, 明月的光辉无所不在。

随着曲折奔腾的江水, 诗人的目光落在大江两岸鲜花盛开的原野之上, 但见在银白色月光的映照之下, 两岸万紫千红的群花就像既多且密的小雪粒一样晶莹剔透。此时此刻, 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笼罩在月光之下, 就像空里流泻着白色的霜;江岸的白沙也已与月光融为一体, 不知何者为月光, 何者为白沙, 天地浑然只留下皎洁明亮的月光。至此, 春江、春花、春月逐层写出, 作者的描绘由大到小, 由远及近, 逐渐将高悬的明月从春江花月夜中凸现出来, 加以关注。

(2) 明月的高悬:遭遇永恒, 追问明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一色, 月明星稀, 诗人遥望这一轮明月, 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涌上心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大江两岸是哪一个人第一个看到这独照千古一轮明月?明月又是哪一年将他的光辉洒向人间?就在诗人遭遇永恒时, 我们似乎也跟着诗人搭乘着宇宙荒流, 穿越寒武纪 (三叶虫) 、侏罗纪 (恐龙) 、白垩纪 (剑叶象) 、进入人类纪……。然而, 在人类纪是“人生人死、人死人生, 相代以来, 无穷无尽, 并不见一个古人……;月圆月缺, 月缺月圆, 年年相望, 只自如此, 从无两样明月。人哪里及得月之常在”。突然无限大与无限小的对比横亘在我们面前, 人类骤然间就意识到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悲凉、感伤、惆怅涌上心头……。其实, 从单个个体的生命来看,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转瞬即逝, 也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 才彰显出生命的价值;何况从人生整体来看, 人类又代代相传, 无穷无尽。正像“长江送流水”一样, 日夜不停的向东流失, 却又浩浩荡荡, 无穷无尽!作者在感伤的同时, 又暗示了另一重人生感悟:人类还有永恒的一面。于是欣慰转向沉思!

下半部分, 诗人将视点转移到人间, 转向生命个体的存在———在有限的人生, 那里最常演绎得是什么?阅读文本, 我们发现诗人没去关注人间金戈铁马的英雄生涯, 也没涉猎绞尽脑汁的仕宦生活, 而是转向了像明月一样永恒的离别相思之情。

(3) 明月西斜, 作者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 清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看出, 诗歌的下半部分作者由广阔的江天转向人间的游子思妇, 由仰观宇宙之大而关注人间相思。游子与思妇的相思之情本来就是《古诗十九首》和汉乐府一大主题, 但在张若虚的笔下, 诗人是从思妇的独特视角加以观照。借“帘卷不去”、“拂了还来”的月光, 细腻地抒发了思妇挥之不去、绵延不绝相思之情;又巧妙地让思妇心生愿望———愿意追随着月光飞到游子的身旁, 月光岂可追逐!思妇进一步产生托付鸿雁鱼龙传信吧!可鸿雁飞得再高也无法逾越月光, 鱼龙潜跃的再深也只不过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波澜, 这是多么的令人失望啊!“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如果游子能在春天过去一半后及时还家, 还不算辜负美好的春光, 可怜春半不还家。就在此时此刻, 时间仍急匆匆地向前流逝着,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又西斜!女性视角的独特运用, 把思妇曲折的相思之情细腻地传达了出来。

(4) 明月的沉落:游子思妇无法团聚的遗憾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最终作者又转来写月, 与开头形成呼应。月已西沉, 落入到海上升起的茫茫的海雾之中, 而思念中的人却仍然天各一方, 无法相见。“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在这样一个月夜之中, 诗人感叹不知有多少游子可以乘月而归, 如愿以偿?诗人深知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这难以派遣得相思之情与无穷无尽的遗憾, 恰如落月得余晖一样, 飘飘洒洒地落入到江边黑沉沉树林之中。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评曰:“此将春江花月夜一齐抹倒, 而单结出个情字, 可见月可落, 春可尽, 花可无, 而情不可得而没也……千端万绪, 总在此情字内, 动摇无已, 将全首诗情, 一总归结其下”。

诗人在诗歌的下半部分俯视人间有限的人生时, 我们看到那里演绎的不是人世间欢乐, 不是深重的悲苦, 而是挥之不去的惋惜与遗憾!

3.文本深层意义———感悟有限的人生、思索生命的价值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有整体性特征, 知觉是对象的整体知觉特征的把握, 而不是单个的零星的感觉相加之和, 比如一支曲子, 它尽管由单个的音符组成, 但一当组成之后马上出现单个音符所没有的新质, 格式塔质。回到《春江花月夜》文本中, 拆开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反映作者的宇宙意识———宇宙的永恒, 人生的短暂, 第二部分在有限的人生中, 作者叙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但是这两部分一旦被读者的心灵组合在一起, 就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格式塔———作品的深层意义。其意味不是前后两部分所具有的, 也不是这两部分的机械相加之和。它让我们思考:宇宙是永恒的, 人生是有限的, 与永恒的宇宙相比, 人生就是一个瞬间, 可在如此有限的人生中, 还存在那么多的惋惜、遗憾 (游子思妇天南地北, 无法相聚) !我们不禁思考在如此有限的人生, 我们能不能不离别?能不能总长相厮守, 好好把握青春?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人的一生中不得不离别, 不得不充满那么多的遗憾, 在有限的人生, 人究竟应当怎样存在?这样, 文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组合使《春江花月夜》文本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 让读者惊醒, 并体会一种思考的快乐。

清代王闿运称赞这首诗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也认为“这是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我们认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 是因为这首诗让我们在一段具体的时间 (明月升起、高悬、西斜、沉落) 瞭望到宇宙无限的运行轨迹, 同时真切地感悟到个体生命瞬间的人生。这种无限大与无限小并置的尖锐对比, 会让所有的人对个体生命的情感困境———转瞬即逝的生命存在感到震惊、惊悚, 并进而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 《春江花月夜》表面看来是人类面对生与死这一永恒的困境所产生的感伤与焦虑, 实际在作品深层引发的是人类对个体生命的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深的思索与把握, 是诗人强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然表现。在这里, 作者感叹生命短暂, 不像汉末魏晋时是因为眷恋生命恐惧死亡;作者揭示短暂的人生又有许多遗憾, 也不是要高呼“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飘尘, 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津路”去及时行乐, 而是忧虑个体生命的价值如何才能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认为, 《春江花月夜》在一段具体的时间内 (明月升起、高悬、西斜、沉落) 又熔铸了对个体对生命的思索, 体现了文本的深邃。

多年来, 我们在教学中很少进入到《春江花月夜》中的深层意义,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构建“文本层次论”的理论视野, 并对它进行由浅入深的阅读, 从而忽略了文本深层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思索。

文学经典的意义是丰富而复杂的, 因此它能给读者提供多种阐释的可能性, 并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探险的快乐。但是,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使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那么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就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无法进入到文本的深层意义。只要我们树立文本多层立体结构理论, 反复由浅入深地对经典文本进行阅读, 并尽可能地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的其他文本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就有可能探测到掩盖在经典文本表层下的深层意味, 从而对经典文本较好地进行阐释与教学。

参考文献

[1]茵伽登.对学作品的艺术的认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2]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 1984.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篇2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因此文本的解读也必然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理解到审美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徜徉,贴近文本、体悟文本,实现从语义层到形象层,再到审美层,最后到思想层的跨越,真正从多个层面,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一、语义层

语义层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也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所应达到的最基本层面:理解。但我们知道语言具有内隐性和潜在性的特征,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就不能只满足于语义层的理解,而应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去品味语义背后的深层内涵。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解读文本时,特别是在解读古诗文之类的文本时,往往会停留在语义层,因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年代的久远以及古今语义的差异,使得现代学生学习起古诗文来就比较吃力,而有些教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讲解古诗文时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思上。

比如在解读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仅仅翻译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看到远处的南山;又比如在解读《渔父》里面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时,也是直接翻译为:他在沅江边上游荡,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这或许也是很多专家诟病一线语文教学而提出“深度”语文的原因吧。当然,文本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但又不能不解读出语义,这是由历史原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语义都不理解,再深刻的思想,再优美的意境,在学生看来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二、形象层

文本解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形象层。就是除了让学生读出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形象地见出画面,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生动地体会到意境。语义层很多时候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而学生也只是理解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同时,语文的魅力、文本的意境、文本的美也往往是通过意象传达出来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一个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如不能解读出形象层,不能形象地、直观地、生动地呈现出文本的内涵,那么他的解读是失败的。

比如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何谓“悠然”?悠然即闲适的样子,如何能看出闲适?后面一个“见”字,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此外,“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美的,更是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无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更显“悠然”。

再如“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游”是游荡的意思,但游荡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无目的、散漫地行走,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屈原万念俱灰,行尸走肉般游荡的状态。“枯槁”是干瘦的意思,这个固然不错,但这个意思如此干巴巴的,学生不容易接受,形象地解释:“枯”指“古木”,即“百年老树”;“槁”指“树木上头缺枝少叶”,即“树冠光秃”。形体容貌如同干枯的树干一样,可见人干瘦的程度。

对文本形象的解读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文字的意思,触摸到文字的温度,体会到文字的力量,领悟到文字的魅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审美层

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能让学生有一种审美享受的话,那倒不如不分析,不讲解。现在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干瘪、无趣、无味,生硬而直白,没有把文本的美好、趣味与诗意解读出来。而好的语文课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是美丽而诗意的,无论老师的语言,还是对文本的理解,肯定是形象而生动的,能给人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些老师在解读时认为,徐志摩跟云彩告别,实际上也就是跟康桥告别,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样分析就很生硬直白。实际上,云彩是夕阳下最特别的一种景物,云彩和夕阳组合成一幅完美的画卷。我们想一想,云彩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轻盈的,飘逸的,云彩作为诗人诗化的意象,比康桥更有美感,更能引发我们美的想象,对着西方漫天的云彩,我们向之挥手告别,深情款款,那是何等美好的意境,又是多么诗意。同时,云彩的潇洒、轻盈与飘逸也能让我们感觉得出似乎诗人自己也是潇洒的,轻盈的、飘逸的,像云彩一般飘浮起来了。

四、思想层

实际上,无论是语义上的理解,还是形象层的呈现,抑或是审美层的熏陶,这些都是一种铺垫,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引,它们指引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慢慢融入课堂,慢慢走向文本深处,和老师一起窥探文本的深层奥秘。而真正的重点在于文本思想层的发掘,在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学生的思考逐渐深入,学生的境界逐渐提升,学生也真正地跟着老师一步步从语义层、形象层、审美层,走到了思想层,完成了对文本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全面的、立体的,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触摸到了文本,就好像观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看到外表古色古香的图案,还注意到内在精细的花纹和时间雕刻下的历史风霜、时代印迹以及艺术精髓。

比如对《渔父》思想层的解读,《渔父》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它们的代表分别是众人、屈原、渔父。众人污浊、昏睡而随波逐流、与时俯仰;屈原高洁脱俗、执著决绝,不能容忍社会的黑暗污浊,始终恪守高标独举的人格,竭忠尽智,至死不渝,追求荷花般的高洁,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的形象是高大的、伟岸的、洁白的、决绝的;而渔父则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遗世独立、和光同尘的圣人形象,他看破了尘世的纷扰与躁动,但绝不回避,而是顺其自然、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淡然平和,不争、不凝滞。屈原的境界就如同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因而“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而渔父则如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因此能“淈其泥而扬其波”,“哺其糟而歠其醨”,心若高洁,即使身处肮脏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屈原告诉我们要执著,要坚守,要洁身自好,而渔父告诉我们要顺应时势,豁达开朗,与世无争,自然而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

总之,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要从语义层,到形象层,再到审美层,最后到思想层逐步深化,逐步升华,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又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美丽,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三个层次 篇3

新课标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在文本解读方面, 对一篇课文来说, 笔者认为一般应包含以下三个基础层面:

一、知识层

语文文本知识层主要是指文本所包含的语文基础知识 (字、词、句、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学常识等。我们教知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学习交际、发展认识能力、学习和工作方面。为了能够切实运用好这一工具, 要求我们在文本解读方面首先要关注课文的知识层。知识层的解读既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 又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重要体现, 也是师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的必经之路。因此知识层作为文本解读的首要层次, 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轻视和忽略的。

二、情理层

人是极富情感和智慧的动物, 因而人们的写作或以情主之, 或以智主之, 反映在文本里就是人的七情六欲或生活智慧 (道理) 。高中课文中所选的一些篇章大都是流淌着人们的丰富情感或隐含着丰富的生活道理, 这些情理之美是我们解读文本的另一重点层面。“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既是我们的基本手段也我们语文教学要达到一个基本目标。对于以情见长的文章, 我们就要着力于对情的描绘渲染。

情感有丰富和贫乏之分, 有深刻和浅露之分, 有粗犷和细腻之分。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 我们要培养他们形成自身丰富的人生情感, 使他们不断地从浅露走向深刻, 从粗犷走面细腻,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他们对人类各种情感的审美能力。

道理有大小、显隐之分。对于高中学生我们要全面提升他们的智慧之道, 晓之以文本中所体现的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 从使他们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理之于文本, 如血肉之于人体。学生学习认知情理的过程, 也是他们自身逐渐由单薄走向丰盈的过程, 其生命意义在知识层之上, 其解读难度也在知识层之上。教师们只有细于情、慎于理, 并采取灵活的方法, 才能将文本之情理层分析得淋漓尽致, 将情理之美奉送给学生。

三、文化层

文化的广义概念是:文化或文明,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 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体。这个概念是大部分学者所认同的。但是在文学研究领域, 大部分学者却赞成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符号论的文化概念”, 即“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 也是人类深层次的文化, 它是人运用语言符号系统, 展现诗意的人生意义和精神追求。尤其包括人的审美理想的追求。

作为教师我们在利用文本教学时, 要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高度出发, 有效的挖掘文本的文化意义。根据上述的文化和文学概念, 我们可以从人生生存状态、人生生存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等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领域来进入文本的文化层。

文本的文化层是高于知识层和情感层的最后一个层面, 由于他在解读上存在一定难度, 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之高, 因而也常被大家所忽略, 从而造成我们对文本教学的不完整性, 缺少了必要的高度和深度,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了能够有效地探寻文本的文化意义, 就要求教师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特别是文化储备,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以上三个层面在文本教学时是同步进行的, 不能够将其割裂开来, 对于任何一篇课文, 经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后, 就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文化方面都得到增长, 全面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摘要: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 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 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我认为语文教学文本至少要做到三个层面的解读, 即知识层、情理层和文化层。教师在准备教学和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挖掘文本中这三个层面的东西, 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

文本层次 篇4

【关键词】大学语文经典文本    “三层次”教学模式       策略

目前我国的高等大学语文教学研究重点问题都是在教材上,最重要的就是切合学生,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培养方式,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大学文本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文本内涵的解读,提高大学文本教学效率是最关键问题。研究学生文本解读方式,能更好地解决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重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刻意义。

一、大学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语文教育工作一直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质的特点,所以大学语文学科定位一直都相对模糊,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都有很多问题,比如教育学派认定问题,各派系呈现很多现象。专家指出,学科定位认识不同,对于大学语文教材编著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都会很大影响,使得大学教育教学方式无所适从。同时大学语文教学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大学语文文本吸引不了学生兴趣,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养成很多不好的学习方式,所以要利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祖国优秀文化、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在市场化和功利化的社会风气中,大学语文不被重视,相比英语,更多人对语文缺少兴趣。全校各个专业都要重视母语学习能力提升,在课堂上可以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注重培养语文素养和对于历史文化经典解读,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展开个性化写作指导,同时还可以探索进一步系统强化母语教育的方式,加深学生文化底蕴。

大学语文应该收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选文、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文学作品。在文化转型快速的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应对文化示范和文化迷失,大学的学术研究不仅能秉承文化守护责任,同时还肩负着文化探索创新的使命,所以大学语文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它可以主导文化传播和示范,同时也是文化整合、融通和指向的作用载体。语文一般都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知识层面,要对民族语言做到全面精确掌握,并能够出色地使用;另外就是文化层面问题,其关乎民族发展和健全人格培养。所以说大学语文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二、“三层次”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大学语文经典文本中

所谓“三层次”教学模式,就是将远程开放式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型三个层次,由浅层次到深层次对于实践教育进行划分,安排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对于发现和探究的研究价值问题,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所以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采用“三层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转变单一被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方式,适应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的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同时采用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时间为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纠偏、点评和总结。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积极推进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一体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可以自己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预习、交流、展示、点拨和感悟等方式进行教学。预习就是根据探究目标,学生进行准备;交流就是把个人预习情况进行分组讨论;展示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点拨就是对学生知识进行点拨,把握不够深的地方进行补充和拓展。同时,让学生潜心研读文本,钻研教材内容,探究目标有合理的指向性和针对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围绕预设探究来进行学习,做到充分自主。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的是读书,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就是反刍式,教师的能力就是体现在对课文讲解上,其產生也有其合理性。相对于语文教学,文史哲一般不分家,缓慢的社会节奏是允许人们骑着毛驴仔细推敲的,但是随着语文教学材料变革,语文教学模式走向了从内容到课文分析。应该应用新型语文教学方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先进和跟得上时代步伐。

三、总结

回首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看到社会已经走过了辉煌工业社会,知识经济脚步已经在各行各业竞争中不断涌现。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社会里,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一流的人才使国家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流人才应该适应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从大学这个高等教育做起,从基本素质教育做起,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秦朝晖,孙莉.大学语文经典文本细读“三层次”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

[2]  赵云岭,欧阳津,申秀民.“一体化、三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7(06).

文本层次 篇5

【案例】陶渊明究竟在干什么?

《归田园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正在进行中。学生多次朗读后,我提出问题。

师: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陶渊明什么样的情感?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诗歌表达了陶渊明归隐山林、享受田园乐趣的思想感情。

师:(趁势追问)你们是从诗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作者享受到的田园乐趣呢?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这时学生有些茫然。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

生1:从课本的预习提示中看出来的。

生2:从参考资料和课后练习中也可以找出答案。

…………

我知道,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主旨,也没有真正学会分析。在备课中我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我抛出课前预设的问题。

师:诗中写到陶渊明每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是“草盛豆苗稀”,我认为这些诗句不仅不能反映作者享受的田园乐趣,而恰恰表现了作者的辛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

生3:陶渊明是一个诗人,他不会种田。

生4:可能是天气太旱了,豆苗不易生长。

生5:可能是雨水太大了,豆苗淹死了。

…………

这时学生还是没有真正了解陶渊明,理解也缺少创造性。于是,我进行了进一步引导。

师:陶渊明归隐山林,是因为他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是不愿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是在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诗就洋溢着诗人归隐的自豪和心情的愉快。如果诗人真的整日忙于劳作,搞得筋疲力尽,满身臭汗,我想就少了很多情趣。现在大家再想一下,陶渊明在田里究竟在干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

生6:陶渊明在休息。

生7:他在田头饮酒。

生8:他在和家乡的农民一起聊天。

生9:他在田间的树下读书。

生10:他在他的草棚下写诗。

生11:他在欣赏田间的美景,品味庄稼的芳香。

生12:他在观赏明月,朗读诗词歌赋。

…………

这时学生应该真正地深入理解了诗的主旨,真正感受到了陶渊明在平淡的田园生活中的乐趣了。

【反思】

●巧妙预设深入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突破口的选择一要小,二要巧。口子小,有利于切入的轻松自如;选得巧,既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此案例选取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和“草盛豆苗稀”两句看似矛盾的诗句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这两句字面意思好像和诗的主旨相背离,其实不然。教师在学生平淡的文本解读中“挑起事端”,引领学生对深入解读文本实施“攻击”,让学生思考后有所感悟、体会与收获。

●精心设计预设问题的层次

选准了突破口,教师还要由点及线,精心设计预设问题的梯度和层次,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过程,从了解“是什么”到深入知道“为什么”,一步步地找出平淡文字“背后”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和学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要,结合文本的特点,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归田园居》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是针对两句看似矛盾的诗句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学生简单浅易的理解上,介绍陶渊明的生活和情操,降低坡度点拨,逐步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及时调整生成新的预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孩子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是说,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仅有精彩的预设是不够的,更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是凭借教学机智与经验积累,对孩子所反馈出来的信息迅速进行过滤、筛选,把它与预设的目标、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调整,并生成新的预设。使我们课堂教学基于“预设”并超越“预设”,这样的教学才会显得有滋有味。

文本层次 篇6

Web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文本大数据的快速增长,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上便利地交流,各类电子化的文本文件、资料、档案等已逐步取代了纸质文档。对文档进行语义上的分类管理是传统的文档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例如图书馆的书别目录检索。然而,面对海量的文本信息资源,传统的人工分类在人力耗费、时间响应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亟待开发以自动文本分类技术为基础的自动文本管理系统。

当前流行的自动文本分类算法主要有神经网络NN( Neural Net) 算法[1]、朴素贝叶斯NB( Nave Bayes) 方法[2]、K近邻KNN( K Nearest Neighbor) 算法[3]和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算法[4]等。Yang等[5]在数据集Reuters-2l578 上的实验表明,相比于其他方法,KNN和SVM方法无论在召回率还是准确率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KNN算法原理简单,分类效率较高,但其是一种基于实例的统计学习方法,对于处于类别边界的样本分类准确度不是很高。而SVM分类算法目标在于最大化分类边界之间的距离,因此分类准确度比较高,但训练分类器过程比较缓慢。总之,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很难达到理想的分类效率和效果。

因此,研究者通过对KNN和SVM两种算法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提升分类的准确度,一方面提高分类效率,从使海量文档自动分类达到较好的效果。文献[6]提出一种将KNN与SVM相结合的文本分类算法。首先使用KNN算法找出与文本最接近的K个邻居的类标签,然后在邻居类标签集上使用多个二值SVM分类器对样本进行精分,在减少有效候选类数目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分类的准确度。然而,由于这些二值分类器分别由不同的训练样本单独训练得到,可能无法保证学习得到的分类面在分类输出上保持良好的可比性。另一方面,其假设的单层文本类别结构在实际中往往是较少数的。文献[7]则首先使用所有类的SVM分类器对样本进行划分,然后对各类别的输出概率进行比较。只有当最大输出值( 预测正确类) 与次大输出值( 其它最具混淆性的错误类) 之间的差大于某个阈值时,才将该结果作为分类器的最终输出结果。如果其差值小于该阈值,则进一步使用KNN分类器来得到最终结果。这样提高了分类输出结果的置信度,然而,在最坏情况下,该方法的分类过程是SVM和KNN方法的线性叠加,分类的效率有所下降。

当文档的类别结构形成一个层次目录时,层次分类算法不但能显著地带来分类效率的提升,甚至能提高分类的准确性[8]。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海量的文档集包含的语义种类丰富,也很难使用扁平的一层类别目录去包含它。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结合KNN和层次SVM分类的自动文本分类技术。在训练阶段,我们使用多类SVM算法统一对样本的层次目录进行学习,而不是独立地学习多个二值分类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在各个层次分类面的输出上进行比较。在分类阶段,使用KNN对待分类样本的标签进行筛选之后,在分类候选集标签上使用学习到的SVM分类器进行自上而下的划分,有效减少了候选的SVM分类面的数目,加快了分类过程。同时排除了部分不相关的类别分类面的干扰,提高了自动分类的准确性。

1 KNN与SVM算法

1. 1 KNN分类算法

K近邻KNN分类算法是基于实例学习的统计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输入特征空间中计算训练样本里与待测试样例最近的K个邻居,通过这些最近的邻居类别标签来“投票”得出新样本的最终类别标签。

令训练样本的总数为n,待测样本x从已标记的样本类wi中产生的后验概率为Pn( wi| x) ,即待测样本x属于wi类的概率。由于文本采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所以可以假设样本点x周围的体积为V的空间内,恰好能够包含进k个样本,通常选择。其中的ki个样本属于类别wi,则。这样,对样本与类wi联合概率密度的估计为:

这样后验概率Pn( wi| x) 的估计为:

也就是说,点x属于类别wi的后验概率就是体积V中标记为wi的样本点的个数与体积中全部样本点个数的比值。这样,为了达到最小的误差率,我们就选择使这个比值最大的那个类别作为最后的分类判别结果。

然而,KNN算法通常需要计算待测样本到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并排序,从而选出其最近的K个邻居。假设每个样本的特征维度为d,则上述步骤的时间复杂度为n × d + nlogn。在对海量文本进行分类时,n的值往往很大,特征维度也比较高。因此,为了加快KNN算法的执行效率,一般从两个方面改进算法的分类效率: 1) 降低样本的维度,选择最精简的特征来表示文本向量,这种做法往往较为直观,但是当维度过少时分类效果会显著降低; 2) 将训练集中的相似文本适当归并,将其作为一个文档来处理,这样将明显减少需要比较的文档数目。这里我们采用文献[6]中的方法,在每个自然类别中再对其进行类别内部文档的聚类,将其聚成j个子类。然后计算每个子类的中心向量,最后将待分类样本与这些子类的中心向量计算距离,从而快速找出最近的K个邻居中心。由于聚类后每个类别包含的文本数量急剧减少,因此KNN分类的算法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1. 2 层次SVM分类算法

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在各种不同的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了较为优越的分类性能,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能够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支持向量机利用训练数据来建模最大间隔超平面,然后使用超平面作为决策边界,对未归类的数据进行分类。所谓最大间隔,即训练集样本点到该超平面的最小几何间隔最大,而间隔越大则泛化错误越小,对于新数据的分类判别能力就越强。最终分类超平面的建模实际上只需要用到离超平面最近的少数训练样本,这些样本也就是“支持向量”,其他不是支持向量的训练样本点对分类超平面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支持向量机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图1 给出了支持向量机的示意。

在实际应用中,文档的类别结构通常具有明显的层次分布而非单层扁平的结构。当多类别形成一颗层次树时,研究者发现层次分类模型比其对应的单层分类模型更加快速甚至有时更加准确[8]。因此,我们的分类模型基于层次分类框架。在本文中,我们将统一学习出一个多类的层次SVM分类器,各分类面的目标函数在同一个优化函数中实现,而不是分别训练多个二值分类器[6]。

首先,给出如下标记: 令A( i) 、C( i) 、D( i) 和S( i) 分别表示层次类别中节点i的祖先、孩子、后裔和兄弟节点,且令A+( i)= A( i) ∪ i。X Rd表示含d - 维训练文本特征向量组成的集合,Y = { 1,2,…,m } 为层次类别目录上的节点类别对应的编号( 根节点除外) 。层次SVM分类的训练过程如下: 给定一组训练文本集D = { ( x1,y1) ,…,( xN,yN) } ,xk∈ X,yk∈ Y,k ∈ { 1,…,N} ,学习m个SVM分类面w = { wi} Rd,i =1,…,m,每个对应层次目录上的一个节点i 。我们需要解如下的优化目标:

其中,前两项是混合L1 稀疏正则化和L2 正则化项,第三项是hinge损失函数。C1、C2和C3是控制正则化项和损失函数平衡的参数。对于某个训练文本k对应的层次类别树上从正确的叶子节点yk到根节点路径上的所有节点,该损失函数将惩罚那些当前层次上的正确标签的分类输出与其他各容易混淆的兄弟节点的分类输出的差距小于1 的情况。如果该差距越小,则对应的损失项越大,从而有效增加各层次上相似类别的判别能力。在多类别层次分类的时候,支持向量机中的支持向量往往变得比较稠密[10]。从减少存储开销以及分类时间的角度考虑,我们选择学习一个节俭的模型,其中每个分类面仅仅由若干个稀疏特征的权重组合而成。因此在层次学习框架中我们引入L1 稀疏正则化项来对分类面的参数进行惩罚[11]。尽管L1 正则化项包含绝对值操作,但不难证明该多类层次SVM分类目标函数对参数w来说仍然是一个凸优化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使用一些有效的优化方法去解上述优化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中介绍该模型的训练过程。

2 KNN + 层次SVM分类框架

2. 1 训练层次SVM分类模型

为了训练层次SVM模型,我们将1. 2 节的目标函数改写为:

其中:

由于前两个等式右边可导,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Ω( w) 和H( w) 的子梯度去解决。我们使用一个两阶段的算法[11]来解决不可导项r( w) ,即正则化项中的稀疏问题。那就是,在每轮迭代t中,我们首先忽略r( w) 且使用正则化对偶平均方法RDA( regularized dualaveraging)[12]来更新 Ω( w) 和H( w) 中的参数wt并且得到临时中间变量wt +1 /2。然后使用FOBOS更新来解r( w) 中的L1 正则化项,即,第t + 1 轮迭代中的新参数如下方式得到:

2. 2 KNN + 层次SVM算法流程

在算法的训练阶段,两部分单独进行。KNN训练过程主要是对各个类中的子类进行聚类并找到最优的K值; 层次SVM分类器的训练如2. 1 节所示,主要得到层次类别树上各分类面的参数。而在实际分类阶段,算法首先利用KNN分类算法计算其最近的K个邻居中心,然后统计其K个最近邻居中的所有类别,对于每个类别分别调用相应的层次SVM分类器进行分类。“KNN + 层次SVM”算法流程如下所示:

算法KNN + 层次SVM分类算法

输入样本集和待测样本x的特征向量

输出待测样本x的层次分类标签

步骤:

1) 通过距离函数选择与待测样本x距离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中心( 子类中心向量) ; 其中k为KNN训练得到的最优参数。

2) 对于这k个样本中心对应的每个类别wi,我们保留其对应的层次路径作为候选集,将待测样本x的特征向量输入该候选集对应的各层次的SVM分类器,计算样本x与路径上各类的相似度。

3) 若与叶子节点wi类的相似度值最大,则将类别wi对应的层次路径类别标签作为样本x的分类结果,算法结束。

“KNN + 层次SVM”分类算法结合了KNN算法的时效性和SVM算法的准确性。通过SVM分类器对KNN分类器得到的邻居标签作为候选标签集进一步分类,达到的准确度比较高。该方法尤其对于类别标签比较多时更有效,可以使用KNN过滤掉一些明显不需要调用的类别对应的SVM分类器。

2. 3 文本预处理和特征选择

从原始的中文文本得到标准长度的文本向量需要一个文本预处理的过程。该过程主要由分词、去停用词和统计词频信息三部分组成。本文采用中科院计算所的开源分词工具ICTCLAS[13]来实现。我们对每篇文档中出现的词统计其词频和出现的文档数量( 文档频率) ,以计算文档特征权重词频-反文档频率( TF-IDF) 向量。在获得以上统计信息后,计算特征词典中每个特征词对于每个类别的区分度。这里使用交叉熵和互信息计算特征区分度的方法,将其加权平均来选择有效的特征。

3 实验设置和实验结果

为了使文档自动分类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扩展性和可用性,更加具备分类的准确行,本系统主要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管理分类信息、文本数据及各类算法参数等。由于分类信息的图结构特点,本系统采用Neo4J图数据库对网络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对海量文本数据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

3. 1 实验数据集

训练文档数1614,有5 个类别,测试文档数806,测试文档中包含与训练文档中相同的5 个类别;

5 个类别分别为: 工作计划、军事训练、拉练、突击、武器装备;

每篇文档平均大小为1.32 KB;

文档特征维度为1000。

3.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KNN与SVM相结合分类准确率与单独使用KNN或SVM的对比如表1 所示;

KNN与SVM相结合分类所需时间与单独使用KNN或SVM的对比如表2 所示;

在文档维度为1000 的条件下,SVM分类器的准确率为90. 82% ;

在文档维度为10 000 的条件下,K-SVM分类器的准确率达到最高,为92. 18% 。

通过表1,我们观察到:

1) 当K值在5 ~ 15 之间时,KNN与SVM结合后的准确率随K值的增大而增大;

2) 当K值在15 ~ 25 之间时,改进后的准确率随K值的增大而减小,并最后等于仅有SVM分类器的准确率。

通过表1、表2 可见,当K值较大时,KNN和SVM的结合分类器逐渐退化为SVM分类器; 当K值合适时,不仅可以提高分类速度,还可以提高分类准确率。

4 结语

上一篇:维修电工技能质量下一篇:检察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