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信息(共12篇)
层次信息 篇1
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是一种差异化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会计准则或法规的规定, 对不同规模或行业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和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含义是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组织与法律形式的企业分别编制不同要求的财务报告, 分别提出不同的审计和信息公布要求。
一、我国现有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存在的问题
1. 不分企业规模, 会计信息披露过分强调一致性。
我国所有企业都应遵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据该条例,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这对许多中小企业是不适应的, 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不可能像上市公司那样, 不可能面对复杂的经济业务, 跟他们要现金流量表, 他们只能表示不会编。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规定得过于复杂, 对大型公司还可以, 但是对中小企业要过于复杂的报表附注, 只会使他们穷以应付, 并没有多大意义。关于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 中小企业也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才行。因而, 所有企业都遵循一个标准是很不现实的, 也是很不经济的。美国只对上市公司的披露有法律要求, 非上市公司有相当的自主选择权, 这有力地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利益。德国虽然对所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都有法律可循, 但是德国十分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强调根据企业规模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2. 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层次性。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对会计报表结构与项目分类关键信息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会计报表缺乏层次性。审计方面虽然采用分层次审计, 但仍需进一步规范。在披露的时间和方式上, 我国对上市公司有明文规定, 而非上市公司则是根据地方政府要求或协议选择披露时间和披露方式, 地方政府一般都是参照上市公司的4个月时间限定来规定的。德国的披露时间有9个月或12个月之分, 美国要求企业在网上随时披露。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应向美国靠拢, 非上市公司应考虑借鉴德国的披露制度。
3. 现有会计信息披露方式难于处理信息披露与保密的关系。
披露制度的不分规模、不分层次, 造成的一个突出结果就是不能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我国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既不能满足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又不能保护商业机密, 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其结果造成不当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为垄断。中小企业的业务单一, 规模有限, 面临的经营风险比大型企业要大得多, 如果再让它们的商业机密公开, 中小企业的生存就更加困难了。世界发达国家制定法律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二、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
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是针对现有的信息披露方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那么, 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信息披露格式多样化、适量性的需要。
目前的信息披露形式一般是以统一标准格式的报表为主, 辅以重要事项说明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格式化的披露方式存在着众多弊端。报表是高度汇总的信息, 隐藏在报表数字背后的是一连串无法得知的经营活动。一项一亿元的营业收入, 可能是由若干笔经营项目组成, 也可能由几百上千笔较小的项目而产生, 它们对特定类型的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 格式化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准确理解。格式化同时也带来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问题。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 使得会计数据在汇总财务报表时因财务报表的安排以及内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 使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 可比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报表的使用。此外, 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即信息的适量性问题。会计信息披露不足、没有充分的信息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样, 过多过滥的信息也会让使用者无处着手, 最相关的信息可能会湮没于许多琐碎的信息之中而被忽视。
实施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可以改变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 克服现行披露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下, 财务报告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编制而成, 因而不再是不分企业类型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格式。当然, 也可以获得现在通常使用的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 只不过它不再是唯一的格式, 而只是多种报表格式中的一种。突破了信息披露的报表格式的限制, 实际上也扩展了可披露信息的范围和完整性, 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数字所代表的经营活动的内容, 更全面深入地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此外, 在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下, 企业不再面临披露过多的压力, 既节约了企业为编制和公开披露报表所耗费的成本, 也节约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2.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的需要。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 信息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 也存在着成本——效益问题。只有信息产生的效益大于信息的成本, 信息的生产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则, 就是指披露会计信息的效益应当超过其成本, 否则就不应当提供该项信息。近年来, 随着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 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日益膨胀, 导致企业信息披露及相应获取成本大大上升, 而提高成本能否产生相应的增量效应, 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自然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较好地贯彻了“成本效益原则”。对于大型企业, 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在最大范围内详细披露会计信息, 不允许简化编制, 也不允许简化审计, 信息披露成本自然比较高。对于中小企业, 编制财务报表的时间不仅可以延长, 而且报表可以简化、审计可以简略、信息公布范围可以缩小, 这样大大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针对不同规模和社会影响的企业采用不同要求的会计信息披露, 这充分体现了会计规范制定的“成本效益原则”。
3. 会计信息保密性的需要。
近年来, 在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见诸报端后, 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重心转到了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对会计披露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安然事件”以后, 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其中对于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至此, 会计信息的披露仿佛已经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 无怪乎美国有学者惊呼未来的公司将会是“裸体公司”。
因此, 随着信息披露内容的不断扩充, 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也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即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由于现有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一些企业视作商业秘密的信息作了强制披露的规定, 使得竞争对手可以搭便车, 而使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显然, 会计信息的公开与保密是相互矛盾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是按企业法律形式和规模大小来划分的, 企业的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越大, 则信息披露越充分。这样, “多层次”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自然就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披露的同时具备了保密性。
三、构建我国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实际上, 我国上市公司在审计和信息披露要求方面已经与一般企业有所区别,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在附则中也规定:“不对外筹集资金, 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办法, 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这些情况表明, 我国会计规范制定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 并开始了该制度的建设工作。
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总体思路是:企业按照企业规模、出资人责任和社会影响等标准分类, 然后根据其所属的类型从财务报告、审计要求、信息公开程度等三个方面具体规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1. 企业分类。
我国企业按其设立的法律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含国有独资企业) 、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按经营规模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划分的标准可以选用年度平均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年度职工平均人数。2003年5月, 国家统计局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4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暂行) 》, 并于2003年统计年报开始执行。《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暂行) 》以三个指标作为划分标志, 即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
由上可见, 对于企业规模的分类可以参照国家有关规范, 但我们从会计信息披露角度考察时应在其基础上划分出财务意义上的“大、中、小”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角度研究大、中、小企业问题, 其目的是在充分挖掘企业财务会计特殊对象和服务目标的前提下, 制定出一套有效率的财务报告模式。因此, 我们必须从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出发, 将不同规模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归入我们的考虑范围。
2. 设置多种形式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分别设置详式报告和简式报告两种。详式报告要求在编制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时, 应严格按照目前对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甚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披露要求。简式报告则在报表种类、报表项目、附注要求、情况说明等方面可以简化。财务报告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要求如下:
(1) 小型企业应采用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小型企业可采用下列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利润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 无需编制报表附注;季度无需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仅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
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是指合并反映某些项目的报表。例如, 对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披露可以只分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4个项目披露, 负债可以只分为银行负债、税收负债和其他负债。对利润表项目, 可以将销售成本和各种期间费用、营业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合并反映。小型企业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可仅仅说明本年度经营活动的大致情况, 无需对资金、资本情况作出分析说明。
(2) 中型企业应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型企业采用与大型企业相仿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只是内容简略些。中型企业应提供年度、半年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又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附表, 可以不提供按业务和按地区编制的分部报表, 现金流量表采用简要方式, 也不必对照编制附表。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简要财务状况说明。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则仅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按税法规定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3) 大型企业应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大型企业按详式报告要求编制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应严格按照目前对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甚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披露要求。
3. 规定不同等级的审计。
审计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等级:最高审计、一般审计、任意审计。最高审计要求只针对上市公司和其他大型企业, 要求达到一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才能进行该种要求的审计工作;一般审计主要针对中型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型合伙企业, 对从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特别的要求, 满足基本条件即可;任意审计则是针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型个人独资企业, 可以由企业自己选择进行审计或不进行审计。但是,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一方面因缺乏政府推动和监督,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规模较小, 更容易发生内部人控制问题,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工作待遇与条件、社会保障等社会认可程度低, 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型企业, 再加上节约费用的考虑, 使得许多完善的会计方法或会计控制技术无法实施, 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所以其会计信息缺乏人员素质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保证。因此, 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可信度低, 目前仍应加强审核,
关于林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局魏静
完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改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保护林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情况看, 在发挥林业财务内部控制作用方面,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距, 现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完善林业财务内部控制, 优化内部会计环境做初步探讨。
一、林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单位或部门对加强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突出。林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十分薄弱, 相当一部分单位的负责人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有些单位并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有些人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 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 使内部
提高其可靠性。此外, 建议降低对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审计收费标准。
4. 规定多种会计信息公开办法。
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公开及公开程度, 主要取决于其社会影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 股东较少, 债权人也相对集中, 所以, 一般只需向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贷款银行、债权人、投资人公开会计信息, 不强制要求对社会公众公开。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且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时, 则强制要求对外公开信息。当然所有企业都应遵循会计信息全面公开的原则, 在该类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下做到会计信息全面公开。
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只是将已建立的一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根本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在经济业务处理中, 有些人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以强调灵活性为由, 不按规定程序办理, 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甚至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择手段, 弄虚作假, 篡改账目或搞账外账, 隐匿或偷盗钱财、物资。
2.林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惯性, 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目前, 虽然有些单位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从总体上来看, 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1) 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不健全, 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些单位受到利益驱动, 重经营, 轻管理, 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 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 (2) 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 这样, 导致内控成本较高, 收效甚微, 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3) 重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 轻人员素质。不
参考文献
[1]. 葛家澎, 杜兴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及改进[J].财会通讯, 2004 (6)
[2]. 郑春美.公司治理中的会计治理对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 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4]. 程银桂.建立我国多层次会计信息制度的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 (2)
[5]. 李明辉.试论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则[J].广西会计2000 (3)
层次信息 篇2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原材料采购端的零部件物流,还是产成品的分销物流,物流在供应链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将很多工序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的生产、分销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未来5年内,物流软件行业将会一直持续高增长的态势。至,中国物流供应链软件市场将处于爆发增长期,预计到20市场容量将超过21亿元。同时,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保守估计,未来三年中国物流行业有望实现复合增长率16%。需求决定了市场。物流行业持续快速扩展,IT技术与信息系统对物流管理的支撑,也越来越强大。
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应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技术层。包括基础网络架构,OA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的采集条形码、RFID,GPS技术等等。第二层是运作执行层。包括仓储管理(WMS)、运输管理(TMS)、流程管理(PM)与事件管理(EM)等应用系统。第三层是计划协同层。包括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网络设计(Network Design)、需求计划(Demand Planning)和高级计划/高级排程(AP/AS)、以及B2B业务集成(协同)应用等。第四层是战略决策层。在这一层并没有太多的软件系统可以帮助领导者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采取何种竞争、发展策略。领导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统。供应链信息化的四个层次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计划、执行是相对应的。
在基础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物流企业开始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而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几个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仓储存取的优化、运输路径的优化,以求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几个月前,国内最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举办发布会,会议上推出的包括配送路线优化、配载优化、库存优化和运力资源优化等在内的优化方案,也是厂商方对物流企业重点需求的积极响应。
对于有自己的车队、船队的公司,车辆的配载、运输路径的优化是管理的重点,尤其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运输管理软件成了这部分企业信息化的重点,运输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将正确的货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条件下,以合适的价格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手中。运输规划自然是核心功能,根据初始地址和目的地址分析发货订单,并将它们合并到装载货物中,根据发货日期和成本等约束条件确定运输这些货物的最适宜的路线。
如果说仓储管理的应用需求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运输管理已经开始起步,那么B2B业务协同则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的下一个信息化重点。
物流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一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分销物流,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客户需求,市场的每一个变化都会要求物流企业予以配合、反应。同样,供应物流的节拍器是生产计划,很多物流企业承担为生产线提供JIT/JIS(准时排序供货)的任务,计划的更新频率达到了数小时甚至15分钟。传统的传真、电话、邮件等联络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仅时间效率低,而且过程中人的因素、人为的错误不可避免,这个时候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系统之间的直接整合,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链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物流行业的供应链角度,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才能完全打通,信息不畅的问题才能解决,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比如减少备用的库存,减少加班加点,减少计划变更带来的浪费等,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以海尔、苏宁、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力推B2B信息整合。
有业内人士撰文认为,B2B系统整合,或者叫B2B业务协同,会成为物流行业信息化未来的突出亮点。前提条件是基础应用比如ERP、WMS、TMS在整个链上有了较好的基础。已经有一些客户在选择3PL供应商的时候把EDI能力作为和WMS一样重要的考核指标。
对人的信息活动层次的认识 篇3
【关键词】认识活动 信息层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2-01
1.人的信息活动层次概述
信息认识作为一种认识理论,它把人的认识当作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来处理,为人们揭示人认识的奥妙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将使人们对认识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更有创造性。信息认识是一种新的认识理论,它把人的认识当作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来处理。信息认识论在我国最早是由邬焜先生创立的,它为揭示认识的本质、起源、结构、机制、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2.对信息活动层次的认识
第一层:自在信息
世界的初始状态以及整个世界客观存在是自在信息的组成部分,自在信息有其自身的信息场,通过信息场释放信息能量,让外界感知以及接受信息。无论是人类还是低等动物都会对自在信息有所感知,自在信息自身也存在同化和异化两种普遍的存在形式。自在信息的活动构成了人的信息活动最基本的基础性层次。人的自在信息的活动为人的更高层级的信息活动,为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生和展开奠定了最深层级的、普遍信息背景的、现实可能性的基础。
第二层:信息直观识辨
人体神经系统、人脑在同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同化信息的一部分转化为内部主观呈现的主体识辨的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感知现。信息的内部主观呈现的感知识辨是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信息从自在上升到了自为。
第三层:信息记忆存储
从认知过程的逻辑来看,信息记忆存储是信息活动的第三个层次。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首先是对信息的识辨,然后才可能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操作,将识辨了的信息转化为记忆的内容储存起来。信息的感知识辨是自为信息的第一种形式,信息的有感记忆储存是自为信息的第二种形式。正是因为发展起了高超的记忆能力,更为高级的信息活动过程才有可能发生。
第四层:信息主体创造
信息主体创造是再生信息本身的活动。信息的主体创造的过程便是通常所说的人之思维过程。人之思维是一个通过对感知记忆的表象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信息的过程。思维创造的新的信息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符号的。我把思维创造的新的形象规定为概象信息,而把思维创造的种种抽象的符号规定为符号信息。概象信息和符号信息正是再生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五层:主管信息的社会实现
人所创造的再生信息虽然在其创造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具体的直接存在的对应物,但只要这种再生信息是符合自然本性的,并且是具备了向直接存在的形式转化的现实可能性的,便有可能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过程创造出一个与之对应的直接存在物来。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的中介达到的,这就有必要从信息活动的角度来对人的实践活动本身进行规定。
3.信息活动层次对我们认识世界的启示
由人的信息活动五个层次可以看出,信息的认识过程逐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信息无处不在,人类需要逐渐认识到存在的各种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整合,赋予信息以不一样的含义,当信息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以后,大脑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这些信息会反作用于人类的活动,对人类改造世界和进一步地认识世界起反作用。
3.1善于观察感悟
一个新生儿第一次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会睁大他们懵懂的眼睛,这种全身心地集中是一个大范围接收信息的过程,没有见过——见到过——名称——用处——习惯。孩子接受客观事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活动层次的全程,首先各种事物作为一种自在信息客观存在,当孩子看到的时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信息的直观识辨,在这个层次孩子会在脑海里形成一种印象,比如孩子刚看到电脑的时候,会形成印象是这是一个会亮,会放映卡通片的物体,他们能记住的也只是是什么形状,这个东西可以为为我做什么(比如放动画片)。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另一种信息传递,比如大人不想让孩子碰电脑,那么孩子一接近电脑,大人会骂孩子甚至会打,这样孩子对电脑的记忆识辨就会多出一项就是这个东西可能让我挨骂,所以最好不要接近,这个过程停留在人的本能,是一种自保的条件反射。
3.2重视潜意识
经过前人的总结和探索,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经验需要积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存储。然而存储在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或者说偶然被接收的信息都会对我们的行为和日后的认识行为产生影响。
潜意识是潜意识是由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潜意识,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考试过程中没有拜托定式思维的束缚只是名次的下降而已,可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拜托定式思维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比如之前复旦投毒案的抢救过程,中毒者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简单的判断为肠胃感冒,进行与病情相反的救治,最终导致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导致不治身亡。定式思维影响信息认识过程中的判断,也不利于人类认识世界的自主性和客观性,所以信息认识的实践过程中人类也要有意识地拜托定式思维的限制,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有利于更好的认识信息。
3.3勇于实践
人类信息活动层次的最高层就是要让信息运用到社会实践,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认识不是目的,通过认识来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如果突破重重限制认识到的信息只是作为档案封存在档案馆的话,那之前的认识只是人类信息的简单积累,不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认识的重要性也不会显现。
4.结语
人的信息活动包括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呈递进的建构关系,信息活动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高层信息对底层信息有依赖性。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由上至下呈全息控制关系,高层信息活动有利于增加人们信息系统的要素,旧的信息中的要素也会与新信息中的要素发生关系。信息活动层次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进行了总结,也对信息的产生过程进行细致的概述,人类要认识信息活动的层次规律,遵循规律积极认识世界,勇于实践,将信息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杨明.关于信息哲学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4,(5):62-63.
[2]黄小寒.从信息本质到信息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3):15-19.
浅议信息化教学的层次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法,网络教学,教学层次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因此,教学模式不可是单一的,必须是多样的。关于信息化教学在百度百科上有定义,即“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为了使其成为标志性教学法,笔者将信息化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 运用多媒体软件、网络资源支持教学
运用多媒体软件来支持教学的常见形式有PPT演示、Flash演示和绘图工具演示等。从网络资源方面来说,主要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知识资源。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讲授法,它是将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的工具。这种方法让学生感性地接受知识,进而复制,并在测试中应用。这就是信息化教学的起步阶段。
2 运用模拟教学实验室教学
模拟教学实验室是一种较为专业的技术能力,它需要专业的技术软件,需要专业的技术操作,从这点就可以体现出教学能力的提升。它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模拟构造出虚拟空间来辅助教学的,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可以直观地表现某些知识的结构和动态。模拟教学实验室教学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操纵模拟环境中的对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学习模式。同时,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妥善的经营学习到相关的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学习并且运用这种资源进行教学,就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二个层次了。
3 运用、制作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其实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利用游戏的模式与学生互动,进行生动、直观、形象、有效的学习。其实,它就是一种情景化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通过游戏与模仿,对突发的情况和变量作出反应,让学生将“发现”的事实,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中。在教学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扮演某些角色来学习知识,比如作为一名探险家在蛮荒险地求生存,学习、认识野生动植物;作为营销员在物品买卖、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学习营销策略,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其相关的能力。
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一种模拟教学程序,只是在其中需要加入趣味性、竞争性和参与性的因素,做到寓教于乐。它要求教师要着重于用实际的方法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且可以熟练操作游戏,因为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示范,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而不是简单地运用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这对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即使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一款好的教学游戏也并不好找,能够找到并且灵活运用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当然,如果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这样的小游戏,就是对自己能力更好的体现。
4 制作智能辅导
智能辅导类似于制作一个教学软件,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对话,模拟“家教”对学生进行个别授导、知识检测。但是制作一个理想的智能导师系统不仅需要强大的学科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理解学生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提问,更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功底。显然,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就又是一个崭新的高度了。据资料统计,世界上迄今所建立的此类系统能达到实用水平的屈指可数,所以,这就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们想到达的最高点。
教育是一个划时代的工作,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接受新的科学技术,为民族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要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正所指。
萧县审计局分层次培养信息化人才 篇5
萧县审计局分层次培养信息化人才
自开展“人才造就工程”以来,萧县审计局将打造信息化人才、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作为全面适应工作转型的重要抓手。根据人员状况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的业务需求,坚持分层次培养信息化人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注重信息化领军人才的培养。依据信息化领军人才的标准和对信息化的示范作用,将遴选出的信息化人员作为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在教育培训、硬件配置以及任务安排等方面重点倾斜,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在今年实施的大社保审计、财政联网审计等审计项目上,领军人才勇于担当、积极创新,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计算机审计成果受到市局和县政府领导的肯定。二是加强信息化骨干人才的培养。在坚持领军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化骨干人才的培养。经过几年的教育培训,已有7名业务骨干通过省审计厅“计算机中级水平”考试。骨干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计算机审计项目,根据审计项目撰写的审计方法、案例多篇获得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表彰,为全局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培养全员信息化素质。坚持以“骨干带全员”、“走出去”与“请进来”、集中培训与研讨交流以及理论学习和项目实战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模式,促进全员熟练掌握信息化应用技能以及信息化素质的提升。今年已先后开展“春季第一课”、AO2011版应用、财政联网审计等为内容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集中教育培训,为机关管理以及作业实施的全面信息化,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课上分层次教学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03-0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学生层次确定后,教师还要能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这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一、调查摸底,动态分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学生的这些表现以及平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学生层次确定后,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
二、分层确立教学目标
要做到分层次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要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当然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三、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四、分层次上机练习
在上机操作练习环节上,对学生任务进行分层设计。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生程度的不同层次,精心安排,可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即是根据一般学生设计的大纲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和思考题是根据优秀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根据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可将难度较大的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适当提示,也可在课堂上让优秀的学生讲解,教师总结。
在上机练习辅导环节上,应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教师对较差学生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内容从较低点开始,旧知识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他们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对一般学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秀学生则主要把知识点拓宽、加深,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创造才能。
在分层次教学上机过程中,还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优秀的学生通常先完成练习,可帮助教师辅导一般学生,这样既提高了优秀学生的操作技能,又缓解了教师一师多生辅导不过来的压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
五、教学评价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不同。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分层检查学习效果,可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每个模块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题目兴趣小组会感到乏味简单,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后进生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从而考察他们运用的能力;对后进生则多出客观题目及一些简单的操作题,主要考查他们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分层次学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层次信息 篇7
一、“分层次教学法”介绍
分层次教学是利用恰当的材料以及教学的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所有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是完成学习目标。分层次教学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了强调, 一是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以及潜力倾向出发, 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使其得到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不同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所掌握的熟练程度, 我们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也就是高、中、低三个层次, 通过课堂教学使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任务, 还要力求难易适中。并且, A组学生是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高的, B组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C组学生的操作水平较差。也就是在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别做出指导并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任务。
2. 对教学目标分层。
我们将教学目标也分为三层:要学习浙教版的———网络信息的搜索, 主要设计了以下三层教学目标, 要求A层的学生通过因特网学会搜索信息, 并利用下载的信息做出一份电子报。B层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 能够完成对下载内容的简单排版。C层的学生能把搜索的信息进行下载。
因为学生有不同的层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首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考虑, 分别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 针对A层的学生,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他们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及留给他们自由发展的余地;针对B层的学生,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 在对基础进行掌握的情况下, 要有一定的拓展, 通过给他们安排一定的任务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拓展, 在必要时还要有所提示;针对性C层的学生, 主要是要求他们可以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掌握, 并能够操作即可。
3.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上, 我根据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分层。为了落实教学目标, 在课堂进行教学时, 对A、B、C三组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同样的要求, 实现教学统一。因为这一课———网络信息的搜索主要是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搜索的差别不大, 时间的分配可以根据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自行掌握。但是因为学生对于Word操作表现出了不同的水平, A组学生对Word的基本操作非常熟练, 可以让这一层次的学生做一份电子板报, 进行页面的美化等许多操作;针对B组的学生, 让他们把在网上搜索并下载的内容进行页面的排版与美化;对C组只让其掌握本节所学的知识即可, 并对此知识点进行反复的练习, 达到熟练的程度即可。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小组分层的方式对A、B、C三组进行组合, 还可以让A组的学生对B、C组的学生提供帮助,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讨论的积极性, 还会起到老师具体帮助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4. 对教学评价要分层。
因为学生处于不同的层次, 对其进行评价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学生从来没体验过成功的感觉, 他们在学习中缺乏自信, 长期这样发展下去, 学生有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众所周知, 部分的成功可以促进整体的成功, 也就是说, 它是完全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 为他们取得的新成功创造较好的心理条件。通过分层检查学习掌握情况的方法, 不但对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调动, 还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在每一模块结束后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与考核, 如果只是考核基础性较强的题目, 让学习小组会失去学习动力, 题目太容易会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如果题目太难, 会让C层学生感觉吃力, 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还要找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 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答案, 进一步考查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操作题, 对基本知识及基本的操作进行考查。
三、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小结
实践出真知。在分层次教学的课堂上,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教育, 做到因材施教,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我们要努力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求知, 通过实践增长才干, 通过合作使其主动发展, 使信息技术课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更富有一定的魅力。
当然, 分层次教学还给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制造了难度。例如, 如何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调整, 使其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如何合理安排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等诸多问题, 促使我们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我相信,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摘要: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根据学生对电脑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分类, 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 所以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基础, 而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基础就很差, 所以在教学中, 不能采取“一刀切, 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法, 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与求知的能力。
层次信息 篇8
XBRL称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 是互联网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发布、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种标准方法。XBRL是以XML为基础的, 而XML是一种自我描述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交换数据方法, 允许财务信息在所有的软件形式以及技术包括互联网之间自动转换和可靠地提取。XBRL作为XML的一种成功改进标识语言,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定义, 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人们通过利用XBRL, 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输出形式的报告。
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对XBRL标准进行了研究, 并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从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开始进行推广和应用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报送系统。深交所于2005年1月正式推出改版后的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2007年12月3日, 在加拿大举办的国际会议上, XBRL国际组织宣布XBRL China———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2008年10月我国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名义加入XBRL国际组织, 成为其临时国家地区成员。2010年5月6日XBRL国际组织宣布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正式地区组织成员。财政部于2009年11月就“中国XBRL分类标准架构规范”、“中国XBRL分类标准基础技术规范”、“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等3个规范标准征求意见, 2010年1月就“XBRL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模板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将被要求使用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报送规定信息, XBRL研究、建设和应用在我国已经进入历史最好发展阶段。
二、XBRL工作原理
XBRL在商业财务报告上扩展应用的原理是为分散的数据设定自定义的标签, 使结构化的财务信息和非结构化的财务信息都可以在不同的应用软件平台和技术条件下实现交换, 实现对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重置和交流。这些标签一经分配, 用户便可按需要只提取所需数据。XBRL特点是突破了个别企业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 可在系统间进行自动数据交换并摘录财务信息。这样, XBRL就可以利用技术优势, 通过电子手段使企业财务报告遵循该企业所适用的会计准则, 实现不同会计制度间自动转换, 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即通过XBRL制定的规范化的标准, 可以编制出内容和格式分离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内容被转换成标准化的带有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原材料”保存在XBRL实例文档中, 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结构化文本检索技术、信息分析技术进一步处理;而财务报告的显示格式保存在XBRL样式单中, 不同的会计主体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样式单来实现输出多种样式的报告, 从而提高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利用财务信息的能力,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组织与法律形式的企业就可以分别编制不同要求的财务报告, 实现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用性。
另外, XBRL可以解决目前从网络上获取的财务信息无法直接用作分析比较的困难, 从而降低企业准备与发布财务报告的成本, 也提高了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的效率, 使各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XBRL还可以通过提高信息的搜索效率来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 对提供和使用会计数据的所有人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以及可靠而准确的会计信息。XBRL使财务呈报链条上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到电子信息标准带来的利益, 方便了各类信息生产者按其企业规模、组织和法律形式提供与其相适应的财务报告, 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可见, 不管是从技术可行性还是成本效益角度来看, XBRL都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实行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XBRL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实现途径
基于XBRL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在XBRL和其他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会计事项为核心, 建立基于XBRL的数据库收集会计原始信息并对其按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理, 最终按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形式或行业的企业提供财务报告, 满足不同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需要。基于XBRL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 多元化、多层次会计理论的发展。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 是实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前必须做好的事。这就要求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基础上, 对会计规范进行多维分类, 同一会计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 也即要求会计理论和会计政策呈多元化、多层次体系。在广度上, 会计制度应具有全面性, 既要包括对传统财务会计事项的规范, 又要针对现代会计的各分支制定出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在深度上, 应具有层次性、完整性, 以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按企业的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净额和年平均职工人数这三个标准, 将企业划分为小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三类, 对小企业实行某些会计信息的豁免, 允许其提供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而不必提供现金流量表;对于大企业则需提供内容详尽的一整套财务报告;中等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在上述两种报告中做出选择或提供详尽程度介于两者之间的财务报告, 就是基于多元化、多层次会计理论建立的有差异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二) 建立基于XBRL的数据库。
要建立这样一个原始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记录经济业务原貌, 能为生成各种会计信息提供必需的“原材料”。会计事件一旦发生, 经确认后即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记账、检测后送到这个数据库中, 然而由于应用了XBRL的技术, 可以将企业各种不同格式和来源的信息, 按照制定好的分类标准, 转化为统一格式的信息, 以便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的需要生成不同的信息。同时, 该数据库是多维数据仓库, 能够面向对象, 具有独立性、集约性、共享性和多维性, 能够配合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体系, 为会计信息的多维计量提供依据。存储在这个数据库的会计基本数据元素要根据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这一处理规范进行处理, 最终形成面向用户的信息, 使用部门就可以通过该数据库, 根据使用者需要发布不同层次或不同内容的电子财务报告。
(三) 建立服务中心。
原始数据库强调的是提供了一种细化使用者会计信息需求的途径。建立一个需求主导的个性化会计信息呈报多层次披露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 先具备一个记录经济业务原貌的原始数据库, 再提供一个使用者反映其信息需求的渠道, 并以此建立针对某个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特定会计生产规则, 这样就可以进行个性化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了。
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篇9
一、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一)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
在我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今天, 教育界对于新形势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 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快速发展的新要求。而要科学确定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首先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加以把握, 并结合当前社会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我国, 会计信息化的前身——会计电算化, 其概念于1981年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 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实务的简称, 包括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 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次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会计领域, 用计算机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从会计信息系统划分角度看,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对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单纯模拟并部分代替人的分析判断, 应归于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结合的初级阶段——会计仿真阶段。会计信息化概念最早于1999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 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资源, 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等处理, 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适时信息的过程。从会计信息系统划分角度看, 会计信息化采用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 强调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融合, 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 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财务报告目标, 是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的高度统一阶段。总体来看, 会计电算化虽然是会计技术手段的一次重大变革, 但没有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基本结构产生本质影响, 其发展对传统会计模式、会计工作及教学的影响并不深刻, 在高校专科层次会计教学中则突出表现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传统会计教学各据一方的“割裂”现象。而会计信息化在会计技术手段上具有重大变革, 其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甚至开始动摇传统会计的理论根基, 使得既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理论合理性受到进一步质疑, 促使现代会计学在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打破学科藩篱, 从管理学、信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由此表现为会计学、计算机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教学间的“互融”现象。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化比会计电算化更准确地反映了当前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等多学科融合与发展的现实, 其全面推进必然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现行教学模式提出新的变革要求。目前, 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已建立起以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为主要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培养的是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 具有培养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应用性强和主要面向社会基层单位就业等特点, 对于我国普及会计信息化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势下, 我国必须确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新人才培养目标, 用以指导现阶段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 以满足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确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符合教学实际的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是当务之急, 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也将具有重大意义。
(二)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及阶段目标的确立
随着信息化教学成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等财会类专科专业的核心课程, 并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好坏, 决定了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基于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化全面发展趋势和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对象的特点, 我们认为,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培养适应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融合与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操作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必须根据现阶段高校实际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做以下调整及设置。首先, 教育部门应当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名称及课程设置作出统一调整。目前, 在部分高校专科专业设置中, 会计电算化专业仍是招生热门专业之一。在部分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也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 教育部门应当参照《指导意见》要求, 加紧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名称及课程设置的调整。高校应当尽快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统一更名为会计信息化专业, 制定新的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学方案。同时, 要在专科层次财会类专业中全面开设《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实验》等会计信息化基础和专业课程。其次,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确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阶段培养目标。第一阶段是会计信息化低阶理论和技能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能力。开设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原理、会计基本理论、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教学、SAAS在线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等会计信息化基础及专业课程。第二阶段是会计信息化高阶理论和技能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与开发能力。开设课程应包括中高级会计理论、数据库技术、高级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实验、会计软件开发等会计信息化基础及专业课程。这两个阶段共同组成了掌握会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实践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最后, 由于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实现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两阶段培养目标。由于高校客观上划分为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科类、财经类等, 在信息技术、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学科基础、优势和侧重点不同, 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层次上设定的具体目标也可有所差异。会计信息化基础薄弱的文科和财经类院校, 可以着重强调第一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 讲授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 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操作技能, 更好的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服务。会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综合类和理工类院校, 则应在第一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上, 继续讲授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以及会计软件开发等内容, 逐步使学生达到第二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二、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
美国著名信息系统管理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教授指出, 过去的四十年应该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 而不是信息时代。实际上, 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才刚刚开始。近年来, 信息技术在全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8年, 中国XBRL地区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XBRL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之迅猛, 丝毫不逊于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第一次浪潮。信息时代的大门正在向我们敞开, 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及机遇。然而当下许多高校对XBRL、SAAS、云计算、全程电子商务等会计信息化新进展和信息时代“时不我待”的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和深刻把握, 认为开设一两门会计信息化课程就能满足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 则具体表现为脱离管理信息化长远目标, 仅就目前需要讲授一两门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化课程, 既不能从深层次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需求, 也不能引领学生从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及发展历程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认识。目前,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的落后教学理念严重限制了会计信息化教学进展, 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继续忽视会计信息化新进展而贻误追赶时机, 必将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快速抛弃, 初级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陈旧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建设普遍处于停滞状态。部分高校由于未能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 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较少, 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继续购置新型实验教学设施。另有部分高校虽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有所认识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而投入不足。部分高校自身教学硬件设备并不落后, 但未能与管理软件厂商进行合作交流, 会计信息化教学很难获得并讲授管理软件最新版本。此外,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更新缓慢, 部分高校主要选用的是会计电算化或计算机会计方面的教科书, 难以反映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要求。图书馆中大部分会计信息化教学配套书籍资料是上世纪末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验书籍, 介绍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的书籍所占比重较小, 难以保证传播会计信息化新理念及知识的需要。总体来看, 相对于当前会计信息化领域的迅猛发展, 相当一部分高校专科层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实验室已不能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等已普遍陈旧落后, 这严重影响了现阶段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理论及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不合理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由于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新进展不甚明了, 其课程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实践应用需要, 而且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各课程之间逻辑关系把握不清, 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导致毕业生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 课程设置定位不符合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许多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层次较低, 部分高校甚至不开会计信息化而只开会计电算化课程, SAAS、ERP管理软件、XBRL等跟进会计信息化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更难引入课堂。 (2)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开设不足。会计信息化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失调, 强调传统会计理论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 然而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综合素质的通用基础课不够, 如部分高校绕过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课程直接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 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成为“无源之水”。 (3)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割裂”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化基础与专业课程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新目标设置, 造成了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依据计算机技术教学体系开设, 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依据会计理论教学体系开设, 两类课程各自为政的后果, 割裂了原本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 使得会计信息化教学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4) 会计信息化实验和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比重较低。按照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新目标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实验及实践课程本应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 而实际上由于诸多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室条件落后、工学结合较少、实习基地缺乏以及教学师资不足等原因, 已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短板”。
(四)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复合型师资缺乏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使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专科财会类专业作为热门专业招收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 从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而高校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充足会计信息化师资力量。同时, 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特点, 要求任课教师能够掌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和管理理论、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 指导学生在整体上认知企业管理信息化后开展会计信息化专业学习。而从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家”, 要么在会计理论方面要么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有欠缺, 或者会计信息化理论水平不高或者实验实践能力不足, 对会计信息化全面发展往往缺乏足够认识和把握, 实际上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此外,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在会计既有教学基础上开展, 而相当多的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缺乏认识或足够重视, 不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传统会计教学的新挑战, 对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普遍缺乏认识。同时, 由于会计信息化是新兴学科, 目前高校专科层次教学中普遍缺乏教授级学术带头人, 使得会计信息化始终不能在会计教学中获得重要地位。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难融入传统会计教学的“割裂”状态使得对现有会计师资力量整合困难, 难以发挥现有会计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 难以形成新型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并带动会计信息化教学进步。
(五)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既有教学方法也显得相对落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侧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不断的实训和实践中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必须以实践为主, 强调教学互动。目前,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一般是沿袭传统讲授教学模式, 学生一味依赖教材和教师, 只要能够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即可, 缺乏对SAAS在线会计等先进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其会计信息化能力发展受到了极大妨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实验项目内容就万事大吉, 学生自身缺乏足够思考, 会计信息化教学自然也失去了应有效果。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方面, 由于高校与企业、会计及审计师事务所等业界联系松散, 缺乏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 不能为学生开拓广泛的参与会计信息化社会实践的渠道, 从而不能使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对策
(一) 转变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面对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亟需更新。我们要从整体上重新审视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认清会计信息化终将融于管理信息化中的发展趋势。必须从管理信息化出发, 用管理前沿思想指导会计信息化教学, 精心进行课堂设计, 在管理信息化知识和理论基础上讲授会计信息化, 强调对网络技术等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同时, 应当将企业信息化理念贯穿于财会专业各门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中, 这样才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牢固树立起企业信息化整体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学习。高校应当切实围绕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教学这一目标, 确立以管理信息化带动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并从“会计教学导向”下“割裂式”的会计电算化教学, 转向“管理教学导向”下多学科“融合式”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要直面现实、立足现有条件, 根据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 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 使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生真正满足社会对新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这是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 抓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
高校首先应认清会计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形势, 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逐步加大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及基础教学设备的投入, 增加新型会计信息化教学设施, 购置企业管理沙盘和会计信息化软件等会计信息化教学工具, 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技能。高校还可借助政府对高校信息化的支持, 争取政府科研项目经费以增加会计信息化投入。同时高校还可以学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与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联合办学, 既赢得企业经济支持以解决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问题, 又可以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 在减轻学校经济压力的同时拉近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距离。在其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还可以迎合中小企业的要求, 利用SAAS在线会计等新技术成本低的特点, 利用网上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教学。在教材和参考书籍方面, 高校应当主动采购或编写符合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教材, 为图书馆及时购置最新会计信息化书籍, 以满足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三) 改革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 高校必须根据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重新设置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首先应是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SAAS在线会计、会计信息化课程等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 满足会计信息化低阶教学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 始终把突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心地位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 满足会计信息化高阶教学目标要求。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下, 一方面, 要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研究与改革, 使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课时来加强实验教学。另一方面, 高校应该鼓励财会类课程教师在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 根据会计信息化需要对传统会计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自觉调整并在传统会计课程中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 努力打破会计教学与计算机教学二者之间的“割裂”局面。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还应当开展会计信息化前沿讲座课程, 传播管理信息化理念, 打破管理各学科的藩篱并将各课程中割裂的知识加以整合, 使学生全面理解会计信息化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四) 加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复合化是培养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前提。高校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 鼓励教师成为高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 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人才为学校所用。首先, 高校要不断引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实教学师资队伍, 完善既有师资结构。其次, 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应当努力充电, 使得自己具备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并且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 用以指导整个会计研究的进步。再次, 高校应当鼓励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定期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践锻炼, 培养解决会计信息化实际问题的能力, 切实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最后, 高校应当在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整合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 建立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高校应当鼓励全体财会类课程教师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 开设会计信息化前沿讲座, 组织研讨会进行交流, 消除会计教学师资与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之间的隔阂,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这不仅有利于整合财会类专业既有资源, 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五) 改革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飞跃必然会推动会计的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也必然会带来会计方法、手段和功能的进步。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师必须根据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大胆改革, 锐意进取, 采用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新教学方法,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要用科学管理理念综合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 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充分融合多学科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 一定要以实践运用为导向, 在课堂教学设计细节方面下足功夫, 真实再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场景, 让每一个知识点生动鲜活起来, 这样学生喜闻乐见, 自己教授起来也兴味盎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课程特点,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加强校企合作, 把教学课堂设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办公现场和项目实施现场, 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运用会计信息化工具的机会, 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信息化生活理念并身体力行, 让会计信息化领域最新成果以多种方式走进课堂, 引导每一名学生将信息化理念应用于生活之中, 让学生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努力成为会计信息化浪潮中的弄潮儿。
摘要:信息化全面发展对我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当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提出了进行转变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改革专业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采用多样教学方法等建议。
关键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层次信息 篇10
信息科技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众多,每项教学内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强调让学生学会综合、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然而,当前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不少难点。
1.学生对课程目标不明确,兴趣点发生偏移
不少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娱乐的工具,认为学校的信息科技课就是娱乐放松的课程。学生的这种想法情有可原,因为虽然社会不断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但大部分人都是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真正用于查资料、工作、学习的并不多。在这样的环境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娱乐的工具。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信息科技这门课本该有的兴趣点发生偏移。
2.在课堂上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落实
目前,初中的教学还是以中考作为指挥棒,因为不需要参加中考,所以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往往会被忽视。部分学生不重视理论学习,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会做其他作业,或者是没有用心去听讲,完成操作任务时也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心想要去上网或玩游戏。这些现象的产生导致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有效落实。
3.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社会需求脱节
信息科技自开设课程以来,内容就不断进行调整,其出发点就是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赶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的。
4.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差悬殊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或是参加过这样那样的培训班,或是自我钻研“自学成才”,但是,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初中信息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后进生因“吃不了”也常常会失去信心。在课堂上,不同学生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技术技能悬殊过大。
以上这些问题仅靠信息科技课程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更有效的辅助力量加以推动,而各种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正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总体设想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是不同的,表现出来的学生对信息科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一点,喜欢编程;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一点,喜欢摆弄机器人。爱好文学的学生喜欢制作电子期刊,爱好美术的学生喜欢图像处理。有的学生喜欢动漫,有的学生喜欢摄影,有的学生喜欢DV制作,等等。可以说,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各不相同,而我们可否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来适应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针对此情况,我们有了以下思考:1我们能否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2如何尊重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自主行动?3可否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4通过何种方式促进社团成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我们的实践
1.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
信息学奥林匹克社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一个社团。社团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用Pascal程序的表达方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想到社团一成立就受到追捧,报名人数爆棚。为了限制人数,也为了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我们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适当筛选,以保证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能参加社团活动。我们聘请了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上有着多年指导经验的教练来上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中鸣机器人社团是我们成立的第二个社团,这是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探索的一个社团。中鸣机器人社团活动可以为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最理想的信息化智能教学环境。
机器人社团活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搭建和编程。搭建主要是搭建机器人的形状,从不同的搭建形状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编程主要是通过可视化的图形编程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从不同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
智能机器人包含了机械、电子、传感、控制、驱动、材料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社团培训课程是以多维度创新为核心理论,通过多个项目作品的完成过程,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向往,挖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以分组试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动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尊重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自主行动
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和中鸣机器人社团成功开展活动后,我们开始引导学生自建关于信息科技的社团。
电脑动漫社团是刚成立不久的社团,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和指导者都是七年级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已经在校外学习了好几年的Flash,并且对动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他组织了校园中一批对动漫感兴趣的同学并向教师递交了成立动漫社团的申请书。教师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为他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场地——电脑房。于是,这批动漫爱好者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团体和活动的场地。他们的每次活动都由社长发起,自己安排活动内容。教师巡查时发现,他们搞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他们也会聘请教师来辅导他们,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我要学”的机会,尽量予以满足。
这个社团几乎完全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社团的原则、制度规章和活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确立。在社团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主人,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要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点赞和提供展示的舞台。
3.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在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电子期刊社和摄影社。
电子期刊社是主要用Word和Power Point制作电子板报或电子期刊的社团,通过围绕计划的主题开展相应的操作与实践活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力求拓展思维创新,提升学生发现美、收集美、创造美的情趣素养。社团活动涉及的内容比教材上的知识要更进一步,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
摄影社是学生使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并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一个社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先进行作品的创作(拍摄照片),教师讲解拍摄照片的注意事项,包括作品的构图,光圈、焦距大小的调节与搭配,曝光时间的控制,摄影模式的设定,摄影器材的选择等。然后再讲数码作品后期处理的一些常用技巧,通过一些专业软件来对作品进行技术处理,提高作品的表现力。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摄技能和照片处理技巧。这里所涉及的知识都比信息科技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我的数码天地》中的内容要更深入,很多内容是教材上没有提及的。
4.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信息科技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那么,我们应该利用信息社团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并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刚多媒体电脑维护社是以让学生了解班级多媒体设备组成和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的社团,社团成员都是班级的电教管理员。电脑多媒体维护涉及计算机、中控、视频展台、电子白板、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主要以计算机为中心,包含了主板、硬盘、CPU、内存、显卡、网卡、软件等多方面知识。在每一批新成员参加进来之后的第一次培训,都是讲解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组成和正确操作方法,让社团成员掌握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正确操作,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然后再讲解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多媒体设备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师监督下,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动手能力。这样,在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方面,这些小金刚们就会显威力了。
另外,我们也通过“学以致用”来促使DV制作社的成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DV制作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学校里的新闻、活动、课堂教学等,通过教师培训、同学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摄像技术,然后再把视频导出到计算机上,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制作出自己的DV。DV主要强调以学生的眼光、角度看校园生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拍摄和制作。校园每次的重大活动都可以看见DV社团学生活跃的身影。将这些学生自己的DV短片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全校播放,能让他们生产一种成就感,促使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效果
从2009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近30名的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团,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至今共有近40人次的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有近10位同学因竞赛获奖而获得了推荐进各级各类重点中学的机会。在高中一年级信息科技的学习中,这些参加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班的学生对高中的信息科技学习都表示学得非常轻松,因为算法中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团活动中学习过。
机器人社团自2012年3月正式成立以后,发展了近100位学生社团成员,先后参加了多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暨上海市机器人家庭挑战赛、香港创协杯创意科技机器人大赛、上海市机电模型节机器人超级轨道赛等,取得了一系列的奖项。
其他信息科技社团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外面的各种竞赛,但他们也都从信息科技社团的活动中收获满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了一些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信息设备的维护工作。教学双方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信息科技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社团活动创造的良好的自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中,发现自身优势,增强了自信心。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通过各种信息科技社团实践活动,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科技知识,展现自己的特长。
以上这些实践,让笔者深刻认识到:学生在信息科技社团中可以学习到更多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或者比教材内容更深入的知识。信息科技社团的开展,拓展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魅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活力,多层次多维度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科技课堂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渠道,在这里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而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则是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又一渠道和阵地。信息科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通过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和信息获取及运用技能的掌握。
层次信息 篇11
今年以来,《现代审计与经济》杂志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贴近审计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审计工作成果,审计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审计人员,在不断扩大审计影响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审计与经济》杂志社以及各级审计机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审计宣传的力度:
第一,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要深入研究,弄清楚各级党委、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这样我们的审计宣传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审计工作才能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的更加紧密。
第二,要围绕审计工作的政策和要求开展审计宣传。审计署提出了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十二点意见。我们对这些问题要有敏感性,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围绕这些要求开展好审计宣传工作,使每个审计干部都能及时了解、学习与领会这些政策与要求,并体现在审计工作当中,这样我们的审计宣传工作才能做的更实更好。
第三,要深入推进审计理论研究。这些年,我们的审计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为指导审计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还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推进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宣传工作要为深化审计理论研究服务,要刊发一些有深度、有见地的文章,真正对审计工作有所促进、对审计人员思想有所启迪,力戒大话、空话、套话。
第四,要进一步宣传审计成果。这些年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加大审计成果宣传的力度。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站、审计公告等方式,宣传审计成果、揭示问题,这样才能使别人知道我们审计在干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从而赢得全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第五,要深入挖掘和宣传审计机关的典型经验。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审计宣传工作要始终把焦点对准基层审计机关、对准审计一线、对准审计人员,不断挖掘、宣传、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的做法,努力推进审计工作迈上新水平。
第六,要大力宣传审计系统的好人好事。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数比较少,审计任务却非常繁重,大家都很辛苦。我们要认真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既可以以通讯报道的形式宣传,也可以通过小故事、情感抒发等形式反映,我们刊物非常欢迎这类稿件,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二、在审计工作全过程中挖掘审计信息
(一)抓审计工作的起点。起点就是开始和审计工作的开头。开好头,起好步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工作好的开头,是用好的人员组合、好的人员素质、好的审计计划、好的审计实施方案、好的完成任务的措施来保证的。对审计工作抓起点,如计划、方案、措施等东西,可以概括起来用审计信息予以反映。
(二)抓经济工作和审计工作中的热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就是审计工作为之服务,促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审计信息反映的重要问题。对审计机关围绕热点开展工作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党政领导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抓审计工作的重点。抓重点是审计工作坚持的方针。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业务范围内,审计工作有不同的重点。在审计计划项目中,有重点项目,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领导交办事项的审计,在审计对象中有重点单位和项目;在审计内容上有重点内容;在审计查出的重点问题里有重点问题,如重大问题、典型问题、以及大案要案线索问题等。审计信息在反映情况时,要抓住重点,反映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内容、重点问题。
(四)抓审计实践和研究的突破点。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执法和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创造性做法和经验,以及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技术方法研究、政策研究方面新的成果,及时收集、加工、整理、上报这方面情况,容易引起领导重视,用于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发展。
(五)抓审计工作的难点。在审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就是难点。真实地反映这方面情况,有利于引起领导重视,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抓反映自身工作情况的特点。就是以“特”取胜。每一地区、每一部门的情况各异,各地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有各自的特点,业务处有业务处自身的特点,综合处室有综合处室的特点,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的特点。及时反映工作中创造的富有自身特点的情况,既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为领导指导同类地区、同类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七)抓审计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拐点。拐点就是转弯的地方。从大的方面来说,审计工作、审计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其中拐点不少。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行业审计,一个专项审计,具体的微观审计,一个单位、一个人每年完成的工作,也有许多拐点。因此要把审计过程中的拐点,用审计信息的形式反映出来,总结出几条,用于指导工作顺利进行。
(八)抓审计工作中的闪光点。对审计的主要成绩、成功经验,以及反映审计人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公而忘私、不计名利的先进事迹,要及时反映,以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
(九)抓审计工作的结合点。结合是很重要的工作方法。结合就是态度,结合就是方向,结合就是成果,结合就是成绩。实际工作中的结合点很多,就整体工作来说,比如有政治业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审计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内抓管理与外抓纪律相结合;在审计业务方面,比如有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审计一级主管单位与延伸审计二、三级单位相结合、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相结合,等等。
(十)抓审计过程中的转折点。转折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情况。一年中,一个单位从开始安排审计工作,到实施审计,到发出结论,到全面总结工作,都应有阶段性的转折点。只要把这些转折点很好地归纳一下,拿出成果,就是一篇不错的审计信息。
(十一)抓审计工作的空白点。各地、各单位的情况不同,因而在具体工作中难免出现空白点,及时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能为上级领导工作提供依据,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十二)抓审计工作的终点。审计工作有始有终,终点是收获成果的时间。全年度的审计工作、一个行业审计、一个专项审计、一个审计调查等等,在月终、季末、半年、年终,或一项审计结束时,都要很好的总结一下。对总结出的成果,能用审计信息反映的要及时反映。
三、在抓好关键环节中挖掘审计信息
(一)广泛收集资料。要加强同各方面的联系,及时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资料,比如:领导同志关于审计工作的有新意的讲话,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典型审计案例,综合和专题审计报告,政府批转和采用的审计材料,新的违纪手法及对策,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先进事迹材料,审计研究成果等。对收集的材料,经过筛选,直接向单位领导、上级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反映。
(二)搞好挖掘和开发。就是对收集的审计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综合。具体应从两个方面去开发:一方面,对大量原始的、初级的、动态的浅层次审计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开发,挖掘、提炼出高层次信息;另一方面,对大量零散的、随机的微观性审计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的综合加工,在内容上深入发展,在外延上由点到面加工扩展,发掘出宏观信息。
(三)加强审计信息调研。这是搞好审计信息工作的基础。要用大量的时间搞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审计信息。撰写审计信息的人员对初级审计信息反映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与审计人员结合起来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办法是以初级审计信息反映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跟踪调查,扩大和丰富初级审计信息的内容,开发出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审计信息。
四、在坚持基本原则中挖掘审计信息
(一)真实准确。审计信息的生命在于真实、准确。审计信息在综合处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要体现这个基本原则。真实准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的问题、事实必须真实准确;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就不写。
(二)迅速及时。审计信息的价值与时间、速度密切相关。有的审计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失去价值。因此,在审计信息的综合处理过程中,必须强调时间观念和效用观念。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及时编写,及时传送。否则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失去效用。
(三)适用对路。不适用对路的审计信息等于无效劳动。要做到适用对路,在内容上除参考前面提到的十二点外,应有超前意识,超前研究。应提前了解领导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和意图,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及早提出对策,供领导参考。
五、在掌握方法技巧中挖掘审计信息
(一)立意要新。立意是一篇审计信息的灵魂,要尽量写一些好的、新的东西,使人读后耳目一新。
(二)标题要巧。信息要好,标题要巧。标题好,犹如画龙点睛,能激起读者阅读的渴望。时下审计信息标题主要有三种毛病:一是平,二是长,三是公式化,有的标题竟达20多字,又平又长。好标题的标准应是贴切、醒目、生动;短一些;有个性,切忌人云亦云。
(三)选题要小。一般的做法是抓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即使碰到大的问题,也应该抓住它的特点,从一个侧面着眼,以小见大。比如每年开展的行业审计、专项审计都可以写,问题是如何选好题再写,大的方面一般不容易写好,从中选一个小的方面写好就行了。
(四)结构要紧。审计信息必须讲求结构紧凑,使其浑然一体。在信息的结构上,一定要层次分明,让人看了知道第一层次说什么,第二层次说什么。不能几个层次混在一起,让人看不清楚。
(五)篇幅要短。审计信息要力求简短,争取用最短的文字叙述清楚所反映的情况。比如审计简报内容就应简略。凡要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信息,上级领导很忙,写长了,领导难以一一过目,信息就不能发挥其价值。
层次信息 篇12
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等部分,实质上是将企业从原料采集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撑,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企业信息化要走出表面信息化的误区,搞好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建设,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达到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企业资源的目的,最终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决策。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具有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目标的特征。单靠定性研究很难对企业信息化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有效支撑。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定量评价模型,以期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2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
2.1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
参考信息化主管部门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1],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内部组织建设评价指标(V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V2)、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评价指标(V3)、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评价指标(V4)和企业信息化综合反馈评价指标(V5)五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企业信息化内部组织建设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V11)、企业信息化部门组织结构合理程度(V12)、企业信息化部门内部信息安全保证机制(V13);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评价指标包括基础设施覆盖情况(V21)、硬件平台运行状况(V22)、网络支持平台效果(V23)、企业信息化投入与总值比(V24);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部门管理机制(V31)、企业信息综合收发能力(V32)、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一体化的信息化程度(V33)、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程度(V34)、企业信息化目标实现情况(V35);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评价指标包括信息化长远战略和规划(V41)、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和维护支持机制(V42)、信息系统的引进培训再投入和奖励机制(V43)、企业信息化系统项目开发管理能力(V44);企业信息化综合反馈评价指标包括国家政策支持力度(V51)、企业领导层重视程度(V52)、直接经济效益(V53)、间接经济效益(V54)。
2.2 企业信息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鉴于企业信息化的多层次、多因素特征,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层次分析法综合起来建立评价模型。模糊集合理论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评价因素、评价因素值、平均评价值、权重、加权平均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等几个方面。[2]为便于权重分配和评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评价因素,评价因素是指对所讨论事务或对象有关系的一些因素分成若干类,每一类都被看作是单一评价因素,即第一级评价因素。第一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各自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因此类推。一般常用的只到第二级评价因素。评价因素值、评价值和平均评价值则分别是评价因素的具体值、评价因素的品质好坏和平均评价因素本身的品质好坏。有了上述几个参考值,再赋予各因素相应的权重,就可以得到加权平均评价值,将每个级别的所有加权平均值加和后就会得到综合评价值。
由于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层进行权重确定,即通过对该层的所有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都两两互相比较,结果以比较判断矩阵R=(bij)形式展现。[3]根据线性代数知识,计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到每一层的各个因素对该层准则的权重。设大类指标Wij是对应的各层具体因素Vij的权重,i,j=1,2,…同时,每一层满足Wi1+Wi2+Wi3+…+Win=1。特别地,第一级因素满足w1+w2+w3+w4+w5=1。
对结果的评价,即评价者对最后得出的结论给予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合理总结性质的综合性评价。为简便起见,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
限于篇幅,仅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简要说明和分析。确定隶属关系后,就可以建立模糊评价矩阵进行定量的分析了。按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列出判断决策矩阵Ri=[rij|i,j=1,2,…,n]。需要说明的是,对隶属度的计算要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开来分别分析。对于定性指标,可以根据评语标准进行分类,如,0.85以上为上等,0.70以上为中上等,0.6以上为中等,0.5以上为中下等,其他为下等,以此为标准进行量化处理。接下来,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最后的权重计算。
将权重向量Wi和隶属度函数Ri进行耦合,得到的结果就是评价结果向量,再根据一级评级标准,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分析,最终给予企业相应的评级。计算结果,决策矩阵如下:
最终的权重计算结果如下
由以上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评价等级(见表2)。
同理可得出其他几项的隶属度。结果得出后要进行可靠性和正确性分析,进一步确定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分析,即通过计算过程中提供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来判断。方法研究过程中,测量的数据随机误差越小,可靠性越高。[4]
3 结语
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来看,只有先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企业才能成功进行信息化项目。现根据信息化的要求,深度挖掘企业自身的内在缺陷,这一点,是企业信息化之前应当系统化进行的企业行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财务维度、外部环境、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很好的作用。[5]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耗时长的复杂过程,同时,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给企业信息化的标准确定带来了模糊性,因此,建立企业信息化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非常必要。笔者将在进一步深化对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研究,为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路,张强.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CPFR合作计划研究[J].中国企业运筹学,2009,(8).
[2]李永宁.企业信息化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情报,2007,(2).
[3]彭国,姚俭.不确定性供应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4).
[4]雷中英.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J].北方凯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