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2024-10-06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共7篇)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1

2014年2月26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 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汇报, 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此后“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说法频繁见诸报端。“京津冀协同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与肯定。河北省而言如何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明确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重点。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信息产业研究

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其发展速度之快, 势头之强,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他产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应用对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河北省如何在协同发展中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是战略重点, 信息产业则成为关键点。

(一) 信息产业概念

广义信息产业观认为, 不仅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产业的范围, 其他如新闻业、金融业、出版业, 以及教育科研、邮政业等都包含在信息产业的范围内。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产业。

狭义信息产业观认为, 仅有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产业的内容。其中硬软件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信息技术产业, 从事信息产品加工和服务的行业如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咨询业等属于信息服务业。

(二) 河北省信息产业规模

1)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规模:河北省明显落后于京津两地, 企业数量是两地的一半, 销售额为其四分之一, 利润总额则更低。

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河北省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但仍属于第三位, 而在科学技术服务业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

(三) 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1.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发展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信息技术带动技术进步, 注重加强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间的互相交流和融合, 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2. 承接京津两地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行业产业转移

河北属于资源型地区, 为京津地区提供辅助支撑。资源丰富, 劳动力数量大, 可承接信息产业中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行业, 分散京津的压力, 同时也促进自身发展。

3. 加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资金投入力度

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资金的投入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河北省要加大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投资力度。

4. 以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

人才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提高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 是信息产业发展之本。

二、河北省高层次信息人才研究

(一) 信息服务人才发展环境分析

1. 政策环境

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将信息服务业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河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总体目标, 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国际上享有较高美誉度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强省。

在人才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吸引人才, 强化支撑。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原则, 加大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研团队领军人物来冀创业。“十三五”提出加强人才支撑。突出强调建立信息服务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大力度, 鼓励海外高端人才向河北聚集。

2. 经济环境

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业务融合、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3. 文化环境

河北省拥有优秀的教育, 可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所, 建立信息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紧邻京津这些高校科研院所密集区,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

4. 市场环境

我省人才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行业发展的高需求和人才供给不协调, 高层次领军人物稀缺, 人才匹配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开发投入较低, 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缺失, 人才国际化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 我省信息服务人才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 政策法制机制有待落实完善: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有关于人才发展的政策, 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制约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影响人才的选择, 直接导致人才的流失。

2) 高端人才紧缺, 国际化人才水平低:河北省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 更侧重于高层次人才的使用, 而忽略高层次人才的进一步发展, 抑制了高层次人才自身的职业发展。

3) 缺乏对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长效管理机制:培训培养方式单一化;从薪酬体系角度看, 分配机制的不公开性, 直接导致行业人员流动频繁;从激励措施角度看, 激励方式不足以过多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大多采用短期物质激励的方式。

4) 资源匹配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力, 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参与其中, 并不愿意单独培养高层次人才, 造成了高层次人才能力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河北省高层次信息人才培养建议

(一) 加快体制、制度的改革

一是建立“人才集聚区”的战略目标。建立以集聚高层次人才为主要目的, 搭建国内顶尖企业为基地, 以现代信息手段为抓手, 不断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增强我省人才竞争力。

二是政府建立完善人才引进体制、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引进人才政策, 促成政府、社会组织到用人单位的新模式。

三是完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个特殊模式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要营造党和政府关爱、人民满意的氛围, 使人才在政治上有名誉、经济上有成果、社会上有地位。

(二) 建设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积极打造人才创业创新的大平台。首先, 建设好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产业科研和生产基地。其次, 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最后,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 参与产业的市场调查、信息交流等工作, 促进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健康快速发展。

女需求的各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政策范围较之京津地区要更加优惠, 力度上为了弥补自身弱势相较于京津的优势。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逐步健全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精神激励机制。精神需要是人才的高层次的需要。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 荣誉比福利更能体现人生价值。建立稳定可行的选拔晋升机制。创新推进职称评价体系, 构建一套区域内统一的职称评价体系。

(三) 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引智工程体系

河北省紧邻京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首先, 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 改变高端领军人物匮乏的现状。鼓励他们到河北发展信息业。其次, 要积极推进与省内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 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

(四) 把高层次人才的后续培养放到战略的高度

高层次人才想要保持自身高端性和优势, 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应把高层次人才的后续培养加入高层次人才的长期规划中, 逐步聚集人才, 以人才吸引人才, 形成高层次人才高地, 利用其辐射作用带动全省人才的发展集聚。

(五) 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机制

在福利性政策方面, 从高层次人才的入境居留、住房医疗、配偶子

摘要:本文主要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背景下, 河北省信息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特别对于河北省高层次信息服务人才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明确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信息产业能够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 提出了河北省高层次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五项建议。

关键词:信息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宏兵.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张彦台.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重点工作及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 2014, 6.

[3]汤玲.江苏省信息服务业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分析[J].电子测试.

[4]霍海勇.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

[5]陈晓红, 张海兰.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2 (8) .

[6]沈丽君.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工作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10) .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2

一、基本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招聘计划及岗位

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和县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名,岗位为县人民医院烧伤外科、妇科肿瘤、中医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专业;县中医院普外科(腹腔镜)、妇产科(腹腔镜)等专业。

三、招聘条件

1、具有硕士(1977年6月30日以后出生)、博士(1967年6月30日以后出生)学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身体健康。

2、县外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67年6月30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四、招聘方法

(一)报名时间

2012年7月2日——2012年7月20日

(二)报名地点

响水县卫生局组织人事科(卫生局二楼)

(三)资格审查

1、应聘者需提交本人身份证、简历、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及其他主要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并提供联系电话。

2、根据应聘条件,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拟定面试人员名单。

(四)面试体检1、2012年8月15日前(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组织通过资格审查人员进行面试。

2、参加面试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由评委独立进行评分,按招聘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选拔。

3、面试合格人员参加体检。

(五)签订协议

经体检合格人员,与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协议约定服务期不少于3年。

五、有关待遇

被聘用人员经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办理编制手续,在协议约定的服务期内,除享受我县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外,三年内享受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本招聘公告由响水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响水县卫生局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信息;综合性人才;管理;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有的学校会放在计算机学院,也有的学校放在管理学院,涉及的技术和工具种类较多,对多种技术性的学科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个专业魅力的同学,应该找准目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综合性人才,才会到达培养目标,成为社会的栋梁。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掌握了关键信息,就是掌握了制胜的法宝;企业的信息化也在加速进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运而生,学校的氛围,名师的教导固然重要。学习课程的多种多样和课程跨越幅度较大,以及一般院校缺乏实践,导致学生的学习广而不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该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的时间,把自己培养成综合性人才,来达到社会的需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广泛涉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应该广泛涉猎各种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各类软件,比如关于做图做网页,以及C++、java、C#等各种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浩瀚如海,想要都全部学完,是不可能的,首先对一些主流的工具和软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它的功能、用途和操作方法。毕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多了解一些工具对问题有较大的帮助。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了解到用什么工具可以较方便的解决;由于不同厂家和不同软件之间的差别,广泛涉猎和尝试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会让更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从而喜欢上学习。

2、 要有一技之长

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要有一技之长,也就是说对于众多的工具和软件以及语言,要有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一种,搞懂一门j计算机语言,其他的也就差不多类似通了,计算机语言大同小异,也都可以实现必要的功能,所以学好一门计算机语言是必要的,也让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很多功能,计算机语言多种多样,功能强大,精通一门语言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本科生阶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好一门计算机语言就足够了,想学精通多种计算机语言,反而会混淆其中的差别,造成学习的困惑,导致没法学精通一门计算机语言。

3、 选修与必修一样要重视

当前各个学校的教师、学生都比较看重必修课,轻视选修课。对于选修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必修课是基础,而选修课才是提高,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闊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时常用到的软件和工具,让更多的教师指导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必修课只是基础,要得到很好的提高,好好对待选修课是十分有必要的。选修课更加灵活,授课方式更加多样,既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素质拓展等方式,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创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修课也提供了不少的可供研究的方向,所以选修课十分值得重视。

4、 积极参与专业基本功大赛和学科类竞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多举办一些专业基本功大赛,比如网页设计大赛及一些需要使用计算机和各类软件实际操作的比赛,在比赛中实际去运用软件和设计一些东西,让同学们借此机会实实在在的做出一些东西来,网站或是小型的系统,不仅让学习扎实的同学有一个检验实力的地方,也让不太了解制作网站或者系统的同学有机会熟悉并运用起来,真实的做出一个网站或是系统,并且让它可以运行起来展示在大家面前,也让同学们提起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对技术钻研的动力。在参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喜欢钻研的同学们更会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的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整个过程中,参赛的同学们都会学到不少关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更会培养出整个专业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5、 注重实践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管是管理,还是计算机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真实原理;没有实践,只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并不能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子学到十分扎实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激励意识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组织策划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可以有以下方式。

5.1、第二课堂实践。大学里除了跟随老师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也可以参与到学校里的一些学生组织进行实践学习,在处理学生事务,举办学生活动中实践,学习策划组织领导的方法,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大学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大学犯错误的成本是很低的,所以可以在这些组织中多尝试,挑战自己没有尝试的事情,犯错误了也没有关系,从错误中学习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成为自己的经验。

5.2、社会实践。学生们修完学业一般要进入社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校和社会毕竟是有区别的,大学生距离进入社会时间不长,避免进入社会太突然,显得适应不来,在校期间适当的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走出校园,尝试和社会交流,了解和信息管理有关的企业和领域,学习信息挖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长一些见识,学习一些就业技巧。

总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级综合性人才,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同学应该严于律己,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雪.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科技信息,2010 ,5

[2] 程延炜, 霍明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企业家天地,2009,12

[3 ]张社民,刘敏.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教学,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0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4

(一) 课程体系的层次化、模块化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 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并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实时地适当地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 如做电子工程师, 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 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事科研工作等, 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 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 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要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更新内容、提高创新能力”的精神,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 做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既有层次, 又要有机结合、相互融合。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电路、单片机原理等, 这些都是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三、四年级主要就是一些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如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光纤通信、电子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DSP应用技术等。在高年级阶段可以适当地增加方向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相关的方向作为自己主攻点, 采用教师引导, 以自学为主, 尤其是对优秀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方向课可以结合当前电子发展的趋势, 在不同的阶段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的调整,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知识, 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技术以及当前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另外, 就课程内容上, 应将各门课程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要素进行同类合并、归纳, 形成粗线条的课程单元, 再根据各单元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补充、完善、整理, 使其保持相互间的连续性, 同时又保留各自的独立性、针对性, 设计出课程单元或教学模块, 甚至可以将各同类课程单元或教学模块合并, 便构成新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 目前以介绍51系列为主, 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介绍x86系列, 它们有些共性的东西, 那么在单片机原理中侧重单片机的原理组成, 并将汇编语言整合到本课程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就应该侧重接口及其应用, 汇编就不必再介绍, 原理部分简单带过即可。还有EDA设计, 不能单一介绍某种软件的应用, 而是多个电子设计软件的综合, 可以分模块进行教学, 如PROTEL、VHDL、MATLAB、PSPICE等, 从而形成“层次化、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二) 实践教学的层次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实践环节, 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过分依赖于理论课程, 而且绝大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老师讲解示范完毕学生依葫芦画瓢, 进行简单的插接线, 或调出原有的程序, 验证一下结果, 不需动脑就能完成, 以至于一次实验下来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做了些什么, 学到了什么, 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出合格的电子设计人才, 必须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因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主渠道。现代的实验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仪表, 学会测量几个实验数据,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的概念, 培养他们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相配套, 建立多种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综合性实验是创新的源泉, 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因此除了验证性的实验, 要适当地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如跨越原有的课程界限, 实现相关课程联合的实验, 每学期结束前根据本学期所学课程, 进行一次综合的课程设计, 最后一环就是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可以仿效毕业设计由一个教师指导几个学生的方式来进行, 题目可以指定也可以自理, 逐学期逐学年加大课程设计的难度和综合性, 使学生从单门课程、系列课程到专业方向的实验, 从简单的电子电路到小系统再到大系统, 从模块到整体, 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建体, 逐步的、分层次的、全方位使得学生在选题、设计方案的拟定、电路的搭建等过程中, 逐渐建立工程系统的概念, 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提高电子设计的能力。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 为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产品设计成形之前, 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仿真模拟实验。随着EDA技术的普遍应用, 各种电子电路的设计都可以用软件来模拟, 所以在实验中, 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来仿真, 这样更直观, 效果更明显, 如模拟电子电路、电路分析等实验用EWB就可以分析模拟, 课程设计中, 代替传统手工设计、电路搭建的方法, 在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 也可以采用这样分析模拟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分析设计软件。

(三) 课外实践活动的层次化

为了强化教学实践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可以分层次组织与专业有关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制作创新实践活动, 为广大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锐意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搭建施展才华、发掘潜能的广阔舞台。针对低年级学生组织电子制作兴趣小组, 因为这种小制作可以利用学过的电路、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就能实现, 并在学院范围内组织电子制作比赛, 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电子设计相对来说综合性比较强, 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要全面些, 有的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 从数据采集、信号调理、数据处理到最后的存储显示, 所以到高年级阶段先在学院范围内广泛地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比赛, 当作一项群众性的课外科技活动, 再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探索的兴趣, 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 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大学生科技节, 举办科技大赛、制作成果大赛、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这些都需要加大投入, 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对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和优秀科研成果的学生予以奖励, 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和表彰其创造精神和事迹, 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 在每个学期设置开放性实验, 实验内容上采用自由选题的方式,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题目, 有利于个性的培养, 而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选定实验题目后, 由各个实验室安排课外时间作为实验时间, 灵活安排实验内容, 并配备一、二名指导教师,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 还可以作为电子制作、电子设计竞赛的基础培训。实践出真知,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才有经验, 有了经验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才有可能培养更合格的电子设计人才。

(四) 教学对象的层次化

为适应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过程以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 应兼顾到每一个教学对象, 然而每个教学对象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接受、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程度上也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让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发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比较差的对象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消化和理解上, 实验教学重点放在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 课程设计以完成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为主, 辅助其他设计性和综合性设计,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参加电子小制作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动手和设计的能力。中等程度的教学对象, 对理论课有一定的掌握, 实验课除了做验证性和基础性实验外, 可适当地增加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提供给他们一个思考和动手的机会, 课程设计以一些中等难度的设计为主, 可以参加电子制作比赛并参加院内电子设计比赛和科技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创新意识。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接受和理解力比较强的同学要提供机会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 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均以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内容为主,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 让他们接触一些本学科前沿的知识, 组织他们参加省内以及全国的电子设计大赛, 让他们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得到锻炼, 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才能。通过这种分层次、不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让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挥,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毕业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经验, 通过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以及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 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意识以及创新理念, 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 也增强了学生面向社会的自信心。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 就课程体系、实验模式、课程设计、课外活动、教学对象等方面, 探讨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 试图探索出一条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电子设计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电子设计,层次化,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华红艳, 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97-98.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5

摘要:系统采用ASP.NET和MySQL开发技术,实现了用户注册模块、职位信息管理模块、检索导航模块、在线求职招聘模块和人才信息管理等模块,满足用户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互需求。本文重点介绍了网上人才招聘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实现过程。

关键词:网上人才招聘;ASP.NET;C#;SQL Server 2005

一、系统分析

1、系统需求分析:人才招聘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人才招聘实际就是职位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记录、用户管理等一系列操作。通过人才招聘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仅方便了用户管理的日常操作,而且大量的信息以及快速的更新速度,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网民的需求。

2、功能需求分析

企业管理模块:添加和删除不同类型的职位信息,查看简历信息;学生管理模块:添加和删除不同类型的简历,查看职位信息。个人管理模块:添加和删除不同类型的简历,查看职位信息。系统管理模块:分别设置职位类型、用户类型,添加、修改、删除系统管理员以及修改密码。职位申请模块:可统计、打印和导出所有职位申请的信息。职位查询模块:用户可查询职位需求信息。

二、系统总体设计

1、总体功能设计:根据实际需求,系统划分为学生管理、系统管理等6个部分(如图1)。

2、数据库结构设计

本系统包含用户、职位、系统管理员和职位管理员等实体,系统E-R图(图2)。本系统使用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其中包含用户信息表、职位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地市信息表、职位申请信息表等。

三、系统的实现

1、用户登录界面:当用户输入用户账号、密码,系统自动将输入信息和相关数据表中内容进行比较,如果该用户输入的内容和数据表中的内容相符,则通过验证,此次登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

2、管理员登录界面:当管理员输入用户账号、密码后,同样需要通过系统验证方可登录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而且可以对职位的信息进行审核。

3、用户操作界面:可进行查询相关职位信息、查看自己职位申请记录和修改密码等操作;可根据省份、城市、工作类别等信息查询职位信息及职位是否在线可申请,以便用户实时了解职位信息;可查看自己的职位申请信息,了解自己所申请的职位、申请的时间,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职位情况。

4、管理员操作界面: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进行对职位申请、用户登录、查询职位和用户信息等进行查询,删除,添加等操作;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密码可以是英文字母、数字或者汉字,英文字母和数字长度不得超过20位,汉字不得超过10个;可统计所有用户、职位、职位申请的信息。同时,管理员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导出到Excel表中,保存在电脑上,以便更有效、快速地了解所需的信息;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职位、用户和企业的信息,设置用户和用户的类型等操作。当有新职位添加时,管理员可通过输入职位编号、职位名,选择职位类型等信息,点击添加来添加职位信息;可通过输入用户编号、用户姓名等信息,点击确定来添加用户信息。可增加、删除、修改用户类型,如学生,个人,企业等。管理员可添加、删除用户。

参考文献:

[1][美]Walter Savitch著,周靖译,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编程思想[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6

高层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需求策略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状况、高层管理者特点、系统应用范围和系统使用环境等多方面。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 及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 可以将确定信息需求的策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直接获取法

1. 与高层管理者的交流。

通过与高层管理者的交流可以了解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个性, 企业战略等情况, 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高层管理者对系统的总体看法和需求。但有时在交流中也时常会出现高层管理者所提供的信息与系统开发人员所需信息相差甚远的情况, 究其原因在于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往往存在偏好或误差, 而高层管理者又多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从而使问题复杂化;同时高层管理者的时间宝贵, 要随时应对各种随机的、非结构化的涉及范围广泛的复杂问题, 因而很难静下心来考虑信息问题, 使许多信息都难以准确定位。与高层管理者的交流尽管是最为直接的获取其所需信息的途径, 但实施中由于受其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而无法全面获取所需信息。

2. 与高层管理者秘书的交流。

相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 其秘书则更容易抽出时间与开发人员交流。秘书服务于高层管理者, 因而更清楚高层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渠道, 能够提供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习惯、偏好、交往活动等情况。

3. 与部门经理的交流。

部门经理可以准确的把握高层管理者对其所在部门信息的需求, 知道哪些信息对组织决策影响重大。当然部门经理所提供的信息有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往往只强调其部门特性, 而忽视了组织全局。

4. 出席高层管理者会议。

通过参加会议的方式来了解高层管理者在会议期间需要哪些信息、关注哪些信息、使用了哪些信息, 以此确定信息需求。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那些在组织结构中数量有限却作用重大的特殊因素, 这些因素将极大地影响着组织整体的竞争行为。而这些关键成功因素也正是高层管理者所真正需要把握的, 因此可以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有效把握来确定EIS的信息需求。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可以按四个步骤展开。

1. 确定并分解组织目标。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 而不同时期又会有不同的重点。组织目标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定, 并保证其切实可行。组织目标确定后, 再根据需要将其按下属部门和业务单位分解为若干个合适的下级子目标。

2. 识别所有影响目标的因素。

根据已确定并适当分解了的组织目标, 分析识别出影响这些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目标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地位的主次, 作用大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进而决定哪些因素可以合并, 哪些可以忽略, 在筛选、归并后, 保留那些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4.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关键性能指标是为关键成功因素制定的评价指标, 是系统开发人员所要调查并在信息系统中表达的信息, 是用于描述和度量关键成功因素的, 要求它在操作上是可控的。组织和个人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否达到理想, 体现在关键业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完成情况。因此, 抓住关键业务过程这一动态概念, 建立组织业务模型, 可获得对组织更深刻的洞察和对组织高层管理者更准确的需求定位, 从而在此基础上把握关键成功因素, 准确辨别出高层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三、原型法

这种策略是根据目标系统最主要的要求, 先开发一个小而实用的能引起高层管理者兴趣的原型投入使用。随着对系统的使用和理解, 信息需求会变得越来越明确, 再通过不断征求意见,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以满足新的需求。通过对原型的多次迭代、反复完善、细化, 最终获得满足高层管理者需求的完整系统。

四、从现有系统确定EIS的信息需求

这种策略是从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或应用程序来获取信息需求。组织或其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能够为EIS提供部分信息, 但对EIS来说实用价值有限。这是因为EIS的目标客户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 是针对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设计的系统, 该系统往往与现有信息系统差别极大, 即使在理想状态下, 现有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也极其有限。但该策略不失为一种确定EIS系统信息需求的辅助策略。

应当说EIS的开发与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和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 任何一种因素的考虑不周或者处理不当, 都会导致EIS系统开发的失败。因而, 要成功的开发E I S, 就需要对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选择适合的确定EIS信息需求的策略, 这是成功开发和实现EIS的关键所在。

摘要:EIS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和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因而, 准确、快速的定义高层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是EIS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提出了确定信息需求的几种策略, 为选择适合确定EIS信息需求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层管理者,信息需求,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锁柱:《EIS需求分析及设计方法探讨》.微型电脑应用, 2006.6

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 篇7

指挥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 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效能与作战背景、作战样式、使命任务、作战对手、系统自身效能等众多因素有关, 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标准进行评估。本文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深入分析, 利用建立好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进行评估验证。

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主要思想是根据待评估系统的功能按照要求达到的目标分为若干组成因素, 并依照各个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其分层, 从而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分析每一层因素, 计算得出处于低层因素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权值, 并进行比较排序。在AHP方法中, 准则和目标等因素被分为各不关联的层次, 并形成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 即递阶层次关系。该关系是AHP方法的核心关系, 通过分析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是否有效合理对于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

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界定待评估系统的边界, 分析系统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 将系统分为不同层次;

(2) 比较每一层次中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 建立权重判断矩阵;

(3)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各层次中的各指标权重, 并检验其一致性;

(4) 合成计算各层元素对最高层的权重并进行排序。

评估实例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是对系统自身功能、质量的评估, 即技术性能的评估;是对系统在作战环境中运用效能的评估, 即作战效能的评估。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步骤通常包括系统界定和状态描述、明确假设条件、建立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模型、收集与分析数据、检验评估结论等六个步骤。下面结合层次分析法按照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优先数、计算综合优先数, 确定排序等四个步骤验证其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需要梳理系统主要功能和战技术指标, 然后通过层次结构进行分层描述, 进而构成系统整体指标体系。根据指挥信息系统的使命任务, 通常认为系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八种保障能力, 即人机交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辅助决策能力、系统互通能力、信息传输能力、系统生存能力、情报获取能力、系统安全保密能力。根据上述能力可得出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通用指标体系, 如图1 所示。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中递阶层次一般包括方案层、准则层与目标层三个基本层次, 结合以上内容构建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体系, 可以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作为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目标层;将情报获取能力A1、信息传输能力A2 以及其他能力作为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准则层;共有三套系统参与效能评估, 作为方案层。评价层次结构如图2 所示。

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优先数

在某一准则下, 对于任意两个元素,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哪个元素更重要些及重要程度。即, 若第个元素与第个元素比较得aij, 则元素与元素比较为, 并且有。目前, 多使用1 ~ 9 的比例标度作为赋予重要多少的数值, 即两个元素同等重要, 标度值为1;两个元素中, 元素稍重要, 标度值为3;两个元素中, 元素更重要, 标度值为5;两个元素中, 元素有主导作用, 标度值为7;两个元素中, 元素有强主导作用, 标度值为9;其他折中情况, 标度值可为2、4、6、8 及其他中间值。最终构造出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优先数根据上述判断矩阵求出的最大特征根得到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即在某一准则下的排序权重。其计算方法有幂法、和法、根法、最小二乘法、上三角元素法等。本文采用根法计算优先数, 即,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并计算该乘积的n次方根, 对所得到的n个n次方根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可得到所求的优先数向量。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和优先数如表1 所示。

方案层的判断矩阵和优先数如表2 -表9 所示。

计算综合优先数, 确定排序

为了得到递阶层级结构模型中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需要适当组合上一步计算结果, 以计算出总排序的相对权重。这一步通常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 最终得出方案层的优先顺序。具体步骤是首先将准则层的优先数向量作为该层的组合优先数, 然后使用方案层的单排序优先数乘以相应上层元素的优先数并求和, 得出方案层的综合优先数, 如表10 所示。

效能评估结果分析

由上述层次分析法综合优先数的计算结果可知, 系统A的作战效能最好, 特别是它的情报获取能力、信息传输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辅助决策能力和系统生存能力都是三个系统中最好的。系统B和系统C作战效能基本相当, 系统B在系统安全保密能力上最强, 系统C在人机交互能力和系统互通能力上最强。

结语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层次化, 逐层分析各影响因素, 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范围广、推广应用价值强等特点。通过实例分析, 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过程中,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但是, 层次分析法还处于发展过程中, 其理论不断丰富, 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上一篇:图书教育活动下一篇:利润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