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2024-07-04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8篇)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1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徐翔

丁年鼠匿辉煌业,丑岁牛奔旖旎春,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谨代表大全集团向在座各位领导和嘉宾致以真诚的祝愿。祝您和您的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合家欢乐!

过去的一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我们尚未完全抚平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的伤口,却又因为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而倍感压力,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得08年的冬天格外地寒冷。为了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大全集团用责任和发展温暖这个冬天。凭借科学的理念、经营和人才策略,集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持着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势头:电气产业继续保持国内电工行业的领军地位;高纯多晶硅投产创造了世界多晶硅行业同等规模工厂建设工期最短、工程质量最好的新纪录,在国内众多厂家中率先成功解决了环保和能耗两大核心问题;交通技术产业的专有技术科技含量高,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在国家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的大好形势下,发展态势强劲。

回顾大全辉煌的历程,集团的发展与腾飞靠的是以科研打造产品品质、以创新完善运营机制、以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后劲,这是大全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大全能够发展到现在并

1保持持续增长,科技与人才是关键因素,决定着集团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多年来,大全集团一直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完善了自主培养、合作培养、外来引进三者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集团领导层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人才引进工作,为了实施集团中长期人才战略储备工作,早在1995年,董事长就亲自挂帅到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等一批国内知名院校招聘人才。在历经早期人才自主培养的艰辛与寂寞,大全迎来了人才收获的季节。大全坚持培养和发展“有技术、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重用与肯定“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奖励和支持“敢创新、争创效、能创优”的人才。集团在基层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等领域搭建平台,构建晋升通道,是雄鹰给他蓝天,是骏马给他草原,努力为每位员工营造人尽其才的大舞台。

随着大全集团多元化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推进,人才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招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集团一方面与全国知名院校联合定向培养公司实用人才,另一方面,拓宽传统招聘渠道,吸纳不同类型人才加盟。通过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吸纳科技高端人才,为公司的前沿技术探索和管理水平提升保驾护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集团先后引进了近30名外国专家,他们分布在技术、管理、经营岗位,他们的加盟给集团带来了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随着公司涉足新能源行业,公司大胆引进了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全球副总裁和国内一批化工行业顶尖人才加盟,使得大全集团重庆新能源有限公司创造了世界多晶硅行业诸多新纪录,同时也为大全集团万吨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全面达产和下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往日吸贤纳能,今日硕果累累。集团通过连续10余年的“人本工程”,吸纳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如今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目前拥有行业内一流水平的研发专家、销售精英和职业经理人队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电气检测站,拥有科技研发人员 600 余人,博士、硕士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10 多人,每年有30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问世,累计申报各类专利250多项,连续被评为中国电气工业自主创新第一名。

2009年,大全集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绩效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的人才观,坚持“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薪酬原则,“使我们的员工工作做得比同行要好,我们员工的生活过得比同行要好”;继续发挥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所的人才吸聚效应,引进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资源的创新创业人才;持续营造良好的员工工作和发展环境,积极塑造“最佳雇主形象”,加大改善员

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力度。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帮助外地籍员工安置家属就业,提供员工购房补助,免去他们后顾之忧。使员工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增加了归属感。通过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建立大全商学院,制定多层次员工培训体系,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奖励员工为企业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科研。

我们坚信,在经济低潮中只要继续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加快产业升级,做强传统电气产业,做大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交通技术和环保产业。我们必将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中脱颖而出,早日成就“全球大业、百年大全”的宏图伟业!

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澎湃,展望未来,我们壮志满怀。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引进符合公司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使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同轨并进、同心相融,我们必将冲破金融风暴带来的阴霾,迎着春天的阳光一路凯歌!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2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世界各国都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各国竞相争夺的对象。人才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早已得到各类组织的认可,而关于人才的界定并没有一致性的看法[1],最早关于人才管理的讨论,是麦肯锡咨询公司在1998年以“人才的争夺”为主题展开的,认为人才是人的多项能力的集合,包括“固有技能、知识、经验以及学习的能力”。人才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都是一个类似于符号而难以准确定义[2]。正如人才的内涵一样,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不同的地域根据需要会做出不同的界定。高层次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从内涵上讲,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指对经济、科技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即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作出特殊社会贡献的特征。从外延上讲,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是那些从事知识创新的拔尖人才、从事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知识传播的教育人才和中介服务人才,以及从事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人才[3]。面对严峻的人才短缺形势,世界各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提升国家竞争力与科技实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以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人才战略,以优厚的条件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加强培养本土人才、创造环境留住人才,不断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4]。学习国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管理经验,对于探索我国的人才管理道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各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对策

人才不仅是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一能动资源,还是决定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资源。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得益于其合适的人才战略。

1.1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1.1.1 重视教育,实施教育优先投资战略

教育是一个国家培养其科技人才的重中之重。美国经济的发达,源于其拥有世界最为庞大、雄厚的人力资本。丰富的人力资本,则首先归功于其完善的教育体系。美国政府视教育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十分巨大,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多的国家。在德国,联邦政府于2005年启动的精英大学计划的目的在于打造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高校尖端科学研究,提高尖端科研水平,成为未来若干年德国教育与研究发展的强有力保障[5]。在已经采用美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巴西宪法赋予高等院校学术、财政及管理自主权,极大地促进了巴西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日本政府认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应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要求中、小学制定各种教学方针,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等各领域人才的成长历程,从小就怀有远大目标和梦想,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1.1.2 重视科研,出台政策确保科研投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竞争力主要由科研、技术、人才和环境因素构成[6]。美国历届政府均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奥巴马上台后表示,美国政府今后每年将把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投入到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美国还设立了各类奖励,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日本制定了《21世纪日本人才战略》,不断加大对科研和人才的投资力度,着重培养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人才。德国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性规定,如在教育投资方面,2003年研发投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自2000年,巴西推出一系列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发展计划,有效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而且成为巴西凝聚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

1.1.3 产学研结合,建立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产学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在于:实行长期实习制度,便于大学与企业之间沟通和协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人才;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激活经济。美国非常注重对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把企业作为创新型人才开发的主体。2007年,美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有80.8%来自企业。美国1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用于科技人员更新、拓宽知识及深化专业知识的经费每年增长25%。科研人员在美国的地位很高,不少人既是公司科研人员又是大学客座教授,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种学术性会议;不少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还规定,科研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甚至可以在家中上班;在企业中科研人员提升的机会也多。日本鼓励研究生院和民间企业的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7]。

1.2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

1.2.1 放宽移民限制,吸引留学生

为了满足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美国长期实施人才吸引战略,通过修订移民法,对高层次人才实行“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8]。广泛招收外国留学生,对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宣传,鼓励留学生留居美国。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25%的外国留学生在学成后定居美国,被纳入美国国家人才库;在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中,外来人士占22%;在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35%出生在国外[9]。美国公司瞄准那些在美留学的外国人,不仅是研究生甚至还有本科生,2005年,外国留学生占的比例为20%,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个比例还只有12%。吸引留学生也是新加坡、伦敦、香港等地区获得成功的原因。像英国、澳大利亚等也建立了相应制度鼓励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当地。

1.2.2 提供优厚待遇,聘用外国专家

凭借优越的经济条件和先进的科研设备,美国通过多种形式聘用外国专家到本国从事研究工作。美国为高科技人才建立科研资助体系,创建优良的科研和生活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从20世纪开始,美国引进包括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航天工业专家冯卡门和核物理学家费米在内的2000多名科学家,集中在一些主要实验室和研究开发机构[10]。美国核武器的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国外专家实现的。日本有42.9%的大公司把基础研究设施放在国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500名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日本公司工作。他们还通过购买或资助的方式,占有或部分占有美国名牌大学的实验室,获取美国高级人才的智力资源。目前日本在欧美已建有数百个研究开发基地。

1.2.3 加强国际交流,开发海外资源

德国政府致力于吸引外国高尖端人才到德国工作,从而提高德国的科研水平。德国教育和研究部主要通过与基金会合作,向外国杰出科学家提供高额研究资助,吸引他们赴德从事科研活动。俄罗斯积极同国外重点大学建立教师互访关系,支持高校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教育与标准化问题委员会的工作,支持大学生互访以及在国外进修等。吸引国外大型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国际合作,利用他国的人才资源;同外国签订研发合同,从而既筹措到了充足资金,又使科研工作运转良好,并为科技人员的生活提供可靠保障,达到吸纳和利用国外人才以充实自己的目的[11]。

1.3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管理

1.3.1 提高人员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才管理的重要举措。日本松下公司福利项目就包括带薪休假、住房补贴、进修资助、医疗及退休保障计划。俄罗斯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改革主要是针对人才外流的问题来实施的。俄政府2010年仅用于科研、教育及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预算就超过1万亿美元,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俄罗斯政府努力增加对科技的资金投入[12]。《2020俄罗斯联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2020年前将科研、教育与创新的财政预算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至OECD国家水平。巴西政府大幅度提高对高校研究生的奖学金资助规模。面向高级科研人员,改革职称体系及薪酬福利制度,通过设立高额奖学金与津贴,鼓励高级科技人才参与研发,重点资助生物、信息、农业等领域的博士及高级研究人员。

1.3.2 重视人才配置,提高人才效率

知名智库兰德公司2008年调查后认为,美国最大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其动力来自于全球最优秀人才在为美国工作。美国的人才资源配置、人才价值评估及人才服务机构都体现出鲜明的市场化特点。全世界最有实力的人才中介公司及猎头公司近80%集中在美国,各类人才中介及职业介绍公司逾2万家。由于市场完善,供求双方能够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吸引、整合和推进之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人才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最佳组合,使各类人才总体朝着实现自身最大增值的方向流动,进而有效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商品化。日本对于拔尖的科研人员,通过平等条件公开进行招聘,并特别注重招收年龄在25~32岁的拔尖人才,为特别研究员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提高人才使用效率[13]。

1.3.3 稳定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发展通道

广义上人才管理包含一套统一的战略或流程来吸引、开发、保留和利用人才技能从而达到稳定人才队伍、提高人才效率的目的。吸引与保留人才是管理者及其组织的关键问题。吸引人才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发展规划、开放性、团队、自主性、内部晋升、培训、工作安全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高层次人才方面更多的考虑到他们的流动率,实施长期的战略人才管理,如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建设组织文化、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打造良好的团队建设等等,稳定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

2 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及管理思路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未来十年,是经济社会和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土自身实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卓有成效地解决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以及中介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工(见图1)。

2.1 增强人才战略意识,重视人才战略规划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深刻认识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观念,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成长、塑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规划人才引进方案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应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对经济实力等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后,制定人才引进的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同时,要高度重视学术大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不同层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以构建相互衔接的梯队格局,使高层级队伍有数量充足的后备力量。

2.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组织通过中介公司、咨询服务机构获取专业化人才和信息服务,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在信息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学科建设要与社会发展接轨,造就国内外著名学者和国际、国家级的大师,更需要充分利用国际人、财、物资源。设立科研启动基金,为人才队伍解决经费以及人员匹配等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以及平台基地、项目、学术科研中心,为青年人才提供多渠道的培养机会,让他们到外面去吸收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作模式和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成长历程,在国际学术大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接触学术的新成果、新领域。

2.3 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创新平台

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对高层次创新人才而言,由于其本质特征及创造力的周期性,良好的环境对于其创新性科研成果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一项针对留学人员回国不回国的原因的调查发现,回国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庭与亲情(65.97%)、事业发展潜力(59.72%)、独立自主感(34.72%),这更加说明环境对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全社会应努力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鼓励自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激发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他们的创新热情,激活他们的创新潜能。科研环境是高层次创新人才腾飞的翅膀,只有合理改善其工作环境,关心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生活,为其提供国内外深造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创造能力。

2.4 建立人才数据库,完善人才服务平台

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引进人才,都会建立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不但包括每位人才的住址、专业专长、职业、职位、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甚至细化到其休闲娱乐爱好。国内并没有建立全面的人才数据库为国家吸引人才服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集信息存储、联络沟通、信息发布为一体并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人才数据库,先从容易追踪统计的海外留学人才数据库建立开始,进而建立华裔人才数据库以及国际人才数据库。掌握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情况、工作情况、获奖情况,掌握国内急需技术领域的人才及高级人才的个人意愿以及其他想法。管理人才要掌握在国外任职情况、研究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是否掌握关键技术等,尤其关注那些能为国内解决疑难的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应经常通过会议、电话、邮件、科研合作等形式更新数据库信息。

2.5 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随着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选择表现出条件性和个性化。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回流人才认识不准,使用不当,因此,有相当多的人才有意到中西部发展。加强对回流人才的调研,准确把握动态和时机引进,加强对适用人才岗位的调研,做好畅通渠道工作,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地吸引和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在人才吸引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取战略主动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不受编制、职数限制;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其工资待遇可不受国家正常工资待遇标准的限制,可根据岗位职责和贡献大小实行年薪制及效益提成,对急需引进并直接承担具体项目的关键人才,可高薪聘请。

2.6 完善人才绩效管理,做好人才考核工作

薪酬不仅是薪酬收入等显性因素,还包括相对收入、生活物价、发展前景、发挥平台、收入增长空间等隐性因素,都会对人才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要正确利用,有效调节。针对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要对照任期目标责任书,重视在聘期内的履职情况及完成岗位目标情况的考核。考核的重点应包括职业道德与学术道德、科研、人才培养等。真实客观的考评结果是对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是对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有效激励的依据,只有建立在考核结果上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多出成果,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统一提高。

2.7 建立人才改革实验区,探索人才管理道路

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都可以拿来尝试,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国情,探索我国的人才管理的道路。其中,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指在部分地区、行业,在人才工作的体制建设、机制运行、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环境营造以及工作内容、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迅速集聚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能力卓越、团队效应显著、科研成果丰富、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创业环境优良的人才密集区。建立人才改革试验区,旨在打破常规、重点突破,在不同所有制行业、区域,创造条件,形成人才开发优势和格局,统筹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4]。

3 结 论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人才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在建设人才强国的背景下,人才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培养和造就一支水平过硬、结构合理、分布科学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是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当务之急与重要保障。在人才竞争中,全国各地竞相加大培养、引进人才的力度,经济发达地区纷纷采取更具竞争力的措施广揽人才。可见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赢得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部分国外发达、发展中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措施,从战略定位、培养渠道、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人才引进、激励与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策略。

摘要:在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日益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高层次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并且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3

人才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引进人才是战略投资。在当前形势下,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日益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要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智力劳动成果,如专利、著作、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凝聚着许多专家和人才的心血以及物质投入,应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和做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来华工作,激发来华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做出成绩。

美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立法的不断完善,美国政府根据国家利益和美国企业的竞争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近年来,美国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和适应企业需要,修改并完善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将一些新兴技术形式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其次,立法鼓励转化创新。美国积极制定法规和政策,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让服务体系建设。1980年,美国颁布了《拜杜法案》,该法案允许小企业和非营利性质机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留执行政府合同所产生发明的专利权。美国1986年颁布的《联邦技术转移法》以及1998年的《技术转让商业化法》,鼓励产业界进入联邦实验室,促进联邦指导的研究开发成果向产业界的扩散,鼓励实验室和产业界相互交往。199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使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在申请专利,加速产、学、研结合及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动性。2000年10月众参两院又通过了《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进一步简化归属联邦政府的科技成果运用程序。美国政府的这些举措,在促使专利技术转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6月,美国国会正式开始讨论《2005年专利改革法案》,该法案提出多项修订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改先发明制为先申请制”和“所有申请适用18个月公开的原则”,将与国际专利立法平台更为协调。

再次,注重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战略贯穿美国对外贸易领域,并通过法律手段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301条款”和“337条款”。美国通过专利、商标、版权等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限制与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冲突的他国商品进口,进而达到保护其商品和产业的目的。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综合贸易法案的“301条款”对竞争对手予以打压,另一方面又积极推进TRIPS协议的达成,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贸易规则。

日本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为复苏经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发展高科技产业。目前日本已具有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推动体系,一方面具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推进,如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阐述了日本解决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国家的基本战略。另一方面,非政府社团和民间组织也直接参与,专门服务知识产权工作。

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知识产权创造战略。该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其目的在于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发明创造,同时在教育方面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该战略的目的在于迅速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案件审查,改革现行体制,强化对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强化海外保护;三是知识产权应用战略。该战略的目的在于合理推进知识产权向产业的转化,合理评价和应用知识产权,通过对受保护的知识产品充分地运用,使其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知识创造主要依靠于人的智力创造性劳动,因此人才培养成为知识产权战略成功的保障和基础。该战略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快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上述内容涉及100多项措施,并且已开始全面落实。

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鼓励创新、促进人类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知识产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通用法规,有众多经验可循,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为我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占垄断地位的合法途径,一些外资企业在华的知识产权保护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壮大。

首先,加强立法与执法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适时做好遗传资源、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对外贸易、科技、国防等方面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建设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已经走到发展中国家前列,然而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导致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不能够赶上潮流。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法律执法人员,也是知识产权法律建设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第二,加快知识产权转化,构建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美国通过法律手段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为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应重视专利的整体战略效用,应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及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系统,决定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影响,对用于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知识产权转让从各种法律、政策和技术角度加以支持。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机制,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化、产业化、商品化,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

第三,以专利为核心,稳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在知识产权体系中专利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专利对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将专利作为核心的。我国的专利申请和审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截至200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内共受理专利申请818738件,授予专利5492986件,同比分别增长14%和33%。

第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海外的合作。

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学院工作,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把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办成一流的、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基本原则

(一)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既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专业需要。高层次人才必须符合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三)效益最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发展。

(四)拓宽渠道。立足市内,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二章

引进对象和条件

第三条 引进对象

(一)两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及以上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

(二)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五)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市(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等。

(三)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且紧缺(学院每年公布)的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等高等院校认可的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研究生(具有学历、学位,下同);省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评审认定,行业认可的高级技师。

第四条 引进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遵守学院规章制度。

(二)适应我院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有指导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的技能,有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奉献的精神,身体健康。

(三)引进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般不超过40周岁,其余引进人才一般在35周岁以下。能力水平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

引进程序

第五条 各系部在每年3月25日前,根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申报下一年的需求计划,经人事处初审,院长办公会审

定后,下达招聘计划。

第六条 学院人才引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拟引进人员进行面试考核,对其思想政治表现、教学科研水平、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考察,提出是否引进的意见并将书面考核情况报院长办公会审定。

第七条 经院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人力资源管理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

引进人才的待遇

第八条 享受待遇基本原则

引进人才在享受待遇时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享受;非学院急需专业或属于照顾性质的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不享受上述待遇。对于特殊专业急需引进的人才,其待遇和年龄等问题另行商定。对第三条第(一)、(二)项的高层次人才,其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可酌情增加。

第九条 工资奖金

(一)工资,以入校时的学历、学位或专业技术职务比照学院同条件人员确定国家统发工资,到校后按学院和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对引进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其专业技术职务为中级及以下者,除国家统发工资外,其它待遇按副教授同等对待。

(二)奖金,按《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印发<分配办法>等相关制度的通知》(〔2008〕10号)和《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2008〕3号)执行。

第十条 福利

学院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付安家费或提供一套只有使用权的住房。对夫妻双方均为高层次人才的,按一人的标准执行,安家费按其服务期限,分月逐步发给,其安家费按照最高标准的1.2倍享受或学院提供一套更高标准的住房。在学院工作满120个月,并完成相应专业技术工作任务后,住房归个人所有。具体标准如下:

(一)既具有博士学位,又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住房标准为160-180M,安家费15万元。

(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住房标准为140-160M,安家费10万元。

(三)博士研究生住房标准为120-140 M,安家费8万元。

(四)学院专业紧缺的副教授住房标准为90-120 M,安家费5万元。

第十一条 科研启动经费

对承担重大课题的高层次人才可配备工作电脑一台和相应的科研助手,组建专门的研究室或实验室。科研启动经费标准如下:

(一)教授每人3万元。

(二)博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

(三)副教授每人1.5万元。

若自带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主持人),学院除给予上述科研启动经费外,另根据科研项目的级别分别予以资助,省部级2万元、国家级4万元。

2222

第十二条 进修培训

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

第十三条 职称评聘

按照河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申报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评审通过后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四条 配偶安置

(一)从校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若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级以上职称且所学专业或所从事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所需的,一般可随调,如配偶不符合学院调入人员要求,可协商解决其配偶工作问题。如不能在学院安置则推荐至相关单位。其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入学,可由学院出面联系条件较好的学院就读,但子女入学赞助费由本人承担。

(二)学院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晋升为教授职务或获得博士学位后),其配偶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坚持工作,可申请调入学院。

第十五条 其他

以聘用方式(柔性引进)来我校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学历人才,可按照本暂行办法执行外,具体工作任务和待遇也可面议。

第五章

引进人才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六条 服务期限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均从取得高层次人才资格起,服务期限为96个月(含寒暑假),96个月内不得提出调离申请。

第十七条 工作职责

(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高职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参加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及其它实践性教学活动;积极承担院系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在服务期内承担两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或者每年至少带1-2名其专业方向的有学院正式事业编制的研究人员一起从事研究工作。

(三)每年至少在校内作四次学术讲座。

(四)了解前沿性学术动态,掌握相应专业研究进展情况,积极参加系部组织的教育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争取课题立项,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做好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在96个月服务期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至少以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下列5项任务中的2项,正高职称者则需完成3项。对第三条第(一)、(二)项的高层次人才,其应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另行制定相应协议约定。

1.主持完成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一门或省部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二门。

2.主编出版较高水平的专著或译著1部。3.作为主持人,完成省部级立项课题1项。

4.作为负责人,在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认有较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5.获省部级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6.独立或作为主要作者发表8-10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其中,普通核心刊物2篇,权威核心刊物1篇。

每学年末,由科研处牵头,教务处和人力资源管理处配合,对高层次人才(含学院自行培养享受科研支持经费的人才)在服务期限内职责履行进行考核,对未履行职责的高层次人才,将停止其申报各项科研项目。

第六章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管理

第十八条 辞职辞退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学院报到或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取得相应资格时,须与学院签订《引进高层次人才协议书》。高层次人才在服务期内因个人原因终止协议,要求调离、辞职或出国的,按协议退回相关费用。

第十九条 科研经费的管理

科研经费由高层次人才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资助(科研经费)申请表》,并提交经费使用计划。经所在教研室、系部同意,科研处审核后,报院长办公会审批。科研经费不得用于招待、申请本人科研编制等支出。科研经费使用结束后,申请者需做出书面总结,并填写《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资助(科研经费)使用总结报告》,经所在教研室、系部签署意见,交科研处审核后存档。学院根据其上报材料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者,学院将继续资助,对经费使用不当者,学院将做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条 日常管理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用人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学院人才引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标准,定期(原则上按)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根据个人表现、贡献大小等给出不同的考核等次,高层次人才按考核结果享受有关待遇。考核结果合格及以上的,享受本办法和协议中规定的有关待遇;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不享受有关待遇。96个月服务期内完不成学院规定岗位职责的,须延长服务期直到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为止。服务期延长部分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生活补助费和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等待遇。

第七章

第二十一条 学院将根据人才市场供需情况和具体实际,按学年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对学院送培的高层次人才,可参照本暂行管理办法执行。现已享受的待遇不得重复执行。

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 篇5

2011-5-27上海浦东

浦府〔2011〕93号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

现将《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建设浦东新区国际人才高地,加快推进浦东新区“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和《上海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沪委办发〔2010〕28号),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引进100名具有海外丰富从业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浦东新区“百人计划”)。

二、引进对象

引进人才一般是指在本领域有较高知名度,获得本行业专家认可,每年在浦东新区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中担任高级以上专业职务或管理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金融实践操作经验,善于经营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二)在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航运服务机构)担任高级以上管理职务、专业职务或毕业于相关国际知名院校且具有丰富航运从业经验,经营管理业绩突出,科研成果或技术经验丰富的高层次航运人才。

(三)在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显著,在重大专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主持或参与过大型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或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领先,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化发展潜力的创业人才。

(四)浦东新区其他领域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个人待遇

(一)一次性给予每位引进人才5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二)3年内,按照浦东新区相关行业人才政策个人贡献奖励最高标准给予一定奖励。

(三)5年内免费提供浦东新区范围内不超过1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供其使用。在此基础上,再提供50万元人民币的安家补贴。

(四)持外国护照的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愿意在本市常住的,帮助办理2至5年长期居留许可。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五)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愿意落户上海的,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帮助落户上海;对愿意放弃外国国籍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积极帮助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并办理落户上海手续。

(六)引进人才可享受区域内医院特需门诊服务,享受每年一次的疗休养及健康体检待遇。

(七)引进人才子女有就学需求的,按照《浦东新区人才子女入学入园实施办法》予以妥善安排。

(八)引进人才配偶一同到浦东生活,并有就业意愿的,优先推荐其在区域内单位就业。

四、创业扶持

对引进人才创办的企业,经认定,可提供以下扶持:

(一)创新浦东新区国资投资机制,设立浦东新区国有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按照企业实收资本的一定比例对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投入,投资期不超过4年,期满后国有资本按照约定方式退出。

(二)建立浦东新区银政合作平台,引导商业银行放宽中小企业审贷标准,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积极鼓励社会各类商业担保机构,为人才实施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提供贷款担保。

(三)通过浦东新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人才开展创业。

(四)被认定为国家级、市级或区级研发机构的企业,按照《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研发投入补贴资金操作细则》的规定,提供相应的研发费用补贴。

五、创业团队支持

经认定的核心团队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给予创业团队50万元人民币,用于引进和激励优秀团队成员。

(二)3年内,给予团队成员每人每月2000元人民币的租房补贴。

(三)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及配偶、子女优先解决上海户籍,帮助协调其子女在区属学校就学。

六、申报方式

(一)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方式:(1)专家推荐。可由两位以上两院院士、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等共同推荐。(2)组织推荐。可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国内外大型重点企业、国内外重点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浦东新区各业务主管部门、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团体组织等进行推荐。(3)个人自荐。

(二)创业团队人员申报方式:由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通过团队人员所在单位集中组织申报。

七、评审程序

(一)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评审。在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设立评审平台,通过行业专家评审产生拟引进人选,评审结果报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社会公示后确定。

(二)创业团队人员的评审。经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审定后确定。

八、附则

(一)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人才,按照“从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本政策。

(二)本意见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至2016年5月1日止。本意见由浦东新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6

1、荆州开发区所属事业单位(10101,招录3人)

博士研究生:王士虎、张习龙、赵正喜、舒树礼、夏勇、王曦、周心慧、李政、成焕仁、胡鹏、周远航、余彦波、张雷、程宝发、徐月、江正武、张兰兰、陈阿玲

硕士研究生:周青、陈欣、侯珊珊、张寒、刘惠荣、刘文、刘翩翩、薛山、郑洁、夏兰君、王林、黄晨、潘媛、雷亚彪、熊雨晴、唐黎(并列)

2、荆州开发区所属事业单位(10102,招录3人)博士研究生:张建洲、张娜、高汝仕、谭文浩

硕士研究生:谢赟、陈先杰、陈丹莉、刘文雯、吴芳芳、夏鑫、胡海芋、李晶晶

3、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所属事业单位(10203,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赵志磊

硕士研究生:侯一丹、饶光福、杨力

4、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所属事业单位(10204,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徐文明、易凤佳

硕士研究生:刘畅、王艳、金志玲、钟小欢、夏琳康

5、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所属事业单位(10206,招录3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硕士研究生:黄映爽、唐亮、向小玉、郑小伟、韩小宇、魏炎、黄鹏、张安、毛芬、肖述贤、张亚玲、王欢

6、市交通局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0401,招录3人)博士研究生:李宝玉、梅星、杜海民、冯电视

硕士研究生:喻平、胡力、胡宇锋、徐国勇、邹林、张伟、喻建军、彭华、袁凯、纪仁芹、杨忠、刘华、陆鹏、熊雅文、江伟

7、市人社局医保局(10501,招录1人)

硕士研究生:龚岩灵、林利思、龚尚洁、李菁、王雨芹

8、市文物旅游局荆州博物馆(106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郭硕

硕士研究生:周青、顾玲、陈程、孙文浩、王双超、袁晓煜(并列)

9、市文物旅游局荆州博物馆(10602,招录1人)硕士研究生徐秀丽、刘军、谢春明、李扬、费巧红

10、市文物旅游局文物保护中心(10701,招录1人)

博士研究生:王曼、赵阳、陈勇、胡静晓、唐巍、刘雪刚、孙明辉、许思维、陈泽明、龚伟、郑刚

11、市农业局农产品检测中心(109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徐凤州、张犊、左莹莹、董晓云 硕士研究生:雷晓敏、刘欣欣、李钊、吴兰兰、余亚玲

12、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110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余美、李磊、程燕

硕士研究生:刘攀、周溪滢、李莹、石小娟、徐涛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3、市水利局洪工局防汛机动抢险队(11301,招录1人)硕士研究生:覃闪、邹文明、赵洪波、甘明阳

14、市水利局四湖工程管理局(115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谭均军 硕士研究生:陈婷、王舟

15、市国土资源局国土整治局(116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叶慧

硕士研究生:姚婷婷、王飞、杨旭阳、朱亚颖、张磊

16、市安监局安监执法支队(117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艾琦、王兴利、李美兰

硕士研究生:陈中华、申文琦、李祥筑、刘小欢、严晶

17、市住建委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119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陆涵

硕士研究生:杨炳、张诗玥、严丽娟

18、市住建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2001,招录1人)博士研究生:秦忠山

硕士研究生:刘欢、胡秋芬、高利、王长辉、杜鹏

19、市住建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2002,招录1人)硕士研究生:桓秀剑、袁航、施洲辉、桑宏

20、市住建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2003,招录1人)硕士研究生:吴方红、杨君、何明星、吕光辉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1、市住建委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12202,招录1人)硕士研究生:陈蓓、赵静、陈昌义

22、市规划局荆州区分局(12301,招录1人)硕士研究生:陈水兵、潘小飞、冯腾

23、市林业局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12601,招录2人)博士研究生:王志齐、陈芳、曾李乐、徐乐天

硕士研究生:周璟、蔡湘琴、万静、陈露、谢荟、吴小梅、胡露洁

参考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未达到规定面试比例(最低不低于1:3)的招考职位,进行调剂。调剂职位及调剂相关事宜(见公告4)。调剂结束后,报考 人员可于5月5日起登录荆州人事考试网、荆州党建网查看面试公告及具体安排(面试时间初步定于5月8日)。面试时,硕士研究生须带身份证原件、笔试准考 证,博士研究生须带身份证原件、报名表。为方便考生,经研究决定将资格复审工作调整到面试之后。凡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在任何一个环节一经发现并 核实,即取消下一阶段资格,录用后发现的取消录用资格。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7

本市去年正式启动实施该计划,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32人,由企业申请认定209人,其中,有23人获国家或省部级重点人才奖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才128人,32人掌握关键技术,填补了本市技术空白。

本市18类人才最紧缺

涉及百个岗位

市人力社保局公布《天津市2012年紧缺人才目录》,涉及18个行业领域的100个具体岗位类别。

该目录显示,今年本市紧缺人才类别共有18种,分别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金融服务、会展、旅游、商业、新闻舆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其他紧缺人才。各紧缺人才类别中包含的具体岗位类别共有100个,其中管理类岗位15个,专业技术类岗位85个。各具体岗位类别中,要求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岗位有62个,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岗位有21个。

多措施引进高端人才

今年,本市计划引进14个重点行业的469名高层次人才,市人力社保部门将创新引才方式,通过四项措施引进高端人才。

据介绍,这些措施包括:与国内外高端人才网站、媒体和驻外使领馆等机构合作,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津洽会”人才板块等活动为载体,面向全球集中发布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最新引才政策和具体岗位需求;实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协作制度,筛选确定一批引才协作单位,采取猎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为天津寻找和对接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以才荐才制度,发动各行各业顶尖专家和高端人才,开展高层次人才推荐工作。此外,以“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小团组、多批次”形式,组织大项目好项目单位赴外开展定向招聘,举办高层次人才津门行等专题活动,搭建引才单位与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

人才进津走绿色通道

人才引进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本市启用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

据介绍,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是市人力社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办理本市引进

人才的服务窗口,对申请材料实行一窗接件,对事项审核实行并联预审,对相同内容实行集中反馈,对服务对象实行专员办理,对引进人才实行统一建档,共有16项服务功能,包括4项接转:行政关系、工作关系、入学转学和社会保险接转;5证核发:留学回国人员证书、外国专家证、留学人员长期签证、外国人居留证和境外学历认证;7项审批:人才本人及家属落户、设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科技奖项申报、专利申报和人才周转房申请。

高端人才享多项优惠政策

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

为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津工作创业,本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高层次人才”计划,在资金资助方面,对引进的“两院”院士,由市人才基金给予100万元安家费资助;对引进的重点技术领域和重点行业,国家和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急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由市人才基金给予10万元安家费资助;对通过申报、评审、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万元至50万元资金资助,以上资助用人单位都将给予等额匹配。对于列入国家和本市“千人计划”的人才,可按规定给予300万元或100万元资助。

在奖励方面,对获得天津市杰出人才奖、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杰出留学人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由市人才基金给予不同程度奖励。此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可享受税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记者黄建高)

在8日发布的《天津市“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高层次人才”2012年引进计划》中,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卫生、教育行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产业、现代农业、商业、金融、文化艺术等14个重点产业或行业,244个岗位,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共469名。与2011年相比,加大了文化艺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人才的引进。

全部岗位信息可在天津市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网站(.cn/totis)查询,有意向的海内外人才可通过网站的人才自荐窗口和服务专员沟通,递交简历审核符合条件后,中心将向单位推荐,用人单位将有专员负责接洽。

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市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8日发布今年天津市引进千名高层次人才工作计划。作为天津市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十大人才工程的重点项目,此项计划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吸纳金融、文化、教育、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等领域业绩突出、知名度高的高层次人才。

在本次发布的引进计划中,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卫生、教育行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产业、现代农业、商业、金融、文化艺术等14个重点产业或行业,244个岗位,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共469名。其中生物医药104人、医疗卫生100人、教育行业89人,名列今年需求人数前三位。与 2011年相比,加大了文化艺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人才的引进。全部岗位信息可在天津市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网站(.cn/totis)查询,有意向的海内外人才可通过网站的人才自荐窗口和服务专员沟通,递交简历审核符合条件后,中心将向单位推荐,用人单位将有专员负责接洽。

据了解,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天津市通过制定实施《天津市引进人才服务办法》,定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在人才引进政策、人力资源需求方向和配置去向方面发挥指导和调控作用。此次发布的人才引进目录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紧贴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动态。既反映了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又反映了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岗位条件相对量化便于操作。完全针对所列岗位类别对人才的学历、知识结构、专业、经历和业绩提出要求,针对性很强。三是岗位实。列入计划的岗位都是各单位当前急需引进人才的岗位,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愿意来津发展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只要符合条件,与用人单位对接洽谈成功后可立即上岗。

走,咱们去天津创新创业!

——就天津市今年人才引进计划专访市外专局负责同志

一问:《计划》制定依据是什么?是否会调整?

答:《天津市“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高层次人才”2012年引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在全市开展需求调查,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区县、系统和行业,建立了引进人才情况统计通报制度,广泛征集了各方面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力争达到指导性、科学性、差异性和实效性的统一。《计划》所列出内容,都是来自各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报送上来的具体数据,而不是主观推断或预测。所以,可以说它与实际情况是非常切合的,凡是按计划引进的人才来了,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单位、相应的岗位予以推荐对接。但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可能会有一些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与《计划》编制时不同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各用人单位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工作需要。对计划调整情况,我们也会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发布。

二问:天津市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什么措施?

答:围绕引进《计划》中的高层次人才,天津市将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一是广泛发布信息。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包括国内外知名人才网站等,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通过驻外办事处、使(领)馆、海外留学生组织、华人华侨社团、海外人才工作站等机构、团体,及时将人才需求信息发送给海内外人才。

二是定向招聘。打造“津洽会”人才智力板块等天津市引进人才知名品牌,积极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津创新创业。同时,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国内外人才聚集地区举办专场招聘活动,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才。

三是邀请来津考察。定期举办院士看天津,高层次留学人员、博士后津门行等活动,使海内外人才了解天津,搭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天津市用人单位对接交流平台。

四是主办、承办学术活动。利用科技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五是以才引才。广泛发动现有人才推荐同窗、同行、老师、学生来津工作、为津服务。积极发挥欧美同学会、留学生联谊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为天津市推荐人才。六是人才猎头。今年,天津市启动并实施了“天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猎头行动”,积极推动用人单位与猎头公司合作,以市场化方式为天津市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市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我们首次召开了由市国资委及11家大型企业集团与北方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方人才港股份有限公司、创润企业顾问公司、中轩人才咨询公司等4家天津市知名猎头公司参加的对接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搭建引才单位和猎头公司合作的平台,同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鼓励、引导各地区、部门、行业、系统积极采用人才猎头等方法,在引才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三问:对引进的人才提供哪些优惠政策?

答:近年来,市和各区县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计划》所列的高层次人才,除可享受这些政策外,根据天津市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他们还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享受以下优待政策:

一是在资金资助方面:对引进的“两院”院士,由市人才基金给予100万元安家费资助;对引进的重点技术领域、重点行业,国家和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急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由市人才基金给予10万元安家费资助;此外,对通过申报、评审、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至50万元资金资助,以上资助用人单位都将给予等额匹配。另外,对于列入国家和天津市“千人计划”的人才,可按规定给予300万元或100万元资助。

二是在奖励方面:对获得天津市杰出人才奖、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杰出留学人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由市人才基金给予不同程度奖励。三是在税收方面:对于前述发放的一次性补助、资助、安家费和奖励资金,视同市政府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符合规定的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总额中减除。

四是在住房方面:可根据需要解决短期周转住房。

五是在适龄子女入学、入园方面:按照“属地安置、就近入学、优先安排”的原则予以解决,其中,高中学生入学学校不低于区重点中学;初中、小学生入学学校为学区片内优质学校;学龄前儿童就近安排进入国办园。

六是在解决配偶就业方面:其配偶的工作除原则上由用人单位负责安排外,市和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负责推荐岗位。

此外,在引才过程中,还可对人才提出的其他具体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或优待。

四问:通过哪些渠道可以得到《计划》?

答:为使《计划》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发放。这其中,包括在市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市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设立的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发放;在津洽会期间,要在人才智力板块活动现场发放;同时,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人力资源工作主管部门将按照需要的数量从这里领取,回去后依各自管理体系分发下去;此外,我们还会采取单独赠阅和广泛交换等多种方式进行发放,以便各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利用。海内外人才也可以随时登录天津市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网站查询。计划如有调整,也将在这个网站上进行公布。

数字

2011年,天津市共引进各类外国专家近2万人次,其中长期工作外国专家2300人次;引进留学人员1800余人,其中博士460余人,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73万人,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4人,总数达62人;

留学回国人员创办企业105家,注册资金3.4亿元,承担国家和市级创新创业专项近900项,取得创新创业成果1800余项,获国家和市级科技等奖励120余项,创经济和社会效益约38亿元;

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4000多人次;

通过实施引智项目,破解了800多个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取得引智成果175项,创造经济效益8.4亿元。

相关链接

企业用人岗位统计:

更看重经验

和技术实践

市人社局人才流动开发处副处长李继刚参与了连续两年的计划制定。他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在计划需求调查、引进人才情况统计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随着天津经济社会飞

速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大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津门,天津市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步伐将越来越大。

天津启用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12-05-22 11:34:17

内容摘要: 天津市创新引才方式,启用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高端人才享多项优惠政策,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

记者5月14日从天津市人社局获悉,天津市创新引才方式,启用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高端人才享多项优惠政策,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据介绍,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是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办理本市引进人才的服务窗口,共有16项服务功能,包括4项接转:行政关系、工作关系、入学转学和社会保险接转;5证核发:留学回国人员证书、外国专家证、留学人员长期签证、外国人居留证和境外学历认证;7项审批:人才本人及家属落户、设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科技奖项申报、专利申报和人才周转房申请。

大全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8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人才集聚引领高新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就做好2011“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省“双创计划”)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引进重点

1、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2、能够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3、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4、地方、部门、企业及社会资金重点支持的高层次人才;

5、创新在高校院所、创业在园区的高层次人才。

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拥有重大成果的创新创业团队,除给予个人经费资助外,还将给予团队持续3年的科技经费支持,申报通知另行下发。

支持一批由高校、科研、三级甲等医疗和省级疾病控制机构引进的,能提升我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科研创新水平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领军人才,申报通知另行下发。

二、自主创业人才(A类)申报条件

自主创业人才是指符合支持重点,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省投资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

1、申报个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在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3)为所创(领)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本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

(4)2010年1月1日以后来我省创业,主要工作精力应为所创(领)办企业服务,每年在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1)创(领)办的企业属于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企业,2011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等相关手续;

(2)创(领)办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3)企业位于省级以上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三、企业引进人才(B类)申报条件

企业引进人才是指我省各类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引进的,符合支持重点、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和管理人才。

1、申报个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具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5年以上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的经历,并取得突出业绩;

(3)2010年1月1日后到我省工作,或尚未到我省工作、但已与相关企业在2011年5月31日前完成引进手续;(4)引进后,能连续为引进企业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创(领)办的;

(2)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产业教授”创(领)办的;

(3)国家或省认定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4)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5)列为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类基地的;

(6)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的;(7)民营科技企业。

优先支持本人参与项目投资、有资金投入并占有股份的企业引进人才。

以上两类人才特别优秀的,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具体条件另行通知)。

四、申报及遴选程序

1、受理申报。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面向海内外发布引进人才公告,各市人才办根据本通知精神,受理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江苏人才工作网(http://)申报。获得过省“双创计划”资助的人才,获得过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又异地申报的人才,获得过我省地方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又异地申报的人才,不予受理。

2、审查推荐。各市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按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排序(分配名额另行通知)。市科技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拥有科技成果、专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的身份、年龄、护照、国籍、学历、经历和业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3、资格审核。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4、技术评审。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并按照择优资助原则,确定进入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人选。

5、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对入围人选进行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择优确定拟资助人选。

6、社会公示。拟资助人选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公示。

7、确定资助对象。根据公示结果,按程序确定资助对象。

五、资助名额和支持政策

2011省“双创计划”拟资助引进人才400名。支持政策包括:

1、按综合评分,前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助,其余的给予每人50万元的资助。已获得过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资金的,给予每人85万元或35万元的资助;

2、优先推荐进入省“产业教授”、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资助对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推荐申报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推荐融资项目,享受我省各地、各部门制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3、按照国家、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条件、签证、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的问题。

六、申报方式和申报材料

2011省“双创计划”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进行,各类证书、证明、合同、报表等材料在网上申报时须提供原件的扫描文件或数码照片。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网上申报完成后,须将申报书打印与其它所有材料的复印件合订成册,一式二份交各市人才办。申报材料包括:

1、《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书》,其中自主创业人才填报A类申报书,企业引进人才填报B类申报书;

2、引进人才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资质证明(证书)、在原单位担任重要岗位职务的证明和其他有关工作经历、资历的证明材料;

3、专利等知识产权证书及所属权证明。反映人才能力、业绩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创新创业计划书;

5、自主创业人才需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会(审)计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公司章程、2010财务报表;企业引进人才需提供与引进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及使用协议书、薪酬或股权证明、在当地缴纳养老保险证明、缴纳个人所得税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如不能提供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证明,须提供关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到企业工作2年以上”的证明),以及企业符合申报条件的资质证明等。

各市需提交《关于报送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推荐情况的函》和《申报情况汇总表》,报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一份。各市推荐上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15日。

七、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市人才办要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市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2、严格申报条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申报条件和工作程序,认真核查申报材料,把好引进人才的质量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公开透明。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或个人的申报。

3、开展广泛宣传。各地要通过媒体面向海内外大力宣传省、市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积极推荐引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4、加强工作指导。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业务指导,及进解决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省委组织部联系处室:人才工作处,联系人:张震,电话:025-83392370(传真); 省科技厅联系处室: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联系人:王建华,电话:025-83222067,传真:025-83227458;

上一篇:“献爱心、送温暖”主题教育方案下一篇:【分层练习】《欧洲西部》(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