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精选8篇)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篇1
安全高效 和谐发展
**县**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为主,煤、焦、电多元发展的综合型集团企业。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突出“管理、装备、培训”三项并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层层制定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狠抓质量标
准化建设,强化全员培训,突出现场管理,保障安全投入等手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连续多年荣获国家质量标准化矿井、国家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营造安全氛围,用理念引导安全生产
理念引导行为,行为决定安全。公司十分注重以员工理念引导安全生产,在实践中大力培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首先,坚持“安全为天”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做到“宁可不生产,坚决保安全”,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政治,安全是员工最大的幸福,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的安全理念。其次,从领导班子自身抓起,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事故的预防,并通过签订《安全责任状》、《安全承诺书》,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自主保安意识”,逐步形成了“在其位、负起责”和“上安全岗、干安全活”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干部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第三,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大屏幕等多种宣传形式,普及安全政策法规、文化常识等安全知识,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画、指示牌、警示栏、亲情图片等标示,倡导和宣传安全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公司还以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教育日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以安全为主题的征文、书画、摄影等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使无处不在的安全文化影响员工的安全理念。同时,通过百日安全无事故、定期安全检查、班前班后安全讲评会、军事化管理等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使安全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感染人,教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企业安全管理和员工安全作业。
二、筑牢安全防线,用制度保障安全生产
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按照生产需要和主管部门要求,建立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基本内容的三项制度,使各项制度覆盖率达100%,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在公司全面执行 4.3.3(40%安全工资,30%风险工资,30%基本工资)全员安全风险工资抵押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把安全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第三,突出抓好现场管理,建立了《领导干部跟值班制度》、《逢五安全检查制度》,做到领导干部指挥生产在现场,管理安全在现场,处理问题在现场。第四,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建立了《四级隐患排查汇报制度》、《隐患责任追究制》,对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解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五,强化安全管理目标的贯彻执行,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安全指标全部细化、量化,实行严格考核和奖惩。
三、夯实安全之基,用科技支撑安全生产
坚持科技兴安战略,3年来累计提取安全费用1945.72万元,投入2148.88万元,重点加强了顶板、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薄弱环节的治理,使矿井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①加大安技措投入。先后投入安技措资金830余万元,对矿井安全信息集中监控和井下运输线集中控制系统进行了集中改造;对84台无“ma”标志的高、低压开关设备进行了更换;购置13台单体液压支架初承力测压仪和9台轻放支架测压仪,对工作面顶板实施科学监控。同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410万元,对矿井主扇风机、人行车提升机和生产调度系统进行改造。②加大装备水平的投入。不断加大矿井装备水平。先后投入179余万元,更换对旋主扇风机,进风量由 3948m3 /min提高到 4584m3 /min;投入240余万元更换了矿井 3米 主井绞车;投入280余万元,更换了井下高压电缆8000余米和相关设备;投资720余万元购进60架轻放支架;投入275余万元对三水平、26采区运输皮带1100进行了更换;投入660余万元购进2台ebz160悬臂式掘进机,使采煤、掘进机械化水平达到100%;③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在25采区实施了瓦斯抽放,做到先抽后采;在防水上,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投入100余万元购买了水汶地质雷达,保证了探放水的安全;在回采工作面,安装了综采支架数字压力仪,实现了矿压在线数
字监测。在锚杆支护的巷道,安装了顶板离层指示仪,加强对开拓巷道锚固力的监测。同时,在排水系统推行plc控制,在矿井、焦化厂、洗煤厂供电系统实现了e太网管理,确保了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矿井的机械化装备程度逐年提高,实现了科技兴安,装备保安,大大增强了矿井抗风险能力,确保了安全生产。
四、铸造安全之魂,用高素质队伍提升安全生产
公司始终把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全员素质和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全面开展职工安全知识培训。首先,坚持“统一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对职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近年来,公司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组织《安全培训》、《岗位专业培训》、《计算机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等80余期,达6000余人次,发放了《河北省职工安全手册》、《矿井突发事故避灾》等培训教材8000余套,持证上岗率达100%。其次,根据各岗位的不同要求,从所在岗位的设备设施的性能、工作原理、质量标准、维护保养、故障处理、操作规程等方面入手,组织统一培训考试,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和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职工对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公司安全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增强。第三,坚持人才兴安工程,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先后与大专院校合作采取代培、社会公开招聘和返聘等方法,为企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余人。注重在职干部职工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开设了《职工夜校》、《工商管理》、《机电一体化》等大中专班,使500余名职工实现了再教育。同时,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学习教育,相继组织20余名中高层专业领导到清华大学、中国矿大接受高层专业教育,领导班子中有6人获得了煤炭行业“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为企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五、凝聚安全之势,用纪律强化安全生产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以“三铁”抓安全,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首先,在全公司范围内大力推行军事化管理,以着装礼仪、岗前训导、集体升入井等形式,严格规范员工行为标准,强化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与6s精益化管理有机结合,着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核心竟争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水平。其次,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和对“三违”的查处力度,坚决做到以“三铁”(铁手碗、铁心肠、铁面孔)治“三违”,形成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近年来,共抓“三违”100余起,处理违规人员200余人次。其中,对情节严重的,一律按“四不放过原则”从严从重从快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造成事故和性质严重的10余人解除劳动合同,真正做到了严纪律,保安全,形成“谁不遵守纪律,就处罚谁;谁不讲安全,就让谁不安全”的浓厚氛围;第三,强化安全责任的落实,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同时,严格安全生产检督检查,狠抓安全责任落实,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从强化纪律,严格规程,规范操作入手,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落实情况进行检督考核,登记建档,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测评,有效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强化安全领导,用机制促进安全生产
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公司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设施设备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设立专职安监部门,由专人组成安全管理队伍,严格公司日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测评。三是以“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责任落实”为载体,大力构建“安全网络”体系,坚持用“安全决定一切、事故否定一切”的安全理念,增强防范意识和自主保安意识。四是强化领导安全责任落实,做到领导跟班无“三违”,领导带班无事故,领导值班保安全,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入井时间、次数和质量,建立健全井下灾害、瓦斯预防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各类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五是引进和推广6s精益化管理模式,专门成立6s办公室,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使6s管理和安全生产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 “班前宣誓、规范上岗、统一着装、言行文明、遵章守纪”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为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坚实的基础。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篇2
武钢集团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1. 构建以人为本的母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1) 集中集团控制权, 实施集团委派制。武钢集团在公司二级单位派驻财务机构, 同时建立了财务委派管理中心。由此实现了对公司财务人员在人员待遇、培训发展、权责划分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相应的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2)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内部控制活动。在遵循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前提下, 武钢集团结合企业内部的情况, 建立起系统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操作制度, 并结合经营现状建立《武钢会计制度》, 从制度上更好地对集团内部的会计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 使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会计行为都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3) 及时跟进内部控制效果, 形成稽查制度。武钢集团财务部委派专门人员在企业内部开展稽查。主要职责包括:及时披露被检查部门的稽查结果, 对集团及下属公司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今, 内部稽查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通过及时跟进、评估内部控制效果, 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2.依托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实施了有效的财务管理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并促使企业产生和获得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
(1) 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手段和必要切入点。武钢集团的预算管理措施是:一是建立专业且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负责构建企业预算大纲, 审批年度预算目标, 审核预算外费用等事项。二是集团财务部门科学地编制了预算, 在集团内部采取上下结合式的预算编制工作。三是借助完善的会计系统对各项具体业务进行跟踪式管理, 确保各项会计业务的开展及时跟进。
(2) 加强控制企业成本费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经济效益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强化对成本费用的管理, 武钢集团将控制成本费用作为独立活动存在于内部控制之中, 强调了成本费用管理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力求制造价廉物美的产品、完善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 以质量、效益最优化为出发点, 建设出一条武钢集团的质量与效益兼顾的生产路线, 确定成本的最优目标, 并将成本效益纳入考核。
(3) 集中控制集团资金。一是对主要结算账户实施了统一管理, 从而集中控制了集团货币资金。二是通过《资金支付暂行管理办法》统一调度集团资金。在允许子公司管理、调度日常资金的前提下, 武钢集团将主要资金调度权进行统一, 由此实现对集团资金的统一调度。三是对集团信贷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表现在对内部信贷管理和对外筹资职能这两者的统一, 以达到优化资金信贷结构和防范信贷风险、确保筹资安全的目的。
武钢集团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1. 形成了质量效益型的成本管理模式
多年来, 武钢集团凭借其独具“武钢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成本持续降低。10多年来, 面对电力、钢铁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不利因素, 武钢集团仍能累计降低费用近120多亿元, 在成本费用上为集团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造新纪录。近年来, 在武钢集团的经济指标中, 每年都有40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创造集团新记录, 有的经济指标甚至能打破世界级记录。
(3) 成本控制经验被大范围关注。武钢集团推行的质量效益模式, 开始为众多企业借鉴。其中, 《质量效益型企业成本管理》曾获全国第七届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由此可见, 武钢集团成本控制水平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
2. 构建了适应集团需要的财务委派制度
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委派制度, 武钢集团的内部控制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由此提高了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1) 加强了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由集团直接委派, 受委派人员直接驻扎在下属子公司。这使得会计监督人员得以独立, 有利于及时避免、弥补集团财务违规现象。
(2)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人员和机构的集中管理是武钢集团的一大优势, 通过现存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整理, 形成了统一、规范的集团会计核算制度。在此背景下, 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会计检查工作, 及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顿。如此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制度, 也使得武钢集团年终决算连续三年得到财政部表彰。
(3)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责任感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水平。在这一方面, 武钢集团建立了竞争上岗机制, 由此激励员工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并且定期在全体会计部门内部举行业务培训, 聘请高校教授在集团内部开设会计知识的有关讲座。从而有效提升了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感。
武钢集团内部控制经验的启示
1.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在国有企业中, 董事会处在管理层的核心位置, 对企业的重大事项拥有决策权, 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同时, 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担负主要责任。当前, 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在组织结构中建立了董事会, 但从目前的实践效果看, 董事会的实际权责被弱化, 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 国有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是:
(1) 明确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各项权责, 务必保障董事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2) 避免决策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规范母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利, 通过各项制度体系的确立, 避免出现“一人多职”或交叉任职情况发生, 避免出现由于徇私舞弊而出现的财务问题。
2. 强化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应独立于各种企业的经营活动, 以保障既定的路线、政策是否贯彻, 企业的合理目标是否达成, 是否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多数国有企业虽设立了专门的内部监督机构, 但这些监督机构仍缺乏独立性, 一些监督职能未很好地与实施工作区别开, 甚至有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负责人与内部控制具体实施工作的负责人保持一致, 这很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开展。
(1) 完善内部的监督职能, 强化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将各项职能进行划分, 将评价、监督等职能与具体工作的实施分离开。
(2) 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与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独立出来, 以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 进一步提高监督和评价工作的效度。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流程
国有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在坚决贯彻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内各项政策的基础上, 在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流程。
(1) 以企业重大决策权为出发点, 通过股东大会、监事会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跟进和控制, 切实保障高层管理层的实际权力, 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被弱化。
(2) 在遵循内部控制框架的前提下, 严格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使得内部控制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在企业规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进行。按照预先制定的框架严格各项工作的开展, 不可因个人因素而降低实施标准。避免一人多交叉任职的情况发生, 相关执行和评价职能相分离, 从而避免出现在企业运营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1]付彩霞, 郭丽华.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3 (2) .
[2]柯媛媛, 雷震.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0 (8) .
[3]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 2005 (2) .
[4]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J].审计研究, 2009 (1) .
[5]刘秀云.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9) .
国内集团化办学经验介绍 篇3
北京: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分校活力
在全面启动集团化办学之初,北京便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北京各教育集团为此进行了摸索,如北京小学教育集团的“主任委员会制”。主任委员会的主任由总校长兼任,副主任为各分校一把手。主任委员会每月都会召开主任办公会,每次会议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广泛研讨,各主任委员有否决主任意见的权利。
2013年,该集团在主任委员会的启发下,又成立了研发中心,该中心由课程与教学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和管理研究中心组成,主要任务是以北京小学总校的办学经验为核心,研发教学课程、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形成具有借鉴性的指导框架。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该集团一方面有效地规范了各成员学校的办学行为,为集团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各分校的自主性和活力,各分校领导和教师积极参与、主动筹划。
上海:整合资源 优化师资
上海市集团化办学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集团形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其中,通过优势资源带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尤其值得关注。
今年4月,上海市洋泾教育集团的洋泾中学与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联合举办了见习教师规范化联合培训活动。以往,两所学校每年都要承担新区相应学段见习教师的培训任务,各自为政。此次借乘集团组建的东风,两校联合组织了主题为“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的课堂教学诊断”培训。联合培训不但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还引发了不同学段教师碰撞出新的火花。该集团还实施“洋泾教育集团教师团队品牌”计划,每年由教师团队组织研发校本课程,以及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衔接教材,通过组合教研,带动教师专业化提升。
杭州:文化、制度两手抓
杭州市早在2004年便实施了集团化办学,许多实践经验都值得借鉴学习。杭州市特别重视集团文化与现代化集团运行机制的建设。在集团文化建设方面,该市注重名校文化的传承和统一。如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便是通过课程设置来传承学校文化的。该教育集团成立后,总校对各成员学校的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光谱教育”课程体系,既统一了集团的理念,又传承了总校的优秀文化。当然,校本课程只是其中一个载体,其他如校园建筑、学校制度、课题研究、文体活动等也可成为载体。在现代化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该市推行的扁平化与网络化管理模式得到了各集团的普遍认可。
近两年来,以上两种模式在该市各教育集团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实行了年级组长、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
成都:“3+N”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
2014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印发《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N”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确定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学校”,通过托管领办行动计划、中高职衔接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提升行动计划、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学生创业就业行动计划5大计划,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3+N”模式。“3+N”的“3”既指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3所“牵头学校”,也指一、二、三产业;“N”是指各所中职学校,也指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该市实施“3+N”集团化办学后,“牵头学校”会全面托管中职学校,并以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领办中职学校的专业。“牵头学校”会在中职学校加挂分院,开展“3+2”“3+3”中高职衔接教育,并构建中职学校学生到牵头学校实习、实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篇4
树立“双零”理念 推进两述一检六确认 打造新庄煤矿阳光安全管理新模式
新庄煤矿是河南神火集团的骨干矿井之一,位于永城市东部,地处豫皖苏鲁交界,1985年开工建设,1995年正式建成投产,井田面积约22.5平方公里,核定生产能力为252万吨/年。新庄煤矿先后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双十佳煤矿”、“企业文化示范矿”、“五精管理样板矿”、“煤炭现场管理最佳企业”、“机电设备管理最佳企业”、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河南省“五优矿井”、河南省煤炭系统“五一劳动奖状”和河南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光荣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SH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ISO10012计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形成了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新庄煤矿坚持“管理、装备、培训、技术、文化”五并重原则,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倡导“零事故、零容忍”的“双零”理念,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安全价值观,实施“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阳光安全管理,强化各级人员的岗 位安全生产责任,规范员工行为,推广实施两述一检六确认安全生产工作法,以安全结构工资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兑现考核为手段,进行综合激励,反“三违”、查“隐患”,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矿山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13年5月10日,新庄煤矿已连续安全生产3339天。
新庄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11261”,即:一个引领、一个保障、两个坚持、六项管理、一个落实。
一、以先进的安全理念为引领,奠定矿井发展思想基础 意识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新庄煤矿坚持用先进的安全理念引领矿井发展。广泛发动员工为安全管理想办法出主意,通过归纳整理,提炼出了能够充分体现新庄煤矿特色的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核心理念:“零事故、零容忍”。安全愿景:员工不受伤害。
安全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和谐管理。
安全生产理念: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作业理念:遵章守规,自保互保。“三违”管理理念:实事求是,违章必究。业务保安理念:安全为天,各司其职。
安全教育理念: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作业行为。安全监督理念:严格监督,守护安全。隐患治理理念:风险预控,追求时效。十项安全文化理念,是新庄煤矿干部职工在过去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干部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行为价值取向。通过深入细致的理念渗透,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不断优化载体,创新形式,通过班前会诵读、牌板展示、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来全面灌输安全理念。目前,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员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零”的理念,广大干部职工以理念为先导,自觉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克服工作陋习,养成了良好的作业行为习惯。
二、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新庄煤矿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在进一步规范、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三违”管理制度》、《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入井检身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和《管理人员带班值班规定》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基层区队各项规章制度也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修改、补充,先后形成了《新庄煤矿管理制度》和《新庄煤矿区队管理制度》。另外,为了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落实,新庄煤矿推行和实施了干部敬业效能考评办法,切实强化了管理干部的执行力,保障了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保障了安全生产。
三、坚持阳光安全管理和两述一检六确认工作法,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助推矿井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推行阳光安全管理法。对新庄煤矿来说,阳光安全管理是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将安全管理的所有流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在广大职工面前,实现了“管理零距离、工作无死角、考核严兑现”。
通过阳光管理系统,新庄煤矿的每一位干部职工,都可以看到矿井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的各类通知、公示、公报、工作会议、政策法规等文件或事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一目了然。通过阳光安全管理,管理人员入井、值班、抓三违、排查隐患、参加安全活动和工作绩效等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全矿每月安全工作的评估以及现存管理问题的剖析和整改意见等信息全部实现细化管理、分类汇总、及时公布,在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的同时,也让广大职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是坚持在工作现场推广实施两述一检六确认安全生产工作法。两述一检六确认工作法的主要内容: 两述是推行职工岗位操作手指口述和岗位工作职责描述;一检是实施机电设备每天工作点检;六确认是指在全部生产岗位推行手指口述确认、在主要生产岗位推行隐患及危险源辨识确认、在关键生产岗位推行联合操作确认,在生产管理中全面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确认,在设备管理中推行点检确认以及全员上岗精神状态确认。两述一检六确 认安全生产工作法,是新庄煤矿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基本要求,它侧重于人的行为规范,概括了人、机、物、环四个方面,把握了岗位、现场和工作流程,具有点、面、线一体化综合管理效应。通过创新实施两述一检六确认安全生产工作法,实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四、狠抓六项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抓现场管理。严格落实领导跟班、带班、值班制度,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薄弱环节和薄弱时间的安全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单项、零星工程的安全管理,做到一工程一措施。区队如有安装、回撤、扩帮、拉底、挑顶、架棚、过构造、过断层、揭煤、起吊、组装设备、移动扒渣机、烧焊等零星工程时,施工前必须在调度会说明,安检科派安检员进行现场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安检科组织其他业务科室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不能按措施作业的,现场立即停止施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抓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隐患大检查与专业隐患排查相结合、临时性隐患排查与定期排查相结合、日常排查与特殊排查相结合,全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业务科室定期开展每旬隐患排查,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小分队检查和零点行动;区队每逢星期一八点班进行隐患自查活动,班组每班由跟班副队长、班长、验收员对本单位所辖区域进行走动式隐患排查,要求 采掘工作面每班排查隐患次数不得少于五次,机运队每班排查不得少于三次;安检员在监督过程中执行“不放过任何一条隐患”的原则,每班排查次数不少于五次。对排查的各类安全隐患实行事故隐患追踪落实验收制。安检部门对日常检查隐患、安全(突击)大检查及上级部门所查隐患,实行专人主管负责。所查隐患除辖区安检员进行监督整改落实外,安检部门明确管理人员按分管区域所包区队,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督复查验收工作。业务科室按专业对分管范围内的隐患进行监督整改,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落实整改单位和整改时间,并把有关意见及时用信息联络单等形式向隐患单位和安检科传递信息。通过这些隐患排查治理举措,大大提高了隐患排查与整改的时效性,最大限度的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抓风险预控管理。首先是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大讨论活动及安全管理座谈会。通过危险源辨识大讨论活动,对各工种各作业活动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并制定控制预防措施;通过安全管理座谈会全面了解矿井安全管理现状、现场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征集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以此解决基层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难题。其次是深入开展阶段性安全活动和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活动。一方面,着力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管理等大系统专项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一方面,各职能科室根据分管业务,在不同时期开展不同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确保安全生产。第三是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装备技术水平。在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规定,进行足额提取和使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的同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围绕制约矿山安全生产的诸多难题展开科技攻关,先后完成重大科技项目10多项、完成各项技术革新50多项、小改小革近100多项,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臵,积极推广应用了新科技、新工艺,及时更新了新型、高效的机械化设备,在提高工效的同时,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增添了安全保障。
四是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新庄煤矿在全矿职工中不断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精品意识,大力推广实施“科队联创精品工程”活动,开展创建“五精”管理示范区队活动,从工程质量、管线吊挂、巷道维修、安全设施、材料码放、牌板管理、文明卫生等基础工作和“点滴小事”入手,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峒室”、“精品巷道”、“精品工作面”。每月坚持组织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组织“五精”管理现场观摩,相互参观学习,共同提高,有力推动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
五是抓员工教育培训。坚持从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提高技术素质入手,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建设了多媒体数字化培训教室、电信化教学室、安全教育展室和地面培训实践操作基地;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与河南工程技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对基层区队班组200余名班组长进行安全生产学习培训;坚持矿级培训与区队培训相结合、一般工种轮训和特殊工种培训相结合、集 中上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班前提问与调度提问相结合,鼓励职工“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矿培训中心每月坚持自培闭卷考试,由区队自行出题,培训中心把关和监考,统一在培训教室进行考试,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员工自学率、提高率、合格率达到了100%。与此同时,不断丰富载体,大力开展青工技能比武和岗位大练兵活动。每年都要拿出可观的资金,对获得“技术状元”、“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称号的选手给予重奖,在全矿范围内营造了“有知识吃香、学技术风光”的浓厚氛围,切实调动了全体员工立足本岗、学技练兵的积极性,不断强化了员工业务技能保安的能力。先后有6名员工获得河南省“技术标兵”荣誉称号,10名员工获得了商丘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六是抓“三违”管理。“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在“三违”管理上,新庄煤矿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管教并用的原则,不放过一个违章者,不错抓一个遵章者。对三违人员惩处除采用过六关(停工关、学习关、演讲关、亮相关、罚款关、保证关),还要取消当事人各项安全奖励,半年或内只要出现1次违章行为,取消当月、半年、年终一切安全管理奖励,并取消评先资格;给予违章指挥的班队长或一季度内出现二次违章的班队长撤职处分;对于出现严重违章的区队或区队在一个圆班内出现2次违章行为的,区队正职要在调度会上做检讨;区队出现严重违章1人次,取消区队安全抵押金的20%、安全结构工资的2%,对 性质恶劣的违章行为将下发通报,给予严重处理。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篇5
以标准化推动精细化用数字化促进现代化
实施“六精”管理打造现代化文明矿井
铁峰煤业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铁峰煤业公司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强化“务实、扎实、落实”的安全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动态达标为主线,着力完善大安全管理格局,科学运行“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和“六环五步”全面安全管理,按照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五个标准要求,“七高一文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六精”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今年前9个月,全公司的安全继续保持了低控目标,现场质量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了一级水平。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精心”组织,多方培训,全面提高员工全员安全素质
公司把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基本要求,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基本方法,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针对过去地方小煤矿安全管理不严、员工安全文化知识偏低、(主要为农民、从大矿下来的农民轮换工)安全意识淡薄的陋习,坚持在培训对象上突出全体员工,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全面实用,在培训方法上突出“不拘一格”,建
立健全了一套完善的培训和考试长效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把培训考试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让每一名员工都做到“人人过关”。为了让每名员工都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公司坚持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聘请专家学者为员工传授安全知识技能,今年以来,共举办夜校学习32期,有近4000人次参加了学习,该公司还利用通勤车上的视频播放系统,设立井口安全考试系统,建立安全知识题库等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并加大了安全培训设施的建设,建成了具有山西省二级资质的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和实操基地,形成了员工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二)、“精准”投入,推广项目,全面实现安全生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不断加大矿井安全硬、软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大力实施了科技兴安战略,向科技要安全、要管理、要效益。在设备的选型上,坚持起点要高、设施要好、性能要优。先后共上马了5套综采设备,9套综掘设备,公司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建立完善了两矿通风系统、防灭尘系统、注氮系统、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以及井下监测监控系统,投入使用了现代化的井口安检系统和信息平台等设施,加大了安全质量标准化项目的推广和创新力度,在综采工作面全部安装配备了液压支架移动指向仪,压力监测表、“一梁三柱”超前支护、升降型喷雾洒水装置、煤体注水、机组内外喷雾、架间喷雾、后摆梁喷雾、移动捕尘网、过滤反冲洗装置、喷雾加压泵站车、红外线防坠等设施装置,还创新使用了超前单体支柱防倒、防坠装置,掘进方面,使用了机载前探支护、锚栓风动涨紧装置,推广了角锚杆、角锚索、顶网包角,创新性的对电缆、水管进行了吊挂,运输大巷实现了设备摆放顶置化、设备铭牌可视化、设备操作规范化、操作工艺流程化;同时公司还创新使用了自动风门、自动喷雾系统、防尘网捕尘装置和束管监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注氮防灭火技术,煤层注水防尘技术,建立了应急救援、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配备了先进的ZYJ架柱式液压钻机,创新发明了迈步式钻场工作法,提高掘进效率达20%以上,今年以来全公司创新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项目78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安全生产。
(三)、“精细”管理,动态达标,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键,执行是保证。在具体工作中,公司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措施,全面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梳理整合了各工种岗位4E标准6S安全行为养成规范,明确了各工种的岗位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对设备、井下员工都进行了编码管理,并坚持以保证现场安全为核心,以“创建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为目标,不断强化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整治、安全监
管、隐患排查、安全拾缺;加强了“双基”建设,全面推进了“三项管理”,严格落实了“五到位三不准”和“四位一体”检查,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在班组安全建设上,开展了标准岗、精品岗建设,准军事化管理、“手指口述”,“岗位安全行为描述”,集体出入井制度,推进了质量标准化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建设,实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重奖重罚制度和重点工程推进制度,明确规定安检员不仅是责任区内的安全员,还是责任区内的质量监督员。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延伸到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精确”考核,奖罚兑现,全面提升安全工作执行力。
安全管理重在执行,贵在创新,关键在考核。公司不断加大安全绩效和安全文化建设的考核力度,在安全绩效考核上就是把安全、标准化、机电设备管理、培训、“一通三防”、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员工行为养成等八项内容充实到安全绩效考核中,创新推行了企业(安全)文化一体化考核,就是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同安全体系建设、基层建设、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四个板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台阶式加奖,捆绑式考核,做到点、线、面结合,个人、集体、单位相连,达到了互相监督,自我约束,有效地提高了安全工作的执行力。
(五)、“精益”求精,科技创新,全面建设数字化矿山
公司坚持安全管理要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全面实施了数字化矿山系统工程建设,经过9个月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集宽带接入、办公自动化、生产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企业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有些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预计2013年,整个系统建成后,矿井就会实现管理信息化、设备控制自动化、指挥网络化、生产可视化,将会大大提高矿井制动化生产程度、安全管理系数、矿井现代化装备和管理水平。
(六)、“精美”矿山,惠及民生,全面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
公司始终坚持一个关爱员工惠及民生的根本宗旨,加大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生活质量。在职业健康方面,建立了员工职业健康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管理标准,配齐、配全个体防护装置,对员工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根据健康要求合理安置工作岗位;在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方面,一是推行了后勤服务市场化,减少了企业管理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制作了各类文化橱窗,分布于公司的角角落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员工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了文化宣教的全覆盖。三是从建设学习型企业做起,建成了藏书万余册的图书阅览室,为员工提供学习书籍,员工能够随时进行“充电”,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质。四是建成了一座综合性、高标准的员工体育馆,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五是把廉政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了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丰富了廉政教育内涵。六是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创作了《铁峰煤业赋》,镌刻在泰山石上,成为了公司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公司还确立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的环保理念,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使工业废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建设了矿山公园等一批集绿化、美化、香化为一体的景观带,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3%以上,做到了“矿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绿在景中”,真正把“环保目标落到了实处。
常运集团LNG经验交流材料 篇6
经验交流材料
一、背景、必要性
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大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对象,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作为国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为此,交通运输部明确要求全行业必须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国际石油紧缺,油价上涨,据统计,汽、柴油机动车尾气对空气中CO、HC污染贡献率高达50% ~ 80%,它是城市空气最主要的污染源,而LNG车辆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量远低于汽、柴油发动机车,可大大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为了有效控制与治理汽车尾气排放和烟尘污染,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根据交通部《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
点工作方案》提出的加快替代能源的维护应用的要求,常运集团推广使用了液化天然气车辆(简称LNG车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投放情况
积极响应“低碳运输”号召,截止2011年12月底,公司合计投资2226.2824万元,购置各类LNG天然气汽车30辆,分别投放到南通、常熟、张家港、泰州、泰兴(黄桥)、无锡(直达)6条班线。根据LNG车辆的技术特点及我公司营运线路实际情况,在推广使用LNG车辆过程中,班线推广条件是营运线路300公里半径范围内、车日行程在600-80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线路。
三、使用情况
1、采购
30辆LNG车辆中,宇通牌ZK6127HNA9型8辆,宇通牌ZK6127HN9型6辆,金龙牌KLQ6125B1CE4型10辆,金龙牌KLQ6115QC型6辆;12米车采用的发动机型号为潍柴WP12NG350E30,11米车采用的发动机型号为潍柴WP10NG300E30;气瓶为常州查特和张家港富瑞,容积均为495升。
2、运营
6条班线30辆天然气汽车目前单车平均百公里气耗为22.12公斤,平均百公里燃料消耗成本为119元,预计全年
需消耗LNG燃料1380619公斤,合计745.5342万元,替代柴油1610722.17升,折合标准煤201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13.73吨。
3、保障
为了做好该批车辆的保障、跟踪等工作,我们在优化车辆配置、机务保障、驾驶操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优化车辆配置。为了大幅度的提高天然气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我们积极和客车以及发动机厂家沟通,合理选择LNG专用发动机。做好LNG车的跟踪工作,对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故障做好及时汇总、处理。
(2)强化机务保障。研究制定了《LNG汽车维护修理工艺规范》等;以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厂、钢瓶厂等为技术支撑平台,在原有汽车修理车间的基础上,新辟了LNG车辆专修车间,并培养了一批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LNG车辆机务保障体系。
(3)提升员工技能。在引进LNG车前,通过邀请汽车厂、配套厂上门授课和组织人员到厂家现场学习、操作两种方式,做好了管理人员、驾驶员、修理工等各级员工的LNG知识培训;编制了《LNG车辆驾驶员操作手册》,向广大员
工宣贯了LNG的成分、特性、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等;
(4)建设LNG供气系统。2011年7月9日,联合苏、锡、通三家道路运输企业在北京与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华港燃气集团签订LNG战略合作项目。2011年8月底,公司完成了LNG加气站的建设投产。
(5)修理。
公司专设了LNG客车专用车间
四、优缺点
(一)、优点
1、更环保。
LNG中甲烷含量达90%以上,在液化前经过预处理,水分和硫化物等杂质被彻底脱除。LNG燃烧调节方便,相同单位质量的LNG发热量更高,品质更稳定,燃烧更充分,无黑烟,尾气排放易达标。有关专家指出,LNG燃烧后的排放物稍加处理,就能超越欧Ⅴ达到欧Ⅵ标准。
2、更安全。
LNG是低温(-162℃)低压(0.6MPa以下)下储存的液态天然气,燃气系统不容易泄漏。万一泄漏,LNG也会瞬间气化,不会爆炸。前些年,CNG客车曾发生过钢瓶爆炸事故,现在虽然储气设备更加安全,但依然比不上LNG。LNG燃点高达623℃,比汽油高230℃,因而不容易着火和爆炸。
3、更经济。
去年同期该六条班线柴油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为25.21升,年度实际总油耗为1942987升,合计金额1515.5299万元,平均百公里燃料消耗成本为197元。而LNG汽车替代柴油车后,公司年度燃料成本可减少了769.9957万元,平均百公里燃料消耗成本可下降78元。
(二)、缺点
1、LNG车发动机的输出扭矩较小,车辆的加速性能比柴油车稍差;
2、采购成本高于柴油车;
3、由于LNG是超低温燃料,对阀类、管类等要求较高,目前均采用进口件,后期维护成本高;此外,无论是LNG的阀类还是气瓶本身都需要定期检测,后期使用成本也高;
五、存在问题
1、续航能力差,燃气站布点少
由于受储气容器的限制(我公司目前采用的495升的储气罐),天然气汽车在续航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公司LNG客车的班次发展目前也只能维持在往返600KL以内的班线,各地燃气供应布点太少。
2、LNG车的使用、维护配套管理有待完善和规范 LNG客车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规范驾驶、操作、维护保养等经验还有待挖掘、探索、总结;
六、LNG车在道路运输企业的前景认识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篇7
公司的设立,是集团进一步实现创新产融对接模式、利用境内外资源、延伸产业链的一项重要战略实践。公司以打造服务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行业一流融资租赁综合服务商为目标,走规模化、一体化、差异化发展道路,顺行业发展之势,借自贸区金融改革之机,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充分发挥公司的产业优势、筹资优势、人才优势,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资金筹措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业务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以资金为核心,一站式的运作和解决方案。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租赁业务、向国内外购买租赁财产、租赁财产的残值处理及维修、租赁交易咨询和担保、兼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保理业务等。
公司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由三名董事组成。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两人。职能部门分别为业务运营部、资金财务部、风险控制部、综合管理部。
一、运营经验
公司以开展集团内部冶金、矿山、工程机械等设备的直接租赁、售后回租为主,在风险可控、效益可期的情况下,开展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不同形式的本、外币融资租赁业务。
公司成立伊始,全体人员边研究政策、边建章立制、边开展业务,基本适应了新环境、新工作和新角色,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实质性运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资金投放额149.50亿元。
公司运营快速走上正轨,并超前谋划相关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 建立上下贯通快速反应的体制机制
河钢集团以重大无先例的重组为国内外业界所认可,在对外投资、融资担保等方面实行了总部统一管理,集团财务部门在多年的探索中,升级为加强版,即各子分公司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钢铁主业子公司财务(副)部长实行派驻制,按照相关权限进行任免考核。集团财务部门领衔于集团金融板块布局与运营,能够按照已经设定的步骤在集团和子公司之间实现零阻力沟通、无缝隙对接。
2. 形成协调开放共生共融的产业生态圈
河钢集团作为产能规模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钢铁企业集团,本身就蕴育着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集团公司站在产业链高端做产业,对全产业链更具有加深刻的认知,更好地基于上下游产业链,开拓内部庞大的市场空间。在金融板块内部,投资设立了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和财达证券,均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实际控制,具备金融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并初步形成业务有效协同。
3. 重视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
在公司创立之初,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各行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开办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商业模式、管理架构,深刻解读有关融资租赁法律法规及自贸区政策,结合集团及各子公司的资产特点,确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类型,并建立了规范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组织专门人员研究未来五年的业务发展规划、传统融资方案、创新产品发行方案、人才培养计划、信息化系统建设,确保公司发展目标远近结合,动作扎实有序。
4. 建设梯次合理专业年轻的管理团队
公司致力于建设一支高度专业化、年轻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营团队,聚集了一批具有金融、法律、商务、财务和管理等精通专业、富有激情的管理人才,其中60%以上人员拥有硕士学历,平均年龄29.73岁。有意识地吸纳优秀毕业生,充分开发潜力,加强专业实践培养,保证关键岗位人才储备。鼓励自主学习,通过分类别、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5. 坚持稳健经营审慎发展的经营理念
目前公司以服务集团内部需求为主,针对集团内部市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待发展壮大之后,再谨慎开展集团外部业务。公司在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的整体前移,把保证项目质量放在首位,同时细化业务流程,降低操作风险。配备了专业能力较高的财务、法律等合规专员,以保证风险控制流程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1.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税负增加问题
钢铁企业租赁业务主要以售后回租为主,原“营改增”2013年106号文件,将动产融资性售后租回业务定义为租赁服务,承租人取得融资租赁公司开具的租赁利息部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增值税;2016年36号文件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性售后租回属于贷款服务,承租人不得抵扣增值税,从2016年5月1日起新签订的回租业务因为交易税负显著上升,面临无法开展的局面,极大地限制了融资性售后租业务的发展。
2. 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结构问题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篇8
一、英利集团体育营销的历程与效果
体育营销是企业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借助冠名、赞助、广告、体育明星代言等手段,提升品牌形象的市场营销活动。体育营销能够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差异,使企业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快速进入新市场。有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企业品牌全球知名度每提高1%,需要投入约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借助世界顶级体育赛事,支出同样的广告费其知名度可以提高10%。因此,近年来体育营销蓬勃发展,已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最佳方式之一。
英利集团成立于1987年,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总部位于河北保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作为一家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英利集团很早就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英利集团一位副总裁曾说:“中国和德国的光伏产品,性能、质量基本相同,但是,德国产品就是要比中国产品贵10%到15%。”究其原因,价格差异的背后是品牌的力量,品牌劣势决定了定价劣势。因此,自2006年起,英利开始寻求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品牌,而在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上,它将目光投向了体育营销。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英利选择了通过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进行品牌推广,其原因在于,足球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顶级足球赛事的关注度极高。
2006年,英利首次与足球结缘,为德国世界杯主赛场凯泽斯劳滕球场安装了1兆瓦的光伏组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10年,英利与国际足联签约,成为南非世界杯赞助商,获得在世界杯赛场进行广告宣传的机会;2014年,英利再次赞助世界杯。
通过体育营销,英利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带动了产品全球销量的攀升。2010年,英利的产品主要出口到9个国家,现在产品已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赞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后,英利收到的订单达4吉瓦,多数来自欧美市场,并且产品定价上涨约5%。2012年和2013年,英利连续两年夺得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宝座,世界杯赞助商的身份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6月,在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HS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中,英利集团位列全球光伏行业品牌知名度第一名。
二、英利集团体育营销的成功经验
(一)抓住机遇赞助世界杯,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英利认识到,在每个目标国家设立分公司,按部就班地开拓市场,这种方法太缓慢,成本也不低。要想迅速占领市场,必须让客户认识英利,而世界杯这一比肩奥运会的顶级体育赛事无疑是绝佳平台。世界杯是全球体坛盛事,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全球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60亿,平均每场比赛有4亿人通过电视等媒体同时观看,预计巴西世界杯的观看人次将超过南非世界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展示企业形象,覆盖面和效果可想而知。2010年,英利抓住了南非世界杯八家官方赞助商之一因资金问题临时退出这一时机,果断地与国际足联达成协议,成为赞助世界杯的首家中国企业。在世界杯上,当“中国英利”四个汉字与世界顶级品牌同时出现在赛场的广告牌上时,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目光,“Yingli Solar”迅速成为谷歌等搜索引擎的热词,英利的全球知名度大增。而且,国际足联选择赞助商,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审核程序,能够成为世界杯的赞助商,本身就意味着企业与其产品值得信赖。
(二)实施“跟着市场建品牌”策略
英利的体育营销有明确的目的,始终遵循自身的市场布局。光伏行业发展早期,欧洲是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欧洲,足球是人们狂热喜爱的一项运动,搭载着足球这个民意基础广泛的运动进行品牌传播,无疑会事半功倍。英利发现了这一点,并付诸行动。2006年,英利为德国世界杯的主赛场凯泽斯劳滕球场安装了1兆瓦的光伏组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英利品牌在德国也打开了局面;2007年,英利赞助西甲劲旅奥萨苏纳队,成为奥萨苏纳的胸前广告赞助商,进一步拓展了西班牙市场;2011年1月,英利成为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高级官方合作伙伴,继续深耕欧洲市场。随着欧洲市场趋于饱和及欧洲各国调整对光伏发电的优惠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品牌形象以及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性上升。2010年,英利与国际足联签约,成为南非世界杯的赞助商,成功打入南非和非洲市场;2011年8月,英利与美国足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为美国男子足球队、女子足球队和国家青年队的官方合作伙伴,以此辐射北美市场;2014年,英利赞助巴西世界杯,寻求开拓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潜力巨大的光伏市场。重视足球赛事举办地与拓展市场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英利品牌战略的关键所在。
(三)品牌形象契合体育精神,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国际足联的口号是“For the Game. For the World.”,也就是“为了足球,为了世界”,这个口号强调足球运动的社会功能,彰显了国际足联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国际足联希望通过开展这项运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英利生产的是太阳能发电设备,是新能源企业的典型代表,具备绿色环保、健康阳光、锐意创新、肩负责任的品牌形象,契合体育精神。英利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杯的赞助商,就是因为国际足联看重英利的绿色资质,国际足联希望借世界杯向全球传递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英利的事业符合这一理念。endprint
英利是国内首个通过SA8000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认证的企业,在赞助体育赛事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专业服务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事业,以此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赞助南非世界杯期间,英利参与了国际足联发起的“足球为希望而动,能量为希望助力”项目,与国际足联在非洲共建20个足球希望中心,并为其提供太阳能发电系统,用以改善当地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在巴西,英利为当地最大的光伏停车场Riocentro提供光伏设备,该项目由国际足联和英利共同挑选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四)在广告宣传中运用“中国元素”,形成差异化效果
作为首家赞助世界杯的中国企业,英利集团正是利用“中国元素”实现了更好的营销效果。在南非世界杯和巴西世界杯的赛场广告中,英利集团的广告语“中国英利”和“YINGLI SOLAR”交替出现,如果英利仅仅用后者进行广告宣传,没有任何特色可言,效果将大打折扣。当方方正正的汉字出现时,与周边清一色的英文广告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引起全世界观众充分的关注,不仅是中国人,外国人看到这个广告也会感到新奇,普遍都会上网搜索这几个字的含义,英利运用汉字这个“中国元素”很好地实现了差异化营销的效果。事实上,除了世界杯,英利在赞助的各项赛事和运动队的广告语中,都使用汉字,例如西班牙奥萨苏纳足球队的队服胸前,既有英文,也有“中国英利”四个汉字。
(五)使营销活动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
体育营销绝不仅仅是赛场上的广告,成为世界杯的赞助商可以让英利享有相应的权利,在产品上使用世界杯的标志,在各项活动中以世界杯赞助商的身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2014年巴西世界杯,英利为所有比赛球场的照明信息塔提供光伏发电系统,在包括圣保罗在内的6个体育场内的媒体中心和商业展示区设置8到15个太阳能充电站,在国际媒体大本营、VIP休息室、球迷乐园、赛场周边的品牌展示区等地进行光伏产品展示,这些营销活动的延伸效益是巨大的。此外,英利还围绕世界杯组织了近20个项目和活动,使营销与赛事深度融合,包括赠送球票和球票抽奖、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的客户游轮款待、与百威啤酒合作在所有球场举办啤酒花园、开展志愿者项目、新媒体营销等。
(六)借助媒体扩大体育营销的影响
使体育营销的品牌传播效应最大化,一定要结合媒体和网络宣传。2010年2月,英利宣布成为南非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后,3月23日,就邀请40余家全球主流媒体,前往企业总部参观报道。南非世界杯期间,英利又与国内外重要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等合作,就“赞助世界杯”这一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据统计,2010年2月到7月南非世界杯前后,媒体对英利报道2202篇,其“媒体关注度”提升800%。通过国内外媒体的报道,英利品牌知名度迅速攀升。同时,英利重视网络这一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2003年,英利建立了官方网站,并针对不同区域的海外市场建立了16个子网站,每个网站的制作都十分精美,符合外国人的浏览习惯,将品牌宣传和营销很好地延伸到了网络世界。
三、英利集团体育营销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打造国际品牌的启示
(一)首先确定本企业是否适合体育营销
企业首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产品属性和客户群体,明确自己是否适合体育营销。事实上,并非每一家企业都适合体育营销,只有那些产品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企业才最适合进行体育营销,这一点可以从2014年巴西世界杯得到印证。巴西世界杯的全球合作伙伴包括:阿迪达斯、可口可乐、阿联酋航空、现代起亚集团、索尼、VISA,赞助商包括:英利集团、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嘉实多、大陆集团、麦当劳、强生集团、食品生产商Marfrig集团、巴西电信公司Oi。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无一例外都是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当它们的广告出现在赛场边时,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和球迷就是它们的潜在客户。对于英利来说,在早期,生产的光伏组件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然而,近年来,太阳能发电设备正在走上千家万户的屋顶,成为大众消费品,世界光伏产业将逐步进入一个靠品牌致胜的终端消费时代。因此,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英利连续赞助了两届世界杯,而且在巴西世界杯上打出了“光伏入户”的汉字广告。
(二)尽可能利用顶级体育赛事平台开展体育营销
由于顶级体育赛事的稀缺性和高关注度,企业的参与能够起到品牌认知、品牌强化和品牌深度沟通的效果,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得以延续。在符合企业战略利益、资金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打造国际品牌的企业应尽可能借助顶级体育赛事开展品牌营销,例如奥运会、世界杯、美国“超级碗”、欧洲冠军联赛、NBA、F1赛车、网球四大满贯公开赛等,也可以与世界知名体育联盟、运动队或运动员合作,以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使单位投资收益最大化。而随着我国承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增加,为国内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良机,企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利用好在家门口的机会。
(三)注重品牌内涵的诠释,使其契合体育精神
从具备绿色环保品牌内涵的英利受到国际足联的欢迎中可以看出,企业进行体育营销时,品牌的内涵是否与体育精神或赛事主题存在比较密切的关联点是很重要的,只有理念的契合才能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激发与受众情感的共鸣,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长期的偏好。体育倡导的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不断超越、平等公正、亲近自然的精神,如果企业的品牌理念和形象与这些精神具有关联性,那么进行营销时就会相得益彰。很多时候,品牌理念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进行诠释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大胆的创意、合理的设计、广泛的宣传,将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融入品牌,赋予品牌新的活力和新的内容,将品牌形象与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紧密关联,并借助与品牌形象契合的运动项目开展体育营销。此外,体育具有公益性,在体育营销过程中积极参与有关的公益活动,也有助于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的影响。endprint
(四)根据市场布局和目标客户有选择地开展体育营销
体育营销成功的关键是研究目标客户在哪里和如何迎合其需求,在开展体育营销之前,企业要认真研究分析,准确定位产品的目标客户和不同体育赛事的受众特征,以此作为决策依据,选择合适的体育营销载体。首先,企业要考虑的是自己要打入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确定这一点之后,就要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关注度高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体育营销。第二,企业要考虑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热衷于哪些体育项目,不同国家、民族、年龄、性别、学历的人喜爱的体育运动也会有所不同,企业要分析目标客户的偏好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营销。第三,企业要考虑各种体育项目与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特征是否相符,不同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高尔夫球、网球、橄榄球、斯诺克、赛车等,其运动形象和受众特征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项目是大众普遍喜爱的,有的项目是高雅的、绅士的,有的项目则是粗犷激烈的,只有当运动项目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一致时,体育营销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五)运用好各种信息传播渠道,放大营销效果
在企业开展体育营销后,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对企业品牌及营销事件的曝光对放大体育营销效果至关重要。借助体育赛事进行广告宣传本身能够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而能够成倍放大这种效果的是媒体的宣传报道,体育营销企业要制定科学的传播策略,引导媒体的广泛参与和报道,使体育营销价值最大化。除了借助外部的信息传播渠道,企业也要运用好自身的信息传播手段,那就是企业网站。观众在体育赛事上看到企业广告后,往往会上网搜索企业名称,进而浏览企业的官方网站,了解有关信息,形成潜在的商业机会。如果企业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客户很方便地找到自己,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深入沟通的机会。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官方网站的建设,针对目标市场制作不同语言的网站,在网站传递出客户想要了解的信息,并做好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推广等工作。
(六)保持体育营销的持续性
体育营销绝不是一次性的炒作机会,而是一种长期的品牌投入。对于体育营销,我国一些企业在观念上投机心理较重,看重单次的投入产出,而打造国际品牌需要长期的积累。英利从2006年开始为世界杯主赛场提供太阳能光伏组件,2010年赞助南非世界杯,2014年再次赞助世界杯,且始终以“中国英利”为传播口号,对足球运动的赞助接近10年,并将继续下去,打的是“持久战”,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开展体育营销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企业制定能够维持多年的长期战略规划,成立部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从研发到市场、从人才到资金,全面配合,针对品牌国际化建设目标经常性、节奏化地进行长期投入,才能形成持久、完整的品牌形象。明智的企业往往会在慎重选择赞助对象后长期坚持下去,以培养客户忠诚度,与该赛事的爱好者维持稳定的关系。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品牌都是以产品为支撑的,品牌知名度提高的同时,必须确保产品品质,否则客户口碑不好,品牌最终会毁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踏实做产品、高调做品牌”,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中国品牌扬名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华鑫.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战略[J].体育科学,2005,4:13-16+38.
[2]杨立春.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成功经验及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3,2:53-56.
【集团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神宁集团安全高效矿井水平经验材料[送审〕05-30
化工集团安全生产08-02
集团安全奖惩制度05-15
中天集团安全标准化07-06
集团安全管理云平台08-16
神华集团煤矿安全培训09-28
消防安全责任书集团10-11
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策略11-05
集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指示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