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虚增

2024-10-06

利润虚增(精选5篇)

利润虚增 篇1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出是为了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现实中, 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 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虚增利润, 蒙蔽监管者, 欺诈社会, 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分析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 提出相应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

(一) 企业为通过银行借款筹集资金而虚增利润资金是决定着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减少风险的需要, 要求贷款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

(二) 企业领导为追求业绩而虚增企业利润

企业发展状况的考核指标有很多种, 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企业财务指标, 通过各种财务的比较与比率的分析来剖析企业的利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领导管理业绩的评定, 表面上看起来, 利润指标好看就是领导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辉, 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因此部分企业会在年度报表里虚增利润。

(三) 上市公司维持上市资格而虚增利润

根据《公司法》规定, 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才能上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标准, 只好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上市目的。《证券法》规定, 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 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 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 其股票将被摘牌, 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为了保住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也会在利润上花更大的心思, 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利润操纵, 来避免股价与股票的正常交易受到影响。

二、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

(—) 多记收入类

1、提前确认销售收入

销售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企业是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先收到对方的部分预付账款但与销售相关的商品还没有发出, 就作为本期的销售收入;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提前确认收入;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 未收到代销清单, 提前确认收入实现等。这种利用混淆会计期间来调节利润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 使本期的收入增加, 进而虚增利润。

2、虚假销售增加收入

部分企业利用企业间两者或三者的利害关系, 通过应收账款调节营业收入。年底前大搞虚假赊销虚开发票, 次年再销售退回;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拟销售客户, 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 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 达到财务报告的利润虚增。

(二) 少记成本费用类

1、往来款长期挂账不转销, 呆账死账少计或不计坏账准, 资产虚增, 费用虚减, 造成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2、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不损失不及时予以处理。

3、固定资产少提或不提折旧;无形资产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 造成虚增资产。

4、推迟结转成本, 企业为了达到设定的利润目标把应结转的成本推迟到下一年度结转。从而造成本年度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5、在建工程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转作固定资产;一些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 少计财务费用, 以达到利润虚增。

6、企业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 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均产生影响, 不按国家规定任意调整会计政策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 比较明显的就是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达到企业调整利润的目的。

(三) 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有多种, 可以利用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 利用关联方借贷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 利用管理费、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 造成利润不真实。

三、财务报告利润虚增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 查看资产负债表

1、查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等项目。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这三个科目的期末余额来粗略分析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当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余额较大, 同时利润表上的利润数额也增加很大, 在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入没有体现出增加, 通过这些简单的分析, 我们可以怀疑企业利用赊销之名虚增利润。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向债务人函证, 来证实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 通过回函金额是否相符判断企业有关人员造成的差错或弄虚作假, 虚增利润的行为;对于坏账准备, 要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的账龄, 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 是否及时转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

2、查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这几个项目容易存在“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少提少摊”的问题, 造成企业的虚增利润。可根据企业的相关会计政策, 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项目的数额, 分别结合上述五个项目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 对各项费用的年度摊销率做出分析, 如果计算出的各项费用的摊销率, 低于企业会计政策所规定的比率, 就说明企业存在着少摊销费用, 少计入成本的现象, 据此企业存在着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的实际情况。针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详细审核每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入账内容及时间, 测算折旧及摊销金额的待摊金额并经此金额与计入费用的金额相比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情况采用核对法、查询法审查跨期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

3、查看“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三个项目。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个业不会因为拥有这些资产而带来收益, 这些资产是根据记账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产生。如果“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在年底中出现的数额较大, 则表明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通过这三项的存在操纵会计利润, 虚增了利润。

(二) 查看利润表

1、查看“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将每月的营业收入进行纵向对比, 若存在营业收入忽高忽低, 排除非季节性销售的因素, 可以认定企业利润虚增的嫌疑。重点检查与销售有关的合同、文件, 将同期销售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关注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业务;审阅产品入库单和产成品明细账, 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 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冲减销售收入来验证销售收入金额的真实性。

2、查看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针对主营业务成本是否真实, 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的年初数与期末数, 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本年累计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产品成本表中的产品单位成本项目的本年数与上年同期数, 以及这些项目的逐月变化趋势来发现异常情况。尤其是通过计算期初、期末存货中产品或商品的库存金额与库存数量的相对数, 比较其差异, 更容易发现问题。审查有关存货的明细账, 并采用盘点法和调节法核实在产品数量的正确性, 采用复算法验证主营业务成本确认的正确性。

3、查看费用类科目, 从账目上详细分析费用确认是否符合费用确认原则。管理费用中的折旧及摊销是否与实际相符。财务费用的列支, 有的企业少列“财务费用”的发生额以此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可联系“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来检查, 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财务费用”项目的数额, 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数额进行比较, 如果所得比例与同期正常银行借款的利率相差较大, 则说明企业存在着少计财务费用, 以此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三) 查看现金流量表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 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净流量总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 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 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 与有足够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相比, 其质量相对较高。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不应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同时分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如果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 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可能将本应作为费用处理的一些项目变为虚拟资产, 而虚拟资产是不可能转化为现金的, 即该企业是通过增加的虚拟资产来达到利润虚增。

摘要:针对当下部分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存在虚增利润的现象, 从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入手, 分析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 提出审计识别方法。

关键词:企业,利润虚增,审计识别

参考文献

[1]夏冬林.《解读会计报表》/2009-05-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吕智娟.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分析与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利润虚增 篇2

2007年08月16日 星期四 23:

32一、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

1.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企业虚拟销售客户,开出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如:“黎明股份”1999年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库存2961万元。“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也是通过虚增出口销售收入,虚增利润7.45亿元。

对这种造假手段的审计方法,一是检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照企业的销售量看是否出现销售总量大于生产能力的异常情况;二是抽查企业年末、季末的销售合同、出库凭证等原始资料,看其手续是否完整、是否有异常情况;三是对客户单位发询证函进行函证,以确认对方单位是否欠款。

2.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不按销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导致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如对某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现,该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和人员工资均未结转,少转成本1500多万元。

对这种造假手段的审计方法,一是检查其成本结转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的原则;二是通过计价测试,看企业的期末存货单价是否异常;三是通过抽查盘点,对企业实际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账面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差异。

3.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如在对某企业离任审计时,发现该企业将362.8万元的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未进行账务处理。——资料来源:上交所《会计报表作假及审计》

对此,审计中要对银行未达账项中的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的事项查明原因。

4.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其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往往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如

“广电股份”将6926万元的土地卖给关联企业,卖价2.1926亿元,获利

1.5亿元;将净资产为1454万元的下属企业卖给关联方,定价为9414万元,获利7960万元。“广电股份”当年利润为9733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则亏损1.3227亿元。

对此,审计时首先要掌握控股股东的情况以及本公司所属子公司的情况,对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资产转让、销售、采购、商标使用以及资金占用等,要特别关注交易的价格和支付手段是否异常。

5.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资产,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不计入损益。

对此,审计时主要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

6.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对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何时应计入损益,财务制度规范越来越严格。如: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利息均可计入在建工程;原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的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停止利息资本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将无力消化的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虚列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支出中。

对此,审计时要按照准则规定的条件,重新计算应计入在建工程中的利息费用。

7.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利润。

对此,审计时,主要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是否随意改变折旧的年限和折旧的方法。

8.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少计负债,虚增利润。对此,审计时,一是获取有关贷款合同,测算利息计提情况;二是向银行发询证函进行函证确认。

9.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的企业不计提或少计提减值准备,只在会

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期末成本不高于可变现净值”了事;有的企业为了释放连续亏损而遭退市的压力,在“长痛不如短痛”的心理作用下,本期提取巨额减值准备,次年冲回。

利润虚增 篇3

摘 要 科普兰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对会计利润虚增有着识别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识别会计利润虚增的机理。

关键词 会计利润 自由现金流量

科普兰(Tom Copeland,1990)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即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是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可以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一、基于利润计算过程的识别

一个健康而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一般具有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具有稳定而较高的收益质量。从理论上来说,主营业务收益只有占企业收益总额的绝大部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向。同时,上市公司常常采取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商品的购销活动时,应注意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收益的可能性,并在对主营业务收益进行分析时予以剔除。非主营业务收益包括其他业务收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上市公司利用非主营业务粉饰会计报表的常见手段有:①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借助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以劣质资产换取非上市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或者由非上市国有企业将其优质资产廉价卖给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将其闲置资产高价售给非上市国有企业。②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部分企业利用对外投资、租赁、抵押,通过资产评估,将毁损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销资本公积,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③其他方法。如利用股权投资、利息资本化等手段调节利润。

利润指标的计算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假设,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进行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现金支付的能力。由于具体会计准则具有可伸缩性,企业在计提折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损失、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盈余调整项目时,有权在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基于维持公司上市资格、获得配股、取得信贷、经营业绩考核等不同的利润管理目标及管理策略,公司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利润调节,得出不能反映实际运营情况的每股收益;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却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起到识别虚假报表的作用。

综上所述,自由现金流量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较少受到各种现行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不容易受到操纵。虚假的合同能签出利润,但是签不出自由现金流量,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时,往往也没有相应的现金流人,因此每股自由现金流量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公司的获利能力,检验利润的质量。上市公司一旦具有较高的税后利润指标同时自由现金流量很少时就会有利润操作的嫌疑。

二、运用三大报表勾稽关系识别

计算自由现金流量不但要用到现金流量表,也要用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三大报表有关项目的相互印证,可以起到识别会计信息真伪的作用。①计算自由现金流量指标首先要考察现金流入。通过将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收人和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主营业务收人是否掺水。如果业务收入大幅增加而收到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增幅不大或没有增加,表明企业的实现收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过度赊销导致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剧增,虽然利润相应增加,但企业有可能短期内无力创造足够的自由现金流量而面临偿债危机和流动性危机;二是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将过去预收的营业款结转为主营业务收入,致使当期主营业务收人增加而相应的现金流入量未增加,例如房地产企业由于在预售房屋时大量的现金流人作为预收账款处理,当产权交割时确认为营业收人,这时资产负债表上的预收账款大幅下降。②计算自由现金流量要考虑有关的现金流出。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如果二者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就要考虑是否进行了人为的调整;如果主营业务成本明显小于相关的现金流出,就要考虑企业是否把应计人报告期的主营业务成本向其他期转移。③计算自由现金流量考虑资本支出时将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近期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进行对比,如果长期平均累计折l日远远小于同时期平均购建固定资产支出,说明企业所提折旧过小,期间利润虚增。由上可知,通过自由现金流量与利润指标计算过程的对比.可以对各种虚增利润指标的行为予以识别,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经营差异的识别

企业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之分。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产生的利润不能够全部用来增加股东权益,而是要投人很大一部分用以改造固定资产、加大研发和销售投人,股东实际得到的回报较少。对于这种企业,扣除了资本支出的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就小于利润指标。

四、基于FCF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本研究从财务指标本身的特性出发,结合其他分类方式把新的预警指标体系分为四类:获现(盈利)能力、流动性、收益质量与增长潜力,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公司的运营情况。①获现能力或者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自由现金流量/总资产(净资产)(总股数),替换过去盈利指标中的利润、经营现金流、销售收入等。②流动性指标包括:自由现金流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替换传统指标中的流动资产或者净营运资金。③收益质量指标包括:最近三年每股收益平均值/最近三年每股自由现金流量平均值,收益质量指标的原理是自由现金流量与对应的传统收益指标的比较,以反映应用新指标后一与对应的传统收益指标的差异。而这个差异正是收益质量分析的基础。比如基于收付实现制的自由现金流量调整了由于非正常收益和权责发生制可能带来的传统收益不真实。与权责发生制中的净利润相对应,两者的比值差距越大,表明传统财务比率的有效性越值得怀疑。一个有效的企业财务报表每年两者之间也可能会有较大差距,但是长期来看两者应该基本一致,故对分子分母取最近三年的平均值进行修正,两者越接近说明财务报表的有效性及真实性越高。④增长潜力指标包括:每股自由现金流量增长率、每股经济增加值增长率、每股现金增加值增长率。

参考文献:

[1]陈越.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会计之友.2005(2).

利润虚增 篇4

虚增利润是指管理层为了达到既定的利润指标, 不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并且有意夸大经营成果, 采取该计提的不计提、该列支的不列支、该摊销的不摊销、长期挂账或者调整会计科目等办法掩饰上市公司真实的盈利水平, 进行蓄意操作以增加上市公司会计利润的行为。总的来说, 我国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 虚构销售收入

虚构销售收入是指上市公司出售商品给某一客户, 而实际上该客户未持有这个产品或者是履行付款义务。同时, 为了使审计人员相信该交易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 上市公司往往会签订一份正式的销售合同, 并在该合同后附上附属协议, 以便在未来修改签订的正式合同;或者是虚设客户, 虚构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 凭空增加销售收入。2012年, 万福生科由于中期财务报告造假遭到证监会严厉处分。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报告调查后发现, 其2012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8759.08万元, 虚增利润额4023.16万元, 其虚增利润的手段主要为虚构客户、伪造合同。

(二) 少计成本及费用

成本和费用都表现为上市公司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最终会减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上市公司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发生的费用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支付, 都应该作为当期费用处理。然而上市公司采取少结转成本以及利用递延摊销费用等方式来减少营业成本, 已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 2011年海联讯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2.14亿元、5784.59万元、577.43万元, 公司分别少计了117.97万元、182.58万元、455.96万元。正是通过少计成本及费用等手段, 2011年海联讯的净利润从实际的3994.35万元上升至6273.23万元, 虚增利润2278.88万元。

(三) 违背费用资本化的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发生的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的, 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处理时, 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化终止时间上的弹性粉饰报表, 调节利润。常见的做法是将资产先交付使用, 然后办理竣工结算, 会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将竣工结算时点作为资本化终止时点, 这使得相关费用可以继续资本化, 固定资产也不用计提折旧, 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华灿广电的苏州子公司在2012年购进的MOCVD设备发生的试车费用巨大, 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会计人员应当基于谨慎性原则, 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华灿光电管理层和治理层以该设备试用为由, 将试车费用全部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设备, 共多计1995.45万元。

(四) 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交易和非关联方交易的主要区别在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在确定价格时有一定的浮动空间, 而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是市场上的公允价值, 相对比较固定。由于当前市场上的估值技术不规范, 此外在评估过程中会有一些政治关联行为, 结果是关联方之间的资产和债务重组很多时候以非公允价值完成。上市公司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将自己的不良资产和债务转移给子公司, 既避免了不良资产的经营亏损, 又能够降低财务费用, 或者上市公司以较高价格卖出闲置的资产, 再以低价购进更为优质的资产, 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资产处置收益, 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

(五) 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 是指上市公司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由原先的会计政策变更为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估计是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更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 许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模糊之处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常见的方法是调整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 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率等。大同煤业自2009年起对外报送的中期财务报告中, 应收账款均不计提坏账准备, 通过不计提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以及改变坏账计提比例等手段, 该公司2012年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分别为6374.4万元和2583万元, 这一做法无疑会带来可观的会计利润。

(六) 改变收入确认期间

按照配比原则, 企业某项业务的成本不能可靠计量时, 收入也不应该确认。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上市公司已收到价款应确认为负债。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 在销售完成之前或者已经发出货物但客户有退回权时就确认收入, 或者相关结算凭证已经交付买方, 但存在毁损商品且补偿协议未达成时, 将收入入账。这种方法还可以表现为递延确认, 将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在未来确认。无论是提前确认还是递延确认, 其目的都是未来虚增某个会计期间的利润, 达到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目的。2012年神开股份与某境外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 约定以FOB形式交货。2012年12月31日, 公司确认了相关外销收入63.19万美元, 但截止2012年底该笔销售收入对应的货物未装船、公司也未办妥出口手续。采用类似手段2012年神开股份前三季度提前确认收入1460.11万元, 影响税前利润511.04万元。

二、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审计识别方法

虽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手段多种多样, 但这些结果必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那么就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来识别虚假的会计信息。具体可通过比较上市公司连续若干期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比率, 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其趋势, 并据此判断可能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这时可以使用比较财务报表、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比较财务比率以及图解法。

(一) 比较财务报表法

该法也称水平分析法, 它是通过比较上市公司连续几期的财务数据, 分析报表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和变动原因, 来判断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态势来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具体实践时, 可以通过比较上市公司3年以上的利润表, 分析各个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总额等项目逐年的变动幅度, 并与同行业进行比较, 做出初步的判断。

(二) 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法

这一方法是在比较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不同点是将报表各项目以百分比表示, 更加直观地揭露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 该方法可以用于横向比较, 也可以纵向比较。具体实践时, 通过利润表直观横向或纵向比较, 找出上市公司变动较大的项目, 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 降低审计风险, 更加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审计责任。

(三) 比较财务比率法

将上市公司连续几期的财务比率进行对比,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 该方法实际上是前面两种财务分析方法的结合。针对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审计风险而言, 应该重点比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 如资产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等比率, 上市公司还可以比较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市盈率和市净率等比率。

(四) 图解法

该方法是将上市公司连续几期的财务数据或者财务比率绘制成图, 进而根据图形的变化趋势来判断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此方法简单直观, 使分析者能够发现比较法所不易找出的问题。针对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而言, 重点绘制连续几期的利润表作分析观察。

(五) 其他方法

审计上市公司虚增利润可以使用重点项目分析法, 如重点审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也可以采用泡沫剔除法, 将上市公司长期待摊费用、账龄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予以剔除;还可以采用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法, 将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现金净流量的总量分别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以及净利润作比较, 判断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质量能否支撑后者, 从而进一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虚增利润之嫌。

三﹑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防范对策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可以有效减少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矛盾,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也能有效避免因个人私利而虚增利润的现象。其次是引入独立董事, 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 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的桥梁, 可以预防所有者的直接干预, 同时监督管理者的行为。最后是完善上市公司监事会。首先强化监事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部门的监督, 并保证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监事会在充分了解公司重大决策的基础上, 应及时做出判断, 并将形成的明确意见传达给董事会。

(二) 改善内外部审计机制

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制约监督机制, 提高内部审计制度的权威, 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明确上市公司内审职能和权利, 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单位建立、协助董事会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并要求各子公司的高层不得阻碍审计委员会的工作。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挑选具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定期进行职业培训等。其次要规范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行为。外部审计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履行自己的审计职责时, 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及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取得自己所需财务材料。

(三)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对于财务会计领域, 首先在立法方面, 全国人大以及其他立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财务人员有法可依, 按照规章制度参与经济活动;其次从执法角度而言, 执法部门应该做到执法必严, 加大法律执行力度, 维护法律尊严;再次从司法角度而言, 对于企业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给予严厉处罚, 做到违法必究使上市公司承担更高的违法成本;最后从守法角度而言, 财务人员要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法规, 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使之与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相适应。总体来说, 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只有每一个部分相互衔接且高效运转, 才能更加有效的预防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文斌.论独立审计双向独立的实质[J].财会月刊, 2006 (06) .

[2]白晓红.对注册会计师委托代理关系的综合研究[J].审计研究, 2006 (01) .

[3]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 2007 (03) .

[4]岳殿民, 韩传模.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9 (05) .

[5]刘永泽, 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利润虚增 篇5

然而爆炒的背后,危机却不容忽视。从财务数据来看,《印象·?刘三姐》已不具备成长性,今年上半年已呈现逐步下滑趋势,成长空间大打折扣,而按照公司12.8亿元的收购价格来看意味着《印象·刘三姐》要连续上演15年才能收回成本。同时在本次收购前桂林广维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大幅激增,涉嫌虚增利润,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重组炒作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索芙特实际控制人梁国坚是深谙资本运作的老手,此举不过是其再次导演的一场重组秀。

重组标的盈利堪忧

根据公告,索芙特拟以5.91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2.16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12.8亿元,用于购买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下简称桂林广维)。

资料显示,桂林广维主要从事实景文化演艺,通过销售演出门票取得收入。桂林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是由桂林广维投资建设,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等组成的导演团队负责表演作品的创意、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等工作,并享有作品的署名权。

根据公告,近三年桂林广维公司业务稳定、收入和净利润稳定增长,2010-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50.45万元、16768.07万元、17911.0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492.83万元、8372.77万元、9592.87万元。

正是在这样的财报数据下,索芙特对于此次收购似乎信心满满。但是,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桂林广维自今年上半年起,净利润、销售利润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开始下滑。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桂林广维实现营业收入6279.12万元,实现净利润2626万元。同时公司表示,从2010年-2012年观众人数按月综合分布看,上半年只占到全年的37.13%。据此计算,2012年上半年桂林广维实现净利润约为3561.84万元,今年上半年同比下滑幅度约为26.27%。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以来,桂林广维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账款均出现激增的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应收账款216.8万元、37.1万元,而201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却突然激增为1374.48万元、1233.82万元,2010年、2011年预付账款分别为356.88万元、499.46万元,而201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激增至5152.01万元、7976.15万元,增幅达16倍之多,其他应收账款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众所周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估公司资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收购前夕该几项骤增的数据实在匪夷所思,很难排除其虚增利润的嫌疑。

另外新旅游法将在十一正式实施,其中明令禁止“零负团费”、增加购物点、强迫购物等行为对于旅行社而言自费项目必然成为鸡肋,而根据公告桂林广维主要通过文化艺术表演销售演出门票来获得收入,其门票主要销售给各家旅行社并与各家旅行社进行结算。无疑,伴随着新旅游法的实施必然对桂林广维的营收造成重创,也为该公司的盈利带来悲观预期。

高溢价收购暗藏陷阱

根据公告,索芙特此次收购桂林广维的最高作价为12.80亿元,转让方和受让方同意,参考桂林广维100%股权的评估值,协商确定最终转让价格。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桂林广维所有者权益合计1.88亿元,据此计算,较净资产溢价6.8倍。

对于此次收购的定价,公司主要从市盈率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从市盈率角度来看,按照收购桂林广维100%股权的成交金额上限12.8亿元,按照2012年桂林广维的净利润测算,折合市盈率倍数为13.34倍。假定桂林广维2013年净利润较上年增长20%,按照成交金额上限12.8亿元及2013年净利润折合的市盈率倍数约为11.12倍。”

但是显然公司预测假设条件与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6.27%的数据有些矛盾,假设未来仍保持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水平,那么这将意味着《印象·刘三姐》要连续上演15年才能收回成本。同时,让投资者更为担心的是在此次预案中公司并未对拟购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进行预估,也无盈利补偿协议相关条款,这使得发展的想象空间大打折扣。。

资本玩家的“重组秀”

受资本市场爆炒的影响,9月6日,索芙特发布股价异动交易停牌核查公告,然而截止9月11日仍未复牌,对此坊间各种猜测不胫而走。

一直以来,对于索芙特重组传闻从未停止,而在7月中旬有关广西传媒借壳索芙特上市的消息再次甚嚣尘,虽然对于重组的消息公司给予否认,但是停牌前20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仍一路飙涨。数据显示,索芙特于7月23日开始上涨,7月26日当日上午开市不久后,索芙特股价便成功封死涨停,成交量为前一交易日的三倍以上,并在接下来数个交易日内持续放量,资金介入迹象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索芙特最终选择了具有影视概念的文化产业,而放弃了传统文化的日报,正是考虑到时下影视传媒概念的热炒必然带领股价的一飞冲天。而从实际经营层面来看,两者业务并无协同性,在以后运营过程中,不确定风险较大;其次,桂林广维的演出项目地域性较强,未来业务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对于此次收购二级市场的炒作意义远远大于经营层面的意义。

实际上,索芙特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梁国坚,其堪称资本运作高手,早在90年代,梁国坚就打造了上市公司广西红日,并于2001年卖壳给自己的另一家公司索芙特。而2012年8月9日,国海证券正式借壳ST集琦上市,梁国坚正是国海证券的董事,并且索芙特拥有国海证券12 %的股权。

梁国坚曾一度令索芙特获得巨大的成功,公司2006年顶峰时期的销售收入达到12.57亿元。但花无百日红,2008年后,索芙特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11年由于连续三年亏损,索芙特被戴上了ST帽子,2012年不得不通过变卖旗下子公司勉强摘帽。正因为如此,在索芙特退市前寻找下家,卖个好价钱,成为了梁国坚当下最好的选择。而此次不管最终重组成功与否,股价的靓丽表现已经让这位资本玩家以及关联方赚的盆满钵满了。

上一篇: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下一篇:时空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