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利润(精选7篇)
商业利润 篇1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即商业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前提下, 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商业银行的利润是在一定时期内业务经营中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商业银行要提高利润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第一扩大资产规模。第二降低成本。第三加强经营管理, 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多产出。第四灵活调度资金。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灵活调度资金也可以增加盈利。第五提高资产质量, 减少资产风险损失。
一、灵活调度资金, 增加盈利
以经营人民币为例, 假定同业存款利率按年利率1.89%, 定活两便、零存整取、除同业存款以外的金融业往来收支暂不考虑。另外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款按复利计息, 每季度入息一次。
则活期利率相当于: (1+0.36%÷4) ^4-1≈0.36%;
同业存款利率相当于: (1+1.89%÷4) ^4-1≈1.90%。
则利息支出加权平均利率R分别为:
1.第一种情况:
2.第二种情况:
3.第三种情况:
显而易见, 如果增加长期存款, 成本也增加较多, 但是稳定性好;如果增加短期存款, 成本低, 但是流动性强, 不稳定。
则利息收入加权平均利率为:
R贷=
另外, 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 要求存贷款比例不得超过75%。即: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75%。也就是说可用来投放的资金最多是各项存款的75%。在整个系统满足风险控制的情况下, 系统内某些分支机构可以拆借资金, 拆借资金也会增加资金成本, 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不用考虑拆借资金成本。营业税金和附加总计5.5% (营业税5%+城建税5%*7%+教育费附加5%*3%=5.5%) 则正常经营中加权平均年收益率为:
第一种情况:R贷×75%-R1=7.41%×75%-3.20%≈2.11%
第二种情况:R贷×75%-R2=7.41%×75%-2.51%≈2.36%
第三种情况:R贷×75%-R3=7.41%×75%-3.68%≈1.68%
在不考虑期间费用的情况下, 同样增加1亿元存款, 则年收益分别增加:第一种情况211万元, 第二种情况236万元, 第三种情况168万元。所以在商业银行能力所及, 灵活调度资金可以轻松的增加相当一部分利润。如果考虑期间费用, 即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如果即能保证各项业务高效有序运行, 又能保证各项期间费用最低, 同样可以增加利润。所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 如何使商业银行的收益更高, 我认为关键是一下几点。第一, 降低成本。 (1) 减少利息支出。在扩大存款份额的同时, 注重增加低成本存款, 但要保证稳定性。 (2) 减少费用支出, 减少浪费损耗。第二, 增加收入, 拓宽创收渠道。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中, 要增加收入, 主要是扩大贷款投放, 要增加贷款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但是在存款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贷款增长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其实中间业务收入在国外银行业利润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一般在30%~50%之间, 而我们内地的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利润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甚至更低, 所以在传统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空间相当大。尤其在2006年—2007年, 我国经济持续以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发展, 普通百姓都有相当一部分积蓄, 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银行存款收益, 而对投资理财的热情不断高涨。虽然央行2007年连续加息使储蓄意愿有所回升, 但据有关专家分析, 国内的企业已开始重视直接融资, 百姓投资理财的空间还很大, 不过不会象2007年盲目投资, 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 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所以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会更趋理性。鉴于此, 商业银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 面对内外资银行的挑战, 有必要加紧改革, 进行战略性转型, 加快国际化进程, 拓宽业务平台, 抢占市场先机, 扩大利润渠道。
二、如果考虑资金安全和资产风险问题, 就需要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 减少风险损失, 增加盈利
(一) 借款企业的风险
1.政策风险指某个时期国家在经济领域对某些行业的支持与否。
2.市场风险主要有: (1) 市场信息滞后, 供需脱钩, 造成产品滞销; (2) 新品研发跟不上; (3) 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 我们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休戚相关, 我们的企业也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密切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要生存, 就要有安全稳健的应对策略, 重点把握存货和应收账款, 加快现金回收。
3.管理风险主要有: (1) 财务管理风险, 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不能完成自己筹措, 不能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 (2) 人事经营管理不善, 造成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或者一言堂。
(二) 银行的操作风险
1.企业贷前调查时, 关键是项目可行性以及指针报表分析过程中各项数据来源的客观真实性。
2.企业贷后审查监督。企业取得贷款后, 资金的真实用途, 不能有效控制。
要规避这些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 首先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 增加信息的科学性, 做利国利民的产品;其次科学估计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企业自身的信誉、素质, 俗话说“有借有还, 再借不难。”另外央行对借款企业发行的贷款卡, 储存有企业贷款的各项信息, 借款企业有不良记录的, 银行很难再受理其贷款申请。
三、规避资产风险
(一) 建立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
利用客观数据准确分析项目可行性、企业资金缺口、贷款额度, 减少主观臆断。关于企业资金缺口的分析, 常用的有三种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法、比率预测法、资金习性预测法。
1.定性预测法也称为直观判断法, 因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束缚限制, 受主观影响很大。
2.比率预测法, 主要是利用销售收入的增加和融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即:外部融资额= (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 - (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 -计划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 (1-股利支付率)
新增销售额=基期销售额×增长率
计划销售额=基期销售额× (1+增长率)
经营资产一般指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 经营负债一般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3.资金习性预测法依据的是资金的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资金与产销量之间的关系分为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 利用资金占用总额同产销量的关系来预测。
设产销量为自变量x, 资金占用量为y, 则y=a+bx
a为不变资金, 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
(二) 准确分析企业的流动性、盈利性、还款来源等各项指标, 密切关注企业现金流量, 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在衡量企业业绩指标时, 除了分析会计利润外, 对经济利润也加以分析。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不同, 两者主要差别是经济利润扣除了股权资本费用。
经济利润 (EVA) = (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投资资本总额
= (息前税后利润/投资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投资资本总额
=息前税后利润-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投资资本总额
一般情况下, 投资资本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有息长期负债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 (1-所得税率)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对一个企业来说, 其资金来源分别包括长期债务, 留存收益和普通股。经济利润指标考虑了全部资本成本和风险, 以经济利润为依据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 综合性最强。
(三) 灵活采用差别利率和优惠政策
对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的企业, 根据其特点和信誉, 灵活使用差别利率, 对符合国家政策、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适当给与一些贷款优惠政策。
(四) 加强信贷队伍的培养学习, 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
要准确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 增加对企业的了解, 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另外对于一个资金回笼暂时紧张的企业, 我认为如果能够为企业把好脉, 银企连手, 共渡难关, 比单纯地要求企业必须还款更能增加银企合作。
(五) 加强信贷业务的创新
比如仓储抵押、账户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 也可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平台, 增加盈利。
摘要:商业银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如何不断发展, 增加利润是每家商业银行的目标。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不考虑期间费用的情况下, 灵活调度资金降低成本;在总资产一定的情况下, 拓宽创收渠道增加利润;提高资产质量, 减少风险, 增加利润。
关键词:灵活调度资金,中间业务,资产品质,规避风险
商业银行经济利润考核机制初探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EVA;经济利润;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73-02
随着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逐渐拓展业务以及新兴股份制银行的扩大,国内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明显增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都试图选择一个良好的考核系统,使员工的报酬与劳动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实践证明,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银行业绩度量指标,还是经理和员工薪酬的激励机制建立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使用EVA考核机制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
一、EVA有关理论
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出现了一批以股东价值为中心的绩效评价指标,其中由思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推出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即本文中所提到的经济利润最具影响力。简单地说就是从经营利润中扣除按权益的经济价值计算的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值,是股东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增值收益。
由于EVA克服了传统公司估值方法的一些缺陷,考虑到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它明确了所有管理者潜意识中已然触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企业的资金是有成本的,而这一点传统会计利润指标并没有表现出来。EVA体现了企业在某个时期创造或损坏了的财富价值量,真正成为了股东所定义的利润,为投资者评估公司的价值和股东衡量管理者的绩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我国商业银行采用EVA绩效考核机制的原因
EVA考虑了公司价值创造的所有因素和利益关系平衡,是一种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不仅可以用于对整个企业的管理绩效进行计量,而且也可以用于对企业内各分部的管理绩效进行计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单纯的盈利性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种缺陷日益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同样需要建立EVA激励评价机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很多不足
1.传统的会计利润不能完全反映银行经营的经营状况
经济价值增量是对企业真实的经济利润的一种估计,它与会计利润有重大的差异。从计算中不难看出,经济价值增量是扣除了全部资本的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利润,而会计利润的计算并没有从收益中扣除主权资本的成本,因此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这样就无法保障股东的权益真正被关注。只有经济利润才能使商业银行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增值,为投资者创造利润。
2.效益指标的设置不科学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单纯的利润指标来评价,指标的设置未能体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并且会导致一些商业银行经营者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投机心理,造成了银行的财务贫困性增长。这样,银行短期利润是上去了,但长期的经营效益却受到了损害。因此作为银行的监管层在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实行政绩考核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利润的增长,更要看到利润背后的实质状况。
3.激励方式单调,激励过度与激励机制不足并存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重精神激励而轻物质激励的方式需要转变。简单的将考核结果与被考核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报酬收入简单挂钩,激励手段变成单纯的收入奖励,约束手段变成单纯的奖金扣减,导致短期激励过度,长期激励不足,营销人员激励过度、这样会扭曲企业内部发展的动力。
(二)基于EVA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势
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完全有别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它克服了现有盈利性财务指标的缺陷,能使管理者和股东目标趋于一致,最大限度减小企业的代理成本,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为所有者创造的价值。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商业银行只有在投资收益率超过资产的使用成本时才能真正盈利,使商业银行所有者的财富才真正得到增加。传统的基于会计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容易引发管理者对会计利润的操纵和粉饰,损害所有者利益。EVA作为一种经济利润评价指标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指标忽略股东资本成本的缺陷,使经营者在创造价值时能充分考虑股东的权益,将管理人员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统一起来,避免代理风险,其结果是经营者与股东价值趋同性增强。
2.EVA的激励机制能够克服短期行为,注重长远发展目标
在对经营者的激励方案方面,以往只是单纯的以利润指标作为经营者获得奖金数额的必要条件,这样就会使管理者只是注重短期利润,产生投机心理,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EVA模式下的奖励机制取决于超过资本回报率的利润的增长,即把EVA增加值的一部分回报给管理人,而且奖金不封顶,并且只有在EVA持续增长的时候才发放这部分奖金。这样管理者才会意识到高水平的管理可以创造出较多的经济价值增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增量。即EVA值为正的情况下,经营者获得的奖励是他创造的超出投资回报率之外的那一部分利润,这样他们便不会再盲目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了。因此,EVA管理评价体系可以为银行的高级经理和业务人员提供强大的激励,激励他们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EVA考核机制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以及实施对策
(一)运用EVA考核机制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水平
传统的考核机制只是以单纯的利润指标作为考核管理者业绩的标准,但是经营利润、账面利润只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利润大并不一定代表业绩就一定好,因为每一个期间的利润都有很多影响因素。利用EVA这个指标可以克服传统的考核机制的某些缺陷,改变了会计报表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缺陷,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全行运营情况,将EVA的价值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所有重要流程和系统,从而使企业全面贯彻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充分体现银行之间的考核公开透明,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以EVA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
1.将报酬与业绩紧密相连
管理者和员工所获得的激励报酬必须与他们业绩的改善或提高程度紧密相连,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自动引导员工对投资严格把关,经营管理好每一项资产。
2.采用EVA奖金计划
银行业绩的改善应该是可持续的,要防止管理者以损害企业持续的长期活力为代价提升短期利润的做法。这就要采用EVA奖金计划。商业银行可将分支行长、部门经理、业务经理甚至柜面员工创造的EVA超额部分,按一定比例作为奖金分配,对于奖金实行上不封顶和下不保底的方式,加大对超出预定目标的奖励力度,提高浮动薪酬在管理人员全部薪酬中的比重。EVA奖金计划还要求设立奖金池,对管理者的奖金发放的基础应主要侧重于EVA的改善,而不是经济增加值的绝对值。就是奖金池留置管理者的部分奖金,而只有在未来数年内经济增加值维持原有增长水平,这些奖金才发还给他们。如果EVA值下降,滚入下一年度的奖金将会被取消。这项激励措施会使管理者和股东同享利益,共担风险,会促使管理者更多地考虑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做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
(二)商业银行EVA实施对策
1.为EVA考核机制在商业银行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
由于历史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和粗放经营的后果,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EVA应用的运作环境存在着很大差距,推行EVA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要在商业银行中运用EVA考核机制,就要努力克服观念上、技术手段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EVA培训推广工作,加强管理会计和部门预算基础工作,适当调整环境因素对经营效益的影响,使EVA体系更具活力,更具操作性,充分体现EVA考核体系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促进作用。
2.在指标设计和功能使用上尽可能完善经济增加值指标
首先,EVA指标一旦建立,必须保持其严肃性,应当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调整事项,不能随意更改,使得EVA指标能够准确衡量银行价值,正确引导经营决策。其次,当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确实发生变化后,则要求有相应灵活性的制度,通过建立经济资本分析和数据处理平台,逐步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经济资本管理当中,使经济增加值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风险成本。否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会产生不精确性和不公平性。
3.建立综合绩效管理机制
EVA作为一个单一性的财务业绩指标是建立在传统的会计数据之上的,虽然它的运用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但它仍是个绝对指标,而不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它仍然无法摆脱会计数据滞后性的缺陷,对影响银行未来业绩增长的非财务因素未能做出评价,只能反映经济效益而不能反映经济效率。因此,EVA需要与其他的绩效考核工具相结合,如平衡记分卡,EVA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向是一致的,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银行的管理人员就可以用风险较低的方法降低成本,短期内改善EVA的结果。因此,在商业银行中将EVA法和平衡计分卡结合使用可以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理想境界。
四、结束语
EVA是衡量商业银行持续业绩改善的最好标准,也是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为此商业银行应设计出自身的EVA考核体系,并为EVA考核机制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有效地驱动银行采取各种战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商业利润 篇3
随着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门店作为投资方向。有关这方面文章目前阐述的有刘季的《剖析商铺投资》、萧琴的《如何选择投资收益高、投资风险较小的商铺》、张建华的《商铺投资更应防范风险》等。他们主要分析了门店投资风险规避、如何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姚中全的《联盟模式的商业地产投资风险防范研究》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投资模式。本文在论述涉及门店投资的诸多因素中, 比较新颖、全面地阐述了税收对投资者出售门店收益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有一定的意义。
二门店地理位置的影响
1. 商圈人流造就门店高价值。
位于商圈、成熟的大型社区门面投资产出的效益最佳, 因为良好的商圈氛围好、人流量大。商圈里的门面都可以分到这个商圈的消费蛋糕。另外, 一些大型社区的门面, 由于居住人口多、消费力强, 因而也使得社区的门面非常走俏。不过一些大盘所在的社区的门面也要综合考虑,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 短时间内这些门面未必是好的门面。因为, 一个尚未成熟社区的门面存在一个养铺期, 这个时期短则两三年, 长则三四年。作为投资者必须做好长期的投资打算, 同时也要接受开始租金不高的现实。
人流旺的临街门面, 都称得上是好的值得投资的门面。如果有些门面还位于临街的拐角, 十字交叉口, 那就更是优质门面了。“金角银边草肚皮”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门面临两条街就是黄金, 临一面街则是白银, 不临街不拐角的门面价值就非常低。
很多投资者会认为门店应该靠近马路, 殊不知宽敞的马路把道路两侧的人流有形地隔开, 使人流量出现单向流动, 而且一些地下通道和天桥过长, 人们也不愿意过马路, 从而造成人流量的降低, 所以立交桥的周边商业氛围会很差, 门面大都生意冷清得很, 很多门面铺位往往会长期闲置, 这些门店其实不宜投资。
客流量较大的地段有:城镇的商业中心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闹市区”) ;车站附近 (包括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轮渡码头、公共汽车的起点和终点站) ;医院门口 (以带有住院部的大型医院为佳) ;学校门口;人气旺盛的旅游景点;大型批发市场门口。
2. 门店朝向决定投资价值。
商店的朝向是商家选址所十分慎重的事情, 往往将之看成是经商成败的关键。商店的兴衰取决于顾客, 顾客是商店的财源所在。顾客盈门, 商店就会兴旺发达, 反之, 商店就要倒闭。所以, 商店门的朝向, 应取决于顾客, 应该是顾客在哪里, 商店的门就开向哪里, 做到门迎顾客。
如果店面的朝向是南方或者西方, 那么在整个半年的夏季里, 夏天的阳光会帮你赶走所有的客人 (室内步行街另当别论) ;在人流方向上, 最好在人流来向的右手边。因为中国交通规则的原因, 大多数逛街的人会走在自己朝向的右手边;很多大型卖场的进口方向右手边的货架陈列费高于左手边就是如此。
商店的门向还跟商店的选址有很大的关系, 如若商店的选址为座南朝北, 或是座西朝东, 而且顾客的聚集点也就在房屋所座朝的方向, 那么商店的门就只有朝北、朝东无疑了, 这样方可以集聚人气, 投资更有价值。
三投资效益的产出分析
任何一种投资都希望产出越大越好, 门店投资也不例外, 它的收益主要有:
1. 门店租金的收入。
我们可以拿投资30万元的门店来分析, 30万资金如果存定期一年的存款是3.15%, 即一年利息是9450元, 当然银行还有相关的理财项目那利率就会在4%到5%之间, 由此可见, 门店租金应该大于此才是性价比合适, 就是6%~10%为宜。有的门店20 m2, 很小却要价100多万。通过简单的利率计算, 我们可以知道投资100万最少按照6个点计算的话, 一年365天一天就是应该净赚165元, 每天开店10小时 (上午8点到下午6点) 则每小时应该平均净赚16.5元。投资者可以分析下, 自己打算做的生意是不是可以最少达到这个盈利标准, 如果超出则大胆投资, 远远达不到就应该慎重考虑了。
2. 门店升值空间。
即使我们门店会有租不出去的风险, 但是考虑到未来的升值空间, 门店空关坐等升值也可以弥补收不到租金的损失。但是门店是否升值是依赖其地段、位置、所在商圈的繁华发展程度, 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 不仅不升值还会贬值。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门店在开始销售时大张旗鼓造势宣传的轰动, 等投资者脑子一热贸然进驻, 往往会面对无人求租、自营乏力、连物业管理费用都要倒贴的窘境, 这就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门店经营方式带动商铺价值
1. 承租人的经营水平。
投资者自己不经营完全是靠门店出租收益, 那么给谁经营就很关键, 如果承租者善于经营, 一定会使得门店生意长期稳定, 这样即使承租者今后不再租用, 投资者完全可以自己接手经营同类商品, 毕竟有现成的客流和人气。而现实是承租者一般不会把辛辛苦苦创立的客户群轻易丢弃, 在经过长期承租经营后往往会向投资者提出回购门店, 这样投资者可以就此出货, 落袋为安。
2. 开发商的经营模式。
(1) 开发商自持经营。选择这种经营形式的大多是有着雄厚资金实力或者项目商业氛围较好的项目。周边具备比较成熟的商圈, 开发商可以采取分割产权后出售使用权, 开发商自持经营。选择这种经营模式, 开发商首先会对商业业态有大致的规划, 并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 这种经营形式可以很大程度地将投资风险转嫁到开发商身上, 减小了投资者的风险。
(2) 业主拥有产权并自主经营。一般大型商业项目较为常见的则是业主拥有产权由开发商聘用专业运营管理公司统一运营。大型商业体是多重业态的集合, 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规划, 要充分地考虑到项目地理位置、交通、流动人群、周边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等各方面因素。这种经营形式由于不可控因素较多, 风险比较大。而作为业主拥有产权并自主经营的优势要大一些, 这部分商业大多是住宅项目的配套社区商业, 由于周边有足够的居住消费群体支撑, 定位大多为服务周边社区日常生活需求, 所以经营形式比较灵活, 可超市、餐饮、干洗、自助银行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一般商业的租金价格大多在1.5元/平方米·天~2元/平方米·天, 而一些成熟社区的可以达到4元/平方米·天, 而且租金价格是随时间逐渐上升的, 基本可以达到以租养贷的目的。但是由于业主各经营各的, 导致摊点多、类别杂乱、重复经营、上不了档次、形不成规模, 更不利于面向社会招商;房价定位低, 高低不等, 也不便于办理各项经营手续。
带租约销售。这种投资存在两种模式: (1) 开发商直接操作, 租约里明确“租期内开发商有权进行产权变更”, 销售合同里明确“此房由开发商代租, 并明确租期、租金、租户。租方、买方无需接洽, 均由租务管理部全程操作。 (2) 开发商委托招商公司, 招商公司根据业态规划招商, 招商公司把店面租出去与承租方只是一种委托关系, 收取承租方的一定租金作为招商费用;投资者欲买已租店面时, 与招商公司洽谈, 再与承租商家签约, 承租方和购房者签订合同, 招商公司起中介作用, 租方、买方对于租赁事项无需和开发商接洽, 由招商公司全程操作。实际上, 用“包租”形式销售商铺, 以承诺返还利润为卖点这里不仅包含极大风险, 可能存在以利润为幌子的陷阱。比如, 一套承诺“售后返租”的商铺, 开发商承诺3年内每年返还8%的利润, 却又没法保证每年整体经营商铺的利润能大于8%。这时, 开发商只需要将商铺的售价提高到原售价的124%, 就能够稳赚不赔。所谓的租金回报, 只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
2001年6月1日, 国务院颁布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就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返还销售或变相返本销售的方式销售商品房,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售后包租, 或者变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销售未竣工商品房。2006年6月, 建设部也明确发出风险提示, 全面叫停“售后包租”产权式商铺, 指出以“售后包租”或变相“售后包租”形式购买产权式商铺, 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五国家政策变化对税费影响
1. 商业门店纳税情况分析。
我们以一个评估价格为376000元、原始投资购入的总价是274300元、原始缴纳契税按照4%、门店评估费用2130元的商业门店的产权转让所应交的税款为例, 这是2013年3月最新的税费计算表 (见表1) , 它比较详细地罗列了投资方 (卖方) 和买方各自应该交纳的税款。
从表1中可以发现, 作为投资方所缴纳的税费有很多, 这里是投资和售出前后价格相差不到10万的情况。同样的情况, 表1中如果收入总额是50万, 按照表1的计算方法投资方最后应该交纳税费总计就是53114.84元。可见投资增值愈大税负就愈大。作为投资方考虑到上述因素, 在商铺营销报价时必须考虑到税费, 所以很多投资者宁愿以净得收入来展开报价。
2. 国家政策影响税费。
因为税收是国家制定的, 在不同的阶段国家为调控宏观经济经常会不时地通过税收调节杠杆的作用来抑制和促进商业地产的销售, 所以投资者必须时刻注意国家针对这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变化, 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营销策略。譬如购房的契税2007年是4%, 现在就是3%;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强制住宅房出让的个人所得税按照差价的20%征收的规定, 而不是现在以二者最小值的作为征税标准, 如果按照这个规定, 最后投资者税费总计就应该是22527.87元, 个人所得税就是16517.47元, 大于3760元这个按照销售收入1%的标准。而如果销售收入是500000元, 投资者税费总计就应该是81011.472元, 其中按照20%的个人所得税就是32896.63元, 远远大于1%的5000元标准。
六营销策略落实在合同条款
1. 明确定金与订金。
一旦投资者决定出售门店, 必须要和受让方签订协议, 在签订后投资者需要买方交纳一定数量的定金。必须明确定金和订金的区别, 前者一旦毁约要双倍赔偿, 后者不需要。投资方在写定金的相关收条时也必须注意不能把“定金”写成“订金”, 因为最后法院也是以手写的收款收据上的字样为准的。在确定定金数额时投资方应该考虑到自己门店的价值, 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倘若门店销售势头火爆, 可以定金数额小为宜, 如果遇到更高的买家想变更可以承担较少的损失;反之如果门店少人问津, 定金数额尽量多点, 可以避免买方违约不买后自己补偿可以多点。
2. 第三方监管。
鉴于门店销售涉及的金额比较大, 交易时风险难控制, 将产权证和资金通过第三方监管比较安全。以往很多买卖双方是通过房产中介, 但是随着媒体曝光很多中介卷款失踪, 让投资者感觉第三方监管的选择应该慎之又慎。于是房管部门的资金监管中心应运而生, 它不收任何手续费用, 投资者可以省掉一笔相当于销售收入1%的中介费用, 同时房管部门的资金监管让人感到更多安全感。具体操作就是门店买卖双方签订监管协议, 钱款到账后双方同时到场签字。即:投资者拿到款项, 买门店者拿到产权证, 只是资金利息归房管局的监管中心。
3. 双方操作与风险分析。
在拿到定金后, 合同签订时应该将资金的给付和产权交易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因为门店不是一般的小商品, 它涉及很多资金, 往往误差几天每天利息损失就很可观, 这也是一次性付款可以优惠的道理所在。门店属于产权房交易, 它必须到所在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展开转让手续。具体过程是:买卖双方同时到交易中心签订产权交易中心认可的正式合同。往往此合同是以门店评估价格为基础的交易合同, 很多时候买卖双方为避税会另外签订双方认可的补充协议, 这里面就涉及风险, 双方必须将相关交易细节阐述清楚避免对薄公堂。一旦有纠纷诉讼法院, 法院只认可正式合同并会提出司法建议, 要求双方按照真实交易价格缴纳税款。
进入交易环节后就必须注意款项的支付要与办理门店产权的各个环节相对应。譬如进入交易后预付一定款项, 拿到新产权证的交割收件单并在一周左右再次到产权中心交纳税款时再付一定费用, 拿到产权证书后对应一个款项, 房屋交付合格后结清款项, 仔细过滤各个环节, 双方在坦诚交换意见基础上认真详细签署合同, 并将双方违约责任明确好, 以保证投资者在门店销售的最后环节做到善始善终。
参考文献
[1]刘季.剖析商铺投资[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1, (03)
[2]萧琴.如何选择投资收益高、投资风险较小的商铺[J].楼市, 2012, (11)
[3]张建华.商铺投资更应防范风险[J].中国房地信息, 2002, (11)
[4]姚中全.联盟模式的商业地产投资风险防范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0
[5]陈卓.产权式商铺投资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商业利润 篇4
投资者报
在国内服装市场整体低迷,多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深圳玛丝菲尔时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玛丝菲尔”)开始冲刺IPO。
6月27日,玛丝菲尔在证监会网站公布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招股书内容显示,2011年~2013年间,玛丝菲尔的营业收入由14.03亿元增长至18.4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78%;但同期其净利润增长几乎停滞,2011年~2013年,玛丝菲尔的净利润分别为5.43亿元、5.10亿元和5.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72%,2012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甚至出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服装类上市公司一样,玛丝菲尔同样也面临着“高库存”的问题。2011年末、2012年末和2013年末,玛丝菲尔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14亿元、4.65亿元和5.04亿元,存货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8.27%、57.21%和54.06%。
除上述问题外,公司还拟将逾1/3的募投资金投向商业房产。玛丝菲尔此次拟募集资金23.81亿元,在公司的募投项目中,玛丝菲尔计划划拨14.78亿元的募投资金用于营运管理中心扩建项目。通过这一项目,玛丝菲尔将采用与购物中心及商场联营的方式新建商场直营店267个,新建购物中心直营店55个,并将对原有的部分直营店进行优化;此外,玛丝菲尔将使用逾1/3的募集资金、约8.35亿元在深圳、北京、天津等6个城市自建或购置服装旗舰店。
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为何陷入停滞?公司如何解决高库存问题?公司为何将大额募集资金投向商业房产?就上述问题的细节内容,《投资者报》记者致电玛丝菲尔董秘办公室,公司证代李江帆表示,公司对外的统一发言人、董秘洪频正在惠州办公。记者将采访提纲发送至招股书中披露的邮箱,次日收到公司的回复。在回复邮件中,玛丝菲尔表示:“由于目前公司正处于静默期,不便接受采访,且您所提问题大多涉及公司的商业机密,不适宜对外透露。”
费用大增吞噬利润
玛丝菲尔的主营业务是高端时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营产品为高端女装,包括上衣、裤子、裙子、外套和饰品等,2013年起公司也开始涉足男装业务。
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3年,玛丝菲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03亿元、15.70亿元和18.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78%;但同期公司的营业利润却分别为7.11亿元、6.91亿元和7.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3亿元、5.1亿元和5.62亿元,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只有3.11%和1.72%。可见,玛丝菲尔的利润增速明显低于收入增速。
记者从招股书中发现了导致玛丝菲尔利润增速偏低且不及营收增速的原因: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玛丝菲尔的毛利率水平相对稳定,维持在78%左右,但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却快速增加。这表明,上述费用吞噬了公司的利润。
2011年~2013年,玛丝菲尔的管理费用分别为6625.29万元、7639.03万元和1.13亿元。2012年和2013年,玛丝菲尔的管理费用分别较上年增加了15%和47%,均高于同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幅。对于管理费用快速增加的原因,玛丝菲尔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为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引入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原有高管的薪酬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升,薪酬及福利费用有所增加。”
同期,玛丝菲尔的销售费用支出分别为3.00亿元、3.92亿元和4.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19%,几乎是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的两倍。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21.39%增加到了2013年的26.68%。
在招股书中,玛丝菲尔称:“销售费用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为公司直营终端数量增加,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其中,“直营门店的销售团队扩大”,导致销售人员的薪酬福利费用大幅上涨;直营营销网络所在商场的租金、物业管理费、商场装修、日常维护费等,也令销售费用增加。
玛丝菲尔的销售模式以直营为主。2011年~2013年,玛丝菲尔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直营店数量分别为285家、360家和460家。直营销售终端数量增加带来的薪酬及场地等成本的提升,导致玛丝菲尔的销售费用快速增长,吞噬了公司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募投项目中的“营运管理中心扩建项目”,玛丝菲尔计划在上市后3年内新建商场直营店267个、购物中心直营店55个,并将对150个商场直营店进行优化,同时新增60家男装品牌直营店和6个旗舰店。这些新增的直营销售终端将进一步推高玛丝菲尔的销售费用,公司的利润水平仍有被拖累的可能性。
库存量高企占比上升
玛丝菲尔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则是近年来服装企业的通病——高库存。
2011年~2013年,玛丝菲尔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14亿元、4.65亿元和5.04亿元,存货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8.27%、57.21%和54.06%,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8.09%、30.98%和26.62%。
在玛丝菲尔的存货构成中,占比最高的是库存商品。报告期内,库存商品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80.74%、83.32%和82.93%。在招股书中,玛丝菲尔将公司期末库存商品价值较大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直营销售模式下为满足公司直营店的备货需求、各年末节假日前公司相应提高了各直营店的备货量等。
实际上,高库存是近年来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该问题在采取直营销售模式的服装类公司中尤为严重。以在A股市场上市的女装公司朗姿股份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的存货账面余额为5.22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达21%。而另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27日,A股市场已披露中报的29家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额已接近500亿元。
对于玛丝菲尔而言,其问题不仅是偏高的库存商品价值,还有偏低的存货周转率。2011年~2013年,玛丝菲尔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仅为0.72次、0.68次和0.71次,整体偏低,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招股书中,玛丝菲尔称,存货周转率偏低的直接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平均为28.56%。
2012年以来,A股市场曾出现大批服装企业的“上市潮”,但多家企业的IPO申请遭到证监会发审委否决,其中包括舒朗服饰、福建诺奇、淑女屋等。有媒体报道称,大部分企业IPO申请被否与其库存压力过大有关。
同样面临着库存压力的玛丝菲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公司存货余额较大的问题,玛丝菲尔在招股书中解释称:“高端女装库存压力相对较小”。“从经营模式上看,相比快时尚等其他类型女装,高端女装企业最终产品的销售有效时段相对较长,推陈出新的频率相对较低,加之高端女装需要众多的营销终端来传递品牌形象和实现产品交付,因此,库存更多体现了经营业务的需要而非负担,库存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低”。
而对于存货周转率偏低的问题,玛丝菲尔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募投项目中的信息化改造升级项目的具体实施,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将会得到提高,存货周转率也将相应上升。
购置多处房产设立旗舰店
虽然扩张直营店令其销售费用增加,并进一步吞噬公司利润,但玛丝菲尔仍拟通过募集资金购买商业房产,设立旗舰店。
根据招股书,玛丝菲尔此次IPO拟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拟募集资金约23.81亿元,用于营运管理中心扩建、制造中心扩建等项目。
在营运管理中心扩建项目中,玛丝菲尔计划在深圳自建旗舰店1个。另外在北京、天津、南京、福州和杭州购置旗舰店5个。而为这6家新增的旗舰店,玛丝菲尔仅场地土建及购置费用和装修费用的支出总额就将达到约8.35亿元,约占其募集资金总额的35%。
在招股书中,玛丝菲尔解释称,设立大型旗舰店,不仅有利于促进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而且能为VIP客户提供体验式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还有利于传递品牌形象。其同时指出,旗舰店虽然数量较少,但销售收入较为突出。
《投资者报》记者并未在招股书中找到支撑“旗舰店销售收入较为突出”的财务数据,但却发现过去几年,玛丝菲尔在各地购置商业地产设立旗舰店。
目前,玛丝菲尔及其控股子公司玛丝菲尔噢姆服饰旗下共拥有7家旗舰店,除2家天猫网络旗舰店外,其余5家实体旗舰店分别设立在北京、深圳、广州和上海(深圳有两家)。报告期内,玛丝菲尔在深圳、广州和上海旗舰店的房屋产权的建筑面积总和分别为1055.99㎡,1048.18㎡和1769.94㎡。
此外,在玛丝菲尔的在建工程明细中,记者发现,2012年开始,玛丝菲尔在武汉、成都和重庆分别购置的商业物业开始装修,三处房产的建筑面积分别为1969.62㎡,1539.65㎡和1794.28㎡。
依此计算,上述三处商业房产以及玛丝菲尔在募投项目中计划的6处用于新建旗舰店的房产建设完工,玛丝菲尔将拥有近3.5万平方米的商业房产。
商业利润 篇5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赊销已成为企业有效的赊销政策, 也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 不仅提升品牌的销售量和知名度, 还可以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 还能优化营销网络, 调整市场供求关系。但是如果赊销政策策划不严密, 会出现客户拖欠货款、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出现。这就要求企业管理部门要多角度考虑问题, 系统评估赊销决策, 以规范企业赊销活动。
二、商业折扣对企业利益的直接影响
商业折扣是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 或针对不同的顾客, 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折扣, 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商业折扣一般在交易发生时即已确定, 它仅仅是确定实际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 不需在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账上反映, 所以商业折扣对往来款的入账价值没有影响;业务系统中通过折扣率和折扣额来体现的。“商业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 通常用“几折”表示。销货方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 往往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对于企业采取商业折扣方式销售货物的, 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 可以按折扣后的净额计税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 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计税 (企业所得税、包括增值税) 。
例1:A公司赊销商品一批, 按价目表的价格计算, 货款金额总计100000元, 给买方的商业折扣为10%, 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5000元。
在销售时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 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110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5300
银行存款5000收到货款时:借:银行存款110300
贷:应收账款110300
例2:顺达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下同) , 主营汽、柴油销售。为了拓展市场, 扩大销售, 决定采用商业折扣方式对一次性购柴油1吨者, 折扣1%;购5吨, 折扣3%, 正常销售价格为5000元/吨。现有C企业用银行转账支票前来购柴油5吨。 (柴油的增值税率为17%)
(1) 计算销售额、折扣额、销项税额及价税合计, 用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增值税
销售额为5×5000×97%=24250元
折扣额为5×5000×3%=750元
销项税额为24250×17%=4122.50元
价税合计为24250+412250=28372.50元
(2) 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注意折扣额用“%”表示
(3)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2837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242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4122.50
因此, 商业折扣能够合避税, 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就是将折扣额与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按折扣后的净额计税, 达到合理地少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 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 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三、企业运用现金折扣的对策方法
(一) 购货方企业运用现金折扣的对策
购货方采用劳务或者赊购方式购买商品, 实质就是利用商业信用的方式筹集短期生产经营的资金。赊购商品是一种最典型、最常见的商业信用形式。在销货方提供现金折扣的情况下, 购货方企业通过商业信用筹资的数量与是否享有现金折扣有关。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 就是不放弃现金折扣所能获得的收益。具体是指购买方因放弃现金折扣, 而在非现金折扣期内使用商业信用资金所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计算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 为了便于将其与其他资金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并且以相对数来表示。
(二) 销货方企业运用现金折扣的对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多种促销手段中, 赊销的促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促销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赊销方在决定给予购贷方一定的信用期限的同时, 为了减少坏帐损失、缩短客户的实际付款时间、加速资金的周转, 对于提前付款的客户赊销方往往还会提供一定比率的现金折扣, 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方式加速收款, 因为缩短了付款期, 则会使资金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帐成本减少, 但现金折扣成本会增加。销货方核定现金折扣期限, 以及给予购贷方的现金折扣优惠程度, 必须将信用期限及付出的现金折扣成本与加速收款所得到的收益结合起来考察。如果加速回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绰绰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成本, 销货方就可以采取现金折扣或进一步改变当前的折扣办法。一旦加速回款的机会收无法补偿现金折扣成本的话, 便被认为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商业利润 篇6
企业“对标”:
企业如何从向领军企业对标过渡到向客户的原生态需求的对标。
企业“对标”就是要和用户对标, 咱们以前总提“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如果企业不符合客户的需求, 谁的标准都将会被淘汰。以客户为中心就必须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做标准, 只能“营消”。所以要解决同顾客、用户对标, 一切的领军企业的做法可以学习和借鉴, 但是千万别忘了用户最根本的、实实在在的、最原生态的客户需求和消费。
凡是反应和迎合市场的需求都不是原生态的, 甚至由专业调研公司的调查报告也是经过一次二次加工过的, 都或多或少走样了, 只有原生态的客户需求才是可靠的、唯一的。对标只能针对原生态的客户需求。就像东北人吃的酸菜要做保鲜储藏, 而海尔冰箱就根据调查发现, 酸菜储藏在冰箱中只有在零上、零下7度之间才能保持新鲜, 这就抓住了客户原生态的需求。所以, 只有原生态的、实实在在的、未经过人为加工的客户需求才是最可靠和标准的, 同时也要强调原生态的生活理念、生活品质和价值追求。
企业的效益中心:
一定要把企业的效益中心从以内部为中心转移到以外部为中心, 即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的效益中心就是顾客, 企业的效益中心不在企业内部, 而是在企业的外部, 唯一的效益中心就是顾客。企业的价值链发生了变化, 都围着客户做企业。把企业效益主体的中心从企业本身转移到客户身上来, 一定向客户的需求看齐。海尔就强调客户需求就是指挥棒。
越是企业的基本功就越要对准客户的需求, 如果不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做, 那基本功很可能就是无用功。所以, 要搞清楚效益中心的主体是谁。企业提供的供给曲线一定要和客户的需求曲线相重合, 要按照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考虑企业的管理, 要以客户的需求曲线作为中心来对接。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他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在顾客中的消费如何?客户满意与否?这才是立足根本;也是全部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和主线, 是观察企业运作、产业现象的基本指导线索。如果没有客户从其实际消费生活中形成一定的满意度、美誉度、忠诚度, 这个企业就很难说是可信的;而这也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和最终标准。一个企业能不能立足关键看产品、服务、解决方案能不能为顾客或用户所认同。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强调培育客户经济和打造“营消”商业模式的根本缘由所在。一切成功的企业, 它们最后的秘笈, 或者说最后的看家本领就在于其对客户的锁定能力;同样, 也只有从这里去挑战自我, 才能走出危机。企业经营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分水岭就在这里。
企业的求利文化:
将本求利文化向将责求利文化过渡。
“将本求利”, 现在来看是荒谬的, 而第一位的就是将责求利。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是哲人管理, 本和利是不会忘记的。这就要企业文化的定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把“将本求利”这个千百年来固化的理念彻底颠覆, 改变到“将责求利”上来。柳传志曾说, 要打造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式企业。中国的家族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就是“三纲五常”, 父亲对儿子的无限养育责任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无限赡养义务。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限责任上, 什么都是有限责任最后就造成不负责任, 导致责任最可能的小, 利益最可能的大。
将责求利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涌现出来的那些优秀企业, 基本上是在企业发展理念上实现了将责求利, 因为消费者最终是以产品好坏决定对企业的取舍。
将责求利是真正做到义利统一的保障。义利统一理念千百年来就提倡, 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到?往往是“将利”没问题, 但是“将义”就不容易了。像东阿阿胶这样和农户合作,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就是义利统一观, 因为老百姓讲实惠, 东阿阿胶给他提供了条件, 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将责求利是领航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引擎。东阿阿胶之所以能够成为全行业唯一获得国家金质奖的企业, 是由于他们系统坚持了将责求利的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将责求利是卓越引擎, 是引导企业发展的螺旋桨。
将责求利是企业打造大质量的价值基石。东阿阿胶的质量管控, 通过IFD技术、二维条码技术、信息录入、传输数据分析等等, 实现了全过程的管控、全过程的可追溯,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将责求利是布施无边大爱以惠众的理念保障。这个大爱不单是对消费者, 而且是对合作者, 包括对养驴的农民。东阿阿胶在上游通过“商品驴”的产业开发, 驴肉、驴皮、驴骨, 都是一条消费产业链, 它们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
企业的立足根本:
从打造新生产力为根本向打造新人为根本过渡。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还是培养一代新人?现在很糟糕的问题就是企业讲究生产力提上去就是一切, 把我们的精神家园瓦解了, 所以第一位的是打造一代新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就让人寒心。生产力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替代人员素质升级换代的角色, 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是我们不能以丧失精神家园为代价。毛主席曾说过,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今天来说, 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是统帅、是灵魂, 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王石曾说, “不行贿”做企业。万科正确的价值理念是万科的灵魂, 万科的灵魂不是大股东决定的, 而是以王石为代表的那些先进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代表了万科的方向, 使万科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从胜利走向胜利。
企业文化的确是为促进和提升生产力服务的, 从这一点上来讲, 它是带有工具、手段的性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它又是统帅和灵魂, 因为先进的价值观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代表着社会的未来, 代表着方向代表着一切。生产力本身是没有方向的, 离开了这个就迷失了方向。马克思曾说过, 任何时代不看生产什么而是看怎么生产。企业文化一定要不断地发现和培育新的价值理念, 这才是企业建设搞得好的标志。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结合着企业的实际发展培育新人, 提升人的素质, 以升级换代人员素质带动整个企业的腾飞。
开辟消费者生活境界:
从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向开辟消费者生活意义的境界方向过渡。
企业一定要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价值主张, 具有某种生活意义和生活情趣, 这才是企业的首位责任和使命, 这也是新商业模式的灵魂。打造新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某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意义, 而不单单是给消费者提供浅层次的物质层面的满足和享受, 从而开拓生活方式新边疆、新境界。所以, 一定要符合生活意义、生活品质的发展方向。这里特别要将培育代表广大草根的、民生未来的代表人物, 不仅仅抓住知名人物鼓吹。
以海尔的“小小神童”为例, 一般企业都把每年的6—8月视为洗衣机的销售淡季, 将自己安排在各商场的促销员撤回来, 大量产品也积压在库里, 等待旺季的到来。但是海尔通过调查发现, 夏天人们并不是不需要洗衣机洗衣, 而是由于传统的洗衣方式和大容量的洗衣机上。在中国, 自洗衣机进入传统百姓家之日起, 大多用容量在5000克左右的大容量洗衣机, 而在炎热的夏季, 衣服单薄、轻小, 且需要随时换洗, 不值得用5000克的大洗衣机, 便出现了市场6—8月的销售淡季。针对这种新的需求现象, 科研人员设计出一种洗衣量只有1.5公斤的洗衣机——“小小神童”, 很快风靡全国。这个例子令我们反思, 在大批产品没人买的情况下, 我们要分析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企业把用户的需求找准了, 就是一大创新, 同时也开辟了消费者生活意义的境界。
企业的“软三度”:
强调信任度市场观, 要从过去的效率市场观向信任市场观过渡。
过去的经济学一味强调效率市场观, 把道德撇在了一边。中国的一个博士在伦敦毕业后, 由于在乘坐公共交通时逃票了, 而导致后来应聘多家企业失败, 因为他的信誉度已经记录在案。所以要建立市场的诚信度, 讲诚信的人才会有市场, 反之没有诚信的人就没有市场。就像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的处罚一定入刑法。企业的营销要讲究诚信, 只有企业对客户有诚信, 客户才会对企业讲诚信。客户对企业的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这“软三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由企业决定的, 而是由企业的客户决定的。至于企业的盈利率、盈利额度的大小等财务指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位, 以“软三度”为本质和内涵。现在很多企业“软三度”还没有上资产负债表, 而且要量化。要从营销额度的多少和盈利率的高低为主向企业的“软三度”过渡, 这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文化, 这才是本原的。
不抓“软三度”, 仅仅以赢利高低等为目标, 必定会使企业走偏了方向。近几年来, 小家电领域的乱象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他们不去抓客户心理感受而只抓财务指标;他们为谋取利益, 公开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加工贴牌、投机取巧使一些企业形成了“只求生存不求发展”“只求利益不求品牌”“只顾赚钱忽视责任”的恶劣倾向。
始终坚持“真诚到永远”, 即以用户为本的海尔始终把“软三度”放在第一位, “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创新屡屡成功。
建构并优化企业同客户之间的诚信互动机制, 要领在于:一是要坚持“从客户中来, 到客户中去”这个基本原则, 并且在这一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中, 建立起相互信任机制。企业要时刻把握住客户需求的脉搏以及流行时尚的细微变化, 真正使“顾客利益高于一切”的口号落到实处。二是把获得顾客忠诚度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和员工业绩的核心指标。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负责人或者老板, 考核各部门领导尤其是营销部门领导, 每次考核, 第一位的指标不应该是销售额, 而是获得了多少具有高忠诚度的客户。三是坚持“童叟无欺”的原则。特别是企业的销售部门和人员不能夸大事实误导顾客甚至操纵顾客, 更不能利用顾客商品知识的缺乏, 来误导顾客这是最容易失去信任的行为。四是坚持尊重客户的原则。现代市场交易是企业同顾客之间的一个包含了价值、情感、理念等丰富内涵的互动过程。它是以情感为纽带、以价值为内涵, 即便是一次性交易也是一个互动过程、也是有一条尽管很短但又是包涵着若干价值点的诚信链条。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或者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时, 要认真、具体、有效地探索这一互动价值链条的内涵、性质和特点, 找出使顾客在链条中获得更大收益的路径和办法。
成就企业的使命:
企业使命的形成从关键技术向能提升客户生活品质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过渡。
第一, 新观点, 第二新故事, 第三是客户的增权。企业使命的宣言在于它是企业独特的、提升客户生活品质的新的运行发展理念。
我们现在特别要考虑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 马云的做法是很奇特的。王府井的百货大楼, 培育买手和卖手。在客户经济时代, 货物出门不再是万事大吉, 产品只有真正被消费掉, 使用户获得使用价值, 被用户认可, 才算是企业经营的终点站。因此, 产品实用不实用, 用户说了算;价值不价值, “消费后”决定,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的创新必须按照客户的愿望来, 一切创新围绕使用价值来进行, 体现客户的价值主张和要求。
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焦点的所谓社会责任, 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顾客消费。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你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顾客消费的如何, 客户满意不满意, 这是它立足的根本;也是全部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和主线, 是观察企业运作、产业现象的基本指导线索。第二, 就业民生。安排就业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首要的社会责任。我历来主张, 大企业侧重于搞效益, 小企业侧重于搞就业。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 说一千道一万, 必须与抓效益同步抓就业;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第三, 生态环保。环保问题是决定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事关生死存亡的载体要素。而且, 由于工业化以来带来的种种污染、种种问题, 环境越来越恶化, 确实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边缘了。
培育新的价值理念:
一定要从打造新的商业模式过渡到培育新的价值理念上面来。
新的价值观的培育, 或者是新的价值元素的发现并使之发扬光大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 而不是简单的打造一种物质形态的商业模式。
在“威尼斯商人”中, 莎士比亚深刻揭露了夏洛克这等人金钱拜教的无耻嘴脸。而我们今天, 也存在这方面问题, 有的还很严重, 一些人就只懂得赚钱, 把赚钱当成了经商的核心目标了。改革开放一方面取得伟大成就, 一方面相当部分人思想滑坡。从“三鹿毒奶”到“荔华毒奶”, 可见一斑。而走向崇高之洗礼, 正是要树立一种科学的全新商业价值观:把赚钱当成副产品, 把崇高品格作第一目标。
这就是说, 必须明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辉煌的伟业佳绩都正是这个时代崇高素质群体的卓越表现, 又是这一社会群体卓越文化品格主导下的主流社会运行发展, 滚滚向前大趋势。
商业利润 篇7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商业银行以中间业务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获利模式不同的是, 国内商业银行是以利息收入作为取利润的主要来源。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我国直接融资门槛较高、渠道不通畅, 绝大多数企业融资需要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一直是利润较高、风险较低, 从我国央行各年存贷款利差来看, 除了少数几年较低以外, 绝大多数年份存贷款利差保持在3%左右。目前,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跨入了金融业的竞争行列, 中间业务成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 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是:中间业务整体结构单一且创新不足;中间业务收入占利润比率仍然较低;科学技术与金融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二、实证研究
以招商银行2002年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作为观察期。对招商银行各年度及季度利润表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在各项业务净收入占总营业利润的比重中, 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利润的比重最大, 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其次, 其他各项收入净收入所占比例较小。
图1和图2为招商银行2002年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营业净收入额及占比, 可以看出, 利息净收入占较大份额为80%左右, 从季度数据统计来看有增长减缓的趋势,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利润比例一直较小, 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20%左右。
(一) 平稳性检验
数据的平稳性是建立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前提, 常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有DF检验、ADF检验、PP检验等。本文对招商银行营业净收入、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净收入共41期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 采用三种检验形式分别对序列OI、NII、NMI进行ADF检验, 各ADF统计值均大于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表明序列OI、NII、NMI均非平稳。所以, 对序列OI、NII、NMI进行一阶差分后再做ADF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序列OI、NII、NM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见表3) 。因此可对此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二) 协整检验
运用OLS法对选取的变量进行协整回归, 然后将协整回归所得的残差做单位根检验。由于序列OI、NII、NM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即OI~I (1) 、NII~I (1) 、NMI~I (1) , 因此, 利用OI与NII、NMI的原始序列做两变量的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第一步, 运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模型:
第二步, 对得到的模型残差做ADF检验。ADF统计值为-6.637015, 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6159, 拒绝原假设, 可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过程, 即OI、NII、NM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即协整) 。回归模型显示, 从长期来看, 利息净收入每增加1亿元, 对银行营业净收入产生的影响是0.9919亿元;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每增加1亿元, 对净收入产生的影响是1.3196亿元。这表明, 中间业务收入对招商银行营业利润的拉动作用高于利息净收入对营业利润的影响。
(三) 异方差检验
运用EViews6.0软件对残差做White异方差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 F-统计量值为5.5798, 在5%的置信区间下, 对应的概率P值非常小 (为0.0029) , 回归方程残差存在异方差效应。将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净收入与营业利润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WLS) 进行回归, 得到结果:
由上式知, 残差不存在异方差效应。由回归结果可决系数R2=0.9965可知, 由NII和NMI组成的自变量很好的拟合了被解释变量OI。同时, 回归方程满足经典假设, 得到的自变量系数是无偏有效。此时回归方程中NMI前系数大于NII前系数, 表明中间业务净收入每提高一单位, 营业利润增加1.2585单位, 与利息净收入相比, 每单位中间业务净收入提高营业利润比每单位利息净收入高出0.25个单位。
注:c表示常数项, t表示趋势项, k表示滞后阶数, 显著水平α=10%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营造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制度,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而西方国家实行混业经营制度, 其中间业务中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产品占很大比例, 混业经营促使西方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的职能, 并不断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当前, 我国金融业跟随了全球金融混业发展的趋势, 分业经营的限制逐渐得以放松, 但进展缓慢, 未来要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必须要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二) 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创新力度
我国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模式, 强化市场调研, 把握目标市场, 发掘潜在需求。一是不断设计、开发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品种, 提高中间业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 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的档次和水平, 二是根据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开发不同层次的产品及服务, 推出特色产品, 扩大中间业务种类。从而保持银行中间业务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进而促进营业利润增长。
(三) 转换经营理念并提高营销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 做到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 经营目标上从直接创收转向间接与直接创收并重, 服务从低效转向高效, 经营手段从单一化、低技术转向多样化、高技术。建立完善营销机构, 提高市场营销手段。采取差别营销战略:一是有目的、有差异、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和高附加值业务品种;二是根据地区、文化等差异, 结合自身优势, 改变同质性的产品;三是基于客户对银行收益贡献率的不同, 将银行客户归类分层, 对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
(四) 加快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发展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基础建设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因此, 需要增加金融科技投入, 建设中间业务必需的软硬件设施, 为业务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培养高科技人才。一方面, 应对现有员工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 选拔善于钻研、有创新精神、精通业务的人员到中间业务岗位上;另一方面, 要大胆引进勇于创新、业务能力强, 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另外, 还要采取配套的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创新。
摘要: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的日益激烈, 我国商业银行亟需发展新的利润增长途径。我国银行业中间发展应努力营造相应的政策环境, 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创新力度, 转换经营理念和提高营销手段, 加快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业利润
参考文献
[1]殷红, 金永红.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冯乾, 孙诚.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及政策调整[J].经济与管理, 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