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利润

2024-12-28

持续利润(共5篇)

持续利润 篇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之一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不断深化,银行市场竞争程度逐渐加剧; 之二是资本监管日益强化,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逐渐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型,更加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公司治理体系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我国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 42万亿元,同比增幅14. 5% ,资本利润率达20. 5% ,而同时期规模以上工业的资本利润率17. 5% ,建筑行业的资本利润率13. 5%1。从变动趋势来看,自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也整体高于上述两个行业,一些学者提出银行业“暴利说”。

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暴利”,争论一方以非银行业人士为代表持肯定态度,认为我国银行业的高盈利源自资本的流动性障碍和价格管制 ( 陆沛卿,2012; 郭田勇,2012等) ; 另一方则以银行高管和监管机构为代表持否定态度,认为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主要源于规模扩张而非垄断,在全球同业中我国银行业的利差属于较低范畴 ( 杨再平,2012; 潘宏胜和王东,2012等) 。然而,当前国内针对银行盈利性的研究主要基于静态的银行盈利水平 ( 张红军和叶菲,2008) ,若要完整地描述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还需要看银行的动态盈利状况,也即利润 持续性 ( the Persistence of Profits,PP) 。结合这一理论,本文探讨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梳理利润持续性的理论渊源; 第三部分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给出结论。

二、文献回顾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理清影响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对于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显示,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因素很复杂,既包含银行自身因素,也包括银行业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 ( 张晓艳,2009; Athanasoglou et al. ,2008等) ,且各类因素对银行利润的影响效果也因时因地而异。然而,这些研究主要 基于银行 利润水平,直至Muller( 1977) 开创性地提出利润持续性概念,即利润在长期内收敛至正常利润水平的缓慢过程。Muller采用一阶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利润持续性的两个假设: ( 1) 若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某行业,竞争压力会消除非正常利润;( 2) 本期利润能够为企业维持未来利润水平提供支持。Muller发现,在位企业由于享有政府的监管保护,或拥有阻碍新进入者的势力,其超额利润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存续很长一段时间。在此基础上,Levonian( 1993) 以1986 - 1991年间美国大型银行数据为样本,发现若缺少银行监管形成的竞争约束,银行获取的非正常利润只是暂时的,并不会永久存在; 同时,银行利润的收敛速度要比大多数非银行企业慢,且银行的超正常利润水平越高,其收敛速度越低,超常利润能够长期存在。Berger et al. ( 2000)采用非参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银行利润持续性的三个因素———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信息透明度和企业对宏观冲击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妨碍竞争的因素和信息模糊仍是决定持续性的显著变量,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对银行竞争程度影响微弱,而银行利润持续性对于区域性或宏观经济冲击很敏感。

Goddard et al. ( 2004) 估计了六个欧洲国家的银行业利润持续性,他们采用银行层面的变量,包括规模、多元化经营程度、风险和所有权类型等,结果发现互助银行的利润持续性情况要好于商业银行; 在国别方面,法国银行业的利润持续性最高,这是因为法国有着很强的监管传统,大大限制了银行业的竞争程度。Agostino et al. ( 2005) 以意大利银行业1997 - 2000年数据为样本,估计了银行利润持续性系数,并指出所有权集中度和利润持续性之间呈正相关。Knapp et al. ( 2006) 分析了美国银行业数据,发现银行超常利润收敛到行业平均利润水平需要五年时间。Flamini et al.( 2009) 比较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银行利润持续性,发现银行规模、多元化经营程度和私有股权均对其有正向影响。Goddard et al. ( 2011) 强调政府监管在利润持续性国别差异中的作用。通过对65个国家的银行业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利润持续性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负相关,而与银行业准入壁垒正相关; 在制度比较成熟、外部监管机制完善的国家,银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银行业利润持续性较弱。

综上,影响银行利润持续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银行自身因素,例如资产规模、业务模式、所有权结构等; 二是行业因素,例如市场竞争程度、金融市场结构等; 三是宏观经济因素,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本文尝试从利润持续性角度探讨银行盈利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证设计及结果

( 一) 数据描述

截至2013年末,我国共有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5家城市商 业银行和3 784家其他类金融机构2。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可得数据的质量情况,本文只选取5家大型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3和34家城市商业银行,样本区间分别为1995 - 2013年和2002 - 2013年。截至2013年末,这三类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约68. 3% ,因而选取这50家银行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本文将样本数据进行不同组合:

组合一: 5家大型商业银行1995 - 2013年的数据;

组合二: 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5 - 2013年的数据;

组合三: 36家城市商业银行2002 - 2013年的数据4;

组合四: 50家商业银行2002 -2013年的数据。

在变量选择方面,本文采用三个层次,一是银行层面变量,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贷款损失准备占比、资本资产比、贷存比、资产规模占比等; 二是行业层面数据,包括贷款市场份额等; 三是宏观经济数据,包括GDP、通货膨胀率、财政收入等,其中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宏观经济变量均为省级数据。数据来源于1996 - 2013年《中国经济年鉴》、Bankscope数据库。

( 二) 研究模型

大多数文献都采用一阶自回归模型AR( 1) 来检验银行利润持续性,本文基于Goddard et al.( 2011) 的研究,构造组合i中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一阶自回归模型。假设两期之间的利润变化量( Δπ ) 是银行业市场当前及过去准入情况的函数:

其中Ei,t - k表示各时期的市场准入情况; βi,k表示Ei,t - k对利润变化量的影响系数,假定组合i中银行的βi,k都相同; ui,t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假定银行业市场准入情况为过去银行业盈利性的函数,即:

其中系数αi,k表示各时期盈利性对市场准入的影响情况,且组合i中银行的αi,k都相同。根据上面两个式子,可得组合i中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

其中πi,t表示组合i中银行在t期的利润率; 珟π表示组合i中银行的长期持续利润率; νi,t表示随机扰动项。通过估计自回归系数,可以得知组合i中银行的利润持续性。

基于所得自回归系数,本文进一步讨论利润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并检验各因素的影响情况。参照Goddard et al. ( 2011) 的方法,我们将利润持续性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回归方程可表示如下

其中xj,t表示利润持续性的解释变量; δj,k表示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 ωj表示随机扰动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 三)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银行盈利性状况

我们选取了衡量利润的三个指标———净息差( NIM ) 、资本回报 率 ( ROE ) 和资产回 报率( ROA) ,所得银行利润自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静态盈利性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要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略低于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以资本回报率为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 平均值分 别为13. 6% 、22. 6% 和16. 8% ,所有样本银行的平均值约18. 5% 。

注: ( 1) 本表汇总了固定效应下银行利润自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 ( 2) 组合二中的光大银行 2004 - 2007 年数据异常,在估计时未将其考虑在内; ( 3)*表示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利润持续性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表现最优,股份制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最差。根据估计结果,大型商业银行的ROE、ROA持续性系数分别达到0. 84、0. 95,远高于股 份制银行 的0. 67、0. 56,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0. 45、0. 51。所有样本银行的利润 ( ROE) 持续性系数为0. 56,与Goddard et al. ( 2011 ) 估计的0. 57接近。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持续性状况比较好,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存在。根据Goddard etal. ( 2011) 的研究结论,德国、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的均显著高于0. 68,而发展中国家中也有12个国家的银行利润持续性系数显著高于我国。

2. 利润持续性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滚动回归方法,本文估计了所有样本银行的利润持续性系数,并通过取平均值得到50家银行的横截面数据。进而采用White异方差检验,得出回归模型存在异方差的结论,然后使用加权最小二乘 ( WLS) 法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第 ( 1) 列中,回归模型综合考虑了银行自身因素、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5,第 ( 2)- ( 4)列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利润持续性系数的影响情况。

在宏观经济因素中,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银行利润持续性呈现显著的正效应,系数分别为2. 05和3. 03; 政府财政收入也对利润持续性有正影响,但系数并 不显著。Goddard ( 2011 ) 发现GDP增长率与持续性系数负相关,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商业机会降低了进入银行业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但在我国,银行市场准入仍存在较高门槛,现有商业银行仍然能够得益于繁荣的实体经济,维持比较高的利润持续性。

注: ( 1) - ( 2) 列包含了所有样本银行,( 3) 列只包含全国性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 4) 列只包含城市商业银行;*、**、***代表在 1% 、5% 和 10% 水平下显著。

在银行因素方面,( 1)- ( 4) 列中估计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具体来看,资产规模占比对利润持续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产规模越大,动态盈利性越高; 其中,资产规模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影响系数要大于城市商业银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内银行扩大规模的内在冲动,不管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想做大做强 ( 盛松成,2006) 。

贷款损失准备占比 ( 贷款损失准备/总贷款)衡量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能够提高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能力,但也可能会降低银行的账面利润。估计结果显示,贷款损失准备占比对利润持续性呈现负效应。自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化,不良贷款水平持续下降,同时贷款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率也一直处于上升态势,银行业的风险抵补能力显著提高。然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直接影响银行的税后利润,其内在的顺周期特征也会加剧银行利润的波动性。

资本充足状况对利润持续性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在综合考虑银行、行业和宏观因素时,资本资产比会显著提高银行利润持续性,但在只考虑银行因素时,资本充足性会反向冲击利润持续性,其中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影响系数要大于城市商业银行。贷存比反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能够提高利差收入主导型银行的利润持续性,其中对城商行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原因在于后者的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且非利息业务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从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影响系数也可以看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利润持续性的影响 ( 4. 15) 要明显大于城市商业银行( 0. 76) 。

成本收入比衡量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能力,对利润持续性产生负效应。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成本也逐年递增,然而自2003年银行业改革以来,国内银行的费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开源”的同时,更加注重“节流”,并在产品定价方面拥有优势,能够将部分成本转嫁给客户。

在行业因素方面,贷款市场份额反映银行在贷款市场中的地位,也反映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在当前宏观环境下,贷款市场份额增加能够提高银行业的利润持续性,但若不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其对全国性商业银行产生负效应 ( - 0. 69) ,对城商行则产生正影响 ( 2. 53) ,原因在于前者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更加优化,而后者仍然依赖传统利息业务,受贷款规模的影响也更大一些。这也意味着,银行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会提高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润持续性,但会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动态盈利性。

四、结论

本文基于5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利润持续性这一视角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如下:

1. 从盈利状况看,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略低于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 但在利润持续性方面,其要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持续性比较好 ( 0. 56) ,在国际上处于中上水平。

2.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银行利润持续性呈现显著的正效应,政府财政收入也会提高银行利润持续性,但影响系数并不显著。

3. 银行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会降低银行利润持续性,但这一结论仅适用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能够提高利润持续性。市场竞争程度一般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其一存、贷利差水平,其二银行业务模式。2003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仅面临行业内部竞争,还面对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使其能够积极应对,并继续维持一定的垄断势力; 而城商行受限于经营区域、产品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干预等一系列因素,在存、贷利差大幅收缩背景下,原来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4. 银行资产规模扩大能够提高利润持续性,其中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影响系数要大于城市商业银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存在扩大规模的内在冲动; 贷款损失准备占比越高,利润持续性越弱,原因在于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直接影响银行的税后利润,其内在的顺周期特征也会加剧银行利润的波动性; 成本收入比下降也会增强利润持续性。

5. 资本资产比会显著提高银行利润持续性;流动性指标贷存比越高,银行利润持续性越强,其中对城商行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原因在于后者的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且非利息业务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非利息收入占比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利润持续性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城市商业银行。

持续利润 篇2

齐鲁证券认为,从公司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报告可以看出,膳食营养补充剂主业持续回暖,终端网点持续布局拉动汤臣药业主品牌20%以上的收入增速,细分市场健力多等单品提供收入增长充分弹性空间。新品投放带来市场推广费用高企,利润小幅承压,但四季度低基数效应明显,全年利润高增长基本无压力。

齐鲁证券预计,今年汤臣倍健会新增1万家销售网点;而子公司佰嘉药业和佰悦科技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弹性,2015年前三季度健力多实现超过1个亿的收入,预计全年同比增长200%左右。无限能和健乐多、每日每加等品牌今年陆续推向市场,每年至少保持翻倍的增速,有望成为继健力多之后的大单品。

汤臣倍健坚决的转型态度同样是齐鲁证券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半年公司的大健康布局持续推进,从具有较强优势的实体产品和健康管理内容服务两方面齐发力,通过大平台嵌入,形成健康管理数据的沉淀,打造大健康产业的生态圈,是实现公司向“健康干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健康管理内容服务端,合资设立桃谷医疗公司及相互人寿保险公司,参股上海臻鼎、北京极简时代和大姨吗等公司,完善在健康管理服务及健康数据的积累;在实体产品端,投资入股有棵树跨境电商平台,为做强膳食营养补充剂主业嫁接资源,也为后续海外品牌的并购做好铺垫。

随着保健品行业监管从严,批文优势也值得投资者们多加关注。新版《食品安全法》正式确立了保健品的注册和备案制双轨并行制度,虽然原则上放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但是通过“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一系列举措可以预见,上市之后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汤臣倍健在批文方面优势明显,行业规则的出台有利于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规范化和加速集中化。同时,新版《食品安全法》对进口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还将有效缓解进口保健品混乱的现状,为国产的保健品品牌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简而言之,短期对业务板块进行重新梳理,汤臣主品牌、佰嘉药业、佰悦网络科技三大业务布局对公司业绩形成了有效支撑;中长期公司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链,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和移动医疗,跨境电商及海外并购预期强烈。业绩方面,齐鲁证券给出汤臣倍健2015-2017年EPS分别为0.94元、1.23元、1.54元。

持续利润 篇3

电价下调的呼声之所以存在,缘于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底出台过一项针对于煤电联动的政策。而现在,煤价下跌的幅度早已跌破该项政策规定的上网电价调整预警线。

不过,7月14日,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电价该下调的呼声没有依据,因为煤电联动是以年为周期,从今年1月1日到明年1月1日为一个周期,发改委不能出尔反尔。

已具备电价下调条件

2012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做好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 (发改运行[2012]4103号) ,首次提出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在电煤价格出现非正常波动时,依据价格法有关规定采取临时干预措施。

根据5%的政策预警线,从今年年初开始,到7月3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发布的时候就已经跌破。秦皇岛煤炭网发布最近一期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按照今年第一期动力煤指数发布的价格来计算,跌幅已经超过6.47%。

据记者了解,自2004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曾几次针对上网电价或者销售电价进行调整。但除了在2011年底针对吉林、湖北等八省 (区、市) 统调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的下调之外,其余针对上网电价的调整都为上调。

虽然业内呼声四起,但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林伯强指出,国家发改委有关煤电联动的政策中已经写明了,“今年1月1日生效,到明年 (2014年) 1月1日为一个周期。”

考验电企承受力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煤炭价格一直处于跌势,而受益于此,电力企业原料成本大大降低,与煤炭企业形成反差的是,从去年以来电力企业一直保持利润大增的态势。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7月10日共有7家A股煤炭开采类上市公司发布2013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6家中报业绩预减,而盘江股份、恒源煤电等公司预计净利润将大幅降低。多家公司对业绩预减的解释一致:煤炭销售价格的走低直接影响了经营利润。

而反观电力企业,7月11日晚,国投电力发布了一份“超级华丽”的中期业绩预报——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5662%以上。而另外,几家发布中期业绩预报的电力企业也出现了净利润大增的状况。

不过,上网电价究竟会不会下调?火电是否和其他电种分开调?尚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截至目前,在五大电力的发电结构中,火电仍旧是绝对主体的地位。

然而,即便是利润暴增,这是因其往年盈利基数较低之缘故。电力企业仍旧不觉得盈利有多好。记者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得知,前几年某些电力企业亏损严重,日前亦有企业还未还清债务。

地方已现下调苗头

“工业用电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其中有节能减排原因,更多是实体经济受制于需求低迷、成本坚挺,生产积极性不高,电价下调将缓解其成本困扰。”安邦咨询分析师陈哲向记者表示,目前而言,钢铁、焦化、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低迷,若电力成本稍做减少,将对这些行业产生利好。

据安邦咨询数据显示,目前重点钢铁企业吨钢耗电475千瓦时/吨。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刘秋平告诉记者,目前吨钢均价大概3500元左右。他表示,钢铁行业总体耗电量非常巨大,“但是工业用电电费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这种高耗能,受调控的行业”。

而据此前5月份《中国经营报》的报道,某电力央企高管透露,一些省份政府已经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申请,要求把电价降下来,“地方经济发展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工业生产受经济影响较大”。

另悉,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电价。发改委下发的通知规定,自201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生猪、蔬菜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用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价格实现与工业用电同价。

持续利润 篇4

连续数月表现平平之后, 苹果公司的市值自8月份以来持续上扬, 并于近日站上了6000亿美元的大关, 苹果公司也在埃克森美孚之后, 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产品风靡全球的苹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足为奇。不过我们关心的是, 苹果的辉煌还能持续多久。正所谓“月满则亏, 花开则落”, 在一路狂飙的背后, 一些隐忧也开始出现:苹果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低于市场预期, 此外, 尽管即将上市的iPad mini颇受用户期待, 不过根据目前公开发布的消息, 另一款即将上市的新品iPhone5则缺乏亮点。迎来6000亿市值的苹果是否也走到了生命中的巅峰?

三季度财报低于预期

苹果公司7月25日发布了2012财年第三财季的财报, 尽管普遍好于其他IT公司, 但是与市场预期相比仍有差距。

财报显示, 2012年第三财季苹果公司营收达到350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的286亿美元增长了22%;净利润为88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的73亿美元增长了20.5%。营收、净利虽仍增长, 但增幅却在下降。第三财季财报还显示, 占苹果营收近50%的iPhone销量达到2600万部, 同比增长28%, 但不及此前分析师预计的2800万部至3200万部;iPad销量达到1700万台, 同比增长84%, 略超分析师此前预计的1500万台至1600万台;Mac销量达到400万台, 同比仅增长2%, 基本不及分析师的预期;iPod销量达到680万部, 同比下滑10%。

可以说, 苹果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的多项指标均未达到分析师预期, 且已连续两个财季营收及净利润环比下滑。

即使在对苹果产品最为追捧的中国市场, 增速也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相比较二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突飞猛进的79亿美元收入, 苹果2012财年第三季度大中华区营销仅有57亿美元, 显得有些黯淡。

竞争对手不可小觑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萨康纳吉认为, 苹果Q3的营收数字不及华尔街投资机构预期, 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宏观经济市场疲软, iPhone的产品更换周期出现暂停, 新iPad在中国的上市时间晚于预期, 再加之新Mac系列笔记本电脑发布较晚”。

在这些客观因素之外, 苹果接连两个财季营收及净利润环比下滑还离不开“敌进我退”、“我消彼长”的竞争形势——三星和其他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厂商正逐步地蚕食iPhone的市场份额;除了对i Phone的冲击外, 谷歌推出的备受追捧、体积小巧、售价低廉的Nexus 7平板电脑产品也对苹果i Pad日益构成威胁。

在核心产品销量上, 苹果iPhone不仅被主要竞争对手赶超, 而且双方的差距还愈拉愈大。市场调研公司IDC7月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统计报告显示, 今年第二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00万部, 市场份额为32.6%, 成为智能手机销量冠军, 而苹果iPhone出货量仅为2600万部, 市场份额16.9%, 而作为一款将与iPhone5直接竞争的三星的新旗舰Galaxy S III, 更是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销售超千万部的惊人成绩。

在中国等新兴市场, 苹果的单品精品策略也遭遇强力阻击。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三星仍然以22.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首位, 联想以11.9%列在第二, 不过华为、酷派与联想“半斤八两”, 市占率也介于10.7%~11.9%, 国产手机凭借多样的配置、低廉的价格和运营商的大力支持占据了半壁江山。

iOS系统一直是苹果引以为傲的独门武器, 然而如今和Android阵营相比, iOS愈来愈有孤芳自赏、曲高和寡之味。调研公司Canalys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今年第二季度, 苹果的市场份额为16.4%, 较去年同期的18.9%有所下滑。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68.1%的份额, 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仅为47.6%, 增幅远远高于苹果。

i Phone5能否续写辉煌?

面对三星、谷歌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 今秋苹果推出的iPhone5能否帮助苹果强化竞争优势?

随着触摸屏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 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好奇心已不再像以往那么强烈, 因此预计此次iPhone5的受欢迎度将大为降低。而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好奇心已不再强烈, 主要原因之一是如今的苹果因难以继续保持强劲的创新力度而渐趋“泯然众人”, 难给人独树一帜、很酷很棒的感觉。

从iPhone到iPhone4S, 从iPad到新iPad, 外界的印象是苹果让人眼前大亮的创新独到之处逐渐稀少, 使市场缺乏持续的强劲增长力。可以说, 苹果在iPhone4之后, 就没有发布一款真正带来惊喜的产品。iPad2是一款升级产品, 只弥补了上一代iPad的功能缺失;iPhone4S也是一款有限创新产品, 只有Siri能让人称道;而7月最新发布的iPad, 只有意料之中的升级, 所有参数都在之前被“看穿”了。

iOS操作系统一直是iPhone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 然而最新iOS6虽然号称有两百多项新功能, 但除了全新的苹果地图, 大多数的功能多为类似于Sir新增多国语言那样的完善和改进, 并没有看到颠覆性的升级。从近日公开的消息来看, iPhone5屏幕加长为4寸, 使用IN-CELL技术, 电池待机时间更长, 机身变薄, 镜头为8M像素以及增加NFC等, 这亦与一贯以拼硬件著称的Android阵营手机如诺基亚、HTC的升级模式大同小异, 并无多大特殊之处, 恐难引起果粉多大的兴趣。

当前苹果仍然独树一帜、引领潮流的特性就只剩下i OS多样快捷的操作体验和App Store海量的软件应用。但随着Android手机阵营硬件配置的快速提升和谷歌对应用市场的日益收紧, 这两点优势也在逐渐消失。

持续利润 篇5

CAPEX投资占收比近年激增

对于连续三年的利润下滑, 业界专家普遍成为这是电信业务在2G转向3G经营初期的必然现象。

一方面, 近三年来, 随着三家运营商的3G商用, 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形成的CAPEX (Capital Expenditure) 规模激增及每年的固定资产摊销成本快速增加。从2008年到2010年, 三家运营商的CAPEX投资规模都相比前几年有着显著的提升, 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 随着三家运营商的3G商用, 三家运营商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3G网络建设;此外,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同时还在加快IP核心网建设与改造和规模推进FTTx。以目前暂时亏损的中国联通为例, 2007年中国联通的CAPEX投资占收比为25.8%, 而到2008年激增至47.3%, 到2009年更是达到破纪录的73.1%, 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近三年的CAPEX占收比相比2007年也有显著的提升。按照国内运营商的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规则, 网络建设新增投资的同时, 就已经逐步转为固定资产开始提取折旧进行摊销, 这无疑带来了显著的成本增加。因此, “技术升级带来的大规模的网络投资所造成的固定资产摊销额猛增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爱立信商业咨询师黄正顺表示。

另一方面, 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 人们在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 对于通话资费的期望也是越来越低, 同时由于竞争加剧, 今年来国内电信资费整体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工业与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 近几年在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持续上涨的同时, 电信综合价格水平却是连续下降:2009年同比下降了9.0%, 2010年更是同比下降了11.7%。因此, 电信资费的下降是造成通信行业利润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 在这2G转3G的过渡时期, 电信运营商的收入结构也在发生重要转变。2G时代, 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话音业务对收入的贡献率正在下降;而3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业务和互联网业务还处于“增量不增收”的状态。工业与信息化部统计数据表明, 在这电信运营商总利润连续下滑的三年, 其固话业务 (固定本地电话通话、固定传统长途、IP电话通话) 一直呈大幅下滑趋势。

中国移动的财务状况是重要导向

尽管国资委发布的统计数据体现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中央通信企业的总体经营情况, 但就目前国内通信行业的三家央企发展现状来看, 利润表现主要由中国移动的财务表现主导。以2010年三家电信运营商的财报数据为例, 中国移动的净利润额高达1196亿, 占三家净利润总量的86%;而中国电信净利润为157.59亿元, 中国联通净利润为38.5亿元, 两家运营商的净利润总和尚不足中国移动净利润的两成。对此, 有业界专家认为, “连续三年的利润率下滑, 并非近几年通信行业央企这几年的财务表现不太好, 而是前些年中国移动的利润表现太好”。

以2008年的全球TOP20电信运营商的财务绩效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绝大部分国际领先运营商的利润率都在10%左右, 部分甚至在5%以下, 这说明在全球来看, 通信行业早已不再是暴利行业, 反观国内, 2008年中国移动的利润率高达27.4%, 排名居全球领先运营商第一位, 但就整个产业发展而言, 国内通信市场一家运营商显著偏高的利润率状况并非竞争均衡态, 也不利于促进整个通信市场的协调发展。

随着3 G技术的升级和F T Tx网络建设的发展, 三家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和利润比率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年初, 中国电信全面启动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 宽带用户增长率有了显著提高;8月, 中国联通的3G用户月新增量首次突破200万, 三家运营商的竞争格局正在改变。

新的盈利模式是扭转关键

针对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这种利润率下滑趋势,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谭炎明表示, “这种趋势体现的是技术更新换代初期, 投资规模迅速加大但业务收入增长效应滞后导致的必然结果, 它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 而只是由于国内电信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延迟了, 近两年这种态势可能还会持续”。早在2000前后, 以美国运营商为代表的一批国际运营商借着由铜缆向光纤升级的时机开始大规模的光网络建设, 但由于收入效应相对投资的滞后, 使得以世通 (WorldCom) 为代表的一批运营商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从而引发全球电信业泡沫破灭。2004年前后, 欧洲运营商启动2G向3G的升级, 在运营牌照拍卖和网络建设方面投入巨资, 但3G网络的规模收入效应显现滞后, 使得2004-2006这三年大部分欧洲运营商全面亏损。可见这种收入效应滞后所带来的利润下滑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但是, “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 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这种下滑趋势, 还要看三家运营商的战略执行力, 能否快速适应3G业务发展的特点, 建立有效的业务盈利模式”,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沈璞表示, 并预测“三年内这种利润下滑的势态应该会得到抑制”。

今年年初在中国电信工作会上,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针对中国电信未来发展定位, 提出了“新三者”概念, 即“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在前不久表示:“管道肯定要做, 而且做管道也可以赚钱, 另外, 我们的管道应该是开发者的管道, 要让客户和开发者参与进来。”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则在今年的中国 (深圳) IT领袖峰会演讲中表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了这个市场起来后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能不能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这是市场要求我们在服务上面发生创新和变化, 要求我们在运营商的服务上有所创新”。

上一篇:年金基金管理下一篇:应用型课程改革